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德教育的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孔子;德育;德育原则;青少年
Abstract: Morality is the symbol of national progress, teenagers' moral education is the basic project of a country and n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e ancient Chinese thinker Confucius in the long-term educational practice, creatively put forward the content of moral education, summed up a set of moral principles, such as determined perseverance, learning and thinking, self-denial, intrapersonal, provides the reference plane and the theory reference for the teenagers' moral education work today.
Key words: Confucius; moral education; moral principles; adolescents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中国是文明古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数千年思想文化的发展。批判地继承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改进和加强当代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孔子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以私人的身份终生从事教育,他的学生人数多,来自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从而打破了官府对于教育的垄断,在我国教育和学术的发展上有卓越的贡献。
二、孔子的德育原则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断得到完善,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本文将从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中学的原则与教的原则两个维度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学的原则
1.学思结合
孔子说:“学以致其道”,一个人要具备仁、信、直、勇、刚等品质,必须进行学习。又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意思是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学习,是有害无益的。
2.立志有恒
“志”就是“心上所之(止)”,立志就是确立目标和理想;有恒,就是持之以恒。孔子认为志向确立以后,又经过长期不懈地学习、修养、使之思想、感情和行为,达到道德的高度自觉与“不逾矩”的境界。
3.克己内省
“克己”就是处理人际关系时,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内省”,指内心深处的自我反省。孔子主张一是要有力图改革社会风气的仁的道德准则的要求,二是要有客观的见闻作比较,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符合仁德的要求,从而加强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4.改过迁善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难免会出现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过失。孔子认识到人的道德面貌有善有过,在处理过失与改过的关系方面,强调改过。他把道德修养的过程也看作是改过迁善的过程。孔子说,人“孰能无过”,他很注意用扬善抑过的教育手段,促进改过迁善的自觉性。
5.慎言敏行
在德育教育中,孔子抓住了知与行的内在联系,主张慎言敏行,言行一致的原则。为了防止言行脱节,孔子主张“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行动敏捷而说话谨慎。它所说的言行一致,是德言与德行的一致。孔子提出对一个人的观察要通过他的行为,来检验其行是否真实。
(二)教的原则
1.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相互的。孔子说:当一个先生,必须要懂古代与现代的知识。他还说“多识于草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这种“多识”、“多闻”、“多见”都是孔子一生“知新”的方法。孔子无所不学,无人不师,才能博学多闻,才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使门弟子都能信服而敬仰,发生教育上的功用。
2.启发诱导
孔子主张对弟子施教时,首先必须等待他们有求得知识的动机,然后,趁此时机进行启发,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主张不到百思不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当欲说不能的情况下不去启示他。孔子运用启发式教学,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为了使受教育者主动地去认识“为仁”的意义,从而自觉地接受“礼”的约束。
3.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国第一位重视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他善于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如当概括了少、壮、老各个阶段的特点,要从实际出发,救其失,补其善。因之,他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各有所长。这种教育方法,在当今班级教学中虽然难以全面实行,但在德育工作中行之有效。
4.以身作则
孔子教人,不重在“言教”,而重在以“身教”,常以自己的行动举止作出榜样以达到教育上“潜移默化”的效果。只有教育者具备高尚的德行才可能指导学生修身养性,自己都不能做到的事,而要学生去实现是没有说服力的。这种以身作则,重视人格感化的教育方法,衍变为当今德育工作中常用的“榜样激励法”、“人格感化法”的重要教育方法。
5.内省外察相结合
孔子认为内省是日常必用的修养方法,在学生中积极提倡。他认为培养言行一致的“士”、“君子”甚至“仁者”,必须既了解学生的外部表现,从视、听、言、动上进行考察,又要研究学生未表现于外的思想、情感、意志、愿望等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也就是把外察与内省结合起来。
三、孔子的德育原则在现代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借鉴意义
当我们进入21世纪的殿堂,审视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德育思想,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他存在“唯心”的空想成分和其它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但对当今的青少年也有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加强教师的行为修养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以其自身的活动来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和变化。孔子以身作则,重视人格感化的教育方法,为当前的道德教育作出了榜样。因此,教师应该要有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
孔子在道德教育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别特征施以不同的教育,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放任自流,人的思想都有自发性和盲目性,需要正确的理论进行教育,对不健康、不正确的思想要批评教育,但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自德精神
坚持自我修养是道德教育之本。孔子强调积极开展主观的思想活动,进行自我监督,使道德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成为内在的自觉要求。在日常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坚定道德信念,在个人独处,为人所不知的地方,也要恪守道德准则。引导学生借鉴前人的修身方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和能力,达到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目的。
(四)改进德育教育方法
坚持教育的民主化,反对单向的道德灌输,在道德教育中,师生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教师的道德要求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道德实践,注重道德修养,在实践中提高道德认识,增进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检验道德行为。
综上所述,孔子思想中有些品德的行为规范已成为古今人类共同的品德和规范,如诚实守信,爱国爱民;修身养性,君子慎独;质朴求实,宽容大度;勇敢刚毅,身体力行等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汲取孔子的智慧,用更科学的方法完善现代德性培育的过程,探索德性培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
