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哲学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王夫之 天道观 人性论 法哲学解释
基金项目:民族大学学院2014级研究生课题资助(课题号:2016zgzx03)
一、前言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思想家,具有十分渊博的学识,在法律、经济、整治、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当中,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对于中国历史上数千年的魏晋玄学、佛老哲学等唯心主义,王夫之都进行了清算和批判,在对宋明理学唯心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进行了建立。例如在政治法律方面,王夫之对传统的政治模式提出了批判,对趋时更新、立法为公的理念进行了提出。对王夫之的天道观和人性论的法哲学解释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特色法哲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二、王夫之的天道观
在我国传统的法哲学当中,天道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而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基于不同的本体论、哲学宇宙观,在不同的法哲学思想家之间,也可能存在不同理论构造和天道观内容。在传统法哲学天道观当中,其观念形态是从本体论、哲学宇宙观当中引申的一种秩序体系,对于传统社会的制度特色、法律思维趋向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1]。因此,在对王夫之法哲学天道观的研究当中,应当基于本体论和宇宙观进行。王夫之对于世界的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第一性的,在物质的存在下,才能存在观念、意识、法则、法律等,是一种从属性的关系。在王夫之看来,宇宙就是古今、天地,在空间、时间上,都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自然也包括在其中。
在宇宙当中,并不是虚空的,而是充满了气,其中,阴阳二气的变化规律,影响着万事万物的消亡、运动、生长。在王夫之的物质性本体论当中,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他基于理势合一论、天人合一论,融合了天理和人情事势,在天理的内容当中,利用现实历史进行了充实。王夫之对于天地人物的本体、变化、发展、产生等原因和过程,有着十分充分的认识。气是人物的本源,气的阴阳、聚散、动静,影响着人物形象的显隐。在气的动静、聚散、阴阳党徽宗,道是根本的法则和规律[2]。外在因素并不能推动神化或气化的过程,而是由于气的阴阳矛盾性,才使得其具有了运动的动力。
气的本质规定性是阴阳,因此可称之为阴阳之气。在王夫之的宇宙观当中,对于阴阳、神化、气的理解,包含了阴阳运动发展观和气本体论。在王夫之对天道的理解当中,没有在天道决定论当中对人类社会进行融入。在天道当中,为阴阳二气化生万物、生化对象的属性动作提供了客观的法则,天道下贯形成人性,由于人而产生了道。在天道转化为人性的过程中,是必须聚气而存的。基于天道生人的观点,在人的物质性构成中,最基本的是阴阳二气,人的内部属性,由道来规定,人的外部行为,由道来规范。由此可见,王夫之的天道观在其法哲学当中,是一个重要的逻辑起点。
三、王夫之的人性论
王夫之的人性论是天道秩序的重要基础。在天道当中,人是重要的主体。天道的立法是为人,而人的立法则是对天道的反映。在人的社会属性、生物属性当中,都蕴含着人性,同时在人类的认识、行为当中,能够进行真实的反映。在人到理论的形成过程当中,包含了天道中的规定性内容,同时也能够通过人的行动,进行实现、表达、生成。而在生成这种道的过程中,人是必须发挥作用的。因此,在天道当中,人是具有主体性的。从理论上来说,道是先验的,而在实际情况下,却并不是如此[3]。需要人的行为,才能够对道的诚加以实现。由于人是天道所生,因此道固然是存在于人当中。
正是基于此,道原有的形而上的抽象范畴,转变为形而下的现实社会,形成了一种规范,能够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在人的立法当中,加以反映。人由于在立法中能够对天道进行参悟,因而体现出了主体性的地位。人是社会的主体,基于人的主体性对天道进行看待,则正是由于人,天道才能够体现出其诚。人在对天道之诚进行体现的过程中,道德性、真性情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天道的最终目标,就是人的目标,在于现实化人的道德理想生活。在王夫之的思想当中,认为是气化产生了人性,人们生来就具有人性。王夫之认为,人性具有两个终极源头,分别是阴阳生化五行之秀、太虚和气健顺之德。人性正是有二者相合和产生的。所以说,天道的之大德,产生了人性。
道之所以能够使人成为人,正是由于人性作为内在法则实现的。因此,人天生就具有声色臭味的需求和功能的自然属性,具有仁义礼智到的天性的社会属性,这就是天道的表现[4]。由此可见,人性是天道的特殊表现,这是一种经验性的认识,是从人的社会存在当中得出的结论。在人性的现实基础当中,包含了天人合一的认识论。在王夫之以前,人性观大都分离了人性在现实和天道当中的意义,因而产生了一种神秘、超验、形而上的人性论。而在王夫之的人性论当中,对其中的神秘成分进行了否定,并且在现实人类社会生活当中,建立了天道观。因此,对于法哲学范畴体系认识来说,王夫之人性论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天道人性的法哲学解释
在王夫之天道观当中,对相应的秩序模式进行了构建,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基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对天道下贯涉及到的现实秩序、理想秩序等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因此,中国传统社会正义理论基准也就得以形成。通过对比王夫之天道观和西方法哲学思想,能够对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发现,从而对王夫之天道观的法哲学意义进行理解。在王夫之的天道观当中,基于已有纲领条文,对迷信、天命的部分进行了剔除,从而在天道、人性之间,形成了双重辩证的局面,进一步完善了其纲领。天道在人间的下贯,就是人性[5]。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当中,王夫之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对传统的和谐思想进行了充分的反映。
在王夫之的天道人性论证当中,很好的融合了天人、理想现实的社会秩序。在王夫之的法哲学理论当中,重要的基础就人是天人合一的结合点,而我国很多传统法哲学家也都是持有这一观点。而在西方的法哲学理论当中,认为人人各司其职就是秩序和争议的本质。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当中,对于人是十分重视的,将天道的意义融入到个人伦理道德性当中[6]。不过在法哲学当中,人作为利益冲突个体,并没有得到承认,这是基于传统天人合理理论逻辑所决定的。人的立法功能,实际上就是一种天道,在王夫之法哲学当中,人除了作为规则对象以外,在天人之间,也是一种重要的联系。
基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基于人而对秩序体系进行建立,能够与人情、天道相匹配,因而能够达到现实秩序和理想秩序的协调与平衡。在中国传统人性论的发展当中,是从先秦道宋明、从粗浅道精致的。在王夫之的人性论当中,融合了对传统伦理学、心理学、形而上学的认识,而在王夫之传统发价值、本体、起源当中,必须对这些内容进行结合[7]。利用现代法哲学语言对王夫之人性论进行概括,认为从本质上来说,天道和人性是一样的,都是由宇宙生化而成。知识在表达、顺序上存在不同。在天道秩序与现实生活之间,人性是最为重要的方式。基于中国传统法哲学,在国家统治法律方法论、礼乐政刑的运用等方面,人性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础。
五、结论
