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

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

一、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概论

(一)集团企业概念及财务特征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企业集团”概念为:由一个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优势企业为核心,由多个拥有独立法人的企业参与,在互相持股等资金关联基础上构建的,其成员企业具有统一的领导架构,并在资金、人力、技术、产销渠道等方面资源共享、利益共分、风险共担而形成的统一企业联合体。从财务角度分析集团企业特征,有如下几方面:(1)财务活动主体相对独立。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之间虽然有资金交流和利益关联,但各自有相对独立的财务体系,独立运营;(2)多层次的财务结构增加财务管控难度。集团企业的财务结构包括母公司的财务体系及各分公司的财务体系,同时各公司之间互相融资、互相持股、共同承担风险和分配利润,就这使集团企业的财务管控层面更广,影响因素更多;(3)集团产业形式多元化,风险收益相关影响因素复杂。集团公司通常都是跨产业、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其内部盈利方式也是多品种、多层次、多结构,多渠道,再结合集团企业的投资、融资、财务管理等,使得企业财务风险收益更加具有不确定性,涉及层面更广。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及特征 在财务风险定义的基础上集合集团企业特征分析“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概念,即集团企业在整个集团的财务活动中可能面临损失的风险,由于集团公司的利益风险共担性,因此这种风险既包括集团母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包括各成员企业的财务风险。由此定义进一步分析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有如下几方面:(1)不确定性。集团财务活动所产生的效益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受集团各相关层面因素影响,导致实际收益并不会同预期收益完全吻合,甚至没有收益造成亏损;(2)可控性。通过对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论证,可以采用前瞻性的方法控制和预防集团企业财务风险;(3)关联传导性。这是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特有的特征,由于集团企业是由众多独立法人企业组成,虽然各法人企业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财务体系,但是他们却通过股权等方式形成一个利益统一体,一旦其中一个成员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就会不可避免地传导到其他企业成员,从而形成连锁反应甚至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整个集团的财务运营安全。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影响因素

(一)集团企业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措资金中由于政策环境或者偿债能力不足导致的融资困难或者债务违约风险。具体到集团企业,融资风险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面:(1)母公司及子公司之间存在频繁的融资活动,当借入一方出现财务运营困难导致无法按时偿债时,会使出借公司资金运营出现问题,由此产生传导联动,给整个集团财务状况带来风险;(2)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会作为担保方为集团成员企业进行第三方融资担保,一旦资金贷入方的财务出现困难,担保方同样会受到牵连,由此给集团带来财务风险。

(二)集团企业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对项目进行投资时,由于对影响因素及突发状况预估不足或处置不当导致的预期收益同实际收益之间的偏差。具体到集团公司,同样需要分两个层面论述:(1)集团管理层投资决策风险。因为集团企业是以母公司统一制定规模化战略作为发展手段,一旦母公司管理层投资决策失误,则会给整个集团财务状况带来巨大风险;(2)由于母公司及子公司之间存在互相持股关系,股票也是一种投资方式。一旦发股方运营不善,则持股方也会面临收益不足或投资亏损的风险。

(三)集团企业财务运营风险 是指企业原料采购和成品销售过程中出现的财务活动风险,如应付账款资金不足、库存积压、应收账款逾期无法收回等。由于集团企业各成员之间存在生产、流通及销售的业务往来,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发生风险,如一方成品积压无法变现,则会给产品链条上的所有相关企业带来一定财务风险,进而影响整个集团的财务安全。

(四)集团企业收益分配风险 这一风险对集团企业财务安全影响尤其巨大,同样分两个层面阐述:(1)由于集团企业各成员之间属于统一的战略体系,利益风险共担,有时为了整个集团的战略发展,其中子公司会牺牲自身利益推动集团目标达成。此时集团母公司就必须要做好利润在各成员企业间的合理分配,由此确保整个集团各企业成员间的高效合作,目标一致,否则会导致企业成员各自为战,甚至使整个集团人心涣散;(2)集团企业的利润分配应确保资金利用的高效,“好钢要用到刀刃上”,避免利润分配后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三、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一)集团战略下稳健原则 这一原则一方面要求集团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要本着整个集团的利益制定财务制度规范和战略规划,另一方面集团的财务活动,尤其是投资活动,一定要充分评估项目的风险收益比,并在具体分析时更倾向“风险”层面因素从而做出决策,这是确保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尤其对母公司在制定关乎整个集团的战略决策时,尤其意义重大。

(二)价值最大化下风险适度原则 市场经济活动一定程度上属于风险活动,同时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集团企业在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和竞争力、确保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的前提下,应充分评估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在适度的风险范围内进行经济活动。既要考虑各成员公司的风险适度,也要考虑整个集团的风险适度,由此确保整个集团企业的财务安全;

(三)层级控制下权变原则 集团企业应该发挥其规模优势及资源优势,充分分析各个财务影响因素的性质及程度,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预警系统;分级管理架构;监控审核流程。同时这些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应在具体实施中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完善风险控制策略,由此最大限度地控制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具体到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及管理体系原则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图1表述。

四、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内容

(一)财务风险定性识别 即集团企业对财务活动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定性判断,运用预测学等相关知识从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管理因素上分析各因素对财务活动影响的性质,为集团决策做出初步的指导。依据以上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四大影响因素,可以通过表1所示的矩阵表格方式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定性识别。

表1中,对于面临着高概率、高风险的财务活动,一定要本着稳健运营的原则进行坚决否决。而对于其他性质的风险,则分别依据风险层级采取不同应对策略:完善对策,即确保有完善的对策可以控制和规避此类风险,否则取消项目;专门对策,即需要对风险因素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并跟踪实施,必要时调整项目策略或目标;需要预防,即需要制定对策对风险因素加以预防和控制;有条件预防,即保证项目顺利运行的前提下,对风险因素进行预防。

(二)财务风险定量评估 在定性识别的基础上,对每种可能造成财务运营风险设置指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统计学、概率学等数学方法对数据及模型进行评估,便于集团决策的价值权衡。结合四大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可以对企业财务风险定量评估指标做如下设计: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资产运作能力指标。这三大指标又可以细分为具体的指标体系,具体可以通过图2对财务风险评估指标进行设定及评估。

下面引述2013年某大型集团公司的财务指标具体说明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

从表2中可以看出,某集团公司资本实力雄厚,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不足之处是产品获利能力极低,甚至出现亏损,而资产运作能力则处于一般水平。由此可以评估该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投资风险的获利能力上,因此应该对投资风险加以重点防范及改进。同时该公司的优势在于负债能力,说明该公司有足够的资本及信贷授信,应予以充分利用,大胆进行技术升级或新产品开发方面的项目投资。

(三)财务风险预防 集团企业在做出决策之前,充分参考财务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结果,结合自身的财务运营状况及风险承担能力,对项目可行性以及项目实施方式进行决策,选择适合集团发展的项目,以及适合集团特点的项目运作方法。

(四)财务风险控制 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通过严格的内控制度确保项目运作的合规性,防范突发风险,同时根据环境和风险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项目发展策略,确保风险可控。

以上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内容同样可以通过图标的方式表达如图3。

五、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本文引述两个具体的案例分析集团企业在战略发展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笔者选定两家案例主体“长虹集团”和“联想集团”有共同的特点:(1)同为电子行业,同是所在行业的领军企业;(2)同在本世纪初国内市场发展遭遇瓶颈,急需拓展新的战略发展模式,开拓国际市场资源;(3)同是21世纪初的投资项目和财务活动。以上共同点更加能体现出本文研究的主旨,两个相似的集团企业由于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实施上的差别,最终导致两个项目截然相反的结果。

