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

第1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气道阻塞;重型颅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是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多由交通事故、撞伤、高空坠落、挤压、头部外伤等引起,病情复杂,起病危急。通常,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表现为昏迷、咳嗽能力减弱、排痰功能减退,造成患者误吸,使下呼吸道阻塞,导致肺不张进而呼吸停止。因此,气道护理是保持气道通畅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提高气道护理的效果,笔者在气道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降低了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20例。年龄5~81岁。硬膜外血肿21例,合并脑疝3例,硬膜下血肿18例,合并脑疝2例,脑挫裂伤44例。收治患者中行开颅血肿清除术23例,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3例,脑挫裂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即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且昏迷时间>6h的颅脑损伤[1]。

1.2方法 护理工作中,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预见其可能存在呼吸道阻塞,伴有意识、瞳孔、血压、肢体活动的改变,要严密观察患者,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发生呼吸道阻塞、脑疝及呼吸、心跳骤停等,观察患者痰液的粘稠度及排痰能力,注意面色、脉搏是否异常,是否发生窒息。

2结果

本组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者12例,术中气管插管者10例,放置口咽通气管者12例。除死亡6例,放弃治疗6例,术中转入ICU治疗7例外,其余69例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均未发生呼吸道阻塞。

3预见性护理

3.1护理 患者取侧卧位或头侧仰卧位,尽量减少搬动患者,避免引起呼吸心跳骤停,颅内高压无禁忌患者,采取床头抬高15°~30°,定时进行交换,并翻身叩背,翻身每3h1次,叩背3次/d[2]。

3.2充分给氧 连接吸氧装置,给予氧气吸入,给氧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充足给氧.吸痰前后要给予高流量吸氧.

3.3严密观察病情 连接多参数监护仪,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搏氧,观察意识、瞳孔、面色及肢体活动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变慢,脉搏氧低于90%,面色发绀,听诊呼吸道有痰鸣音,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发生呼吸道阻塞。本组患者发生呼吸道阻塞9例。

3.4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开放气道。对于舌后坠者要放置口咽通气管,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其气道开放。本组患者中放置口咽通气管20例,气管插管30例,气管切开20例。②气道湿化。对于放置口咽通气管者、张口呼吸者、气管插管者、气管切开者均要采用气道湿化,以稀释痰液,便于痰液吸出。湿化液采用注射用水50ml+盐酸氨溴索15mg,以5~10ml/h的速度,由微量注射泵控制24h不间断地、匀速地向气道内滴入。湿化效果的评价:①痰痂的判定标准为痰液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不容易被吸痰器吸引出来,粘附于管壁。②湿化效果评价。湿化满意: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出或咳出,气道内无痰痂,听诊呼吸道内无干鸣音或痰鸣音,呼吸通畅。湿化过度:痰液过于稀薄,需不断吸出,听诊气管内痰鸣音多,患者频繁咳嗽,烦躁不安,人机对抗,出现发绀。湿化不足: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或咳出,听诊有干鸣音,气道内可形成痰痂,患者可出现突然的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脉搏及血氧饱和度下降[3]。③护理人员根据气道湿化的效果和痰痂情况,及时调整湿化液的速度,达到满意的湿化效果,同时翻身扣背,利于痰液及时吸出,确保呼吸道通畅。④采用机械排痰机排痰,2~3次/d,5~10min/次。⑤及时吸痰,吸痰管要选取管壁平滑,带有侧孔的硅胶吸痰管或一次性吸痰管。气管切开的患者,吸痰管的外径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径的1/2,插入深度要超过内套管1~2cm,上提吸痰同时旋转抽吸,不超过15S/次,吸痰次数不超过3次,吸痰前后予2~4min的高浓度(50%~60%)氧气吸入[4]。本组患者均进行了气道湿化。

3.5做好家属的指导工作 颅脑损伤患者多由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引起的。由于事发突然,病情变化迅速,家属难以接受,常表现过度紧张,情绪激动,言语过激,期望过高,为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护理人员首先要理解他们,安慰他们,同时配合医生解释治疗和护理的方法,取得家属的配合和支持。

4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不仅直接导致呼吸中枢功能障碍,引起呼吸异常、呼吸抑制、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排痰功能丧失,而且脑损伤可以影响呼吸道发生气管粘膜下出血、神经元性肺水肿、肺炎等并发症。同时,呼吸道的分泌物、血液、呕吐物很容易误吸入肺,加之颅脑损伤患者往往由于颅内压增高而应用某些镇静剂,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患者意识障碍、昏迷,不能及时排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因此,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预见存在呼吸道阻塞的可能。

预见性护理体现在护理的整个过程中,预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存在有呼吸道阻塞的风险,随时可能就发生窒息、呼吸及心跳停止。及早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给予合适的,充分给氧,严密观察病情,及时了解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根据影响呼吸道的因素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并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保证预见性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本组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进行积极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减少了意外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84.

[2]乔来娣,潘朝霞.集束化综合方案在老年重症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11):33-34.

