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工艺的意义范文

传统工艺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工艺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工艺的意义

第1篇:传统工艺的意义范文

中国装饰艺术之源及发展:中国的装饰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独树一帜。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已有5000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宝库。艺术起源于生活,在遥远的原始社会,就有陶器的产生,那丰富多彩的陶器纹样让中国的装饰艺术在这里起步。到了青铜器时代,造型雄伟,纹样神秘的青铜器皿可以说是我国装饰艺术非常绚烂的一笔。秦汉时期的画像砖,兵马俑群雕等都让人惊叹于古代人们的装饰智慧,特别的汉代的玉器雕刻,雕刻以及装饰技艺是世人对中国的装饰艺术刮目相看。在佛教盛行的魏晋南北朝,印度及周边国家的文化的影响使得玄学盛行,在许多石窟中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被保留下来。唐代装饰艺术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到了宋代,瓷器发展起来,誉满全球。明清家具设计以及家具上的装饰艺术到现在都被人们学习研究着,这些都对中国的装饰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中国传统工艺

1、中国传统工艺的由来

手工艺是历史的产物,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达数千年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伟大财富。早在数万年前,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后,为了生存和繁衍,他们就不断的对周围环境进行加工创造,即利用简单工具对自然物进行改造,手工艺便是在不断地创造中,积累经验,不断总结的过程中产生的。最初的手工艺样式虽然简单,但手工艺人不断的创新及再创造,不断追求美和创造美,使得中国传统手工艺迅速发展,延续至今。随着人们改造活动范围的扩大,手工艺的创作材质更加丰富,其类别也不断细化。

2、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类别

中国文化绵延数千年,从未中断。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各族人们在这里生长,他们运用丰富的资源进行手工艺品的创造,这使得我国手工艺的类别十分丰富。以下列举几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艺。

1)刺绣。刺绣,又称丝绣,是我国优秀传统手工艺之一,《尚书》中已有对刺绣的记载,早在4000年前,人们就开始运用刺绣来装饰衣物,随着后来的发展,至明清时期,刺绣更是被视为一种艺术品。

2)织染。我国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发明了养蚕缫丝,并运用自然纤维织布缝衣,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各色矿物颜料在织物上进行简单的染色与着色,西周时期得到较大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织染工艺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也是织染能够一直传承下来的重要原因。

3)陶瓷制作。中国的英文名就是China—瓷器,由此可见中国瓷器在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陶瓷器发展初期是作为一种生活工具而存在,随着陶瓷制作工艺的不断完善,人们不仅只关注其使用性,更加关注其装饰性,到了瓷器发展后期,优秀的瓷器更被视为一件艺术品,中国制瓷工艺也逐步走向世界,完好保存至今。

4)漆器。我国在制作漆器方面已有7000年的历史,从新石器时展到汉代,漆工艺有了很大发展,至明清,中国漆工艺发展已是相当成熟。漆工艺积淀着十分丰富文化内涵,古人将智慧揉入漆器制作中,不断开拓创新,才使得漆工艺得以发展至今,依旧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5)雕刻。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时期,就并存着写实和装饰风格的雕塑,保留至今。我国的雕塑运用的材质也十分广泛,木雕、石雕、玉雕等等,都具有相当大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6)工艺画。工艺画与传统绘画不同之处在于工艺画是借用某一材质来进行绘画创作,这些工艺画的形式多样,质朴自然,主要有羽毛画、铁画、软木画等,表达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不拘形式的艺术追求。传统手工艺类型繁多,除上述类别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手工艺杂项,体现了古代人们无限的智慧和璀璨的中华文化。

三、在传统手工艺影响下的现代中国装饰艺术

1、中国现代装饰艺术现状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很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经过不断的改良,越来越适应当今手工业的发展,而这些传统手工艺随着各部门各行业的相互交融,运用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个领域。装饰艺术的含义十分广泛,一切有装饰性能的事物都可以被称为装饰品,相比其功能性,装饰艺术更加注重装饰性。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沉淀着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烙印。中国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有意无意对中国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当然也包括中国现代装饰艺术。

2、传统手工艺在现代中国装饰艺术中的体现和价值中国织染技艺有几千年的历史,包括各个少数名族都有非常精湛丰富的织染技艺,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普遍的传统手工艺。中国的四大名绣,各有千秋,无论是针法技艺,还是在刺绣、织染中慢慢形成的传统装饰图案,这些技艺一部分保留下来运用在一些现代装饰品中,传统图案慢慢富有特殊的意义,被用于特殊的场合给予一定的含义;陶瓷发展初期是被作为一种生活器皿存在的,随着各种新型材料的出现,一些生活用具被其它更加方便的材质的所替代,陶瓷品慢慢倾向成为一种装饰品;我国漆器的制作与使用,到了现代,漆工艺在各个领域都有运用,不仅运用在器皿设计上,还运用在一些首饰品,以及运用漆工艺作为绘画方式的漆画,在一些木艺中作为辅助的手段作为装饰;雕塑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中国传统雕塑有贝雕、象牙雕、石雕、玉雕、木雕、泥雕等等,还有各种印刻,中国现代雕塑流派纷呈,花样百出。中国传统工艺画种类非常繁多,所用材料及工具也是相当丰富。他们对于中国现代装饰艺术的影响深远,这些古老的工艺画技法为现代装饰艺术提供了更具有文化底蕴与历史含义的创作手段。中国传统手工艺除上述类型外还有很多,都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作出了特有的贡献。

第2篇:传统工艺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传统陶瓷;环境艺术;艺术性;个性化;应用使命

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条件也随之丰富,人们不再满足于单调的文化产品,而更多的是追求艺术,追求个性,追求文化品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现代陶瓷产品应运而生,成为了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陶瓷工艺中,体现文化价值是我们追求的理念。

1陶瓷在现代环境艺术中应用优点

1.1陶瓷的产品特性

陶瓷产品具有防雨、耐高温,使用周期长,可存放时间长且不变质等特点。陶瓷产品易生产,通常选用黏土和矿石材料,生产资料丰富,经济成本低。产品的原料提取对自然环境危害小,是一种低碳生态,符合国家检测标准的新型环保材料,资源可再生利用,产品稳定性高。

1.2陶瓷的文化属性

陶瓷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工艺,具有其内在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现代环境越来越重视环境同视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理念,陶瓷文化成为首选元素。同时,陶瓷产品本身具有语言特征,在生产设计中要注意发掘其内在文化价值。

2传统陶瓷工艺与现代环境艺术结合分析

2.1釉料釉色

陶瓷从最原始的无釉素陶瓷形态,到彩釉和彩瓷,釉样和釉配方一直在完善和改进。釉色的多样性是中国陶瓷种类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探究过程和结果包含了人类文明的结晶。陶瓷生产环节中,尽管釉料配方存在缺失,有些釉料找不到或资源枯竭,但经过现代陶瓷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这些难点都已被攻克。釉料种类繁多,在技术上都可以复制,只有极少数因配方丢失或釉料丢失而无法复制。近年来,陶瓷创造了新的釉色品种。如陶瓷表面上釉的方法,增强了陶瓷的实用性。釉色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一直是产品开发的技术关键。现有产品仍以釉色为主,发扬传统陶瓷釉品种,不断创新发展新陶瓷产品是未来发展的趋势[1]。

2.2造型与装饰

陶瓷造型与装饰的传统文化符号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具有借鉴价值,环境陶瓷造型与装饰应该回归到本土文化中来。陶器的缸、罐,瓷器的瓶、盆、碗、盘、壶,传统纹样中的缠枝纹、龙凤纹、瑞兽纹、婴戏图等,都是人们思维定式里陶瓷产品固有的文化符号。如何让这样的元素加入到现代陶瓷的生产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而经过对陶瓷工艺的造型、色釉、风格等不断组合协调,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可提高陶瓷产品的整体设计感[2]。

2.3工艺技术

我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生产技术发展不断在现代陶瓷设计中走向成熟。如在选材、配料、坯料制作、上釉、装饰、烧窑等环节技术,这是中国传统工艺中最繁琐、最具技术性、对工人经验要求最高的工艺,现代陶瓷生产延续了前人的经验手法。现代先进的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比以前更好的技术、更先进的设备,生产效率成倍数增加,而不可忽视的是传统技术在现代陶瓷生产中仍然起着关键作用。生产工艺在现代环境艺术中,多数以陶瓷材料类型的产品为主。陶砖和瓷砖,墙壁或地板,有各种各样的元素的陶瓷。从某种程度上说,陶瓷代表了工艺技术水平。从捏塑到粘土条成型、坯料成型,再到各种模具的后续成型,再到陶瓷制品的模具制造。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现代技术已经实现了陶瓷制造全过程的自动化。

