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范文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110-02

The correlative factor analysis offungus infection from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ZHAO Li-ping1, FAN Hong2, LIU Jing2

(1.The Hospital of Cangzhou Medical College,Cangzhou 061001,China;2.The Cangzhou Hospital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angzhou 061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factors of fungus infection from respiration system diseases and provide reference rational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Methods: We cultured sputum fungus for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patients,unambiguous fungus infection patients were 144 cases,analyzing the composing ratio of respiratory system different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the relativity of fungus infection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age,course of diseases,antibiotic application.Results: In 144 cases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 patients,the composing ratio of different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 was chronic bronchitis tracheitis(42.4%)>lung tumor(25.7%),cor pulmonale(16.0%)>emphysema(9.7%),pneumonia(6.2%),every group had obvious difference(P

[Key words]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Fungus;Infection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率为22.8%,并呈逐年增长,平均年增长6.9%[1],真菌感染正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为了探讨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我们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通过痰液真菌培养,对明确真菌感染的144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通过痰液真菌培养后确诊的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144例,男79例,女65例,平均年龄67(32~81)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61例、肺炎9例、肺气肿14例、肺源性心脏病23例、肺肿瘤37例。

1.2真菌培养方法

1.2.1标本的留取要求患者在早晨起床后反复漱口,深咳留取第一次痰液送检,并连续送检3次。标本合格判断标准[2]:痰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不合格标本重新送检。

1.2.2 真菌培养痰液标本留取后1 h内送检,立即以常规方法接种于沙促罗培养基上,培养时间24~48 h,培养温度35℃,真菌鉴定以分纯菌落接种于VITEK细菌生系统YBC试卡(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系统内读数鉴定。质控菌株为ATCC 60193白色念珠菌菌株。

1.3真菌感染诊断标准

每例患者痰液真菌培养连续2次或2次以上阳性,经鉴定为同一真菌,并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为真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白色黏液丝状痰或黏液胶胨样痰或脓痰,重者痰液中可带有血丝,甚至咯血、呼吸困难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呼吸系统不同疾病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构成比见表1,慢性支气管炎>肺肿瘤、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肺炎,各组间有明显差异性(P

表1 144例呼吸系统不同疾病真菌感染的构成比

病种 例数(例)构成比(%)

慢性支气管炎61 42.4

肺炎 9 6.2

肺气肿14 9.7

肺源性心脏病23 16.0

肺肿瘤 37 25.7

合计144 100.0

2.2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与年龄的相关性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年龄≥60岁的98例,占68.1%;年龄<59岁的46例,占31.9%,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2.3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与抗生素应用的相关性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在真菌培养前应用抗生素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激素类药<2周的9例,占6.3%;在真菌培养前应用抗生素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激素类药≥2周的135例,占93.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2.4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与病程的相关性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原发疾病病程≥6个月的105例,占72.9%;原发疾病病程<6个月的39例,占27.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并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特别是白色念珠菌能抑制细胞免疫[3],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使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甚至致命[4],真菌已日渐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感染的突出问题。本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特点为,一是真菌感染多发生于慢性疾病,以慢性支气管炎构成比最高;二是真菌感染多发生于老年人,老年患者比其他患者真菌感染高2.1倍;三是真菌感染多发生于抗生素应用不当患者。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总结分析如下:

3.1 临床医师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掌握不严

本研究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91.0%的患者在疾病发作后不进行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首先使用抗生素,部分患者还同时应用2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甚至反复应用多种抗生素,应用时间超过2周以上。临床医师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掌握不严主要表现为,一是试验性抗生素的应用,应用抗生素治疗时,采用由高级到低级、再由低级到高级的轮翻战术,这种抗生素无效换用那种,那种抗生素无效换用这种,反复试用抗生素;二是经验性抗生素的应用,临床医师往往以自身的经验,想当然地应用抗生素;三是患者自主抗生素的应用,大多数患者错误地认为所有疾病均应抗感染治疗,因此大小疾病自主应用抗生素。由于长期反复大量应用抗生素,体内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而极易发生真菌感染。

3.2 临床医师的细菌培养意识淡薄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91%的患者在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后,才进行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其中有3例患者在应用抗生素无效时,不断加大抗生素的剂量,反复更换抗生素的类型,以致联合应用3种抗生素,而病情仍逐渐加重至死亡。在治疗过程中一直未能进行细菌培养,最后通过死亡前的痰液细菌培养才证实了白色念珠菌感染。多数医师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只考虑抗生素应用的种类不正确,反复更换抗生素的种类,而不注重感染菌谱的检查,这就增加了真菌感染率。

3.3 恶性肿瘤的放化疗

由于恶性肿瘤患者需要长期放疗或化疗,恶性肿瘤的放化疗可破坏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易发生真菌感染。本研究也提示肿瘤患者的真菌感染率较高。

3.4 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肺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治疗过程中,为了预防因化疗药物造成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引起的细菌感染,同时应用大量抗生素[5],其实放化疗治疗所造成的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本身就易发生真菌感染,再加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破坏了机体的正常菌群,更增加了真菌的感染机会。

3.5 滥用激素

激素的不合理应用也是造成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特别是农村,盲目追求治疗效果,任何疾病均应用激素类药物,使激素成了常规用药。

临床上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真菌感染,特别是老年患者、慢性病和恶性肿瘤患者应注意避免真菌感染的发生,并做到及早发现和积极治疗。因此,细菌培养监测呼吸系统感染菌谱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真菌感染的关键,尤其是对年老多病、身体虚弱、慢性疾病、放化疗患者,更应慎重选择药物。同时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指征,加强基础护理,注意病房和患者的个人卫生,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减少院内交叉感染,也是预防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范洪,郑晓丽,石海香,等. 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痰液真菌培养结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3,2(1):24-26.

