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疾病的健康宣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R173;R780.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941-02
孕妇肩负着养育下一代的重任,其口腔健康状况及对口腔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下 一代的口腔健康[1]。为了解我市孕期妇女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态度、行为 和诊治情 况,提高孕妇口腔保健意识,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患病率。笔者于2009年1~5月对在我院妇 幼中心建卡的459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妇幼中心进行围产期检查妊娠妇女459人 。年龄26~40岁,其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共225人,占49%,高中以下234人,占 51%。
1.2 方法
设计结构型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口腔保健的知识及来源、 口腔 卫 生习惯、观念、诊查情况及对婴幼儿口腔知识的了解。采用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 案统一问卷,当场发卷,自行填写,当场收卷,监督整个答卷过程,并尽可能减少诱导性误 差。共发放问卷500张,收回459张,回收率91.8%。
2 结果
2.1 孕妇的口腔疾病就医行为及观念
希望孕前接受口腔保健的孕妇为100%,孕前接受过专业指导者占11.76%,有牙龈出血者占74 .51%,有64.71%的孕妇不知道牙龈出血的原因,孕前进行过口腔健康检查者仅为3.92%,有 49.02%的孕妇认为怀孕期间不能看牙,能忍则忍。
2.2 孕妇的口腔卫生习惯情况
每日刷牙2次以上的占82.67%,使用磨毛保健牙刷者占45.10%,有70.59%的孕妇刷牙方法不 正确,而刷牙时间达到3min以上者为31.37%,有74.51%的孕妇知道定期更换牙刷。
2.3 孕妇的孕期及儿童口腔保健知晓率
86.27%的孕妇不知道牙齿开始发育的时间,47.06%的孕妇认为乳牙2岁以后才需要清洁与 卫 生,有78.43%的孕妇不知道氟能防龋,对于奶瓶龋发病的主要原因有45.10%不清楚,54.90% 的孕妇不知道如何才能预防龋齿,有49.02%的孕妇认为乳牙不需要治疗。
3 讨论
大量的研究已证实,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龋齿[2]。母亲的口腔保 健习惯对 幼儿的口腔护理十分重要,对儿童牙齿的干预性治疗来说,母亲有成功治疗经验的儿童较其 他儿童更易获得成功[3]。从妊娠期间开始并由母亲延续下来的口腔保健习惯,对 孩子龋齿的预防会起到非常好的长期效果。
妊娠期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生理过程,孕妇全身起着一系列的变化,在此期,如不注意口腔 保健,会使正常的生理过程发生病理变化,不仅会影响孕妇本身的健康,甚至可能影响到胎 儿的发育及健康。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孕妇对孕期的口腔卫生预防 保健知识了解甚少,虽然所有的孕妇均有接受专业口腔健康指导的需要,但孕前接受过专业 指导的人数为仅为11.76%;有74.51%的孕妇有牙龈出血史,可有64.71%的孕妇不知道牙龈出 血的原因;孕前进行过口腔检查的只有3.92%,75.55%的孕妇有了牙病是能忍则忍,不能做 到防患于未然,无法早发现、早治疗。54.9% 的孕妇担心口腔治疗对胎儿产生副作用,拒 绝接受治疗。因此必须通过健康教育,使孕妇了解孕期口腔疾病对胎儿产生的不利 影响和孕期口腔疾病治疗特点、时机及局部治疗的安全性,消除孕妇口腔治疗的误区及恐惧 感,提高孕期口腔疾病就诊率、治愈率,降低孕期口腔疾病的风险,为确保母子平安提供保 证。
对不同学历的孕妇分类统计结果来看,每日早晚2次刷牙率基本无差别,但只有29.41%的孕 妇刷牙方法正确,70.59%采取混刷法; 68.63%的孕妇刷牙时间小于3min,只有31.37%的孕妇刷牙时间大于3min;及时更换牙刷的孕妇达74.51%。由此看出近年我国 “爱牙日” 活动的开展使较多的人知道刷牙的重要性,但是对如何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具有持之以恒 的刷牙态度还有待加强。
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和口腔卫生习惯。牙齿发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 的过程,婴幼儿的乳牙胚从母亲孕6周开始发育,在5~6月时钙化,婴儿出生时,20颗乳牙 冠已全部形成。牙齿在发育过程中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孕妇的健康、营养、情绪、生活 环境、疾病等,所以孕妇在孕期应尽量避免疾病和感染的发生,保持愉悦的心情,饮食要营 养丰富合理。乳牙相对于恒牙有机成分较多,无机质少,抗酸能力弱,一旦发生龋病,病变 进展快,所以乳牙萌出后,家长必须及时清洁牙面,清除牙垢和牙菌斑。调查表明,有86.2 7%的孕妇不知道人的牙齿从母亲怀孕第六周即开始发育,有47.06%的孕妇认为2岁以后才需 要注意乳牙的清洁和卫生,乳牙萌出后家长没有及时清洁牙面,含、奶瓶睡觉,这些都 是引起儿童龋病早发、高发的因素。78.43%的孕妇不知道氟化物对牙齿的影响,有49.02% 的孕妇认为乳牙龋齿不需要治疗。因此,广泛、细致的口腔卫生宣教工作是预防口腔疾病发 生的关键,宣教内容应直观化、具体化、多样化、基层化,使广大的准妈妈了解口腔疾病的 种类及危害。
目前口腔疾病在我国是多发病, 想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笔者认为保护牙齿应从零岁做起 ,将工作重点放在孕妇,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加大口腔预防保健宣传力度,开设 孕前口腔卫生课堂,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小册子或播放录像带,提高孕期妇女口腔卫生 保健意识,提高孕妇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发生, 促进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 郝淑青,张军桥,刘学聪. 孕妇口腔卫生知识认知程度调查分析[J]. 河 北医药,2007,29(7):748-749.
