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法治意识范文

小学生法治意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法治意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法治意识

第1篇:小学生法治意识范文

一、“以人为本”,青年教师要有“三气”

要建设一支朝气蓬勃、团结协作、和谐进取的教师队伍,必须做到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辅相成,这样学校才有活力。根据我校青年教师居多的现状,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关怀是十分必要的。在培青工作上,首先是做好思想工作。为此,我们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三气”要求,一是底气,底气足,素质高,善于学习,夯实专业根基;二是志气,争取3年合格,6年小有名气,9年成才;三是大气,大气成大器,敢为天下先。既是第一中学就该中学第一。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学校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多次邀请省市各科教育教学专家来校讲座,研究学习新高考;组织青年教师到上海、江苏及省内名校参观学习,以开拓视野,拜师学艺,提高底气;开展“在岗位闪光”演讲比赛及论文撰写评比;组织教师参加学生的省考、高考,让教师真正了解考情,了解学情;举办“五四杯”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等活动加速成才真正有志气;极力创造条件让教师进修第二学历,培养研究型教师,在本地区乃至全省有为有位实现大气。当然,除了在培养青年教师上下大力,我们也真正重视对教师的关爱。关心爱护教职工,更多的是要尊重满足员工精神上的需求,尊重教职工的人格,尊重教职工的劳动,尊重教职工的合理需要,关注教职工的学习、工作和个人发展,努力做到对教师的尊重、理解、宽容、善待。因此,学校总是主动关心,千方百计帮助教师的职称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等实际困难。在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上,多次召开座谈会主动与教师沟通,使广大教师都感到公平合理。学校给一线教学的教师每人配备笔记本电脑,为住校外地籍老师住房进行新装修,学校食堂为值班教师提供免费晚餐,元宵节组织全校教师联欢活动等,这一切工作都无疑影响着每一位教师的思想、情感和行动,创造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过去的两年,学校被评为“市先进职工之家”、“省级德育先进学校”,并顺利通过了党政工共建“省级先进教工之家”的复评和“省文明学校”的评估。在用人工作上,学校大胆启用优秀青年教师,把他们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上,例如前几年引进几位青年教师,因为积极工作,卓有建树,我们将其提拔到教务处教研室担任,副主任真正发挥他们的才志,并利用多种渠道大张旗鼓地开展表彰活动,让教职工的业绩获得社会普遍认同,提高了教师的知名度,激发教职工事业成就感。笔者认为,有了教师们的成功,就有了学校事业的成就;有了教师们的自我发展,就有了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总而言之,学校管理上档次的突破口应选择在推进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人性化管理上,即“以人为本”的管理。

二、搭建“以质取胜”的教育平台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学校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办学质量的竞争。基于这一认识,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三个治校策略,即着力抓好三项建设:

1.文化建设

一是“目标引导”。符合客观实际、经过奋斗能够实现的目标,能够使人们明确努力方向,激发为之奋斗的热情,产生高于一般的工作效率。在每年一次的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上,我们都把通过努力能达到的本校在执行党的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师资培养目标、教育设施建设目标和师生生活福利等明确地告诉大家。通过目标引导,创造一种人人为实现建设目标作贡献的氛围和环境,把人们的精神振奋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成为工作和学习的推动力。

二是“传统教育”。这里所说的传统,即学校的“传统风气”。笔者所在学校罗源一中已有近70年办学历史,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办学经验,例如60年代时一位校长提出的“加起来超过别人”已成为一中人的口头禅。“志远力行”的校训,“严、勤、实、活、同”五字校风对广大师生起到巨大的教育、鞭策和约束作用。近年我们对师生教育又提出了“五心”要求。一是信心:针对目前现状希望通过教育使教师、学生对国家、社会、学校有信心,教师对被“筛过一遍”的学生实情有信心,学生对经验还不老道但有激情有干劲的青年教师有信心,努力争取共同进步;二是虚心:希望老师学生能够虚心求教,虚心求学,推动工作学习更上层楼;三是爱心:针对新生代的青年教师、中学生进行爱心教育,让青年教师、学生有爱心、有感恩的心,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责任心;四是铁心:让青年教师、学生明白,只有静下心来治教求学,铁下心来工作学习,学业才能成功;五是用心:希望老师用心治教,学生用心学习,讲究科学方法,事半功倍。对传统校风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与拓展,也是希望通过教育使良好的校风能够不断继承和发扬。通过“五心”教育,全校形成了和谐团结、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可喜局面。

三是“精神激励”。要想把大多数人积极性调动起来,必须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的手段来激发“兴奋点”,而对知识分子来说,精神激励更为重要。教师对自身劳动首先期待的是得到尊重和理解,因此,需要利用各种场合对教师的默默奉献精神加以表扬、鼓励,特别每年的教师节请县领导到校为教师颁奖作报告,激励教师,努力创造一种上下尊重理解,彼此友爱团结,全体互助协作的和谐人际环境。

