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品的生态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问题的提出
1.1 绿色设计中存在的弊端
当今,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大量伪“绿色设计”迎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和经济转型的需求,打着“绿色设计”的招牌混淆绿色设计概念,成为了一种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手段,甚至于一种营销噱头。揭开这些伪“绿色设计”的外衣,看到的会是没有内涵和诚意的绿色设计,它们或是造型绿色生态,或是付出高昂的社会成本资源才达到的生态环保。
绿色设计的本质是涵盖对产品生命周期中各种资源优化合理配置的过程,从而达到人与产品、社会、生态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那么,在当今社会的经济背景下,绿色设计应该有怎样的新思维呢?
1.2产品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生物学词语,它认为生物和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包含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三大组成部分,在这三者之间流动的是物质和能量,而物质和能量在这三者之间的流动关系则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此,笔者提出了产品生态系统这样一个新的概念,将生态系统这一生物学的理念引入到产品绿色设计中来,从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绿色设计。
2. 产品生态系统的构建
产品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它具有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也会和生物体一样受环境制约的同时反过来影响环境。因此,存在于产品生态系统中的产品设计应该是具有生命力的设计,而这种生命力就是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正确的市场定位和友好的环境影响。有了良好的用户体验才能够被消费者所喜爱,有了正确的市场定位才能创造经济利益,有了有好的环境影响才能在产品生态系统中长久生存。
产品生态系统是涵盖了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有有关联的影响因素的生态体系,产品这一核心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用户体验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影响的关系,如图1所示。
3. 产品生态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3.1产品
在产品生态系统中,产品处于一个相对核心的位置,对产品而言,其核心因素则是设计。一个好的产品从其产品开发设计开始,经历了加工制造、配送销售、使用维护、回收处理等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这些都是产品在设计之初都要考虑和顾及到的方面。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考虑到对环境的负荷,通过细心的设计使产品对生态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这就要求在设计阶段就要有一个全局的考量,包括产品原材料的获得、生产制造、运输、消费者使用及回收处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在兼顾生态效益的同时,又要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产品生态系统中的产品设计基本上是闭环式的产品生命周期。
首先,产品设计要考虑所选择的材料是否满足节约能源资源、结构可靠、可循环再生、生态安全等绿色材料的特性。例如,宝马公司利用天然植物纤维制作增强零部件,不仅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而且材料环保可再生。日本家具公司采用可循环材料――卡纸板,设计的Carta纸板家具,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学效果和经济价值。
其次,要考虑产品的可拆卸性。现代产品往往使用着多种不同的材料,如果产品材料不可拆卸,则会造成大量可重复利用的零件材料被浪费,并且会产生大量难以处理的废弃物污染环境。
最后,还要考虑再循环和再生利用阶段的工艺程序,以提高废弃产品的再生利用率,减少产品废弃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污染,最终达到零件材料资源、能源的最大利用。西方国家在回收工艺上早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美国的专业回收公司中,废弃家电的回收再利用率高达97%以上,只有不到3%的东西被当做垃圾埋掉。我国的家电企业没有在这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国家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废旧家电回收体系。
3.2社会经济
商品性是产品的本质属性,任何产品只要不能为其生产制造者创造价值就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产品在设计初期就会考虑到其市场定位、价值、消费用户群,并还会辅以大量的市场调查、用户调查的数据分析,从而决定一款产品是否具有开发设计的价值。
一款产品想要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是和完善的市场调查、正确的市场定位、合理的销售策略分不开的。产品要么能在不成熟的市场里找到可切入的空缺,占领前期市场份额;要么就要能在成熟的市场里形成自生的产品特色,避免与市面产品的同质化。简单的打个比方,每一种生物要能在生态圈里存活就必须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同样产品也是如此,想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里拔群出众,就必须要有自己强劲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找准产品的市场定位,才能确保产品的成长不会走弯路。
仅以汽车产业为例,现今汽车技术种类繁多,各有优劣,其中能从绿色环保上切入市场,形成突出的市场影响的就是奔驰Smart。
早在80年代初,奔驰汽车公司就开始研究汽车与城市交通的关系,做未雨绸缪的探讨工作。他们发现城市道路越来越拥挤,路面资源与汽车数量增长的矛盾日益尖锐,只有让汽车来适应城市交通才是出路。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奔驰汽车公司在1998年10月推出了Smart车型。其车长仅为2.5 米,携带排量仅 0.6 升的三缸发动机。汽车虽小,但处处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特点,Smart 部分车型上配备环保的MHD (微型混合驱动)技术,MHD系统正适用于城市交通阻塞走走停停的情况。当车速较低的情况下,脚踩刹车,一个微型的混合驱动器就会对发动机进行制动,停止使用燃油,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燃油,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Smart 是为城市用车而设计的,他的车身尺寸清晰地告诉我们,这是一辆城市代步车,开着它无论是走还是停都不需要太大的占地面积,这也大大节约了社会资源。
正确的市场预期和社会分析,为Smart汽车在绿色节能汽车的空白市场上占得领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其之后的成长提供了有利的因素。
3.3用户体验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用户的体验和评价对产品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个好的产品在市场定位的时候,就要做好用户的调查分析。产品要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甚至是超出用户预期的体验,这样用户的满意度也就随之提高。
针对不同的用户群要根据其心理需求和消费习惯制定不同的用户策略,比如对儿童而言,产品要有简洁可爱的造型、鲜艳的配色、无毒无害的材料以及简单易上手的操作,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设计是和儿童不易集中的注意力和反感复杂的操作这一心理特点密不可分的。
2007年,在iPhone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热全球,它改变了人们对手机的看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苹果iPhone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其酷靓的外型、触摸屏技术以及丰富的手机应用功能,尤其是触摸屏技术的引用,让人们对手机的使用体验上有了新的认识。触控技术其实在iPhone上市之前就已经存在,苹果公司很好的将触控屏的技术发挥到极致,改变并引领了用户的使用习惯。iPhone前卫的镜面屏设计,流畅的触控操作,丰富的应用软件,都给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体验。同时苹果对于其附件产品、周边产品的开发挖掘,培养了自己的固定用户和粉丝,良好的用户口碑更使得iPhone掀起的智能手机革命势不可挡。
3.4生态环境
在产品生态系统中,维持这一系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产品的生态影响。产品在生态环境中所要肩负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 友好的环境亲和力,即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乃至废弃、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都对环境无害或者危害甚小。
②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资源。产品应尽量减少材料使用量,简化产品原料结构,减少材料的使用种类,尤其是稀有材料的使用,并使产品的零件材料能最大限度地再利用。
③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所消耗的资源总和要尽可能的少,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利用本身就是很好的环境保护手段。
以宜家的环境友好策略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传统的自然资源消耗型家具企业对生态环境负责任的态度。在原材料选择上,宜家产品原料的70%是天然木材或木纤维,其余的30%人造物如玻璃塑料等制造过程都符合相关的生态环保认证。基于长期发展的战略,宜家的木材都是来自于人工监管的森林,能够保持自然的换代生长率;而不会采用原始天然森林或珍贵林木带的木材。在产品循环再利用上,宜家与相关的机构合作,鼓励人们捐赠旧家具,并建立了相关的二手市场。宜家的家具便于拆卸和再循环,当不能再循环时会送往发电厂做无害化的焚烧处理,产生新的能量。最后,实在无法处理的废弃物会交给专业的废物加工公司加以处理。
