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

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

第1篇: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慢性病;生活方式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骨关节疾病、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1]。该病具有迁延性、极少治愈和无自愈等特征,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2]。研究表明,很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人为行动进行控制的[3]。为了促进居民健康,应该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开展健康教育。为了做好社区老年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笔者对老年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社区服务中心辖区160例慢性病患者,其中男91例,女69例;年龄为30~72岁,平均年龄为(54.4±11.7)岁;其中糖尿病患者32例,高血压患者85例,冠心病患者43例。

1.2方法

1.2.1开展健康教育培训 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预防知识及生活方式指导培训,定期发放慢性病的防治宣传资料,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培训班。对患者讲解运动方法、健康饮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慢性疾病的关系等健康知识。对居民的健康问题详细解答,并介绍慢性病治疗中的误区。

1.2.2进行行为干预 ①以统一的调查问卷,通过体格检查与健康入户调查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调查对象为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经过培训之后以统一的方法进行调查,以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知识为健康教育的选项,对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前后的情况进行调查。共发放160份调查问卷,回收160份,有效160份,回收有效率为10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②定期测量患者的血糖与血压,对高危险因素及不良生活行为进行干预,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减少盐的摄入量,合理控制体重,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深入到居民家中,查看居民的饮食结构、食用盐量、油量等,1年之后与干预前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x2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平均数以x±s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当P

2结果

2.1健康知识治疗率变化 开展健康教育后,社区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开展健康教育之前,P

2.2健康行为变化 健康教育后,除控制体质量之外,其他健康行为均显著由于健康教育前,P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也在不断变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4]。

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原因,慢性病是由环境因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再加上人们对慢性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低,导致疾病的控制率与治疗率更低[5]。但是慢性疾病能够通过环境因素改变与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得到控制。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并转变观念,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6]。

本研究中,社区居民在进行健康教育后,相关疾病的知晓率得到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也得到显著改善,结果表明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帮助患者积极主动的转变不良生活习惯。

对慢性病来说,健康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治疗方式,同药物治疗相比,具有收效高、投入低的特点,所以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对慢性病进行防治是有效而廉价的方法。健康教育能够通过教育和宣传,将卫生知识传播到社区人群中,帮助人们认识并转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达到提高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目的。

因此,对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为社区卫生工作的重压内容,对预防慢性病,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最终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蓝玉娟.浅谈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疾病防治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249-250.

[2]权彩凤,陈冰,员文智,等.论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J].慢性病学杂志,2013.14(10):796-797.

[3]王萍.浅谈社区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31):75-76.

[4]黄晓有.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方之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10-11.

第2篇: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慢性病;流行现状;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242-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模式的现代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并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卫生费用支出高和控制率低的“四高一低”现象, 据有关资料报道,全球范围内大约60%的死亡是由慢性病引起的。因此,掌握城乡社区居民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加强对慢性病的防治,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本文结合2006年公众健康调查资料对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慢性病防治对策。

1慢性病患病现状

1.1慢性病患病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社区居民慢性病现患率较高,生命质量较低,全市慢性病患病率为125.0‰,其中城市居民为119.9‰,农村居民为127.1‰。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合计值和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均低于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则高于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1.2性别与患病情况

男性人群患病率平均为105.14‰,女性人群患病率平均为145.78‰,均低于全国第3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且调查地区城市女性居民的患病率是全国水平的1/2,但是农村女性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则高于全国第3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1.3疾病分类情况

在农村居民中,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49.4‰)、肌肉骨骼疾病(25.0‰)、消化系统疾病(14.0‰)、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疾病(9.6‰)、呼吸系统疾病(9.1‰),疾病种类与全国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在城市居民中,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60.4‰)、肌肉骨骼与运动系统疾病(17.1‰)、内分泌营养代谢和消化系统疾病(12.0‰)、免疫系统疾病(11.2‰)、呼吸系统疾病(5.1‰)。在农村居民中,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46.1‰)、肌肉骨骼与运动系统疾病(27.4‰)、消化系统疾病(15.9‰)、内分泌营养代谢和免疫系统疾病(10.3‰)、呼吸系统疾病(8.8‰)。

1.4 病种分类情况

依次为高血压、其他运动系统病、冠心病、糖尿病、急慢性肠胃炎。城乡比较,城市高血压患病率是农村的1.49倍,冠心病是农村的1.52倍,糖尿病是农村的1.54倍;而农村其他运动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则是城市的2.23倍,急慢性胃肠炎是城市的1.85倍。

2慢性病患病因素分析

2.1年龄、性别与患病率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在2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35岁及以后上升速度开始加快。在55岁以前,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略高于城市居民,55岁和64岁年龄组患病率基本相同,但在65岁及以上人群城市地区增高幅度大于农村地区。

