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纺织服装技术范文

纺织服装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纺织服装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纺织服装技术

第1篇:纺织服装技术范文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本文就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专接本”学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目前“专接本”教育教学、就业状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同样可为其他高职院校与省厅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适当的参考。

关键词 :“专接本”;学生就业;教育教学;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084—04

“专接本”是江苏省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即在籍专科生接读本科的制度。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开展“专接本”工作以来,与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现江苏理工学院)等8所院校对接机电一体化、英语、商务英语、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8个专业,2008年的招生人数为78人,2009年的招生人数为152人,2010年的招生人数为106人,共计336人。按照“专接本”两年学制,这336人已经毕业。

一年多来,我们对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10届、2011届、2012届“专接本”336名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330份,收回280份,其中有效问卷260份,了解内容包括“专接本”毕业生就业岗位、能力状况、发展潜能,用人单位对“专接本”学生的评价,“专接本”毕业生对接本期间学习情况的反馈等。通过对“专接本”毕业生、毕业生家长、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调查,同时采取个别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目前“专接本”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专接本”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

(一)针对“专接本”毕业生的调查结果

表1是针对“专接本”毕业生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参加“专接本”的学生中,女生远多于男生,这与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原有专科生中女生人数较多有一定的关系;70%的“专接本”学生来自城镇,而学校原有专科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高于城镇学生,可见参加“专接本”学习的学生,有城镇户口的较多;“专接本”学生均能在毕业后6个月内找到工作;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专接本”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模式,班级仅设置班长一人,因此,90%的学生没有在班级担任学生干部的经验;“专接本”学生需要参加自学考试,考前课程安排会紧张一些,而平时课程比较少,50%的学生都选择在空闲时间兼职;“专接本”学生换工作的频率不算太高,工作比较稳定;70%的学生从事的工作与“专接本”所学专业对口,专业对口率较高;“专接本”学生获得工作的途径,大部分是通过熟人介绍,通过招聘会等获得工作的比例只占30%;对于第一份工作的月薪,70%的学生在3000元以下,低于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3218元的平均起薪;参加“专接本”学习的学生与没有参加“专接本”学习的专科同班同学就薪酬相比,只有50%的学生认为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参加学习造成晚工作的差距,50%的学生认为需要1~2年来弥补;70%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入就业指导课程;有40%的学生认为与专科同班同学相比,参加接本后并没有优势。

通过访谈了解到,部分学生认为在教学方面学校应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希望自己能多参加一些活动。

(二)针对“专接本”毕业生家长的调查结果

(三)针对“专接本”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调查结果

针对就业单位的调查问卷,主要是把“专接本”学生与专科生、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能力和发展潜力进行比较,具体调查结果见表3。

50%的“专接本”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工作,并且公司规模不大;90%的企业在招聘“专接本”学生时,并不了解江苏省“专接本”这样一种学历进修形式;在薪资定位上,仅有20%的企业将“专接本”学生的薪资定位在与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相当;60%的企业认为“专接本”学生的工作能力优于专科生,同时70%的企业认为“专接本”学生与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相比并不具有优势;还有80%的企业认为,“专接本”学生与专科生相比发展潜力要大得多;50%的招聘企业表示认可“专接本”这样一种培养模式。

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企业认为“专接本”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需要加强。

二、“专接本”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在报名参加“专接本”时对政策了解不足

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并不了解“专接本”的相应政策。学生一门一门地参加自学考试,学习过程很艰辛,导致一些学生打退堂鼓,中途退学;部分学生通过所有考试后获得的是自学考试文凭,加上有些学生就业不理想,导致20%的家长认为两年在校学习仅获得一张自学考试毕业证书是不值得的。

(二)学生参加应试教育,活动较少,学生干部队伍不健全

学生反映在校学习期间,生活比较单一,除了上课、参加考试外,没有相应的课余活动;“专接本”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没有自己的学生组织。

(三)“专接本”毕业生就业渠道狭窄

学生找工作主要是通过熟人介绍,通过招聘会等方式就业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小;学生多在民营企业工作,就业起点不高。

(四)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较差

就业单位认为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本人也反映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增加实践课程,培养操作技能。

(五)目前的“专接本”社会认可度不高

社会以及企业对“专接本”这一教育形式了解不多,就业单位将“专接本”薪资定位在与专科生相当的比例达到40%,并且认为其与普通本科生相比并没有优势,社会认可度不高。

三、主要对策和建议

为提高“专接本”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根据统计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招生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对参加“专接本”的学生,要进行知识普及,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专接本”,以免其两年之后为仅获得一张自学考试文凭而后悔。

(二)建立健全“专接本”学生干部、学生党员队伍

“专接本”期间没有丰富的课余活动,主要原因还在于学校为“专接本”配备的服务人员较少,这与专科院校主要服务于专科生、人手不足有关。这就需要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作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是老师和普通学生相联系的纽带,“专接本”学生也不例外。利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学生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以比较准确、有方向地把握“专接本”学生的学习动向,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通过他们组织“专接本”学生参加一些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的活动。

(三)加强对“专接本”学生的就业指导

建议为“专接本”学生配备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帮助其进行职业规划;搜集“专接本”学生的就业信息,拓展“专接本”学生的就业市场,帮助学生充分就业,指导其进行创业。在学生找工作方面,起点可以高一些,组织“专接本”专场招聘会,推荐“专接本”学生进入要求比较高的企业就职。

(四)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接本”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要做到比专科学生拥有更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只有这样,“专接本”学生走上社会后才能比专科生更有优越感,同时拥有比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更强的实践操作技能。

(五)加强宣传,让社会接纳“专接本”教育

要多方努力,提高“专接本”教育的知名度,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生个人都可以进行宣传,扩大“专接本”的影响力,让整个社会接纳“专接本”。

“专接本”这一教育教学形式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沟通的很好的渠道,未来也是对高职院校生源另一种形式的补充,同时可以帮助在籍专科生实现本科梦,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实现学生、学校、就业单位的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高校中开展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工作的补充意见苏教考〔2008〕14号[Z].

[2]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专接本”工作补充意见实施细则苏教考自〔2008〕26号[Z].

[3]马伟.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8(6).

