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设施农业建设范文

设施农业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施农业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设施农业建设

第1篇:设施农业建设范文

【关键词】设施农业工程建设;现状;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的今天,农业发展也应该朝着更加科学、先进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因此,在设施农业工程建设中运用现代化的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以加快我国设施农业工程建设,促进农业发展,保证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设施农业工程含义

设施农业工程是在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将自然科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后,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

2我国设施农业工程建设的现状

目前,蔬菜农药残留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建设现代化设施农业工程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安全性、标准性,促进农业发展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但是纵观我国的目前设施农业发展发现,各地区都有温室建造,且数量很大,但是很多的温室设备水平不高,大多只具备基本的防雨、保温功能,内部环境、采光性相对较差,同时大多空间有限,很难实现现代化的有效管理。此外,设施农业技术有待提升,由于设施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够;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滞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

3加快我国设施农业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3.1对现有塑料大棚、小拱棚进行科学升级改造

目前农村大多都是以塑料大棚和拱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塑料大棚棚内立柱过多,不宜进行机械化操作,防灾能力弱;而小拱棚(遮阳棚)不宜使用各种装备设施的应用,并且劳动强度大,增产效果明显。因此,要将现有的塑料大棚和拱棚在逐渐发展为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大棚大多用于北方地区,是一种在室内不加热的温室,利用墙体吸收太阳能进行蓄热,维持室内的温度,通常会在室内种养蔬菜作物,日光温室大棚的通光率达到60%~80%,室内温度可以维持在21~25℃,具有采光时间长,并且抗风和抗逆能力强的优势,适合小型机械作业;而塑料连栋温室就是将原有的单间温室,用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合理设计,将原有的单间温室连起来,以钢架结构为主,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并且有利于自动化管理。

3.2运用科学技术,完善设施养殖

设施养殖可以分为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在水产养殖中,要运用周围网养殖和网箱养殖技术。可以大大节省土地的同时又充分利用了水域资源还使管理更加方便,进一步增加效益。而在畜牧养殖中,大型养殖场或养殖试验示范基地的养殖设施大多是采用开放(敞)式和有窗式。开放(敞)式养殖设具有备造价低,通风透气性好等特点,而有窗式养殖优点是可为畜、禽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但投资比较大,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技术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措施。

3.3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的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非常的大。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因而所对应的一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出现相对滞后的现象,而农业基础设施对于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基础。因此,在进行设备农业工程建设的时候,要加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变农业的生产条件,进而提升农业的生产力,以此促进农业工程建设的发展。

3.4加强农业技术研发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农业技术人员要在分析国情的温室(棚)结构及其配套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同时加强对环境污染控制清理设备的研发力量,争取早日进行推广应用,此外,要对新技术进行基层培训,保证科学的技术可以真正运用到实处,以提升果蔬食品的质量安全。

3.5加大政府的扶植力度,建立健全设施农业管理组织机构

要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要不断建立健全设施农业管理机构,尤其要注重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加强推广队伍建设,为建设设施农业发展标准型做好基础。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可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政府财政补贴,此外要加强招商引资,并且对农户提供小额贷款,以扶持设施农业发展。

第2篇:设施农业建设范文

关键词:设施农业;科技培训;农民;改进措施

设施农业即保护地栽培,是指具有相应设施,能在局部范围改善环境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进行高效生产的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在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绥中县基本情况

1.1全县种植业基本情况

全县的种植面积为15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91万亩,果园面积68万亩,设施农业面积14万亩,设施农业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6%。设施蔬菜产量为126万吨,产值16亿元,设施水果产量为0.1375万吨产值为1.315亿元,设施花卉为0.06万亩,产值为0.072亿元。

1.2农村劳动力情况

农村劳动力人数为28.6万人,其中从事家庭经营的劳动力人数为20.2万人,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人数为15.6万人,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人数为9.4万人,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数为75392人,常年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数为51689人。

1.3设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品种、产量及产值

绥中县生产经营的设施蔬菜主要有:黄瓜,种植面积约为10万亩,产量为55.7万吨,产值8.4亿元;茄子,种植面积约为5万亩,产量为28.5万吨,产值3.2亿元;辣椒,种植面积约为4.15万亩,产量为13.7万吨,产值1.8亿元;菜豆,种植面积约为1.8万亩,产量为4.5万吨,产值0.7亿元;番茄,种植面积约为0.9万亩,产量为3.6万吨,产值0.4亿元;其他种植面积7.5万亩,产量13.6万吨,产值1.36亿元。生产经营的设施水果主要有蓝莓、葡萄和桃,种植面积0.19万亩,产值1.315亿元;生产经营的设施花卉主要是百合花,种植面积约为0.06万亩,产量为360万支,产值为0.072亿元。

