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年科学研究范文

青少年科学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科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青少年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

科学选材是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以科学的测试和预测方法,从众多的儿童少年运动员后备力量中,准确地选拔出那些在先天和后天条件方面均较为优秀的运动员人才。科学选材属于多科学、多层次、多水平、多指标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的选材。当前科学选材的重点是对选材指标的研究、多指标的综合评价及青少年身体发育程度的鉴定。因此,运动员选材设计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双界面的问题:横向角度需要考虑选材的指标问题;纵向角度需要考虑选材的时机问题。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所选指标必须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各个方面的信息,要对儿童少年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现状进行诊断,并对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行预测。

一 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指标的主要内容

进入90年代,足球运动员选材多采用多指标的研究方法,根据每类指标对于本专项的相对重要程度及贡献的大小,分别给以不同的权重,尽可能包括影响足球运动能力的各方面指标,通过综合指标的科学测试才能客观的反映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我国足球运动员大型选材指标的综合特征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心理素质、技术、战术、场上作风、遗传因素及专项素质与技术测验、教练员评定等。

1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科学选材中身体形态选材指标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发现很多研究者都将身高作为足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指标,并且与身高相关的指标也都作为研究者研究用的科学选材指标。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身高对于足球运动员并非绝对重要,根据足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身材匀称粗壮,有利于激烈对抗。可见“体重/身高”作为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科学选材中生理机能选材指标

运动是以肌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肌肉活动又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并以一定的生理变化和生理反应予以实现,肌肉可以说是运动的介质,并且因为遗传因素对足球运动员选材有明显的影响,这种特点和规律在客观上提供了从潜在的生理机能上判断一个人运动能力的发展和可能达到的水平。在足球运动员机能指标的选择中,主要为测定心肺功能的指标,其中筛选出的肺活量、最大摄氧量两项指标比较符合足球比赛的特点,对评价足球运动员的有氧及无氧代谢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3 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中身体素质选材指标

身体素质是一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依据足球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将速度、耐力、灵敏以及腿部肌肉力量等方面作为衡量一名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主要内容,在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选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解决采用何种指标对各方面素质进行定量评价的问题。虽然以往研究在身体素质选材指标的确定上略有不同,但其代表的身体素质方面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对一名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

4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科学选材中心理素质选材指标

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心理选材始终是足球运动员选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能力是指与运动能力有关的心理过程很多方面的发展特点,是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提高整体运动能力的基本因素。可以说,越是优秀的运动员,他的心理素质也就越高,了解足球运动员的个性特点有助于教练员因材施教。足球运动员整体特点有如下倾向:聪慧水平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反应快、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轻松活泼、独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强,有一定的适应性,说明足球运动员的性格整体应该是外向型。

5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科学选材中运动技能选材指标

现代足球技术复杂多变,运动员可以根据对临场情况的判断选择不同的技术和战术,或者将多种技术结合起来运用,甚至可以创造出新的动作和技术。总结归纳研究表明,在选择反映运动员全面技术和训练水平的测试项目时,只要是从运球能力、射门能力、传接球能力、抢断球能力、头球能力和球性几个方面进行。

6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科学选材中遗传学选材指标

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携带他们父母的遗传基因,因此他们的形态、生理、生化、免疫等各种各样的特征与他们的父母相似。例如:身高、体形、最大吸氧量、脉搏最高次数、红白肌纤维比例、骨骼肌纤维的数量、血乳酸浓度等。此外还有些疾病的遗传,包括形态、机能、运动能力、生物年龄等。遗传选材尽管在科学选材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将其应用于运动员选材实践的时间不长,故在方法上尚不够完善,技术上不尽人意。因此在运动员科学选材过程中,还不能完全仅凭遗传选材来确定预选对象的取舍,必须将其与其他选材方法密切结合,对预选对象进行综合评定,进而提高选材成功率。

7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科学选材中教练员经验选材指标

在影响足球运动员能力的诸多因素中,有些因素是可以通过各种测试手段进行定量测量的,也有一部分因素需要依靠教练员的客观判断,长期从事教学、训练实践的教练员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研究制定经验选材与科学测试结合的模式标准,运用教练员评分和评价的方法来选择测试指标以及评价足球运动员能力水平是值得推广的。