(二)案例一 长虹集团进军国际市场巨亏案。长虹集团是我国大型家电企业集团,主营彩电业务,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间得到充分发展,集团实力位居行业领先地位。然而随着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和电子产品市场日新月异,长虹集团的国内市场销售业绩遭遇了极大压力。在这一背景下,长虹集团决定调整集团发展战略,开拓国际市场。之后在没有对合作伙伴的财务资信做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即同美国进口商APEX公司签订协议,并于2001年开始向APEX公司销售贴牌彩电。然而自2001年到2004年的4年间,APEX始终以各种借口拖欠长虹集团货款,最高拖欠货款高达38.38亿元人民币,占长虹集团总应收账款的96.4%。高额的应收账款风险直接导致长虹集团遭遇巨大财务危机,不得已于2004年年底宣布亏损财报,并拟对APEX公司的应收账款46750美元做坏账计提,如果按照计提3.1亿美元以及考虑长虹集团当年获利能力,长虹公司需要10年时间才能还清这些债务。这对长虹集团的发展可谓灭顶之灾,直接导致长虹集团股票价格大跌30%,市值蒸发30亿元人民币。现在回顾当时长虹集团此次财务危机,对现代集团企业有深刻的教育和警醒意义。分析其案例可以得到如下几点教训:

(1)长虹集团在施行项目之前,未能对项目进行充分的风险因素识别和评估。事实上在同长虹集团合作之前,APEX公司已经有过拖欠中国其他企业货款的不良记录,同时国际资信评估机构对其资信评估仅仅为3A4,属于资信风险较高的级别。这些明显的、高概率和高风险的财务影响因素获取渠道相当简单,然而长虹集团却对这些风险因素置若罔闻,盲目上马进军国际市场项目,最终导致亏损。

(2)长虹集团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未施行有效财务风险控制。在长虹集团同APEX签订协议的第一年,APEX就开始以各种理由拖欠和拒付货款。在这一形势下,长虹集团的财务预警、审核、应急等内控体系集体失灵,继续冒着巨大风险持续地向APEX公司供货长达4年,直至累计近40亿元的应收账款无法变现,此时该部分应收账款竟然高达公司总应收账款的96.4%――这对任何一家集团企业正常的财务运营而言都是不可想象的。

长虹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缺失直接导致其进军国际市场项目铩羽而归,并对集团未来发展带来沉重负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初同APEX公司签订协议并供货的是长虹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四川长虹,之后长虹集团出于整个集团战略考虑,背负了这笔巨额债务,这也说明了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关联传导特性。

(三)案例二 联想集团成功收购IBM公司PC业务案。项目实施前的联想集团同长虹集团有许多共同特点,不同的是联想集团在项目实施之前做了充分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通过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使得这一并购案成为国际跨国并购中的经典案例。

(1)在项目实施之前,联想集团对合并对象IBM公司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财务风险因素识别及评估。为此联想集团聘请了世界顶尖的评估公司和审计公司对IBM的财务指标进行审核,发现IMB公司PC业务虽然亏损严重,但近几年表现却有复苏迹象,其当年营业收入达5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9%;其利润率为24%,远远高于联想集团自身的主营业务利润水平。其资产负债额为16.15亿美元,净资产-6.8亿美元,在联想集团可承担范围内。通过以上财务数据分析,联想集团确定项目风险属于可控范围内,而项目风险收益比却值得期待,由此确定立项。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联想集团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将集团融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付款方式为自有现金4亿美元、收购负资产5亿美元、银行借贷6亿美元、股票融资3.5亿美元。通过这样的支付结构使得集团成功规避了财务危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在投资风险控制方面,通过制定循序渐进的发展策略,确保项目获利能力。

通过以上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联想集团股票市值当年就大幅上扬,项目实施第一年集团综合营业额年比增长359%,主营PC业务销量年比增长11%,股东收益增加0.22亿美元,之后几年业绩更是连年飘红。

参考文献:

[1]张继德:《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2篇: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

现代企业在经济市场中所面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企业必须要做好财务风险控制,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财务出现较为严重的风险,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财务风险;内控体系;模式分析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需要做好发展工作,从企企业的内部入手,提高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以及风险防范效果,从而确保企业在具体运行过程中能够得到稳定的发展。现阶段,国际上的经济格局不断变化,我国的经济市场也变化莫测,企业要想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规避风险。

一、财务管理与内控机制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使会计、管理、信息的准确性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确保其真实性能够满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企业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全面掌握企业中的各项信息,从而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维护企业中各项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企业中的财产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对企进行内部控制过程中,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方法与方式,处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采购与货币收支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科学合理控制,避免挪用公款和贪污等情况的发生,最终确保企业中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1]。

(三)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企业的内部部门,需要通过合理的措施,对企业内部部门的权限和职责进行科学划分,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各项手续内容和审批环节进行完善,从而确保企业生产与管理的合理进行,找出解决各项问题的合理措施,使得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能够得以实现。

二、财务风险管理内控模式的构建

(一)加强对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采取财务权限分层配置

构建环境风险控制制度:在企业内部构建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财务风险控制方法、预算结构,以及职责权限表等。构建监控风险控制制度: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针对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内容建立相应的安全监督方法、企业财务预警指导、效能监察实施方案等各项内容。与此同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为了确保各项内容的合理运行,对过度权限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企业需要对各个财务部门资金的审批及权限进行合理优化。在具体操作过程需要从管理合同、可控费用、审批权限等各项内容入手,依据费用类型、部门的权限、金额的大小等多个方面,采取分层配置的方式,形成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符的一套制度,并且利用信息化软件对各项内容进行科学管理,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申请资金设定相应的控制范围,从而确保财务内控工作顺利开展。

(二)预控经济危险点,加强资金管理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性,企业应当在内部构建经济危险点预控监督委员会,。以电力企业为例,其组织结构如下:在组长下应当设立营销信息、违约金、营业资金风险、预收费等多个管理组[2]。济危险点预控监督委员会,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起到的最关键的作用是,对电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资金情况进行安全监督,通过查找相应的制度,对于工作中涉及到的薄弱点和危险点进行管理控制,尽早对企业中的资金进行安全管理,避免出现风险,导致企业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风险量化管理,提升风险评估的精准性

在企业的内部构建一个预警指标库,其中应当包括可控成本费用的实际完成情况与竣工项目的按期转换率,以及多项企业需要关注的指标内容。依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管理和业绩考核指标的需求情况,配置一套合理的风险预警指标,其中主要包含的内容有:指标名、预计区域、指标公式等。构建实时监测财务风险机制。第一,利用前端风险检测指标以及对各项风险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确认,对相关的信息内容进行搜集,在信息的采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指标内容,依据季、月定期采集信息,同时要完成相应的计算工作。第二,通过计算指标,与企业之前设计的预警区间进行详细对比,从而对风险危险点能够有一个提前的预判,避免企业在风险处理上出现慌乱。第三,通过对科学内控手段的利用,尽量避免未来各种不同类型风险的发生,或者采取有效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企业无法控制的风险出现。

(四)全员参与,构建标准化内控流程从企业的日常财务入手,编写财务业务索引,财务索引需要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实用性,索引所对常规的财务业务分类,明确各项业务所具备记账条件、审核要点、凭证规范等多项内容,从而帮助企业业务部门能够清晰的掌握各项业务的标准与规范,满足业务部门在具体操作中的各项需求。

2.降低财务风险,有效减少由于财务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各项风险,推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的全面覆盖,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自身对风险的防范能力,就必须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内控体系模式的构建。在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做好对企业内部情况的分析,掌握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具体情况以及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项风险,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套符合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内控体系模式。

参考文献:

[1]唐明祥.关于医院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措施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35:75-76.

