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活不易的句子范文

生活不易的句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活不易的句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活不易的句子

第1篇:生活不易的句子范文

2、感情里,总会有分分合合;生命里,总会有来来去去。许多时候,风雨,不是天象而是锤炼;沧桑,不是无奈而是襟怀。

3、一旦你学会快乐地生活,你就会对生活的一切心存感激,也会用乐观的的方式评价生活。

4、生活本来就不容易。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切顺心的。

5、不要拿过去的记忆,来折磨现在的自己。不要再惯着那些不把你放在眼里的人,他们不配,也不值得!

6、人生有太的无奈,才会布满期待人生,就比如是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名好演员人生有太多的无奈,无非是分别扮演的角色不同。

7、年龄越大,越学会了顺其自然。以前总认为坚持会让我们变强大,但是长大后才发现,让我们强大的是放下。

8、会过去的,就会过去的。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悲伤,我们的负罪。

9、寂静的夜,凉风萧瑟。灰蒙的月,黯淡无光,犹如一也扁舟在浩瀚的夜,缓缓前行。我心惆怅,遥望此景,又感隐隐作痛,无奈间,仰天长啸。

第2篇:生活不易的句子范文

一、唤醒生活,由“爬”字初步感悟

1?郾再现生活,引导感悟。在生活中,不少学生已有爬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叙谈感受,可为语言解读,内涵感悟奠定基础。可这样导入:①(板书:爬)同学们,由“爬”字,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画面,你有亲身经历的事情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爬树、爬坡、爬山的情景,再现“爬”的过程,展示“爬”的不易。②无论爬树、爬坡还是爬山,要能够成功,你觉得需要什么?――引导叙谈感受,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明白:要能够“爬”成功,要有勇气,要有力气,要有毅力……

2?郾联系课文,诱发兴趣。想象叙述后,可这样引导:这里“爬”的是天都峰(板书:天都峰),你了解天都峰吗?向大家介绍介绍。――引导介绍,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出示并指名朗读“不上天都峰,等于一场空”,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了解天都峰在景色绮丽的黄山的位置,体会她神奇的魅力。进而引导:是啊,黄山景色优美,驰名天下,而天都峰是黄山一景,她魅力无限,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这不,一位老爷爷和一个小朋友也想来爬天都峰,能行吗?他们“爬”的结果怎样呢?――设置悬念,诱发兴趣。

二、精读课文,由“爬”字深度感悟

老爷爷和小朋友从“不敢爬”到“奋力爬”,重要原因在于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可见,蕴涵于“爬山”之中的道理便是: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也是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动力。

在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后,可抓住重点指导精读,弄清“爬山”的前后联系,促使学生深度感悟。

1?郾感受天都峰的险峻。为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领会“我”面对这样的山峰心中的胆怯,可分以下几步指导:

一是描述插图,感受特点。让学生仔细看课文插图,边看边想象:①来到天都峰脚下,出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一座山峰,看到这样的山峰,你想到了哪些成语?(高耸入云、九霄云外、高不可攀、耸入云天……)――借用成语,概括特点。②请选择合适的成语,运用“你看_____,简直是_____”的句式,说说你眼中的天都峰。――借助成语,展示特点。

二是品读语言,感受特点。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写天都峰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细读深思,重点体会:由“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山峰的“高”;由“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体会作者的胆怯,并体会这样描述的具体、形象和真切。在此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

三是显化心理,感受特点。可这样引导:天都峰实在是太高、太陡了,如果你就是来爬天都峰的小朋友,看到这样的山峰,会想些什么,会怎样“发颤”?――充当角色,移情体验,显化心理。使学生具体真切地感受“我”面对天都峰的“望而生畏”、“望而却步”,加深对天都峰特点的感受,为老爷爷的出场做好铺垫。

2?郾感受相互间的影响。面对险峻的天都峰,一老一少都从对方身上汲取了无穷的力量,这是阅读重点。可这样引导:

(1)品读“语言”,揣摩内心。老爷爷和小朋友刚见面时的话语内涵丰富,可谓话中有话。为让学生凭借语言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语言对“伙伴”的影响,可这样引导:请读读下面两句话,弄清老爷爷和小朋友的位置关系,再联系句子想一想:从句中的“也”字你读出了什么?(出示句子)

①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②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学生自读后引导交流,相机点拨,促使学生从老爷爷和小朋友的位置关系以及句中的“也”字去透视句子的丰富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也”字蕴含的是惊异:老爷爷可能想,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这么小的女孩子也来爬,而且走在我前面,真是难以置信!小朋友可能想: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老爷爷年龄这么大,他也来爬,而且跟在我身后,真是不可思议!

