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海外市场营销推广范文

海外市场营销推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外市场营销推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海外市场营销推广

第1篇:海外市场营销推广范文

【?P键词】海外营销;企业;思路

【Keywords】overseas marketing; enterprise;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F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193-02

1 引言

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已经获得巨大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多。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中国企业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机遇也是挑战,而许多企业意识到了其带来的发展机遇,但是对其带来的挑战认识不够充分,在进行海外市场拓展时依然专注于基础建设,并没有形成规模。当前我国虽然有以华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类企业在海外打开市场,甚至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从整体来看依然势单力薄,并没有真正在海外立足,中国企业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海外营销能力,积极创新,想办法真正融入海外市场。

2 积极开展深耕细作、以点带面的市场策略

过去我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盲目地将目标市场都集中在欧美国家,可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美市场的消费能力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俄罗斯、印度、南非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却获得不断增长,且与我国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形成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外出口,这意味着过往我国确定的海外市场营销目标市场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根据企业自身的特色与目标市场的具体特征确定主要的海外市场,以此为据点进行规划发展,采取深耕细作的方式夯实自身在海外市场的市场位置,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最终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比如玻璃幕墙企业的目标市场在欧美国家,那么可以在做好欧美市场之后向新兴市场进行拓展。

3 制定产品策略,重视技术创新研发

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一直以来我国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无论是积极引进外国技术还是独立自主地进行技术创新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因此我国企业需要学习海尔等民族企业的做法,加快研发速度,降低技术创新成本。海尔将客户的需求与订单联系起来,重视与用户的交互,根据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符合海外市场需求的产品策略,同时注重核心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工作,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建设自己的科研团队,加大对人才的培养,积极与世界先进的技术对接,着重强调加快研发速度,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主张以最短的速度实现技术创新,从而取得绝对的市场优势,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时,以此为基础生产确保产品策略得到实施,能构成生产出更具有多样性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从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产品。[1]

4 积极开展品牌国际化策略

所谓品牌国际化就是指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建立自己的品牌,以自主品牌作为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的核心,需要企业不断加强自身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品牌意识,提升自身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识别性与知名度。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品牌都将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研究如何在我国企业中培育自己的国际品牌将成为广大企业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企业在复杂的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中,需要针对海外市场开展目标用户群体调查,在做好用户群行为习惯定位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产品技术研发,积累资金,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推广策略,在国际市场中树立自己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自主品牌,积极开展品牌国际化发展路线。[2]

5 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多元化的策略

过去我国企业在进行产品出口过程中大多直接将产品出口给国外的进口商,企业自身并没有在国外建立属于自己的营销渠道,这种形式在开始能为企业迅速占领市场提供更多的优势,但是在不断的发展中依然采用这种形式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无法充分获取到海外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建立多种形式的销售渠道能够分散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使得企业的生产更具有灵活性,更直接地获取来自市场的声音,方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牌建设。因此企业在开展海外营销工作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国家与地区的市场情况以及自身的条件进行机动变化,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可以尝试商的形式进行海外销售,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可以在原有的销售渠道上不断进行创新,建立独立的销售渠道。

6 开展国际市场本土化的策略

进入21世纪,国际分工深化,国际间经济依赖性加强,经济交往日益发展,国际合作不断扩大,出现了众多的跨国公司,而在其中只有少?倒?司获得了成功。而且这为数不多的公司的经验显示,只有实行“思维全球化,行动本土化”的战略,国际营销才能成功。

所谓国际市场的本土化指的是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将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使得自身的生产经营理念与其相适应,积极创新,制定出与目标市场需求更吻合的营销策略,实现市场研发、产品制造、生产管理与营销的本土化发展。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市场,为了更好地突破现存的贸易壁垒与隐形的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的国际市场因素,更好地降低生产成本,深入地进入到目标市场中获得更广大的市场占有率,我国企业需要充分重视国际市场本土化的发展,从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出发进行改革,以地方企业的身份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来说,实现本土化经营是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的重要标志,比如海信电器在澳大利亚开展的全面本土化策略。对于我国企业来说,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更是实现企业快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开展海外本土化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整体规划,从全球视野进行战略布局。

7 强化经营管理,做好企业销售培训

第2篇:海外市场营销推广范文

2014年,我国出境旅游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出境旅游规模1.14亿人次,同比增长16%,与此同时,2014年我国入境旅游持续走低,既与世界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加剧等外部因素有关,也受人民币升值、物价提升、雾霾严重、安全事件等宏观因素影响,更与旅游产品相对老化、营销手段亟待升级等内在因素有密切关联。

2.阿坝州入境旅游市场现状

2.1入境旅游市场恢复缓慢

阿坝州入境旅游市场由于遭受汶川地震的毁灭性打击,市场总量出现大规模下滑,由于受国家整体入境旅游市场萎靡以及灾后旅游营销不到位等营销,阿坝州入境旅游恢复的迟滞,2013年入境游客人次数、旅游收入相当于2007年的28.2%、24.8%。

2.2入境客源市场发生较大变化

根据阿坝州主要景区网订门票入境客源数据,2010~2014年,近程入境客源市场以港澳台、东亚、东南亚为主,港澳台市场比重大幅上升,东亚市场则出现大幅下降,东南亚市场较为稳定。远程客源市场以欧洲、北美洲为主,所占市场份额很小,趋于上升。从客源国家看,2010年及以前,日本是阿坝州最大客源国,2011年至现在,韩国是阿坝州最大客源国。

3.阿坝州入境旅游营销策略

3.1旅游品牌营销策略

大力提升阿坝州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藏羌走廊、丰碑、汶川奇迹六大旅游品牌在国际旅游市场的认知度。一是加强与世界主流媒体的合作;二是加强与全球主要旅游网站的合作与链接,在重要客源地建立落地网站,充分利用网络的国际化、开放性、受众广、不间断等宣传营销优势推介阿坝旅游品牌;三是由海外办事处在facebook、twitter等国外社交网站注册官方推广账号,开展海外微营销。

3.2国际旅游市场拓展策略

巩固港、澳、台、日韩及东南亚等传统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努力开拓欧美、大洋洲、印度及俄罗斯等境外新兴旅游客源市场。力推世界自然遗产、藏羌民俗体验、大熊猫生态文化、登山、滑雪、温泉度假等高端特色旅游产品,以品牌组合市场营销,实现“一程多站”式品牌营销。

3.3海外联合促销策略

开展旅游和航空联合促销。与国内大型航空公司建立紧密协作和联合营销关系,促成各航空公司积极开通九寨沟、红原连接西欧、北欧、北美和澳洲的海外航线和旅游包机,旅游旺季时加密国内航线和航班;同时在主要客源地机场候机厅位置,摆放多语种的阿坝州旅游宣传册。开展与海外旅行商的联合促销,针对近期需要重点开拓的海外市场,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和方案,激励海外旅行商主推阿坝州旅游产品。

3.4构建科学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

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在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成员部门,尤其是宣传、外事、广电、文化、旅游等部门要建立营销工作联动机制,整合营销资源(资金与渠道等),统一策划,整体宣传,联合促销,大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旅游营销模式。