2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十分重视设施农业建设,把设施蔬菜生产作为优先发展项目,专门出台了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及相关文件。县政府“六项工程”、“四项工程”、“三项工程”都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主要内容,整合全县农业培训机构和支农资金,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新建、扩建的设施农业基地作为重点支持项目;把用于设施农业的新型农机具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畴。保证支农资金向设施农业倾斜,促进了全县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县种植业设施农业已达到14.25万亩,而且近两年新增的主要是高效日光温室,涌现了一批工厂化育苗基地。2009年~2013年全县对设施小区办电支持资金就达到1800万元,新建高效日光温室2600个,新建育苗基地7个,占地1000亩。

3设施农业的培训情况

为了保证设施农业顺利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近年来,绥中县农发局针对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编写了全县设施农业技术培训计划,组织专、兼职教师,编写了培训教材;对基层技术员和农业大户进行了单独培训;对设施农业的从业人员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专项培训和技术指导。培训重点是加强田间技术指导,做好跟踪服务。根据农民需要,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机构还专门聘请了农业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的专家授课。同时收集和整理农产品市场信息及农资市场信息,对农民产品销售和对农资的购买提供帮助。

4设施农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4.1农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任务重

2013年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为28.6万人,从事家庭经营的有20.2万人,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有9.4万人。绥中县现在有农业技术人员150人,农业技术人员与设施农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626,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与设施农业发展相比明显偏低。

4.2农民基本素质低,参培积极性不高

全县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仍以家庭为主,绝大多数农户的经营理念、思维方式、种养习惯均停留在最初的传统模式上。大多以追求短期效益、眼前利益为目标,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想扩大规模,又受到土地经营权流转等方面的制约。

4.3从业人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偏低

目前从事设施农业的劳动力年龄老化,多以女性为主,文化程度偏低。全县农村现有从业劳动力以4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员为主。占农业从业人员总量的80%以上。而这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低。

5对设施农业科技培训的改进措施

第3篇:设施农业建设范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为目标,按照“人人走出门、家家搞调整、户户上项目”的总体要求,以“政府推进,产业经营,规模发展”为原则,突出区域特色,提升科技水平,采取示范引导、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地建设,实现设施栽培面积和效益的倍增,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设施栽培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

1、总体目标:在现有基础上,年内全县新增设施栽培面积2万亩,总面积达到4万亩,实现产值3亿元,效益2亿元。

2、整体要求:为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扩大面上效果,夯实设施农业建设基础,每乡镇年内沿骨干道路两侧新建标准棚室不少于50栋。

3、建设重点:重点推进乡芦蒿生产基地和204国道沿线的乡潮河以东四个村、县大豆原种场、乡村以及高速公路沿线的侍庄乡、镇、乡、镇等设施栽培基地建设。

三、设施栽培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

1、做大设施栽培基地:依托乡村、王范村现有基础,发挥芦蒿种植优势,带动周边乡村,向东、西、北三方延伸,向南岗渗透,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设施标准,年内基地规模从1200个棚室扩大到3000个,面积突破15000亩。

2、打造乡设施栽培基地:充分利用乡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基础条件,将其作为我县东线农业第一门来打造,年内建成沿新204线2000亩设施栽培基地。同时,扩大、杨集苔蒜面积到10000亩。

3、创建县大豆原种场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县大豆原种场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向东推进,新建高标准大棚100个,发展生菜、西瓜、西红柿等特色蔬菜生产,实现无害化栽培,创建城郊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带动镇三里村、村设施栽培发展,形成城郊瓜菜设施栽培棚室集群。

4、突破乡村传统种植方式:发挥村多年种植冬韭的传统,积极引导农民改进生产方式,实施韭菜、瓜类等冬暖夏遮式栽培,年内新发展设施栽培面积1000亩,新建大拱棚200个。同时,由县林业局牵头,在现有花卉苗圃的基础上,新扩花卉基地500亩。

5、巩固镇村现有设施栽培基地:通过宣传引导和机制创新,在用好现有棚室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确保沿孟陬线段新增棚室100栋。

6、建设高速路段高标准设施栽培基地:以、镇村、乡村现有设施栽培基地为中心,横跨高速路,向南北延伸,提高棚室建设标准,建成毗邻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沿高速的高标准设施栽培基地1000亩。发挥侍庄乡、镇、乡辣椒、西红柿、西瓜、食用菌等种植优势,扩大镇四季青菜园规模,带动县域内高速路两侧设施栽培的快速发展。

