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
由于历史认识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道路建设落后于交通需求,道路网络的交通日渐拥挤,出现了一系列交通问题和矛盾。随着我国城市化水乎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道路交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1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交通迅猛增长而城市道路建设相对缓慢,道路交通供需矛盾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各城市人均与总量道路指标增长较快,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约20%的增长速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道路交通供需矛盾逐渐尖锐,道路设施欠帐状况日益严重,尽管目前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已掀起新一轮城建,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道路交通欠帐状况却难以在短期内迅速还清。
1.2 道路功能不分,交通与土地利用不协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将我国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大类,其中,中小城市仅有后三类,但目前从事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及决策的人员对快速路、干路及支路的内涵外延理解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行业对其理解亦不相同。正是因为长期以来概念上的模糊造成规划思路、建设思路的失误。交通与土地使用不能相互反馈,彼此促进,这不仅影响城市道路资源的持续利用,而且违背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原则,因此,在现实操作中,难以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更不用说体现城市交通“以人为本”。如穿越中心商业区的主干路,这些道路兼有“商业性”和“交通性”的双重职能,道路的“商业性”功能要求,干路两侧布设大量的商业设施,机动车行驶速度缓慢,行人穿越道路方便,而其“交通性”功能又要求限制非机动车、行人穿越道路,减小机非干扰,保障机动车快速、通畅行驶。不论偏向哪方,两种功能性质的矛盾都难以解决。造成的严重后果不是严重制约了沿线土地开发就是限制了道路功能的正常发挥,我国城市道路功能不分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交通发展战略及行之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1.3 道路规划建设重点偏颇,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在道路规划建设中,各城市往往只重视干路、立交,忽视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序性、协调性原则,导致我国城市道路路网等级级配不尽合理,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表明,从决速路至支路,路网合理的级配结构应为“金字塔”形,而我国城市路网结构却为“倒三角”、“纺锤”形,普遍缺少支路或次干路,其中支路网密度指标同国标差异很大,远小于国标的要求,因路网级配极不合理,交通生成点与干路系统缺乏过渡性连接设施,城市交通集中在几条贯通性干路,不仅不利于机非分流系统的形成,也不利于不同出行距离交通的相互分离,更不利于不同类别道路系统交通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不少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及交通堵塞多集中于市中心地区,而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却主要分布在开发区和郊区。笔者认为上述因素是造成我国道路建设数量不断上升但市区内交通拥挤依然严重的直接原因。
1.4 规划标准不尽合理,难以达到远近期过渡
我国不少城市道路在红线规划时,往往仅研究其路幅宽度,并未考虑快慢车道的合理分配及断面形成的远近期结合,故难以立足未来渐进发展。若道路规划标准没有周密考虑远近期结合,则已建道路设施在远期机动化前提下难以满足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要求,另外,我国不少城市为保障机动车道宽度,忽视人的步行空间规划设计,存在人行道普遍偏窄,没有重视“人”的步行安全需求的现象。
1.5 交叉口机、非、行人相互干扰,路段与交叉口通行能力不匹配
近年来,道路规划建设流行三块板道路断面布置,忽视机非专用系统设计,造成道路交通流在同一断面混合行驶,交叉口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相互干扰的被动局面,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制约着路段及路网的服务水平,交叉口的不畅严重束缚着城市工业生产及城市效能发挥。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发展对策
2.1 研究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发展战略
城市道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与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用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只有在科学的交通发展战略指导下才能避免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人大、收效小等问题,城市交通才能朝着健康、有序和良性的轨道持续发展。
2.2 进行道路交通供需平衡研究
必须改变单纯通过道路建设来满足无限交通需求的传统理念,应对城市道路设施总规模意义上的路网容量指标进行分析,应对城市交通供需矛盾,交流需求与交通供应的互动作用及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共生机制进行研究。通过道路供应指导交通需求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道路资源,缓解交通矛盾,只有从战略高度、需求与管理相结合角度分析路网设施总体建设水平与供应水平,才能为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提供科学的、可靠的定量参考依据。
2.3 加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国家确立通过基础设计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在此宏观背景下,我国将迎来世界经济的下一长波周期,因此,为跟上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节拍,促进我国经济腾飞,我国各城市必须大力加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道路投资适度超前”战略,通过大幅度提高路网密度,尤其是支路及次干路网密度来调整路网层次结构,提高路网整体供应和服务水平。
2.4 理清道路功能,提高规划标准,优化断面分配
统一对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的认识,明确各类道路的技术标准,用地布局及交通管理要求,倡导系统性原则、远近期结合原则、通过道路功能的合理定位,确定道路两侧土地使用特征,提高城市运转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关健词:廊坊;道路交通问题;规划
中图分类号:U6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城市化趋势使人中大量集聚在城市,形成了强大的交通需求;机动化的发展给城市道路带来前所未有的交通压力。“交通拥挤、建造新路、车辆增加、再度拥挤”的现象已在我国很多大城市屡见不鲜,并逐步波及到中等城市。
一、廊坊简介
廊坊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辖广阳、安次两个区,大厂、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个县和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三河、霸州两个县级市。幅员面积6500平方千米,总人口420万,市区建成区面积54平方千米。廊坊区位优势独特。离北京市中心40千米,离天津市中心60千米,京山、京沪、京九、大秦、津保五条铁路干线,京津塘、京沈、津保三条高速公路和京开、京哈、京福、京津、津保五条国家级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依托中心城市和空港、海港的独特优势。
二、廊坊道路交通问题
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丰硕成果和河北省三年大变样行动的推动下,廊坊市近些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建设不断完善,人均GDP逐年增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进步,极大程度的带动了城市交通的发展,但有一点是众所周知的:道路建设的速度永远都不可能跟的上汽车的增长速度。
廊坊市的交通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了交通拥堵,轻微刮蹭事故增多,道路通行能力下降等现象。交通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会涉及到政府、路政、安监、教育、城市规划等多个部门,面对部分问题,有关部门确实已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往往又显得力不从心,如果一味的从管理的角度来处理,实属指标不治本,即使取得短期成效,也很难根治部分交通顽疾。
1、铁路,将廊坊市一分为二,成为了廊坊市道路交通最大的硬伤
银河大桥和其他桥梁的修建使得需要跨越铁路的交通流集中在这几条道路上,而这些路段的通行能力很难满足实际交通量的需求,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尤为明显,这就造成这些路段每日的交通拥堵。
2、断头路众多,使得城市交通的内循环不畅
