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范文

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第1篇: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范文

【摘要】

目的了解中医心理诊断及治疗详细情况。方法搜集历代中医书籍和现代期刊中记录的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共122例,分别从案例年代、性别、年龄、疗程、致病因素、中医疾病诊断、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合并治疗方案、现代诊断、现代治疗分类以及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等11个方面进行统计。结果案例年代从唐代以前至近现代时期均有,其中男女比例相当,年龄从0~50岁,疗程从1天至1年以上。有58例(47.54%)在治疗当天病情就获得缓解,1个月之内缓解的占68%。共有59例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其中,“忧”“思”致病为最多,分别为10.66%和11.48%。疾病诊断多为癫狂、郁证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内科杂症(心身疾病),占55.74%。在精神疾病中,以郁证为最多,约占总数的1/5。心理治疗方法中使用最多的依次是情志相胜法(19.67%)、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疗法(12.30%)、劝说开导法(9.84%)、顺情从欲法(8.20%)、和行为诱导法(9.02%)等,有31.97%的案例合并药物或针灸治疗。按现代诊断分别为神经症(16.39%)、应激相关障碍(10.66%)和癔症(8.20%)。有近一半(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与现代心理治疗的某些理论一致,如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另有一些属于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情志相胜治疗。共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伦理的方法。结论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癔症等精神障碍,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广。

【关键词】 中医 心理治疗 情志相胜疗法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ormat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sychotherapy of TCM.MethodsThe record of 122 cases receiving psychotherapy of TCM were obtained from the literatures at ancient time and current magazines, and 11 aspects including occurring era, gender, age, course, causative factors, TCM diagnosis, TCB psychotherapy, concomitant treatment strategy, current diagnosis, current therapy classification and whether breaching ethic rul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The cases occurred from Tang Dynasty to current time, with ages range from 0 to 50 years old and courses from 1 day to more than 1 year, 58% of which got relieved at the first day of treatment, and 68% relieved within 1 month. The 59 patient onsets resulted from emotional stimulation, especially “YOU (Anxiety)” and “SI (Thought)” occupying 10.66% and 11.48% respectively.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s mainly included psychosomatic diseases except psychiatric diseases such as Dian, Kuang, Depressed syndrome, etc., occupying 55.74%. The maximum of the mental diseases was depressed syndrome, occupying 1/5. The mostly applied psychotherapies included Emotion Inter-resistance Therapy, (19.67%), Suggestive Explanation Therapy (14.75%), Intense emotion Therapy (12.30%), Persuasion and Release Therapy (9.84%), Smoothing emotion and desire Therapy (8.20%), Behavioral Induction Therapy (9.02%), etc., and 31.9% of cases were accompanied with drug or acupuncture therapy. The current diagnosis included neurosis (16.39%), stress-related disorder (10.66%) and hysteria (8.20%).Nearly half of psychotherapies applied (46.72%) were consistent with some theories of modern psychotherapy, such as Supportive Therapy, Behavioral Therapy, Cognitive Therapy, etc., and some therapies such as Emotion Inter-resistance Therapy belonged to unique treatments of TCM. Among all cases, 22 cases (18%) might breach the ethic rules. ConclusionPsychotherapy of TCM is an effective short-term psychotherapy, and is mainly applied for some mental disorders including neurosis, stress-related disorder, hysteria, etc., which has obvious Chinese culture distinctness and is worthy of development and extens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sychotherapy ; Emotion Inter-resistance

中医心理治疗是中医的主要特色治疗之一,早在《内经》中就有许多心理治疗方面的记载,如《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历代医家根据《内经》中的原则,创立了许多心理治疗技术,留下了众多的心理治疗医案,内容丰富,构思奇巧。为了解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中诊治的详细情况,现将收集到的历代中医心理治疗案例122例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搜集历代中医书籍和现代期刊中记录的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共122例,分别从案例年代、性别、年龄、疗程、致病因素、中医疾病诊断、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合并治疗方案、现代诊断、现代治疗分类以及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等11个方面进行统计调查,了解诊治情况。

其中,中医疾病诊断,根据案例记载的内容进行分析,按照《中医诊疗常规》[1]中相关疾病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现代诊断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进行诊断;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是依据现在的法律法规,以治疗的实施过程有无涉嫌违法、侵犯公民(包括患者、治疗师或他人)的权益为判定标准。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参照全国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教材《中医心理学基础》[3]中的心理治疗分类进行分类。其中情志相胜疗法是指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及情志相胜等理论指导下,医生有意识地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以制约、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心理疗法;劝说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采取语言交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顺情从欲疗法是顺从患者的意念、情绪,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释却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移情易性疗法是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过精神转移,改变患者内心关注的指向性,从而派遣情思,改变心志,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暗示解惑疗法是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通过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以解除患者的疑惑,从而达到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修身养性疗法是指通过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发展多种兴趣爱好及增加交往活动等方式改善心身素质,陶冶性情促进身心平衡的治疗方法;激情疗法指有意识地加以诱发,以利用随激情而出现的某些可以预期的强烈机体或行为反应,从而改善躯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习以惊平法是让患者习惯于接触某些刺激因素,提高其适应能力,使之不再对该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病症的一种心理疗法;惩罚治疗指对患者施以责打、旋转、厌恶刺激等适当的惩罚,把症状和不愉快的体验联系起来,以矫正病态行为的方法;行为诱导疗法是指用各种方法对患者施以行为诱导,以矫正变态行为的方法;音乐疗法是使人处于特定的音乐环境,感受音乐的艺术意境,娱神悦性,宣通气血,以此来产生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效应;导引吐纳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一系列功法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2 结果与结论

2.1 案例年代见表1。表1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年代分析(略)

在122例中,有13例年代不明。能识别年代的案例中,明清时期46例;近现代案例27例;唐代至元代为24例;唐代以前8例;民国时期4例。可见,明清时期是中医心理治疗比较盛行的时期,到民国又明显减少。建国后,中医心理治疗又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应用逐渐增多。

2.2 性别构成见表2。表2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性别构成(略)

2.3 年龄构成见表3。表3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年龄构成(略0

0~3岁4例;3~14岁4例;14~30岁17例;30~50岁18例;>50岁8例;另有71例不能识别患者的年龄。提示心理疾病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但中青年最多,可能是与这个年龄组压力较大,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高有关。

2.4 疗程见表4。表4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疗程分析(略)

有58例(47.54%)在治疗当天病情就获得缓解,1个月之内缓解的占68% 。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1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多数在1个月内使病情获得缓解。

2.5 致病因素见表5。表5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致病因素分析(略0

共有59例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其中“忧”“思”致病为最多,分别为10.66%和11.48%。可见忧思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6 中医诊断见表6。表6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中医疾病诊断分析(略)

疾病的诊断多为癫狂、郁证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内科杂症(心身疾病),占55.74%。在心理疾病中,以郁证为最多,约占总数的1/5(21.31%)

2.7 心理治疗方法分类比较见表7。表7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治疗方法分析(略)

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情志相胜法(19.67%),其它依次是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疗法(12.30%)、劝说开导法(9.84%)、顺情从欲法(8.20%)、行为诱导法(9.02%)等。

2.8 合并治疗情况见表8。表8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合并治疗情况(略)

有近1/3(31.97%)的案例合并药物或针灸治疗,说明历代中医医家很重视心理疾病的综合治疗。

2.9 现代诊断分类见表9。表9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诊断分类(略)

由表9可以看出,按现代诊断分类,诊断较多的是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与现代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是一致的。还有一部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使用了中医心理治疗。

转贴于

2.10 现代治疗分类见表10。表10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治疗分析(略)

由表10分析,有近一半(57例,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与现代心理治疗的某些理论相当一致,如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但比现代心理治疗要早许多年。还有一些属于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情志相胜等,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

2.11 伦理学问题统计见表11。表11 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伦理学问题统计(略)

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伦理的方法,对患者施以痛打等,严重的甚至因治疗引来杀身之祸。

由上可知,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癔症等精神障碍,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广。但有些治疗过程有悖于伦理学要求,应注意避免。

