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社会领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际上,在1982年就第一次开展了专门研究老龄化问题的世界大会,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一种专门为老年设计的新型理念住宅――照料维护式住宅。发达国家对老龄化的研究较为领先,就我国而言,对老龄化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并没有深入研究老龄的居住环境,如何建设适合中国特色的老龄居住环境是我国现阶段急需完善的问题。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建设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居住环境,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进而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促进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1 老年人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设计住宅室内环境前,要首先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首先,在生理功能方面,老年人出现了很明显的衰退。全身的生理功能和组织器官都退化了,导致身体储备的能力减少,在危机情况时不能提供足够的身体支持。其次,老年人的适应能力降低,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引起了身体内环境的失调,短期内改变他们的居住环境,可能会引起他们的水土不服。最后,老年人的抵抗力和自理能力都下降,这些都会影响他们自身的身体健康,给行动带来不便。另一方面,在生理机能衰退的同时,他们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的社会功能角色发生很大的转变,从“被需要”到“需要”,这些都会降低老年人对生活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并开始怀疑自身的控制生活能力。据研究发现,老年人普遍具有下面的心理特性:求生性、回归感、眷恋感、共生性、孤寂性。因此,在设计老年人的居住室内环境时,必须要结合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具体来说,要特别注重环境的标准,噪声控制、紧急呼救装置、燃气泄漏报警、警示照明和采暖降温等。这样既可以减少不好因素对老年人的侵害和刺激,也可以对老年人的精神进行一定的调节,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保证他们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
2 老年人居住建筑室内主要环境的设计
2.1 出入口的设计 由于老年的身体机能大大的降低,行动较为迟缓,体力弱,视力不好,因此在出口设计时应采用防滑、耐磨、坚固的材料,防止使用中因地面的裂隙、凹凸不平等地面变化,导致人身事故。在出入口大小的设计上,必须要留足轮椅回旋的面积;在出入口方向的设计上,考虑到老年人的体质,出入口应采取阳面开门,以避去寒冷季风的影响。在出入口还应对雨棚等物品的造型有一定的设计,以满足老年人的识别度和归属感。
2.2 过厅和走道的设计 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基本需求,在过厅设计时除了考虑轮椅和担架的回旋条件之外,还要考虑到为换鞋更衣准备的椅凳和橱柜的空间设计。老年人的反应力和身体反应都降低了很多,总的来说就是对于外界的刺激老年人多表现为反应迟钝、感受性弱,在过道、走道、房间不可以设置门槛,最好地面不要有高差存在。并且在老年人经常走动的过道安装护墙板和扶手,旨在帮助老年人安全通过。在走道的两侧可以设置距离墙壁40mm的直径为40-50mm的圆杆横向扶手,扶手高度宜在0.90mm和0.65mm;在过道的两侧墙体下部设置高0.35mm的护墙板。
2.3 居室的设计 老年人起居室的朝向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的保证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朝向,最好能面向南方,北向次之,东向和西向夏季都会很热,不适合老年人的长期居住。老年人的起居室还应考虑到自然通风、视野开阔、天然采光等方面,这些都可以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4 卫生间的设计 卫生间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事故多发地,因此要考虑好卫生间各个方面的设计,面积、坐便器等等。由于不合理的卫浴设施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隐患。在我国很多家庭里面厕所依旧是采用的蹲式的便器,这样极易引发老年人的脑溢血;地面光滑,具有高差的地面会增加老人发生事故的几率,往往会引发老人摔跤、骨折。
2.5 噪音控制和隔音处理方面 老年人居住的环境对宁静的要求非常高,所有砸、打、敲,尤其是金属撞击的声音都会老年人尤其是身体较弱的老年人带来不良的影响。即使是音乐声,也应该尽可能的降低音量。
2.6 燃气泄漏报警装置方面 由于现代厨房主要设计的是管道煤气,一般都有燃气泄漏报警装置。但是老年人的记忆力不好,手脚越发不协调,经常会忘记管道煤气阀门是否开启,以至于煤气泄漏,最终酿成大祸。所以,必须给老年人安装专用的调控阀门,防止由于煤气泄漏而在导致的危险事故发生。