如果像北京、成都等城市,把希望寄托于一层叠一层的城市快速路,将交通流集中在部分城市主干道上,其结果难免是饼越摊越大,但问题却越来越多。真正良好的道路建设应该像人体的血管,既有动脉运输大量的血液,又能选择毛细血管到达具体的部位,并且又能从另外一个方向流回动脉。
3、道路的配套设施难以健全
加速的城市道路建设,难以避免的造成道路交通管理的相应配套设施建设的脚步跟不上,路段的标志、标线不完善,由于建设的高成本,部分地区红绿灯甚至要到百姓家去借电,因此,断电、停电的现象常有发生,一旦发生都必须投入大量的警力维持现场的交通秩序;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基础设施被破坏、损毁、丢失现象严重,无法找到肇事者,损毁的交通设施都不等不由政府部门自己填单,这也给政府部门造成很大的负担,如安次区南外环与银河南路交叉口以南的护栏,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由于事故已经减少了20余片,直接经济损失近万元,廊坊市有护栏及其他基础设施的路口数不胜数,损失之严重也可想而知。
4、“三年大变样”计划带来的交通拥堵及东西道路太过狭窄
以中国的现状来看,人们出行的工具主要还是以公交车为主。大量的公交车在上下班高峰期很容易出现拥堵。以廊坊现有公交车线路数量来看,54条公交线路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廊坊交通的主干道。加上廊坊“三年大变样”正在改建中,明珠市中心很多老式居民楼和平房正在拆迁,拆迁的房屋很多堵到了交通主干道上,使原本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更加狭窄。好像被堵的水渠一样,路很快就会被车辆填满。拥堵的主干道很快就会堵住东西过往的车辆。廊坊市人民医院门口就是个交通拥堵的重点。5米宽的路面不仅要承受南北主干道的车辆,还有医院进出的医务车以及私人车辆。严重的交通拥堵,使廊坊市的空气环境越来越差,大量汽车尾气,致使2012年底到2013年年初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这样的情况对人民身心带来的伤害可想而知。
三、如何规划道路交通
加快“三年大变样”计划的改建
廊坊市位于北京、天津的交界,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的宏观调控,廊坊在未来将成为北京与天津交界的中心点。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北京居民大批涌入廊坊购房,促使着廊坊要不断进行改建。但改建带来的后果是,在没有改善道路交通的前提下,如果大面积的拆建,将使廊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交通拥堵现象。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笔者个人认为:在加快改建的同时,要先把廊坊市中心的主干道扩宽,东西路面进行整改。以明珠大厦路段为例,此路段是廊坊市中心的主干道,万达广场、明珠商业大厦、市人民医院,如此大的商业圈,汇集了大量人流与车辆,但此路段路面宽度仅是广州路面的一半。不仅如此,两个路口的距离也相当近,使车辆在高峰时期都拥堵在此路段上。减少路口数量与距离,加宽路面宽度,都是改善道路交通的必然。
增强人们的交通意识
最难得工作莫过于“人”的工作。社会的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城市的不断外扩,吸收了很多农村人口,人们可以很快的从农民变为市民,而从市民到一名合格公民的转变责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却忘记了如何礼让。
与车流量同样快速增长的同时有马路上你争我抢、行人横穿马路、不遵守交通信号、甚至是恶意的刮蹭。笔者亲身经历过几次交通拥堵发现,与大城市的车流量饱和而导致的的拥堵完全不同,廊坊市的交通拥堵绝大多数完全是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的:明明看到前方拥堵,知道继续向前行驶会造成更大范围的拥堵,但司机仍然会“闯绿灯”,并且报以无所谓的态度,这些都很难从管理的角度解决。
良好的执法环境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虽然不能像北京市一样通过提高单位的行政级别来保障执法的严格有效,也很难像杭州市政府一样“将交通管理工作提高到政治高度”,但可以尝试着根据廊坊市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努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为政府部门建立好执法的框架,寻求到一个既使政府工作顺利开展,又能使百姓信服的,和谐、文明、规范、理性的执法大环境。
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道路;规划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交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诸多大城市都存在严重的交通问题,交通事故发生频繁,交通需求关系不平衡。基于提倡可持续发展观的前提下,为了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交通需求与城市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供求关系的平衡发展,满足当前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要求,从而实现其稳步发展。
1. 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现状
1.1 城市交通布局不合理
在空间资源配置上,效率极低,导致我国城市交通结构不合理。基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城市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国土资源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不合理,没有明确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导致城市市中心区交通压力增大。同时,由于城市土地使用布局存在矛盾,向心交通特征显著,城市中心区居住过分集,交通结构不合理。
1.2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不完善、交通需求增长量大
轨道交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有限,承担客运比例不高,道路拥挤现象突出,大部分城市交通结构个体化趋势明显。其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高。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道路拥有面积指标低,特大城市道路长度年增长率不高,忽视停车场建设,一些大型公共建筑缺乏相应停车设施的规划,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同时,诸多城市地面公共交通形式单一,多层次立体交通系统不健全。
1.3 交通污染严重、交通投资主体单一
由于城市市中心区交通拥堵状况严峻,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根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大气污染指标的影响率已高达70%左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在城市环境上,各种交通噪声突出,尤其是机动车噪声。相关环保监测部门发现,汽车噪声占城市交通噪音的72%左右。交通拥挤已经成为了当前城市交通较为显著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导致社会投入成本增大。其次,在现代交通体制下,投入后产出表现为社会效益,投入滚动与增值无法实现,政府投资为主要的投资主体,由于缓解交通供需矛盾能力有限,难以适应未来城市交通发展需要。
2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策略
2.1 健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建设
为了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充分发挥道路的交通功能或生活功能,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满足不同功能交通要求以及城市环境要求,必须要优化道路网空间布局形式,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方格网式道路网布局。分散性与灵活性大;二是环形放射式道路网布局,强化城市中心与的联系;三是自由式道路网布局,此外,对于大型城市还可选择混合式道路网布局,以满足环境质量要求。其次,要不断完善自行车道路交通系统、步行系统、居住区内道路系统,提高道路交通功能。
2.2 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停车设施建设
在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停车设施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平衡停车量与现有道路通行能力,及时控制好路边停车状况,最大限度地减少停车对行人以及行车视线的阻碍与干扰,保证停车场交通流量与邻近街道荷载量相符合。在停车场设施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车辆的可达性、停车车辆阻抗,加大建设投资,对城市停车场进行统一管理,实施机动车停车一卡通,积极发展停车产业,响应政府政策,加大停车场建设科技含量,实现智能化管理。
2.3 优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结构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作为当前城市发展的关键内容,对于整个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而言,城市交通结构主要有三种:第一,以小汽车交通为主体、公共交通为辅的交通结构;第二,以公共交通为主、小汽车交通为辅的交通结构;第三,以非机动化交通为主、步行与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交通结构。在优化交通结构过程中,为了保障其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不断结合城市实际发展现状,具体选择合理交通结构,从本质上来讲,主要有两种选择方案:第一,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而言,必须要以轨道交通以及地面公共客运交通为主干,有效发挥小汽车、自行车等交通的作用;第二,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城市,要发挥道路公交的主体作用,组织多元化交通系统。解决完善自行车交通发展问题。
