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范文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经痰液真菌培养后确诊的38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采用真菌培养的方法了解真菌种类,并对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真菌感染的基础病比例最高的是慢性支气管炎,占42.11%,其次分别为肺肿瘤26.32%、肺源性心脏病15.79%、肺气肿10.53%、肺炎5.26%。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最高的为白色念珠菌,占68.42%;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与年龄、抗生素应用、病程均具有明显关系,年龄越大、抗生素应用滥用、病程越长,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几率越高(P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 真菌感染; 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5-0013-02

近年来,随着临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恶性肿瘤放化疗、激素的滥用、患者年老体弱、慢性疾病以及免疫能力低下等因素的影响,真菌感染已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突出问题。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并导致气道严重病变,从而对临床诊治造成极大的困难[1]。本研究就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经痰液真菌培养后确诊的38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32~81岁,平均(62.3±8.4)岁。其中肺炎2例,肺源性心脏病6例,慢性支气管炎16例,肺气肿4例,肺肿瘤10例。

1.2 真菌培养方法

1.2.1 标本留取 所有患者在进行痰液采集的清晨起床刷牙后,用清水进行3次漱口,将气管内痰液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用力咳出,并采用一次性无菌容器采集,护理人员将采集到的痰液放入盛有15~20 ml的灭菌等渗盐水试管内,然后在10~60 min内送入检验科检验[1]。

1.2.2 真菌培养 挑取标本可疑部分,将其制备涂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到一些视野,然后再将其转到高倍镜。若看不到扁平细胞,则表明该标本已被污染,需要另留取。以常规方法将标本接种于沙促罗培养基上,控制培养温度为35 ℃,经过24~48 h的培养,真菌鉴定是将分纯菌落在VITEK细菌生系统YBC试卡接种,系统内度数鉴定,采用的质控菌株为ATCC60193白色念珠球菌菌株[2]。

1.3 真菌感染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留取的痰液真菌培养均进行连续2次或2次以上的检查后为阳性,且鉴定结果为同一真菌,则可结合临床表现确诊患者属于真菌感染[3]。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咳嗽黏液胶胨样痰或白色黏液丝状痰或浓痰,严重的患者甚至痰液中存在血丝,或呼吸困难、咯血等。

1.4 相关因素分析

统计患者不同年龄段、抗生素应用不同时间、病程长短等因素下真菌感染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种类

本研究中,真菌感染的基础病比例最高的是慢性支气管炎,占42.11%,其次分别为肺肿瘤26.32%、肺源性心脏病15.79%、肺气肿10.53%、肺炎5.26%。同时发现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最高的为白色念珠菌,占68.42%,见表1。

2.2 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与年龄、抗生素应用、病程均具有明显关系,年龄越大、抗生素应用滥用、病程越长,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几率越高(P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会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并导致气道严重病变,从而对临床诊治造成极大的困难。尤其是白色念珠菌会对细胞免疫造成抑制,同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能够造成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甚至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本研究中发现,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主要真菌就为白色念珠菌。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与患者年龄、抗生素应用以及病程均具有密切联系。因此,临床对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应当加强对真菌感染的预防,同时给予有效的实验室检查,具体如下:(1)临床医师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大部分临床医生在应用抗生素时存在采用试验性用药、经验性用药或患者自主性用药等错误,严重破坏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这极易导致真菌感染的发生,因此,临床药师必须加强对抗生素使用指征的掌握,在对患者治疗中,应当根据各项辅助检查结果给予准确合理的抗生素,并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2)临床医生必须重视细菌培养,大部分医师在临床治疗中,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时,仅仅考虑可能是抗生素使用种类不正确,而反复更换,没有给予感染菌谱的检验,从而导致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因此,临床医生在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当积极给予感染菌谱检验,从而明确抗生素使用[4-6]。(3)加强对激素的应用指征,目前,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因盲目追求治疗效果,而在临床治疗中任何疾病均给予激素类药物治疗,导致激素成为常规用药,因此,在临床中,必须加强对激素的应用指征的掌握,坚决杜绝激素滥用的出现[7-8]。

总之,老年患者、慢性病及抗生素滥用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临床应当加强预防,在诊断时给予积极有效的辅助检查措施,杜绝药物滥用,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确保治疗疗效,避免真菌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赵丽平,范洪,刘静.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23(9):123-124.

[2]范洪,刘静.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的病例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21(2):145-146.

[3]刘彦,张爱荣.临床真菌感染的回顾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26(1):137-138.

[4]袁彦丽,王静,冯羡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85例临床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12(1):167-168.

[5]修连喜,林建红,罗腾火,等.我院院内真菌感染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2,34(9):45-48.

[6]杨晓霞,王治国,林燕青.医院内真菌感染临床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12,44(4):45-47.

[7]邓乃梅,马晓鸥.医院内真菌感染81例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12,33(6):55-57.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环境 可吸入颗粒物 人体健康 危害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密集、煤炭和石油燃料的迅猛增长及日益增多的机动车辆,致使大气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世界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由于大气污染物中悬浮颗粒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从而受到各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即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是悬浮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因此,国际上很重视对PM10的研究和防治工作.近几年来,我国的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北京等大都市的首要空气污染物,PM10的污染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部门已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PM10对环境的影响

虽然大气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对环境的危害极大。轻者污染建筑物表面,影响市容,重者对能见度、温度等均产生重要影响。

1.PM10对能见度的影响

大气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一直是环保部门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在大气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但颗粒物对城市大气光学性质的影响可达99%。大量的研究表明、PM10和PM2.5的性质与能见度的降低密切相关。能见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气体分子与颗粒物对光的吸收和散射减弱了光信号,并由于散射作用减小了目标物与天空背景之间的对比度而造成的。