“也”字蕴含的是赞叹:老爷爷可能想: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这么小的女孩子也来爬,而且走在我前面,真是令人赞叹!小朋友可能想: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老爷爷年龄这么大,他也来爬,而且跟在我身后,实在令人敬佩!

“也”字蕴含的是自勉:老爷爷可能想,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这么小的女孩子也来爬,而且走在我前面,她能行,难道我不行吗?我得向她学习!小朋友可能想,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老爷爷年龄这么大,他也来爬,而且跟在我身后。他能爬,难道我不能吗?我得向他学习!

当然,“也”字还蕴含着“疑问”、“感动”等,可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在叙谈感受的同时,指导朗读,读出惊异、赞叹、自勉、疑问、感动等不同感受,让学生既得到语言的训练,又受到思想的熏陶。

(2)品读“行动”,感受勇气。对爬山,课文简而言之,且只写“我”攀爬的情景,其间丰富的形象须引导学生阅读探究。

一是读中感受。让学生自读第6、7两个自然段,画出反映爬天都峰不容易的词语。学生圈画出“终于”后,启发思考:你从“终于”中体会到了什么?哪些句子写出了爬天都峰的不易?让学生朗读并想象,再现形象,体会“不易”,感悟“勇气”。

二是写中感受。为使学生加深感受,可抓住第6自然段中的省略号引导:这一老一小在爬山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自我勉励、互相鼓励的?――想象当时情景,练写片段。写好片段后引导交流,再出示下列片段,让学生阅读比较:

小朋友和老爷爷向峰顶爬去。小朋友一会儿用手抓住石级边上的铁链,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她看到老爷爷在后面艰难地爬着,就大声说:“老爷爷,加油!”老爷爷听到加油声,加快了脚步,手脚并用向上爬,后来他看到小朋友落在后面了,便笑着说:“小朋友,加油!”爬呀爬,他们爬累了,就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儿水。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他俩终于爬上了峰顶。

这样借助形象,感受了登山的不易,回应了上文山峰的“高”和“陡”,照应了下文的“感谢”和“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郾感悟蕴含的道理。一老一小,在享受登山成功的喜悦时,都情不自禁地向对方表示感谢。这“感谢”是他们真情的流露,也是事情的深刻蕴含,须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一是朗读表达,初知蕴含。自由朗读课文第8~10自然段,找出老爷爷、小朋友、爸爸的话语,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再指导朗读,表达情感,探究原因。明白老爷爷对小朋友真情感谢,是因为小朋友勇气的鼓舞,让他下定了决心,爬上了峰顶;小朋友对老爷爷真情感谢,是因为老爷爷登山的举动给了她登山的勇气,让她登上了峰顶;爸爸对老少俩真情赞扬,是因为两人登山的行动和互相的鼓舞让他感动。

二是深入探究,理解蕴含。让学生反复朗读爸爸的话语:“你们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而引导探究内涵:“汲取”是什么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是什么意思?――要学生联系课文,具体说说“汲取”的内涵。并抓住“有意思”引导:爸爸所说的“有意思”赞扬了一老一小的什么呢?――联系课文,理解内涵: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是处世的方法,有了这样的方法,世界将变得非常美好;是虚心的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处处都有自己的老师;是生存的智慧,有了这样的智慧,生活将永远成为享受;是进取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困难将永远踩在脚下……

三、延伸拓展,由“爬”字升华感悟

生活犹如爬山,除了勇气和毅力,很多时候需要从别人那里汲取力量。阅读课文后,可这样引导:生活中的哪些事犹如爬山,可以从哪些人身上汲取力量?――联系生活,自由表述,升华感悟。如,学习如同登山,可以从许多人身上汲取力量:父母为了养育我们,历经千辛万苦,想到这些,我们的学习就充满力量,亲情可以给我们力量;老师为了培养我们,辛勤工作,想到这些,我们的学习就充满力量,师爱可以给我们力量……类似现象生活中很多,教师应给予引导,加以点拨,拓展思路,鼓励表述,加深感悟。

