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含雨的诗句范文

含雨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含雨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含雨的诗句

第1篇:含雨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more than;应用;汉译;商务信函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0―0132―03

差比句是英汉语都存在的用来表示比较的重要句式。该句型用于对两个人或事物之间的差别进行比较,其中常见胜过关系差比句more than结构在商务文本中使用频率最高。英语句式“more+adj./adv+than”与中文“比”字句具有严格的一致性和对应性。因此,本文基于网络商务信函语料库,只对more than句式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和汉译进行研究。通过此研究,希望能促进该句式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一、商务信函语料库

商务信函在线检索工具(Business Letter Corpus Online KWIC Concordancer)是由日本关西大学学者Yasumasa Someya于2000年1月创立的,目前可检索的子语料库有27个。最主要的商务信函语料库包含1,020,060字符,语料来源为英国和美国商务信函,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可免费使用的网络专用语料库之一。

二、 More than在商务信函语料库中的应用

基于商务信函在线检索工具,在商务信函语料库中检索more than句式,结果产生了287个句式。经统计,more than肯定句式在商务信函语料库中的应用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商务信函语料库中句式“more than + 数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占57.5%,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务信函中有较多的相关数据分析和数量对比。其次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式是“more than + 形容词”和“ more than + 名词”,分别是13.2%和8.4%。同时,句式“more than + 副词”和“more than + 介词短语”出现的频率较低,分别是0.7%和0.4% 。

此外,除了肯定形式外,more than的否定形式在语料库中只有no more than和not more than,出现次数分别为12次和5次,占6.3%,如下表所示:

More than在商务信函语料库中的否定句式

否定句式个数(271)比例(100%)no more thannot more than1256.3%三、 商务信函语料库中more than句式的汉译

根据more than句式在商务信函语料库中的应用情况,其汉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More than + 数词”句式

此种句式在商务信函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占57.5%。more than通常与具体的数字连用,表示近似数值(或数量),意思为over,相当于汉

表1 more than在商务信函语料库中的肯定句式

肯定句式个数(287)比例(100%)more than + 数词16557.5%more than + 形容词3813.2%more than + 名词248.4%more than + 动词165.6%more than + 代词72.4%more than + 副词20.7%more than + 介词词组10.4%more than + 从句258.7%词组more than evermore than a littlemore than anything elsemore than once61113.1%

语里的“多于……”“……以上”,其反义词是less than。例如:

If you need more than 1,000 PRODUCTs,We can set special terms.

如果你公司购买的数量多于1000件,我公司可以给予优惠条件。

此句式之前经常出现的介词有for,of,by等,其中,for出现了28次,意思是“(数量、距离)达,计”。例如:

That’s how we’ve maintained our reputation for more than 82 years.

82年以来,我们一直通过这种方式维护着公司的信誉。

此外,数词one与不定冠词a,an都可表示“一”。“More than a +名词”结构出现了13次,其中的名词主要表示时间、重量、长度、面积等含义的名词,不定冠词后的名词只能用单数形式,表示“一个单位多”。“More than one + 名词”句式出现了10次,其中的名词不限于表示时间、重量等几类名词,且名词用单数形式。例如:

As settlement of this account is now more than a month overdue,We must ask you to send us your remittance within the next few day.

句中的“more than a month overdue”可译为“过期未付超过一个月”。

2.“More than + 形容词/副词”句式

在商务英语语料库中,“more than + 形容词”句式出现了38次,出现频率较高,而“more than + 副词”句式仅出现了2次。More than后跟形容词或副词时,在语义上表示很高的程度,可译成 “十分”“极其”等。其中,more than happy就出现了13次,还有more than enough,more than pleased,more than qualified,more than welcome,more than willing各出现了3次。例如:

If you have any further questions,We will be more than happy to answer them.

如果你方有任何其他问题,我们将非常乐意回复。

And Mr. Philip Jennings, the managing editor, will tell you I’ve been more than moderately successful.

此句中的“more than moderately successful”可译为“非常成功”。

3.“More than + 名词/代词”句式

“more than + 名词”句式出现了24次,“more than +代词”句式出现了7次。More than 后接名词或代词表示“不只”“不仅仅”,也可引伸为 “超过”“远不止”等。例如:

“Just do it”is more than the slogan of a popular brand of running shoe.

“想做就做”不仅仅是这款名牌跑鞋的宣传口号。

No one deserved that VP title more than you.

你任命副总裁实至名归。

4.“More than + 动词”句式

More than后跟动词或动词不定式,一般可译作“完全”“极大地”等。其中,more than后直接跟动词出现了12次,后跟动词不定式出现了4次。例如:

The drop in the federal statutory tax rate from 46 to 34 percent under the Act will more than offset the loss of these tax credits.

其中的“more than offset”可译为“完全抵消”。

Nothing would have pleased me more than to spend an evening with you.

能与你共度一晚是我最欣喜的一件事。

5.“More than + 从句”句式

此句式共出现了25次,占索引行的8.7%。More than后跟从句可以分析为:more 是much或many的比较级,than引导一个比较状语从句,意思是:“比……多”“甚于”。例如:

The bottom line is that the project and all its components just cost more than we had budgeted for it.

项目及其组成最终的费用超过了我们原来的预算。

此外,more than 后接的从句如果包括can/could,可以译作“不能”“不是”等,表否定,相当于not。例如:

But your generous pledge on behalf of your company was more than we could have hoped for.

