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环境权基本人权宪法保护
环境权是一项在20世纪60年代才为世人所关注的权利。对于环境权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观点。但定义基本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借用传统的权利概念即生命权对环境权进行定义,并对其内涵界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另一种方式则认为环境权是一种独立的人权,但还是用传统的权利对其内涵进行较宽泛的解释,如认为包括参与权、知情权等。笔者认为,定义过宽或过窄都不利于环境权的保护。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第1条规定:人类有权利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
笔者认为,目前理论界之所以对该问题还存在争议,是由于环境权属于一项新为世人所关注的人权,它的出现给传统的法学理论尤其是传统的宪法理论提出了一些难题,使一些宪法权利义务需要重新设定,于是遇到了一些传统观点的抵触。但我们不能因为环境权在理论上尚存在缺陷而否定其作为一项宪法权利保护的必要性。
一、将环境权纳入宪法保护是人权发展的本质要求
关于人权的一些基本问题,人们还存在较大分歧。如人权的效力来源,是来自社会契约、习惯还是直觉?如关于人权的性质,人权是法定的权利、道德的权利、神定的权利还是其他?虽然在这些基本问题上尚存在争论,但在下列问题上还是达成了共识:人权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人权具有应然性和实然性;人权具有平等性和共同性;人权具有国内性和国际性;人权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等等。如果将环境权和上述的人权的各项基本属性相比,不难发现环境权同时具备上述人权所有的基本属性。
有学者以环境权在时间上出现较短为由,否定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的属性。理由是环境权“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我们不仅找不到环境权这个基本词汇,而且绝少看到哪怕是疑似的概念、观点或事物。”笔者认为这个理由难以成立。从人权的本质属性来看,人权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在今天世界上所有国家所公认的每一项基本人权,几乎都经历过产生、逐渐为人所关注到每个人都认可的时间过程。如财产权。
环境权是人作为人而舒适生存所拥有的和谐健康的自然环境条件,该项权利自人的出生就已经客观存在。关注是一种主观认识活动,而存在则是一种客观状态,不能以主观上尚未认识来否定客观存在。否则易犯唯心主义的错误。生命权是一种最低层次的基本人权。而环境权与生命权相比,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基本人权。
二、将环境权纳入宪法保护是宪法权利义务发展的客观要求
将环境权纳入宪法保护后,环境权的权利义务主体便都得以明朗。权利主体就是一国所有的公民。国家或社会组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是权利主体。但对环境权的存在持质疑态度的学者认为环境权由于在享有主体上集体和个体不明,难以划分而干脆以此作为否定环境权存在的一个理由。笔者认为这种质疑理由是难以成立的。对于权利主体,存在个体与集体,抽象主体与具体主体等复合情况是极为普遍的。例如财产权,既有个体的财产权又有集体的财产权,既有具体主体的财产权,又有抽象主体的财产权,如国家财产权。
对于环境权的义务主体,和其他基本权利一样,与其权利主体是重合的。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每个权利主体都享有舒适生活的环境权,但亦负有不破坏环境即不侵害他人环境权的义务。这与传统的权利义务理论是完全吻合的。
三、将环境权纳入宪法保护是经济全球化和人权保护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环境权相对于其他基本权利而言有其特点,其中之一就体现在客体的区别上。环境权的客体是地球。而所有国家国土都在地球上相互接壤,一国环境的严重破坏最终必会累及其他国家,这样就决定了环境权比其它人权更具国际性。所以环境权在国际上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例如,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其中加以明确确认:“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证和改善这一代和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按照联合国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有按照自己的环境政策开发资源的,并有责任保证在各自管辖或控制之内的行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的环境或本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这样,环境权在国际上得到了首次承认.1973年在维也纳召开的欧洲环境部长会议上制定的《欧洲自然资源人权草案》,将环境权作为一项新的人权加以肯定,同时还认为应将其作为《世界人权宣言》的补充。1982年召开的《内罗毕宣言》和《里约宣言》等也反复重申了上述《人类环境宣言》关于环境权的观点。就我国而言,我国作为国际政治经济上的一个重要大国,主动向国际靠拢不但是我们为自身提供更大更好的国际平台所必须的,而且也是我国在国际上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的客观要求。:
一、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及意义
1.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全球多个环境问题均与化学学科息息相关,化学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环境教育得到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但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环境教育则相对较少,并没有开设专门的环境课程,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以手工操作实践为主,从事的行业多多少少能改变环境污染的状况,对中职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影响.具体而言,给中职学生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灌输给学生如何保护环境,教导他们遵守环境保护规则,并积极参与社会环保实践活动等,从而促使更多的人来保护环境.化学学科与环境的结合点较多,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未开设专门的环境保护课程,因此,教师在化学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显得尤为必要.2.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意义将环境教育渗透到中职化学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可以为中职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环境保护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环境污染和危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及使命感.除此之外,在化学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带领其他学科也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为以后专门开展环境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帮助.