2.4文化特性

陶瓷产品的审美标准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我国传统美学哲学体现在“诗经”中。例如,运用对称美,我国历代陶瓷大多是以对称的形式制作的,尤其是板坯成型的工具形,对称代表着稳定、平衡。陶瓷文化的审美趣味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它是由陶瓷制造业的祖先在过去的一千年里形成的。陶瓷文化美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标准的具体体现,陶瓷文化以陶瓷产品作为载体呈现出来,工艺的改进要服务于陶瓷文化。

3艺术性与个性化陶瓷制品的研发

传统陶瓷工艺的发展和应用主要是文化产品、艺术产品和个性化产品,艺术性和个性为陶瓷产品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力和活力。它也更好的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艺术性、个性化需求。艺术文化要以陶瓷工艺为主要媒介,陶瓷工艺的艺术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开发设计陶瓷艺术品的过程中,注重个性需要,才能研发出创新的作品。想要表达产品的艺术性和个性,必须加强在题材,造型、产品装饰等方面做出新创意和突破。

3.1艺术性陶砖与瓷砖系列

现代环境艺术中,具有个性化的艺术性陶瓷砖和瓷砖的使用量最多。陶砖比较倾向于传统,而瓷砖则更具有现代感。艺术陶瓷砖和陶瓷砖应用广泛,根据不同的需求可用于电视墙等住宅空间,门廊和墙壁等,现代餐饮空间设计通常喜欢浓厚的文化色彩,艺术陶瓷砖和陶瓷砖则更好地满足了这一点。如建筑陶瓷产品根据环境空间的布局,空间结构,可以满足现代人不同的审美需求,比如它能通过瓷砖的颜色搭配,材料的风格样式调整设计出不同的方案,适应不同角度和视觉感官的需要。它可用于景观设计、现代园林、广场、公园环境艺术当中。

3.2工艺品陈设品系列

陶瓷作为工艺品和陈设品出现,于是有实用功能的意义。人们专注生产为生活服务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创新,而产品展示是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早在原始社会,古人就在彩陶上作画,并在实用的基础上绘制各种图案,使陶器更加好看。东汉时期开始不断走向成熟,2000年以来,陶瓷成为中国普通人家具的主体。用艺术形式去装饰陶瓷的表现手法,是机器生产达不到的,特别是具有新颖造型和时尚装饰的现代陶瓷受到追求现代性和时尚性的人们的青睐。

3.3日用陶瓷系列

日用陶瓷作为大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给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性。与此同时,日用陶瓷的艺术性,个性化、精神性也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体现在它是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服务的。如果一个好的设计,不能做到个性化,跟随市场大流,没有自身特点,就会影响产品的价值。因此,这种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和制造都是个性化的,日用陶瓷艺术性和个性的体现主要在于不断创新、研发新产品。持续引进浓郁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艺术气息、新颖的造型、时尚的现代作品,这种不断提升的艺术性和个性才是陶瓷发展真正的价值。

4结语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源远流长,陶瓷工艺的生产过程总结出来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应用。陶瓷行业市场的变化,也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陶瓷工艺要注重艺术的传承,注重发扬本民族陶瓷文化,不断以此为动力,创造属于自己特色现代陶瓷产品,并将其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中,提升文化品位,是新历史阶段的一项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文兵,闻袖君.浅谈现代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趋势[J].佛山陶瓷,2008(07):28-30

第3篇:传统工艺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中华传统工艺美术平面设计整合措施

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一般都是依附于历史时期的对应背景,使得中华传统工艺美术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历史时代特征,属于历史审美与工匠工艺的深入结合。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华夏民族艺术的文化结晶,高度沉淀了古人的智慧,彰显出丰富的地域性、民族性特点,并且在艺术风格、生活风格方面的多元化,使中华传统工艺美术当中的每一处细节都独具魅力[1]。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理念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变化,然而中华传统工艺美术本身所传承的文化理念与工艺美学理念并非意味着落后、守旧,其本身的精华———工巧、和谐、自然等,均是平面设计的根源,为平面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对平面设计来说,倘若能够与中华传统工艺美术进行深入的整合,必然能够为平面设计注入更多的血液,促进平面设计更好的发展。

一、中华传统工艺美术审美特征

众所周知,艺术源自于生活,中华传统工艺美术自然也不例外,其最初目标同样在于方便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用性是当时最为明显的特征,在经过多年的沉淀、发展以后才开始衍生出审美性[2]。我国幅员辽阔,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工艺美术得以不断整合发展,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华传统工艺美术因为民族、地域方面的差异,使其在表现形式、制作工艺以及材料选择等诸多方面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具体来说,其审美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和谐。儒家文化在我国历史的显著代表,使得和谐成为中华传统工艺美术显著的审美特征。古人把传统工艺美术、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在设计方面注重展现各个部分的和谐魅力,充分彰显出审美性、实用性的和谐,内涵、形态的和谐[3]。2.自然。纵观我国中华传统工艺美术,在材料选择方面极为注重材料自然方面的属性,注重材料品质方面的彰显,更为追求物尽所用,使得中华传统工艺美术充分展现出自然的特性。3.工巧。一直以来,我国工艺美术都极为注重工巧性,并且通过巧妙地利用,在工巧审美方面表现出极为鲜明的特征,纵观青铜器、唐三彩以及瓷器,其相应的工巧魅力往往浑然天成,充分表现出古人的想象力与智慧结晶。4.寓意。正如上文所述,最初的中华传统工艺美术本身是为生活所设计,所以当人们在欣赏一件传统工艺美术品的时候,不仅需要关注其外观的精雕细琢、同时还应当关注其内在的寓意[4]。中华传统工艺美术的纹饰、图腾、色彩、造型以及体谅等诸多元素均表现出独特的寓意,并且作为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行着传承。

二、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与平面设计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一直以来引领时尚风气的时尚领域,开始源源不断的引入我国的文化元素。时尚界从来都不会放弃任何具有魅力的灵感,而民间的艺术、工艺本身浓缩着无数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为设计提供灵感来源,同时也更容易获取广大受众群体的心理认同[5]。所以,对设计师来说,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全面掌控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与平面设计融合的方法。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更替,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自然也就越来越高,所以,要防止人们出现审美疲劳,更好的吸引人们的眼球。广大设计师所表现出来的设计灵感就需要充分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即只有具有独特魅力的平面设计才可以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得以不断的发展。华夏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代表,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瑰宝,并且在全球艺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正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个地区文化的深入融合[6]。该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意识到中华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作用,并且也意识到中华传统工艺美术能够为平面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而对传统工艺美术来说,通过与平面设计的整合,能够将中华传统工艺美术发扬光大,使其得以更好地传承。所以,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与平面设计自然也就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三、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与平面设计融合的措施与建议