从王夫之的法哲学思维方向上出发,能够看出,在中国传统社会法的理论体系当中,包含了礼乐政刑、善、德、人性、人道、天道等内容。而只有在天道观念和人性理论之下,才能够对传统社会中的法律现象、法律思维等进行解释。所以,在对中国传统法哲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除了对实证意义上的法律现象、法律文化等进行研究,还应当基于王夫之天道观与人性论的法哲学解释,从而对中国传统法哲学的个性进行体现。
参考文献
[1] 吴励生.新道统、新道学与人间秩序的终极关怀――读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并与魏敦友、孙国东二君谈辩新道论[J].社会科学论坛,2013(2):68-92.
[2] 李君.侯外庐对王夫之思想研究的杰出贡献――纪念侯外庐诞辰110周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61-65.
[3] 曹阳.荀子法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初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37-147.
[4] 胡.对我国哲学研究最有影响的历史文献与国内学术著作分析――基于CSSCI(2000-2007年度)数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1):145-155.
[5] 徐亚文,李华荣.宋明“天理观”的法理学释义――历史目的论的视角[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34-38,56.
【关键词】生成论,职业教育观,反思,重建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通过“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模式,为我国经济发展、劳动力就业等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急进功利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职业教育局限在“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被认证为单一培养学生技能、技术,从而更快地适应例行工作需要的规训训练。于是,在教育过程中,人的精神世界、生活世界、人所具有的无限生成的可能性、差异性、丰富性被冷落和遗忘。对此,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职业教育观该如何构建?是培养只会掌握某种职业理论和技能,而对其他事物冷漠的“单向度”的人?还是应培养具有自我生成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带着这些困惑和疑问,笔者回归生成论教育哲学思考,从而试图建构一种具有生成性哲思的职业教育观。
一、生成论哲学中的教育观
生成论哲学坚持事物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差异,不应该以固定的或者预成的观点去规定事物的“实体性”,而应将事物看作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以整体性的、发展性的、建构性的、过程性的视角去看待事物的存在,因此,生成论主张一切都处于动态生成之中。
生成论哲学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其基本核心观点是认为人的存在发展以及教学的存在发展都是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具有多种差异性和发展的可能性,因而教育应该将学生当做“人”来看待,承认人存在于在生活世界中的意义性生成,教育应给与学生提供多种可能性发展的平台,其过程应该具有动态生成性。以此观点来审视我国当前只知道让学生学会某种谋生技能,而一味的将职业院校学生当做“机器人”“次等人”,将人物化的传统职业教育观,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二、对传统职业教育观的反思
(一)特殊的“群体定位”,抑制了职业教育的生成性
长期以来,在“精英主义”盛行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往往受到人们的冷落和歧视。特别是 “一段分数一段人”的思想,在社会大众眼里,本科院校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受到的是至高无上的“学术教育”,只有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即“差等生”,为了混学历,才不得不选择职业技术学习,从而为今后谋生做打算。受这些社会对职业院校和职业院校学生的“特殊群体”定位,职业教育被歧视为“次等人”的教育,是简单培养劳动力,解决“吃饭”问题的教育。在职业院校的学生,无需培养其情感、素质、智能的发展,他们所要接受的教育就是获得技能训练,从而将来能够众生从事某一特定的工作。因此,在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过程中,人往往被异化为“物”,被当做是“机器人”或“掌握技能的工具”来对待。拉・梅里特在《人是机器》中认为:“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体温推动它,食料支持。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倒下,死去。”由此,拉・梅里特进而表达了他的教育观:“我们训练一个人就像训练一个动物一样,一个人成为作家也和成为一个搬运夫是一样的,一位几何学家学会做最繁难的证明和验算,就像一只猴子学会脱下又戴上它的小帽子,学会如何爬到那只驯顺的狗背上去一样。” “因此我们看到,没有比我们的教育方法更简单的了。”在拉・梅里特的思想里,我们不难看到当前职业教育的影子。我们往往将职业教育的对象看作是简单容纳技能的容器,将其变为拥有统一标准和型号的“技术机器”人,从而,在教育过程中,将每一种技能分解成连续操作的一系列程序,再将步骤详细的灌输给每一个学生,而且用统一的标大纲,统一的考试和分数来规定“机器运作”的标准,唯恐离标准有一步差池。把本来具有无限生成可能性的人培养成了“机器人”。
(二)预设性的教育目标,遗忘了职业教育的生成性
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存在着预设性的教育目标,即以解决学生就业为终极目标,因此职业教育往往被表述为就业教育。从社会发展形态看,职业教育目标可大体概括为:“升级目的论―实业振兴目的论―技术目的论”。特别是当前一些职业院校所推崇的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计划,虽然解决了学生的就业困境,但却因为其存在着预设性的就业针对性,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使其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职业道德水平底下、综合文化素质不高等各个方面的缺陷。究其原因,是因为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过分预设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深度和广度,过度强调学生对社会职业适应性的规训教育,一味地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和个人对社会的文化价值追求,因此,传统职业教育往往是一种“职业资格证”教育,为了会计、英语、计算机等级资格证的考取,使职业教育沦为“功利性技能教育工具”,学校变成了训练场所,通过规训,使受教育者掌握专业技能,使其在未来的流水线生产过程中更加驯服,以便“肉体可以被驾驭、使用、改造和改善”。
(三)封闭的课程内容,阻断了职业教育的生成性