3 讨论

尽管精神科临床中,药物治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对社会心理因素的关注将逐渐成为精神科工作的重点, 心理治疗也将成为精神科治疗手段的主流之一,心理治疗的一些基本理念及思维方式也是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4]。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大都产生于西方,而心理治疗的理论建构、价值取向和具体操作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西方的心理治疗理论、概念、技术在应用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咨询时往往会产生不相容性和矛盾[5],所以研究和使用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是必要的[6]。

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短程心理治疗一般指不超过25次会谈的心理治疗[7],它正逐渐成为最为流行的心理治疗形式[8]。本研究显示,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短程心理治疗,经治疗后1个月之内缓解比例高达68%,而在治疗当天就有明显效果的达到47.54%,尽管当时的治疗师和记录者对于疗效的评价不一定准确和严格,但也至少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如金代张子和著的《儒门事亲》载:名医张子和采用“思胜恐”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恐惧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这就相当于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系统脱敏法,收效显著而迅速。

在中医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方面,本研究显示,多以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有8.21%的案例为精神分裂症的个案,当前精神分裂症的非药物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情志相胜治疗是使用最多的一种中医心理治疗方法也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中,“情志”指人的怒、喜、思、悲、恐五种基本情绪,按照五行的属性分类,它们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相胜关系,如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根据上述五行相胜的规律,情绪之间也可以互相制约,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等。因此情志相胜心理治疗是有意识地使患者产生一种情绪去克服、缓解另一种情绪,是医学家在长期临床观察及实践中,用五行原理概括出来的对情绪相互之间最佳调节的一种假说[9]。例如,成书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续名医类案》中记载的一例“怒胜思”案例,及《儒门事亲》中记载有1例“喜胜悲”案例,这些案例的成功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其原理主要是:解除情绪刺激多余的能量、改变情绪刺激的方向、改变在引起情绪的中介——认知(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 [9],与当代被广泛认可的认知行为疗法有某些相通之处,值得我们在临床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主要的是有些治疗方法有悖于伦理学原则,占18%,在现代的治疗中应当坚决避免。

另外,本研究是一个文献回顾性研究,年代跨度较大,每种心理治疗方法操作各异,缺乏对照组。所以,本研究结论有其局限性,还需要在更为严格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中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诊疗常规[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62.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

[3]董湘玉,李 琳.中医心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3.

[4]唐登华.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355.

[5]Yii-Nii Lin.The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to counseling Chinese[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2002 ,56(1):46.

[6]向慧,张亚林,黄国平.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的回顾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 (2):64.

[7]徐俊冕.短程心理治疗的意义和方法[J].上海精神医学,1999,(s1)55.

[8]Svartberg M,and Stiles T.Comparative Effectsof Short-Term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A Meta - Analysis[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2,59(5): 704.

第2篇: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范文

中医院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过程中,是有着它不同于其他西医医院的特点,这取决于中医,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祖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很多独到的治病救人的医疗方法,比如中医特有的“小针刀”、“水针”、“针灸”、“中医手法按摩”等等。临床治疗过程中,有很多不同于西医,甚至优于西医的且更易于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的特色治疗。要求我们中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在根据《办法》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的传播的同时,还要根据中医院的特色建立一些独特的预防和控制的方法。

在日常的工作中既要对医院的各科室及部位(处置室、换药室、检验科、手术室、供应室等)的无菌设备的操作,各种消毒灭菌剂和设备的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根据《办法》的要求,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来指导临床的医务人员遵照其执行,同时也要根据中医院的特色制订一些如《“小针刀”、“水针”消毒管理要求》、《中药熏蒸治室消毒隔离要求》、《中药油纱条的消毒灭菌标准》等等特殊的管理方法和要求,来指导中医院开展特定方法治疗的医疗过程。

另外,还要根据中医院不同的手法治疗方法和治疗过程,建立不同的消毒洗手方法,规范不同的洗手原则。如:对患者进行无创手法保健、治疗按摩,患者间隔时可以采用卫生手的消毒方法;开展深入患者深部组织的有创治疗时就应该采用无菌手的消毒方法,同时要求医务人员治疗操作过程中,戴无菌手套。

中医治疗中一个最具特色的方法,是中药饮片的治疗,在此项工作中开感染管理,是完全不同于西医医院的,必须从实际出发,按照中药饮片的投药、煎制、发放患者床头服用,对药品草药调剂,煎药过程,以及中药煎制中的容器、包装物,制订相应的消毒隔离方法和规定,来支持这一治疗过程。从而大大降低医院医源叉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管理另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监测,在医院的范围内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目标性监测、靶位监测(特殊部位监测、特殊部门的监测、轮转监测、暴发监测)。不同的监测方法有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监测条件,根据中医院特有的祖国医学的独到的治疗特点,开展相应不同的无菌监测;如开展“针灸针”、“小针刀”、“水针”无菌监测,接触患者正常皮肤表面的拔火罐消毒监测,各种中药导入治疗、手法按摩、牵引等在具体治疗操作过程中的消毒监测。

中医中药治疗采取的方法和治疗给药途径的不同,而采不同的监测方法,如中药油纱的监测,中药静脉注射剂型的无菌和热源监测。

第3篇: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中医外科;手术;治疗;临床

0.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也需要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分析和研究中医外科的手术疗法,对于中外外科的手术创新和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组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中医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6例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中医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6例进行分析。男患者16例,女患者10例,年龄14―75岁,患者均需施行手术治疗。结果,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9例,治愈9例,肉芽组织修剪术患者4例,治愈3例,痔疮切除术患者9例,治愈9例,截趾术患者1例,治愈1例,肌健缝合术患者3例,治愈3例。

1.2治疗方法

分别采用中医外科手术疗法中脓肿切开引流法、痔疮切除术、肉芽组织修剪术、截趾术、肌腱缝合术对26例患者实施治疗。

2.结果

26例患者中,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9例,治愈9例,治愈100%,肉芽组织修剪术患者4例,治愈3例,治愈75%,痔疮切除术患者9例,治愈9例,治愈100%,截趾术患者1例,治愈1例,治愈100%,肌健缝合术患者3例,治愈3例,治愈100%。总效率为96.2%,治愈疗效较好。详情见表一

3.讨论

中医外科是我国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几千年的和综艺发展和演变所积累的重要医学财富。中医一直都将手术看做一种外治法的重要手段,手术疗法在中医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并取得过辉煌的成就。近现代以来,收到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医外科的发展一度停滞,导致和西方医学的外科手术产生了比较大的差别,使一些人一提到手术就想到西医,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医的发展。从中医外科手术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医外科越来越边缘化,很多实用技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一些宝贵的经验成了祖传秘方,没有能够发扬光大,而大部分的外科治疗方法都已经失传,这不利于中医外科的健康发展。新的时期,中医外科有着很好的发展机会,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有责任对于中医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进行挖掘,并展开必要的创新。

4.结语

中医外科手术疗法能够有效的治愈多种外科疾病,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全面的推广。

参考文献:

第4篇: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范文

与西方医学相比,中医学的特色具体表现在基础概念的抽象性、思维方法的逻辑性、理论体系的系统性、描述对象的完备性、诊疗方法的生物性。认识和理解这些特色,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医,发扬中医的优势,在临床和科研中保持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

中医学 特色 抽象性 逻辑性 系统性 完备性 生物性

中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近代以来,它受到西方医学的极大冲击,发展式微。中医学和西方医学是在不同文化土壤中形成的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虽然有其缺点,亦具有突出的优势,不宜用西方医学的工具方法来解析和应用中医理论。本文从中医学的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完备性和生物性五个方面,分析和阐述中西医的异同,从而突出中医学特色,更好地了解中医学的优势,并能更进一步发挥其优势和特色。

1 抽象的阴阳五行

中医学与西方医学均以人体作为研究对象,但两个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基础概念属性却是完全不同的。西方医学的基础概念是基于解剖学的器官、细胞、蛋白质、DNA等,无一不是实体物质;而中医学的核心基础,如阴阳、五行、气、经络等,则都是抽象的概念。因为这些概念的抽象性,中医学曾被认为是不科学的,但实际上,从具体走向抽象,正是数百年来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已经之路。