2.7 电话与紧急呼救按钮 社区的养老网络是以社区服务为工作核心,以社区托老所、社区卫生健康中心、家政服务中心、社区敬老院为依托,以社区内有老人的家庭为服务的对象,社区的自愿工作者为补充,建立的一个畅通无阻的服务体系。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社区一接到电话就会派出相应的人员进行上门服务。由于老年人的身体较为虚弱,在活动、就餐、看电视、起床、洗浴、睡眠、起立时都随时有可能出现心血管疾病,这时就急需他人的救助,因此在老年人居住的室内、卫生间等方便的地方都设有呼救按钮,以便他人及时的实施救助。
3 老年人室内景观的设计
除了上述的硬件设施,对于照明这一块,老年人也有特殊的要求。他们对于照明度的要求比年轻人高2-3倍,因此在室内、卫生间化妆镜、厨房操作台和水池上面都应该设置局部照明,满足老年人对灯光的需求。
在室内摆放具有生命气息的植物,一则可以美化室内环境,二则可以愉悦老年人的心情,帮助他们构建积极的、自信的生活态度。①在客厅可以选用一些象征聚财发福和吉祥如意的植物,例如七叶莲、棕竹、龙血树、富贵竹、散尾葵露罗等。②在卧室可以摆放一些有助于睡眠的植物,吊兰、芦荟、仙人球、仙人掌、马蹄莲、郁金香等,他们还有温和、安详、宁静的作用。③在书房里可以摆放富贵竹、文竹、山猪花等植物,置于最朝阳的位置。一方面这些植物有利于学习,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竹”还有节节高的寓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书桌上放具有防止失眠、宁神通窍作用的菖蒲。④餐厅可以摆放一些以黄色为主的植物,例如黄玫瑰、黄素馨等,增加老年人的食欲,促进健康。
关键词:宏村;古建;测绘;风景园林;景观环境测绘
历来的古典美学家都把建筑列入艺术种类的首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就存在或出现的次第来说,建筑也是一门最早的艺术。”它与绘画、雕塑一样,都有着鲜明的艺术形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独特的民族与时代风格,深刻的文化意蕴。微派建筑则以其科学的环境意识、精湛的建筑工艺、精巧的构思设计,在世界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在西方传统建筑教育中,古建筑测绘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大师曾倡导“测绘经典建筑就是向古代大师学习”;巴黎美术学院中专设“罗马大奖”用于资助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让他们到罗马测绘古迹遗址。我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先驱和泰斗梁思成更是亲自实践,并在一期文章结尾处特别指出:“以测量绘图摄影各法将各种典型建筑实物作有系统秩序的记录是必须速成的。因为古物的命运在危险中,调查同破坏力量正好像在竞赛。多多采访实例,一方面可以作学术的研究,一方面也可以促成社会保护……研究实物的主要目的则是分析及比较冷静的探讨其工程艺术价值,与历代作风手法的演变。知己知彼,温故知新,已有科学技术的建筑师增加了本国的学识及趣味,他们的创造力量自然会在不自觉中雄厚起来。这便是研究中国建筑的最大意义。” 时至今日,这段话仍然有现实意义。此言仍然可成为建筑教育和科研活动的历史使命,也是许多院校开设《古建测绘》课程的一个主要目的。这门课程作为建筑教育中的实践环节,在认识体验建筑、培养基本绘图技能等方面的作用颇大,故而受到教师与学生普遍的重视。
2010年,我校对安徽宏村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写生,其中也包括古建筑测绘。在测绘之前,我们各个小分组进行走访和现场摸底普查,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料的统计再筛选整理。同学们四处走访,现场实地测绘。后期,各个小分队又采用CAD、SketchUp等软件进行图纸绘制、三维建模等将测绘成果立于纸面。
说到测绘的最终目的,虽然古建在当初建造时是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但根据宏村古建的现状并结合同学整理出来的测绘成果,完全可以为之后的古建模型制作与复原古建原貌提供充分的根据,当然对宏村现有古建进行修缮和保护是没有问题的。古建筑的测绘与保护是连在一起的,只有测绘与保护同行方是对传统建筑的真正保护。当然,测绘的重大意义不仅仅只停留在对测绘物体本身的保护上,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精确的测量,能有宏村古建筑群整体规划的有效实施吗?当然不能。在现代社会,测绘是一种发展的手段,是一种极有意义的规划整理活动,是一种正确的社会生活方式。
测绘即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处理和提供的活动。测绘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及其表面形态,在发展中形成了包括大地测量学、地图制图学、摄影测量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所以,看似陌生的一个专业名词,但却是和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小到目测距离,判断方向的日常生活经验,大到国家建设,武器制导的重要科技手段,无一不与测绘联系紧密。在中国,测绘古已有之,从最早记载地理山川河流的甲骨文,到师从意大利传教士而最早传播西方测绘术的徐光启,再到完成了古代中国最大规模地图测绘的清朝康熙皇帝,测绘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毋庸置疑。再比如,如果没有测绘提供大地基准,卫星就无法发射,“神舟”上天、“嫦娥”奔月那更是妄想;两国边界有争端,你不懂边界勘测,神圣的国土就可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被别人占领;打仗的时候,指挥员不能没有地图,现代远程武器的制导更离不开相关数据支持;要找矿产得有地形图,航空重力测量还能为其提供相关依据――测绘在我们身边做了这么多事,你难道没有觉察到吗?