第3篇: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策略;研究

目前,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不可忽视的行业地位,已经得到了企业内部高度的重视与关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着诸多的财务风险,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建设。因此,企业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体系,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生机与活力。

一、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科学完善的财务内控是企业生存发展建设的重要建设内容,可以避免企业承受过重的财务风险,更好地监督和控制企业的财务活动,以免企业承受过重的财务风险。1.企业内控体系有利于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在内部控制构建过程中,要对不同岗位加以必要的协调与调整,推动企业各个环节的合理运行,可以定期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去报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内控体系可以将内部控制活动与管理目标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二者的相互融合,进而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实施。2.企业内控体系有利于识别财务风险企业内部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正确分析市场环境,预测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在市场环境中,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1],很难被有效识别出来,企业经营管理者很难做出有效地决策,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但是,内控体系的建设却可以有效识别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二、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缺少先进科学的风险管理观念

现阶段,企业普遍缺少长远发展的建设眼光,过于注重眼前微薄小利,严重缺少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企业财务风险与日俱增,甚至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莫测,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财务风险,而且企业内部监督与管理力度不强,财务风险由此产生。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在投资建设中,过于盲目、随意,存在着认为扩大企业规模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心理误区。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由于受到人力和财政等方面的限制,盲目投资现象屡禁不止,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财务风险。一些内控人员欠缺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很难判断出企业的发展趋势。

2.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多缺陷

(1)一些企业在监督管理工作执行中,难以体现出一定的时效性与可执行性,虽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遇到了重重阻碍。其中,一些企业的工作人员缺少严谨的工作态度,监督管理工作的热情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而且监管人员缺乏较强的专业水平,进而无法保证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在财务监管过程中,并没有设置相对独立的审计部门,财务工作的监管工作难以得以有效地落实,缺少对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评价与指导。在会计工作方面,也没有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全面地监管,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常发生,企业管理者的决策真实性与准确性难以保障。3.信息反馈不够及时有效内控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一些企业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繁琐,缺乏有效地沟通与协调,进而使重大事项的信息很难有效地进行反馈,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实时性、共享性目标,内控作用持续锐减。

三、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优化策略

1.构建良好的企业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氛围

风险防控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内控管理、风险防范是良好内部环境的基础,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企业要深入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风险防范与内控管理的发展。在内部环境的构建中,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要树立科学先进的管理观念,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认识到企业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的重要性;要开展一系列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工作,强化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意识。此外,在涉及到企业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可以制定年度预算方案和签订合同等形式,提倡集体决策形式[2],避免决策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2.提高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完善内控管理体系

(1)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详细记录财务收支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市场经济发展趋向,树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免在风险发生时猝不及防,将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与此同时,企业要开展多元化、全方面的培训与指导,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评估与预估能力,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2)在企业内控体系建立的基础上,要广泛社会各界专业人士的意见和想法,虚心接受,深度反思,推进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变革。细节之处更是不容忽视,制定科学完善的风险预警和应急预案机制[3],做到正确识别风险、防范风险,促进财务风险闭环管理模式的形成,确保企业管理运营的正常进行。

3.增强筹资投资防范风险的能力

在企业债务融资过程中,在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下筹资风险由此产生,而投资风险通常都是由于资产投资经营不当而出现的。根据企业在筹资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要发挥出特有的作用,制定出规范合理的规则流程,对企业资本结构和债务情况等方面要进行深入的全方位、多角度领域地分析,财务审计要发挥出自身的职能优势,最终确保筹资投资的正常运转。此外,在财务内控体系中,要加大对财务资金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相应的程序来进行,甚至专门的筹资监管与投资决策的项目机构,以便于充分发挥出内控体系中决策监督效力。

4.实施财务风险全过程控制

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内控体系建设中,要建立起全过程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尽可能地控制住企业财务风险的蔓延。在事前控制上,企业管理者是深入规划方案的可执行性,确保投资决策的正确,要做到同时兼顾项目收益和风险,设置风险基金,增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水平。在事中控制上,企业要实时监督各项财务活动的实际情况,做到及时有效地识别财务风险,并且予以完善和应对。

5.注重财务内控的收益分配风险控制

一些企业不合理的收益分配策略会大大加剧企业财务的分配风险程度,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部资金匮乏和分配不合理等现象较为恶化,甚至会造成企业内部资金的大幅度减少。因此,要想最大程度地满足股东的实际需求,内控体系要充分结合内部资金流通的具体情况,避免估价大幅度波动而引发企业的收益分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要安排专人结合实际收益来做好企业资金定项,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收益分配环节的正常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可以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要提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为内控体系的建设予以强有力的保障。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加大对财务风险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要将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充分结合在一起,使二者成为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进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胡金秋.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21):228.

[2]李芳菲,刘鹏,李桂兰,等.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上市公司内控体系[J].商,2016,(10):11.

第4篇: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危机;财务预警

中图分类号:F4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219-02

一、中国水泥行业现状

1、水泥行业现状及特点

水泥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其产值约占统计口径建材工业产值的40%。水泥行业的上游相关产业包括能源、运输、采矿、设备制造等产业,其下游相关产业包括房地产、建筑业等产业,同时又与环保产业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由于水泥是基础建设的重要材料,在公路、铁路、机场、水利、能源、城市设施等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同家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本建设投资对水泥需求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近年来,受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建筑业及房地产业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我国水泥工业市场需求旺盛,生产能力快速扩张,结构调整加快,效益显著提高,特别是新型干法水泥快速发展,大型水泥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水泥行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其生产销售也会有表现出一定的特性,比如其产品销售有一定的销售半径的限制,通常不超过200公里,所以水泥行业的营销及发展地域性很强,在生产上,受季节的影响比较大,一季度通常是水泥销售的淡季,所以一季度的产销量很低、成本较高。水泥行业属于传统的重工业制造业,所以在财务结构上也有一定的特点,比如固定资产的比重较大,存货、银行借款较多等等。另外,从水泥行业的相关产业来看,水泥行业与国民经济的诸多基础产业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水泥行业的发展周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2、水泥行业财务现状

目前,全国水泥企业5000多家,产能16.5亿吨,2009年企业平均规模仅35万吨,规模很小。2009年前十家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仅为20%左右,产量大于300万吨的43家企业生产集中度不到35%。由于这种低产业集中度导致我国水泥行业局部区域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竞争,因此水泥企业的利润水平偏低,波动性较大,部分水泥企业尤其是中小规模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非常大,主要的财务风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基具体表现是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60%以上。

(2)项目投资分析不科学,投资决策失误时有发生。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盲目,导致大量投资损失。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于是产生财务风险。

(4)赊销比重较大,应收款缺乏控制。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5)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在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超储积压。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费用上升,利润下降。

二、水泥行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

1、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经营总风险在财务活动上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包括筹资风险在内的所有由于不确定事项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损失及其损失程度,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资产贬值(或跌价)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本文主要以广义的财务风险为研究基础。