第2篇:纺织服装技术范文

关键词:GEM模型;供应链;产业集群

经过多年的发展,常熟市服装产业的产业链逐渐完整,产业集聚逐渐形成,但其竞争力如何值得研究。本文将运用GEM模型对常熟市服装产业集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这一研究将有助于发现常熟市服装产业的不足,有利于常熟市服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模型的建立

GEM(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模型是加拿大学者Tim Padmore和Hervey Gibson通过对Porter的钻石模型改造后提出的。GEM模型将影响产业集群的因素分成了3对:一是基础(Groundings),包括“资源”和“设施”;二是企业(Enterprises),包括“供应商与相关辅助行业”和“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三是市场(Markets),包括“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所以总共有六个因素,分别是资源,设备,供应商和辅助产业,企业结构和竞争,本地市场,外地市场。本文将运用该模型分析常熟市服装产业,通过数学方法使竞争力水平得到量化,这比其他竞争力模型更加直观、方便,使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描述常熟市服装产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综合评价常熟市服装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二、模型的评判标准及问卷设计

首先要得到影响竞争力的6个因素的分值,每个因素根据其实际情况的不同分值定位1分-10分。其意义如下:10分――非常优秀,具有世界级的竞争力,在全世界范围来说数一数二;9分――优秀,具有世界级的竞争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排在前5名;8分――良好,具有本国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优势;7分――不错,具有本国范围内的竞争优势;6分――及格,具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实力,但没有竞争优势;5分――适当及格,具有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的实力;4分――水平有限,具有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实力;3分――水平很有限,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2分――水平较差,离全国平均水平较大距离;1分――很差,离全国平均水平较大距离,这种差距将严重阻碍集群的发展。本文设计了常熟市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调查问卷,提出与常熟市服装产业集群相关度较强的24项二级指标。对此,调查组向132家纺织服装及相关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包括实地走访书面形式和网络邮件电子形式,共发放145份问卷,最后收回105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72.4%。调查企业按照规模大小分类,包括9家大型,58家中型,65家小型;按照处于供应链的不同位置,包括3家服装设计公司,25家面料生产企业,9家辅料生产企业,46家服装加工生产企业,24家综合性服装企业(包括服装设计、面料生产、服装加工),25家服装批发销售企业。

三、常熟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标的权重确定

本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常熟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6项因素分别设为Wi(i=1,2,3,4,5,6)。首先通过邀请10位专家给每个指标选项的比重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其次对评分的结果进行平均,并使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常熟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四、GEM模型的计算

第一,根据调查问卷的各项指标的平均得分以及上述各因素权重的加权,得出GEM模型赋值情况,结果如表3所示。

第二,对“因素对”进行计算和转换,计算“因素对”分值。“因素对i”分值=(D2i-1+D2i)/2,i=1,2,3。D2i表示各个因素的得分,而其分数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第三,计算“集群线性分数”和最终结果。集群线性分数值=∏i1~3(因素对分值i)。为了使模型最终的满分分值达到1000。最终的量化表达式为:GEM=2.5[∏i=1~3(D2i-1+D2i)]2/3。

由此,可以知道3个因素对得分分别是:基础=7.05分,企业=6.5分,市场=6.5分,集群线分数值=∏i1~3=297.8625,GEM=2.5[∏i=1~3(D2i-1+D2i)]2/3=446。

五、GEM模型计算结果的简单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因素得分图,如图1所示。

根据GEM模型理论,如果一个集群在6个因素的得分都在5分左右(达到平均水平),那么它的GEM得分为250左右,说明此企业集群的竞争力基本达到国内平均水平;而当6个因素的得分达到8分左右,那么它的GEM得分将在640左右,说明此企业集群竞争力在本国范围内有很强优势;如果所有因素的得分都接近10分,那么本企业集群竞争力的GEM得分会接近1000,说明此企业集群拥有世界级的竞争力,以此类推。由本文的计算结果可知,常熟服装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为446,介于3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没有竞争力)和490(全国范围内有竞争优势)之间,并且各项得分相差不大。该集群的6个一级指标平均得分约为6.683,表明常熟服装产业集群在国内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各因素之间差距不大,但外部市场和供应商及相关企业因素对得分稍低,表明常熟市服装产业集聚的基础较好,但市场与企业有进一步提升必要。

六、常熟市服装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常熟市服装产业集群问题分析

1.服装企业创新力不足。首先,常熟市服装集群内大多中小型服装企业并不花太多精力推广自己的服装品牌,一味模仿大型品牌服装设计,利用低层次的价格各自为战,形成集群内部的恶性低价低质量竞争,并不追求高层次的服装设计和质量竞争力,导致创新动力不足。其次,大型服装企业并未以龙头企业身份作为导向,给中小型企业提供知识及技术指导。供应链上企业间技术上和知识上交流的缺乏,使得产业集群发展并未提供的本应发生知识溢出和创新动力。

2.服装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一方面,虽然常熟市服装产业集群下的同类服装企业的竞争激烈,企业竞相采用新机器和新系统,但是由于专业技术人才缺失、企业创新能力有限,实际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并不能够将企业内部的设计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等进行有效整合。另一方面,现阶段常熟市服装产业集群下存在同类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企业之间缺乏信任和合作信念,对于共同建立信息化网络认识不足,而且常熟市服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互动难度大。

3.集群内专业化分工不完善。常熟市服装集群内各企业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并未形成,核心企业的龙头领导力不足,给中小型企业提供的专业化业务知识和技术不足,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在供应链各环节上为核心企业提供专业化供应配套的也很少。很多中小型服装企业甚至一些大型服装企业的服装设计和面料生产都由群外提供。

(二)提升常熟市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建议

1.提升创新力的建议。分别从企业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角度提升常熟市服装创新力。(1)企业内部供应链创新力提升建议。首先,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常熟市政府可以建立服装设计城。鼓励一些设计公司或者设计团队入住,为常熟市的服装企业设计服装。其次,增加企业内部创新的动力,减少抄袭的现象。建立服装抄袭举报制度,建立服装仲裁委员会,对企业的抄袭现象进行管理。服装企业可以将自己设计的服装样式先提交给仲裁委员会备案。如果有发现其他企业进行抄袭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2)企业外部供应链创新力提升建议。常熟市地方政府应该多举办各种交流会和展会,同时邀请带头核心企业介绍经验来促进集群内部的知识溢出。