二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指标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上述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指标的研究分析,目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并进行广为深入的研究成为我国今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科学选材工作的重点。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研究涵盖了身体形态、心理机能、技术、战术和素质以及综合选材等众多方面,交叉有遗传选材、经验选材方面的研究。已经有部分应用到选材实践中,今后足球运动员科学选材应以深入研究足球运动发展的本质规律、以足球运动员选材实践为源泉、以能够指导我国足球运动员选材实践,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为目的,是选材指标的精确、选材质量的提高和选材意义的保证同步实现。

选材指标应该尽可能的选择能够直接评价的指标,因为这些指标符合测量学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的要求。但也有一些问题无法采用具体明确的指标进行测试,在选择能够直接评价的指标前,应对指标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进行严格的论证和检验。这样,选材评价的结果才能客观的反映被选对象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从各种有关文献的查阅中可以看出,目前足球运动选材的指标多采用能够直接评价的指标进行测量。在指标确定的同时,还要考虑现实条件,选材指标尽量少而精、简单、容易、可行,能为广大教练员和儿童少年所接受,尤其是初、中级选材指标,更应该从这个实际出发,即科学合理又简便易行。

参考文献:

[1] 郑晓鸿,吴铁桥.对运动员科学选材若干问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9,15,(3):21—22.

第2篇:青少年科学研究范文

 

一、大赛主题

本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主题确定为“创新•体验•快乐•成长——展现我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

二、比赛项目

比赛项目分科技发明创造、科学研究论文、科技实践活动、科学幻想绘画四类,分小学组、初中组进行评比。

三、提交时间

2021年10月12日前

四、评审方式

评审采用线上的方式进行。参赛者完成作品后,拍摄成照片或视频,由辅导教师在“斗门区教育资源服务平台(dmjkp.org.cn)”注册并登录后,在右上角点击“我的工作台”上传(科学研究论文及科技实践活动在“文章”处上传,科技幻想绘画在“资源”处上传,科技发明创造在“视频”处上传,公开方式选择“公开”,上传内容中不得出现作者、学校等信息。每个作品上传完成后会生成一个网址,辅导教师于2021年10月12日下午17:00前点击以下线上收集表提交作品网址(线上收集表:docs.qq.com/form/page/DWXl0Rld0eVl3eUhs)。作品要求及上传内容如下表:

 

 

项目

作品要求

上传内容

发明创造作品

作者限2人以内

作品照片、作品说明(200字以内)视频简介(5分钟以内)

科学研究论文

作者限2人以内

论文全文

科技实践活动

作者限5人以内

活动报告全文,活动过程照片

科学幻想绘画

作者年龄限于7-14岁的中小学生,要求画面尺寸为54*38cm(4开),可在纸或是其它材料上绘制。参赛作品应符合主题,充分体现科学幻想这一宗旨。参赛作品限个人原创作品,不接受集体作品参赛,不得抄袭他人已发表过的作品

作品照片、作品说明(100字以内)

四、奖励办法

根据作品质量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表彰。大赛同时设立优秀科技辅导员奖和优秀组织单位奖。获奖作品将按名额择优参加珠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展评活动。

五、往届优秀作品参考

1.第33届珠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网址:zhast.com.cn/wszl/d33jzhsqsnkjcxdszpz/fmcz/edj/index.html。

2.2020年第九届斗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作品。网址:dmjkp.org.cn/showNews.do?siteId=5&newsId=6613。

斗门区科学技术学会

斗门区教育研究中心

第3篇:青少年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8-0135-02

为鼓励广大青少年探索科学世界、体验媒介技术、展示实践成果,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共同主办了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作为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的一项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探究性科普活动,从2010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了五届。随着近年来纪录片行业的快速发展,从2015年第六届科学影像节开始,对科学影像DV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将科学探究与DV结合而成的作品形式,定义为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为做好此项活动,中国科协和各省市科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工作,笔者作为培训老师参与了中国科协和部分省市的培训工作。本文将对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的创作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从媒体科学纪录片的角度探讨了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的创作形态和方法。

1 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定义

纪录片是以现实中的真实生活为基本创作素材,以展现真实为本质,通过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电视纪录片不仅反映客观现实,还能够保存和延伸记忆的功能。“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曾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纪录片的文献价值。同时,纪录片本身也具备着传播价值观念和提升人文精神的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纪录片也更容易被全世界所接受。