二、中职环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备课所费精力较多由于中职教育的化学课本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较少,所以教师在进行环境教育时要进行费时费力的备课,教师不仅要找到环境教育在课本中的切入点,还要考虑环境教育和课本内容的关联,为了有更好的授课效果,教师还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除了考虑如何将这些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范围,以及尽可能多的找到环境保护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关系,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2.中职学校缺乏环境教育的意识相对其他课程来说,化学课中有关环境知识的相对较多,尤其经过新课改后的教材中环境保护的知识相对更多,学校领导和教师更为注重的是学生专业课的培养,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较弱,导致学生接触到的环境知识非常少,再加上部分专业并未开设化学课,致使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尤为薄弱.
三、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城乡环境保护;两型社会;策略
中图分类号: DF4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乡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是城乡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对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探索编制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对我国城乡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2011年12月实施,在《规划》第八部分的“完善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出,“对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探索编制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为了落实这一规划,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在201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出台指导意见和编制技术指南。
1 完善城乡环境保护规划的必要性
城乡建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载体,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的蓝本,要想最终实现两型社会目标,就必须追溯到源头,对城乡总体规划提出更高的要求。城乡建设快速推进给城乡环境带来了一系列诸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城市热导等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已逐步弥盖了城乡建设的正面效应刘世超,成为制约城市自身健康发展的瓶颈。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农业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应处理好农业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农业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城市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相互影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不仅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发展既体现在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要满足居民对于生存环境的需求。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的指向标,将被纳入城乡发展的规划之中,并作为评判的标准。
2 完善城乡环境保护规划策略
我国的城乡发展战略,从长远规划,主要体现在“四位一体”,即城乡的发展、城乡的建设、国土资源的利用以及环境的保护。综合考量诸多因素,以其作为战略指导方针的依据。
2.1 完善城乡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环境的保护已经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已经提上政府处理日程。针对目前的现象以及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经全国人代会的表决,制定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它涵盖了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以及针对不同领域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环境保护法》需落实在国家政府的相应管理部门,由中央进行统一决策和规划。其次,《环境保护法》也需要落实到地方政府的相应管理部门,并且根据不同的行政机构进行相适应的调整,期间还包括考量当地的自然状态以及未来环境发展趋势。最后,环境的保护不仅是需要理论方针的指导,同时也是需要有针对性的处理现实状况的环境问题,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良好环境的保护,其二是环境污染的治理。
2.2 建立城乡环境保护编制执业制度
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理念上的认识,观念上的改变以及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同时需要总体的规划以及制度性的保障,需要集体的力量。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经验和方法,再结合我国相关部门成功的经验,制定适合现阶段的我国城乡环境保护的编制职业制度。一旦确立,将从职责部门的角度进行更好的管理,同时也能够不断的完善我国的环保编制职业制度。
2.3 出台城乡环境保护编制法及技术指导
环境的保护一方面需要制度上的保障,同时也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二者缺一不可,互为辩证关系,且同等重要。所以,既需要出台相应的城乡环境保护编制法,同时也需要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主要包括“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城乡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农村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 “城乡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标准”、 “城乡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城乡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一方面可以完善我国城乡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同时为城乡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技术的推广以及技术服务开通了良好的渠道。
2.4 建立城乡环境保护实施方式
环境的保护既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以及防护,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管。如果监管不到位,那么环保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监管的方式以及监管的措施不当,也会产生相应的障碍。所以,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时候,需要全局性把握。既有政府部门的强有力支持,同时需要完善环境的评测管理。进行效果评估是首先需要同级的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检测、鉴定,之后通过上级的检测部门审核,最后达到理想的环境保护管理。
2.5 制定城乡环境保护考核体系
城乡环境保护的考核不是单一层面的分析和评估,而自然环境是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环境的检测不仅是某刻的静态检测,同时需要对其发展进行评估。所以很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城乡环境保护考核的体系。主要分为3大类:其一是环境质量的考核,主要是考核空气质量、水质质量以及噪声质量。其二是环境建设的考核,包括城市绿化建设的评估、污染物的治理以及清理工作、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工业生产的废物处理、清洁能源的利用以及开发,同时还包括特殊危险物品的安防和处理。其三是环境管理的考核,包括具体环境保护措施的应用,以及相应的审核。这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可以更好的保护城乡的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都沁军;论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及策略[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6期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2.8;G40-052.2;X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1674-6848(2012)04-0074-05
