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康复护理范文

儿童康复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康复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康复护理

第1篇:儿童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引导式教育;脑瘫儿童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瘫儿童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儿童均确诊为脑瘫患儿、无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听力障碍、严重疾病,且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2~6.5岁,平均年龄为(4.31±1.22)岁,;疾病情况:运动失调12例,运动无法控制11例,混合型7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在1.5~6岁,平均年龄为(4.10±1.21)岁,运动失调10例,运动无法控制为10例,混合型为10例。2组脑瘫儿童在性别比例、年龄以及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2治疗方法

对照组脑瘫儿童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具体如下:对患儿采用针灸法、水疗法、语言疗法等综合治疗,医护人员根据患儿不同的个人情况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帮助患儿进行运动、语言等康复矫正训练[3]。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康复方案中增加引导式教育进行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将所有患儿的家长组织召开一个关于脑瘫儿童的知识讲座,介绍脑瘫的形成原因、常规的治疗方法、引导式教育做康复护理的优点以及普及现今阶段我国在此康复护理中医疗资源的短缺情况,有助于家长理解以及配合本研究。②与患儿家长进行充分地沟通交流,了解患儿的喜好,从而能够制定出适合患儿的针对性康复训练方案,医护人员现场指导家长进行如运动康复训练、语言训练等。③运用引导式教育的理念,对患儿进行运动护理、日常生活护理以及认知语言护理。护理人员指导协助家长对患儿进行运动协调性恢复训练,如鼓励患儿进行游戏、引导患儿模仿医护人员的特定动作进行肌肉训练等;对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尽量使患儿与患儿之间进行游戏互动,在康复训练中可以借助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进行辅助,这样有利于提升患儿语言交流能力。在进行引导式健康教育前,要有针对性护理,充分了解患儿的喜好以及家长要求制定康复方案,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对患儿要有耐心,及时用语言、行为鼓励患儿,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换意见,保证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两组均连续接受6个月康复护理。

3疗效评价标准

①护理效果:儿童四肢活动及智力发育好转,且反应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视为显效;四肢活动、智力发育有所改善且智力反应得到提升视为护理有效;若肢体运动能力及治疗发育改善不明显视为护理无效[2]。②适应性发育商:经Gesell发育量表评估两组脑瘫儿童综合情况,包括运动协调能力、社交能力、语言使用能力、理解能力等项目[3]。③生存质量:经脑性瘫痪儿童生存质量评估表评估两组脑瘫儿童生活质量水平,内容主要包括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总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4]。

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2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2组患儿适应性发育商水平对比2组患儿在未接受护理干预前Gesell发育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6个月干预后,观察组Gesell发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2组患儿生存质量对比干预前,2组患儿在运动协调能力、语言组织交流能力、认知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6个月不同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第2篇:儿童康复护理范文

1 以人为本,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特色护理服务模式

转变护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进行全面、全程、连续的整体责任制护理,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改革了绩效考核方案,护理部对全院护理人员多次进行专题培训,我科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让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其中,让患儿的治疗护理保持连续性,大大的促进了患儿的康复。

2 夯实基础护理,为患儿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

加强晨晚间护理,针对本科特点,开辟专门的晾衣间,让患儿晾衣服、尿布等,保持病房整洁、干净,定时通风,保证病房空气清新,无异味,防止院感内感染。病房的窗帘选用卡通图案,墙壁贴上多彩多姿的卡通图案,电视里播放动画片,我们的工作服、床单、被罩等改用粉红色,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方便快捷的传呼器,使患儿随时可以得到护士的帮助,每个床均加了护栏,保证了患儿的安全,有针对性的进行宣教,注意语言的通俗性、趣味性和礼貌性,让患儿及家长有亲切感,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

3 实行分层级管理,改进绩效考核办法

根据我科情况将护士分成二组,每组3-4名护士,每位护士固定病房,包3-6名病人,每天所管病人数不超过9人。由护理组长负责本组成员,分工明确,包干到人,相互协作。对所管病人实行24小时负责制,进行弹性排班。责任护士对所管病人治疗护理、用药检查、生活心理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实行全面全程连续的责任制护理,做好入院、住院、出院期间的各种健康宣教。高年资的护士除管好自己的病人外要负责本组年轻护士的护理工作及指导,保证护理质量。每月科室进行两次专科知识培训,每月一次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并进行考核总结。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增强护士的工作能力和自信心。量化工作量,根据工作量、专业职称等,对绩效工资进行考核,提高大家工作的积极性。