在纪录片的题材类型中,其中有一类纪录片,它不从社会现实或历史人文的角度进行创作,而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述。如《帝国的兴衰》这部纪录片,它并没有单纯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来探讨帝国的兴衰,而是更多地从自然、地理、气象的角度来探讨为什么会有王超的更迭和变迁。这种纪录片的创作角度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即科学的视角,我们称之为“科学纪录片”。它是指以科学精神为背景,以科学方法和科学视角揭示科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娱乐性、故事性、专业性、商业性,不同于传统科教片和一般纪录片的影

片。[1]可以说,科学纪录片是纪录片的一种类型,它以“科学”为核心,同时又以纪录的方式来表达。

在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的学科及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探究性学习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将学习的中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这种目的与科学纪录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科学纪录片本身也不是以教育和传播知识为目的,而在于如何传播科学文化。将青少年科学探究和科学纪录片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的模式,用影像的方式来表达青少年的科学探究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这种新的模式,我们称为“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即以一个生活现象、科学现象或科学原理为创作选题,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和展现。作品内容须真实,不能虚构,并能够以艺术的影视手段引发人们对科学的思考。[2]

在2014第五届科学影像节中,有一部获奖作品《包皮壳的树蜗牛》,讲述的是三位同学对一种皮包着壳的奇怪蜗牛的探究,通过对蜗牛进行触碰、光照、干燥、高温、酸碱等各种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从而得出这种蜗牛可以用来帮助检测自然环境变化,作为环境指示生物的结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节目展现的就是对这种探究过程的真实纪录。当然,如果在节目中加入作者对观察过程的一些思考,无疑就是一部很好的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

对于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来说,在选题时都应该考虑三个基本要素。其一,是否对选题感兴趣,爱好驱动是探究成功的重要保证;其二,为什么要用影像的方式来表达,影像的真实性能否保证;其三,必须要求具有科学属性,即探究的是科学现象,纪录的是科学过程,体现的是科学精神。

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是科学纪录片的一种类型,将科学教育和纪录片的创作特点结合起来,这种新的影像表达方式,对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来说,无疑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的真实性

纪录片以真实性为自己的创作根本,它不仅要求内容本质的真实,而且要求现象的真实;不仅要求事实本身的真实,而且要求艺术的真实。一个纪录片如果失去了真实性,这无疑是致命的问题。2011年,在BBC播出的纪录片《冰冻星球》中,其中一集拍摄到北极熊妈妈照料刚出生小熊的片段,主持人解释说:“在这冰天雪地的斜坡下,新生命正在诞生”,如此珍贵的画面大获观众赞赏。但该组镜头后来被英国《每日镜报》披露涉嫌造假,指出它事实上是在荷兰的一个动物园中拍摄的。结果,这部片子让观众感到被愚弄,备受指责。[3]这个事例充分告诉我们,对于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来说,更应该坚持真实性原则。它不仅是纪录片的要求,更是对青少年成长教育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只有怀着对现实社会的真实纪录心态,青少年才能够获得真实的认知和情感,才能培养求真探求的科学精神。

纪录真实。即要求创作过程中,必须保证纪录的内容是真实可靠的,没有造假的成分。在青少年科学探究过程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和认知水平的局限,探究的结论有可能与事实本身存在一定差距,但这并不妨碍纪录这个过程。在2012年第三届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中,有一部作品《加油站里禁止打手机》,通过调查、搜寻、设计实验等方式,得出了加油站里打手机会引发爆炸的结论,解开了大家的疑问。然而,在美国探索频道播出的科学纪录片《流言终结者》中,主持人通过一些专业的手段调查了同样的话题。然而,却没有得出同样的结论,他们最终未能通过实验来证明手机对加油站的危害。那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究竟谁更正确,或许还会有更好的方式去探究。但笔者认为,在青少年科学探究过程中,探究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探究的每一步过程都是真实的,而不是为了某个结论去造假事实。