一、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原则
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学习,而这要基于一定的目标而进行。因此,初中英语导入就必须遵循兴趣性原则、过渡性原则、目标性原则。
(一)兴趣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率的影响。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新课标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首先就提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理念。从新课程的理念不难看出,初中英语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以兴趣为出发点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情境、故事、讨论、话题等多种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从直观过渡到抽象,由生活过渡到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学习也才会更加主动。
(二)过渡性原则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让学生从生活到学习过渡,从旧知识到新知识过渡。首先,从生活到学习的过渡。英语是外语,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于是,语言学习过程也就失去了外部环境的支撑,传统讲授式的教学之所以效率不高,原因就是忽视了语言环境对学生学习语言的影响。教学中通过情境、活动、话题等方式来导入新课,将语言学习置于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被动转为主动,形成生活到学习的过渡。其次,从旧知识到新知识学习的过渡。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借助本节课话题,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新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到新的知识学习阶段。
(三)目标性原则
课堂教学始终是围绕一定的目标来进行的,教师在备课中结合教材而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用目标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传统教学中忽视了目标导向作用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则提倡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因此,在导入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从对导入的原则分析不难看出,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学中教师需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过程中。从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方法来看,常见的有游戏导入、歌曲导入、情境导入、问题导入、话题导入、复习导入、多媒体(图片、声音、视频)导入、背景知识导入等,但教学中每种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根据教学需要而交叉使用的。
以9B Unit 4 Great people Welcome to the unit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用课件展示图片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Look at six pictures and guess who he/she is? Talk about what he/she is?)接着以表格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填写:check the answers on P57 and fill the table below;紧接着Ask students to look at Part A (P57) and explain that they are famous people.在Go around the class to check that students have written the correct letters.的基础上Read the list of words in Part B and check tha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ir meanings.通过听录音来完成短语翻译。从该案例中不难看出,其实,在导入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只是其中某一种方法会占据主要位置。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导入;原则
引言
要想确保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英语教学的课堂导入。成功的课堂导入不仅会极大地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效果,而且还会对学生的参与情绪和整堂课的教学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探讨了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和原则,希望能够对广大的英语教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的原则分析
1.1简洁性的原则
在具体的课堂导入中,一些教师无法对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一方面除了会过多的占用新知识的讲授时间,还会使学生感到课堂导入非常的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要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内对课堂导入时间进行控制,教师要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
1.2悬念性的原则
通过设置悬念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并且能够使课堂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有效培养。除此之外,通过悬念能够引发学生的质疑,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各抒己见,更好地将教学难点和重点掌握住。
1.3可操作性的原则
①必须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课堂导入,②课堂导入并需要与其他教学步骤相适应;③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 年龄等特征进行充分的考虑。④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必须要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实例。 ⑤必须要精准得当的选择课堂导入的材料。
1.4针对性的原则
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要以不同的对象和内容为根据设计课堂的导入的相关内容,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导入不仅无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反而会将宝贵的时间浪费掉,使得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受到不利影响。
1.5趣启性的原则
只有具备一定的趣启性才能够将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出来,并且使学生高效的吸收各种知识。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要通过高效、丰富的教学设计将一些具有一定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或者活动引入进来,使学生开展自主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分析
2.1头脑风暴式的课堂导入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并且将充足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时间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形象、概念或者想法等激活。教师要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根据将导入的主题词确定下来,随后有针对性地引入各种与主题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或者视频等。比如,在具体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根据选择一到两个单词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单词说出与之相关的单词,或者通过这个单词创作一个句子。通过这种头脑风暴的方式可以将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激活,并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教师则要对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进行合理的预测,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引导。
