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素养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财贸素养;职业导向;高职教育;首都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116-03
一、构建职业导向的高职财贸素养培养体系的必然性
(一)现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决定着高职财贸素养教育必须源于职业情景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供需强调的是政府职能部门根据各专业部门提出的人才需求计划,对教育机构作指令性要求,采取计划调剂,不需要学校研究市场。市场经济建立以后,政府在宏观层面,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实行调控,但在人才的培养与运用层面,更多的是由劳动力市场来调剂。高新技术的发展、新型经济的出现以及劳动组织的重构,使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工的自由度增加,活跃性加剧。而高职院校却没有及时进行市场调研,没有切实树立市场经济理念、形成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运行模式还处于滞后状态,不能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符合各类职业岗位所需人才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还存在欠缺。
(二)高职财贸教育的“职业教育”特点决定了高职财贸素养教育必须源于职业情景
财贸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服务业第一线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财贸素养教育是财贸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财贸高职教育体现自身特色的关键环节。高职姓“高”,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更姓“职”。职业性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固有属性,是指教育为职业提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并以有限的功利性为参照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高等职业教育所蕴涵的通识性和专业性内容,最终将落实到教育的职业性上。高职教育要充分体现其“高等-职业-教育”三维属性特征,并把握好各自应有的成分,彰显我国新型高教特色。
但是,目前财贸素养教育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已经认识到了社会、行业和企业对职业素养的需求,但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目的性、指向性不强,没有很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
(三)财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财贸素养教育的内容必须源于职业情景
财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适应服务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财贸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在全真的职业情景中培养,这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学科教育的特色所在。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不仅仅是外在的客观经历,同时也是一种主观选择、塑造和适应的过程。对学生的财贸素养教育,以增强学生适应从学生身份向职业人这一角色转换的心理素质和基本技能为核心。
从财贸职业情景中选取财贸素养内容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首先,这是因为财贸素养培养的目的,就是为了个体更好地实践财贸职业活动,形成体现财贸职业素养的完整职业人格。因此从日常财贸职业活动中选取的财贸职业素养要求符合学生的现实需要,不至于使学生感受到与现实职业世界的隔绝,能够保证学生已有的对职业世界的认识和经验联系。其次,财贸素养内容取材于财贸职业活动,能够保证所选取的内容是富有吸引力和可实践的,而不是一些僵死的概念、教条和无法完成的东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要想激起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变化和主动参与意识,就必须考虑到所提供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结。“回归职业活动”是财贸素养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不仅弥合了学校职业教育与日常职业世界的悬隔,而且发现了职业活动这个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符合职业素养的生成规律。
(四)职业素养的本源是职业活动,决定了高职财贸素养教育的内容必须源于职业情景
财贸职业素养是人们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并发挥作用的相关品质,因此,财贸职业素养源于职业,只能通过践行而获得,而不能来自教室里教师对职业素养原则的讲授。通过参与财贸职业活动培养学生的财贸素养,把财贸素养的养成置于现实的财贸职业活动之中,这种源于财贸职业素养生成本源的培养方式具有素养培养的高效性。
二、构建职业导向的首都高职财贸素养教育体系
(一)构建职业导向的财贸素养课程体系
1.财贸素养教育课程化是高职财贸素养教育的载体和平台。财贸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纳入财贸素养,是有效培养高职财贸学生职业素养的有益尝试和必要措施,是高职财贸素养培养得以实现的前提和逻辑起点,也是财贸素养得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过程。
财贸素养向课程的纳人主要包括财贸素养课程内容的开发、课程实施。财贸素养教育要遵循职业情境性原则。要达到素养教育的目的,财贸素养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源于职业活动。课程实施的方式形式要多样,除了常规的授课方式,主要采取报告、演讲、竞赛、财贸企业社会调研、财贸社团实践等培养途径,实现实际行动和理论的结合,引导学生在财贸职业中体验对财贸素养的认识。
关键词:园林技术专业;职业素养;主题班会
中职学校旨在为行业培养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不仅具备娴熟的技能,而且还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专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的培养既是学生自身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1]。职业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德育课和各门专业课程进行,但如果能通过主题班会进行进一步的系统化培养,可以达到更佳的效果。
一、依托主题班会提升职业素养的优越性
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的主导下,全体学生一起参与的,为解决班级或学生成长中存在的各种教育问题,围绕某个主题而实施的班级活动[2]。利用主题班会自身的独特优势,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能力[3]。“德育课+专业课”培养职业素养的模式,其弊端在于德育课是统设课,每个专业的教学内容都一样,课程内容没有针对性;各专业课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只为自己课程服务,任课教师基本是用到什么讲什么,学生接收到的信息是点状,对整体职业素养培养来说没有系统性;专业课的课时有限,上课花费大量时间做职业素养培养不现实;实操课时,学生一般都比较活跃,很难静下心来思考关于园林美、责任心、吃苦耐劳等职业素养问题。通过主题班会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优势在于:班主任对学生比较了解,更有针对性;通过具有鲜明主题的主题班会,能够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系列主题班会,学生接收到的信息是丰满、丰富的,是印象深刻、系统的;按照学生成长历程,主题选择可以循序渐进,与时俱进,学生的思维也将更开阔;可以更好地辅助专业课教学,帮助专业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园林技术专业职业素养主题班会探究
(一)职业素养主题班会模块划分中职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学制四年,其中最后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是课程实习和就业实习。按照课程进展,可以开展相应的主题班会。根据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门专业课的课程标准,可将主题班会划分为3个模块,每个模块分别进行5个、5个和3个主题班会,每个主题班会课时均为1,详见表1。