2.4 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办法
在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办法过程中,首先要积极遵循交通优化原则、优先原则以及交通总量控制原则,正确处理好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关系,不断研究机动车运营规律,结合城市各个地方的功能分布,注意交通的通行能力,强化流量配置,构建智能交通系统,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二是电子收费自动控制系统,三是交通动态监控系统,四是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化,五是交通指挥中心,六是应急处理系统。基于构建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从而提高交通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健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建设,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停车设施建设与道路交通管理办法,优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结构,从而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提高交通规划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陈永茂,过秀成,肖平.城市停车规划分区方法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0(03)
[2]陈飞,诸大建,许琨.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型、现状问题及目标策略—以上海市实证分析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06)
[3]郭亮,贺慧.基于行为需求的城市交通规划目标与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2009(01)
关键词:城市; 交通道路; 规划; 设计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交通道路合理规划
1、道路环境规划
传统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比较重视道路的路网布置、线型设计、车道数确定、路面结构形式等交通功能和城市空间功能,而忽略环境功能。在现代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应该把城市道路的环境功能放在重要的地位。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均应从城市环境的整体出发,根据不同区域的要求,就空间组合、景观风貌、特色建筑、道路横断面组成等进行综合规划设计。使各构筑物组成的空间轮廓、尺寸比例、色彩线条等相互协调、和谐美观,以达到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水平、改进市民生活质量的目的,给人以舒适、美的享受。例如加拿大,该国的道路规划设计建设部门是以保护道路周围环境为出发点来搞建设的,自然森林资源绝不能遭到破坏。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很薄弱,只注重路线平纵指标,忽视了道路与周围地貌的融合。
2、城市交通发展弹性规划制定
整体交通发展战略,根据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条件及城市自身特点制定城市交通分期发展战略,包括近期、中期和远期交通发展战略。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致力于继续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开发规划及建设,但往往较少重视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道路网络规划方案均以分析预测为依据,对未来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估计不足,更重要的是路网规划中对系统的应变能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如一些先前处于城市边缘的地区,会逐步发展为衔接老城区的重要地区。对这些区域发展的环境因素、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人口的发展论证不足,往往会造成城市用地布局不当、设计标准采用不当,路网规划弹性不够,形成新的交通约束。
3、进行道路交通影响分析和交通量控制规划
不同的土地利用布局、性质、强度对应着不同的交通需求,合理地利用土地规划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土地利用的性质和开发强度不断改变对周围乃至整个城市的交通量分布,任何开发项目都会带来新的交通问题,尤其在土地利用非常密集的地区,必须系统地进行交通评估,将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之内。时下一些地方政府急于拉开城市框架,热衷于修建大马路,以期将大马路沿线两侧的土地进行上市拍卖。土地上市拍卖后开发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考虑道路承载能力进行超强度的土地开发,道路沿线单体建筑容量设计穷尽所能。另外,从交通量控制上看,应对交通工具与道路之间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规划。
4、道路人性化规划
很多的城市道路环境是“重车不重人”或者说是“车重于人”。在道路设计中,往往存在忽视行人交通权利的倾向,比如禁行时间长,通告时间短;斑马线、天桥、隧道等过街设施间距过大,又缺乏合理选择,而这些管理上的问题,又常常成为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诱因。交通繁忙路段没有人行天桥、过街地下通道和斑马线,行人需冒险穿越街道;以挤占人行道的方式或牺牲绿化带来拓宽机动车道,步行者不得已进入机动车道,增加了交通危险性。行车道与人行道之间缺乏应有的隔离设施,步行空间因而缺少安全性。道路交通规划只一味注重车辆的机动性规划,一味追求道路的宽度,甚至宽马路同两边的建筑不发生关系,只是快速通过,很容易造成城市原有的商业区衰落,导致城市中心片区、副中心片区郊区化。
5、建立、健全交通法规
现代化城市发展不仅要有现代的快捷的交通方式,同时也要有完善的、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约束,以保证交通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提高交通治理和建设水平。同时,由于没有健全的法规和必要的科学监督、制约机制,交通建设有时甚至会成为个别领导追求“个人政绩”的依托,专家意见、群众呼声和交通建设的科学性、长期性、系统性被搁置在一边。国内不少城市里的个别和局部交通设施,如道路立交、高架路、现代化交通管理设施等,尺度、气势是有了,但是交通系统的整体功能并没有因此得到应有的改善,巨大的交通项目投资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经济效益回报。为此,交通领域亦迫切需要贯彻依法治国的思想,并以正在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通过健全法制,加强民主监督和公众参与,促进政府各部门协调工作,提高各城市交通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充分发挥交通建设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小结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就是要从城市远景的交通需求进行道路系统布局,以城市的近期交通需要来逐步实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的重视与解决,都直接关系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合理性,以及道路交通能否向良性发展。
二、城市交通道路功能设计
1、城市生活性道路其设计的交通特点是:目的性、相关性的出行和到达的交通量占主体,道路上行人较多,一般以上下班交通为主,也包含一定规模的购物娱乐等生活出行,它更多考虑人的需要。故必须考虑公交优先,有条件的道路应规划公交专用道,而且自行车流量相对较大.生活性道路的总体特征是人车同样优先,需要较宽裕的人行道及相对较好的步行环境,考虑交通安全需要人车分离,干道级的道路可同时考虑机非分离,支路则可以机非混行并视交通状况路边停车行人可采用平面过街(人行横道)。此类道路可采用一幅路或两幅路的布置形式。
2、商业性道路
这种道路两侧商业发达或间隔拥有多处大型的购物和娱乐场所。对道路的通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商业性道路应给行人提供充足的步行空间,考虑人群的安全,购物环境及交通目的,机动车道不应太多,一般为双向四车道,需设置公交及港湾式车站,并与车站结合开辟行人过街横道,同时人车之间应有较宽隔离,自行车也应与人群隔离,减少干扰,此类道路可采用一幅路或两幅路的布置形式。
3、景观性道路
又称园林景观路,它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的道路。通常绿化率不小于40%,总宽度应较宽,部分主干道或次干道才具有此特性。景观性道路以行人休闲、休憩和绿化营造为主,人行道要求比较宽,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与人行区域结合布置,两侧应结合自然条件对称或灵活布置;车行道应与行人之间有较宽隔离,可设置公交及港湾式车站,保留自行车道、同时对其行驶区域给予一定限制。此类道路一般采用两幅路布置形式。
三、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城市成为一个越来越复杂的综合体,城市规划也就越来越成为一门高度综合性的科学,道路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要综合考虑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结构、经济基础、科学技术的要求。合理规划,勇于探索。对于城市道路,如何适应城市发展、城市现代化、交通现代化的要求和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与持续发展等,许多重要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市政道路;交通规划;措施
1 前言
