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纺织服装市场需求范文

纺织服装市场需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纺织服装市场需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纺织服装市场需求

第1篇:纺织服装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 服装 供应链 市场 制造商

一、引言

供应链战略起源于沃尔玛的“连续补充”系统,而成衣业的一条供应链上包括了面料供应商、服装制造商和销售商。根据“波特五力模型”的说法,制造商同时受到销售商压低进货价格和供应商抬高原料价格的双重影响,因此制造商是“前后挤压”,在一条供应链上最薄弱的环节。然而在全球生产网络(GPN)下,服装产业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服装制造商也在积极寻找更加有利的供应链模式,例如联泰。

笔者通过本文旨在向大家引出服装供应链创新的趋势和势在必行,希望可以引起业内的关注,有更多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对我国的服装制造业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二、世界服装市场消费与买家趋势

1.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消费趋势

根据哈佛纺织服装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目前全球纺织服装产业呈现金字塔型,但有往两端发展的趋势,时尚款和基本款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分别占28%和45%,同时处于中间的基本时尚款份额在缩小中,占27%。

2.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买家趋势

国际国内纺织服装市场需求的总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时尚化、短周期,欧洲市场上无论高、中、低档服装都更趋时尚化、功能化和高品质,而价格并不提高太多。换言之,性价比更高,采购方式和对卖家的优先要求也发生转变(见表1-1),以单个企业单品跑量、低价纯代工模式在这种趋势下竞争力下降。这对中国服装业的发展模式和竞争策略提出新的要求。

表1 纺织服装市场需求趋势

注:1=非常重要,5=不重要

由上表可知,成本虽然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交货时间已经成为买家最为重视的条件。

3.全球买家对中国服装业的期望

(1)中国仍是最佳卖家,采购量持续增长;

(2)打包式的采购将会增长;

(3)中国企业应提高营销水平/更好展示;

(4)设计能力要提高;

(5)小订单增多/小客户增多;

(6)柔性供货/品种多样;

(7)保持价格竞争力;

(8)财务信用条件;

(9)提高品牌/降低保持同等质量水平下的成本/质量对快速反应的影响。

三、全球生产网络下服装供应链的创新模式

全球纺织服装的消费趋势是往两端发展,基本款的份额越来越大,并且不管是基本款还是时尚款都是更加趋向于时尚化。基于这样的特点,服装业的供应链模式也有了不同的创新,更加趋向于快速、敏捷反应以及提供打包式的服务和一站式的采购。

1.联泰――D2S的模式

“从设计到商铺”(Design-to-Store)模式是联泰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装供应链服务,覆盖设计开发、物料管理、生产制造,以及物流运输等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该模式是适应今天零配额时代服装工业的优秀商业模式。

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客户更加倾向于寻求与提供更多服务、反应更加迅速、同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成本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D2S模式能够很好地回应客户的上述诉求。通过D2S模式,联泰为客户提供了具有“快速投入市场”优势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数量、合适款式的服装货品运送到合适的地点上架销售。

2.利丰――全球供应链管理

利丰集团认为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帮助不同类型的产业优化整个营运流程,以达到改善企业竞争力和盈利的最终目的。供应链管理的七项重要概念包括: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强调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并为其在供应链上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各企业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不断改进供应链的各个流程;缩短产品完成时间,使生产尽量贴近实时需求;以及降低在采购、库存、运输和环节之间的成本。

并且提出了全球供应链管理4C:

* Connection 联系

* Communications 沟通

* Control of Quality 品质监管

* Consolidation of Shipments 综合货运

四、结论及展望

传统的服装制造商同时受到销售商压低进货价格和供应商抬高原料价格的双重影响,因此制造商是“前后挤压”,在一条供应链上处于最薄弱的环节,三者的关系可以形象的比喻成“哑铃状”。然而在全球生产网络下,国际买家和消费者对我国服装制造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快速反应、敏捷制造。

第2篇:纺织服装市场需求范文

一、国际棉花价格下滑的原因

(一)市场需求下降

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市场需求萎缩,全球纺织服装的市场需求量下降。今年一季度,欧美日三大主要纺织品服装市场向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总额同比下降6.55%,其中欧盟下降8.37%。我国需求方面,1~4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同比增长14.82%,较上年同期下降14.72个百分点。纺织服装终端需求不足,对棉花原料的需求下降明显。

(二)炒作因素

棉花需求下降,下期棉花供给状况不明朗,前期棉花价格被爆炒至过高,国际资本大鳄借机大幅做空棉花期货,成了棉花下跌的直接原因,游资炒作扩大了棉价震荡幅度。

二、对纺织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按理说,棉价下降对降低纺织品服装的生产成本,提振纺织品服装需求具有一定作用。但2011年国内棉花采取临时收储政策,国内棉价维持在19000元/吨左右,国内外棉价持续拉大,价差幅度超过5000元/吨。

我国棉花进口采取配额政策,企业不能自由从国际市场采购棉花。由此导致国内纺织企业的棉花原料成本远高于其他国家的企业,国内纺织企业的竞争力大幅度削弱,国际市场份额被侵蚀。棉纺企业订单流失,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现象日益明显。

三、政策措施建议

中国纺织工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程度最为明显的行业,历经风风雨雨,自身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已经大幅提高。但是当前纺织工业面临的紧迫问题——棉花原料问题,已非市场问题。纺织行业难以从自身角度化解棉价差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长远来看,棉农和纺织企业是利益共同体。只有纺织企业蓬勃发展,棉农的利益才可以得到根本性的保护,也只有棉农源源不断的为中国纺织工业提供充足的棉花,中国的纺织工业才可以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棉农和纺织的利益诉求。

(一)解决棉花问题的应急措施

1、暂缓放储。棉花收储不仅应作为保护棉农利益的一项制度,也应当是发挥稳定棉价,保障棉花供应的一项长期政策。若目前开始发放储备棉,国际棉价可能继续下跌,国内外棉价将进一步拉大,不利于缩小国内外棉价差。

2、增加并及时向棉纺企业发放棉花进口配额。通过棉纺企业在国际上采购棉花,避免国际棉价进一步下跌,降低企业成本,纾解企业困难。

3、研究放储方案。综合考虑财政预算、棉农利益、棉纺企业利率,研究制定一套适合国情,可操作性强,有利于促进棉花产业链健康发展的放储方案。

第3篇:纺织服装市场需求范文

2008年1月中上旬到春节前,对我国南方大部分省市来说,是一段极为特殊的时期,一场持续了半个多月的大雪酿成了50年来最严重的雪灾,降雪量之大、波及地区之广、冰冻恶劣程度之深,均属有气象记录以来所罕见。这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无疑,雪灾不可避免给纺织服装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打乱了以往正常的工作节奏,但在抗灾之余,也隐藏着不小的灾后重建商机。

让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昨天刚刚发了一批,今天又有几个客户打来电话催货!”电话里,叶子的声音异常兴奋,这和春节前可是大不相同了。叶子是临沂人,在青岛做服装生意已经5年了,专做二级批发,也了几个小牌子。元旦前后,叶子店里的冬装就开始热销,几个款式的厚型冬衣更是供不应求。“急的时候啊,就不断去附近的厂子搜罗,才能给客户发货。”叶子说。