(二)职业素养主题班会的三个主题第一,初识园林。园林技术专业学生一年级刚迈入学校时,对学校和未来都比较迷茫,他们急需要了解学校特点以及这个专业能学到什么。为了解除学生疑虑,增加他们的职业信心,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两门专业课程是园林美术和园林植物,结合这两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和其要培养的职业素养,可以开展初识园林主题班会,具体内容详见表2,同时也可以为后续的园林设计基础、园林庭园工程施工等课程打下基础。第二,追逐园林。学生在二年级时,对专业及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思想也成熟了一些。在这一阶段,学习的专业课更多了,例如园林制图、园林测量、园林植物环境等,接触的各项大赛也将会逐渐增多,此时推进追逐园林主题班会,具体内容见表3。第三,与园林为伴。学生进入三年级后,除了继续学习专业课外,还要面对课程实习和就业实习。在这最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要尽量缩小学生和职业人心理上的差距,让学生具有尽快融入新环境的能力,从而能够顺利实习和就业。此时推进园林为伴主题班会,详见表4。
三、对职业素养主题班会实践的反思
(一)配合好德育课和专业课主题班会可以强化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但不能替代德育课和专业课中相关的内容,德育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环境与氛围是无法替代和模拟的。主题班会只是减轻德育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压力,并使职业素养的培养更加系统化。
(二)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职业素养主题班会不能流于形式,需要班主任做好充分的准备,整合各种各类教育资源,利用行业优势,尽量使主题班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环节清晰,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体验感。
关键词:职业素养;思政课;融入路径;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教育是培养专业性人才中非常重要的渠道,职业素养是一个专业的工作者在所处岗位上所表现出的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技术水平,职业素养的高低水平将直接决定这个人在未来职业道路上的发展情况,高职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更多的社会实用性人才,而高职的思政课又是起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也是引导学生迈向职业生涯的课程,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政课,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与价值观念,更好的成为社会实用性人才
1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必要性
目前全国的高职院校对于思想政治课这方面的教学主要是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为主,教师在课堂教授的更多是倾向去课本理论教学,很少与社会实践或是职业素养教育方面进行融合,这就导致了学生面对的思政课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与职业素养之间的联系,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与职业素养,所以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政课是必然选择。
1.1思政课是职业素养提高的基石
在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高职学校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内容,了解理论体系,明辨是非曲直,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一个稳定平和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对于学生们的心智健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学生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底线、有人品的“四有青年”,为今后的学习生涯或是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在现在的时代中,更多的企业在招收技术性人才时除了注重其专业素养,更加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而职业素养的好坏和学生在校园期间所建立的三观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思政课在高职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学校中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参加更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或是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得锻炼自己的能力,也会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思政课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石,只有真正把思政课的教育落到实处,教师与学生之间密切活动更好地去完善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才能够把这块基石打牢,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加优秀的人才。
1.2职业素养教育是思政课的实践载体
目前很多学校的思政课教学依然是属于教科书式的“宏大叙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感受到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教学进行分析支撑,而职业素养教育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介绍抽象的思想理论,对于学生今后走上职业生涯的道路没有很好的理论衔接,学生不能够更好的明确今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应该遵守哪些具体的规范,与自己有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有哪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一带而过,产生的效果自然也不会很理想,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思政课的理论知识,以职业素养教育为载体,把两者结合起来,选择一些相关的职业案例,在思政课上进行分析讨论,把思政知识运用到其中,既增强的学生的思考能力又提高了思想境界。传统思政课缺乏实践载体,学生面对的是空洞的理论知识,高职教育主要是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往往以调查问卷、课堂小组讨论等为依托,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有机会去参加实践活动,面对这一现象,学生可以将书本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2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方法
2.1重视教材内容,整合职业素养与思政课相关内容结合
根据上面所述,在传统思政课教学中往往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灌输,宣传思想教育,忽视学生个体的思想教育特点,更加没有和职业素养相关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结合探讨。理想信念教育要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紧密联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实践密切相关,如果在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一味的只是让学生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于自己精神境界的提升,这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学生的职业与就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多多重视教材之间的联系性,多方面的去整合职业素养与思政知识之间的契合点,坚持以学生利益为本,把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思想信念的教育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职业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2思政课中实践教学职业化