2.教研建设

学校工作要沿着办学目标进行,但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将出现这样那样的制约,如何突破教育教学瓶颈,必须探索许多新课题,诸如教育观念的转变,课内外、校内外的结合,师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谐发展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我们着力抓教研建设,由一位副校长分管此项工作,以教研室为龙头,广泛地把教师组织到深化教育改革的活动中来。每位教师都能够找到自己教育科研的课题与工作位置,例如最基本的初高中衔接,每次考试的评价等都作为研究课题,并将突破教育教学工作中难点作为自己实验的课题。这样有目标、有实践、有总结、有成果,集全校教师研究成果,既打破了科研的神秘感,又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的能力与水平。

3.名师建设

要将一所在本地区较有名气的学校办得更加出色,就必须建立一支“名师”队伍。在“名师”建设方面,一是组织培训,搞好在岗教师培训,请专家、学者讲授,输送教师外出培训;建立名师工作室,让优秀教师带头教科研,培养青年教师;在工作上把优秀教师推到前沿,主要实验课题由他们承担,对外公开课、研究课由他们来上;提供资金保证,采用激励手段,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予以优先;在工作、生活上给予帮助与支持,尽力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两年来,通过名师工程建设的实施,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茁壮成长,有力推动了学校的教科研建设与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2篇:小学生法治意识范文

1.创设民主氛围,营造自由心境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对于人们研究问题的好奇心,“除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因此,树立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教育目标,形成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和人际关系,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无错原则”,正面看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活动,允许、容忍学生的错误,进行延迟评价,将重点放在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和如何加以改进上,“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遗憾坐下”,“对每个积极参与的同学都画上满意的句号”。一次,一位同学将一小段文字中的三句话数成四句话,我让他请三位同学加上他自己每人读一句。结果,三位同学读完了,他没读上,从而使他明白自己将分号当成句号的错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注意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保护和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就会使他们感到自由与宽松,从而唤起创造的欲望与热情。

2.启发质疑问难,鼓励标新立异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是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的表现,也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因而教学时,教师必须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鼓励学生独立思索,质疑问难。如学习《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课时,书中描写了内洞的景象:“……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有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这双龙到底是像还是不像?”学生们各抒己见,争论十分激烈。我提醒他们:“像与不像,是要根据课文内容决定的。先认真分析课文,想出充足的理由驳倒对方。”待学生再次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继续讨论交流。有的说:“从字面上理解,‘有点像’就是有一点像,而大部分不像,总的来说还是不像。”显然说理性不强,难以服众。他话音刚落,立即有学生起来反驳:“理解错误,有点像,应该是像。因为它们是由石钟乳积淀而成,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形象不可能十分逼真。而且文中指出‘两条龙蜿蜒在洞顶’,‘蜿蜒’是说像蛇爬行的样子,现在用来描写双龙张牙舞爪的姿态。而洞中光线很暗,大体轮廓很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这是肯定的回答。”……尽管答案不相同,但学生们根据字里行间的意思,反复推敲,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是可贵的。经过争论最终认识会趋于统一,无须教师做太多的解释。

3.利用情感情境,激发想象力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得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力也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小学语文课本中描绘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均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想象因素,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或续写故事……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 黄山奇石 》一文,“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四种奇石介绍得非常详细。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观看投影,一边图文对照展开想象,体会黄山石的奇妙。“金鸡叫天都”这一景点,只有文字介绍而没有插图,我便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再动手画一画,生动地再现“金鸡”伸着脖子不住地啼叫的样子。“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三种奇石,文中只提到名字,而没有具体的描述,这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在学习课文写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后,试着进行生动、细致地描述。如“天狗望月”:……像一只小白狗,长着一对翅膀,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狮子抢球”更有趣,有的说,像两只狮子面对面坐着,在争夺中间的一个球;有的说,像一只狮子抢到了球,另一只狮子不服气,伸出爪子想把球抢回来。真是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学生们借助想象,既活跃了思维,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4.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创造动机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乐趣与活力。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活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学习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后,可开展故事演讲比赛或分角色表演;学习古诗文,可根据诗句所描述的意境,现场作画,然后配乐介绍自己的诗画;学习寓言故事,可根据情节编写课本剧……这种集观察、表演、复述于一体的实践活动方式,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探究理解的同时,更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例如教学《 景阳冈 》一课时,通过学习和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归纳出“说、读、演、画”这四种方法来展示文中的重要片段。随后便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喜欢的伙伴,充分刻画武松这一形象。指导的、表演的、说书的、画画的,学生将武松这一勇敢、倔强、豪爽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在这里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5.实施多元互动,促进合作提高

学会交际,善于合作,在新世纪人才素质构成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做也带来了另一个好处,那便是更易发掘人的创造性潜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因而《 语文课程标准 》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阶段采取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异质分组的小组学习方式,即把不同类型的学生组合起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的兴趣、爱好乃至感情亲疏确定多元互动小组,如优生与优生组合的多元互动,中等生与中等生组合的多元互动,后进生与后进生组合的多元互动,优中差组合的多元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组合的多元互动,为他们进行学习交流创造条件,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与奖励标准。目的是通过各种层次组成的小组的合作交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来克服差异。