第3篇:生活不易的句子范文

一看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的存在容易出现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照应不当、语序不当、种属关系的概念并列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例1.这个文化站已经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挽救和培养”与“失足青年”动宾搭配不得当)

例2.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讨论、发现、解决”的正确顺序应当是“发现、讨论、解决”)

例3.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种属关系不应并列使用)

另外,句中还会出现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交叉概念并列不当、动词与补语搭配不当等语病,也需要注意。

二看数量短语

数量短语在句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例1.教育局长吩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几个”放在“学校”之前,可能限制“学校”,也可能限制“领导”,造成句子歧义)

例2.据科学统计,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50万朵”与“花粉”属于定语运用不当)

如果一个句子中有数量词,先看其本身表达是否正确,再参照其前后(紧邻)的内容,看搭配是否相符或者表述是否明确。

三看介词及介宾短语

介词和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代词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子中可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在实际运用中很常见,也较容易出错。

例1.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老主任”被包容在介宾中,全句主语就残缺了)

例2. 在这里,他学到了化学、生物,特别是对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介词“对”多余,造成主宾颠倒)

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介词,先看它有无主语,再看搭配是否正确或有无歧义。由此而造成的病句,一般表现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表义不明(有歧义)。

四看否定词

否定词重复使用,能造成相反的句意表达。

例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与“不再”搭配,表意错误)

例2.难道能否定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成功吗?(这个句子本身是个反问句,又加上“否定”和“没有”构成了三重否定,结果就否定了大会的成功,表达了和字面相反的意思)

此类病句有三大难点:一是例句中的“忌、防止、否认”,还有诸如“禁止、忘、避免”等含有否定义的动词,在辨析中易被忽略;二是否定词与“无时无刻”(一重否定)并用时易弄错;三是否定词用在反问句中,不易辨清正误。

五看句子主干

例1.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流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主语“主旨”与谓语“描写”搭配不当)

例2.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塑造”与“人格力量”动宾搭配不够恰当)

提取句子主干往往能够迅速并准确地抓住句子的某些语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看赘余词

例1.作为语文老师,刘老师十分酷爱试题研究,他编纂的试题为我们备考打开了方便之门。(“酷爱”即为非常爱好之意,因此句中“十分”一词多余)

例2.“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在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堪”即为“可以”之意,用词重复)

重复余的语病通常是由于不了解词义造成的。例如“万一若”“胜利凯旋归来”“非常至关重要”“动辄就”“付诸于实践”“正在方兴未艾”“相差十分悬殊”等,这些都是在辨析“赘余词”时应当注意的。

七看关联词

关联词语反映语言的逻辑关系,使用不当往往造成语意混乱。

例1.《徐霞客游记》本是部很有创造性的地理考察著作,但对祖国很多名山大川都做了详细的记载。(两个分句不能构成转折关系,因此关联词“但”应删去)

第4篇:生活不易的句子范文

1、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2、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3、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4、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第5篇:生活不易的句子范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思考:“绝招”是什么?(别人不易学的技艺,即绝技。)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还知道哪些绝招。

3.观察图片,说说这是些什么绝招。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中几位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有些什么样的绝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有哪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三、细读课文,领悟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他们比了几轮绝招,分别比了什么,结果如何。

(投影表格)

2.指名汇报第一轮比绝招的结果,边说边填。

3.师:小柱子第一次比输了,心情不太好,情绪也很低落,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蔫蔫)后来,小柱子听了谁的话受到启发,而苦练绝招的?(请自主阅读课文,勾画相关的句子。)

(1)出示句子:奶奶说:“有的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力量比别人大;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

(2)从奶奶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谈一谈。)

(3)小柱子听懂奶奶的话了吗?(听懂了,他正在暗暗地练自己的绝招呢。)

师:日子一天天过去,大家又再次比绝招了,这次的结果与上次一样吗?

(4)讨论交流。

4.学生汇报第二轮比试结果,填写表格。

(投影表格)

5.品读领悟句子: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6.小结:从这两轮的绝招比试,你最佩服谁的绝招?为什么?(不怕苦不怕累、勤练绝招,而且绝招对自己未来发展非常有用。)

四、归纳总结

小柱子从失败中苦练成绝招,终于出奇制胜,赢得了大家的称赞,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所有的绝招都是通过勤学苦练练成的,小柱子练绝招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练就要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绝招。只要我们也像小柱子一样发愤学习,刻苦练习,也会练出一种让大家都佩服的绝招。

五、拓展训练

师: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扬,那他这个绝招是怎样练出来的呢?