能够从具体实物中提取出抽象概念并进行宏观的规律性描述,是自然科学体系中对相关学科领域理解深刻和能够应用的体现。比如数学的发展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不断深化的过程。自然数的产生是对客观世界描述的直接结果,之后出现的负数、分数、无理数、复数则越来越脱离我们可以眼见耳闻的“客观世界”。类似地如几何学从最开始的点、直线和平面等概念发展到拓扑学,微分、积分学发展到复分析等,均说明数学概念越来越抽象,其能描述的对象也越来越复杂。物理学的发展也遵循了同样的轨迹,如从牛顿力学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可直接测量的量,发展到用广义坐标、广义动量、最小作用量原理等抽象概念来描述系统的分析力学以及之后发展出的热力学、电磁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也是越来越向抽象和高纬度进行拓展。

抽象性的优势在于可以脱离具体的实物对象,从更宽泛的角度概括和总结相关事物的规律,并根据规律从已知领域推广到未知领域。中医基础概念的抽象性即具有这样的优势。一方面,抽象化的中医理论具备抽象的思辨性。基于此,医生可以对感性经验作抽象的整体把握,掌握其本质和内在规律,因此,中医理论立辞多简洁凝练,并不对经验事实作冗长具体的分析和详密的论证。另一方面,抽象化的中医概念在逻辑层面上形成了庞大而丰富的体系,使医生可以进行思辨推演,从而间接而灵活地指导临床实践,在面临临床的具体问题、疑难问题、突发问题的时候,能够从理论体系出发找到相关的应对方法,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例如,在解决疑难杂病方面,特别是某些病种,中医方法比西医方法会有更好的临床效果[1-3]。在处理突发性疾病方面,如2003年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暴发是对中医理论系统的一次有力检验。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进行辨证治疗对于控制SARS的扩散起到了重大作用[4-7],后续的研究也显示了中药对SARS病毒的复制有抑制作用[8]。当然除去上述优势,抽象性的一个明显劣势便是较难掌握。

2 遵循逻辑的生命理论模型

在基础概念抽象化的前提下,中医思维方法的逻辑性首先体现在构建人体生命活动模型过程中,能将抽象层面的概念和物质层面的概念相结合,并且清晰地表明了其层次性和相关性。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标准,将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根据其特点,分别确定阴阳、五行归属,建立起了阴阳-五行-神-气的生命模型。阴阳的概念是根本,是世界万物的普遍规律,人体的生命活动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阴阳两方面。中医学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标本、正邪等概念无不体现了阴阳的思想。五行的概念是串联不同层次物质的纽带,它将器官、形体、情志、声音、颜色、味道、季节、方位等纳入其中,以此说明人体各层次、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神是生命体的特殊属性,是阴阳相交的产物,它调节着人体的物质层面;而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维系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并且连接了神和肉体。

中医学的逻辑性还体现在古代医家在运用上述生命活动模型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进行了严密的逻辑思辨。以《黄帝内经》为例,其许多篇章采用问答的方式记述了黄帝和岐伯等辩论医道的内容,记录了讲解和分析中医学生命模型的过程。同时中医思维的逻辑性还体现在应用中医模型去解决具体临床问题,如《黄帝内经》所建立的阴阳-五行-神-气的生命模型不仅能够解释人体各层次结构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逻辑演绎和推理,阐释人体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比如,外感邪气侵袭人体,多有一个由表入里的渐进过程,首先停留在肌肤卫表层次,而后逐渐深入经络,伤及脏腑,临床上则可以根据患者表现出的症状体征,判断病邪所在的层次,然后确定治法方药。又如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可以知道病邪在五脏的传变,可以“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止疾病加重。图1展示了中医学“阴阳-五行-神气”模型。阴阳、五行总领人体所有生命活动,其中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通过调控气的运行来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在这一模型当中,中医用阴阳平衡和五行生克两种理论对人体各层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释。

3 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系统

中医理论的系统性通过《黄帝内经》及其他经典得以体现,《黄帝内经》明确提出了中医的哲学纲领——阴阳,并以此为出发点,将自然界环境的变化和人生命活动的变化一起放在这个框架下进行描述和讨论,结合三阴三阳和五行的概念及关系,强调了精神领域(神)的重要性及其与身体物质器官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引入气、血和经络的概念,最终完成了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模型构建。基于这个生命体模型,同时引入了诊断方法(色脉)和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刺,兼述祝由、砭石、汤药及其他)。《难经》以对《黄帝内经》做注解为基础,除了阐述人体的结构、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则和治法外,对于三焦和命门学说、奇经八脉理论均有所创见,对于脉诊和针灸治疗有重大发展,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疾病用六经辨证、内伤杂病用脏腑辨证,从而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和理、法、方、药的运用原则,将《黄帝内经》抽象的理论知识用临床现象进行了具体解释,方便后世医者快速应用和掌握。《神农本草经》系统地总结了汉代及其以前的药物学知识,提出了药物的寒、凉、温、热四性及酸、苦、甘、辛、咸五味,并提出“七情和合”等药物配伍理论,为后世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中医学体系是系统的、完备的,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体系[9]。

这样的整体体系保证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而使得中医经受住了各个时期的临床考验得以传承至今。事实上古希腊人在自然哲学指导下,也建立了与中医学某些理论有相似性的医学。例如,古希腊医学的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在“四体液病理学说”基础上提出了气质与体质理论,认为人体与自然相统一,注重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强调预防[10],希波克拉底的这些理论与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重视扶助正气、扶正驱邪等思想不谋而合。然而希波克拉底提出的这些理论是零散的,不能解释人体复杂的生理病理现象,无法建立起完整的人体生命模型,也没有系统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另外,希波克拉底的思想仅仅停留在了理论层面,未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所以也未能长久地传承下去。

抽象概念和具有逻辑性的模型虽然不是中医学所独有的特色,但能够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系统,使得中医学在临床应用的时候总能够有理所依,而不是通过类似西医的穷举法不断尝试各种可能性。这种系统性从两千多年前就在医疗实践中反复检验并日臻完善,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 物质、精神、自然合为一体

中医理论看待生命的方法是完备的,这种完整性体现在认识到生命体不仅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并且还受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影响。《黄帝内经》将“神”与身体物质层面的联系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形成了“形神一体观”,具体表现为形神相合则生,形神相离则死,且形体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体的主宰。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所以自然环境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医理论中的“五运六气”学说就是专论时间、地域及气候对人体的影响的。中医学还十分重视人在社会中的角色给身体状况带来的影响,《黄帝内经》中提到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群由于经济条件、生活起居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导致身体体质不同,相应地治疗方案也不同。

形神相关性在西方医学中也曾经有过探索,但由于其基础理论受到还原论和身心二元论这两种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11],西方医学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逐渐淡化了人的精神领域对人体的作用。同时西方医学也未能将精神心理等因素很好地与形体物质层面相关联。自20世纪中叶始,西方医学也开始重视精神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对疾病的影响,但相关医学模式并没有改变西方医学界应用生物医学模式进行诊疗的现状。

5 用生命力量诊疗生命

中医理论描述生命体特性包含了神的部分,这也是中医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最大的特色,即使用了具有生命特性的包含了“神”/精神因素的诊疗方法。

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是与医学理论息息相关的,西方医学的理论以生理学为理论基础,受化学的影响,认为疾病的发生是因为身体机能(生理学)的失调,而这样的失调可以利用可测量的生物学变量标准的偏离来进行完全的解释[12],因此,通过生化指标诊断疾病是西方医学的主要诊断方法。相应的西方医学的治疗方法也集中在应用不同的药物,一般有明确的靶点,将异常的指标调整至正常范围,或通过手术将病理产物除去或更换。所以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要范式的西方医学,较少考虑生命体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关联,各种检测和治疗都是基于纯粹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对生物物质进行调控,忽略了生物物质和生物精神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转化这个事实,从而导致临床上的治疗有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中医理论则创造性地提出了“平衡”的概念,认为健康的人是“平人”,即包含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平衡,以及机体与环境处于对立统一的动态平衡状态,抽象而言就是“阴阳平衡”。这个平衡不仅是上述西医的身体机能平衡,更是身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一系列相关关系的平衡。所以在对人体失调的判断上,不仅包括类似西医的身体机能的诊断(脉象、颜色、舌苔等),更重要的是包含了一个人自身的感受。在医院中经常会遇到患者自觉身体不适,但通过西医学的检查却没有发现身体器官层面的病变,这些正是机体的“感知”与“物质”没有同步的表现。