在团结合作的氛围中,激发创新精神,互动交流,一起发现其中的奥秘,最后达成共识,解决个体所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合作比对立、独立等更能使学生具有成就感,更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3篇:小学生法治意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法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15-02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引起社会和国家的重视,使其处于教育边缘化的位置。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适用型人才和技术性人才的需要量不断的增加,近几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并决定将其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尽管国家和社会开始重视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本身仍存在许多矛盾的问题,如教学设备差、师资力量弱、学生素质差等诸多问题。在许多的高职院校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非常的欠缺,还会出现许多集体斗殴的现象,遇到矛盾时并不是用法律等正当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而是采取比较野蛮的以怨报怨方式。本文将着重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以帮助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现状

法律意识在一般看来,是指人们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法律现象的认知和把握而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关于法律的意识形态。在不同的学者看来又拥有着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有的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另一种观点认为,法律意识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主观把握形式”。但不管法律意识怎么定义,它们具有的共性就是人们对于法律知识形成的一种包括认识、理解、心理上和情绪上的意识形式。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于法律意识的把握是非常欠缺的,其法律意识的培养现状包含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法律知识的缺乏。法律知识是指一些关于法律的基础知识,在许多的高职院校里根本就没有开设法律基础知识的专门课程,而是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一门课中附带的讲一点关于法律的基础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学习到相关的法律知识。一些高职院校也并没有专门教法律的老师,是将其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旗帜下,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来讲解法律。这就在法律知识的课程和教学方面使学生学不到关于法律的基础知识,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知识的缺乏。另外,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许多相对本科的大学生来说自学能力和自制能力比较差,在课外业余的时间里,很少主动地去学习法律的基本知识。这也导致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基本知识的缺乏。

2.法律观念淡薄。法律观念是人们对于法律的一种常识性的判别。在多数高职院校里,大学生由于没有学好法律的基本知识,很多对于法律的功能、作用并不了解,因而就不会拥有一定的法律观念,运用它来解决矛盾和维护自己正当的权利与利益。许多学生的学习还过于功利化,认为有用即学,没用则不学。当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许多的同学不是付诸法律的意识,而是采取私了的方式,有些甚至出现暴力和的事件。在自己的权利遭到侵犯时,许多的学生要么采取的是忍气吞声,要么采取暴力的方式,而从不诉诸法律等等。由此充分地说明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观念的淡薄。

3.法律信仰缺失。法律信仰是人们对于法律效力、法律权威的崇拜和敬仰,并以之来作为行动准绳的一种信念。一个人只要具备了法律的信仰,内心就会产生守法、用法和执法的自觉自愿的行为,而要产生法律的信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高职院校里,由于许多的原因使得大学生的法律基础知识非常欠缺,许多学生根本就不相信法律,反而会相信一些非法律的准规则,法律信仰自然会严重的缺失。在许多高职院校的法律信仰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法律的信仰,每一年在高职院校发生的许多事件也会得到很好的佐证。

从以上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现状的分析得出,许多大学生由于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等原因导致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困难重重,因此,必须首先分析出高职院校法律意识培养的关键是什么,以找出解决的途径。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关键

根据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界定可以看出,大学生是集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于一身的高素质群体,学好法律的基础知识也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需。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同样如此,他们虽然比较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但作为一个现代的人,法律意识的培养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关键应在于以下两点。

1.让高职院校大学生懂得法律的基本常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由于受专业的限制,许多的学校都采取的是三年制的教学方式,培养的目标的是专业型的技术性人才,所开的专业主要以经济适用型为主。学生在校学习基础知识的时间一般只有两年,而并不像一般本科那样学习四年。学习基础知识的时间也就非常短,还要完成课程所需要的学分。这使得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两年的基础知识学习时间非常的仓促,加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因此,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方面,也就不应该像本科生那样的要求,要学生完成相应的学分并熟知法律的条文。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法律意识培养的关键应在于使他们懂得法律的基本知识,这一方面使他们能够守法,行为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是当权利遭到侵犯时能够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2.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守法和践行法律。许多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素质及自主的学习能力比较差,在自己与别人发生冲突时,经常采取的方式就是非理性的暴力。同样在遇见别人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往往也是袖手旁观。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关键就是促进其能够自主的守法和践行法律,这其一就是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拥有法律的意识,形成守法的精神,不去做一些违法或有损于法律的事情;其二就是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践行法律,在自己和别人遭到不法的侵犯时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保护他人,而不是采取冷漠的态度;其三就是能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的成长。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1.改革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由于学校的性质而并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法律知识的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合二为一开设,这门课就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其中谈到法律知识的仅有三四章的内容,而且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少而简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想学到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就显得相当的困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必须向法制国家迈进,相应地人们的素质也必须得到提高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法律课程必须予以改革。而具体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让学生们懂得一定的法律知识。首先高职院校在注重职业技术培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基础文化课程的设置。法律基础课程应作为文化基础课基本课程之一,而不是附带在思想政治教育下,开设一门专门的法律基础知识课,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引起重视。其次在课程的章节安排上,应把最基础的法律部分,如民法、刑法等放在开头的几章里。因为这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如若放在后面的章节里,往往会被忽视而让学生学不到知识。再次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不要总是把这样的课程安排在一天最后的两节课上,应下午前一二节或早上三四节课上,这样学生才愿意或容易接受。

