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范文

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第1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认知教育;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

Effect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on Mental Health of University Students . Wang Luhui, Zhang Ya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ShenyangMedical College, Shenyang 110034,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psychol ogy educ ation on mental health of university student. As to provide a positive measure o f mental health improving. Methods 60 university students in ex periment group w ere conducted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for 3 months. Other 60 studentwere as the control groups.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was eva luated by SCL-90, Coping Style Scale, Social Support Scale. Results 4 factor sc ores of compulsive, anxiety etc of SCL-90 after tes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 hat before tests in experiment group. After tes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tafter tests of control groups. The factor scores of actives coping, feeling supp ort, used social support etc. after tes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 that before te sts in experiment group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 after tests of control groups . Conclusion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may increase th eir mental health level, and improve their coping style and social support.

【Key words】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Coping style ; Social support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其心理健康水平已引起 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已列为 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1]。心理障碍的产生包含有认知的偏差或歪曲,已是心理学 界的一种共识[2]。因此,改变认知来达到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已日益受到人们的 重视。为了配合高 校更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采用认知教育的方法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实验 研究,以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科学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一年级新生作为试点,随机抽取2个班作为实验组,2个班作为对照组,每 组人数均为60人。年龄在18~20岁之间,两组男女生比例约为1:3。实施干预前用SCL-90、 简易应对问卷及社会支持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了统一测试,显示两组之间各项结果没有显著 性差异(见表1、表2、表3)。

1.2 方法 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选择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社会支持量表作 为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3]。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从认知与情绪、行为的 相互作用 出发。设计安排了①认识人的心理;②非理性认知特点与情绪变化;③合理认识生活事 件;④情绪的自我调控方法(ABC法);⑤领悟社会支持,开发有效的求助技巧等板块的主 题教育。以专题讲座、学生自由讨论以及团体咨询等方式进行。每周1次,每次1.5小时,持 续3个月。认知教育干预后,比较实验组的对照组学生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 差异。所获数据采用SPSS 10.0进行分析比较。

2 结 果

2.1 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量表上的结果比较与分析 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学 生在SCL-90各项因子均分后测分比前测分值低,其中强迫、抑郁、焦虑等3个项目存在显著 性差异,阳性项目数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相比在阳性项目数、强迫 、抑郁焦虑上有所降低,差异存在显著性。而对照组学生后测与前测差异均无显著性。说明 认知教育可以降低强迫、抑郁、焦虑3项因子的痛苦水平,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一 定的积极作用。

2.2 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问卷上结果比较与分析 表2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 积极应对维度后测显著高于其前测及对照组后测分值。消极维度后测低于其前测有显著性差 异。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无显著性。提示认知教育可以影响学生的应对方式,实验组学生在挫 折和困难面前更多的选择了“与人交谈,倾述内心烦恼、改变原来的一些做法或自己的一些 问题”等积极应对,减少了“通过吸烟、喝酒、服药和吃东西来解除烦恼”等不健康的消极 应对。

2.3 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后社会支持量表上结果比较与分析 表3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社 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项后测高于前测,与对照组相比高于其后测,且差异 达到显著水平。客观支持得分变化不显著。对照组前后测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认知教 育可以提高实验组学生主观体验到的情感支持以及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3 讨 论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Ellis)就提出了神经症状产生的根源是不合理 信念的存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焦虑、抑郁、强迫动作等心理疾病的产生确实与 非理性信念有关[4]。认知心理学就是强调认知过程对情绪和行为的重要影响,认 为焦虑、 抑郁等情绪障碍和适应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异常的思维方式,通过分析找出不合理不现实的一 面,以合理的思维方式取而代之。即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建立现实的认知结构,就可达到 改变情绪和行为的目的。本实验就是通过认知心理教育课程围绕认知、情绪和行为相互之间 的关系展开,帮助大学生认识个体心理活动的特点,认识到认知是决定情绪的关键因素。针 对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和适应新环境等问题造成的痛苦、烦恼等负性情绪反应,以理性情绪 疗法引导使之学会辨别非理性信念并与之辩论,并逐步学会表达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在现实社会中,大学生总是要面对各种压力与挑战,在构建合理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还要帮 助大学生认识到要有意识、有目的、灵活的调节行为来适应现实变化的环境。即如何应对压 力与危机。有研究发现,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则心 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为普通人群危险度的两倍[5]。可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 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本实验通过引导大学生合理认识生活事件,学会采用“ 与人交谈,倾述烦恼”、“放轻松”等积极良好的应对方式。通过“我们是朋友”丰富交际 经历,开发有效的求助技巧等,更好的开发利用和感受到社会支持,以减少应激对心身健康 带来的影响。通过实验我们认为,认知心理教育在维护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应对方式和提升 社会支持程度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建议深入实际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有针对 性地开展认知心理教育,以维护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思想理论 教育导刊,2001,增刊:1-5

[2]季建林,储展明.认知治疗的国际动态.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2 3-125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社,1999:31-35,122-124,127-130

[4]钱铭怡.心理治疗过程中认知改变的作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3):1 22-125

第2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症状自评量表

Relationship between SSRS、TCSQ、SCL-90 of the Guizhou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Liu Yao, Zhang Yonglei, Qiao Yu, et al.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Guiyang Chinese Medical College, Guizhou 550002,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analyse the different level of SSRS、TCSQ、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and that three Correlations of the Guizhou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Every 1000 of the Guizhou Minority and the Han Nationality college students were assessed with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SSRS、TCSQ through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Results SCL-90 factor and SSRS scores of the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e Han Nationality while TCSQ scores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m. I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sex、sources、economy conditions with the Han Nationality college students,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girl students、rural students、bad economy conditions students. Conclusion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ed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Guizhou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Founding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intervention measures.