2、财务风险管控的范围及内容

针对我国水泥行业的财务现状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水泥行业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建立:

(1)筹资风险管理。由于水泥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周期联系紧密,所以水泥行业的筹资通常会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而受影响巨大,因此水泥行业的筹资风险管理也异常的重要。筹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举债以及资本结构的控制,以及对不同筹融资工具的利用,使得企业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在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的同时,又要尽量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这个环节要重点监测企业的负债规模、银行借款的比例及结构、负债率等指标,在企业出现筹资风险问题时,及时进行调整和防范,保证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降低财务风险。

(2)投资风险管理。企业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短期或长期投资的过程中,由于对未来情况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或由于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问题,致使投入的资金不能产生预期的投资效益,导致企业盈利、偿债能力下降,甚至于出现亏损的可能性。一旦决策失误,其损失将是长远而巨大的。从微观上讲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宏观上讲会使国家经济遭受损失。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必须要经过预测、决策,并对投资项目实施严格的审核与管理,以防范和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在国家鼓励兼并重组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支持下,近几年,中国的水泥行业结构调整不断向纵深发展,一些大型的水泥集团通过并购重组、投资新建等方式,很快扩大了自身的规模,并尝到了战略重组的规模效益,然而也有一些企业对于投资管理较为混乱,很多产权不清、法律关系不畅的项目依然冒险去投资,还有一些新建或者并购项目根本无法通过可行性论证或者对可行性论证只是走形式的通过,并没有充分去调研了解情况而冒然投资,最终造成重大投资损失而影响全局。

结合水泥行业的实际情况,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投资风险:①树立风险意识,进行风险预测;②加强投

资项目的预测、决策分析及管理,提高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③注重投资组合,以分散或降低风险;④要科学地对资金的投向进行预测和决策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项目和效益较好的项目上。充分发挥资金的效能;⑤必须加强对投资资金的管理,以提高投资效果要坚持集中财力、物力保证重点工程建设的原则,严防出现战线过长、资金分散的被动局面;⑥企业要提高质量意识,加强投资项目的质量管理;⑦企业要加强投资项目投产前的准备工作。

(3)资金回收风险管理。水泥行业因为其行业性质及产品特点,往往应收款项及存货余额比较高,这样企业在资金被占用的同时又承担着资产发生减值或者坏账的风险,继而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所以对于水泥行业加强资金回收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个方面实现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①对应收账款按照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事前通过对客户开展信用调查、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对企业销售及客户进行风险防控管理,事中通过对客户建立信用及业务档案,定期对账及时催缴,对销售业务过程进行财务监控,实时掌握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状况;事后通过财务账龄分析,确定不同客户的收款政策,对不同时期的应收账款采取不同的催收方式,进行催讨工作,防止应收账款帐龄超过两年的时效,并按照销售及财务制度对业务人员进行业务考核,实现责任到位,奖惩分明;②对存货要结合生产和销售的情况建立科学的销计划体系,以合理安排采购、优化库存。一方面,要保证完成生产计划所需的原燃材料供应,避免出现采购与生产脱节导致的材料短缺或者囤积的情况,另一方面,要加快从存货结转到产成品变现的效率,也就是企业从生产到销售过程,这要求企业要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做好市场调查,及时分析市场行情及走势,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4)收益分配风险管理。收益分配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围绕利润分配政策展开,通过对影响企业利润分配政策因素的分析。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下,决定企业到底采取怎样的利润分配政策。水泥行业收益分配管理需要考虑以下四种因素:①法律因素,法律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本保全、企业积累、净利润、超额累计利润等四个方面的影响;②股东因素,股东因素对于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十分重要,它主要包括稳定的收入与避税和控制权的稀释两个方面;③公司因素,公司影响利润分配政策的因素主要包括盈利的稳定、资产的流动、债务问题、投资机会、资金成本及举债能力六个方面;④其他因素,如股东个人将股利进行其他投资的机会多少和所得报酬率的高低、国家的经济环境、通货膨胀的变动、公司股票价格走势及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平均水平的影响等等。企业应积极面对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一方面应该利用利润分配政策因素对企业有利的影响,使之与企业分配政策相适应;另一方面要限制利润分配政策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其危害降到最小。

3、建立财务预警体系

对于整个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来说,财务预警体系是一个核心的系统,它是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中识别、监测、评价财务风险的动态信息平台,在整个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财务预警的模式主要有定量和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又分为单一模式分析以及多变量模式分析,针对水泥行业的特点和现状,可以采用定量分析中的单一模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财务预警体系。结合水泥行业的实际情况,对于财务预警指标的选取可以按照时效性分为长期和短期的预警指标,长期指标的选取主要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为主,可以继续将指标细分为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指标,短期指标的选取主要以现金流量表为主,反应企业的短期现金偿债能力以及收益的质量。另外,企业还需要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建立一套非财务指标。来判断分析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异常状况。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可利用其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总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管理目标的需要。根据预警的信息采取相应的策略方案,从而控制财务风险,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4、财务风险管控体系支持

企业因内外部各种原因产生的风险,如企业诚信风险、企业内部控制风险、企业生产企业技术及产品创新风险等等,最终都会表现为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在确定管控范围、内容以及管控的模式后,还需要很多资源去支持、维护,以保障这套体系持续稳定的运转并发挥其作用,这主要依靠的是企业的风险管理机构和内部控制体系,所以建立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也必须要加强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财务的基础是业务,只有在业务的源头上按照企业内控制度的要求控制了风险,才能最终在财务上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针对目前水泥行业的现状。企业有必要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审计,支持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运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63

[2]李胜,傅太平,论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4,(6)

[3]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6

[4]宋明哲,现代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3):39

第5篇: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风险;对策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企业财务发展逐渐细化发展,理财功能和会计核算功能分离。前者是通过统筹和安排,充分利用企业财务管理,合理规避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价值;而后者是对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事后核算,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报表的编制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在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财功能没有得到发挥和利用,科学的理财更是空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往往只限于会计的事后监督,并仅限于对财务日常事项的相关科目。这样就会造成企业缺乏对重大政策和经济活动的预测功能。很多企业虽然不缺微观层面经济活动的监督,但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财务监督远远不够,不少企业存在多种财务风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提升,配置资源中市场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财务管理中应该充分发挥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作用,从而提升财务管理在企业营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财务风险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我国政府为企业发展创造较为宽松的条件,千方百计服务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数量越来越多,成了市场竞争主要力量。[1]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企业忽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存在较为严重的财务管理及风险控制问题。在这些问题企业中,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往往存在观念陈旧、模式单一、传统人治等问题。在管理实践中在,企业的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缺乏投资等经营管理上败笔较多。现代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本应该发挥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和利用。

包括了财务审核、会计分析、风险控制、资本管理、企业投资、利润分配等诸多內容的财务管理构成了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财务管理活动能够很好地服务于企业运营的各节点和各领域,包括研发、生产、供应、销售等。良性互动地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财务管理可以有效改善企业有效的资金收付及循环,从而最优化地发挥企业现有价值,并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和反馈企业运营,达到协调和控制企业内部管理的最佳效果。但调研中的数据所反映的事实却并不乐观。

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成为我国经济活动较为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部分企业能够规范管理,必将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相反,企业自身条件因素以及企业竞争加剧等外部环境使我国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二、财务管理的问題分析