2.2分享经历式的课堂导入方法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分享经历式的导入方法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感性经验以及教学内容等为根据有目的有计划地将问题提出来,从而能够与学生之间进行更好地交流和互动,并且进一步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在对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就可以采用情景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对与课堂设计有关的内容进行表演,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性经验、知识基础等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对话,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本的内容。
2.3多媒体导入的课堂导入方法
初中学生往往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接受各种新知识和新事物的时候具有较强的能力,在面对各种新奇的事物时初中生通常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一些影片和歌曲等。为了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并茂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影片或者歌曲播放出来,从而能够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比如,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以教学中的重点单词为根据设计幻灯片,从而使学生对这些单词的含义进行准确的理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属于一个重要的环节。为此,教师必须要严格地以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为根据设计课堂导入,除了要确保课堂导入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之外,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对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最终全面地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怡芳.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9)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素质教育;高职辅导员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亦不断提高。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以及综合国力的竞争都在日益加剧,其实质也是综合素质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素质教育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既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塌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这一重要指导思想,不仅把素质教育提升到高职教育全部工作的重要位置,也为高职教育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各类高职院校要将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除此之外,还应具备职业情商、自我管理、团队合作、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综合素质。
二、高职辅导员对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高职生涯是当代高职生社会化、成人化的重要阶段,而辅导员又是与学生接触交往最多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学生成长旅途中的引领者,若辅导员以素养教育为载体进行日常工作,不但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通过高职辅导员各项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将具有重大意义。
三、高职辅导员应当具备的素质
高职辅导员具备的素养应当是多元性的,包括思想政治方面、职业道德方面、自我提高方面和其他素质方面。这些技术与非技术因素对高职辅导员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辅导员最核心和基础的工作,其他工作都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根本的。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育者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上是促进大学生人格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一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品格施加的影响不可忽视。辅导员能否得到学生的尊重和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品格修养。辅导员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道德修养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所管理和服务的大学生群体的道德修养水平。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他们传的是文明之道,授的是立身之业,解的是人生之惑,要承担起这种责任,需要具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和个人魅力。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影响活动。辅导员是学生政治上的向导,也是思想上的益友,道德上的楷模。
(二)职业道德方面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在道德行为上,辅导员的道德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辅导员的表率是为学生提供思想言行规范性要求的物化模式,其言行有强大的感召力,能直接影响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增强学生抵制外界干扰的能力,有效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要培养学生成为思想道德过硬的合格人才,首先要求作为导航人的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
(三)自我提高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是一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多领域的工作,也是一项不断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的工作。高职辅导员的自我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它间接影响高职辅导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辅导员知识技能的提高和完善。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需要辅导员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高职辅导员更不能在自己过去所学的范畴中原地踱步,而是要善于获得信息,善于运用信息,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高职辅导员还需具有创新精神,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学习先进的学生管理方法,吸收、消化、运用于学生工作实践;积极探索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研究如何发挥辅导员思政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如何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学科教育的横向联系。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当今的辅导员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思想政治辅导员”,而是集管理、科研、教学、指导等于一身的学者。
(四)其他素质方面
1.兴趣广泛,提升魅力