但是我们公司所期待的并不是你代表贵公司所做的慷慨承诺。

6.“More than”词组

词组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more than ever,共出现了6次,意思是:“更加”“尤其”。其他词组各出现1次,分别是more than a little,more than anything else,more than once。如:

During this Thanksgiving season more than ever, we gratefully remember you who have made our business success possible.

在这个感恩的季节,我们尤其要感谢你,是你促成了我们企业的成就。

7.More than的否定句式

More than的否定句式在商务英语信函语料库中出现的有no more than和not more than,分别出现了12次和5次。“No more than + 数词”的句式表示准确的数目,其功用仅仅在于表达说话人言其少的口气[2],相当于only、 mere,一般可译为“仅有”“只”等。

The job will require no more than eight weeks, and we can begin immediately.

完成此工作只需8周,我们可以马上开始。

No more than后接从句、名词和介词短语时,一般可译为“仅仅”“只不过”等,其中后接从句出现了2次,名词1次,介词短语1次。例如:

But of course you already know chapter and verse of my stern little talk, so I’ll say no more than Hold your horses, Ed, and remember Dickens’s advice’.

其中的“so I’ll say no more than”可译为:“因此,我想说的只有……”。

Not ore than句式客观地表达“不多于”“不超过”的意思。例如:

Delivery will be not more than three weeks from receipt of order.

交货自收到订单起不超过三个星期。

四、 结语

在商务英语信函中,more than句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且意译的比例较高。因此,在对more than句式进行汉译时,首先要明确该句式是肯定句式还是否定句式,然后是其后所跟的是词、短语还是句子,或者是属于固定词组,再根据相应句式的翻译规则进行汉译。

[参考文献]

[1]曹合建.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赵振才.英语常见问题解答大词典(增订版)[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5.

第2篇:含雨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 兼语 行为链 过程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1兼语句式的概念和分类

对于兼语句这一概念,齐沪扬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下的定义是:一个述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叠在一起,而且述宾短语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中的“主语”,这样的短语为兼语短语。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称作兼语句。

对于兼语句的分类,前人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比较接近今天实际的分类是黄伯荣,廖序在现代汉语中提到的根据兼语前一动词的语义,可将其分为三类,一是前一动词有使令意义,常见的有:请、叫、促使、号召等。第二是前一动词表示赞许或责怪意义,常见的有:爱、恨。感谢、担心等。第三类是使前一动词用有、轮等。

2行为链模式

物理接触是人与世界的互动过程的基本方式,对这种互动的解释, Langacker尝试从行为链模式中的能量传递的角度通过对语义结构的描述来解释这种互动。行为链模式即一个生物体或物体A(链首)在某空间系列运动过程中撞击另一生物体或物体B(链尾),A将其能量传递给了B,B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某种反应或状态变化。在这个模型中主要有空间、时间、物体、能量四个成分,前两者构成一个场景,物体存在于空间之中,能量交互随时间而变。行为链模式反映了物理力的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各实体间发生相互关系的基本方式:通过某种中介,动能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外一个物体,力的转移路径构成了一个以施事为链首,状态发生改变的受事为链尾的链条,在一个行为中,可以是能量的一次传递,也可以是多次传递,由此构成行为链。

3行为链对兼语句式过程的描述

3.1典型的行为链模式对兼语句式过程的描述

典型的行为链模式指的是在物理域的能量源,从而建立起不同实体间的物理接触。这一过程是由施事指向受事:施事受事。例如:我拉小明去吃饭,在这一例子中,从句法和语义角度分析,“我”是施事者的角色,作为整个句子的主语,“小明”既是受事者的角色,作为“拉”的宾语,同时又是施事者的角色,作为‘吃’的主语。“饭”则作为受事者的角色,在句子中做‘吃’的宾语。在行为链中,这一行为则体现为能量的多次传递,首先作为主语的施事者“我”是能量的发出者,通过“拉”这个动作与“小明”接触,将能量传递给“小明”,这个时候,“小明”则作为受事,是能量的接收者,并且在这一力的作用下使“小明”向前移动,位置发生了改变。然后,“小明”又作为‘吃’的主语的施事者成为能量的发出者,通过‘吃’这一动作,与“饭”这一食物接触,将能量传递给“饭”,这时,“饭” 则作为受事,是能量的接收者,并且在这一力的作用下使其发生了状态变化。最后,反过来,“饭”也可以作为能量的发出者,“小明”作为能量接收者,通过咀嚼,下咽等力使得“小明”产生饱腹感的反应。

3.2非典型行为链模式对兼语句式过程的描述

非典型行为链模式指在心理域中,充当能量源的是感事。感事被视为心理活动的发源地,由此建立起不同实体间的感知接触。例如:我们都讨厌她不爱劳动。在这句话中,从句法和语义角度来看,‘我们’是感事者的角色,为整个句子主语,‘她’既是受事者的角色,作‘讨厌’的宾语,同时又是感事者的角色,充当‘不爱’的主语,‘劳动’ 作为受事者的角色,在句子中做‘不爱’的宾语。在行为链中,作为主语的感事者“我们”是感受行为的能量源,通过‘讨厌’这一心理感受,与受事者‘她’建立了感知接触。同时‘她’又作为‘不爱’的主语的感事者成为感受行为的能量源,通过‘不爱’这一心理活动,与受事者‘劳动’建立了感知接触。

4结语

兼语句是汉语的特殊句式之一,它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对兼语句的讨论大部分集中在传统的语义上,而从认知语言学上进行的讨论不多。本文以认知语法的行为链模式为基础,分析了兼语句所反映的典型行为链模式以及非典型行为链模式在信息传递及状态改变等方面的具体体现,。但是心智操作也是认知语法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文作者认为将行为链模式与心智操作相结合的模式来研究兼语句等特殊句式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Langacker,Ronald.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2[M].Stanford: University of Stanford Press,1991.