我国传统职业教育在各种“职业”“技术”规训化教学中,课程设置以实用、够用为尺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技能训练为重,其他和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怀相关的社会学科知识被列为无用的范畴。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逐渐走向一种封闭状态,将客观知识与学生的主观体验分离,教育内容遗忘了学生所存在的生活世界。封闭的课程体系更加凸显“技能本位”“科技知识”的课程设置,从而使教育内容“祛人性化”,人文教育退居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边缘,造成职业教育中人的文化生成和意义世界失落。据调查显示:在某所职业院校,1772名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2名学生全部度过问卷中所列出的100部文学名著,有8.5%的学生连四大名著都没有读过,有28%的学生没有读过外国名著。在对乐曲知识的了解情况调查中,对《二泉映月》、《梁祝》、《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名曲的了解情况,没有一名学生能全部答出,有27. 3%的学生一个也回答不出来。⑤封闭的课程体系阻断了学生整体性的自我生成与发展,他造成了诸多的人性裂痕:“一个人在生产中可能是能工巧匠,但在精神生活中却缺乏情趣和美感,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可能会恰当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但同时又是一个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人,他可能整天忙于生计,为物质生活的存在而失去精神家园。”因此,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职业院校的学生总体表现为厌学、意志消沉、精神空虚等状态。
三、生成性职业教育观的建构
(一)职业教育应唤醒学生自我生成的意识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72年的《学会生存》报告书中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自我生成”“自我独立”,使人能够成为“真正的自己”。因此要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具有自我生成意义的人,就要唤醒学生对生命体验和生活意世界的理解。“教育是一种唤醒”这一理念最早由德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提成,他认为教育的核心是人的人格和心灵的唤醒、职业教育对于人最根本的是要唤醒学生一种自我生成的意识,在这个意义上,职业教育是引导人不断自我建构、自我塑造的过程,其理想化的状态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自愿的融入到职业学习生活中来,并且积极主动的参与其教育意义生成的过程,共同探讨,在相互交往的实践活动中实现自身知识技能的增长。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人格、尊严受到尊重,自信心不断增强,从而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其沉睡的生成意识,将体内所固有的对世界的惊异感、想象力、主体性、创造性、生命感唤醒。
(二)职业教育应搭建意义生成的课程体系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人作为一种意义生成的存在,不断自我生成、自我敞开、不断实现着某种可能,因此职业教育就有必要为学生的可能性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平台。课程作为学生主体和教师所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活动,“不再是被视为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成为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材料不再是预先设定好的要通过机械反复训练所掌握的技能和技巧,不是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主客体分离的传统课程观,而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自主合作、民主平等的展开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成为主体,通过与教师、与课程的对话来创生课程的意义。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应成为一系列主体生命参与建构的活动,“课程意义的生成以学生的真实感受为主要来源,只有当学生赋予其意义时,课程才具有意义,它好比‘墨迹测试’,需要通过连续、发挥才能生存意义,否则,它只是一堆毫无生命意义的符号。”
(三)职业教育应形成多元发展性的教育评价
朱永新教授在《职业教育:为了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中指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理念是为了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来说,职业学校绝不是失败者的学校,而应该是成功着的摇篮。如果承认学生具有生成性,那么教育评价就不能完全被事先设定为统一划齐的标准,它应因学生成长生成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因为“人是一个不断生产的存在,教育不仅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完善而存在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且他也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活动。”针对职业教育的对象个体做具备的差异性存在,职业教育应建立发展性的教育评价体系,即因材施教,既突出学生专业水平的考察,又彰显学生在不同领域的综合文化素质。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要注重个体生长层次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来制定评价目标,承认学生在自我生成过程中的不完整性和发展的可能性;其次,要注重多样性,对于学习技能一般,而其他领域特长突出的学生应予以特定的鼓励和肯定,确保评价合理进行;最后,要突出发展性,“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不是一种定性的活动,评价目的本身是通过现阶段学生的成长状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成性建议,从而通过多元差异性的展现,成为共同情景之中以转变为目的的协调过程。
参考文献:
[1][法]拉・梅特里著,顾寿观译:《人是机器》,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0-21页。
[2][法]拉・梅特里著,顾寿观译:《人是机器》,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1页。
[3]张家祥、钱景舫主编:《职业技术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额出版社2001年版,第72-73页。
[4][法]福柯著,刘北成译:《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54页。
[5]胡旭辉:《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3期。
[6]卢洁莹:《生存论视角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5页。
[7][加]多尔,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页。
关键词:王守仁;教育哲学;儿童教育;道德教育;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G 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180-01
王守仁(公元1472年――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王守仁是明中叶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批判地吸取了朱熹的“知行相须”、“行重于知”的思想,扬弃了朱熹“知先行后”的割裂知行统一的观点,提出了“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
一、何为“知行合一”?