城市市政道路交通施设是个复杂的工程,交通设施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市政道路交通设施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但由于道路面临的各种客观原因,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远远满足不了现实的需求。为了解决新区城市面临的各种交通问题,许多城市新区在建设的时候,都努力探索,积极规划,以达到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效果。
2 城市新区市政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问题
现阶段的新区道路建设,建设者在建设的时候,对城市交通总需求及总容量没有进行科学预测,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对城市交通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城市基础研究、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交通政策研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国家法规作为后盾)。相比较于西方国家,西方发达国家有一系列的交通规划法规,如美国的《美利坚合众国公共交通法》、《美利坚合众国停车场法》、《美利坚合众国交通法》等。而我国的交通立法就没有这么完善,首都北京的交通立法是最完善的,但跟美国比起来,还有很大的路要走。
2.2 资金问题
在西方发到国家,用于发展交通及治理交通废气、交通噪声的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之间。不仅如此,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城市交通时还大力吸取社会资金。西方发达国家在资金筹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与之相比较,我国的城市交通建设主要靠政府,民间资本极少流入交通领域,这与巨大的交通建设费、巨大的交通治污费不相协调,急需民间资本的介入。
2.3 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不协调
就目前情况而言,城市新区的交通问题,不论以何种方法来解决,始终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效应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在大部分的新区中,严重缺水停车场。在已建成的许多城市中,道路沿线土地过度开发,导致道路交通压力急剧增大。这些问题的出现,跟政府急功近利、缺乏专业人员对交通的规划有关。在新区市政道路的建设中,需要专业人员对交通数据进行长期收集、整理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方案,才能保证市政交通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 新区市政道路合理规划的措施
3.1 新区市政道路环境规划
在传统的市政道路规划建设中,有几个项目的功能是比较重视的,包括新区道路的路网布置、道路的线型设计、车道数的确定、城市路面结构形式等功能,而环境的功能却往往被忽略。
在新区市政道路的规划设计中,笔者认为,应当把环境价值和环境同能放在重要的位置。新区市政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都要从城市环境的整体价值出发,在此基础上,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需要,结合城市的空间组合、城市风貌、建筑特色等进行综合考量设计,使各种新区城市的空间轮廓、尺寸比例、色彩线条等不失比例、美观大雅,以此达到环境价值的最大化。
3.2 新区市政交通发展弹性规划
城市新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整体的发展,要根据新区的规模、经济发展条件及新区的自身特点,制定新区相应的发展战略,包括长期发展战略、中期发展战略、近期发展战略。当今,城市的许多新区都在大力加强新区的交通设施建设,但往往只看到当前,目光不够长远,对新区道路交通的长远发展不够重视。因此,在制定新区道路交通发展规划的时候,要以分析预测为依据,对新区道路交通的未来发展方向要充分认识,要给新区道路交通的发展预留出相应的位置。
3.3 对道路交通量的分析和规划
在城建中,土地的性质、利用强度、土地的不同布局对应着不同的交通建设,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进行规划是解决新区交通问题的重要基础。新区土地的性质和开发强度会不断地改变着城市的样貌和规模,同时也改变着城市的交通分布及影响着交通量的变化。因此,新区的任何开发项目都会影响到城市交通的变化,这种影响大多是负面的。以土地利用率非常密集的地方为例,在这种地方进行项目建设,必须系统、科学地对其交通进行评估,将项目建设的不良影响控制在最小。当下许多地方政府急于扩大城市规模,在对新区进行建设的时候,往往好大喜功,对规划只是草草了事,热衷于大修马路,以期将大马路两边的土地进行高价拍卖。土地拍卖后,开放商为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往往不考虑道路的实际承载能力而进行超负荷的、高强度、具有破坏性地开发,导致道路两侧建筑四处林立。另外,从交通量控制上看,应对道路交通工具和道路进行衡量分析和具体规划。例如同样是运载500个人,使用公车比之使用小轿车,道路占用率可减少80%,燃油可减少90%,排放的各种污染气体可减少85%。因此,在建设城市新区道路的时候,政府要积极倡导,对道路要科学分析,具体规划。
3.4 道路的人性化规划
在现有的许多城市新区道路建设中,往往是“重车不重任”,“或者是“车重于人”。在当今的城建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那就是往往忽视行人的交通权力,例如路灯对行人的禁行时间长,通行时间短斑马线、天桥、隧道等过街设施间距过大,而这些管理上的问题,又常常成为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诱因。
甚至还有这样的问题,在交通繁忙地段,没有设置过街地下通道、过街人行天桥;以挤占人行道或牺牲绿化带的方式来拓宽机动车道,步行者不得已进入机动车道,增加了交通危险性;行车道与人行道之间缺乏应有的隔离设施,步行空间因而缺少安全性。道路交通规划时一味地注重车辆的机动性规划,一味地追求道路的宽度,甚至宽马路与两边的建筑不发生关系,只是快速通过,很容易造成城市原有的商业区衰落,导致城市中心片区、副中心片区郊区化。因此在规划的时候,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行人的利益,给行人留下应有的空间。
3.5 建立、健全交通法律法规
城市新区的发展不仅要有宽广的道路、快捷的交通方式,同时也要有健全、完善的交通法律法规的约束,以此来提高对道路交通的管理和建设水平,保证城市道路交通的正常稳定运行。国内许多城市的新区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着,其中的部分或者整体的交通设施,如城市立交、道路高架桥等,虽然气势大,但其实际的整体功能却没有发挥出来,巨大的交通投资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来,求其原因,很大部分跟欠缺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关系。
因此,国家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交通法律法规,同时加强社会的监督和公众的参与,以此促进政府各部门协调一致、通力合作,增强城市新区交通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交通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4 结语
城市新区市政道路规划要从城市的长远发展出发,以此对道路的布局进行规划,并以城市的近期交通需要来逐步实施,从而不断满足新区道路的需求。新区城市市政道路规划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涉及到许多学科。城市新区道路交通中的问涉及到道路建设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新区是否能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岩,杨晓光.主动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体系.系统工程[J].2006(1):30-34
[2]李康.城市交通安全理论探讨[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1(3):2-4
[3]尹红亮等.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的新思考[J].公路交通科技,2000(8):60-63
[4]郭忠印,方守恩.道路安全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徐吉谦,主编.交通工程总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6]刘庆汉主编.市政(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实用全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鄂尔多斯市东胜铁西二期开发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Z].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07
[8]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上海中心道路交通十年发展战略研究[Z].2002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道路等级;交叉口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道路的定义和现状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按一定的长度、宽度经人工修筑,可供人、车通行的带状构筑物。
现状:进入21 世纪,随着我国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镇)人口的集聚,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大,以及小汽车进入家庭的客观事实,我国现有各类城市都面临着现状道路的容量不足,道路功能不分明,路网布局不合理,各类车辆与人流混行,城市公共停车场缺乏,高峰时段车辆拥堵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因此编制好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已成为各城市人民政府的当务之急。