2.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教师作为大学教育的中坚力量,其素质对于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至关重要。在国内目前的大多数高职院校中,法律基础知识课一直是系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下,并且只是简单的作为小小的三个章节来讲解,而教师并不是专业的学法律的教师,多数由教思想政治的老师上课。这就会导致法律知识教授的老师是一个非专业的人士,缺乏应有的法律素养,使得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高职院校里,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用专门学法律的人士来教授学生法律知识。学生就既能接受专门的法律知识教育,也使得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得法律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3.加大法律的宣传力度。要高职院校大学生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除了以上课程设置的调整和教师的法律素养外,学校还可以外在的加大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也就是运用广告和海报等形式来宣传法律知识,以帮助大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具体的途径有:一是学校可以将法律的基础知识部分印成小册子分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业余时翻阅,或当学生在不懂或遇到困难时可以及时地阅读和运用以学习法律知识;二是学校学生处可以制作展板,在展板上附上许多相关法律的案例,让学生们有兴趣去看和思考,并从中学习法律基础知识;三是学校可制作宣传片和相关的法律性的光碟,挂在校网上或是在公开的场合、节日上放映,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法律知识。

4.建立大学生自主的法律咨询中心。在高职院校中,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素质的群体,拥有着自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法律意识的培养里,学校的相关机构就可以创立一个自主的法律咨询中心,此中心的目的就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法律知识咨询。在运行的方式上必需要有专门的老师来加以指导,学校给予大力的倡导和支持。这样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麻烦事时,就可以先咨询法律咨询中心,最后用理性的方式、法律的方式,而不是用非理性或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遇到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还可以自主的咨询以解决难题。以此就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方便而快捷地了解法律知识和解决现实问题。

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于法制社会的今天来说已成为必需,而要做好法律意识的培养工作,就必须认真的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现状,探讨其关键性,最后才能找到合理的培养路径来。本文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提出了四个途径,从外在性来看,主要是要改革高职院校关于法律知识课程的设置和加大外在法律知识宣传力度,这有利于深化法律知识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从内在性来看,就是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和创立属于大学生自己的法律咨询中心,这就从内在调动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最终帮助形成具有较高素质的综合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梅.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10)

2.王瑛.浅谈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太原大学学报,2010(4)

3.李丹梅.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4.张星杰.浅析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1)

5.黄邦道.论当代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5)

第4篇:小学生法治意识范文

关键词 学生;职业意识;技能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8-0044-02

Take about Sense of Career on English Teaching for Primary School//Luan Zhichun

Abstract It’s ver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have the sense of career when they begin their jobs. It’s the same with their long-term employment. They can work steadily for a long time if they have the good sense of career. We have known that the training of sense for students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of teaching skills for students.

Key words student; the sense of career; skill

Author’s address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 Qiqihar, Heilongjiang, China 161005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全国各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之一。在师范学校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实践中也应以此为指导,首先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引导和教育,然后再培训职业技能,与此同时不断强化职业意识,这样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就业后的稳定程度都有成效。

1 职业意识

1.1 什么是职业意识

所谓职业意识,是指从业者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职业环境影响下,在教育培养和职业岗位任职实践中形成的某种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思想和观念,是从业者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

1.2 职业意识的形成

从进入大学起,大多数学生对今后的职业开始形成一个粗浅认识。就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而言,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意识形成得更快一些,因为这个职业的指向性明确,领域确定。但是此时的职业意识萌芽仍然停留在职业的方向及领域。

1.3 职业意识的深化

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随着专业课的开设就在连续不断地渗透职业意识,特别是英语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小学英语教学法的开设,对职业、教师职业等一系列内容进行讲授,通过试讲、见习、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职业意识的深化有一个落脚点,使学生对职业意识的认识与体验更进一步。

1)职业: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较为稳定的并以其报酬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2)教师职业:是指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为目的的一种职业。

3)教师职业责任: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对社会发展负责。教师的劳动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以决定或改变他将来的发展方向。教师培养的学生应是对社会、国家和人民有用之才。

常听到这样说法,因为教师的一句话、教师的关怀、引导,使学生产生一个美好的愿望并努力实现。有一位学生家境贫寒,她的小学老师非常关心她,常给她做吃的,有时给她买一些衣物等,她非常感动,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产生“长大我也要当一个老师,像我老师一样帮助学生”想法。考入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后,她努力学习,各方面表现积极。毕业不久,她工作得很出色,很快在学校成为教学骨干,她所带的班级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思想品德在区里成为典型。这一案例说明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有时是不可估量的,这一点一定要使准备以教师为职业的学生认识到。