高职辅导员的兴趣爱好也应是积极而又多彩的。首先要有童心,充满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其次是开朗乐观,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幽默风趣,充满生活的机智;再次是昂扬而奋发进取,充满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这些将让学生看到有血有肉的老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形成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信念。一名好的高职辅导员应当积极适应形势的要求,不断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不断调整自己,促进自身持续发展,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2.一技之长,展示自我
辅导员培养自身多方面才艺,全面提升文史艺术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是成为一名受欢迎的高素质辅导员重要的一步。有专家认为,辅导员在音乐、美学、美术、体育等方面有一技之长,参加到大学生的活动中,能进一步融洽师生的感情,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现实生活中,许多辅导员能歌善舞,能写会说,能画能弹,使得他们很快融入到大学生中,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开朗的性格都将对学生产生不容小觑的影响,这些都有陶冶助于大学生思想情操,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3.培养性格,自我减压
一个高尚品德的形成与构建都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基础,高职辅导员应当通过自我剖析、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等方式进行心理素质锻炼,从而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性格、完善的人格来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结语
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和各民族物资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追求就更加主动。因此,高职辅导员只有对自己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以适应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鸣岐.董仲舒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 高校运动训练 体育教学 发展趋势
从高校的体育工作来讲,运动训练与体育教育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形式方面来讲,二者是相通的,从性质上来讲,两者是相近的,但是二者的目的和任务等又完全不同。但是,从具体方面来讲,竞技体育最直接的表现是运动训练,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点与面,或者说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1.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1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差别。
从具体含义方面来讲,竞技体育的表现形式是运动训练,在身体方面体现全面发展,在体力和智力等方面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通过竞争达到具体目的,以充分显示其差异,使得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从而战胜对方。实施学校教育的具体过程之一体现在体育教学方面,就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进行一些自主学习的过程,在终身体育锻炼的身体技能方面掌握好具体技巧,终身体育观念得到具体的培养,身体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可以通过一些比较好的手段,以及较好的设施设备,运用一些优秀的方法来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身体素质得到最大强度的提高,也让运动员的运动潜力得到不断的挖掘。可以在运动中采用一些大强度的强化训练,让运动成绩得到具体的提高。体育教育可以具体表现出一些特性,比如说全体性和全面性等。体育教学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的体育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既增强体质,又增强终身体育意识,并提高心理素质;二是让学生的体育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其他方面也有所提高,比如思想道德方面和生活劳动等方面。
1.2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相同性。
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在许多方面是有差别的,二者之间又有很大的相同性,活动的中心都是通过人的身体活动来开展的,这些相同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从一些大的方面来讲,二者都是教育过程,是一个双边关系的问题,主要涉及教师同学生。在这个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起主体性作用,而教师起主导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一些有计划的并且是系统的预定安排。
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就是要重视健康,这个结果也是二者努力的方向。一些具体的竞技体育项目,说不定就会在体育教学中逐渐体现,同时,那些体育教学项目也可以转换为竞技体育项目。什么是健康体育呢?就是指一种具体的从健康方面着手的活动。因此可以这样说,它们二者之间的具体活动内容是可以共通的,彼此之间能够相互转换。因此,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对于身体的活动都是相同的。
2.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2.1通过运动训练的手段,让人的素质得到发展。
如何发展人的自然素质,这是体育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在人的素质结构中,自然素质是最基础的。但是这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对其他素质有着很大的作用。那么,什么是自然素质呢?指的是身体素质,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来锻炼。要想达到这一目的,人一定要承受相应的负荷。在具体的训练中,主要手段是让负荷减轻,以使得人在体格和体能等方面得到锻炼。这是一个锻炼人体的必要手段,以此达到最好的效果。
2.2促进运动训练项目的教材化,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2.1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教学内容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具体的选择上,就是选择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的内容。
2.2.2运动技术的教学是体育教学的立足点。在一定时间的积累中才能让运动项目得到展现,这样才能广泛流传开去,才能成为较好的体育内容。在体育课堂中,竞技性是最不可忽视的,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假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是要达到锻炼身体这一目的,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如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就只会锻炼学生的身体,可是学生的体育热情却慢慢消失。学生在这种被动学习过程中是不会完全喜欢上体育的。用成熟的运动项目来进行具体的教学,是从教育立场出发,所以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运用一些成熟的运动项目,从教育立场出发,这样才符合教育的具体规律。
2.2.3在体育教学法的选择方法上,要体现针对性这一原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个方面是教学内容,另一个方面是教学方法。只有把这两个方面充分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完全接受。所以,要想让体育教学的时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在运动训练的方法和具体手段上就要表现出多样性。
3.结语
在今后的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在正确把握二者不同特点的基础上,认真学习研究运动训练的特点,合理运用他们之间的互补性,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使高校体育运动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敬春,李建军.探讨我国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若干问题[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1).