首先,融资与风险控制问题。不少企业管理不完善、欠科学,必然导致企业发展上缺乏后劲,一个常见的与财务相关的问题便是难以建立可靠的担保系统。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就成为重要的常见问题。很多企业寻找中介机构担保贷款,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难倒逼一些企业进行有冒险成分的筹资渠道,特别是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淡薄,往往忽视对企业未来风险的科学预测。调研中发现,在某个沿海省份的中小企业中,很多企业没有设立相应的风险控制部门或管理人员,没有财务风险相关的预警机制。这样的企业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对企业发展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注重事后解决风险而缺乏事前事风险控制措施是目前很多公和企业的主要的财务风险。不但是融资风险,很多企业在风险管理上甚至缺乏从产品开发到生产过程再到到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风险管控。总而言之,管理理念上缺乏风险意识,管理实践中处处在冒险。

其次,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分析不科学。《会计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全社会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实施。但也有不少企业没能按要求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表现在会计实践中,常见问题有收入归集不科学;核算归类不正确;明细账和总账不一致;营业成本结转不连续;产品成本和费用核算口轻不真实等等。所有这些,都会造成财务报表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财务基础数据不正确也必然导致最终核算的混乱及无效。建立在虚假资料基础上的财务分析根本就没有意义。即使是有一部分财务分析有正确、真实的财务资料,但财务分析方法的非体系化也是不科学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严格而准确的会计数据面前,严肃分析企业经营结果,并在分析过程在与企业具体经济业务密切联系,预见企业存在风险的内容和客观性,设计防范风险应对策略。

第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参与企业从资金筹集到投放到营运,再到最后的收益分配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从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的财务战略和财务决策,再到企业较为细节的的企业会计操作屋面,包括会计预算、会计数据记录,再到会计分析和评价都应该离不开会计的全程参与。然而,调研中发现,不论是操作环节和企业策划,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常常出现。也就必然导致资金闲置或短缺的极端现象发生,造成资金浪费。财务控制基础薄弱和财务管理不科学导致的资金流、信息流周转率低也就成为常见现象了。

最后,缺乏内部审计和外部环境分析。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忽略内部审计的概念。企业内部缺失内部审计机构,不重视也不支持内审工作。不言而喻,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开展经营活动,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政策、法律法规、经济环境、市场、行业背景等宏观方面的影响。一个企业的经营会受到来自于外部的政策风险(国家相关政策的存在和调整)、市场风险(企业市场竞争力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法律风险(合作与合同的约束)、持续经营风险(企业才能正常运转)等,与之相关的是诸多外部因素的密切影响,比如货币政策和物价水平;经济周期与经济政策等。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缺乏内部审计和外部环境分析的情况比较突出。

三、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很多企业中存在的管理层的管理缺失、模式单一、传统人治等问题,思考在管理实践中企业的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缺乏投资等现状,提出以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2]

首先,完善财务管理,强化财务核算。问题的症结在于缺乏真实可靠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就应该加强在这一薄弱环节上的建设。在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很多企业来说,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对策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的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会计集中核算可以统一企业内部的会计标准和核算口径。同时,加強财会人员培训和财务组织的建设都是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的重要方法。保证企业会计管理由传统核算向管理和经营职能的转变。要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与加强惠及人员的道德素养相结合。会计管理系统和会计实务系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也是企业完善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

其次,健全电算化管理,加强成本控制。电算化管理是现代会计管理科学而高效的重要保证。借助于科学的程序和计算机信息运算,既能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又能准确高效地提供会计数据。是会计事务标准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财务信息的准确传递可以保证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在此基础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而成本的科学指标体系又会进一步影响价格标准化。这样的良性循环会一直影响到企业内部单位之间的科学管理,消灭建立在虚假资料基础上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正确而真实的财务资料必须有体系化、科学化的电算化管理系统。在严格而准确的会计数据面前,企业经营结果与企业具体经济业务也就能够良性互动、密切联系,预见企业存在风险并及时设计防范风险应对策略。

第三,加强会计管理中决策机制的建设。用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要求来建设财务管理相关包括企业战略、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等机制。可以考虑从政策上对相关人才培养进行支持。[2]在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职权分明的岗位责任制,建立财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在财务管理范围内,科学设计预算制度;完善监督核查制度;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健全决策机制。在企业内部权力结构上明确各种关系和决策主体;明确责权利关系;增加决策有效性和科学性,并确保决策权力的均衡。

[参考文献] 

[1]周美君.中小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7(2):168-169. 

第6篇: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

一、研究背景

1999年扩招以来,通过各方不懈努力,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十多年间,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高等院校(以下简称高校)在校生人数从 1998年的786万增加到2012年的3 325万,毛入学率从9.8%增长到30%,2012年高校的年毕业生人数是1999年的6倍多,高等教育规模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另外,中国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使高校成为法人实体,办学的自主地位和自主权限得到了确认,并且在基建资金的筹集、核算与管理等各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能力。但在招生规模迅速膨胀的同时,高校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莫过于财务风险的频发,由于国家投入总量不足的影响,势必会产生债务、投资、日常管理等方面的财务风险,导致部分高校陷入财务窘境。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内涵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各种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导致财务活动产生的各种不确定性使高校财务蒙受损失,到期债务无力清偿,学校缺乏正常运转所需资金,以至危及其发展甚至生存的可能性。研究高校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不仅为高校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还可以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规章制度提供参考。

1.客观评价高校财务状况。利用财务数据的直观性和数据之间内在的相互联系,确定几项重要财务指标来反映高校财务状况,把握高校债务风险的现状。高校管理者和决策者通过观察分析这些指标数据,准确做出判断,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财务状况的良性发展。

2.为教育部门提供宏观管理的依据。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府机关 职能的转变,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学校直接的、具体的管理越来越少,也就是说主管部门的管理从具体管理向宏观指导管理转变。建立高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为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各高校的财务信息,了解各高校财务状况,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3.为加强高校自身财务管理提供依据。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目的是对高校经济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状态进行及时的调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所提供的数据,有利于高校改善财务管理,高校可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促进高校财务状况保持良好的状态,保证高校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高校改善办学条件投入巨大。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高校入学的门槛降低了,让越来越多的人步入了大学的校门,但却给高校办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学校规模的扩张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高校所需的资金规模是巨大的。在国家对高校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负债筹资成为高校解决资金短缺的首要选择,高校的负债规模急剧扩大。2007年9月12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新办举行的会上指出,在中国大学开展基本建设、形成 5 000亿元资产的过程中,国家财政投入500亿元,形成债务2 000多亿元,还有2 000多亿元是通过各方支持来解决的。

2.国家财政投入总量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国际上较快的发展,然而,教育投入却与此不相协调,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规定要加大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投入,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这已经是中国政府第三次明确提出4%的目标。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国际统计数据显示,国外中等收入国家教育投入占GDP比重一般为4.35%,高收入国家为5.46%,平均水平为4.59%。所以,中国财政投入总量达到国际平均水平,任重道远。

3.高校自身“造血”功能不强。虽然目前高校的收入来源渠道已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学费收入和财政拨款始终是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学费收入又取决于高校是否有稳定的生源,由于高考的适龄人口减少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就业困难均影响生源的大量流失。其他来源收入比较少,大约占总收入10%左右。因此,没有形成多渠道资金来源,阻碍高校自身造血功能。