4. 构建产品生态系统的意义
一个健康的产品生态系统,其内部各个部分之间要满足自身的要求和职责。
在产品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生命周期、工艺成本、材料性质、回收拆卸;还要考虑到产品生态环境中的社会、用户和生态等影响因素。
在社会经济上,只要是产品,就存在经济属性,没有经济效益的产品是难以在产品生态系统中存活的。一款产品,必须要考虑其市场价值和定位,以及配套的设施和人们消费观念。
在用户体验上,要符合大众的消费习惯、审美和心理特征。用户的体验、审美、消费理念会对绿色设计的产品做出最直接的市场回应,这将很好的说明其设计是否有合理性。
在生态环境上,既要满足消费者正常的消费需要,也要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不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伪绿色设计”出现的原因是由于产品的制造商和设计者没有从产品生态系统的全局出发,没有考虑到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使用回收整个生命周期会遇到的问题,仅仅只关注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以利益为唯一的出发点,造成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代价。
笔者将产品生态系统这个新概念提出来,就是为了让大家了解绿色设计要解决的不仅仅是环境保护的问题,而是在产品设计―经济社会―用户体验―生态环境这四者之间找到和谐的平衡。产品是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它存活在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中,想要使产品保持健康的生命力、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友好的环境影响,就要维护好这个复杂的产品生态系统。(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绿色设计》 许青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05)
[2]《工业设计, 解析优秀个案》 王效杰 (2009-07)
摘 要 本论文研究创新点,提出了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仿生形态应用在儿童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新理念。“仿生形态设计”是在对自然生物体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态的认知基础上,寻求对包装形态的突破与创新。
关键词 仿生形态 儿童产品 包装设计
一、引言
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近13亿人口中,14岁以下的儿童及婴幼儿就有3.8亿,占中国人口的近30%。儿童产品是一个有着巨大生命力的消费市场。近几年来,以儿童为主要消费对象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会尽力满足孩子在物质生活方面的要求,如买麦当劳套餐送麦当劳玩具,买喜之郎果冻礼包送小玩具汽车等。这对儿童产品包装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功的儿童产品包装设计可以愉悦身心、开发智力、激发孩子了解未知事物。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儿童包装造型设计的研究较少,多用盒式、袋式或桶式包装造型,造型的同一化、设计简单。对此,针对儿童包装设计,我们可以从仿生角度加以研究,开发出更多的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征的设计作品。
二、儿童审美偏好分析
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Edwadr.wilosn,1929~)提出人类在深入了解自然、融合于自然的状态下得到心灵的真正解放。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以及儿童熟悉的自然界的事物,对于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例如《猫和老鼠》和《葫芦兄弟》等动物、拟人题材的动画片也很受儿童的欢迎。
儿童偏爱自然题材特征显示,儿童对于他所熟悉,且具有观赏性和玩赏性的事物感兴趣。如儿童对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都很感兴趣,仿生形态符合儿童的审美偏爱。因此存在引用的可行性。
三、仿生形态在儿童产品包装设计的应用
《自然的设计》一书中写到:自然可以为设计找到表现方式,传达设计的内涵、提供设计的素材,打破某种文化特定的思维模式。仿生物形态设计是在对自然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等到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态的认知基础上,寻求对包装形态的突破与创新。
(一)生物形态具象的提取
生物形态具象的提取是依照客观物象的本来面貌构造的写实,反映物象的细节真实和典型性的本质真实。具象形态运用在包装设计中,可以增添包装的趣味性和生命力。
仿生设计在日本的包装设计中出现的较多,日本人似乎是有着对自然美有着本能的情结,整个国家都喜爱设计精致,工艺精良的包设计。他们设计的包装非常的迷人,把自然中的艺术美感用包装设计的形式传达得非常的生动,可人。
图1是日本一款儿童西瓜果冻的包装。此款包装采用具象模拟的方式,整个包装对于西瓜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以及图案、色彩模拟的非常的形象。此款设计的外部包装采用了富有实用性的竹篓造型,内部的5个小包装是根据“瓜瓤”所设计的。用绿色的西瓜纹纸包裹竹篓装的五个红色的西瓜瓤,把西瓜的造型和色彩、图案描绘的非常的生动,是一款非常出色的仿生包装设计。儿童对于大自然的向往是与天俱来,他们对这样可爱的仿生包装会爱不释手,垂涎欲滴。1是西瓜的完整形态与局部形态,2是西瓜皮的纹理图案,3是整体的西瓜果冻设计。整个设计体现了复杂中的简单,整个设计非常的巧妙。使用竹篓这种一种纯天然的绿色材质,体现了一种绿色包装健康理念。
(二)生物形态抽象的提取
抽象形态提取不直接模仿显示,是根据原形的概念及意义而创造的观念符号,是对形态高度简化和概括。在包装的形式上表现为简化性,在传达本质特征上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
图2是针对儿童所设计的纸巾包装。将动物身上最典型的特征进行简化运用到包装的外形中,为包装增添了生命力,当孩子们在使用时,就像是在与动物游戏一样,这也是设计师通过包装盒和儿童进行的一次无声的对话。
(三)修辞手法在仿生形态提取中的应用
1.夸张手法的表现
包装设计中的夸张是指通过集中表现某一事物,使之超出原有的比例概念,而与其它的产品形成强烈的大、小、质、量的反差效应,借以改变人们的正常视觉印象,从而达到突出展示某一种包装的目的。图3是一款儿童糖果包装,将装糖果的外形扩大糖果包装,夸张的比例让包装看起来非常特别。
2.拟人手法的表现
拟人是指赋予包装一种人的特性。不论是在产品包装的造型结构设计中,还是在包装的图形设计中,都可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卡通形象是常见的使用拟人手法的设计创意,在包装设计中也不乏这类的例子。
图4是汇源百利哇系列产品之一,它针对儿童消费者的饮料产品。此款设计是儿童仿生包装的表现形式,利用大熊猫形象作为设计元素采用拟人的手法进行设计,非常的可爱,生动,此款设计深受到小朋友的喜爱。而且,汇源公司为产品设计了一款多功能海报。买产品送海报,不仅可以张贴使用,还是一款游戏棋盘。儿童集的卡通形象越多,游戏越好玩。
四、结语
本论文通过对儿童心理特征以及儿童对仿生形态的偏爱分析,从而论证了将仿生形态运用到儿童产品包装设计中是科学的、可行的论点。“仿生形态的儿童包装设计”是未来儿童包装设计发展的一个趋势,它将在儿童包装中形成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1]于帆,陈燕.仿生造型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1.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3]朱智贤.朱智贤全集•第4卷,儿童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从旅游活动分析,安宁十里桃园(仁寿山文化产业园曾用名)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自1 984年以来,每年四月桃花盛开之际,举办桃花旅游节,七月举办蟠桃会,安宁十里桃园也被评为全国十大桃花观赏基地之一,每年桃花节为期20天左右,游客量达五六十万人。虽然每年的主题不同,但是赏桃花仍是游客的必游项目之一。
劣势:目前作为每年桃花节的赏花主场地,由于场地局促,在承担节庆方面略有不足;桃花节期间人流大量涌入,高峰期可达每日1万-2万人,接待能力亟需提高;每年除桃花节和蟠桃会外,非节庆时间较长,由于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活动项目,以至于除餐饮外无其他消费带动,所以游客在园中逗留的时间较短。
机遇与挑战:力图加快安宁区仁寿山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发展,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尽快提升仁寿山文化产业园的旅游形象,整合现有的农家乐资源,将现有场地打造成仁寿山风景区的前客厅、形象脸,力争成为安宁区新时期的新风景。
基于此,安宁区生态建设管理局通过招标的形式对外进行方案征集,最终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园林院中标,并完成了从方案到施工图的全部工作。项目规划设计主要目的是在尽量保留桃林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划,对场地进行重新梳理,解决来此赏桃花、观桃花、游桃花、品鲜桃的游人与场地空间的矛盾。同时,兼顾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现有的农家乐资源,提升十里桃园的旅游形象。
项目总规划面积为66公顷,实施分期启动,一期优先开发的策略,但由于土地征收未果及其他项目用地的安排,对仁寿山文化产业园一期范围进行了位置调整和面积核定,最终一期面积为11.2公顷,现已完工投入使用。
整个项目从设计到实施经历了三年时间,在甲乙双方频繁的沟通中完成。因此项目的总体构思在不断的磨合和调整中形成,一期建设不是简单的割裂建设,需要全园考虑,又能独立成园,进行整合与调整、施工,最终于2013年11月竣工完成了仁寿山文化产业园一期的建设。
二、现状评估
(一)场地自然概况
设计区域地势平坦,交通可达性较好,以桃林和枣林为主要经济作物,园区内由西向东有灌溉渠流经,灌溉以黄河水提灌为主。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土壤属于灌耕土,适宜果树、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生长,是传统的农业耕作区,又处于非城市中心地带,无有害污染源及污染物。
(二)用地概况
根据《安宁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在区域的用地性质为风景旅游用地。
(三)可施工情况
场地东侧已建成明清仿古一条街,为农家乐提升改造一期工程,以仿古明清建筑风格为主;南侧明清御街正在施工建设中;北侧为仁寿山山体;西侧为预留土地。
(四)旅游发展
由于白凤桃主要的生产基地位于园区外的桃园,本区域主要以赏花、品果、休闲为主,每年桃花会有大量游人在此开展踏青活动,节庆活动游客接待量达几十万人,每年节庆以外的时间以农家乐经营为主,夏季提供品茶休息的场所。