ィㄒ唬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
ネ跏厝嗜衔知行是一回事,他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1]他把知行合而为一,知就是行,行就是知,行中有知,知中有行,行在知在,知在行在,相互包含,彼此融通。从道德教育上看,他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ィǘ) 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
ネ跏厝仕担骸爸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2]王守仁从道德修养出发,指出人的道德意识是与生俱来的,不受任何外界事物的干扰。“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3]人有了道德意识,自然知道是非,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王守仁强调人们一定要“致良知”,以求良知再现,从而达到知行合一。为了求得真知,人们必须做到“静处体悟”,而且要在“事上磨练”。只有这样才能将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统一起来。
二、“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方法
ィㄒ唬┚泊μ逦
ネ跏厝嗜衔道德修养的根本任务是“去蔽明心”,即去除物欲的昏蔽,发明本心所具有的“良知”。所谓“静处体悟”,实际上是静坐澄心,反观内省,摈去一切私虑杂念,体认本心。这其实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道德修养观点。他认为,道德修养无须“外求”,而只要做静处体悟的功夫。如他所说:“前在寺中所云静坐事,非欲坐禅入定,盖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耳”。[4]
ィǘ)事上磨炼
ネ跏厝嗜衔,人还要多多“事上磨炼”,做到“知行合一”,这才是道德的完成。他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5]他这里说的“在事上磨炼”,是指通过“声色货利”这些日常事务,去体认“良知”。他反对离开事物去谈“致良知”,认为在口头上谈“致良知”是无意义的。他主张道德修养要紧密同日常生活联系,“在事上磨炼”,才能落实“知行合一”。
ィㄈ)以立志为事
ネ跏厝实摹爸行合一”说还含有“知”对“行”具有指导作用的含义。他多次强调“君子之学,无时无处不以立志为事。”“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复知有其他。”[6]当然,王守仁所提倡的“志”,只是“善念要存天理”、“立志者长立此善念而已”,但他强调“立志”对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重视培养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在一定深度上揭示了道德意识对道德行为的指导作用。
ィㄋ模┦〔炜酥
ネ跏厝始坛杏敕⒄沽巳寮掖统的“内省”、“自讼”的修养方法,提出“省察克治”。他说:“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7]他主张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检察,自觉克制各种私欲。这是对儒家传统的“内省”“克己”修养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在他看来,如果在修养过程中,若不能用他所说的“天理”战胜“人欲”,即使剩下一丝一毫,那么,其结果必将是前功尽弃。
三、“知行合一”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
ィㄒ唬厥拥赖虑楦杏氲赖乱庵镜呐嘌
ネ跏厝史浅V厥友生志向的培养,他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圣人”,就必须先立“圣人”之志。他对学生说:“学问不等长进,只是志未立。”教师首先做到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才会使学生在学习上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教师实事求是,表里如一,信守承诺,学生才能于无意中受到熏陶。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树立远大的志向,更要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努力去实践自己立下的志向。
ィǘ)重视儿童的道德实践活动
ネ跏厝仕担骸爸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8]在他看来,儿童的道德学习应回归其真实的生活世界,与其个体的经验、情感发生交互作用,养成具有实在意义的道德能力,儿童也因此才可能确立道德主体的地位。重视实践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发现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ィㄈ)建立以仁德为基础的师生关系
ネ跏厝侍岢师生之间相互“责善”、“问难”,鼓励学生向教师提意见,以促进“教学相长”。“人谓事师无犯于隐,而遂谓师无可谏,非也;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教学相长也。”[9]因此,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学问品格,以身示范;其次是能和儿童建立彼此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三是要注意观察了解儿童的心智特点和生活经验,能在师生的日常生活交往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道德缺陷,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ィㄋ模造儿童道德成长所需的道德环境
ザ童道德的行为习惯,多半是在周围环境和他人潜在影响下自然形成的。童生百姓之家之所以“延师教子”,目的就是“训饬其子弟,亦复化喻其父兄;不但勤劳於诗礼章句之间,尤在致力於德行心术之本;务使礼让日新,风俗日美”。[10]王阳明因此要求蒙师以启迪教化为“家事”,要视蒙童如己子,引导其向善、行善,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家庭、学校和社会如能各尽其教化职责。并统合协作。
おげ慰嘉南祝
[1][3][4]张祥浩.王守仁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5]王阳明.传习录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6][7]王阳明.传习录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8]于述胜.中国传统教育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随着老年透析患者不断上升以及糖尿病肾病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例的增多,这类人群的透析通路面临的问题也成为当今透析治疗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已作为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普遍,而经皮下隧道穿刺中心静脉留置涤纶导管在一部分患者中已作为永久性的通路使用。我血透中心2009年12月—2012年8月病人用长期留置导管透析的有18例,通过对长期静脉留置导管的细心观察和精心维护,提高了患者的透析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病人,男性5例,女性13例,年龄46-85岁,8例为糖尿病肾病,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为肾病综合征,因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或动静脉内瘘失功而采取长期留置导管术。