[2]仇军,陈伟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来源与构成模式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4).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创新发展
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学校道德教育开展过程中,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在加强德育创新教育过程中,需要不断改变德育教育方式,不能拘泥于传统教育教条上的条条框框,对于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结合德育教育的工作重心,把握学生年龄阶段,充分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就是将枯燥的德育教育工作多元化的开展,改变传统单调的教育方法,实现德育队伍的多元化,德育渠道的多元化,德育环境的多元化,德育活动的的多元化。通过鼓励学生不断激发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望,不断地将欲望转化为学习动力,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素质的提高,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更能够对我国培养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起到奠基作用。
2.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实现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这句话一语中的,道出了培养好习惯对学生一生发展成长的极端重要性,好习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培养,不能一蹴而就。中小学生的道德习惯的养成教育应该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培养习惯,在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环境中培育德行。课堂上的德育教育也应该结合不同学科课程,千方百计创设环境,引入活动,不断结合适当的教学机会,切入相关的德育话题,体现出“渗”字和“润”字。实现德育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关键在各学科教师,纵观中小学各科教材内容,德育教育的素材被编者匠心独运地安排在各科教材中。关键是不少的教师对教书育人这一天职的认识还很不到位,至少有所偏颇,结果是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造成“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这就要求这些教师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内涵,担负起德育教育的应有职责,在教学中,精心挖掘教材自身的德育素材,不失时机的渗透德育教育。
3.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育方式,促进德育教育更上一层楼
新时期学校德育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科教师是完成学校德育教育任务的主力军,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能力和不足,不断通过学习思考,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还应学习和了解信息化背景下德育教育多元化在各个方面的优势和特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经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德育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引导学生不断养成属于自己的学习风格,在思想上不断前进,所以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行为上的表现都会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新时期的老师需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另外,针对教学群体的不同,教师们应该要不断调整方向,从各个方面关注和了解同行的研究成果,然后将这些适合当今教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上,更好为学生德育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帮助。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学校道德教育的价值选择
1.凝聚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当前,学校在道德教育方面应该进行不断地改革,把握当前时代教育的方向。学校在对道德教育的内容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历史经验,把全球化趋势和多元文化交流作为背景参照,总结出具有历史价值的学校德育的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学校道德教育的价值选择内容应该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首先,多元文化视域学校道德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文化认同”教育,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建立学生的道德教育价值取向。其次,学校需要正确引导学生了解在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各个优秀民族文化的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具有世界胸怀的目光。
2.注重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寓理于境
目前,学校在多元文化视域下经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情况,生搬硬套的模式运用到学校的道德教育中,对于一些外来文化观念和思维并没有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的改造与承传。所以,在面对传统道德文化价值教育上应该与现代道德文化价值教育相结合,在面对外来的文化入侵时,需要不断坚守传统道德中的核心价值,把握正确的方向,然后将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相结合,把多元化的不同文化价值教育转化为能够帮助学校提高开展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对于在帮助学生提高在多元化视域下价值取向的方法上更应该注重寓理于境,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有更好的教育意义。
3.不断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分清真伪好坏