4 强化职业素质,改进工作模式

我们实行医护一体化查房,对新入院病人全科医护人员一起对其进行查房,全面检查评估患儿的病情,制定康复评定计划,大家都了解患儿的病情,责任护士了解了患儿病情及治疗康复方案,就能为病人制定合理实际的个性化护理计划,为病人服务。为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我们对护士的仪表、仪容、语言等进行了规范,要求护士淡妆上岗微笑服务,对患儿及家长要热情礼貌,全面了解情况及需求,主动关心患儿,多与其沟通。针对我科患儿康复时间较长的特点,我们主动和患儿家长进行交流,关心患儿,帮助家长,和家长交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协助家长给患儿剪指甲、洗脸、洗脚、洗澡等,指导家长一些育儿知识,讲解一些康复的知识和技巧,减少家长的忧虑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5 加强健康宣教,开展特色课堂

对刚入院的患儿进行详细的入院宣教,让患儿及家长尽快熟悉医院的环境,消除陌生感,让其感受到亲人般的感觉。住院期间进行住院宣教,对其疾病的诊断、护理、检查、用药等进行详细介绍,使其能够全面了解孩子的疾病和治疗情况。由于治疗的项目比较多,我们会征求家长的意愿,合理安排患儿的治疗和检查时间,并告知家长使其做到心中有数。责任护士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病情给患儿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指导,把一些康复技巧交给家长,使患儿的康复能更加连续有效,鼓励患患沟通。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宣教,开展“好妈妈课堂”,给家长集中宣教一些育儿知识,如:合理喂养、护理、辅食添加、康复知识等,为患儿家长进行疾病相关知识讲座,让家长掌握更多的育儿知识,使更多的孩子能健康成长。真诚的服务赢得了家长的好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6 完善保障系统,方便患者生活

根据我科特点,又配备了一些基础设施:安装了电热器、沐浴盆、理发器、小方凳等,方便患儿,使其不出门,在病区就可以洗浴、理发,保证患儿清洁卫生,家长也放心。病区设置配餐间,备有微波炉、热水器,随时为患儿及家属提供热乎的饭菜和开水。提供针线包,方便患者日常生活的需要。跌倒、坠床的安全评估,减少了意外事故和纠纷的发生,实行优质服务以来,病房整洁了,病人呼叫少了,意见少了,纠纷少了,表扬多了,满意度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最终达到了病人满意,员工满意,领导满意的工作目标。

7 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了整洁、舒适、温馨、安全的住院环境,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提高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护士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和预见性为病人进行护理,增强了安全评估意识,减少了意外事故和纠纷的发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谐了护患关系。

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我科护理人员积极进行业务学习、操作培训,在科主任和护士长大力支持下,主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总结经验相互帮助,大大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水平,提高了自信心,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的主动和积极性,体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获得了快乐和成就感,使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扩大了医院的影响,提升了服务品牌,树立了医院在老百姓心中的良好形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第3篇:儿童康复护理范文

鄂尔多斯巿准格尓旗人口与计划生育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 鄂尔多斯市 010300

【摘 要】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不同体温对婴幼儿术后的康复效果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90 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三组,A 组为提高室温组,将室温提高至26℃,术中肛温<36℃;B 组采用液体加温使其肛温维持于(36.4±0.3)℃,C 组采用液体加温同时使用水循环变温毯等综合保温措施,肛温维持于(37.5±0.6)℃。观察3 组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肛温、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寒战及躁动的发生率。结果:A 组术中、术后体温较术前明显降低,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增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 组术中、术后体温、血压、心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O.05)。B 组术中体温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术后体温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 组患儿的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较B、C 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 组患儿拔管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低体温使得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升,而术中采用保温措施,维持肛温,有利于婴幼儿的术后康复。