1.2导管留置方法。我中心采用带cuff的涤纶套双腔导管长36cm,涤纶环距导管尖端19cm,首选右颈内静脉,采用经皮置管法,置管在相对无菌的手术间进行,患者取去枕仰卧位,在两侧肩胛骨之间垫高,两肩落下,头后仰15-30度,头转向穿刺部位对侧。应用seldinger技术,先按常规颈内经脉插管方法放入导丝,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在穿刺点切开皮肤,分离皮下,在锁骨上窝近锁骨中点1/3处切一小口,隧道针尾部带导管,拉动隧道针带导管从锁骨中点1/3小切口至穿刺部位切口,皮下隧道8-10cm以上,涤纶套距皮肤导管出口处约2-3cm,然后沿血管送入导管,调整导管位置与方向,防止局部成角,置管后检查管道是否通畅,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腔内的血液,再在管腔内注入2∶1肝素生理盐水12500单位封管,穿刺部位切口缝线后与隧道口均以无菌敷料覆盖,动、静脉端用纱布包裹后固定于胸前。插管后以影像学检查确定插管的深度,插管的顶端应达到腔静脉和心房连接处,以保证足够的血流量。
1.3结果。18例病人均插管成功,无局部血肿及周围组织损伤,顺利透析。1例并发感染,经使用抗生素封管、静滴和口服后控制;5例血栓形成,血流不畅,使用尿激酶封管并配合口服抗凝剂之后,导管血流不畅症状改善;2例死亡,其余均持续使用,效果满意。
2护理
2.1置管前护理。留置长期导管属于有创操作,患者对手术容易产生恐惧感,另外长期携带导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不便,患者易产生排斥心理,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让其了解留置长期管在透析过程中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向患者解释术中的注意事项,配合,避免咳嗽等。插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则,预防导管感染的发生。
2.2置管后护理。
2.2.1术后观察。术后第1天要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是否有胸闷、憋气、胸痛等症状,穿刺切口及隧道口有无渗血及血肿形成,血肿或瘀斑的大小等。如发现局部较严重渗血或有血肿形成时,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止血方法,直至出血停止,并更换敷料。术后首次透析,严密观察局部出血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了解导管功能是否良好。
2.2.2术后维护。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插管后保持敷料清洁干燥,穿刺切口缝线约10天可拆除。睡眠时不要挤压导管,建议健侧卧位或平卧位;立位时避免过度弯腰,以防止导管脱落或移位。置管侧上肢避免负重和剧烈活动,冬天时可将内衣剪一长20cm的开口并上拉链,以便透析时使用,避免着凉。涤纶套与周围组织粘连约需2周,交代患者穿脱衣服动作要轻柔,防止牵拉、扭转。定期测量cuff距出口处的位置,以及导管外露部分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2.2.3严格无菌操作。每次透析时应注意观察留置导管处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或脓性分泌物,首先用消毒棉签消毒皮肤导管隧道口周围,沿皮下隧道由上向下挤压周围皮肤,观察有无分泌物流出,再次消毒皮肤并更换无菌敷料;其次是用无菌纱布消毒导管外露部分,用无菌棉签消毒导管口2次,先用5ml无菌注射器抽出管内封管液,检查有无血凝块,抽出50ml血液后再改接动脉端引血上机。透析过程中接头处用无菌辅料包裹,尽量减少导管接口处的暴露时间。
2.2.4管路固定与封管。协助患者保持良好的舒适的,透析管路固定在患者身上,嘱避免头颈部剧烈的活动,防止导管的扭曲、受压而影响透析。透析结束后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内血液,消毒棉签消毒导管口两遍,遵医嘱予纯肝素或尿激酶溶液按管腔容积增加0.1ml正压封好动静脉端,我中心使用的长期导管动脉端管腔1.3ml,静脉端管腔1.4ml,拧紧新的消毒肝素帽,用无菌纱布包裹后固定在胸前。
2.3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2.3.1血流不畅。不能达到血液透析流量要求,置管早期如发生血流不畅,考虑导管贴壁致侧孔覆盖在管壁上和隧道弧度问题。考虑贴壁时,嘱咐患者调整透析,左右转身,用20-50ml注射器取生理盐水接导管口,快速推注,冲开导管尖端,使其不再贴壁。另外,导管皮下隧道弧度太小易使导管成角,导致血流不畅,让患者轻轻转动颈部,行手法局部按摩导管角度和位置。一般处理后均能达到血流量要求,血流量在200-300ml/min。
2.3.2血栓形成。是导管中后期发生血流不畅主要原因。长期导管放置时间较长,为防止导管内及管壁外形成血栓,在管腔内注入尿激酶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对导管内血栓形成的情况,则采用导管局部溶栓治疗,我中心用1万u/ml的尿激酶溶液,按管腔容积增加0.1ml封管,每隔10min推注生理盐水0.3ml,30min后,溶栓基本都能成功,必要时重复以上步骤。透析间隔超过3天者,需肝素重新封管1次,换药1次。对于反复出现导管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可给予口服阿斯匹林片、华法令或泰嘉。
2.3.3感染。是长期留置导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导管的出口感染,隧道感染及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导管出口处出现红肿、硬结和(或)压痛,有分泌物伴疼痛,为导管出口感染,于每次透析结束后给换药处理,并在导管出口处涂百多邦软膏,治疗1-2周;若沿皮下隧道导管径路有触痛、红斑或硬结或脓肿等,则为隧道感染,于每日定时换药,局部用庆大霉素液湿敷出口处,静脉抗炎治疗2周,形成脓肿时需切开皮肤引流脓液;透析中开始半小时左右出现与透析相关周期性寒战发热,考虑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常规使用抗生素静滴及封管治疗2周,我中心常用第三代头孢(10mg/L)或庆大霉素(5mg/L)加肝素钠1支封管,封管溶液更换不超过48小时,必要时抽血培养,同时全身静脉应用抗生素,导管腔内滴注抗生素比外周静脉滴注效果好,滴注过程最好时间长一些,动脉端和静脉端交替滴注,如能判断是静脉端或动脉端感染,可以单独从一端静脉滴入药物。
3讨论
长期留置导管尽管有并发症发生,但是良好及时的护理干预及有效的药物治疗,能较快控制症状,从而延长了长期留置管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透析质量。由于我科目前长期置管的例数有限,在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尚浅,长期管的血流不畅与的关系将是我中心进一步探讨的护理方向,通过查询资料,临床数据收集,使长期管的使用和维护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海燕,王梅.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69
[2]叶朝阳,赵久阳,陆石.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与临床应用[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42-52
【关键词】大学志愿者;大型体育赛事;组织管理
一、大学志愿者在大型体育赛事上的组织与管理
(一)大型体育赛事前的组织与管理
1. 大学志愿者招募。招募是组织志愿者参与大型体育赛事的最初环节,它的内容包括具体的大学志愿者来源、报名方式、时间和招募流程等。立足于最小努力原则,一般主要招收以举办方所在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少量招收各地志愿者,以确保志愿者参与活动的及时性与便捷性,便于组织管理,同时节省经费。如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主要招收北京地区的大学志愿者,同时也面向全国各地居民招收定量赛会志愿者。
报名方式一般有下面几种:(1)利用大型体育赛事组委会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接收志愿者的报名;(2)利用大学志愿者生源所在学校相关部门或学生团体组织负责接受报名;(3)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报名。
大学生志愿者的报名时间由大型体育赛事的规模和性质定,短则1―3个月,长则6―12个月。确定好以上内容后,则可开始拟定招募流程,主要包括材料审核、面试、测试、岗位分配、背景审核、录用通知书派发等。