因此,机体变化最好是通过人的“感知”来完成,感知可以更灵敏和更直接地表现出人体的平衡与否。正是基于这点,中医的诊断方法是“生物性”的,即通过望、闻、问、切这类需要医者对患者进行感知感受的操作,通过感受患者在形神两个方面的变化,进而对其进行诊断,而非单纯的依靠生化指标。同样,中医学的治疗方法也是“生物性”的,运用自然界的元素来治疗人体的疾病,如运用天然的本草、矿石等药物,或针灸、推拿等方法,均是通过感知来判断其阴阳偏离属性(而非其物质属性),如中药的“四气五味”性质,针灸治疗的“气至”效果等。所以中医诊疗过程中自然地囊括了时间、空间、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对患者疾病的影响,并能给予相应的关注与治疗。

6 结论

综上所述,中医以阴阳、五行、神、气等抽象概念作为基础,将精神、形体、自然和社会环境统一起来,用符合逻辑的思维方法建立起一个可以演绎和推理,能够阐释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生命模型,并将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成为能有效地指导养生或治病的中医理论系统,通过采用“生物性”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从整体层次上把握人体的状态,实现了对生命体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调整,形成了中医学的最大特色。这些特色正是中医学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原因,认识和掌握中医学的这些特色,能够有助学习、理解、掌握和发挥中医学的优势,在未来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TU Y.The discovery of artemisinin (qinghaosu) and gifts from Chinese medicine[J].Nat Med,2011,17(10):1217-1220.

[2]ZHAO CQ,ZHOU Y,PING J,et a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s:progres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J Integr Med,2014,12(5):401-408.

[3]CHEUNG TS,SONG TH,NG TB,et al.Therapeutic effects of herbal chemical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Alzheimer′s disease[J].Curr Med Chem,2015,22(19):2392-2403.

[4]JIA W,GAO W.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SARS?[J].Phytother Res,2003,17(7):840-841.

[5]LEUNG PC.The efficacy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SARS:a review of Chinese publications after the crisis[J].Am J Chin Med,2007,35(4):575-581.

[6]ZHANG MM,LIU XM,HE L.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SARS:a review of clinical evidenc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23):3500-3505.

[7]LUO Y,WANG CZ,HESSE-FONG J,et al.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acute and critical medical conditions[J].Am J Chin Med,2019,47(6):1223-1235.

[8]WEN CC,SHYUR LF,JAN JT,et a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rbal extracts of Cibotium barometz,Gentiana scabra,Dioscorea batatas,Cassia tora,and Taxillus chinensis inhibit SARS-CoV replication[J].J Tradit Complement Med,2011,1(1):41-50.

[9]王键.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5.

[10]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文集[M].赵洪钧,武鹏,译.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19-226.

第5篇: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范文

方药组成 桂枝3两(去皮),甘草3两(炙),大枣12枚(擘),芍药6两,生姜3两,饴糖l L。

服法与禁忌上6味,以水7 L,煮取3 L,去滓,内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温服1 L,3服/日。

经方方论

小建中汤是桂枝汤的变方,倍芍药君饴糖组成。芍药敛阴和营,配桂枝、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姜枣温煦益脾以助温运,建中者建立中气,借中焦以运四旁,助脾输津,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阴阳协调而愈。

经方新用

小建中汤治疗心血不足之心悸配黄芪18g,当归15g,元肉15g,五味子10g。

小建中汤配乌药10g,艾叶10g,橘核10g,荔核10g,治疗少腹拘挛作痛。

小建中汤加黄芪30g,黄连6g,青木香12g,吴茱萸5g,海螵蛸15g,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灼痛吞酸。

小建中汤配当归20g,鸡血藤30g,杞果15g,威灵仙18g,治疗血虚不荣,肢节酸痛。

医案举例

患者,女,35岁。初产横位,失血量多,贫血心悸,气短自汗,因产褥期营养欠佳,身体一直难以康复。头晕,身痛,少腹拘急常有空坠感,腰痛膝酸,下肢无力。刻诊:面瘦萎黄,饮食少进,肌肉削瘦,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弦。

辨证:虚劳里急,营血不足。

治法:温建中阳,补血养营。

方药:小建中汤加味。

组成:桂枝15g,白芍30g,甘草15g,生姜10g,大枣12枚,党参18g,饴糖30g(烊化),当归15g,阿胶15g(烊化)。l剂/日,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复诊:服药10剂,自觉四肢温煦,少腹拘急缓解,气短、心悸好转,贫血貌渐有改观,后以上方调治月余,外加当归生姜羊肉汤食补遂安。

新春祝福

尊敬的各位读者您们好:

首先我代表中华中医耳鼻喉医师协会、河北黄骅市医疗新技术培训学校向多年来支持我们办学的各位读者、各位领导、社区医师杂志社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步步高升。

我校从2003年创办至今已8年的办学里程,学员1万余人,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专业的多媒体教室,实习基地。让学生都能学到真正能为人民服务和创利的新技术,多年来我们的办学宗旨就是“教就教会,学就学真,学生不满意,学费全部退”的原则,保你来去都放心。

特色是发展的硬道理,我校拥有一流的耳鼻喉新技术,不手术,采用中医中药特色疗法治愈鼻炎、咽炎、扁桃体炎、耳聋耳鸣。契约鼻炎膏、鼻渊冲剂、耳聪液、咽炎散、鼻鼽丸、鼻炎导弹栓、鼻炎滴剂,都是我校与沧州市鼻炎咽炎研究所联合研发成功,至今国家已全部批为准字号。由于疗效确切,费用低,适宜农村基层发展。为此中华中医耳鼻喉医师协会推荐此项技术为2011年-2016年全国农村卫生发展特色技术推广项目, 如你还在犹豫和徘徊,请别错过发展的好时机。

颈肩腰腿痛已成为目前发病率较多的疾病,很多人为此烦恼。大医院不敢去,小医院不敢治。很多人都在寻求不吃药、不打针、不针灸、不针刀,对人体无创伤的绿色技术,而且能让患者满意的特色技术,一学就会。尊敬的各位读者,佛家讲究的是缘分,我校讲究的是诚信,欢迎你到我校考察,不满意你的来回路费由我们付。

另:我校还开创了全国第一家直肠滴入培训学校和不手术治愈痔疮的特色方法。我们诚心的祝愿您拥有一项特色技术,搞好自己的诊所。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为自己谋财。谢谢大家。

中华中医耳鼻喉医师协会会长,河北省黄骅市医疗新技术培训学校校长:秦立鹏祝愿天下人健康快乐。

技术推广办公室电话,0317-88851208889120

招生咨询电话: 13323277159

13303370239(短信手机)

在线QQ服务:1165228161

秦校长手机:13833756799

习基地电话:0317-5324533

网址:省略省略

乘车路线:河北沧州火车站下车,坐去黄骅的班车30分钟即到。

中华特技名医培训学校常年招生

好消息 ①每月22~30日在山东省苍山县天龙花园全科开课。有病人实习。②每月1~21日在北京市中国中医科学院南门东直门医院对面海运仓8号楼7单元101室开课。

一次学习,终生免费进修学习新技术。

办学证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办学许可证:1516055000013

应广大学员的邀请,本校决定于2011年3月20日~4月16日,举办“中华特技名医培训高级班”。提前报名,望报名从速。蔡老师电话:13869975712,招生办电话:0539-5285712。