关键词:高职思想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研究
职业素养教育是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思政教育课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式。将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互结合,也更加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据此,本文对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融合所作出的研究,也具有了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的融合的重要性
将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简要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第一,将职业素养教育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相结合,有利于直接提高教学的质量效果。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课中虽然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内容,但是同其他具体知识学科相比较而言,思政课则显得较为枯燥与抽象,所以这种课程特点也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思考性、感悟性强的内容,需要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领悟、探索,而这同样也会给一些同学带来思政课内容太宏观、太空洞的感受,由此造成了学生们在思政课的学习上没有倾入更多的精力,进而使思政课的价值也没能更好地发挥,并且让学生们对于该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所以,将思政教育同职业素养结合在一起,将教育内容与职业素养内容相衔接,才更能够真正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第二,把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相互融合起来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增强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与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同普通院校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就业”,以适应市场为导向,这同样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的属性特点所决定的。所以加强职业素养的相关工作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其中,职业素养中所要求的让学生完成自我身份转换,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认同,也应当在此阶段中逐步形成建立起来。另外,在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中的关于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锻炼,也都成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必须要学习、掌握的内容。
二、将高职思政教育同职业素养教育相互融合的具体方面
(一)重视思政教育同职业素养相结合的课堂教育。课堂教育作为正式的教育形式,具有集中性强、教学效率高的特点,因而课堂教学也成为长久以来沿用至今的主要教学形式。而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将职业素质教学的内容融入其中,则能够将二者的功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学校可以以思政教育为主、职业素养教育为辅,将职业教育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中,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同样,思政课程中的道德与法律教育也能够作为职业素质教育中的拓展性内容。通过对二者共同的学习,也让学生们能够对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加强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正处于青春期,其形象思维能力往往较强,而通过对这一特征的把握,则更加需要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彻底抛弃过去传统的“填鸭式”的授课方法,转而以学生作为学习活动开展的主体,并力求通过教学实践培养起学生们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完成思政教育课程的学习以及职业素养的提升。如在授课时,老师可以利用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或突发的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新闻内容作为切入点,然后从这些事件中让学生们进行分析、评价。从这种实践性的教学交流中,老师一方面能够对学生们的思想态度、思维方式以及表述能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另一方面这种对情境的模拟分析也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事情、分析事物的能力。如在社会热点问题上,老师引入一个话题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并让学生们展开探讨分析,通过让学生们自我代入政府官员、老年人、儿童、基层工作者、商人、公司员工或者事件亲历者的立场来完成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角度的分析。通过这种情境模拟的方式,也能够帮助同学们形成对于整个社会面貌的深刻认识,从而使其更加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采取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职业素养的教育工作同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有着极其紧密地贴合度,并且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相关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也在于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职业要求,从而促使学生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与实现自身的价值。总的来说,这些学习的知识内容最终也要落实到岗位实践中,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还务必要加强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的教育理念,而不是片面强调其中的某一方,从而给团队、集体或队伍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在课堂教育实践中,老师也需要加强校企在思政方面的合作。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毕竟都是理论性的,而要在教育模式上进行完善与改进,那么强化校企之间的合作则可以成为一项有效的办法,通过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劳动需求相挂钩的合作方式,也能促进企业形成自身集体文化,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劳动力开拓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相互融合,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收获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同时对于提升学生们综合竞争力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通过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才能以此满足不断增长的专业人才需要,进而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祝爱芳.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26:30-32.
