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病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COPD;呼吸衰竭;BiPAP呼吸机;血气分析;疗效观察
作者单位:671500云南省鹤庆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并发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是治疗它的有效方法。我科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对临床上有的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双水平气道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62例均为我科的住院患者,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及Ⅱ型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1];其分级标准均达到COPD患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Ⅲ、Ⅳ级,即重度和极重度,其中达Ⅲ级者有47例,极重度者15例。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例,男45例,年龄45~83岁,均有吸烟史,其中32例有吸“旱烟”史,8例有>10年的矽肺史;女17例,年龄50~78岁,均为农村妇女,其中5例有>10年的吸烟史,17例均有>15年的生物燃料做饭史;62例患者均起病缓慢,病程6~25年,多次住院患者43例,首次住院治疗19例,2组性别、年龄、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予吸氧、抗感染、平喘、止咳祛痰、肾上腺皮质激素、营养支持、纠正水电紊乱及呼吸兴奋剂的使用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治疗,呼吸机用BiPAP呼吸机,通气采用S/T(自主呼吸定时模式),氧流量1.5~3 L/min。面罩旁孔给氧,吸气压(IPAP) 从6~8 cm H2O 逐渐调至14~20 cm H2O,平均(16.2±2.0) cm H2O;呼气压(EPAP) 设定为4~6 cm H2O,通气时间为每次3 h,2~3次/d。持续应用至病情好转,并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吸气压、呼气压、氧流量等,维持氧饱和度在90%以上,最终使PEEP尽量达8~12 cm H2O,气道峰压不超过30 cm H2O;与人工气道不同,经鼻(面)罩通气时,PEEP引发峰值压力升高可导致鼻(面)罩漏气和胃胀气,因此PEEP大小应结合间歇性正压换气IPPV综合考虑,以气道峰压不超过30 cm H2O为原则,同时选用的面罩和鼻罩,应以有良好的密闭性和舒适性为原则。本组病例所用PEEP平均10 cm H2O,而峰压皆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血pH。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经过1~3 d无创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治疗,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神志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变化 无创呼吸机治疗第2天及3 d后复查血气结果显示,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情况变化比较(次/min)
组别例数
心率呼吸频率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31102±1386±632±320±3
对照组31101±1298±731±427±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x±s)
项目
治疗组(n=31)对照组(n=31)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pH7.25±0.067.37±0.077.28±0.067.32±0.07
PaO2(mmHg)56.4±4.295.6±4.854.2±3.569.2±3.2
PaCO2(mm Hg)82.6±3.856.8±4.580.5±3.471.3±3.2
SaO20.82±0.050.98±0.030.88±0.070.91±0.08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反复发作、急性加重的特点,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病情发展时PaO2进一步下降,PaCO2进一步升高,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如不积极改善通气,往往预后极差。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气道阻力增高,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形成,使呼吸功耗增加,产生呼吸机疲劳。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吸气时有一个较高的吸气压,可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同时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的状况,促使肺泡中氧向血液弥散,减少无效死腔气量。呼气时PEEP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防止肺泡萎陷,改善弥散功能,使肺泡内CO2有效排出,从而达到提高PaO2、降低PaCO2目的,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62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BiPAP无创通气治疗,均明显纠正了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了临床症状,避免了气管插管或切开及有创机械通气。传统机械通气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增加了患者痛苦,易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且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程序繁琐,费用高,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鼻)面罩CPAP已成为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最有效治疗措施之一,能降低PaCO2,减轻呼吸困难,从而降低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构通气的使用,缩短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2]。对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可适当放宽无创通气适应证,选择自主呼吸能与呼吸机配合,具有排痰能力,且无机械通气禁忌证者。同时尽早上机,及时帮助患者纠正呼吸肌疲劳,改善通气泵功能并促使咳痰,可有效地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在使用前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鼻)面罩的必要性、正确的配戴方法等,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不断鼓励和安慰患者坚持使用呼吸机,提高依从性。(鼻)面罩大小及松紧舒适度,以增加舒适感,利于患者耐受[3]。注意观察病情,注意湿化,指导患者间断咳痰以保证气道通畅,尽量用鼻呼吸,防止咽干、腹胀及痰栓形成,必要时置胃管排气,加强护理,均能更好提高疗效[4]。在应用过程中若出现呕吐、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低血压、心律失常时应及时停用。对极度危重的呼吸衰竭或无自主呼吸者,无创通气尚不能替代有创通气。对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且引流不畅者宜尽早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创通气。