调查结果显示,男女性慢性病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在35岁以后增长速度加快。除25~34岁年龄组外,在35~44岁、45~54岁、55~64岁、65岁以上年龄组均是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对于男性,55岁以后城市居民患病率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对于女性,25~34岁年龄组则是农村地区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城市地区。

2.3 年龄、性别与慢性病患病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5岁以前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25~34岁年龄在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和精神病;35~44岁主要是运动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55岁以上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率显著增高。

2.4 婚姻、职业状况与慢性病患病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丧偶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最高,分别为440.95‰和322.15‰。农村地区离婚人群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地区,大约是城市人群的1.9倍。从职业状况看,离退休人员患病率最高,为367.05‰。其次为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

2.5 受教育程度、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与慢性病患病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在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不识字或识字少的人群患病率最高,这可能与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收入水平、自然保健意识、卫生保健服务等不同有关[1]。在医疗保障制度方面,城乡公费医疗组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社会医疗保险组患病率最低。

综上所述,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危险因素普遍存在 。调查结果显示,一是群众对慢性病的认识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还远未得到解决,社区综合防治的观点远未被社会和广大医务人员所接受,慢性病防治专业人才缺乏。二是慢性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行为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紧张而繁忙的工作等因素密不可分。三是无论在城市地区还是在农村地区女性群体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男性,表明女性群体慢性病的卫生服务需要量均高于男性群体。

3防治对策

3.1 建立健全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政策和法规

创新管理模式,实行目标管理,坚持政府主导、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领导协调、多部门合作、多方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领导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订慢性病防治服务规划,提出贴近生活的有害健康行为的干预策略如控烟、限盐、高血压患者,的防治策略,把其真正列入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列入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2],进一步建全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筹资和补偿机制,拓宽慢性病防治筹资渠道,优先投资社区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 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机制,大力推进城乡居民科学合理的健康行为,有效控制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

3.2 确立“大卫生”观念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两大体系的功能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医院在社区慢性病防治的作用,提高社区居民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工作意识。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作为医院必须履行职能,发挥医院的优势,为社区健康教育服务,使医院从单纯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综合型转变,这是医院现代化的标志,是解决群众在医疗过程中“贵而不便”的根本出路,具有大医院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3.3 科学规划卫生资源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科学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社区发展规划.建立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网络和高质量、高素质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队伍,建全社区居民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网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 遵循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的原则,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健康需求、卫生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状况,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合理配置,科学规划卫生资源[3],加强在职教育, 培养全科医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师资培训规范化及全科医生转岗培训[4],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3.4 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投资力度

普及卫生知识, 控制和降低居民的慢性病发病率。一是应根据社区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性质和需求,确定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近、中、远期目标;拟定具有科学性、通俗易懂的教育计划;利用各种传播媒介,通过教材和辅助教材以及影像化工具,强化各种慢性病的预防和卫生知识,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二是开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中心的综合干预活动,社区服务机构应充分利用社区平台,针对重点人群、不同类型患者,和社区人群的心理、年龄、职业等特点,通过培训、讲座、版面宣传、健康咨询、社区义诊、跳保健操、编唱慢性病防治知识歌曲、开展慢性病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宣传慢性病对人群健康带来的危害,干预和矫正有害健康的行为。

3.5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

创新服务模式,逐步实现服务对象由患者向社区全居民转变、工作职责由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服务方式由坐堂行向送医上门转变。在实际工作中,城乡社区要大力培育由社工、义工、全科服务团队组成的社区卫生综合服务团队,定期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筛查,以提高慢性病患者发现率。同时,应对筛查结果进行分类管理,锁定高危人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动态管理,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靖康宁,刘佳,罗世坤,等.重庆市中梁山社区主要慢性病现状与防治对策[J].重庆医学,2009,38(11):1284.

[2]苏玲玲,李士雪.潍坊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与发展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7,5(6):5.

[3]张全红,贾利高,张俊超,等.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与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3):192.

第3篇: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社区

选择某社区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220名慢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及问卷调查结果深入社区,通过开展讲座和家庭随访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教育。一年后,对研究对象干预前后检查指标、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对象的健康意识有了明显的进步,研究对象的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与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HDL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其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危险因子,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究利用。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本社区医院登记的2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122例,女性98例,本次研究对象的年龄均在65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2±3.2岁。

2.方法

积极组织健康宣教以及防控活动,耐心介绍慢性病相关知识以及疾病防控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同时,定期对患者进行家访,了解患者生活状况,分析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病情防控方案。

(1)病情观察

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在病情观察中做到耐心细心。尤其是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疾病史及不良生活习惯,推测影响患者健康状况以及诱发慢性病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以及生活习惯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并落实到护理实践中。