4.高校投筹资决策的失误。在投资方面,高校自身可能会由于对外部经济环境和复杂经济业务的变化缺乏预见性而导致其管理的相对滞后,或者未能制定出某些新业务的恰当处理程序而最终导致对外投资风险的产生。如天津大学原校长违规炒股给学校造成3 750万元的损失,就是典型的高校对外投资风险。在筹资方面,高校在自身资金来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向银行借款大规模地筹集短缺资金就成为许多高校的共同选择。许多高校的贷款数额远远超出了其偿债能力,根本无法按时还本付息。

四、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盘活高校闲置资产,开发校园市场资源。部分高校特别是通过合并组建的高校往往都有部分资产属于分别配置的,校校合并以后部分资产处于闲置状态,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闲置资产或资源。对闲置资产或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科学的规划和研究,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如对于闲置的土地、校舍等可以通过置换、有偿转让、合作开发、出租出借等方式实现增收的目的。校园的学生消费市场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也可以通过开发转让或合作经营等方式实现学校增收的目的,缓解高校的财务风险压力。

2.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加强预算控制和管理。高校预算是整个学校财务工作的核心,是高校进行经济活动的依据,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财务健康状况和持续发展能力。学校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预算支出的编制应贯彻勤俭节约、确保重点的原则。高校财务部门要强化预算的安排,增加支出的透明度,注重开源与节流并重。所有的支出项目都应做到有凭有据,在保证正常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下,合法规范、合理收支。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对经费开支大户进行重点跟踪管理,发挥预算的调控作用。

第7篇: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子公司;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上海东方通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全资子公司,其财务风险极有可能导致北京总公司陷入财务破产和财务危机的困境中。当前市场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地变化,给实现子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增加了难度。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要想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对上海全资子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风险控制的含义及方法

1.风险控制的含义由于当前市场的不断变化,导致一些潜在风险的存在,往往这些风险是不因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对这些难以控制的潜在风险,就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应对可能发生的这一风险或者减小这一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风险始终伴随在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风险一旦出现,就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从而对企业的收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所以,必须加强对企业的风险控制[1]。风险控制的内容主要由风险决策、项目的可行性风险研究、项目的投资成本风险研究、项目建设风险研究、项目风险评估、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方法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等内容组成。2.风险控制的方法企业风险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对风险的回避、对投资损失的控制、对投资风险进行转移和对投资的风险进行保留[2]。对风险进行回避的控制方法是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对可能存在风险的投资项目进行自动放弃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损失,但往往企业的投资者在选择放弃的同时,也有可能失去一定的收益。损失控制是指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制定可行性的计划来减少所投项目的损失,而不是放弃这一风险投资。控制损失包括对投资前、投资中和投资后三个控制阶段,投资前期的控制能够减少企业投资损失的概率,投资中和投资后期的损失控制能够大大降低实际投入的损失。对投资的风险进行转移是指通过让渡人或契约的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这一转移方法能够将企业的风险大大降低,主要通过合同转移和保险转移的方式来实现。将投资的风险进行保留的控制方法是指经济主体利用可以进行支付的任何资金进行自我保险和无计划的自留,但这一风险控制方法往往由于实际损失超过预计损失,经常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的现象。

二、子公司在财务管理中进行风险控制的措施

1.建立科学完整的会计机构

要对上海东方通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风险控制,首先要在公司内部建立起完整的会计机构,对子公司内部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会计机构的建立,需要将子公司的业务特点、公司规模、组织结构和经营策略等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将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以及市场变化等结合起来,进行公司内部会计机构的设立。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工作,全面展开风险控制工作。同时,将会计工作的最终目标作为子公司制定各项任务、制度以及工作程序的理论基础,与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策略和业务标准保持一致,对子公司内的各个岗位进行严格的界定与控制,保证公司内财产安全控制的完整性,对资金和资产进行定期的检查,保证公司财务的安全性。

2.建立和完善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除了要在上海东方通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内部建立完整的会计机构,还要不断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子公司内部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保证子公司的工作人员,按照其要求严格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相应的经济业务,避免由于公司前景和环境的不稳定性所带来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的控制,要严格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础规范》进行工作,在对子公司的货币资金控制方面要严格按照这一规范对采购和付款以及收款、存货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子公司的工程项目,不仅要对对外投资的资金总额进行控制,还要对担保工作进行控制,需要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控制后实施[3]。同时,子公司的财务部门也要严格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础规范》,对北京总公司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并建立一套适合于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3.加强对子公司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

上海东方通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会计从业人员对财务风险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不断提高子公司工作人员的会计专业知识,对子公司的会计工作进行准确的把握和整理分析。在没有得到收益的情况下,不能违规地对会计事务进行管理,更不能为子公司做假账,要严格遵循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杜绝违法事件的产生,不断提高子公司会计人员的业务素养,加强对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由于上海东方通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总公司的规模相比,相对较小,所以子公司的财务工作人员也相对比较少。因此,在对子公司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分工与管理,进行相互制约与相互管理。

4.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上海东方通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管理层次与北京总公司相比往往比较少,也使子公司的财务机制相对比较灵活,子公司的管理人员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获得财务信息。正是基于此,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并不严谨,为了提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管理,就必须不断完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财务流程规范化和制度化。比如,在对公司的收款和付款流程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会计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对收款和付款的会计凭证进行出纳,再将支票的引鉴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只有将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强化到子公司的实物管理中,才能更好地将这一制度落到实处,也要按照相关的程序文件进行落实,并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5.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

上海东方通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总公司相比,总公司所形成的风险控制体系的级别和层次相对较高,员工之间的分工也比较细。子公司如果照搬北京总公司的那一套风险控制体系,会在很多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导致子公司很难达到这一套风险控制体系的实际效果。因此,子公司在制定风险控制系统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北京总公司风险控制系统的优点,并结合子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风险控制体系[4]。由于子公司本身的财务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对财务预算目标的制定往往不切实际。针对子公司的这一现状,必须要与总公司的财务预算进行对接与交流,加强企业之间的管理。

三、结束语

子公司对大型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状态下,对子公司财务风险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企业风险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对风险的回避、对投资损失的控制、对投资风险进行转移和对投资的风险进行保留。因此,在子公司在财务管理中进行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可以从风险控制的这几种方法出发,在子公司内部建立科学完整的会计机构,完善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子公司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和子公司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促进子公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朝.集团企业加强子公司财务管理的策略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46.

[2]桑红霞.优化子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实现集团效益最大化——山东石横特钢集团子公司财务管理探讨[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2(,5):37-39.

[3]周忠智.企业子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监督体会探讨[J].低碳世界,2014(,12):193-194.