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越来越被广泛地临床使用。它具有减少使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相应并发症、降低对呼吸机的依赖,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等特点。笔者通过疗效观察发现,对于COPD的患者来说,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对轻、中度的患者疗效明显,随着对于无创通气的发展和认识,在重症COPD的治疗中,无创通气治疗的地位也逐渐提高。一般来说,只要患者出现呼吸肌疲劳时就应该应用无创通气。
总之,早期合理使用BiPAP无创通气能避免有创机械通气的多种损伤及并发症,对COPD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避免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降低了插管率,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且使用方便,操作灵活,患者痛苦小,更容易被患者、家属所接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 饶怀庐,历风元,李云华,等.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1):73-77.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 要】可吸入颗粒物(particles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 of less than 10μm,PM10) 指自然大气力人体的呼吸道所吸入的一些颗粒物,而许多流行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有紧密的联系,但机制不清。PM10 在呼吸系统的沉积与清除、其大小和数目以及炎性细胞、细胞因子和氧化负荷的增加在PM10 对呼吸系统所致的危害中可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呼吸系统;颗粒物;一般护理
1 概念界定
从疾病类型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按照我国卫生部的官方数据,国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接近7.1%,位居城市死亡率疾病类的第3名,而在农村的死亡率常年保持在首位。根据年龄结构来看,呼吸系统疾病的年龄集中在老年人和儿童两大群体。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最容易发生在冬季。
2 病因
呼吸系统与外界相通,人体中唯一与心输出血量有紧密关系的是肺部,如果血流量比较多,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和微生物等疾病因子,非常容易侵入到肺部,产生许多疾病。传统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感染性疾病,其中,以肺结核病与细菌性肺炎最为明显。伴随抗生素的频繁使用,感染性疾病大多比较容易控制。不过,环境污染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肺部疾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多,逐渐受到许多人的重视。
3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3.1 呼吸道
从器官上来说,呼吸系统包含肺部、鼻部、咽部、喉部等方面,主要担负气体的流通与交换。具体来说,呼吸系统就是按照喉环状软骨充当分界线,分成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而下呼吸道从气管开始,支气管经逐步分支,最终达到肺部。其中,终端细支气管及其上部署传导部分。在临床上,小于两毫米的支气管直径与细支气管叫做小气道。
3.2 泡面积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Ⅰ型肺泡上皮细胞都是十分重要的人体组织,他们共同组成血气屏障,担任气血流通交换的媒介作用。同时,Ⅱ型肺泡细胞并不多,主要以立方形的状态呈现,连接于Ⅰ型上皮细胞,帮助人体的肺部分泌活性物质。
3.3 肺的血液循环
肺主要由动脉与静脉血管构建,担任气体交换的职责。其中,体循环的支气管动静脉、胸膜等都是人体非常有重要作用的营养血管。同时,肺部与人体的所有器官的气血都进行交换,尤其是淋巴系统,所以其他组织的感染或癌肿可肺发生播散。
3.4 胸膜和胸膜腔
肺组织外包膜即胸膜,胸膜脏层和壁层组成的潜在腔隙即胸膜腔
3.5 肺的通气和换气
3.5.1 肺通气
(1)动力:胸腔容积改变。
(2)指标:每分钟肺通气(MV):每分钟进入或排出呼吸器官的总气量。
(3)肺泡通气量(VA):吸气时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总气量。
(4)最大通气量(MMV):最大速度和最深呼吸的每分通气量。
3.5.2 肺换气
(1)动力: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分压差。
(2)影响因素:气体分压、气体量、通气/ 血流比例、肺泡膜弥散面积和厚度。
3.6 呼吸运动
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反射和体液化学变化等来调节。
延髓——呼吸基本中枢。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常见异常呼吸。
3.6.1 陈- 施呼吸(Cheyne-Stokes breathing)(1)特点:呼吸会出现逐渐变强变快,又在一定时段内主机爱你变弱变慢,伴有呼吸暂停的现象。
(2)原因:①肺- 脑循环时间延长(如心衰)②呼吸中枢反馈增益增加。
(3)临床:这种呼吸多发生在人体脑损伤与缺氧的状况下。
3.6.2 比奥呼吸(Biot breathing)(1)特点:当产生一次以上的强呼吸时,继以较长时间的呼吸暂停,之后又再次出现这样的呼吸。
(2)临床:呼吸中枢损害。常是死亡前出现的危急症状。
3.6.3 睡眠呼吸暂停(sleep apnea)
事实上,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都容易发生周期性呼吸暂停的情况。而如果频繁地出现睡眠呼吸暂停,那么该人群将出现困顿、肺A 压高、右心衰竭等疾病。
3.7 防御功能
虽然在人体的所有器官中,呼吸系统和大气环境的关系最紧密,所有如果环境中有许多污染性的有害因子,将直接增加肺部疾病的几率。当然,呼吸系统自身的独特性,也具有净化自身的作用,帮助人体抵抗一定的环境有害因子。
(1)调节与进化空气——加温 湿化过滤。
(2)反射性防御——咳嗽 喷嚏 支气管收缩。