[2]叶应妩,王毓三.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387.

[3]蒋洪敏,韦超凡,陈利玉,等.白色念珠菌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J].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1999,19(6):453-455.

[4]戴自英.实用抗菌药物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46-255.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范文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冠心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独立危险因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文观察OSAHS患者及其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8水平的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在OSAHS及其合并CHD发生发展中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就诊患者,均主诉有白天嗜睡、睡眠打鼾,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OSAHS诊断标准参考文献〔1〕。其中OSAHS 35例,年龄28~64〔平均(57±2.3)〕岁。体重指数(BMI)(26±3.2)kg/m2;OSAHS合并CHD组30例,年龄30~68〔平均(58±3.6)〕岁,BMI(27±2.9)kg/m2,冠心病的诊断依据文献〔2〕。对照组32例,年龄27~60(平均55±3.5)岁,BMI(25±3.4)kg/m2。除外代谢综合征,神经肌肉疾病,肾脏疾病及近期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1.2 睡眠呼吸监测 采用美国伟康公司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患者至少7 h睡眠时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指端血氧饱和度(SaO2)

1.3 血清TNFα、IL8水平测定 所有研究对象在睡眠呼吸监测结束,晨醒5 min内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于-70℃冰箱保存备用。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以直线相关分析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血清TNFα、IL8水平比较 见表1。OSAHS组、OSAHS合并CHD组TNFα、IL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OSAHS合并CHD组较OSAHS组明显增高(均P

2.2 OSAHS及其合并CHD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与睡眠监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OSAHS组患者血清TNFα与AHI、SIT90呈正相关(r=0.525、0.527,均P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炎症因子TNFα、IL8在CH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TNFα是一多向性前炎症因子,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产生,参与某些疾病的形成过程。IL8是由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强大的趋化因子,使局部炎症细胞聚集,加重炎症反应。OSAHS患者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间歇性低氧,OSAHS患者反复的睡眠呼吸暂停导致低氧与再氧合的反复交替,类似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及活性氧簇(ROS)的增加,触发大量促炎基因的表达〔3〕。另外低氧还可以导致其他转录因子如核因子kappaB(NFκB)的激活。NFκB控制编码炎症的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包括TNFα,IL6,IL8,黏附分子如ICAM1等,这些因子的升高可导致内皮功能受损,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表现为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减退和(或)收缩功能增强,出现血压的升高及动脉硬化的形成。Ryan等〔4〕研究发现OSAHS严重程度与TNFα与白介素8的升高程度密切相关,另有研究发现在OSAHS患者IL8的水平增加〔5〕,OSAHS患者氧减指数(ODI)是TNFα的重要的预测因子〔6〕。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提示炎症因子参与了OSAHS的发生发展。OSAHS也是一个炎症过程,本研究结果说明OSAHS患者可能通过炎症反应的加强而促进了合并CHD的发生发展。目前OSAHS患者的最佳治疗手段是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研究发现,OSAHS患者尚未出现明确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时已有内皮功能不全及炎症反应,有效的CPAP治疗可逆转内皮功能不全及炎症反应〔7〕,进一步证实炎症反应在OSAHS及其合并CHD发病中的作用。Vgontzas等发现在过度嗜睡患者TNFα增高,而应用TNF受体抗体治疗后TNFα下降〔8〕,减轻炎症的干预治疗能否为OSAHS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睡眠呼吸病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1958.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102.

3 Dyugovskaya L,Lavie P,Lavie L,et al.Increased adhesion molecules expression and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leukocytes of sleep apnea patient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5(7):9349.

4 Ryan S,Taylor CT,McNicholas WT.Predictors of elevated nuclear factorkappaBdependent genes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6;174:82430.

5 Ohga E,Tomita T,Wada H,et al.Effects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n circulating ICAM1,IL8,and MCP1〔J〕.J Appl Physiol,2003;94:17984.

6 Ryan S,Mc Nicholas WT.Intermittent hypoxia and activation of inflammatory molecular pathways in OSAS〔J〕.Arch Physiol Biochem,2008;114(4):2616.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范文

[关键词] 卒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6(a)-0005-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1-year effect of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 and the risk factor for stroke recurrence. Methods 107 patients with stroke in Beijing Shijingshan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randomly separated into CPAP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 compared the risk of stroke recurrence. Furthermore, we evaluated the risk factor for stroke recurrence using recepto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s. Results 107 stroke patients were enrolled. There were 51 patients in CPAP group and 56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ic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HI, NIHSS, ESS and Barthel index between groups (P > 0.05). Additionally, rate of stroke recurrence was also markedly different between groups (P < 0.05). ROC curve showed that age (AUC 0.71, 95% CI=0.63~0.78,P=0.003), AHI (AUC 0.74, 95% CI=0.61~0.83,P=0.001) and hypertension (AUC 0.79, 95% CI=0.64~0.87,P=0.01)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stroke recurrence.Conclusion CPAP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sleeping dysfunction, day sleepiness and neurologic injury. Long-term CPAP treatment might decrease stroke recurrence. Age, AHI and hypertension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stroke recurrence.