【Key words】 Guizhou;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SSRS; TCSQ; SCL-90

近几年,国内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逐步重视起来,对其影响因素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认识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复杂而多样的,除生物性因素如个体遗传特征,以及生理特点所致的神经-内分泌变化直接影响外,国内外研究均表明社会心理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联系[1,2]。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作为应激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内外不少学者从多个角度探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表明社会支持与应激事件引起的心身反应呈负相关,并建立了缓冲作用假说和独立作用假说[3]。应对方式有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引发不等的应激反应水平[4]。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缓解工作压力,增强适应能力,改善心身症状,应对不当则会加重压力或增加新的压力,加重应激反应[5]。而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作为心理应激的重要中介因素,也必将与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师大、贵州民族学院、遵义医学院、毕节学院、安顺师专、铜仁师专、黔南师专等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做SCL-90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的测试,获少数民族大学生有效问卷978人,男生482人、女生496人;经济状况较好者368人、较差者610人;来自城市的学生233人、农村学生745人;一年级学生354人、二、三年级320人、四年级304人;年龄19.8±1.20岁。获汉族大学生有效问卷964人,男生512人、女生452人;经济较好者421人、较差者543人;城市学生396人、农村学生568人;年龄19.6±1.30岁。调查对象均为自愿参加活动,排除人格障碍及严重躯体疾病者。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现场调查,测试前心理调查人员对协调人员进行培训,在专业心理调查人员的指导下采用统一指导语,进行团体测试,要求学生独立作答,完成后当场收回。分别将有效问卷输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软件系统,计算其数据。

1.3 统计学方法 对以上数据进行检查检错后输入SPSS 11.0系统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正态检验、方差齐性检验、u检验等统计处理。

1.4 调查工具 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年级、来自城市/农村、经济情况、文/理。①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Derogatis,L.R编制,共有90个条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量表采用5级评分(1分=无、2分=轻度、3分=中度、4分=偏重、5分=严重)。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②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该量表共设10个条目,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③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分积极应对(PC)和消极应对(NC)量表分,用以评估个体在生活中对各种条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应对策略。

2 结 果

2.1 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比较 SCL-90得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忧郁以外,其它各因子分均高于汉族学生(P<0.05),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客观支持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不同性别间的比较:少数民族男生在敌对、恐惧、偏执、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上高于汉族男生,有统计学意义。少数民族女生除了人际关系敏感、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客观支持,其它均显著高于汉族女生,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不同来源间的比较:少数民族城市学生在恐惧、支持利用度、总分上高于汉族城市学生,而在人际关系敏感、消极应对上却低于汉族的城市学生。少数民族的农村学生除了人际关系敏感、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以外,其它均高于汉族的农村学生。见表3。不同经济条件间的比较:经济状况较好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恐惧、消极应对、支持利用度高于经济好的汉族学生,而在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上却低于汉族学生,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经济状况较差的两者之间的比较客观支持无显著差异,除消极应对得分低于汉族经济差的学生以外,其它各项得分均高于汉族学生,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2 SCL-90各因子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与其它各项呈负相关。见表5。

3 讨 论

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们一系列的研究中发现,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在此次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与汉族大学生的比较中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忧郁以外SCL-90各项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在主观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上亦高于汉族学生,但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在与同样大多来自本省的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仍低,而生活的单调似乎更能让少数民族学生主观上体验到来自亲戚、同学的支持,利用也比汉族学生好,这对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少数民族女生远离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充满竞争、挫折、陌生的环境时,可能体验到更多的内心不安、焦虑和躯体不适等,而少数民族男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差异就相对较小,而少数民族学生更多的利用社会支持,也许这是他们缓解压力、有效利用的方法之一。同样,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更低,也许这是无助、对现实的无奈压抑于内心,而后转化成各种症状表现出来所导致的,也许正是他们在消极应对上得分高的原因,他们的主观支持、利用度、总分也要高于汉族的农村学生。同样来自城市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比较时,只有恐惧、精神病性较汉族城市学生得分高,而人际关系敏感得分却低于汉族城市学生,这就看出同样来自城市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大,可能是由于他们之间的生活环境、教育条件上差别不大的原因。而在消极应对得分上汉族的城市学生得分更高,可能是少数民族学生体验到的优势更大、对问题解决更积极。然而,经济条件上的好坏更反应在了心理健康水平上,少数民族经济差的学生各项得分明显较汉族学生高,但是在消极应对上的得分却低。也许正是他们不怕困难、勇敢面对的态度才让他们考上大学,以致这种态度延续至今。在经济条件好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间的比较中,汉族学生有更多的项目得分较少数民族学生高,可能正如前面提到的经济好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的比较中可能体验到更多的优越感,同时更依赖于他人,更多的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上和其他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总之,少数民族大学女生、来自农村、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不乐观,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增加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各方面支持,提供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提高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4 参考文献

[1]戴梅竟,王培,刘新军,等.大学生健康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5,16(4):281

[2]Takai A, Vemalsu M, Kaiya H, et al. Coping style to basic disorders among schizophrenics. Acta psychiater scand, 1990,82:289

[3]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9

[4]Folkmans LR, Dunkel-schetter, et al. Dynamics of a stressful: cog-nitive appravisal, coping and encounter outcomes. T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1986,50(50):992-1003