[作者简介]陈美球(1967—),男,江西石城人,江西农业大学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研究;刘桃菊(1965—),女,江西湖口人,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研究;蔡海生(1974—),男,江西万年人,博士,江西农业大学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土地生态研究。(江西南昌 330045)
[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STELLA的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过程的动态模拟研究”(2009GZN0026)的阶段性成果。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发展蓝图,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展现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途径和一个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要实现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①的战略目标,离不开全民的共同参与,而教育作为人的素质培养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手段,在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公众参与的成效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众参与的必要性论述入手,提出教育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责任所在,并进一步就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探讨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就是要协调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调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客观地说,人类社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会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关键是要把这种影响控制在生态环境的自身调节范围之内,避免因人类的过度干扰而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虽然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科学技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缓冲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干预或对破坏的生态进行修复,但最终还要取决于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取决于人们是否能自觉合理地运用这些科学技术。现实中,个别企业为了节省生产成本,置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不用而偷偷地排污,这就是典型的生态责任事例。公众参与之所以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占据着非常关键性的地位,主要基于以下理论依据。
(一)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性
在经济学中,一般根据效用、消费和受益等经济特性,把产品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大类。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征的物品或劳务,在效用上不可分割,且为社会公众所享有,比如地球上的阳光、空气等。其中,非竞争性是指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而兼具竞争性和排他性的是私人物品。显然,生态环境是典型的公共物品,不论在什么区域,它带来的种种效益,诸如小气候调节、空气净化、水净化、水土保护等,都为区域内所有公民所共享,谁也无法排除他人来分享其功效,其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征表现显著。生态环境这种公共物品属性还表现出强烈的区域外溢,即区域外的人们也同样可以分享这些生态效益。
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性,同时意味着生态环境保护难以完全依赖于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调节,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树立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福及子孙、有利于人类的公益性事业。人们在不断追求清洁、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但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首要因素也是人类自身。正是由于人们的一些不可持续的经济行为,才出现了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必须充分提高每个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只有通过全民参与,才能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同样取决于全体公民的意识。只要有那么一部分人的行为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就极有可能将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努力付之东流,现实中极个别化工企业偷排污水,导致河流水质污染、大量鱼虾死亡的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将生态环境保护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 初中物理 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课外实践活动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工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我们可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在精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国家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有关环境问题的政策法规,关心和了解国内外环境问题的动态、环境知识和科技的进展,加强自身的环境修养;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客观条件,利用物理课堂教育阵地向学生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渗透环境保护意识,使环境教育落到实处。
1.举办有关环境保护知识的科技讲座,向学生们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学生只有了解了我国以及世界当前的环境现状,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才有可能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所以我们讲座举的实例一定要有震撼力与说服力。我在介绍我国环境的现状时就列举了我国的水资源环境状况。在我国的七大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淮河、海河、辽河中除了长江与珠江水质较好之外,其他五大河流的水质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淮河、海河与辽河水质基本都是劣四、劣五类水,污染特别严重,完全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我国的湖泊污染情况比河流还要严重,周围海域由于富营养物的污染赤潮也是频繁地发生,特别是珠江口的赤潮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广州地区的淡水供应,对海水养殖业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太湖蓝藻的爆发给人们敲响了要保护环境的警钟,这些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发展中国家水资源污染现状更是严重,每年因饮用水污染引起上亿人的腹泻病,约有200万儿童死亡,2亿人感染上肠道病毒,2000人死亡。这些触目惊心的实例对学生们的震撼很大,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危机感,帮助学生们逐渐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2.