一、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内涵与内容
1.职业基本素养的内涵
学生职业素养是指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人全面素质,它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方式。用冰山理论可以对职业素养加以说明:如果将学生的个人才能比作一座冰山,水面以上所显露的部分是其所拥有的技能、专业知识和学历资质等,这些属于显性的素养;而在水面以下,包过职业道德、为人处世的方法、正确的评价等则是其隐性素养。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学生全部的职业素养。
2.职业基本素养的内容
从职业素养的构成方面看,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敬业精神以及进取心等方面。
职业基本素养涉及面广,其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敬业、诚信、务实、表达、协作、主动、坚持、自控、学习、创新。它们是职业素养、敬业精神、职业规划的具体体现。
3.职业基本素养的特征
第一,普适性。不同的岗位对职员的技能要求不尽相同,但对职业基本素养的要求确实一致的。身在职场,不仅需要具有技能和专业知识,更要敬业、诚信。这些是每个人进入职场必备的基本素养。
第二,稳定性。一个人的职业基本素养是其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学习而形成的。一旦形成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便很难产生改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第三,内在性。一个人在其职业活动中,经过自身的继续学习,客观的认识自身与评价自己,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从意识方面内化、积淀,进而升华这一品质。
第四,发展性。社会的不断进步对职业素养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职业人为更好的适应并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也许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职业基本素养。从这一角度看,职业基本素养具有发展性。
二、针对“高职毕业生”职业基本素养状况调查与分析
1.研究方法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职院校教师和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基本素养系统化工程的认识和态度,笔者利用问卷对三类人群进行调查。其中,对毕业生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7份,有效问卷90份(n=90),有效率占回收问卷的92.8%;在三十多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部门和招生就业部门发放“高职院校教师对培养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调查问卷”120份,回收99份(n=99),回收率为82.5%;走访近年来招聘我院毕业生的有关单位,发放“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职业基本素养的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08份(n=108),回收率为90%。
同时利用访谈法,走访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教师与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评价、期望以及学校培养人才的建议;走访近三年的毕业生,了解他们对自身职业素养情况和对学校教育培养的建议和意见。
2.调查结果与分析
(1)高职毕业生职业基本素养调查与分析
①在校期间职业素养的形成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在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调查过程中,收回的97份调查问卷统计表显示:高职毕业生认为个人职业素养需要加强的占52.2%;需要强化专业技能学习的占45.6%;而需要强化论文知识培训的仅仅有2.2%。另外需要加强动手能力培养的占87.8%,其他方面分别占到82.2%, 65.6%,63.3%,57.8%和54.4%。通过统计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养的形成同样重要。
②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据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职业基本素养的调查显示: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在企业单位考核人员素质中都占83.3%。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已成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2)高职院校教师对培养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必要性的评价
从高职院校教师对高职毕业生职业基本素养的评价调查问卷显示,高职院校教师对高职毕业生职业基本素养评价中,虽然认为“社会责任感”和“心理素质” 百分比好的高于差的,但认为一般的教师都分别占到1/3左右。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敬业精神”、 “社会责任感”和“心理素质”还是很有必要的。
(3)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评价
从“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评价”问卷中,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基本素养总体评价是不错的。对毕业生要求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二是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三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四是尽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五是良好的专业技能。评价为“好”和“较好”的占很高的比例。由此看见,用人单位主要还是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基本素养作为主要的录用条件的。
三、 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培养途径的建议与思考
1.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培养职业基本素养观念
首先,引导高职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高职教育虽然是一种“就业教育”,但高职学生的就业并不是一种短期就业,而是终身就业。只有学生具有了培养职业基本素养的观念,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逐步使自己具有自控教育、自控发展的能力。其次,必须引导高职教师和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转变观念。只有管理主体转变观念,才能从考核机制、管理机制等多方面改革调整,为培养职业基本素养创造条件。再次,必须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才能促使整体教育观念发生转变。
2.精研教学计划,规划培养学生职业基本素养
在制定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课程中,可以做好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培养规划。职业基本素养涵盖内容较广泛,包括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敬业精神以及进取心等方面。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课程中应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基本素养;强化实用性教学课程,同时通过举办各种技能比赛活动,以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习兴趣;开始职业规划和创业培训课程,提前使学生了解创业过程和如何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从心理以及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