2 将职业意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及具体行为要求

2.1 热爱教师职业

如果一个人从事的职业是个人的兴趣所在,并不断地追求,努力拼搏,最终他会将职业转化成事业去做,这就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首先,注重引导学生对教师职业产生情感,对所要从事的工作有认同感;然后在教育见习、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这种情感,使学生执著于教师职业。

2.2 深刻的教育观、发展的学生观

随着当代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全面而深刻,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1)发展的学生观。最重要的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善待学生。学生的发展潜能是不可估量的,要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可以培养和塑造的个体。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不论生理的还是心理的,都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活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无论学生大小,都有思想、有情感、有分析、有判断,在与他们沟通、交往时要特别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尊重他们的人格,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2.3 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

目前的岗位需求,经过调查、了解、实践,总结出“一专多能”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必备的综合教学技能。“一专”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语言综合水平,是对学生的专业要求;“多能”指多种教学技能,是对学生能教学的要求,是教法课的要求。

1)语言的示范能力。①听辨出每一微小音素的变化与不同并能纠正学生的错误语音;②要有一定的口语能力,能用简练、准确的言语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语言规范得体;③教师的语音语调要纯正、流利,对学生有模仿作用;④板书字迹工整、规范,设计合理并能突出重难点。

2)综合教学技能。①能唱,结合教学教唱学生英语歌曲,利用学生熟悉的曲调填充新内容用于教学或辅助于教学;②能画,具有四级或五级简笔画技能,在教学中能运用既利于学又能说明问题的简笔画;③能表演,能充分利用体态语,以丰富的表情、协调的动作表达意义或情感,做到有声有色;④能组织课堂游戏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用恰当的游戏组织教学;⑤能设计、制作适用于教学的各种教具,能制作、使用课件,能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录像、幻灯片、多媒体等)。

2.4 具备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在学校中,职业责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的职责,包括教师应该做的工作以及应该承担的义务。教师能否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是衡量这个教师是否称职和胜任工作的标尺。有责任心就会有敬业心,工作中就会认真负责,勤于思考,甘于奉献。这些非常重要,必须注重培养,因为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身心尚未成熟的儿童。

3 职业意识体现的难点――师德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教师的从业之德,是对教师这一行业的道德要求。师德的核心是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儿童。捷尔任斯基在表达师生关系时说道:“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主要表现在亲切感、理解感和期望感上。

有一个学生在实习时,管理的是一年级的学生。不久,有一个孩子给她一支铅笔,她当时就说:“我没有用,不要。”就在这个孩子转身返回的时候,实习生发现她含着眼泪,于是她抱起孩子说道:“老师不能要学生的东西。我知道你喜欢我,我也非常喜欢你,你用这支笔每天为老师画一张画,好吗?”这个孩子笑了。在她实习期间,这个学生每天都拿着画在班级门口接她。实习汇报会上这个实习生讲了这个故事,感动了很多学生。这种亲切和理解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同时期望学生用笔记录老师,产生教育效果。

4 实习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升华他们对教育对象的爱

英语教育专业的见习和实习是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体现学生对教育对象爱的非常重要的渠道。因而在评价学生的见习、实习成绩时更注重对他们的职业意识的评价,对他们敬业精神、责任感的评价,对他们的师德核心――爱进行评价。

有一次实习前,有一名学生提出到实习学校要带高年级,她感觉自己带不了低年级。带队教师开导她:“你如果能让一年级的学生喜欢你,说明你有能力。他们和你同样有思想,有感情,只要你耐心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他们就会喜欢你。”带队教师把她分到一年级,她下课后及课间操期间深入班级看护学生,而且常常蹲下与学生谈话,很快得到学生的喜欢,也得到指导教师及校方的认可。每当她出现在班级,很多学生就会兴高采烈地迎接她,下课会有很多学生跟着她甚至拉着她手走出教室。有一个小学生天天回家向家长谈起这位实习老师,家长特意赶到学校见一见这位实习老师。实习结束,她不仅被评为优秀实习生,还被这位家长聘为家教。将这个案例讲给要下去实习的学生,让他们从中体会和感悟。

每次学生实习返回学校,都会津津有味地谈起他们实习的感受、当老师的体验。有的学生说,看到孩子围着她,感到很骄傲。有的学生说看到她的学生问这问那,感到的责任很重。通过实习让他们体验教师这个职业,让他们体会教师这份责任,让他们释放教师这份爱。由此可见,学生的职业意识完全可以通过实习得到固化。学生的责任心体现在工作中,转化成对其教育对象的爱,提升到敬业的层面。