关键词 体温;婴幼儿;康复效果;护理措施

外科手术患者往往会因室温较低,腹腔脏器以及肢体的长时间暴露导致散热增加,麻醉状态下骨骼肌不断松弛,产热减少,容易出现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情况, 低体温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1],影响术后康复,所以要做好婴幼儿的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本研究观察了不同体温对婴幼儿患者康复的影响,探讨相应的合理措施以及婴幼儿理想的体温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 年1 月-2014 年1 月间我院择期全麻的开腹手术患儿90 例,年龄1 个月~ 4 岁,男52 例,女38 例,ASAI ~Ⅱ级, 手术时间2-4h。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前30min 肌注阿托品0.02mg/kg,入室后开放静脉,缓慢静注KTM1 ~ 2mg/kg、咪唑安定0.1 ~ O.2mg/、芬太尼2 ~ 4mg/kg、维库溴铵0.08 ~ O.1mg/kg。

1.2 方法

90 例患儿随机分为A、B、C 三组,每组30 例,三组患儿年龄、性别、BMI、麻醉方式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A 组为提高室温组,术中肛温低于36℃,B 组采用液体加温使其肛温维持于(36.4±0.3)℃,C 组采用液体加温同时使用水循环变温毯等综合保温措施,肛温维持于(37.5±0.6)℃。观察三组术前、术中,术后血压、心率、肛温的变化以及术后拔管时间、引流量、寒战及躁动的发生率情况。

1.3 保温护理方法

1.3.1 环境温度管理

保暖保暖应贯穿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冬天接患儿时使用毯子保暖,手术床单预

热,减少身体暴露,术中棉被覆盖非手术区,头部戴帽或盖手术巾。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6℃,相对湿度40%-60%。 消毒铺巾调高室内温度至25-28℃,手术开始时再降低到24-26℃,但是不能低于2l℃,因为若室温低于2l℃以及全麻手术时间超过3h,体温往往低于36℃ [2]。

1.3.2 呼吸道加温

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儿用干燥、寒冷空气通气时,呼吸道可带走约10% 左右的代谢热量[4]。所以机械通气患儿可以使用保温加湿过滤器,长时间插管全麻的手术患儿可以采用人工鼻,保持呼吸道内温恒定。

1.3.3 保温装置

术前患儿手术床上铺上控温电热毯,术中根据患者体温变化进行调节。可以在远离术野部位的腋下、身体两侧采用暖水袋,水温不易超过40℃,用毛巾包裹,避免烫伤。可以使用循环水毯对手术床进行加温,水毯温度可调节于30-41℃。新生儿手术可以用红外线辐射台代替手术床,温度保持在35℃,不仅可以保证手术温度,又可调节手术间温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计量资料数据统一以( )的形式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

数表示,采用x2 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0.05,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术中、术后体温较术前明显降低,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增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 组术中、术后体温、血压、心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 组术中体温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术后体温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A 组患儿的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较B、C 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 组患儿拔管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表2)。

3 讨论

麻醉以及手术过程中有很多原因会导致患儿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 如手术室温度低、不注意术中保暖、体腔冲洗液过凉、大量冷输液等使皮肤血管扩张引起婴幼儿体温下降。婴幼儿相对德尔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 隔热性能差, 而其机体的代谢率高, 容易向周围环境散发热量, 且对于外界的温度变化较为敏感, 容易出现低温[3]。对人体而言, 轻度低体温(34-36℃ ) 则会产生不良刺激, 会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而婴幼儿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全. 调节以及保温能力均较差, 所以围手术期婴幼儿出现低温的发生率仍较高,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围手术期婴幼儿的保温护理工作,如控制手术室温度, 采用加温毯提前对手术床进行加温来避免婴幼儿低体温的发生。

本研究中的C 组通过一系列的保温措施使其在围手术期出现低体温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较其余两组均明显稳定,术后出现寒战、躁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患儿的引流量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减少,这些均加快了患儿的术后恢复,故我们对于婴幼儿围手术期需要做好充分的保温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悦, 夏玲, 姜云等. 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556-1558.