真实纪录。即要求创作过程中,纪录的方式是真实的。纪录片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记录客观存在的过程,而不是主观地去改变过程、缩短过程、延长过程,乃至制造过程。因此,我们不能介入(更不能深度介入)过程。因为,我们介入过程就有可能程度不同地改变过程。过程变了,关系就要变,命运走向就要变,整个结果可能就要变。那么,这个过程的本质就可能不是真实的。[4]在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中,有许多过程可能是繁琐的,甚至是流水的,为了避免流水账式的纪录,创作者容易陷进探究过程的人为介入,从而将探究过程变成了一个探究秀。在2014年第五届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中,作品《“摩易擦”的秘密》中,学生在探究遇到困难时,向老师请教。镜头表现的内容是,学生还没有提出问题,老师却把实验要准备的酒精灯、石棉网等材料准备好了。显然,这违背了真实纪录的原则,这个过程也很难让人看到学生是如何探究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科学精神。但在另一部影片《漏斗高手――森林漏斗蛛生活习性的观察与研究》中,学生为了给漏斗蛛编号,第一次用的纸质编号牌被风雨刮跑了,为了继续观察,第二次制作了更结实的编号牌,最终完成了观察。作者在影片中将这一过程展现了出来,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有些镜头还用照片来代替,但是它的真实纪录过程得到了很好地展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在困难面前所表现的应对办法,无疑是这部影片成功的重要亮点。

因此,在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中,遵循真实性原则,强调纪录的真实和真实地纪录,坚决回避造假和过多的人为介入。对于青少年来说,探究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尽管这个过程并不完美,但它的真实性却构成了科学探究纪录片的真谛。我们需要是真实,而不是为了追求画面成为一场探究秀。

3 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的艺术性

叙事与故事。纪录片也要讲故事,这是近年来纪录片创作的共识,也是纪录片对叙事方式上的一种探索。然而,对于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来说,应该如何把握其中的叙事和故事呢?万彬彬在《科学纪录片研究》中对故事和叙述的区别是这样阐述的:“故事”是按照发生时间的顺序去排列事件的叙述,而“叙事”,则是可以使用种种不同的方式将事件排列组合的叙述。[5]从这个角度来说,故事只是其中一种叙事方式。如果用全知视角的叙述方式,叙述自由灵活,适合全方位描述人物事件,但由于缺乏事件的主角,生动性不够,同时,全知者视角的情感缺失,容易让科学探究过程变成一个冷冰冰的过程。但如果换一种视角,采用限知的视角,探究过程中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容天然就形成了谜团,探究者和观众都会对此产生兴趣,悬念也由此而生。然而,对于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来说,由于题材一般不会宏大,故事一般不会有很大的戏剧冲突和悬念。但为了让探究过程变得有意思,注重限知视角来叙事仍很有必要。因此,在科学探究纪录片创作中,以人物主人公为主线,去探究某一个科学现象或科学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天然形成一定的悬念,应该是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采用的一种叙事模式。

叙事结构。笔者认为,科学纪录片应该具备科学的叙事逻辑和普遍的认知思维。即在叙事上可以采用科学研究的“假说-演绎法”。所谓“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客观事实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现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然后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果。这种可以叙事结构可以简单地“翻译”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或者可以理解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叙事结构,这是一种经典的科学逻辑叙事结构。对于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来说,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叙模式或者“怎么办-为什么-是什么”的倒叙模式,既符合科学认知的一般规律,又易于操作。并且,在创作中,适当加入人物主人公的探究过程,展现其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冲突,既增加了悬念和故事性,又能体现探究的科学精神。

影像表达。青少年科学探究过程,是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从广义上来说,所有的科学研究过程都可以成为探究过程。根据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实践和纪录片的创作手段,可以采用的影像表达手段通常有以下的方式:观察(肉眼观察、借助仪器观察等)、测量(简单仪器、仪表测量等)、实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专业实验等)、调查(采访、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体验(亲身去体验)、模型(模型制作说明)、动画、统计分析。在具体影像实现中,可以将探究的问题转化成多个关键词,并以关键词为核心来寻找影像的表达手段,注重细节,这种创作模式,或许是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值得采用的一种重要创作模式。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所学到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石。并且,用纪实的方式纪录下青少年在探究中所遇到的困难、所取得的进步以及感受到的乐趣,从而制作成一种新形态的纪录片――青少年科学探究纪录片,对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万彬彬.科学纪录片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47.

[2]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申报指南.

[3]王昱斌.浅谈纪录片影像的真实性[J].中国电视纪录,2012(7).