1.请你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①清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柱子――(就早早起床,开始练习。)

②夜深人静,只有星星在眨着眼睛时,小柱子――(还在练习。)

第6篇:生活不易的句子范文

一、比较揣摩法

常言道:“不比不知道,一比全明白。”比较这种方法,对人们理解事物具有重要作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形式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辨别其异同或高下,就是比较揣摩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在揣摩语言中运用最多。

(一)换位比较

张志公先生说:“词序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有时,把一个词挪一挪位置,句子就不准确,不流畅了;有时,改变一个词的正常位置,句子反而更有表现力。因此,有些句子我们可以把其中的关键词换个位置来比较一下,看它们是否准确流畅,是否有表现力。如朱自清《春》的末尾一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把“花枝招展”移到“小姑娘”之前,句意没变,效果一样吗?一比较就会发现:文中的句子是朱自清有意运用的定语后置的手法,一方面突出春天姹紫嫣红的特点,一方面还协调了音节,使语言生动多变,摇曳生姿。

(二)替代比较

揣摩语言时,发现某个句子、某个词语或某个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不易把握,可试作把它换成另外的词语或标点符号,这样一比较,其表达作用就出来了。如峻青的《海滨仲夏夜》,我们将上下文中分别形容“启明星”和“月亮”的词语“令人注目”和“光辉四射”交换位置,经比照就明显看出启明星和月亮的亮度毕竟不同,用“令人注目”来形容启明星特别有分寸,而在夜空和星星的映衬下,银盘似的月亮用“光辉四射”来形容更显得精当。启明星的“令人注目”,月亮的“光辉四射”,也隐含着作者的喜悦赞美之情,在词语运用的变化差异中,这种感情被逐渐推向,体现出感情抒发的层递性特征。

(三)取舍比较

有些句子中一个词语或一个标点符号都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无这个词语或标点符号直接关系到这句话是否准确、是否有表现力,因此,我们可以用取舍的方法来比较,品味这些词语或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原稿中有这么两句诗:“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后来编入教材时删掉了“那怕”。笔者指导学生品味这两句诗时,将“那怕”重新加入诗句,进行比较,不难发现“那怕”是一种猜测的语气,去掉“那怕”更能表现诗人大胆的肯定和浪漫的理想。另外,试想若将“天上的明星现了”中的“现了”,换成“亮了”好不好?通过比较品味,得出星星本是恒星,一直在发光,没有由暗到亮的过程,只有由隐到现的过程的结论,由此更能领悟出作者锤炼词语的精妙。又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中有这样两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应当赶快生活。”这两句话中的逗号表示提顿,突出主语“人”,有较强的警示性。如果去掉它们,就变成很平淡的一般陈述句,且朗读起来也不会那么铿锵有力了。

二、质疑探究法

所谓质疑探究法,就是对关键字词或语句,通过设问回答来咀嚼品味、深入剖析语言的一种方法。对一个较长句子的理解,要抓住关键字词多次设问质疑,逐步揣摩语言的内涵。如莫怀戚的《散步》的结尾句:“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如何准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不妨先设问揣摩:为什么说“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因为“我”背上的是年迈的母亲,妻子背上的是年幼的儿子,“仔细”地走,表现了家庭温馨的亲情和尊老爱幼的美德。再设问:为什么说“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因为“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肩负着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的使命,世界就是由无数个我们这样的家庭组成的。通过这样多次地质疑探究,深刻地感悟到句子的人文内涵:珍惜亲情,承担责任。

三、直观演示法

第7篇:生活不易的句子范文

教学内容:苏版小学语文四下教材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 “代价”、“纵横交错”、“侍弄”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

4、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阿联酋人民花很大的代价种植花草及精心侍弄花草的壮举。

教学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阿联酋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词语切入,设疑激趣

1、出示词语,对比朗读

白茫茫 咸而板结 不毛之地 恶劣

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 星罗棋布 良好

2、用上面的词语描绘一下你脑海中的“沙漠”和“绿洲”。

3、设疑:原先这里环境十分恶劣,如今盛景美不胜收,你有什么疑问?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沙漠建造成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绿洲的?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阿联酋,解开心中的谜团!