3.5海外分销系统建设

大力推进入境旅游国际分销系统建设。针对海外核心目标市场(如日本、韩国、美国、英国)设立专门的海外营销办事处,开展与国内大型旅游批发商的战略合作,积极推广和销售阿坝州旅游产品,形成网络密集、运作高效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分销体系。

3.6海外主题旅游推广活动

积极针对海外目标市场参加由四川旅游局、国家旅游局签头的海外推广主题活动,精心设计具有阿坝州特色的主题展馆和宣传材料,着重在文化、遗产、乡村、购物、美食、音乐、体育等方面向海外旅行商和游客推介阿坝州旅游产品。

通过大型赛事和节庆活动来进行海外宣传,引爆海外市场。积极申请和举办国际性的户外运动赛事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同时结合广告传媒、社交媒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集中舆论宣传,吸引眼球。

3.7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

积极开展基于海外大数据的精准营销,重点开展与Google等掌握海外大数据的机构合作,分析核心目标市场的游客偏好和搜索习惯等,精准定位潜力市场人群,通过邮件广告、弹窗推介、短信、MSN等方式进行针对宣传,同时借助这些数据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活动策划。

3.8文化影视旅游营销

开展围绕阿坝旅游元素的文化影视营销,积极与国外电影制片商洽谈,争取在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系列等卖作电影当中融入阿坝州旅游元素,借助影视巨作的全球影响力和传播力,提升阿坝州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国际眼球。

3.9区域旅游线路联合营销推广

积极推进区域旅游资源共享、旅游交通贯通、旅游客源互流、旅游产业同兴,积极融入接轨成渝经济区,构建川、陕、甘、青旅游合作区,加强跨省旅游经济协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进跨区域旅游资源和精品线路的联袂开发,强化旅游品牌的联合宣传促销。重点针对“一程多站”式的跨区旅游线路,积极与周边省市展开合作,共同营销区域旅游线路。

第3篇:海外市场营销推广范文

一、现代国际市场的营销环境

(一)经济环境

针对经济环境,在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收入水平等对于国际市场营销具有一定的影响;分析消费市场,如果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针对产品的款式和性能以及特色等各个方面,具有品质和价格方面的竞争。针对市场规模,在国际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国际市场的规模是特别重要的,需要分析商品的服务总量和购买力,市场规模由人口和收入方面的结构决定。消费结构也是特别重要的,市场营销得以开展,需要结合国际市场各个项目的各项消费因素,呈现市场消费状况。

(二)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环境内容直接影响到营销活动,法律环境对于市场营销活动会给予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作为重要的经济组织,在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当中,会受到来自政治因素的影响。法律的实际内容包括各个环节的法律因素,可以使国际营销更好的发展。

(三)文化环境

文化属于一个复合整体,文化包括艺术、知识、法律等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文化内容在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都具有渗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国际营销的各个主体,利用文化,可以对市场营销的效果给予评判,正确的应用文化的差异性,可以促进国际市场营销更好的开展,制定出合理的营销策略。在各个营销活动当中渗透文化,成为文化另外一个组成部分,文化直接影响到市场营销的成果。企业制定国际营销策略时,需要对文化的差异性进行正确的应用,使当地的文化动机得到确定,将行为模式的特征进行确定,确定出适合当地的促销方法,并且要使消费者可以接收制定的销售机构。

二、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关系

(一)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之间的异同

国际贸易是指在世界范围当中,商品、技术等实现跨国界的交換,国际贸易当中各国的贸易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的时期当中,世界贸易的总和就是国际贸易。而国际市场营销就是在市场营销活动当中,实行跨越国界的营销。供给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是相互依存的,二者相辅相成,可以共同发展,市场营销对于国际贸易会产生反作用,使国际贸易得到快速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需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开展各种活动,具体的国际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条件都是商品和劳务交换。

(二)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市场营销的中心就是市场,主要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收益,在国际竞争当中获得更多的优势,以各国的市场环境为基础,采取各种不同的战略,以国际市场为基础,获得相应的决策和选择,以市场环境为基础,制定出战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各国的政策也是不同的,不同的商品进入到国际市场当中,都希望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促进国际贸易更好的发展。国际贸易的主体就是企业,那么企业自身需要具备国际营销的观念,充分利用国际营销这个平台,结合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出科学的国际营销策略,加快国际营销的发展速度,使国际分工和合作得到加深,使国际贸易更加稳定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国际市场营销方式

(一)品牌推广

国际市场营销的根本因素就是品牌,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品牌。创建品牌的时候,需要改革产业的结构,抛弃传统产品当中具有低附加值和低质量的品牌,在市场当中可以获得一席之地。需要强势的推广产品,将国际市场彻底的打开,细分市场,实现产品的细化,针对比较传统的生产经营,需要将海外市场进行开拓。细分国际市场,可以明确商品自身的优势,着重推广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的产品,使产品的附加/A-/~到提升。还需要将品牌优势加以提升,在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过程中,需要产生品牌效应,具有优势品牌和创新能力。总之拓展市场的主要途径就是利用品牌战略,可以利用品牌的号召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占领国际市场。

(二)对网络贸易给予规范

当前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发展,在市场竞争当中,开始广泛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当前海外市场的拓展过程中,已经离不开网络贸易方式。我国当前比较缺乏高级计算机人才,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影响到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国际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这样一来,对于国际市场策略的制定也是一种影响。网络贸易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在我国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国际贸易开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网络安全,近些年不断出现交易安全性和网络贸易征免税等各种问题,对于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敏感度,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网络贸易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加大力度培养高级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为我国国际贸易的网络营销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海外市场的拓展。

(三)在政府的引导下,整合所有的优势

在当今市场环境的发展过程中,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以我国的国际市场营销为基础,制定出科学的政策,将国际贸易的积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使我国可以更好的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企业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时候,需要结合政府的支持。企业和企业之间,其特点和发展情况都是各不相同的,在现代贸易环境中,无法实现单独的国际市场营销,需要整合企业优势,打造出专业的营销团队,在国际市场营销方面取得更大的效果。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市场方面的因素,使政府在区域经济当中发挥出优势,从而可以整合区域内部的资源,为企业和企业之间创作出良好的合作渠道,将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内容得到优化,建立出良好的贸易环境。

(四)加强国际市场调研

国际营销和市场营销的市场环境是不同的,在国际市场中,因为不同的环境,使各个国家面临不同的机遇,与此同时的还有风险,因此企业需要严格的调查国际市场,以此制定出各种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各个企业需要设置相关的部门,主要任务就是调查国际市场,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公司的具体任务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各个出口地区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以及风俗习惯等等,还要对国家的政治环境和国民收入等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

(五)调整产品结构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各个企业需要抓住这个时机,有效的调整产品结构,针对高消耗和高成本以及高污染的各种产品需要做到主动放弃,增加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观念主要是依靠产品数量,从而可以对市场份额进行占领,对产品和市场进行有效的细分,生产出具有很强优势的产品,使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高,从而可以制造出企业的知名品牌。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当中获得一席之地,需要各种的因素的力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要想获得优势,需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建立出自己的品牌,在竞争当中树立优势品牌,将市场份额进行有效的扩大,这样才会具备更大的获胜趋势。