第2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1治疗

    闭合性伤予以抗炎消肿、对症等综合性治疗,动态观察呼吸情况、禁声及应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减轻喉水肿,做好气管切开准备。当呼吸困难加重时,及早行气管切开。

    2措施

    2.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最基础、最主要的措施。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给予持续氧气吸入,无休克征象者,给予垫高枕头,保持颈部舒展,也可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减轻呼吸困难[3],以利通气。抗生素雾化吸入,咽喉部分泌物及时吸出,当病人出现咳嗽有痰、呼吸不畅、听诊有啰音、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才进行吸引[4]。

    2.2及时纠正休克: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处于休克状态患者立即给予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尽早恢复有效循环。保证重要器官重新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5]。但要密切观察,防止因滴速过快引起心衰和肺水肿。同时做好配血、输血准备,为抢救赢得时间。

    2.3术前准备:静脉穿刺成功后立即常规采集血样,及时做交叉配血及各项检验,皮试,等各项术前检查。注意患者的保暖。

    2.4术后护理: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入量,血氧饱和度等。预防感染,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各导管引流通畅,严密观察颈部皮肤血运情况,观察皮肤有无红肿,脓性分泌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口腔护理[6]。

    2.5气管切开的护理:保持套管的通畅和清洁对呼吸至关重要,注意观察套管的系带松紧是否合适,位置有无移动,管腔是否通畅。

    2.5饮食护理:咽喉创伤通常在伤后10d内给予留鼻饲管,以保证营养供给并减少吞咽动作,减轻喉痛及呛咳,使创伤的喉部得到静止休息,利于创口愈合[7]。保持胃管固定通畅,定时灌入流质,要注意食物和注射器的清洁卫生,防止引起肠胃炎,拔管前先要饮食训练,无呛咳方可拔管。

    2.6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突遭意外,常表现为异常恐惧,悲观失望,作为护士要态度和蔼,热情对待患者,沉着冷静,抢救有条不紊,并对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以利患者早日康复。

    小结:护士要熟练掌握观察判断病情的方法,正确及时实施急救和护理极为重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最基础,最主要的措施;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做好术前准备及呼吸道、饮食、心理护理,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学愚.喉科学.第2版.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135~142.。

    [2]邬俊译.329例喉外伤病例分析.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0,24:155~306.

    [3]窦云英.一例多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护理[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7):1115-1116。

    [4]黎建敏.气管切开术后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6566.

    [5]何义平等.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程序化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9,14(6):345~346.

第3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人工气道,在其建立与维护的过程中,呼吸道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婴幼儿由于年龄小,气管处于发育初期,气管短小壁薄,加之手术时出血较多,因此呼吸道护理有较大难度。本科在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成功地为例婴幼儿施行了气管切开术,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26例,男16例,女10例,最小2个月龄,最大36个月龄,平均27个月龄。病种为先天性喉蹼1例、喉部肿块5例、喉腔异物2例、急性会厌炎2例、急性喉水肿6例、喉状瘤6例。术前诊断为急性喉梗阻,Ⅲ~Ⅳ度呼吸困难。全部病例均行气管切开术,其中14例在镇静剂加局部麻醉下完成,6例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完成,6 例在氯胺酮麻醉下完成。除1例自动出院,1 例死亡外,其余24例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气管切开后,患者气道与外部环境直接相通,细菌容易进入呼吸道。由于呼吸道防御机能受损,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屏障作用的破坏,加之婴幼儿抵抗力较弱,因此,必须做好物品和空气的消毒灭菌工作。①病室内保持清洁,通风换气3~4次/d,每次30 min,紫外线消毒1次/d,30~60 min/次。地面及物品表面用0.1%~0.2%过氧乙酸拖地或擦拭,2次/d;②患儿最好住单间,严格探视制度,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者严禁入病房;③保持气管切开创口清洁干燥,常规每天更换2次敷料。有痰液污染时及时更换;④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重视各种医用导管的灭菌,最好用一次性导管。

2.2 保持患者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的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造成呼吸道内分泌物粘结堵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同时还易导致细菌的侵入。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因此,充分气道湿化是保持气管切开后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关键之一。①套管口用无菌双层湿盐水纱布覆盖,定期更换,可湿化空气并防止灰尘吸入;②超声雾化吸入:可用0.9%氯化钠溶液20~30 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5 mg配制成稀释液,采用杨晶等[2]提出的小雾量、短时间、间歇雾化法,2 h 雾化吸入10 min,以增加药液浓度和提高湿化效果;③用0.9%氯化钠溶液40 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5 mg配制成稀释液,微泵持续缓慢均匀的滴入气管套管内,4 ml/h,使药液在局部保持一定时间,并随患者的吸气沉降于支气管肺泡组织,这样干燥的痰液得到充分湿化,有利于痰液排除。

2.3 吸痰的护理

2.3.1 吸痰不应作为常规操作 当患者有气道分泌物堵留的表现时才有指征抽吸,过多的抽吸可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物增加,加重低氧血症,增加感染因素及黏膜损伤形成血痴痰。