第3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6-0132-02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符合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的。在教育部的相关《意见》颁布后,城市地区的不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和开展,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可是《意见》颁布过去好多年了,农村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当前农村学校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物不是中考科目,且生物课中有很多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素材,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其便利之处。笔者就自己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点滴做法进行探讨。

一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老师必须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有乐观、积极、开放、宽容、热情的良好心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有健全的人格,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理念。教育是情感的交流与感染的过程,是灵魂对灵魂的相互影响的过程。只有心智健全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心智健康的被教育者。老师平时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道德思想境界,同时还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自我的心理调节,不断增进心理健康的水平。教师健康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教育作用。

二 生物教材中蕴含着巨大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有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自觉地去挖掘教材中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把传授生物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生物没有中考的压力,在加强生物知识传授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去教育的功利化,学生能以更平和的心态进行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持续发展。

三 正确认识自我,消除不良心理

农村学生的父母平时是很禁忌说“性”,农村学校的学生对有关身体发育及性的知识相对缺乏,学生很少能从正面获取正确的有关身体发育与性的知识,更多的是从不良途径获取一些零碎且不正确的相关知识。初中生已进入青春期,身体各器官包括性器官快速生长发育并走向成熟,每个人的身体发育各有特点。青春期的男子出现“遗精”、女子出现“月经”等生理现象是一个发育正常的表现,青春期对异性的好奇与特别的情感也是正常的心理特征。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课中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生殖、发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客观面对身体的发育和出现的生理、心理问题。教师进行相关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以愉快的心态走出青春期,更好的集中精力和良好的心态投入生活与学习,促进身心和学业健康发展。

四 认同差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农村学校的学生生活环境相对比较闭塞,参与的活动少,与人沟通的合作能力较贫乏,心胸狭隘,人际关系上缺乏远见。通过生物课相关遗传上知识的学习,明白差异是客观的,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不同生物个体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基因组成、家庭环境、教育状况、生长发育的早晚等因素总是存在差异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生命个体,有各自的独特性。每个人要学会接纳独特的自我,欣赏自我,对自己充满自信,同时也宽容接纳其他不同个体的生命,学会彼此接纳、欣赏,和谐相处,消除同室操戈的不良心理。生活环境的不同,智力发展的差异和个人喜好的不同,使大家的各种能力存在差异。大家接纳彼此的能力差异,才能更好地合作,才能成为好的团队。在生物教学中开展小组的探究学习或小组实验操作中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互相学习、分工合作,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合作精神。

五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信心,挖掘潜能

相关部门的资料显示,近几年来上好大学的农村学生所占的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原因有很多,首先需要明确的不是农村学校的学生智商低,但学生学习认识上的偏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智力比城镇、城市学生差,没有认识到兴趣的培养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搞好学习的重要保障。认识上偏差,让学生失去前行的动力。通过学习生物课中的有关神经系统与条件反射的建立的知识,认识到大脑的潜能是巨大的,学习的过程实质是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每个人的智商都差不多,大脑的各种不同的功能是分区域的。学生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增强学习

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每个人的天赋差异不大,后天的勤奋努力、良好心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差异才是学业差异的重要因素。不要以一个标准来评价人的成才,发展各自的兴趣,坚持不懈地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总能拥有自己独有的精彩。

第4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情绪管理;平台软件开发

1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生活管理的主要力量,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但是高校历来是以教学为主,因此高校辅导员成为了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不受重视[1]。同时高校辅导员的责任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是他们的工作职责,需要辅导员有足够的耐心去处理琐碎的日常事件及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如果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将会对辅导员个人及整个学校正常运转产生不良后果,但是目前社会对高校辅导员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认知不足。本根据目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特点,设计六大功能模块,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相应的模块,来检测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并据此进行相应的自主调节和管理,从而提升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

2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现状

高校辅导员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一群人,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自身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事业渴望成功,同时他们还是家庭中的中坚力量,因此工作性质和职业需求之间的冲突会使辅导员产生急躁、困惑、抑郁等心理问题[2]。①辅导员专业素质欠缺,经验不足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高校辅导员往往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的辅导员还不是师范院校毕业,本身欠缺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相关知识,虽然在大学里具备一定的组织才能,当过班干部,但是面对不同的对象尤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没有及时转换,还以学生时期的经验来管理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工作中的得与失,不能及时排解心中的焦虑情绪,导致心理出现问题。②高校没有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机制。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入校时进行心理测量,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而且各所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中一般都建有心理咨询室,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但在这一方面,学校没有建立针对于辅导员心理咨询机构,有些辅导员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也不好意思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而且虽然高校辅导员本身对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出现问题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减轻心理压力与焦虑。

3基于WEB的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平台的分析与设计

基于WEB的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平台是在对十堰地区高校辅导员的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心理研究的相关知识和心理健康的理论,对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构建的一个相对完善的服务于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管理的网络平台,高校辅导员通过用户的相关模块,可以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自我测试、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管理,并且可以进行情绪反思,通过几大模块的测试与评价,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得到正确的评估,从而促进自己的身心发展。

(1)系统分析

高校辅导员虽然是一个弱势群体,但与学生的关系紧密相连,因此这一群体心理健康情况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深远,针对目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和已经出现的相关问题,将本系统分成管理员和用户两大模块,管理员模块主要是对用户和数据库管理,对网站进行维护,及时更新相关的信息,用户模块分成六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部分进行测试,比如,自我情绪分析,人往往都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情绪方面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排解,心理就容易出现问题,这时,就可以借助于我们提供的平台,进行自我情绪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该平台运行一年多,根据各大高校的使用情况和反馈情况来看,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功能比较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高校辅导员的需求。