(3)清除肺泡内有害物质——巨噬细胞。肺巨噬细胞是一种重要的抵抗细胞,可帮助人体抵挡外界的有害因子,并能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4)免疫防御——非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 肺泡毛细血管膜可帮助净化人体肺部的微生物与颗粒,并帮助肺部抵挡有害因子的侵入,起到保护肺部组织的作用。
4 护理评估
对于人体的疾病来说,必须在做好详细的检查后,才能根据疾病信息进行诊断。因此,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也应该加强周密性的检查,比如,X 线胸部检查是检查肺部疾病的重中之重。只有经过常规化的检查,才能对症下药,做出科学客观的诊断。
4.1 病史评估
(1)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
(2)社会心理状况。
(3)精神情感状况。
4.2 身体评估
根据病人的疾病情况,做好全面的检测,一旦出现胸部疾病,就会出现直接性的反映。比如,肺部的炎症在呼吸与音调上都有很大的变化,而胸腔积液等情况,都会呈现气管的移动。
4.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评估
(1)血液检查。
(2)抗原皮肤试验。
【关键词】 雾化吸入;呼吸系统;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0.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40-01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利用高速氧气气流造成的负压直接将液滴撞击成微小颗粒,使吸入性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物、化痰药物等药液形成雾状,经呼吸道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深部,达到消除炎症、减轻咳嗽、解除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湿化气道等作用。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好、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快、用量小的优点。已广泛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1 方法
在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等综合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雾化药液,生理盐水2ml+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1mg)、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1ml或特布他林0.25mg)、抗胆碱药物(异丙托溴胺1ml)、化痰药(氨溴索30mg),雾化吸入,每天1~3次,氧流量调至6~8L/min。雾化吸入时间10~15min。
2 雾化吸入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雾化吸入前向患者详细介绍雾化吸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做好解释工作,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治疗,解除患者对雾化吸入的恐惧心理,避免精神紧张、呼吸不均匀、过度吸气呼气加重呼吸困难,导致难以配合治疗而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
2.2药物使用及雾化装置准备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医嘱配制雾化液,常用雾化配制药物有生理盐水2ml、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1mg)、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1ml或特布他林0.25mg)、抗胆碱药物(异丙托溴胺1ml)、化痰药(氨溴索30mg)。可选择喷嘴型或面罩型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器应专人专用,常规消毒晾干备用,检查雾化装置是否通畅,有无破损、漏药等,避免药液渗漏影响治疗效果。
2.3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前,应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合适,有利于减轻患者不适症状,便于有效完成雾化吸入治疗。临床上多选择坐位或半卧位,坐位有利于吸入的药液沉积于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局部,对症状重、体质较差患者采用侧卧位,床头抬高30度~45度,有利于膈肌下降,增大潮气量。避免仰卧位,仰卧位由于潮气量减少,不利于吸入治疗。可选用喷嘴型或面罩型雾化吸入器,先连接雾化器,再渐进调节氧流量,氧流量从3L/min开始,逐步调整至6~8L/min。流量过小则雾量小,影响药物的吸入及弥散,流量过大会导致患者咽部不适[1]。均匀的深呼吸,利于吸入的药液沉积于终末细支气管。一般雾化吸入时间10~15min。
2.4病情观察
在雾化吸入过程中要多巡视患者,观察患者是否正确操作,告知患者如有不适症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SPO2,如呼吸心率加快,SPO2下降立即停止雾化吸入,通知医生,给予对症治疗。吸入过程中如出现痉挛性呛咳、肌肉震颤、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加重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吸入,及时报告医生,予吸氧、休息,必要时使用抗炎、解痉平喘药物治疗[2]。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的患者,应备好吸痰器,防止痰液阻塞发生窒息。雾化吸入期间注意患者的口腔清洁,观察病人口腔粘膜和舌苔,治疗结束后用温水漱口等,以预防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
2.5雾化吸入后的护理
雾化吸入后,嘱患者用温水漱口,清楚口腔药物残留,防止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鼓励患者主动咳嗽、咳痰,及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改善肺通气功能,防止痰液阻塞、窒息的发生。
3 讨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有效解除支气管痉挛、粘膜水肿,稀释气道分泌物、促进痰液排出,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纠正低氧血症,改善肺通气功能[3]。具有无创、起效快、用药量少、不良反应小、操作方便,简单易行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肺部严重感染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人员应加强雾化吸入护理,多注意观察,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正确、有效的完成雾化吸入治疗,及时发现处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呛咳、心慌胸闷、喘息加重等不良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金凤,张远萍.氧驱动雾化吸入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8):161-162.