[2] 黄伯荣.现代汉语[M].高教出版社,1997.

[3] 黄蓓.《复活节翅膀》中的行为链分析一种认知文体分析模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

[4] 梁丽.中动结构的行为链模式[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

第3篇:含雨的诗句范文

以往条件句的研究主要依赖对语言的直觉经验,对其语义生成和理解过程的研究相对欠缺,特别是对汉语条件句语义的整体关照严重不足。采用无条件句、目的句、转折句这一类名称,不利于对条件句做出根本性的梳理,致使很多句式的语义仍然没有揭示清楚。对汉语条件句及相关句族有必要重新审视。

关键词:

条件句;充分条件范畴;逻辑语义;缺省推理

邢福义《复句与关系词语》是较早的复句方面的研究专著,对复句和关系词语做了详尽的考察[1],而其《汉语复句研究》是汉语复句研究的标志性成果[2],这些研究都是开创性的,已经对条件句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然而一个关联词语所联结的条件句(有时也联结单句形式)往往表达了一个推理过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条件命题,这在邢福义先生的研究中是没有做到的。王维贤《现代汉语复句新解》则侧重逻辑分析[3],没有认识到条件句的语义是和推理结构密切相关的。逻辑学界也是如此,如李小五《条件句逻辑》[4]从纯逻辑的角度对条件句逻辑做出了精深的论述,但研究的重点也并不是对汉语条件句语义的开掘,同样没有从推理结构的角度来关照汉语条件句的语义问题。综上所述,以往的研究缺乏对汉语条件句语义生成过程和实现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对汉语条件句语义的整体观照严重不足。有鉴于此,本文提出充分条件关系范畴,对充分条件关系范畴的逻辑语义基础做出充分描写,提出充分条件范畴语义的基本逻辑识解及深度关联假设,最后进而探求各种语言表达格式的整体意义。

一、逻辑语义分析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为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这两种推理形式关联具体语言表达格式的情况如下:

(一)肯定前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之一为肯定前件式推理。

(二)否定后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另一个有效形式为否定后件式推理。

(三)充分条件的负命题推理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有时还会涉及负命题推理结构,其结构形式为。

(四)充分条件的简单模态推理涉及模态推理的自然语言表达格式主要是“因为……所以……”、“既然……就……”、“如果……就……”、“如果……那么……”和“只要……就……”。1.因为……所以……“因为……所以……”涉及的模态推理形式为(AB)(AB)[6],也可以描写为(pq)(pq)。即存在一个可能世界,在这个世界里pq为真,因为涉及模态命题,所以支命题中常包含“可能”,“很可能”,“有可能”,“不可能”等词语,其他表达格式亦是如此。例如:(1)因为许多新的天文发现都是从某种天体的周期特征开始的,所以人们预计,SS433很可能獉獉獉藏有一些新的宇宙奥秘。(2)因为古人类在第四纪时开始狩猎活动,并习惯把猎获的动物搬回洞穴里,所以这些动物化石可能獉獉和古人类狩猎活动有关系。(3)因为每一场比赛都有可能獉獉獉是我在国家队踢的最后一场比赛,所以我就更希望能为球队、国家和球迷多做奉献。(4)因为没有什么系统训练,所以不可能獉獉獉把自己的各方面都调到最高。2.既然……就……“既然……就……”也可以表示可能的模态推理(pq)(pq),此时p与q之间的联系是可能的,即存在一个可能世界,在这个可能世界里pq是真的,那就意味着当且仅当pq为真的时候,“既然……就……”联结的命题为真。例如:(5)这一发现促使一些天文学家想到:既然宇宙在膨胀,那么就可能有一个膨胀的起点。(6)既然改革是利益的再调整,那就不可能獉獉獉会使所有部门的所有人都满意。(7)既然新技术不可能獉獉獉毫无风险,人们要考虑的就是什么水平的风险可以接受。从模态逻辑的角度说,(pq)就意味着pq不可能必然为假,即当强调p和q之间的特定联系时,pq是可能的,由此可知pq,即p必然为真时q是可能的。3.其他表达格式除了前面讨论的“因为……所以……”和“既然……就……”以外,其他一些表达格式也都涉及充分条件的可能模态推理。(8)如果照此下去,中国国民经济就可能獉獉持久地沿着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综合平衡的轨道发展。(9)如果说这仅仅是偶然的话,那么可能獉獉正好印证了那句偶然中有必然的老话。(10)同时,对于亚洲各国人民来说,只要日本继续不反省侵略战争的历史,就不可能獉獉獉逃脱受到批判的境地。逻辑结构均为pq,后件为可能命题,整个表达式表示对p蕴含q可能性的断定,即(pq)。

二、充分条件关系范畴的SCCP系统及语义解释

前面详细描写了充分条件关系范畴所涉及的相关语言格式的具体逻辑语义结构,现在进一步根据蒋严、潘海华《形式语义学引论》[7]的扩展后的CP系统尝试着对充分条件关系范畴的句法规则和翻译规则形式建构。以上是充分条件关系范畴的部分语句系统SCCP,按照语言逻辑学界的规约,一类句式一般不建立两套句法和翻译规则,但是笔者注意到,现有的CP对条件关系范畴相关表达格式的解释力是过弱的,因此才建立两套规则来解释同一格式,这样就能涵盖“即使玉皇大帝我也不怕他”这样的单句。而描写逻辑语义结构和建立SCCP,可为进一步讨论充分条件关系范畴的语义实现做出必要准备,下文将深入分析其语义的具体实现。

