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健食品前景范文

保健食品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健食品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健食品前景

第1篇:保健食品前景范文

对市场极其敏感的保健品业同样在关注着这种营销模式的发展,并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着。同连锁加盟业在我国的发展状态一样,保健品连锁加盟也仍处在一种年轻、健康充满希望,同时又有几分混沌曲折缺少秩序缺乏规则。

笔者曾对我国保健品业专卖店建设做了一些调查分析,在此愿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介绍给业界同仁分享。

笔者总结我国保健品市场专卖店建设大致有七种模式存在,本文针对这七种模式简要分析,并对其发展方向做简单预测。

一:店企合一型 典型代表企业:安利 仙妮蕾德

此类专卖店模式是保健品业的一种典型形式。建店企业往往采用直销的基本营销模式,也可以说是基于我国政府对保健品无店铺营销的限制之后的一种无奈选择。专卖店其实就是加盟商的办公室,本身并不承担产品销售的功能。虽然有些专卖店选址在人流较多商业街面,装修档次也相对较高,承担了企业形象店的功能。但从总体而言,这种店企合一型专卖店建设实质不在店。确切的说是:企业建店主要是给有关部门看的,店面装修不需要遵循严格统一的标准,没有严格的针对专卖店本身的人员结构和操作规程,专卖店的建设只是企业吸引加盟商的一个砝码。连锁加盟是人的连锁和加盟,而不是店的连锁和加盟。专卖店自身根本不存在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二:企业形象型 典型代表企业:中脉 夕阳美

这类专卖店也是保健品业的一种常见模式。建店企业本身具有一套完善的营销模式和体系(例如会务营销、旅游营销等),企业产品一般不通过广普渠道(药店、超市、卖场)销售,同时大众媒体的投入也相当有限。消费者获得企业产品的信息途径就比较窄。鉴于上世纪保健品营销造成的消费者信任度极低的社会环境,企业往往通过建设专卖店向消费者传达“我们不是做一秆子买卖的小企业”的信息,增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信心。专卖店自身接受消费者咨询,产生些许销售。但对企业而言,专卖店的销售相对主要渠道销售基本可以忽略不记。

此类专卖店选址装修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对于人员结构和服务规范有一定的要求,但形式大于内容。店面数量及装修标准不是根据市场需要而定,而是根据企业实力而建。专卖店本身不具有连锁加盟的性质,往往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专卖店的发展取决于企业在当地主要营销渠道的发展状况。

三:客户服务型 典型代表企业:春芝堂 银貂

客户服务型专卖店更注重店面本身的建设,等同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络点服务站。它背后可以有一个完善的营销模式和体系,两者相辅相成;也可以以专卖店为中心,通过有效的媒体投放与健康服务达到销售目的。相对于企业形象型专卖店而言,客户服务型专卖店的建设与市场发展是同步的,专卖店建设是随和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店面选址和装修是以当地市场的人口数量密度和消费行为意识为基础的,需要把企业状态与市场状况有机结合。

客户服务型专卖店本身具有完整的宣传销售程序,所以可以独立存在。这类专卖店本身可以以加盟的形式拓展市场。相对于以上两种形式,这种专卖店具有了向连锁加盟业态发展的基础。但是这种形式往往是单一产品或附加产品专卖,产品的单一性影响了加盟商的加盟热情,发展受到限制。如果能附加有效的营销模式或具有价值的服务,仍然是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专卖模式。

四:专业顾问型 典型代表企业:康基

专业顾问型专卖店同客户服务型有相同之处,就是他们都等于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络点服务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客户服务型更侧重于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的展示,他吸引顾客的前提是产品,而后有服务。在宣传设计制作中强调产品的存在,炫耀服务的实惠。专业顾问型专卖店更强调服务的科学化专业化。在视觉传达上强调专业化个性化,在服务措施上使用新设备新技术。客户服务型专卖店提供的最终产品一般只是一种,而真正专业的专业顾问型专卖店应该能够同时提供多个可供选择的不同配方或不同价位的产品。

专业顾问型保健品专卖其实就是定点提供专业化服务,这种服务要具备可感受可量化的特点。尤其要保证仪器设备和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的稳定,防止两店检测两种结果。这种专卖形式比客户服务型专卖增加了有效的附加服务。应该也是一种有前景的专卖模式。

五:品牌专卖型 典型代表企业:久怡

品牌专卖型的保健品专卖店尚不多见,久怡也是发展不久的上海本土企业。2004年初才开始外地市场的拓展。所谓品牌专卖型就是销售单一品牌系列产品的专卖店。实际操作中可能有大众名牌产品和OTC类产品介入,但绝对销售还是自身品牌产品。一个保健品企业很难生产足够丰富的产品,贴牌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这保证了可供经销商选择的不同剂型、原料、功能、价位。这是保健品专卖向连锁加盟业态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这就需要一整套完善的加盟体系,市场管理制度及物流配送系统。保健品营销历来都注重于对产品自身的强调,这种形式就可以跳出产品谈营销。在产品自身质量保障的基础上,完全可以从企业自身出发、从社会健康意识出发谈保健品。真正回归到保健自身的含义:保健是人解决温饱问题后的一种生活意识,一种出自生存高于生存本身的发展需要。而不仅仅是“治”病防病。

这类专卖店操作现阶段发展可能需要依附于社区商业的发展,只有把专卖店建设同城镇社区文化的建设有机结合,才能保证专卖店个体的健康发展。如果仅仅为了加盟而加盟,忽视了最终的有效销售。同样很难长足发展。

六:终端渠道型 典型代表企业:绿色世纪

终端渠道型就是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保健品销售的专业终端渠道。不一定需要拥有自己的产品,这是它同品牌专卖型的最大区别。虽然两者在发展方向上可能都希望打造我国保健产品第一销售通路。因为绿色世纪诞生的特殊背景,可能为其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针对终端渠道型保健品专卖店而言,此类专卖店在进货和配送环节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因为我国保健品大都以区域独立核算模式操作,专卖店总部和各地专卖店在单一产品进货价格上几乎没有优势,反而增加物流成本,只能尽可能的下放进货权,这又会造成加盟店脱离总店的制度约束。另外保健品专卖和药店相比,吸引顾客的专业化程度又没有优势。这类专卖店的单店生存就受到极大挑战。如此看来,这种专卖店的发展也是很尴尬的。

虽然发展前景有些操作上的尴尬,但笔者认为这种模式还是有生命力的。药店终归还是为病人开的,随着市场专业化程度的提升,有病的人和无病的人最终将走进不同的维护健康的门。需要多长时间不是很具体的,这取决于营养学知识的普及程度。维生素、氨基酸、蛋白粉等非功能性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反映出消费者已经认识到保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品位。终端渠道型专卖店要良性发展就必须在保健与生活文化方面做文章。