三、规划设计基本思路与特色
仁寿山文化产业园一期景观营造,主要是将项目区域营造古典园林意境,塑造城市精品旅游品牌,创造一个体现本土品质的生态绿地示范区,使文化产业园区融于仁寿山景区的大环境之中,将仁寿山旅游景区打造为融“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为一体的城市旅游风景区。
(一)立足当地,植根现状
设计之初对现场进行详细踏勘,对于古树、枣树以及需要保留的设施做了详细标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现状古树的位置,尽量利用现状古树营造天然景点,避让古树形成路网、水系和节点进行有机设计,同时,又能借现状古树形成天然景观背景,与重要景观节点空间结合形成适室新景观,即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借景、障景、点景的手法来营造自然景观空间,同时,设计中延续园区历史文脉,将项目策划和园区设计相结合,景观工程和艺术结合,最终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古典桃园休闲景观。
(二)古典园林意境营造
基于仁寿山文化产业园一期整体定位、仁寿山大景区古典园林空间氛围及周边已建明清古典建筑形式,将项目定位为明清时期的古典园林再现,可以说,明清时期最大的成就就是园林领域,所以园林空间的艺术体现尤为重要。在总体布局中,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力求以自然山水园的格局诠释十里桃园。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崇尚自然、诗情画意、蕴涵意境。张家骥在《中国造园论》中对中国古典园林这样定义: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为物质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展现了建筑与自然亲密无间的融合氛围、高度和谐统一的空间格局关系及将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最高审美境界。十里桃园一期设计紧扣中国古典园林主题,高度体现古典园林曲径通幽、灵活多变的空间格局,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的独特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门造“境”的艺术,整个一期空间力图打造成以水为魂,以路为脉,以建筑为生长点、局部零星点缀小品的中式古典园林。在项目中沿用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的艺术手法,通过山、石、亭、榭、花、木、水体等元素营建出有形的物境,在物境烘托基础上追求造园空间意境。同时,项目中充分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于一体,形成古朴典雅的园林艺术品。园区一期是整体项目的有机分割,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是整个项目先行启动的形象板块,所以设计中要优中选优,优中突特。 (三)在设计中融入桃主题的多元文化
仁寿山文化产业园的前身是十里桃园,主要展现桃文化,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是将桃主题文化作为各个景点的点睛之笔也是设计的初衷。按照全园规划,一期建设的思路考虑,主要以策划与场地设计两种表达方式展现桃主题的多元文化,如福寿延年,情义满满。总体规划中将一期湖内中心岛定位为全园主题群岛之一的桃园结义主题岛,主推友情主题,在场地内设置挚友轩,主要提供老友相聚、新友相识的平台。如举办诗友会、摄友会、文友会等活动。同时在挚友轩隔水相望的位置设置琴台仙韵景点,与挚友轩互为对景,在挚友轩廊下小坐的游人闲谈之余,又能欣赏高山流水的意境,似伯牙与钟子期知音之感。其次,还可以增加一些人文景点,将桃主题文化及它的延伸文化各个侧面的精华加以展示。例如,在明清一条街和明清御街的中心花园间布置一个小巧而精致的园中园,充分展现着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游憩环境的一种情趣。在此形成一个闹中取静的闲暇休憩之所,在建成之后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福寿文化主题的书画展示或书友会。再次,在景观小品及场地设施中体现福寿文化元素,烘托园区桃主题文化的整体文化气氛。在园中的桃源桥、曲苑连音、琴台仙韵、义兰亭等景点中,广泛运用了桃园结义岛的中心主题思想,营造流水觅知音的空间感受。同时,在铺地、景墙、小品、桥梁等装饰细部都烙上了传统的桃花纹样或福寿文化主题元素,力图将主题文化打造尽善尽美。
四、设计要点
仁寿山产业文化园主要对全园的植被、水体、地形、园路场地、建筑设施五大园林要素进行综合设计。
(一)建筑设计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山水风景更讲究它的可居可游的参与性,因此建筑成为风景中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将建筑要素融入自然风景中,起到强调原有景观特征,增加景观变化的作用。建筑要素和自然要素的结合形成了总体的景观特征,即建筑、山、水之间形成典型的结构空间。在营造中式古典园林、学习古人造园精髓的同时,我们又与古典园林不同,古典园林提供的是达富贵人或是王侯将相使用的私家园林,提供少数人使用的园林空间,而当今古典园林空间主要是提供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游赏与使用,所以在设计中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在保留古典建筑风格及空间布局前提下,考虑各种人群的需求,以人的共性感受为出发点,进而满足所有人的舒适性与归属感。在布置景观和各类设施时,尽量减少私密的封闭景观建筑,在不影响整体风格的基础上以实用性为主,建筑多以亭廊轩榭为主,保持空间开敞性和通透性,将自然与建筑进行融合。在局部空间设置小型私密建筑,进而形成幽静与闲适的空间意境,这样就能满足不同使用人群不同的需求,这也是项目重点设计的亮点之处。在建筑风格方面,主要以明清建筑形式为主,在建筑外观上凸显其浑厚与稳重。正好与周边的明清古典建筑风格相统一,也符合仁寿山景区整体风格的塑造。
(二)铺装及小品设计
园林景观小品、铺装材料的选用要与场地已建成的明清建筑风格、色彩协调统一。通过精心设计,创造出整体统一大气、局部丰富活泼的宜人环境,突出景观设计的合理性、文化性和观赏性。
园区内次路和支路采用白麻、深灰色砌块砖与卵石搭配,色泽协调统一,材质富于变化,既印证了生态绿色主题,同时,位于路两侧搭配桃花状红色鹅卵石,既保证路面的平整,又增加了路面铺装细节,也映衬了桃花的主题概念。
园区内尽量减少小品设置,基本以建筑为主题设置一系列辅助小品营造空间氛围,或者设置特色小品坐凳等基础设置,满足游客休息之用。在小品元素选取上,重点体现桃主题文化的灵动与鲜活。色彩方面,硬质景观以白色、灰色调为主,搭配多彩植物和红色实体建筑,更能体现统一中求变化的整体氛围。以园中园景点的设计为例,在建筑中设置桥梁、宫灯、假山、叠石等小品来烘托园中园庭院的优雅与静谧,整体展现一个可观、可游、可读、可憩的特色场地。
园区内设置石拱桥,不仅突出拱的坚实性,同时,也能展现拱形的优美曲线形如玉带,态似彩虹的整体氛围,兼容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协调美的特征,具有华夏民族拱式建筑艺术的特征。
在水系处理上,主要通过自然驳岸与立式驳岸结合,增设叠石流水、丰富水岸步行空间等措施使整个湖面的景色形成一幅亦动亦静、有主有次的立体的水上画卷。
(三)植物
植物尽量选用乡土树种,适地适树;选择较为抗旱、抗风沙、抗污染的植物,便于日后的管护。同时,注重常绿、落叶植物的配比,合理配置植物花期,在保证四季景观观赏时间延长的原则下营造园林意境;尽量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充分保留现有桃树、李树,利用多赋草木以增加园林情趣与意境,更加呼应园区整体风格,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五、结语
仁寿山文化产业园一期设计是集最大化地利用现状场地、最深层地挖掘乡土文化、最优质地营造景观意境、最恰当地配置休闲方式于一身的园林设计。它既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肩负着为大众所广泛使用的重任,具有现代而广泛的意义,这就需要项目规划设计既要在文化上融合传统,又要在功能上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尤其是设计景点的文化内涵与景观载体的无缝连接,才能满足游人的审美习惯和使用习惯。如今,仁寿山文化产业园一期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整体效果得到了当地政府、人民的高度认可,也成为兰州市民和游客的一个新型旅游休闲目的地。众所周知,一个好作品的诞生是多方力量的汇聚。因此,在此感谢项目甲方安宁区生态建设管理局的大力支持,感谢甘肃省永靖古典建筑工程总公司严谨、认真的施工态度,感谢夜以继日投入在项目里的各位同事。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 生态设计;日常用品;生命周期
[作者简介]邓 翔(1992—),男,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大三学生。(江西南昌 330032)
本文系201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指导老师:江西财经大学教授罗时武)
一、引言
从工业设计的“以机器为本”到“以人为本”再到“以自然为本”的生态设计理念的提出,人类对于人与自然、设计与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入。生态设计充分考虑到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生态平衡,才有人类社会的进步,才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人类文明。
二、产品生态设计
(一)产品生态设计的定义
产品生态设计是将环境因素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在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环境影响,从而帮助确定设计的决策方向,通过改进设计把产品的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的设计理念。
产品生态设计是产品设计的新理念,又称绿色设计、为环境设计和生命周期设计。是指产品在原材料获取、生产、运销、使用和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密切考虑到生态、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设计原则和方法。最终目标是建立可持续产品的生产与消费。
(二)产品生态设计与传统设计差别
传统设计是一个将人的某种目的或需要转换为一个具体的物理形式或工具的过程,以人为中心,仅考虑如何满足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而忽视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资源和能量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排放。
产品生态设计是以产品为核心, 设计出对环境友好的,又能满足人的需求的一种新的产品设计方法。它的目的是促进可持续资源的使用,促进污染的预防,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三)产品生态设计的必要性