参考文献

[1]王来喜.中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5篇:小学生法治意识范文

一、发生的问题

在意识形态教育理念方面,我校部分任课教师存在着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价值教育的现象。尤其思政课《道德与法治》,在教学中,部分老师没能正确的认识学生的思想动态,没能理解思政课的真正价值目标所在,仅仅将课程教学内容当作理论体系加以灌输,死记硬背,追求分数,而忽视了道德思想教育,使得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离,变成远离生活的理论说教,降低了思政课的教育实效。

二、处置措施

1、强化认识,转变理念。

学校领导已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的重要性,针对学校部分老师存在的舍本逐末的不良现象,立刻在全校召开了思想作风整顿大会,要求老师们转变思想观念,讲究方法策略,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明确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在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中的分工和责任。

2、加强监督,保持常态。

我校在进行了思想作风整顿之后,接着建立了监督机制,成立了意识形态领导工作小组,采取推门听课、询问学生等手段,调查了解老师们的落实践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通过个别谈话,责令整改,时刻把控教师们的思想动态,从而形成良好的教育习惯,形成一种常态化。

第6篇:小学生法治意识范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系的刘甫迎教授正是一位这样的导师。

“传道”:刘教授在授课之余,传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加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授业”: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灵活;课程讲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刘教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教学,刘教授的专业基础课一改其他基础课程简单、乏味的状况,用很多生动、实际的内容吸引我们,教会我们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刘教授的基础课程自然也就成了大家最喜爱的课程之一。

“解惑”:平时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刘教授总能以耐心的、有效的、细致的方法为我们解疑释惑。但是,在毕业设计(例如,指导开发具有25个子系统的Fox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时候,刘教授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授之予鱼”,并且“授之予渔”,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们终身受益。

教师评价

刘甫迎教授主讲的“大型数据库技术(Oracle)”是我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集中体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与原则。采用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面向企事业真实的数据库设计和开发过程,使学生获得基于数据库管理员(DBA)的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其课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其课程教学不仅强调基础理论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用于实际课题,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培养,传承了我校97年的优良传统“学做合一”。

刘甫迎教授学术造诣高,教学改革中将其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活动。负责的“Visual FoxPro数据库”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主持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Oracle)”、VFP、C#三门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称号;主编出版的《C#程序设计教程》等20多部教材畅销全国,其中《Visual FoxPro实用教程》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数据库原理及应用(Oracle)》获首届四川省高职高专精品教材奖,《Web编程实用技术教程》等3部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他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2006-2010年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受教育部委托负责制定了全国“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规范”。

第7篇:小学生法治意识范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顶岗实习 法律责任 权益保障

一、中等职业学校“2+1”人才培养模式简析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基地,把理论教学和顶岗实习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理论知识,为顶岗实习奠定基础,最后一学年在实习单位顶岗实习,以技术员、管理员等身份在特定的工作岗位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与企业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这就是“2+1”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传统教育教学之处,是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中职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并没有取得毕业证书,从学籍管理上看仍是在校生,“学生”角色未变。而在顶岗实习前,从接受实习单位的笔试、面试等一系列考核,到被实习单位选中,进入企业工作,他们都接受实习单位的管理,在实习过程中从事的工作与企业正式职工没有任何区别,而且有相应的报酬,这表明,中职生与实习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实习生是准劳动者。

二、中职生实习现状调研

本次调查针对09级部分电子专业三年级学生,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112份。分析调查数据可知,中职生顶岗实习期间存在以下问题。

1.顶岗实习企业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较低,学生权益保护存在隐患。

调查显示,顶岗实习企业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的有2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0.5%;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为89人,占79.5%。

2.劳动报酬过低,有的实习单位只是象征性地发放补贴。

中职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有劳动付出,而且为实习单位创造了相应的价值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有效补偿。庞大的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使一部分用人单位以提供就业和试用考察为由,把实习生当成了廉价劳动力,部分只是给予基本的生活保障,甚至有些分文不给,这些与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用人单位的不正确的价值取向有直接联系。

3.劳动时间超长,加班现象非常普遍,加班工资的制度缺乏保障。

调查显示,学生每天顶岗实习劳动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为84人,占参加问卷调查人数的75%。一个月没有休息日的为33人,占参加问卷调查人数的29.5%。与此同时,顶岗实习学生加班工资也得不到保障。平时加班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的有96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5.7%;而没有按规定支付的有16人,占14.3%。

4.工伤性质难认定。

中职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既具有学生角色,又具有劳动者角色,具有双重性,实习中发生意外伤害,性质难以认定。

5.实习生劳动保护状况有待改善。

在参与调查的顶岗实习学生中,顶岗实习企业对他们进行生产安全制度教育的只有28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5%。

6.学生自我维权意识弱,学校监管措施不到位。

不少实习生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不知道使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利益,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尽管法律上这些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在心理上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心理素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自我维权意识缺乏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这些都是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受损的主观原因。