通过多年的发展,平面设计涵盖的行业、领域越来越广泛,相应的技术当前也非常成熟,为中华传统工艺美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传统的版画内容,其一是通过创作者本身的想象来获取,其二则是依靠模仿、复制所获取。想象作为创意、思维的一种重要体现,当前的信息化技术与各种软件能够让想象得以进一步发散,同时在制图方面更为便捷。通过制图软件完成制图工作以后,能够将图案直接复印在版画材料上面直接进行雕刻。针对一些固有的人物、风景等实施版画创作的时候,先使用相机进行拍摄,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最后再进行木板复印即可。使得整个版画生动、形象,并且通过适当的处理,能够进一步深化设计理念,使得中华传统工艺美术形象得以改变。利用平面设计,综合利用各种表达手法,能够让中华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理念更为丰富多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前广泛流行的各种手机游戏,同样为平面设计、中华传统工艺美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综合利用中华传统工艺美术的多样性与手机游戏的普及性,能够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平台进一步发扬中华传统工艺美术。比如,当前已经有诸多基于中华传统工艺美术皮影、剪纸等为素材的手机游戏,而在游戏角色或者人物设计的时候,引入中国传统工艺元素的游戏已经极为常见,并且已经成为国产手机游戏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7]。如当前极为火热的王者荣耀、阴阳师、梦幻西游手游等。本世纪初期,在亚太地区国家首脑会议中,与会各国元首身着传统工艺美术福寿图案为设计元素的中式服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使得中式传统福寿图案服装成为全球服装的一股潮流,其正是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与平面设计有效整合的典型案例[8]。而陈绍华、韩美林、靳埭强设计的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会徵(见图1),其主要基于奥运会标志五环作为蓝本,通过45°的斜切,与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中国结”极为神似,图案采用互相环扣的方式,进一步彰显出中国人齐心协力、盼望深奥的寓意,同时也表现出盼望五大洲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界的原想。通过广大设计者的精心耕耘,图案本身也类似一个正在打太极的人,充分表现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纵观该作品,其本身基于雅俗共享、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进行充分的结合形式,使得意与形实现了高度的统一。上述两个案例,均是基于中华传统工艺美术,综合利用人们所熟知的各种图案,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平面设计工艺,使得我国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得以充分展示,让中华传统工艺美术真正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华传统工艺美术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与平面设计的结合,使得中华传统工艺美术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发扬。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与平面设计的整合是一项系统、漫长、复杂的工程,而深入整合对两者来说都是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沉淀的文化,是民俗、智慧、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通过平面设计与中华传统工艺美术的充分整合,能够让原本过于机械化的平面设计融入人文关怀,所散发出的独有的民族气息则使中国设计在世人的面前又多了一份骄傲,能够更好地被大众所熟知、接受。对广大平面设计师来说,应当意识到中华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价值,主动从传统文化中吸收源源不断的灵感,真正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让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与平面设计进行深入的整合,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走向世界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红云.浅谈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03):98.

[2]朱宁.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艺海,2015,(05):121-122.

[3]李丽珍,罗康,钟灿.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5,(06):251-252.

[4]赵岳峻,陈曦.现代设计传承传统工艺美术的意义解读[J].大舞台,2015,(03):83-84.

[5]冯帆.浅析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可利用价值[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5):135+167.

[6]朱元吉.论“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大舞台,2012,(12):106-107.

[7]严屏,张捷丝.试比较平面设计史“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J].大众文艺,2012,(02):77.

第4篇:传统工艺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服饰手工艺;价值;生态;艺术;文化;经济;情感

中图分类号:J502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工业现代化给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情感所带来的种种危害,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强烈渴望自然个性化穿衣状态,渴望追求高品味有文化气息的穿衣哲学,因此服饰传统手工艺的这种独特的生态的装饰手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服饰传统手工艺的价值研究,从中吸取精华,为现代服装与服饰所借鉴,成为当今的服装服饰设计领域重要的课题。

(一)传统服饰手工艺的生态价值

古往今来,由于“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思想根植于服饰手工艺中,手工艺与自然物质材料的长期接触中形成物我不二的生态关系和崇尚自然的观念。传统服饰手工艺本质是人类生态性劳动活动,它强调利用自然资源和再生资源,依靠手工进行制作,形成“工具在手,工力在身”的生态型生产方式,它靠体力和技巧创造制作优秀的服饰,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具有投入资金少,能源消耗少,污染小,规模小,灵活机动等特点,而且还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因此服饰手工艺具有科学无法解释的合理性,在与大自然广博磨合中生成,它天生就蕴含着和谐与协调之魅力。如在少数民族地区,从种植棉花,到植桑养蚕,到织布染色,到剪裁缝制,到刺绣盘扣,到百纳绣鞋,无一不是用手来完成的,这些都依存于自然的生态关系,材料取之于自然,染料提炼于植物、刺绣、织布、缝制等工艺都依赖于手工,这种原始的生态是现代人所追求传统服饰手工艺生态价值是一个整体自然系统,除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还包括人的观念的生态价值,以适用为本的思想一直贯穿在服饰手工艺制作中,简朴惜物的美德是生态价值重要的内容,如中国特有的千层鞋底,就是将破旧的衣服和碎布集中起来,一层一层的糊粘起来,真正做到物尽其用,材尽其能,发挥衣服的再生作用。在物质富裕的今天,提倡这种造物,用物,惜物的精神,无疑有益于我们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需要,有益于传统服饰手工艺可持续发展的。

(二)传统服饰手工艺的文化价值

服饰手工艺是服饰文化之一,也是造物文化之一,是人类用艺术的方式造物的文化。人类的服饰手工艺,从最初的生活需要、装饰需要,到精神需要,服饰手工艺对于确定一个民族的形成和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人类服饰史上主要的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一直受到研究。首先,服饰手工艺是依附于服装和饰品最终以产品物化形态表现,无论是刺绣、印染、织布等,都是一个文化产品,它以隐喻和象征为本质,以造型和技艺为手段,以身口相传为延续,反映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服饰生产和生活文化特征,反映服饰文化文明状况和发展脉络,是服饰文化的活化石,为人类服饰文明发展的历史进步和发展规律提供具有多样化的文化的直观性和原始性素材。其次,服饰手工艺是生存文化基础,更是生活文化的再现,它为人们服饰提供最基本的穿着,而且超越生存,创造人类丰富的生活文化,如生活方式、生活乐趣、生活寄托等,正是这种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文化,造就服饰手工艺的精美的艺术风采,浓缩悠久文化历史精髓。正像社会学家先生所说:“一个民族总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从当代国际服饰品牌角度来看,中国品牌要想在世界服装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有中国独特的文化风格,对服饰手工艺文化研究和挖掘,吸取和借鉴,正是提升品牌产品文化价值,深化品牌企业文化内涵,提高品牌附加值的最重要途径,对企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传统服饰手工艺的创造价值

从石器时代,人类就一直不断地在创造,为生存,为生活而制造一切所需要的产品。传统服饰手工艺是用手创造出的物化的劳动的艺术产品,它体现人的本质力量,是创造力的体现。服饰手工艺以手为媒介进行创造,这种创造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生活需要,或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服饰手艺人不仅体现创造的成果,更注重创造的过程,在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发挥自身潜在的智慧,发挥手工艺制作的潜力,实现和确立个人自我价值,确证作为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充分体现人的高度自觉。从而得到一种鼓舞和满足。如当一个织女,在经过日日夜夜的尝试和研究后织出一种新颖的提花或挑花图案,创造出新的织布方法,受到人们的赞赏,这就是创造价值和创造精神的体现。传统服饰手工艺是设计与工艺融于一体的独特的创造艺术形式,手艺人既是设计者,又是制作者,意大利设计师曾说传统手工工匠是真正的设计者,当然他不是一项机械的工作,而需要较高的悟性和技能。深厚的工艺是再创造的过程,是延续和调整的过程,用工艺来调整设计,用设计来创造新工艺流程,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传统服饰手工艺才创造如此众多辉煌的杰作。

(四)传统服饰手工艺的情感价值

“手随心动”一词经典地概括传统服饰手工艺本质特征。传统服饰手工艺是在心与手的交流和互动下的情感的产物。卢梭在《爱弥儿》写到:“人在干活时心到手到,一切都会各得其所,各个部分就会相得益彰”。这种情感价值的表述,在社会认知和文化价值导向下形成,是随着理性的发展由情绪器官产生的心理体验。传统服饰手工艺在表现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同时,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个体情感和素朴的个人审美价值。在一针一线的刺绣中,在丝丝蜡染冰纹中,在蓝白相间的蓝印花布中,它倾注不同手工艺者的不同智慧情感、生命情感、生活情感和审美情感。对于这些心灵手巧的手工艺者,样在脑里,图在心里。边绣,边织,边配色,边出图,产生出“千人千面,万人万相” 生动的手工艺作品,表达休闲娱乐的创造乐趣和情感。在这些作品中,唯一、独特和多样的手工痕迹无不唤起我们心灵的震撼,唤起我们温暖的回忆,唤起我们真诚的情感。它的不可重复性,决定传统服饰手工艺的不可复制性,是高科技无法模拟的。这正是当代批量生产衣服饰品所匮乏的,是现代产品所丢失的文化。

传统服饰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吉祥的象征和隐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如喜鹊登梅图,梅兰竹菊图等吉祥纹样手工艺,它们丰富的图案和绚烂的色彩传递着人们的精神情感和寄托,承载人们热爱生活,期望美好,寄托祝福的美好心愿,表达人们质朴善良的心灵和朴素的民俗情怀,成为传递情感的艺术符号。