1 临床资料
15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年龄39—72岁,女性2例,年龄31—57岁。这些病例中,急性呼吸心跳骤停1例,自发性气胸1例,重症颅脑损伤3例,急性呼吸衰竭6例,脑血管意外4例。
2 护理
2.1保持呼吸道通畅
机械通气病人病情重,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往往丧失咳嗽反射,因而造成呼吸道的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分泌物淤积,形成痰栓,堵塞气道,导致窒息、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及时有效的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具体方法:当病人喉头部有痰鸣音,气道压力较高,脉率血氧饱和度较低时应及时有效的吸痰。吸痰时应采用一次性负压吸痰管,防止交叉感染,吸痰管外径不得超过气管套管口径的1/2,吸痰时动作应轻巧,由深向外旋转式提出,禁止盲插以避免插伤黏膜,单次负压吸痰时间不超过15s,负压保持在100-150mmHg[1]。为了防止吸痰时患者缺氧,吸痰前后可给予1分钟的纯氧吸入,如吸痰管吸痰效果不佳或有痰痂形成时,可以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纤维支气管镜可以在直视下逐侧进行肺气道吸引、冲洗消除局部肺不张,对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检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还可以取出凝结成块的痰痂,提高效果。此外,在吸痰的同时配以翻身、拍背,每1-2小时一次,促使终末细支气管的痰液因震动而产生咳嗽反射将痰液咳出。
2.2气道湿化
可以在吸痰前滴入湿化液(常规:0.9%生理盐水250ml+庆大酶素8万单位+糜蛋白酶4000单位或遵医嘱),每次滴入3—5ml,从而使痰液稀释利于吸出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同时,要随时调整呼吸机恒温电热装置,将呼吸机湿化水温度控制在28~32℃。此外,还可以配合进行超声雾化,每日2次。
2.3严格无菌操作
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吸痰时应戴无菌手套和使用无菌镊子,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先吸气管造口后到口腔在到鼻孔。气管造口处换药每日2次,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敷料被污染时及时更换,气管套管一般选用一次性套管,使用金属套管时应4小时更换内套管一次,取下的内套管最好高压灭菌,没有条件的应将内套管煮沸消毒。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两次,浸泡于0.1%“84”消毒液中30分钟,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晾干后送供应室环氧乙烷灭菌。
2.4定期对呼吸机回路、接口、雾化器和消毒后的备用罗纹管进行细菌学监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感染的途径可为呼吸机回路的污染、冷凝水的反流均可形成气溶胶而直接进入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1],因此,应定期对呼吸机回路、接口、雾化器和消毒后的备用罗纹管进行细菌学监测。
2.5气道分泌物的监测
为了早发现早治疗气管感染,应每周采集气管内分泌物进行细菌及真菌培养一次。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2.6加强基础护理,特别是口腔护理,以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每次口腔护理前先测口腔PH值,然后选择相适应的口腔清洁液,PH<7用2%苏打水,PH>7用2%硼酸水。
2.7病人的
机械通气的病人在没有休克的情况下,如病情允许,应采取床头抬高15度,可大大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方法:选择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贴敷药膏由细辛、白芥子等制成,贴敷于背俞穴,并给予全面护理干预,3年为1个疗程,贴敷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贴敷1个疗程后,120患者显效49例,有效6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112/120)。
结论: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穴位贴敷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4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39-02
随着对中医疗法的发掘,穴位贴敷以其效著价廉的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各医院也纷纷将穴位贴敷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扶正祛邪”能改变患者内环境,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1]。我院对12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治疗,并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9~85岁,平均43.2±11.9岁。疾病类型:慢性支气管炎47例,过敏性鼻炎30例,哮喘29例,阻塞性肺气肿14例。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者,皮肤感染者及过敏体质者;②糖尿病患者,使用激素治疗者及部分疾病发作期者如存在咳喘、发热等;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慎用“冬病夏治”疗法。
1.2治疗方法。
1.2.1药膏贴敷。采用我院自制的贴敷药膏,成分为细辛、白芥子等,研磨成粉,用姜汁调制成药膏,敷贴于背部俞穴,包括心俞、膈俞及双侧肺俞。贴敷前擦净背部汗液,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开损伤出,按摩5~6秒,待患者出现麻胀感后贴敷在穴位上。贴敷时间为每年夏季初伏、中伏与末伏的第一天,连续贴敷3年为1个疗程。
1.2.2护理方法。①贴敷前护理,告知患者冬病夏治与穴位贴敷治疗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贴敷后出现的麻、痒等感觉时正常的,即使出现水泡也不会影响治疗效果;②贴敷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采取无菌操作,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及对贴敷药膏的耐受性采取相应措施;③贴敷后护理,告知患者若贴敷后出现瘙痒感、灼热感,拿下药物即可,若烧灼疼痛明显且出现水泡,切勿直接用手抓,使其自行吸收小水泡,直径较大的水泡可在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剂吸出渗出液,并用止痒粉、湿润烧伤膏涂抹在患处;④日常护理,告知患者以清淡饮食为主,禁食腥、辣食物,戒烟戒酒,禁食生冷,贴敷后5h内不要洗澡,注意保暖,治疗原发疾病,加强锻炼。
1.3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冬季发作明显减少。无效:未能达到以上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2结果
贴敷1个疗程后,120患者显效49例,有效6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112/120),见表1。
3讨论
贴敷是传统中医的特色疗法,冬病夏治是一大特色。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冬重夏轻者多为阳虚体质[2]。夏秋季之交,人体阳气血脉最为旺盛,三伏养阳能够逐步改善患者的阳虚体质,使患者机体重新恢复阳气。
夏季伏天,外界阳气盛而人体阳气泄,是以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内虚之阳助生长之能[3]。冬病夏治讲究治疗时辰,午时是1天之中的阳中之阳,此时辰人体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能使药物最快的透过体表到达经络、内脏,产生放大效益。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咳、痰、喘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长,缠绵难愈[4],而大量抗生素的使用易导致耐药菌产生及增加霉菌的发病率,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肉体痛苦。冬病夏治蕴含了祖国医学的精华,采用内服外治相结合的办法,综合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明显优势。
从本次治疗的结果来看,12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效果较为理想,因此,我们认为穴位敷贴是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需注意的是,贴敷治疗也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肺部感染急性期者不宜贴敷;②贴敷期间要清淡饮食,避免空调、风扇直吹,保持心情舒畅;③贴敷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发痒、发热是正常现象,若出现大体积水泡,可请专科医生处理,有研究认为,存在局部反应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④贴敷治疗是治本方法,起效较慢,短期内若疗效不明显,还应当耐心等待。
参考文献
[1]叶志伟.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09):73-73
[2]李娜,徐晓红,王莹.四子散热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09):789-790
[关键词] 儿科;呼吸系统;抗菌药物;使用状况
[中图分类号] R98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199-03
Analysis of antibiotics utilization in 3 036 respiratory system infection hospitalized children
ZHONG Chao1 HE Yejian1 LI Shuqing2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Guangming New District Pepo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106, China; 2.Guangming New District Guangming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10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respiratory system infected children, analyse the rationality. Methods Three thousants and thirty six hospitalized medical record of respiratory system infection children was reviewed, analyzed the diseases distribution, course of antibiotics utilization, variety, combination, DDDs and DUI. Results Pneumonia was the most cases of disease, among 3 036 children, the percentage of used antibiotics was 93.61%,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7 days, the main species were β-lactam, cephalosporin and macrolides. The maximal DDDs and DUI was Azithromycin. Conclusion The course of antibiotics utilization and the variety structure are rationality, but the species and dose of antibiotics are irrational.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institute a standard which can judge the children's DDD.