七:创业小康型 典型代表企业:无

创业小康型保健品专卖店就是一些有些医学知识或有些闲钱的普通市民凭着自己对保健品市场的直觉,租赁临街店面注册的保健品销售门市部。店面10-50平方不等,从名牌到奶粉,从保健礼品到干货加工一应俱全的保健品店。这种保健品店的店主可能对保健品行业现状、保健品营销模式一无所知,但这不妨碍他们做生意,赚钱养家。笔者居住小区街道200米内就有三家规模不等的保健品店。其中一家一年前后就由一个夫妻店发展到有四个白大褂站台。这种小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般的社区药店是没有干货加工的,保健品种类也相当有限。这种专卖店恰好适应城镇社区居民对保健产品的多层次需要。偶尔适应节令的健康常识和保健配方推出,都能门庭若市。

第2篇:保健食品前景范文

保健食品产业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其全球市场容量稳速上升。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传统保健养生理念的大国,对保健食品的需求量更是日益增长。据《2011中国保健食品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分析,目前中国人均医药品消费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1/30~/40,人均保健食品消费支出仅为美国的1/20、日本的1/15。按照近几年我国保健食品市场复合增长率30%的速度,加上人们越来越注重养身保健,预计我国将在近一两年内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保健食品市场,201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500亿元。

保健食品的市场特点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保健食品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营养型产品,比如蜂王浆,它能增加营养,改善体质,但没有明显的疗效,应长期服用;第二类是强化型产品,比如蛋白质、铁、锌、钙,这类产品不能防止营养素的流失,要经常服用;第三类是机能型产品,比如鱼油甲钙素,它对身体的某个器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第四类是机能因子型产品,比如食用菌复方搭配保健食品,对身体的各个器官有保健及治疗作用。

经历了从风起云涌到逐步理性与完善的中国保健食品市场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1.产地集中:目前已批准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中,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占了42.79%,云南、西藏、青海、新疆、贵州5个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产品仅占1.25%;2.申报功能雷同:功能分布多集中在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抗疲劳3项,约占全部保健食品的62.2%;3.重复开发多:集中在螺旋藻、褪黑素、鱼油、灵芝、鲨鱼软骨、虫草、甲壳质、银杏等类保健食品;4.产品剂型以药品剂型为主:主要采取胶囊、片剂、口服液、颗粒剂(冲剂)等剂型,这提高了保健食品的科技含量。

发展中存在的不规范因素

保健食品市场近20年发展中出现的种种乱象,说明保健食品产业在国内还是一个相当不成熟、不规范的产业。而这诸多的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

①医保不分:药品和保健食品是以“是否具有治疗作用”区分的。保健食品的消费是一种保健行为,而放眼望去,市场上诸多厂家无一不是在宣传上大放厥词,一味强调产品的药用效果。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同样也严重影响了整个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

②信任危机:据调查,70%以上的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半信半疑。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保健食品市场“产品杂、广告多、市场乱”,按照国家规定的保健食品27种功能分类,消费者投不信任票比例最多的是免疫调节、抗疲劳、调节血脂、营养素补充剂、调节血糖等产品。

③仿冒盗用:由于我国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时间短、速度快,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现代化流通方式尚未建立,无法对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追踪管理,一些不法生产经营者仿冒和假冒保健食品标识甚至盗用批准文号违法生产和经营。

④夸大其词:在急功近利思想驱使下,企业往往将资金投入到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部门,一些保健食品企业往往花几千万元砸在广告上,对消费者进行狂轰滥炸、死缠烂打。为了能使自己的企业“超常规成长”,到处挖掘“奇招、怪招”,大肆夸大产品的功效,宣传自己的产品具有治疗作用,误导消费者。

⑤地方保护:地方保护主义者借发展地方经济、特色经济之名,迫使部分地方有关行政部门出于地方利益,擅自违法审批普通食品为“保健食品”,或批准违法广告。这些地方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营养品”、“特殊营养品”、加药的“食品”和自编批号的具有“功能”的产品,以及被他们默认的没有任何批号的产品,严重扰乱了保健食品的市场秩序。

第3篇:保健食品前景范文

关键词:黑果枸杞;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S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216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亦称黑枸杞。为琉科(Solanceae)枸杞属(Lycium L.)多年生灌木植物。黑果枸杞果实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保健食品,也作为一味中药记载于相关书籍中,果实颜色呈黑紫色,果味酸甜,是西部特有植物种。在营养方面,黑果枸杞与宁夏红枸杞有着相似的营养成分。测定表明,黑果枸杞的果实含丰富的人体必需脂肪酸、酚类物质、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必需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常量以及微量元素。黑果枸杞中含有丰富的还原糖和花色苷,被称为“花青素之王”[1]。近年来,黑果枸杞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产品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对黑果枸杞加工技术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1 黑果枸杞特色产品的开发

近年来,黑果枸杞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小浆果类食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以及市场的欢迎。然而,对于黑果枸杞以及相关衍生产品的研发大部分还没有进入正轨。目前,主要的特色黑果枸杞产品有黑枸杞果汁、黑枸杞复合饮料、黑枸杞泡腾片以及黑枸杞果醋等。

1.1 黑果枸杞果汁的开发

黑果枸杞果汁一般以新鲜黑枸杞为原料经多道工序制成浓缩原汁,再加入相关保鲜剂制成。目前,黑枸杞果汁的生产过程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产品组织形态均一,避免出现浑浊、沉淀的现象。近年来,胶体磨、高压均质技术作为1项新兴技术逐步应用于现代食品工业。该技术能够有效地进行分散、破碎、乳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陈晨等[2]利用该技术改良了黑果枸杞果汁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此技术生产的黑果枸杞果汁有效成分保存最完整且口感更加纯正。阮晖等发明了一种食疗发酵黑果枸杞汁,发明者筛选出高产纳豆激酶兼吡咯喹啉醌的2种菌株共同发酵黑果枸杞汁。该款黑果枸杞汁中,吡咯喹啉醌含量_到70ng/mL以上,而纳豆激酶活力达到了445U/mL以上。

1.2 黑果枸杞运动饮料与复合饮料的开发

近年来随着各类饮料产品的发展,以功能性饮料为代表的保健型饮品逐在市场上推广开来。而功能性饮料中,运动饮料作为增长最快的种类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孙莉琴以灵芝和黑枸杞为原料,对灵芝黑枸杞复合型运动饮料的研制工艺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2种主料在调配中的最佳体积比,发明者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该饮料的最佳配方。该饮料口感酸甜可口,产品无明显沉淀物质,品质达到了国家标准。王芳芳等以红枣和黑枸杞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此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