[2] 鲁丽珍,郭晓琳,徐涛.健康教育对孕期口腔疾病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4):389-391.
【关键词】口腔疾病;预防;保健
【中图分类号】R 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45-02
口腔疾病的预防与保健的具体实施及方法
1 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教
要把口腔工作搞好,知识普及方面应该加大力度,通过宣传以增加大众的口腔保护意识,大大减少许多口腔疾病,因为很多口腔疾病都是因为不注意口腔卫生造成的。要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睡前吃甜食、经常吃一些刺激性的如酸,冰,辛辣食物,以免造成细菌滋生,破坏口腔的酸碱平衡。而导致一系列的口腔疾病。
2 发现了问题及时处理
口腔健康很重要,但是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口腔是慢性疾病,就像龋齿,刚开始人们并不会觉察,只是有一个小洞,人们也不会太在意,可如果不及时填补,这个洞就会越来越大,所以有很多口腔防护意识不强,没这方面知识,一拖再拖,等到受不了时,才到医院就诊,不过这是疾病都已经发展得比较严重了。
3 定期到医院做口腔检查
口腔疾病多为慢性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定期口腔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预防医学上有重要意义。一般成人一年查一次,儿童,孕妇每隔半年查一次,替牙期儿童磨牙可作预防性窝沟封闭,及根据需要添防龋药物。
4 正确的刷牙方法
刷牙的刷毛于牙面呈45度角。刷毛指向牙龈方向。使刷毛进入龈沟和邻面区,部分刷毛压于龈缘上做前后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
5 牙刷选择的讲究
刷头大小合适,以便在口腔内,特别是口腔后部,-转动自如,根据不同年龄选择牙刷柄的长度,刷毛硬软度适宜,太硬容易损伤牙及牙龈,太软又难以起到清洁作用,一般人采用中度硬的刷毛。儿童,老年人,牙周病患者,宜选用刷毛较软的牙刷,即用优质尼龙丝毛的牙刷,刷毛末端经磨毛处理成圆钝形。减少了对牙及牙龈的损伤
6 窝沟封闭及含氟牙膏的使用
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窝沟龋是龋病发展的重要阶段。儿童第一恒磨牙萌生较早,牙面窝沟是牙齿表面易患龋的部位,由于解剖特点即殆面窝沟较深,龋病发病率较高。因此,有效地保存第一、二恒磨牙避免龋病的发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第一恒磨牙龋的预防。窝沟封闭是预防窝沟龋最有效的方法。使用含氟牙膏,也能减少龋病的发生。
7 定期超声洁牙
【摘 要】 老年人牙体病是我国口腔科门诊常见病之一,作者对临床中遇到的老年牙体病进行治疗的同时对老年人进行有关口卫生、口腔保健及口腔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宣传及教育,提高牙体病的就诊率、治疗修复率,积极预防牙体病,达到维护口腔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 老年人 牙体病 临床宣教
老年人牙体病在我国口腔科门诊是常见病之一,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医疗保健的进步,老年人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的提高受到人们的重视。作者对临床中遇到的老年牙体病进行治疗的同时对老年人进行有关口腔卫生、口腔保健及口腔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宣传及教育,提高牙体病的就诊率、治疗修复率,积极预防牙体病。
1 老年人牙体病及口腔卫生概况
1.1 检查中发现,引起牙痛的牙体病主要是龋病、楔缺和过度磨损致牙本质过敏。其中龋病主要是牙颈部龋、根龋。
1.2 检查中还发现老年人口腔卫生差,有大量菌斑、软垢、牙石和食物残渣堆积,口臭明显,经询问约有11%的患者无刷牙习惯,有约65%的人刷牙方法不正确,以横刷法为主,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宣教是必要的。
2 口腔健康教育的原则及宣教对象
2.1 口腔健康教育的原则有四条
2.1.1 思想性与通俗性相结合;
2.1.2 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2.1.3 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2.1.4 社会性与经济性相结合;
2.2 宣教对象是以牙痛为主诉到口腔科就诊的年龄在55岁~83岁的老年患者,在进行视诊探诊等口腔检查的同时进行口腔卫生善询问及治疗。
口腔卫生宣教是每个口腔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利用诊治病人的时间,结合病情,进行临床宣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 老年人牙体病临床宣教内容及注意事项
3.1 临床医生要结合病情进行宣教,宣教的内容要符合病员的需要,还要根据老年人以前从事的职业、文化修养估计他们的口腔卫生知识水平,以及是否愿意了解更多的口腔卫生知识。针对引起老年人牙痛的牙体主要是龋病、楔缺和牙本质过敏,医生在治疗的同时,应向患者讲明病因,例如老年人易患牙颈部龋、根龋,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牙龈退缩,牙根面直接暴露于口腔中,牙骨质比牙釉质对环境中机械和化学刺激更敏感;牙龈退缩,易引起食物的嵌塞,长期食物嵌塞易引起牙颈部龋,楔缺主要是刷牙方法不正确,长期过度的机械力作用于比较薄弱的釉牙骨质交界处,造成牙组织缺损[1]。加之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下降,使龋病和楔缺的发病率升高,使患者认识到牙体病与牙周组织健康有关,与刷牙方法正确与否有关,与机体抵抗力有关,使其主动进行口腔卫生保健,自觉养成刷牙习惯,纠正不正确刷牙方法,并在医生帮助下进行牙周洁治,预防牙体病。