培训科目 鼻炎闻药班(学习闻药20分钟一次性治疗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的最新方法),咽炎班(学习咽炎1~3次最新疗法),颈肩腰腿痛班(学习中华神针1~3次治疗60多种疼痛疾病的最新疗法),前列腺炎班(学习最新专利配方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的最新治疗方法),静脉曲张腋臭班(学习最新一次性治疗法),痔疮班(学习一次性注射法,抹药法,挑痔法,割痔法),新特膏药制作班(让学员亲自动手制作各种膏药,黑膏药,红膏药,黄膏药,白膏药,发热膏药,远红外陶瓷粉膏药,巴布膏药的最新制作方法,赠送高效涂敷机)。届时由发明人蔡胜华主任亲自授课带领实习,授课期间有大量病人供学员实习,学员带病人治疗免费。2011年3月20日在广州市京源宾馆,3月28日在贵阳市贵信宾馆,4月4日在成都市虹光酒店,4月10日在杭州市如家快捷酒店(下沙店)授课。

2010年3月20日~4月20日,蔡老师在广州、贵阳、成都、西安、洛阳讲课,受到广大新老学员的热烈欢迎。我们培训学员几年了,没有真技术不敢走出去到学员家门口去培训,疗效说明一切。学习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只看学费高低或者广告用语,在全国我们是首家能够走出去的培训学校。受学员邀请,2011年我们还会到达更多的地方去培训,让广大医务人员采用最先进的治疗方法,尽快的为患者解除病患痛苦,让我们的技术在全国遍地开花!

免费向各科学员传授以下特色配方:带壮疱疹一针治疗方,鸡眼一针治疗方,腱鞘囊肿一针治疗方,菌痢10分钟治疗方,小儿腹泻3天治疗方,小儿支气管炎5天治疗方,小儿支气管炎外敷5天治疗方,气管炎胶囊特色配方,慢性结肠炎10天治疗方,烧烫伤特色方,坐骨神经痛特色方,接骨配方,粉刺特色配方,输卵管炎症不孕4~10天治疗方,慢性胃病10天治疗方,角膜炎10天治疗方,顽癣配方,最新直肠滴入推入法,埋线疗法,电摩疗法,各种盗汗症外用方,止痛药水(各种痛疼外用),牙痛(2次)特色方,腹泻1~2次治疗方,毒蛇咬伤效方,斑秃30天治疗方,癫痫治疗新方法。

知识就是力量 理论指导实践 交流成功经验

碰撞智慧火花 把握人生机遇 拓展创业思路

招生办电话:010-84074318,

13810338446(蔡胜华手机咨询)

邮政账号:604734019200024077

农行卡号:6228481820449153915

户名:蔡胜华

联系人:蔡胜华

地址:中国中医科学院南门(东直门医院对面),海运仓8号楼7单元101室;网址:省略

全国多功能液针刀疗法 鼻咽炎皮肤病免费班

(广州.洛阳部)招生

多功能液针刀疗法系列研修班

①多功能新液针刀疗法班:新液针刀微创针法是党东旭教授经20余年临床研究,汲取众家所长,独创的一种集针刀药物松解、三氧微创、神经根减压于一体的新疗法,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及科技成果二等奖。专著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发行。该疗法具有操作简便、易学易懂、安全无痛苦、不易复发等特点。骨伤泰斗尚天裕教授生前亲自题词:“多功能液针刀博采众长,融中西新疗法集成创新”。主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病、肩周炎、膝关节病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跟痛症、各种神经痛等多种疾病。②多功能针脊柱区药酶植入班:主治脊柱相关疾病及各科顽症。如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癫痫、慢支、哮喘、盆腔炎、前列腺炎、面瘫、三叉神经痛、减肥美容等。③最新注射疗法班:讲授新注射疗法技巧、特殊部位注射,特效穴位注射、痛点注射、侧隐窝注射、椎间孔注射、骶管冲击疗法等。

我院承诺:全国首家免费讲授三氧微创技术。由液针刀疗法创始人党东旭教授等专家授课;授课时间长、病例多,有大量患者供学员临床实习,学员带病人免费治疗。有疑问者免费学习,满意后再报名。可协助办理全国通用《资格、学历、职称证书》。

皮肤病外治及鼻炎咽炎班(全国首家免费学习)

讲授药物配合皮肤针及祛斑再生仪专治牛皮癣、白癜风、尖锐湿疣、扁平疣、黑白痣、黄褐斑、粉刺、面部雀斑、红血丝、皮肤湿疹、真菌感染、鸡眼、老年斑、胎记等。特色外用药物,公开配方。没有医学基础皆可掌握该技术。台湾医学家发明的中药鼻炎膏,鼻腔内抹药一次性治疗鼻炎。15分钟可使肥厚肿大的下鼻甲萎缩消失。免费传授慢性咽炎咽后壁特色用药、鼻腔塞药、鼻窦炎配方、过敏性鼻炎等最新治疗方法。

中医外治特色疗法班

①三维定位正骨手法班:主要传授颈椎、胸椎、腰椎间盘突出症快速正骨手法。②电摩药物导入及电针疗法班:医生可带电正骨按摩、针灸点穴、药物导入。专治疑难顽症,有无医学基础皆可短期掌握该技术,全国独家技术推广。

报名学习地址: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广州市机场路12号 彭达楼上1213室)。

联系人:周钦风

邮编:510405

第6篇: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范文

[摘 要] 目的:探讨针灸的适应症范围及确切疗效。方法:回顾1388人次针灸病房住院治疗患者的有关资料,统计分析针灸科病种与疗效、治疗方法、病源等关系。

结果:共收治病种104种,病源辖区内占79.97%,辖区外占20.03%,临床治愈率为49.57%,总有效率为96.62%。

结论:针灸科收治病种广,但病源较局限;神经精神、循环及运动系统疾病是主要病种,而与脑有关的疾病又是重中之重;治疗有效率高,但治愈率有待提高。

[主题词] 针灸疗法/禁忌证;住院病人

AnalysisonClinicalDataof1388CasesintheWard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PangYong,LiBaoliang,NongZening(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h

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GuangxiCollegeofTCM,Nanning530023,China)

[Abstract]Purpose

ToApproachtoadaptablerangeandexacttherapeutic

effect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Methods

Thedataof1388inpatientsintheward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wererevi

ewedandrelationsamongkindsofdiseaseandtherapeuticeffects,treatmentm

ethodsanddiseasesourceswerestatisticallyanalyzed.Results

104kindsofdiseasesweretreatedinall,79.97%ofpatientswereinthejurisdi

ctionalareaofthehospitaland20.03%outofthearea;andtheclinicalcuredra

tewas49.57%andthetotaleffectiveratewas96.62%.Conclusions

In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kindsofdiseasetreatedwerewi

derandthepatientswasratherlimited;diseasesinnervous,circulatoryandm

otorsystemsweremainkindsofdisease,anddiseasesrelatedwiththebrainwas

themost;theeffectiveratewashigherandthecuredrateneedstobefurtherincreased.

[Keywords] AcupunctureTherapy/contra;Inpatients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范围较广,文献统计表明针灸对内、外、妇、儿等科300多种病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对其中100种左右的病症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世界卫生组织已肯定了43种病症的针灸疗效,并向各国医疗机构推荐。本文调查分析了1996年1月~2000年12月在本院针灸病房住院治疗全部患者1388人次的有关资料,以期抽样说明针灸治疗病种与疗效等关系,进一步探讨针灸适应症及针灸科应如何进一步扬长避短,提高疗效。

1 研究方法

调查分析上述时期内我院针灸病房所收治患者的全部病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病人来源(即来自医院保健医疗所辖行政区域内的患者,简称辖区内患者,和来自医院保健医疗所辖行政区域外的患者,简称辖区外患者)、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指以针灸治疗为主适当配合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疗效(分临床治愈、好转、无效及死亡4级,以病历记载为准)。统计分析针灸科病种与疗效、疗法、病源等关系,探讨针灸适应范围及确切疗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概述

本院5年中针灸病房共收治住院患者1388人次。其中男681人次,占49.06%,女707人次,占50.94%;年龄3~94岁,平均51.15岁;住院时间为2~210天,平均住院日为37.35天。来自辖区内患者1110人次,占79.97%,来自辖区外患者278人次,占20.03%。所收病人病种数为104种。详情分别见表1和表2。