二、紧扣“代价”,感受壮举

1、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阿联酋人民在建造绿洲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的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

2、汇报交流:

(1)交流描写沙漠恶劣环境的句子。

出示:“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引导学生抓住“白花花的盐碱、硬硬的壳、不毛之地“等关键词语,感受沙漠环境的恶劣,建设绿洲困难之大。板书:咸而板结 不毛之地)。

(2)交流具体写阿联酋人为培育花草树木所付出的代价特别大的句子。

①出示: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A、从三个“买来”体会到什么(投入了很大的财力)。

B、指导读(突出三个“买来”,购买费用的昂贵)

②出示:接着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A、从“挖去”“填上”“埋下”这些动词你体会到什么?(培育花草树木还需要很大的精力,难度比我们这里要大很多)

B、他们埋下的仅仅是一两根水管吗?(纵横交错的水管是什么样的?谁来比画比画?)

C、从“源源不断”一词,体会到什么?理解“代价”。

(是啊,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尽管水是花资金从国外进口的,但只要花草树木随时需要,随时就有!要买到这源源不断的淡水要多少资金,多少代价啊)

3、小结:阿联酋人民为了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可真是不惜一切代价呀,真可谓“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因为他们明白“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引读)(板书:建设 不惜代价)

三、围绕“侍弄”,体会精心

1、阿联酋人民付出了这么大代价建起了绿洲,那他们像侍弄什么一样照料花草树木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4―6自然段,找出重点句。

2、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侍弄”什么意思?精心侍弄花草树木,你体会到了什么?对花草树木非常珍惜,像宝贝一样来疼爱)(相机板书:侍弄 无比精心)

3、出示:霎时间,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洒”字是否可换成浇,冲,喷,为什么?那么为什么文中用洒呢,从水量和动作上来想一想?引导学生说:花草们,虽然你们下面的自来水管正源源不断地给你们输送水分,可园林工人为了让你们长得更健康,还要用大皮管给你们送来雨雾,你们真应该感到幸福啊!)

引读:看到花草更美了,园林工人,怎能不自豪呢,园林工人高兴的笑了,……

过渡:其实,为了这样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不止是园林工人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还有很多人也在默默地保护着这样一片得来不易的绿洲,你看到了吗?

交流句子: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出示)

此时此刻,我们的耳畔似乎还回荡着阿联酋朋友饱含深情的话语(引读)“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出示句子)难怪作者会说:(引读最后一自然段)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板书:改造环境 珍爱家园)

四、欣赏图片,课堂练笔

1、欣赏迪拜风光(课件呈现世界上最高的塔――迪拜塔、世界上最豪华的七星级宾馆、世界上第一大室内滑雪场等图片,最后一张定格在课文擦图)相信此刻,你一定有更多的话,想说,想写吧,那就赶快写写吧!

2、学生以“迪拜街头风光”为内容练笔。

3、交流、评点。(再次引读: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是啊,阿联酋人民不惜一切代价在恶劣的沙漠中建设了星罗棋布的绿洲,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课后,请同学们再去好好地读读课文,记住这些创造绿色,爱护绿色的阿联酋人民,把他们的这种精神,带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带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六、自选作业

1、写一份环保倡议书,呼吁人们共同关注身边环境

2、为花草浇水、制作树牌和提示语牌,或制作展板等实践活动,促使大家养成保护绿地、爱护树木的习惯。

板书设计:

18、沙漠中的绿洲

咸而板结 绿树成阴

不毛之地 鲜花遍地 改造环境

第8篇:生活不易的句子范文

“辨析病句”是历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中表达应用部分的必考内容,考查的是考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2009年考试大纲》明确提出对本考点的考查范围为六种常见的病句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究其根源,这六种类型的病句,都是在语法或语义方面出现错误所致。

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放在第1卷,采用客观题形式。辨析病句,首先要有程序:先找主谓宾,看搭配;接着查定状补,看修饰;再品味语意,看逻辑。其次要抓关键:抓关联词,看逻辑和位置;抓并列短语,看类别和搭配;抓否定词,看正反;抓双面词,看对应。