如前所述,测绘对现代生活影响重大,对我们的专业学习亦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风景园林景观专业的核心,而这创造性设计技能的训练基础,则是本专业的“临摹” 与“写生”―景观环境测绘。这一点对于小尺度的园林景观设计―如公园设计、广场设计等体现得更加充分。通过对建成环境第一现场的“临摹”、“写生”,对于理解景观环境的基本尺度、材质、空间限定、意境等有难以替代的作用。风景园林通过“测”,进行现场勘探、尺度把握、材料认识、空间理解、园林植被认知等,并以“绘”制成图的过程来进行专业设计图纸的表达、基本绘图技能提高的训练等。与美术、书法专业不同,对于风景园林景观专业而言,测绘更强调工程性、尺度准确性,这也是本专业的基本素养和要求。
目前我们景观园林专业的同学中有好多都过早的进行计算机绘图而忽视了手绘测绘能力的培养,这是不对的。因为手绘是表达设计初步思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所以在园林测绘中采用测草――仪草――机绘顺序进行、缺一不可的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说到景观园林环境测绘,它源于建筑测绘,但又与其有所区别。首先是测绘对象重点的不同,景观园林环境测绘强调景观园林环境空间,而建筑测绘则是以建筑单体为重心;其次在图纸表达方面的不同,景观园林环境测绘着重整体环境的搭配、植物形态的刻画、地形与材质的细节表达等,而建筑测绘则强调图纸的层次,平、立、剖面对应的逻辑性,构件与大样的精确性等;另外,景观园林环境测绘对于时间更具有敏感性,如树木群落、水位等的变化,均在景观环境测绘中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表达,更进一步地讲,这种群落演化记录正是景观园林环境测绘的重要特征之一。
景观环境测绘的目标除了“整体空间的理解、景观元素的认识、测与绘技巧熟悉和提高”三个层面之外,还有培养我们对于景观园林环境历史背景的深入理解能力。测绘对象不全是精华,不少情况下也存在目前看来的设计缺陷,其实均有其时代背景。这也正是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重要区别。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提问:比如对于改善当前环境的建议等,可以方便我们更好地加深对设计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王其亨,吴葱,白成军.古建筑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建设。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最近召开的市十一届二次全会再次强调指出,要提高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步伐,加快19个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建设,发挥其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要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加快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大连区域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发挥19个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在全域城市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1、规划引领
规划是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建设的重要依据。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本区域发展规划体系,重点编制人口发展规化、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实现区域规划的全覆盖。区域规划要更好地配置本区域空间、土地、水、岸线等资源要素,实现区域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凸显区域发展特色。如,花园口经济区,聘请新加坡裕廊国际编制了花园口全域概念性规划和城市设计规划,确立建设既适宜产业发展,更要适宜人居的50万人口城市目标。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要以科学、适度超前的规划理念和规划蓝图,引领示范其他地区逐步走上全域谋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轨道。
2、政策引领
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肩负着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拓展大连城市空间、做大做强大连城市经济总量、促进大连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引领大连经济腾飞的重任。要提高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开发步伐,发挥其在大连全域城市化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仅要争取促进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建设的政策制高点,还要针对全域城市化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且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重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逐步废除与户籍相联系的各种社会福利内容,为不同户籍身份的人口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对于集体土地征用政策、农村宅基地征收拆迁补偿政策的改革,一定要体现农民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加大财税金融制度改革力度,使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农村倾斜,采取公共财政支出、低息贷款、发行债券等形式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住房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以上政策的先行改革,可以为其他行政区提供借鉴。
3、产业引领
产业支撑,是推进城市化最坚实的基础。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应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功能优势、产业优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立足于国际化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等长远目标,在更高的层面上推进对外开放。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围绕世界前沿技术,瞄准牵动力强、科技含量大、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的大项目实施重点招商,着重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投资公司落户大连。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既是对装备制造业、石化、造船、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开展升级换代的主战场,又是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的主战场,也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战场。在农业领域,要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开发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为此,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要率先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带动其他地区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