第4篇:儿童康复护理范文

近几年,骨科疾病的诊疗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工作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针对骨损伤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从而创建相对稳定的护理干预系统。实际上,骨损伤其实就是骨结构自身的异常病变,通过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康复护理。随机选取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康复护理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认真分析患者术后康复护理的落实状况。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在55-75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有20路,女性患者有30例。临床统计,骨性关节炎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滑膜软骨瘤病7例,所有患者均为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1.2 护理方法

在患者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术之后,对其进行科学的康复护理,并在90天之后进行回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50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患者在接受康复护理前后的身体康复状况。本次术后康复护理包括:病情观察、患肢护理、感染护理、功能训练,以及对患者提供专业性的出院指导。

1.3 疗效评价:护理评分依据是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评分项目:即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动度(18分)、肌力(10分)、屈膝畸形(10分)、稳定性(10分)。临床疗效分级:优>85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

2.结果

通过研究分析不难看出,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晚期膝关节疼痛病,且术后的护理有效率高达90%,此次的50例患者对康复护理的满意度高达100%,患者的康复护理前后有明显变化(P

3.讨论

患者的病情分析:在临床上针对骨科重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手术疗法,其中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手术之后的康复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临床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疼痛护理是临床工作的重点,结合疼痛位置、程度等采取有效护理方案,对术后膝关节的病症康复是极为有利的。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杭把氧饱和度等生命指征进行严密监测。对切口敷料渗血情况进行观察,使膝部的引流管保持通畅,对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进行记录,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扭曲脱出。

对患肢的护理:通过本文研究不难看出,临床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效减轻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我们需要采用弹力绷带给患肢进行包扎,把软枕垫到患者膝下,防治患肢由于过度伸直而导致的过度疼痛,放置时间48h,随后将软枕取下,对皮肤颜色、温度、肢体远端的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进行观察,注意患肢保暖。如患肢胀、麻木,立即将包扎打开并将情况向医生进行汇报。

预防患者的切口感染:康复护理人员应该科学指导患者落实护理工作,确保康复护理工作的稳定落实。在当前的骨科手术中,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术后康复护理中,要综合应用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术后病症的康复效果。遵医嘱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感染的预防,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保持床单整洁柔软,室内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度、湿度。抗生素做到现配现用。

术后的初期功能锻炼:为了加快骨组织病症的恢复,我们不仅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还应该对患者进行优质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需要在患者完成手术后麻醉清醒且生命体征稳定,能够有效使用镇痛泵的情况下进行,护士协助患肢做踝关节运动,即踝泵运动;术后第1天,对患肢进行股四头肌静态收缩练习,根据患者情况,使收缩次数逐渐增加,患者坐于床上,进行患肢的直腿抬高练习,且患肢抬高时,尽量维持数秒,做患肢踝泵运动和环绕运动,上述动作重复10~20次,持续时间3~4次/d;术后2~3d拔除术区引流管后应加大患肢关节及肌力锻炼。

患者的出院指导:在本文选取的50例患者中,骨性关节炎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滑膜软骨瘤病7例,50例患者对康复护理的满意度达100%,并且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前后的变化较为明显。患者出院前,由护士进行训练方法的讲解,确保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上述方法,指导患者可在家做一些家居运动,来使肌力继续增加,保持人工膝关节的活动幅度。在饮食方面,嘱患者出院后多食营养、便于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不可进行重物搬运,不宜有太久的站立或行走,这样可以减少膝关节负荷。同时配合全身关节的运动,如散步、上下楼等,这样不仅使膝关节得到锻炼,同时全身也可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 李雪玉,陈珠峰.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术后康复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6 19(18):130-131.