(2)心理护理

慢性病由于病程长,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要重点关注有严重消极心理的患者,社区护士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也可以邀请病情控制良好的病友与其交流,分享经验,减轻患者的压力,重新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健康教育

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介绍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向患者介绍患者慢性病的临床表现和常见诱因,教会患者注意监测并观察慢性病常见急慢性并发症,并及时做好相应处理。强调慢性病患者在生活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如高血压患者必须遵循低盐饮食的原则,保持情绪稳定;糖尿病患者必须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此外,社区护士必须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4)自我管理的指导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也十分重要,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详细讲述监测血糖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并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饥饿感等不适感,建议立即测量血糖情况。让患者复述注意要点,确保患者理解相关知识。

(5)干预后处理

对研究对象生活方式干预1年后,再次进行体检,指标主要包括体质指数、腰围、血压、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比较干预前后体格检查、生化等指标。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干预后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使用SPSS18.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由表1可知,干预后在研究对象BMI、腰围、血压等指标改善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2可知,干预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在慢性病发生、发展、病变等全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可见,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慢性的发展,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霞,杜文清,陈虹等.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7).

[2]陈育德,赵文华.加强综合监测与干预应对慢性病的挑战[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4):286-287.

[3]张丽娟,马志红,周莹,等.强化生活方式对早期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4):432-433.

第4篇: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健康管理;慢性病;高血脂;控制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0.092

慢性疾病是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及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 以及糖尿病等,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已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显现, 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而且给卫生保健服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 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有关研究表明, 对慢性疾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 能够有效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 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3]。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2015年3~9月本院内科收治的137例慢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应用健康管理的控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3~9月本院内科收治的137例慢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高血脂45例、高血压53例、糖尿病39例。本组病例中男43例, 女94例, 年龄42~78岁, 平均年龄(53.79±8.62)岁。所有患者均能配合治疗, 排除有运动系统疾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1. 2 方法 137例患者均给予健康管理方法:①建立健康档案:对于前来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均给予较全面的检查, 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并对相关情况记录在案。②健康知识宣教:请有关专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症状、危害、监测方法, 疾病的预防知识, 并嘱咐患者定时定量服药[3]。③心理健康干预: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医护人员应积极耐心的与患者进行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针对性的指导患者, 可通过心理咨询、音乐疗法、催眠疗法等鼓励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病观, 积极配合治疗。④饮食习惯指导: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少食辛辣、油腻、油炸、刺激等食物, 限制盐的摄入量, 应以清淡食物为主, 多食新鲜水果、粗粮等, 并且合理安排膳食, 一日三餐应规律。⑤生活方式指导: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包括戒烟、戒酒, 已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维护体能, 同时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健康管理前后血脂、血糖、血压控制情况, 慢性病知识和非药物治疗知晓情况。并比较管理前后心理状况、饮食情况及锻炼状况改善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健康管理前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137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后与管理前相比, 疾病控制良好, 相关知识知晓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健康管理前后生活方式指标比较 健康管理后患者的心理状况、饮食习惯、锻炼情况与管理前相比均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726、59.8243、41.8846, P

3 讨论

慢性疾病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等特点, 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4]。国内外研究表明,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均能够通过健康管理进行预防和控制, 而且患者的血压、血糖均能够控制在正常水平, 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7]。健康管理就是运用信息和医疗技术, 在健康保健、医疗的科学基础上, 建立完善、个性化的服务程序, 针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 使患者从社会、心理、营养、生活方式及运动等多个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维护和保障服务, 达到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发展[9-11]。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危险因素具有可干预性, 健康管理通过系统检测和评估可能发生疾病的危险因素, 使患者在疾病形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 以达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 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12-14]。

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患者实施心理健康干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指导、及健康宣教等健康管理措施后, 本组病例的疾病控制良好、服药依存性良好, 并且患者的心理状况、饮食习惯、锻炼情况均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采用健康管理措施, 能够通过改善患者生活习惯和健康宣教, 从而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田莉, 王洪才, 邓玲玲, 等. 健康管理对控制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效果分析. 海南医学, 2012, 23(2):109-110.

[2] 曾祥娟. 健康管理对控制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效果分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 26(6):529-530.

[3] 马海燕, 许亮文, 高斌.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健康研究, 2010, 30(2):112-116.

[4] 姜燕, 鲁翔, 公丕裕, 等. 高血压人群的社区健康管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8):35-37.

[5] 金晓涛, 李伯京, 王世平, 等. 228例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观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7(9):1068-1071.

[6] 师正坤, 孙玫, 黄重梅, 等. 动机性访谈在国内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护理杂志, 2016, 33(15):15-19.

[7] 谢昀昀, 万晓光, 王大红. 慢性病控制中社区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31(7):741-775.

[8] 谢延, 袁芹, 张丽, 等. 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实用预防医学, 2013, 20(12):1517-1518.