4、民生引领
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和战略调整的重要依据。逐步扩大财政对“三农”和低收入群体转移支付项目,提高转移支付标准,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和贫富差距。采取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就业创业培训补贴等政策措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激发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各类人员自主创业,营造一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公正和谐的就业环境和正常的生活秩序。要继续加大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和社保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做好失地失海农民、镇改街职工参保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力争为其他区域探索出以民生幸福倒逼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失信已成为中国社会一大顽疾。在经济活动中,不诚信表现为商业信用、金融信用、产品信用的缺失,假冒伪劣、虚假广告泛滥,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危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政务领域,一些地方政府不守信,政策出尔反尔,政令不行,与民争利,一些官员不诚实,急功近利,搞假大空,浮夸造假,欺骗百姓,甚至是滥用权力,贪污腐化,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侵蚀着政府权威;在社会领域,一些人言而无信,使得人和人之间彼此不信任,相互欺骗,扭曲了人际关系,甚至使社会陷入怀疑一切、一切怀疑的局面,对社会和谐有序运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据有关部门数据,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更令人担忧的是,失信已严重侵蚀一个民族的基本伦理,以致“老人倒地要不要扶”都成了一个社会焦虑的难题。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政无信不威。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中最为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信用缺失这个突出的“软肋”,“十”强调,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新一届政府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强调要完善奖惩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使失信受惩的教训成为一生的“警钟”。 6月16日,由国家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编制完成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以下简称《纲要》)经国务院批准。《规划纲要》提出了2014―2020年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大领域34项重要任务,强调了加强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完善以奖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三大基础性措施,并就贯彻实施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支撑保障。
开展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社会信用全面覆盖,会让未来个人生活或企业运行中的任何信用污点,都有可能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人们必须像鸟爱惜羽毛一样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才能在经济社会中立足。只有失信的成本远远高于守信的成本,社会氛围的诚信氛围才能塑造起来。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就是建立信用记录,合理使用信用记录,形成鼓励守信、惩戒失信的机制。它涵盖了经济社会活动的各类主体,涉及经济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目前,我国银行、工商、税务、海关等都分头建立了相关信息平台,但部门之间难以实现信息共享。此次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破了地方和部门限制。每一个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将有唯一的信用代码,各项信用信息的整合也将具备可行基础,这样,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设施将初具雏形,信用查询、公示和奖惩机制将实现联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将驶上快车道。
《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行动指南。下一步,国家将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健全法制,规范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强化应用”的原则,积极有序地推动《规划纲要》实施。我们相信,政府以身作则,社会共同参与,加大惩戒力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失信行为无处藏身,有如此坚决有力的举措,就一定会让那些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甚至铤而走险、谋求个人私利者悬崖勒马,回归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
英文名称:Statistical Research
主管单位:国家统计局
主办单位: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4565
国内刊号:11-1302/C
邮发代号:82-1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统计研究》是中国统计学会和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84年创刊以来,在广大作者、读者的关心支持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刊特色,成为统计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理论刊物。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统计学科的发展,《统计研究》作为“交流科研成果,繁荣学术研究,创新理论知识,推动实际工作”的窗口,在保持着高品味、高格调、理论性、研究性的特色的同时,一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反映着统计学术领域的新动向和新思维,对学术研究的宣传和引导作用显得愈发重要。
唐智彬在《教育与经济》2017年第1期中撰文,以H省贫困地区某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过程为个案,基于r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资本与能力双重缺失”的现实状况,分析了农村职业学校发展的路径选择。