(七)企业要树立国际市场营销的经营理念

战略方针和营销行为制定的前提就是经营理念,正确的经营理念,可以在整体上指导企业的运行发展。当今的企业需要树立出有关国际市场营销的经营理念,需要确立出国际化的市场营销理念。我国小型企业通常都是以我国的国内市场为基础,他们工作的重心通常都是国内市场份额。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要想得到发展,需要改变我国的传统营销理念,以我国的国内市场为基础,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企业的市场需要融入到世界范围当中,产品的销售的目标是世界市场,还需要在全球范围当中,优化配置自身的资源,如果只是利用产品的国际化的销售,无法实现真正的国际市场营销。我国市场经济开放的时间比较晚,和世界上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我国企业在营销观念和营销水平方面存在着不足。针对国际市场营销,我国企业和发达国家在营销理念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企业主要是以国际市场需求为主要的营销方向,在我国国内市场当中,买方市场是特别重要的。但是这种营销理念的竞争力已经明显不足,更多的外国企业开始将消费需求进行创造,明确消费需求的实际路线,区分具体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将企业的主动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不能总是被动的进行调整。国内企业需要以自身的特色为基础,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进行有效的刺激,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当中的竞争力。

四、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使国际贸易得到不断的发展,使经济之间实现相互的作用,最后成为统一的经济整体。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也推动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并且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再加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迎来了网络时代,国际市场网络营销方面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在网络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需要培养出更多的高级计算机人才,使国际市场营銷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构建网络贸易营销体系,使制定的各种市场营销战略变得更加完善,更好的扩宽市场。明确市场的各种个性化的需求,重点关注我国的无形价值,良好的处理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当中的各种因素,可以更好的保障我国的国际贸易的发展,在激烈的国际贸易市场当中占领更加重要的地位。

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得到有效的推进,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也随之得到发展,在国际市场营销当中,各个企业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要想在国际市场营销中获得成功,企业需要加大力度完善国际市场营销,将传统的观念进行创新,不断接受新的营销理念,大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营销人才,在全球化的角度上,打造一流的国际营销队伍,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我国经济可以得到稳定的发展。

第4篇:海外市场营销推广范文

法律认定了王健仪,王健仪则认定了加多宝。“我们给加多宝传授了很多工艺,草药、过程、秘方都非常重要,这对于代表传统养生文化的凉茶而言是独一无二的。”王健仪对媒体解释,此祖传秘方不是写药方,多少钱、多少量就可以了,必须亲手教、亲口传授,而且亲自实践才能做到这件事。

几十年经营下来,现在的加多宝凉茶依然遵循古法,严格按照配方生产高品质的正宗凉茶,配方、味道、口感始终如一。这样的专注赢来的是市场漂亮的成绩:根据全球权威调研机构尼尔森公布的凉茶行业数据,2014年,加多宝在罐装凉茶市场份额高达62.1%;中国食品工业协会《2015年度中国饮料行业整体运行报告》统计数据则显示,2015年,以销售额计,加多宝凉茶以70.6%的份额位居中国罐装凉茶市场第一,销量持续增长。

标准工业化生产保证正宗品质

如何确保创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正宗凉茶配方得到永久传承和发扬,并确保正宗?摆在加多宝面前的是这样的挑战。

随着凉茶这一岭南文化瑰宝被推向全国,乃至海外,标准工业化生产成为必然趋势。为此,加多宝秉承传统凉茶制作工艺,在国内首次研制出凉茶浓缩汁技术。加多宝集团品管及资源管理总经理庞振国透露,“对于加多宝来说,正宗配方是得以区别于其他凉茶的一大特质。在此基础上,公司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又开创了‘集中提取,分散灌装’的工业化生产模式,保证凉茶生产的标准化和产品新鲜度、品质、口感的一致性。”这意味着,加多宝从生产第一罐凉茶出厂到现在,二十多年以来,消费者所喝到的亿万罐加多宝,一直是凉茶创始人王泽邦的秘方凉茶――即中国养生文化的结晶、正宗的岭南凉茶。

近年来,加多宝与广药集团的凉茶产品一直因为对簿公堂而见诸报端。有说法指加多宝是为了保持话题热度。而加多宝也首度正面回应,坦承公司心无旁骛,“一直在专注于凉茶产业发展及凉茶文化的推广,无心纠缠于官司上”。加多宝方面进一步解释,基于对消费者知情权的维护,加多宝有权利也有义务告诉消费者配方来源的正宗性、传承途径的正统性。 金罐加多宝在纽约时代广场祝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夺得首金

只有王泽邦的后人才知道凉茶秘方的真正归属。在这一点上,因为潜心研制凉茶浓缩汁的专注精神,加多宝得到了王氏的青睐。作为王氏第五代传人,王健仪对媒体旗帜鲜明地公布:“王氏家族独有的正宗凉茶祖传秘方已经独家传授给加多宝集团,加多宝生产的凉茶是受我独家授权配方的,过去是,现在是,未来还是”。这番首肯,确定了加多宝的配方与“正宗”凉茶配方一脉相承。

营销升级:

借力IP使品牌年轻化 继续“互联网+”

肩负秘方的加多宝,必须确保古方焕发活力。为此,加多宝数年来策划了不计其数的经典营销,成为商界营销传奇。

以最新的今年案例为例,一开年,加多宝就策划了以“招财进宝”为主题的系列春节营销活动,主打互动营销,在凉茶与消费者打造起一个强大的矩阵,实现了金罐加多宝2016年销售开门红。此后,金罐加多宝又与《愤怒的小鸟》大电影进行跨界合作,借助这个全球知名的IP,成功替代碳酸饮料,成为众多年轻影迷首选的观影饮品。不到一个月后,金罐加多宝再度携手暑期档超级IP《老九门》,再次发力品牌年轻化,促进了在主力消费人群――年轻人群的深耕细作,再度引领了消费新潮流。

里约奥运会正如火如荼,向来出现在全球体育赛事舞台的加多宝再度引领风尚,并继续互联网+体育营销。此前,在德国世界杯、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伦敦奥运会、南京亚青赛、巴西世界杯和北京APEC会议等国际舞台上,加多宝都曾力推正宗凉茶文化。不懈的品牌推广使其成为饮料界的标杆,就连其金罐包装也成为潮流,不少知名饮料企业都先后推出金罐饮料,准备一起在里约掀起夏季饮料金色浪潮。

国际化战略布局 全面开拓海外市场

虽然已是凉茶界的领军品牌,然而,对于一个需要传承的百年文化遗产,加多宝显然认为这份成绩还不够,他们仍在继续向海外拓展市场。

截至目前,在海外市场,加多宝凉茶已成功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对代表传统文化的凉茶需求越来越强烈。今年6月,加多宝集团在泰国开始建设生产基地,投产后,将成为继马来西亚工厂之后的第二个海外生产基地。直接将生产基地投放海外,既能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市场需求,也印证了将加多宝打造成世界级饮料品牌的决心。