冬衣的热卖,让叶子早早地开始了春装的打算,“本来啊,是打算春节前从广州进一批春装的,不想赶上了大雪,货就一直没发过来。”谈起节前的大雪,叶子的心里非常郁闷,“不仅是春装,一些新款冬衣也没发过来,耽误了销售,我也没什么压货,春节前一个礼拜就歇业了。”

不过,让叶子高兴的是, 刚到初八,客户就把电话打过来了,“要赶往常,我估计十五之后才开门,今年特殊,初九我就开业了,节前耽误了春装的备货,节后马上就忙了。”叶子高兴地说。

南方的雪灾,让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经受了一次考验。但是春节期间,市场整体反映比较平稳,一些地区还出现了异常火爆的销售局面,不少南户都和叶子有着同样感受。如今,雪过天晴,今年的春忙提前了。

可以说,类似这样的天灾,目是5。年一遇,在未来或将不可避免再次出现,总结和积累抗灾救灾的经验,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是很重要的,不能让灾害成为“天堑”,要在灾难中建立“通途”,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并尽可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和保障。

冰冻的天堑

一场雪灾,真是货不畅东西,物不通南北。雪灾不但对南方地区造成直接破坏,同时也影响到北方商户的经营。由于纺织品服装的产地大多位于南方,这场大雪既直接影响了南方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阻断了货物北运的途径,让大量北方商户叫苦不迭。

1月30日,北京动物园附近多家服装市场内,都挂出了缺货的牌子。多位商户介绍,南方大雪,新货发不回来,广东厂家已有10多天没发货。据媒体报道,在动物园附近的世纪天乐、天鼎、聚龙等多家服装批发市场以及丰台区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均存在缺货现象。众商家表示,这次大雪造成的货物滞留对于北京春装上市有很大的影响。今年的春装上市要比往年推迟半个月左右。

世纪天乐服装市场的一位商户说,1月20号左右从广州那边订的新货,价值近百万,本打算年前赚点好钱,结果也没戏了。北京动物园世纪天乐服装市场负责人表示,商场内的服装生产基地均在广州、武汉等地,而当地由于连续的雨雪天气高速封道,北京各大服装批发市场已经开始大范围缺货。商场每年大年三十下午才放假,今年由于缺货,腊月二十八就放假了。

南方遭遇暴雪天气的地区,大多数服装品牌的经销商也面临着各种意想不到的尴尬。突如其来的雪灾,更暴露出企业应急处理能力欠缺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纺织服装企业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业务发展上,而对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重视不够。因而对突发事件行动迟缓,反应不够敏锐。据南方媒体报道,鼠年春节前夕,眼看着往年最旺销的黄金时段就要白白溜走,地处湖南省郴州市区某服装市场的服装商们心急如焚。“春节前3。天的销售额和利润一般会占到全年的60%。”一位姓刘的服装老板痛心地说:“能不着急吗?”而另一种尴尬是,对寒潮估计不足,冬装好销难补货,冬季本是内衣销售旺季,今年由于对寒潮估计不足,货品准备不充分,加上受雪灾影响,一些商将产品销售一空,而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由于雪灾,补货速度受到影响,特别是湖南等市场,仓库里的员工把发货的包都打好了,却因交通问题迟迟无法发货。”一服装厂商如是说。

据了解,大雪带来的诸多突发问题。让很多批发市场不得已休市数天,如广州白马服装市场,临近火车站,是交通枢纽地区,但大雪导致几十万乘客大量滞留火车站周边,天寒地冻,再加上人流过度拥挤,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白马服装市场不得已停业一天安徽服饰一条街,据了解,仅在大雪期间,光购置的除雪用具就达20多万,多数市场均停业3天;湖南邾洲,因停水停电,市场根本无法开业……

一场雪灾,似天堑般割断了专业市场的流通。

别样商机

天灾的后果往往比较严重,某种意义上说也非人力就能完全避免。为此,我们要勇敢迎接天灾的挑战,也要从中寻找发展的机会。

对于很多行业来说,雪灾的影响是破坏性的,然而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却是两面性的,里面还蕴含着别样商机,如同俗话所言“天冷好卖炭,天冷好卖衣。”服装市场上“热卖冬衣”忙坏了一大批经销商,“打冬衣”、收库存,不仅服装批发市场的冬衣成了抢手货,就连不少服装厂积压的冬装也卖出去许多。

雪灾让一些防寒服装忽然热销,销售之好大大超乎人们的意料,波司登等一大批羽绒服品牌企业成为直接的受益者。

其中对于波司登而言,不仅在国内销售市场上“遭遇”销售旺季,在资本市场上也同时得到热烈的追捧。这次50年一遇的雪灾,恰逢香港股市震荡下跌的时期,由于投资者忧虑雪灾对内地经济造成打击,中资金融、公路、运输类股票成下跌重灾区,而在香港上市的波司登(3998)则为投资者看好,逆市企稳。1月28日在港股普跌的时候波司登更成为“抗跌英雄”,最高一度上涨20%,收市仍大涨14%。同时,波司登也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品牌形象的塑造,决定在受灾地区捐赠价值达2000万元的波司登、雪中飞、康博等品牌的羽绒服。不少羽绒服是从正在销售的商场专厅中撤下来的,此举不仅向社会献了爱心,也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

除波司登外,不少羽绒服品牌包括不知名的品牌也因此得到意外收获。据了解,生产羽绒服的冰川集团仅去年就积压了30万件羽绒服,因此,今年厂家总生产量仅为去年的一半。而今年,通过这次雪灾的“消化”,冰川的羽绒服已经断货。更有甚者,一些羽绒服厂积压两年的库存竟然销售一空,还不住慨叹今年将产量降了下来是个错误。

北京一批发内衣商户说,虽然新

货受阻暂时不能及时上市,但商户们可以借断货的机会将手中大量的存货清仓销售,是一个回收成本的好时机。她还表示,新款货品短缺导致其部分春节前供货的订单泡汤,“零售商春节后就不需要这批货了”,他说,清理库存的利润可以弥补断货带来的损失,而春节后到的新货将加入下一季的销售,并无大碍。

无论是羽绒服、毛衣,还是保暖内衣、风衣,雪灾期间各地的销售量都是一天比一天高, 由于许多经营者对近期的低温天气没有事先做好准备,导致不少品牌冬衣出现断货局面。而据各地相关市场管理部门不完全统计,降雪后的几天来,市场里羽绒服、毛衣、保暖内衣类的销售量平均翻了两三倍。

雪过天晴

雪灾暴露出的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在突况下进行产销对接,如何协调解决客观困难,以保障市场不脱销、不断档,值得深思。无论如何,这场雪灾既是教训,也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只要及时反思,付出的代价就会变为进步的成本。

如今,雪灾已经过去。在春节七天长假过后,各地也进入了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的工作阶段,这也是一个充满着机会的阶段,如何把握好机会,是很多企业所要考虑的问题。

雪灾造成的诸多影响,导致很多专业市场货物流通不畅,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人们节前的消费热情和消费冲动,但在春节之后有干消费回升期,很多专业市场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和往年不同,今年初七初八众多市场就已陆续开市,并对节后的消费繁荣抱有很大信心,制定了完整的节后振兴计划。