三、充分条件关系范畴的语义实现问题

有了前面的底层逻辑语义结构和部分语句系统SCCP以后,就可以进一步探讨充分条件关系范畴语义的实现问题,语义实现关乎交际意图,交际意图又与语义次类相关,所以先从充分条件关系范畴的语义次类开始讨论。

(一)充分条件关系范畴的语义次类充分条件关系范畴的语义次类有必然(含必然性,述说缘由,无法实施,推测,顺应现状、相关推论,筛选性预测、建议,反转性评价或预测,推断,评说,预测,补偿意义,遗憾、不足,顾忌、顾虑等语义)、失控、忌顾、子话题切换、差反意义、劝阻、顺势发问、评测、必然、宣诺、述说缘由、主观倾陈、警慑等一系列小类。

(二)条件关系范畴语义的交际意图类别依据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8],佟福奇《语义地图模型在条件句范畴中的运用初探》详细讨论了条件关系范畴的语义次类及交际意图[9],此处从略。明确了交际意图认知图式和各个条件关系范畴表达格式的关联就可以进一步考察这些意图是如何被表达和理解的,据此我们提出基本逻辑识解及深度关联假设。

(三)基本逻辑识解及深度关联假设依据张韧弦《形式语用学导论》对一般会话含义的讨论[10],我们进而建立了一个充分条件范畴的语义识解推理模型。

四、语言化意义

这里强调充分条件关系范畴的语言化意义表现为一个整体,我们称之为充分条件关系范畴的整体意义。限于篇幅只列出主要语义,详见佟福奇《条件关系范畴的语言表达》[5]。

(一)充分条件关系范畴的整体语义1.因为……所以……该表达格式的整体语义,具体表现为述说因果、否定某种情况或事实的可能性、强调某种联系等语义。可概括为:第一,述说缘由;第二,强调某种情况无法实施;第三,表示凭某种根据做出推测。2.既然……就……整体语义有基于现状做出应对和建议的含义,可概括为如下几类语义:第一,顺应现状的推论;第二,劝阻、反转性评价及预测。3.如果……就……“如果……就……”的语义可概括为据已有条件作出推论、预测或建议,其语义可概括为:第一,据已有条件作出推断;第二,表据已有条件进行劝阻;第三,表据已有条件做出警示、威慑。4.如果说……那么……基于以上的逻辑语义基础,该表达式的语义有评说、推断和预测等意义,可做如下概括:第一,据提出的情况进行评说;第二,据提出的情况做出推断、预测;第三,据提出的情况顺势发问。5.要不是……就……“要不是……就……”的语义为前面事件或状况对后面事或状况的较强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时消极的,因而衍生补偿、感激、差强人意及遗憾和不足等意义,可概括为:第一,基于所提出情况的补偿意义;第二,基于所提出情况的遗憾、不足;第三,因提出情况而有所顾忌、顾虑。6.只要……就……表达格式的语义为表确定无疑,具体表现为某种伴随状况的必然出现、有条件的许诺、有条件的宣告等方面,可概括为:第一,某种伴随状况的必然出现;第二,表示有条件的许诺;第三,表示有条件的宣告。

(二)充分条件关系范畴语义的实现问题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的语义表达为例,提出“基本逻辑识解及深度关联假设”,给出了该假设所涉及的缺省推理方案,关于缺省推理的理论及论证请参阅张韧弦《形式语用学导论》[10],佟福奇的《基于形式语言学的“别以为……就……”分析》[11]也做出了类似尝试。此类研究模式可以避免单纯从语言结构表层及语言经验出发所带来的片面及偏差,从而做出充分解释及预测,这是以往的研究所没有做到的。

参考文献:

第4篇:含雨的诗句范文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小寒时节,正同云暮惨,劲风朝烈。信早梅、偏占阳和,向日暖临溪,一枝先发。时有香来,望明艳、瑶枝非雪。想玲珑嫩蕊,绰约横斜,旖旎清绝。仙姿更谁并列。有幽香映水,疏影笼月。且大家、留倚阑干,对绿醑飞觥,锦笺吟阅。桃李繁华,奈比此、芬芳俱别。等和羹大用,休把翠条谩折。

2、《蜡梅香》

年代: 宋 作者: 喻陟

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揾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问陇头人,音容万里。待凭谁寄。一样晓妆新,倚朱楼凝盼,素英如坠。映月临风处,度几声羌管,愁生乡思。电转光阴,须信道、飘零容易。且频欢赏,柔芳正好,满簪同醉。