四、设施栽培基地建设的推进措施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各部门要大力宣传,全面发动,通过广播、电视、《今日》等多种媒体,利用会议、标语、宣传车等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设施栽培的重要意义,教育和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迅速掀起设施栽培大参观、大交流、大学习的热潮,年内每乡镇至少组织村组干部和示范户到县内外参观500人次以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的发展热情,夯实发展设施栽培的思想基础,努力在全县形成级级抓设施栽培、人人谈设施栽培、村村搞设施栽培的浓烈氛围。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设施栽培基地建设是一项资金投入多、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的系统工程,也是涉及千家万户的致富工程。各乡镇、各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保障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县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农办、农业局、财政局、广电局、水利局、农开局、国土局、发改委、科技局、林业局、畜牧局、农行、农村信用社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县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督查办公室和技术指导办公室,对全县设施栽培基地建设推进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做好设施栽培的技术指导和具体事务处理。县农业局从县乡农技人员中抽调20名业务精、事业心强的骨干技术力量,组建设施栽培技术服务中心,负责面上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各乡镇、各相关部门也要相应成立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的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全面抓、具体抓,要成立专门办公室,形成一套班子,确保把这项工作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成效上。

3、强化服务、加大扶持。发展农业设施栽培是一项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系统工程,各乡镇、各部门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要适应新形势,坚持以民为本,把农民增收作为发展农业设施栽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稳妥抓好土地流转,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努力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按照“农户优先、统一规划、价格合理、流转有序”的原则,搞好土地流转,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生产经营权和农产品处置权,严格按照政策规定,与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并按合同足额付给承包金,取得土地使用权。实行“政府主导、部门扶持、定额补助”激励政策,建立农业设施栽培补助基金,设立财政专户,根据栽培设施的实际投入,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资金补助;建立部门挂钩联系制度,将设施栽培重点建设的资金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实行部门和乡、村捆绑式推进,加快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县财政局、农业局、农开局、水利局等部门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积极帮助基地农户和投资业主争取国家农业项目发展资金、农水资金以及设施农业建设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扩大建设投入;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制定信贷支持政策,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积极创新办法,开拓思路,大力支持设施栽培基地建设,根据建设需求和投资政策发放贷款,可按实际投资额40%以上的比例发放贷款指标,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迅速掀起大干快进的热潮。各乡镇、各部门、特别是农业条线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着力强化指导意识、组织意识和示范意识,切实加强信息引导,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加快建立以县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乡镇农技站为依托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政策及法律服务,形成从生产到加工贸易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协调服务体系,着力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各涉农部门要当好设施栽培的服务先锋,主动服从服务于全县发展大局,深入基层做好技术培训、业务指导等各项工作,为设施栽培的顺利推进作出应有贡献。

第4篇:设施农业建设范文

关键词 建筑材料 设施农业技术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ome Thoughts 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Facili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pecialty with Building Material Curriculum Reform

CHEN Jin

(Zhejiang Tongj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1231)

Abstract Building materials as a basic cours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pecialty mainly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correctly select and test building materials of agricultural facilities. As the knowledge of building materials course with disorder characteristics, make it harder for the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and learning, carry on the exploratory reform of the building materials course of facilitie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pecialty.

Key words building materials; facilitie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urriculum reform

1 专业分析

设施农业属现代化农业范畴,科技含量高,涉及学科多,它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农作物品种、栽培、管理等多类学科和系统。它不仅仅是保温、加温、降温设施,还包括灌溉、遮阳、避雨、施肥、无土栽培、组织培养等设施应用和技术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设施农业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2002年,设施农业栽培面积已突破210万hm2,总面积达世界第一。之后每年以数十万hm2的速度增长,至2008年仅设施蔬菜栽培一项就达335万hm2;且设施农业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在蔬菜、水果、花卉等种植业上应用,还扩展到水产、畜牧等养殖业、生态观光、生态餐饮应用等等。

设施农业技术的发达程度,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的载体——专业技术人才,其培养速度和质量,直接制约了设施农业技术的发展。以每发展100hm2设施农业需配备一名专业技术人员,预计每年就需新增数千名该专业技术人才。根据2006年调查,全国高职院校开办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学校仅有8所(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承德职业学院、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潍坊职业技术学院)。年培养设施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仅千人左右,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而2005年,浙江省大棚等设施栽培面积已达6.5万hm2,且近年以每年1万余hm2的速度发展;同时,还有喷微灌等设施农业面积也每年以1万余hm2的速度发展。鉴此,2006年我院于浙江省率先开设设施农业技术,并于2007开始招生。经历了几年的教学探索,综合专业核心能力及学生学情分析,专业的各门课程改革提上日程。尤其在2010年,我院的“设施农业技术”被列为水利部示范专业建设项目,课程改革势必成为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2 课程改革的基础