第5篇:儿童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心理干预;脑膜瘤切除术;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6-0118-02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凡属颅内富于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之处皆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在术后的康复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产生抑郁情绪,甚至中断治疗,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1]。本文主要分析心理干预在脑膜瘤切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11年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2例欲行脑膜瘤切除术的患者,经影像学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并跟踪观察;年龄37~58岁,平均(43.7±6.4)岁。观察组男16例,女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27例。两组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1.2.1 对照组 通过分析研究,对症下“药”,对该组患者行临床脑膜瘤切除术后常规心理康复护理,给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般性的健康知识宣教,关注其心理状态变化,给予基本的心理支持,发生意外情况及时处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脑膜瘤切除术后心理康复护理,包括:①心理安慰护理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告知患者及家人手术进展情况,真实说明手术治疗后会面对的各项风险因素,并努力打消患者本身对手术可能失败和不良心理顾虑,让患者可以积极配合科学的康复治疗,逐步加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和斗志。②康复知识宣教 患者及其家属一般对于术后的康复不甚了解,护理人员应当耐心细致的为其解释,告知术后康复的过程,康复时间,可能达到的康复效果,并对患者家属进行简单的康复教学,防止家属因做法不当对患者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③树立积极心态 术后患者难免会遇到一些效果不佳或身体暂时异常情况,科学上来说这是术后康复的正常阶段,但是患者及其家人都会因为不了解医学常理而对其病情产生疑惑,产生术后抑郁等,因此导致康复进程停滞继而失去继续康复治疗的信息。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正面积极的康复沟通,告知患者即使会有一些异常情况也要积极面对,要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战胜自我,顺利度过难关取得最佳康复效果。

1.3 观察指标

评定工具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1.3.1 康复中断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心理护理后的术后康复治疗中断情况,比较两组差异。

1.3.2 负面情绪情况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情绪、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可以评测患者的焦虑情绪指数,从而从数据对比进行比较出两组间的差异性。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用t检验,方差不齐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均存在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但是其体征并无明显差异(P > 0.05),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3 讨论

脑膜瘤(meningiomas)起源自脑膜及其间隙,是颅脑内第二高发病率的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2,少见于儿童[7]。脑膜瘤的好发部位为颅内蛛网膜颗粒及绒毛富集之处,如大脑凸面、大脑镰等。脑膜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转归等与其良恶性程度密切相关。良性脑膜瘤一般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约3~5年才出现早期症状,一般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患者多是由于肿瘤体积增大使得颅内压增高或产生颅内压迫症状才来就医,行颅内肿瘤切除术后一般症状可完全消失,预后较好。

心理护理主要对康复护理的患者通过行为或相互关系的影响,从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加速患者康复的康复方法。其目的旨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患者对手术的失败产生的焦虑、悲观和抑郁的情绪,积极地参与到疾病的斗争中,帮助患者积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临床上通过各种量表评定癌症患者的各项心理问题,针对性地对其心理护理逐渐科学、规范化。然而,现阶段临床护士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所能采用措施非常局限,仍停留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初级阶段,包括鼓励安慰患者和讲解传授疾病的医科知识、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保护性医疗措施等。这些支持性护理措施针对性不强,表面上看只能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对严重心理危机(癌症等疾病)产生的效果欠佳。笔者认为,通过全面收集资料、观察患者言行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关因素策略进行心理干预。该方法可以减轻患者心理障碍,预防手术治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也将成为癌症患者心理康复护理的发展方向。

手术常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同时引起生理变化,甚至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过度的焦虑还可影响患者的心理神经免疫学的改变,因此手术患者的心理应激预防和消除已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大关注。“准确应激理论”的研究表明,患者在遭遇紧张事件期间的痛苦情绪是由当前的经历与期待不一致所造成的,因此积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不良应激反应可有效缓解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

本文主要分析心理干预在脑膜瘤切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中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可见,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中断概率,减少康复过程中的不良情绪产生。

[参考文献]

[1] 缪亦锋,鲁晓杰,蔺玉昌,等. 脑膜瘤患者手术相关生存质量的评价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3,10(3):208-210.

[2] 郑瑾,朴莹,孙田杰. 癌症患者身心需要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36-138.

[3] 李虹彦,孙晓红,刘靖. 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脑膜瘤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6):280-281.

[4] 童亚芳. 护士对癌症患者抑郁症的认识[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8,10(1):35.

[5] 王家良,康德英,洪旗,等. 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评价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2009,79(8):599-602.