2. 赛前培训。大学志愿者招募结束后,则进行赛前培训,主要内容包括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等。通用培训为一般的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专业培训指大学志愿者志愿服务岗位的专业要求所应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场馆培训指体育赛事举办场馆功能、场馆内比赛基础知识、场馆内部设施、组织结构等内容;岗位培训主要指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内容。
3. 培训方式。由于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时间不固定,因此可采用“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实践培训”和“理论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如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组委会就与高校紧密联系,有组织、有规划地在学校内部培训大学志愿者,让他们在奥运会期间负责通讯联络、网络交流、环境监督等技术性工作。
(二)大型体育赛事时的组织与管理
1. 项目管理。由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范围广,因此,必须要做好赛事项目的人员组织管理,明确赛时志愿者的分工、职责和工作要求。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先分解赛事和所需的实际工作内容,如确定好是财务、营销还是人力资源、志愿者工作分类;再进一步细化工作安排,分成可直接管理的任务,如迎宾接待、沟通翻译、交通服务、安全保卫、医疗卫生、通讯联络、场馆支持、宣传报道等。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可采取“最后期限”的安排方法,各项工作任务分配给合适的团队或人员,要求他们在最后完成时间前必须确保每项工作顺利完成,不拖慢整个体育赛事的进度。
2. 制定工作进度表。工作进度表应包括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整个周期的日程表,将所有重要任务都列入日程表中,并明确每一任务完成的日期和时间。这就要求工作进度安排必须全面考虑各任务间的联系与顺序,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实施任务安排。如安排大学生志愿者的赛时管理,应先深入分析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任务,再考虑任务执行时的具体人员数量分配,确保志愿者的一些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满足该项任务的基本需求。
3. 阶段性总结。由于大型体育赛事一般具有确切的举办时间,常为7―30天,时间较短;而且,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的志愿活动较多,为此,志愿工作负责人应在每天志愿者工作结束后做好当天任务的小结,对赛事进行期间志愿工作存在的不足问题提出及时指导,避免同样错误再次发生。
(三)大型体育赛事后的组织与管理
1. 赛后总结。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志愿者都是首次参与大型志愿者活动,难免会缺少工作经验造成或大或小的工作错误,但大学生志愿者又有较强适应力,因此,应重视赛后志愿工作的总结,让大学生能吸取经验,在往后的工作中发挥最大潜能。
赛后总结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由大学生志愿者个人归纳总结个人表现,对自己不足之处进行自我反省,对个人优秀之处进行肯定鼓励;再由小组负责人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小组今后需要改进努力的地方,让大学生志愿者在轻松严谨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发展自我,提高个人综合能力。
2. 赛后表彰。为激发和维护大学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可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进行赛后表彰活动,如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大型体育赛事开闭幕式预演机会、发送纪念品、颁发志愿服务证书和证章等。对表现优异的大学生志愿者,可授予荣誉称号,而各高校也应将本校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的表现纳入其个人年度考评中,并为大学生志愿者适当增加一定学分,以示鼓励与表扬。
3. 赛后宣传。大型体育赛事结束后,应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途径积极宣传大学生志愿者良好的服务精神面貌,利用志愿者专栏报道宣扬大学志愿者的先进事迹,让更多人了解志愿服务,进而提高志愿者的社会地位。另外,为激励志愿者参与,可建立志愿者服务档案,让志愿者享受特殊待遇,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还可以获得免费培训、外出考察、工作补贴等物质鼓励,以激励更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活动。
二、结语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成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基础,借助高素质、高水平的大学生志愿者的优质服务,能有效推动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正常进行,而我国在大学生志愿者的主动贡献下,会举办越来越多的优质大型体育赛事,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创新,积极探索,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大学志愿者在大型体育赛事上的组织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老年;疗效;治疗
高血压疾病多发于老年人,但也和人的生活起居有很大的关系,长期吸烟酗酒,大量食用高盐、高脂的食物,缺乏锻炼,身体肥胖等都有可能造成高血压。在高血压治疗中,长期进行降压治疗,服用降压药物,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一些医院开始进行非药物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更能够促进痊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2年收治了大约78名患有老年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其中男性有47名,女性有31名,所有患者的年龄大概都在52岁――79岁之间,经过诊断患有高血压疾病。患者病史均在一年以上,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史、生育情况等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有39名患者,在治疗之后,全部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有39名患者,除了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还必须进行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进入医院的时候,首先要给他们建立一个档案,对他们的健康状况、其他疾病、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合理而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一个月之后,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压水平,从而评价干预效果。
2.护理干预的内容
2.1 对患者进行知识宣传
在进行护理的时候,要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文化水平,对他们进行高血压疾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给他们讲解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等。另外还要给患者讲解关于高血压发病与生活起居的关系,过度的吸烟、饮酒、摄入高钠高脂的饮食、身体肥胖等,都会造成高血压。
2.2生活起居干预