1.3 黑果枸杞泡腾片的开发

市场上的保健食品大多以方便携带、食用方便以及营养保存率高为目标进行研究和开发。泡腾片作为一种快捷高效并且能够大限度保存营养成分的片剂,具备以上保健食品所需的特点。目前市场上主要的与黑果枸杞相关产品主要以黑枸杞干果为主,这类产品通常直接用开水或温水以冲泡茶叶的方式饮用。然而这种食用方式具有花费时间长、干果营养成分利用率低等明显缺点,而且温度过高会对黑果枸杞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花青素造成严重破坏。付艳秋等发明了一种黑枸杞泡腾片的制备方法。发明者利用水浴提取法提取了黑果枸杞原料,以柠檬酸和NaHCO3为酸源和碱源作为崩解剂分别制粒,干燥后,采用压片的方法制备而成。该制备方法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黑果枸杞的营养成分,具备泡腾片的多种特点。

1.4 黑果枸杞果醋的开发

黑果枸杞果醋是一类通过将黑果枸杞进行发酵而生产的果醋,该果醋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黑果枸杞原有风味,还保留了黑果枸杞的营养以及保健功效,为果醋增添了其所特有的醇香风味。陈海魁等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对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及优化,在该优化条件下所生产的黑果枸杞果醋不仅具有浓郁的醋香风味,还具备独特的果香风味。

2 前景展望

黑果枸杞是我国西部地区新兴的一类农产品,加强对黑果枸杞相关加工的研究,进一步发展黑果枸杞的深加工业,能够大幅提高该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还不仅能够提高黑果枸杞的商品价值,带动西部地区一系列以黑果枸杞为主要产品的本土品牌的崛起。利用加工产业提高产品的生产规模与附加值,降低产品的成本以提高该保健食品的性价比,进而提高品牌价值,通过品牌价值推动集约型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西部地区就业,使得该产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方向不断前进。黑果枸杞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其潜在价值与功效相较其他西部特色农产品具有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第4篇:保健食品前景范文

保健行业是指事前对人群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让他们更健康、健美,并延缓老化现象或防患疾病于未然的产业。保健行业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市场增长迅速。研究有效的保健食品,通过食品预防疾病、调节人体功能,可以减少社会巨大的医药费用,是利国利民的有效办法。

在全世界范围内,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保健食品已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达上千亿美元,而且每年都以相当速度增长。其中,近20年来,美国的保健品销售额增长了36倍,目前年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日本增长了32倍,近两年的保健品销售额为15000亿日元,年产保健品3000多种;欧共体各国的保健品销售额则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

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养生文化,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药补不如食补”。作为一个亟须培育的行业,保健品市场的需求潜力之大实在诱人。

中国保健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表明,国内整体的保健品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在15%-30%,远远高出发达国家平均13%的增长率。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保健品生产企业就多达3000多家,品种4000多个,年销售额一度突破300亿大关。

但受保健品市场混乱的秩序影响,保健品功效的公信力逐渐下降,1999年国家开始出台各项政策整顿市场,从2001开始保健品市场呈现下滑趋势,但受2003年非典的影响,公众对保健的重视空前提高。

惠聪集团的保健品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到2004年全国保健品的市场容量恢复到了400亿左右的规模。近几年市场上新兴产品不断涌现,丰富了保健品市场,一大批品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我国保健品年消费支出已突破500亿元,成为新世纪我国工业的新兴增长点之一。可见,我国保健品市场潜力是巨大的,预计2010年将达1000亿元。

随着城乡居民的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也随着保健品市场规范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外国保健品大举进军我国,保健品必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健康消费新潮流。

二、国家对保健品市场的产业政策发展

我国保健品行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1995年是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保健品行业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与技术壁垒、涌现出了大小3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

为了规范保健品市场,1996年以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健品行业的制度规定。当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卫生部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该办法对保健食品的审批、生产经营、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监管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出台,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后几年的清理整顿,使保健产品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有了规范的标准,并迎来了行业的新发展。近几年市场上新兴产品不断涌现,丰富了保健品市场,一大批品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是,保健品市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说保健行业居高不下的暴利、夸大其词的广告等现象非常普遍。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于2005年7月新出台了《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该办法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严格保证保健食品的质量,新的保健食品如果不能提供详细科研报告,将不能被最终审批,同时生产时必须符合GMP(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这将迫使生产企业下血本在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上。《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还首次取消了保健食品注册终身制,开始实行五年一审批的动态管理,这不仅将提高新进者的门槛,还将改变目前“只进不出”的局面,对现有批号产品加强审核。

为了对广告中虚假宣传的保健食品进行打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5年7月同时还出台《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要求保健食品广告在之前必须通过审查。该规定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查保健食品广告的工作程序和对广告内容进行技术审查的条件做出了明确规定,制定了完善统一的审查标准。这份法规规定,今后保健食品广告中有关保健功能的内容宣传再也不得任意扩大范围,不能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能的断言或者保证,不能夸大保健食品的功能或者使用公众难以理解及容易混淆的专业术语,将保健食品的功能神秘化。《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作为目前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最全面的规定,将保健食品广告审查纳入了国家行政审批范围,加强了对保健食品广告的管理,有利于保健食品广告的逐步规范和完善。

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直销方式也逐渐收到一些保健品生产企业的青睐,按我国入世承诺,我国应在入世三周年时开放直销领域,因此,国务院于2005年9月颁布了《直销管理条例》。直销管理条例公布后,首先规范了市场秩序,保护了正规企业的合法利益,也清理了目的不纯的企业,为保健品直销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能。其次,由于从此直销有规可循,也维护和保障了消费者和直销从业人员的利益。”《直销管理条例》开始实施,标志着保健食品市场监管日趋成熟。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和《直销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的相继出台,使得我国保健品法规得以完善,市场也逐渐趋于规范化、法制化,新型的保健产业正在稳健地形成,我国保健品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

三、我国保健品市场消费对象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日趋加强,对保健品需求持续增强,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前景喜人。保健品的消费区域已由城市扩大到广阔的农村,保健品的消费对象也由过去的老年、儿童及患病后康复为主,扩大到妇女、中年和少年。具体来说,保健品的消费对象包括:

(一)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对于保健的需求尤为突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全世界5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率为50%,55岁以上为80%,其中健忘、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疾病比较常见。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也随着生活水平以及保健理念的提高,为了抵抗衰老,老年人对保健品的消费需求也会逐步增加并且,“银发族”对保健品的需求非常旺盛,购买力非常强。

(二)中年人

中年人处于家庭、事业双重压力下。近年来,由于饮食过度和过量的脂肪摄入,肥胖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癌症等慢性病在中年人群中逐年上升,有利于预防和改善这些疾病的功能性营养食品受到了中年消费者的欢迎。另外,近年来,美容保健、滋阴壮阳类保健品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已成为拉动保健品成长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中年人保健品市场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三)少年儿童