(2)系统设计目标

高校辅导员通过使用网络平台,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及时消除不利的工作情绪,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同时以正确、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并且在使用该平台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心理学和情绪管理的相关案例和知识,使自身的工作能力心理素质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3)系统设计

①模块设计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平台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分别为:管理员和用户平台。管理员平台主要是管理员进行登录用户管理和后台数据库更新。用户平台主要由以下七部分组成,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块,进行对应学习。②系统界面设计系统界面是软件与用户交互的最直接的层,界面的好坏决定用户对软件的直接印象,良好的设计界面能够引导用户自己完成相应的操作,直到导向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平台的用户主要是辅导员,因此本平台界面的设计所遵循以下原则:(1)易用性。(2)合理性。(3)规范性。(4)美观与协调性。

4基于WEB的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实现

(1)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MicrosoftVisualStudio2012是Microsoft公司于2012年的软件开发工具产品,是目前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中最常用的软件开发环境。支持C语言、C++等编程语言。本平台操作系统选择win7操作系统和内嵌于Windows7操作系统的IIS(InternetInformationService)服务器来开发,有利于增强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可操作性。①系统模式的选择根据系统设计的原则,以及当前软件体系架构的发展趋势,基于Web的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平台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进行设计,B/S结构的最大特点是用户不需要安装专业的客户端软件,任何操作系统只需要该操作系统运行WEB浏览器即可。另外,B/S操作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性,能够提供各种接口以便于对该平台进行后续升级和改造[3]。②系统所采用的开发工具、语言及后台数据库是基于Microsoft公司提出的.NET框架下的一门技术,该框架是一个支持多种用户端与面向网络的软件开发环境,并且是目前软件开发的主流技术,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将程序员编写的代码编译与中间语言,通过即时编译器编译为机器语言,这种代码编译方式可有效提升WEB应用系统的执行效率,提高系统运行性能[4]。本平台采用的数据库生成软件是SQLServer2008,SQLServer2008功能强大,能灵活实现对各种类型数据的管理。并且对运行的硬件要求较低,是一个可扩展、可管理、灵活的数据管理服务平台。③系统运行环境运行该系统的Web服务器只需支持ASP,用户终端只需标准的Web浏览器即可。

(2)系统模块设计

①基本知识模块的实现自我情绪分析模块主要是试用相关的情绪理论让高校辅导员对自己的情绪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自己情绪能力的计划,情绪管理模块主要是让高校辅导员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②相关案例模块的实现本模块分为心理知识、情绪管理案例和心理调适以及心理书籍介绍几个环节,高校辅导员可以学习相关的心理知识,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然后结合相关的情绪管理案例来分析自己的情绪,从而让自己的情绪得到调适。③在线测试模块的实现本模块为用户提供了有关情绪和情绪管理方面的一些测试,其中包含有测测你是否心平气和;测测你的情绪是否稳定;PSTRI压力测试问卷(Psycho-Somatic-Tension-RelaxationIn-ventory);人际关系问卷等。本模块具有以下功能:*心理测验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平台给提供的心理测试题进行心理测验,从而得到自己目前的心理特点。④在线交流模块的实现高校辅导员之间比较有共同语言,可以就出现的学生问题和自身的问题进行实时的交流,通过交流,高校辅导员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所在,从而在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情绪方面得到更好的处理。

(3)平台的初步测试与使用

为了了解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平台的运行性能与功能的完整性,在十堰地区组织两所高校的部分辅导员进行了试运行测试,并且在运行之初对高校辅导员进行了系统化的讲解,并且发放了《平台运行问题记录表》,方便操作人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我们发现了一些小的系统稳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及时的纠正,同时,在内容方面得到了我校心理学方面教师的悉心指导,内容更加完善、条理、有效性更高。两所高校的辅导员在试用之后反映较好,称该平台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有较大的帮助。

5结束语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平台的设计是基于高校辅导员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需求,以及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而设计的一个情绪管理的平台,通过该平台,高校辅导员可以随时对心理健康和情绪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并对自身的情绪进行有效评估,科学有效地管理,让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工作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许国彬.高校辅导员心理调适教程[M].人民出版社,2009.

[2]朱萌,苏世江,张炜.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5)

[3]刘劲武,刘辉,梁英,王海龙.基于B/S模式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6)

第5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问题 分析 对策

1前言

在学生生源日渐萎缩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教育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高职教育对高考考生乃至家长的吸引力逐渐降低,进入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存在自卑、自律性差、学习兴趣较低、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加之部分学生认为相较于本科教育,高职院校存在就业难、择业范围窄、薪酬低等情况,致使高职学生生源流失严重,而此时了解高职学生心理现状,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及对策指导,保证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保持良好心理健康水平成为高职院校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基于此目的,旨在通过对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2某大学心理现状分析

通过网上测评系统对河南省某大学2013级新生2079人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UPI(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表)的心理测验,由此得出该大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参照国内多数院校的评分标准,在此次测评中将SCL-90得分≥200且UPI得分≥25或第25题作肯定选择的列为Ⅰ类心理问题人群;160≤SCL-90得分