3. 创新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的效果既关系到教学计划执行的成败,更关系到能否贯彻实施职业基本素养系统化工程。首先,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重视探究性教学。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情商教育。教师应努力寻找情商教育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努力把情商教育融于智力教育过程之中。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善于创设悬念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心;要善于巧妙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质疑,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谋划课外活动,努力拓展高职生职业基本素养的辅渠道
课外活动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最喜欢最愿意参加的活动。我们应该精心谋划课外教育活动,使这些活动有效地成为培养职业基本素养的载体。如创设竞争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锻炼其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其客观认识自己并且及时调整个人情绪等;创设团队性活动,积极培养高职学生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的意识,锻炼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创设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交往、沟通能力和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意识。
四、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规模正急剧扩大,高职学生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事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更应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目标,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能把满足个人发展需要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注:本课题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教改课题。课题组成员为梁赋、孙志方、申娟娟等。
参考文献:
[1]王振洪.高职教育呼唤质量意识[N].光明日报,2012年08月27日(2)
[2]刘兰明.关于职业基本素养的探析[EB/OL].http://.cn,2010-12-26
[3]刘兰明.职业基本素养(安身立命之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作者简介:
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将三者有机融合?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体验,以空中乘务专业的基础课程“航空服务营销”为例,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解读和定位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的导向器
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基础,是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是培养目标在特定课程或科目中的具体化、操作化表述,它是课程设计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以及教学实施等后继课程因素的设计和操作。
课程的教学目标即课程的作用和意义,是回答“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
营销无处不在,航空公司、机场等为了有限的航路资源和客源展开日趋激烈的竞争。“航空服务营销”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职业院校空中乘务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学生在机场运营管理、机场商务销售、机场要客服务、客舱服务、航空公司客运和货运服务等岗位的服务意识,航空服务营销策略创新意识以及航空服务营销技能,促使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具备从业优势。
二、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呈现和表达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素养要紧密挂钩,做到理论适度、够用,重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教学过程的重要前提是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改革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改革的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基本上围绕知识点展开, 缺少行业企业相关职业标准,只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的偏好来进行,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和未来的生活缺乏联系,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航空服务营销”的课程内容设计是通过对航空公司、机场等行业相关人员的大量调研和走访,并在企业外聘教师的参与下共同开发完成的,脱离了大部分营销类课程偏重理论、轻视专业实践的弊病,比较完美地呈现和表达了职业素养。民航机场营销、航空公司营销、航空货运营销主要担当培养专业职业素养的任务,而航空服务营销基本理论、航空服务市场细分及消费者行为分析、航空服务营销技巧等内容则主要负责通用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形成职业价值观。
三、教学组织形式建立从书本走向学生的桥梁,深化和加强职业素养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在“民用机场营销”的教学中,笔者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不仅得到了机场管理人员的肯定,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也让学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学生每五人一组,以“江北机场地面服务存在的弊端及改进措施”为任务驱动。在一周的时间内,学生不仅网上查阅资料,还到江北机场实地观察。大部分小组都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在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机场运营管理等专业职业素养得到了切实提高,通用职业素养也在磨合中进一步加强,比如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创新意识等,并逐渐形成了职业价值观――自我成长与实现。
四、教学评价倡导和弘扬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的助力器
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为理论基础的多元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实质是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潜能和学业成就,促进学生的发展。多元教学评价的核心是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重视评价与真实生活的联系,重视问题解决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的?u价模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起到了强大的倡导和促进作用。
(一)重组教学模块,使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贯通
根据教育部要求,全国范围内开设相同的课程,使用统一的教材,实现了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规范化。但这并不代表教学内容体系的僵化不变,各学校、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上享有充分的自。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思政课应该以职业素养为导向。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在编排上包括绪论、七章、结束语三大部分,可以整合成入学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四大模块,与此对应,分别融入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的内容,并依此确立“转换角色,思考职业人生”、“起航,确立职业理想”、“领悟真谛,树立职业观”、“爱岗敬业,恪守职业道德”、“锤炼品德,完善职业人格”、“学法知法,做守法职业人”六个职业素养教育专题,使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实现对接和贯通。