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融入保护环境意识的教育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的章节内容都涉及了环境保护的话题,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环境保护的讨论。如在学习噪声污染与防治内容时,我就组织学生讨论了怎样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个话题,学生们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他们提出了以下的想法:(1)修建环城公路,噪声大的载重车辆只允许走环城路,不许进入市区。(2)在汽车的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减小噪声源。(3)城市的生活区与工业生产区应该尽量的远离等。在学习热机效率与环境保护的时候,结合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的口号,在北京的汽车拥有量2008年5月份已经达到300多万辆的情况下,我让学生们讨论如何解决北京汽车的尾气污染这一话题。学生们讨论交流后提出了以下一些想法:(1)改善发动机的性能,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严格控制汽车尾气排放。(2)优先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倡市民坐公交车上下班。(3)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或是以氢气为燃料的环保型汽车等,这些学习与讨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3.组织学生开展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开展对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调查
在调查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家乡的环境保护大体情况,为探讨环境保护方法做了准备,而且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间有了更强的凝聚力。
(2)组织学生探讨环境保护的措施
在学生调查了家乡周围的环境情况以后,我就组织学生探讨有关生活中的环境保护的一些窍门与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极为活跃,提出了很多种有益的想法。如有的学生提出家乡河流中的鱼类资源越来越少了,主要是由水质污染造成的,而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消灭水稻、茶叶、桑叶等农作物的虫害,大量地使用各种农药,我们应该建议农民要更多地采用天然灭虫法,如洒生石灰等,如果一定要使用农药也应该使用那些低毒、残留少、残留期短的有机农药,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水资源不受污染。还有的学生提出了每年国人都要使用大量的干电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在使用完之后随地乱扔,电池腐烂之后泄漏出来的重金属如汞、铬会对土壤与水资源产生严重的污染,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有关废旧电池回收的政策与法规,为此建议:①在电池用完之后不要随手乱扔,应该用盒子收集起来;②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制定相应的废旧电池回收方案,鼓励回收废旧电池,这样可以减少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4.搞好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
关键词:水利水电监理工作工程环境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after a fumble stage by stage, in recent years also obtained certain result. However, due to various negative factor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supervision also exist many problems. This articl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pervision prot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cessity and measures of a simple explanation.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pervision work;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家对于环保事业也越来越重视。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水利水电工程事业是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它的环境监理工作也受到了我国政府的关注和重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问题是个技术性和专业性比较强的项目,如果仅仅依靠建设单位进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要借助社会监理机构对建设单位提供管理服务。
1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制度“三同时”存在的缺点
1.1建设单位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高
从目前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来看,许多建设单位对环境保护意识不是很高,他们仅仅注重对“三废”的治理,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等环境保护问题。在这方面多数人采取了麻木不仁的态度,当地的环境保护监督力度不够,对环境保护问题设计都一笔带过,实行起来相当困难,在生态环境保护等环境保护问题方面涉及的区域比较广泛,导致建设单位不能做到有利地保护和管理。
1.2环境保护设计过于简单
虽然国家明确提出对建设项目与环境采取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和同时投入的“三同时”措施,但执行起来难度却很大。在施工过程中,除了我们常说的噪声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保护等环境保护问题以外,还涉及到了下游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移民的安全转移措施等。由于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政策还没有完全规范,因此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等比较难的环境保护问题无法执行,缺少对这方面的环境保护设计方案。
1.3环境保护措施难以落实
虽然我国目前对水利水电工程都要求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编制,但在他们对工程资金预算中都没有把对工程环境保护投入的资金列入一、二级项目范围之内,而是把它列在其他项目费用中,让人们对这项问题模糊不清,造成了对环境保护的监督力度不强。
1.4我国水利水电监理工程制度尚未完全实施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近几年来国家对环境监理报告书的编制也提出了要求。但因为尚处于初步阶段,这个项目发展还不成熟,导致监理工程制度在管理问题、资金问题等方面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2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依照我国对环境保护所制定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利用自身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建设单位提供管理服务。它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2.1它所涉及到的专业面宽而且杂,还有很强的政策性
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保护问题涉及的专业面比较宽,要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首先在生活用水、施工废弃材料和大气层、噪声的污染处理要得当,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做好水土保持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虽然我国对有些水利水电工程已经采取了环境监理工作,但我国的这个项目还处在不够成熟阶段,水利水电工程实行了监理工程制度,就要对工程招标和对施工图设计严格把关,让环境监理工作达到良好的效果。
2.2监理对象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量很大,涉及到多种专业,施工过程中层层分工。因此,它的监理对象也很多,而且它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面比较广,常有不确定因素发生,给环保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
2.3设计方案要随时变更