通过职业教育实现扶贫目标,被认为是为贫困地区“造血”的重要途径。贫困地区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是一种自我生长与外部环境改善的过程,需要相应资本作为条件。而学校社会资本是一种组织资本,是组织与组织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网络,体现为组织的资源,并将影响和决定组织其他方面资源(如政策、经费等)的汲取能力。然而,贫困地区的农村职业学校处于教育系统结构的较低位置,缺乏真正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社会资本,资源汲取能力较弱。农村职业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领域的联系主要有三类:纵向联系(与当地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横向联系(与兄弟学校)、社会联系(与企业、行业等其他社会组织)。这三类联系都会影响学校的社会资本获取水平。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作者以H省TD职业中专学校的发展为案例进行了个案研究,总结了两条发展路径。一是“嵌入”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力建设与农村职校社会资本生产。具体包括:1.充分认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之间互动与契合的重要性;2.选择契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的专业布局与结构,大力发展技能培训服务;3.采取兼顾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学校发展战略,发展行动嵌入在更大的经济社会环境之中。二是“对口帮扶”模式下的农村职校社会资本拓展外生。具体包括:1.通过“对口帮扶”向外部学校汲取稀缺性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改进学校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力;2.“对口帮扶”促进双方长期合作,增进信任,形成互惠关系;3.扩展了双方的社会网络,促进双方社会资本积累,提升影响力。
基于上述分析,作者提出了贫困地区农村职教的发展路径:1.注重“嵌入”经济社会的人力资本投资;2.通过对口帮扶获取外部资源;3.认识到学校社会资本的汲取随着外部环境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学校自身能力建设是学校社会网络位置和社会资本汲取的基础,这一点在任何学校、任何地区、任何时期都是相同的;4.善于汲取关键资源,提高社会资本的契合度。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每年一度的世界电信日活动。首先,我代表信息产业部,向参加这次活动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我国电信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职工、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向亿万电信消费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promotingglobalcybersecurity”,中文名称为“推进全球网络安全”。这个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突出地反映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在人类普遍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信息通信和信息化建设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网络和服务,可以有效地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源与环境成本,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底,信息产业增值家值gdp的比重达到6%。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总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普及率分别达到20.5%和20.8%,原创:互联网用户位居世界第二位,网络技术层次进入世界前列,各类新业务迅猛发展。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电信业与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信息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为此,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措施,以自身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协调发展为着力点,积极务实地推进电信强建设。
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电信业的发展,要坚持质量、效益、速度、规模并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在继续做大的同时努力做强,向电信强国目标迈进。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当前,要抓紧“十一五”的计划的研究制定,针对行业发展中各种不够全面、不够协调的矛盾和问题,从规划、政策等方面加以引导、调控、规范和完善,促进行业协调发展。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使社会公众从电信发展改革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电信属于服务业范畴,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通信服务。不论是行业规划、市场监管,还是企业运营,包括互联互通等工作,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我们将按照这一原则,坚固各方利益关系,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电信资费管理方式的改革,逐步建立资费的市场形式机制,使广大消费者从电信业的发展和改革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是加快发展农村通信,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电信业带有明显的普遍服务特征,要从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针对市场竞争新情况,研究探索发展农村通信的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目前,信息产业部正在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建立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并加快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通信技术,原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同时进一步加强规划、政策指导,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培育农村通信市场,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四、是坚持市场导向,加强对发展新技术新业务的引导。