3、《窗前木芙蓉》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

4、《早发竹下》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第5篇:含雨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定语从句、表现手法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法、句法不是自主的,是受功能、语义和语用因素支配和制约的。对同一真值事件的表达,因观察者的角度、注意焦点、详细程度不同而不同,这个不同在大脑中形成不同的意象,反映对事物的不同认知。英美人重抽象思维,汉民族重形象思维;英美人重直线思维,汉民族重曲线思维;英美人重形式逻辑,汉民族重辩证思维;英美人严格区分主体和客体,汉民族主、客体相互浑融。英语是主语突出(subject-prominent)语言,汉语是主题突出语言(topic-prominent)语言。汉语在表达思想时往往突出主题而不在意主语;英语的主语却是一句之主,对句子结构甚至词语选择起统帅作用。因此,翻译要遵循英汉民族的语言表达习惯,不是英语单词与汉字的简单对译,而是两种语言的语段动态对译。成功的译文应在意义和功能上与原文等值,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硬译的痕迹,符合汉语行文要求和表达习惯,做到“信、达、雅”,即:忠实原文的精神实质,表达充分又确切.文字幽雅流畅[1]。

英语的定语从句(Attributive Clauses)与它所修饰的中心词之间的关系与汉语相比有很多不同。吕叔湘先生高度概括地提出了两种语言对比研究中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彼此不同,第二种情况是此一彼多或者此多彼一,还有一种情况是此有彼无或者此无彼有。”[2] 首先,就英语定语从句和汉语的句法结构比较而言,则属于英语中有,汉语中无的情况。在英语中,定语从句有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两种,且绝大部分后置。在语言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长短不一,繁简不一,限制的强弱不一;而汉语中虽然有定语,但却没有定语从句这一句法结构。此外,汉语一般不用长定语,且大多置于名词中心词之前。其次,从句法功能上看,英语的定语从句除具有修饰和限制功能;另外,还具有类似结果、原因、条件等状语从句的功能,而汉语则缺乏这种功能。总之,英语定语从句和汉语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的差异常常会给理解和翻译造成困难.因此我们翻译时就必须抓住本质,恰当地进行处理,译成汉语时,不管是限制性定语从句还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都不宜译成过长的汉语定语,应根据汉语的语言特点,用符合汉语的习惯表达法来处理。本文从汉民族的认知角度诠释英语定语从句翻译成汉语的不同表达方式。

一、前置法

当一个限定性定语从句结构和意义较为简单,或是较为简短时,遵循汉语的表达习惯,把英语原文的定语从句翻译成带“的”的定语词组, 放置于被修饰的词之前, 将英语原文的复合句翻译成汉语的简单句。

Furthermore, humans have the ability to modify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y live, thus subjecting all other life forms to their own peculiar ideas and fancies. 而且,人类还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从而使所有其它形态的生命服从人类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想像。

二、分述法

又称并列法,就是将带定语从句的英语复合句译成并列分句,将主句和从句分开翻译的方法。当一个限定性定语从句的结构较为复杂,意义较为繁杂的时候,如果把它翻译在其修饰的先行词的前面的话,会显得定语太过于臃肿和复杂,而无法让读者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且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把定语从句单独翻译出来,放置于原来它所修饰的词的后面充当同位语或并列成分。由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同其先行项之间的联系是松散的。它不是先行项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仅是对先行项作些描写或补充说明。通常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前常有逗号将它与主句分开”[3]。尤其适用于此法汉译。常用的分述法有:

(1)省略英语的先行项

①The lungs are subjecd to several diseases which are treatable by surgery. 肺易受几种疾病的侵袭,但均可经手术治疗。

②Carrie reached home in high good spirits,which she could scarely conceal. 嘉莉兴高采烈地回到家,想掩饰也掩饰不住。

(2)重复英语的先行项

①Tylor defined culture as “...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 ,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泰勒把文化定义为“一个复合体”,它包括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能力和习惯。

②Man possesses an expressive faculty that goes far beyond gestures, that allows and even compels him to express his thoughts, feedings,dreams, and inituitions. 人类具有远远超过于手势的表达官能,这种官能不仅使人能够,而且使他要把思想、感情、幻梦、直觉表达出来。

③The Greeks assum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 had some connection with the process of thought, which took root in Europe long before people realized how perse languages could be. 希腊人认为语言结构与思维过程有着某种关系,这种观点在人们认识到语言的千差万别之前就在欧洲扎了根。

这些先行项的重复,有时用的是代词如①,有时用的是限定词如②③。汉译时,需重复先行项的地方,就要重复。否则会影响意思的连贯和清楚。

这里有三个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定语从句译成并列从句的位置,是顺着原文次序放在句首或句尾的。但本应放在句末的,若太长了,或为了加强语气,常常放在句首。第二、并列分句的主宾语常有变动。(1)第一分句的主宾语常是泛指的名词,第二分句的主宾语变为代词或指定名词。(2)第二分句的主宾语,有时呈上省略,有时借用第一句的宾语作为第二句的主语。(3)为了求得共同主语,简化句型,宾语从句的主语,或主句的主语要变换。第三、并列分句常采用意合法,不用连词,连贯句大都如此。有时也带,如“就”,“便”,“又”等。

三、溶合法

翻译英语There be 句型和带定语从句的复合句时,常用溶合法。溶合法就是把原主句的主语同定语从句溶合在一起而译成独立句的方法。溶合法要求改变句子的构造形式。具体作法是,将原主句的的词或词组用作独立句的主语,再将定语从句译成谓语。如:

There is a girl downstairs who wants to see you.楼下有人要见你。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new invention.很多人对这项发明感兴趣。

四、状译法

英语中有些定语从句, 不仅仅起到一个定语修饰的作用,而且在逻辑上(即意义上)与主句有状语关系, 表示原因、让步、转折等等关系。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应尽量从英语句子的意义上发现这些逻辑上的关系, 然后翻译成汉语中相对应的逻辑关系来。比如:

①Actually,it isn't, because? it? assumes that there is? an agreed account of? human rights, which? is? something the world does not have.