3.2 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老年人一般还有其它系统性疾病,对其治疗和用药需要整体考虑。对于心脏病、高血压病人,治疗时需注意无痛术。另外,老年人有一种“年龄大了,病也多了”的思想,认为牙体病是“人老的一种表现,即然老了,就拔掉,无需治疗。”老年人患牙痛,常常影响睡眠、饮食、精神、还可以引发头痛、头晕、血压升高等其它疾病,使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其它疾病,造成恶性循环。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医生应帮助者解除思想负担,及时治疗患牙,解除痛苦,增进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形成良性循环。
3.3 临床宣教时医生态度应诚恳,认真。避免指手划角,或使用指责性语言,对待老年人要真诚、坦率、热情、体贴,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3.4 口腔健康教育,单靠口腔医务人员是不够的,还必须全社会动员来支持配合。改善医疗保健条件,特别是提供经济保障,建立口腔预防保健卡,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对牙体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定期检查,还可采取有效措施对牙颈部硬组织进行合氟制剂再矿化处理,以增强牙体的硬度,防龋[2]。可刮除牙结石,有助于防止牙周病的发生,还可纠正其错误的刷牙方法,同时指导其对牙刷、牙膏的合理选择。
3.5 经过临床宣教,作者发现大部分老年患者能够接受,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做到有病冶病,无病防病。有些老年知识分子退休教师等,还查阅了一些报纸和杂志,交流一些口腔保健的方法,通过临床宣教,作者发现龋齿、楔缺的充填率、修复率明显升高。
口腔卫生宣教的最终目的是改变人的行为,使之变被动为主动,逐步树立口腔保健意识,从而建立口腔保健行为,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达到维护口腔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发达国家因轻微病理改变或简单治疗就诊108例,占70.13%;因严重病理改变或复杂治疗就诊35例,占22.73%;由于其他原因就诊11例,占7.14%。发展中国家因轻微病理改变或简单治疗就诊95例,占23.93%;因严重病理改变或复杂治疗就诊295例,占74.31%;由于其他原因就诊7例,占1.76%。发达国家因轻微病理改变或简单治疗就诊率,非常显著高于因严重病理改变或复杂治疗就诊率(P<0.01);发展中国家因轻微病理改变或简单治疗就诊率,非常显著低于因严重病理改变或复杂治疗就诊率(P<0.01)。发达国家因轻微病理改变或简单治疗就诊率,非常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P<0.01);因严重病理改变或复杂治疗就诊率,非常显著低于发展中国家(P<0.01)。黎巴嫩维和任务区各国维和人员口腔就诊。
2讨论
口腔疾病类型以龋病、根尖周炎和牙周疾病等为主。本调查结果显示,发达国家维和人员因需要简单治疗或疾病仍处于轻微病理改变阶段而就诊者占70.13%,非常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维和人员的23.93%;发展中国家74.31%的患者均在龋病发展至中后期,即已发展到牙髓病变或根尖周病变才选择就医,就诊率非常显著高于发达国家的22.73%。提示,黎巴嫩维和任务区发达国家维和人员口腔保健意识较好,发展中国家大部分维和人员口腔保健意识相对较差。接诊中我们还发现,发达国家维和人员口腔卫生状况普遍较好,牙周基本健康,龋大都已进行充填治疗,有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的大部分患者也已进行不同修复体修复。而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维和人员口腔卫生状况较差,牙周均有不同程度的牙石附着,多数患者龋未进行治疗,且均已发展到中龋、深龋,第一磨牙缺失情况严重且大都未进行修复。此外,在需要进行其他口腔治疗,如牙弓夹板固定、牙折、种植体等修复体维护的患者中,发达国家患者对口腔疾病治疗的预期及对牙齿美观的要求,均高于发展中国家患者。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识决定了其就医行为与疗效的心理预期,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WHO在2003年的全球口腔健康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家应在国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涵盖必要的口腔卫生保健,加强并积极达到群体的早期预防与治疗。与个体居住条件、收入水平等经济发展指标相对应,发达国家在口腔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较高,在公共卫生计划制定及口腔医疗资源投入等方面均优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发达国家维和人员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对较高,就个体自身而言,能够做到对口腔疾病的早发现、早就医。
3总结