[9] 张碧艳, 黄昱.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及效果评价.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8):187-190.

[10] 赵凤英. 健康管理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1):105-106.

[11] 马晓俐. 社区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研究. 青岛大学, 2014.

[12] 刘红兵. 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3):00204-00204.

[13] 张雁宾. 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4):273-274.

[14] 纵蒙蒙. 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东南大学, 2015.

第5篇: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城镇;糖尿病;防治;健康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34-01

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的治疗可以用“旷日持久”来形容,因为糖尿病和患者本人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对于不良生活习惯较多的城镇居民而言,构建糖尿病防治模式可以说意义深远,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糖尿病的产生,还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1 城镇糖尿病患者健康现状

城镇糖尿病患者能够接受糖尿病相关知识正规教育机会非常之少,并且多数人对于糖尿病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普遍缺乏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药物副作用知识与相关检测预防知识以及正确的饮食知识等,这些知识误区不仅仅会延误治疗,还会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走许多弯路。但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环节就是科学合理饮食、适当体育锻炼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即便是在饮食节制、食物选择、相关饮食禁忌等方面都有一定甚至是充足的知识,但是在每日摄入量与理想体重的计算和安排方面,或者更深层次的营养内容认知方面(包括食谱的科学制定等)都有较大的不足;另外,对于体育锻炼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误区,例如不知道或者不清楚何为合理的运动以及如何锻练才是科学的。单纯的药物治疗或者食物治疗都是片面的,将必要的药物治疗、饮食治疗、体育锻练三者结合起来才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2 城镇糖尿病防治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2.1 建立“网、线、点、面”四位一体的防治模式 对于糖尿病患者和其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的调查基础之上,彻底落实对糖尿病的城镇防治工作的关键是对其进行多位一体的管理、干预及治疗。所以应根据各城镇需求,建立四位一体为主要防治模式的网、线、点、面防治网。四位具体说,一是政府机构;二是健康服务中心;三是医疗机构;四是基层居民委员会,四者有机结合为一体,编织成为城镇糖尿病患者的防治网。“线”是指医疗相关机构预防网线,是以医疗机构为轴线,医院的各专科机构为技术指导的连线,医院的专科人才和技术资源联系到城镇的健康中心中,全面展开基层糖尿病的防治门诊作为协助,对确诊患者和高危人群进行随访和诊治,依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对城镇内的糖尿病患者分级管理的模式。“点”是指建立糖尿病患者和其高危人群的各居委会网店,对于健康教育及干预进行监控并通过相关志愿者给予相关服务。这样“网、线、点、面”相结合,由点至面的城镇周围覆盖管理,实现四位一体综合管理的防治模式。

2.2 普及糖尿病知识 糖尿病防治人员必须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例如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防治措施等)进行熟练的掌握;对于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普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科学的生活和治疗指导,如果可能,则要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治疗干预,从合理用药、科学饮食和坚持锻炼三个方面加以指导,并将该过程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普及。

2.3 “五架马车”治疗精细化转变 “五驾马车”是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病人教育在内的一个综合治疗模式,能有效的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水平。若将“五驾马车”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设置更加精准、细致、专业和全面的指标和项目,制定出精细化治疗方案,将会大大保障并提高其临床治疗的效果。糖尿病的治疗要做到精细化“五驾马车”,可以从单纯的开方抓药向包括监测、教育、饮食、运动、心理等综合防治体系转变。只有多元化、多主体、多手段的防治、干预治疗、高效逆转。首先是糖尿病教育心理的合理引导;其次,科学合理的饮食疗法;最后,体育疗法、药物疗法及病情监测等要有机协调。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及心理平衡等。只要具备以上要点,就能真正做到“五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粘度、高尿酸血症)均速高效同降。另外,由于2型糖尿病的传统治疗模式总是先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然后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最后迫不得已才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这些治疗方式犹如游击战,很难形成改变战役格局的大气候。“个体精细化治疗”体系中的药物控制子体系则主张尽早给予药物治疗,早期联合用药,使血糖尽快控制达标,遵循“循因而治、因体而疗”的循证医学原则,制定针对性极强的个体精细化特色诊治方案。

2.4 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 为进一步完善城镇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工作人员应全面掌握高危人群和患者的基本资料,以便于糖尿病的防控单元宣教综合防治方法及其目的和意义,因此在患者知情并自愿加入健康档案的建立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采集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健康信息(包括各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患者的基本信息如身高、血压、体质量、运动习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史及患病的情况),建立规范的、完善的健康档案。

2.5 大力培养高素质的糖尿病防治人员 糖尿病是涉及患者身体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所以,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便是综合性的治疗,显然,在治疗过程中,多学科的协作与结合是不可避免的,需要不同专业的医疗工作者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共同管理。鉴于此,为了实现有效的综合共同管理,我们需要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糖尿病防治人员,例如内分泌医师、糖尿病的专科医师和专职护理人员、药剂师、营养师、心理医师、眼科医师以及大量的社会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的现状与流行趋势[M].钱荣立,项坤三.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

[2] 姚建红.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0(2):65-67.