2.提高信息化程度的建议。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化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升级都有着重要意义。服装企业信息化离不开数字程控、ERP等技术系统,这些技术系统可减少信息传递的失真,大大缩短传递时间,并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库存情况、配货发送、销售状况、终端顾客需求及进行预测,为企业内部及企业间的合作都提供便利。对于服装行业,其供应链终端直面消费者,而其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快速响应需求,更使得产业信息化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供应链的角度,提高常熟市服装企业信息化程度,需要从企业内部供应链信息化和外部供应链信息化这两方面着手。(1)企业内部供应链信息化程度提升建议。首先,企业应投入资金对企业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如开设专业化培训班,邀请专业老师前来上课培训。其次,政府、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政府增加对高校的投资,常熟市本地高校开设专门的物流专业、信息技术专业,并增加与服装有关的供应链、信心管理课程,鼓励学生参加ERP大赛,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参观基地,三方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再次,政府增加对服装企业高新技术的投资,加大开发力度。企业外部供应链信息化程度提升建议:一是建立专门的服装信息服务平台,为常熟市服装供应链大小企业提供信息指导。另外,由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同以及不同节点企业关注的信息差别,该信息服务平台应设置对应的信息化服务。二是企业应选择有实力的供应商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同时挑选一些具有价格优势的小型供应商作为储备。供应链上各节点核心企业应向两端节点企业提供信息支持,使能够统一供应链的信息传递标准,保障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完善群内专业化分工的建议。完善群内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我们可以从企业外部供应链角度进行分析,形成以供应链各节点核心企业为中心,中小型企业为高层次配套商、供应商的产业集群,其中核心企业主要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引导和推动的作用,中小型企业则作为核心企业的重要支撑。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大力培育核心服装企业,提高主导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常熟市政府要为服装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完善工业园设施吸引资金足、信誉好、能力强的服装企业加入。(2)积极扶持中小型服装企业发展,使其能够在集群发展中积极配合核心企业。中小型服装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资金不足,建议常熟市政府为企业申请贷款建立担保机构,或者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和引导社会风险投资者参与。

参考文献:

1.常熟服装城在不断发展中提升竞争力[N].新华日报,2010-05-12.

2.Tim Padmore & Hervey Gibson.Modeling system of innovation:A framework for industrial cluster analysis in regions[M].Research Policy,1998.

3.Michael Po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The Free Press,1990.

第3篇:纺织服装技术范文

关键词:炼油化工装置 闲置 停工 设备 防腐技术

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强,我国炼油化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加强炼油化工装置的管理,不断提高设备的防腐蚀技术,是降低炼油化工企业经营成本的有效途径。

一、闲置停工设备的腐蚀现象

由于炼油化工装置闲置停工设备所处的环境和运行时完全不同,所以,会出现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腐蚀现象。我国目前闲置停工设备所受的腐蚀主要是来自电化学方面的和设备在运行时遗留的含有盐、碱、酸等性质的化学物质导致的腐蚀现象。电化学方面的腐蚀主要是因为大气中含有的水成分在电解的情况下和设备的表面直接接触引起的,由于闲置停工设备大多是金属材质的,长时间下设备受到的腐蚀程度会比较严重。与此同时,闲置停工设备中遗留的化学物质在长期闲置和停工状态中,会加速对设备的腐蚀速度,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炼油化工装置闲置停工设备所处的环境中,空气的流通速度比较快,导致炼油化工装置在雨天、温度较低、空气潮湿等情况下,腐蚀速度不断加快,从而造成闲置停工设备的过度耗损。

二、炼油化工装备所受的腐蚀的原因

炼油化工装置在闲置停工时所受的腐蚀要比运行的大,因为设备要承受来自几个阶段的不同因素导致的腐蚀,从而缩短炼油化工装置闲置停工设备的使用寿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一)闲置停工时的腐蚀

我国炼油化工企业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会采取闲置和停工来应对市场竞争带来的变化。设备闲置停工时,腐蚀就已经开始了,由于温度和气压的突然降低,会对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设备内层和防护涂料等出现膨胀、气泡和脱落等现象,对设备的性能造成一定的损害。一般闲置停工后,企业会采取蒸汽吹扫的方式对设备进行清洁工作,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会出现金属中铁和水的化学反应、铁和氧的化学反应、盐酸物质和水的化学反应以及氧和硫酸物质的反应等,从而导致炼油化工装置闲置停工刚开始时的腐蚀。

(二)闲置停工期间环境中各种因素的腐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铁门出现铁屑和脱落等现象,是由于在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氧等元素引起的化学反应,导致的铁被氧化的现象,也就是化学研究人员统称的腐蚀现象。由于空气在一般情况下的含水量比较低,所以对闲置停工设备的腐蚀速度比较慢。当空气中水分的含量增多,就会发生水的电化反应,导致对金属的腐蚀,从而引起炼油化工装置闲置停工设备的腐蚀现象。下雨和冰雪天气是炼油化工装置在闲置和停工期间所要面临的由环境因素导致的腐蚀现象,在这期间会发生锰和水的化学反应、酸性物质和水的化学反应、铁和水的化学反应已经铁和氧的化学反应等,从而加快了炼油化工装置闲置停工状态下的腐蚀速度,是设备受到更严重的腐蚀。

(三)闲置停工期间化学物质的腐蚀

炼油化工装置由于在运行时,使用过多种催化剂,导致闲置停工装备在停工期间会受到严重的腐蚀,因为催化剂对设备的腐蚀作用要远远大于空气。因此,闲置停工期间,催化剂的腐蚀加上设备表面遗留的化学物质的腐蚀,在大气和氧等充足的情况下会发生很多的化学反应,从而导致炼油化工装置闲置停工设备更加严重的腐蚀。其中,铁、硫酸物质和氧在水的情况下反应生成的连多硫酸,在设备的内部力作用下,引起设备焊接缝隙的张口,严重的有可能在几分钟或者几小时之内就会造成设备管道的破裂。

三、提高防腐蚀技术的有效策略

我国炼油化工企业根据炼油化工装置闲置停工期间受到腐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提出了有效的保护策略和防护方法。炼油化工装置闲置停工期间的保护主要有尽量不与空气接触、清除表面的污垢杂质和保持设备环境的干燥三个方面。我国企业目前的防腐蚀技术中采取的防护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空气干燥防护法

空气干燥防护法是保持设备中气体的温度较高进行加热的防护法,可以使设备内部一直处于干燥的状态,避免水分的产生。另外,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也可以采取使用干燥剂的方法,保持设备内部空气的干燥程度,从而对炼油化工装置闲置停工设备进行有效的防护。这种防护法适用于短期闲置和停工或者不用其他方法进行防护的设备。

(二)充氮防护法

炼油化工装置闲置停工设备进行充氮防护法,主要是为了排除设备内部的空气、水分和氧等,从而对管道进行更有效的防护。充氮是最简单、有效的防护法,在炼油化工企业中最常见,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种设备和管道的防护中。采用充氮防护法时,要注意设备的密封性,定期进行氮气的补充,所以炼油化工装置闲置停工期间的维护费用比较高。