修改病句的考查一般放在第||卷,采用主观题形式,语言材料往往贴近生活,与中学生的语言运用实际相结合。修改病句,首先要读懂题目,审明要求;其次要读懂句子,找出病因;再次要对症下药,简洁高效。在具体的操作中把握四个要领:增(残缺的)、删(多余的)、换(不妥的)、调(无序的)。解题的基础是要熟练掌握病句六种常见类型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相对于辨析病句,修改病句的考查频率比较低,但实际上对修改病句的考查也是出题的重点,它常常与其他考点(如“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等)结合考查,备考时也应给予关注。

二、近年试题特点

1 命题材料时代气息浓厚,语言材料新鲜活泼,贴近现代生活。多从当前时事、报刊杂志和新闻广播取材。如下面两个选项:A 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B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2 有时只考辨析语病,有时既考辨析语病又考修改语病。从分值看,病句辨析题一般为3分,修改语病题一般为4~5分。从近几年考题看,大部分试卷(2009年海南、宁夏卷有两题)只考病句辨析,把它放在客观选择题中。主观题形式多样,常常与标点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等其他考点同设一题,进行综合考查,如2009年海南、宁夏卷就考查到了语言的得体情况。

三、辨析病句的常用方法

1 对于“语序不当”,要明确准确表情达意的规律,掌握规律,才能有识别病句的标准。如“并列短语”:时间先后、空间距离、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情感流程、时局变化、数目常规、成绩名次、法定位置、对应承接等。“多项定语排序”: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多项状语排序”:时间+处所+介词结构+情态副词+形容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后;不同主语时,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前:“频率类的副词”需放到介词短语前面。

2 对于“搭配不当”,运用语法手段,采用“压缩法”,即主干枝叶梳理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主、谓、宾搭配是否得当;如果没有问题,再看枝叶和主干搭配是否得当。要学会搜索一些显性或隐性的标志,搜索否定语(切忌、禁忌、避免、禁止、防止、以防、无时无刻不)。双面词(是否、能否、高低、快慢、大小、轻重、好坏、正反、里外),成双成对的关联词等,看它们照应得是否得当。

3 对于“成分残缺或赘余”,运用语法手段,同样采用“压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主、谓、宾有无残缺;如果没有问题,再看有无残缺枝叶或介词残缺,导致语意不明的情况。

4 对于“结构混乱”,主要采取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来看结构是否混乱,即先找出句子主语、谓语和宾语,再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一一匹配、顺当,表意是否一致、明确。

5 对于“表意不明”,可采用语感审读法进行识别,即反复审读,看表达的意思是否明白、顺畅,按习惯的说法是否别扭;对感到句意模糊或句意不确定的词语、句子要多审读几遍,最好用主干枝叶梳理法,进行成分的分析。

6 对于“不合逻辑”,可采用语感审读法进行识别,即反复审读,看按习惯的说法是否别扭;采用分段语意分析法,对相对应的词语,成分进行比较,看它们关系是否顺当;搜索一些显性或隐性的标志,搜索并列词语或短语、否定词、双面词,搜索数量短语、被动词、关联词语、时态词语等,看它们的运用是否合乎逻辑。

四、判别病句的方法及修改病句的基本思路、原则

1 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

①找出句子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②理出枝叶。如果句子主干没有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看句子是否符合逻辑事理。

④理清关系。看复句内各分句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2 修改病句的前提是对病句的病因作出正确的判断。

查找病因,应先读句子,凭“语感”发现问题,从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作分析,而后进行修改。

3 修改病句的原则。

在辨识病句的基础上,先看清题目要求,弄清楚要从哪些或哪个方面检查;其次按要求检查句子内部是否有语病;还要将前后句子连起来检查,看表述的主体是否一致,上下旬是否照应,衔接是否紧密,有无重复、矛盾的地方。

五、链接高考

1 (2009年全国卷I)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 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 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节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 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解析:A项“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暗换主语造成搭配不当,原来的主语是“甲型流感病毒”可在后一分句“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的关联词“如果”前加“我们”。B项缺谓语导致“学”与“活动”不搭配,应该为“开展学雷锋活动”。D项语序混乱或句式杂糅,将“为期两天”提至“这次”之前作定语,或将“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改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意见交流”。答