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提高对事物的判断分析能力,更好的生活。所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应该更加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重点应该在生活中帮助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判断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区分道德教育的价值和判断处理能力,分清真伪好坏。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常态,学校的工作重点是需要注意帮助提升青少年学生的道德选择判断能力。帮助青少年提高道德选择判断能力需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对传统道德文化基本常识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学习正确的是非荣辱观,传承优秀的历史道德文化,另一方面是注重不断学习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多元文化,对于有利于我们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采纳吸收,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诚信教育
诚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线,应准确把握大学生诚信的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1社会因素及不良风气影响
当前社会由于处于转型期,一部分人置道德与良心于不顾,追求最大化利益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了负面影响。社会对“诚信”的回报率低下,使一部分人走入思想误区,容易造成大学生将社会消极现象看成是社会的本质,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2学校德育缺乏有效性
当前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弱化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在考试前进行突击记忆,这种缺陷导致学生的诚信缺失,学校德育工作没有摆正位置,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没有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1.3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家庭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每个人的道德培育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并伴随其终身。同样,家庭是诚信教育的基础。
1.4大学生自身原因
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意志薄弱,以自我为中心。遇到问题,就会丢弃诚信。另外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的道德评判能力不强,这种无知和从众心理,遇到社会的不正之风容易导致把握不住社会的主流,导致诚信危机的产生。
2、高校辅导员开展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
2.1、高校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诚信道德修养
高校辅导员肩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言行影响着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高校辅导员要对上对下一个样,说的做的一个样。不论大事小事,不管人前人后,要能保证言行一致,这是最能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点。为人师者必须诚信,诚信则灵、万事则成。
2.2、发挥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辅导员要多组织大学生学习有关诚信道德的先进事迹,以及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座谈会、主题征文、演讲、辩论等形式就社会上的诚信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正确认识诚信道德规范,理解诚信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诚信道德的意识,这样就会在寓教于乐中让诚信教育潜入大学生的心中。
2.3、加强校园、班级诚信品德建设
“育人环境”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高校的办学理念要以诚信为本,如北京师范大学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办学理念就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为核心,以诚信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精神。校园环境建设要体现出诚信教育。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道德建设制度,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在高校中积极拓展诚信监察渠道,以强化诚信教育。
2.4、开展诚信教育要理论联系实践,加深大学生的亲身体验
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存在理论的灌输,过分强调以课堂、课本和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诚信教育的理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诚信教育的内涵和知识体系,而诚信教育的实践教学是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社会、认识社会,所以理论联系实践的诚信教育可以使学生知行合一。
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实践来增强教学的新颖,如小组讨论、分析调查、情景模拟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也可以通过调查分析,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一些企事业单位、群众等对自己感兴趣的诚信问题进行调查,撰写分析报告,加强对诚信的思考;也可以通过学习新闻媒体的报道,如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等栏目中关于诚实守信的企业和个人,开展有关诚信道德的辩论赛、研讨会等,增强诚信意识,营造诚信氛围;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辅导员的帮助下鼓励学生申报或参与诚信课题的研究,使诚实守信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结束语