(二)依托主课堂,使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方式相渗透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方式,职业素养教育要融入其中,必然要依托这一主要形式。而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具体的教学方式,方式方法得当、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中,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扮演式、研究式、任务式等多种方法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灌输式。职业素养的内容和目标完全可以蕴含在这些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等都是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很好的载体,运用时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与职业行为相关的案例,突出体现人物的职业性、典型性、时代性、贴近性,表现出主人公较高的职业素养。借助榜样人物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来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
(三)拓展空间,使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课课外实践相融合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有为数不等的校内外思政课实践基地。校外开展实践教学固然重要,但因受到交通、学时、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参与面还远远不够,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践资源。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中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该实验区包括四个基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基地是其中的一个,下设思想道德教育与传播中心和思想道德感悟与实践中心。前者以校史馆、广播站、橱窗、海报、校报等为载体,及时传播思想道德教育的各类信息。后者包括设立思想道德先进集体和个人荣誉室,定期布展全国各行各业有代表性的先进事迹,组织学生现场参观感悟;举办思想道德类学生社团,建立情景教学实训室,开展人机游戏互动式等实践性教学。这不仅是思政课课外实践的新形式,也成为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平台。
(四)整合资源,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校企合作过程
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施使专业课教学与企业联系十分紧密。通常人们有种误解,认为思政课不是专业课,没有必要与企业合作。然而,开展合作是双方实现互赢的内在需求,而职业素养教育正是两者的对接点。思政课的优势首先在于系统的理论教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把企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精神教育等直接纳入授课内容,还可以结合案例,把企业相关内容植入到学生专题研讨和社会调查等具体学习任务之中。其次,可以安排思政课教师全程介入学生实习和顶岗工作,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配合企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提供思想和管理上的保障。企业的优势除了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让学生熟知职业技能、工作流程、生产规章制度,了解行业背景、专业前景,还在于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以及杰出员工的榜样作用,这些对塑造学生职业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五)综合考量,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思政课评价体系
结合思政课考核改革的需要,把职业素养纳入到思政课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内容上,把日常行为、素质表现(如出勤、遵纪守法、人际相处等)和社会实践(如社会调查、志愿活动、专业实训、顶岗工作等)的参与程度纳入其中,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在考核主体上,实行学生自我评价与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教师是以思政课任课教师为主,包括辅导员、班主任、企业主管在内的评价综合体。推行证书制,进一步凸显职业素养评价的意义和地位,吸引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配合“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项目”实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证书”制,综合了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四方面,职业素质是其中一项,第五学期分别由思政部、团委、学工部、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和军体部共同考核,由教务处统一发放证书,并规定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小结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独立学院; 职业素养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独立学院发展迅速,培养合格甚至优秀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任务异常艰巨。思想政治理论课历来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最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对确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挥了根本作用,也在培养学生知识文化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从大学就开始确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当然,独立学院在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思想理论政治课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一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素质对独立学院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影响
思想理论课教师的水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起着关键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可以说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结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熟知独立学院教育的特点,必须认真学习独立学院教育理论,理解职业素养的内涵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作用,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一些教师对职业素养方面知识严重欠缺,具体到教师素质更是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专业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专业背景存在差异,有的教师比较重视实践教育,有的教师则比较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也有教师特别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此外,不少独立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不够,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培训方面的经费严重不足,教师在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以及进行社会考察方面存在难度,也很难对企业深入进行考察,对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缺乏准确的了解,导致上课内容缺乏吸引力,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时候也往往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2.