2.3.2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由于小儿气管壁柔嫩,应选用质地较轻的硅胶管。吸痰管的外径应小于气管套管内管直径的,以免吸管太粗影响气体进入,吸出气太多也易形成负压过大而造成肺不张。

2.3.3 雾化后吸痰 雾化后2~10 min左右吸痰,常可吸出较多的稀薄痰液,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3.4 正确掌握吸痰方法 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吸痰前先将导管前端放人无菌盐水中吸引以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并有作用,然后轻轻地无负压的情况下插入,当达到一定深度,一边轻轻旋转,一边慢慢地退出进行吸引,切忌上下抽动吸引,每次抽吸时间不宜大于15 s,吸引前后给予充分吸氧。

2.4 套管护理 ①患儿一般应有专人看护,勿过多摆动头部,烦躁患儿应固定双手防止套管脱出,每日检查气管套管固定带的松紧度,以容纳小指尖为宜,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易造成脱管,脱管是小儿气管切开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必须严加防范;②保持气管套管通畅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关键,小儿气管切开因气管套管腔较小,易被痰液堵塞,因此必须多加巡视,及时清洁套管及有效吸痰;③严格做好内套管的消毒,笔者采用煮沸消毒法,3~4次/d,拔出气管内套管时应固定好外套管,防止操作不规范,将外套管一并拔出引起窒息。

2.5 口腔护理 每天用生理盐水、碳酸氢钠交替清洁口腔2~3次。

2.6 加强病情观察 由于小儿自身调节不稳定,表达能力差,病情变化迅速,术后应半小时巡视病房1次,观察患儿面色及生命体征,痰液的颜色、黏稠度及气味,切口有无渗血,套管是否通畅,松紧度是否合适,有无脱落,以保证患儿安全。

总之,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呼吸道阻塞最常见的操作,加强气道管理是呼吸道护理最基本的措施,呼吸道的充分湿化和及时有效吸痰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必备条件,加强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是降低控制肺部感染、提高有效治愈率的有效措施和根本保障。小儿由于生理及解剖的特点,容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及损伤,加强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显得更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第4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护理

作者单位:163316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

颅脑损伤是指脑组织于伤后充血、淤血、皮质及皮质下有小出血点,尚有软脑膜及脑组织的破裂,破裂处有出血、水肿、神经细胞坏死等器质性损害。一般病情危重,发展快,并有多变、易变、突变等特点,随时都有发生脑疝导致死亡的危险。其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预防重在做好呼吸道管理,防止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加强营养支持等,现就我科近2年来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8例,其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10~74岁,放置气管套管时间为最短5 d,最长45 d,合并肋骨骨折、胸部外伤51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在气管切开前要对患者及家属讲明气管切开的必要性、安全性、重要性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如何采取应对措施,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配合。

2.2 气管切开术后取平卧位,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颈部不可过伸,也不可过屈,保持头颈与躯干在同一轴线上,以免影响套管与气管角度,导致损伤气管黏膜或不利于通气,手术当日,不宜过多变换,以防套管脱出。

2.3 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空气湿润、新鲜、清洁:每日开窗通风30 min,通风时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为18~22℃,湿度为60%~70%。病床、床档、床头、桌面及地面每日3次用含氯消毒液擦试。每日两次打开空气洁净器,清洁病室空气。每日两次做口腔护理,抑制细菌生长。保持会阴及全身皮肤清洁,每日两次温水擦浴,使患者感到舒适,防止感染。夹闭尿管2 h1次,3 d后改为夹闭尿管4 h1次,训练膀胱功能。活动肢体,每2 h给予双上、下肢做屈、伸运动并按摩,每次15 min。

2.4 保持呼吸道湿润 雾化吸入, 6次/d,0.9%氯化钠100 ml,庆大霉素16 U,糜蛋白酶100 mg,地塞米松5 mg以稀释痰液,促进排痰;雾化吸入器应一人一用,每次要做消毒处理,雾量不应过大以免造成缺氧;同时可以气管内滴入药液,一般为2~5 ml,随即吸出,以免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5 吸痰的手法、时间、技巧 吸痰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吸痰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痰鸣音、血氧饱和度及心率。选用型号为14F的可控式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5 s,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吸痰前应先给纯氧。在吸痰过程中如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过快,应暂停吸痰,缓解后再吸,以免引起缺氧。吸痰时先把套管内壁的痰液吸出,以免把痰液推入下呼吸道。如痰液在下呼吸道,应把吸痰管插入最深处,一边轻轻左右旋转,一边慢退出进行吸痰,遇到痰液粘多时应稍停片刻,切忌上下抽动,压力不应过大,以免损伤气道黏膜造成水肿出血[1]。