目前,加多宝海外销售份额大约10%。今年,随着马来西亚工厂开始投产,在总体销售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海外市场也将继续扩大。

鲜为人知的是,为了配合国际化战略布局,加多宝人员架构配置正逐步向可口可乐等国际化巨头看齐。其中,市场营销部门作为公司的生产力部门,按照人均产出标准设置人员。同时,加多宝仍在持续加大渠道的下沉,为此,公司内部正在积极培育和吸纳高标准的基层业务人员――这些,也许就是加多宝成为商界营销传奇的制胜诀窍。

根据最新官方数字,加多宝2015年凉茶营业收入达到220亿元。加多宝官方透露,目前,国内外各区域的销售额都在逐步增长,业绩非常可观。

今年6月,加多宝与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后双方除深耕食品饮料行业外,还将在文化体育产业、地产开发及健康养老产业等五大领域开展高层次、全方面的深度合作。这意味着,今后的加多宝凉茶将作为集团领衔产品,携正宗配方以更丰富姿态出现在更多领域。

第5篇:海外市场营销推广范文

业界期待开启“中国时代”

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游戏产业风生水起。高增长率带来的繁荣景象令业界欢欣鼓舞。但众多企业也开始反思,在全球化背景下,过于依赖国内市场的传统只能令整个行业裹足不前。

网络游戏《摩尔庄园》在时下6至12岁的少年儿童中十分流行,在国内已经拥有千万玩家。尽管是家只有“4岁”的企业,上海淘米科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却不满足这一业绩。“在做好国内的同时,《摩尔庄园》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我们已经拥有台湾地区80%的市场份额。2011年,在进入越南后,又成为当地小学生眼中最好的游戏产品。”淘米的CEO汪海兵说:“这就像iphone产品,能够带来全世界范围内的收获。”

“纵观近二十年的全球游戏产业,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的时代,我们都是玩着日本的游戏机长大的;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韩国的时代,很多中国企业都是在韩国的游戏产品。接下来的10年,会不会开启中国游戏产业的时代?我有所期待。我们需要把握历史机遇,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趣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玉红说。

“借力修路”海外

最新的《2011中国网络游戏研发力量调研报告》显示,近年来对于海外市场,国内网游公司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产品输出。有实力的企业纷纷设立海外公司,直接在海外市场进行运营。以海外子公司的形式独立运营游戏可直接与当地用户接触,使得国内企业对于目标市场用户的需求更明确。中国游戏企业第九城市在韩国成立分公司,运营自己签下的欧美大作和国产网游;另一家企业巨人网络也于2011年下半年成立“海外运营中心”,负责海外网游的运营业务。

玉红说:“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目前趣游在日本、台湾、韩国、马来西亚等地创办了当地的子公司;在全球建立了25个运营平台,覆盖北美、南美、欧洲等地区。未来3年之内,趣游还将在全球继续设立运营平台。”

尽管在海外市场做得风生水起,但是文化差异仍旧是中国游戏公司在海外需要克服的问题。如何开发出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如何将产品的本地化做好,是摆在海外运营人员面前的难题。业内人士指出,要破解这一难题,唯有进行“借力”,只有人才、产品本地化,才能最终在当地市场站稳脚跟。

在这一方面也不乏先行者。目前中国游戏企业完美世界已在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区设立了全球运营公司,主要运营公司授权到海外的产品。2010年以来,完美世界相继投资收购了美国的研发团队和工作室,进一步拥有了具有当地文化背景的游戏开发团队。而堪称中国游戏行业标杆之一的畅游,2011年的主要作品《鹿鼎记》也在研发中加入韩国美术和欧美单机大作模式,目标直指国际市场。

分析人士指出,这几年中国网游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吸引了不少外国研发团队和人才的加入。不少知名国际企业出身的人才凭借其丰富的研发经验和国际化视角,加盟国内网游产品的研发,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加速了国内网游产品的国际化,便于开拓庞大的海外市场。

海外拓展仍需修好内功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说,在2010年海外拓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基础上,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企业走出去步伐继续加快,不仅蜗牛公司原创网络游戏签下8 000万美元出口俄罗斯大额订单,完美时空、盛大网络、金山和畅游等众多原创能力突出的游戏出版企业在参与海外市场运营、输出资本服务方面也取得不俗进展。同时,许多优秀的原创网络游戏企业逐渐具备了全球视野,立足国际市场竞争发展,打造出中国网络游戏出版产业的国际名片。

不过在“出海”的同时,中国游戏行业依然被同质化现象所困扰。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在游戏中加入不良内容,游走在违背道德与违反法规底线的边缘;一些企业缺乏创新,依靠模仿和抄袭生存。孙寿山指出,出版部门将严把网络游戏审批关口,坚持扶持民族原创、提倡品种多样、鼓励格调健康、杜绝庸俗低俗。下一步还会研究试点国产网络游戏审批关口前移,强化属地管理职责,提高审批监管效率。

上海第九城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沈国定说:“我们网游企业不应该再把目光局限于国内,而应该通过落地海外,参与全球网游产品的竞争。这样我们才不会沾沾自喜于国内发展的成功,我们会发现在人才储备、全球视野,以及市场营销等多方面,我们和海外的行业巨头相比,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第6篇:海外市场营销推广范文

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国际化是指企业的品牌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的经营活动,这种经营活动以品牌出口为导向,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各项资源,使国内品牌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品牌。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品牌国际化进程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以出口贸易为主,这种国际化方式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只能依托中间商,缺乏海外经营经验。由于中国企业品牌发展过程较短,品牌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往往首先采用贸易方式进入国外市场。这种模式容易受到进口政策等的影响,在出口过程中易受到限制,一些国家甚至使用反倾销的政策来阻止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品牌的进入。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在国际化进程中,一定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把竞争优势从成本优势转化为设计、质量、品牌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企业采用贸易进入模式对国外的市场渗透程度比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国际化步伐,明确企业国际化战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真正意义的品牌国际化。近年来,我国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制定和执行“走出去”战略,将立足国内、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作为品牌发展的策略,开始尝试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收购兼并和海外建厂等手段拓展国外纺织服装市场。品牌国际化的过程可分为渐进式和跨越式两种方式。渐进式国际化的过程是指品牌建立过程中,逐步建立海外销售分支机构,并在部分海外市场形成知名品牌,然后采用一体化经营模式,在海外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成立子公司,全球配置资源。跨越式国际化进程是指纺织服装企业品牌不经过国内品牌发展阶段,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经营模式。

2纺织服装品牌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误区

我国对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国际化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纺织服装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采用国际公司的设计或者大量纺织服装企业为国外大公司进行OEM加工均是纺织服装品牌的国际化,这种理解的缺陷在于国外消费者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品牌仍然没有认识,品牌缺少知名度。品牌国际化的目的是要在国际市场上建立服装品牌的强势地位,从而获得品牌的溢价能力。