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针对性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用统编教材是一个事实,但是这样的教材教学内容安排并不会限制独立学院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相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件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出发,力争把教学内容把握的有时效性和针对性。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当前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停留在书本上比较理论化的知识,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普遍兴趣不高。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时候成了学生看小说或者聊天这样的课程,这不仅严重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衷,也达不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目的。一些教师更多是强调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等职业素养方面缺乏教育,忽视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教育。导致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抽象、空洞,理论上的说教多,与社会实际存在较大差异,教学内容距离自己很远,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前途没有太大关系,对思想政治理比较厌倦。
3.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不足
目前,模式僵化和形式单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较大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大多数思想政治课理论课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多数教师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基本上是播放幻灯片,从头到尾慢慢宣讲,基本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的交流,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从而导致学生比较厌烦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功能。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措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方面承担着重大责任,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特别地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功能。
1.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素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活动
P键词:职业素养;医德;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医学院校的教育培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学生毕业之后大多数是直接走向医疗的第一线。因此,作为我国医护人员的重要来源,他们职业素养的培养对我国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形象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高职医学院校的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以理论为主
高职医学院校的课程教学,一般是以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医德教育的课程时间很少,而所有的课程教学多在大一进行,大二以专业课程为主、以技能学习为辅;到了大三,多数学院是让学生实习,致使职业素养的培育不足,学生的职业素养时间不够,以至于步上工作岗位时,对于医德的认识也不足。并且许多学院的医德教育课程,皆是课堂讲学,学生以“听”为主,没有实践行动,也没有在课堂之后加深认识,使“医德”课程缺乏感染力和引导作用。
2.医德教育的考核以理论为主
高职医学院校的职业素养培育,本身教学程度就不足,而学院的课程考核多数是理论考核。单方面以理论成绩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认识,忽视了学生平时的道德行为和意识,包括平时技能实训时职业道德的体现也没有纳入成绩。这导致学生对医德的认识建立在理论分数上,而忽视了工作岗位甚至生活时的道德行为规范。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相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枯燥乏味,并且缺乏针对性,致使学生缺乏兴趣,上课不专心,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丧失意义。因此,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培育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的教育课程中加入医学职业教育,既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能使课程具有针对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并且达成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目的。两项结合既避免了两门课程同时开展浪费时间的情况,也促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关联性,在面对高素质岗位要求时能更快适应,具有可行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合的途径
1.开展学院活动宣传
在医学院内开展学院文化活动,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职业素养要求,通过宣传资料或拉横幅等方式,全学院内宣传,促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之间的关系,两相结合,形成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引起共鸣,促进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快速建立。
2.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加入医学职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加入医学职业的认识、医德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就业指导等职业方面的课题,可以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有助于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并且两个课题相结合避免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3.适当开展课外活动
开展学院文化技能活动,如护士礼节活动、心肺复舒技能操作等活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4.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学院可以通过社区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开展义诊活动。比如,口腔爱护、职业病预防治疗和艾滋病宣传等活动。通过义诊、宣传的社会活动形式,加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且也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练习。
综上所述,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培育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还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有所帮助,增强了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我国人才的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