首先要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上尽量减少脂肪和热量的摄入,多食用水果、蔬菜,少吸烟喝酒,另外还要减少盐的摄入量。食物的搭配除了要低脂、低钠、低糖以外,还要保证患者每天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得到保证。
2.3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必须有具有针对性 ,针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特点,进行一对一的干预。对患者出现的焦虑、紧张、烦闷心理进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情绪,以促进疾病的治疗。对于性情急躁、易于激动的患者,应该要注意使他们保持好的心境,避免过度激动影响治疗效果。因为高血压患者如果情绪激动、过度紧张,就会造成血压升高。
2.4服药干预
必须使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严禁患者自行服用药物。要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疗效、剂量、过敏反应等等。当患者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出现不良现象的时候,要及时的停止,以便出现其他严重的后果。
2.5锻炼干预
护理人员还必须对患者进行锻炼和运动方面的干预,让患者每天进行合理而科学的锻炼,一般比较适宜的锻炼方式有慢跑、散步、太极拳等等。运动量不能过大, 每次运动大约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每周进行两三次即可。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
高血压是一种在静息状态下动脉舒张压或者收缩压增高的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一种危险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与遗传和饮食有关,长期患高血压容易造成脑、心、肾等危害健康的并发症,治疗途径主要是长期性,规律性的服用降压药,以控制血压,然而是否能够有效控制血压取决于患者有没有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服药,就是服药依从性,因此,健康教育的出现就是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使之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1],经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抽取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中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对照组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为(40±3.5)岁,教育组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为(42±2.6)岁,所选的200名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教育方法 在规律服药的前提下,对照组按照原来的方式进行服药治疗,对教育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健康教育,教育的内容包括:①向高血压患者宣传高血压疾病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少喝酒禁止抽烟,常运动,并且积极进行治疗;②加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意识,向患者介绍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以及不规律服药的危害,并且给予患者重获健康的信心;③一旦确诊高血压,患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医生的嘱托服药,并且积极就诊、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更好的了解治疗成效,调整治疗策 略[2]。
1.2.2对比调查过程及结果 对教育组进行健康教育后,与没有进行健康教育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对比的内容主要有:高血压患者的服药规律,饮食规律,运动状况,对高血压病的认知以及治疗成效以及高血压患者有没有按照医生的嘱托积极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治疗和生活行为习惯等;调查结果显示,参加了健康教育的教育组高血压患者都能够很好的按照要求进行治疗,并且能够很好的意识到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关键,而对照组则是按照原来的服药习惯进行服药,教育组经过3个月的健康教育以及治疗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高血压的控制率明显比对照组的高。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健康教育与非健康教育的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χ2进行检测,得出结果。
2结果
2.1教育组与对照组教育前后的服药依从性情况对比 教育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高,见表1。
2.2教育组与对照组教育前后的血压控制率情况对比 在进行3个月的治疗血压控制成效观察中,教育组与对照组的血压控制成效对比,教育组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见表2。
3讨论
综上所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三低"现象一直存在于我国的高血压治疗中,即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低,然而控制高血压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患者能够很好的意识到要遵从服药依从性的原理,因此,对于文化不高、缺乏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缺乏对高血压危害的认知程度的高血压患者,最有效的策略就是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对控制高血压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更有效的控制血压,因此,积极有效的开办健康教育,增加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在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基础上,正确合理的提高服药依从性,是控制高血压,降低致残及致死率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宇宙;哲学;物理现象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the Problem Issues and Substance of Kant's Philosophy of Space and Time
ZHANG Luo-han FU Cai-hua LIU Huan
(Public Institute,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Health, Nanchang Jiangxi 330052,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philosopher Immanuel Kant philosophy basic question of space and time antinomy is given two extremely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basic assumptions,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this hypothesis and perfectly explains the current basic physical phenomena.