通过SCL-90因子分析得知,受测者躯体化因子得分在2分及以上的占总人数的2.501%;强迫症状因子得分在2分及以上的占总人数的18.807%,人际关系敏感得分在2分及以上的占总人数的15.921%,抑郁因子得分在2分及以上的占总人数的9.572%;焦虑因子得分在2分及以上的占总人数的7.263%;敌对因子得分在2分及以上的占总人数的8.418%;恐怖因子得分在2分及以上的占总人数的7.744%;偏执因子得分在2分及以上的占总人数的8.418%;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在2分及以上占总人数的5.580%;其他因子得分在2分及以上占总人数的7.792%。受测人群SCL-90因子得分占有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敌对、恐怖、其他、焦虑、精神病性、躯体化。

从因子得分占有率排序来看,位列前5名的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敌对,这与我国同类其他高校调查结果也基本一致。

3讨论

3.1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首先,高职学生生源较为复杂,普通高中毕业生、对口职高或具有同等学力以上的学生通过参加高考就可以进入高职院校就读,这点跟本科院系单一的招生有很大区别;其次,高职学生在高中时学习基础均较差,基本处在班级落后阶段;再次,高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明显较差且大部分学习兴趣不高,认为学习完全没有必要,大部分抱着混到毕业的心理;最后,高职学生在高中属于被区别对待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有被开除或留校察看等处分的经历,部分学生甚至存在半休学状态,其本身在高中阶段就存在较多心理问题,且高中时候不被重视,心理问题日益加剧。

3.2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关系分析

如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心理素质的优劣则成为当今评判人群的重要标准。研究表明,在个体素质结构中,各种素质的形成都要以个体的心理素质为中介和基础。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抑郁、偏执、敌对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复杂的人际关系、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升学、就业等的压力,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偏执及敌对的心理问题。由于认知、情绪、人格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误解和矛盾,有可能产生自我否定心理,苦闷、焦虑情绪产生,由此诱发强迫和偏执心理,进而产生敌对心理,进而引发人际关系不合。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一个不善于与人相处,人际关系遭受挫折的人,则非常容易自卑、焦虑、抑郁,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机。

4建议

4.1加强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相关知识的宣传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相关知识存在诸多误区,认为只有那些精神病、心理变态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才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在自身出现诸如学业、就业等问题后均不愿通过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甚至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严重,已严重影响个人生活时,对心理咨询仍旧存在很大抵触心理,对于那些曾经接受过心理帮助的人群存在歧视心理,认为此类学生存在精神问题等等,以至于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敬而远之。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心理相关知识的宣传,可通过学校广播开设特色心理专题节目,定期播出关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选拔班级心理委员,以此为依托定期上报班级近期生活发生重大改变的学生,以此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开展心理知识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关注;重视心理社团的建设,通过心理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达到普及心理知识的作用;组织学生参观心理咨询中心,临摹心理咨询场景,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错误认知及恐惧,通过诸如此类措施提高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4.2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关心理课程进行课程改革

教育部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大学生必修课程,这对普及心理知识、宣传心理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关注自我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大部分学校对心理健康课程并不重视,且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形式过于传统、单一,基本都为单一的说教,学生对枯燥、干涩的内容不感兴趣,课程开设形同虚设。因此提高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认识、改变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形式迫在眉睫。增加心理健康课时量,在课程中加入心理测验、心理游戏及相关实践环节,通过心理短剧、视频等方式增加课堂活跃度,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这样才能起到心理健康课程该有的效果。

4.3重视学校心理相关机构的建设

首先,心理咨询场所不完善,据调查,全国1000多所大专院校,只有30%的高校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在我国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高职院校就算开设心理咨询机构,也一般存在内容和形式都不完善的情况,设施配备根本满足不了日常咨询需求,而领导对此并不重视,基本都是为了应对相关部门的检查。这样咨询机构在承担学生心理咨询任务,帮助需要心理咨询的学生方面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部分学生根本不清楚学校还有心理咨询机构。其次,人员配备不专业,部分院校虽然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但缺乏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员从事心理咨询,这就造成学生在需要心理帮助的时候,不能为其提供较为专业的心理援助,从而造成一部分学生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因此高校应注重心理相关机构的建设,以便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能得到及时、专业的帮助。

4.4建立完善学院三级防御体系

首先,在学院建立以心理健康教育与预防中心为核心,学院、专业和班级为主体的三级心理防御体系,定期对辅导员和心理委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有效发挥心理防御体系的作用;其次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开设特色主题班会,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再次,对拒绝来访,且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Ⅰ、Ⅱ类人群由心理健康教育与预防中心开展团体咨询或朋辈咨询;最后,指导各专业对Ⅰ、Ⅱ类心理问题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长期关注,实施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寇有存,钮俊生,李晓.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策略和方法[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社会科学版,2011(11):30-34.

[2]张大均主编,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概论.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5-66.

第6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性健康; 教育; 高中生; 认知度

目前性健康教育课程尚未纳入到我国高级中学教学体系之中,绝大多数高中生没有接受规范的性健康教育。性健康是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也是社会和家庭和谐安宁的重要因素。对高中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培养高素质接班人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了解高中生对性健康知识认知度和性观念状况,为探讨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吉林市6所全日制高级中学,每所高中选取二年级各1个班级,发放调查问卷共310份,收回有效问卷301份,回收率为97%。调查问卷采用自行编制的《高中生性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社会人口学特征;(2)性健康知识和性观念;(3)性健康知识获取途径。学生独立答卷,不记名,当场收回问卷,所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高中生社会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的301名高中生均为二年级学生,其中男生146名,女生155名,平均年龄17.09岁。女生平均初潮年龄为11.8岁,初潮最早者10岁,最晚者13岁。女生事前知道初潮的人占87.1%,不知道的人仅占12.9%,大多数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相关知识的。男生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为12.8岁,最早者11岁,最晚者15岁。男生在首次遗精前知道这种生理现象的人占69.2%,不知道的人占30.8%,其相关知识的获得途径依次是同伴、父母、书本、老师。