1.1对光的散射效应

光的散射是能见度降低的最主要因素,颗粒物的散射能造成60%-95%的能见度减弱。空气分子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小,其最大的视距(极限能见度)为100-300km(具体数值与光的波长有关)。在实际的大气中由于颗粒物的存在,能见度一般远远低于一数值:在极干净的大气中能见度可以达到30km以上;在城市污染大气中能见度在5km左右甚至更低;在浓雾中能见度只有几米。在大气气溶胶中,主要是粒径为0.1μm-1.0μm的颗粒物通过光的散射而降低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从而降低能见度。

1.2对光的吸收效应

PM10和PM2.5对光有吸收效应通常是使能见度降低的第二大因素。而PM10和PM2.5对光的吸收几乎全部都是由炭黑(也称元素碳)和含有炭黑的颗粒引起的。每年,世界上排放的炭黑的量占人为颗粒物排放量的1.1%-2.5%,占全部颗粒物排放量的0.2%-1.0%。但是,它们的消光效应却是不可忽视的,因为煤烟的总消光系数是透明颗粒的2-3倍,所以大气中少量的煤烟颗粒就可以导致光强降低很多。这些光吸收颗粒物可能会使某些地方的能见度降低一半以上,还可形成烟雾而使城市呈褐色。

2.PM10对温度的影响

由于颗粒物的存在,直接阻挡太阳光抵达地球表面,这样使可见光的光学厚度增大,抵达地面的太阳能通量剧烈下降,从而使地面温度降低,高空的温度增高。特别是直径在0.1-0.5μm的颗粒,通过散射与吸收太阳与地球辐射在大气能量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资料表明,当PM10浓度达100μg/m3时,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7.5%;当PM10为600μg/m3时,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42.7%;当PM10为1000μg/m3时,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60%,将使全球温度降低3.5摄氏度之多,这么大的降温幅度如维持若干年,相信足以引起一个冰河期。

二、PM10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空气中颗粒物的水平与人体健康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由于PM10更易于进入人体,在环境中滞留时间更长,以及吸附的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的物质较多,因而对人体的危害也更大。大量有关PM10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增加与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密切相关,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肺疾病。目前已知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呼吸系统

大量研究发现,大气中PM10浓度的上升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使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尘肺等呼吸系统疾病恶化。PM10每增加100μg/m3,成人男女感冒咳嗽的发生率分别升高4.81%和4.48%。空气中PM10每增加10μg/m,肺功能下降1%。通过跟踪调查,数据表明,大气颗粒物浓度(尤其是小颗粒物)与儿童肺功能异常率存有明显的相关性。

2.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由颗粒物引起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在心率、心率变异、血粘度等方面的改变能增加突发心肌梗死的危险。人暴露在高浓度PM2.5中,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和血液中某些白蛋白,从而引起血栓。研究指出,可吸入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在中年以上和已患心脏疾病的人群中表现得较为明显,认为可吸入颗粒物是引起心脏病的因子之一。

3.神经系统

在城市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许多是由机动车尾气产生的。含铅汽油燃烧后生成的铅化物微粒(含氧化铅、碳酸铅)扩散到大气中,随呼吸道进入人体而影响身体健康。研究表明,铅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可影响儿童智力的正常发育。母体接触铅污染后,后代可以出现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小于1μm的含铅颗粒物在肺内沉积后,极易进入血液系统,大部分与红细胞结合,小部分形成铅的磷酸盐和甘油磷酸盐,然后进入肝、肾、肺和脑,几周后进入骨内,导致高级神经系统紊乱和器官调解失能,表现为头疼、头晕、嗜睡和狂躁严重的中毒性脑病。

4.具有致癌、致突变、致残作用

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及木材、烟草等有机物在不完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芳烃(PAHs),排放的PAHs可直接进入大气,并吸附在颗粒物,特别是直径小于2.5μm的细颗粒物上。由于PAHs具有致癌、致突变、致残作用,因此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其中代表物苯并(a)芘(BaP)是最具致癌性的物质,能诱发皮肤癌、肺癌和胃癌。另外,空气中的PAHs可以和O3、NOx、HNO3等反应,转化成致癌或诱变作用更强的化合物,从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5.增加死亡率

虽然对于健康人而言,PM10不是直接的致死因素,但是却可以导致患有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敏感体质患者的死亡。据报道,仅PM10就导致美国每年6万人和英国每年1万人的死亡。PM10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M10日均质量浓度增加50μg/m3,死亡率平均增加4%~5%。PM10超过100μg/m3时,死亡率比PM10小于50μg/m3时平均高出11%。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小儿推拿;儿科疾病;概述

【中图分类号】R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22-01

小儿推拿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其体表特定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以防治疾病或助长益智的一种外治疗法。它作为一种非药物、无痛苦的自然疗法,以其简、便、效、廉的特点被人们所认可与接受。近年来,临床用小儿推拿治疗儿科多种疾病效果较好,综述如下:

1 呼吸系统疾病

容国安[1]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咳嗽38例,推拿基础方:运内八卦、清肺平肝,清天河水,开天门、推坎富、推揉太阳。推拿每天1次,5次为1疗程。治愈23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

杜幼蕊[2]将28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小儿推拿组和常规治疗组,其中推拿组147例,具体操作:揉小天心穴,补肾水穴,揉二马穴,揉板门穴,逆运内八卦穴,清肺经穴,推四横纹,揉小横纹穴,清天河水穴。常规治疗组136例给予抗炎、抗病毒、止咳等常规治疗。经统计学分析后,推拿治疗组的咳喘消失天数和肺部哮鸣音消失天数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谷娜[3]将4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分成外感化热型、痰饮喘型、脾肺两虚型、食积型共4型后采用小儿推拿进行治疗。主要操作:揉小天心,揉一窝风,推补肾水,推清天河水,推清板门,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各,揉小横纹,推清肺金,退下六腑,揉二人上马、揉合谷。治愈360例,总有效率97.5%。其中脾肺两虚型和食积型全部治愈。