[Key words] Pediatrics; Respiratory system; Antibiotics; Applied situation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数量最多,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类药品,也是目前我国不合理用药的重灾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但影响疗效,而且容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并能引起耐药菌的大量产生。抗菌药物在儿科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同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使用现象,由此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不良反应增加,并且不断产生大量新的耐药菌株[1]。因此,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有利于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为此,笔者对本区两所公立医院3 036份住院儿科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抽取我区两所公立医院2010年~2111年9 723份儿科住院病历中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历3 036份。患儿年龄46 d~14岁,住院期限最长23 d,最短2 d。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
1.2 方法
统计患儿的年龄、抗菌药物名称、抗菌药物品种数、使用时间、联合用药情况、使用频率等,分析其合理性。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值计算各药品DDD值,并与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drug uvilization index)一起作为评价医院在用药剂量是否合理的指标。使用频率=某药使用例数/总例数×100%;用药频率DDDs=某药消耗总量/DDD;DUI=DDDs/总用药天数。以DUI≤1.0作为药物使用基本合理标准。
2 结果
本组54例初产妇45例,经产妇9例。年龄22岁~43岁,平均30.7岁。SLE病程2年~20年,平均4.5年。孕前明确诊断者49例,本次妊娠初次发病诊断为SLE者5例。
2临床分型
1.2.1根据病变类型分:肾型18例,皮损型22例,心律失常型5例,干燥综合症3例,免疫抗体阳性无症状者6例。
1.2.2根据SLE妊娠期临床分型:活动型21例,稳定型33例。
1.3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3例,产钳3例,剖宫产48例。
1.4孕周
分娩孕周最早32周+3,最迟40周,平均36周+1。
1.5新生儿情况
最低体重1360克,最高体重3780克,平均2550克。Apgar评分:6~7分2例,≥8分53例,(其中双胎1例),无一例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无新生儿死亡和畸形。
妊娠合并SLE的特点
2.1低体重低孕周比较明显,尤其是在疾病活动期受孕,新生儿体重、分娩孕周最低54例SLE中,活动型21例,新生儿体重小于2500克的15例,占71.4%;孕周小于36周出生的14例,占66.7%。而稳定型33例中,新生儿体重小于2500克的5例,占15.2%;孕周小于36周出生的7例,占21.2%。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说明SLE活动型的低体重儿、低孕周出生率明显高于稳定型[1]。
2.2出现妊娠合并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和胎儿宫内窘迫增多根据妊娠合并SLE的胎盘病理研究,SLE孕妇胎盘明显受到免疫复合物的损害,这种损害现象是引起胎盘发育不良、绒毛生长受损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SLE孕妇流产、胎死宫内、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的重要原因[2]。54例SLE中,胎盘功能不全16例,占29.6%,21例活动型中,胎盘功能不全10例,占47.6%,说明活动型SLE胎盘受损更为严重。
2.3妊娠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研究发现,有的孕妇在妊娠中期尚属稳定但到了妊娠晚期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水肿或肝、肾功能受损,甚至子痫[3]。尤其是SLE活动型的肾型,妊高征的发生率更是明显升高[1]。本文54例中,发生妊高征11例,占20.4%,且11例均为SLE活动型。
2.4血液呈高凝状态
通过对SLE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及血凝状态的观察,发现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均呈高凝状态[4]。在为SLE病人抽血时,经常发生血液凝固现象,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值得引起重视。
护理
3.1做好心理护理
大多数学者认为,SLE缓解半年以上或控制期,允许妊娠,并能安全渡过妊娠和分娩[1]。但因有些孕妇难以控制到疾病稳定期,有迫切要求生育,拒绝中止已有的妊娠,只能采用大剂量激素控制疾病活动。目前强的松是治疗SLE的主要药物,它能防止细胞免疫所引起的免疫反应,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SLE的发展和恶化。由于一些孕妇担心大剂量皮质激素会给胎儿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拒绝用药,所以要认真做好孕妇的心理护理,解释用药的重要性和意义,说明由于强的松能被胎盘所产生的11-β去氢酶氧化,故对胎儿无不良影响,长期服用也不会发生新生儿肾上腺皮质减退症状,所以不用担忧和恐惧。有效的心理护理还能消除病人长期紧张心情可减少妊高征等并发症的发生。