2.2高中生性健康知识认知现状

参与调查的301名高中生中性健康知识认知度普遍较低,及格率仅为58.8%。高中生性健康知识认知及格率在男女生之间、不同学校之间无显著差异。对月经认知正确的占76.1%,男女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即女生的认知度明显高于男生;分娩相关知识正确率为71.8%,女生的认知情况明显高于男生;遗精相关知识认知正确率为72.8%,男生的认知情况明显高于女生;相关知识认知正确率为38.5%,男生的认知情况显著高于女生。另外,受精、性传播疾病、青春期卫生、避孕相关知识认知正确率分别为80.1%、56.4%、51.8%和14.9%,均无性别差异。

2.3高中生的性观念

高中生对恋爱和婚前表示相当宽容,赞成男女相爱可以有婚前的学生占91.4%,反对的学生仅占5.3%,另外3.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男女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性相关知识认知正确的高中生占39.5%,不正确的占7.3%,无所谓的占53.2%。其中,男生正确的占71.2%,而女生只占9.7%,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即男生认知正确率明显高于女生。

2.4 性健康知识获取途径

2.4.1 同伴间性健康教育高中生谈论性健康问题时首先选择的对象大多数是同伴,通过互相交流信息而获取相应的性健康知识。相互间经常谈性健康问题的学生有119名,占39.5%;曾经谈过的学生有157名,占52.2%;从未谈过的只有25名,占8.3%。

2.4.2 学校性健康教育有69名学生回答在学校开设的生物等课程中接受过性健康教育,占22.9%;表示从班主任或其他课程老师那里获得性健康教育指导的学生有97名,占32.2%;由于羞于谈性问题而没有接受任何性健康指导的学生有135名,占44.9%。

2.4.3 家庭性健康教育只有10.3%的高中生认为在遇到性健康问题时父母给过圆满的解答;54.5%的学生认为父母的解释一知半解很笼统;35.2%的学生表示遭遇过父母的避而不谈。

3讨论与建议

3.1 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性健康知识认知及格率为58.8%,认知度偏低。高中生正处在身体和性生理逐渐发育成熟阶段,而社会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学校性健康教育的缺如、家庭教育监督的滞后,导致高中生性心理发育滞后于性生理发育。随着性生理的逐渐发育成熟,必然产生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将引导高中生自觉和不自觉地接触各种与性相关的信息,由于高中生性健康知识认知度偏低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错误的性信息影响高中生的性观念、性道德、性心理和的健康发展。高中生谈情说爱、婚前甚至性犯罪等社会问题早已出现,性问题对高中生个体成长、学校教育教学、社会和谐安宁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系统、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通过性健康教育,促使高中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消除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逐步确立个人在爱情、婚姻、生育等方面应有的责任感,增强分辨是非能力,自觉抵制“性解放” 、“性自由” 等错误思想的侵蚀,使高中生成长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素质的接班人。

3.2 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对策

3.2.1 构建高中生性健康教育体系学校、社会及家庭不仅是高中生身心成长的环境,也是高中生获得性健康知识的途径和实践的场所。因此,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学校、社会及家庭都要动员起来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立足于“行为预防”[1] ,统一规划,明确分工,制定教育计划,协同合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学校性健康教育要抛开保守陈旧观念,把性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教学体系中,理直气壮地对高中生进行系统、规范的性健康教育,使其成为“老师大大方方地讲,学生自自然然地听”的课程[2]。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要高中生系统地掌握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生殖科学和性传播疾病的基本知识,还要帮助高中生树立健全人格,以健康的性观念促进自我约束力的提高,以负责的态度克制生理和感情冲动,明白与异往的行为准则,正确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建立纯洁、健康的友谊。社会性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工具,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的课题进行宣传教育,使性健康教育成为全社会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大力宣扬科学、文明、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性道德的规范。通过有关专家对高中生进行性健康教育讲座,不仅要针对性地讲解障碍、性心理障碍、性道德和性犯罪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还要帮助高中生分析障碍和性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增强自信心,建立健康人格和行为准则,提高法制意识,防止高中生性犯罪的发生。家庭性健康教育要和社区、同伴性教育密切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构建网络平台,相互传递信息,及时掌握子女和子女同伴遇到的有关性健康问题,耐心平和地解释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性困惑,具体切实解答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与性相关的各种问题,消除高中生对性问题的焦虑心理,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使高中生的符合社会性道德规范。

3.2.2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内容进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接班人。这里讲的“健康”应该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两个方面,而性健康就包含在这两个方面上。世界卫生组织对“性健康”的定义是:通过丰富和提高人格、人际交往和爱情的方式,达到在肉体、感情、理智和社会诸方面的圆满和协调[3]。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①根据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观念享受和控制生殖行为的能力;②消除抑制性反应和损害性关系的诸如恐惧、羞耻、罪恶感以及虚伪的信仰等不良心理因素;③没有器质、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及妨碍与生殖功能的躯体缺陷[4]。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性健康包括生殖健康、性生理健康和性心理健康。其中生殖健康和性生理健康属于生理健康的范畴,性心理健康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健康教育的内容至少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性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活跃和性意识“危险”的青春期,也是知识积累、世界观形成和个体素质提高的高峰时期。从本文调查结果分析来看;高中生的性心理发育滞后于性生理发育,性健康知识认知度偏低而造成性观念的模糊和的偏离。因此,建议对高中生的性健康教育,不仅要传播性健康知识,还要培养高中生正确的性观念,建立良好的性道德,学会自尊、自爱、自律,使个体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要使每个高中生成长为能够用科学的性健康知识构建自己的性心理,以正确的性观念和性道德指导自己的全面发展具有高素质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邹顺康. 当前中国青少年性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 道德与文明,2004,(3):68.