在工程实施之前所写的计划书远远不能解决在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因为施工环境保护项目繁多,不时要针对问题做出设计变更。因此,设计方案也要随着问题的出现不断更新,让整个工程布置更合理。
3水利水电工程实施环境监理的必要性
虽然环境工程监理发展得尚不成熟,建设单位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足够重视,环境保护的设计方案也不够完善,但目前形势让我们必须实行环境监理并针对遇到的这些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有效解决。如果水利水电工程实行了环境监理制度,建设单位就会在工程招标和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提出对环境保护的设计要求,建设单位还可以利用编制的报告书对环境保护实施单位提出要求,用合同形式让对方在环境保护监理工程得以有力实施。环境保护监理是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环保监督的需要,也是环保措施的有力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开展环境保护监理工作,通过对监理措施、监理制度和监理目标等方面的加强管理,加强对各个施工单位宣传教育,确保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从而可以看出它也是投资体制改革的迫切需求。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实施环境监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是保护环境最有效的手段。
4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的几点措施
环境工程监理要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以法律和所指定的合同为准则,让双方的合法权益受到有利保护。环境监理工作就是在坚持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三同时”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让“三同时”制度得以有效执行,提供了几点建议。
(1)对国家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要坚决执行
在2011年,我国对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问题做了调整并颁布了有关条例。它的内容很广泛,设计到多种方面,多种专业:对水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噪声环境保护、水土环境保护、固体废弃物保护、人群健康保护、景观文物保护、移民的安全转移问题等都制定了设计内容和技术要求;并对环境保护措施的调整、环境影响复核、环境保护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都做了明确规定,同时也对环境监测与管理和环境保护投资概算等设计内容和要求都做了相关的规定。要求各个单位都应该把国家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贯彻到各级各单位,提高全民意识,坚决执行这项法律法规,让它在工程建设中对环境保护问题得以贯彻执行。
(2)对水利水电工程投资预算编制办法进行修改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监理,适应了我国政府向宏观管理改变的需求,方便了社会建立服务中介体系,也为进行投资的企业提供了一套环境技术服务并对其有效制约。因此,要对审批的具体内容和工作经费具体落实,让环境治理从社会效益和公共事业中体现出来。
(3)采用法规形式要求每个水利水电工程实行环境工程监理
要求每个工程都要实行环境工程监理是对环境保护最有力的措施。为了提高环境保护设计方案得以顺利进行,就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水利水电工程制度明确化,让环境保护施工单位增强责任感,用制度来约束才能保证工程得以实施。
(4)建立一套完整的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管理制度
人们对水电水利环境保护措施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一般只注重“三废”和噪音环境的保护,对于一些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比较专业的项目环境保护认识不高,比较盲目,不懂得要具体采取什么用力措施。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监理工作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资质管理制度,发挥环境监理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作用。
5结束语
水利水电的环境保护问题近几年一直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密切关注。为了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每个工程都必须实行环境保护监理。经过实践证明,环境监理在工程建设中减少了周围环境和人群健康的不良影响,环境保护监理是为了保证环境保护措施进一步达到环保要求而应该采取的必要手段,同时也为工程竣工圆满成功打下基础。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是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确保环境保护各种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减少了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素,同时还可以提高各个部门的环保意识,有效监督各个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的环保治理。环境监理保护是我国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对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实施和加强环保治理最有效的管理办法,因此,各个单位都要明确责任,提高意识,为我国的水利水电环境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金中彦,李国庆,张志强,等.万家寨引黄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实践和探讨【J】.水利水电技术,2001,32(4):7~72
[2]张宏发、尚宇鸣,解新芳,等.黄河小浪底工程建设中的环境监理【J】水电站设计,1999,15(3):95~98.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伴随产生,环境犯罪层出不穷,危害后果相当严重。然而,规范环境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严厉也是最后一道防线的刑法在立法方面没有规定危险犯,这一缺漏使得环境的刑法保护不够完善。本文将对环境犯罪危险犯进行探究,阐述环境犯罪设立危险犯的必要性,以期环境刑事立法能更加体系化,促进环境的刑事保护。
【关键词】
环境犯罪;危险犯;必要性
一、前言
受强烈的人与自然二元对立观的驱使,许多国家在工业化征服自然的进程中出现了对自然环境的侵害,其恶果已足以危及人类当前和未来的生存。为了减少并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对人类生存的危害,各国都采取了刑事立法的方式,将破坏环境纳入到刑事犯罪的范畴,即环境犯罪。
然而,在我国环境犯罪的立法中,只是以实害犯为处罚对象,没有处罚危险犯的条文。现行刑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那些未严重污染环境或者未导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但具有累积性的危险犯罪行为,大大降低了其在预防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适时地对这种容易引起严重后果的故意违法行为给予适当的刑罚震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严重后果的发生,对行为者本人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本文将从环境犯罪危险犯的定义入手,通过借鉴国外立法和实践经验,具体阐述环境犯罪设立危险犯的必要性,以呼吁环境刑事立法的完善。
二、环境犯罪危险犯的定义
环境犯罪危险犯是指行为人实施了污染环境或者破坏环境的行为,从而造成某种危险状态,对环境或人身健康及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从而构成的犯罪。学界关于环境犯罪应该设置为危险犯还是结果犯,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环境污染或者环境破坏的行为足以对人类及社会产生现实的或潜在的重大影响,其社会危害性并不亚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既然我国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有设立危险犯的规定,那么环境犯罪中也应该并且有必要设立危险犯,无须等危害结果发生才采取刑罚措施,即可对其危害行为予以刑法惩罚,设立环境犯罪危险犯。另一种观点则坚持结果犯罪说,学者们认为:破坏环境犯罪在客观上必须有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给人民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且有现实的污染结果。如果不具有这种结果,可以采取其它方法予以制止或防,但不能予以刑事处罚。
三、环境犯罪中设置危险犯的立法概览
对于我国是否应该设立环境犯罪危险犯,学界仍然有不同的看法。但国外许多国家都早已制定了环境危险犯的相关立法规定,并取得了遏制环境污染、减少生态破坏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效果。