诚信,是人们交往过程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对大学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大学生诚信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方方面面的参与,高校辅导员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并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真正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在项目教学作品设计中,应该更加注重设计伦理道德的渗透。可以从人、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谈起:
一、设计的主要目标要考虑以人为本,使设计产品适应人的需求
设计的作品要达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的人机关系目标。在一些课堂的项目制作中,有些学生在设计制作便携式小板凳的活动中,往往没有认识到人的重要性。设计产品有的过于注重美观,忽略了其称重能力。有的作品盲目追求个性,在结构搭建上造型奇异,忽略了其舒适性。类似作品没有考虑到相应的人机关系要素,不管外观多么漂亮、结构有多新颖都是徒劳无益的作品,有的甚至会危害人的安全和健康,如有的作品在支撑面上没有做到水平,人坐到上面时间久了反而会更疲劳。
在这方面,教师应该结合一些案例来渗透道德原则。例如,有些公司盲目控制生产成本,制造的电脑机箱电源采用劣质线材和变压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轻则电脑断电,数据丢失,重则引起火灾,造成严重的人身财产事故。包括某汽车厂商为了降低成本,某个车型引入国产之后将汽车的前转向节由国外的钢材料换为铸铁材料,如果车辆受到相当强度的撞击,前转向节可能发生断裂,存在安全隐患。最终在舆论压力下,该厂商召回该车型并更换了符合标准的部件,这种偏离道德原则的设计不仅对产品使用者带来伤害,而且给相应的厂商带来很大影响,不但没有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还损坏了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形象。因此,在课程中渗透产品设计既要考虑针对设计者的道德原则,又要考虑针对使用者的设计原则。
二、设计作品还要考虑社会影响,提倡一种和谐的设计思想
设计过程中不能恶意抄袭、窃取别人的设计成果。这样才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在设计作品方案的构思阶段,多数学生都会通过模仿现有的作品。例如台灯的制作,案例中很多学生会去淘宝搜索一些台灯,然后完完整整地模仿下来,包括尺寸、造型、结构都完全雷同。有的学生则是照搬课本案例或者干脆去商店买来成品冒充自己的作品。类似的做法同样出现在其他作品的设计及制作中。很多教师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学生“用心”做好就可以,且不知这个“用心”实际上是指学生在模仿、抄袭环节中的用心。这种做法其实使学生误解了设计的本质,让学生养成懒于思考的“照葫芦画瓢”设计思想,他们在以后设计产品时可能都会抄袭、模仿,不会生成自己的设计理念。在高中阶段就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那么以后的成长过程会走向一种不可预测的歪路。
社会上也存在一些类似的产品,例如所谓的山寨产品,在外观上几乎跟正规的产品没有两样,只有仔细看才会看到文字的差异,类似的产品通过一种“球”的方法,尽管不会过多涉及产品的侵权,但是他们的产品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冒充了一些正规产品,尤其是在较为偏远的农村,该种产品销量巨大。类似产品没有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借着大品牌的外衣光环,肆意蒙蔽消费者,不仅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还给社会带来了不良风气。尤其是这种风气会相互传递,造成很严重的社会影响。
三、设计的道德原则还要考虑环境保护,注重可持续发展
经了解,在一些课堂中,学生制作作品的材料各种各样,一个台灯就会用到金属材料、木质材料、布料、纸壳等。多数学生没有将环保意识融入设计中,制作过程中材料的裁剪也不注重节省,用多少材料心中没有估算,购买材料也是尽可能多地购买。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材料的过度浪费,往往一节课下来就要清理一大堆浪费掉的材料,缺乏规范的备料环节。这种习惯会给以后的设计造成致命性的影响,没有一种设计是不需要考虑成本和环保问题的。
在通用技术项目教学中关于产品设计应遵循的道德原则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入手,针对当前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项目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一些较为深刻的反思。目的在于注重培养学生遵循正确的伦理道德去设计作品,让学生明确道德原则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从本质上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急需大批技能型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而高职高专院校采取校企结合的实习实训教学方法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对当前社会这一类型人才的短缺起到了很大的缓解作用,但是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中仍存在校企结合的契合度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作者提出了校企一体化的改进实习实训教学方法的思路.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国内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尤其是20世纪8O年代人口高峰年出生的人口相继面临就业,使社会的就业压力更为严峻.以就业为培养导向的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教育,较好地契合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了我国技能型人才的总体技术水平,对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然而,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实习实训教学方法尚不成熟,存在校企合作不到位的弊端,即学校组织学生在企业的实习仅仅是见习和参观,而不能参加企业的实际操作;学校对学生的职业观等德育方面的教育重视不够,导致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限,也使职业教育的总体质量亟待进一步提高.
1基于就业导向的实习实训教学方法选择的必要性
1.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并逐步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屏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国家要在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毕业生专业技能较强,近几年其就业率一直保持了较高水平.2008年,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大城市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幅超越本科生,较高水平的就业率也是对高职教育最大的肯定.