第6篇: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18-01

摘要;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治未病”健康实施方案》要求,在基层中医院中广泛开展“治未病”服务,应用中医对健康状态进行调理,可以辨识形态和功能的变化。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治未病”包括三种意义:一是防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转变,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复发及注意后遗症。中医健康观:阴阳平衡、形神统一、气血调和、天人相应、终其天年。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治未病”健康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院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工作。

1 建立“治未病”服务体系

1.1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有发展“治未病”服务内容,并逐项落实。制定了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计划。对“治未病”服务科人员进行调整,人员配备满足“治未病”服务功能需要,我院医护人员共配备5人,配备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服务人员,中医类别人员>70%,符合二级医院的要求。

1.2 设备配置满足“治未病”服务的需要 我院配备预防保健信息网络、熏蒸仪2台、火罐若干个、针灸针、骨密度检测仪一台、生化分析仪1台、血凝分析仪1台、免疫分析仪1台、健康教育宣传栏若干个。

1.3 有完善的“治未病”服务工作制度、服务规范、技术操作规范 有完善的工作制度、中医技术人员行为规范、中医技术操作规范。应用望、闻、问、切,了解体检者身体的基本情况、阴阳是否平衡、气血是否通畅、五脏是否调和、体质是否虚实、湿寒,饮食二便是否正常。针法、推拿、拔罐、贴敷、熏蒸等操作程序符合要求。

2 提供“治未病”服务的干预措施

2.1 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 记录用户个人信息,历史病例、患病史,还同时记录健康状态辨识、风险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等内容。

体质辨识: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的手段,从而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1]。

体质相关:体质决定个体对不同病因的易感性及其发病后病理变化的倾向性,体病相关研究是从中医视角调查分析特定人群体质分布谱及流行趋势,为中医药更好更早预防控制疾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体质可调:体质决定个体对不同病因的易感性及其发病后病理变化的倾向性,开展疾病与体质相关性研究是近年来体质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体病相关研究是从中医视角调查分析特定人群体质分布谱及流行趋势,对于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促进中医医疗保健服务和中医药产业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2 积极应用“治未病”服务技术 有膏方、针刺、灸法、火罐、推拿、贴敷、足疗、药浴、熏蒸、药膳、刮痧等方法,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达到良好的“治未病”服务的效果。

3 加强培训、加大宣传力度

我院购置了全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每周二可收听、收看全国中医药专家技术讲座。院内加强培训,使所有医护人员熟悉中医“治未病”健康档案知识,加强宣传中医“治未病”服务理念,通过电子显示屏、中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品传播中医“治未病”的方法,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药、认知中医药、热爱中医药的热诚,感受中医药“简、便、验、廉”特点和优势。

我们认为宣传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广泛深入地宣传养生常识,《素问上古天真论》的主要内容便是“摄生”。其中有“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记载,既是说要预防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同时又强调注重人体内在预防疾病的能力。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说,它提示了中医对预防疾病既“治未病”是从考虑人体内外两个方面着眼,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维护“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因此宣传养生常识可以说是“未病先防”的基石。

3.2 重点及时地宣传亚健康相关知识,据统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已超过7亿,其中高级管理人员、机关干部、脑力劳动者的人数占很大比例,对社会经济造成很大影响。而且亚健康人群在临床检查暂时难以发现明确的病因及器质性病理变化,这就对及时就医造成妨碍,因此加强对亚健康知识的宣传,可以帮助亚健康人群正确认识自身状态,预防和控制潜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2 深入持久地宣传慢性病防治常识,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及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极大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因此对慢性病防治的宣传,可以消除或减少精神、心理、及不良生活方式等“致病因素”对居民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实现“治未病”思想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总之,基层医院通过开展“治未病”服务,有效的促进和保持中医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愿我们在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实现“人人享有健康”。

第7篇: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子健康档案高血压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2-0102-02

21世纪的中国慢性病是一个不断增长中的问题。以高血压为代表的一组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公共健康水平的重要问题。2006年调查显示,我国35~74岁的成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27.2%,而控制率不足10%。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由其引起的死亡约占心脑血管死亡的30%~40%,导致的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可高达人民币100亿元。由此可见,新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强调,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是高血压社区综合管理的措施之一。现将上海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电子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管理作用,分析研讨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象为上海古美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的高血压患者,自愿参加高血压健康档案管理,承诺配合医生工作。随机抽取160名患者作为调研对象,160例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中男80例,女80例,年龄35~74岁。其中35~45岁10例,46~55岁47例,56~65岁63例,66~74岁40例。1级高血压75例,男40例,女35例;2级高血压60例,男30例,女30例;3级高血压25例,男15例,女10例。同时选取院医务人员(管理层人员、医务人员、防保人员、团队人员)160人一起进行调查问卷,从不同层面来分析电子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