罗玫[4]将14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3组,推拿组51例,斯奇康药物治疗组50例,体能锻炼组46例。推拿组: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揉脾俞、肺俞及肾俞。部分患儿选捏脊法为主,配合推揉法。每日1次,5次后休息2次,每3周为1个疗程,间隔1周后行第2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药物治疗组用斯奇康药物肌注,每次1ml,每周2 -3次,3个月为1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体能锻炼组:指导患儿在缓解期进行适龄的体育锻炼和合理的饮食搭配喂养,含幼儿体操、跑步、骑车、游泳等能增加肺功能的体能锻炼,每日1-2 次,每次20-30 min,3个月后观察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哮喘复发率推拿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性无显著性意义,X2 =0.008,P>0.05;与体能锻炼组比较,X2 =4.64,P

2 消化系统疾病

崔壹[5]将14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推拿方法:捏脊、点穴:捏脊后选双侧足三里、内关及肾俞、脾俞、胃俞、天枢、气海,用拇指纹面按压,每穴3min。每日1次,21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对照组:口服锌钙特10ml,每日3次,21d为l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92.84 %。对照组,总有效率49.8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周卫波[6]用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消化不良性腹泻86例,治疗方法:补脾胃,运水入土,泻大肠,运内八卦,上推三关,揉足三里,疏理胁肋,分推腹阴阳两遍,摩腹顺摩100次,逆摩200次,上推七节骨,捏脊。每天1次,推拿7d。治愈56例,总有效率95%。

张子燕[7]等将64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在给予口服补液盐基础上,对照组同时口服微生态制剂和黏膜保护剂。治疗组同时配合运脾止泻推拿手法治疗,具体操作为:分阴阳、清大肠、清补脾土、运土入水、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治疗3天后,调整治疗方案,改清补脾为补脾土,清大肠改为补大肠。3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陈玉[8]等将180例小儿便秘分为实秘150例,虚秘30例。手部取穴:清大肠、运内八卦,按揉膊阳池;腹部取穴:摩腹(泻法),揉中腕、天枢;背部取穴:揉龟尾,推下七节骨;腿部取穴:揉足三里。随证加减,实秘:手部取穴加清肺经、清肝经,揉板门,揉二马;手臂取穴加清天河水、退六腑;虚秘手部取穴加补脾经,揉内劳宫,补肾经、揉板门,揉二马;手臂取穴加推三关;背部取穴加按揉脾俞、胃俞、肾俞;足部取穴:揉涌泉穴,捏脊。每日一次,10d为1疗程。治愈130例,其中实秘110例,虚秘20例,总有效率为97%。

3 其他应用

李香玉[9]等以清心疏肝为治则配合推拿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50例。中药用石菖蒲,白芍,黄连,山栀子,内金,郁金,珍母,夜交藤等。1剂/d,水煎2次,取汁200 ml,分6次口服,2个月为1疗程。配合小儿推拿取穴:按揉百会、四神聪,揉双侧太阳穴,推攒竹,按揉天突、膻中,摩胸,拿肩井,揉足三里、阳陵泉、按揉心俞、捣小天心,摩囟门,肝俞、肾俞,捏脊,1次/d,约30min,2个月为1个疗程。痊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王雪平等[10]将87例小儿痉挛型脑瘫随机分成3组,第一组为针刺配合小儿推拿按摩组,共29例;第二组为针刺治疗组,共28例;第三组为小儿推拿按摩组,共30例。针刺主要用华佗夹脊穴,斜刺或平刺,不留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小儿推拿以推、揉、拿、点、弹拨、叩、捏等手法运用,每日1次.每次30min以上,一周6次,常点压穴位有百会、昆仑、肾俞、命门、风池、环眺、委中、承山、华佗夹脊等。每穴点压20~50次。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后说明针刺配合小儿推拿按摩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小儿推拿可减少针刺治疗次数,缩短病程。

4 小结

中医认为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抗病能力差,加上小儿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故外易为六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因此临床发病以肺脾二脏疾患为多。西医的打针、吃药往往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会对小儿机体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小儿推拿则能通过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激活机体自身机能来达到扶正祛邪、调节阴阳、强身健体的功效,无毒副作用且操作方便,疗程短,见效快,经济实惠,是值得大力推广使用的绿色疗法。

参考文献:

[1] 容国安,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咳嗽38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4,36(1):51

[2] 杜幼蕊,樊景美. 推拿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47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5,13(10):30-31

[3] 谷娜.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学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8):242-243

[4] 罗玫,周彦,邹映珍. 推拿对降低小儿哮喘复发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4,19(7):36

[5] 崔壹.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6,26(7):38-39

[6] 周卫波.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消化不良性腹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20(20):2558

[7] 张子燕,沈红岩.运脾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J].第二十七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二届中医儿科学术交流论文汇编.121-124.

[8] 陈玉,魏毅,任军芳.推拿治疗小儿便秘180例[J].陕西中医.2006,27(3):336.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范文

方法:选取2005年5月~2012年2月于我院进行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40例,他们均进行了血药浓度的测量和记录。了解患者病历的情况,其中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是基本情况,还需要查阅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血药浓度。

结果:40例患者中治疗的有效率为70%,万古霉素的DUI为0.79。性别并不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和谷浓度造成影响,肾功能正常与否对万古霉素峰浓度有重要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的测量对进行万古霉素治疗有重要作用,对于肾功能不正常的患者考虑其实际情况进行用药的调整。

关键词: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临床药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57-02

现阶段抗菌药物的使用使得发生伪膜性肠炎、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等情况的概率越来越高,而万古霉素作为治疗这些疾病的关键药物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患者情况各有不同,所以进行血药浓度的检查和记录对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万古霉素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患者血药浓度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因此选取2005年5月~2012年2月于我院进行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4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05年5月~2012年2月于我院进行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40例,他们均进行了血药浓度的测量和记录。了解患者病历的情况,其中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是基本情况,还需要查阅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血药浓度。