据统计,我国85万所中、小学校中的1.76亿在校学生中,其蛋白质、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的摄取普遍不足,缺铁性贫血比例高达30%-40%。另外,少年儿童对健脑益智的需求也很大,因此,另一类不可忽视的保健品是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补充元素。

四、我国保健品市场的发展特点

目前我国生产的保健品中90%以上属于第一代、第二代产品,且产品功能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减肥美容、免疫调节、抗疲劳、调节血脂、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胃肠道功能、延缓衰老、营养补剂(补充维生素)等功能板块上。在卫生部准予申报的22项保健功能中,具有免疫调节、调节血脂和抗疲劳3项功能的产品占全部产品的2/3。由产品功能分布可见我国保健品行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现象屡有发生。而从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纯天然、绿色环保型保健品具有更大市场空间,将成为未来保健品消费的主流。据预测,未来中国市场保健品的发展,产品功能将逐步分散,产品结构趋向合理。具体来讲,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目前保健品企业二元化结构明显

目前,我国共有保健品企业3000多家,年产值500多亿元。其中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1.45%,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1亿元的中型企业占38%,投资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12.5%。这表明,我国保健品生产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成规模的企业仍旧较少。在目前市场上除无锡健特生物有限公司、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老山牌蜂王浆有限公司、南京中脉科技集团公司、大连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家大的企业,其他更多的是规模不大、专业化程度不高的企业,甚至多数企业缺乏自身的生产能力,仅以委托加工、销售为主,并且这些企业大部分出于维持生存状态。

(二)产品同质同类化现象严重

在目前的保健品市场中知名品牌少,产品同质同类化现象严重。在目前的保健品企业中,除部分品牌企业是自我研发、自我生产外,绝大多数中小(约占95%以上)企业走的都是产品或自行设计商标委托代加工的运行模式。故大部分企业产品质量差,品牌式规划发展少。

(三)产品的销售区域性特征明显

企业在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中,弱化全国性开发运营,而利用区域优势,集中人、财、物优势,做深、做透区域市场的运营模式非常明显。近年来在区域的运作中,几家大的区域性知名企业的业绩都不错。例如昂立在上海的年销售额在2.3-2.5亿,青春宝在浙江省的年销售额在4亿,老山牌蜂王浆在南京的销售额在8000万,九块九牌减肥茶在江苏的年销售额8000多万。这些企业几乎都是凭借产品在区域的优势公共关系、渠道网络、媒体等地区的资源优势,精耕细作、做深、做细区域市场。除“黄金搭档”

凭借脑白金强大的广告和品牌影响及网络优势强行铺开的全国市场之外,很少再出现全国性的产品。

第5篇:保健食品前景范文

一、保健品产业发展迅速

由于人们的自身保健意识大大加强,使保健品的年销售量上升了30%-50%,中药类保健品销量也大幅增加。面对市场的迅速发展,中药保健品的市场潜力如何?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90年代以来,全球居民的健康消费逐年攀升,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保健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近年来,我国保健品产业发展十分迅速。

尤其是在2003年非典过后,人们的自身保健意识大大加强,使保健品的年销售量上升了30%-50%,中药类保健品销量也大幅增加。面对市场的迅速发展,中药类保健品是否具备了进军国际市场的能力?我国保健品行业究竟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在我国,中药类保健品具有明显优势,如果能够突破四大瓶颈,克服自身不足,完全有能力打入国际市场。

二、保健品发展的瓶颈

目前中药类保健品市场尚存在四大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阻碍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的瓶颈。

在我国保健品市场上,最严重的问题当数产品开发存在闭门造车和仿制抄袭的现象。同类产品中功效、性能相似的情况十分普遍。

有些企业事先不做产品开发应用研究,看到别人成功就进行模仿,结果导致了当前我国保健品的严重同质化。目前我国市场上仅“免疫调节功能”这一项产品就达1000多个,占全部保健品的1/4以上。

其次是规模小。目前中药类保健品企业的生产规模与产业集中度很低,由于规模小,缺乏市场控制力,造成无序竞争,致使行业信誉度下降。

第三是科研滞后也是影响中药类保健品发展的根本原因。科研经费投入太少,严重阻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组织技术创新活动。市场现状

据国务院地区经济研究所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一个年产值3亿元的保健品企业,可以提供10000人就业,上交4000万元税收,降低5亿元医疗保险费用。由此可见,其发展对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保健品行业不好做了,成功的产品不多”、“钱很难赚!准备考虑转行了”,经常有些保健品从业者发出这样的感叹。的确,广告的狂轰滥炸、终端的铺天盖地、价格的高不可攀形成了对市场的过分超前掠夺,再加上急功近利似的圈地跑马、高举高打,渐渐的在消费者心目中原本美好的风景成为了一道道残缺的记忆。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国内保健品的宣传内容不符合国家规律、法规规定的达73.5%,其中对产品功能进行虚假宣传的占42.1%,未经卫生部门批准,擅自宣传产品具有保健功能的占31.4%。

不难看出,多数的保健品企业是缺乏长远规划的,他们满足于市场的短平快,更不要说什么战略布局了,在战术层面上的争夺,恨不得把所有的社会资源一夜间全变现为金钱。保健品由此催发的狂热和不理智让整个行业都饱受煎熬。

111 以往的传统营销模式由于渠道、媒体、人力等相应的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宣传成了几大巨头比拼资金实力的演练场,不可否认的是,传统营销模式满足了不同层面的消费需求,在方便购买和选择多样上使目标客户的认知度较高,而且点多面广对企业形象无形中也是一种暗示,更有利于激发潜在的购买欲,因此,目前看来,它还是一种较为主流的模式。但它必需改变那种粗放式“广告+终端”形成的依赖性,而在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上提升企业的创新精神和产品的独特人文价值。

现在跟风、追随的一些以服务为主导理念的营销模式,诸如会务营销、旅游营销等等,以直销和口碑,采取一对一、一对多互动沟通方式的营销方式,迎合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和对服务更高层次满足的心理渴求,迅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在一些产品的运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自身宣传面窄,产品功能单一,产品价位奇高,相应的局限性非常明显。对有限的消费者那种诱导、拉拢、许愿,并往往引发同行一窝蜂的行为往往让人感到心理不怎么踏实,你想想,假如每个厂家都派出业务员对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名义上收集数据库实际上采用跟踪、拉拢的紧盯政策,那有多可怕。因而在保健品行业中,会务营销也好,体验营销也罢等一些行行的直销模式,并不能成为保健品营销中的主流模式了。