[Key words] Stroke;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Risk factor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脑卒中的并发症。研究发现,50%~75%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睡眠呼吸障碍,特别是OSAHS[1]。Dyken等发现,男、女脑卒中患者的OSAHS的患病率高达77%和64%,而无脑卒中的患者男、女OSAHS患病率分别为23%和14%[2]。OSAHS不仅会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神经、感觉和精神等功能的恢复,而且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并增加脑卒中的复发率和病死率。因此,2014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脑卒中诊治专家共识认为,应对脑卒中合并的睡眠呼吸障碍进行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3]。既往部分研究发现,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PAP)滴定能改善脑卒中合并OSAHS患者的预后,并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刘薇薇等通过对71例脑梗塞合并中重度OSAHS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长期的CPAP治疗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而且能降低脑卒中再发生率[4]。但是,Kim等通过对8项相关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发现CPAP有可能降低脑卒中发生率[5]。此外,既往研究分析多为队列研究,缺少高质量的研究证据,因此目前仍有争议。因此,通过分析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合并OSAHS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CPAP治疗的短期效果,并分析影响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该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7例脑卒中合并OSAHS的患者。其中男76例,女31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4.3±14.2)岁。根据是否应用CPAP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CPAP组(51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治疗和康复训练。该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所有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均符合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标准[6]。OSAHS的诊断标准均符合2014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7]。排除标准包括:①有精神障碍;②年龄>80岁;③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衰竭;④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难以应用CPAP治疗;⑤未签署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应用自动压力模式CPAP,压力范围为4~20 cmH2O (1 cmH2O=0.098 kPa),每晚不少于4 h,连续治疗直到随访结束。同时,应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 II)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OS)评分评估脑卒中的严重程度,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评估OSAHS病情程度,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评估嗜睡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估治疗效果。

1.3 数据收集

应用我科自行设计的数据库,收集所有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及1年的随访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特征、病情评估和临床结局。结局指标包括住院时间、脑卒中再发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连续校正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性(ROC)曲线分析预测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表示;并根据约登指数选取各参数对病死率的最佳预测阈值,并计算该阈值预测脑卒中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P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107例患者中,男76例,女31例,平均年龄64.3±14.2岁。根据AHI,轻度OSAHS有11例,中度OSAHS有79例,重度OSAHS有17例。所有患者中,CPAP组有51例,对照组56例。脑出血患者共有37例,脑梗死患者有71例。两组的一般情况、病因、AHI、APACHE II评分、GOS评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住院期间和1年随访情况

住院期间,共有4例患者发生脑卒中复发(3.7%)。8例患者死亡(7.5%),其中4例死于再发脑卒中(3.7%),2例死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1.8%),1例死于脓毒血症或浓毒性休克(1.8%),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8%)。出院前,两组患者间的AHI、NIHSS、ESS、Barthel指数均有显著差异。随访1年时,又有15例患者再发脑卒中(14.0%)。12例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其中5例为心力衰竭(4.7%),4例为心肌梗死(3.7%),3例为心源性死亡(2.8%)。同时,又有10例患者死亡,其中5例死于再发脑卒中(4.7%),3例死于心肌梗死或者心力衰竭(2.8%),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1.8%),1例死于大出血(1.8%)。两组患者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卒中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将卒中合并OSAHS的所有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基础疾病、病因、AHI、APACHE II评分、GOS评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等做对卒中复发的ROC曲线分析,发现年龄(AUC 0.71, 95% CI=0.63~0.78,P=0.003)、AHI(AUC 0.74, 95% CI=0.61~0.83,P=0.001)和高血压(AUC 0.79, 95% CI=0.64~0.87,P=0.01)为预测脑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73.5岁预测OSAHS患者脑卒中复发的敏感为77.3%,特异为63.8%;AHI≥22次/h预测OSAHS患者脑卒中复发的敏感为81.3%,特异为63.8%;高血压预测OSAHS患者脑卒中复发的敏感性为83.4%,特异性为72.3%。见图1。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容易合并OSAHS。根据2014年我国卒中指南[6],1/2~3/4的脑卒中患者存在睡眠呼吸暂停,主要有三种形式: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OSAHS和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其中OSAHS最多见(72%)。Brown等发现脑干卒中患者的OSAHS的发生率是非脑干卒中患者的3倍[8]。脑卒中可通过直接脑损伤、合并的心肺疾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多种机制导致OSAHS的发生。而OSAHS可通过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交感神经的激活、睡眠片段化等多种机制,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9]。同时,长期患有OSAHS的患者,既可通过降低脑血流量、间歇低氧、心房颤动、激活凝血功能等途径,也可通过其合并的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导致脑卒中发生[9]。此外,OSAHS也是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Yaggi等证实,OSAHS的严重程度与脑卒中发生明显相关,OSAHS约严重,其相关性越强[10]。我们研究发现,AHI是OSAHS患者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AHI≥22次/h预测OSAHS患者脑卒中复发的敏感为81.3%,特异为63.8%。因此,脑卒中和OSAHS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预后,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脑卒中复发,改善预后。