1.2 血药浓度监测及标本采样。用纸片扩散法来进行药物敏感度的测定,按照美国权威部门推出的抗生素敏感试验法标准来进行;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来完成血药浓度的检查,在患者用药前45min以及进行静脉滴注后45min将血样采集下来,规定谷浓度的范围是6~12mg/1-1,而万古霉素峰浓度的范围是25~38mg/1-1。

1.3 临床分析。对于万古霉素治疗的效果可以分为痊愈、显著效果、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排除无效的情况,其余三项都可以归类到治疗有效的范围。

1.4 统计学分析。我们使用SPSS公司推出的SPSS13.0软件,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采取t检验的方式;同时采取X2检验的方式来处理计数资料。当P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40例临床疾病患者,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维持在14~74岁,有30例患者年龄均大于58岁。患者住院天数维持在18.75~31.96d之间。40例中有23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9例患者是循环系统疾病,1例患者是泌尿系统疾病,剩余7例患者为其他疾病。

2.2 药敏试验。共有33例患者进行了病原学检查,剩余7例患者没有进行检查。经过检查的患者有17例有痰标本,12例尿标本,2例血标本,剩余2例为导管头。进行处理后有27株葡萄球菌、1株革兰阳性球菌、1株粪肠球菌、4株肺炎链球菌。其中有8例患者在为使用万古霉素前就已经被真菌感染。

2.3 患者临床用药及疗效。在进行万古霉素治疗前有1例(2.5%)患者曾经使用过1种其他类型的抗生素,有35例(87.5%)患者曾经使用过2~6种抗生素。介于患者抗感染的情况,规定患者治疗时间为7.88±11.23d,采取静滴万古霉素的方式。依据DDD为1.8g的剂量来判定万古霉素的DUI,则应该为0.79。40例患者中经过万古霉素治疗后有2例患者全部痊愈,15例患者有显著效果,11例患者判定为治疗有效,剩余12例则为治疗无效,治疗的有效率为70%。

2.4 血药浓度监测。40例患者中有21例(52.5%)患者的万古霉素谷浓度处在标准值6~12mg/1-1之间;有24例(60%)患者的万古霉素峰浓度处在标准值25~38mg/1-1之间。性别并不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和谷浓度造成影响,肾功能正常与否对万古霉素峰浓度有重要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 讨论

万古霉素属于糖肽类抗生素的一种,它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细菌细胞壁的生长。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有显著效果。对我院进行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情况进行统计,万古霉素的DUI为0.79,符合小于1的标准,所以药剂科并没有对万古霉素进行滥用。40例患者中有30例(75%)患者年龄均大于58岁,老年人的比例较高,由于老年人本身身体素质偏差,且患病后恢复的周期较长,所以使用万古霉素的有效率并不是很明显。还存在很多患者在未使用万古霉素之前使用率多种其他类型的抗生素,这对治疗方案和患者本身都是不利的。

万古霉素的使用对血药浓度有重要影响,所以针对进行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必须及时准确的测量其血药浓度,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情况来决定万古霉素的用量,保证血药浓度保持在标准值空间内。我院一直秉承严格用药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和适当调整。其中肾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万古霉素峰浓度有重要关联。按照科学研究所报道的,肾功能正常的血清半衰期一般是5.8h,而如果患者的肾功能不正常,那么血清的半衰期会在7.6d这个值左右徘徊,在给患者进行静滴时必须要依靠肾器官发挥一定作用,所以说万古霉素峰浓度会受到肾功能正常与否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婴幼儿;用药安全

婴幼儿是指从28天-3周岁的小儿,这个时期小儿虽然已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用药并不是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因为,药物在小儿体内分布有异于成人,第一是细胞膜通透性的不同;第二是蛋白结合力的改变;第三是体液分布的差异。且小儿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肾功能不完善,其肾有效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成人低,肾小管分泌,尿浓缩,钠离子交换和酸碱平衡功能也差,年龄愈小愈不完善。所以出现与成人不同的各种药物反应。因此对婴幼儿患者除要求及时正确处理,熟悉一般用药规律外,还必须掌握小儿用药特点。以下笔者对一些常用药与婴幼儿的关系作一概述。

一、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

1、青霉素类常用的有青霉素、氯唑西林钠、哌拉西林钠等。青霉素类对人体细胞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体几乎元影响。临床应用时青霉素较多出现过敏反应,小儿3日内未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应进行皮试,阳性者禁用。

2、头孢菌素类使用前应作皮试,阳性者禁用。头孢曲松偶可致婴幼儿胆结石,但停药后可消失。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与乙醇(即使很小量)联合应用时,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显“醉酒样”反应。

3、β内酰胺酶抑制剂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4、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均对耳蜗神经有毒性,幼儿慎用,如使用应减小剂量,且疗程不超过7天。奈替米星耳毒性较小,新生儿、婴幼儿均可使用,但应掌握好剂量。

5、四环素类该类药物除有肝肾损害以外,还可沉积于牙齿和骨骼中,造成牙齿黄染,影响婴幼儿骨骼正常发育,因此8岁以下儿童应禁用。

6、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毒性低,可用。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毒性、听觉障碍、过敏(主要表现为药物热、药疹、荨麻疹)等,停药或减量可恢复,但患儿合并肝炎时,应禁用依托红霉素。

7、氯霉素类主要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慎用。

8、磺胺类对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乳儿可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应禁用。幼儿使用应注意大量饮水防止引起结晶尿。磺胺甲基异唑近报道过敏者较多,慎用。

9、喹诺酮类该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婴幼儿应慎用。但也有不良反应低的报道。

二、驱肠虫药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

1、解热镇痛类

(1)非那西丁类:主要是指含有非那西丁的复方制剂,可引起人体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肾损害,对婴幼儿尤其敏感,禁用。

(2)氨基比林:首要损害是粒细胞减少,慎用。

(3)阿司匹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慎用。对小儿易引起瑞氏综合症,英国规定12岁以内儿童禁用。

(4)扑热息痛类:相对安全,可用。

2、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等此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抵制作用,12岁以下儿童禁用。