1.2 方法

1.2.1 健康档案内容采用上海市统一的健康档案格式,由首诊医生推荐,在患者自愿的原则下,为其建立健康档案,一般项目有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等,病史部分按照S、0、A、P格式书写,包括一般情况、高血压病史及目前相关症状、伴发的其他慢性疾病、家族史、不良嗜好、饮食习惯、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高血压的分级及危险分层等。确定治疗方案时,综合考虑患者有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制定相应个性化的治疗目标。建档后每月上门随访或电话随访1次,指导患者用药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每次随访情况均记录于电子健康档案。

1.2.2 问卷调查对在我院建立高血压健康档案的患者160人进行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涉及高血压的基础知识,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高血压的自我管理以及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建档1年后再次回答问卷内容,评估、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同时对古美社区卫生中心我院医务人员(管理层人员、医务人员、防保人员、团队人员)160人进行问卷。内容涉及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后对医务人员是否有益,是否提高了其工作效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用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别(P<0.01),见表l。

2.2 血压控制效果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有显著的差异。 160例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优良48例(30.0%),尚可66例(41.3%),不良46例(28.8%),160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71.3%。

2.3 治疗费用

建立健康档案前后治疗高血压的年均费用间的差异。建档前.社区患者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费用为1428+289元。而建档后,社区患者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费用降为812+120元。建档前后,治疗费用间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2.4 对医务人员的影响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前后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111例医务人员表示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使其对患者的病情更容易及时了解,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3例医务人员表示对他们工作有帮助,易于管理。只有16例医务人员表示对工作无任何影响。

3讨论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我国社区人群疾病逐渐从以传染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而慢性病又是导致我国城市居民身心虚弱、残疾、死亡和医药费用大量支出的主要疾病[2]。国家对于慢性病的策略也由后端治疗前移,进行融合预防与治疗的系统管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慢性病防治是社区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3]。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是决定高血压并发症的最基本因素,高血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降低血压[4]。因此,提高血压的控制率一级预防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负担的关键措施。电子健康档案能使一级预防有效、规范地进行。其优点在于连续性、系统性、及时性、主动性,医生能全面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危险因素、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和医生互动性良好,治疗依从性高[5,6]。

本研究充分表明,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千家万户,应用电子健康档案,应用体检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通过互联网进行综合干预,能有效地进行一级预防,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缓解其病情。这也要求社区医生必须定期开展家访,为患者测血压,详细询问、记录病情,及时为病人调整好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医务人员而言,电子健康档案不仅可以使医生全面掌握高血压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的全过程,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

由于这项研究,我们也充分了解到目前高血压电子健康档案的不足之处:(1)未能做到全民建档;(2)社区部分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影响了建档速度;(3)信息软件上仍有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未做成动态档案;(4)使用率不高。

高血压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慢性高发病,只有从多方面人手,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有效的降低血压、保持血压平稳的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对高血压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进行进一步完善系统化管理,才能更有效,更合理地做好一级预防工作,从而从实质上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降低了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雷松蕙,朱秀娥,李娉.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的体会[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 8 (5):12~13.

[3] 鲍勇.健康管理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基石[J].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

[4] ASCC高血压协作组.我国部分地区高血压登记调查及治疗达标研究[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5,10(12).

第8篇: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医院工作人员; 健康状况; 健康教育; 行为干预

[中图分类号] R181.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001-01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Staff in Tongzhou District

Li Wenlong

(The Second Hospital of Tongzhou District of Beijing, Beijing 101102)

[Abstract]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staff in hospitals, in order to screening the health hazard factors of the staff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carrying out health interventions.Methods All staff of a hospital in were investigated for self-filled with questionnaires of “the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 which were made by Beijing CDC.Results In the past 30 days, people accounted for 89.2% have felt discomfort, the highest incidence is fatigue.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people accounted for 51.6% were diagnosed with chronic illness, the highest incidence is hypertension. The obesity rate was 7.0% and smoking rate was 17.5% respectively. People accounted for 74.0% did not participate in regular exercise activities. People accounted for less than 50.0% did not know actual daily oil consumption. Conclusion The staff of investigated hospital should be enhanced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activities. And specific targeting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carried out, and the life style should be improved, in order to raise the quality of their health.