(五)传统服饰手工艺的艺术价值

古老纯朴,绚烂精致的传统服饰手工艺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数千年以艺术的形态作用于社会,它的积淀深厚,博大而灿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传统服饰手工艺主要来至于民间和少数民族,来至于普通劳动者和手艺者,并服务于他们自己,他们把自己所看、所想、所思,通过手的媒介创造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服饰手工艺品,作品深深凝结着人们生活情感和民俗观念和精神,由此形成服饰手工艺独特的大众民俗艺术价值。首先,从题材内容价值上,丰富而多彩,主要来源于对自然的模仿和抽象概括,劳动生活的再现,把“寓教于乐,寓情于景”融入到无声的主题中,通过转换,组合,夸张的艺术手段,反映在服饰和服饰品上,创造精美的装饰图案艺术。其次,从色彩的价值上,鲜艳而耀眼,大胆的色彩搭配是服饰手工艺典型的艺术特点,不同的色彩风格代表不同的民俗民族风情和地域风俗,直观的表现出原始、质朴、率真审美情感,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态。最后,从工艺技术价值上,精湛而巧妙,无论是冰纹魅力的施蜡工艺,变化莫测的扎缝工艺,镂空浇花的蓝印花布工艺,还是针法繁多的刺绣工艺,巧妙别致的拼接,巧妙多样的编结工艺等,都由劳动人民祖祖辈辈世代相传,这古老悠久的手工技艺具有原发的生命力,是宝贵的艺术遗产,值得我们保护和传承,并应用这传统手工技艺创造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服饰品。

(六)传统服饰手工艺的经济价值

第5篇:传统工艺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黄酒传统工艺,立体式,平面式,布局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382-01

黄酒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酿造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龙山文化时期。作为中华民族的特有酒种,它酒性柔顺,酒体丰满,酒味醇厚,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内在敦厚,寓刚予柔的文化精神。它以色泽美妙,营养丰富,滋味独特而著称于世。氨基酸含量丰富,种类达18种之多,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最全,居各种酿造酒之首,营养成分主要有糖、肽、氨基酸等低分子浸出物和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还含有多量黄酮、酚类、多肽、低聚糖、γ-氨基丁酸乙酯等活性成分,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之一。由于酒度低、耗粮少,是我国饮料酒发展方向,符合当今世界饮酒时尚的发展潮流,被世人誉为“中华第一味”,“东方名酒”。特别是绍兴黄酒,作为中国黄酒的最杰出代表,曾多次荣获国际金奖,产品远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黄酒出口产品中占80%以上。

据调查,在绍兴黄酒出口量中,占90%以上的按传统工艺生产的绍兴黄酒。这是由于传统黄酒生产工艺具有固有的工艺优势。但由于传统绍兴黄酒生产工艺的生产布局主要以平面布置,因此,阻碍了生产效能的进一步扩大,从而抑制了出口量的进一步扩大。2009年建成的塔牌绍兴黄酒有限公司立体式2万吨绍兴黄酒传统工艺生产线,在继承传统绍兴黄酒工艺的基础上,对生产工艺进行了大胆布局,采取立体式布局,使生产效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开创了绍兴黄酒传统工艺新的历程。虽然在决策时已对该工艺布局有了较详细的论证,但实际状况究竟如何,却需要实践才能证明,经过三年的生产实践,充分证明当时的决断是合理的,但需作进一步完善。为此,下面对此布局作一分析和总结。

1、立体式布局与平面式布局的工艺控制比较

传统绍兴黄酒酿造工艺流程:

糯米浸渍蒸饭落缸开耙(主发酵)后发酵压榨调配澄清煎酒(杀菌)灌坛贮存

平面式工艺布局指的是所有工艺设备、工作都在单层车间内安装、操作完成;立体式工艺布局指的是工作场两层以上,如果有三层,如塔牌公司,顶层一般作为贮酒之用或仓库,下面两层作为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的主要场所,具体是这样的:中间层作为糯米浸渍、蒸饭、开耙,底层作为压榨、后酵、调配澄清、煎酒之用。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1)可以大大节省空间。与平面布局相比,顶层作为陈酿之用,下面两层作为生产之用,使生产与陈酿合为一体,既可以大大节省空间,缓解生产空间的紧张程度,又可使生产成本大为降低,据研究,生产成本下降15%左右。

(2)工艺控制更为合理

平面式布局与立体式布局,工艺控制基本一致。与平面式相比,立体式黄酒发酵控制更为容易合理。具体来说,黄酒生产分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前期阶段,在11月阶段,总体来说,气温还较高,地气也较热,如果在平面式发酵,温度较热,容易使醪液不易下降,而立体式是搁在空中,通过开启门户调节室温,容易控制醪温,使发酵容易控制;中期阶段,在12月阶段,总体说来,气温比较低,地气也不热,如果在平面式发酵,是较佳阶段,如用立体式发酵,同样一样;后期阶段,到了来年的1月,因是全年最冷的时间,但立体式的墙体非常牢固,因此,保温效果较好,发酵与平面式基本一致,但因主发酵在二楼,空气更为流畅,因此,空气较为新鲜,发酵醪升酸幅度较小,保证了在主发酵处于正常状态。

2、微生物比较

通过对车间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了检测,我们按照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了细菌数、真菌数和放线菌数,见表1,两者相比,平面式的三种微生物数都要多于立体式,这主要是由于在立体式处于较高层,空气流动较易,微生物相对较少,这也说明了立体式所生产的黄酒发酵醪的酸度较低些。见表1。

3、理化指标比较

通过对两年来的平面式发酵与立体式发酵的对比,两种工艺方式基本一致,总的来讲,由于在车间空中的微生物数少(表1),导致酵母活力维持较长,发酵完全,因此,立体式发酵的总糖、总酸、氨基氮较低,酒精度较高,见表2.也说明立体式发酵更为合理。

4、感官比较

经过9位黄酒评酒委员的仔细品评,两者没有太大的差异,而由于酵母活力强,酵母自溶性不多,而自溶性会使酵母降解产生一些如酪氨酸等苦味氨基酸、生物碱等一些苦涩物质,因此,与平面式相比,立体式发酵所生产的黄酒不太感觉到苦涩味。而平面式发酵的黄酒略显苦涩味,现代人不太喜欢较苦的黄酒,因此,总体上立体式发酵的黄酒的感官质量不比平面式发酵的酒的质量差,见表3。

第6篇:传统工艺的意义范文

花丝镶嵌工艺是金银工艺中的精细工艺,在古时,也被称为金银细金工艺。它是“花丝”和“镶嵌”两种金属制作工艺的合称,通常使用金、银等贵金属,以及各种天然的名责宝石为材料,经造型、纹样设计和工艺加工制作成精致的首饰及装饰艺术品。其精致、细腻且华丽的古老工艺特色代表了传统工艺与时尚珠宝文化的巅峰境界。

然而,这项珍贵传统的首饰制作工艺,正面临市场经济的无形压力和技师人才不断流失的尴尬局面。现今正是中国现代首饰设计崛起与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紧随当代首饰的发展趋势,笔者针对花丝工艺这一古老技艺展开研究,对花丝工艺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传统花丝首饰的设计手法和表现方式,在现代首饰的设计技法上寻找突破,解析现代首饰艺术下形式美与材质多样性对花丝工艺的影响,试图从首饰设计的立体造型、材质运用、工艺手法和意境传达等方面寻求突破点,结合现代首饰设计手法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精神需求,找到全新的表现形式,让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辉,从而推动我国现代首饰设计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花丝工艺 当代首饰设计 创新 材料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082-03

第1章 花丝工艺的历史沿与发展现状

“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这,便是传说中的花丝镶嵌工艺。

花丝镶嵌工艺是中国传统金银器的制作技艺,又称金银细金工艺。它是“花丝”和“镶嵌”两种金属制作工艺的合称,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制、堆垒等传统技法,把贵金属丝编织成型,再用挫、锼、锤、闷、打、崩。镶嵌则是将贵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形凹槽,最后镶以珍珠、宝石或翡翠,制成华贵无双的冠戴或珠宝首饰。其用料珍奇,制作技艺繁复,造型优美,品种繁多,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历史上花丝镶嵌一直只是皇家御用之物,是我国传统的宫廷艺术。