3、镇痛药吗啡、芬太尼贴片:婴幼儿禁用。哌替啶(度冷丁):婴幼儿慎用。1岁以内一般不应静脉注射或行人工冬眠。

4、抗癫痫药一般长期服用癫痫药物是安全的,药物毒性反应轻微而且是可逆的,但应在治疗中注意中毒表现,定期做血、尿常规等多项检查。

三、呼吸系统用药

1、祛痰药氯化铵一定要计算好用量,大剂量可致恶心、呕吐,停药后反应消失。必嗽平一般无不良反应,可用。喷托维林(咳必清)有报道可造成呼吸抑制,故禁用。复方甘草片含有阿片粉成分,应注意剂量。 2、平喘药作为非处方药,不推荐儿童应用,儿童哮喘应及时到医院诊治。此类药物的给药途径多种多样的,可以口服、静脉、喷雾吸入给药。喷雾和吸入给药具有速效性、安全性和方便性。 3、来源于中草药的祛痰、镇咳、平喘药均须严格计算好剂量。

四、消化系统用药

1、抗酸药婴幼儿胃病较少见。西米替丁8岁以下儿童禁用。

2、胃肠解痉药婴幼儿的急性腹痛,以肠道寄生虫、胆道蛔虫、阑尾蛔虫等多见,不应轻易使用此类药物,避免延误病情,应在全面尤其是腹部检查后酌情应用。

3、助消化药乳酶生可用,但不与抗菌药合用。干酵母不良反应少,可用,但大剂量可引起腹泻。多潘立酮:婴幼儿血脑屏障功能未完全发育,可能引起神经方面的副作用,1岁以下慎用。 4、泻药一般来说,儿童不应用缓泻药,有些父母错误的认为必须每天排便而给孩子使用泻药,这样可能会造成缓泻药依赖性便秘。如必须使用,应严格掌握剂量,并配合饮食与运动治疗。酚酞片:婴儿(1岁以下)禁用,幼儿(1-3岁)慎用。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随着危重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胃肠功能的受损在危重症防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部分学者将这种胃肠道的损害定义为胃肠功能衰竭,且受累脏器越多,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越高;而危重患儿出现胃肠功能衰竭时,病死率明显增加,故应对危重患儿胃肠功能衰竭早认识、早干预,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现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生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50例患儿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26例,女24例,其中胎龄42周2例,日龄7 d 3例。出生体重4000 g1例。原发疾病: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18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12例,颅内出血4例,胎粪吸入综合征6例,新生儿败血症2例,新生儿硬肿症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1例,出现胃肠功能障碍时间:出生后~24 h 9例,~48 h 12例,~72 h 6例,>72 h 23例。胃肠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呕吐加啡样物,便血(合并胃黏膜出血)。

1.2 诊断标准 本组50例患儿均符合小儿胃肠功能障碍临床诊断标准[2],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咖啡色样液或便血。

1.3 病因及发病机理

1.3.1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时为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全身血流重新分布,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胃肠道处于低灌注状态,致使胃肠黏膜缺血缺氧,上皮细胞坏死,肠壁水肿,从而导致肠蠕动减弱,肠内容物瘀滞。

1.3.2 早产,低体重是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早产儿胃消化吸收功能、黏膜屏障功能、胃肠动力和肝功能均发育不成熟,各种消化酶的含量及活性均低,肠黏膜渗透性高,分泌型IgA水平低,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再加上喂养因难,喂养不当及激素的应用,易出现胃肠功能障碍[3]。

1.3.3 重症感染,败血症、化脓性脑炎、感染性休克、微循环障碍及血液再分配,使胃肠道缺血以致扩张无力而发生腹胀[4]。

1.3.4 肠道细菌易位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全身免疫功能低下,由于肠黏膜屏障功能受到削弱和损害,肝细胞消除功能被阻断,SlgA水平下降,大量的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经门静脉和肠系膜淋巴系统侵入体循环及组织中,造成细菌的易位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激活中性粒细胞,炎性因子大量释放[5]。

2 治疗与转归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强调综合治疗,包括氧疗、呼吸支持、维持血压、循环功能正常,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积极抗感染,免疫和营养支持等治疗。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积极有效地控制胃肠功能障碍,包括:①禁食。②胃肠减压。③保护胃肠黏膜、止血、抗酸:用冷生理盐水或1.4%碳酸氢钠洗胃至洗出液澄清为止,西咪替丁10~20 mg/kg入胃,每8h1次,立止血0.5 kU入胃,2次/d。④改善胃肠道循环,恢复胃肠运动功能:多巴胺2~3 μg/(kg/min)微量泵连续静脉滴注,酚妥拉明每次0.2~0.5 mg/kg,每2~6h1次,静脉滴注。⑤其他:维持肠道微生态疗法等。本组50例经治疗2~4 d后症状好转35例,7 d内治愈46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

3 讨论

新生儿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尤其是早产儿,胃黏膜血管丰富,但杯状细胞及腺体均少于成人,分泌的盐酸及各种酶均少于成人,胃液酸度低,不利于杀灭病原体[6],在缺氧损伤及感染的情况下,胃肠黏膜再灌注时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损害黏膜细胞致使黏膜脱落坏死,出现中毒性肠麻痹,使肠蠕动减慢,同时细菌和内毒素直接或间接造成肠黏膜损害,黏膜屏障破坏,渗透性增加,进一步加重胃肠功能损伤,导致腹胀,呕吐或出血等症状出现。

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要采取综合治疗,积极控制原发病是治疗的基础[7],而早期留置胃管则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一环。凡危重症患儿有某一器官功能障碍,应立即留置胃管动态观察,

早期发现出血及胃排空延缓,亦方便灌注药物,同时为适时胃肠营养提供临床依据。总之,积极控制原发病,早期通过胃管发现胃肠功能障碍,及时积极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终止病情发展是争取救治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区文玑.小儿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诊治进展.小儿急救医学,2003,10 (6):347.