广东的众多专业市场,初七一开市即热闹不已,放鞭炮,舞醒狮,锣鼓喧天,气派非凡,着实令人振奋,丝毫没有节前雪灾的苦恼。以前开市还要闲上几天,但今年与往年明显不同,很多商户开业第一天,就开始急着发货,忙得不可开交。

和广州一样,多数服装批发市场中,开市即一片繁忙,一方面是冬装销售进入低价清仓阶段,另一方面是急着销售春装,服装批发商户的销售总是比实际提前一季,备货要比销售提前一两季,因雪灾引发货物滞留,业已影响了服装企业春装上市计划。部分服装企业称,今年春装上市要比往年推迟半个月左右,但节后的开市明显提前,商户依然乐观。很多商户都认为,春节前的雪灾影响,销售旺季自然会转移到春节之后。为了赶上节后的消费反弹期, 商家不惜增加销售成本,采取空运。一销售真丝礼服的商户说,春节期间部分畅销裙装已经脱销,近日应客户要求,更是从产地空运货品。

第4篇:纺织服装市场需求范文

本文分析了服装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结合服装产业现状和市场发展趋势,对推进服装市场的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服装市场;问题;对策

近20年来,国内服装产业初步摆脱初级加工和代加工模式,开始走自主品牌之路,而且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逐渐在国际服装产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是,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服装产业遭受到很大冲击。在我国,近年来,因其独特的自然、人文及经济发展环境,使其成为了国内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重要服装市场之一。但是,服装产业市场的发展存在诸多先天不足因素,再加上国内经济下行、工业复苏乏力等问题,使服装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1]。在今后的发展中,服装市场如何抓住供给侧改革、振兴老工业基地等机遇,充分挖掘内需市场,加快自身结构调整,推动服装市场的科学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

一、服装市场面临的问题

1.后劲不足

在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外服装市场巨大需求拉动和政策推动下,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在服装产业发展上确立了自身的优势。但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购买力不强。同时,北、上、广,以及深圳、浙江等沿海城市在服装产业市场的发展上势头迅猛,形成了强大的服装产业集群。与之相比,服装产业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

2.缺乏竞争力

总体来讲,服装产业水平还不高,在品牌的谋划、投入、开发上都存在短板,缺乏具有鲜明区域特点的服装文化品牌,致使竞争力缺乏。同时,由于多年来服装产业发展先进地区发展顺利,“红利”充足,对服装市场的开发有所忽略,没有针对性对市场进行品牌研发、开发、推广等,使成为服装市场发展“被遗忘的角落”。

3.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

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且复苏乏力。服装产业受经济发展滞后的直接影响,在国内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如当前服装市场的流行时尚元素其发源地都在南方,且由南向北流动。但是,因与南方相比,在气候、消费者体型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致使服装流行文化无法满足的市场需求,在这一地区,缺乏富有特色、符合消费需求和习惯的服装产品。

二、推进服装市场发展的对策

虽然的服装市场发展面临诸多现实难题,但是,在服装市场发展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抢抓政策机遇,活跃市场,开发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推进服装市场科学发展的关键。

1.开发区域特色品牌

在市场经济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的研发、确立与推广,对服装企业、行业、市场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力和推动力。服装市场要发展进步,必须通过品牌的突破与带动,树立旗帜,注入动力与活力。

(1)实施名牌战略由政府出台政策,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对创名牌、推名牌成效显著的企业加大倾斜力度,实施政策扶持。借鉴先进地区服装产业的发展经验,实行龙头带动策略,重点扶持重点龙头企业打造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以及区域竞争力、行业竞争力,并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带动区域企业和配套产业的发展,进而实现区域服装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2)深化供给侧改革在全面深化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加快推进服装产业的相关改革,引导企业加快工艺改进、技术创新,鼓励服装创意设计发展,加快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着力促使全区域服装产业由低价低质的低层次发展实现到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的转变,充分挖掘消费市场的内需潜力。

(3)创建特色服饰文化文化是推动品牌创建、引领消费潮流的重要手段。要加强统筹与规划,立足区域文化特色和消费市场需求特点,构建特色服饰文化。通过举办有影响力的时装会、品牌展销会、服装设计大赛、时装模特大赛等方式,打造服饰文化创建的平台和载体,持续扩大影响力。同时练好“内功”,引导服装企业或服饰创意行业与专业高校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抓好创意与产业的对接,为服装产业的创新提供源头活力[2]。针对特点,以及消费人群的物质、文化、精神需求抓好服装设计,扩大市场占有率。

2.加强设计与市场的对接

当前,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双创”,各服装设计专业高校和相关机构不断加大对服装设计的人、财、物投入,创新成果丰硕。与此同时,有的服装企业囿于人才和技术的限制,在服装设计上有心无力。对此,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二者之间加强牵线搭桥,实现研发与生产的对接,将研发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在服装设计方面,要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做到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引领市场潮流。为此,要深入把握的服装文化规律与本质,立足区域,以全球眼光科学预判服装市场发展的趋势,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3.培养专业化队伍

一个行业的发展强大,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是关键。当前,服装产业已不再是满足人类生存和社交的基本需求的产业,而是带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艺术印迹,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和创意已成为服装产业的核心动力。这就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引导各服装企业认识到人才队伍对于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的重要意义,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大力激发专业人才的潜力和活力,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

三、结语

当前,服装产业面临后劲不足、竞争力缺乏和经济发展乏力等问题。对此,首先要大力开发区域性服装品牌,并发挥其对产业、行业的带动作用;其次,要在服装设计方面下功夫,推动服装设计与创意向生产力的转化;最后,要注重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为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凤霞,蒋子正.服装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5-18.

第5篇:纺织服装市场需求范文

1纺织服装物流特点每个纺织服装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纺织服装业的物流有其独特的特点。1.1流程长而复杂在纺织服装产品“生产批发经销零售”的流通渠道中,批发与的渠道方式,加长了物流的操作流程,同一个仓库的配货对象从中心城市逐步扩展到二、三线城市以及乡镇,批发与零售概念的交叉与模糊,总、区域、经销商、加盟商等多种营销形式,更加增添了纺织服装物流网络的复杂性(图1)。

1.2区域跨度大,时间周期长由于经济、能源等因素的影响,虽然纺织服装业正在从“发达的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二、三级城市及广大农村的消费能力也正在快速扩张,但我国东南沿海省份的纺织服装产品仍占据着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物流的运作,是一个不断从东部向中、西部搬运的类似“西气东输”和“南水北调”一样浩大的工程,物流的区域跨度很大,耗费的时间周期也相对较长。

1.3产品退换调补业务频繁,对数字化物流要求迫切纺织服装产业供应链长,这使得产品从出入库到门店交接等物流环节的业务也非常繁琐。产品在批量生产后运至仓库时,需一件件严格审核、登记后才可出入库,效率低下,程序复杂。一个仓库有时要面对全国所有的门店分拣配送,不仅工作量巨大,分拣效率也非常低。而盘库工作往往要动用仓库全体员工花上一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但仍不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此外,由于产品单品的个别差异性和消费者地域需求的差别都很大,门店与门店之间,客户与门店之间退、换、调、补的频率很高。经销商、商等对工厂的订货、补货、配发、调配、退货、对账、结账等手续繁多也容易出错。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对数字化物流的要求和对物流信息化重视的程度都将会越来越高。