高职课程目标要满足三个方面的需要:即社会需求、学习者个性的需要和学科的发展需要,这也是高职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维度。①为此,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建筑材料课程改革思路,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总结:

(1)专业核心能力分析。设施农业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满足设施农业建设生产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岗位技能型人才。即除具备设施条件下作物栽培能力及种子种苗生产能力和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综合防治能力外,还能够从事农业设施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能力。

(2)课程设置情况。由于浙江省乃至全国开办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学校较少,办学初期将课时定为52.5学时,学分3.0分。教学大纲涵盖了所有土工材料的内容,学生学习负担重。

表1 历年使用的教材

(3)教材分析。建筑材料是土木建筑类各专业(建筑工程、道路桥梁、水利)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而且这些专业在高校普及率很高,其教材配套性完善。市面上基本都是这些专业方向的建筑材料教材。

结合其他专业的建筑材料课程讲授,笔者共使用过7个不同出版社、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层次的《建筑材料》教材(表1),同时使用过4本《建筑材料》参考用书。这些书的工程专业适用性较强,知识点涵盖较全,且要求较高。同时,对农业设施所用材料提及甚少。

(4)学情分析。教材的面面俱到且毫无关系的知识点,使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学生有较大的厌学情绪。同时,该专业的学生自我导向性较强,倾向于栽培方面的能力发展,而忽略工程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

(5)教学团队建设。目前,该课程教学团队共有6位老师,教学经验丰富。

3 课程改革要点

3.1 准确定位,精简课时

根据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分析,开设建筑材料课程,是为了满足工程能力方面的培养要求。旨在帮助学生熟悉设施农业常规建筑材料,使学生掌握主要材料的检测方法。为农业设施建设工程相关的课程学习和日后工作打下必备基础。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在培养学生熟悉设施农业常规建筑材料,并根据工程实际正确选材,且能够独立完成主要材料的检测。

故而,课程需主要介绍设施农业常规建筑材料,精简相关性小的知识点,缩短课时。把知识传授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基础理论“必需”“够用”基础上,②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避免给照本宣科,摈弃书本理论照单全收的惯性。注重专业针对性,着重农业设施建筑材料的介绍,做到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以与专业结合度较高的材料检测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兴趣,减少抵触心理。

3.2 自编教材

目前使用的7个版本的建筑材料教材,内容与编排大同小异。基本内容包括:材料的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砂浆、砌筑块材、建筑钢材、高分子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等,各种材料相对独立、联系较少,且每一种建筑材料的内容庞杂。主要包括原材料、生产过程、组成、结构、构造、性能、应用、检验及储运等各方面的内容,公式推导少,图表、规范多,多以叙述为主。一本通用性高的教材往往存在知识点过于陈旧,新工艺、新材料等的介绍很少,看似面面俱到,实则专业针对性不强的现象。造成老师难讲,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此,一本符合定位,专业结合性强,难易适中的教材的编写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该书也可作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为突出该教材的专业特性,特将书名定为《农业设施建筑材料》。教材内容的编排充分以专业需求为出发点,最终以服务于专业人才工程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结合农业设施建筑特点,将所用建筑材料按骨架材料、墙体材料、覆盖材料、防水材料等方面进行编排,去除材料基本特性章节和无关的知识点延伸,将涉及到的知识点随时以注解的形式穿教材,以此满足有进一步深入学习意愿的学生要求。

由于农业设施大规模地使用了玻璃、聚酯板、塑料薄膜等透光材料,这在一般的建筑材料教材里是没有特别介绍的。为此,教材将这些材料并入覆盖材料进行详细介绍,体现农业设施建筑材料的鲜明专业特色。同时,教材将附常用材料的检测方法(表3)及现行有关规程、规范,使学生达到通晓“是什么”和学会“怎么样”的层次,以满足高职培养技术性人才的要求。③

3.3 配套建设

从课程的准确定位出发,增加专业相关知识点,删减无关知识点,并降低知识点难度,精简了课时。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课程条理分明,重点突出地讲解完,课程的教学大纲亦需要根据改革思路重新编写。

以新大纲为基础,进一步进行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表2),将学习内容、教学目标、能力培养项目和考核方案明确规定下来。再由单元设计进一步细化教学过程。

同时,学生正确识读和选择材料的能力,需要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来培养。实验室实验和农业(下转第256页)(上接第171页)设施大棚的现场教学是更为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检测方法,巩固和深入学习的理论知识。