2.2品牌研发能力相对较弱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多数以贸易起家,大部分企业缺少自己的品牌研发设计,且研发设计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对新型纺织面料等的研发力量还不够。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共有40余万个,但这些纺织服装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还很有限,缺少在世界上知名度高的品牌。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与国际大品牌相比,品牌创建时间短,规模相对较小,实力还不强,在国际化过程中经验不足。

2.3投资区域相对集中

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的投资区域相对比较集中,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作为投资主体,虽然国内知名的纺织服装品牌已在发达国家开辟市场多年,投资方向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发达国家的投资所占比例仍较小,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仍相对集中。

2.4国际市场进入手段单一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综合竞争力还不是很强,缺乏跨国经营的人才和经验,对纺织服装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文化、环境等还不熟悉,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选择的手段仍比较单一,在面对国际大品牌的竞争过程中,缺乏应对的措施,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较差。

3品牌国际化市场进入方式

纺织服装企业品牌研发在于对产品样式设计、文化理念引入、品牌形象和风格设计、品牌管理和运营等的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单一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纺织服装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进程中采用混合方式来规避各种风险。

3.1分离模式

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在进入目标国市场时,如果产品缺少竞争关系,那么该企业可采用分离模式进入市场。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策略,每种产品的市场营销模式和组织架构各不相同,为企业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积累了经验和基础。

3.2互补模式

通过产品在功能上的互补,企业品牌进入国际化市场时,同一产品服务于不同的对象。互补模式适用于不同用户需求的产品,这种模式对不同需求的客户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可以更多地发挥产品在品牌和营销策略上的竞争优势。

3.3结合模式

所谓结合模式是指纺织服装企业在品牌产品国际化经营时,采用几种进入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品牌国际化经营能力。许多纺织服装企业只负责品牌的设计、研发、营销等,而把生产制造环节以OEM形式外包,有利于企业发挥其特长和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3.4竞争模式

同一产品或品牌在国际化过程中,进入市场时同时使用几种模式,这几种模式存在着竞争关系,每种模式都有其优点,可在竞争中检验其优越性,从而确定进入市场的最佳模式。

4品牌国际营销策略

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国际营销策略可分为便于标准化营销、本土化营销和全球本土化营销三种类型。

4.1全球标准化营销

纺织服装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运用标准化的营销策略进行营销推广,品牌定位要符合当地的文化和社会,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协同创新合作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制定和执行品牌产品、价格、渠道、营销、管理的统一标准,打造标准流程,统一品牌形象设计,打造品牌综合竞争优势。但是这种营销手段不利于差别化营销策略的应用,也难于应付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4.2本土营销

纺织服装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从当地的特定需求出发,对目标市场进行重新定位研究,再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来设计产品,选择符合当地风俗习惯的营销渠道,满足特定目标群体的要求。同时,企业在人才招聘上尽量使用本土化的人员,从而可以消除由于文化和语言差异引起的误解,也有利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但是,本土化营销不利于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在全球市场拓展中不利于各细分市场的协调和控制。

4.3全球本土化营销

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标准化营销和本土化营销都有利有弊,为了将优势元素进行整合,某些营销元素进行标准化的同时,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进行全球本土化营销,目前绝大部分中国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均采用这种营销方式。这种营销方式需要对目标市场的共性和个性进行识别,对于共性的内容建立标准化的制度流程,对于个性的元素结合当地情况,最大程度地发挥品牌的优势。

5结语

第7篇:海外市场营销推广范文

发展脉络

韩国广告业之所以出现“in-house”的独特经营模式,存在着主客观多重因素的影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廖秉宜老师在回答《广告主》的采访时表示,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制定的产业保护政策对于财阀集团和企业集团广告公司出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973年,韩国政府提出工业化宣言为财阀企业成长提供了有利契机,财阀企业依托政府出口政策得到财政金融上的支持,从而加速了一批实力雄厚的财阀企业成长,如三星、现代、LG、乐天集团等。由于韩国广告业起步比较晚,当时市场上基本上没有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广告公司,财阀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专业的营销传播团队纷纷组建in-house广告公司。1973年1月17日,三星集团成立了第一企划(Cheil),它称得上是韩国最早可以负责起全案业务的广告公司。在韩国,第一企划一直是广告市场的领头羊,这个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进入世界前30位的大型广告公司在2008年广告营业额为2,671,399百万韩元,占韩国年广告经营额的13%,在世界广告公司排名中位列第16位。

1980年,《韩国放送广告公社法》颁布。1981年,根据《韩国放送广告公社法》,韩国成立了韩国放送广告公社(KOBACO),这个将振兴韩国广告产业作为服务宗旨的机构,负责当时韩国37个地面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广告销售业务。同年,在韩国放送广告公社颁布的《关于广告公司广播电视广告的规则》中,规定广告公司必须经韩国放送广告公社认证,才能投放广播电视广告,同时要求注册资金2亿韩元以上,拥有30个以上的广告主。年广告营业额能达到100亿韩元(其中电波广告营业额50亿韩元)以上的广告公司才能得到认证,当年,符合这种资质认定的广告公司只有4家。这种有利于企业集团广告公司发展的产业政策,极大的推动了企业集团广告公司数量上的增长,在一定程度E限制了跨国广告公司在韩国扩张的同时,提升本土广告公司的市场竞争力。1982年乐天集团在公共关系部门的基础上,成立大弘企划;1983年,现代集团成立金刚企划(现更名为伊诺盛/Innocean广告);1984年,乐喜金星(LG集团的前身)成立LGAD等。倚靠大广告主集团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它们所投放的长效稳定广告费用,韩国的企业集团广告公司得以快速成长成熟,这也是外国广告公司在韩国很难觅到大型广告主的重要原因。

经济政策的鼓励。法规性文件的保障,使得韩国广告业在与跨国广告公司的竞争中一直保持着先天的优势。另外,韩国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也是阻碍国际大型广告公司在韩国发展的原因。1984年,基于对韩国巨大的广告市场潜力的洞察,美国要求韩国开放广告市场,1985年,韩美商务部长级会议上,韩国广告市场的开放问题被提上了日程,然而,从1987年10月韩国政府允许广告公司里的外资股份占到49%,到1993年韩国包括广告业及其相关产业在内的所有产业全面对外开放,韩国先后花费了六年的时间。这六年,韩国学术界和广告界一直没有停止对于开放广告市场可能引起的后果的评估和讨论:如广告市场的开放对本土广告公司的影响;广告、外国广告主和外国广告公司对韩同社会文化价值的影响。另一方面,韩国对外交往在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也阻碍了广告业的转型。因为有长期被殖民统治的历史,韩国人有着近乎敏感的民族自尊心,从而形成了与外国人沟通的心理屏障。当广告市场开放之时,跨国公司以良好的待遇和工作条件大量吸引本土广告专家,然而,这些人在跨国公司里却感觉受到文化歧视,从而又回流到本土的企业里。经过这种专业人员的回流,造成了本土广告公司国际化、国际广告公司本土化的逆向运动。虽然1997年到1998年两年间的国内金融危机让许多财阀集团出于内部结构的调整将In-house广告公司卖给跨国广告公司,但是在经历2004年的恢复期之后。韩图的广告市场格局依然是跨国公司和In-house广告公司平分秋色,在年营业额的数据显示中,第一企划的广告营业额远超过排名在后的三家广告公司的营业额总和。