美国对严重环境犯罪的预防贯彻了事先预防的刑事政策,对没有造成实害结果的故意或过失危害环境的行为予以犯罪化。其具体表现为:规定违反环境法的行为;违反环保强制性标准、规定及环保机关行政命令的行为;规定明知可能造成他人的生命或身体健康处于危险的行为可以构成犯罪。
德国刑法理论在较早的时候就提出,对环境犯罪确立孕育着危险行为的抽象危险犯的犯罪构成是适当的,这种行为构成可以包括具有危险性的各种典型行为,对于这种行为的责任,不要求产生具体的损害或发生有害后果的现实可能性的具体危险。《德国刑法典》第29章环境犯罪中规定的水污染罪、无授权处理危险废物罪、无授权处理核装置罪、无授权处理辐射物罪、无授权处理危险物品罪等均为抽象危险犯。直接将这些典型的环境危险行为作为环境犯罪处理,根本无须考虑与环境污染相关的任何要素。
在我国当前的刑事立法中,环境犯罪绝大多数设置为实害犯,如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等环境犯罪的成立都要求实际危害结果的发生。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和我国环境法治的发展,在环境犯罪中设置危险犯具有必要性。
四、设置危险犯的必要性
环境犯罪不同于一般的刑事犯罪,行为人一旦实施了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的行为,那么就足以对环境以及人类和社会产生现实的或者潜在的乃至长期的危害,加之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这种危害往往难以及时恢复甚至无法恢复。环境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实际造成的损失无法用经济价值来衡量。因此我们“应在结果发生之前,对使自然和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处于危险状态的环境犯罪行为予以处罚,即对危险犯的处罚,才是对人类和环境的最好的保护”。
(一)环境犯罪自身特点决定应该设立环境危险犯
环境犯罪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将其与一般的刑事犯罪区分开来,直接决定环境犯罪有必要设立危险犯。
(1)环境犯罪所导致危害结果具有潜伏性和累积性。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往往不能即刻导致生态失衡,危害结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环境犯罪危害结果的潜伏性和累积性要求我们设立危险犯,在犯罪萌芽状态便采取措施及时制止,提早控制危害环境的行为。
(2)环境犯罪所侵害的生态环境具有难以恢复性。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一经破坏,就难以恢复。然而生态系统又是脆弱的,一旦发生污染和破坏的实际危害后果,就会是生态失衡,难以甚至无法恢复。
(3)环境犯罪具有间接性。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行为通过环境作用于人,一般不直接作用于人身和财产,为了保护不特定多数人正常生活的权利和与环境相关的公私财产和公民生命健康不受侵害,我们需要设立环境危险犯以及时制止环境危害行为。
(二)环境法风险预防原则要求设立环境危险犯
风险预防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采取可能的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在遇到严重或者不可逆转损害的威胁时,不能以缺乏充分确定的科学依据为理由,延迟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环境恶化。风险预防原则强调将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事前预防上,在环境问题产生之前,将危害行为加以控制,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
设置环境危险犯正是符合风险预防原则的措施之一,它能通过刑法的威慑、引导和惩戒促使行为人对环境危害行为造成的危险结果引起高度重视,从而降低环境犯罪的发生率,以较小的经济代价取得较高的环境效益。同时,通过环境危险犯的设置,保护子孙后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大利益,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达到我国经济、环境和社会的一体化发展。
(三)环境刑法领域刑法理念的转变导致环境危险犯的设立
传统刑法以“人本主义”为其价值理念,忽视了人与经济、社会、环境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环境犯罪的立法中,法条规定的直接保护的是由环境犯罪所侵害的人类生命、健康及财产等利益,环境利益则被作为间接保护的利益,透过人类利益反映出来。“环境利益”依附在人本主义基础上的传统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刑事环境责任的需求,也不能有效主动地保护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
现代环境刑法的保护客体应着眼于环境利益的保护,即以环境生态观为中心。随着“环境权”理论的引进与发展,我国的环境刑法价值理念逐渐由“人本主义”转向“环境本位”,这一理念的转变使得我国更加有必要设立环境犯罪的危险犯,将环境犯罪控制在萌芽阶段,从源头更加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利益。
五、结语
目前,环境犯罪的理论尚处于不断丰富和完善中,环境犯罪的立法没有规定危险犯是不利于环境的保护的,实为立法之一大缺陷。通过对环境犯罪设置危险犯的必要性分析,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的立法和实践经验,我国急需对环境犯罪的危险犯作出相应的立法规定,完善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的体系。只有这样,我国环境保护才能更上一层楼,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才更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许章润.犯罪学[M],法律出版社,2007
[2]赵翔,刘贵萍.犯罪学原理[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
[3]赵秉志,陈璐.当代中国环境犯罪刑法立法及其完善研究[J].现代法学,2011,6
[4]吕忠梅,高丽红,余耀军.环境资源法学[M],科学出版社,2013
[5]魏丽佳.我国环境犯罪中设立危险犯的必要性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2
[关键字]环境保护 体制改革 运行机制 法律体系
[中图分类号] DF468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204-2
0 前言
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而且越发复杂、难以控制,给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是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政府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问题提升到了国家层面,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这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借此历史机遇,冷静分析各种困难,加快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使其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强力保障。
1 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升,新的环境问题开始呈现,其对经济发展的束缚也日益明显。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国家大力提倡环境保护,极大地遏制了城市工业污染,但是环境保护问题依然触目惊心。我国的环境问题具有显著的二元特性,这是由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以及不均衡引起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首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是工业污染问题,而在经济发达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与发达国家后工业时期相当。现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城市工业污染势头,但是对于其他类型的环境污染,诸如生活污水污染、面源污染还没有有效地约束力,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型污染源不断涌出,生态净化饱和,因此,可以说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形势非常严俊。
2 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及基本思路
2.1 总体目标
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是:环境保护决策要具有权威性,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统一到国家层面,提升环保监管效率;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明确各自的环保职责,强化责任意识,调动环保工作积极性,在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2 基本思路