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花丝镶嵌工艺早在商代就有雏形,春秋战国时期,匠师们制作出了细如发丝的金银丝,将其嵌入青铜器之上,俗称“金银错”、还有唐代的“金银平脱”,这就是花丝工艺的萌芽。

花丝工艺的发展初期,是从商代到汉代初年。西汉已见金细工的成品,较多地则出现在东汉时期。唐代金银匠人对外来的金银制品,主要是萨珊波斯和粟特金银制品的有益成分加以吸收消化,并融入本土原有工艺和风格,从而创造了崭新的唐代金银细金工艺风貌。宋代与雍容大气的唐代不同,他的金银细金工艺的整体风格是清秀细腻的。

明代的工艺美术更加繁荣兴盛,工艺方法齐全,技艺纯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面貌。明皇帝朱翊钓,花费白银800万两兴建了十三陵之“定陵”地下宫殿,其中就有在细金工艺中,技巧堪称登峰造极的“万历皇帝翼善金冠”及“后妃凤冠和首饰”。(见图2-1、2)无论是造型、纹样,装饰性都很强。工艺在每一个时代的艺术特色与其工艺手法都是紧密相连的,明代这种纤巧通透的审美倾向,使得花丝工艺在当时发挥得淋漓尽致。

清代在明代宫廷工艺的基础上,成立“造办局”,这一时期的金银细金工艺更加精巧。清代首饰的造型和纹样也变化很大,已全无古之意,造型倾向于写实、纹饰则以繁密瑰丽为代表特征,格调高雅,富丽堂皇。

传统的花丝工艺发展于宫廷,历来一直为皇家御用,其工艺流程繁多,做工细致精美,不能批量生产,只能手工打造,早期应用于首饰中的特点表现为其工艺特点、表现内容和造型手法等趋于传统保守,设计元素也多为自然界的花草鱼鸟和传统纹样。从设计的角度上来看,形式风格比较单一。各种原因综合,金银细金工艺已经出现严重的人才短缺,除了原有的传统纹饰与图案,少有推陈出并创作适合当代文化艺术背景的花丝饰品。

近几年来,国内有几家首饰公司对花丝工艺在现代首诗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翡翠珠宝品牌“昭仪翠屋”2010年正式推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工艺珠宝的高级定制业务。(见图2-5)潮宏基珠宝建立博物馆、开办花丝工作坊。(见图2-6)百泰首饰也推出了一系列现代花丝首饰。花丝镶嵌工艺品也一直是珠宝奢侈品的一种。当今市场,珠宝商和首饰设计师对花丝工艺的传承也大多停留在对经典工艺的复刻和高级定制,依然鲜有具有当代首饰设计表现特点的花丝作品出现。

第2章 花丝工艺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2.1 现代首饰艺术观念对花丝工艺的冲击

20世纪的艺术是简约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解构主义等各时期的艺术设计流派紧密融合的时代,设计手法也从简单的首饰设计装饰性开始向人与首饰的关系以及人的个性化转变。人们所关注的现代首饰的美已经由外部的装饰性逐渐转变为内在的意义和情感的表达。花丝镶嵌作为传统的首饰工艺,也面临着现代首饰艺术对其观念性的冲击。当面对古老的传统工艺时,人们起初会被其精湛繁复的造型和细节外表所吸引,但是崇尚简约个性的艺术风格,会让现代首饰设计再次夺得人们的青睐。而花丝纹样的单一性和不可变性,也使得他在装饰功能上不能长久得吸引更多更广泛的艺术审美者。其次,由于花丝工艺独特的金属性与造型,材料运用范围的局限性,使得其创作空间极小。各方面原因都阻碍了其在现代首饰艺术下的发展。

2.2 现代首饰设计对花丝工艺技法和造型的影响

首饰设计的过程是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审美与情感通过一定的构思转变成概念形态的过程。现代首饰设计的表现语言是多种多样的,平面、立体、点、线、面等,以及他们之间穿插综合的运用。

金银细金工艺,就其工艺本身已经具备了无可挑剔、炉火纯青的成熟技术,现代首饰设计师若是想从在创新工艺上找到突破并超越传统,恐怕并非易事。因此,在探索传统花丝工艺的技法与当代首饰设计的结合上,技法的创新是首要且最难的问题。然而花丝艺正是被这种严苛的技法体系锁住了手脚。工艺技法上,先来关注―下堪称登峰造极的明代“万历帝翼善金冠”,龙冠主体以金丝编制而成,采用多种工艺,以极细的金丝编结堆垒焊接而成,就其工艺方法而言,其松弛的结构、随意的造型、轻盈的质感很适于使用在当代首饰设计中,设计师在借鉴花丝工艺中的编织工艺基础上,还可以给予工艺技法以更大的自由度,是无限延伸,结合现代首饰设计工艺,简化传统工艺的同时丰富现代首饰艺术的表现形态。就如中央美术学院首饰工作室教师张凡所说:“工艺技法并非只是简单地炮制,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创新的过程,一件好的作品需要最恰当的工艺来表现。”造型艺术是一种静态艺术,对于首饰来说,造型则是首饰与人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在现代首饰的潮流下,应从现代首饰的风格特点出发,保留花丝工艺的基本技艺,尝试改变其传统造型,适当融入首饰设计最基本的的形态因素:点、线、面、体、来重新组合花丝工艺应用于现代首饰造型的呈现,从而形成抽象与具象、仿生与创造的首饰特点。

2.3 花丝工艺与现代首饰设计中常用材料的结合

如今,传统首饰材料的保值性特征以及慢慢褪去,艺术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首饰材料的触感、兴趣以及个性情感化的转变。随着更年轻一代的艺术消费者对个人情感和表达个性的强烈需求,现代首饰艺术中的材料运用已不再是单一的贵金属和珍贵宝石,已经开始向自由组合和综合多种材质搭配转变。设计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定材料,设计理念可以通过材质语言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各种金属的搭配,还是纤维、玻璃、树脂、木料、陶瓷、皮革等新型的材料,生活中的物质材料都可以用作现代首饰的材料元素。花丝若想在纷繁个性的现代首饰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可以设想从丰富材料语言入手,将多种材料与花丝工艺常用的材料相结合。逐渐脱离只有贵金属和名贵宝石的材料局限,丰富花丝艺术的设计语言。

传统花丝工艺与其他综合材料的结合多体现在镶嵌工艺上,镶嵌就是把珠宝翠钻、精石美玉镶在花丝饰品上,材料单一,多为贵金属和名贵宝石。工艺美术师们也努力尝试采用象牙、木料等材料与花丝工艺结合。在当代首饰设计中,也有将金属花丝工艺与树脂材质相结合的首饰创作,将原始传统的花丝技艺用新型树脂材料封存起来,纤细柔弱的花丝得到“保护”,水晶树脂的晶莹剔透完美透射出花丝的空间层次和线面结合的工艺技巧,为花丝首饰展现各种首饰风格提供了可能。(见图2―1)还可以尝试将制好的花丝纹样嵌入结构较疏松的木质材料中,从而形成木纹肌理与金属花丝的质感对比,人为纹样与自然纹样的有机结合,来实现花丝工艺与木质材料的结合。

若想将综合材料与花丝工艺相结合,首先不能脱离制作花丝工艺本质的金属加工性质,在完全认知材料的真实性之后,合理运用每种材料的特性,不做华而不实的设计。

第3章 花丝工艺的传承

传统的花丝工艺承载着历史的印记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设计元素多以花鸟鱼虫为主要来源,写实手法出神入化,延续着其材料珍奇、工艺繁复的宫廷艺术特点,实在难以走入更广泛的艺术消费领域。材质上也过分单一,除了金银等贵金属,花丝饰品几乎别无他选,难于满足人们对首饰材料多样性的要求。而且金属丝又极易损坏,花丝首饰最终还会落到工艺品的地步,更别说在现代首饰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了。

其次,传统花丝工艺延续着手工作坊的模式,由于工艺流程的繁琐使之完全处于手动化阶段,对技师纯熟的技艺要求也使得花丝工艺的精髓很难被传承。

最后,花丝工艺属于宫廷艺术,无论从技巧还是材质等方面来说都是极其奢侈繁华的,由于其材质贵重,工艺精巧,使得花丝工艺品与首饰的价格昂贵,对花丝工艺的喜爱多为一些工艺品收藏者。这也为花丝工艺从“贵族”走向“大众”形成阻碍。再加上人们对首饰传统保值功能的重视,从而忽略了花工艺运用于当代首饰设计中的设计理念及情感表达。