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种问法是以人们对人的权利有共同认识为基础的,而这种共同认识并不存在。(表让步)

②In a dispute between two states with which one is friendly,try not to get involved.在两国发生争端时,如与该两国皆友好,则应避免卷入。(表条件)

③Copper, which is used so widely for carrying electricity , offers very little resistance.铜的电阻很小,因此被广泛用于输电。(表结果)?

五、其他法

译成独立句、谓语结构、宾语结构。

(1)独立句。即把原来主句中的个别词吸收到定语从句里,而以定语从句为全句主体,复合句变为简单句,句子转化为词组。以定语从句的主谓为简单句的主谓。

What were the hopes and dreams that had made of them the incredibly stubborn warriors?是什么希望,什么目标,什么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呢?

(2)谓语结构。是把原来的主句缩为简单句的主语而以定语从句为谓语。She had a balance at her banker's which would have made her welcome anywhere.她在银行里的存款,足够使她到处受到欢迎。

(3)宾语结构。当主句的谓语动词是表示“感观”或“心理活动”等意义时,修饰宾语的定语从句多译为复合宾语。定语从句能变为宾语结构是因为主句里有“有”、“认为”、“知道”、“看见”、“听说”、“觉得”等含义的词[4]。

① I also found on the ground near the tracks of the lamed groups of ants which were rulling grains of corn.我还看见骆驼的脚印边有许多的蚂蚁在拖玉米粒。

② He did not find any one in the house who particularly cared to see .他认为家里没有人特别想知道的。

六、结论

一般地说,英语的定语从句短小而限制性较强的,我们把它译为定语结构;长而限制性不严的,可译为并列分句;与主句有状语关系的,就译为状语从句;有特殊动词如“be”等的,可译为宾语、谓语等。

翻译复杂定语从句感到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汉语的定语结构局限性。它在形式上虽然很接近英语的定语从句,其载荷能力却相差很大。它的身后必须“的”字和中心语,限制他不能像英语定语从句那样随意安排,不能带动较长的结构,不能携带状语从句,名词从句,其他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结构等等。解决的基本原则是把原文的定语从句从定语结构的形式中解放出来,是把它译成能做叙述的主、从句子,或谓语、宾语结构,以便加强这个地位所需要的载荷力。顺译也好,倒译也好,复杂定语从句的翻译原则,是把定语从句译成能做叙述的句子或结构。

参考文献

[1]刘重德. 文学翻译十讲[M] .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0.

[2] 王磊、杨彦丽. 英汉比较与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J].学科教育,2007(3).

第6篇:含雨的诗句范文

教育先行,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条件之下,为了经济发展,必须首先发展教育。教育先行是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先于经济发展的倾向不能说明教育脱离了经济的决定作用而在独立发展。

教育先行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应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二是在教育活动的进行过程中,要为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兼顾经济建设近期与远期需要。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含雨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汉语 英语 被动句 翻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5-0046-03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它们在语音、语法、结构等方面差别甚大。英语的被动句属于语态语法范畴,通过词形来表示,通常用来描写客观事实,广泛应用于科技、新闻、政治等正式文体中。然而,汉语的被动语态是通过借助词汇来表现的,通常表达不好的事物。因此,本文对英汉被动句的表达形式、语义功能、语用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英汉被动句的异同,提出被动句汉译的方法,以使译者更好地学习并掌握两种语言,提高翻译质量。

一 英汉被动句的定义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都有被动结构,但其被动句不是完全对等的两个概念。在现代汉语中学者认为“被动句就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而在英语中,学者一般用“被动语态”代替“被动句”的说法。英语注重形合,句子的语法意义和逻辑意义通过关联词和词汇的形态变化得以体现,而汉语注重意合,句子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意义则通过词语和分句的含义来表达。例如:

The cake was eaten by Tom.

蛋糕被汤姆吃了。

蛋糕是汤姆吃的。

蛋糕让汤姆吃了。

汤姆把蛋糕吃了。

可以看出,英汉被动句差别之大。一个英语的被动句,在汉语中可以有四种甚至更多的表达形式,英语的被动句有非常严格的形式标志,即“be(get)+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而汉语则借助如“被”、“给”、“让”、“叫”等一些词来实现被动。

二 英汉被动句的使用和差异比较

相同的语法术语在不同语言中所具有的意思或内容不尽相同。下面分别从英汉被动句的表达形式、语义功能、语用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1.英汉被动句表达形式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表现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有标记的被动句和无标记的被动句。其中在英语语言中有标记的被动句是由“be+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的,而汉语语言中,常见的有标记的被动句就是被字句。无标记的被动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是一样的,即句中不出现施动者,往往是用主动的形式表达被动的含义。

第一,有标记的被动句。英语中有标记的被动句指“be+动词的过去分词(by短语)”一类的句子。有标记的被动句可以分两种情况,句中有施动者和不具有施动者,也就是有无“by”和“被”字短语之分。例如:(1)Large quantities of fuel are used by modern industry. (实施者出现的形式,有“by modern industry”)(2)Visitors are requested to wait.(实施者不出现的形式,没有by短语)

另外,在有标志的被动句中,除了用介词by的短语,有时候还用with短语或介词of连接的短语,例如:(1)Streets were filled with football fans during the world cup.(2)The cloth was made of cotton.