要说今后的保健品怎么做,关键是心态要踏实,具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和品牌理念,模式要创新。在宣传方式上吸引眼球,引发关注的除了新闻营销、事件营销外,其它的手段也非常多,中国13亿人口,70%以上都有亚健康症状,这么庞大的群体,不同的消费族群,城市农村带来的需求差异,如何寻求创新,激活市场,真的可以大做文章。据统计,现代文明病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类,包括快节奏综合症、网络综合症、空调病等,这方面也大有潜力可控。作为健康产业重要主体的保健品行业,专家预测保健品消费将由目前在GDP中2.5%的比重继续增加,进而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由此,中国的保健食品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顺应趋势,选择可进入领域放眼世界,全球保健食品不但已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达上千亿美元,而且每年都以相当速度增长。美国目前的保健食品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日本近两年的保健品销售额为15000亿日元,年产保健品3000多种;欧洲的保健食品也有2000余种,销售额以17%的速度递增。

我国目前人均31元的保健品消费水平,仅仅是日本的1/12和美国的1/17。这些都足以证明,国内保健品市场有着不容忽视的巨大潜力。而且,随着保健意识的加强,潜在市场一旦被“激活”,其释放的“价值”能量将是几何数的。毋庸置疑,保健品行业是朝阳行业。有这样一组权威数据:全国31个省(市、区)都有保健品企业,生产最多的省(市)有110家,最少的仅2家,相差几十倍,并且北京、广东、山东、上海、江苏、浙江这6个沿海省(市)的保健食品企业总数约占全国一半,而新疆、宁夏、、青海等中药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只有不到30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这充分说明企业分布及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不合理。

第6篇:保健食品前景范文

2000年开始,保健品行业连续发生负面事件,媒体连续的负面报道,让保健品行业再次陷入“信任危机”,从而导致行业崩盘。保健品迅速从巅峰跌落到谷低,2001年、2002年保健品行业销售额持续下降。

如果说2001、2002年是盘整年,对于保健品行业而言,2003年则是一个复苏年。

1.受“SARS”影响,销售额回升

2003年,我国保健品市场呈现明显回暖增长态势,全行业稳步增长。

受2003年3月开始席卷全国的“SARS”影响,保健品行业销售额在短期内急速攀升。全国各地均发生了“恐怖性抢购”,增强免疫力类保健品、维生素矿物质类、滋补类保健品是最大受益者,在华东市场甚至出现了复合维生素脱销的罕见局面。2003年1-5月,营养、保健食品制造业市场呈现放大趋势,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8%,利润总额同比大幅增长,达到133%。

2003年下半年,尽管“SARS”退去,但被“SARS”压抑的居民消费大幅度攀升,更由于“SARS”影响,消费者对于保健更加关注,下半年保健品消费较2002年同期保持了显著增长。

尽管复苏是受“SARS”影响,但对于压抑了很久的保健品行业来说,增长已经成为事实。2003年全国保健品销售额有望比2002年销售额增长50%左右,年度销售额将达到300亿元。

2.成功新品闪亮登场

相对于2002年保健品行业全行业表现黯淡,鲜有成功品牌而言,2003年虽然保健品行业有不少品牌有良好表现。

上海健特推广的黄金搭档,经过2年多的推广,目前已经进入稳定期,销量持续稳定攀升,2004年超过同类进口品牌,成为复合维生素第一品牌已是指日可待。

“补肾”的“张大宁”、促进生长发育的“绿力”、康基“高之”、中脉“蜂灵”等新产品尽管由于营销手法的原因,知名度不高,但都有良好的市场表现。巨能集团推广的金巴开麦绿素,则在杭州首次运做成功。这些营销个案均体现出市场回暖的趋势。 二.保健品行业最新变化

1.政府主管部门变化

2003年3月7日,国务院公布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原属卫生部管理的保健品划归SFDA管理,自2003年6月13日起,卫生部已停止受理保健食品的申报,10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完成交接、正式开展保健食品的审批工作。受非典、部门移交影响,本年度保健食品报批工作停顿了半年之久。

从长期看,SFDA接受保健品行业管理职责,有助于让保健品行业更规范、更健康的发展。

2.跨国公司成为行业领头羊

保健品市场在过去的20年中间,国外跨国公司一直鲜有涉足,市场被本土保健品企业牢牢占据,2002年在保健品行业陷入低潮之时,美国安利却凭借独特的销售模式异军突起,实现了年销售额30亿元的惊人业绩,尽管安利的营销模式颇有争议。但不能否认,随着跨国保健品公司进军中国步伐加快,狼真的来了。

3.产品开始两极分化

在2002年,因为竞争日益激烈,保健食品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

以功能诉求为主的产品,多用疗程、买赠促销等刺激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价格越来越高;以营养补充为诉求的机能性食品或滋补品,价格越来越低,有成为日用品保健品的趋势。

4.渠道细分、直销比例增大

受传统渠道费用高涨、竞争趋向白热化的压力,保健品厂商积极探索渠道多样化,传统的药店+商超的销售渠道快速分化,保健品连锁专卖店、厂家直销店、店中店、传销、电话销售、会务销售、展会销售等多种渠道形式正在加速形成。

受渠道多样化的影响,保健品销售额中直销比例日益增大,以上海市场为例,投放广告、进入常规渠道的功能性食品,相当部分销量同样依靠直销。

5.传播方式日益直接化

由于传统媒体效果弱化、价格日益提高,保健品厂商传播产品信息的方法正日益扁平化,直接掌握消费者资料,定期针对固定消费群体进行传播,已经成了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保健品行业变化趋势

1.从产品到健康咨询

传统的营销模式,主要通过广告和终端促销来进行售前的销售推动,但这种模式的效果日渐式微。2000年以前,上海市场上依靠广告轰炸年销售额做到上亿、数千万的产品有不少,朵而胶囊、脑白金等都曾创造过辉煌,但近两年来,同样成功的案例已再无发生,显示出传统广告轰炸模式日益衰落。

相比之下,2000年以来采用直复营销模式的企业,如安利、天年、中脉、中华灵芝宝等企业都取得了惊人的销售增长。铂策划的客户康基生物是保健品营销从产品到“服务”的一个典型案例,该公司从2003年开始将传统的产品销售导向,转向提供“健康顾问”导向,在这种策略的导引下,康基全面革新了传播、渠道、产品销售方式,康基的战略转型显出极大威力,只用了一年时间,康基就成长为“促进生长发育”第二品牌。

经过6年不成功的推广之后,巨能金巴开在年初找到上海铂策划,经过铂策划对产品重新定位、重新研发概念,并导入服务营销模式,目前在杭州已经取得样板市场成功。巨能金巴开的营销转型,对于整合行业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康基、中脉、中华灵芝宝、巨能金巴开等在营销上的成功,显示出,保健品行业正在经历着重要的转变,铂策划相信:在新的环境下,掌握最终消费者、并向他们提供健康服务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2.渠道分化成为必然

由于传统渠道费用日益上升、竞争门槛提高、投入产出比日益下降,今后渠道将进一步分化趋势。专业的保健品连锁店、会议营销渠道、电话直销等渠道业态将进一步多样化,直销在保健品销售中所占的比例还将进一步上升,铂策划认为:绝大多数新中小企业将被迫把资源投放在费用相对较低的药店及直销渠道中。