第4章 花丝工艺的创新发展

传统花丝工艺,细致、精巧手工艺感强。工艺中繁杂缜密、工艺要求严格。而现代首饰的特点大多为简洁,代表了现代人对生活的态度。花丝工艺应在保留传统制作工艺的精髓下,选取简约现代主义的设计元素,从表现形式、设计材质和风格定位上产生新的衍变。在现代首饰制作技艺的基础上,融合传统极致的手工工艺,是当代珠宝设计师和珠宝商追求的风格。

4.1 现代首饰设计特点与传统花丝工艺的融合

在传统工艺上简化方面。瑞麒珠宝的“拉丝”工艺(见图4―1),就是在传统拉丝工艺基础上的升华与结晶,与传统拉丝工艺相比较,现代“拉丝”工艺具有线条清晰明朗,丝间密度均匀,疏密感适中、层次感强的特点,将拉丝工艺和精致批花两种工艺通过简单对比和融合,又为首饰在细节之处增加几分细腻和华美。这种新的工艺,结合现代首饰设计的简洁、纯粹的设计,也是当代首饰设计师对传统花丝的独特解读。现上海SANG尚坊首饰工作室设计总监李桑,通过研究传统花丝的设计风格和纹样,以及考察现仍存留此种工艺的区域(北京、湖南、贵州等),进而以花丝工艺为主导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当代首饰设计理念的吊坠、耳环、戒指等的饰品(见图4-2)。大量运用了花丝工艺中的填丝制作与苗族银饰的特殊纹样,整个设计简洁通透,不繁琐,细节之处也尽显了花丝的精细工艺。其制作难度并不大,却将花丝与现代首饰造型完美结合,展现了现代人艺术审美。

4.2 传统花丝设计从“形”的再创

“形”的方面,我们可以在借鉴宫廷工艺擅长表现的雍容华贵意蕴的特点之同时,在传统宫廷材料中提炼出具有当代审美的材料语言。中央美术学院首饰工作室教师,张凡的花丝系列作品《衍》(见图4-3),就是典型的突破了传统花丝的“形”,独创性地将金银细金原有的宫廷工艺拘泥严谨的编织手法及掐丝、焊接手法,革新为易于随意塑造、飘逸、简洁的结构及工艺手法。借鉴唐代首饰中,步摇所追求的随步随风而动,灵动的自然效果,细胞状编织花苞体与珍珠,可以随人随身舞动,颇具韵律。给予工艺技法以更大的自由度。很自然地将中国传统花丝工艺与当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作品在传统宫廷材料中提炼出具有当代审美的材料语言。化繁复宫廷语言为自然,流变于首饰本应具有的无限活力中,突破了传统花丝的造型特点,融合中国当代人随意之性与中国传统宫廷精琢之美。

4.3 传统花丝设计与现代首饰设计材料上的结合创新

传统花丝与现代首饰设计常用的材料相结合,是符合现代艺术设计方法所必然的创新方向,材料对于承载首饰设计的灵魂载体,已经成为首饰艺术表达的重要语言。设计师将金属花丝与现代首饰设计中的新型材质进行适当结合,从而产生不同材质之间色彩、肌理、质感的对比,为花丝首饰在材质表现上提供新的可能。

现代首饰设计中也出现了与树脂、木头等材料相结合的首饰创作。或将原始传统的花丝技艺用新型树脂材料封存起来,利用水晶树脂的晶莹剔透完美透射出花丝的空间层次和线面结合威将金属花丝与木料结合,将制好的花丝纹样嵌入结构较疏松的木质材料中,从而形成木纹肌理与金属花丝的质感对比,人为纹样与自然纹样的有机结合。

笔者还大胆尝试了传统花丝与陶瓷材料的结合。陶瓷首饰在现代首饰设计领域是一种特殊的新型首饰,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陶瓷材料与传统金银材料的结合将会给彼此都注入新的血液。

结论

第7篇:传统工艺的意义范文

南京云锦有“寸锦寸金”之称,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其用料考究,织造精细、图案精美,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

2、秦淮花灯

历史上素有“秦淮花灯甲天下”之美誉。

3、金陵折扇

金陵折扇是一种用竹木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扇面则采用花纹清晰的绵料宣纸,扇面上有气韵丰沛的书画。

4、南京金箔

当今中国许多寺庙及古建筑上都运用了南京金箔。

5、南京绒花

旧时,南京“一事三节”(婚嫁喜事和春节、端午、中秋节)都以装饰绒花为习俗。

6、南京剪纸

南京剪纸是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7、金陵竹雕

金陵竹雕以浅刻、简刻风格著称于世,这种技法雕镂不深而层次不减,表面略加刮磨,廖廖数笔却意境深远。

8、南京钟

第8篇:传统工艺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工艺;碑刻;雕刻艺术;刻工;技艺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一、碑刻之刻工的形成与演变碑刻的功能主要是具有纪念性,意在流传久远,那么对刻工的要求也非常之重视,尤其是一些名家的书写必须通过精湛的刻工来移刻到碑石上,可见刻工对碑刻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刻工通过利用自己的刻制技巧,再现了笔划字形和图画形象;另一方面,传达了笔墨的神韵,使书法艺术从纸上转移到石上而流传久远。随着碑刻的盛行,对刻工的要求也随之越为讲究,盛唐时期的刻工卫灵鹤曾是一名有名的精湛刻工,这些有名的刻工往往被专门远道聘请。据记载:盛唐名臣张说去世之后,由唐玄宗为其撰碑文,书法家梁升卿为其书写,著名刻工卫灵鹤为其在碑刻上刻文。卫灵鹤时任~州三川县丞,三川县在今陕西富县,而张说墓则在东都洛阳附近,由此可见,卫灵鹤是被远聘去给张说墓刻碑文的①。汉代开始,官府中即形成了专设的机构雇用专门的刻工②,这些专属刻工往往从民间精湛的刻工中挑选出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十二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记载:“‘台遣画匠高’、‘台遣石匠田平城’、‘台遣材匠像万’等。”③这说明当时刻工是隶属于尚书大行台即官署刻工。宋代以前一些好的书法家一般都自己亲自镌刻碑文,比如曹魏大书法家钟繇,④东晋书法家戴逵,唐代的李邕都喜自己刊刻。此时,有名的刻工开始受到重视,如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的碑刻,多出自镌刻名家万文韶之手。⑤晚唐柳公权所写的碑铭,大多是邵建初、邵建和兄弟所刻。宋之后则形成了专门的刻工,尤其是一些书法名家一般都蓄养几位专门的刻工来镌刻碑文。如元代的赵孟\以著名刻工茅绍之专为其峻刻,赵孟\所书碑铭只有茅绍之能够刻出其俊俏、超逸的神韵。⑥此外明代的文徵明、清代的何绍基等都有自己专门的刻工。这些精湛的刻工很多都精通书法,尤其到了唐代,刻工中精通书法者比比皆是,如著名刻工屈贲⑦、孙汉章⑧、韩师复⑨等。到了宋代,随着刻工与文人往来的密切,刻工们也逐渐受文人影响而富有文化素养,他们往往在精于刻石的同时,亦喜好书法,如著名刊刻家常安民⑩、李仲宁等。元明时期的刻工茅绍之、章氏家族的章简甫、章藻父子等都精通书法。一直到近代刻工者对书法都有相当高的造诣,如近代江南最著名的刻工周容,他曾拜著名书法篆刻家吴昌硕为师学习书法B11。李月庭在镌刻秦树声所写墓志时,虚锋尽出,瘦硬挺拔,其拓本胜过墨迹,这也足见刻工的书法功底之深厚B12。