在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句式多,可以用来引导实施者的介词也很多,主要是由“受事者+被+施事者+谓语动词”的句子结构来表达被动含义。除了被字句,使用其他词汇表示被动含义的情况也很多,如“给、叫、让、由、是……的、受、为……所”等。例如:(1)汽车被开

走了。(2)小张叫老板解雇了。(3)玻璃让小李打碎了。(4)钱的问题由大家解决。(5)《岁月是朵两生花》是唐七公子写的。(6)《花千骨》这本小说已经为大家所熟知。

第二,无标记的被动结构。英汉语言中都有一些无标志的特殊被动句,也称为意念被动句或意义被动句,主要通过主动形式表达被动含义。其中,英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可以分为以下五类:(1)“主语+谓语动词+状语”型,例如:The door closed behind him.(2)“主语+谓语动词”型,例如:The boat upset.(3)“主语+be动词+动词的现在分词”型,例如:The cake is making.(4)“主语+某些系动词+形容词”型,例如:The food smells good.(5)“need(需要),want(想要),require(要求)+动词现在分词”型,例如:The door needs mending.

在汉语中,有很多句子都是用主动的形式表示被动的意义,甚至在数量上超过了有标志的被动句,这样可以使句子看起来更简洁。例如:(1)衣服已经洗好了。(2)宿舍打扫完了。(3)大厦建好了。

2.英汉被动句语义功能对比

英语中被动句多应用于科技、新闻、公文及论述等正式的文体中,其特点是:具有间接、客观和不带个人感彩。例如:All flights have been canceled owing to the storm.

禁令也一般使用被动句。例如: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keep silent in the class.

另外,要注意区别英语被动句与系表结构的句子。例如:(1)The writer was known last year.(2)The writer is known.

由此可见,(1)是被动句,强调动作,表示被动意义,而(2)系表结构强调状态和结果,说明主语的特点和状态。所以在汉英互译时,有时候不能把语言中所隐含的意义完全通过另外一种语言展现出来,这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使用最贴切的语言诠释。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按照语义表达的不同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达被动语义;另一方面表示被迫的、不如意、不愉快的消极语义。例如:(1)风扇被摔坏了。(2)小朋友给吓哭了。

3.英汉被动句语用功能对比

英汉被动句在语用功能上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当动词施动者十分明显或者在上文出现过,就无需再次指出,经常用被动句;为了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被动句有承上启下,使语言连贯的作用;使用被动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强化句子重心的作用。例如:(1)He appeared on the stage and was warmly applauded by the audience.(2)The apple is eaten by Tom.

可见,(1)(2)中的施动者已经在上文出现过,为避免嗦,连接上文,故使用了被动语态。

如(1)小张把我打了。(2)我被小张打了。两个例句表达的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描述同一件事情。但是,当“我”希望获得别人的同情与支持的时候,一般会采用(2)这种说法。可见,为了突出句子的重心,汉语同样使用被动句,而且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三 英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

在英汉被动句的异同及特点的基础上,译者可翻译出理想的译文。常见的翻译方法有:译成汉语主动句;译成汉语被动句;译成汉语无主句。

1.译成汉语主动句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主要是强调受事者,并作句子的主语,但是翻译成汉语的时候要符合汉语行文的习惯。另外,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被动句,汉语的被动句多带有消极的主观色彩,所以在翻译时要根据汉语的习惯将其译成主动句,以便句子流畅、结构一致。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译为汉语的意义被动句。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意义被动句,而汉语注重意合,其意义被动句比英语的意义被动句多,因此,翻译时将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意义被动句。例如:The bridge was built in 1990.这座桥建于1990年。

被动句型“be+动词的过去分词(by短语)”中的状语可译成汉语的主语,将英语中的主语译为汉语的宾语。例如:A new way of displaying time has been given by electronics.电子技术提供了新的时间显示方法。

英语中“It is reported(said,known,estimated…)that…”结构的句子,一般译成汉语主动句或泛指人称句(增加泛称主语)。例如:It is reported a new brand of kitchenware named Pyrex entered the American market and became an instant hit. 据报道,派热克斯这种新兴厨具品牌进入美国市场,且十分受欢迎。

2.译成汉语被动句

汉语中的被动句也较多,其中被动句除了“被”字句,其他词汇表示被动的情况也很多,如“给、叫、让、由、是……的、受、为……所、加以、予以、得到、受到、遭到、蒙受”等。在英汉被动句翻译中,如果句子表示的是不幸或不愉快的事,且句中带有施事者或有动词不定式、名词、形容词等表示主语补足语时,可译为汉语的被动句。例如:(1)Tom was punished for being late.汤姆因迟到而遭到处罚。(2)The AIDS virus was found in human white blood cells in 1983.艾滋病病毒是1983年在人体白细胞内发现的。

另外,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些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的句子,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无标志被动结构。在翻译时,英语中的无标志被动句往往也译成汉语中的无标志被动句。例如:(1)The book is printing.这本书正在印刷。(2)Diner cooks well now. 晚饭做好了。

3.译成汉语无主句

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而汉语中无主句较多,所以在翻译英语被动句的时候,也可用汉语无主句来表达。例如:(1)The lights are usually turned on at 6∶00.通常六点开灯。(2)The cullet must be handled with great care.必须小心处理这些碎玻璃。

此外,英语中一些常用的被动结构一般都有习惯译法。例如:An account of …is given. 本文叙述了……

总之,英语中的被动语态不能一概采用“语言等值”的顺译法,必须根据汉语的用法和习惯,用规范化的汉语表达方式,忠实而恰当地将译文形式和原文内容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翻译效果。