(三)气相防蚀剂防护法

炼油化工装置闲置停工期间采用的气相防蚀剂防护法,主要是因为气相防蚀剂在常温下具有高气压,自由挥发出来的气体可以均匀的吸附在设备的表面,从而对设备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设备在环境中受到腐蚀。因此,气相防蚀剂防护法多用于容器类设备的长期防护,在密封程度不强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蚀剂在容器的内部使用,一般不用于管道的防护。

(四)碱洗防护法

由于设备是受到酸性物质才会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对设备表面进行碱或者碱性物质的清洗,以中和酸性物质,从而有效的对炼油化工装置闲置停工设备进行防护。这种方法适用于含硫量较多的所有设备,以有效的进行对设备的防腐蚀作用。

(五)涂油和油联运防护法

涂油和油联运防护法是将黏度不高的轻油涂抹在炼油化工装置闲置停工设备的表面或者是内部,已达到防护的作用,防止设备被腐蚀。涂抹在设备表面的防护法,费用相对较低,但是施工难度比其他方法要大,一旦涂抹不均匀,会导致设备得不到有效的防护,因此,只适用于短期闲置和停工的设备。另外,涂抹在设备内部的防护法可以和氮气联合使用,从而有效的对设备进行防护。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期闲置和停工的设备,可以减少氮气的使用量,但是防护期间使用的费用比较高。

四、结束语

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等原因导致了我国炼油化工企业中部分炼油化工装置的闲置和停工,使炼油化工装置出现更严重的腐蚀现象,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提高防腐蚀技术,以有效的解决炼油化工装置闲置停工设备期间的腐蚀问题,降低设备的腐蚀程度。

参考文献

[1]邱志刚,黄贤滨,刘小辉. 炼油化工装置闲置停工设备防腐蚀技术探讨[J].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1,03:28-30.

[2]王仁堂,孙伟. 不断提高炼油设备的防腐蚀管理水平[J]. 全面腐蚀控制,2000,05:21-23.

[3]卓先德. 炼油化工装置检修的安全对策[J].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8,01:14-16+23+19-20.

第4篇:纺织服装技术范文

1发生部位和症状

苹果树腐烂病主要为害主干、主枝和较大的侧枝及辅养枝,最易发生于主干分叉处。其症状有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种,我国北方果区的苹果树腐烂病多为溃疡型。

溃疡型:春季发病盛期主干主枝上多为典型的溃疡型病斑。发病初期病部表面水渍状,红褐色,稍隆起,后皮层腐烂,常溢出黄褐色汁液。病组织松软,湿腐状,具酒糟味。发病后期病斑失水干缩下陷呈黑褐色,边缘开裂,表面产生许多黑色小点,空气湿润时,小黑点涌出分生孢子角。

枝枯型:主要发生在小枝条和剪锯口、干枯桩、果台等处。病斑边缘不明显,形状不规则,红褐色或暗红褐色,扩展迅速,绕枝干一周后,枝条枯死,后期病部产生小黑点。

苹果树腐烂病也能侵染果实,病斑红褐色,圆形或不规则,有轮纹,边缘清晰。病组织腐烂,酒糟味。后期病斑表面产生小黑点,潮湿时亦可涌出孢子角。

2病原及病害循环

苹果树腐烂病病原有性态为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属子囊菌亚门黑腐皮壳属;无性阶段为壳囊孢菌(Cytospora sp.),属半知菌亚门。腐烂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病树皮内或木质部的病疤里越冬。果园里堆放的病残枝也是病菌的侵染来源。次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孢子落在树皮上后,从剪锯口、冻伤斑等伤口侵入。病菌繁殖之后,以菌丝形态在死组织部位潜伏下来,当树势衰弱时病菌迅速扩展。

我国北方果区苹果树腐烂病一年有两次高峰。春季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3-4月份。出现的新病斑数量和同一病斑的扩展量均可占全年总量的70%左右。秋季高峰一般出现在7-9月,此时由于花芽分化,果实生长加速,使枝干营养水平及抗病能力又一次降低。新病斑出现数量及旧病斑扩展量仅占全年总量的20%左右。

3我国北方果区苹果树腐烂病发生严重的原因

经调查,管理不当和缺乏管理是造成北方果区苹果树腐烂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调查中发现有些果农为了降低投入,往往忽视了对果园的管理,如减少了打药次数,不重视夏剪和肥水管理等等,导致树体衰弱,抗病能力降低,为腐烂病的侵染创造了条件。有些果农过度追求产量和效益,基本上不疏花疏果,树体负载量过大,加之其他管理措施跟不上,导致大小年现象严重,加重了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有些果区存在修剪不当现象,造成树体伤口过多,为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加重了腐烂病的传播和蔓延。还有些果农图省事,修剪有病树体后不及时对剪锯等修剪工具消毒就修剪下一株树,造成了人为传播病菌。

另外,调查中还发现,叶部的病虫害严重时,往往造成早期落叶,导致苹果树体营养积累较差,抗逆性下降,加重了果树腐烂病的发生。近几年棉蚜危害加重,在小枝上形成伤口,导致

了枝枯型腐烂病发生趋重。

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还与气候关系密切。北方地区周期性的冻害、日灼等,也是引起苹果树腐烂病的流行原因之一。

4防治对策

4.1增强树势

增强树势,是预防苹果树腐烂病最为有效的办法。应当从幼树期开始,加强果园的肥水管理,防止各类病虫害的严重发生,及时铲除果园内的杂草,秋季将树干涂白防寒。结果树要合理修剪,适当疏花疏果, 克服大小年现象,平衡树体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4.2清除菌源

腐烂病的发生流行与果园内的病菌密度关系密切,果园病原菌密度大,侵染率和发病率也较高,反之病菌密度较小,发病率也较低。冬季修剪时,要及时清除枯枝、残桩、病枝、病皮、粗皮、卷翘皮等,集中烧毁,防止病菌孢子飞散传播。剪锯口发病较多的地区,冬季修剪要适当晚些,以减少冻害。