2纺织服装物流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纺织服装物流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在纺织服装业的综合应用,被称为我国物流行业的“最后一块高地”,物流在纺织服装产品市场营销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2.1加速流通,降低库存,增强市场反应能力纺织服装产品是一种时尚性极强和生命周期较短的商品,产品压库一直是一个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分散或转移,将会造成严重的空间资源浪费和资金积压,影响终端市场的及时上货和销售,从而引起资金周转不灵,市场反应迟钝,危及企业生存甚至有破产的危险。据统计,中国每年服装的库存量约为生产总量的20%左右,可供每个国人约10件或可供全球人口穿一年。通过实施现代物流管理或借助专业物流平台的力量,可有效地整合业内各领域和企业的资源,大大加速物流流通频次,缩短商品流通时间,降低库存甚至实现零库存。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指出的那样:“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值就越大”。

2.2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营销效率纺织服装产品可细分到品种、色、款、号、价、码以及面料成分、洗涤说明等特点,使得繁杂的单品退、换、调、补等业务操作频繁而复杂。据测算,纺织服装产品95%的时间都用于储存、装卸、等待加工、设计和运输等环节,平均直接劳动力成本所占比例不足总成本的10%,而储存、运输支付的费用却占到生产成本的40%。在库房租金、过路费、货物损毁费、物流运作不当的赔偿费等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每年有30%~50%的利润被侵蚀。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或让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技术与装备供应商、物流规划服务商、软件系统供应商等加入运作后,可使物流活动逐渐从纺织服装企业中分离出去,提高货品周转效率,增加物品调拨频率,简化人工操作,降低滞销产品的库存数量,加快畅销款的补单效率和物料需求计划,大幅度节约人力和提高市场营销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2.3减小商品经营风险,提高服务满意率将部分作业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把储备费用、交通工具损耗、物流中心管理等压力分流、转嫁,对不同纺织服装产品采取不同的包装运输方式来保障有效运输,即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有效防止商品的遗失、破损等事故的发生和提高安全准点送达率。如“定曰达”服务项目更使其网络辐射范围内快递准点率高达99%,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市场经营的风险性并提高服务的满意率。

2.4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在中国纺织服装业进入品牌化、国际化竞争的时代,企业需根据自身特点,合理选择自设物流中心、采用第三方物流、委托第四方物流服务商等多样化交叉模式,会使企业的物流运作更加专业化。外包成本优势、责任优势和专业优势明显,会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5迅速“集”、“散”产品当前,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在市场营销中的“集聚”与“集市”效应越来越明显,专业市场的辐射和销售能力逐步增强,在我国纺织服装市场的繁荣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中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型物流园区和现代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不断建立与完善。在网络经济不断丰富和“快鱼吃慢鱼”的时代,物流对产品“集”与“散”的作用越加突出,已成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有效发挥产品“集散”作用的强大支撑。

2.6应对突发社会事件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社会事件甚至战争来临时,纺织服装产品与食品、医药一起,共同构成基本的“三大救灾与应急物资”。而在短时间内快速的集结、输送、分散数量巨大的这几类救灾和应急物资时,现代物流强大完备的配送与管理体系,雄厚的库存和集约化的吞吐量,高效快速的物资“集”与“散”的能力和运输效率,都是调配、输送和营销纺织服装产品的重要手段。

3提高我国纺织服装物流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措施我国纺织服装物流业发展的历史短、速度快、集中度低,所有从事纺织服装物流的国有、民营、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都不足2%,距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物流现代化的要求和市场营销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建议改进的主要措施如下。

3.1提高专业化与自动化程度与世界发达国家专业化的物流相比,中国纺织服装业因为物流条件的专业化与自动化程度不够,而使产品相当一部分价值流失在运输过程中。因此,各种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手段,如机器人搬运和装卸、单元化堆码、自动化包装、自动分拣、立体自动化仓库、多功能配送中心、网络仓库门店直送(DTS)、直通转运(X-D或DC中转)等应在物流中得到广泛采用。

3.2平衡地域集中度中国目前物流市场的80%收益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域集中度过高,发展极不平衡,不利于我国纺织服装物流业的发展。对此,政府应强化对物流业的组织和政策引导,加强对现代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现代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和工程的投入与建设;加强中西部中心城市与周围城市的物流合作和信息联系,督促工、商、税、交通、海关、铁路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企业则应采用现代化物流管理,进行全过程的综合服务,使物流效率、费用、服务和效益均能够达到最优化目标。

3.3培养与使用专业物流人才物流是个新兴行业,目前纺织服装业物流专业人非常匮乏。企业应加强物流从业人员在纺织服装产品生产、检验、销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员工操作专业物流管理软件和使用先进物流技术的技能。同时应引进专业人才,或通过向高校提交订单式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高校及专门的培训机构联合进行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等,以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物流素质。

3.4提高物流信息化应用程度虽然目前纺织服装企业对产品市场营销的信息化、物流化越来越重视,但仍存在信息系统薄弱,如销售、库存、财务间的数据脱节等多方面的缺陷。企业应多采用电子商务、网络仓库、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跟踪系统(GPS)、智能交通系统(ITS)、条形码等物流新技术,不断提高物流信息化应用的程度。

第6篇:纺织服装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科技;时尚;自组织;低碳;特色;都市产业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050-04

一、宏观背景分析

(一)国际纺织产业发展趋势:科技+时尚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纺织业步入了新一轮调整升级周期,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1.往产业链的前端延伸,与科技研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新技术在纺织产业广泛应用加快了全球纺织产业升级和纺织业横向结构调整。一方面,合成纤维的产业化及技术装备的高速化,使纺织品供给效率提高,更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在高技术纺织品,如功能性的服装与装饰,以及产业用纺织品上的突破,使纺织业重新焕发生机。纺织技术的进步,拓展了纺织产业发展空间,带动纺织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化。

2.往产业链后端延伸,其时尚特点越来越明显,纺织业态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即文化、时尚内涵在纺织服装产业中的权重日益增加,纺织服装产品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受到重视,由此衍生出相关的时尚产业。纽约、伦敦、巴黎、米兰、东京世界五大时尚名都的发展历程清晰表明,其纺织服装产业均经历过业态转变,其产业链逐步延伸,并成为时尚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3.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即产业集群发展趋势明显,中国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山东五省一市纺织产业规模占全国七成,而长三角地区纺织品产量和贸易出口量又占全国五成,这些基地成为世界相关纺织服装产品重要制造基地。

4.纺织竞争层次不断提高。高新技术的大量运用,纺织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导致纺织业国际竞争从价格和质量的竞争转向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品牌竞争为焦点的更高层次的竞争。欧美发达国家的纺织业是新纤维开发、纺织机械供应、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主导者,他们依靠综合实力,牢牢把握全球高端纺织品市场控制权。