第6篇:儿童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社区;康复护理;社会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人工关节1674-4721(2009)12(b)-101-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死亡谱改变,家庭小型化以及医药费用的上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康复护理工作,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

1 临床资料

根据1年的社区工作实际,随机对本社区1000名居民采取问卷式调查方法。最后统计比例。其中有14%的居民持反对态度,认为社区康复护理不可信任,没有实际价值;5%的居民持适中态度。可有可无,无所谓,81%的居民高度赞成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工作,认为是群众认可,社会所需。

2 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是由基层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以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理念。

3 社区护理的服务原则

3.1 持续性原则

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每个居民的实际情况都记录在案,做到有证可循,有据可依,真正做到持久。

3.2 面性原则

包括预防、医疗、护理、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咨询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

3.3 协调性原则

运用社会、社区、家庭等各种资源为居民进行医疗护理服务。

3.4 可及性原则

要求居民及时方便地得到医疗和护理。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定期下到各社区街道,集中为老年、行动不方便的患者进行体检,送去医疗护理服务,使医疗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延伸更广泛的空间,使老百姓得到地理、时间、心理、经济上的实惠。

3.5 负责性原则

社区医务人员对辖区居民有高度的责任感。表现为辖区居民的相关知识得到提高,特别是慢性病有了新的认识,护患关系十分密切。

4 康复护理

4.1 定义

其是以康复的整体医疗计划为依据,围绕最大限度恢复功能,减轻残障的全面康复目标,通过功能训练,采用与日常生活活动密切联系的运动和作业治疗方法。帮助残疾者提高自理能力的护理过程。

4.2 目的

包括维持患者健侧部分的身体功能:协助患者恢复伤残肢体的功能;帮助家属了解患者的需要;协助患者完成独立自我照顾训练。

5 社区康复

5.1 定义

在我国,社区康复是指依靠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建设一个有社区领导、卫生人员、民政人员、志愿人员、社团、伤残人士及其家属参加的社区康复系统。在社区进行残疾的普查、预防和康复工作,使分散在社区的病残者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最大限度恢复其功能。

5.2 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通过确定患者的健康问题,系统地计划和执行护理照顾,评估护理照顾的结果,达到维持健康,促进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5.3 注意事项

5.3.1 为患者提供直接的护理和舒适的康复治疗环境。安全、充满希望、鼓励、正性强化的康复治疗环境,有助于检测患者的社会功能,,社区服务站设有康复中心,中心内有许多健身器材,对残疾人及肢体不方便的人群免费开放。同时与市内残联取得联系,还有盲人按摩师为残疾残障患者进行免费按摩,社区配备专业医务人员指导帮助康复锻炼工作。积极宣传,预防肌肉萎缩、父节变形、僵硬、挛缩等,如用枕防止发生垂足:协助关节运动,保持关节的活动范围;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防止肌肉萎缩等。

5.3.2 协助患者心理回归、重返家庭和社会。通过察言观色、沟通交流、实验和心理测验(智力、人格、神经心理)等对患者的心理异常进行诊断后,采用精神支持疗法、暗示疗法、松弛疗法、音乐疗法和心理咨询等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选择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帮助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这样不但可恢复其功能。还可使患者在得到娱乐、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参加集体活动。另一方面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知识教育及康复技术操作训练,帮助患者适应现有身体状况的生活,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改善身体残障状态,并多介绍一些康复疗效明显的患者与之谈话,一起锻炼,促进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5.3.3 对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社区护士上门进行康复指导,并指导家属共同参与康复护理计划。如老年患者、有慢性胸肺疾患或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进行呼吸功能的康复,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卧床患者要进行活动康复锻炼,促进肌肉收缩,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预防卧床不动的并发症,从而使患者及早接受体能训练,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复原患者的活动及行走能力,使其尽快做到生活自理,恢复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活动康复的基本内容包括:、床上活动、行走及轮椅的使用。

5.3.4 社区康复护理这个新生的产物,不单单只针对患者,对目前很多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可进行预防保健教育及相关心理咨询。总之就是让患者早日康复,让健康人更健康。

第7篇:儿童康复护理范文

脑康复科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

肝硬化合并急性胆囊炎32例的外科治疗

探究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防治策略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脑病66例效果观察

急诊科实习护生针刺伤处理情况调查研究

人工流产手术后即服避孕药的临床价值

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目标教学的应用

中药熏洗在肛肠科手术后的应用及体会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老年性痴呆90例研究

腹腔镜下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分析

护理干预在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

老年肺心病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临床体会

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

整体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实施及体会

临床整体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的应用

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与临床护理

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

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与护理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肠造口患者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舒适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手部烧伤整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影响分析