4.3病树治疗

第5篇:纺织服装技术范文

【关键词】 晚期十二指肠壶腹癌 复方氨基酸 护理

晚期壶腹癌病人因消化系统阻塞,食物不能够进入小肠,在胃内滞留1—2小时后,反流吐出体外,严重时食后马上吐出。为维护病人的正常生理需要,给予静脉营养。

病例介绍

患者,男,76岁,因呕吐、腹饱胀,不能进食,双下肢水肿,上腹部有不移动包块,胃镜检查,胃壁光滑,有充血,探头不能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幽门处有少量积血。B超、CT示:十二指肠壶腹部有占位性病变。诊断:十二指肠壶腹癌。入院给予静脉高营养输注,当输入复方氨基酸10分钟后患者首先述说“难受”,输入20分钟后,出现精神亢奋、燥动、易怒、行为失常、不合作,通过调慢输液速度和心理护理后好转,复方氨基酸输20天后,保持输液速度30滴/分,仍然出现上述症状,给予药物镇静。

护理

1、病情观察。因患者反复发病且症状逐渐加重,应加强对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每天当输入复方氨基酸时,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表现,防止病人发生跌倒等意外情况发生。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确定患者属于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哪一期,根据情况进行护理。

2、心理护理。注重心理支持,癌症晚期的病人是人生旅途的最后阶段,此时病人的心理十分复杂,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受病症折磨,治愈可能性甚微,每天只能面对输液,只能看别人吃饭,自己没有了生的希望,患者易产生反向心理,这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建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延长生命,及时发现患者的需求,让患者的亲人、子女、配偶陪伴在身边,提供亲情慰藉,情感支持,重视病人微小愿望,要处处关心和体贴患者,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产生信赖感,配合治疗。尤其是每天处置、口腔护理时,要小心细致,微笑问候,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温暖。

3、输液滴数的控制。患者处于不能进食的状态,电解质营养物质、水、药物、各种维生素全部靠静脉输入,所以每天的液体量在2500—3000ml,患者几乎是24小时都在输液之中,每当输入复方氨基酸时,护士就把输液速度控制在30滴/分钟,看到自己到医院后整天躺在病床上,静脉输液不断持续,就感到没有生活的希望,只能维持生命,只想快一点输液完毕,能休息一下。所以护士一离开,就马上调快输液速度,调快后10分钟就述说“心烦、难受”,出现精神亢奋、易怒等状况。护士马上一边讲解,一边调节滴数,把输液速度控制在30滴/分钟之内,患者症状稍好转。

第6篇:纺织服装技术范文

一、网络营销在纺织服装业中的运用

纺织服装行业网络营销是纺织服装行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来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正日益成为纺织服装行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被誉为21世纪的主流营销。

二、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网络营销现状及特点分析

纺织服装行业网络营销贯穿于纺织服装业经营的整个过程。纺织服装行业网络营销顺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克服了消费者和企业在时间、空间上的障碍,弱化了存在于二者之间的各种中间环节和渠道,顺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现在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开始接触网络,他们已经认识到了网络营销的重要性,但是纺织服装零售形式大多保留着固定的店铺经营方式,这与人们传统的消费方式以及对新鲜事物的认知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同时也与纺织服装行业网络营销的不足有关。目前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传统实体市场,没有充分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这一虚拟市场,对赢得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导致对网络营销不够重视,对网络品牌的培养和提升欠缺。

三、中国纺织服装业网络营销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1、中国纺织服装业网络营销中的问题

由于纺织服装行业方面本身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纺织服装网络营销速度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

(1)在线试衣问题。服装作为一种传统的零售业,常用的购买方式是“买衣先试穿”,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观念束缚至深,客户们总要先经过试穿、触摸面料等来确定服装的款式、型号、风格等是否与自己的气质、肤色、体型等相称,这正与目前网上不可试穿的服装购买模式相悖,这就增加了网上销售服装的难度,严重影响网络销售的发展。

(2)售后服务问题。这主要体现在消费者退货和换货的不方便,购买的纺织服装不能及时收到等方面。许多消费者不愿意在网上购买纺织服装类产品是因为担心购买的产品不合适,而退货或者换货会带来更多麻烦。

(3)物流配送问题。一般消费者非常关心网上购物的产品多长时间能收到,这就涉及到物流配送系统。中国滞后的物流与快速发展的网络营销不相适应,物流配送问题成了网络纺织服装销售的又一障碍。

(4)网上支付问题。互联网上的交易双方只有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洽谈、确认,最后才能达成交易,在交易的最后,网上银行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网上直接进行交易,需要通过银行的信用卡进行网上支付来完成。而目前各国有专业银行网络选用的通信平台不统一,不利于各银行之间跨行互联和中央银行金融及监管,以及宏观调控政策实施。

(5)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纺织服装网络营销中最大的问题,安全包括信息内容安全和网络系统安全两部分。信息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个人隐私。

(6)诚信问题。如今,许多人上网,进行网上购物的不多,源于网上购物的诚信不高,消费者从内心深处害怕网络营销。

2、中国纺织服装业网络营销运用中的对策

当前,为了加快纺织服装行业网络营销的发展,以便更好的应对网络营销在纺织服装行业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完善网上试衣效果系统。服装的网上试衣系统是能够提供服装网络消费的最直接的技术要求,即通过借助一定的工具,把着装效果和感觉尽可能转化为一种视觉感受,帮助消费者去选择,进而完成购买活动。

(2)提高服务质量,建立方便的退货制度。由于纺织服装本身的个性化特点,消费者购买纺织服装会因为各种客观或主观原因退货,所以退货是否方便,退货存在的风险等是影响消费者网上购买的重要因素。商家只有解决退货问题,让消费者觉得即使在网上购买的纺织服装不合适也可以很轻松的退货,就会大大减少消费者网上购衣的许多顾虑。

(3)提供安全可靠的付款系统。纺织服装网络营销还需要安全可靠的付款系统作后盾。网络消费中的安全主要指现金交易的安全,以及商品本身的质量安全。纺织服装网络营销与银行系统的成功链接,是网上安全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4)完善物流系统。纺织服装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要求健全的物流系统。传统的物流系统提供的是单项物流服务,纺织服装网络营销活动的进行需要传统物流服务提供商开展电子物流服务,与IT技术提供商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提高物流的网络化和智能化。

(5)加强安全技术措施。针对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电子签名法和认证实名在网络上使用较普遍;针对网络系统安全,可通过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来防止病毒的入侵,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不随便接收陌生人的邮件、信息等。

(6)以网络营销诚信为保障。网络诚信可提高网络会员与网络伙伴的忠诚度,抵制一些短期利益的诱惑,而选择与现存的伙伴合作去获得预期的长期利益,敢于进行有潜力的高风险运作。