案:C

评注:辨析语病除要掌握《考试大纲》里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外,还应注意句中可能出现的标志词:两面词、否定词、数量词、代词、关联词和并列短语等等:考生可采用提取主干法(如B项)、语感审读法(如D项)来初步判别。

2 (2009年全国卷II)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B 营救告一段时间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35个堰塞湖可能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

C 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0后的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D 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解析:A项介词位置不当导致缺少主语,将“根据”放在“公司”后;搭配不当,“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前后不一致,应为“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等大量基层岗位和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高层岗位”。c项成分残缺,“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缺宾语,在“目标”后加上“的地方”。D项不合逻辑,应该是“命题、海选、决赛到颁奖”;句式杂糅或偷换主语, “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应为“我们将参与活动全过程”。答案:B

评注:语病题做题思路:梳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病句还可以根据病句的语言标志词来识别:A项的句首介词“根据”可能导致主语残缺,连词“和”可能是前后呼应不当的标志;D项顿号可能是并列不当的标志。

3 (2009年北京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塑,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

B 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C 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 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解析:B项有歧义:“利息”的含义不明确,可改为“贷款利息”:“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与后文重复,可去掉。c项后一分句暗换主语或谓语中心语残缺。可在“耗时”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D项表意不明:“这”指代的内容不明确,如果指“不能发生矛盾”尚可,指“发生矛盾后就各执己见”就不妥了。答案:A

评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是考生的一块软肋。除了平时的专项集训外,考生尚需要运用语感审读法、造句类比法、压缩主干法,并从语法、修辞、逻辑和语意上综合分析。

4 (2009年湖北卷)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索的影响造成的。

B 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C 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D 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解析:A项“受……等因素的影响”和“……造成的”两种表述杂糅重复。B项“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后缺宾语中心语“的表演”。c项“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有些不属于“工艺品”范畴,所以应该改为“商品”。答案:D

评注:考生要熟知六类病句类型。对于句式杂糅(如A项)和搭配不当,多数可以凭语感判断,对于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残缺或多余(如B项“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压缩为“通过艺术家的朗诵艺术”后,就能发现宾语中心语残缺),有时需要进行语法分析。另外,对于语意性错误和逻辑错误凭语感和语法分析是不够的。

5 (2009年天津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B 尽管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大搞促销活动,各商家在母亲节档期里仍然力度不减,再次掀起促销波澜。

C 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

D 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解析:A项中的“每个”和“均价”、“都”在表意上有赘余,因为“均价”就是每个的价格,与“每个”、“都”重复,只保留“均价”。c项关联词语误用,从逻辑关系上讲,“因此”表示前因后果,而C项语句的前后逻辑关系却是“前果后因”应该为“因为”。D项“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答案:B

评注:考生要熟悉病句的六大类型。每一类可以记几个典型的例子。采用造句类比法和语感审读法,可以识别多数非逻辑错误和语义性错误。

6 (2009年重庆卷)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

B 来自海内外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00多位闽籍工商界精英汇聚福州。

C 昨日,市文物局组织了39名专家赶到重建的龚滩古镇,对已经完工的工程通过了验收。

D 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解析:B项“海内外”与“国家、地区和国内”有重复且语意不清,删“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c项“通过”一词使用不当,改为“进行”。D项属动宾搭配

不当,“看见”与“幽香”不能搭配,后一句改为“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原来幽香是从那里释放出来的”。答案:A

评注: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对于病句关键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认真读教材与课外书籍,培养语感;二是熟悉《考试大纲》里规定要求掌握的六种病句类型。本题考查的内容属常见而且典型的病句。看到一个句子,首先要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果别扭则该句就有可能是病句。然后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这两步常常能发现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语病。有的语句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可采用逻辑意义分析法看看它是否符合事理、情理。

7 (2009年辽宁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次羽毛球邀请赛在新建的贺家山体育馆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赛和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

B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病人得到更多心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c 由于规划周密、准备充分,去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成为奥运会中历届参赛国最多。开幕式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好评如潮。

D 在中国,尽管把恐龙化石当做“龙骨”并作为一味中药已有很长历史了,但从科学角度对之进行发现和研究,则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事。

解析:A项不合逻辑,第二个分句中,“参赛选手通过”、“角逐”,与第三个分句中“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矛盾,应改“通过”为“经过”。C项词序不当。“奥运会中历届”应该为“历届奥运会中”。D项词序不当。并列短语“发现和研究”,短语中的两个动词性的词语,含有次序性,应该是“研究和发现”。答案:B

评注:判断语病,考生要熟悉病句的六大类型。每一类可以记几个典型的例子。采用造句类比法和语感审读法,可以识别多数非逻辑错误和语义性错误。

8 (2009年江西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 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 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D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第9篇:生活不易的句子范文

一、培养口语能力

1.看话能力的培养。

看话又称读唇,是指聋生通过眼睛观察说话人嘴巴的动作,理解说话内容的一种技能。那么怎样提高聋生的看话能力呢?