[2] 赵祥文.小儿胃肠功能障碍概述.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1.

[3] 王茂贵.小儿胃肠道特点.黏膜屏障与胃肠功能障碍.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1):2.

[4] 江卓成.新生儿危重疾病时循环衰竭与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探讨.中国综合临床,2002,18(5):400.

[5] 杨彤.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06,12:1314-1316.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加味小青龙汤;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276.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1-0051-02

变应性鼻炎(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接触吸入性变应原后引起的炎性反应,临床症状主要有鼻塞、阵发性喷嚏、鼻痒或鼻涕等,严重影响患者夜间休息及日间生活[1]。由于变应性鼻炎致病机理复杂,目前尚无特异治疗药物,临床常用局部或全身药物治疗、抗过敏治疗及手术治疗等,但均存在不良反应较大的问题。本科采用中药小青龙汤加味治疗7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门诊收治的14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2]中规定的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为:①症状:打喷嚏、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等症状出现2个或以上,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 h以上,可伴有眼痒、流泪和眼红等眼部症状;②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③变应原检测:至少1种变应原SPT和/或血清特异性IGE阳性。同时排除妊娠期妇女,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患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根据所用的药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中男41例,女32例,年龄18~67岁平均(42.5±5.7)岁,病程0.5~11.5 a,平均(5.5±1.3)a;观察组男42例,女31例,年龄19~68岁,平均(42.9±6.0)岁,病程0.5~11(5.8±1.6)a。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白三烯、抗组胺及其他对症类药物,并嘱咐患者避免接触致敏原。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氯雷他定进行治疗,1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加味小青龙汤进行治疗,加味小青龙汤组成:麻黄8 g,桂枝10 g,细辛3 g,干姜3 g,炙甘草6 g,五味子6 g,党参15 g,半夏及白芍各9 g,随症加减,由本院中药房提供药材,患者自行煎服,1剂/d,早晚分2次口服。2组治疗期间均不得服用其他抗过敏药物,治疗时间均为3周。

1.3疗效判定在治疗前、治疗后,由患者对相关症状、用药情况和生活质量等进行自评,可采用每天记录“日记卡”的方式,以反映症状的严重度和改善情况由观察者计算总积分,全表共40项,每项分为1、2、3、4分,最终积分越高,生存质量越低。疗效评价:根据张东林[1]的方法记录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痒、喷嚏、鼻塞、流涕等表征并进行症状评分,以(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进行疗效判定,≥66%为显效,26%~66%为有效,≤25%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见表1。

2.22组患者疗效评价见表2。

3结论

变应性鼻炎(AR)在祖国医学中属于“鼻鼽”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脱离过敏原即可缓解症状,虽不是致命疾病,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西医认为变应性鼻炎的致病机理是机体在接触致敏原后由于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由IgE介导引起机体内细胞间免疫失衡,从而引发疾病[3];中医认为此病病因多为脏腑受损、肺气虚寒,外邪入侵犯及鼻窍,邪正相持导致腠理郁闭,肺气不通,致鼻窍壅塞,遂致本病[4]。小青龙汤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中医经典《伤寒论》,在《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等医家著作中均有此方,历来受到诸多名家推崇[5];此方以麻黄、桂枝为君药起解表散寒之功效,以细辛、干姜及五味子为臣药起燥湿散寒、收敛肺气的作用,其他药物为辅药,多种药物互相调和,补肺益气,疏风散邪,共同起到温肺健脾、散寒驱邪、调和营卫的功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大量实验研究证明,小青龙汤具有改善AR大鼠呼吸道黏膜水肿、调节T细胞因子水平、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减轻抗原抗体反应等起到抗过敏的作用[6];此外小青龙汤单独应用或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变应性鼻炎均有较好的疗效,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上气道感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也具有显著疗效[5]。且中药治疗具有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对于应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著或不良反应明显的患者而言,中药治疗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采用加味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结果表明应用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作用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加味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冬林.加味小青龙汤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13.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1):6.

[3]张茜.香菊胶囊对变应性鼻炎患者IgE、IL-4、IL-8及EOS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5):490-492.

[4]毛丽华,冯纬纭.中医药及民族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近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1):90-91,92.

[5]李家乐.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文献与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10.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用药指导;教材;开发;实践

1 前言

《用药指导》是我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培养医药商品购销方向的学生的用药指导技能而开设。根据我院药物制剂专业的培养目标,“健康顾问”是药品购销方向的首岗。经过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合医药商品购销员的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药学专业知识及药学服务技巧,为常见疾病的用药提供咨询及服务。《用药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包括根据症状推荐药品、介绍药品、针对药品提供用药指导。为“健康顾问”岗位准备知识和技能。《用药指导》根据药店药品的类别与摆放特点分为《西药用药指导》和《中成药用药指导》二门分课程,本文将根据在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成药用药指导》校本教材中的具体实践,对高等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做出分析和深入的思考。

2 教材现状分析

教材作为课程的主要载体,深刻而直接地体现出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理念,是把教育思想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是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核心,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学生要通过《中成药用药指导》课程的学习,必须掌握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学知识和相应的中成药学知识,在学习该课程之前,最好要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中药学知识,市场上根本就找不到一本涵盖这四方面知识的教材,所以开发一本适合高职项目化课程需要的教材成为当务之急。

3 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

3.1校本教材内容的确定

为开发一本适合培养药店健康顾问岗位的教材,任教老师利用一个暑期二个月在杭州海王星辰健康药房有限公司的一个药品类别和销售额均排在前列的药店顶岗锻炼,通过自身体验,并与药店营业员、药师进行沟通,根据店里中成药的摆放类别和中成药导购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海王星辰内部员工培训教材,最终将教材内容确定为13个能力训练项目和26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能力训练项目的编排分为项目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工作任务,完成任务所需的中医理论知识,问病荐药训练(具体病例)这几部份,下面以项目一的任务一来举例说明。