CPAP可降低脑卒中复发率。研究发现,脑卒中后1年内复发或死亡的患者达到15%,至第三年可高达40%~50%[9]。通过采用气道内持续正压通气,使上气道通畅,防止塌陷,保持呼吸顺畅。刘薇薇等发现长期的CPAP治疗能降低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的脑卒中再发生率[4]。国外研究也发现,CPAP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再发风险达20%[9]。此外,CPAP还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高晓刚等通过对78例卒中合并OSAHS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自动压力模式的CPAP能显著改善随访28天时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中重度OSAHS患者获益尤为明显[11]。部分研究还发现,CPAP有利于降低OSAHS患者的心律失常风险和精神、认知障碍[12-13]。我们的研究也证实CPAP有利于降低脑卒中急性期的AHI水平,改善日间嗜睡情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脑卒中恢复期长期的CPAP治疗能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因此,2014年我国睡眠呼吸障碍与脑卒中诊治专家共识推荐应用无创CPAP通气对合并OSAHS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3]。

高龄、高血压也是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既往研究发现,脑卒中复发与年龄明显相关。李菁晶等通过对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数据库的843例卒中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年龄>75岁为随访1年时卒中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14]。占亚平等通过对300例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高龄、高血压等均为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15]。我们的研究结果同既往研究类似,证实高龄、高血压也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因此,需针对高危因素,降低卒中复发率。

总之,CPAP治疗能减轻脑卒中急性期的睡眠呼吸障碍,改善日间嗜睡情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恢复期长期的CPAP治疗能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高龄、高血压和AHI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通过早期识别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孙晴晴, 李佳, 吴小丹, 等. 脑卒中与睡眠呼吸障碍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19):5677-5679.

[2] Dyken ME, Im KB.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stroke [J]. Chest, 2009,136(6):1668-1677.

[3] 中国神经内科相关专家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卒中诊治专家共识 [J]. 中华内科杂志, 2014, 53(8):657-664.

[4] 刘薇薇, 陈国芳, 刘雷婧, 等. 长期CPAP治疗在脑梗塞合并中、重度OSAHS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外医疗, 2014, 33(35):59-61.

[5] Kim Y, Koo YS, Lee HY, et al. Can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Reduce the Risk of Stroke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PLoS One, 2016,11(1):e0146317.

[6]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脑血管病血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 246-257.

[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基层版)写作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基层版)[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5, 14(7):505-519.

[8] Brown DL, McDermott M, Mowla A, et al. Brainstem infarction and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in the BASIC sleep apnea study [J].Sleep Med,2014,15(8):887-891.

[9] Lyons OD, Ryan CM. Sleep Apnea and Stroke [J].Can J Cardiol. 2015,31(7):918-927.

[10] Yaggi HK, Concato J, Kernan WN, et al.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s a risk factor for stroke and death [J].N Engl J Med, 2005,353(19):2034-2041.

[11] 高晓刚, 李毅, 席刚, 等.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评估[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3):284-287.

[12] 郭红璐. 无创正压通气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的影响[J]. 中外医疗, 2014,33(32):16-17.

[13] 张小冬, 李伟荣.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 2013, 32(24):102-104.

[14] 李菁晶, 鞠奕, 王春雪, 等. 缺血性小卒中1年卒中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来自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数据[J]. 中国卒中杂志, 2015, 10(8):643-649.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范文

一、概述

猪的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问题,发病率在30% ~ 80%,死亡率5% ~ 30% 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也是养猪疫病防治中十分突出、棘手的问题,在猪的各个日龄段,从母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育肥猪都存在呼吸道疾病的危险。

二、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

1. 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 、猪链球菌、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肺疫、副猪嗜血杆菌等;

2. 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猪瘟等;

3. 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

4. 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如由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三、症状

各个猪只因病原菌不同,所以症状也不尽相同,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体温升高、眼鼻分泌物增多,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次数增加,甚至喘气、呼吸困难,重症呈犬坐姿势; 猪只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消瘦、死亡率增高。不少急性病猪在打针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但没有完全康复,生长明显受阻,逐渐成僵猪。剖检症状主要是肺脏病变,呈胰样变、肉样变,间质水肿,纤维素性肺炎。严重者肺脏与胸壁粘连,甚至出现纤维性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

四、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

1. 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在不同的猪群中可通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空气向不同猪群中传播。引起蓝耳病的病毒可通过传播。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原体和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等经空气传播。许多气候因素,如风向、风速, 可以促进猪群间疾病的传播扩散。

2. 环境及发病的季节。周边地区有屠宰场及肉食品加工厂,存在呼吸道疾病疫情,对猪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猪舍小环境控制不良,如粉尘大、氨气浓度大于5 0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 2 %等,可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和血液中有害成分增加,导致肺充血、淤血、炎症。饲养密度大、转群等应激因素都会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引起呼吸道炎症。

3. 饲养管理水平。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在外引猪种有时会引起整个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猪舍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转群或混群应激、非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等,都可能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

五、猪呼吸道疾病的危害

1. 仔猪成活率降低。严重时保育猪死亡率可达60% 以上。

2. 育肥猪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下降,出栏时间延长20 ~ 50 天。

3、母猪流产、死胎,不正常,配种率降低。

六、猪呼吸道疾病难以控制的原因

猪肺炎支原体是定居在猪呼吸道中的一种病原体,可以破坏猪气管黏膜上的纤毛,从而影响了有效免疫清除机制,使猪的抵抗力降低,从而促进续发行感染,导致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生。支原体无细胞壁,易变形,这一特性决定了该病原容易产生耐药性和疫苗的防疫效果不确切。一些猪场对这一特性不了解,乱用抗生素,用药程序不对,只有控制继发感染,而忽视它的原发性疾病,所以控制效果不理想。

七、综合防控措施

1. 杜绝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坚持自繁自养,谢绝外来人员入内,严禁从发病猪场、地区购进仔猪。