首先要全面完成看话教学任务,内容包括:

(1)在聋生用眼睛感受口语时,将口语口形和表达的内容同时演示给学生,把口形和内容结合起来,形成语言概念,通过反复巩固保持留下的痕迹。

(2)在聋生用眼睛看口语发音动作时,一定要求学生模仿发音动作,学习说话,把看话和说话统一起来。

(3)要重视多读多背,大量积累学生的口语材料。以上三方面的教学进行得越充分,聋生的看话能力越强。这样当聋生再次见到已经感知过的口形时,同时伴随自身复诵的口语发音动作,在熟悉的语言材料上进行思考,正确理解内容。

要坚持反复多练。看话是一种技能,离不开反复多练。要做到“滚瓜熟”,反复多练要贯穿教学始终。教学时,要有必要的练习,巩固刚学过的内容,同时还要进行充分的复习检查。反复多练要讲究方法,体现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要求。

2.说话能力的培养。

聋生丧失口语,不仅发音器官的能力需要培养,说话技能也要提高。它的训练目的是培养聋生具有自然正确的说话技能。

看话能力和说话能力同属口语能力,一个是理解口语,另一个是运用口语,所以其间有密切的关系。在培养聋生看话能力的过程中,必须与发音教学和发展语言密切联系起来,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起来。看话毕竟不能像听话那样充分地看清楚对方书画内容,因为在汉语中同音字很多,其发音器官动作很相似,甚至完全一致,有的汉字的发音器官动作并不在外露部位,无法看清。所以,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手语和书面语作为辅助,弥补看话的不足,提高看话的准确性。

用手指语作辅助,主要是用它字音部分的长处,帮助聋生区分口型相同的字词。

手势语作辅助,主要是用其表意部分的长处,帮助聋生区分口形相似的字词。

用书面语作辅助,主要是用“书空”的方式进行,即用手指在空间写汉字,或在手掌中写出汉字。这种方法常常用于说话中的关键词语。书空汉字技能是聋生应该具有的一种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看在空间写出的汉字是反字,不容易辨认,要经常训练;看写在手掌中的汉字是倒字,不易辨认,也要经常训练。

二、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书面语的能力

聋生学习语言的特点是依文学语,但必须遵循以语导文的语言规律。聋生的口语清晰度总有局限性,运用书面语要比口语实际得多。

1.学词识字,学句教学。

聋校语文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不单独提识字,而是提学词识字,顾名思义,聋生的识字应在字词中进行。看图识字课文与学句结合起来。课文不仅在学词时完成识字任务,而且编写了可以分别用上这些词语的句子,即要求把新学的词语放在句子中运用,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把一个句子扩展成几个句子,举一反三,扩大学生的句子数量。

句子是由词组成的。在任何一个句子中,词与词的组合都不是任意的,而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说话违反这种规律,任意地将一些词凑合起来,那就不合语法,甚至使人家听不懂在说什么。所以,一句话中词语的安排顺序很重要,聋生常犯的病句错误是词语颠倒或残缺,因此,进行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联系教学意义重大。进行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联系教学,要结合句子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渗透语法指导。此外,还要引导学生领会内容上的联系,通过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联系教学,朗读指导,逐步让学生懂得词与词的组合规律,懂得内容要符合客观实际,提高读句、写句能力。

2.笔谈对话。

聋校语文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聋生“能用口语或书面语进行一般的交谈”,这就是对话或笔谈。把对话和笔谈始终作为教学要求是基于聋生的特殊需要考虑的,因为对话是社会交往、日常生活中用得多的一种交际形式。聋生具有对话能力,会给他们的社会交往、生活及办事提供方便,提高他们沟通交流能力。因此,培养聋生的对话能力,应该是聋校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