4 总结

在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改革过程中,笔者针对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职业岗位分析和核心能力分析,并结合建筑材料的学科特点,从授课内容、授课方法、考核方法及实验教学设备等方面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建设和完善。

建筑材料课程改革以我院设施农业技术作为“水利部示范专业建设项目”为契机,以切合学情实际为出发点,将专业特点很好地融合到建筑材料的课程当中。

项目基金:全国水利示范专业建设项目(设施农业技术)二级子项目(STZ1002B07)

注释

①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第5篇:设施农业建设范文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乡镇抓住国家、省、市加大对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的良好机遇,切实加强对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的领导,制定周密的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建设方案,明确项目负责人,保障职能部门技术力量及设备,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基层各级力量积极参与。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大力推进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烟水、水利、审计等部门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做好项目建设工作。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烟草公司系统按照“充分论证、科学规划、编制预算、确保效益”的要求,完成了基本烟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的编制工作,为全市基本烟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规划工作中,从基本烟田的界定、合理布局、组织实施等方面作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一是围绕建立以烟田为主的耕作制度,把基本烟田建设放在大农业的位置上统筹规划,既考虑当前烟叶生产急需的现实要求,又考虑全面提升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确保烟叶生产实现隔年轮作的基础上,也为烟农配套建设基本粮田,实现粮烟轮作协调发展,烟农持续稳定增收。二是以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为重点,以改善烟叶生产条件,节约用水,提高有效灌溉,减轻烟农劳动强度为目标,优先实施水利设施配套建设。三是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实用性出发,把水利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统筹谋划,努力建成一批质量好、标准高、管理规范的烟水工程,发挥工程的长期效益,切实改善我市烟叶生产基础条件,提高烟叶质量。四是提出了“聚小水用大水、山上的水山上用、浑水变清水用、今年的水明年用”的烟水工程建设新思路、新举措,并从各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烟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标准。区域规划,整村整片推进,努力建成窖成群、管相连、渠相通、涝能排、旱能浇的基本烟田,增加有效轮作面积,改善烟叶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3.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在推进基本烟田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为科学实施规划,确保年度实施计划的可操作性,烟草公司和有关部门注重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结合山区面大的特点,大力兴建小水池、小水窖、小坝塘、小水沟,实实在在地为山区农民群众办实事。在缺水的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区着力解决水源和蓄水问题,充分发挥水窖投资小、产权清、易实施、好管理、见效快的优点,以小水窖、小坝塘建设为主,大力推广 “长藤结瓜”水窖建设模式,聚小水,用大水。有水源条件的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区,以方便管理、节约用水的沟渠配水池、水池配管网的建设模式为主,大力推广灌桩模式,区域规划,整片推进,规范建设,一步到位,最大限度地优化水资源配置,充分挖掘水源和工程潜力。坝区、水源条件好的地方,以有利于管理、节水、计量用水的沟渠、管网、水池、泵闸工程为主,科学布局,优化设计,配套建设,增强了方便程度,提高了管理水平。

4.提高质量,注重实效

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工程质量的好坏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乎烟草公司的形象。烟草公司系统牢固树立设计合理,经济实用,方便烟农的理念,紧紧围绕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的突出一个“实”字、把握一个“严”字、落实一个“责任”的要求。一是标准严把。按照规划要求和质量标准,工程项目实施前,严格审核把关;施工过程中,加强技术指导,推行烟农全过程参与模式,确保了工程的实际成效,让烟农放心,使各项工程建设一件、成功一件、烟农受益一件,杜绝了所谓的“形象工程”、“样板工程”。二是程序严明。为确保建设项目按质按量完成,公司先后出台了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意见、项目管理办法、工程质量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政策、制度,认真实行“三制”:即社会公示,群众监督制;集中采购,公开招标制;巡回监理和受益烟农监督制。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和资金审计管理办法,明确了纪检、审计、财务等相关人员全程参与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三是验收严格。按照全省烟水工程检查验收程序和具体要求,明确了各级验收标准和职责。先由市级公司对每一件工程进行逐项验收,再由南平市公司按照20%以上的比例进行抽查,然后由省局(公司)严格复验,最后再向国家局提请抽查复验。国家烟草专卖局根据抽查复验,认为武夷山的烟水工程,总体上布局合理,规划得当,管理规范,资料齐备,工作扎实,质量有保证,工程实效好。

5.完善机制,发挥效益

第6篇:设施农业建设范文

同志们:

时值秋收的大忙季节,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工作会议,旨在认真总结20__年度农建工作,研究分析我县20__年度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问题,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创新思路、落实任务、明确措施、活化机制,超前部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实现我县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委副书记__同志,县人大副主任__志,县政府副县长__x同志,县政协副主席__x同志。各镇党委书记、镇长,农场场长,分管农牧林水工作的副职,清河牧场、种畜场、他拉干水库的负责同志;涉农中区市直各部门负责同志;县农牧、林业、水务、农经、农机、扶贫、开发各部门的全体班子成员,新闻记者等。

今天的会议有二项议程:一是传达20__年度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二是县领导讲话。

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议程,请县水务局局长__同志传达《20__年度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议程,请县政府x县长讲话,大家欢迎!

同志们:

这次会议已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议程。会上传达了《20__年度全县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县政府x县长代表县委、县政府作了主体讲话。x县长的讲话从农建工作的意义、薄弱环节、思想认识等几个方面认真总结了以前年度农建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对20__年度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请大家回去以后要认真贯彻落实,把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当作当前一项中心工作来完成。下面就如何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提两点要求:

一、要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落实工作。全县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即日起正式拉开帷幕,散会后,各镇场和各相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着手部署这项工作。要处理好农建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把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突出出来。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在全县掀起新一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

第7篇:设施农业建设范文

一、充分认识发展设施农业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

县以省政府实施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为契机,两年来,通过行政推动、典型示范、科技服务等形式,全县新发展设施蔬菜面积7384亩,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8534亩,总产值达1.28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29元。据调查,群众种植设施蔬菜每亩纯收入10000—12000元,有的高达2万元,而种植大田作物每亩纯收入仅为300—2000元,设施蔬菜对比产出效益十分显著,是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朝阳产业,一次投资,可多年受益。为此,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充分认识发展设施农业对提高农民种植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要意义。

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步伐

各乡镇要结合各自实际,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设施大棚和清水莲菜等特色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县上将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科技服务等措施,推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确保全县每年设施农业发展面积以3000亩的速度递增,力争到2015年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实现产值4.2亿元,带动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使我县设施农业发展上台阶、上水平。

(一)利用一切水源,在全县重点发展设施日光温室和大拱棚蔬菜15000亩。

(二)按照园区建设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百良伏蒙、同家庄西同堤、王村北王、和家庄刘彦等设施蔬菜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重点在百良、同家庄、王村、和家庄等乡镇率先建立一批1000亩以上设施蔬菜示范园区,推动全县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今后,各乡镇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模都应规划在1000亩以上,建成一个,县政府将规划一个,补助一个。在防皇路沿线发展清水莲菜示范园,面积10000亩;甘井镇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设施大棚香菇产业示范园,面积500亩;在合洽路沿线按照果菜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发展时令水果和设施蔬菜3000亩。

(三)调整棚内结构,逐渐示范种植附加值较高的哈密瓜、圣女果、脆瓜、人参果和香椿等高效品种。

三、发展设施农业扶持政策

县政府在3—5年内,每年拿出专项扶持奖励资金400万元左右,用于鼓励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其中:

(一)新发展农户补助

1.对新发展规模在1000亩(其中核心区规模达到200亩)以上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的日光温室每棚补助2000元,设施大棚每棚补助500元。

2.对在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以外的新发展日光温室,每棚补助1000元。

3.对新发展清水莲菜的农户,每亩补助1000元。

(二)园区内水、电、路补助

发展规模在1000亩(其中核心区200亩)以上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县政府拿出20—30万元予以补助,县水务局、交通局、农办等相关部门要把园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当年项目重点,优先安排。

(三)建设育苗中心补助

1.对在我县建设蔬菜育苗中心的,县政府配套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2.县政府每年为育苗中心包销400万株苗木,包销3—4年。

3.育苗中心项目建设争取的各类资金,县财政予以拨付。

(四)苗木补助

县财政对县境内育苗中心购苗的群众,每株苗木补助0.2元。

(五)奖励政策

县政府将对全县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乡镇、500亩以上的专业村或专业合作社及典型示范户年终进行奖励,每个乡镇奖励5万元、专业合作社或专业村奖励2万元、典型户奖励1000元。

四、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全面搞好设施农业发展工作

(一)成立机构。成立县发展设施农业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担任,副县长任副组长,农业、财政、水务、交通、农办、农机、果业、林业及相关金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局长文辉兼任,具体负责发展设施农业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切实抓好组织领导,确保任务完成。