2.6 呼吸道指导 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痰液易积滞于咽喉部导致误吸,患者口咽部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是重要的感染源,所以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消毒处理,并定期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定时给患者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严格掌握无菌吸痰技术,并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颅脑损伤的早期处理原则是防止窒息、止血、抗休克、降低颅内压。患者入院后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凝血块,抽搐者及张口困难者应放置开口器,取出义齿,加压给氧,如以上处理仍不能改变通气状况或有合并症者无力排痰,即应马上行气管切开,以解除因呼吸道梗阻而导致的血PaO2降低和PaCO2升高而使脑血管扩张以致颅内压增高。吸痰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吸痰前给雾化吸入15 min后再吸痰效果较好,吸痰管选择直径小于气管内套管0.2~0.3 cm为宜,雾化后15 min给患者翻身叩背,曲折吸痰管尾端阻断负压,轻插吸管至所需深度,松开曲折部慢慢上提,边吸边退,左右旋转,吸至呼吸通畅,不伴痰鸣音为止。

2.7 给氧指导 重型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功能不全,采用小于套管口径2/3的硅塑管给氧,根据生命体征的变化来调整给氧流量的大小。

2.8 套管护理 ①固定套管的系带打死结,根据患者颈部肿胀及消退情况随时调整松紧度,避免过松或过紧,系带每日更换一次,发现被痰液渗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金属套管应每12 h取出清洁煮沸消毒1次,取放内套管之前均将气管内痰液吸净;保持气管切口纱布清洁干燥,每日更换2次,若有痰液污染,及时更换;气管套管口覆盖无菌生理盐水纱布2层,每2 h在纱布上缓慢均匀注射湿化液1次,起到湿润纱布及预防感染的作用。②拔气管套管前,先将一次性气管套管更换为金属套管(不带气囊),24 h后无不良反应者试堵管,堵管24 h患者无呼吸困难,无缺氧,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心率、血压均平稳,咳痰有力者可拔管。拔管前清洗并消毒切口周围皮肤,拔管后用无菌纱布严密固定,并嘱患者家属咳嗽时用手压住伤口,给予换药1次/d,直至伤口愈合。③气管导管引起阻塞的原因一是气管套管脱出,二是分泌物粘稠结痂阻塞,如发现患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烦躁不安,应立即将气管套管取出检查,为预防套管脱出,应每班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固,松紧是否合适,并及时清除分泌物防止结痂。

3 体会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极其危重,气管切开是解决其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而且也是在紧急情况下的重要抢救措施,行气管切开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但气管切开后可直接与外界相通,易使细菌直接侵入,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护理工作要点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损伤和防止呼吸道感染[2],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知识,加强工作责任心,把所学理论付诸行动,确实、有效地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工作,有计划、有重点保持气道通畅,做好无菌技术操作及空气消毒,进行全面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避免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第5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4-0624-02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重型颅脑损伤是由交通事故、头部重伤等引起严重的创伤性疾病,病情危、急、重、复杂,变化迅速,致残率、病死率高,据文献报道病死率达35%左右[1]。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将会造成患儿不可逆的后遗症。2005年至今我院神经外科共收治小儿重型颅脑损伤5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共收治小儿重型颅脑损伤57例,其中男37例,女20例;年龄1个月~14岁,平均(6.9±4.5)岁;

2.急救措施 患儿入院后立即启动急救护理程序A、B、C、D、E步骤,通知急救小组实施稳健有序的急救护理措施。A为伤情:按照4个步骤检查气道是否通畅检查血液循环状况检查神经系统、意识状态检查肢体活动。详细询问陪送人员患儿受伤时有无口鼻耳出血或脑脊液漏,受伤至送院患儿意识障碍状况,中间有无清醒,有无恶心、呕吐情况等。B为保持呼吸道通畅:窒息是导致患儿直接死亡的原因,小儿特重型颅脑损伤常常合并呼吸停止、肺不张、呼吸加快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护士应立即将患儿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开放呼吸道,清除口鼻腔呕吐物和分泌物,给氧,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本组2例患儿给予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C为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维持有效血液循环:迅速建立2条或2条以上静脉输液通路,条件许可下立即行中心静脉置管快速输入液体和监测中心静脉压。D为有效止血:协助医生检查有无颅外部位的出血及出血情况,立即给予止血。E为严密病情观察,做好手术准备:严密监测患儿神志、瞳孔、患儿皮肤黏膜色泽、脑脊液耳漏或鼻漏、囟门及颅缝等变化,多参数监护仪持续动态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根据神志、瞳孔等判断有无颅内压升高,若有颅内压升高症状立即遵医嘱使用脱水剂进行脱水处理。根据病情需要给予留置胃管、尿管,抽血、配血,备皮等,做好术前准备。本组57例患儿经急救后14例患儿行非手术治疗,43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挫伤坏死脑组织清除术、颅内血肿清除术、开放性颅脑损伤清创术、凹陷骨折复位术、血肿钻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颅内异物摘除术等。

结 果 经急救、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护理后,死亡10例,死亡率为17.54%;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植物生存1例(1.75%),重残9例(15.78%),轻残14例(2456%),良好23例40.35%);住院时间8~140 d,平均30 d。