(二)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基本路径

中国作为世界纺织产业的大国,要想成为世界纺织服装产业强国,“科技+时尚”是必由之路。而这条道路分两步走应更符合惯例,也符合实际。即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再完成制造强国向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强国的转变(即中国的关键企业或集团处于微笑曲线的两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目前正处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嬗变期,主特征是“低劳动成本优势”向“劳动高效率优势”转变。在这一阶段,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针对人民币外升内贬,以及劳动力价格大幅上升的现实及预期,加速从不易资本化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撤出,发挥资本实力,完成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改变国际产业竞争被动局面,完成由大向强的转变。相应,在产业积淀实力的支撑下,在产业发展的内生驱动下,“科技+时尚”将厚积勃发,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业态的巨变。过程中,在产业结构上,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使中国纺织产业由制造产品的低端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在产业空间结构调整与布局上,中国东部纺织服装产业将转移中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纺织产业业态向“科技+时尚”演化,每一集群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品牌,并暖育产业链与横向产业的系列企业与产品品牌,通过品牌整合中小企业群,形成即可大批量制造高端纺织服装产品,也可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小批量需求的柔性生产经营的业态,构建中国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的排头兵。与之同步,为充分挖掘中西部市场潜力,充分发挥中西部资源与产业基础的优势,通过产业大转移释放东部产业基地过剩的产能,削弱东部产业内耗能量,带动中西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共享产业转型升级的红利。

二、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全行业工业总产值保持了年均31.09%的增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截至2012年底,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 200多亿元,全行业总体规模居全国第十、西部第一。

(一)已形成较完备产业结构与较合理的产业空间集群

1.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4级层面分布齐全(2011年485家规模以上企业主产品统计表,未附)。在产业企业数结构中,以纺织原材料、面料、坯布生产为主,占纺服业的48%左右;服装、服饰企业占20%左右;床上用品行业起步晚,仅占3%左右。我们还计算各行业销售产值比,也显示纺织原材料、面料、坯布、服装、化工助剂行业对我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贡献值比较大。

2.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五大集群,即成、德、绵服装、家纺产业集群、南充丝绸纺织产业集群、遂宁棉纺织产业集群、达州苎麻纺织基地,以及宜宾自贡的西部化纤纺织原料基地。

(二)产学研具备一定科技开发与创新能力

“十一五”期间,纺织科研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5项、中纺协“纺织之光”科学技术奖40余项;由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牵头研发的“聚苯硫醚(PPS)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聚苯硫醚纤维、醋酸纤维、玄武岩纤维、芳纶、三聚氰胺纤维等高新技术纤维的研发及产业化取得新进展。目前,全省纺织产业共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国家级1个。宜宾丝丽雅集团在染色绣花线、粘胶长丝、白胚绣花线等产品技术研发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三)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有较强竞争力

四川省六大地区品牌产品(丝织品、桑蚕丝、棉混纺布、人造纤维、工装、苎麻布)在全国的竞争力较强。宜宾丝丽雅集团的染色绣花线产量亚洲第一,粘胶长丝占全国产量的26%,白胚绣花线占全国产能的50%,国内排名第一。“雷迪波尔”、“欧度”、“琪达”等品牌企业在服装市场影响力较高。“琪达”牌服装、“宝珍”牌丝绸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宜宾丝丽雅”被评为中国出口名牌。全行业拥有四川名牌产品41个,四川著名商标30余个。

(四)发展后劲有所增强

通过多年市场竞争与企业并购,四川省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总资产在5 000万元上的企业215家,占规上企业的44.3%,纺织原材料、面料、坯布、服装服饰、化工助剂行业集中度比较高,反映出四川省这些行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多年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国内外先进的特宽幅箭杆织机、清梳联合机、整经机、精梳机、无梭织机、全自动络筒机等先进设备得到广泛应用,约1/3以上的规模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通过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投入,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CAD/CAM)、资源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信息技术得到较好推广应用,其中,宜宾丝丽雅、华润锦华、华纺银华、依格尔等一批重点企业集团的ERP应用水平走在同行业前列。“十一五”期间,全省纺织行业淘汰印染落后产能0.6亿米,化纤落后产能6万吨;通过技术升级,绵阳佳联印染耗水量仅为1.4吨/百米布,远远低于《清洁生产技术棉染行业》(HJ/T185/2006)耗水量2.0吨/百米布的标准。

三、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面临的机遇

1.国家施行扩大内需政策,市场需求支撑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不仅引发世界经济严重衰退,而且暴露出其社会经济结构深层次问题――产业经济竞争力不断减弱与高社会福利刚性维持的矛盾难以解决。这一深刻矛盾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包括纺织服装在内的许多商品的市场需求,在未来较长时期接近极限。中国政府审时度,及时提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方针,并且在十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奋斗目标与实现路径。其中,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实现目标的主要路径,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作为关键的政策保障措施。而党的十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提出了系统的制度改革方案。可以预期,在党和国家的这些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中国城镇化进程将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将不断提高,社会分配结构更趋合理,中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将不断扩大,消费升级步伐将加快。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民生产业,在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将进一步发展。其中,一些与消费升级紧密相关的行业将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如家纺行业、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和高端、个性化、多元化的服装行业将迎来全面发展的春天。

2.国家施行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四川省享有市场、产业发展双机遇

中国政府一直坚持施行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举世公认。其中,第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对中国西部能源开发、交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等的作用明显。现在进入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阶段,国务院已经批准的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在顺利执行,新一届四川省委省政府也提出多点多级发展战略。在以上各级政府的区域政策的集成作用下,四川省的城镇化进展肯定是西部第一,而且肯定也会快于中部一些省。该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会缩小与中部经济较发达省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11年,中部乡村居民人均收入8 791元,多于西部乡村居民的7 855元,但是,两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都是19 868元,这既是昨天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结果,也预示明天的区域和谐发展前景。这为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提供了一个具有地理优势的西部市场。与之同步,四川省正在推进“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进程,成都市正在加快充分国际化进程,将为四川省承接产业转移和保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环境。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当然也将获益。

3.低碳、生态资源强省,发展特色产业潜力巨大

从长远看,四川的清洁能源资源种类丰富,开发有序,未来定是中国清洁能源强省。在这一未来最有竞争力能源保障支撑下,该省产品应最具冲“碳标准”关实力。可以预见,届时的“四川造”有可能是“中国造”的标准。从产业所需原材料的资源看,四川在蚕茧、苎麻生产,以及一些大牲畜、家禽的养殖方面有比较优势,这些高品质的绿色资源在中国消费升级的第二、第三阶段在不同地区并存时期,应成为个性化消费、绿色、低碳、环保消费品生产与制造的“稀缺”资源。四川还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变脸”的故乡,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这里应是对服装产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文化元素的宝库。因此,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发展纺织服装特色产业,四川有独特优势。

4.东部纺织产业重构,可能加大对西部投资

目前,中国东部五省一市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产值占中国该产业产值的80%,产业聚集发展模式极具竞争力,构成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产业的中坚。在国际需求接近极限,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以及在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如果不改变发展模式,国际竞争力肯定将丧失。同样,中国许多产业都面临相同局面。为此,党在十报告中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的鼓舞与指导下,东部纺织服装产业正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相应,将加大分享国内需求扩大红利的能力,为此,对西部投资是必然选择。这为西部跨越式发展纺织产业提供了重要动力,四川省亦然。