针对全球信息通信向下一代网络过渡的情况,信息产业部要通过发展规划、技术政策来宏观引导,推动新技术新业务健康发展。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积极务实的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和网络实验及政策研究等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五、是坚持统筹兼顾,推动经济和社会领域信息化协调发展。要在继续加快经济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社会领域的信息化应用,使两个方面协调发展。研发部门要大力开发各种先进适用的硬件和软件产品。电信部门要充分发挥网络和服务优势,积极通过各部门发展各类信息服务,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在管理管理公共事务和抗御各种灾害等方面的作用。
六、是转变政府职能,创造一个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当前,电信业面临的技术、市场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政府部门要适应新的形势,坚持依法行政,综和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手段,切实把工作着力点转到引导、规范、监管、服务上来。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电信市场秩序,特别是要加强立法工作,形成政府依法监管、企业依法经营、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局面。
按照孙立平的解释,所谓“转型陷阱”,指的是改革和转型过程会造就一个既得利益集团,这个集团会阻止进一步变革,要求把过渡时期的体制定型化,形成使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体制”,由此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畸形化和经济社会问题的不断积累。也因此,既得利益集团用“维稳”的理由拒绝和绑架改革,成为“转型陷阱”的主要症状。
相对于“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用“转型陷阱”来描述中国当下遇到的体制困境,可能更恰当。因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给人的感觉似乎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在彼岸等着,只要跨过这个陷阱,就能实现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如果说,这是一个基于多数国家发展经验而得出的带有一定共性的现象的话,那么,“转型陷阱”则更多是针对中国改革和转型的具体过程而言,是对中国当下现实的一种客观描述,两者的表现和特征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这点存而不论。
不过,在我看来,中国“转型陷阱”的出现,追根溯源,有两大原因:一方面,中国市场经济不像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那样,是一个自发演进的过程,而是由权威的政府“人为”设计出来的,可称之为再生型市场经济。在这样一个市场中,既然市场制度是“设计”出来的,也就免不了存在设计者自己的利益,“设计者”私利的不断强化,会使得政府不愿轻易退出经济过程。因此,有权威的政府既是再生型市场经济建立的必要条件,同时又是市场经济后期发育的威胁和障碍。有学者把此种现象称做“政府悖论”。“转型陷阱”的出现,就在于“政府悖论”于近年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另一方面,也与改革本身的路径依赖有关。中国改革是一个由增量到存量、“先经后政”的推进过程,先在传统体制的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和经济力量,待它生长壮大后,再转向改革传统体制本身。这种改革程序的好处是由易到难,可使前期改革的经验不断积累,成为激励后期改革的动力和深化的条件。但这样一来,也易形成对前期低成本改革成功经验的依赖,降低对后期成本的承受力,从而陷入改革动力不足、自我锁定的困境。
因此,要走出“转型陷阱”,必须解决“政府悖论”的问题,界定清楚政府与市场作用的边界,并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适时退出经济过程;同时,告别前期“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思路,对今后的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这实际上与孙立平提出的思路有部分相似之处。孙认为,可能走出“转型陷阱”的道路有三种:一是由政府实施改革顶层设计,并有相应的力量推动;二是利用现有可能的因素推动社会力量的发育,使社会力量成为打破现状的动力;三是在矛盾和危机推动下的被动改变。
最后一条道路“要取决于既得利益集团的自省和觉悟”,因而可能性不大。历史上由既得利益者推进的改革,除非是迫不得已,否则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推进削弱其利益的改革。目前看来,要破除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只能寄望于社会力量的壮大以及最高决策层的理性自觉,这也就说明,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必然会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和政治在内的系统的全面的改革。
当然,即使是全面改革,在不同的阶段,侧重点也不同。当下而言,重点应放在政府和社会领域的改革上。对中国这样一个政府主导的国家来说,任何改革都会涉及政府,因此,政府早改革比晚改革好。事实上,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是因政府改革滞后所致。社会领域的改革,则是因当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而政府的管理体制、手段和目标,又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权益诉求日益提高的现实。
社会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公民社会。为此,以下三点的变革是必要的:其一,政府必须改变治理方式,减少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制,将政府垄断的权力下放给社会,壮大社会力量;其二,加快社会组织的培育、建设,大力发展民间组织,建立民众的利益诉求和反馈机制,强化对公共事务的社会参与,以使政府的决策更好地体现民意,平衡各方利益;其三,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打通阶层流动通道。
改革30余年,中国的社会发展、社会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结构严重失衡,出现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威胁社会稳定。这是我们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和创新的时代背景。根据一些专家的观点,现阶段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达到了工业化社会中期阶段的水平,但社会结构还处于工业化社会初级阶段的水平,至少落后于经济结构15年。社会结构的落后不仅使得公民社会赖以生存的中产阶层无法形成,而且会直接导致政府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的落后,从而无法应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大量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制造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恶化社会生态。