第4篇:青少年科学研究范文

科学教育 科学素质 青少年

一、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

科学教育不但让青少年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青少年掌握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同时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能力。教育传播着知识、检验着知识、评价着知识、重复着知识,这样的教育就是知识教育。知识教育以青少年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多少和深浅作为衡量优劣的标准,与其对应的就是应试教育。 科学教育包含知识教育,但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不能成为应试教育。知识是科学研究、科学探索、科学发现、科学进步的结晶,科学教育不只是学习、继承知识,还要知道这些知识是怎样获得的,不但要知道知道,而且要知道知道是怎么知道知道的。换句话讲:不但要知道结果,而且要知道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只有知道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结果和应用结果。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体验都蕴藏在过程中。科学教育必须讲过程,只讲结果,不讲过程的教育不符合科学教育的要求,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才能唤起青少年的科学意识。

在科学教育中,一些学校把知识教育与科学教育等同起来。一味扩增学科知识的容量和难度,认为这样做就是在加强科学教育,其结果进一步强化了应试教育,把科学教育引到了死胡同,使人们对科学教育提出了质疑。失去了信心。

科学教育是为了更好的让青少年学习和掌握知识,这种“更好”来自于教育的科学性,这就对我们真正理解和把握科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在“教育的科学性上”下硬功夫,才能把科学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贯穿在知识教育中。

二、科学教育不仅仅是校内教育

学校历来是教育的基础阵地,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教育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仅仅在校内是搞不好科学教育的。科学教育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仅仅在校内是实现不了科学教育的。

校内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挖掘的速度和资源的存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科学教育的需求。科学教育是开放的,传统教育是封闭的。认为进校门就能学到一切知识的陈旧认识仍广泛存在,这种课堂上学知识、回家做作业、课外班加强学的模式,广泛而有市场,天天如此,周而复始。青少年不但接受不到校外的教育,甚至连课本外的图书都摸不到手。许多学生痴迷网吧,上网不是去求知。而是去逃避学习。校内教育已经把青少年紧紧地捆绑起来,捆绑在课堂里和课本中。

校外有着更多科学教育的资源,许多知识完全可以在校外教学。例如大学和研究所的实验室、科技馆的展教厅、工厂的车间、农村的技术推广站甚至田间地头、医院的化验室、博物院的藏品……都能为科学教育服务,科学教育囿于校内是伸展不开手脚的,更不会展翅高飞。

三、科学教育不仅仅是靠教师教育

科学教育需要一大批科学教师,这是搞好科学教育的人才保证。中小学不缺教师,但缺科学教师。正如深圳一位校长对我讲:“我们可以用高待遇从全国各地招聘来最好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数学教师、语文教师,就是招聘不来最好的科技辅导员或科学教师”。

在目前情况下,必须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校内一条,校外一条。走出去、走进来。校内一条走出去,这就是从教师中选拔优秀者走出去深造后再回来。校外一条走进来,这就是从大学、研究所、设计院、企业中聘请乐意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做贡献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骨干以及发明革新能手作为科学教师。定期为青少年授课、讲座、组织开展活动,使大学、研究所、设计院、企业等成为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基地。

四、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精英化的教育

科学教育面向所有的青少年,是普及教育,不能只是为了发现少数人,甚至造就个别尖子人物而开展的科学教育。

有的学校片面理解科学教育。认为只要能从众多的学生中培养出几个有社会影响的佼佼者,就能彰显学校科学教育的成就。于是,学校热衷于对个别人的专项投入、专门打造,甚至把极个别科技方面的偏才、怪才树为典型,作为学校科学教育的成果大加宣扬。

科学素质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修养,不能理解为只有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才需要具备科学素质。科学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青少年不论将来做什么都要有一定的科学素质,这是基本的要求。科学教育决不能偏离方向,成为少数人的专利。