四 结论

英语重形合,注重结构和形式的严谨,其被动语态由明确的语法形式构成。而汉语重意合,运用各种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及小句,其被动句采用多种词汇来表示。本文对英汉被动句的表达形式、语义功能、语用功能进行了对比,比较了英汉被动句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分析英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并得出以下结论:翻译英语被动句时,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各自被动句的特点和差异,进行灵活翻译,使其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参考文献

第8篇:含雨的诗句范文

一、被动句式的教学难点

在语法研究中,被动句式和标记性“被”字句一直都是研究重点,许多学者一般会把被动句和“被”字句统一定义为受事主语句,将它们的主语认定是受事。事实上双方虽然在概念和意义上存在着相互交叉的现象,但不能一概而论。

1.被动句与“被”字句的异同

1.1 被动句和被字句相同点: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认可被动句式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式,主语统一是受事。

含有显性语法标记介词“被”的句子称为“被”字句;被动句是意义上表示被动。两者的相同点是表示被动意义,“被”字句的主要作用是标记被动,体现被动意义。

综上所述,被动句和被字句的相同点就是两者都有表达被动之意。

1.2 被动句与“被“字句的差异:被动句分为有形式标志和无形式标志两种,被动句可以有相对应的形式标记,也可以不采用形式标记,因而不等同于“被”字句,如:

①碗被打碎了。

② 碗打碎了。

上面这两种句式,都可以表示被动的意义,被动句式的标记词不只有“被”字,“让、给、叫、为”等词都可以表示被动意义。

有关“被”字句的主语问题,其一般情况下是需要确指或者已知的信息,主语通常表受事但也有其他一些情况:

他被这天晒死了。(表施事)

广场都被老人们摆满了餐具。(表处所)

车子被他骑坏了。(表工具)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被动句不等同于被字句,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两者之间的不同使得留学生在习得被动句式时经常发生偏误。

2.对外汉语教学中被动句式的难点

表示“遭受”类的动词和“被”字句是教学过程中容易混淆的难点。如:

她被那猫吓傻了。

*她受到那猫吓傻了。

其次,有些动词在“被”字句中是必须要带上补语的,否则这些句子就不能成立,相反,在表示“遭受”类的动词后面,同样的动词必须要单独出现,如:

小时候又矮又胖,常常挨打挨骂。

*小时候又矮又胖,常常被打被骂。

从上面的例句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遭受”类动词主要是用来表示被动地接受某个动作,而“被”字句则不仅可以表示被动接受几个连续的动作,还可以表示受事收到施事动作的影响后所产生的变化。

表“遭受”类动词能够和“使”字、“有”字兼语句构成套句。被字句则不能这样搭配,被字句只能和“有”字兼语句构成套句,但使用频率比“遭受”类的动词要低很多。例如:

这次火山爆发,使大片的土地遭受了破坏。

*这次火山爆发,使大片庄稼被破坏。

3.留学生被动句式习得偏误分析

3.1在学习以“被”为形式标记的被动句以后,留学生通常会将其无限度泛化, 会用“被”字句去表达所有的被动观念,无形中导致意义被动句的使用范围的缩小。

* 文章被我写好了。

有时,留学生会在“被”字的后面,不管其有无施事,都要加一个施事, 如在选词成句的随堂练习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如“ 那个小孩儿被揍了”,可是不少学生写成:

* 那个被小孩儿揍了。

还有学生在选词成句的随堂练习中,对于“桌子擦干净了”这个句子,总是要把主语的施事加进去, 如:

* 桌子被她擦干净了。

3.2还有被动句式在语用方面上的偏误,也就是在语言交际运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偏误现象,如:

A.可能补语无法用在被字句中谓语动词的后面,不管是肯定式还是否定式,可能补语都只能表示谓语产生某种结果的可能性。如:

①我的房间被她收拾得干净。

*我的房间能被收拾干净吗?

B.被字句的谓语动词一般都不带宾语,留学生却经常无意间造出这样的句子:

①妈妈被老师告诉了他的成绩。

C.汉语中有些动词如:上当、挨骂、受伤、受骗、入迷等词语本身就已经包含着被动的意义,因此不能用于被字句中。如:

①我昨天又被老师上当了。

3.3缺少“被”或者谓语动词后缺少补语。

①*从她录用的那天起,从来没有做错一件事。

从她被录用的那天起,从来没有做错一件事。

3.4留学生有时会在运用被动句式过程中误加一些词语,造成被动句式的误用,如:

①*而且六七岁的小孩子一定需要被父母照顾。

而且六七岁的小孩子一定需要父母照顾。

二、被动句式教学的几个建议

通过对被动句式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被动句应用过程中,发生了留学生用主动句、宾语前置句等句式代替“被”字句的情况, 但未出现用“被”字句代替其它被动意义句式的情况。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留学生在初级学习阶段不具备自动输出“被”字句意识。

第二、除“被”字句,将其他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式转换成主动句的比例都高于被动句。

第9篇:含雨的诗句范文

1、下一句是十场秋雨穿上棉。

2、“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这句气象谚语表示,秋季是由夏到冬的过渡季节,在江淮地区的秋季则常常是冷暖气团交汇辐合的地区,每当北方冷空气南下,并在江淮一带与暖气团产生交汇,就会带来一场秋雨、一阵秋风,造成一次降温。

3、气温也将变得一次比一次低,十场秋雨过后,大约就是秋尽冬始了,人们就要穿上棉衣防寒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