自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在为人类创造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加速了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并使地球上的生态平衡遭到了巨大的破坏。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消费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上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在不断加速。这个时期所设计的产品往往寿命很短,设计师并不把产品的使用寿命放在第一位,也不顾及产品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所造成的资源消耗以及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在经历了“以物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设计阶段后,现在己经发展到了“追求人物和谐”的阶段。产品的生态设计就是这种和谐价值的基本体现。它以环境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对工业企业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提出了挑战。尤其是随着环保理念的全球化,绿色产品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品,生态设计也将成为未来产品设计的主流。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技术手段,生态设计必将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而日益受到重视。
因此,此次的研究虽然从小处着[,仅从生活产品的设计、生产、回收等方面做新的设计尝试与研究,但意义不可忽视,对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日常用品存在的问题
日常用品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日常用品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日常用品种类繁多,需求数量也是非常大,所带来的便是日常用品被更换后的处理问题。
2.绝大多数日常用品的设计都是以人为中心,仅考虑如何满足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并没有考虑产品的使用周期问题。
3.很多日常用品没有很好地考虑整个人机交互的过程,而产品的使用过程是决定使用者对产品是否满意的一个重要因素。
4.日常用品在人们生活中扮]着重要角色,然而它确是极易被人们所忽视的。人们很容易对周围的小产品习以为常,并不觉得使用有不妥的地方。
四、基于产品生态设计理念的产品设计方法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资源危机和全球竞争的压力,必须有适合国际新形势的产品设计体系才能够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传统设计偏向产品本身,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路使得产品生产和消费造成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被忽视。
产品生态设计是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将环境因素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在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环境影响,从而帮助确定设计的决策方向,通过改进设计把产品的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的设计理念。产品生态设计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满足市场需求、便于人们使用等问题,同时我们应更多地关注产品在原材料获取、生产、运销、使用和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具体情况,以此达到建立可持续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的目标。
五、家用垃圾桶的生态设计
(一)研究对象
此次课题研究以“家用垃圾桶”为对象。家用垃圾桶是与垃圾接触最频繁的产品,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产品,然而它也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产品之一。
(二)家用垃圾桶的设计思路
打破以往的设计思路,从生活实践出发,发现问题,以产品生态设计理念为指导,使极易被我们忽视的垃圾桶也能实现低碳、节能、环保,且具有新颖性、创造性、适用性等特点。
此外,本课题的设计主要考虑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物质和能量在各个生活环节之间进行循环、多级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从而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生态设计。
具体实施步骤:
结合前期调研结果对当前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影响家用垃圾桶的生命周期的因素。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生产、销售、使用、回收。
将每个阶段问题细化,提出解决方案。
综合考虑之前各阶段成果,设计出最终的“生态垃圾桶”。
(三)研究目标
打破一贯的产品设计思路,其最终不是单纯地设计某个产品的外观,或是单纯地设计一款“节水省电”的产品,而是通过调研,对家用垃圾桶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实现日常用品生产的生命周期内的全程环保,这个周期包括产品研发、设计、材料、生产、包装、物流、营销、宣传、使用、回收、再利用等一系列环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生态设计。
(四)现有家用垃圾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小组成员调查所得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存在以下问题?押
1.家用垃圾桶价格偏低,所用材料以塑料为主。这种材料本身不够坚固耐用。
2.现有家用垃圾桶的使用,多是与垃圾袋相互辅助使用,操作不便,产生了垃圾袋本身这种不该有的垃圾。
3.现有家用垃圾桶多为圆柱或方柱为主,在运输、销售以及购买过程中带来不便。
(五)调研部分
1.调研说明
家庭垃圾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产品,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产品。正是由于它的普遍性,人们习以为常,忽视了其对环境的影响。所以,对家庭垃圾桶的设计,尤为重要。
2.调研目的
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南昌市居民区居民对家庭垃圾桶的了解和一些看法建议,以及期望改进的方面,从而方便我们对家庭垃圾桶进行改良和创新设计,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家用垃圾桶的需求。
具体目标:
(1)了解居民对家用垃圾桶的需求;
(2)了解居民对家用垃圾桶的使用体会;
(3)了解居民对家用垃圾桶生态设计的看法;
(4)了解居民对家用垃圾桶未来的期望;
3.调研方法
本调研项目采用描述性的研究设计,因为这种方法能决定某件事出现的频率并且强调多个变量之间的联系。采取访问法和案头调研法的调研方法,以收集资料了解市场情况。
4.调研对象
以南昌市区和各居民小区为调查总体,从中随机抽取200名顾客作为调查的具体对象。
5.调研结论
根据各方面的数据调查分析以及实地调查所得信息,我们对家用垃圾桶的设计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改变现有家用垃圾桶的使用方式,考虑人们的使用过程,通过使用方式的创新,给人们不一样的使用体验。
(2)让家用垃圾桶外观更具有针对性,符合不同人群的审美。
(3)增加家用垃圾桶功能的创新,在有限的家居空间内,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六)新型家用垃圾桶设计:
1.设计主线
“生态设计”是低碳经济热潮下的创意产业必然的设计导向。家用垃圾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产生的碳排放量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其总量极其大。
因此,此次家用垃圾桶的生态设计我们主要以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四个部分为主线展开设计,最终目标是建立可持续产品的生产与消费。
2.新型家用垃圾桶
家用垃圾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产品,然而正是由于它的普遍性,人们对它的定义、外观、使用等等因素已“根深蒂固”。所以,我们力图设计一款全新家用垃圾桶,无论从产品本身还是使用者的使用习惯,都达到生态设计的目的。
(1)在外观造型上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除去任何不必要的修饰,以垃圾桶最初的形式展现于观者。考虑一次成型的加工方式,在具备功能以及美观的同时,减少加工程序,降低生产成本。
(2)家用垃圾桶的整体造型以及结构,对它的运输、销售、购买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具备家用垃圾桶功能的同时,考虑折叠或者软质材料,降低它在销售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3)家用垃圾桶的使用过程是我们设计的重点,充分考虑了家用垃圾桶整个使用过程,给使用者提供全新的交互方式,带来不一样的使用体验。力图通过全新的使用体验,改变人们对周边产品的使用态度。
(4)家用垃圾桶的使用寿命相对还是比较长的,因此,我们更多地考虑如何让人们更长时间地使用它,以及在结构上考虑怎样使得人们更方便地回收。
六、总结和展望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资源危机和全球竞争的压力,因此我国工业产品的生态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周围很多不起眼的小产品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本文以家用垃圾桶为例,分析了家用垃圾桶存在的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以产品生态设计为理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于产品生态设计,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对产品本身的生态设计,同时更愿意看到的是通过我们的产品,能够影响人们对生活周边产品的使用态度,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代萍,武文斌 ,林涛等.谈绿色设计[M].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7).