我们可以在科学教育中发现特殊人才重点培养,但这只有在面向每个青少年的科学教育过程中去发现、去培养,这样发现和培养的人才能经得起检验和考验。

五、科学教育不仅仅是技能型教育

第5篇:青少年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0-0099-03

博物馆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成为了以文化精品为基础的文化教育机构,是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复合体。1979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届大会通过的章程中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这只是国际性的一般定义。实际上,各个国家由于地域、认识等的不同,对博物馆的理解也稍有差别。我国对博物馆的定义在1979年的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通过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中明确的规定: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从以上对博物馆的解释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博物馆的三大功能之一就是对社会实施教育,教育职能是博物馆工作极为重要的一项。博物馆能够把各类极为丰富的人类文化遗存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集中展示,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精彩的文物知识信息,以最直接的形式传递给观众,从而激发参观者的兴趣和主动思维,引领其参与并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特殊的教育效果。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包括社会的各个阶层,而青少年则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在博物馆与学校青少年的关系中,博物馆始终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目前,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广泛地与基础教育相结合,21世纪,在全社会都在关心青少年教育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改革主题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整个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青少年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有效地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青少年是人生中从童年期向成人期过渡的一个阶段,按教育学对这一时期年龄阶段的划分范围来看,少年期即小学至初中阶段,年龄约11~15岁,年龄约14~18岁为青年初期,大致为高中阶段,年龄在17~23岁属于青年晚期,基本在大学阶段。据2001年1月出版的《辞海》解释,青年是指18~25岁由少年过渡到成人的阶段。所以,青少年就是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年轻人。处于这个时期的个体发育从小到大、从低到高、思想上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生理成熟水平大大提高,认知水平及能力显著增强,逐步形成抽象的思维能力,在智力发展意志力表现方面均有明显的变化及独特的特征。这时,个体的世界观逐步形成,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慢慢提升,且感情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更加趋于成熟。鉴于青少年的这些有别于其他群体的特征,2006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以“博物馆与青少年”为主题,国际博协前主席亚历桑德拉·库敏斯对此是这样解释的:“通过认识年轻人在社区中的现状使博物馆与他们更亲近,博物馆可以为年轻人做很多事。这样博物馆就能帮助人们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建立彼此的理解,并在此期间扮演一个交流与对话窗口的角色。年轻人对这个世界的所有事物有着全新的视角,而博物馆恰恰是了解世界的窗口。”因此,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地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博物馆工作的重心之一。

第6篇:青少年科学研究范文

2010年7月20日~30日,来自成都市大邑县、巴中市、雅安市的10名优秀青少年参加了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举行的以“感受科学,放飞梦想”为主题的中国西部青少年科学营(暑假营)活动。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办公室主办,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共同承办。

开营仪式上,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党组书记袁家虎、党组副书记彭丽玲。四川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进,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主任刘西林等领导以及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中科院成都分析测试中心、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中科院国家科技图书馆成都分馆的领导和导师等出席了开营仪式。

四川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进在开营式讲话中指出,科学营活动是为了配合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省”战略,积极发现和培养优秀科技后备人才,为西部地区有科技潜质优秀青少年提供接触和了解前沿科学、投身科学研究的机会,向他们传播科学知识,培育科学精神。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党组书记袁家虎在讲话中强调,科技非常重要。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我国要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希望同学们能利用好中科院成都分院平台,多和科学家交流,珍惜与高端科学家接触的机会,用心学习,吸取科学精华,满载而归。

在中科院山地所,营员们参观了全国灾害分布模型实验厅,聆听了谢洪老师作的《山地灾害防灾减灾基础知识》科普讲座,观看了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纪录片等,使营员们对自然灾害的产生、治理、防御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亲身感受到山地人从事山地灾害、山地环境和山区发展研究的科学氛围。

在分析测试中心。同学们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一同进行了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科学实验测试。

在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营员们参观了四川省国家良种试验示范基地,专家们为大家讲解了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和杂交水稻的基本原理。在实验室里,营员们近距离接触了先进的多功能显微镜和倒置荧光显微镜,首次清晰地观察到染色体和细胞器;同时也参与了TOC等生态学方面的实验。在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吴冠夫教授与大家围坐在一起,深入浅出地把两栖爬行动物的分类地位、生活习性、与大自然的关系娓娓道来,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随后,同学们还进行了活体动物的解剖实验,亲手制作了蛇和青蛙的标本。整个过程新鲜、刺激,饶有兴味,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国科图成都分馆,老师们先后为营员们讲解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及文献获取系统、科技查新工作及规范,了解科学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及文献获取工具的使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及网络基本知识,并带领小营员动手做网线。侯鲁川老师还跟同学们开展了学习心得互动,小营员们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讨论氛围非常热烈。