硅胶置入隆鼻术及其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合并灌注肺的护理探究

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压疮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护理探讨

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24例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分析

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自主神经的影响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护理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研究

尤瑞克林联合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关于100例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切开取胚术临床分析

试论氧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途径

关于中医妇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研究的思考

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法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测的意义

2种不同方法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中药联合光动力治疗肛周尖锐湿疣20例疗效分析及护理体会

浅析综合护理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自拟更年解郁汤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研究

探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产生的临床影响

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术后肠蠕动早期恢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在胸部外伤肋骨骨折致创伤性湿肺护理中的应用

第8篇:儿童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老年患者;康复;护理

老化是有机体不可避免的自然变化,人的老化始于胎儿期,而后持续直至死亡。老化的速度在成年时进展得较快,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但其老化程度各有不同,且根据个体的功能差异而有所区别。老年人如果能重视对身体健康的管理,并给予身体应有的呵护,使身体对老化所造成的机能、心理、社会发展等的影响具备最佳的适应状态,就能够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笔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余年,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1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对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应当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

1.1 了解和掌握老年人伴随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深知老年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恢复慢的特点。

1.3 生理上的老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和改变:他们会因身体功能的低下,导致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低下,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

1.4 无论是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健康维护、心理支持,还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等,都离不开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而老年人和儿童一样,比成年人更需要呵护。所以,康复护理在老年人的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老年人康复护理目标

2.1 注重健康的维护,预防疾病和意外伤残的发生。

2.2 给予心理支持,减少或避免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2.3 配合治疗实施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痊愈。

2.4 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痛苦。

2.5 提高ADL的自理能力。

2.6 给予健康管理指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转贴于

3 老年人身心变化及其康复护理要点

3.1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需保持营养及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足够的营养摄取,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预防疾病和残障的能力。

3.2 老年人耐力不足,应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而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是使人体体能得到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

3.3 适度的活动与运动有助于保持老年人的个人体态,维护和促进健康。否则,不仅机体各部位功能变差,而且还容易造成肌肉萎缩。运动的目的在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呼吸功能、维持肌肉紧张度,此外,适度适量的运动还能增加老年人的活力和自我信赖程度。不过,老年人的运动一定要适度,要根据个人体力来选择适当的项目、次数和运动量,否则便适得其反。如果因年迈体衰不能参加运动,则应当力求增加老年人的活动性(活动性指个人在其所处的环境内能移动的能力),避免过多的依赖性,尽量使老年人在提高活动能力的同时,增进自尊和独立性,激发其参与各项活动的兴趣,这都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4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降低使得他们知觉的感受能力变慢,表现为反应迟钝,自觉症状不明显。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病情,以保障治疗的及时到位。

3.5 老年人机体的反应能力差,需要有安全维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这使得他们对刺激源的接受、传达及反应能力越来越差,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痛觉、知觉、温度觉等各种感觉能力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及时必要的安全维护。

3.6 并发症是严重影响疾病痊愈和健康恢复的障碍之一,也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疾病治疗和全面康复。因此,预防并发症是老年人康复护理的重中之重。具体而言,老年人的呼吸速率降低,咳嗽能力变差,易于发生呼吸系感染等肺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骨与关节的挛缩、骨质疏松或骨折、褥疮、便秘等并发症,以及坠床、跌伤、走失等意外,这都是老年人极其容易发生的问题。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当鼓励老年人进行早期的离床活动,采取动静结合的休养方式,促进其血液循环,并提高其机体的抗病能力,这些都是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的积极措施。在平时,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做到老年人良肢位的保持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这是预防骨与关节挛缩的重要护理措施。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注意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导尿管的管理等,这些是预防老年人出现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的关键。

第9篇:儿童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预防;康复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82

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指患者成年后的髋关节脱位[1]。其主要表现是患者股骨头完全脱离正常解剖位, 下肢明显缩短以及髋臼股骨上段发育不良, 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本文就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护理做讨论, 旨在分析如何有效的防治并发症及进行康复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2013年1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8例且均在本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其中男15例, 女13例, 年龄26~52岁, 平均年龄(35.1±5.9)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 伴有或不伴髋关节疼痛, 根据Crowe分型标准, 所有患者均属于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