项目一、呼吸系统疾病用药指导

(1)知识目标:掌握感冒的中医分类与临床表现及相应的治疗原则;掌握化痰止咳中成药的分类与适应症;熟悉常用中成药的功能主治;熟悉普通感冒与流感的区别、熟悉气管炎-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了解感冒、咳嗽的注意事项,了解慢支的中医分型

(2)能力目标:能根据感冒、咳嗽病例推荐相应的中成药

任务二、感冒用药指导

(1)工作任务:以小组形式分析所列感冒病例、推荐相对应的中成药,并指出推荐理由;同学之间互扮患者与药师的角色,根据所列常用感冒中成药的功能主治,进行问病荐药训练。

(2)完成任务所需理论知识(只罗列条目,具体内容略):①概述;②感冒的中医分类;③用药指引;④注意事项;⑤改善指引;⑥常用中成药(成份、功能主治)

(3)问病荐药训练(具体病例略)

3.2教材的使用与反馈

中成药用药指导校本教材所列中成药包括了杭州下沙物美海王药店内的所有中成药,品种达200余种,本教材经09级药剂3个班和10级药剂2个班共275个同学使用,经问卷调查,认为该教材内容全面,病例多,涵盖了生活中人们的常见病,教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成一个个教学任务,学习目标明确,很有意思,比单纯学习中医中药理论知识而不知道这些知识如何应用好多了,学生反映边学中医诊断和中成药功效的一些知识接着就对常见病例的用药进行分组训练对提高学习兴趣很有帮助.但由于没有中医基础知识,学生也反馈一些中医术语有点难懂,还需要教师在上课时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与传授。

4 总结与建议

《中成药用药指导》教材来自于企业实际,所选的中成药、病例以及教材内容的选择与排列方式均来自企业一线,并且有驻店药师全程参与编写,所以教材实用性、可操作性均较强,受到学生的欢迎,这为我们今后进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材的开发指明了方向。建议教师在开发项目化教材时重点对企业的相关岗位能力及该能力所需的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行重点调研,并且与企业一线人员共同商讨教材内容,只有来自于企业实际的教材才能反过来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邓志革.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教材开发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7:48-50.

[2]王建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本教材开发[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4):72-75.

[3]王天玲,牛彦辉,赵小玲等.关于《药理与药物治疗学》校本教材开发卫生职业教育[J].2009,27(5):137-138.

[4]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范文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 褪黑激素(Melatonin, MT, N-acetyl-5-methoxytryptamine)作为一种高效的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目前已广泛应用在新生儿领域中,包括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缺血性脑病及败血症,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关系密切。本文将对MT在新生儿时期的分泌特点、对新生儿的保护作用以及影响新生儿MT水平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关键词 ] 褪黑激素;新生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22.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c)-0197-02

褪黑激素(Melatonin, MT, N-acetyl-5-methoxytryptamine),学名为N-乙酰-5-甲氨基色胺,是人和哺乳类动物松果体合成的内源性吲哚胺,是一种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剂、间接抗氧化剂、以及生物节律的诱导产生剂[1]。相关研究表明[2]MT具有调节正常生物节律、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抗氧化应激等生物活性。在国外的研究中,MT可生物提取,亦可人工合成,正在发展许多MT类似物。且剂型已从一般口服的剂型如胶囊剂等,发展到口服控释片 、控释珠[1]。本文就我国在新生儿领域褪黑激素的一些研究结果作一概述。

1新生儿期褪黑激素的分泌及特点

相关研究表明:胎儿期人类MT水平逐步上升,足月时达到高峰,出生后迅速达到基础水平,血清MT水平的节律性变化在出生后第六到八周才开始产生[1],到3个月可产生明显的昼夜节律性,1~3岁幼儿的MT水平为一生中最高,青春期的MT水平开始下降,成年后MT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在新生儿期间, MT的分泌无昼低、夜高的节律性[3]。MT的亲脂性可以使其快速通过血脑屏障和细胞膜从而发挥其生物活性, MT通过清除氧自由基而减少其对DNA的损伤,还可以诱导基因表达抗氧化酶。此外,MT亦可激发免疫系统,防止机体受细菌、病毒侵袭感染。而在新生儿学领域,发现MT与多种疾病广泛联系,包括呼吸窘迫综合症(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PVL), 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e ischemia encephalopathy, HIE)和败血症(sepsis)等[4]。

2新生儿褪黑激素水平的影响因素

2.1光照

光照可抑制MT分泌,黑暗可促进MT分泌。神经解剖学研究显示,光编码的信号通过多突触通路中转至松果体,这些突触均是去甲肾上腺素的交感神经末梢,是调节MT产生和释放的重要结构。MT的产生和分泌可通过以下通路实现[5]:外界光照刺激视网膜视网膜下丘脑束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ic, SCN) 室旁核发出神经纤维脊髓胸段中间外侧细胞柱交感节前神经元颈上神经节的节后神经元松果体产生和分泌MT,此通路显示了光的解剖学底物控制MT的分泌,该通路受黑暗环境激活,被光照抑制。MT的合成及释放根据昼夜节律而调控,并且认为黑暗是关键信号,光缺乏最终导致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松果体细胞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及ATP生成环磷腺苷(cAMP)增加,细胞内cAMP激活下游信号转导级联反应,在AANAT的启动子中发现了cAMP的效应元件。MT并不储存,而是根据AANAT 的活性按比例合成后直接释放到血液中,AANAT和MT水平在夜间是最高的,而且随着天亮而显著下降[6]。持续光照促使大鼠松果体缩小,亦可导致MT合成酶系统活性显著降低,从而使MT合成减少。徐心坦等[7]将5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其中28例为光照组,每日在温箱内接受持续日光灯照射,30例为光-暗循环组,8:00~20:00处于日光灯照射下,20:00~08:00以深色厚布帘罩住暖箱,经此处理2周后检测两组患儿血浆褪黑激素水平,发现光-暗循环组血浆MT水平明显高于光照组,说明节律性的光-暗循环可以促进早产儿MT的分泌,而持续光照抑制早产儿MT的分泌。