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整体推进。我们在进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时,要重点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健全机构设置,另一个是优化职能配置,其中优化职能配置是核心内容。在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尽心改革时,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依靠法律法规为管理体制提供政策支持。要想使得环境保护决策具有权威性,就要不断提升运行机制的效率以及执行力。只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制度、体制以及机制整体推进,相辅相成,环保管理体制的改革才能够顺利进行。
因时制宜。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能否可行,是由三个重要背景共同决定的。一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二是我国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进程;三是我国法制的建设进程。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之所以改革的进程比较缓慢,很大原因是由于没有一个好的改革背景,各方面改革条件不完备,但是近年来随着这些基本背景逐渐具备,环保管理体制改革也应该尽快提上日程。
从易到难。我国环保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是,改革阻力大、任务繁杂、前期成本投入大。因此,应当冷静分析改革所面临的各项挑战,理清改革进程,注重改革的循序渐进,从容易的地方入手,由浅入难,扎扎实实的做好改革工作,有步骤、分轻缓的推进体制改革。
反求诸己。环保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需要处理的利益关系比较复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体制改革不能只是强调外部关系,同样应该加强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各级行政部门的管理,注重内部改革。实际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率先垂范,优先调整机构、优化职能配置,从而实现由内到外的体制改革。因此,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要将反求诸己作为一个基本思路,从行政主管部门自身做起,切实做好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
3 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建议
3.1 建立统一监督、分工负责的管理体系
通过立法的形式,将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统一到特定的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其他行政单位只有防治和保护的职责。一般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行政单位要服从环保主管部门的监管,各级地方政府负责环境保护的单位对本地的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监管,并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工作内容,切实落实上级指示。国务院在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决策时,要确保决策的权威性,成立环境保护顾问委员会,并直接向总理负责,提供重大决策支持。尽快完善环保管理体制的机构设置,不断优化职能配置,使得各级政府,环保部门明确各自的职责,细化各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从而使得环境保护管体制具有统一监督、分工明确的特点。
3.2 完善现有环保法律体系
如前所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因此要不断完善我国现有环保法律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环保立法的成功经验,将依据污染防治立法转变为依据保护环境要素立法。将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为上位法,将环境要素保护法明确规定为下位法,形成健全完善的环保法律体系。为了避免管理体制的混乱,以控制污染及保护环境为目标的法律不应出现在下位法中。对于各级政府的职责,管理内容在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要有非常明确地的规定。对于每一部法律,国务院都应当颁布相应的执行细则,相关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也要依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规章。
3.3 改善运行机制、提升行政能力
环保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各项政策不能落到实处,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管理作用,因此必须改善运行机制,提升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的执行力。运行机制的改革以及能力建设的加强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尽快完善环保资金筹划机制。目前我国环境保护资金主要是依靠公共财政支持,尽管每年财政支持的比例逐渐增大,但是实际金额相对发达国家来说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说明环保资金筹划渠道过窄,相关机制不够完善。因此,环保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抓紧当前历史机遇,不断完善环保资金筹划机制,制定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发行债券、设立环保专项资金,以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二是逐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相对于艰巨的环保工作,我国在环保管理工作上投入的人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严重的不足。根据2007年的一项调查统计,单从国家环保系统层面来说,我国从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人员为2266人,远低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因此,必须从国家长期的利益出发,逐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同时注重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环保管理队伍。
三是推进环保信息机制建设。及时掌握环境信息,对于制定环保决策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制定的各项环境保护政策执行效果差,一方面与各级单位重视不够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信息失真,从而导致贯彻不到位。因此,要不断推进环保信息机制建设,以城市为单位,定期公布污染源排放名单;国家环境保护部以及各级地方环保部门要根据收集的污染源统计信息、各项环评信息,建立动态的环境质量检测数据库,从而为各项环境保护政策的出台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四是扩大公众参与范围。对于环境保护,政府固然处于一种主导地位,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要不断扩大公众的参与范围,实现政府与社会公众舆论的齐监督。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公众的反映及意见,提高公众监督环境污染问题的热情以及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切实推进各项环境保护工作。
4 小结
当前,我国落后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环境问题又层出不穷,因此加强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近年来政府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问题提升到了国家层面,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同时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这些都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但是,体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该在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的同时,冷静分析各项挑战,本着分清急缓、整体推进的原则,不断完善现有环保法律体系,改善运行机制,创造一个环境保护新局面,切实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传阳,郝成元. 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框架:以五大区域为例[J]. 生态经济. 2013(01).