[2](澳) (爱德华·凡尼森Denison),(澳) 广裕仁著.冀晓红译.绿色包装设计[M].上海?押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具体来说,生态设计的思想方法有如下几个特征:
其一,告别过于理性的设计理念,寻求返璞归真,并尝试设计与大自然融合、共生的理论与实践。
其二,以多样化的思维设计多元化、组合化的产品,实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其三,将生产、流通、消费、废弃的单向式生产方式转化为一种可以反复循环再生的生产模式。
其四,生产商与消费者的对立关系已经淡化,消费者参与生产过程的行为风行日盛。消费者将开始参与产品及其使用环境的流程,产品的使用环境已经不再是一种产品的最终固定型态,而是变成了必须将消费者的不断参与及影响范围纳入到设计中去的一种形式。
其五,既成品的设计概念已经淘汰,所有的商品以及使用环境都一直处于变化与成长的状态,设计也将开始处于成长、升级与改善的过程之中。
生态设计又称绿色设计,主要包含三方面的涵义,一是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减少资源消耗。二是从商业角度考虑,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以增强产品的竞争性。三是在产品设计中灌注循环经济理念,即要把符合循环经济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贯彻到各种工程、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中,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提高绿色竞争力产品。生态设计主要包括为再生利用而设计、为延长产品寿命而设计等设计理念,它代表了21世纪的设计发展趋向和走势,具有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生态设计是一个人类如何在设计领域解决生态问题的思维方法及实施过程。生态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解决生态问题,使人、设计、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生态设计从本质上说就是以生态学方法介入设计界,生态原理是生态设计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生态设计是关于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生态设计更是一种伦理,它反映了设计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是每个设计师的最崇高的职业道德的体现。生态设计师可以给地球带来深刻的变化,同样,他也可能陶醉在钟情于生态艺术的自我表现之中。有了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设计师才有可能选择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是在生态危机的现实压力下产生出来的一种当代设计思潮,它将生态学、生态哲学等生态思想切入到设计领域,是生态理念在设计界的具体实践方式。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宗旨,强调设计与自然、环境、人文等诸种因素的融合与统一,最大限度地实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设计产品从选材到制作都必须做到节约、无害,尽量较少地使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而且产品应该可以回收重用,从而达到无废无污、良性循环。
生态设计是一个体系与系统。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与孤立的艺术现象,生态设计与生态学、生态美学、生态技术学等学科彼此交融,正是多学科的嫁接与交叉使这一设计思潮具备了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生态设计理念从根本上说是对绝对人类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思维的消解与批判,也是对技术至上的机器主义现代设计美学的反叛,它以生态思维取代设计上的二元论,用兼容并蓄式的立体思维范式强调设计的整合性、系统性,从而拓展了设计的生存空间,使设计走向了新的综合。它的设计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系统的设计观
生态设计以“整体设计”概念来取代“线性设计”观念。“线性设计”呈现为能量的不可循环、高能耗/低信息、封闭系统/没有循环、材料损耗率高、自调节性弱、单一用途、单一性/简单性/非平衡性、线性美学等特征;“整体设计”注重能量的可循环、低能耗/高信息、开放系统/良性循环、材料恢复率高、自调节性强、多用途、多样性/复杂性/平衡性、生态美学形式等。整体系统的设计观,以多维、复合的设计理念顺应了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潮流,是对单一、教条的现代主义设计观的一次超越。生态设计不只是满足某些生态标准,而是要尽量全面地确保设计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内的不可再生能源产生最小的负面影响,而产生最大的有益影响。因此生态设计牵扯到对设计的整体考虑,对设计系统中能量与材料的慎重使用。通过设计,努力减少这种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尽力做到设计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我们必须转换思维方式,通过系统化理念,以一种更能体现合作性、包容性和同情心的思想体系改变非整体、非系统化的设计格局。
2、多元共生的设计观
所谓“共生”,是指一种合作共存、互惠互利的状态。整个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共生论”设计观要求设计必须与自然、环境共生,设计产品应该符合生态规律,有益于环境的健康发展。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从选材、制造到使用、弃置都要考虑生态问题。设计系统从构想、原材料到废弃物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处于共生的状态。设计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这些作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一个生态设计系统中,我们必须同时考虑所有这几个方面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多元共生关系。
3、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
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的设计应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满足后代人生存及其发展的环境。设计创作应寻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设计不是对环境的剥夺和污染,而是促进同周围环境的协调,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能够持续地向未来发展。
关键词:生态审美;包装设计;和谐;低碳;环保
当前形势下,包装设计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工业化的发展背景下,产品的销售除了需要良好的品质,还需要精美的包装。两者相辅相成,缔造了优秀的包装设计艺术。然而,在当前包装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过度消费、过度包装的产品运营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发展需求,无论是从商品包装的审美文化还是设计意图上,都需要进一步契合时代的发展浪潮,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关注。
一、生态审美视域下包装设计的内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已经从表面化的产品包装中脱离了出来,开始沿着思想化的发展道路前进。在环境资源的消耗中,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和谐变得对立,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想要集中更多的资源,除了要缓和人与自然之间压力,还要开创一个和谐共生的资源途径。在生态审美视域下,提倡低碳、环保、仿生等绿色设计思潮悄然到来,包装设计需要进一步适应生态化的发展背景。从根本上说,包装设计产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人类生活关系紧密,包装设计应该将产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统一在一起,使商品能够承担更多的价值责任,提升现代产品包装设计的发展基础。
二、生态审美视域下包装设计的具体表现
1.设计形象的艺术化
当前时代下,包装设计不再是夸张的物质形态,而是一种形式间接、形象鲜明的产品设计。在产品生态设计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就了生态艺术的内在思想,暨反对物质繁华、崇尚简明真实,这也促使包装设计出现了鲜明的发展类型。
2.包装材料的有机化
在材料、色彩的选择上,产品包装设计需要迎合不同的人群的发展需求。因此,在产品包装所需要使用的材料上,要尽量少用或不用污染类较高的塑料、泡沫等包装材料。可以采用纸质报纸材料、布艺包装等材料。打破包装设计的常见规模,从而体现出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3.设计思维的人性化
随着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我国包装设计中,设计思维也出现了而一定的发展变化。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使企业决策者将环境问题和经济效益直接挂钩。设计师在包装设计中扮演的角色不断变化,而在具体的设计思维上,设计师需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在包装材料的生命周期里,考虑到具体包装的功能价值、形象价值、实用价值,将三者融合在一起,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奠定发展基础。
三、生态审美视域下的包装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当前形势下,尽管生态审美理念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命,但是对于包装行业来说,生态美学的设计需要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是生态美、艺术美和使用功能的有机结合,但是在当前包装设计行业而言,生态设计的应用范围存在发展瓶颈,还有一些问题亟待相关工作人员借鉴和参考,具体分析如下:
1.包装设计实用功能欠佳