3.2严格执行医嘱,做到正确给药,有效给药
由于皮质激素(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氢化考的松)在SLE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剂量选用,给药时间和药物用法对疗效和减轻副作用至关重要,所以护士应该严格执行医嘱,做到正确给药,按时给药。当强的松每日口服40毫克以内时,应按医嘱给病人清晨一次顿服这样向心性肥胖等副作用最小;而每日口服60毫克时,则应分为早上服40毫克和午后服20毫克,以免一次服药量过大而产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效给药,送药到口,是正确执行治疗的保证。本文54例SLE中,孕期中有16例虽然病情恶化,但在及时治疗正确有效用药后,疾病得以控制,无一例孕妇死亡。
3.3重视对母婴的监测,预防并及时处理合并症
3.3.1预防措施:(1)间歇性吸氧,保证血氧浓度。(2)左侧卧位,可纠正右旋的子宫,解除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有利于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3)孕期中定期做血小板聚集试验,如高于60%,给予阿司匹林每天50毫克~75毫克口服,可预防绒毛微血管血栓形成,减少胎儿宫内缺血缺氧。
3.3.2监测措施:
电子胎心监护、B超胎儿监测、脐动脉血流波型和胎盘功能测定等都是很有效的胎儿监护手段。护士必须详细耐心地给病人讲清自数胎动的重要意义和自数胎动的方法,并做好记录,以便妊娠晚期胎儿情况突然变化或在短期内(1天~3天)急剧变化时能及时发现,通知医生采取各种监测措施。
24小时尿雌三醇(E3)测定。正常足月妊娠时,在正确留取尿标本的前提下,24小时尿E3排出量连续二次小于10mg,或急骤减少30%~40%,提示胎盘功能减退;小于6mg或急骤减少50%以上,提示胎盘功能显著减退。护士应向病人说明留取24小时尿标本的要求及意义,避免检验结果有误。
3.3.3对症处理:如发生妊高征时,可根据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的程度,给予适当的降压镇静,解痉利尿等处理,必要时给予补充白蛋白或血浆。发生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时,可给予丹参和氨基酸治疗,以助胎儿生长发育。
3.4加强抗凝措施
由于SLE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血管脆性高,采取血标本在不影响检测结果的前提下,可用1:10的肝素稀释液冲洗注射器,防止血标本凝固。静脉注射应提高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对病人进行抗凝治疗时,应注意抗凝剂的用法和剂量。
3.5促胎儿肺成熟
SLE活动时或病情恶化、重度妊高征,胎盘功能不全时的医疗性早产,需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测胎儿成熟度,一旦L/S比值≥2时,则提示胎肺成熟,可及时终止妊娠。同时行羊膜腔穿刺可反复进行,本资料中,最多穿刺者5次。护士应认真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以及穿刺后的胎儿监测工作,勤听胎心,记录孕妇自数胎动次数等等,以保证穿刺术的顺利进行和胎儿的安全。
6产后护理
3.6.1为防止产后病情恶化,分娩当日起用氢化考的松100毫克静脉注射三天。强的松的用量为产前的加倍量,最大可至60毫克。维持1周~2周或更长时间后逐渐减量,所以用药的时间和剂量都必须严格控制尤其是静脉滴注时,应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用药,防止出错。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呼吸衰竭;护理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重症肌无力患者急骤发生呼吸肌或(和)由延髓支配的肌肉严重无力导致呼吸、咳嗽困难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一种征象。重症肌无力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抢救重症肌无力并发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1]。我科于2005年4月至2009年1月共救治重症肌无力8例患者,现将护理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8例均行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5~70岁,平均48岁,全部符合急骤发生呼吸无力以致不能维持换气功能的诊断标准。其中危象诱因:感染3例,未治疗或停药者2例,劳累或情绪激动者2例,手术1例。
1.2 抢救方法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立即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给予抗胆碱酯酶药、激素、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疗法。
1.3 护理
1.3.1 做好机械通气前准备工作检查呼吸机的装置,评估患者基本状况;人工气道的建立情况。根据个体情况调节好呼吸机的各项参数,用模拟肺试运转正常后将呼吸机与人工气道连接,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呼吸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取得理解和配合。
1.3.2 严密观察病情应用呼吸机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注意呼吸机的运作情况及各参数,注意观察自主呼吸与机械呼吸是否同步,通气是否得当,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整呼吸工作参数和判断治疗结果。