3.产品生命周期增长

由于市场环境趋于规范,实力厂家已经初步形成,保健品已经从“各领三五年”向长生命周期转变。2002年5种保健品畅销品牌脑白金、太太口服液、昂立一号、康复来、朵而等的平均生命周期已达近10年。

4.行业门槛逐步提升

随着SFDA成立、保健品管理权移交,国家宏观政策的不断完善,今后保健品行业的门槛将越来越高,以往保健品产品注册门槛很低,做几个小白鼠实验就能拿到产品批号,如今规定必须通过严格的实验过程,才有可能发放产品批号。国家还规定,2004年3月底前,没达到GMP认证的保健品将不允许生产和销售。

此外,媒体费用、渠道费用的上升、优势企业的形成、政府监管的加强,都导致保健品行业门槛提高,但保健品创业门槛较低的状况在短期内仍不会改变。 四.对不同规模企业的建议

1.大规模企业:直面战略转折点

保健品行业中的领导型企业,有必要根据当前保健品行业营销转型的趋势,考虑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大企业来说,现在行业已经到了战略转折点,我们必须看清形势,建立起企业的发展竞争策略。我们还能够沿袭旧有的“暴利”思想吗?我们还能继续急功近利的做法吗?如果还希望在这个行业内发展,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竞争战略,这些以前忽视的东西,将决定我们未来的命运。我们必须形成我们独特的、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的产品效果更好、成本更优秀,还是我们能够更强地把握渠道和终端,还是我们具有更强的媒体运做能力,还是我们能够更牢固、更强有力向消费者提供服务?

对于大企业来说,今天的竞争已经从营销战术的竞争,上升到营销战略的抉择。坚持锐利营销创新差异化战略指导原则,将自己的企业锻造成一个个性鲜明的企业,这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2.中小规模企业:战术决定命运

对于中小型保健品企业来说,战术远比战略重要,寻找适合战术、坚持低成本快速扩张,拥有更灵活机动的营销战术技巧,是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

保健品行业门槛较低,重视营销创新的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只要看准市场、大胆创新、聚集兵力,同样有机会创造营销奇迹。“归源”从广州走向全国、康基在上海创造的“崇高”奇迹、巨能金巴开在杭州的成功(该项目由独立事业部运做,投资不大),均能证明保健品行业仍然是中小企业创业的理想行业。

小企业不需要核心竞争力吗?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坚持锐利营销的聚焦原则,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样重要。 五.2004年保健品市场展望

2003年悄然逝去,保健品行业已经从2002年的谷低反弹。展望来年,我们相信2004年中,那些有创造力的企业,必然依靠创新营销策略、依靠向客户提供增殖服务,而成为率领行业走出低谷的领头羊。展望来年,铂策划预计下列类别的保健品将成为市场热点:

1.减肥产品

2003年受非典影响,减肥类保健品表现欠佳,但消费需求仍然旺盛,预计2003年压抑的消费需求,将在2004年释放。

2.调节血脂

调节血脂类保健食品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2003年仍然有不少厂家在契而不舍地努力,预计2004年降血脂类保健食品中间,将有产品突出重围;同时2004年仍将有众多厂家投身降血脂市场。

3.降血糖

和降血脂市场类似,降血糖市场潜力惊人。2003年在区域市场,已有品牌运做成功,预计2004年,将有更多降血糖产品进入市场。如果有大资本运做,将血糖市场同样有潜力催生新的保健品行业领军企业。

4.植物雌激素

植物雌激素产品作为减轻女性更年期症状的替代产品,同样拥有广阔前景。2003年在西安、上海等区域市场中,已经有一些产品成功运做成功,虽然成长并不顺利,但该类产品仍不失为前景广阔的产品。

第7篇:保健食品前景范文

【关键词】益生菌产品;发展;研究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各类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

一、益生菌产品

在国外市场上,益生菌产品分为两种:一是食品,二是膳食补充剂。含有益生菌的食品以奶制品为主,所用菌种主要为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产品类型有液态奶和酸奶。国内的益生菌产品由生产商来把控,奶制品中未明确标明益生菌的活性及含量。在美国,含益生菌的奶制品的配方大多由生产商配置,美国要求酸奶产品至少要用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发酵,但对于活菌含量没有要求。仅有California州和Oregon州规定了所有奶制品中益生菌的最低水平,非发酵的酸性奶要求为1×106cfu/ml。生产商建议在货架期末酸奶和非发酵的酸性奶中益生菌含量应为2×106cfu/ml[1]。

虽然奶制品中益生菌含量比较高,但在含有初始菌种的环境中对益生菌数量的计量存在一定难度。产品中含不同种类的细菌和受损细胞混合在一起,加大细菌计数的复杂度。此外,奶制品中益生菌的活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液态奶中的益生菌在整个货架期相对比较稳定,而酸奶产品中的益生菌由于对外界环境中的酸或氧起反应,存活性降低[2],基于上述原因,产品中活性益生菌的含量可能会低于所规定的水平。

含益生菌的膳食补充剂种类主要有:胶囊、粉剂、口服液、片剂,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其它成份,比如:奶制品、非乳载体、低聚果糖、免疫球蛋白、发酵副产物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膳食补充剂产品不能代替普通食物或作为膳食的唯一品种,主要作为保健食品和天然食品在市场上销售。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天然产品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市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益生菌在临床上的表现与每日的摄入量有关。益生菌生理效应的研究表明,每日有效摄入量为1×109~10cfu[3]。目前膳食补充剂中含有的活性益生菌基本都能达到此标准。但是对一般健康人群产生特定效果需要多少剂量,尚无可靠的药理学资料,生产厂家无法给出益生菌的适应服用量。

二、益生菌市场现状

在发达国家,益生菌产业是一个成熟度较高、发展速度迅猛的产业,它与维生素制剂、植物提取物类产品一起,构成三大保健品产业。其中,酸奶产品在益生菌类保健食品中销量最高。除此之外,双歧杆菌口服液、胶囊剂以及各种复方益生菌制剂等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销量可观。

采用现代化工艺生产益生菌产品始于20世纪60年代[4]。我国从90年代起开始发展益生菌乳制品,目前益生菌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在大中型城市,益生菌饮料销售业绩很好,据统计,国内益生菌类酸奶产品年销售额能达到10亿元以上人民币,但是,这一销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益生菌作为新型的保健食品,也具有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在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成熟,厂商均具备双歧杆菌菌种的知识产权,但国内益生菌保健食品处于发展初期,还没有培养出高产的菌种,需要从国外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益生菌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值得欣慰的是,我国科技部已将开发益生菌类保健产品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十一五”规划重要产品目录中。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益生菌类保健品产业将处于一个优越的市场环境,相信未来十年,该产业将持续快速增长。