举足轻重的KOBACO

1994年,出于对更为开放的广告市场的要求,放送广告业务资格认证制改为了登记制,使得成立广告公司的要求和程序都大大的简化(见下表)。比如:登记制免去了必须有3个以上集团外广告客户的规定,也将申请的次数由一年两次更改为随时可以进行申请和登记,同时也省去了申请之后访问调查冗长程序,这使得韩国的广告公司得到了飞速增长,到2005年,已经增长至258家。

在韩国,所有的广播电视媒体的广告全部要通过韩国放送广告公社,在广告费计算、广告资格的认证条件审核等方面,都实现了彻底地透明化运作,维护对所有广告主的公平,也有利了整个广告市场的价格稳定。同时。也免去了广告公司与众多电台、电视台打交道的麻烦。只要通过放送广告公社一家单位,就能实现集中购买,提高了购买的效率,也维护了广告公司的持续性发展。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韩国开放的市场经济的要求,所以对于这种独立的中介机构,韩国国内的态度也褒贬不一。

按照《韩国放送广告业务流程模式》(见下页图)我们可以看到,广告主选通过工作或者直接向放送广告公社进行媒介策略的咨询,然后委托广告公司制作广告片,经广告自律审查机构审查后便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与放送公社协商广告时间和订购时段。通过广告费支付形式的制度化,保障了广告公司的收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告公司数量的增长。在这一流程中,放送广告公社可获取广告销售收入中比例为14%的佣金,11%的给予广告公司作为其发展资金;3%为广告社用于公益事业和维护公社运转;剩余的86%除了5%用来支援广电产业的发展,余下的全为电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现状及启示

In-house广告公司的竞争优势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方面,In-house广告公司与所属的广告主有着纽带关系,这可以防止广告公司泄露广告主的信息,能更为清晰地了解所服务的企业的各种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品牌形象的宣传和新品的推广;另一方面,拥有稳定的客

户资源。2003年,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前提下,许多公司都削减其广告投入,而三星电子却一如继往的加大其在国内外市场的投入,这为第一企划的持续发展带来了稳定的保证。2003年第一企划在本国广告营业额中,三星集团的广告投入达到1,159,057百万韩元,份额高达72.7%,2008年三星广告投入也占韩国第―企划广告营业收入55%的比重。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种相对陈旧的作业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韩国广告产业竞争力上的提升,企业集团广告公司所面临的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相比独立型广告公司,In-house广告公司拥有着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许多广告公司缺乏竞争压力和动力,专业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企业集团广告公司隶属于不同行业的企业,缺乏对其他行业的研究和跨行业、跨品牌经验,在与国际大的广告公司比稿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

有鉴于此,韩国In-house公司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态度来应对愈加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许多集团开始脱去In-house的保护外衣,“去In-house化”的改革之路已成趋势。分析近年来韩国企业集团广告公司所做的努力,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符合本土In-house广告公司发展的启示。

第一,延揽多方广告业务,开展多元化产业经营。

韩国企业集团所属的广告公司在完成本集团的广告宣传任务之余,还积极承揽其他企业的广告业务,因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公司内部活力。同时,在广告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尝试中,大弘企划成立了新媒介事业部,并向出版、event、经营战略及市场营销咨询领域扩展;LG AD向event、PR、出版、户外广告方面扩展;Koreaad向影像事业、DM、PR领域扩展;伊诺盛企划向节目制作、市场营销咨询、DM、户外广告领域扩展;第一企划向节目制作、经营战略及市场营销咨询、体育行销等领域发展。

第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伴随韩国企业集团走向国际化,韩国企业集团所属的广告公司也开始了它们的全球化扩张进程,以收购海外市场的小型广告公司、高薪聘请当地的优秀广告人才等方式来增强。例如,第一企划在将重心放在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向海外拓展市场。2008年,韩国第一企划营业额2,67兆韩元,其中海外市场营业额1.75兆韩元,占整个集团营业额的66%。现代集团旗下的伊诺盛Innocean广告公司在海外也设立了9家分支机构并于2008年进入中国,分别成立了北京和上海伊诺盛广告有限公司,除负责现代和起亚汽车的广告业务外,伊诺盛也在努力地争取中国本土和其他已进入中国的韩国广告主作为其客户,如辛拉面。

第三,引入“鲶鱼效应”,提升In-house广告公司的竞争活力。

在企业集团广告公司成立之初,集团内部的所有广告业务都交付给自身的In-house广告公司处理,为了保持in-house广告公司的创新活力,提升它们的服务空间,集团广告主们开始运用多种形式,如比稿,尝试与其他广告公司合作,In-house广告公司也遭遇着信任和客户流失的双重危机。2009年12月,三星就采取了不寻常的措施,将其PAVV高清电视品牌的创意账户从第一企划转到现代集团的内部机构伊诺盛,将账户媒体企划和采购的任务继续留给Cheil负责。毫无疑问,这对于Cheil是一个打击,但是不能不说,这种“负激励”的运营机制,对于提升第一企划创意和服务团队的质量起到的是非常正向的作用。

第8篇:海外市场营销推广范文

2006年的春天,对于日系手机来说,寒流仍术过去。随着三菱裁撤在华手机企业,日系手机从中国市场集体败退的颓势已成定局。

去年年初东芝与南京普天王芝通信首先婚变,退出中国手机市场。随后NEC放弃约占其在华手机销售额近四成的中低档次机种,专攻2000元以上的高性能机种。接着,12月9日,松下宣布关闭其在菲律宾和捷克的两家手机制造工厂,以及在美国和英国的手机研发中心,这意味着松下手机退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2.5G移动通讯市场。如今,在三菱手机正式退出中国市场之后,日系手机厂商已所剩无几。除NEC、京瓷仍在苦苦支撑外,其他企业的在华业务大多处于停滞状态。

从最早将彩屏、拍照等全新娱乐体验带到中国,到今天黯然挥别,日系手机的命运,与其在日本本土获得的巨大成功,形成了强烈反差。对照其在日本本土的运作,可以发现,日系手机在中国市场上的行销模式,无论是在产品、定价、营销渠道还是促销方面,都有着耐人寻味的相似之处。足水土不服,还是傲慢白大?日系手机也许可以为中国企业向海外拓展提供一个极好的研究样本。

冰火两重天

当日本手机开始进军中国市场的时候,大概没有人想到它们会在这里栽――个大跟斗。

的确,它们有骄傲的资本。日本手机在本土的霸主地位无人可以替代。据Gartnet Japart的统计数字,NEC的市场占有率为19.8%,连续两年居第1位;松下居第2位,占16.4%;夏普尾随其后,列第3位,占有13.4%的份额;东芝居第4位,市场份额为7.8%;三菱电机以0.1%之差屈居第5位。在东京涩谷、池袋、惠比寿等地的手机市场上,色彩鲜艳、款式新颖、功能齐全的日本手机几乎一统天下,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的手机难觅踪迹。