护理措施 1.与引流管护理 颅脑损伤非手术或手术后患儿,为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均给予抬高床头15~30度,头偏向一侧,增加肺部通气量,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呼吸道。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有多根引流管并存,应根据每根引流管放置部位和不同引流目的做好明显标识,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避免患儿躁动时扯脱,防止引流管受压、打折、扭曲。①脑室引流管:引流袋放置于侧脑室平面上10~15 cm,控制引流速度,引流液

2.呼吸系统护理 小儿由于呼吸系统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气管较细,咳嗽反射差,患儿无力将痰咳出,加之受伤后长期卧床,易并发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可造成窒息,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3]。昏迷患儿每1~2 h翻身叩背1次,听诊双肺呼吸音和痰鸣音,摁压气管刺激咳嗽咳痰,无力咳嗽患儿在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下给予吸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遵医嘱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患儿病情严重、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可行气管切开,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本组无一例气管切开和使用呼吸机患儿。

3.发热护理 小儿由于体温中枢尚未完全发育,颅脑损伤后易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导致中枢性高热。据相关文献报道,体温每下降1℃,脑组织基础代谢率下降6%~7%,颅内压下降5%~6%[4]。体温>38.5℃患儿给予冰敷、冰枕、冰帽,冰冻输液等物理降温措施,进行物理降温时应及时更换冰袋和冰敷部位,防止皮肤冻伤;体温持续过高者遵医嘱给予亚冬眠疗法,使体温保持在34℃~36℃,降温过程中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降温速度不宜过快。

4.癫痫及其他护理 小儿大脑皮质功能发育尚不稳定,颅脑损伤后易引发癫痫,引起患儿的发作性的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癫痫发作的前驱症状,癫痫发作时观察发作的性质、持续时间及频率,及时遵医嘱用药,注意患儿安全。严格遵医嘱给予轻度低温疗法和镇静治疗,保护血脑屏障,降低脑细胞耗氧量,减少神经细胞钙内流和乳酸堆积,促进脑细胞功能结构的康复。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应加强皮肤、口腔、眼部、预防褥疮和感染等基础护理措施,使用脱水药物时的血管保护、脱水效果观察、记录24 h出入量等护理,以及患儿昏迷期间的肠内肠外营养护理,康复功能锻炼和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等措施。

小儿神经系统处于尚未成熟的发育阶段,生理、病理和解剖均有其特殊性,修复能力和代偿能力较成人强,重型颅脑损伤时及早诊断,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同时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监测细微的病情变化是预防各种继发性损害,对降低患儿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孟继红.重型颅脑损伤在手术室的急救护理[J].右江医学,2012,40(4):609611

[2]韦继明,仇 洪,张传东,等.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3):444445.

第6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摘要】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生命的一种急症手术,主要用于喉阻塞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使患者能够迅速吸入气体,解除窒息,挽救患者生命。施行气管切开术不仅是耳鼻咽喉科的专业手术,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如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等,施行气管切开术,以利各种治疗,恢复呼吸功能。

【关键词】  危重病患者  抢救  气管切开  护理措施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危病人生命的一项急症手术,尤其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喉阻塞;昏迷或其它原因所致下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引起的呼吸困难;头颈部大手术前为保证呼吸道通畅等。临床各科疾病的急救上有其重要作用,一旦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立即得到缓解或消除。然而,这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除了病因治病外,气管切开从手术完成到顺利拔除气管套管,稍有疏忽大意,随时有发生生命危险的可能,而术后恰当、细致、周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适应证

        1.各种原因引起的喉阻塞如急性喉炎、喉水肿、急性会厌炎、咽喉脓肿、咽白喉、喉异物、咽喉部肿瘤、颈部外伤等。

        2.重度脑外伤,昏迷患者,呼吸肌麻痹等,咳嗽反射消失,致呼吸道内分泌物不能排除,而引起的呼吸困难。

        3.头颈部各种大手术前,为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

        三、手术与切口

        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肩下垫枕。行颈前正中切口。

        四、手术物品准备

        气管切开包,气管切开器械,气管套管,氧气面罩,吸痰管。

        五、手术步骤及配合

        1.常规用直切口,于颈前正中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拉钩牵开,可见颈正中颈白线;亦可于环状软骨平面按皮纹作弧形切口。

        2.分离两侧带状肌直至气管前筋膜,注意分离时两侧不宜过宽。以免损伤重要血管。

        3.分离两侧带状肌后,可见到甲状腺峡部覆盖于第1~3气管环前壁,用拉钩向上牵开后,筋膜略为向周围分离,使气管前壁充分暴露。

        4.于第2~4气管环之间,用刀尖插入气管间筋膜,自下向上挑开2~3气管环。注意刀尖不可插入过深,防止损伤气管后壁,造成气管食管瘘。

        5.气管切开后立即放入气管扩张器或弯血管钳将气管撑开,把准备好的带管芯的气管套管沿扩张器插入气管内,并取出管芯。

        6.气管套管通畅后,放入套管内管,将气管套管两侧布带绕颈打结固定,防止套管脱落。

        7.仔细检查切口,如有出血应予结扎止血,手术完毕放一块开口纱布垫于气管套管周围。

        六、术后处理

        (一)床边设备:应备有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器械、导尿管及急救药品,氧气用于气管切开,以及另一付同号气管套管。