由表1和表2可知,针灸病房收治病种较广,可见于全身各系统,其中神经精神和循环系统病人(842例)占总人数的半数以上(占60.66%),是针灸科治疗的主要病种。在单病种方面,与脑有关的急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几种病(588例)又接近总人数的半数(占42.36%),成为针灸科治疗病种的重中之重。这几种病临床有效率较高,治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充分利用"脑十年"这一绝好的全球性学术活动,探索更有效的方法,以提高针灸临床治愈率。

2.2 各系统疾病的有关资料

(1)神经精神系统

针灸治疗可用于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病变,其中又相对集中在脑血管病及周围神经病。中风病治疗有效率高(占97.39%),临床治愈率(占25.14%)尚待提高,如何提高治愈率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2)循环系统

针灸治疗多见于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其中脑动脉硬化症及高血压病,临床治愈率较高(占66.99%)。可进一步总结经验,探讨其治疗机理,进一步规范治疗方法,得以推广应用,应列入研究计划。

(3)运动系统

针灸治疗范围很广,多见于颈椎病、膝关节退变、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关节紊乱症、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梨状肌综合征、骶髋关节错位、强直性脊柱炎、胸椎后关节紊乱等,临床有效率高(达99.51%)。如能开展小针刀疗法,配合推拿治疗,将会进一步提高临床治愈率。

(4)呼吸系统

针灸治疗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临床治愈率高(占82.29%),今后可从缩短疗程方面进行探讨,对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病的治疗作用机理进行探索,以进一步具体说明针灸优势。

(5)消化系统

针灸对急慢性胃肠炎、胆囊炎、胆石症疗效较好,治愈率较高。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尤佳。

(6)泌尿系统

针灸对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有较好疗效,排石率达77.00%,止痛效果明显。这一疗效应值得注意,今后应进一步规范针灸治疗结石的适应症,提高排石率,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机理。

(7)五官

针灸对美尼尔氏综合征治愈率较高,达94.00%。值得总结探讨其有关作用机理,规范治疗方案,以及推广应用。

(8)结缔组织

针灸对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初步分析前者疗效优于后者,但总的临床治愈率不高,为24.00%。与吴氏[1]研究报道治愈率为53%相比,我科的疗效欠佳,治疗方法有待改进。

(9)其他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进一步分析可知,针灸治疗此病在止痛及疗程方面明显优于有关报道,到目前还没有留有后遗神经痛症患者。

3 体会

3.1 病种数量多,覆盖面广

笔者由抽样调查分析得知,针灸科收治病种数量多,达104种,病种分布广,可见于全身各系统。针灸科作为医院一个临床科室,而收治病种全面,其可谓"小而全"。进一步分析,患者疾病主要集中在神经、循环及运动系统。这就要求针灸科医师应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以满足不同病人。针灸科作为一个集体,相应地亦应是"功能相对齐全"而又有特色的整体。从长远发展角度看,针灸科应有计划地从各方面而又不失重点地进行人员培养,如应有相应人员进修学习内科各系统疾病达一定深度,能解决本系统一定难度的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法,同时亦考虑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病是针灸科的重点病,而且很多病是相互联系,应尽可能地多投入,确保对某些病种的诊治优势,形成特色。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使针灸科室形成一个人才结构合理,诊治高效的集体。

3.2 有效率高,治愈率有待提高

从统计分析可知,针灸科治疗疾病总有效率为96.61%,其中临床治愈率为49.57%,好转率还占有相当的比例。而重点病如脑梗塞及脑出血治愈率低,为25.14%。因此如何将好转之疗效提高到临床治愈即成为研究的重点。在此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打算将现有针灸医师按个人的兴趣及专长暂分成几大组,如中风病组、高血压病组及软组织损伤病组等。中风病组又可将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脑动脉硬化等列为重点病。各组严格科研设计,对有关病种按中医主要证型,逐个探讨其有效穴位、治疗方法及有效又相对固定的针灸中药处方,进行深入探讨,把握总的治疗规律,如单独针灸治疗的适应症、针药结合治疗的适应症及各自治疗的适宜时期等。同时,针对各种瘫痪病人,引进开展康复体疗技术,建立病房康复体疗室,使得瘫痪病人及时配合功能锻炼。对骨质增生及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可以增开小针刀疗法,并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力争把临床治愈率提高上一个台阶。只要坚持不懈的探索研究,形成对某些病种一系列独到的治疗方法,突出特色优势,提高疗效,扩大影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亦得以上升。

3.3 病源相对局限

从表1可知,病人来源于医院辖区内的占79.97%,来自于辖区外的占20.03%,病源相对局限,与全区针灸治疗中心要求相差尚有距离。分析其原因,其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多数外地患者在南宁市其他医院治疗一段时间,才知道中医院及针灸科治疗中风等病有较好疗效,才转来本科治疗,遗憾的是当这些患者几经周折转来时大多数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本市市民也不甚了解针灸,有相当部分患者在其他科治疗效果欠佳时,才抱试一试的心情接受针灸治疗,感受到了针灸的奇效。其二是特色尚未形成优势,针灸本身为中医的一大特色,随着针灸热的兴起,各地医院均开展了一定水平的针灸治疗,针灸医师均能进行常规的针灸治疗,且有一定的疗效,在这种情况下,若我们也停留在常规针灸治疗水平,仅有较高的治疗好转率,没有自己科室独特疗法或几种病的疗效(治愈率)明显优于其他医院,那么就没有特色优势,不会吸引更多的病人。因此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不断完善针灸科特色建设,将会不断扩大病源。其三,院内收治病种的限制。神经系统病种是针灸病房收治的最多病种,针灸的疗效也是不容置疑的。但大多数病人不了解情况,只到神经科就诊,不去针灸科求医,致使许多病人得不到有效的针灸治疗。如果针灸科与神经科携手合作或者合并,针灸科病源局限的问题就可以从根本上得以解决。这样,不仅有利于病人,也有利于科室与医院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第7篇: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范文

活动方案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对引导中医医院保持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总结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总体安排和中医药工作总体部署,—继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

深入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引导和促使中医医院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二、活动范围

全市公立中医医院。

三、重点工作

(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1.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2.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3.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

4.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及业务指导工作。

5.认真组织实施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相关项目。

(二)人员配备与培训

1.严格执行《关于中医医院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

2.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3.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临床科室建设

1.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科室命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

2.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3.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年度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

4.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定。

5.严格执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6.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掌握本科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含中医诊疗技术操作及常用中药方剂应用)。

7.按有关要求,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8.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积极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

9.有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并积极使用;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应占6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应占30%以上。

(四)重点专科建设

1.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确定的重点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主要研究课题应解决该病种中医治疗难点。

2.制定并实施本专科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中医治疗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

3.按照有关规定,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开展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应用推广工作。

4.重视本专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加强专科学术继承人培养。

(五)中药药事管理

1.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2.严格执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3.按照要求积极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

4.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5.严格执行《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

6.按照《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开展中药制剂管理相关工作。

(六)中医护理

1.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开展中医护理工作。

2.执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辨证施护。

3.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基本操作,能够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七)中医药文化建设

1.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文件要求。

2.医院宗旨等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3.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4.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医院标识、庭院等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体现中医药文化。

(八)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1.医院制定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计划,明确具体措施。

2.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合理设置和建设“治未病”服务提供平台。

3.按照《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4.积极应用常用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技术应用符合相关规定。

四、组织实施(8月—7月)

(一)动员部署(8—10月)

根据全国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经验,查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针对性工作措施,制定和完善全市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二)自查自纠(11月—5月)

各级中医医院按照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年度重点工作,结合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情况,制定本单位的活动 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整改。

(三)指导督查(12月—5月)

市中医局制定督导方案,组织人员对中医医院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工作情况进行督导,确保实施效果。

(四)检查评估(6—7月)

组织专家组对各单位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报送省中医药管理局。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明确目标