2. 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常规消毒每周1 次,疾病流行期每周2 ~ 3 次;消毒池每周更换2 次,密封环境可以熏蒸消毒。

3. 注意防寒保暖、防贼风,协调通风保暖之间的关系。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范文

系统/疾病

主要内容

要点

一、呼吸系统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概述

(2)临床表现和病程分期

(3)治疗和预防

(二)支气管哮喘

(1)概述

(2)临床表现

(3)诊断

(三)肺结核

(1)临床表现

(2)临床类型

(3)治疗原则

(四)肺癌

(1)病理分类

(2)临床表现

 

四、女性生殖系统

(一)妊娠与分娩

(1)妊娠诊断

(2)影响分娩的因素

(3)分娩的临床经过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分类

(2)诊断

(3)处理原则

(三)产后出血

(1)病因

(2)诊断

(3)处理原则

(4)预防

(四)产褥感染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处理原则

(五)子宫颈癌

(1)病因

(2)临床分期

(3)临床表现

(4)诊断

(六)子宫肌瘤

(1)分类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血液系统

(一)造血系统疾病

(1)概念

(2)分类

(3)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4)诊断

(5)治疗原则

(二)输血

1.合理输血

(1)输注血液成分的优点

(2)常用血液成分的特性

(3)合理输血的原则

(4)输血适应证

(5)血液保护

2.安全输血

(1)输血基本程序

(2)输血不良反应

六、内分泌系统

(一)总论

(1)概念

(2)病因及诊断

(3)治疗原则

(二)糖尿病

(1)定义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分型

(4)综合防治原则

七、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疾病概论

(1)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病因

(2)常见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八、运动系统

骨折

(1)临床表现

(2)X线表现

(3)急救目的和急救固定的目的

(4)治疗原则

九、儿科疾病

(一)感染性疾病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猩红热)

(1)常见呼吸道发疹性疾病的病因

(2)各种皮疹特点和出疹规律

(3)常见并发症

(4)治疗与预防

(二)小儿结核病

原发型肺结核

(1)临床表现

(2)诊断

(3)治疗

(三)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腹泻病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四)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肺炎

(1)肺炎的分类

(2)急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3)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临床表现

(五)心血管系统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1)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2)几种常见先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十、传染病

(一)病毒性肝炎

(1)病原分型

(2)临床分型

(3)甲、乙型肝炎的血清学诊断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原则

(三)伤寒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原则

(四)肾综合征出血热

(1)病原分型

(2)临床表现分期

(3)诊断依据

(五)细菌性痢疾

(1)病原

(2)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3)粪便检查特点

(4)诊断依据

(六)霍乱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原则

(七)疟疾

(1)疟原虫生活史

(2)典型间日疟的临床表现

(3)诊断依据

(4)主要预防措施

(八)日本血吸虫病

(1)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2)诊断依据

(3)病原治疗

(4)主要预防措施

(九)艾滋病

(1)病原学

(2)传染途径

(3)临床表现

(4)诊断

十一、性传播疾病

(一)淋病

(1)病原体及传播途径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二)梅毒

(1)病因

(2)分期及临床表现

(3)诊断及治疗

十二、其他

(一)无菌技术

(1)灭菌、消毒概念和方法

(2)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二)急性中毒

(1)中毒的概念

(2)病因

(3)临床表现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范文

【关键词】 儿科; 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90-03

儿童的免疫力极低,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儿童易患的疾病,大都是在春季发病,主要症状有咳嗽、喘息、发热、缺氧、呼吸困难等,且大都是急性的,如不及时治疗,对儿童的呼吸系统有极大的危害,甚至会导致幼儿发生哮喘。通过科学的临床治疗,能够使儿童的呼吸系统疾病得到控制,病情得到改善,但是想要彻底康复,临床护理也是非常关键的[1]。本文笔者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不同临床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希冀能够探索出科学、有效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是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接收的200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115例,女85例;年龄3个月~7岁;喘息性支气管炎84例,哮喘52例,小儿肺炎3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11例,急性喉炎18例。笔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55例,女45例;3个月~6岁,平均(4.7±1.1)岁;喘息性支气管炎35例,哮喘32例,小儿肺炎17例,咳嗽变异性哮喘7例,急性喉炎9例;基础症状评分(4.3±1.2)分[症状评价标准为呼吸困难(指吸频率>35次、发绀、三凹征)记3分,喘息记2分,咳痰或咳嗽或发热(腋温>38 ℃)记1分]。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5.1±0.9)岁;喘息性支气管炎49例,哮喘20例,小儿肺炎1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4例,急性喉炎9例;基础症状评分(4.1±0.9)分。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症状评分、病情等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常规检查及诊断,并根据病情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了抗感染、抗病毒等药物的综合治疗,其中抗感染平喘药应用的是普米克令舒和博利康尼,抗感染化痰药是60万U红霉素、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10 mg地塞米松配成的溶液,将5 ml此溶液和1支α-糜蛋白酶进行融合,利用面罩或者喷嘴对儿童进行喷雾,将氧流量调至5~7 ml/min,再利用喷射式的氧雾微粒随儿童呼吸进行呼吸道、肺部,每次进行10 min,2次/d,3~7 d为一疗程[2]。通过相同的治疗方法,保证了两组患者各项条件的相同。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100例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笔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即对病房进行清理、定期对儿童进行检查等。而对观察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的是人性化的科学式护理方法,包括环境的护理、语言行为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等,具体如下。