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意义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总体布局的骨架,其规划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而。
(一)城市道路系统不仅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还反映着城市的而貌与建筑风格,体现城市特点
例如政治中心城市与工业城市、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平原城市与丘陵、山地城市,它们的城市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它们的城市道路系统也各有其不同之处与其特点相适应。通过规划相应的道路系统,使城市中各个有关组成部分,由城市道路系统构成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
(二)城市道路系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我们说城市道路是城市总体的骨架,它一旦形成就极难改变,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不仅要满足当前的交通要求,而且要能适应近期和远期的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就是从城市远景的交通要求进行道路系统布局,以城市的近期交通需要来逐步实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使城市中不仅有方便的内部交通联系,而且有完善的对外交通联系
城市交通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城市范围内的交通;二是城市与其它城市或地区之间的交通,即城市对外交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中,汽车交通在城市的对外交通方而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编制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时,必须使城市的道路系统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车站、港口码头、机场等有直接联系,保证城市对外客、货运输任务的完成,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三、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要点
(一)道路交通通行等级及其规划
1、快速路
一般大城市、特大城市,以及城市用地窄长(长度超过30km) 的带状城市,可设置快速路。快速路应与其他干路形成系统,与城市对外公路便捷地联系。快速路的断面原则上不设非机动车道,即不允许非机动车通行。对外交通量大的路段,为确保行车安全,可在双向车道之间设置中央隔离带。应尽量控制和减少快速路与其他道路交汇的数量。另外,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大型公共建筑,如必须设置时,其出入口应设在次干路上,快速路穿过人流集中的地段,应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
2、主干路
主干路一般作为城市主要的交通干路,其道路断面应分别设有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让它们分道行驶,其分隔带在两个交叉口路段之间宜连续,以防止人 行经非机动车道横跨机动车道。主干路两侧不宜或尽可能减少设置公共建筑的 出入口,必需设置时,要经过交通管理部门的审批。
3、次干路
次干路相当于城市地区级或居住区级的道路,其道路两侧可以设置公共建筑,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以及公共交通站点和出租汽车服务站。
4、支路
支路可以与平行快速路的次、主干路相接,但不可以与快速路直接相接,对于不得已必须与快速路相接时,应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或下沉式立体交叉穿过快速路。支路允许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市中心区,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交通设施内部的道路相接,支路应满足公共交通线路的正常通行的要求。
(二)城市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网密度要兼顾城市各种生活的不同要求,密度过小则交通不便,密度过大则造成用地和投资的浪费,也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一般认为主干路间距为700-1200米,次干路间距为350-500米,支路间距为150-250米。快速路的进出口道路间距一般不应小于300米并且道路间距为300米以上。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心区交通量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交通量较少。因此,中心区道路网的密度应当较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最小。即中心区道路间距为300-400米。密度为5-6km/km2;市区中部道路间距为500米左右,密度为4km/km2左右;市区边缘道路间距为600-800米,密度为3km/km2。根据城市建设的经验,大城市的道路密度以4-6km/km2为宜。
(三)城市道路交叉口空间规划设计
1、通行能力匹配设计
按进口道通行能力与路段相匹配的原则,应增加进口道的车道数,以弥补通行时间的损失。具体增加的车道数要视各进口道流入交通的实际需求情况等加以确定,同时,出口车道数不应少于每个进口道的该流向车道数。
2、交通流空间运行秩序
(1)机动车通行空间
通过地面划线或交通岛的形式,将每一股车流的流线加以确定,使车流各行其道。渠化路线应简单明确,根据各流向车流的安全行驶轨迹设计。交叉口内把各流向的交通流行驶轨迹所需空间之外的多余面积用标线或实体构筑成导向交通道。导向交通岛间导流车道的宽度应适当,避免因过宽所引起的车辆并行、抢道现象。
(2)自行车与行人通行空间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多为三块板构造,混合交通流在交叉口合理的渠化方法是 将自行车与行人过街通行区域并行设置,与机动车分离,避免左转自行车随机动车直接斜穿交叉口,通过二次过街实现左转。对于道路等级较低、断面较窄的一块板道路,自行车流与机动车流交织,干扰严重,可采用自行车提前待行的方法,设计自行车与机动车前后分开的双停车线,避免自行车主流与机动车的交织与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流混杂。
3、通行效率设计
(1)右转车储车空间的设计
人行道位置靠近交叉口中心,当右转机动车在相交道路的人行横道前受阻时,车辆就停在本向的人行横道上,这样即占用了行人过街的通行空间,同时也阻挡了直右混行车道中的直行车,还会给本向的非机动车通行带来很大的不便。为此,可将人行横道适当后移,在两条相交的人行横道之间留出一个小汽车的停车间距,这样可大大降低右转机动车对行人和直行机动车以及非机动车的干扰。
(2)自行车膨胀流的处理
当自行车在交叉口排队时,间距很小,排队紧密,而当自行车在停车线驶出时,由于安全行驶的需要,其前后左右的间距均需加大,形成膨胀流。故在交叉口空间处理上应考虑自行车通过交叉口时的膨胀宽度。即在直行机动车与自行车通行区域之间留出一定的安全空间,以消除影响。
4、交通安全设计
在机动车道较多、人行过街横道过长时,绿灯末期行人无法安全通过,应在道路中央进出口道之间辟出一定宽度的区域,作为过街行人安全待行区。过街行人安全待行区的宽度应不小于2m,最小不得小1.5m,否则起不到安全待行的作用。具体设计方法为:
(1)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利用分隔带做安全待行区,并保留端部1~2m的分隔带,对驻足的行人起保护作用。
(2)无中央分隔带的道路,应压缩进出口车道宽,设置安全待行区,并以彩色涂料醒目标出。
(3)自行车与人行道的无障碍设计和各种管线的布设位置不应使交通流运行通道上产生物理障碍。
(4)动静统一协调的交通环境,构成优美的城市景观,交通存在于城市之中是为了输送和联系,这种运动创造了视觉感受的运动美。交通流运行轨迹平滑、柔顺,不仅便于交通管理,还能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绿色交通
Abstract: how to solve the current urban traffic problems have become city an important topic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work faces serious challen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in the big cities of the main traffic problems and reason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method, and combining with shenzhen traffic management practice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green traffic" traffic planning system.
Keywords: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green traffic
中图分类号:TU984.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从古代星罗棋布的原始路网布局,到二战后出现的现代城市交通规划;从美国以家访小型样本调查结合查核线测量以确定现有交通形态,到5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交通和土地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用路网规划代替单一的道路规划;此后逐渐采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使规划的内容更趋完善;直至60年代后期,对各项评估由定性向定量发展后,交通规划成为交通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经多年的不断完善,形成了现有的兼具“连续性”、“综合性”和“协调性”的交通管理规划模式。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1.1对道路交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需要调查、搜集的资料有: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