        (二)保持套管通畅:应经常吸痰,每日定时清洗内管,煮沸消毒数次。术后一周内不宜更换外管,以免因气管前软组织尚未形成窦道,使插管困难而造成意外。

        (三)保持下呼吸道通畅:室内保持适当温度(22°c左右)和湿度(相对湿度90%以上),可用地上泼水、蒸气吸入,定时通过气管套管滴入少许生理盐水,0.05%糜蛋白酶等,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

        (四)防止伤口感染:由于痰液污染,术后伤口易于感染,故至少每日换药一次。如已发生感染,可酌情给以抗生素。

        (五)防止外管脱出:要经常注意套管是否在气管内,若套管脱出,又未及时发现,可引起窒息。套管太短,固定带子过松,气管切口过低,颈部肿胀或开口纱布过厚等。均可导致外管脱出。

        (六)拔管:俟喉阻塞或下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全身情况好转后,即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堵管1~2昼夜,如病人在活动、睡眠时无呼吸困难,可在上午时间拔管。创口一般不必缝合,只须用蝶形胶布拉拢创缘,数天可自行愈合。长期带管者,由于切开部位上皮长入瘘孔内与气管粘膜愈合,形成瘘道,故应行瘘孔修补术。

        七、手术护理要点

        1.手术中注意始终保持头位于正中及后仰位。

        2.注意呼吸情况,鼻插管吸氧,保持呼吸平稳,利于手术进行。

        3.两侧拉钩牵引力相等,避免偏向一侧,使气管保持于正中位。

        4.随时用吸引器吸除血液,保持手术野清晰。

        5.注意长期呼吸道阻塞的患者,当气管切开后可发生呼吸骤停。原因是呼吸道长期阻塞,二氧化碳积蓄及缺氧,此时呼吸道的调节主要靠颈动脉的化学感受器接受缺氧血的刺激,气管切开后血氧含量增加,颈动脉的刺激消除,但二氧化碳对呼吸中枢的抑制尚未解除,因而发生呼吸骤停,甚至影响心搏。此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紧急抢救。 

参 考 文 献 

[1]刘晓霞.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措施和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25(1):97-98.  

第7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16~82岁,置管时间3~106 d,其中脑挫裂伤2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10例,颅内肿瘤2例,原发性脑干伤8例。经治疗37例呼吸道感染得以控制,成功拔管,拔管后呼吸平稳,气道通畅,11例病情严重,分别于气管切开后2~6 d死亡。

2 护理

2.1 监护 对气管切开、特别是昏迷患者,实施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意识的变化。气管切开后的最初几小时,应有专人守护,随时吸出血性分泌物,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皮下气肿等,观察呼吸情况是否改善,意识不清,烦躁患者需约束双手,以防抓落套管。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2.2.1 吸痰 术后有效的吸痰是护理的关键,临床选用多孔柔软的硅胶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径的1/2,间断吸痰,负压掌握在300~400 mm Hg(1 mm Hg=0.133 kPa)。当患者咳嗽有痰,呼吸不畅,听诊有音,通气及压力升高,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下降时进行吸痰[1]。吸痰前后充分吸氧,吸痰前加大吸氧浓度,连续吸痰最多不超过2次,间隔3~5 min,间隔时间内吸氧。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准备两套吸痰管,一套用于吸出内套管内的分泌物,另一套用于吸出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两者不能混用,以免发生感染。吸痰前先将导管尖端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吸引少许以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并有和调节吸引力的作用。单手带一次性无菌手套,持无菌吸痰管吸痰,先阻断吸痰管的负压,插入吸痰管10~15 cm,再与负压相通,边旋转抽吸边向上提吸痰管,一次吸痰时间应

2.2.2 湿化气道稀释痰液 气管切开后,气道开放,进入肺内气体失去正常呼吸道的湿化和过滤作用,使气道黏膜干燥,痰液干涸,结痂不易排出,影响通气。合理的湿化气道,可起到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肺部感染。可采用空气湿化、超声雾化、气管内滴药等措施来保持呼吸道湿化。用生理盐水浸湿双层纱布,盖于气管外套上,胶布固定,用微量泵以3~6 gtt/min的速度湿润纱布,使进入气道的空气得以湿化[2]。湿化液可用0.45%的无菌盐水,当患者吸气时,用注射器沿套管内壁滴入0.5~1 ml,每2 h滴注1次,并注意滴注后的反应,及时吸痰,防止痰痂、血痂吸水后膨胀,堵塞气道,引起患者窒息[3]。气管切开患者应早期雾化,对痰液黏稠及肺部感染者每天增加雾化次数,常用雾化液为生理盐水30 ml,地塞米松5 mg,糜蛋白酶4 000 U,庆大霉素8万U,从气管套管口给予超声雾化吸入,30 min/次,1次/6~8 h,既预防感染又湿润呼吸道。血氧饱和度低需持续吸氧的患者,在超声雾化吸入同时应给氧并注意雾化器喷嘴距气管套管口6~10 cm,以免过于接近时只有雾气进入而造成窒息。雾化前应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