对于包装设计而言,包装物对产品来说,所具有的功能就像是一件华美的衣服。除了具有装饰、美化等作用,还对产品内部的结构具备保密、防护、隔离的效果。但是,很多包装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过于关注产品包装的艺术性和美观性,但是却忽略了包装设计的实用性。当包装设计的厚度、防护面积达不到规定的效果时,那么在运输的过程中,产品之间容易出现碰撞、剐蹭等情况。导致产品内部及包装外部遭到损坏。特别是对于需要高层次堆叠的产品来说,产品在储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因为承受压力过大,产品承受力不足的情况。
2.产品开发和包装实验的契合
从根本上说,产品的开发和使用都会影响着最终的包装效果,三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发展关系。但是,在我国部分企业中,产品开发和包装设计往往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相互的默契度差、配合感严重不足。这样也就导致了产品的包装设计容易在后续的环节中出现问题。例如,产品外观注塑件和其他零件的相互卡扣,产品包装成品和外在空间的锐角摩擦、消费者使用人性化的降低、产品核心价值难以体现等等。这些问题究其根源都要从产品开发和包装实验的契合上找寻原因,才能将不同的包装作品好产品机构融为一体,提升产品包装实验的根本成效。
3.包装体积不符合产品运输
在企业的包装设计中,产品包装的设计是否合理,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验。但是,仅仅凭借表面的科研实验是不足以满足产品的科研开发的。包装设计除了要满足自身的价值,还要针对特定的运输条件进行相互的调整和满足。特别对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很多产品都通过快递、物流定形式进行开发运输,网络运输和传统运输之间的包装设计应该有所区别、有所考虑,而不能在包装体积、产品形象上进行一般化的复制和运输。例如,一款产品在国内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同,而在国外却没有相应的发展业绩。究其原因,原来问题出来包装体积上。通过集装箱销售到海外的产品因为产品包装体积的不当,运输价格大大增加,导致产品的空间较低,竞争力也自然而然的弱化了下去。
四、如何增进生态审美视域下的包装设计
1.进行科学化、全方面的生态包装实验
生态包装实验是包装产品正式运作、出厂前的基础步骤。无论是跌落试验、防水试验还是抗摩擦实验,在具体的生态包装理念的指引下,应该针对每一种产品的发展特点,认真系统的分析出每一种产品中所具有的发展弱点。要使产品包装设计进一步贴合产品的薄弱之处,在提高包装强度的同时,运用新材料、新技术,降低包装材料的成本,规划产品包装的体积、进一步增进产品在海外竞争的核心力,避免在包装实验的后期实践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2.推进创新性、开放新的生态包装设计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生态化的包装设计理念需要贯彻在商业发展的始终。因此,在设计理念的确立上,设计师要始终坚持实用性的发展原则,运用创新性、开放性的发展策略,将系列包装、组合包装、连带包装、情感包装等包装形式融合在一起。针对一类色调、一种产品、一项类别等形式,使商家、消费者、市场三者能够构成和谐的关系,增加市场接纳产品的空间。同时,这类系列化的包装标准模式在增加消费者关注力度的同时,也能够减少对报纸材料、包装实验、销售测试等方面的浪费,进一步缩小包装成本,增加产品利润。
3.研发低碳型、节约型的生态包装材质
在生态理念的发展和融合下,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使“绿色包装”这项发展理念不断深入。生态包装材质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表达出了产品本身具有的价值内涵。因此,设计师要突破传统的包装材质,如陶瓷、金属、竹本、玻璃、塑料等化学物品,而是加大力度,研发可溶解、可再生的各类绿色降解类材料。例如,在福建某品牌的米粽产品中,设计师大胆创新,只用了少数的竹本材料,然后运用了原生的芦苇、粽叶等包装材质,让人在充分感受美味的米粽后,让丢弃的产品包装作品分解与自然。诸如此类用法,酒可以选用竹筒、蔬果类可以选用编制柳筐,都可以进行反复、循环的使用。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生态审美视域下,生态设计理念的提出,缓解了人与自然之间紧张的环境问题。通过生态化的而发展理念,包装设计的生态审美价值在原本的基础上得到了提升。在对资源进行保护的同时,也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蓝充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杨蕾,王子源.新设计•包装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
1.灯具的材料多是金属和塑料,这些材料的使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2.灯具设计普遍没有独特的结构设计,只是简单抄袭模仿,同质化严重,缺乏富有美感的造型和个性化的设计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灯具的功能简单,“点亮”不应该是灯具单一的功能,应赋予产品艺术的美感和文化的内涵。
4.灯具的设计生产和使用中无法较好的做到节能环保,应将节能、低耗、长寿命、运行节省、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产品各个方面。因此,灯具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人们对形式美感的简单要求和生产的机械化。只有对造型、结构、功能等要素进行综合性的系统设计,达到符合消费者多层次的审美需求和使用要求。同时在当今全世界都在倡导以绿色环保生态节能为主题的生活观念的背景下,灯具设计被赋予了一项新的使命,那就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节能新观念,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生态灯具设计的内涵
绿色设计,又称为生态设计,也被称为可持续设计。但是,无论哪种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思想,即以环境保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尽可能地减少因产品的生产、使用或报废而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绿色生态灯具设计的内涵是指以绿色生态灯具设计的评价指标充分考虑在灯具设计的取材、设计、生产、使用及废品处理整个过程中,努力实现人、产品及环境三者的协调统一。运用绿色生态的材料,设计和制造优良的灯具产品,在满足照明的需求下,同时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的要求,实现产品的效益最大化。取材上,应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设计上,绿色生态灯具设计应该结合取材赋予产品一定文化内涵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生产上,通过采用无污染的制造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最后的使用和报废处理上,强调更具有天然、无污染和可降解性。这样,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很好的应用于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的整个循环中。
三、绿色生态理念在竹制灯具设计中的运用
(一)使用天然材料是绿色灯具设计的物质前提在绿色生态灯具的设计第一阶段,材料的选择应尽量考虑采用无污染、可持续发展并能循环利用的绿色再生材料,减少对自然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还要保证灯具设计为人类的照明提供方便,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从而实现人、产品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竹制灯具的设计使用天然竹材,具有很多优势。在我国,竹材资源充足、分布广泛、品种丰富、价格低廉。此外,竹子生长周期短、具有密度高、韧性好、强度大的特性,便于加工,可降解,不易污染环境等。同时,我国竹材制品的加工使用历史悠久,其加工工艺也较为成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因空心有节、坚韧挺直等自然物性与传统的审美趣味、道德意识相吻合,而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成为谦虚、坚贞、孝义、气节的精神象征,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物质载体。在当今倡导绿色消费的时代,灯具产品需要开展绿色生态设计。因此,在做绿色生态灯具设计的过程中,如何精心选择和合理使用的合适材料成为关键。尽量减少使用短缺或稀有原材料,尽可能充分利用的可回收和良好的相容性材料,利于回收和循环再使用。无论是竹材的物理特性,还是其代表的人文特性,以及其体现的独特地域性文化风情,都表明竹子是绿色生态灯具设计的较优的材料选择。通过绿色生态环保设计,使用竹子作为原材料,节省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扩大了产品创新设计的空间。因而,采用竹为原料,为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结构设计是竹制灯具设计的重要内容在本文中,竹制灯具的结构设计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指竹制灯具形态的构造,另一方面是指竹制灯具的包装结构设计。其一,竹制灯具设计除了尊重民间传统工艺基础外,更应该倡导从工艺结构、构成方式对竹制灯具形态进行新探索。合理利用、充分发挥竹材特性,把握竹材韧性、硬度等;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年限的竹材,设计竹制灯具的合适结构;掌握竹材不同连接方式,学习传统捆扎编织法、榫卯结构连接法等,同时,不断探索非竹材连接构建与竹材组合的构造方式,进行可拆卸的灯具结构设计,实现灯具的循环利用。其二,针对现有市场上灯具包装结构较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倡精简灯具包装结构。着重考虑灯具包装设计的外形要素,优先选择节省原材料的几何体,减少体积,精简结构,方便产品运输和存储。