四、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网络营销发展前景

网络市场作为以虚拟空间为媒介的交易方式,是交易方式上的又一次革命,对于传统的纺织服装市场模式来说,电子商务交易已经成为一种崭新的交易方式在转变传统的市场交易理念,并在传统的市场模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纺织服装网络市场正以一种较快的发展速度在整个电子商务交易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并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对销售观念的转变有逐渐被开发的巨大潜力。纺织服装网络营销相对于传统纺织服装销售模式,具有更加不可比拟的优势;也正是这些优势使其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快速发展起来,影响和冲击着传统纺织服装销售体系,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相信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各项技术和服务措施的完善,加上不同部门的通力合作,网上纺织服装销售模式将日趋成熟,纺织服装网络营销必然成为信息社会重要的销售模式,并促进纺织服装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7篇:纺织服装技术范文

关键字:纺织服装产业 全球价值链 要素禀赋 技术创新

一、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国际竞争力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纺织服装业不断得到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随着产能的增大,我国纺织服装在世界纺织品和成衣市场的份额逐步增大。作为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均表明现阶段具有相当强的出口竞争力,而且这种竞争力具有持续性。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651.36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2.66%,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38%,贸易顺差达到1290.34亿美元,占我国贸易顺差的71%。

然而,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产能过剩、成本上涨、原材料紧缺、人民币升值以及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使得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生产所具备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弱化。导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利润较低,企业面临较大的压力。

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减弱了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首先,目前纺织服装产业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技术进步缓慢;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不利于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其次,在产品出口方面,由于纺织业进入门槛较低,在国际市场上产品竞争激烈,导致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低,产品出口对出口总额的边际贡献率持续下降。笔者根据历年纺织服装进出口数据计算发现,虽然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指数不断上升,但该产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已经开始下降。

(一)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指数(TC)

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其竞争能力的大小揭示了该产品所处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小。经过计算分析可以看出,从1995年至今,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竞争力指数基本上一直是上升的,说明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是逐渐增强的,这和我国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分不开的。

但是随着其它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产业的兴起,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外贸竞争优势正面临威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生产成本也逐渐升高。如果不能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依靠初级生产要素形成的比较优势可能消失。

(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

笔者经过计算发现我国纺织品服装的RCA指数是不断降低的,对照竞争力指数变化分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我国商品的出口结构发生变化有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商品的出口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我国的显性比较优势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变,对外贸易的重心开始发生偏移;另一方面,这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自身的因素有关。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在国际范围内虽然仍具有很强的相对优势,但也已经出现下降趋势,其根源在于这种竞争优势的形成依赖于丰富的资源和低成本的劳动力。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已经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成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成本要求,也上升到技术型的低劳动力成本,而目前我国还未实现这一转变。

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动力,技术进步不足。导致在产品层次上,出口产品过度集中于低档次、常规市场,过分依赖低成本低价格和以量取胜的竞争模式,产品同质化严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在高附加值环节的竞争优势和国外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欧美国家纺织品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到企业销售总额的3%~5%,而我国不到1%。即使与我国其他制造业相比较,以研发人员的人均研发经费、人均专利申请量和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作为比较指标,纺织服装产业除了在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研发人员人均专利申请量,化学纤维研发人员人均研究经费上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在其他研发人员人均研究经费、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拥有量上都达不到制造业的平均水平。

综上所述,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技术进步缓慢使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履维艰,长此下去,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中低端环节的现状难以改变。因此,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技术创新,在国际竞争中逐渐占据价值链条的高附加值环节,对于继续发挥我国纺织行业的竞争优势,保持纺织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价值链视角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中,国际分工的形式不断深化,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垂直;专业化分工,以前由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就可以完成的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现在却由分布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企业分别完成,形成了产品内部的纵向分工形式,这种分工形式称为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的发展包括从产业分工到产品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具体表现为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分工转变为产业内部工序或零部件生产之间的分工,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这种分工活动中。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得各国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其拥有的比较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全球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全球价值链将各国企业相互连接起来,然后通过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不同环节组成新的全球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逐步融入了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就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而言,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中,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为1058.13亿美元,而同期来料加工贸易额为113亿美元,进料加工贸易额为235.15亿美元,加工贸易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中仍占有很大比例。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虽然在规模和成本上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产业层次低,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低附加值环节,产业具有高投入、低效益的特征。

近年来,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产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持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放弃了成本高利润低的生产环节,以贴牌及外包的方式将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牢牢掌控住附加值较高的研发与品牌管理环节,攫取高额利润。据有关统计,我国服装行业从棉花生产、纺纱、织布、印染到成衣,所有环节仅占全球产业链价值的17.5%,物流的2%,政府税收的18%,国外品牌价值的2%,零售环节占到50%。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虽然在规模和成本上有一定优

势,但在全球价值链下尚处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环节。由于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使得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结构不适应,导致资源配置发生扭曲,同时产品价格受到影响,这些使得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显性比较优势逐渐弱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对初级要素过度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企业技术进步的速度,导致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应着重强调技术进步在形成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优化劳动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靠不断的专业化和生产要素升级,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位置,进一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深化发展。

三、结论

比较优势具有动态性,笔者认为企业通过不断学习与创新,可以逐步改进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国际分工的地位。具体包括:一是提升纺织服装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二是通过增强纺织服装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增值链条;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使国内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增强开拓市场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主要依赖现有的资源与禀赋形成静态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而能否强化其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关键要看能否利用内部及外部资源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影响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技术创新。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创新对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升级,带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给定要素禀赋与产业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大力进行技术创新,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边际收益,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也可以为行业发展带来较大的附加值。

在全球化的分工布局中,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争取获得其产品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从而优化产业链,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深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在给定要素禀赋结构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技术创新,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使得产业由价值链低端环节向科技水平较高的高附加值环节转化,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深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比较优势与规模经济的存在是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源泉、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交易成本的降低是全球价值链分工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通过技术创新及规模效应降低成本,重点开发附加值较高的高科技产品,扩大个性品牌,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及市场占有率;采用产品差异化、市场差异化策略,争取在更细的专业分工中取得市场优势。

第8篇:纺织服装技术范文

【关键词】 贸易保护主义 纺织服装业 出口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使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贸易保护已日趋常态化。

根据统计,截至2011年止,我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反倾销调查的对象,平均每年涉及调查的出口商品金额达400亿~500亿元之多,纺织服装产品已经成为被调查的主要对象。根据有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就受到了40次的反倾销调查,30多项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美国,欧盟,印度,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儿童服装及用品的安全及检测是调查的重点。对此,要正确认识并分析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这对我国有效应对贸易保护措施和合理采取应对措施均具有积极且深远的意义。