2.3 气管套管的护理 严密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周围皮肤有无皮下气肿,气管套管有无扭转或脱出,有无堵塞。外套管固定要适宜,固定带松紧度以能够穿过一指为宜,过松套管易脱出,过紧压迫颈部血管,易刺激患者反复咳嗽。切口周围纱布垫每天更换1~2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套管周围皮肤用75%的乙醇消毒。内套管常规6~8 h清洁消毒1次,临床常用煮沸消毒法和3%双氧水浸泡法,煮沸消毒时间长,内套管与外套管分离时间不易超过30 min,长时间分离易引起外套管内壁痰液结痂,堵塞气道,影响通气,所以需备一型号大小相同、消毒过的内套管以更换。浸泡比煮沸节约时间,在气管切开患者较多时运用[4]。内套管取出前后要彻底吸痰,擦试套管内外。戴内套管前应吸净痰液,戴好后将活门关好,防止脱落。气管切开后应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轴线上面转动,防止脱落而发生呼吸困难或套管移位碰伤气管引起渗血。

2.4 预防呼吸道感染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紫外线消毒2次/d,每次1 h,限制陪护,减少病室内细菌数量,1∶200 的 84液擦抹床头、地面,2次/d,病室通风2次/d,每次30 min,开窗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维持室温20℃~22℃,湿度60%~70%。口腔护理2次/d。

2.5 堵管与拔管 患者呼吸平稳,缺氧纠正,咳嗽,吞咽反射恢复,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后即可实行堵管,先堵内套管的1/2,观察24 h,无呼吸困难后再全堵,观察24~48 h,呼吸平稳即可拔管,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外敷无菌纱布,待自然愈合。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管与外界直接相通,空气不再经鼻咽部,而直接进入肺部,故空气的消毒很重要。掌握吸痰的时机,方法和技巧,加强气道湿化及叩背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防止呼吸道感染,严密观察病情,从而避免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吕淑华.气道管理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38-39.

2 陈芳.双道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术后湿化气道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2,16(2):79.

第8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脑出血;急性期;呼吸道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a)-126-02

高血压脑出血是目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死亡率与致残率均很高。肺部并发症不但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费用,而且是该病主要死因之一。做好急性期呼吸道护理,维持有效PaO2(动脉血氧分压),对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死亡率是十分重要的。

1临床资料

我科2003年7月~2007年10月年共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6例,男性123例,女性93例,平均59.2岁,96例有慢性呼吸系统病史及长期吸烟史。

2护理方法

2.1早期气管切开并加强气管切开后护理

预计患者短时间内意识不能转清,尤其原有呼吸道疾患及长期吸烟史者,早期行气管切开,便于保持气道通畅。

2.1.1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气管切开的患者,咳嗽排痰困难,当闻及痰鸣音时,应及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痰不多时1次/h,以刺激引起咳嗽反射。吸痰时应由浅入深,动作轻柔,遇到阻力切勿强行插入,避免固定于一处或上下提插。对咳嗽反射好的患者,可适当刺激患者让其自行将深部的痰由气管套管口喷出,然后再从气管切口内吸净残余痰液,而避免深部抽吸[1]。痰液黏稠者,吸前应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入化痰药物,每次洗痰时间不超过15 s,如未吸净,应间隔2~3 min再吸。吸痰频率也不宜过高,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应在必要时再进行吸痰[2]。

2.1.2充分湿化气管切开的患者失去湿化功能,每日自呼吸道丧失水分可超过200 ml,必须定时做超声雾化吸入[3],否则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①间歇湿化法:生理盐水100 ml加庆大霉素120 000 U及α-糜蛋白酶5 mg,每次吸痰前后缓慢注入气管2~5 ml,每日总量约200 ml,湿化液每日更换。②持续湿化法:以输液的方式将湿化液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4~6滴/min,每天不少于200 ml。

2.1.3无菌操作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套管每天取出清洁消毒2~3次,先用0.5%新洁尔灭浸泡15 min后,彻底洗净,然后用清水煮沸消毒即可使用。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用0.5%碘伏消毒,2次/d。气管套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每日更换。每天间断开窗通风3~5 h,可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清洁。

2.1.4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及气管套管的位置特别强调对于分泌物黏稠及持续吸氧者,谨防气管导管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黏稠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患者烦躁不安,以棉丝放在套管口不见有气息出入,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一旦判断为脱管时,可先试行双手执套管底板将套管顺其窦道送回,若有阻力时,应将套管拔掉,取床旁血管钳沿创口插入,直至气管内,并用钳子将切口左右撑开,呼吸得以缓解,并应迅速通知医师,重新插入套管。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

2.1.5拔管护理当意识转清、咳痰减少、咳嗽有力时,堵管48~72 h,观察生命体征尤其呼吸及咳嗽能力,如无不良反应可拔管。抽尽气囊内气体后迅速拔管,拔管后即让患者咳嗽,咳出气道内分泌物以确保通畅,切口处常规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紧,覆盖无菌敷料。备好抢救用品,再继续观察1~2 d。