(三)竹制灯具包装设计的多功能化现有灯具包装设计具有功能单一化特征,长期以来,灯具包装设计注重本质功能——保护灯具、防止损坏,却忽略了多样化需求。传统灯具包装大部分应用纸质材料,直观传达产品信息。现有的灯具包装大多数都穿着华丽塑料外套。而塑料被称为20世纪世界上“最糟糕”的发明,它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危害。本文提倡将灯具的包装及其功能性联系在一起,使其具有包装的外在功能同时,还提供灯罩的直接利用功能。将灯泡与灯罩联系起来一起使用,灯泡取出后,包装盒可转换为灯罩使用。竹制灯具包装设计应该应用生态设计原则,其基本的标准就是低消耗、可重复使用、可再生、易降解,而这些与包装材料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针对包装材料的选择,提倡使用低碳环保的纸质手提袋包装,一方面,纸质材料方便回收利用,减少污染,净化环境;另一方面,手提袋可以再利用,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四)绿色环保观念是竹制灯具设计的核心文中所提倡的竹制灯具设计,不仅仅是传统的手工生产的竹制灯具设计,而应是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变化的新时代绿色生态设计的要求。这就要求其设计理念符合绿色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绿色生态灯具设计中,要求新时代的灯具设计师科学地研究灯具产品、人与环境三者的关系。在设计构思阶段,灯具材料的选择、搭配上,设计师要充分考虑材料、产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考虑材料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性中对人和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在设计阶段,考虑零部件的尺寸与材料利用率的关系,考虑能否节约自然资源。在生产过程中,预测对工人的健康有没有危害,产生了何种类型的废物,对环境有多大的损害等。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能否实现最佳使用效果,以提升生活质量。在灯具的废弃处理过程,能够实现回收再循环利用,材料能否快速降解,对环境又会产生什么样影响等。总之,当今的灯具设计师必须用一种全新的系统设计思想参与设计,逐步引导消费者朝着健康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进行绿色消费。
四、结语
关键词:生态理念;民间工艺品;包装设计;策略
1民间工艺品包装的现状
民间工艺品作为民间文化、工艺、情感的物化,是独一无二的,它有着惊人的表现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是民众的智慧与灵感的结晶,给人们带来生活情趣与感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的频繁,旅游业和零售业的发展壮大,民间工艺文化产业逐渐繁荣。特别是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大量民间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陆续纳入保护范畴,从地方政府到普通民众,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许多民间工艺品获得了足够的发展空间。这些不同类型、不同形式和不同内涵的民间工艺品对市场的影响逐渐扩大,对民间工艺品包装设计提出了新的时代审美要求。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民间工艺品大多作为旅游纪念品出现,消费者在旅游地或游览点购买,用于送人或者留作纪念。然而,民间工艺品大多都没有合理的包装,非常缺乏民俗文化内涵,这也导致其市场封锁,文化传播缓慢。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改变,伴随而来的是对包装设计的重视,但仅仅注重包装基本的环境属性设计,即从包装材料到包装产品生产再到包装使用,最后包装废弃物进入环境。而很多设计师只是从单一的设计角度去考虑包装,或是主动迎合消费者,错误地过度包装产品,甚至出现“买椟还珠”的情况,这种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包装环境属性的设计,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因此,民间工艺品的包装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成为设计师不可回避的问题。
2生态包装设计的兴起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加剧,生态危机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绿色消费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将环保理念和设计融合到一起,掀起了一场生态化设计浪潮。所谓“生态设计”,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要求在产品开发的所有阶段都要考虑环境因素,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减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引导产生一个更加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又称为生命周期设计、绿色环保设计或可持续设计。生态包装设计技术是在传统包装设计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传承了传统包装设计的全部优点,又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态性,就是指在不影响包装本身的功能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其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会对使用者埋下安全隐患。生态包装设计不仅仅是外观能够表现生态主题,更重要的是材料上的合理利用,特别是在设计内涵上能够引导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行为,让我们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也能维持大自然的生态系统。生态设计理念使现代包装不再满足于实用和美观的基本功能,应逐渐转向关注节约资源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随着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生态包装设计技术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应用。
3生态设计对民间工艺品包装的意义
生态理念的发展反映了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同时也映射了当代社会的文明发展。生态设计从90年代开始成为现代设计的研究重点,今天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和当代设计主题。生态设计是目前包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生态设计的兴起为民间工艺品的包装设计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为此,设计师们针对民间工艺品生态化设计的包装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也初见成效,力求得到实践验证。民间工艺品有一定的价值观念,只有传统的手工制作才能代表原汁原味的民间工艺。原汁原味的民间工艺结合现代的生态化设计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生态包装设计有利于对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吸引有相应兴趣爱好的人去研究和发掘,并进行传承和发展。因此,民间工艺品包装领域着手进行生态化设计具有可行性。基于生态化的包装设计有利于民间工艺品立足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顺应了当代设计的潮流。既为民间工艺品推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商机,又为民间工艺品保护与创新提供了一个契机。
4民间工艺品生态包装设计的策略
民间工艺品生态包装设计可从三个层面着手:一是文化层面;二是技术层面;三是市场层面。
4.1文化层面
随着世界经济及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扩张,一方面本土文化遭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人们的审美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改变,对于传统手工艺品设计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民间艺术品仍保留着原始文化形态,有十足的吸引力。那些实实在在的民间手工艺品,无论从造型还是文化内涵方面,都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中国民间工艺品虽然各自有着独特的造型和工艺,但是却形成了统一的民间工艺文化体系。针对民间工艺品全方位的生态包装设计,就要在前期的设计理念、内容和方式上多加思考和创新,各方面都要实现生态化。生态包装在基于包装功能的基础上一定要注重商品的本性,所以在注重包装生态设计的发展中,民族性、地域性设计将成为民间工艺品包装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民间工艺品强调的是精神生活的需求,切勿忽视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设计的过程中不只是对传统工艺和艺术手法的继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包装将给人以更亲切的人文关怀,使其在功能和审美上相调和,在造型和内涵上相统一,使其材料的原生性、制作的手工性,内涵的本源性与现代设计和文化形态完美融合在一起,以期形成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设计环境,这也正是在民间工艺品的生态包装设计上可以借鉴和思考的方向。
4.2技术层面
生态包装设计离不开技术层面的支撑,包装作为信息的载体,必须通过视觉设计、材料选择、技术结构等才能得以完成。(1)视觉适度。视觉简洁在生态包装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一些民间工艺品本身具有独特的视觉符号。因此,就视觉设计而言,民间工艺品生态包装设计的视觉效果在图形创意上要做到简洁又不失传统意蕴。好的图形能有效地传达产品的信息,甚至给产品添加附加值;文字信息可图形化,图形与文字相比更容易做到让消费者过目不忘;色彩要符合产品定位,传统文化具有厚重的时代感,颜色表达要沉稳,尽量避免多种颜色的出现。由于产品的包装避免不了印刷,印刷中会使用较多的油墨,油墨大多都是化学元素合成的产物,含有大量污染环境的物质,复杂的视觉形象还会增加印刷的工序和设备的消耗。(2)材料环保。民间工艺品源于生活,具有浓厚的传统色彩,材料的选择多种多样,在生态设计理念的要求下,要考虑到体现商品价值的材料,符合民间工艺品的包装材料,不要为了追求现代感在材料的选择上过于现代化,这就失去了传统文化的色彩。原生态的材料才更符合传统文化的包装,芦草、竹子、柳条等都是大自然赐予的生态产物,把它们运用到民间工艺品的包装上既时尚又环保,设计师可在包装材料的选择上大做文章。在工艺品品牌化发展的今天,用天然材料作为包装将是包装设计的一大亮点,既符合国家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又迎合了现代人逐渐增强的环保意识。当然在提倡使用原生态材料的同时,一定要采用资源丰富的生态化材料,把握尺度,不要滥用和过度使用,把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如芦苇、竹子等再生频率较快,可更多地使用这些材料。另外,若要采用对大自然的发展有所影响的原材料一定要及时补种以免破坏生态平衡。所以,在生态包装设计的材料选择上也应慎重考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结构精简。生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结构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对资源的使用量,包装是体现产品价值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到产品后期的销售。包装结构若是受工艺品外形的限制的话,可以直接体现原材料的肌理效果,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包装成本。包装设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尽量减少包装设计对资源的浪费。如今“简约风”盛行,这种理念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简就是“减”。在结构上适度精“减”,是有效控制资源浪费的手段,在控制结构精简的同时还可减少废料的产生,一举两得。包装设计要在符合保护商品、利于流通、方便使用、美化商品、促进销售等要求的前提下,运用最合理的包装结构,最精练的造型,最低廉的成本,实现保护功能得当,体积容量合理,达到包装的完整性与包装成本的平衡。当前社会资料紧缺、生态失衡,我们应改善民间工艺品的包装设计方案,走“低碳化”路线,做绿色“减量化”包装,回归简洁的设计风格。