(二)发展面临的挑战

1.四川省要素资源也有不足,减弱承接纺服产业转入吸引力

客观说,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政策落差、国企改制滞后等冲击,经过企业改制,利用缝隙市场机会,主动融入东部供应链等举措,形成目前产业竞争力水平和空间布局。

目前,产业整体在人才、技术、工艺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与东部有较大差距。因此,不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仅凭自身实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应无可能。而东部产业要向西部投资,一是为接近市场,二是为获得要素价格低廉的优势或者使用要素效率高的优势。西部市场前景肯定是美好的,这是东部产业愿意投资西部、四川的重要原因。目前,四川省在水电气资源价格有一点优势,但在土地资源上,无论是土地指标,还是土地价格,与中部比已没有优势可言,更关键的是,四川省劳动力价格与劳动效率大致都是东部的3/4。由此可见,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不但已丧失吸引东部投资的吸引力,而且如不转型升级,将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

2.产业缺乏自组织能力,发展面临生存考验

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处于被东部产业低端锁定的状态,在缝隙市场中生存发展特征十分明显。第一,棉纺织业前纺大而不强,后纺弱且不优,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低,化纤业的品种较为单一,新型化纤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用纺织品总量较低,服装、家纺业发展受面料、辅料、衬布、拉链、纽扣、缝纫线配套不足的制约。第二,该省纺织服装产业链各环节除蚕茧丝绸与苎麻织布产业链本地耦合运行度较高外,在本地的耦合度不高,产业链处于一种貌合神离的状况。导致本地产业链及链上企业不能同舟共济形成共赢格局,而且长期处于背负高物流成本运行状况而无法提高竞争力。因此,不排除这种可能,东部产业在重构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的过程中,不向四川省投资,只把四川省当做东部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的市场。

四、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未来发展的策略研究

(一)基本判断

第一,四川省拥有发展潜力巨大的西部市场、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条件、低碳生态资源,具备完整的产业基础和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础,以及富有效率的产业集群。因此,四川省应坚定信心,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第二,四川省目前处于工业中期阶段,即关键城市的中期、后期与大多数地级市的工业化前期并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四川省纺织产业产值虽只占其工业总产值的4%,不是支柱产业,也应是重点产业。理由是:其一,该省低碳、清洁能源支撑的产业,有长远发展的生命力;其二,生态、环保、绿色资源的转化增殖器,是符合明天消费升级的产业;其三,四川省有许多处于工业化前期区域的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第三,四川省必须通过承接东部为主的产业转移,才能完成转型升级。同时,四川省只有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才可能形成产业竞争力,只有形成以纺为基的大产业链,才可能形成中国内陆的经得住竞争考验的产业基地。第四,四川省只有走“科技+时尚”之路,纺织服装产业才能获得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战略

1.跨越式发展战略

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要消除人才、技术、资本等关键因素的制约,加快发展,必须抓住东部产业重构的历史机遇,尽快引进资本,带来人才、技术与管理,重整四川产业资源,才能较快形成四川纺织服装产业的自组织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2.特色发展战略

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不具备全面开花式的发展条件,但是生态、环保、低碳资源富集,并且拥有较好产业基础和区域产品品牌,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因此,四川省在铸就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应把重现丝绸、苎麻、蜀锦、蜀绣、民族服装服饰等传统优势产品的辉煌作为突破口,打出川牌品牌,形成四川纺织服装产业的核心行业群,则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很有希望。

3.都市产业发展战略

“科技+时尚”已经成为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流。四川纺织服装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这条道路。而实现“科技+时尚”的载体是特大城市,从国际成功经验看,还应是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因此,四川纺织服装产业在向微笑曲线两端的跃升中,应以成都为依托,驾驭其充分国际化东风,大力开发新材料,大力发展服装、服饰、家纺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相应,把成都建设为区域国际贸易中心与“一节一周”的时尚中心。

五、对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省领导应高度重视这一产业发展

从我们提供的以上资料及分析可见,纺织服装产业不但是民生产业,是中国国际贸易中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而且可以是产生高附加值的产业。目前,四川省的纺织服装产业还有很多不足,面临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恰恰需要领导关注、关心这一产业的发展。只要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存在问题,制定正确发展战略来推动其发展,这一产业就可能是成都市国际化的一张名片,就可能是四川省生态、低碳资源的转化器,就可能是四川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前期地区发展工业的助推器,就可能是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的放大器。

(二)加强科学规划,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在科学规划方面,首先应制订清晰的发展目标。我们建议制订两步走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在未来5年左右时间里,一是打好特色产业原材料基地建设,为四川特色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原材料基础,即蚕茧、苎麻生产基地应扩大产能;二是以西部市场吸引东部产业转移的关注力,注重引入重整产业链的关键企业,提升四川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加强各方产业力量对四川纺织服装产业未来看好的预期;三是发挥我省在纺织材料研究、教育的优势,以纺织材料研究与产业化为突破口,走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产业跨越式发展之路;以振兴蜀绣、蜀绢为契机,以我省的蚕茧、苎麻资源为本,以丝绸、苎麻纺织品为载体,以弘扬蜀文化、四川民族文化为魂,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突破口,走特色产业引领产业高端发展之路。这一阶段末,产值应达到2 000亿元左右。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之后5―10年,使该省几大产业集群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同行有影响的生产贸易基地。与之同步,在成都市建立西部纺织服装国际贸易中心与时尚中心,在相应城市建立相关纺织品采购中心。

在政策制定方面,建议省政府应推动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的主要内容涉及:一是明确政府发展该产业的意志,这对招商引资十分重要;二是统一的政策措施,这有利于避免各地拼政策而弱化招商引资的效果,也有利于政府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合理性;三是加大省政府对调整产业结构与科技创新支持或扶持的投入、奖励的力度。

在加大执行力方面,除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制订一套更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的管理办法之外,笔者建议:一是省级领导要加大对招商引资的指导与参与力度。二是应建立关键困难环节工作协调机构,并有所作为。如该省棉花主要来自新疆,但车皮调度十分紧张,据悉,山东、江苏两省有专设机构协调解决棉花的铁路运输难题,并发挥出应有作用,受到当地产业、企业肯定。

(三)找准症结,推动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尽早步入快车道

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目前缺乏竞争力的主要症结就是产业链的貌合神离,导致四川省产业前端(纺织)与终端(服装、服饰、家纺品等)用料两头在外,产业间耦合度不高,最终结果是纺织服装产业各环节的物流成本都高,无法形成竞争力。产生的原因是该省终端产业是在缝隙型市场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因此,产业中的中小微企业居多,多以模仿、订单获得市场,用料量小、品种规格繁多,无法对本地纺织产业提供有效需求,以激发其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相应的,该省纺织产业被东部为主的外部客户低端锁定,处于微利状态,也丧失主动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综合的结果就是,虽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因此,四川省政府应在提高终端产业竞争力上给予政策扶持,发挥杠杆效应,形成整合产业的核心力量,促进产业链的有机联系,推动四川省以纺为基的完整产业链尽快形成。

Suggestions for the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Sichuan Province

LIU Ze-ren,ZHONG Zheng,LIU Yin-feng

(Chengdu Textile College,Chengdu 611731,China)