第8篇:设施农业建设范文

一、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园区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突出抓好农业转型发展和农产品升级,大力发展高端、特色、品牌农业,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和在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达32个,涉及蔬菜、果品、特种养殖、酿酒葡萄等多个产业,同时还发展了苗木花卉、食用菌、鲜食葡萄等新兴产业。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机制初步形成。一是成立了领导机构。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农工办主任任副组长,农业、畜牧、林业、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并通过定期召开现场会、调度会,组织开展现场督查等形式进行统一领导、协调调度和考核验收,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实行了部门包靠。按照市委“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的要求,实行了“农口部门包镇街、部门干部包项目”责任制,安排12个农口部门和涉农部门对全市12处镇街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包靠,对重点建设项目安排专人负责,加快了园区建设工作的进度。三是凝聚了工作合力。农业、畜牧、发改、财政、科技等相关部门明确责任,通力协作,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相关部门配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机制。

(二)高标准规划建设,农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市政府准确把握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现状和各镇街实际,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规划建设了一批规模大、示范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一步加快了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目前,全市重点调度的32个园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部分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镇柳林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占地160亩的奶牛养殖区已经投入使用,占地80亩的种猪养殖场已经开工建设,投资376万元的大型沼气工程调试工作已经结束;镇屯葡萄示范园,已投入资金1600万元,栽植大棚鲜食葡萄520亩;镇惠和食用菌产业园总投资1.5亿元,一期工程投资4000万元,8个产菇房已投入生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科研楼正在施工当中,预计今年12月份完成并投入使用,50亩林下香菇示范园已经建成投产,等等。市政府科学规划,安排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向潍胶路、平日路等主干道路两侧集中,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带。全市重点调度的3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面积2.2万亩,辐射带动面积达3.8万亩,其中,街道村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面积800亩,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基地达到1万亩规模。

(三)坚持因地制宜,各镇街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迅速。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中,各镇街从本地区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街道积极引导各示范园区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加强与科研机构、知名院校的合作,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初步形成了“信息、技术、产品、市场、效益”相统一的新兴产业化链条。目前,该街办在加快酿酒葡萄示范园和超大示范园改造提升的同时,新规划建设了蓝莓示范园、百兴生态种养示范园和鑫旺特种养殖示范园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镇主要依托六和集团、宇洋药业、瑞丰食品等企业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规划建设了有机蔬菜、花卉苗木、标准化养殖等10处示范园区。镇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镇域经济的出发点和突破口,确立了“打造两个园区、培植三大基地”(“两个园区”即胶河花卉产业园区和柳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大基地”即镇域北部花卉种植基地、中部土豆种植基地和南部果品种植基地)的现代农业框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特色鲜明、推进迅速。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的建议意见

从视察情况看,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园区档次偏低。我市部分农业示范园区局限于农产品生产,缺少加工销售、科技培训、休闲旅游等延伸功能。有的园区偏重于种植菠菜、甜玉米、小豌豆等“大路”品种,不符合发展高端、特色、品牌农业的要求,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生产性设施投入不足,园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缺乏等原因,使我市部分园区出现建设档次偏低的问题。二是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报低,加上财政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等影响,部分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科研开发、新技术应用以及建设规模的扩大。三是土地流转工作滞后。由于宣传引导工作不到位,部分群众对土地流转政策不理解,对出租土地后的中远期利益缺乏信心,加之有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的经验不足,土地流转还存在一些困难,给园区的集约化经营、基地化生产及园区建设进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视察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逐步营造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浓厚氛围。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宣传教育,通过科技讲座、参观示范等多种形式,对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家的扶持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强化技术培训。要加强对参与示范园区建设的基层干部、农民群众以及科技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开阔他们的思想和眼界,提高其科学素养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园区建设档次和发展水平。三是开展技术推广。要积极争取省市农业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机构的支持,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的配套和示范推广,不断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把结构调优、品种调良、效益调高。四是注重学习考察。要坚持走出去,认真学习外地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水平。调查了解到,安丘市为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建设,其做法是:以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切入点,整合区域行政管理和检测资源,加强区内环境、水源、水域、农业投入品等综合管理,推进农业生产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取得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注重科学规划,构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框架。要围绕我市区域优势和现实需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加快制定完善园区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规划,要从整体规划设计到具体项目的实施,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整个园区的长久性和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完善园区发展规划,以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要通过科学规划,逐步提升园区建设档次,努力建成集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以及科研、试验、示范、推广、培训、观光多功能于一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实现从无公害农产品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转化升级。要重点搞好园区内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强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和环境污染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园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9篇:设施农业建设范文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定,积极争创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扎实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根据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行动方案》(政办发〔2010〕161号)精神,特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意义