二、碑刻之刻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1.碑刻之刻工技艺的传承中国古代碑刻刻工技艺与其他工艺技术一样,沿袭父子相传,师傅带徒弟的世袭制度进行传承。从组织形式上来看,我们可以将刻工分为官署刻工和民间刻工,他们对刻工的管理和技艺的传承往往存在差异。自唐代开始,刻工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民间刻工对刻石技艺往往以家族传承较为多见,从出土的碑刻实物看,有些亦为同一家族合刻而成,如乾宁二年(895)《汾阳修慈寺临坛讲律尼大德塔幢》,其刻工即为崔重忠、崔重宝、崔重资三兄弟所刻。自宋金之后,由多人合作镌刻而成,出自父子、兄弟等同一家族合刻的现象越来越流行,如金贞元元年(1153)《真定府定林禅院通法禅师塔碑》,刻工为常山段及其子段顺、段J、其女婿张显合刻而成。此外,师徒同刻的也较多,如大德六年(1302)于旺、刘津所刻《陈氏墓碑》,其自题“常氏门弟”,其师乃是古邾石匠作头常。B13从宋代开始,民间已出现了刻石作坊,如九江李仲宁庐山琢玉坊B14,又如宋元出现的“石匠提领”、“京兆等处采石提举”、“益都府石匠作头”、“前京兆府采石局提控”等;辽金出现的“燕京石匠提点”、“燕京通天门外供御石匠”等都是刻石作坊。这些作坊所揽业务一般在刻石中题署作坊名,如至元三十年(1293)赵诚所刻的《广禅候庙石祭几铭》,其题署“荥阳石佛店石匠B15刻石作坊。自清代乾隆开始大规模组织刻帖刻经活动,因此专业的刻石作坊越来越多,比较有影响的如“翰茂斋”、“炳文斋”、“文采斋”、“汤漱芳斋”等,而且刻石作坊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作坊还设立了很多的分店,如清代著名的刻石作坊吴郡穆大展局总局设在上海,在南京亦设立了分号,作坊所揽业务除了刻石外,还刻书,如刻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91)《上海药业重修药庙碑》,其题署“吴郡穆大展局”。B16又如乾隆三十二年(1767)所刻《昭代词选》,每卷卷末均镌刻“金陵穆大展刻字”。民间的这些刻石作坊往往实行家族世袭制度传承刻石技艺,如四明茅氏(茅文龙、茅化龙、茅仁卿、茅绍之、茅茂祖、茅士元。也有学者认为茅绍之即茅茂祖)、长洲章氏(章敬、章昶、章浩、章简甫、章草、章藻、章芝、章锷、章得第、章堪、章懋德、章臣等)、昆山唐氏(唐贤、唐廷辉、唐芸(汝芳)、唐曰宽、唐曰信、唐曰敏、唐曰恭、唐天祥、唐天祯、唐天祺)、武威安氏(安民、安敏、安延年等)、京兆安氏(安仁裕、安仁炸、安文璨、安文、安文晟等)、金陵袁氏(袁仲亨、袁仲才、袁居中、袁文雅、袁成等)、建安翁氏(翁镇、翁进文、翁博文等)、岳阳文氏(文惟一、文惟简、文居用、文居礼、文居道、文居安、文仲璋、文L、文}、文珠、文d、文恺、文孟周、文孟通、文艺等)、桂林龙氏(龙\、龙、龙渊、龙杓、龙云从、龙光等)等。家族式的刻工往往可以使刻石技艺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为了扩大祖业,刻工们往往精于祖传技艺,并进一步挖掘发展,这使得刻石技艺更加的精湛。官署刻石是由官府组织,并设有专门的人员管理,因此,官署刻石分工较细,有采石者,有刊刻者,有都镌者、提点镌造者等等。采石者负责采集石头,刊刻者一般为刻工,都镌者则是负责“察书”、“校镌”、“检核”、“视镌”等职责。这些不同分工人员的名字也往往出现在碑刻中,如在《房山石经题记》中刻有“工部侍郎、知涿州军州事吴克荷提点镌造”、“给事中、知涿州军州事刘湘提点书镌”、“右谏议大夫、知涿州军州事龚提点书镌”等。又如清顺治十三年(1656)《明忠烈邑侯萧公死节处碑》,题署“门人夏启升都镌”。此外,还设立了专门的主持立石者,如明天启元年《宗圣曾子像赞碑》,题署“嘉祥知县涂可成、世袭博士裔孙曾承业同镌”,又“明宗圣书院诗石刻”,题署“博士曾承业立石”。由专门的立碑者举行立碑仪式在清代颇为多见,这在《石头上的儒家文献――曲阜碑文录》一书中记录的较多。从《石刻史料新编》中所提到的诸碑亦可见之。这些碑主要是指《天下一统碑》,“翰林博士曾毓谨记”;《颁发祭器碑》,“翰林博士曾毓敬镌”;《宗圣庙赞石刻》,“翰林博士曾毓立”;《宗圣庙林书院建置祭仪碑》,“翰林博士曾毓敬立”;《先贤祀典碑》,“翰林博士曾毓恭勒”;《崇祀历代帝王名臣碑》,“翰林博士曾毓刻石”;《一统舆地记石刻》,“翰林博士曾毓刻石”;《涌泉井石刻》,“翰林博士曾毓立”;《重修大学书院记碑》,“翰林博士曾毓恭勒”;《宗圣祀典记碑》,“翰林博士曾毓谨记”;《曾氏世系碑》,“翰林博士曾毓刻石”;《宗圣庙功德记碑》,“翰林博士曾毓谨记”;《宗圣庙祀事典礼记碑》,“翰林博士曾毓立”;《宗圣庙历代褒崇记碑》,“翰林博士曾毓立”;《宗圣祠石刻》,“翰林博士曾毓立”;《曾氏赡田记碑》,“翰林博士曾毓刻石”;《捐修宗圣庙林题名石刻》,“翰林博士曾毓立石”;《宗圣林庙诗文石刻》,“翰林博士曾毓刻石”;《曾氏家诫碑》,“翰林博士曾毓刻石”;《宗圣庙永免庙户丁差记碑》,“翰林博士曾毓立石”。 官署刻石制度的建立直接左右着刻石技艺的传承发展,官署刻工往往召集民间技艺精湛的刻工进行集中管理,并设立总管、同知、副总管等一级级进行管理,这就使得刻石技艺的传承受到限制。一方面,这些管理者亦有不精于刊刻者,而刻工要受其指挥,这在部分程度上约束了刻工技艺的发挥;另一方面,刻工带徒弟传承技艺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官署刻工要求刻工精湛,而刻工所带徒弟往往很少有机会进行主刀刊刻,这往往使徒弟很难对技艺进行传承。2.碑刻之刻工技艺的发展刻石印证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其技艺的精湛令人叹为观止。碑刻艺术在现代化的发展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方面,随着书法实用功能的弱化,人们对书法艺术逐渐淡忘,书法基础也逐渐萎缩,继承不足,碑刻作为以传统书法为基础的技艺更是被遗忘;另一方面,政府和有关部门为了将碑刻艺术能够得以传承发展,通过充分利用旅游业的资源,大力建造以碑刻为主题的园林景观,如江苏省丹阳市的天地石刻园,其借助于齐梁故里的历史文化,将部分极具文化、历史价值的南朝陵墓石刻,以及上至西汉、下至民国的历代石刻为平台,加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再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打造亚洲最大的石刻主题游园,从而形成集文化鉴赏与大众休闲为一体的国家4A级文化旅游风景区。又如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的最具代表性的翰园碑林,占地百余亩,镶有三千七百多块碑刻。是一座融碑刻艺术和园林艺术于一体的现代园林景观。它依不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对象分设中心碑廊、现代碑廊、宋代碑廊、历代帝王名臣碑廊、绘画碑廊、篆刻碑廊、硬笔书法碑廊、少数民族文字书法碑廊、中年书法碑廊和国际友谊碑廊等。像这样的碑刻主题公园在全国还是为数不少的,如湖北鄂州莲花山碑林、黑龙江尚志市文化艺术碑林等,这说明碑刻艺术还在不断地被发展利用,既然在大量的建造碑刻园林,那么碑刻技艺无疑需要有人传承延续,如苗水彦便是全国较有名气的青年碑石雕刻家之一,其汲取大江南北刻石之精华,集书、画、刻于一身,作品出神入化,出类拔萃,鬼斧神工,独树一帜。

三、刻工技艺传承的意义

1.在书迹的流传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刻工与书法家一样在书迹的流传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刻工与书家的区别在于二者使用的载体不同,刻工是使用刀在碑石上进行创作,而书家则是使用笔在纸上进行书写。正是二者使用的载体的不同产生出不同的书迹特点,刻工所刻坚硬挺拔,书者所写具有柔软的笔锋。字体和书体的演变不仅与书法家有着紧密的关联,与刻工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碑别字即是刻工在镌刻的过程中为了刊刻运笔的方便以及镌刻字体在结构上的平衡和美观而形成的,刻工在镌刻中往往化繁为简,变曲为直。