全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县中医医院要进一步提高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重要性的认识,把发挥好中医药特色优势做为参与医改、顺应医改的重要工作来抓,要克服松懈情绪,保证重视程度不降低,工作力度不减弱,牢固树立中医医院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坚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信心,以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为抓手,全面提高中医医院中医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领导,完善措施

各区县卫生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加大宣传、指导、培训和检查力度。各中医医院要明确医院主要负责人是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围绕主题广泛开展动员部署,调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积极性,制定完善措施和制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第8篇: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医;社区卫生服务;优势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47-02

2006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界定: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health service,NHS)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1】。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服务的目标必须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而不是以“需要"为导向: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仅仅是疾病的医疗,而应是集防治保康教计划生育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服务必须是居民在经济上能够承担且能方便地接受:提供者主要是直接在社区工作的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社区医生【2】。社区卫生服务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具有公共性,在实现卫生服务公平性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目前拥有较充足的卫生人力,但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专业结构需要调整、人力资源配置需要改善,社会力量的引入是改善社区卫生人力的有效措施【3】。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中医药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也在有关文件中明确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笔者所在的岗位是中医院的社区服务中心,通过我们的具体实践,深有体会:中医药人员的有效参入,中医预防、治疗手段的运用,是十分符合我国国情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中医及传统治疗方法在社区卫生中的重要性及所表现出的巨大优势。

1 中医全科医学在社区诊疗工作中表现出的优势【4】:

1.1 中医全科医学的临床思维是人格化的服务,重视人胜于疾病,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注重人的生活习惯和疾病发生的关系;专科医生采用以疾病为中心的权威型诊疗模式,一见胸背疼痛即首先考虑心血管疾病,中医全科医生除了掌握西医诊疗方法外,还要掌握中医全科诊疗模式,考虑的范围更广,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1.2 中医全科诊疗有其独特的思维和方法。中医以整体辨证论治,人的生命规律与万物的生息规律具有同态性。《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日:“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这就是说,气候的突然变化可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而生理功能的改变,又能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人的健康必须服从于自然界的生态节律,顺应生态节律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基本保证。

1.3 通过中医全科治疗,可改善滥用抗生素的问题。《伤寒论》16条讲:“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全科中医诊疗就是要跟着脉证走,不要跟着指标走。

2 中医“治未病”理念

这一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5】。

“治未病”思想充分体现了传统医学重视保健的思维模式,是中医的至高境界和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近些年来,社区医疗服务在我国极大推广,它打破了有病去医院的传统观念,使得人们在社区中同样可以保健养生、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与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理念有共同之处,“治未病”思想逐步渗透到社区医疗服务中来【6-9】。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原则主要包括以下6 个方面:①道法自然,平衡阴阳。注重自然规律,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②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良好的心境,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③饮食调理,以资气血。病从口入,要合理、规律膳食,滋养身体,食补大于药疗。④强身健体,动静相宜。生命在于运动,劳逸结合,利于健康。⑤增强正气,规避邪气。增强自身免疫力,注以内养和外防,预防疾病的发生。⑥早期诊疗,防病传变。早期发现疾病的征兆,判断病邪的蔓延趋势,对症下药,防治疾病的恶化和复发。把握好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原则,在疾病发生之前或者已有疾病恶化之前,做出判断,及时治疗,从而治未病,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可体现如下原则与具体应用:

2.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注意观察疾病发生前的身体变化,根据变化,推断疾病的性质和发展趋势,从而在发病前对疾病有效遏制。在社区中,社区医生积极开展多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举办健康卫生讲座、印发预防疾病的健康手册,社区内广播养生秘诀、组织社区居民晨练、晚间运动等,使人们充分重视“治未病”思想观念,自觉地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当身体有不适的时候,就近到社区门诊向医生咨询,及时发现疾病。社区医生也定期在社区内为居民义务做健康检查。通过义诊、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治未病”、实践“治未病”,从而推动全民身体预防保健意识的形成。

2.2 既病防变

得知已经患病后,积极进行有效的早期治疗,防治疾病的进一步恶化。社区医生叮嘱患者,要重视已经发生的疾病,不要因为没有明显的不适而忽视治疗,延误治疗,加重病情。例如,日常的伤风感冒,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累及其他呼吸器官,导致鼻炎、咽炎、支气管炎、肺部疾病等严重疾病。中医治疗疾病使患者尽量远离抗生素,用中医的中药方剂,刮痧排寒、排毒,针灸疏通经络,拔罐去除邪气等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在病情初起有效控制疾病,副作用小,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同时价钱合理,不会造成患者额外的经济负担。

2.3 愈后防复

疾病痊愈后,应该采取必要措施积极预防疾病的复发,加快身体的恢复状况。疾病的恢复期,虽然症状已经减轻消失,但是从中医来看,“大病伤元气”, 还要通过一定的治疗保健使身体的元气尽快恢复,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复发。如老年肺病的患者,痊愈后应该尽量防止伤风感冒的发生,社区医生叮嘱老年人在天气转凉或者外出受凉后,服用中药的麻黄汤可以有效治疗外感风寒感冒;对于患脑卒中愈后康复阶段的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肢体偏瘫、语言不流利等后遗症,去医院接受康复训练,不但给身体行动不便的患者带来困扰而且还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可以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手段同时中药煎服双管齐下,恢复效果显著,副作用小,价钱合理,患者不用出远门在家人的陪伴下就可得到良好的恢复。

这种思维指导下的中医“治未病”模式是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以个体人健康状态为中心,中医药治疗为基础,通过结构化设计、规范化模块的系列服务,全面防范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并在经济上实现廉价优质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以实现“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标,达到祛病健人、健康长寿的目的。

通过反复实践,该模式的实施可以制定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针对“未病、欲病、已病”3大类人群,分为9类管理,如此分类便于社区日常工作的开展。

3 中医药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有独特的临床疗效

社区卫生服务处在城市医疗服务工作的最基层,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治疗服务为重点。中医主要运用来源于天然动植物和矿物的中药以及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非药物疗法来治疗疾病,在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治疗上, 具有治疗方法独特、临床疗效确切的优势。如外感发热、咳嗽、头痛、眩晕、面瘫、肩周炎、痛经、湿疹、带状疱疹等社区常见的病证,疗效好、副作用少、价格低。而且,对一些疑难杂症,中医也有不少独特治疗方法。

4 在社区康复服务中的一些防治手段具有不可替代性【11】。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药在疾病治疗的康复中逐步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结合应用针灸、推拿、拔罐、熏蒸等特色疗法,治疗中风偏瘫、伤后功能恢复、腰腿痛等病症,安全、有效、便捷、经济。这些综合的中医药康复防治手段,不仅疗效好,而且服务成本低。有些方法可以就地取材,使用设备和器材简单,不依赖高档仪器设备,不需要豪华场地设施,医药资源丰富,行医方式灵活,操作简单方便,特别适合广大城市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具有显著优势。

5 “冬病夏治”之特色

每年三伏日给患者实施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及成人哮喘、咳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冻疮、风湿性关节炎、部分肾脏病等。“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重‘于“治”的思想。

6 中医思维带动社区卫生服务经营理念的创新

将社区卫生的服务对象由以病人为主拓展到病人、亚健康人和健康人,服务范围由以医疗为主拓展到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领域,服务网络由单一的医疗服务体系发展为医疗服务和保健服务两大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即“六位一体”之功能: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街道为基本范围,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基本医疗为一体”(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保健服务体系以中医“治未病”为理论,以中医经络为手段,以无药、无创、安全为康复理念,将调理前方案制、调理中技术规范制、调理后效果反馈制、调理问题技术督导会诊制等现代经营理念植入传统中医经络文化之中。中医经络康复调理方式的应用与普及,使百姓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国家医疗费用得以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这些 21 世纪人类健康的顽疾得以控制。

中医经络既然效果显著、成本低廉、无副作用、易于复制、绿色无污染,那么中医经络调理的方式非常适合在中国广大缺医少药的农村及医疗设施缺乏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中应用和普及,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则我们中华民族古老的中医文化和实用方法将对全人类的健康做出巨大的贡献。

例如:中医饮食养生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作用【12】

中医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原则为:比例平衡、性味辨证、食量有度。所谓比例平衡,即各类食物之间的比例要平衡。而性味辨证,要求寒热温凉以及甘酸苦辛咸平衡。至于食量有度,要求饮食既不“太过”,也不能“不及”,过饱过饥都是饮食所忌。提倡少食多餐,切忌贪食;忌食肥甘、油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热;忌食辛辣、煎炸、烤炙的菜肴,防止助热伤阴,加重病情;慎饮酒。中医膳食观不仅包含了对食物种类搭配、食量的认识,同时也包含了食物的性味,即对人体阴阳寒热、五脏功能的纠正作用,这一点在糖尿病饮食治疗领域是独有的。

饮食养生不同于营养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系统、辨证调养过程,不只适宜于糖尿病,各种慢性病都是如此。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中医药学在社区医疗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中西结合的全科医师在社区具有非常明显、独特的优势,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金钥匙;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一条基本路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事业发展的新亮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2010年起,启动了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创建活动,是一项独具匠心的政策引领,深得广大社区工作者拥护。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Z].2006.