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迅速推进,口腔科的老年患者也日益增多。从生理意义上讲,老年是生命过程中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走向衰退的一个阶段。口腔组织也和身体其它组织一样,明显地随着衰老而变化,老年人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均发生改变,髓腔缩窄,牙髓血循环障碍,加上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对疾病的易感染性增强,修复能力下降,易导致牙髓坏死和其它的口腔并发症。因此,在社区开展口腔预防保健知识的健康宣教,正确指导老年人保持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是降低老年人口腔疾病发生率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老年人,并提出了指导。为此,本文从老年人易患口腔疾病的原因以及口腔护理的作用和如何进行积极的预防保健进行了阐述,旨在引起老年人群的关注,从而减少和避免口腔并发症的发生。
1老年人易患口腔疾病的原因
老年人最易患的口腔疾病是龋齿后遗症和牙周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髓腔开始变窄,增加了牙髓内血循环的压力,加上老年人免疫功能本身降低,更易导致牙髓坏死,使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丧失主要营养来源而变脆易折裂;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感染,使病情蔓延。此外,牙体组织随着增龄性变化主要是咬合磨损,牙齿颜色逐步变暗,牙釉质较弱易碎,髓腔和根管小而细,牙髓质不断新生,使牙龈组织萎缩、变薄,牙周膜变宽、牙槽骨生理性弹性降低、牙龈萎缩、牙骨质暴露,至龋菌的侵犯极易导致根面龋的发生和牙龈炎牙周炎的发生,加之老年人在各种疾病的某些阶段常常会出现免疫和内分泌失调,造成机体内环境的改变,从而导致口腔疾患的发生。
2口腔护理的作用与常用方法
2.1 口腔护理的作用
口腔是食物进入消化道的重要通道,又是部分消化液分泌的场所,更是微生物寄居和滋生的最佳环境。正常人每毫升普通漱口水中可以找到1~50万个微生物[2]。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量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减弱,极易导致口腔内微生物乘机在潮湿温暖的口腔内迅速繁殖。而口腔护理具有局部清洁及去除口腔内细菌的作用,同时口腔护理对发生在口腔局部的口腔炎、口腔溃疡、齿龈炎、牙周病等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此外口腔护理还能对老人产生良好的心理影响,增强自信心,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2 常用的口腔护理的方法
(1)牙膏清洁口腔法:单纯为清洁口腔、预防感染可首选牙膏口腔护理法。有资料表明,80.91%的重症病人口腔为酸性环境,较适宜真菌的生长。而牙膏为碱性,牙膏水的pH>7.0,故有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起成分中丁香酚和丁香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等多种常用细菌均有抑制作用[3]。(2)机械性擦洗法:新的口腔护理观认为口腔护理应该以清除牙菌斑为主要目的。有研究显示,单纯的含漱只能暂时减少口腔内游离状态的细菌数量,对清除定居在牙面上的牙菌斑无效,机械性擦洗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4]。
3老年人口腔卫生的健康指导
3.1 加强健康教育
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人们行为的改变。针对社区老年人对口腔护理知识缺乏深入了解的现状,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印刷资料、图片,将口腔卫生的保健要点,预防方式以及等做成一分健康教育资料,在社区内进行分发。还可通过板报或宣传栏,向社区老年人介绍保健牙刷、含氟牙膏和牙线、牙签的应用以及口腔自检自查方法,以便于社区老人记忆,并对照自己出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保健方法,从而满足社区老年人对口腔疾病保健知识的需求。口腔卫生的护理重在老人的自理,因此,加强口腔卫生的健康教育,使老人了解口腔卫生护理的必要性十分重要。
3.2 注重正确指导
在健康教育中,要注重对老人实施口腔护理的方法的正确指导。例如:在选择牙刷时,一是要考虑口腔内的实际状况;二是要考虑方便老人的使用,在老人牙齿有较多残缺的情况下,要考虑牙刷品种的选择,植毛部大的牙刷比植毛部小的牙刷更好用,刷牙效更好。刷牙时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1)牙刷的刷毛与齿面应呈直角,正好接触牙齿,应注意较好地使用牙刷刷毛的前顶端;(2)刷牙时使用牙刷的力度要适当,应轻刷;(3)牙刷放于齿面上前后拉动的幅度勿过大,移动幅度以5mm~l0mm为宜,相当于1~2颗牙齿的距离。对于有牙周病的老人,应指导选用刷毛较细的牙刷,因为细的刷毛容易进入牙齿与齿龈结合部位的齿周袋内,能有效除去作为牙周病原因的牙垢。
3.3 保持口腔清洁
经常保持口腔卫生,控制牙菌斑。嘱老年人要坚持每天早晚用温水刷牙,一日三餐后用清水漱口,漱口时要借用水的冲力尽量将牙缝中的失误残渣清除掉,同时做闭口鼓腮漱口动作,并将舌头左右转动,这样能使唾液分泌增多,使牙面、牙缝和口腔黏膜受到一定的冲洗和刺激,使口腔自洁,牙齿健康。有条件的老人还可以选择茶水漱口,让茶水在口腔内冲刷牙齿及舌两侧,这样可以清除牙垢,提高口腔轮匝肌和口腔黏膜的生理功能,增强牙齿的抗酸防腐能力。
3.4 养成良好习惯
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刷牙与漱口要有科学规律,避免烟酒并尽量少吃有刺激性食物,加强饮食营养调整。如有牙病及时就医,平时要坚持叩齿运动和按摩牙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牙周组织功能和抵抗力,定时去医院进行检查,这样可延缓口腔老龄化,使牙龄与寿命大 致相等,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2.