1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1.1 手段多样,隐蔽,复杂

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基本呈现出多样化,隐蔽化,复杂化的趋势,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越来越复杂,手段也越来越多样。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产生连锁和示范效应,从而促使纷繁复杂的措施不断出现,应对难度也相应加大,从传统的高关税,进口配额过渡到新的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特别保护措施,到最新的劳工标准,其保护手段层出不穷。

1.2 范围扩大,区域化抬头

随着世界各国与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经济与区域经济得到了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使得区域经济组织对外高筑起贸易保护壁垒。为了提高其整体竞争力,使贸易保护程度得到加强,对内则对成员国实行自由贸易,而对非成员国则差别对待。

1.3 政治目标逐渐渗透至经济活动中

很多发达国家为了本国自身经济受到更好的保护,不遗余力地将劳动用工标准纳入国际贸易体制中来,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灌输人权理念和价值标准,以达到其对外政策的政治目的。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受到发达国家的差别待遇。

2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到发达国家贸易壁垒的影响,各国开始实行国际贸易保护政策。所实行的针对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国际贸易保护措施,促使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量下降,并对我国的服装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使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是,从一另方面来讲,国际贸易保护有利于促使中国纺织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扭转错误观念,由只重外在质量转向外在和内在质量并重;由只重产品本身质量转向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及环境保护并重;由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转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并重。

在2008年全球纺织品出口配额被取消,国际纺织品贸易市场的平衡格局也因此被打破。各国开始对我国的纺织品服装产品实行严苛的贸易保护措施,而且频率也变得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大。作为支柱产业的土耳其,墨西哥和印度等纺织服装生产国也加入到了贸易保护主义大军中。

2.1 抬高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成本

目前我国现阶段出口的纺织类服装,由于价格较低,对于各国而言在生产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欧美对纺织服装产品实施保护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而且其要求也最为严格。因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这些措施的实施必然会使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成本抬高。我国产品如果想满足欧美各国制定的这些标准必须要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同时在人力方面要做到合理使用,按照我国规定的劳动法去实行。这样必然使我国的企业生产成本陡然剧增,失去竞争优势。

2.2 容易产生连带效应

通常,连带效应有两种:一是,企业在遇到贸易保护措施或制裁后,必须去适应新的标准,改善自身的技术和新工艺。如果一个企业长时间的停滞不前,就很容易被其他企业取代,失去原本的老客户。这时,企业要在原来的市场上建立新的客户关系,开拓新市场,就会变得很困难;二是,如果这个国家的贸易保护被其他国家效仿,导致保护措施扩散到越来越多国家、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去,这样就会使国际贸易陷入恶性的循环,这样就极大的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竞争秩序。

2.3 阻碍纺织服装行业的良性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经济的国家,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来源,对我国国内的市场来说,如果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遭遇到贸易保护,“出口转内销”就会成为大量出口企业的最终解决方案。对海外的市场来说,短期内必然要降低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一旦有大量的订单出现在我国的内销产品市场,就会导致我国的纺织服装价格的下跌,阻碍我国纺织服装业的良性发展。另外,如果我国的纺织服装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下降,那对我国外部资源的利用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些影响形成后,就会极大的降低外商对华投资的信任,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2.4 纺织品服装出口欧盟存在的问题

与欧盟各种纺织品服装的技术标准相比,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环保法规相对不完善,技术标准混乱。我国缺乏国际标准接轨的强制性标准,而且标准体系混乱;其次,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绿色纺织意识淡薄,环境技术普遍较差对全球的绿色消费趋势缺乏敏感性。再者,我国的绿色认证工作起步较晚,有些纺织企业甚至没有参与认证的意识。近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对欧盟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截止2006年止,我国就有五分之一的纺织品服装流向欧盟市场,出口市场的过分集中会加重我国纺织品出口对欧盟市场的依赖,使得我国产品更容易受到欧盟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

3 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下我国服装出口的运作机制研究

3.1 大力拓展新兴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欧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使我国企业常常遭遇到贸易的摩擦。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想要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更应该积极地开拓新兴市场,寻求多元化的发展。为了能提高我国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我们应该大力开拓印度,东盟,巴西等人口较多的国家,他们的服装消费需求大,能迅速的增长我国的新兴市场。在美国,欧盟,日本,香港这些地方,纺织服装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市场。

除此之外,庞大的内销市场也不可忽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增速往往大于出口需求的增速。制定国际化经营策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理解和更新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内涵,真正减少对外部单一市场的过分依赖,在巩固欧美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和拓展新市场,这将极大地有利于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同时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实行‘走出去’的方针,与国外企业建立经济技术合作或直接投资办厂,建立全球化的纺织品服装的产销渠道。因此,企业要适当地扩大内销比例,使内外销处于平衡状态,再逐步的实现市场的多元化。

3.2 创立自主品牌,提升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服装市场上,品牌创新的竞争成为了一个行业的亮点,想要提升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要有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措施。

企业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大力开发资本和资源的利用及开发技术密集型产品,就不断地追踪国外先进的技术成果和技术标准。借鉴别人的成果,加以研究、学习、吸收和利用,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我国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并形成生产力,实行产品结构的转型,提高我国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每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技术,创立自己的独立品牌,努力提高商品的档次,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并努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依法保护创新成果,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为树立中国品牌的良好国际形象而努力。提高自主品牌服装的国际知名度,扩大自主品牌服装的出口,是我国从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转变为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强国的必经之路。

3.3 规范管理,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话语权

想要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话语权,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政府必须要充分地发挥主导职能,加强对纺织服装产品品检测技术的研究,并制定一整套完善纺织服装产品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还要设立专门部门去负责收集信息,为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企业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咨询、培训、指导工作等;另一方面,加快提高纺织服装的生产和管理的水平,适时地改变经营策略,规范内部的管理,整合好内部的资源等,用发达国家感兴趣的问题与纺织服装贸易紧密地联系起来,努力实现一个带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纺织服装贸易市场,即使国际纺织服装贸易市场深深地打上中国特色的烙印,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在国际纺织服装市场上的话语权。