2.2 围产期因素

①母亲因素:母亲分娩时血MT水平,分娩时母亲静脉血与脐动静脉血的MT水平呈正相关,且均存在昼夜节律性。近年来,相关实验证明母血清中MT可很快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从而将光周期的信息传递给子代;②分娩方式,经研究[8]发现,顺产的新生儿脐带血中MT浓度高于剖宫产的新生儿,其中对于每组中亚组的分析结果提示:母先兆子痫、硬膜外麻醉等分娩前期的应激等不会影响脐带血中的MT浓度;③胎儿宫内窘迫、出生后窒息,经研究发现[8],胎儿宫内窘迫时,血清MT水平增加,从而增强胎儿抗氧化应激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提示对新生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④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日龄,有研究发现, 出生体重越重,血清褪黑激素水平越高,通过比较出生后1、3、7 d血清MT水平,认为血清MT水平在出生后一周内无明显变化。

2.3 各种激素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HPA轴)、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及多巴胺、血管加压素等内分泌因素:其中HPA轴分泌激素的昼夜节律性与MT分泌的昼夜节律性恰好相反,有学者[9]发现,高剂量糖皮质激素可降低大鼠血浆中MT水平,亦能抑制大鼠松果体MT产生,提示糖皮质激素升高可能抑制MT的产生或分泌,切除肾上腺后,MT合成酶系统活性被抑制、松果体中MT含量及血浆MT水平均降低,提示HPA轴通过多种途径影响MT的产生与分泌;急性应激与应急反应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兴奋,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产生增多,MT的产生和分泌增多,各种慢性疾病时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因消耗而明显减少,可使MT水平降低;多巴胺能够促进视网膜MT合成,但对血MT水平影响不大;血管加压素可以促进血MT的分泌。

3褪黑激素在新生儿中的作用

3.1褪黑激素对新生儿脑的保护作用

任何因素引起的松果体发育不良可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发生,王路泰[10]和他的同事对死于SIDS的患儿进行脑脊液MT浓度测定,与死于其它非SIDS疾病的患儿相比,死于SIDS的患儿脑脊液中的MT明显低于死于其它疾病的患儿(P<0.05),这可能是由于缺失MT抗氧化作用对脑血管的保护。近年来,刘阳[12]等研究者用兴奋毒性剂做成未成年动物脑损伤的模型,以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未成年动物模型,通过对这些模型进行形态学和功能学评估,为褪黑激素治疗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及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证据。用小剂量的MT给有窒息史的新生儿口服,发现这些患儿的血中两种强的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及硝酸盐/亚硝酸盐)明显下降,若干证据表明,MT脑保护作用是通过特异性的MT受体和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来调节的。

3.2褪黑激素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是NICU常见病,较高的氧浓度对于提高RDS患儿的生存能力至关重要,但又使此类患儿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发育不良(BPD)的风险增加,有学者[11]对诊断为RDS的早产儿用安全剂量的MT进行治疗,虽然未证实MT有延缓RDS进展为 BPD的作用,但与未经MT治疗的患儿相比,MT治疗的患儿促炎细胞因子及硝酸盐/亚硝酸盐明显减少。且发现哮喘患者血清M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这可能与MT明显抑制了炎症细胞向肺部迁移浸润、从而使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数量降低、对抗因气道高反应产生大量氧化应激反应、清除氧自由基,参与调节炎症细胞因子和介质的昼夜节律性释放等作用相关。

3.3治疗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出生体重越轻,败血症发生率越高,据统计新生儿败血症占活产婴儿的1‰~8‰。近年来,在较多研究中,徐心坦,孔 丽,王 瑜,牛峰海,等[7]一致认为新生儿败血症与活性氧/活性氮产生的氧化应激有关,这与Chang Shu-Hui , Hsin-Ke Lu , Chia-Hui Lo[13]等在此方面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用MT治疗可以改善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病情,还可以激发免疫系统,保护机体抗细菌、病毒感染[10]。

综上所述:新生儿期间褪黑激素的分泌有其自身特点,且易受光照、围产期因素及神经体液因子等的影响,而MT对新生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有关且婴儿猝死综合征、癫痫、哮喘等的发生均伴有血MT的减少[12]。因此,研究褪黑激素在新生儿领域的分泌、特点以及应用价值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参考文献]

[1] 刘宝如.褪黑激素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性生殖胚体外发育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2] 刘慧,张燕军,李金泉,等.褪黑激素对Bcl-2和Bax基因在绒山羊皮肤中表达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 2012(12):2462-2467.

[3] 赵国先, 刘彦慈 ,马可为,等.不同光照和褪黑激素对獭兔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J].饲料工业, 2011(3):39-44.

[4] 丽春, 张文广,杨文柱,等.褪黑激素对PDGFA基因在绒山羊皮肤毛囊中表达模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 2012(10):2031-2039.

[5] 冯林.持续埋植褪黑激素对绒相关基因SOX21、Noggin、BMP4表达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

[6] 王春雷.鹿茸分裂层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褪黑激素对间充质细胞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2013.

[7] 徐心坦,孔 丽,王瑜,等.不同光照制对早产儿血浆褪黑激素水平及血压节律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4):339-340.

[8] 李娜,马可为,赵国先,等.光照和褪黑激素对獭兔毛皮品质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1(2):33-35.

[9] 程建波 ,张子军,章孝荣,等.褪黑激素对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 2011(3):166-168,171.

[10] 王路泰,万辉,薛晓文.用于治疗失眠的褪黑激素受体激动剂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 2011(6):249-256.

[11] 赖平.褪黑激素与能量平衡状态对大鼠RFRP-3表达的影响[D].重庆大学, 2013.

[12] 刘阳.Exogenous Melatonin Modulates Apoptosis in Mouse Brain Induced by High-LET Carbon Ion Iirradiation[J].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年报:英文版,201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