1.3.1 环境护理 为了促进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将病房温度控制在8 ℃~20 ℃,而且还定期清理病房,保证病房的空气清新、无烟、无尘,每天都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并对病房进行通风换气[3]。

1.3.2 儿童呼吸道护理 儿童呼吸道护理就是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病情对其采用相应的,并及时清理儿童口鼻内的分泌物,保持儿童呼吸系统的通畅,减少他们的呼吸困难状况[4]。

1.3.3 心理护理 除了做好常规护理外,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还主动与儿童进行沟通,即使是幼儿,他们也主动与其进行肢体上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感情,使其能够配合医务工作者的护理工作[5]。

1.3.4 并发症护理 儿童的呼吸系统非常脆弱,稍一疏忽可能就会导致病情的加重,或者病情的转移,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还定期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并发症的检查,确保病情的稳定,一旦发现病情加重、病情转移,立即请医生诊断,保证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

1.4 观察指标

经在院治疗期间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在相同的治疗方案下,采用科学人性化护理方案的观察组住院时间(4.8±1.6)d,对照组住院时间(6.6±2.1)d,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在所有入组接受相同治疗的患儿中,共有22例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过敏性喉头水肿、痰液阻塞、呼吸窘迫等),其中观察组仅2例(2%),对照组20例(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本次分析研究发现,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规护理无论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都逊色于人性化的护理方法,人性化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技巧更加巧妙,对儿童能够进行更全面的护理,保证儿童呼吸系统不被感染,此外,人性化的护理方式还能够有效加强护理人员对幼儿患者的心理、病情的了解,更有利于消除儿童抵制治疗的情绪,使其乐于接受治疗,从而加快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6]。本次研究,笔者所在医院对两组患者采用的都是相同的治疗方法,只是护理方式不同,但是却导致了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由此可见,人性化、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提供更好的恢复环境,而且人性化的服务能够使幼儿、儿童不惧怕护理人员,能够消除他们的抵制情绪,使他们配合治疗,因而就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了康复时间。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以及人们护理意识的提高,人性化护理方式已经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护理方式,它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术前、术中、术后都能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安抚,最大化地满足了患者的情感、心理、生理需求,而且特别注意护理的细节,丰富了护理内容,使医务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距离大大缩短,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减少了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护理理念和护理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促进患者手术的成功、缩短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儿童的呼吸系统极为脆弱,导致儿童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大大提高,近几年来,我国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儿童本身自制能力、护理能力的缺乏,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康复起来比较慢,而且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并发症,从而为治疗带来更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是非常关键的,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能够有效地加快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而且能够大大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7]。通过此次研究,笔者所在医院专家也发现,常规护理方法虽然也能为儿童提供清洁的护理环境,但在一些护理细节上还是比较欠缺的,例如儿童不配合、护理不细致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等,而人性化、科学化的护理方式就弥补了常规护理的这一缺陷,它能够更加细致地为患者服务,能够想患者所想、忧患者所忧,更好地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服务,从而大大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减少了儿童呼吸道发生感染的情况,而且能够促使医务人员与儿童建立良好感情,避免儿童不配合的情况[8]。

总而言之,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中,人性化、科学化的护理方式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观察要点,能够在护理环境、护理语言、并发症护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实施系统化的程序护理,有效提高了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质量,缩短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值得在医学领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华,杜晓娟,林丽渊,等.中国人哮喘易感性与染色体5q31~33区连锁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9,52(12):65-66.

[2]李华强.小儿哮喘发病机理和治疗展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23(4):47-48.

[3]江沁波,刘玺诚,高红,等.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诊治婴幼儿肺疾患25例临床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10,53(6):36-37.

[4]赵顺英.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2(5):347-348.

[5]赵顺英.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2(11):87-88.

[6]罗征秀,刘恩梅,李渠北,等.婴幼儿反复持续吼喘58例病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52(5):65-66.

[7]邓江红,姚开虎,胡惠丽.新生儿脯炎死亡病例中B组链球菌的检测[J].中华儿科杂志,2010,53(1):77-78.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接受纤支镜检查298例,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18例,男:女=1:0.65;年龄15~82岁,平均(53±18.6)岁。

1.2方法 计算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纤支镜检出的病例和占298例患者的百分比,男性和女性病例数以及男女之比。各种呼吸道疾病百分比按公式计算。

2 结果

纤支镜检查总检出率及性别比 各种呼吸道疾病纤支镜检出率在总检查病例(298例)中的百分比、男女比值和差异性分析,总病例中有约76.3%的患者同时检出至少2种疾病。

3 讨论

我院患者大多数来自农村,经济条件差,病程长,年龄相对较大,有慢性支气管炎性病史,多在院外不规则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情无缓解甚至加重才来我院就医。因纤支镜检查为介入性的检查和治疗手段,有一定的风险和痛苦。既往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师和患者均愿接受胸部X线或胸部CT检查,一般不愿接受纤支镜检查,经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才接受纤支镜检查,明确病因。