第7篇:纺织服装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本三院校 服装设计 实践教学

一、引言

自2003年以来,在教育部“积极支持,规范管理”下,全国本三类高等院校得到了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国本三类高校共计300余所,在校生200余万人。随之而来的本二和本三、本三和专一高校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当前本三高校经过跨越式发展,已经由注重规模转向注重质量、注重特色、注重品牌,质量、特色、品牌是本三高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活力之源。江南大学太湖学院作为全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理事长单位,在本三实践教学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下面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设计专业2008年开始实行的“3+1”实践教学模式做一点探讨。

二、“3+1”实践教学模式是服装人才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

1.服装大市场环境决定了服装专业教学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全国纺织看江苏,江苏纺织看无锡。”地处长三角服装产业带中心的无锡是中国重要的纺织品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无锡现有纺织服装企业1000余家,红豆、海澜之家等服装品牌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十大名牌和销售50强前茅。服装产业已成为无锡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无锡市委、市政府对于无锡纺织服装产业下一步发展规划已有了明确定位:继续保持在中国纺织业的优势地位,把无锡逐步建成全国新型面料和高档服装的研究开发中心、生产制造中心、展示推广中心、批发集散中心和信息中心。为了顺应无锡服装产业的定位,促进服装专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把培养具有现代服装创意设计基本理念,具有较强服装创意制作技能和营销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专业发展的定位与方向。

2.服装人才市场需求决定了服装专业“3+1”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据中国服装人才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服装招聘专业岗位依次为服装设计、销售业务、技术人才、经营管理、工业工厂类服装人才占职位总数的74.43%。招聘主要集中在首席设计师、设计总监、女装,男装设计师、设计助理、制版师、样板师、质检、外贸人员、跟单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导购店长、营销总监、市场总监、市场督导、市场拓展、生产厂长、车间主任、采购主管、qc等岗位。求职集中的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杭州、东莞、苏州、泉州、宁波、南京、金华、无锡、温州。以上省市地区所占人才意向工作地点68%以上。招聘职位所需学历要求为专科及专科以下占68.9%、本科占29.2%,本科以上占1.9%。应用型、创新型服装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为了顺应市场需求,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专业开展了“3+1”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就是让学生通过三年的在校专业学习,一年的校外企业实习,成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教学培养方案的改革

结合长三角地区服装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本三学生实际能力,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材为目标”的原则,我们对服装专业教学培养方案重新进行了调整,可以总结为:“三个职业方向,四个基本能力。”

“三个职业方向”是指,在大二上学期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规划。有意识引导学生着重在服装设计、营销展示、制版工艺这三个市场需求最大的职业方向发展。这三个职业方向又具体细分为女装、童装和职业装行业。为了保证学生能围绕这三个就业方向更深入学习,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相应教学内容的偏重,增设了相关专业课程;在大三下学期专门开设与三个方向相关的前沿研究、专题设计课程;四年级的毕业设计课题也主要围绕这三个职业方向进行。

“四个基本能力”是指,每个服装专业学生不论今后选择什么职位方向发展,必须具备计算机绘图能力、服装整体形象设计能力、服装制版制作能力和服装营销展示能力等四个能力。为了配合学生四个能力的培养,在大二上学期开始进行服装制版师、服装跟单师、色彩搭配师、服装设计师考证培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四、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的改革

围绕着“三个职业方向,四个基本能力”教学培养方案的实施,同时根据目前国内特别是无锡及周边地区服装市场急需服装工艺和营销管理人才的现状,以及周边同类本科服装院校课程设置情况,我们对课程进行精简和重组,增加如服装视觉营销类(服装展示设计、服装零售学)、服装外贸跟单类(纺织品进出口、服饰英语)课程,增加服装制版、服装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校内实践课程的比重,减少了服装设计课程比重;增加了色彩写生、流行趋势考察、民族艺术考察和企业实习等校外实践课程,实践类课程比重已占整个课程比重的38%左右。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保证学校“3+1”实践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关键。除了充分利用校内工厂化实训基地资源和聘请企业有丰富经验技师担任专业课外聘教师外,经过我们多方努力,现在已和红豆集团、真维斯集团、无锡哥帝服饰有限公司、南致服饰上海有限公司、无锡大华制衣有限公司等近十家企业进行了接触,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使多数学生都能走出校门,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企业实践工作,将毕业设计课题研究与企业产品开发结合起来。

五、教学方法的改革

服装专业教学实行主线式教学,根据从服装市场调研、服装设计、服装制版制作到服装展示营销的完整流程,安排专业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注意到各专业课教学内容、教学作业的系统性和上下承接性,学生每学完一阶段专业知识,就会通过较大型实践活动或展览来检验其实践动手能力。

服装教学注重实践操作,教学方法以多媒体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操作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约为1:2,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我们在教学中还注重学生市场调查研究能力的培养,像服装设计课、服装营销课都增加了市场调研环节。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市场来检验自己的设计成果。

各专业课的社会实践活动贯穿于四学年之中,主要是由各专业老师在内容上尽可能围绕着专业课程组织和实施,以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的形式展开,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搞好社会实践活动。近几年来我们不仅组织了多次毕业生毕业作品汇报演出、服装立体裁剪作品展、个人形象设计培训讲座等,参与了每年的校迎新晚会走秀节目、各类社团活动等。还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服装比赛,让学生在实践的环境中巩固专业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增长实践才干。

六、总结

虽然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开设时间只有短短5年,教学改革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但从在校生获得的各种荣誉奖项、2届毕业生的100%就业率和每年服装设计专业火爆的招生人数来看,“3+1”实践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笔者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校软硬件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3+1”实践教学模式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国服装人才网

第8篇:纺织服装市场需求范文

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我国与发达国家纺织业的相互依存度高,纺织品出口是拉动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之一,2004年我国对全球出口纺织品服装951亿美元,约占全年出口总额的16%,占全球纺织品贸易总额的1/4。与以往配额时代相比,后配额时代纺织服装行业所面临的环境完全不同。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对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进行分析,并据此选择竞争战略。

1、优势分析

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在世界纺织业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尤其在中低端市场,中国竞争力优势很明显。主要体现在:1)中国的生产规模以及劳动力低成本生产优势简直无法抗拒。作为主要原料的蚕丝、棉、麻三种纤维,中国的产量均居世界前位,化纤产量也很高。2)中国纺织服装业具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无论是在长三角还是珠三角,几万件成衣的订单,一个星期就可以解决。在产业集中很高的江浙一带,方圆50公里之内,就能找得到从面料、染料、纱线、缝纫线,甚至小到一颗纽扣的所有配套厂家。成本和产业配套优势,将构成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最大竞争优势。3)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历史悠久,政府积极支持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纺织服装企业积累了相当的工业基础和行业经验,涌现了一大批勇于拼搏、积极探索的企业家。

2、劣势分析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自身的劣势在于:1)主要产品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在数量、品种、档次及生产工艺等方面都难以完全满足国际市场需要。同时,创新设计能力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

2)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与国外品牌意识的差异。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缺乏自主品牌。在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价格已不再是唯一的因素,而质量、潮流、创新以及品牌的声望等将变得越来越重要。3)国内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处于经验管理阶段,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水平落后。4)国内原材料供应、水电和环境等因素也将构成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长期增长的制约。5)长期以来国内纺织服装行业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重复建设和低水平扩张问题依然存在。6)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缺乏通晓国际市场经营能力而且熟悉国情的高级职业经理人才和设计大师。