2.2氧疗

在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保持低流量吸氧,1~2 L/min,根据血气分析适当调节,保持PaO2 80 mmHg以上。一般患者鼻塞给氧,气管切开者可将吸氧管插入套管。通气不足者可用呼吸机同步呼吸。

2.3防止误吸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者69%出现胃内容物误吸[4],应按昏迷患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应高度警惕年老体弱、吞咽功能不全者,特别强调饮食护理,进食时加强巡视,有误吸、呛咳情况者不要勉强进食,可以鼻饲流质饮食。鼻饲时,应将患者头部抬高30°~40°,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预防误吸。

2.4肺部一般护理措施

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清醒合作者鼓励深呼吸,示教并协助做有效咳嗽咳痰;注意保暖,尤其在冬季;检查肺部体征,观察痰的性质及量,必要时做痰培养及药敏实验,根据痰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

3结果

本组216例中发生肺部感染68例,占31.4%,88例气管切开,置管时间10~28 d,平均19.6 d,无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原有呼吸道感染者经1~4周治疗护理症状均得到控制。4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易并发呼吸道感染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起病急,大部分有长期吸烟史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②有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及呕吐物不能排出而被误吸;③部分患者在饱食状态下发病,随时可发生呕吐致吸入性肺炎;④相对年龄较大,全身各脏器功能衰退,代偿能力及抵抗力均下降;⑤脑出血可影响到内脏自主神经系统致肺淤血水肿。

此类病例大多数存在或潜在气道梗阻因素,在有气管切开指征时,及时气管切开,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PaO2。在气管切开的同时,通过持续低流量吸氧并应用有效抗生素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降低死亡率,为患者的早日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缪争.气管切开患者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37.

[2]刘容,陈克芳,廖燕.气管切开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0,12(6):27-28.

[3]赵玉萍,张继敏,李学美.气道湿化两种方法的临床对比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7):892-893.

[4]江东红.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179.

第9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47-01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我院急诊科常见的急性中毒,2007年5月――2012年10月共出诊救治52例,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人能及时救治对于院前急救护理至关重要,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35例,年龄14-73岁,中毒类有甲胺磷、乐果、氧化乐果、敌百虫等,其中以甲胺磷中毒多见。多为自杀、误服、误食、接触。

1.2 临床症状 患者身上有农药味、呼气有大蒜味、呕吐、腹痛,面色发黄或苍白,口吐白沫、皮肤湿冷、瞳孔缩小呈针尖样、肌颤动、大小便失禁等,重者意识障碍,呼吸困难。

2 院前急救准备

2.1 在接听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或家属的急救电话时,应简明问清患者的病情及现场相关的情况,及时调动车辆及出诊人员确保5分钟内出诊。

2.2 救护车出发后医生立即用车载电话与病人家属或首诊医生取得联系,详细询问病人目前的基本情况,如神志、呼吸和中毒途径等。

2.3 根据病人的情况,指导现场人员作紧急处理,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如撤离中毒环境,迅速清除毒物,对皮肤中毒患者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清水反复清洗被毒物污染的部位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前提,这一步不亚于药物治疗。口服中毒神志清醒者,嘱家属用温开水或温盐水为其催吐;已出现昏迷者,嘱家属把患者头偏向一侧以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并立即送附近卫生院洗胃等;途中与病人家属保持联系,及时掌握病人情况。

2.4 护士在车上再次对各种抢救药品和仪器进行准备及核对:如简易呼吸器、氧气装置、负压吸引器、气管插管箱、监护仪、大量的阿托品和解磷定等急救设备和药品处于备用状态。

3 现场急救护理

3.1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者给予侧卧,予氧气吸入,并测量生命体征等。

3.2 迅速给予静脉留置针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及时准确的执行口头医嘱,足量应用阿托品、复能剂和相关急救药品。

3.3 护士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的变化,有无窒息的危险。对呼吸衰竭者,重要的是紧急气道开放,呼吸支持,气管插管则是紧急气道开放的第一措施,开放气道越早越好,护士应沉着冷静地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等抢救工作,保证病人有效的通气,防止呼吸停止及窒息的发生。

3.4 如路途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者,应及时到就近卫生院洗胃为原则,对于口服患者,尽早、彻底洗胃是快速、有效防止毒物胃吸收、预防中毒症状加重的最好方法,也是抢救成功的第一关键。

4 转送途中护理

途中密切观察病人神志、瞳孔、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引器处于备用状态,及时清理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窒息,维持各种管道通畅,保证静脉通道畅通,确保阿托品、复能剂及时有效应用。及时发现病人可能出现的肺水肿、脑水肿、呼吸衰竭、休克等并发症,及时向医生汇报,确保病人安全转送,并做好院前急救记录。途中利用通迅设备与科室取得联系,准备好急救器材,为回院后的进一步抢救做最好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