由结果可见,疾病检出率的前四位是慢性支气管炎,病原菌感染,炭末沉着,恶性肿瘤。结果还显示,总病例中有约73.6%的患者同时检出至少2种疾病,最多的是慢性支气管炎性改变,说明在老年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支气管炎占主要地位,反复病原菌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加重的主要原因;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这与男性长期大量吸烟,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有关,符合有关文献[1]报告。肺癌检出39例,约占总病例的13.0%,其中鳞癌占7.4%,男性明显大于女性,而腺癌占5.3%,女性大于男性,这和鳞癌与长期大量吸烟相关,而腺癌常见于女性,与吸烟无明显相关性,符合有关文献[2]报告。炭末沉着46例,占总病例的15.4%,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性,这可能与男性长期吸烟,而女性经常在厨房吸入油烟,燃煤或柴火的烟雾、粉尘所致; 支气管内膜结核检出12例,占总病例的4.0%,年轻患者居多,女性多于男性,这可能与我省为结核高发区,年轻患者(尤其是女性)常出入人口密集的地方,增加感染机会有关;肺脓肿检出10例,占总病例的3.4%,女性多于男性,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脓肿发病率已明显降低,女性多于男性,这与文献[2]报告不符,可能与农村经济条件差,女性患者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比较节约,未规则、有效的治疗有关;接受纤支镜检查的肺不张患者,大多为胸外伤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长期卧床,咳嗽无力或护痛,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导致肺某叶段或单侧肺不张,检出54例,占总病例的18.1%,男性略多于女性,这可能与我省是高原地区,道路崎岖,车祸伤相对较多,而男性外出比女性多,受伤机会增多有关;另一原因是男性吸烟多,中央型肺癌阻塞支气管致肺不张,长期大量吸烟致慢性阻塞性肺病,咳嗽无力,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能力差,导致男性多于女性;真菌感染检出17例,占总病例的5.68%。近年来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增多,肺部真菌感染有增多趋势[1],而我院灌洗液培养有真菌生长者,多为感染重,应用强有力的广谱抗生素后,疗效不佳才接受纤支镜检查,这与文献相符[1]。

综上所述,本资料结果与国内其它文献报告基本相符,男性患者多,这与男性吸烟,呼吸系统疾病明显增多有关。作为临床医师,特别是呼吸科医师,不要过分依赖影像学检查,遇到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不明原因的咯血,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哮鸣音,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肺不张及肺部块影,阻塞性肺炎,肺炎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3] 。常规抗感染疗效不明显者,应该耐心向患者说明纤支镜检查的好处,打消患者的顾虑,积极配合纤支镜检查,明确病因,有的放矢的治疗,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为患者减轻痛苦和经济负担。因为纤支镜能进入段支气管、甚至亚段支气管,可应用于气道吸痰,肺泡灌洗,取样送检,精确创面止血,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对误吸或痰栓形成的肺不张,经纤支镜吸痰和肺泡灌洗后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能直视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气道堵塞情况,视野清晰,可在镜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操作[4],但纤支镜检查为介入性的检查,治疗手段,有一定的风险,应该严格掌握该项检查的禁忌症,要由有经验、操作熟练的临床医师来操作,术中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和SaO2,若SaO295%时继续操作。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31,57-58.

[2]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33-1434.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10年10月45位矽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男性患者,年龄60~84岁,平均68.7岁。

1.2 方法

其中1期矽肺合并肺气肿28例,2期矽肺14例,3期矽肺3例,采取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咳嗽、咳痰的对症护理、功能锻炼、电话随访。

1.3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45例,除2例因年龄大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去世,43例通过护理干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情绪稳定,能正确对待疾病,身心状态良好。

2 护理

2.1 病人评估 1期矽肺即使肺功能下降不影响正常生活,但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患呼吸系统疾病,可引起咳嗽、咳痰症状加重,反复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发生,进行性加重。2期矽肺肺功能明显下降,胸闷、气短、缺氧等肺气肿症状。3期矽肺支气管痉挛或粘膜水肿,缺氧出现紫绀,合并肺心病时,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水肿。

2.2 心理护理 矽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因为长期患病,影响日常生活,不同程度出现焦虑、紧张、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我们针对病情及心理特征及时给予精神安慰,心理疏导。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和氛围,有计划地进行矽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病因、治疗和预后等知识宣教,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主动与患者接触,肯定他们为国家煤炭事业所做的贡献,耐心倾听工人师傅的诉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培养患者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与其家属配合,逐渐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生活及饮食护理 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室内每日上午9:00~10:00,下午15:00~16:00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根据每一个患者的病情给予卧床休息,坐位或半卧位,衣服宽松,被服松软、暖和,以减轻对呼吸运动的限制。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给予充足的水分和热量,每日饮水量1500ml以上,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降低痰液黏稠度,使痰容易咳出。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粗纤维饮食,低糖饮食,可避免血液中二氧化碳过高,可以在食物中加入不饱和脂肪酸如:黄豆油、花生油等。粗纤维食物可预防便秘,避免产气食物,可以预防腹胀。高蛋白食物提高能量,强壮肌肉和骨骼。

2.4 病情观察 病人急性期有明显的咳嗽、咳痰及痰量增多,缺氧发绀加重常为原发病加重的表现,注意观察神志、呼吸、心率、血压及心肺体征变化,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节律及血压的变化,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5 咳嗽、咳痰对症护理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鼓励和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指导病人每日2~4小时定时进行数次随意的深呼吸,在吸气终了屏气片刻后爆发性咳嗽,排出呼吸道内分泌物。(2)胸部叩击:五指并拢,呈空心掌叩击胸部,叩击从肺底到肺尖,肺外侧到内侧,叩击时间15~20min,每日2~3次,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呼吸、咳嗽、排痰情况。