三、益生菌产品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上销售的益生菌产品种类繁多,但是相关问题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无法确定特定菌株的有效剂量,益生菌使用后有多大益处,是否要有活性,哪些菌株安全、稳定、有效。虽然益生菌可提高试验小鼠活性噬菌体水平,但是对一般人群健康影响不得而知。

2、益生菌功效的科学理论缺乏,其特定功效不明确,消费者了解不到益生菌的效用,不知道什么是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并且对细菌数的概念不清晰[5]。

3、标识问题。益生菌产品标签必须向消费者传达产品信息及功效,因为标签上健康促进作用的声明受法规限制。到目前为止益生菌产品未获得FDA认可,益生菌产品含量的应用依据缺乏。

四、小结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微生态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在实践上取得了成效,益生菌产品被人们逐步认知、接受,益生菌市场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发展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随着国家政府部门的监管和督导,相信益生菌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会有显著成果。只要我们科学研制、合理使用,或许益生菌能够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其功效。

【参考文献】

[1]李晓瑜,包大跃.美国益生菌产品的发展状况(综述)[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13(1):43~45.

[2]Dave RI&Shah NP. Viability of yoghurt and probiotic bacteri-ain yoghurts made from commercial starter cuitures [J].Inte-national dairy Journal,1997;7:31~41.

[3]Sanders ME,et al.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cuitures in fluidmilk applications [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96;79:943~955.

第8篇:保健食品前景范文

虎奶菇又名菌核侧耳、核侧耳、核耳菇、茯苓侧耳等,为木腐生真菌。该菌子实体和菌核均可食用或药用,是一种很好的“药食同源”真菌。据《本草纲目》、《千金要方》等有关典籍记载,它具有治疗胃病、感冒、哮喘、高血压等疾病的药效。虎奶菇不论是菌丝体、菌核还是子实体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质元素等营养物质,营养价值高,长期食用可起到保健美容、延年益寿的作用,是很好的保健食品。因此,虎奶菇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保健食品。

近年来,虎奶菇的人工栽培面积逐年增加,销售价格居高不下。目前市场上鲜菇售价每公斤不低于50元,干品每公斤售价高达480元,人工栽培虎奶菇每袋成本1.2~1.5元,可产鲜菇0.1~0.2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50元计算,每袋可获纯利润3.5元左右,人工种植虎奶菇利润可观。同时,虎奶菇属高温性菌种,人工栽培可填补夏季高温时节食用菌上市品种少的空白,是广大种植户种菇致富的好选择。

二、虎奶菇的栽培要点

装袋灭菌:配方一:木屑78%、麸皮20%、白糖l%、碳酸钙1%。配方二:木屑39%、棉籽壳39%、麸皮20%、白糖l%、碳酸钙1%。栽培料配制好再加水(料水比为1︰1~1.4)拌匀,装入长17厘米、宽35~38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中,每袋装干料60克;装料后常压灭菌达100℃后,持续16~18小时。采用高压灭菌时以147.1千帕保持2~2.5小时。达标后卸排场散热,待料温降至28℃以下时,打开袋口薄膜,接入菌种。每瓶栽培种可接种30~35袋,接种后袋口套环、塞紧棉花。

菌核培养:接种后菌袋排放在室内架床上发菌培养,温度控制在25~35℃,低于15℃应加温,超过35℃注意通风散热。养菌期及时翻袋检查,发现杂菌污染,立即拣出处理。后期袋温上升,注意疏袋散热,并加强通风换气。一般经过30~40天培养,菌丝长满袋后,开始出现菌索和菌核小结块,4个月后菌核已逐渐长大。当菌核达到一定体积将胀破塑料时,除去棉塞将塑料套环向上移,再塞上棉塞,以利菌核继续长大。若培养室内保湿条件好,除去棉塞和套环后,亦可敞开袋口培养。菌核培养不需光照,也不需喷水,对通风也无特殊要求。经过150天以上静置培养,至培养基颜色变浅、变软、变轻和菌核不再长大时,即可采收。

采收加工:采收后的菌核要洗刷干净,去掉菌核表面附着的老菌皮、菌索和培养基碎屑。然后切片、晒干或烘干,再用高速粉碎机或球磨机碾成细粉,过120目筛,粒度以低于0.15毫米为好。菌核粉可加入米粉、面粉做成糕点食用,也可与燕麦粉、藕粉等制成食品,或与鱼、肉等制成羹菜食用。子实体在盖缘展时采收,鲜品应市也可干制。 (江西 方金山)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金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第9篇:保健食品前景范文

关键词:茶食品;概念;必要性;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习俗发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茶叶具有保健功能已经广为人知。但是由于嗜好不同,有的人不喜欢饮茶,却又期望能够利用茶叶的保健功能,因此茶食品应运而生。

1茶食品的概念

茶食品如果理解为含茶食品,则自元代以来我国就已有了含茶的食品。元代有一种“玉蘑茶”,用紫笋茶和炒米混合后磨成粉,调拌食用;还有“枸杞茶”,用枸杞和雀舌茶碾成细末后,拌以酥油,用温酒调食。紫笋茶和雀舌茶都是我国古代名优茶,元代人将其加工成含茶的食品。如果理解为茶叶食品,则非常宽泛。自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以来,茶叶就一直供作药用、食用、饮用。掺茶作食物作饮料是茶食品,用于佐茶的一切供馔食品是茶食品,不用于佐茶而用茶制作的其他糕点和糖果类也是茶食品。与其如此宽泛,不如把茶食品专指将固态茶叶进行深加工处理、掺以其他原料、烹制而成的含茶食品,如茶菜、茶主食、茶零食、含茶饮料等。

茶菜是将茶叶作为主料或辅料烹调制成。茶菜中茶的味道与菜的本味相辅相成,色泽鲜艳能增进食欲,还可降火、利尿、提神、去腻,具有增加营养、促进消化、防治疾病等功效。我国台湾省有清新可口的茶元宝、色鲜味美的祁门红茶鸡丁、别具风味的东方美人茶酒、茶香四溢的碧螺春茶比萨、清新美观的香茶沙拉、营养爽口的冻顶乌龙茶豆腐。我国江浙地区采用西湖龙井茶制成“西湖龙井虾仁”,用碧螺春茶制成的“碧螺春虾仁”等,都别具一番风味。

茶主食是在原有主食的基础上加入茶的成分再加工而成。主要有茶饭、茶粥、茶面条、茶面包、茶饺子等。茶饭、茶粥的做法是用水冲泡茶叶得到茶汤,再用茶汤来煮饭、煮粥。茶面包是取茶叶泡成的浓茶水和面,发酵制成面包。茶饺子是在肉馅内掺入乌龙茶包制而成。这些茶主食清香爽口,倍受欢迎。