第8篇: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

集中规模招标实施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公司各类规章制度逐步完善,精益化采购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总部物力集约化管理的推进和深化,物资采购集中度越来越高,采购中也逐渐呈现出风险集中化和矛盾尖锐化趋势,且在具体的招标采购过程中缺乏规范化的内控流程标准作为指导,不可避免地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如何建设科学完善的采购风险防控机制,消除管理盲区、流程漏洞和薄弱环节,最大程度地降低招标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同时提高采购质量,实现物力集约化管理风险的“可控、在控、能控”,确保后期电网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招标采购现状及风险管理主要问题分析

2.1物资招标采购业务流程

公司结合业务实际,对物资采购全流程进行梳理,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开标前、开标、评标、定标及资料归档。其中开标前环节包括任务接收、招标准备、公告、标前澄清、开标准备等工作;开标阶段主要完成开标准备、开标以及评标准备等工作;评标环节主要完成评标准备、初评、详评工作;定标环节主要完成定标、中标通知以及归档等工作。

2.2风险管理主要问题分析

公司经过多年的物资集约化管理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比较顺畅的招标业务流程和管理标准,显示了统一和集中规模采购的优势,但是与国网公司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物资采购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目标还有差距。采购管理中仍存在部分薄弱环节和问题,需要我们从防范风险和抵御风险的角度认真对待,给予足够重视。

2.2.1物资采购全流程风险点有待进一步梳理

物资招标采购全流程包括了发标、接标、开标、评标、定标、归档等各环节,各环节下又包括多个工作任务,且涉及不同的业务人员、表单、信息系统等。繁杂的业务流程可能滋生各环节潜在的管理、效率等风险,导致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效率、效益的降低。

2.2.2物资招标采购数据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依托各种信息系统、工具在招标采购实践中也积累了大量历史数据,采购数据管理水平的不足不但导致了招投标数据泄露、丢失等信息安全风险,还因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分散在各系统、各环节中,造成不同系统中的信息不匹配、数据来源混乱等管理风险,统筹管理难度大大提升。

2.2.3供应商培训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供应商的规范化投标、廉洁责任、风险防控等意识普遍不强,且缺乏系统的培训,部分供应商因重视程度或者理解问题,导致在没有掌握招标文件细节和要求的前提下按流程投标,结果不能充分响应招标文件,投标书不合要求而造成流标、废标,降低了物资采购的质量和效率。

3风险防控措施研究

电网采购活动风险防控工作涉及面广,易发风险部位和主要风险点随时与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管理程度和员工素质等方面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文中重点对风险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从强化组织保障,提升技术手段,加强人员培训三方面提出控制措施建议,进行有效防控。

3.1建立科学合理的采购管理风险组织体系

3.1.1建立采购风险防控组织架构

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原则,成立层级简化、链条清晰的统一组织架构。建立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分管采购工作副总经理任常务副组长,物资部、项目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及监察、法律等部门组成的采购工作委员会;建立由监察、法律部门给予监督和法律保障的招标现场监督组,组织现场所有人员签订保密及廉洁自律承诺书;建立由物资部为唯一归口采购部门,相关部门(或单位)协同配合,内部物资督察员全程参与各环节监督,所有岗位定期轮换或转岗制度。

3.1.2建立配套的采购风险防控机制

随着集中采购机制建设不断深化,集约程度的不断扩大,物资招标流程也会相应地调整完善相关细节,产生新的风险点,因此,建立配套的风险防控机制,定期辨别、评估、防控业务风险点至关重要。配套的风险防控机制以业务流程为主线,要求业务人员对涵盖发标、开标、评标、授标、定标、资料归档等各环节、全流程的物资招标采购整体业务进行定期梳理,对流程的任务及动作进行分解,明确涉及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要点、时间节点及涉及表单,寻求、辨识对各环节的新风险点,进行风险分类、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规范业务操作程序。

3.2绘制主数据图谱

通过梳理主数据来源,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分析数据间的内在联系,用图形化方式绘制主数据图谱,便于直观分析现有分散存储数据存在的问题,同时后期新增或改造系统时,直接定位并读取原始主数据,从而在数据修改、更新与扩充时保证数据的独立性、可靠性、安全性与完整性,减少了数据冗余,可以大大提高物资招标采购数据的管理效率,有效规避数据与信息安全风险。

3.2.1主数据梳理

基于大数据思想,以提升数据管理效率为目标,业务流程为主线,全过程中涉及的流程、表单、信息系统为对象,梳理包括发标、接标、开标、评标、授标、定标、归档等环节的招标采购过程中分散存储于各系统中相关表单的字段数据,并通过分析每个字段的来源、业务阶段、系统名称、模块名称、别名等信息,为绘制招标采购主数据图谱,为搭建招标采购主数据库奠定基础。

3.2.2主数据图谱工具

在采购全过程主数据梳理的基础上,研究字段数据的来源、分布以及走向等关键信息的展现方式,利用MFC工具绘制动态的物资采购主数据图谱。通过主数据图谱工具,清晰展现了某一字段的数据来源、走向等全部信息或某个系统中的整体数据分布,为以后信息系统、工具的开发与对接,招标采购主数据库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3开展供应商培训

随着电子化单轨制在公司系统内的不断推广,电子投标文件取代纸质投标文件已是大势所趋。由于电子投标文件在编制、投递等方面都与纸质投标文件存在较大差异,考虑到供应商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故对供应商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以期提高电子投标文件的编制、上传效率。

3.3.1培训材料的编制

目前,公司尚处于电子化单轨制三步曲的第一步———技术商务文件非结构化上传阶段,初步实现了有纸模式向无纸模式的过渡。在电子投标文件形式的选取上,公司结合业务开展实际需求和系统建设现状,以双层PDF法为蓝本,编制了针对性的双层PDF投标文件编制说明,并选取部分供应商模拟实施投标文件的编制和上传。基于多次模拟操作的实践经验和对供应商反馈意见的合理采纳,公司不断完善编制说明,并以此为基础,制作、推广规范的双层PDF编制教学视频,不断提高供应商的电子投标文件的编制水准。

3.3.2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

从业务创新平稳性和衔接通畅性上考虑,公司电子化单轨制的实现会是一个漫长的、由非结构化模式逐步向结构化模式过渡的过程。相应地,供应商的培训工作也会随着电子化单轨制工作的推进而不断深入。在公司的电子化单轨制三步曲设想中,投标文件的形式经历了传统纸质标书———双层PDF电子标书———投标人投标响应表+支撑证明文件的转变,在电子化单轨制的最高阶段,投标人甚至无需再提交任何形式的投标文件。可以看出,在电子化单轨制的不同阶段,投标文件的编制、投递形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持续、深入地开展供应商培训工作,是继续推进电子化单轨制建设。完善招标采购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前提。

4结束语

文章基于公司招标采购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以“流程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思想理念为依据,针对招标采购的组织体系、信息化提升、供应商培训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优化措施建议。从而为公司如何通过加强招标采购管理,实现集团化运作、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满足电网建设改造和生产经营需要的目标,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实现了集中规模招标的有序推进,保证了招标采购过程规范高效,有效降低了招标采购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作者:周若璇 汪亦星 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参考文献:

[1]高正平,任梦华.基于供应链的电网物资集中招标采购管理[J].物流技术,2005(09):142-144.