然而,过去的几年里,松下、三菱、三洋这些口系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不仅远远落后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欧美品牌,也输给了三星、LG这些韩国品牌,甚至已经被某些新兴的国产品牌所赶超。以2004年6月为例,中国市场上位居第1位的诺基亚,其市场占有率为33%,而NEC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仅为3%。

2003年,在中国市场上,松下移动的手机销量约为200万部,占据的市场份额不足3%,而松下是日系手机企业里销量最好的。武汉NEC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销量约为100万部,京瓷振华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的销量约为90万部,三菱数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的销量据说只有30万部,至于三洋和东芝的手机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高“价”不胜寒

市场的冷淡是日系手机企业始料未及的,这也正反映出其对中国手机市场的了解不足,这一点首先表现在产品的设计和定价上。在日本,生产商采用定制手机模式,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而消费者重视手机功能,消费能力强,这使得日系手机厂商更偏重于高端机型的研发。

中国的实际情况则完全不同。手机已成为快速消费品,日益演化为一种流行文化的象征和载体,消费者普遍重视外观和手机的时尚元素,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另外,中低价手机是主流市场。赛诺的2005年1~3季度国内手机市场数据显示,零售价位在1000元至1500元之间的手机中占了35%,零售价为1000元以下的手机占了36%,中低价位手机控制了绝大部分市场。

日系手机企业进入中国后,依然采取定制手机方式,专攻高端机型,高端定价,追求产品功能,推出的手机机型偏大,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小巧、轻薄手机的偏好。日系手机企业高端定价其产品,就等于放弃了市场总量中约70%的中低价位市场主流。而一向走高端的欧美品牌和中国手机运营商近年来却越来越重视低端市场,目的就是通过低价手机从更深的层次切分市场蛋糕。可惜的足,技术领先的日系手机并没有正视市场现实。东芝手机最先配置了低温多晶硅手机屏幕、CCD摄像镜头,以及最早实现了视频拍摄等功能,由此可以认定东芝手机是以高端为主。在CDMA手机推向市场初期,东芝高端机的定位与联通CDMA用户的定位相背离。东芝没有适时调整自己的产品定位,错失了继续在市场上生存的机会。

同时,日系手机高端定价的产品由于在设计和品牌上缺乏吸引力,所以在与诺基亚、摩托罗拉以及三星的竞争中败北。以松下为例,2005年尽管推出了10款新品,但这些新品各个款式的区分度不大,缺乏独特性。近年来,松下手机留给用户的主要印象就是外观设计呆板,产品缺乏新意。另外,日本手机企业推出新品的速度缓慢,新产品数量少,大大落后于欧美甚至国产品牌推陈出新的速度。

渠道成致命弱点

产品的定位失误显现出日系手机企业的“水土不服”,然而导致日系手机长期溃败的“罪魁祸首”却是日本定制手机的行销模式。

日本电信运营商DoCoMo开创了定制手机的先河,依靠服务推动手机终端的销售。DoCoMo自1999年开始定制手机后,便在所有定制手机上以统一的品牌替代了各个生产商的自有品牌。运营商控制手机终端的销售,手机生产商只对运营商负责。由于在日本电信市场上运营商包办一切,手机厂商只是起辅助作用,运营商要什么,手机厂商生产什么,这种行销模式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就失去了应有的功效,手机厂商无法独立发挥作用,导致在竞争中处处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

在中国,营销的很大成分是渠道(终端)营销,渠道(终端)的推力是营销成功的关键要素,手机销售模式主要是自营销售和大卖场销售,目前通行的渠道模式是分层分级制,在各地设立销售公司,层层深入。这种模式最早由国产手机在经销商中推行,并迅速取得了成效,市场份额快速上升。随后欧美等国际品牌也开始学习这种模式,销售渠道向省市级市场下沉,逐步增强渠道优势。

然而习惯了运营商销售模式的日系手机,一直难以适应中国的这种现实,既不关注渠道和推广,也没有自建销售渠道。例如三菱手机采取全国总模式,从不与卖场联系,只靠经销商铺货,也不肯在渠道上投入,产品零星分布在市场上。这使得日系手机企业无法针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在面临市场竞争时显得格外脆弱。松下手机就由于不熟悉国内手机渠道、对市场判断错误等原因造成了大量库存,造成了对渠道和终端的损伤,直接影响了手机商对松下手机运作模式的信心。

2001年至2002年间,东芝推出了一款CDMA手机T118,当时是与中国联通

“捆绑”依靠“存话费送手机’政策销售的。在这种销售方式中,处在链条末端的手机厂商实际上是极为被动的。一旦运营商不再向厂商提货,那么厂商就会出现产品积压,如果加上回款不力,就会导致全面崩溃。2003年联通改变这种“捆绑”策略后,东芝因为此前没有建设自己的销售网络而顿时陷入危机。

市场推广乏力

日本稳定的市场环境、捆绑式的销售,使得日系手机企业忽略了产品的宣传推广,品牌意识淡薄。当进入到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时,日系手机普遍忽视宣传和市场营销,对一些手机企业投入极大精力进行市场推广表示不理解。品牌苍白无力,最终导致日系手机在中国人气的大减。同时,日系手机企业严格的审批流程和呆板的做事风格,使其未能及时跟进,调整自己的政策,对一些消费者反映的质量问题反应冷淡,致使中国消费者普遍对日系手机敬而远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手机品牌层出不穷的创新营销手法和推广方式。电视广告、网络广告、形象代盲人,以及各种公益活动,为手机的销售和品牌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以国产手机为例,直到2000年,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不过4%。但2001年国产手机厂商开始起:TCL推出“宝石”系列手机,外观创新加上金喜善的广告推动,TCL手机迅速在市场上热销起来。而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等推广口号也让其迅速树立起自己的口碑。至于欧美品牌,在市场推广方面一向是不遗余力。而韩国品牌更是凭借出色的营销策略后来居上,从三星近年来的迅速崛起可见一斑。

3G并非救命稻草

日系手机的风靡始于1999年松下GD90手机的上市。在当时的手机市场上,基本上是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三分天下,西门子、三星初露端倪。在20世纪90年代,日系手机厂商登陆中国之初,它们是怀着强烈的自信心和民族优越感的。然而岛国寡民的经营心态,使其手机一步步走向颓势。

第9篇:海外市场营销推广范文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妙漂流》有句经典的台词:“信仰就像一座房屋。如果我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在生活中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就真正地体验到了生活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这句台词,恰恰是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利浩将创新作为一种人生信仰,并为之锲而不舍的真实写照。

风风雨雨20多年,陈利浩带领远光软件,伴随着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带来的信息化机遇,洞悉电力行业管理特点的变革,分支机构遍布全国31个省市,连续8年荣获“国家规划局内重点软件”,稳居管理软件企业第一阵营。那是什么样的故事成就了今天的陈利浩和远光软件呢?