1. 2 方法

1. 2. 1 术后血栓预防 血栓栓塞病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血栓栓塞可以发生在骨盆、大腿和小腿的血管。大多数血栓可能形成于小腿深静脉, 随后向大腿发展, 但骨盆或股深静脉内也可以单独形成血栓。80%~90%的血栓发生于患肢。①术前需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督促患者适当运动下肢, 并加强营养, 改善贫血状况, 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术中需要尽量加快手术速度, 如果手术时间过长, 患者会出现血液流通不畅的现象, 因此, 在不能缩短手术时间的背景下, 需要适当改变患者, 保持脚部高、头部低的姿势1 min, 然后再进行手术, 这样可以促进患者血液流通。②患者在可以下床活动的情况下, 要尽早下床走动或者活动四肢, 加快血液循环速度, 必要时可适当按摩四肢;患者需要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 适当运动, 避免久坐, 加强饮食调理, 控制体重, 保持心情愉悦。③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可以使用低分子钙素钙提前预防, 除此之外, 使用肢体气体加压装置、弹力袜等, 预防的效果也相对较好, 尤其是发病率较高的患者, 使用机械装置具有更好的预防效果。

1. 2. 2 术后感染的预防 全髋关节置换的术后感染通常是灾难性的。预防应用抗生素, 注意摄取平衡饮食, 提高机体抵抗力。术后严密观察切口负压引流情况及伤口敷料的渗血情况。加强抗生素的使用, 合理用药。

1. 3 康复护理 ①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 保证患者了解病情, 配合治疗。在骨折术后当天, 立即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治疗, 包括电针治疗, 关节松懈治疗, 运动治疗和冷疗进一步锻炼髋关节恢复, 维持髋关节活动度, 加强肌力训练。②指导患者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未固定关节的活动, 拔除引流管拍摄X线片后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在床位医生的指导下开始康复锻炼。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 以患者无不适感为宜。③嘱咐患者多晒太阳, 注意防寒湿, 保暖, 使髋关节得到很好的休息。疼痛缓解后, 平地慢走1~2次/d, 20~30 min/次。尽量减少上下台阶、弯腰、跑步等使关节负重的运动, 避免、减少关节软骨的磨损。④补充关节营养物质, 多给予营养骨关节的保健品及食品如软骨粉, 对恢复关节活力大有裨益。此外, 选择适宜适度的体操, 强化关节周围肌肉可以保证关节的安定性, 锻炼髋臼的愈合, 保证髋臼损伤及时恢复。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治疗后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为75~90分, 平均评分为(87±1)分, 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 无感染发生, 1例患者出现术后髋关节脱位, 经对症治疗后改善。

3 讨论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严重影响儿童健康, 临床上应早期诊断以及进行早期治疗, 如不进行早期治疗很有可能导致患儿肢体残疾, 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先天性发育不良伴脱位的患者髋臼发育不良, 而且髋关节周围骨质明显存在疏松, 导致患者髋臼假体的初始稳定性不强, 患者手术治疗过程十分复杂, 所以在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髋臼周围的骨质, 并且在手术后积极预防相应并发症, 不能只追求患者双下肢的稳定性, 同时还要保持屈曲髋关节对骨神经的张力[2]。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根据医疗材料如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进行人体关节的置换, 人工全款关节置换术是替换发育不良髋关节或病变髋关节的全置换手术, 在临床上治疗髋关节病变已经的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 治疗的目的是实现患者髋关节的运动[3]。因髋关节的内旋、内收、外旋、外展等运动较为复杂, 所以手术难度相对较大, 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成为常规的一种外科手术, 随之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手术效果也在不断的提高。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且积极进行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 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需在早期进行对于术者的评估, 结合适合患者自身的护理及康复方法, 能有效的改善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岳嵩, 汪滋民, 王志伟, 等. 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华骨科杂志, 2010, 30(2):129-136.

[2] 黄永华.优质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中国农村卫生, 2015(8):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