第7篇:青少年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 青少年 香港

中图分类号: G254.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4-0129-04随着信息化浪潮的高涨,信息素养教育成为普及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栋梁和未来,其信息素养教育被世界各国视为提升国家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美英法日等世界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60年代就十分重视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将信息素养教育正式纳入到中小学教育中,制定相关政策、发展规划、教学计划、实践形式、评价体系等,建立了较完善的政策体系、实施策略和保障制度,确保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有效开展。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香港受西方发达国家影响较大,同时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其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起步虽不算早,但启动迅速,持续发展,成效显著。而香港与内地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其在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实践和成功经验对内地而言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文在对香港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香港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的成就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总结香港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有效开展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1 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1]。信息素养教育是信息社会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营造一种有利于强化信息意识的环境至关重要。信息知识与能力教育多通过系统教育、培训和自觉实践来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则需要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全方位的渗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 香港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概述①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之初就特别重视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首份《施政报告》即明确提出:“推行为期五年的资讯科技教育策略,鼓励学校应用资讯科技,提高教与学的成效。[2]”并于1998年11月颁布《与时并进,善用资讯科技学习:五年策略1998/99至2002/03》[3],将信息素养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中,香港特区政府致力于加强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教师培训,开发数字学习资源,培养使用资讯科技的整体社会文化,促进资讯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在这五年间,香港完成了开展信息化教育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所有学校均以宽带连接互联网,其中超过六成的学校更采用光纤连接方式接入。所有教师均已完成基本程度的资讯科技培训,77%的教师达中级以上程度。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库。各区的“资讯科技教育卓越中心”相继建成,组成一个全港性的网络。启用香港教育门户网站“香港教育城”,实现学习资源、教育方法、成功案例的全港共享。在社会文化培育方面,举办了一系列的展览、活动和比赛,推广使用资讯科技,营造全社会支持使用资讯科技的文化氛围。

为确保信息素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香港特区政府于2004年7月发表第二份资讯科技教育策略文件《善用资讯新科技,开拓教学新世纪》[4],标志着香港资讯科技教育的发展进入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香港政府致力于利用资讯科技加强师生教与学的能力,进一步丰富数字学习资源,广泛推广成功的教学范例,建立有效的专业发展模式,推动社会群体支援资讯科技教育。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香港各中小学已具备开展资讯科技教育的足够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数码隔阂”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大部分的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均对使用资讯科技持正面态度,课程改革中四个关键项目之一的“运用资讯科技进行互动学习”取得重大的进展。制定了香港学生“资讯素养”架构,并根据这一架构,开发了有关资讯素养的评估考核工具。

2008年12月,香港政府发表了第三份资讯科技教育策略文件《适时适用科技,学教效能兼备》[5],针对资讯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提出资讯科技教育发展的新策略。包括营造资讯科技教育的理想环境,继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协助学校制订和推行校本资讯科技教育发展计划,提供以课程为本的教学单元资料库,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技术支援,与非政府机构协作以提升家长的资讯素养等。从资讯素养教育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训、数字资源建设、社会合作等各方面进行制度化规范,并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3 香港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第8篇:青少年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道德 审美教育 家庭德育

近日福建两名小学女生自杀,遗书称要穿越到清朝拍皇帝电影。虽然这个案例具有极端个别性,但受热播的《宫》、《步步惊心》、《灵珠》、《回到三国》等穿越题材影视剧的影响,当前很多青少年都陷入穿越的“魔力”之中,使得不少年轻人走火入魔,上演人生悲剧。造成这样的后果,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媒体传播的误导,另一方面是学校在道德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力度不够,使学生不能有效辨别真丑与假丑、真荒诞与假荒诞。另外在福建小学女生自杀案中主人公小美其父母均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将其带大;在安徽少女被毁容案中,犯罪嫌疑人陶汝坤儿时也是因父母忙由爷爷奶奶将其带大。当今由于社会诸多原因很多儿童由老人抚养,隔代抚养、家庭不稳定及离婚率偏高等现象日益增多,家庭德育在家庭教育中普遍缺位。因此,我们急需加强学校道德审美教育和家庭德育建设。