1.3.3 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1.3.3.1 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患者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滞留,尤其使用抗胆碱醋酶药物后呼吸道分泌物更多,所以及时有效的吸痰至关重要。应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选择柔软,透明多孔的硅胶管,吸痰前先试吸无菌盐水,然后轻轻地在无负压情况下插人气管,达到一定的深度,一边轻轻旋转,一边慢慢退出进行吸引。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口唇及四肢末梢皮肤颜色的变化。为了防止吸痰造成低氧血症,每次吸痰前给予纯氧吸入1 min[2]。同时配合翻身、拍背,可大大提高吸痰效果。
1.3.3.2 保持呼吸道湿化 由于气管切开使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加上呼吸运动,易使气道干燥形成痰痂。因此,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做好气道的湿化:①呼吸机湿化瓶持续蒸馏水加温湿化;②药物超声雾化吸人;③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滴药,取代了传统的间歇气道直接滴药湿化的方法: 取0.45%氯化钠盐水50 ml加糜蛋白酶10U,配成稀释液,通过注射器将稀释液载于微量注射泵上,调节好速度持续推注。通常的速度为4~6 ml/h,可根据室内温湿度及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粘稠度随时调整速度。一般推注速度不超过10 ml/h。0.45%氯化钠盐水在气道内发生再浓缩后溶液的浓度接近生理盐水,对支气管没有刺激作用[3]。
1.3.3.3 控制肺部感染肺部 感染是诱发肌无力危象的常见原因;当危象发生后又加重了肺部感染,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本组病例中有1例死于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肌无力危象死亡的主要原因,宜选择有效的广谱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可用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大环内脂类、氯霉素类。忌用氨基糖贰类、多勃菌类、四环素类抗菌生素。因这类药物能减少神经-肌肉接头部乙酞胆碱的含量,加重患者的肌无力症状[4]。为预防呼吸道感染,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患者尽可能住单人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减少探视。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每次更换吸痰管,先吸气管内的痰,然后吸口腔或鼻腔内的分泌物,加强口腔护理;做好金属内套管的清洁并消毒及气管切口的消毒换药。呼吸机和雾化器的管道专人专用,每天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2次,并从呼吸螺纹管内腔取标本作细菌学检。
1.3.3.4 气囊定时放气 气囊放气是防止呼吸道黏膜受损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正常通气,必须向气囊注入3~5 ml空气[5],以保证有适宜的压力封闭套管周围气道,一般情况下每隔6 h放气一次,每次10~15 min,放气前吸净气道及口腔内分泌物,适当增加吸入氧浓度,同时护士须在床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如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80%则应立即充气。待患者自主呼吸改善后逐渐脱机,经治疗患者自主呼吸完全恢复。
1.3.4 心理护理 呼吸困难的患者往往有濒死感,而机械通气又作为一种强烈的刺激源,使患者极易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变化。护士应关心,同情患者,向患者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实施机械通气的必要性,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教会患者正确表述自己的意图,如手势,文字等。对呼吸机有依赖的患者,采取暗示疗法,每天告诉患者自主呼吸的次数和呼吸功能的情况,试脱机时护士应守护在患者身旁,让其增加安全感使脱机顺利进行。
1.3.5 加强皮肤、饮食护理,增强患者体质 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肌体无力,不能自行翻身,加上机械通气后活动受限易发生褥疮。我们将患者床上垫上海绵垫,按摩骨突处,每2 h协助患者翻身,协助活动四肢,无1例发生褥疮。早期给予全面胃肠外营养,如输入白蛋白、脂肪乳、补充多种维生素等,随着胃肠功能恢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适当限制高碳水化合物,鼻饲时速度不宜过快,每次不超过200 ml,鼻饲前确认鼻饲管在胃内,鼻饲前后应注人温开水20 ml冲管,保持鼻饲管通畅和清洁。
2 结果
机械通气时间最短87 h,最长195 h7例治愈出院,其中1例带气管切开套管出院。
3 讨论
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呼吸衰竭是一种极重的状态,病势凶险,发展迅速,救治的时机非常关键,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施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有效的呼吸。我院8例使用机械通气的重症肌无力呼吸衰竭患者,经积极的呼吸道管理和控制原发感染,合理的机械通气护理措施,无一例因护理不当造成继发感染者,也无因呼吸机使用不当造成病情恶化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李海峰,孙运波,丛志强.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衰竭的早期识别和处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5):359-360.
[2] 刘喜文,高建新,钟月使,等.严重创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04.