[2] 白碧荣,黄萍,龙兴敏.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8~9.
[关键词] 牙科焦虑症;老年人;拔牙;评估
[中图分类号] R78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a)-0042-02
Estimation of dental anxiety in the aged patients before tooth extraction
ZHANG Te WEI Yinhua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Hunan Province Geriatric Hospital, Changsha 41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tooth for tooth of preoperative dental DA investigation evalvation.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six aged patient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questionnaire from Modified Corah Dental Anxiety Scales (MDAS) while awaiting for tooth extraction. And then statistic analysis was done.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DA in these patients was 13.4%. In elderly patients a tooth out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AS score from big to small in order as: inactive perception and experiences of painful tooth extraction, medical staff, therapeutic effect,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dental medical apparatus. Conclusion 13.4% DA existed in elderly patients before tooth extraction and is related to many factors. Medical staff should take necessary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aged to provide them with psychotherapy and nursing guidance before tooth extraction.
[Key words] Dental anxiety; Elderly; Tooth extraction; Estimation
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DA或dental fear,DF )是指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所持有的忧虑、紧张或害怕的心理以及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躲避治疗的现象[1]。它是牙科患者回避口腔治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可分为儿童牙科焦虑症和成人(包括老年人)牙科焦虑症。当前社会比较重视儿童问题,相应研究进展较快,而成人(包括老年人)患者常被忽略。本文对 156例老年拔牙患者拔牙前的焦虑情况调查分析,为术前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提供指导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 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本院口腔外科门诊拔牙术的156例离退休老干部患者,其中,男性92例,女性64例;年龄60~85岁,平均68.6岁。纳入标准:(1)存在拔牙适应证者;(2)无精神疾病,合作者;(3)术前3 d内未使用过抗焦虑药及镇静剂者。
1.2 方法
采用改良的牙科焦虑量表[2](modified corah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由患者在候诊时填写拔牙前的感受,每项有5个等级记分,从轻松至非常害怕,每张量表得分最少为4分,最多为20分,为DAS分值(4~20分), DAS分值4~8分为轻度焦虑,9~13分为中度焦虑,14~20分为重度焦虑。≥13分者被认为明显患有 DA。
1.3 一般情况调查
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初复诊、有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有无牙科就诊经历及具体的牙科焦虑行为;对老年患者拔牙DAS得分的影响因素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 SPSS 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配对 t检验。
2 结果
2.1 DA的一般情况
156例老年患者拔牙前,焦虑水平得分
配对 t检验,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结果显示:伴有系统性疾病的老年患者焦虑程度明显高;无牙科就诊经历患者焦虑程度明显低于有牙科就诊经历患者;复诊患者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初诊患者。
2.2 对老年患者拔牙DAS得分的影响因素
具体见表2。
如表2所示得分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认知程度及拔牙经历、医护人员方面、疗效、环境卫生、牙科治疗器械方面,其中认知程度有非常显著性影响。
3 讨论
老年口腔疾病发病很高,老年人的口腔保健尤为重要。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该人群就诊不及时而导致口腔健康状况较差,进而影响其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现象;阻碍老年人群早期就诊的原因,一直困扰口腔临床医师,其中DA是主要原因之一,
3.1 DA发生率
成人牙科焦虑症多表现为患者生理指标的变化,如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加速等,而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则常表现为高声哭喊、身体移动、拒绝治疗等行为;另一方面成人常常会对牙科治疗的后果产生焦虑情绪,治疗远期效果的不确定性常加重其畏惧程度。成人( 包括老年人)的研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准确性和重视度较差,DA患病率在 6%~40%,尚缺乏长期纵向研究[3-4]。老年人的口腔疾病可因衰老而有其特殊性,口腔的衰老与全身衰老的关系密切,且老年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关系密切;在患有口腔疾病的同时,还可患有多种全身疾病,而且全身的病变还可影响到口腔的治疗,如高血压、心脏病对口腔的麻醉、拔牙、开髓等治疗有一定影响[5]。这些决定了老年口腔疾病治疗上的特殊性,但迄今国内外对目前老年人牙科焦虑症发生率、特点及形成原因研究较少,缺乏完整资料。本调查显示老年患者拔牙DA的发生率为13.4%,虽然低于儿童DA发生率,但比其他年龄段人群高[3-4],分析可能的原因:老年患者特别是有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积累了较多的医疗经历,保护意识较强,人格焦虑方面等也有改变;痛苦的经历及更有的老年人因年老体弱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把牙病视为而顾虑重重;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本调查显示伴有系统性疾病的老年患者焦虑程度明显高,无牙科就诊经历患者焦虑程度明显低于有牙科就诊经历患者;复诊患者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初诊患者。也说明牙科焦虑症是 一种获得,与既往医源性创伤、体验、个人神经类型及暗示等因素有关[6]。