2 杜继煜,韩秀珍.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性健康教育[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8):26.

3 粱俊. 当前我国青少年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78.

第7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范文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家指出:“必须把关心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未成年人教育更加重要的任务。”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知识面的扩大,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诸多的不良影响。因此,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我们中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

1.校园主环境建设。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搞好绿化,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场所。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等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

3.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4.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5.关注个别差异,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6.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争取在学生生活的所有环境里都能实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与家长磋商解决办法,达到共同管理、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8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熊文琴(1978-),女,江西南昌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术学院讲师,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基础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6-0069-0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他们所处社会环境的特点而进行的有较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1]。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素质,也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在大学教育中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十分重要。

对于特殊教育高职院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更为重要。因为特殊教育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往往从事和特殊教育有关的职业。特殊教育事业充满挑战,不论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还是教育方法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在工作时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和面对更多的挫折,因此更应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会如何调适自己,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特教事业。目前,特殊教育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渐受到重视,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开展这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一:采取随机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大一至大三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2份。其中有效问卷265份。

调查对象二:采取随机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江苏、山东等地各类特殊教育学校14所的特殊教育教师以及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系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630份,回收问卷545份。其中有效问卷496份。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一:采用自编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由30道封闭式选择题构成。主要内容涉及学生的背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需求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研究工具二:采用自编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心理素质问卷,由45个描写优秀特殊教育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词条随机排列构成。项目采用五点评分,1表示“非常不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要求被试就优秀特殊教育教师不同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

(三)调查数据处理

问卷收集后,对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处理。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积极

调查显示,18.1%的学生非常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51.7%的学生比较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两者合计,占所有受调查人数的69.8%。由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意识比较高,对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比较关注。

此外,调查还显示35.1%的学生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60.8%的学生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两者相加,占所有受调查人数的95.8%。只有1.9%的学生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2.3%的学生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无所谓。可以看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有很高的认可度,认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明晰

调查表明,在谈及对心理健康标准的了解程度时,只有5.3%的学生选择非常了解,74.0%的学生选择有点了解,17.4%的学生选择朦胧知道一点,3.4%的学生选择不了解。关于心理素质方面,调查表明学生和特殊教育教师之间对于所需心理素质的认知差异较大。数据分析显示,特殊教育教师心理素质结构包括自我调试心理素质、品德心理素质、师生关系心理素质、个性心理素质、自我提高心理素质和基本心理素质六个因素。学生对这六项素质的重要性都存在明显的低估现象。

此外,通过调查发现,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比较多,包括:前途及就业问题(64.2%)、学习问题(58.1%)、人际关系问题(49.8%)、环境适应问题(44.2%)、经济问题(39.2%)、感情问题(34.3%)、家庭问题(32.5%)和其他(6.8%)。但在面对以上各种问题的时候,学生往往并不知道如何采用积极的方法和技巧去面对问题,而往往采取一些无助于积极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其中包括:转移(娱乐、游戏、看书等)(70.6%)、诉说(向朋友述说等)(58.1%)、发泄(大叫、哭、倾诉、写日记等)(50.2%)、顺其自然、自然调整(41.1%)、压抑(喝酒、睡觉、假装高兴等)(21.9)和其他(2.6%)。可以看出学生在心理调试技巧方面的缺乏。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多样但覆盖面有待提高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阅读栏、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活动等多种方式。学生对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认可度都较高,例如94.6%的学生认为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帮助,89.1%的学生认为阅读栏有帮助,86.8%的学生认为参加心理健康活动有帮助,84.5%的学生认为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有帮助。但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其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存在覆盖率较低的问题。调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普及率最广(76.2%的学生上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此之外,其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普及率基本维持在50%左右。例如,55.1%的学生通过阅读栏看到与心理健康有关的信息,48.7%的学生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46.3%的学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活动。因此,如何提高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覆盖面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心理咨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心理咨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技巧。[2]但是调查显示,心理咨询并没有有效地发挥其作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对心理咨询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当问及“你对其他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同学会表示理解吗?”时,95.8%的同学表示能够理解,以及当问及“朋友遇到心理问题时,会劝对方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吗?”时,70.9%的学生表示会劝对方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这表明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作用有一定的认可,认为心理咨询能够帮助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当问及“你遇到心理问题时,会去寻求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吗?”,77.4%的同学表示不会去寻找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呈现出和前面相反的结果。二是心理咨询缺乏持续性。调查显示,有10.6%的学生参加过心理咨询,其中参加过1次心理咨询的学生占3.8%,参加过2-3次心理咨询的学生占6.8%,参加3次以上的学生没有。

三、讨论与对策

如何在已有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寻找解决的策略,建立更加完善的特殊教育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建立层层递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目标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最终达到自我实现[3]。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体现,因此,为了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需要建立一个层层递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普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中最基本的部分就是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一般概念和知识,包括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诊断标准,培养健康心理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需要普及与各种异常心理有关的知识,包括各种异常心理产生的可能原因,如何识别各种异常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及时发现自己心理是否异常等等各种知识。