1.2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以就业为教学导向,契合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故而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比较好.但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后面临工资待遇低、技术水平提高慢和工作不稳定等一系列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实习实训教学主要集中在学生毕业前期的一学期,并且不重视学生就业观等德育方面的教育,导致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屡屡发生经常性的跳槽,也影响了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评价.目前,我国企业存在严重的工资待遇与学历挂钩的现象,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2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方法分类
本文对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采取的实习实训教学方法进行了统计,并按照不同实习实训教学方法的特点对其进行了分类.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共有39所,本文随机抽取2O所院校对其实习实训教学方法进行了追踪调查.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采取的方法主要有3种: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校企结合.其中,校内实训是指学校的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在学校实验室进行;校外实习_二般是安排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夕到企业实习;校企结合则是先安排毕业生在学校实验基地进行试验、实习后再进入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实习.目前,这3种方法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采用的比例如图1所示.
3国内外高职高专院校实习实训模式综述及比较
3.1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实习实训模式
由图1可见,国内高职高专院校目前采用较多的实习实训模式为校企结合的实习实训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实习实训教学方法已由原来单一的校内实验基地实习和校外实习逐渐发展成工学结合的校企结合模式,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掌握专业技能、提高技术水平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校企结合指的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进入校内实验基地实习后再进入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实习,企业可以优先考虑录用与其合作的高职院校的学生.
3.2国外高职高专院校实习实训模式
国外高职高专院校实习实训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的被誉为德国职业教育秘密武器的“双元制”教育体制和美国的社区学院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著名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该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共同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为目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的时间较长,约占整个学业时间的70左右;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强调操作的规范化,学生以正式工人的身份参加工作.由于训练严格,学生懒散、粗心大意、不负责任的行为得到了有效抑制,培养了较高的专业技能.
美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制度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它对美国教育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模式是通过学生与社区的有机互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以融合提高,让学生获取真实的实践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其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程设置的时间也不固定.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很重视产学结合,各专业的实践课时占总学时的5O甚至更多,学生必须到实际岗位参加生产劳动,参加实习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
3.3国内外高职高专院校实习实训模式比较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于2O世纪80年代,与欧美职业教育相比,我国的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发展的时间非常短.由于我国校企结合的实习实训职业教学模式起步比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从教学模式上看,具有代表性的欧美职业教育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践教学中增加了很多社会因素,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较多,这样使学生毕业后更容易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由于在实习实训环节对接受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提出了与在职工人一样的工作要求,因此使他们在毕业之前就能够真正地掌握工作中的操作技能,这样更利于其技术水平的提高.相比之下,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则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安排学生参加实践的时间也比较短.
从上述比较可见,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实习实训教学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除了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外,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实习实训教学应该不断汲取国外实习实训教学的精华、取长补短,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4构建适合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教育实习实训的管理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4.1构建适合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教育实习实训的管理方法
校企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摸索、总结经验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而推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际中其成效非常显著,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校企一体化实习实训教学方法是在校企结合的基础上改进的实践教学方法,它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实习实训不到位、德育教育缺失等问题,提出要加宽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层面和加深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深度,从而全面提高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的质量.
(1)加强实习实训的力度,改变原来仅在毕业前一学期参加企业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实践教学贯穿到学生职业学习的全过程.学生每完成一门课程,学校都要安排学生在参加校内实训基地的实习实训之后进入企业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学生每一学期结束时,学校都要安排学生集中参加企业实习.学生在参加企业实习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定进行操作.企业应把每个参加本企业实习的学生的实习实训的情况及时和学校沟通,以便学校组织和安排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校内实习.
(2)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职业观”、“成才观”等方面的德育教育,使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出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素质与文化修养且竞争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加强德育教育利于学生在择业中进行自身准确定位,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力口强德育教育还可以使学生在工作中正确面对挫折,遇到困难时以积极的心态处理问题,并利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成熟的职业观和成才观的形成,促使学生踏实工作,积极提高专业技能,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也利于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的提高,可以抑制我国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从而保证社会稳定和谐地发展.
4.2构建适合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教育实习实训管理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从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环境看,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时期,急需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和熟练工人,高职高专院校校企一体化实习实训教学的宗旨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熟练的工作者,契合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高职高专院校校企一体化的实习实训教学模式与国内其他实践教学模式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符合职业教育的内涵;与国外实践教学模式相比,这一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还增加了对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更利于学生就业和成才,与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