[Key words] Hospital staff; Health status; Health education;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医院工作人员作为职业人群,直接影响着社会进步与和谐,他们同时也面临着职业应激与健康的双重挑战。这不仅是重要的社会问题,而且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为了解这一特殊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于2011年9月对通州区某医院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通州区某医院工作人员200人。

1.2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北京市健康教育所设计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与健康知、信、行调查表》对某医院职工进行自填问卷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生活及作业方式相关因素、常见慢性病防治知、信、行情况共4部分。其中生活及作业方式包括吸烟、饮酒、膳食、运动及作业方式5种行为因素。

1.3 统计方法 使用Epi data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社会学资料 共调查205人,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97.6%。其中男性85人,占42.5%,女性115人,占57.5%。平均年龄35.21±1.22。文化程度为中专及以下68人,占34.0%;专科64人,占32.0%;本科以上68人,占34.0%。医务人员175人,占87.5%。

2.2 被调查对象健康状况

2.2.1 过去30天有89.2%的人出现过不适症状 排列在前5位为疲乏、眼疲劳、焦虑紧张、头痛、失眠。最近三年有51.6%的人曾被确诊患有慢性疾病,前5位是高血压、高脂血症、颈椎病、糖尿病、腰椎病。见表1。

表1被调查对象健康状况

2.2.2 被调查对象超重率21.5%,肥胖率7.0% 不同性别超重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不同特征被调查对象体重指数情况

2.3 生活方式及作业方式

2.3.1 不同调查特征被调查对象生活方式及相关知识情况 在4个行为中不同性别的吸烟、饮酒、饮食偏咸的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知识中不同性别的日食盐、食油量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调查对象的平衡膳食知识认知最好,但应该注意的是日食油量的知晓率仅为45.0%,说明膳食知识掌握还不全面或是有些地方有偏差。达到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运动的正确行为形成率较低,为1/4。吸烟相关知识知晓率低于饮酒及慢性病相关知识。见表3。

表3 不同调查特征被调查对象生活方式及相关知识情况

注:*P<0.05。

2.3.2 被调查对象作业方式情况 被调查对象平均使用电脑时间3.23±2.15小时。平均静坐时间3.31±2.37小时。睡眠小于7小时的105人,占52.5%。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89.2%的人在过去30天出现过身体不适,排列在前3位的是疲乏、眼疲劳、焦虑紧张,这些均与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压力大有关。有一半的人过去三年被确诊患有慢性疾病,前3位是高血压、高脂血症、颈椎病,这与工作人员的静坐时间长、缺乏运动等工作性质有关。被调查对象肥胖率7.0%,其中男性肥胖率9.4%。肥胖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与多种因素相关,目前普遍认为高脂膳食和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率迅速上升的重要生活因素[2],这也与该人群近期及近三年发生率高的疾病及作业方式为静坐时间长相吻合,提示该医院工作人员急需开展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工作。

日常饮食偏咸者占45.0%,仅有26.0%的被调查者能做到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运动。而超重、饮食偏咸、缺乏运动等因素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3],这与我国目前的高血压现状为高发病率,低依从行为、低知识、低控制相一致。提示该人群缺少对慢性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意识,慢性病相关知识有待提高。伴随慢性病发病整体年轻化的倾向,以及关口前移的防病策略,该职业人群应作为今后开展防病工作的重点人群[4]。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该医院工作人员整体健康状况欠佳,健康意识及行为较差,因此应对该单位开展全人群的健康知识普及,加强健康管理与健康干预,以提高该人群的健康素质。

参考文献

[1] 梁鸿,曲大维,许非.健康城市及其发展:社会宏观解析[J].社会科学,2003,11:70-76.

[2] 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第3 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77-189.

第9篇: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

一、总体目标

(1)继续加强项目工作规范管理,项目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2)做好疑似结核病人及结核病人的发现、转诊、督导及管理工作。

(3)全年力争发现治疗涂阳病人及重症涂阳病人45例,转诊病人10例。

(4)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治疗覆盖率100%,治愈率达到85%以上。

(5)加强结核病知识宣传工作,提高全民防痨意识。

(6)进步加强网络追踪,FIDELIS项目管理及督导。

二、业务措施

(1)疑似病人的转诊及病人发现

发现和治愈涂阳肺结核病人是控制结核疫情最重要措施。卫生院及各区卫生室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江苏省结核病归口管理办法,抓好疑似结核病人、结核病人的发现及转诊工作。认真开展痰检工作对发现的结核病人及疑似结核病人开展痰检后,及时对病人进行转诊。卫生院及区卫生室要按照网络追踪要求和FIDELIS项目要求,对病人开展追踪工作,督促病人就医提高病人治愈率。卫生院各科室及各村卫生室对结核病人的转诊必须按照县CDC慢性病科要求,开转诊单并做好相关记录以被查。