[2] 朱金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的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9:589―04.

[3] 梁万年,李静,关静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状况及地区间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3):1038-1041.

[4] 游元鸿. 中医全科医学在社区卫生诊疗工作中的优势[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2):1501-1502

[5] 倪荣,戴国琴,刘新功等. 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3 (28):191-193

[6] 曹惠云.未病的汉方治疗[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4,26(6):339-340.

[7] 田虎, 王素改. 浅议中医“治未病“思想[ J ] .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1):7.

[8] 陆征丽, 魏大鹏. “治未病”对减少医疗费用的意义[ J ] .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13(8):21.

[9] 胡虹,臧雷雷.中医“治未病”体系建设之浅见[J].中医中药,2009,47(16):84.

[10] 黄甫初.《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大运河高级论坛材料汇编》2009年

第9篇: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分型;中医内治;中医外治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的症候群,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症状,血生化及内镜等检查无异常发现,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1]。目前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主要考虑与胃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中医汤药、针灸等治疗方法对缓解FD症状,改善FD患者生活质量及预防疾病复发均有较满意的疗效。

1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虽无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名,据FD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祖国医学 "痞满"、"胃脘痛"、"嘈杂"等疾病范畴。FD常以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素体正虚等为诱因,导致肝失疏泄,脾胃气机升降失常,中焦气机不利。FD病位主要在胃,涉及肝脾两脏,基本病机为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脾运无权。

2中医辨证分型

由于FD病因病机复杂,目前临床上尚未制定出公认的分型方法,各医家主要依靠临床经验进行分型。刘氏[2]等收集的62篇文献共5157例FD的各证型中,肝胃不和证43.28%,脾胃虚弱证26.35%,其他还有肝胃郁热证、肝郁脾虚证、胃阴不足证、脾胃湿热证、瘀血阻络证、寒热错杂证等。其中以肝胃不和证及脾胃虚弱证为主。何氏[3]统计了23篇文献共2497例FD的证型,共分26个证型,其中以肝胃不和型、肝郁气滞型、及脾胃虚弱型最多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4]"中将FD分为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肝气犯胃证、湿热滞胃证4型,随着研究的深入,后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5]"中在原有分型上增加寒热错杂型,共5型。

FD中医分型繁多,其中很多分型名称虽不同,但实质是相同的,又因在临床上可出现单一证型,亦可出现证型交叉,使FD分型尚未标准化。

3中医治疗

3.1中医内治 薛氏[6]对55例FD分型论治,肝郁脾虚型选柴胡疏肝散,肝郁气滞型选四逆散合小承气汤,寒热错杂型选半夏泻心汤,饮食积滞型选保和丸,脾虚痰盛型用中药(白术10g、党参12g、麦芽30g、枳实6g、川楝子10g、鸡内金12g、炙甘草3g、山药30g、桔梗6g、黄芪15g)治疗,总有效率94.54%,高于对照组(多潘立酮)的74.55%(P

总的来说,中药内服治疗对FD有效是肯定的。虽然分型标准尚未统一,但各医家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辨证,随证立法,均获得较满意的疗效。部分医家还对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疗效持续、疾病复发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均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3.2中医外治

3.2.1针灸治疗 金氏[9]等将36例FD分肝气郁结、脾胃气虚、肝气犯胃、湿热滞胃4型,在中脘、天枢、足三里、内关基本腧穴基础上随症辨证取穴进行针刺治疗,总有效率为94.1%,优于对照组(伊托必利片)的63.9%(P

3.2.2其他中医外治法 焦氏[12]采用穴位埋线治疗FD60例,临床治愈率为43.33%,高于对照组(西利)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张氏[13]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FD症状及胃电图影响,发现穴位埋线能明显改善 FD 临床症状,并能促进胃肠动力。易氏等[14]则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治疗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改善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多潘立酮)均存在显著差异(P

3.3联合治疗 李氏[16]采用针灸与中药内服并用治疗FD36例,总有效率为91. 7%,对照组(单纯中药)总有效率为70. 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中医博大进深,对FD认识有其独到之处,治疗方法种类繁多且独具特色,无论是采用单一疗法还是多法联合治疗,其临床疗效确切、较西医更有优势是公认的。研究还发现有些联合疗效优于单一疗法。

4问题与展望

中医治疗FD疗效确切,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复发等多方面较西医更具优势。中医治疗FD的方法种类繁多(如中药、针灸、穴位埋线、耳穴贴压、拔罐等),不良反应少,因而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临床上多种中药、方剂都具有兴奋胃肠道,促进消化运动的功能,有些中药(如陈皮、木香等)还具有双向调节胃肠道功能,从而消除FD患者上腹饱胀等不适症状。中医认为FD涉及肝脾胃三脏,故其治疗大法主要是疏肝、健脾、和胃,结合临床辨证合以理气消痞、消食导滞、清热利湿等其他治疗方法,系统调节机体机能,使邪去而正安。针灸、穴位埋线等其他中医疗法主要通过局部刺激,使脏腑功能得以恢复,气血得以和顺,阴阳得以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但由于对FD发病尚无清晰认识,故诊断及治疗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认识的不足及临床表现的多样,致中医辨证难以统一,治疗难以标准化。其次,目前临床观察及研究大部分系小样本,研究方法也未严格按照科研步骤设计,故获得的结果难具有强的说服力。再者,FD临床疗效的评价系统尚不完善,各家采用的评价方式、标准不尽相同,导致疗效比较难以在同一平面上进行,也就难以知道何种治疗更合理。因此,首先应通过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获得大量疾病证型样本,以规范中医对FD的分型。其次扩大临床观察及研究的样本量,规范研究方法,使获得结果更准确、更具说服力。再者,加大研究FD的范围及深度,以了解其发病机制,根据发病机制制定科学、合理、完善的疗效评价系统,以规范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S].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834.

[2]刘松林,梅国强,赵映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辩证规律研究[N].中国医药学报,2004,19(8):449-451.

[3]何婧,周晓虹.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常见证型研究概况[N].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3):263.

[4]张万岱,危北海,陈治水,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S].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6):559-561.

[5]陈治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 [S].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1):1545-1549.

[6]薛常庆.浅谈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55例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633-634.

[7]曹东辉,杨志新.中医分型辩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7例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2):279-280.

[8]马海丽,朱莹.柴胡疏肝散治疗气郁质功能性消化不良 30 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17-19.

[9]金磊,胡晔,高志成等.针刺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6):1222-1224..

[10]章振宇.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报告[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1):61.

[11]赵会玲.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J].陕西中医,2007,28(7):883-884.

[12]焦玉祥.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06,22(4):45.

[13]张燕,马朝阳.穴位埋线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及胃电图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05):13-14.

[14]易梅,罗萍,朱艳.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15:142-143.

[15]张党升,薛卫国,李建辉.腹部推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8):619-621.

[16]李学军.针灸合六君子汤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N].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26(1):31-32.

[17]方芳.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0):1568-1570.

[18]王全权,陈海林,宗芳,等.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