3.2 DA的影响因素
笔者把对老年患者拔牙DAS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为5个方面,包括反映牙病患者对于牙科医务人员方面(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专业技术及职业道德等)、牙科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注射器)使用、口腔门诊的卫生环境(牙科器械消毒、诊室卫生环境)、反映的间接或直接对拔牙的认知和拔牙经历(如拔牙痛苦,担心自己身体承受不了拔牙时的刺激而影响心脏、血压,怕会激发自己的病情等),疗效方面(如牙病治疗是否对身体无影响、有无痛苦和能否美容等)等的焦虑。本调查显示,认知程度及拔牙经历是形成DA的最重要因素,患者对拔牙的认知程度越消极,其拔牙焦虑水平越高,差异有显著性。有97.5%的老年人对看牙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感,还有少数患者不了解口腔的治疗,对医生的操作或器械怀有恐惧感,总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顾虑,形成了心理的过度紧张,本研究中老年患者中有87.8%的患者伴有多种疾病,仅有19例患者基本健康,这些伴全身系统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常认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他们不了解在正常的心率、血压时简易的拔牙、麻醉、龋病治疗等对心电图、心率、血压均无明显的变化,然而紧张的心态,不良的情绪,对口腔器械的恐惧心理等引起心率、血压、心电图等的明显变化则为多见[7-8]。多种因素影响牙科焦虑症的发生及程度,应加强术前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加强牙科知识的宣教工作,使患者对拔牙能够正确认知;亦可采用精神松弛技术和转移注意力等方法以减轻或消除DA,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口服;确保良好的麻醉效果,提高拔牙技术,创造优美诊疗环境,严格消毒,提高服务,还应当掌握一定的老年心理卫生知识及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及处理,把牙科焦虑降到最低限度,使治疗顺利进行,获得满意疗效,从而保护老年人的口腔组织结构、完善口腔功能,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小敏,施小彤. 牙科焦虑症的研究进展[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1):16-17.
[2] Fuentes D,Gorenstein C,Hu LW. Dental anxiety and trait anxiety:an investigation of their relationship[J]. British Dental Journal,2009(8):23-28.
[3] 刘洪臣. 老年口腔医学进展[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3,1(1):2.
[4] Armfield JM,Slade GD,Spencer AJ. Dental fear andoral health in Australia[J]. Community Dentistry and Oral Epidemiology,2009(3):1106-1117.
[5] C Hagglin,U Berggren,M Hakeberg. Variations in Dental Anxiety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women in Sweden:A longitudinal study between 1968 and 1996[J]. J Dent Res,1999,78(10):1655-1661.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口腔科治疗护理的120名口腔疾病患者,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51~68岁,平均(54.1±1.0)岁,所有患者均按口腔疾病诊断学确诊无误,排除排除糖尿病、高血压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
1.2护理方法:
①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首先以自己成功护理过的病例经验耐心细致讲解,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得到患者的信任,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必须礼貌用语,态度和蔼,有目的有条理地询问病史,切不可因少量偏执不听的患者而急躁动怒,主动介绍有关口腔修复方法细节,让患者熟悉操作流程。对于需要换义齿的患者,详细讲明种类、优缺点以及价格,指导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患者义齿的功能状态、位置正确与否、形态和颜色是否正常都关系到其外表的协调及美观,心理上的满足也同样重要。入院时,必须通过健康教育,明确地告知患者,修复后的预期效果和对修复体的保养细节才能维持。深入浅出的和患者谈论其身体状态和口腔实际病情,积极配合治疗。
②术中护理:
对于治疗时间较长的,可准予中间休息一段时间以减轻长时间张口的疲劳,过程中,给予药用漱口液或过氧化氢液漱口。治疗中可播放轻松背景音乐,或放置吸附气味的植物以达到掩盖诊室中的异味的效果;部分老年人由于药物代谢慢,麻醉时,要注意药量以保证安全有效。对于一些实在心理恐惧的,可遵医嘱加用少量镇静剂,在备牙时检查钻针是稳固与否防止脱落,密切配合医师,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的变化。
③术后出院指导:
治对于接受义齿移植的病人,护理人员要介绍义齿的配戴方法,饭后取下牙刷洗1次,条件不允许的,保证睡前要用牙膏等认真刷洗,切不可酒精、沸水而导致损坏,坚持每天按摩牙龈和叩齿,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2讨论
由于口腔病变,自洁能力减弱,遗留的食物残渣滞为致病菌的繁殖提供温床。牙齿水分和有机质的流失引起釉质的破坏,常年使用后的机械性磨损。此外有些病态不信任医生、行动不便甚至害怕而逃避治疗,口腔健康意识薄弱,平时不出问题还好,一旦发生,牙科畏惧症就表现出来了,家长对儿童有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这部分成人治疗室做好口腔宣教工作,不但可以预后复发,同时可使相关儿童从小对口腔健康意识也会有很大的帮助。牙科畏惧症牙病患者普遍存在的现象,口腔治疗本身往往没有大的伤害,怕花了钱还是治不好,过度恐惧会直接影响修复操作的进行,对修复的效率和预后都不利,严重者甚至在修复时发生各种意外事件。随着物质精神文明的提高,医学护理要求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治疗时,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事半功倍,心理治疗和口腔修复治疗同样重要。认真地从细节出发,创造一个舒适的就诊环境,消除、清除医疗废弃物,注意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避免出现传染性物质扩散危害居民健康,患者多时,特别是老年人,应注意优先次序,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良好的仪表仪容让护理人员更加自信和有责任,对医院的形象也有莫大的正面宣传作用。各种诊疗器械要直接与患者唾液和血液接触,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监督操作者遵循相关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医疗手套“一人一用一换”,防止患者之间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注意诊室的通风消毒处理,也对医患双方有保护的作用。主管护士要定期主持培训考核,设立一定的奖惩措施,以保证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除此以外,良好的护理服务态度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有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决心。