三、关于维护中职生实习期合法权益的建议

1.政府应尽快完善立法。

《劳动法》等相关法律要完善,把顶岗实习的学生纳入保护范围。对顶岗实习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劳动法》及全国性的相关劳动法规都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了实践中各界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出现了各地规定不一,维权不能的情况。对实习期间受到的意外伤害如何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没有明确的规定。工伤认定方面,《工伤保险条例》没有明确规定实习生在实习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按工伤处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制度,学生权利的救济程序缺失,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现阶段尽快完善立法应该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好办法。

2.中职学校应切实履行职责。

(1)做好实习前准备工作。在实习前,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组织纪律、团队精神及企业意识的理论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实习有助于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学生通过校外实习能够深入第一线,参与一些基本的技术和技能训练,增强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打下基础。学校还应该详细地、客观地向学生介绍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实习条件。既要讲清楚有利因素,又要讲清楚实习中会遇到的困难,以便让学生做好迎接挑战的思想准备,使他们的实习积极性得以持久。

(2)慎重选择实习单位。学校在安排实习单位前,一定要亲自实习单位现场察看,结合根据实习要求进行挑选。确定实习主要是三看:一看单位身份资质。二看实习环境条件。察看实习工作、生活环境条件,具体岗位环境,看有无实习安全隐患。三看劳动保障。主要了解实习待遇、意外保险、工伤保险、作息时间、劳动强度等情况。

(3)签订实习协议。实习协议是指学校、实习生与企业通过各方自愿协商的方式签订实习协议,规范实习行为,主要是对实习报酬、安全工作、事故责任、投保等事项作出约定,特别是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发生伤亡事故承担责任的问题进行明确约定,以便进行有效救济。在目前法律对实习生的劳动保护方面存在缺陷情况下,签订的协议可以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一旦发生实习违约情况,可以依据协议提起民事诉讼。

3.中职生应提高法律意识。

中职生要学习了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发现实习单位损害自身利益时,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要加强和学校间联系,通过学校与实习单位帮助解决问题。在实习时,尽可能地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实习单位,个人自行选择实习单位一定要慎重。最好能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包括劳动期限、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安全保护条件等;如果不能参加工伤保险,就可以参加意外伤害险。有了这份协议,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顶岗实习的学生们就可以作为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讼。在校生在实习的时候要注意保留自己曾在某单位实习的证据,包括时间、地点、实习内容的证据,以防在发生纠纷时没有证据支持自己的权利主张。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生法治意识范文

关键词卫校学生;职业能力;创业意识;开发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中职卫校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内涵是其适应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个体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创业追求[1]。卫校学生在其专业岗位上,具有高度责任感、具备救死扶伤的能力和人道主义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中职卫校采取必要的运行机制,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品质、过硬的职业能力、终生发展的学习能力、沟通协作的工作能力及开拓创新的创业意识,并大力开发和提升,是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1.职业能力、创业意识与运行机制浅议

职业能力是个体胜任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并能在从事的职业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提高。个体职业能力除了可以通过实践磨练来不断提高外,接受教育和培训这条途径最直接、最有效[2]。中职卫校学生就是通过接受教育和培训来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技能,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这对其今后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创业意识是一个人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个人创业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它集中体现了创业素质中的社会性质,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规定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力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是构建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必要前提。

运行机制是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和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方式和原理。中职卫校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开发的运行机制包含所有开发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和,其首先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成为沟通各种相互关系的桥梁,以了解自身与其关系的状态并做出反应;其次,建立各种机制以保证各关系相互配合、通力协作而达成开发的各项目标。

2.中职卫校学生职业能力、创业意识教育开发的思考

当前,卫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开发理念、教学培养模式、指导机构、健全制度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缺陷。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学习借鉴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另一方面是结合问卷访谈我校学生和实习协作单位所给予的启示,提出现阶段卫校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开发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卫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业意识的开发与培养影响很大,需要关注和解决。

3.中职卫校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开发的运行机制

卫校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开发就是通过学生入校职业认知教育、理实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培养、典型创业事例激励和创业实践活动、有力的组织机构指导等方面机制和运行,最终使卫校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而增强竞争力。

3.1开发的理念先行

首先应确立中职卫校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开发的理念,让大家认同和理解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能力的开发在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开发理念先行的内涵包含以先行的理念来引领教育实践的创新与发展,改变学生的内心和日常生活的姿态,从而使学生与学校的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开发理念相互影响、情感互动、和谐统一。只有在正确的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教育观的指导下,才能有效协调各项教学活动、开发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目标可以确定为: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课堂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创业理想和创业意识开发相结合,使学生具备突出的职业能力与创业意识而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3.2构筑能力培养的教学新模式,突出职业能力与创业意识的开发

卫校学生在其进校伊始就对其大力进行专业认知教育,积极引导学生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和阶段学习目标,使学生的学习与人生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学校在教学资源建设中,打造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环境,推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职业岗位中学习,在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环境中工作,将职业情境与学习情境融为一体,大力开发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为目标的教学环境。针对教学内容构筑起以能力为核心的理论和实践两大教学模块,全面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教学形式[3],。采用多种重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以学生活动为主要特征开展基于工作任务的学习,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的现代先进教学理念,提升个体发展所需的能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使开发工作更富成效,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4]。