第9篇: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

摘要:文章探讨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财务分析存在的缺陷,低质量的财务分析会加大信贷风险,针对产生的问题提出如何更好的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进行财务分析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分析;信贷风险;非财务信息;指标分析1.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行业地位越来越重要,大量的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国内银行面临竞争更为激烈的环境,自身各种问题突显,其中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尤为突出,做好信贷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银行市场竞争力。在信贷风险防范方面,主要有定性分析、财务指标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于基层支行识别和防范信贷风险最常用的技术手段就是财务比率的分析。财务比率分析是指当银行收到企业贷款请求时,银行要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考察,来判断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从而来判断是否发放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潜力和还款能力是评判贷款安全性的重要因素,财务分析在为银行提供信贷决策时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要识别财务分析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发挥财务分析作用的方法。

企业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等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借款人财务风险和偿债能力的大小,以便为银行信贷决策提供依据。财务分析是商业银行信贷客户经理和授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但是长期以来专业人士都将财务分析仅仅局限于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本身,然而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现实经营状况,在实际运用中就会出现财务分析结果对于信贷风险管理指向不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财务分析的作用。

2.财务分析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1数据来源方面

1.财务数据不够全面

财务报表当中所反映的信息并不能体现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对运用财务数据得出的信贷决策产生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一般只能体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信息,许多不能货币化计量的企业信息并没有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而这些具有重要作用的非货币化信息也客观存在于经济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包括企业的背景信息、技术革新、研发能力、资源利用情况等,这些非货币形式的信息可能对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更大,因此会影响银行的信贷决策准确性。

2.会计估计的存在及会计处理方式不同

一方面,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会计人员根据经验估计计量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某些数据不能做到很准确,如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等都含有主观估计的成分。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造成了不同的企业计算得出的财务指标不一定具备可比性,从而导致最终分析结果的不同。包括在存货计价法、折旧的提取、坏账处理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3.报表粉饰或舞弊带来的信息失真

在我国二十多年的公司发展历史中,尽管政府一直在打击各种腐败问题,但是会计造假仍然是一个普遍现象。企业财务人员利用现行的会计法规的缺陷和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会计信息的操纵,包括伪造虚假的经济业务来编造虚假的财务报告。而企业往往会美化或粉饰会计报表,而注册会计师在当前执业环境中可能存在专业能力不足以及与管理层合谋的可能。因此,提供的财务报表很可能是为了迎合银行的需求,在指标上达到银行信贷要求标准。所以,基于企业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进行的财务分析结果就很难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进而银行对于其的贷款审批就存在极大的风险。

2.2 财务分析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

1.指标分析方法比较机械

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是依靠各种指标的计算,有相对固定的模式,而不同的企业千差万别,用统一的方法套用不同的企业,实际上削弱了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揭示。每一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特点,即时是相同行业中的企业,也不会完全相同。如财务报表中体现营业收入没有增长的问题,对于某家企业而言可能是销售数量增加而销售价格减少带来的;而对于另一家企业来说,可能只是单纯的销售数量减少。所以即使不同的企业从报表数据上反映的是相同的问题,但是其原因却各有不同。所以单一的指标分析很容易造成指标类似企业得出差不多的结论,这给银行在信贷风险分析的时候很可能会提供错误的依据。

2.财务报表以历史成本为基本原则

财务分析提供的数据是过去一段时间内企业经营成果的反映,较少体现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的发展,因此在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与财务信息时存在缺陷。银行信贷风险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未来偿还贷款的能力,而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过去发生的经济活动,其对于未来企业的财务状况的预测价值明显削弱。单纯从过去的数据指标分析中来预测或判断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比较困难。比如当前会计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这使得在此基础上的财务报表难以反映企业现时财务状况。例如,当通货膨胀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货币性资产实际购买力在下降,资产的低估会导致企业成本偏低,收益虚增,进而导致收入与成本的不配比。

2.3财务分析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缺少

现实中,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与评价通常是由报表分析者来完成的,然而,不同的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对于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都存在着差异,理解财务分析计算指标的结果就会有所不同。不少财务分析人员缺少基本的业务素质,对相关的业务知识缺乏,或者所掌握的知识已经过时,对会计相关准则及制度认识不够,专业能力缺乏,明显无法符合岗位需求,大大降低了财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在进行财务分析活动中,分析人员在是否授信中一定程度上会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判断,如果缺乏实践经验,就很可能出现偏差,这样容易会影响财务指标的分析结果。

3.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

3.1全面谨慎的收集并审阅财务及其他非财务信息

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包含企业内部非财务信息和企业外部非财务信息,内部非财务信息主要是内部控制及其生成的相关记录。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分析来判断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与公允性。而企业外部非财务信息包含了宏观经济环境、行业背景、企业经营环境等等。外部的非财务信息大多与企业的经营风险有关,增加了管理当局粉饰财务报告的可能性。有效财务报表分析不能仅仅就报表数据分析而分析, 企业大量的投资于顾客、供应商、员工、流程、科技创新等,这些都无法从财务指标中评估,应从企业的行业背景、产品和服务质量、技术目标、市场份额、潜在发展能力等方面来解释报表数据,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企业,解读会计数据,只有将报表分析与企业所处的环境、行业、竞争以及管理层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等结合起来,报表分析的结果才较为客观和准确。

在企业会计舞弊问题方面,主要从企业自身出发,联系工作实际,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授权审批、资金管理、岗位控制等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在货币资金、采购及付款流程管理、销售及收款流程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实物资产管理等具体业务中,完善的内部控制,从根源上减少企业的违法行为。

从社会层面来讲,建立健全全方位的外部监管体系。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作为民间监督手段,在审计过程中负有发现的责任,要从会计舞弊的根源审查,发现舞弊风险,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指南,因此其在外部监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相对比较强势的监督方式就是政府监督,将政府监督和民间监督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社会监督例如舆论监督也可以发挥其他的监督手段难以发挥的作用。

银行在信贷监督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好风险预警,

及时做好风险评价,预先确定信贷不良企业名单,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办法。重点关注企业的重大体制变革、财务状况、重大的投资活动、以及企业内部的关联方交易等。不同的企业客户采用的不同的信用和债券评级,要采取不同的贷后检查的方式和频率,并将发生的重大变化情况录入信贷系统。

3.2对于财务分析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

银行不能通过呆板的计算方法来得出财务分析的结果,要透过财务分析当中所包含的内容,从企业财务、经济、发展各个角度研究财务信息。不同的分析目的应选择不同的指标进行分析。对于信贷风险管理目的下的财务分析,与银行自身的经营要兼顾流动性、安全性及盈利性。针对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应选择不同的分析重点,在企业成立初始,重点分析收入增长和自由现金流量以及其他非货币财务指标;成长阶段侧重于资产结构和收入增长方面;成熟阶段分析资产收益率和现金流量等;而在衰退阶段,重点分析其现金流量。在考虑企业短期偿还能力时,要着重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而长期偿还能力中,则要重点关注企业的利润,只有足够的利润才能让企业持续生存下去。

3.3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素质

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灵活利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基本关系区分财务报表的真假,切实增强自身实战能力,有效防控信贷风险。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使得财务分析人员面临很多从未学习过的知识,为了更好的发挥其在信贷风险问题发现及解决上的作用,需要不断提高分析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风险意识,增强风险敏感度,准确掌握财务报表中数据背后所反映的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并结合非财务信息,从根本上改善分析人员在财务分析中的分析及判断能力。财务报表分析的结论通常具有主观性,面对同样的指标,一些分析人员取值和算法都会有区别,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含义都存在差异巨大。因此要不断提高分析人员在判断这些企业是否授信自身的认知和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职业道德,增强其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及使命感,坚持社会道德底线。对于银行而言,在对财务分析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针对于优秀员工提供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而对于违犯职业操守切业务能力低下的人员要施行相应的处罚。如此才能让员工在信贷审查中产生危机意识,保持警觉,尽可能在源头上防范信贷风险。

财务分析是各大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评审的基本依据,帮助银行在信贷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结果直接关系到企业和银行的利益,因此在信贷管理工作中,应该正确运用财务分析技术,从而进一步降低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邱伟年,李超佐:非财务指标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6)

[2]王红梅: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