3小结
【关键词】优化椅旁护理;护理配合;口腔门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患者共300例,男167例,女133例,年龄16-77岁,平均(38.6±4.2)岁。治疗前均行X线拍片检查,制定治疗计划,治疗方式包括口腔修复、拔牙、根管治疗术等。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优化椅旁护理配合实施方法
1.2.1知识准备:优化椅旁护理配合使医生的工作强度减少[1],却大大增加了护理的工作内容。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体现了护理的主动参与,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具备一般的护理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口腔专业知识和对口腔医疗器械设备的熟悉。口腔治疗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器材的临床应用使得护理配合工作的难度加大,因在进行优化椅旁护理配合前首先应进行知识的准备,认真学习口腔专业知识,熟悉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步骤,熟悉治疗所使用的设备、器材的性能,以及器材使用的顺序,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医护配合达到默契的程度,真正达到缩短椅旁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1.2.2建立互补型的医护关系:优化椅旁护理的配合更注重搭建医护交流的平台,总结摸索,改进医护配合的流程,协调医护工作,默契配合操作。除此之外,更注意医生的个性配合,尽可能熟悉医生的个人习惯,细心观察。与患者沟通不仅仅是医师一个人的责任,优化椅旁的护理配合同样包括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患者明白病情、治疗方案、费用及预后。因此提升专业素质及与人沟通技巧并能协助医师和患者沟通是优化椅旁护理配合的必要条件。
1.3护理配合
1.3.1操作前:①充分物品准备:所需物品依据口腔治疗项目加以准备。如吸唾器、一次性口腔器械盘等通用物品;扩管扩大针、车针、根管糊剂等根管治疗术物品;刮匙、牙龈分离器等拔牙器械;印模、蜡片、车针等修复物品[2];②心理护理:患者受口腔疾病困扰,加之对治疗预后的担心,易产生焦虑、烦躁、恐惧、不安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引导患者就座,就症状、病史加以了解,协助准备X线片、病历资料。主动介绍口腔疾病相关知识、四手操作优势、方法、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焦虑情绪,提高配合依从性[3]。
1.3.2操作中:护士必须熟悉本专业知识及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并熟悉、掌握各种临床疾病治疗过程的每一步骤,具有丰富的四手操作技术的理论,以娴熟的技能主动配合、参与治疗,真正达到高效率、高质量地为患者服务。协助医生拉开患者口角,以保持治疗区域视野清晰,注意正确使用吸引器,以防止损伤皮肤黏膜。要了解医生合理的工作程序,做好器械、材料、药品的准备工作,将已准备好的器械、材料迅速、平稳、准确地传递到医生手中,减少医生在术中的等待时间。如医生行根管干燥时,护理人员将加热的根管充填器适时正确传递;医生行窝洞清洁时,护理人员将垫底材料调拌好适时传递,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手操作的默契配合,使有限时间内医生可完成多例患者的治疗,最大限度的减轻工作压力及劳动量[4]。
1.3.3操作后:各项治疗操作完成后,医生详细书写病历的同时,护理人员需填写医疗单据,处理使用过的用品、器械,就复诊时间、治疗后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如根管充填后,嘱患者避免咀嚼过硬食物,因牙齿脆性增加易导致折裂发生,可行全冠修复,对牙体加以保护。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均成功完成,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护理满意度99%;对照组感染2例,牙龄折裂2例,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四手操作在口腔各个诊疗科室日常工作中均较为适用,与传统操作方法比较,具有显著优势。具体表现在:①医护配合:可简化治疗程序,高工作效率,因护士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参与,如可保持操作区清洁,依据需要掌握调配材料时间等,显著减少了医生等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5]。优质的四手操作可以使医生的工作效率从30%提高到78%,并使经济效益35%~74%,大大提高治病率。②防止交叉污染:MURSHALL报道了四手操作可以提高预防交叉感染、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在临床操作中优化椅旁护理配合可以使口腔感染控制得到更加充实落实,护理人员合理收集、放置和器械的准确传递,减少锐器伤的发生,杜绝了医源叉感染的发生,同时也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③利于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可及时把握患者心理,消除其紧张情绪,为和谐医护关系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利于健康宣教的实施。临床口腔科主要包括口腔修复、口腔外科、口腔内科三方面治疗项目,四手操作包括准备治疗物品、安置患者、调配材料、吸唾液、传递械器、物品、消毒、清洗、回收物品等。
优质椅旁护理配合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落实感染控制、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护士价值、稳定护理队伍、打造医护团队携手为患者带来优质服务。同时转变观念意识、关心和重视口腔专科护理队伍发展以及护士自身素质提高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生娇,沈燕.口腔门诊的特点及对护士的要求[J].护理杂志,2001,18⑴:33-34.
[2] 姜艳华,卢爱工,王皮坤.四手操作在根管治疗术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3):274.
[3] 陈萍,张惠萍,史小英,做好人文关怀体现人性化护理管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1,3(3):303-304.