2.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普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借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并以更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一般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不能忽视对今后所要从事职业的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调查显示,特教学生在职业心理素质上的认识还很欠缺,这正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需引起重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这些方面心理素质,为他们将来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推广具体的心理调节技巧。掌握了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问题,接下来解决具体问题的心理调节技巧也非常重要。调查发现,学生对许多具体的心理调节技巧十分感兴趣,包括人际关系技巧(67.9)、情绪管理技巧(60.8%)、学会竞争与合作(55.8%)、自我认识与自我成长(54.7%)、压力与减压(54.3%)、有效学习方法(40.4%)等等。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推广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心理调节技巧,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处理问题,保持心理的健康。

(二)建立多种方式相互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

1.提高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覆盖面。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存在认可度高但覆盖率较低的现象,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功效,提高其覆盖面是个很重要的环节。

首先,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覆盖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认可度最高,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作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扩大其覆盖率,使其达到100%。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覆盖率,如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每个系科,每个班级。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除了一年级新生需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基本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之外,二、三年级学生更多地是侧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调节技能的学习,因此,采用的方法需要有针对性,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年级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2.建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其中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涉及的大部分是理论方面的内容,但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各种心理调节技巧这两部分内容更多地强调实践练习。这两方面的内容仅仅靠理论知识的传授不足以让学生切实地培养出相关的心理素质和掌握具体的心理调节技巧。因此,如何调整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使各教育方式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补充,形成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广泛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非常重要。

首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心理健康阅读栏、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以及良好心理素质、心理调节技能中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通过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加强实践练习提供基础。其次,紧扣相关内容,通过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活动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实践学习,使得理论知识能够切实的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可以操作的心理调节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内容上的契合,还需要注重时间上的契合,使理论能够和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的系统。

(三)深化心理咨询的功能

1.提高心理咨询的问询率。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作用和有效性持肯定态度,但学校的心理咨询问询率却较低。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心理咨询仍旧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是件丢人的事情而不好意思去寻求帮助。因此,如何打破学生的偏见是提高心理咨询问询率的关键。学校应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加大对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心理咨询教师也可以定期在学校组织活动,通过“走出去”扩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打破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偏见。

此外,调查还发现学生愿意选择的咨询方式包括:面谈式心理咨询(39.2%)、网络式心理咨询(35.5%)、电话心理咨询(21.5%)、团体心理咨询(3.8%)。其中网络式心理咨询和电话心理咨询因其匿名性高,获得很多学生的认可。特别是网络式心理咨询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他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4]学校除了设立心理咨询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咨询,尽可能多地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顾虑,让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2.提高心理咨询的持续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缺乏持续性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与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误区有关。学生总是希望心理咨询能够像特效药一样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殊不知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通过心理咨询进行改善和治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往往和学生的预期相反,导致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咨询后感觉不能立刻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不再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因此,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心理咨询的效果进行宣传,加深学生的了解,使得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心理咨询的效果。

另一方面,也和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的咨询水平有关。调查发现,学校虽然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是并没有专职的心理咨询老师。在心理咨询室中为前来求助的学生提供帮助的教师往往都是各系科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因此,如何提高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非常重要。学校应定期为这些心理学教师提供助人的专业培训,包括如何提高自身的技术和水平,如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等内容,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朝庄,雷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10.

[2]张蔚,石晓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辅导[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7:271.

第9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范文

    认真贯彻中山市、三乡镇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高中教育的特点和高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具体目标

    ⒈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⒉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协助做好家长辅导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4、完善学校心理健康的具体制度及心理委员制度。

三、主要工作

 ㈠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⒈组织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⒉继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3、完善心理委员制度,对心理委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把心理工作的主动权多交给学生,让学生更深的认识到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与改变。加强班级晴雨表的工作,使工作能落实到实处。

(二)  做好心理辅导的日常工作

    1、心理健康辅导集体广播、 每周的周二下午,利用学校广播台对全校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并不间断向广播室提供《心理访谈》。

    2、开放心理沟通室,做好个别辅导,心理辅导室的开放做到定时定人。继续实行心理委员值班制,开放心理咨询室,给学生提供心理书籍以及心理放松。

(周一至周五下午6:00—7:00)。

    认真做好个别辅导的个案记录,对特殊的学生要进行随访。并完善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

3、利用板报、升旗仪式等宣传一些心理常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氛围,本学期决定板报每两个星期更新一次,向全校宣传一些心理保健知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4、充分利用信箱与邮箱,打破时空限制,提高效率。

5、为全校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跟踪特殊学生,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活动,协助班主任与德育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6、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于各年级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7、继续编辑和印发心理报纸《心语飞花》。

8、于晚修时间为各班开设心理健康课。

(三)具体计划:

八月:入学教育以及新生适应。

九月:以九月教师节为契机,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日。(活动日具体方案另附)

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召开心理委员会议,建立新的海豚社干事。并做好心理咨询室宣传工作。

 做好新的心理委员的培训。

开始新的一班心理培训班或者培训小组。

十月:为高一高二年级做好中考的调节,总结一个月来学生的基本情况,开展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讲座。

十一月:通过总结前两个月的工作,结合心理委员的观察报告,以及班主任反映的情况,开设讲座。并为由需要的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

十二月:学生考前辅导。

一月:全面检查心理咨询室资料,总结学校心理工作开展的可取之处与不足的地方。

放假前为学生做好青春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