1.2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摩托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
1.3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设计
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
1.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
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可按道路网络抽象化、交通管理方案抽象化、交通流重分布模拟以及管理效果分析四个步骤进行。通过对方案的综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2.当前大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1道路面积严重不足 首先,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其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此外,我国城市中占用道路和人行道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积,往往很快就被各种摊商、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使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居民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年来才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m2上升到6.6m2,仍不及发达国家的1/3,尽管增长幅度较快,却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2.2私家车增长速度快、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加剧了交通拥挤 近年来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飞快,由于居民生活水平及出行要求的提高,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的年平均增幅在15%以上。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大量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造成道路交通复杂化,增加了管理难度。因此,尽管我国城市机动车人均保有量较低,但我国城市的道路交通拥挤状况大大高于国外同等机动车拥有水平下的交通状况。2.3交通产生的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城市机动车交通造成的大气污染约占整个城市大气污染的一半以上。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交通和工业生产,而以交通噪声污染为主,各车辆造成的噪声一般在80分贝以上。
2.4公共交通日趋萎缩1978年至1995年间,全国公交车辆数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5倍和2.8倍,公交车辆达到0.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 12km~14km下降到5km~10km,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运营效率没有和经济挂钩,服务质量下降与企业生存无关,因而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公共汽车在整个城市交通客运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小。
2.5交通管理水平偏低,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导致管理疏漏较多,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同时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3.结合城市交通特点,融入“绿色交通”理念,合理应对交通问题
其实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总结起来无外乎“统筹”二字,通过合理地整合资源,达到人、车、路的和谐共处,而“绿色交通”理念既是“统筹”的目标,也可以说是“统筹”的方法。
“绿色交通”是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具体是指适应人居环境发展趋势、方便、安全、高效、低公害、人性化、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多元化的、与生态环境协调的、与城市发展协调的城市交通系统,是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
“绿色交通”理念提倡减少个人机动车辆的使用,提倡步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贯彻理念的同时并加之有效地约束管理,能有效地减少车流量,提高公众对公共交通的需求,有效提升了道路使用效率;该理念同时提倡使用清洁干净的燃料和车辆等,这无疑是减少污染,节能减排的正确举措;它是一种适合于所有出行者的低成本、无污染、节约土地资源和空间的交通系统,不仅是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健康、休闲生活方式的回归。
自09年至今,深圳市已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先后确定为节能减排财政综合示范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市,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2011年底,我市路网体系总里程达到了6041公里,开通运营5条城市轨道线路,总里程178公里;开通公交线路758条,运营车辆12833辆,日均客运量880万人次,形成快、干、支三层次、多模式、一体化的公交服务体系。以下是是深圳发展低碳交通的行动与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第一,坚持以科学的政策、理念为指引,转变交通发展模式。2010年以来,深圳市不断完善相关政策规划体系,相继研究制订了深圳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工作方案,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与策略,为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深圳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政策依据和规划指引。
第二、优化交通组织结构,加快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加快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公共交通体系。实施公交提速工程,优化公交新网,新增公交运力,增设公交专用道及自行车道(绿道),目标至2015年全市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3%以上,公共交通占集中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6%,同步建成500公里自行车网络。
第三、合理引导个体集中化交通需求,适时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政策。2011年下半年,为了保障城市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相继出台了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以进一步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加大力度整治交通拥堵。目前,深圳市政府正在就各项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推行的时机、具体内容、操作方式和相关配套措施进行紧密部署。
第四、推动建立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TOD机制,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建立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协调机制,宏观层面上推动建立高快速路导向的产业空间发展模式和公共交通导向的人居空间发展模式,以轨道车站、公交站点为城市发展节点,进行土地功能高密度混合开发,推动建立紧凑型城市。
4.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地补充和深入,也会随着不断应用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去反哺印证使之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而当务之急就是紧扣时展主题,响应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号召,贯彻落实“绿色交通”的理念,针对性的解决现有交通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规划
【 abstract 】 the urban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plan for solving the good road traffic safety in work, some basic, structural fundamental problems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oreign developed countries of some of the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nantong in urban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plan as an example, the process of the planning concept, planning method and evaluation index are discussed.