3.4 合理运用国际法规,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我国具有解决劳动力的优势,因此应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借鉴WTO成员的成熟经验。首先,认真研究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高度关注重点出口市场贸易保护手段的新动向,有效地提醒出口企业及时进行价格的控制,要定期信息,保持信息的畅通,要合理运用国际法规,以达到建立一个健全的预警机制,从而实现贸易保护的前置化;其次,在政策上要扶持一些先进的纺织服装企业,确保纺织服装业顺利完成产业、产品结构升级,政府应从各方面支持企业研究创新,优化结构,使企业熟悉并逐步符合国际化经营标准,加快与世界纺织服装业标准接轨的步伐;再次,在WTO框架下完善贸易保护政策体系。根据世贸组织的要求,各国的关税水平要不断降低,因此关税的保护作用会不断削弱。我国只有构建包括反倾销和技术壁垒在内较为完整的贸易保护政策体系,才能在纺织品贸易摩擦中有更多的策略选择。

3.5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差异化竞争之路

我国频频遭受国际贸易保护措施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在产品结构上趋同,纺织服装产品在服装消费市场上因价格优势取胜。想要以质量取胜,以技术取胜,就必须以科技的进步为依托,不断地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水平,引导企业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才能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为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并稳定的发展,并趁机提高“中国制造”的口碑,降低国际贸易保护主要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负面影响。作为国内企业,国家利益也是自身利益的出发点。积极改善技术和进行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开发研制高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应该努力创立自主品牌,重视非价格竞争方式,避免低价格倾销和恶性竞争,争取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

4 结语

由于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其次是缺乏自有品牌,产品附加值低下,基本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这些问题从而影响了我国纺织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外部的需求,出口退税率及实际有效汇率。由于中欧双方在博弈过程中力量不均等,中方处于明显劣势,再者,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相对分散,而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则比较集中于欧盟等国家,我们只能采取积极态度来化解争端,以突破贸易壁垒,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

参考文献:

[1]傅媛华.贸易环境催逼纺织服装业转型[J].浙江经济,2008(11).

[2]胡卫珍.贸易保护主义下的浙江纺织品出口现状与对策[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24).

[3]万宁.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其应对[J].江苏商论,2009(11).

[4]宋程丽.谈内外贸对接对广东出口企业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9(36).

[5]徐军.贸易保护主义: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的“新危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02).

第9篇:纺织服装技术范文

[关键词] 纺织服装进入英国

中国加入WTO后,中英贸易是两国关系中最为广阔的合作项目。英国有比较好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非常先进,商业法律法规也十分完善。英国又是欧盟中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市场之一。英国市场统计显示,市场年销售规模在300亿~310亿英镑。2002年英国成衣销售增长约3.4%。国外进口服装约占英国服装市场的54%[1]。而且英国的经济以私有企业为主体,而制造业仅占五分之一,近年来英国纺织服装业发展速度减缓,而进口则逐年递增。因此,与英国在纺织品服装方面发展稳固长久合作关系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大有好处。

一、英国纺织服装市场现状分析

1.英国国内纺织业概况

纺织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减少劳动成本,英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将该行业的生产向劳动力低廉的第三世界国家转移或转产,国内多为100的中小型企业纷纷倒闭,致使国内纺织业就业人数减少。到20世界末基本上只保留了一些国内的名优产品,这些大企业如:伟业拉成衣(COATS VIYELLA)、考托尔兹纺织(COURTAULDS TEXTILES)、达威森国际(DAWSON INTERNATIONAL)。现在英国已经由一个纺织品服装生产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2.英国纺织服装市场需求

英国人平时喜欢穿的整整齐齐,西装革履,周末才换上休闲服装。所以英国人大多数时间里穿得是正装,名牌高档服装(如AUSTIN REED,JAEGER,EPISODE,BURBERY等)仍有广阔市场,同时也可以看出英国人对服装品质要求很高。英国地处岛国,常年多雨水,所以新产品(如涂层防雨服装)仍有广阔市场,休闲服也很受欢迎。低档服装主要靠进口,这正是我国服装出口的强项。从纺织产业看,英国毛料质量较好,销量较大,生产毛料的工厂效益也比较好;但用于生产中低档服装的布料(棉坯布或涤纶布)需求较大。

3.纺织服装产品进口状况

进口对英国的织服装工业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为制造业输送原材料;第二,为加工业提供成品。国外进口服装约占英国服装市场的54%,英国主要进口服装有:套衫、T恤衫、各种裤子、女外衣、衬衫和滑雪服等;纺织品有:棉线、棉布、地毯、天然纤维、针织布料、化学长丝等。进口量增加较多的有:女内衣(166.4%)、套头衫(25.1%)、针织布(34.3%)、地毯(12.6%)。英国很受欢迎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

二、走进英国市场的对策研究

英国经济发展对外有很高依赖性,所以特别重视和倡导一个完全自由的贸易体系。虽然对外贸易法规,采取欧盟共同政策,但是总体上英国政府对企业从欧盟以外国家进口或者出口无限制,这为顺利进行国际贸易创立了良好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英国国内有广阔的纺织服装市场,而且英国政府也为外贸企业提供了良好市场环境,那么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如何走出去?将是我国服装企业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笔者针对制约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因素以及对英国的民族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顺利进入英国市场提出一些对策:

1.提高产品的品质

英国人很注重产品的品质,所以对于服装产品品质要求也很高。我国的纺织服装业以劳动密集为特征,多年来在国际纺织服装舞台上,中国主要扮演着加工者的角色。所以我国企业一定要注重服装产品的质量,因为英国人对于低档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很严格。在英国高档品牌服装很受欢迎,而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很多,但是都是贴牌,没有自己的品牌。所以我们的企业要努力打造自己得品牌,争取做到世界级品牌。

2.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加入WTO后,中英合作更加密切,而且英政府也为外国企业在国内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所以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应该在提高质量和创立自己品牌的基础上,到英国建立我们中国品牌的专卖店。只有创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才不会一次次在国际贸易中受制于人。同时力争进入英国纺织服装销售主营渠道,与英国较大的商业集团,进口商建立联系,通过主营渠道在英国分销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

3.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纺织服装业以数量增长模式已经不可行了,已没有竞争力。要求企业结构优化,结构要调整,向高附加值方向努力。并且英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现在成为了英国的再生行业,重视商展与科研开发相结合,努力学习并掌握经营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和品质控制技术,都是我国值得借鉴的。另一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途径就是拓展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因为服装行业的核心不再是制造业,欧美很多国家把它更多的变成了服务行业,真正的缝合和制造加工过程,在整个纺织服装价格成本的比例越来越低。

4.了解英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190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时至今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英国标准体系是世界上最为古老和健全的标准体系。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ion)为全球首家发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BS 5750的机构。但是纵观2005年欧盟贸易磨擦可知技术贸易壁垒将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的又一大障碍。因此学习英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减少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