【摘要】口腔健康状况与个人的口腔卫生行为密切相关,口腔健康知识是促进行为改变不可缺少的因素,是行为的基础与动力。口腔健康科学知识的教育,无疑会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本文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口腔健康教育作用。
【关键词】口腔教育;效果分析;预防教育;宣传预防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口腔科护理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配合医生的操作,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与医生共同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进,让更多群众获取口腔健康知识,提高自我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并通过他们向子女、朋友、亲属宣传与推广,达到提高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的目的。为评价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我院口腔门诊对牙病患者开展了健康教育,今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08年1月~209年12月,在我院口腔门诊随机选择160例初诊病人, 具体为12~21岁55人, 22~43岁83人,44~63岁22人。
1.2 方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检查其口腔卫生状况。
1.2.1 问卷调查:
用相同的问卷在初诊及最后一次复诊时(间隔1月~1个半月)对所有对象进行二次调查,问卷包括5道题:①口腔疾病对健康有无危害。②甜食对牙齿的危害。③刷牙与保护牙齿的关系。④你认为什么时候该去医院看牙。⑤你认为应怎样选择牙膏、牙刷。问卷由患者当场填写。医护人员于治疗处理后即阅卷。在第一次问卷调查后,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口腔健康问题,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讲解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推广保健牙刷,教授正确刷牙方法、正确使用牙线。在患者最后一次复诊时进行第二次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
1.2.2 统计学处理: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2.3 口腔卫生状况检查:在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的同时均进行口腔卫生状况检查。通过视诊检查龈上牙石、软垢的情况,然后用光滑的尖探针查根面有无龈下牙石,尤其检查有代表性的6颗牙, 16、26、11、31的唇颊面及34、46的舌面。作记录并计算口腔卫生指数(OHI)。
OHI用以衡量人群的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公式为OHI=DI+CI。软垢指数(DI)的记分标准: 0=牙面上无软垢; 1=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以下;2=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2/3之间; 3=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的2/3以上。牙石指数(CI)的记分标准: 0=龈上、龈下无牙石; 1=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以下; 2=龈上牙石覆盖面积的1/3~2/3之间,或在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2/3以上或在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
下牙石。判定标准: OHI值为0或1是低值;OHI值为4或5是高值;中间值为2或3。
2 结果
接受问卷220例,有效问卷204例,其中16人未来复诊。健康教育前后口腔保健知识、态度、行为及口腔卫生指数。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无知识、无行为牙周疾病的患病率最高,为81.54%;随知识增长和行为的行成,患病率有逐渐降低趋势。
从调查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后病人对口腔疾病的危害及有关病因的认识有明显提高,对刷牙与牙齿保护的关系一题回答的正确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定期作口腔检查的认识率提高最为明显;而对牙膏、牙刷如何选择虽有所提高,但知晓率是5项指标中最低的。调查表明健康教育后掌握正确刷牙方法、漱口的人数均明显提高,而正确使用牙线的人数还较少。
调查显示健康教育前后OHI值有明显的改变,由高值占52.7%变化为低中值占67.6%。年龄对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形成的影响,年龄大于35岁,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形成所占比例较低,仅占15.7%。年龄小于35岁者,虽然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行成所占比例高于年龄35岁以上者,但无知识及无行为的比例亦较高,应引起重视。
3 讨论
强烈地相信口腔健康科学知识的人,无疑会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而正确口腔卫生行为的形成是以知识获取为前提。既有知识又形成行为对维护口腔健康的作用重大,两者缺一不可;有知识而没有形成行为,和没知识、没行为的口腔疾病患病率均高于有知识、有行为的。从调查结果中同样看到,在具有一定的口腔卫生知识且形成口腔卫生行为的人群中仍有45.76%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原因分析除局部因素外还不能排除全身因素的影响。众所周知,牙周健康状况受诸多因素影响,饮食习惯、唾液环境、宿主本身的健康状况等都是不可忽视。另外,是否与问卷口腔卫生知识内容设计局限性和卫生行为答题过程中答题者知和行的偏差,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良好的口腔行为应包括一定的刷牙次数和正确的刷牙方法(含足够的刷牙时间),坚持饭后漱口及正确使用牙线。这是保持良好口腔健康的基本要求。调查发现,多数人尚缺乏最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和口腔保健意识。尽管受检查者100%刷牙,但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和每天坚持早晚刷牙的人仅有32%~45%。有近1/3的患者并不了解牙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绝大多数人是因为遭受牙痛的折磨而前来就诊,定期作口腔健康检查的意识十分淡漠。
在问卷和被检者中,有工人、家庭妇女、职员、干部和大学教授,这表明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和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在社会各个层次的人群中都是适宜和必要的。医护人员利用就诊时间结合病情进行健康教育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医护人员的椅旁宣教,绝大多数患者理解快、易接受。在最后一次复诊时再次接受问卷调查时,他们对于口腔卫生健康知识的认知有了明显提高,纠正和消除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剔牙、吸烟、不刷牙等),建立了有益于健康的口腔行为。
参考文献
[1] 杨少强、张卫.临床口腔健康教育对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和口腔卫生行为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6)
[2] 程敏,孙平辉. 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对维护牙周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育,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