【 keywords 】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及居民的出行率大幅增加,使得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交通事故多发,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频频发生,严重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社会增添了新的不安定因素,道路交通事故由此也被称为“无休止的交通战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编制逐渐开始被各级政府和交通安全管理部门重视。本文结合南通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编制经验,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内在含义、技术思路以及评价指标进行探讨。
1 南通现状概况
目前南通交通安全管理现状主要存在不足主要包括①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不全;②路口的渠化和信号设施交叉口质量有待提高;③城区交通组织有待优化;④慢行交通设施需要加强;⑤驾驶员培训、交通安全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⑥交通管理设施的现代化程度需要提高,交通监控和智能交通系统需要增加。
2 国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成功经验
国外发达国家经历了单一因素的研究、系统化的研究和信息化研究三个阶段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研究的成果直接体现在各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目前形成了三种比较典型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即美国式、日本式和瑞典式【5】。
美国式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一种综合式管理,他们提出交通工程学的三大支柱即:法规、教育和工程。他们的交通工程学者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是由多因素交织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应注重从安全的源头和法律的角度认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与实践形成“3E”工程(Education、Engineering and Enforcement)。
日本式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除了在综合管理和信息化上与美国相似之处,其特点还主要体现在:第一、注重驾驶员的管理;第二、注重对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教育。
瑞典式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零观念管理。零观念之父——瑞典交通部门道路安全局长克拉斯·廷瓦尔说:“我们已经不能接受一个仅仅由于犯了驾驶错误就要用死亡和终身痛苦来惩罚我们的交通系统”。零观念管理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宣传教育和行驶标准细化;第二、加强多方面的合作。
3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技术思路
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交通事故特征,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事故分析,提出具体的安全对策和措施;其次针对不同等级道路从总体上作出一个分析和事故归类,针对不同等级的道路,提出相应的规划方案——安全对策和措施;然后对提出的安全对策和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最后形成对南通市整个道路交通事故防范具有指导性的推荐规划方案。
规划技术路线如下:
图1 南通市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技术思路
4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方案设计
规划方案主要涉及以下环节【4】:
(1)交通安全管理体制与政策。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综合协调机构;建立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专报和公告制度;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督察制度、提高交通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交通安全执法装备水平,改进交通安全执法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等。
(2)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规范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工作;提高事故黑点判断能力;建立交通安全管理数据库;开发交通事故决策支持系统等。
(3) 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的部署,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并尽可能改善和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完善道路标志、标线等交通管理设施等。
(4)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针对不同交通参与者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宣传教育,注重宣传手段的多样化。
(5) 交通事故快速反应。建立交通事故快速抢救联动机制;提高事故伤员现场急救护理水平;建立交通事故“绿色通道”等。
5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性评价
在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评价中,交通事故是安全水平的直接表现,而道路条件、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交通环境等则是反映交通安全水平的潜在因素,它通过影响交通事故进而反映交通安全水平。因此,在综合评价时应加强各潜在因素的分析,进而研究各因素对交通安全影响程度的大小,以了解道路交通安全的薄弱环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6】
6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实施保障
(1)规划方案实施保障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实施的工作量大、难度高、涉及部门众多。保证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重点在于:①统一规划、加快安全设施建设;②加大对安全宣传的力度;③确保稳定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资金;④交通安全设施投资政策建议。
(2)规划的调整滚动
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中的大多数管理设施(标志、标线、包括部分硬件设施)都可以根据变化了的交通状况进行调整,因此规划滚动有利于提高交通安全管理的效率。并且城市交通安全信息变化很快,
(3)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研究
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指交通管理部门为防止和应急处理各类交通安全事故而预先制定的应急方案应作专门研究、编制并组织演练。重点在于①制定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和原则;②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检查。
7 结束语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作为现代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这一课题的复杂性和未成熟性也给研究带来了许多挑战。本文主要介绍南通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相关经验,给相关规划人员提供参考。未来希望更多的规划人员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技术内容及系统评价做出更好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南通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2010
[3] 赵黎 武夷山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研究
[3] 牛学军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
[4] 童赣生,任刚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的若干思考. 交通标准化,总146期
关键词: 城市路网 规划 道路网密度 道路面积率ArcGIS