[3] 武淑萍,陈京立.输液泵控制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03, 38(3):195.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E)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特点。方法通过对126例COD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后的病情进行详细观察。结果无创机械通气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COD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面罩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护理上进行必要的上机前护理,严格的气道管理是行无创通气的前提,严密观察血气、生命体征、神志、呼吸机工作状况及做好上机中的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无创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护理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多由J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引起。呈进行性发展,最终引起呼吸衰竭,使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随着机械通气技术不断完善和广泛应用,呼吸衰竭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由于无创正压通气具有无创和并发症少的优点,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wcay pmsmre,BiPAP)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使患者减轻了痛苦,减少了医疗费用,提高了生活质量。现将近年来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人临床应用中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上机前护理
1.1有效沟通
在行无创通气前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指导患者有规律的放松呼吸,减轻患者心理上的不安,增强治疗的信心。如行无创通气的必要性,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措施,强调在治疗的开始阶段尽可能长时间连续行无创通气,但不能因佩戴面罩而影响排痰,教会患者和家属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摘下面罩,以避免排痰障碍和误吸的发生。
1.2选择舒适的
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如卧位、半卧位、坐位等,但要使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肥胖、颈短者,头略后仰,保持气道通畅:治疗期间,护士应告知病人只要保持头颈肩在同一轴线上,口鼻腔通畅,可协助病人翻身并取舒适,不会影响无创正压通气。
1.3选择合适的鼻罩或面罩
根据病人的脸型和自主呼吸的方式选择质地好、柔软性及密闭性强的材料做成得合适的鼻罩或面罩,以达到密闭舒适,防止面部压伤。过大过小易造成漏气,直接刺激眼睛,严重时可发生结膜炎。无牙患者面颊部凹陷,以致面罩不能达到满意密闭,此时可选择佩戴义齿或选择足够大的面罩以增强面罩的密闭性。
1.4湿化器的准备
气道加温湿化可以减少机体热量消耗,温度愈高,热量消耗愈少,且气体相对湿度愈高。但温度过高,即使水蒸气饱和,纤毛的活动反而受阻,水蒸气凝集后形成微小的水珠,使弥散距离增加,不利于气体的弥散。甚至还可出现体温升高、出汗、呼吸功能增加等表现。相反,温度过低,则失去温湿化作用。湿化器的温度控制在35℃可以达到较好的湿化效果。因此湿化罐内应装入无菌注射用水300ML,温度开关按钮指向3。同时还可预防口咽干燥的发生。
2机械通气中的护理
2.1心理护理
在开始应用无创通气的4^8h需要有专人负责和监护。治疗开始时不要马上固定面罩,先用手提着面罩对患者吹气,并逐渐减少鼻面罩与面部的距离,同时向患者讲解以前成功地应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信心与接受性,也避免了幽闭恐惧的发生。并告知病人无法说话是暂时的,教会病人使用手势语来表达简单的生理需求,如一手握空心拳形成杯状,表示想喝水,用双手合成碗表示肚子饿:较复杂的需求或感受则可通过写字板书写来表达,无书写能力的病人还可提供卡片来沟通。
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2.1人机协调
护士应指导病人采取正确有效的呼吸方式。告知病人使用期间不要说话,要闭上嘴,深吸气,以免气体吸入胃内,引起胃胀气。开始治疗后的30min至1h是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的关键。呼吸机参数的设置,如吸气压力、呼气压力。观察实测的吸气压力、呼气压力、漏气量、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并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循环指标以及不良反应。
2.2.2给氧量
吸氧浓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氧流量的大小,吸氧管的位置,呼气口的类型,呼吸机参数的设置等。无创呼吸机一般没有空气一氧气混合器,这时以保持SpO(sub)2(/sun)≥90%为目标确定给氧量。
2.3气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无创通气取得成功的关键。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前先将灭菌注射用水250 mL倒在加热湿化器内,调节温度按钮是温度控制在35℃,可在一定程度上稀释痰液,促进排出,避免气道痉挛。暂时停用无创通气进行饮食前,先用氨溴索、异丙托或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再翻身、叩背、有效咳嗽等措施促进排痰。如患者咳痰无力或出现意识障碍不能自行排痰,应及时给予电动吸引器吸痰或负压吸引器吸痰。
2.4营养支持
营养饮食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给与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糖过多摄入,因摄入糖过多,使体内二氧化碳产量增加,从而加重呼吸衰竭。饮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应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宜进食牛奶、未加工的黄豆食品、土豆、地瓜等产气的食物。痰多者多食萝卜,痰粘稠者每日补充水分2500-3000mL,可稀释痰液。
2.5肢体功能锻炼
严格卧床病人协助进行早期被动和后期的主动运动,包括握拳,双上肢上举、双下肢屈曲、直腿抬高及双替练习,每天4次。可室内活动的病人应在无创通气的间歇时间进行锻炼。锻炼可以使握力、抬腿耐力、呼吸肌肌力增加,使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同时适当的锻炼可以使肠道功能得到改善,减轻腹胀,使病人的肠内营养得以支持。
2.6预防感染
呼吸机放置位置清洁干燥,应定时更换呼吸机的过滤器。每日用75%乙醇擦拭无创呼吸机表面,鼻面罩每日用75%乙醇擦拭后再用生理盐水纱布擦拭一次。每周螺纹管用2%戊二醛浸泡半小时,清洗晾挂备用。病房内的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一次。3撤机护理
无创通气由每日20小时逐渐改为15小时,再改为10小时,再改为4小时,然后撤机。在间断撤机期间,鼓励病人深呼吸运动,即仰卧、闭口、双手交叉置于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2s~3s,双手在上腹部稍加压并缓慢呼气,重复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