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革新,是综合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工程学方法,以资源节约利用、产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有助于突破我市农业发展环境资源瓶颈制约,有助于协调农业生产、生活与生态关系,有助于推进农业产业融合,拓展农业新空间,完善农业新功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再创我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新优势。

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着眼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主攻方向,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统筹城乡发展为切入点,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主平台,以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利用资源化和产品供给无害化为主线,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示范区、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为突破口,努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

(二)目标任务:通过五年努力,使全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创建成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生态循环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方式、技术支撑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农业循环技术和循环模式广泛推广应用,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到年,建成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2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5家、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8个;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40%以上,农产品农药残留、畜产品兽药残留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达到80%以上;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分别达到80%、97%和7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率达到95%以上。

三、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工作重点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要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必须在产业结构、区域布局、要素组合、技术支撑、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集约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良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

(一)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将生态循环农业理念贯穿于现代都市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一核、两翼、三心、四区”发展重点,按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产业融合、功能多元”发展要求,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布局再生能源、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和有机肥加工、废弃物回收企业,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与种植业基地相配套的要求,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农牧业互促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原料利用率和科技转化率。

(二)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技术。加强生态循环农业集成技术的科技攻关和示范,坚持资源节约与开发、污染控制与治理并举,重点加强节能减排降耗和循环利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着力减少农业资源消耗和物质投入。一是有机肥生产和施用技术。根据耕地地力状况和作物需肥要求,以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的推广应用为重点,减少肥料过量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到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到30万亩,绿肥播种推广面积达到5万亩,商品有机肥推广面积达到10万亩。二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应用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加强农作物病虫物理与生物防治和统防统治,减少农药投入量。到年,动物防疫率达到100%,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达到90%以上,力争无松材线虫病疫点发生。三是设施农业技术。加强节能降耗先进适用农业机具应用,鼓励发展基质栽培、喷灌滴灌和肥水同灌等设施。到年,全市主要粮油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6%,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面积达到5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万亩。四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等再生能源技术,到年,新建成太阳能热水器示范村25个、集热工程30个、太阳能路灯示范村2个。

(三)大力实施生态高效农作制度创新。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依托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积极探索农牧结合、粮经结合、农机农艺结合等新型高效生态农作模式,加快农作物间作、套作和轮作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试验推广,着力提高单位生产能力和产出率。到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年平均增长6%;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74880亩,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总面积5万亩,其中主导产业示范区6个总面积2万亩,现代农业精品园11个总面积1.1万亩;主要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0%;义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成投入,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四)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充分挖掘农业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利用价值,鼓励和支持利用农产品加工下脚料开发利用,减少加工流通环节的消耗浪费和废物排放。积极开展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农膜等集中回收处理工作,促进再生利用,防止损害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畜禽排泄物从污染治理向资源利用转变,发展“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能源”的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模式,加大对规模200头以上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处理和利用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沼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养殖场沼气生态循环模式建设示范区或企业。到年,152家规模在2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的设施治理全面完成,治理率达到75%(不包括泔水猪及200头以下生猪养殖户的非设施治理范围)以上;建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三沼”综合利用示范区或企业6处;建设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和有机肥生产企业4家。

(五)大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标准农田以及森林等农业资源,扎实推进“清洁土壤”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健全农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完善三级农产品安全监控网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信息化水平。强化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管,增加农产品抽检的品种和频次。开展重点区域农田环境污染调查,依法查处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落实污染土壤治理责任。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扩大标准化技术覆盖面和到位率,培育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到年,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1.3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80个,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大宗农产品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

(六)大力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积极打造森林义乌,扎实推进美丽乡村行动。大力实施“平原绿化”工程,组织开展森林城镇、森林通道、森林河道建设,深入推进环城生态风景林和阔叶林改造、中幼林抚育工程,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减少农村面源环境污染。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道、厌氧净化沼气池等设施建设,强化建成投用设施的维护管理和正常运行。继续推进清洁养殖,市镇(街道)所属水库全面实施无投饲清洁养殖,积极引导农村集体所属水域实行无投饲清洁养殖。到年,新增绿化面积2万亩,新种乔木200万株,创建森林村庄200个,完成阔叶林改造工程10万亩、中幼林抚育6万亩,发展珍贵树种基地1万亩;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90%,农村生活污水基础设施后续维护管理实现全覆盖;无投饲清洁养殖面积占全市水库、山塘面积的60%以上,全市所有饮用水源地的水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以上质量标准。

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成员由农业、林业、水务、财政、发改、环保、国土、科技、经发等部门组成,统筹协调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各镇、街道和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应成立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精心组织,建立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并纳入生态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为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组织保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