【Key words】Universe; Philosophy; Physical phenomena
从理论与实践上解释宇宙的创生奇点与膨胀本性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就象古人无法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一样,因为宇宙太大,并且还存有我们无法感知的物质,比如黑洞只能间接论证其存在。所以我们只能从哲学角度推测宇宙的起源。
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了关于时间与空间的二律背反的哲学基本问题,它关于时空的二律背反如下。
正命题:宇宙在时间上有起点,在空间中也有限制。
反命题:宇宙没有起点,在空间中也没有任何限制;它在时间与空间中都是无限的。
为了很好地解答以上的二律背反问题,我在哲学上对时空给出二条基本假设如下。
第①条哲学基本假设:宇宙所处的“母宇宙”是无穷大,具有无穷尽的时间。
第②条哲学基本假设:宇宙的一切物质(粒子、能量、场、暗物质等)都不具有无穷尽的属性,不能无穷大、不能无穷小、不能无穷地存在、不能有无穷的速度等等。
其实这二条哲学基本假设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第①条哲学基本假设,因为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的发展变化,也就没有时间的概念;同样也没有物质的运动,也就没有空间的概念;即从本质上说宇宙之外的“母宇宙”就是“无”的概念。反之,根据第②条哲学基本假设,因为有物质才会有时间和空间的属性。
根据这二条哲学基本假设,我很容易明确康德关于时空的二律背反问题的痂症是没有区分开物质与“无”的关系,“无”是没有时空属性,物质才有时空属性。并且我们也可以推导并完美地解释当前基本的物理现象。
推导1:宇宙不能无限膨胀。宇宙中含有物质,根据第②条哲学基本假设,它不应该无穷尽的增大。又因为宇宙中的物质分布并不绝对均匀,所以它的膨胀不应该是完美的球体,不是完美球体膨胀,那最终的膨胀一定会“首尾”相溶合,就象平面中不完美的“直线”无限延伸一定会两端相接一样。
推导2:宇宙具有循环属性。根据现在物理学理论,我们宇宙开端具有奇点,奇点中也是含有物质信息的来源,根据第②条哲学基本假设,那这奇点就不应该无穷尽地存在过;另外黑洞是物质聚集体,所以也算是物质,那么它也不能违背第②条哲学基本假设,即黑洞不能无穷地吸纳物质。所以宇宙一定是具有循环的属性,才能避免违背第②条哲学基本假设,所以我认为黑洞的量大到与我们整个宇宙一样“重”时,就应该是新宇宙的诞生之时,同样宇宙创生的奇点其实就应该是超大黑洞的终结。如果这推论成立,则“静止”黑洞(不吸纳物质)就不应该被自发地“蒸发”,黑洞吸纳物质应该比“吐”出的要少,否则无法形成超大黑洞,也就不能形成宇宙循环。唯有宇宙具有循环属性,才能使宇宙永恒,才能不违背第②条哲学基本假设。
推导3:宇宙是以恒定超光速膨胀。根据现在物理理论,宇宙在创生之时,是以超光速暴涨的,但我认为宇宙应该是以恒定超光速膨胀,才能更好地解释“暗能量”的问题。因为宇宙以恒定超光速膨胀,而万有引力是一种场,它属于物质,根据第②条哲学基本假设,它不应该具有无穷尽的速度,当前都认为万有引力的作用方式是光速,那么低速的作用力是无法作用在比它更高速度的物质上的,就象要追上并拉住一只跑得比你快的狗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你没办法追上而产生作用力。所以我认为暗能量作为宇宙膨胀的排斥力的假设是不对的,那么存在暗能量的假设就是多余的,也就是不存在使宇宙膨胀的排斥力。另外,由于我们宇宙从诞生之时就以恒定超光速膨胀,所以我们现有测定的宇宙大小是不准确的,利用光速测定宇宙大小应该比实际的要小。
【关键词】 人性化干预;脑血管意外;生活质量;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治疗的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60例。 其中男39例,女21例;合并有糖尿病的22例,冠心病的16例,肾功能不全的9例,恶性肿瘤伴转移的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4例,骨折等其他疾病的3例;年龄66~97岁,平均(8221±588)岁。
12 方法
121 人性化干预措施 ①减轻疼痛,临床应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及持续时间。②改善呼吸功能。③改善血液循环 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皮肤色泽和温度等。患者四肢冰冷不适时,应加强保暖,必要时给予热水袋。④增进食欲,加强营养,注意食物色、香、味,少量多餐,以减轻恶心,增进食欲。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便于患者吞咽。必要时采用鼻饲法或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保证患者营养供给。加强监测,观察患者电解质指标及营养状况。⑤促进患者舒适。
122 评价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测定患者生活质量状况,疾病治疗功能评估调查问卷 (FACTG)。分别在患者接受人性化干预的第1天(干预前)、及第4周末进行测评。采用自评法,由专职医护行个人访谈后代其填写。
13 统计学分析 所得资料全部应用 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
2 结果
见表1、2。
表1 人性化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x±s,分)
维度 干预前 干预后4周末 F值 P值
躯体功能 4657±697 5829±797 2342 <005
心理功能 4423±169 6180±237 960 <005
社会功能 5687±732 6326±897 982 <005
物质功能 5787±393 6168±697 516 <005
表2 患者人性化干预前及干预后 FACTG评分比较(x±s)
量 表 干预前 干预后4周末 t
生理状况 167±25 199±37 3427
社会家庭况 179±25 219±60 3094
情感状况 157±27 194±25 5057
功能状况 154±27 177±52 1577
量表总分 672±47 792±96 5318
3 讨论
中风主要指以脑部缺血以及脑部出血性损伤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中风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如脑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如脑梗死、脑血栓)两大类。中风的死亡率较高,即使经抢救幸存,也约有一半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2]。中风患者发病后的半年内是患者大脑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据文献研究,耶拿大学神经病学教授奥托?维特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发生中风后不久,患者脑内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的成分发生了改变。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约一半神经突触的神经递质为GABA[3]。研究发现,GABA成分改变使大脑的兴奋性增强,因此患者的大脑虽然受损,但脑细胞的认知能力反而有所提高。患者大脑受损区域的某些功能被临近区域接管,患者脑细胞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联系。这些内分泌激素的变化导致患者长久压抑悲痛的感情,会导致人们的心身疾病;大声哭泣,让悲痛发泄出来,能减少其对健康的影响[4]。因此,临床中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多关心,多体贴,多理解,使他们尽快从患病的悲痛中解脱出来,给予精神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心理适应过程[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提高;疾病治疗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刘玉凤脑血管中风老年患者的康复与治疗.中国实用医药,2009,29(2):107.
[2] 崔丽娟,李彦林养老院脑血管意外中风老年患者的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47248.
[3] 张雪银94例老年病人脑血管意外的临床分析.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10,12(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