一、在学校德育中培养成熟的审美态度

(一)学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要意识审美形态的多样性。审美形态不仅限于优美这一种形态,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崇高、悲剧性、幽默、丑、荒诞等多种审美形态的欣赏。正如歌德在他的论文《论德国建筑》中告诫人们:“不要让现代的美的贩子的软弱学说弄得你太柔软了,以致不能欣赏有意义的粗野,那样弄到后来,你的变软弱的情感将除掉无意义的流畅以外,什么都忍受不了。”加强青少年学生对多种审美形态的欣赏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在面临当今纷繁多样的艺术、娱乐时能分清真丑与假丑、真粗野与假粗野、真荒诞与假荒诞,不至于沉迷在假丑、假粗野、假荒诞之中而感到困惑,从而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有效地矫正青少年学生审美的庸俗化,降低社会及媒体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形成成熟的审美态度。成熟的审美态度,并非一味地不顾生活的炎热而做着清凉美梦,或者根本不看现实,不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而只把眼睛放在额头上,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为了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成熟的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学校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将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幽默感和敏感保持在一定的合适比例。因为,如果没有对人生的现实主义,要想挚爱人生,认真生活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实主义如果没有理想主义的提挈就会成为无原则、无目的的彻头彻尾的庸俗。敏感让我们对欢乐、痛苦以及人生的千变万化体会得更细腻,达到一种微妙的觉悟。幽默感使我们既与现实和理想保持合适的距离,又使我们能够酷爱人生而不过度,向往理想而不矫情,能够站在超越现实的地位却不敌视现实,使我们在批评中欣赏人生。总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保有一种成熟的审美态度,因为成熟的审美态度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我们使他们既要成为生活的创造者又要成为生活的欣赏者,让活泼新鲜的感性始终保持着他们的活力,使他们的道德情感不再麻木,使他们真正成为有志气、有见识、有作为的朝气蓬勃的一代人。

二、家庭德育建设

家庭教育中的德育缺失,其实是整个社会对德育工作缺乏重视和了解的一个缩影,这直接导致目前德育中“5+2=0”的现象。其实,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国家立法的保障。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赋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从法律上保障家庭中教育者的素质水平,使家庭德育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比如对要登记结婚的青年男女,要求其先到国家组织的专门教育机构去学习如何处理婚后生活及如何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合格后准许登记结婚。这样不仅有利于保证婚姻质量,进一步明确双方的家庭责任,更重要的是使青年男女在做父母之前有机会受到培训,使其成为合格的家庭教育者。

(二)加强对家庭德育的科学研究以及宣传、普及工作。国家要加大对家庭德育科学研究的投入,积极研究家庭德育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并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加强对家庭德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德育对提高子女品德素质以及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家庭德育,尤其是在隔代抚养的情况下如何实施家庭德育。隔代抚养可能是许多家庭的无耐选择,但这并不是父母家庭德育缺位的合理借口,应使父母明确如何利用有限的与子女接触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家庭德育。

(三)提高家长自身素质。由于家长在家庭德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家庭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方法的选择都由家长确定,家庭环境也主要由家长来创设,所以家长素质的高低制约着家庭德育成效的高低、子女品德的优劣,家长是家庭德育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家长要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家庭德育思想,做到自我教育为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总之,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协同努力。在面对种种挑战的今天,这一任务显得格外艰巨,但社会责无旁贷,教育者责无旁贷,家庭更责无旁贷,青少年是民族和国家以及父母的未来与希望,我们别无选择。

第9篇:青少年科学研究范文

老师、同学们: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亲爱的同学,你知道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吗?大量的科学研究资料早就证明,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十分广泛。所有烟草中均含有可导致人体发生多种致死性和致残性健康问题的毒素;吸烟者患癌症,尤其是肺癌、心脏病、肺气肿及其他致死性疾病的危险性会明显增加。

然而,就在去年的今天,一项针对青少年烟草使用情况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有20%以上的初中生尝试过吸烟,近92%的学生认为吸烟肯定会损害健康,但仍有22%的男生和4%的女生表示可能或肯定会在今后吸烟。青少年吸烟在中国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今全球平均每年有40O万例、每天有11000例死亡与烟草有关。正如专家所言,烟草是一种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就会杀死消费者的产品,烟草流行是一种无情的不分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卫生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