回顾往昔,1993年,由陈利浩主持研制的“通用会计核算系统”通过财政部评审,成为新会计制度颁布后首家通过国家评审的商品化会计软件。这套软件的开发和推广,使陈利浩成为名震一时的珠海市科技重奖特等奖的首席获奖人。当收获这份荣誉的同时,陈利浩还清醒地认识到,产品的应用是企业的生命线,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凭借对管理模式和软件技术的深刻理解,陈利浩在业界率先提出了管理业务逻辑组件、管理模式数据库等创新概念,从根本上解决了管理软件的适应性问题。

在远光公司内部,陈利浩把工作重点锁定在产品创新和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的团队上。在他的带领下,远光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总结提炼大型电力集团企业管理模式,研制开发了针对集团资源集约化管理的远光GRIS系统,帮助电力集团企业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实现集团产业链一体化协同经营,对集团内成员企业实施分类管控,达到集中有度、分权有序的集团管控效果。该产品在“两网五大”等众多电力央企深入应用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多次荣获各种荣誉。

据统计,自2006年上市以来,远光软件的收入、净利润每年都以30%的速度稳健增长。2012年,远光软件还3度蝉联“福布斯中小企业潜力榜”,位列第19名并成功进入中国软件百强企业榜单。公司更入选中国好股票TOP10排行榜,以216.60%的涨幅位列第七。如今,面对上述所有成绩和表扬,陈利浩始终不改其志,仍将坚持用创新精神交织出一幅幅更新更美的锦绣传奇。

邓元?

AMD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

作为芯片领域的领导厂商,AMD一直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信息技术进步,并在AMD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邓元]的领导下致力于改善中国用户对信息技术的切身体验。

2011年,AMD推出革命性产品APU,得益于APU本身的技术先进性和产业、市场的高度认可,以及邓元]先生带领AMD大中华区团队的积极拓展,AMD中国市场的笔记本电脑份额提升了7%,同时,APU在视觉体验、计算性能上的全面提升也带领信息技术进入到了加速计算时代。

作为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和世界第二大IT市场,中国已成为AMD全球战略版图中的重点。在邓元]的不懈努力下,AMD大中华区稳健发展,不断开拓新市场、新业务,为AMD全球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同时也对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区域信息化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邓元]还力主建立AMD北京研发中心,集中体现了他对于协作创新和本土化的追求。在邓元]的大力支持下,AMD苏州工厂完成二期建设,成为集封装、测试、打标和包装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工厂,对于提升当地区域经济竞争力和科技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他将AMD客户服务中心移师中国,大大提高了AMD对中国客户需求的响应能力。此外,在邓元]的主导下,成都、无锡等城市的云计算中心建成,大力推动了AMD云计算技术和实践在中国的发展。

目前,AMD在大中华区的研发、制造、营销、客户服务、解决方案中心等各项职能全面到位,目的就是将AMD大中华区打造成为AMD全球业务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AMD扎根中国,以推动中国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为己任,多年来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科研院校、地区政府紧密合作,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国信息科技的普及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未来,AMD大中华区的发展空间将会更为宽广。

邓元]在IT界从业多年,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涉及战略合作、业务战略、企业品牌形象与可持续发展、企业运营等。而AMD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帮助人们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推动力和企业获取商机的重要伙伴,他与AMD的共同成长,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王正福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王正福,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专业,于2011年加入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现任曙光公司首席运营官,分管市场营销部、制造物流中心、技术支持中心。

20余年来,王正福精耕于IT行业,在IT领域拥有丰富的管理和运营经验。在加入曙光公司之前,王正福在AMD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和大中华区总经理之职,主管大中华区的所有销售及市场营销工作,负责制定和推动与产业链相关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及业务。在AMD工作期间,王正福参与了曙光公司与AMD公司合作的曙光4000A项目,经过双方的不断努力,曙光 4000A成功下线,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研制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2008年,在王正福的推动下,曙光公司和AMD公司再次合作推出了中国首台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

王正福在电信领域同样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他曾经担任摩托罗拉公司副总裁兼专业无线通信部北亚洲区总经理职位,领导该部门在北亚洲区的多个国家及地区为政府和工商业客户提供结合通信与 IT 科技的综合解决方案。王正福还曾担任过北方电信公司中国销售总监、 DEC中国销售总经理。

在拥有多年的跨国企业经验之后,王正福渐渐将目光转向发展中的国内IT产业。现今中国IT产业,缺乏能在世界舞台上站得住脚的红色巨人。但国内IT企业的实力及发展速度不容小视。王正福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携手一家有思想、有报负的国内IT企业,帮助其发展壮大。

携手曙光是王正福人生的一项重大决策,他为曙光带来的并不是策略和业务上的创新,而是规范的企业运营方式。进入曙光公司后,王正福提出“品质国际化”理念,强化了企业品质管理,推动了曙光TC4600、I620等具有国际化品质的产品的研发。同时,他也非常看重产品销售体系效率的提升和管理运营的规范性。

王正福加入曙光后的另一重大举措就是为曙光提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发挥员工做事的积极性及创造力。作为中国IT产业发展见证者,王正福已将自己扎根民族厂商――曙光公司,凭借自身丰富的IT管理和市场运营经验,秉承“自主创新 服务中国”企业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着中国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周兆林

海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兆林,海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要分管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脑、一体机、平板电脑、数码产品等五大产品研发平台,兼管国内商用渠道、电商渠道、海外市场、 OEM项目,以及公司的整体运营等工作。

在2012年PC市场大环境不佳的条件下,周兆林带领海尔电脑通过坚持“不卖产品卖体验,不卖性能卖健康”和“整合科技+全球设计”的策略和理念进行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渠道创新。2012年海尔电脑不仅取得了连续两个季度中国区增幅第一的业绩,更是在中国消费类台式机市场超越国际品牌惠普,跃居中国市场第三名。

今年,在集团和公司的指导下,周兆林带领海尔电脑通过创新策略和理念,同时整合英特尔、微软、NVIDIA、富士康等全球顶尖的科研资源,借助海尔中央研究院、全球研发中心在家电领域的独特优势,围绕用户体验不断创新,抓住一体机爆发的机会推出了手持控制一体机、眼动控制一体机、钢琴一体机等多应用体验的新品,将一体电脑发展成为拥有“电视+点读机+大Pad+电脑”等多项功能,集触摸、电视、体感、U-Game、U-School等多项体验的家电类PC产品。

在笔记本电脑领域,海尔电脑通过对体感电脑进行技术升级,推出了国内首款体感笔记本电脑、体感游戏超极本电脑、智能语音笔记本电脑,首创了3D体感技术,并把3D体感技术融入到游戏超极本系列产品中去,让消费者可以做到“工作健身两不误”,满足了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体验产品的差异化, 2012年3月,海尔电脑开始在全国卖场开展体验式营销,让消费者通过先试用等方式体验产品的创新。

今年,周兆林还通过抓核心客户,提供整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使得海尔电脑先后中标潍坊市党员教育项目、胶州市党员教育项目、阳谷教育局大屏项目、黑龙江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一期项目;并连续中标国家机关政策采购项目第八期、第九期等多个项目的商用电脑采购订单。2012年,海尔商用电脑实现了103%的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