4.3市场层面
包装设计进入流通领域,要有市场发展意识,在进行包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销售环境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民间工艺品包装的视觉审美可给产品带来更好的展示效果,为产品增加亮点,这种策略有助于民间工艺品在工艺品专卖市场、网上店铺脱颖而出,形成品牌效应。但对民间工艺品的生态包装设计而言,在充分考虑其视觉审美性的同时也要考虑产品的成本,减少污染和资源消耗,即注重经济性。很多设计师为了达到华丽的包装效果,导致包装成本远远高于商品价值,这就是所谓的包装过度,违背了商品的本性。包装在完成它的使命之后逐渐失去最初的功能,再美丽的包装最终都会成为废弃品。废弃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难以回收处理。所以,对于民间工艺品的包装创意,要充分考虑到材料是否可循环使用,是否便于回收。功能性也是生态包装设计市场层面的思考方向,如很多工艺品欣赏价值高,包装保护性好而且精美,消费者可用于其他方面。完成包装使命的废品通过消费者的再设计又给消费者带来了乐趣。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生态包装不能仅限于保护商品和促销商品的功能,更应体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价值观,并起到引导人们正确消费的积极作用。
5结语
生态化设计是21世纪的主题,商品的生态化设计势在必行,民间工艺品的包装也跻身其中。为了突出生态设计的概念,针对民间工艺品包装的发展必将带动市场消费。我们要突出生态化包装的效果,以达到促进消费、实现文化传播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如何设计符合时代要求和文化传播需求的民间艺术生态包装,克服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文化的差异,让民间工艺品能在现代社会中发展下去,是我们需要持续研究的话题。
参考文献:
[1]…黎德化.生态设计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安霞.包装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李运媛.包装中的绿色生态设计[J].文艺研究,2011(4):149-150.
[4]…梁莎.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原生态包装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3.
关键词:生态设计;全球;理想化设计
1.生态设计的产生及缘由:
生态设计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从而进行反思,在这基础之上,一些从事工艺技术的有识之士就提出生态设计的概念,在当时被称作“为环境而设计”或“环保设计”,生态环境的产生其目的就是在传统的经济活动中保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
一提到生态设计,不得不提起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他在60年代末就出版了《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在书中他强调设计应该认真地考虑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在当时他的观点不能被大众所接受,但随着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发生的“公害事件”及能源危机爆发,他的“有限资源论”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工业污染已不仅涉及环境,而且涉及到人的生存本身,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以此形成了相应的生态技术,而生态设计就包含在其中。
2.生态设计的定义:
生态设计是指在材料和产品的设计中将保护生态、人类健康和安全的意识有机地融入其中的设计方法,又称为“生命周期工程设”、“绿色设计”,或为环境而设计以及环境协调性设计。以更专业的角度来讲,设计师按照生态学原理,预先构想设计对象的形式和功能,使所设计的事物符合生态保护要求,使产品与环境融合。
3.生态设计的应用及意义: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中,生态设计不仅应用在大范围的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中,在一些具体的设计领域也能见到它的身影,比如商业设计,视觉形象设计,室内设计。生态设计意味着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消耗,维护生态平衡,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彼得•多默的著作《1945年以来的设计》中提到,一张精心制作的漂亮木头桌子,如果木材是由只有维持生活的最低工资的劳动者,砍伐了无法再生的森林而获得的话,那么它就是让人不愉快的,就是不美的。
4.生态设计在各国的应用及具体案例:
以保护环境为目标的工业化生产被称为产业绿色化行动,各国都在大力的积极推行生态设计,特别是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这项设计研发已经实施了很多年,这也是当今设计优劣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这已经不仅仅是设计师的设计任务,而且政府部门也严格控制产品对环境的污染指数,制定了相应的产品检验的严格指标。而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纷纷投入到可持续性设计的发展大潮中来。
美国是最早具有环保意识的国家,前文提到美国杰出的设计师和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一直关注设计中的人和环境,在出版了《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之后又推出《绿色设计――设计和建筑中的生态学和道德规范》在书中,它一再强调要高度关注设计中的生产和环境污染问题,把生态设计的重视上升为道德规范。在每年的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评选产品设计奖时,他们的评选标准其中就含有“符合生态保护”这一条。
日本是最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之一,他们把对生态的保护作为产品设计最好的美德,使之上升到产品美学的高度,特别是通过研制环保材料为生态设计做出有力保证。日本著名企业麒麟公司所生产的饮料的新型包装容器,抛除过去采用的普通圆柱形,改进为在整个瓶身上进行凹凸压槽设计,使包装的瓶体更薄更轻且不容易变形。日本DoCoMo公司用洋麻纤维补强生物塑料制作了手机的整个外壳,这种手机被称为“生态手机”,它的外观犹如织物面料中的粗花呢,表现了贴近自然的设计风格,又做到了环保的设计功能。
德国是欧洲最具代表性的环保设计国家,提倡在设计中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消除一次性产品,在巧克力的内盒包装中,用薄煎饼代替过去使用的塑料,吃完巧克力的同时,也可以把内包装吃掉。在大件的电器包装中用爆米花代替塑料泡沫,他们试图用健康、安全的材料来代替那些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材料。
英国是致力于环保事业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英国石油公司已经在太阳能的开发上投资了1.6亿美元,致力于发掘新的能源。98年他们为澳大利亚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建造了一个完全使用太阳能的奥运村,让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就在许多美国人庆祝塑料诞生一百周年之际,英国设计师Anya Hindmarch与慈善环保机构“We Are What We Do”合作推出了限量循环再利用购物袋。一只风靡了整季的棉布袋,引发了刮遍全球的环保风。
中国是宣传和实行环保最积极的发展中国家,2000年北京申奥的口号就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是国内生态设计潮流中对未来城市设计的构想。它要求尊重自然生态、历史文化、重视环境艺术,走城市设计可持续发展道路。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从2008年6月1日起国家颁布的“限塑令”,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相信在这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制度之下,对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率相对较低,污染较为严重的我国现存环境状况而言,提倡节能、环保的可持续性设计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21世纪,社会在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走向未来,设计也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大步迈向未来的设计,传统的设计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未来设计的发展,创新是设计的必由之路。那么,什么才是适应当今发展潮流的设计呢?一方面设计在高技术领域驰骋,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一系列科学技术的突破与进步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则体现为以人为本、人类和环境相协调发展的人性化设计和生态设计更为人们所关注,它们就是顺应这个时代潮流的最好体现。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2]林钰源,王晓曙.设计概论[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
[3]荆雷.设计艺术原理[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4]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5]杨晓旗,卢小根主.设计概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