3、外部威胁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三大外部威胁:1)世界主要纺织服装进口国的反倾销等法律手段和非贸易壁垒的运用,配额取消以后,国外进行反倾销时可以“任意选择替代国”,反倾销操作程序更加简单对我国造成的危害更大。非贸易壁垒包括(1)“绿色壁垒”。其核心是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主要来源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绿色壁垒”提高了市场准入的门槛,将有效的阻碍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进入。(2)SA8000认证。SA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其宗旨是为了保护人类的基本权益。内容涉及童工、强迫劳动、劳动时间、健康与安全、工资、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戒性措施、管理体系等。以我国目前纺织服装行业生产经营状况而言,这将构成很大的威胁;2)区域性经济组织和双边自由贸易的优惠安排。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关税优惠。区域内部贸易一般为零关税,如美国对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加勒比海国家、越南、约旦签订自由贸易的国家实行零关税,而对我国服装进口关税是u.5%。欧盟对成员国也是如此。

3)其它纺织品出口大国的竞争。这将导致全球加工能力过剩,利润空间缩小,技术竞争激烈。我国在世界纺织服装市场上主要竞争对手是印度、印尼、越南、巴基斯坦、土耳其和墨西哥等国家,这些国家具备较强的纺织服装业的生产能力,配额取消后,这些国家将采取各种政策促进本国的纺织服装出口。拿最大的竞争对手印度来讲,目前印度的纺织和制衣工业雇佣了3500万名员工,利润是其出口总利润的1/4,未来几年印度将逐步完成500亿美元的纺织品出口目标,在全球市场上同中国进行全面竞争。4)“特保”的启动。“特保”是“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简称。在后配额时代,“特保措施”对中国企业而言是一把高悬的利剑,对我国纺织行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产品在出口有关WTO成员国时,如果数量增加幅度过大,以至于对这些成员的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构成“严重损害威胁”时,那么这些WTO成员可单独针对中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特保”实施的期限为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近年来,中国纺织品出口一直深陷“特保”阴霾之中。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先后对12类中国纺织品启动特保调查程序。

5)国外服装企业正在加快收购我国服装生产企业或与其合作,试图加强控制产业链的上游。

4、竞争战略选择

面对“后配额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纺织服装业必须认真分析配额取消所带来的机会和外部威胁,发挥自身优势,采取正确的竞争战略,全面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努力建立和维持全球纺织服装行业市场领导地位。

1、调整出口战略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要尽快完成出口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着眼于从质取胜,强化品牌优势,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提升产品附加值上下工夫。要求有能力的企业把重心向高端产品转移。同时加强与先进国家的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合作。

2、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面对以反倾销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争端,我国有关贸易管理机构和中介组织要建立纺织服装贸易预警机制,防范于未然。要及时跟踪国外纺织服装贸易政策变化,密切关注国外对我国纺织服装进行反倾销调查的信息,制定对策,组织国内企业积极应诉。要求企业注意调整生产和出口政策,如建立主动限制机制,即限制对主销市场出口增长速度,达到定的百分比即暂停出口,避免遭受反倾销或受到“特保措施”惩罚。

3、加强对话协商机制

开展与国外产业及企业的对话。通过政府或相关协会积极组织国内企业与国外进行随时沟通,通过沟通解决双方存在的问题,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同时政府或相关协会要引导制定更为完善的行业措施,包括从国家层面出发对中国企业在海外推介品牌、市场推广以及广告宣传方面作出有利的政策鼓励,同时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技术改造以及产业升级等措施,鼓励中国企业逐步脱离依靠低价竞争的产业模式。

4、调整营销战略

我国纺织服装业要抓住配额取消的有利时机,调整营销战略,建立自身的销售网络,有实力的企业要在国外多开品牌专卖店,建立中国品牌的营销网络。我国中小企业要大力开展互联网营销,有条件的企业可向国外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第9篇:纺织服装市场需求范文

一、服装市场营销的来源与产生

服装市场营销的概念,它是从一般的市场营销的概念派生出来的。那么,要了解什么是服装市场营销,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通过市场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市场营销这个词早在19世纪就出现,到目前为止,仍有多种解释。早在1931年,美国市场协会定义委员会给市场营销下的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引导商品或劳务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或使用者手中的一切企业经营活动”。在这以后,美国不少市场营销学者都阐述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到了1985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又下了新的定义:“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组织)对思想(或主意、计策)、货物和劳务的构思、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计划和执行过程,从而创造达到个人或组织的目标的交换。市场营销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商品,并使企业实现最大利润。整个市场营销活动是以调查研究消费者需求开始,到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止的全过程”。从以上的诸多解释可以看出,市场营销的特定内涵,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我们在研究“市场营销”的含义时,可以理解为市场营销是较广的一个概念,它将随着企业生产活动和管理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市场营销是企业在多变的大市场环境中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对商品的销售目的。由此,我们从市场营销学的诸多理论中,可以概括出服装市场营销的理论,“服装市场营销是指服装企业对服装消费者的衣着生活方式的构想和研究,并对服装产品进行设计、生产、定价、销售,从而满足消费者的衣着需求和服务的整个过程及所有活动,以实现服装产品交换,谋求最大利润。服装市场营销同样要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从研究服装消费者需求开始,到实现和满足服装消费者需求结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服装产品的销路问题,达到服装市场营销的最终目标。

二、服装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及在服装业的地位

1.服装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加工和生产组织过程比较简单,开办一家服装加工厂,使用较少的资本就能运行。加上学习制作服装的技术简便易学,因此,相对劳动力比较密集。2.缺乏明显的经济规模效应。由于开始建厂时,投入固定资产少,加上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和赚取低廉的服装加工费,使得服装行业的效益并不明显。3.服装运营环节多,流程长。尽管服装本身的加工流程不长,但每当一件服装新款式的推出,往往涉及很多环节(如:纺纱、织造、印染甚至开发新型纤维生产等多种环节),从服装的设计、研制、生产、销售再到消费者手中所要消耗的时间与时装流行的短周期产生了尖锐的矛盾。4.服装市场流行周期短。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服装企业不断推陈出新的新型服装面料,使服装的流行季节呈缩短趋势。5.服装市场需求的高弹性。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企业必须从款式、面料、辅料、色彩等方面去设计出多品种、个性化的时装投放市场,这种差异化经营也是企业把握市场机遇和份额的重要手段之一。6.服装产品的附加值。服装的商品属性与文化属性使得其价格与价值常常发生背离,这就是人们常常所不能理解的“品牌服装”和“普通服装”的价格差异。一些大的服装企业,为了做大做强,聘用名设计师,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型面料研制、开发,找明星代言,在电视台播广告等等。使得一件服装投放市场后,远远超出了它的实际价值。7.相关产业多。服装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服装业的相关产业多。一件服装从设计到产出,它连带了许多相关产业,如:纺织制造、服饰配件、信息广告、加工制作、零售服务等。以上这些服装业的特殊性与市场营销特点的结合,决定了服装市场营销在服装业中的地位。

三、服装市场营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