(2)结核病的管理

1、加强结核病控制项目督导工作,去防疫站对各区医院定期进行督导,每月督导2—3次,每个区每年不少于24次,区卫生院重点对涂阳病人的管理情况、疑似病人及结核病人的转诊情况、各项资料的完整性及上报情况进行督导。区卫生院督导要求:隔日督导病人1次,每月15次。督导内容包括:督导病人服药,做到看服到口,服下再走,督导病人按时复查,了解病人服药情况,有无副反应,如有副反应要及时处理上报,向病人及家属宣传结核的相关知识。

2、加强对结核病人的访视:区卫生院对涂阳病人全疗程至少12次家庭访视,对涂阴病人进行6次访视,每月最少访视病人4次并撰写访视记录。区卫生人员对病人实施具体服药指导和监督工作,每月至少15次并填写病人服药卡。访视内容:病人服药情况及药品毒负反应情况,病人按时复查及取药情况,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及治疗情况等

3、区督导员每督导一次完成一次督导报告,要求内容详细、数据真实准确,能反应被督导单位及各人对病人实施治疗管理的具体情况,找出问题,及时反馈信息,以利于更好的实施项目工作。

(3)资料管理及信息工作

加强对结核病人资料登记、收集、管理工作,做好登记本、卡使用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按时统计和上报结核病控制项目月报、季报及年报表,做到字迹清楚,数据准确,不迟报不漏报,加强结核病信息交流。

(4)结核知识培训

加强对全区结防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拟于3月份对院结防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考核。培训内容:如何预防肺结核及肺结核病人的隔离措施。

(5)结核病知识宣传

加强结核知识宣传,增强全民防痨意识,区卫生院及防疫人员要围绕“3.24”世界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采取专栏及其它宣传方式加强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三、工作考核

徐州市防疫站全年对各区开展2次结核病防治工作检查,平时不定期检查,检查情况纳入各区年终评比考核,同时也是下发结核病防治各项经费的依据。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染病防治工作,遏制结核病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市区2010年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要求,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总体目标:

(1)继续加强项目工作规范管理,项目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2)做好疑似结核病人及结核病人的发现、转诊、督导及管理工作。

(3)全年力争发现治疗涂阳病人及重症涂阳病人45例,转诊病人10例。

(4)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治疗覆盖率100%,治愈率达到85%以上。

(5)加强结核病知识宣传工作,提高全民防痨意识。

(6)进步加强网络追踪,FIDELIS项目管理及督导。

二、业务措施

(1)疑似病人的转诊及病人发现

发现和治愈涂阳肺结核病人是控制结核疫情最重要措施。卫生院及各区卫生室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江苏省结核病归口管理办法,抓好疑似结核病人、结核病人的发现及转诊工作。认真开展痰检工作对发现的结核病人及疑似结核病人开展痰检后,及时对病人进行转诊。卫生院及区卫生室要按照网络追踪要求和FIDELIS项目要求,对病人开展追踪工作,督促病人就医提高病人治愈率。卫生院各科室及各村卫生室对结核病人的转诊必须按照县CDC慢性病科要求,开转诊单并做好相关记录以被查。

(2)结核病的管理

1、加强结核病控制项目督导工作,去防疫站对各区医院定期进行督导,每月督导2—3次,每个区每年不少于24次,区卫生院重点对涂阳病人的管理情况、疑似病人及结核病人的转诊情况、各项资料的完整性及上报情况进行督导。区卫生院督导要求:隔日督导病人1次,每月15次。督导内容包括:督导病人服药,做到看服到口,服下再走,督导病人按时复查,了解病人服药情况,有无副反应,如有副反应要及时处理上报,向病人及家属宣传结核的相关知识。

2、加强对结核病人的访视:区卫生院对涂阳病人全疗程至少12次家庭访视,对涂阴病人进行6次访视,每月最少访视病人4次并撰写访视记录。区卫生人员对病人实施具体服药指导和监督工作,每月至少15次并填写病人服药卡。访视内容:病人服药情况及药品毒负反应情况,病人按时复查及取药情况,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及治疗情况等

3、区督导员每督导一次完成一次督导报告,要求内容详细、数据真实准确,能反应被督导单位及各人对病人实施治疗管理的具体情况,找出问题,及时反馈信息,以利于更好的实施项目工作。

(3)资料管理及信息工作

加强对结核病人资料登记、收集、管理工作,做好登记本、卡使用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按时统计和上报结核病控制项目月报、季报及年报表,做到字迹清楚,数据准确,不迟报不漏报,加强结核病信息交流。

(4)结核知识培训

加强对全区结防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拟于3月份对院结防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考核。培训内容:如何预防肺结核及肺结核病人的隔离措施。

(5)结核病知识宣传

加强结核知识宣传,增强全民防痨意识,区卫生院及防疫人员要围绕“3.24”世界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采取专栏及其它宣传方式加强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