茶零食是把茶与其他食材融合在一起,制成茶瓜子、茶糖果、茶果冻、茶冰淇淋、茶果脯、茶巧克力等。零食向来深受欢迎,尤其是女孩子,但是有些人担心吃零食有引发糖尿病、肥胖、龋齿的潜在危险,因此希望有一种健康的零食。茶零食恰恰或多或少满足了这样的心理需求,既能满足享受,又不损害健康。

含茶饮料是指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等食品添加剂制成的饮料。包括茶可乐、茶汽水、果茶、浓缩茶汁等。

2发展茶食品的必要性

发展茶食品是必要的,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需要,二是人们养生保健的需要。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茶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是世界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尽管中国茶叶出口在不断扩大,目前仍位于肯尼亚、斯里兰卡之后,排在第3位。谋求茶叶的未来发展,加强茶叶深加工是必然趋势。茶食品就是茶叶深加工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我国有些茶区生产的中低档茶,由于内含物比例欠佳,香气、口感不尽人意,往往没有很好的销路。但是中低档茶叶的食用价值仍然存在,因此用其为原料提取茶叶有效成分,作为辅料添加到食品中,或者将其磨成粉末,或者提取浓缩液,直接添加到食品中去,制成营养丰富、茶香可口、品种繁多、风味独特的茶食品,不仅有益于健康,还可丰富市场,更解决了中低档茶叶的出路问题。

茶叶之所以受到人们青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茶叶具有保健功能。食用茶食品就是“吃茶”,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吃茶”优于“喝茶”。传统的泡饮方式,人们只能摄取到茶叶中的水溶成分,而茶叶中还有许多水不溶性或水难溶性的营养保健成分。如脂溶性维生素难溶于水,茶叶用沸水冲泡也难以被吸收利用。茶叶中能通过饮茶被直接吸收利用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约为2%,大部分蛋白质为水不溶性物质,存在于茶渣内。因此,这些物质仅靠喝茶无法有效利用,而吃茶可以充分利用茶叶中的营养成分,更好地发挥茶叶的营养价值。

3茶食品的发展现状

“吃茶”的饮食时尚已经渐渐盛行起来,在我国山西、广东、福建、四川等地茶食品十分畅销。茶饮料如康师傅绿茶、康师傅红茶、统一冰红茶,都已经成为消费者喜爱的知名品牌。在国外,茶食品更是大行其道,如茶末巧克力、绿茶口香糖、茶末豆腐、绿茶冰淇淋等都是市场上的畅销货。茶汽水等产品在欧美国家近年来销售一直呈增长趋势[1]。HTtP//:

福建天福茶食品是我国茶食品的佼佼者。其为天福集团旗下天仁食品厂自产自制的卫生、天然、健康的绿色茶食品,选料上乘、加工工艺先进、质量控制严格,具有低糖、低脂、低热量的特点,且荣获ISO9001、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现有六大类50余种,包括糖果类、糕点类、茶果类、蜜饯类、炒货类、冲泡类。曾2次被指定为亚太经合会(APEC)高峰会议大会用品及礼品,代表中国茶食品走上了国际舞台。

湖北竹溪县工业园区的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与福建沁园春茶叶公司合资开发有机茶食品,总投资2200万元,建成全省首家茶食品科研楼和有机绿茶食品生产线。竹溪日产绿茶月饼可达500kg,批量上市。绿茶月饼色泽金黄、酥松可口,散发出绿茶清香,别有风味,成为消费者喜爱的点心。竹溪有机茶超微粉生产线、有机茶月饼、麻饼生产线和有机茶糖果生产线,年可生产有机茶食品800t,创产值5000万元以上,带动5万茶农增收。

安徽天方茶业公司开发出富硒有机抹茶食品系列,天方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天方茶食品有抹茶香酥豆、绿茶泡米酥、红茶酥、抹茶花生、绿茶白芝麻酥、绿茶花生酥、绿茶瓜子、绿茶饼干、绿茶夹心糖、红茶夹心糖、茶香梅、茶香榄、茶香应子等,种类丰富,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其他许多省份茶食品亦有生产。据统计,在2003~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注册168个茶保健食品,覆盖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但是仅占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总数的4.4%,而且地域发展不平衡。注册产品数量最多的地区依次为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等发达省市,这4个省市的产品数量总和约占全国批准产品总量的62%,其中仅北京地区的产品数量就占到全国同期批准注册产品总量的20.8%,而新疆、、青海等地的注册产品数量较少,所占比例不足10%,与北京、广东、浙江等省市形成鲜明对比。茶食品地域发展不平衡原因诸多,有些地区自身不产茶,但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地区经济水平差异[2]。

目前,中国茶叶深加工技术和装备落后于发达国家,低级加工多,高档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虽然我国近年茶食品企业在增加、种类在增多,但这些茶食品多数情况下只能在一些特殊场合,如部分茶馆、茶庄才能买到,并没有普遍进入一般超市。而且茶食品企业的宣传力度也不够,消费者还不充分了解茶食品。

4茶食品的发展趋势

为了把握人们对茶食品的具体了解程度,笔者进行了市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0%的人没有听过茶食品这个概念。虽然大部分人知道有茶食品,但是也仅仅了解茶味瓜子、茶味糕点等常见茶食品。并有60%的人表示,没有打算主动去购买茶食品。可见茶食品作为新兴产品,还未真正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但是,有专家估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茶叶消费将会以年均2%左右的速度递增,21世纪将是茶饮料的世纪。同时,茶业的发展会从单纯茶叶向多元化发展。目前茶叶深加工产品已占国际贸易近半数,“吃茶”势头强劲。

由于发展茶食品不仅充分利用了茶叶资源,还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美味的食品,顺应了人们对低热量、高营养、保健化、便捷化、多元化的饮食要求,因此发展前景看好。比如,茶饼干、茶面包、茶叶面、香茶饼等自然清香、老少皆宜。红茶奶糖、绿茶奶糖、茶糕糖等茶糖果色泽悦目、甜而不黏、油而不腻、清香鲜醇。茶果冻带有淡淡茶香、可口、提神开胃[3-5]。茶瓜子不仅口感好,也有一定的保健功效。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养生意识的增强,茶食品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宣传引导,具有健康、便捷等特点的茶食品将会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之中。由于充分利用茶叶所具备的“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三消”(消炎、消毒、消臭)、“三抗”(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保健功能,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将不断提高。

5参考文献

[1]于丽萍.茶叶保健食品的开发[J].蚕桑茶叶通讯,2009(2):39.

[2]李靓,林智,吕海鹏,等.2003~2007年注册茶保健食品的情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835-4837.

[3]董青华.中国茶食及其搭配艺术[J].中国茶叶,2009(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