21世纪以来,胶州的城市人口和机动车数量剧增,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正确计算、分析研究城市道路网的合理密度,对于把握城市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制订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网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ArcGIS空间分析在区域差异问题中应用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区域经济发展[1]、人口分布等方面,很少涉及到道路网络。衡量道路数量或路网便捷与否的常用量度指标主要有计算道路网密度、道路面积率等,利用ArcGIS软件统计准确快捷,对指导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衡量城市道路建设水平的具有积极作用。
1. 研究区域概况
胶州市是青岛市县级市,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其东临青岛市区,北接平度市,西靠高密市,南接胶南市,是山东半岛连结内陆各省市以及进出青岛、烟台,通往青岛港、黄岛前湾港、烟台港等港口的重要交通枢纽。本次研究区域主要是胶州中心城区,总面积约89.14k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5 km2。目前胶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未来胶州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发展将逐步呈现产业国际化、区域城市化、城市机动化等特征,这些都对胶州市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2. 道路等级划分
城市道路网必须具有合理的等级级配, 以保障城市道路交通流由低一级道路向高一级道路有序汇集, 并由高一级道路向低一级道路有序疏散,从而通过不同等级道路交叉口间距的控制及不同出行距离交通的分流来提高道路网运转效率。道路的功能等级划分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基础,理清道路功能、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最大限度挖掘道路设施潜力、保障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青岛市拥湾发展战略的提出,胶州湾片区将形成连片发展,片区的发展需要区域快速路系统的支撑。未来胶州湾片区内部还将形成结构完善的区域快速路系统,实现重要城市对外及城市之间的快捷联系。作为胶州湾核心城市的胶州,现阶段必须主动预留区域快速路通道,积极对接青岛市区的快速路系统,充分利用区域内部交通资源,带动城市自身的发展。因此在规划控制中将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个等级。
3. ArcGIS软件的应用
3.1基于ArcGIS软件转换Cad文件
本文基于ArcGIS9.2软件环境进行应用研究。新建一个Arcmap文件,根据经验及计算,设置坐标参数,确定所研究区域的坐标系为“Xian_1980_3_Degree_GK_Zone_40”,点击Add Data命令直接打开CAD程序的“jzdl.dwg”文件,通过Data \Export Data命令将dwg文件转换成ArcGIS格式的“jzdl.shp”文件。
3.2在属性标增加属性列
在图层“layers”移除“jzdl.dwg”,加载“jzdl.shp”,点击Open Attribute Table命令,在属性表中利用options\Add Field增加属性列道路名称“name”(type选择text)、道路等级“grade”(type选择text)、道路宽度 “width” (type选择double)、道路长度“length” (type选择double)、道路面积“area” (type选择double)。
3.3编制及计算道路的属性数据
点击Editor\Start Editing命令,Task选择Modify Feature,Target选择“jzdl”,根据上述道路等级划分,手动输入全部的道路名称(如果只计算各等级的道路的相关属性不需输入此属性可节约时间)、道路等级及道路宽度。
传统的道路长度计算,在CAD软件中需要一条路一条路的查询属性,才能得出各条道路长度,而在ArcGIS中利用强大的属,用函数即可一次性计算出全部道路长度。
在“Attributes of jzdl”表中点击列标题“length”选中全列后,点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Field Calculator”打开属性计算器,在函数代码中输入如下函数:
Dim Output as double
Dim pCurve as ICurve
Set pCurve = [shape]
Output = pCurve.Length
“length”= Output
点击OK,即可计算出全部道路的长度。
再利用属性计算器计算面积。
area=[length] * [Width]即可计算出全部道路的面积。
3.4利用 “Ststistics”功能计算道路密度
道路密度是指一定区域内道路总长度与该地区面积之比[2],是评价某一地区的交通状况的常用指标之一[3]。计算公式为:
Di = Li/Ai,i∈(1,2,3,…,n) (1)
式(1) 中,Di 为区域i的道路设施网络密度( km/km2 ),Li 为区域i的道路长度,Ai为区域i的用地面积(即研究区域面积89.14km2)。道路网密度越大,交通联系越便捷,但密度过大,会造成城市用地不经济,增加城市道路建设投资,并且造成交叉口过多,反而影响车辆行驶速度和干道通行能力;道路网密度过小,会使车辆绕行,增加居民出行时间,造成道路交通拥挤。
在“Attributes of jzdl”表中点击列标题“grade”, 利用“sort descend”命令进行分类排序,根据道路等级分类,利用“SelectByAttributes ”对话框,‘grade’=‘主干道’,选择道路等级为主干道的道路,在“Attributes of jzdl”表中点击列标题“length”选中全列后,点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Ststistics”命令即可显示出主干道的总长度等信息,同样的方法分别计算出快速路、次干道、支路的各等级道路的总长度。
利用式(1),即可分别计算出胶州各等级道路的道路密度。快速路0.18 km/km2,主干道1.07km/km2,次干道1.26km/km2,支路2.24 km/km2。
从道路网络结构组成来看,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长度比例为0.16:1::1.17
:2.09,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4]中推荐路网组成相比,道路结构主次干道比例相对合理,支路相对比较缺乏。这与城市道路不包括居住区内部及大院内部道路有一定的关系,另外结合研究区域现状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研究区域内公园、水域等占有一定的区域,公园、绿地系统内部道路没有作为支路计算,另外研究区域内有多条铁路过境,由于过铁路的桥涵数量有限,只能满足主次干道穿越,多条支路没能穿过铁路造成都被铁路“割断”,从而形成“断头路”,导致支路的连通性、网通性差,道路密度降低。
3.5利用 “Ststistics”功能道路面积率
道路面积率城市道路用地面积与城市总占地面积的比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该指标用以反映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发达的程度。当城市包括大量非建设用地时计算道路面积率只限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城市道路面积率是城市道路宽度与密度的综合指标,是城市道路网规划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5],是衡量城市交通设施状况优劣的重要参数。
国内大中城市的21世纪初道路面积率普遍偏低, 如上海浦西的现状道路面积率为11.5%、南京市的现状道路面积率为3.8%、天津市的现状道路面积率为7.4%。
利用ArcGIS统计道路面积,计算胶州市道路面积率,在“Attributes of jzdl”表中点击列标题“area”选中全列后,点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Ststistics”命令即可显示出全部道路的面积统计信息,“sum”后的统计信息即为道路总面积。道路面积率即道路总面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9.58/65×100%=14.7%。
根据规范要求,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15%;胶州市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经济相对发达,同时又是快速成长中的中等城市。过高的道路面积率不利于城市环境建设。高道路面积率造成除去道路就是建筑,因此在道路建设过程中需要与城市绿化有机结合。
4.结语
道路网络是空间运输得以实现的基础,道路网络指标计算的准确快捷,对于道路网络的规划分析具有指导意义,合理确定各等级道路的相关指标,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6]。本文成功应用ArcGIS软件强大的属,省去了传统需要逐条道路进行查询属性的繁琐工作,并利用统计、分类、汇总等功能,即可实现道路网密度、道路面积率等计算,这些指标反过来又能指导今后道路网络的规划。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技术的分析、叠加等功能,实现不同时期道路路网的比较、分析,为城市的相关规划提供更加合理的指导性资料。
参考文献:
[1]沈建武,吴瑞麟.城市道路与交通[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04 ~ 105.
[2]范科红,李阳兵,冯永丽.基于GIS 的重庆市道路密度的空间分异[J].地理科学,2011,31(3):365~371.
[3]Yue Hong Chou.Exploring Spatial Analysis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M].USA: On Word Press,199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20-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