2.6 呼吸功能锻炼 (1)腹式呼吸锻炼方法:患者取立位、坐位和仰卧位,做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用鼻子吸气时尽力挺腹,用口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吸气2秒,呼气4~6秒,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1:2或1:3。(2)缩唇呼吸锻炼方法:通过缩唇形成的微弱阻力来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延缓气道塌陷。[2]用鼻吸气,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自动调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缩唇程度,每天3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两种锻炼方法达到提气容积,减少无效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提高气道内压,防止小气道的过早闭合,增强肺泡换气,改善缺氧,缓解气促的症状。

2.7 电话回访 患者出院后护士每月一次电话回访,询问身体情况,告诉病人做到生活规律、预防感冒、避免受凉及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避免烟尘吸入,如天气良好多到户外活动,提高呼吸肌力量,改善呼吸。

3 小结

矽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生命健康。早期预防并采取有效地治疗和护理,可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是矽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好转的有效措施。护理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学习,更好地为临床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范文

【关键词】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2.071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 由多种因素可引起, 主要在肺部、气管、支气管、胸腔发病[1], 导致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具有发病率高、病因多样等特点[2], 随着目前空气质量日趋下降及吸烟、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心理、生理的因素[3], 患病率逐年上升,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有研究表明[4], 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城市的死亡率是第三位, 在农村为第一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死亡率也有增无减[5]。由于大部分呼吸系统疾病是由感染引起, 抗菌药物是呼吸系统应用最广泛的药物, 且由于诸多原因, 临床上滥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 国家及医疗机构纷纷建立制度及措施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 如卫计委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的处方点评制度、医疗机构采用的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测软件等[6-9]。故本研究选取2016年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住院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 并作回顾性分析, 探讨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住院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 并作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5例, 女25例, 年龄25~88岁, 平均年龄(51.1±13.0)岁, 住院时间2~63 d, 平均住院时间(16.1±15.8)d。

1. 2 方法 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 并作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住院时间、药物类型、用法用量、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疗程、用药时间范围、细菌标本的送检率以及使用抗菌药物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果

2. 1 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所有患者中, 上呼吸道感染者3例, 下呼吸道感染者50例, 结核并发细菌感染者2例, 真菌感染者2例, 其他感染者3例。所有患者以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为主, 占83.3%(50/60)。所有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的有57例,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5.0%。共使用11种抗菌药物, 主要为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抗真菌类等。使用频率排第一的为左氧氟沙星, 其次为头孢地嗪, 然后是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分别占45.0%、28.3%、23.3%。见表1。

2. 2 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情况 所有患者中, 单用抗菌药物的有42例, 单联抗菌药物使用率占70.0%, 二联抗菌药物的有14例, 二联抗菌药物使用率占23.3%, 三联抗菌药物的有1例, 三联抗菌药物使用率占1.7%。见表2。

2. 3 细菌标本的送检情况 所有患者中,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的有36例, 细菌标本的送检率为60.0%, 包括细菌血培养检查、痰涂片、痰培片、胸腔积液等, 细菌血培养检查3例, 阳性为1例, 占33.3%;痰涂片9例, 阳性为5例, 占55.6%;痰培片21例, 阳性为12例, 占57.1%;胸腔积液3例, 阳性为1例, 占33.3%。查出20多种病原菌, 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

2. 4 使用抗菌药物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使用抗菌药物后, 49例患者对其肝肾功能进行了检查, 未发现存在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

3 讨论

卫计委《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应

本次研究, 选取2016年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住院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 并作回顾性分析, 统计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 细菌标本的送检率以及使用抗菌药物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表明, 所有患者中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为主, 占83.3%,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5.0%, 共使用11种抗菌药物。单联抗菌药物使用率占70.0%, 二联抗菌药物使用率占23.3%, 三联抗菌药物使用率占1.7%。使用频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左氧氟沙星, 其次为头孢地嗪, 然后是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分别占45.0%、28.3%、23.3%。细菌标本的送检率为60.0%, 查出共20多种的病原菌。使用抗菌药物后患者未发现存在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 呼吸内科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所选择的抗菌药物种类与病征相符, 严格遵守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 且对细菌标本的送检足够重视, 及时、有效的进行送检与记录, 从而更好的控制病情, 避免院内患者的感染以及抗菌药物的滥用。医疗机构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提高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质量与水平, 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春杰. 探讨呼吸系统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与诊治措施.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 1(5):587-588.

[2] 陈小菊. 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专题.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6, 31(1):1-5.

[3] 周乐飞. 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因素. 健康之路, 2016, 1 (26):86.

[4] 刘龙军. 浅谈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 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6):124-125.

[5] 冯靖雄. 探讨临床药师如何规范呼吸内科合理用药. 吉林医学, 2011, 32(1):53-54.

[6] 吴丽敏. PDCA循环理论在临床用药点评中的应用研究. 山东大学, 2014.

[7] 王启祥, 付琦芳, 田晓红, 等. 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情况与分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 11(1):89-91.

[8] 刘军. 呼吸瓤500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探讨. 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3):150-151.

[9] 付勇.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四川医学, 2011, 32(11):

1819-1821.

[10] 石民彦, 李鹤梅. 48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分析. 海峡药学, 2011, 23(1):129-131.

[11] 朱永红, 张延华, 黄晋红. 综合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分析. 临床误诊误治, 2013, 26(5):68-72.

[12] 薛晓红, 谢宁, 沈毅. 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 14(7):4-7.

[13] 郗颖, 许健, 李小六.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应用分析与探讨. 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6):958-959.

[14] 周h, 杨明, 李胜前, 等. 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及药学服务模式探讨. 临床肺科杂志, 2016, 21(6):1008-1011.

[15] 崔莉彬.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6(1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