[2] 马中,石磊. 新形势下改革和加强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思考[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12).
[3] 王灿发. 论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途径[J]. 政法论坛. 2003(04).
[4] 李文青. 对南京市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的思考[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4).
关键词:化工企业;环保管理;必要性;现状;方法
化工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化工的专业性和污染性,以前化工企业想要发展,势必要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给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的隐患,但是现如今,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稳定,所以化工企业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发展,是没有发展前景的。想要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就要立足于化工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从化工企业与经济环境发展相适应的角度出发,具有环保意识,对化工企业进行环保管理方法的制定,制定一系列措施进行环境的保护,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很有必要的。
1对化工企业进行环保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化工企业实行环保管理是为了保障社会群众的利益,是有利于民生的举措。现如今,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化工企业的发展和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化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可能会发挥重大的作用,国家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大力倡导企业进行个性化发展,企业拥有了较大的自之后,环保问题成为了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对于化工企业废弃原料的处理等等都涉及到民生,所以加强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有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化工企业实行环保管理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于化工企业来说,进行环境保护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妥善处理好环境保护问题,才能够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近些年来,相关部门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为了达到良好的生活环境,国家也关闭了许多具有重污染的企业,所以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化工企业想要进行企业发展,必须重视起来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要更好地解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等问题,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环境保护。
2现阶段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现状
一方面,化工企业没有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化工企业的根本目标还是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将工作重心放在企业效益上,自然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没有强烈的环保观念,没有清晰明确的环保目标。尤其是当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产生冲突时,不可避免的化工企业都会选择效益为主。在环境保护管理中并没有成立相关部门进行环保管理办法的实行,对于企业的环保发展和现代化技术的处理水平等没有全面的运用。另一方面,不合理建筑节能产品的滋生。近些年来,新能源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一些低耗能的产品逐渐兴起。人们通过利用低耗能的产品来进行节能保护,从而实现企业的盈利,但是这种实行方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严重阻碍了新能源的发展,不合理的建筑节能因为低消耗的理念被不断的进行研发,极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化工企业环保管理方法的探讨
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利用科技进行环保管理。想要进行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又不以牺牲环境为前提,就要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要在进行环境改善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来境地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要对先进的环保管理理念进行深究,努力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构建规范有序的环境技术研发体系。此外,要制定严格的环保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逐渐重视起来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成立专门的环保管理部门,全面负责企业内部的环保管理工作。第二,建立绿色环保管理理念。化工企业进行环保管理,要有充分的环保观念,只有企业内部的员工都重视环境保护,才有利于环保管理的推行。但是实行环保管理还是要立足于化工企业的实际发展,从客观的实际条件出发,充分考虑企业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实现环保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对设备进行更新,不断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实现企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同时环境也得到保障。第三,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想要进行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仅仅依靠员工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严格的监管制度来进行监督和约束。应该将企业的环境保护纳入到常规性的工作监督中去,使得环保管理成为企业常态的工作,逐渐形成习惯。环保管理要涉及到化工企业的各个环节,强化对化工企业每一道程序的全面管理。对于一些环境要求不达标的产品,需要进行严格的记录,记录真实的数据以待考察。监管部门要发挥自己强有力的监管作用,不断改进和完善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实质性作用,促进化工企业环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协调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对环保管理的共识,共同维护化工企业的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联系紧密,想要更好地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就要实施企业环保管理。树立环境保护观念,突破常规的环境保护方式,努力做到在化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环境保护,实现化工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进步的良性模式。
作者:胡皓 单位:浙江深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谢炜.对化工企业环保管理问题及发展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