3.3建立职业需求和创业理想的评价系统,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创业意识的教学质量

注重建立职业需求和创业理想的评价系统,采取由知识评价为主转向以能力目标评价和创业理想评价为主,积极探索体现具有卫校育人培养特征的考核评价方式。教学考核的重点从成绩考核、学科性考试考核为主转向以能力目标、创业理想对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综合素质考核为主;质量管理由校内评价为主转向多元评价为主。强化实训、见习、临床实习、毕业专业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依托实习协作单位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以综合性的实习项目作为评价学生教学成效的主要指标,重点地把实践教学基地临床考核项目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构建立体式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3.4突出创业意识教育理念,构建创业教育精品课程,提升职业与创业综合素质

创业意识的开发要从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着手,突出创业理念教育。以创业理念为先导,积极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强调学生自我谋职能力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开创性的职业能力与创业意识。在常规的教学中,注重以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为核心来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建立创业型课程体系,重视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和毕业后的劳动需要为本,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和学科课程融为一体,同步进行。

总之,中职卫校学生职业能力与创业意识的开发和养成,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培养高尚医德品质、沟通协作与终生发展能力意义重大。中职卫校应注重建立学生职业能力与创业意识教育培养的组织指导机构,健全相应的运行机制,大力推行开发理念和培养新模式,使学生获得更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创业意识,达到不断增强和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竞争力的培养目标[5]。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27(455):5-10.

[2]徐国庆.职业能力的本质及其学习模式.职教通讯,2007,24(1):24-26.

[3]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

第9篇:小学生法治意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f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理应开放共享,交流互鉴,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这为新形势下探索创新增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带来了新的“生长点”,提供了根本遵循方向。我国大学生群体已经步入了以90后为主体的新阶段,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最佳时期,其自身成长成人成才关乎国家兴旺、社会发展和家庭幸福。因此,凝练和培育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生活空间中诗意地栖息,增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既是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新使命,也是培养美丽中国建设者的新诉求。

一、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论析

美丽中国不仅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诗意描绘,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时代产物,其实质是一种天蓝、地绿、水清,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文明发展新境界,其包含了国家、社会、个人美丽价值意蕴,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丽中国、美丽社会、美丽公民心灵的美好愿景和期盼。纵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其包含了三重美丽价值意蕴和三个层次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美。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个维度共同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

(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重大

美丽公民心灵既是美丽中国的源泉,又是美丽社会的基础。“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黄金机遇期,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重任,其自身成长成才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谓人生的步子,要从一开始就迈好。90后大学生正处于身体成熟、心理成长、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和全球化语境下,易受思想文化多元、社会思潮多样的影响,亟需倍加关注,加强引导,帮助成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其吸引力、感染力和引导力构建起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既有利于美丽公民心灵的培育,也有助于美丽社会、美丽中国的涵育,从而在凝聚改革共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全面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主流引导和整合集成作用。

二、创新新方法和培育路径

价值属性问题是区分实践活动有效性的可靠信度。因而,只有提升教育的价值性,厘清价值主客体关系,才能增加其有效性,进而增强其实效性。以价值理念为引领,将教育理念、方法与大学生实际紧密结合,从理论到实践、从体系到路径等多个维度,从而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发展。

(一)理论层面:抓好主渠道教育,增强系统性

人才培养是高校功能定位的重要使命。高校不仅要注意培养“才”,更要注重培养“人”。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如课程学分、活动参与、竞赛创新、毕业设计等,以贴近学生、喜闻乐见、接地气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大学校园、进教材课本、进学生头脑,注重增强教育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旗帜鲜明地指出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为美丽公民心灵、美丽社会、美丽中国涵育和导引提供新的“成长点”和“适宜气候”。另一方面,增强系统性,发挥1+1>2效应。首先,教育引导要正确、深刻,明确目标靶子;其次,舆论宣传要完整、准确,把握教育内容;再次,文化熏陶要多方、全面,形成常态化;最后,实践养成要积极、主动,融入人民群众,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二)实践层面:注重实践,深度人本化

除了抓好主渠道教育,如何增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创新方法路径?这又是目前我们必须探讨的现实课题。大学生心态是时代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其群体心态变化与个体心理困扰亟待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与行动。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90后大学生群体成长成人成才,就必须用好“隐形的手”,融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基于客观事实和根据科学规律,增加认知、增强情感、锻炼意志、磨砺信念、自觉行为。当然,这既需要各种时机和场合,也需要一定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更需要投入社会实践,以实践活动育人,在实践中提升教育实效。因此,不论是部属重点高校还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都应为大学生寒暑假实践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计划”、等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走下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与实践,服务社会,增加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和情感体验,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工转化“为大学生教育的“训练场域”和“实验基地”,在实践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情感体验中润物细无声地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等,从而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下精神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