2.记录了古代文化的发展历史碑刻之刻工技艺得以传承可以对文献资料的保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碑刻上记录的内容非常之广,墓葬、纪功、盟约、习俗、指示、交通、图腾、信仰、谱系、天文等等,无所不有。但不管它涵盖何种内容,都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形成和传播,以无形的语言和有形的符号两大系统来记录古代文化的发展历史。即使是在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今天,电脑储存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也抵不上碑刻文字资料的优越。碑刻记录信息除了对刻工技艺的要求之外,刊刻好的信息完全可以进行几千年,甚至永久的保存,而电脑往往也受到部分因素的影响,也会存在信息丢失的可能。

3.对中国文字起到很好的保存作用中国的文字从出现至今,已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碑刻将中国文字刊刻于石碑上记录了中国文字的发展历程,使我们了解到各种字体的变化差异,如从碑刻上的“魏碑”可以看出其鲜明的个性,笔划之斩截强硬,结构之刚正方直,而“唐楷”则融合了隶书的感觉,其间字体架构变化之妙,字体以险峻而体态优美著称。通过碑刻还创造了很多的碑别字,为了在石头上运刀的方便,有些也是追求字体结构的平衡和美观,一些刻工有意将文字加以变化,由曲变直,由繁化简,如将“辶”简化为“L”。刻工技艺得以传承可以更好的将这些加以文字保存并创造一些新的字体。

四、结语碑刻艺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延续以及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碑刻不仅具有艺术性,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更多的其实用价值,即记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相应的文化和科学价值。但是,在现代化的冲击下,碑刻技艺随着书法艺术的退化而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线,其前景令人担忧。碑刻之刻工技艺如其他工艺美术之工艺一样,其工序复杂,除了石头材质要求精致外,更多的是对书丹和刻工技法的要求。刻刀锋利、刻工博学是其最主要的特点,刻工技艺讲究精巧雅致、要求碑刻制作与原作惟妙惟肖,碑刻技艺传承主要以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授,由于史料记载缺乏,碑石上对刻工题署的也相对较少,刻工技艺逐渐面临失传,甚至处于濒危状况。我们要充分认识和保护碑刻传统技艺,将之充分与园林景观规划相融合,从而推动碑刻艺术的创新发展。(责任编辑:徐智本)

① 李献奇《唐张说墓志考释》,《文物》,2000年第10期。

② 程章灿《石刻刻工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③ [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又见刘修桥《石刻史料新编》(第1辑),第6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年版。

④ 同②,第5页。

⑤ 曾毅公《石刻考工录・自序》,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⑥ 同②,第34页。

⑦ 《张惟及妻王氏合y墓志》之撰、书、刻三项,出自屈贲一人之手。拓本见北京图书馆善本部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28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92页。

⑧ 《李惟书墓志》,拓本见北京图书馆善本部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32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46页。

⑨ 《唐监察御史华公妻张夫人墓志》,拓本见《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14册,第42页。

⑩ 《邵氏闻见录》卷十六云:“长安百姓常安民,以镌字为业,多收隋、唐铭志墨本,亦能撰。”参见宋邵伯温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邵氏闻见录》卷十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6页。

B11 周容(1882-1951),字梅谷,冯兰瑞《厚德彭寿的谢孝思先生――敬贺恩师一三华诞》,《文汇报》,2007年10月6日,第7版。

B12 同②,第35页。

B13 常v、常是同辈兄弟,为山东邹县常氏,此碑拓本见北京图书馆善本部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48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65页。

B14 “琢玉坊”是以刊刻苏轼、黄庭坚等人的书迹而闻名于士大夫之间,“琢玉坊”是黄庭坚所题写,以著名刻工李仲宁为首,其技艺精湛,所刻碑石甚多,有署名李仲宁的,也有署名“琢玉坊”的。如1970年江西南丰县出土的元丰七年(1084)《中书舍人曾巩墓志铭》,署“浔阳李仲宁、仲宪刻”。又如1972年江西彭泽县出土的元v五年(1090)《刘元周妻易氏墓志铭》,题署“浔阳李仲宁刻”。见陈柏泉编《江西出土墓志选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7-42页,第55-57页。又如蔡宏于绍兴六年(1136)刻《狄梁公碑》,题署“庐山琢玉坊”。见《石刻考工录》,第68页。

第9篇:传统工艺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传统 手工艺 保护 传承

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手工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心手相连的艺术,体现了人类在生活中对自然发现与利用的聪明才智。每一种手工艺的产生与发展,乃至消亡都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在工业、电子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众多民间手工技艺的生存状态亟待保护与传承。

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首先是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在此过程中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其次是对传统手工技艺中包含的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是历经了无数劳动者的磨炼之后的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守住传统文化,才能守住民族之根,才能无愧于祖先和子孙。

1、传统手工艺与传承人

传统民间手工技艺掌握在手工制造者手中,他们是手工文化的创作者,然而辉煌的手工艺术历史并不曾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农耕社会的手工技艺五花八门,手艺人层出不穷,这是当时社会对手工艺品和手艺人的需求。从事手艺的人员因为技艺的娴熟和辛劳也能获得乡野四邻的重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这些对农民而言是值得羡慕的事情。千般技能在辛劳勤奋与智慧中代代相传,但靠手艺谋生活始终是手艺人从艺的最基本的想法。所以在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中,要关注手工艺人的生活状况,当手中技艺能够为艺人和家人带来生活的保障时,才可能有人从事手工技艺劳动。

传统手工技艺与社会的发展阶段相关联,在现代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技艺艰难固守自己的阵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传统手工文化情感的逐渐淡漠,手工制作的物品和它的制作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不能充分体现手工艺者的价值。传统手工技艺与传统手工艺品与飞速变化的社会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远。然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一度被遗弃的宝贵资源又被再次关注,这是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不断提高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传统手工艺给现代人类更多的启示,对于陶冶民众的思想情操、丰富民众的艺术文化修养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面对日趋式微的众多民间艺术及其制作工艺,需要我们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2、传统手工艺传承人保护

2.1 传承人保护

传统民间手工技艺的传承依靠口传心授师徒相承,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最关键因素,传承人所掌握的技能中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需要传承人的积极参与。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由谁来“传”?又由谁来“承”?传人逐渐在老去,而现代日新月异的工业文明和日益膨胀的物质生活将“承”推向了一个尴尬、艰难的困境之中。假如说手工制作让手工制作者生活富裕,并且有着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那“承”艺将是一件相对容易实现的事情。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今天真正的手工艺人依然没有生活富裕,也没有获得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反倒是那些垄断手工艺人作品的个别人生活富裕并被人羡慕。今天的年轻人,更愿意做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因此,在关注传统民间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的同时,需要对掌握民间手工技艺的人,尤其是年轻的手工艺人们,在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方面给予提升,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手工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他们所肩负的重担。政府可以为传统手工技艺的生存创造优良的传承环境和文化氛围,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改善传承人的生活条件,甚至可以成立相应的机构支持扶植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使传承人没有生活之忧。作为掌握着传统手工技艺的艺人们,也要充分认识到自我的价值,提高个人文化水平,加强个人的审美能力,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

在民间有一部分从事传统手工艺的是残疾人,他们因为自身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因此选择了通过手工技艺生存的道路。由某残联组织的“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参赛的传统手工艺项目就有木雕、皮影雕刻、手工编织(串珠,勾针编织)、刺绣等。对残疾的手工艺人全社会都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这不仅仅是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还有助于树立残疾人的信心以更好的帮助他们就业生存,同时是给予他们劳动创造价值的高度肯定。

2.2手工艺人工作环境的改善

传统手工艺艺人的工作环境一般而言都是比较简陋的,艺人们并不在意工作环境予他们身心的影响。比如木雕手工艺,虽然现代木雕师傅的工作环境相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制作工具也多有电力机械的使用。但在木雕制作过程中,木屑粉尘,防腐剂、防虫剂、化学漆等化学药品,电力器械操作失误,噪音等给从业人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应该改善手工艺人工作环境,提高手工艺人的安全意识,确保他们处于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当中。

3、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