这就需要我们在推进社会改革和进行管理创新时,首先在理念上,从目前的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和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在管理主体上,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在管理方式上,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转变;在管理环节上,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努力摆脱总是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最后在管理手段上,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努力改变社会管理手段单一的问题。
应该指出的是,在诸多社会治理变革中,政府必须放松对社会的管制,通过制度建设把不同的利益和组织――主要是民间组织――整合到国家的政策和决策中,以作为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合作伙伴。同时,还必须广泛动员和组织民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在参与中培养公民意识,履行公民义务。缺少公众参与的决策,固然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交易成本,但一旦发生事情,所耗费的社会成本则要远远超过排斥公众参与所节省的交易费用。所以,要化解民众的对抗情绪,保持政策和决策的合法性,建立起公众民主参与的机制,保障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是非常必要的。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9)04-0027-02
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创新特点。这些国家已经完成了科学技术领域的改革,发展科学技术是为了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而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科技成果的利用。
对俄罗斯而言,走上创新发展之路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在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大多数俄罗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乏力。世界经济需要的仅仅是俄罗斯提供的自然资源,并且还须有某些其他条件,如地缘条件。因此,俄罗斯就是为各大洲提供资源的巨大仓库和桥梁。改变这种状况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大提高俄罗斯产品成本中智力劳动的比重,以此来弱化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西伯利亚在俄罗斯的地位恰如俄罗斯在全世界的地位。与整个俄罗斯相比,西伯利亚走创新发展之路更为迫切。
尽管目前国际市场对俄罗斯特别是西伯利亚高新技术成果的需求还非常有限,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俄罗斯正在加快变成世界创新体系的智力供应地,向许多国家提供“创新原材料”。
50年以前,西伯利亚就开始积极发展科学事业。今天,在西伯利亚地区科技领域的从业人员达6万,其中新西伯利亚州占40%,鄂木斯克州占15%,托木斯克州占11%,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占12%。目前,该地区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和俄罗斯医学科学院下属的西伯利亚分院的研究所,以及国立病毒学和生物工程学研究中心,它们从事物理数学、技术学、化学、生命和地球学、人文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
西伯利亚地区拥有一些颇具潜力的分类科技中心,它们依托不同规模的创新项目而生存和发展,例如超大项目(俄罗斯突破性技术)、国家项目、西伯利亚跨地区大型创新项目、战略性创新类项目、西伯利亚社会领域项目、燃料能源系统项目、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工业项目、高新技术部门项目、人口和卫生项目、西伯利亚天然气化学工业项目(鄂木斯克、克麦罗沃、新西伯利亚),西伯利亚硅业项目、动力电子工业项目、教育项目、西伯利亚的石油加工和石化工业项目(鄂木斯克、阿钦斯克、苏尔古特、新西伯利亚),铁路运输自动化诊断系统项目、俄罗斯利用硅技术的太阳能工业项目、仪表制造业项目、利用煤炭生产的最佳燃料项目(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阿钦斯克、新西伯利亚),俄罗斯自动化热电工业项目、生物工程学项目、电力灰渣利用项目(新西伯利亚),安全更换和铺设地下工程管线的新技术和设备项目、光学电子反恐系统项目、集成工艺项目、住房和公用事业项目、节能环保新工艺项目(新西伯利亚),地质勘探新工艺项目(新西伯利亚),大气和水域光学通讯项目、航行和干扰精准武器系统项目、新材料项目、农工系统项目、氦利用工艺项目(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等。西伯利亚地区的战略目标是,构建一个创新型、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它的发展指标应该与我国欧洲部分的中央地区持平,个别指标应超过后者。例如,居民生活水平指标应高出25%~30%;在不久的将来,地区生产值年均增速应高出全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0.2~0.5个百分点;从21世纪后半叶起,西伯利亚人口年均增量当不少于5万~15万。
为实现上述目标,近期应完成以下一系列任务:
1 进行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大规模技术改造,确保生产俄罗斯的全新产品和开发服务项目(其中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还要把俄罗斯生产中劳动、材料和资本耗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减少到30%~80%。
2 对中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根本性改革,以满足经济社会领域对高素质管理骨干、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需求,这些人员的专业技能应符合当代创新社会持续而有效发展的要求。
3 改变西伯利亚地区落后于我国欧洲地区的状况,实现交通运输业、能源业、建筑业和社会基础设施各部门的超前发展。
4 利用国家与私人企业的合作关系,实施大型投资项目,发展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初加工业。
5 提高自然资源的深加工能力,争取使其占工业生产的比重相当于我国欧洲地区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未加工资源的外运和出口。
6 建立一个高效的创新系统,保障把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和产品。该系统应包括依托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和俄罗斯医学科学院下属的西伯利亚分院科研机构成立的两三个中心,其技术工艺和创新水平应达到世界级水平。该系统应满足俄罗斯对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需求。
7 改造和大大提高“东部一西部”和“南部一北部”交通物流通道的通过能力,使东南亚、西欧和北美地区经西伯利亚的过境物流和客流提高5%~10%。
8 利用环保技术工艺实现经济增长,在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保持最佳的生态环境。
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旨在扶植西伯利亚发展的重要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了要完成上述任务。其中最主要的文件有:西伯利亚2025年前联邦专项纲要、西伯利亚2020年前发展战略、西伯利亚战略(政府与企业相互合作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和西伯利亚2020(2030)年前经济发展战略(关于修改2020年前战略的一系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