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机械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业机械;现代化;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50
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械化的作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土地都实现了机械化的作业,摆脱了传统的耕作模式,为农业化操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1 农业机械的地位
1.1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方式
现如今的机械化作业不仅可以代替人们进行劳作,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在生产效率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机械化作业应用在农业上,这是一项很重要的举措。机械化的耕作使得生产效率大大的提高,代替了人力,使农民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生产中的投入不断降低,生产的水平不断提高。
1.2 农业机械化是科技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技术不断的被应用。机械化应用在农业上就是很重要的一个表现。机械化的生产应用在了农业生产中,使得大量的农业耕地的耕作变得越来越现代化,大面积的土地可以在短时间内播种收割完毕,增加了农民的信心,机械也成为了农民耕作的重要工具。自从应用机械生产后,生产的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也是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1.3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手段
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应用在了生产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农业机械化应用在生产中变得尤为重要。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就需要机械化的操作来完善我国的农业产业系统。并且,在机械化的应用中要注重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使我国的机械化作业在国际上更加有竞争力,并且技术创新的方式还能不断的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变成了一种可能,耕地的大规模开发也促使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在了机械化的作业中。
2 农业机械的作用
2.1 保证农业增产
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可以克服固有的自然条件。比如:可以利用机器砭耕细作,还可以用施肥机进行耕作来减少水土流失,采用机械化室内育秧来增产。除此之外,机械化作业也能大规模的扩大耕种的面积。总之,机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预防环境问题。以我国的农业现状来看,机械化作业是最符合当前实际的,遇到干旱的时候,可以采用水泵来灌溉;遇到病虫害,可以利用飞机来低空喷洒农药;遇到洪涝,可以用大功率的水泵来排洪。这一系列的机械化操作要比以前的传统作业更科学、更先进,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2.2 提高生产效率
单纯靠畜力和人力的农业劳作还存在偏远的农村中,但是它和先进的机械化操作来比,效率是很低的。机械的生产效率要比人力劳动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尤其在秋收的时候,大量的耕地需要人们收割。那么,在这个时候机械化作业就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在短时间内能够收割大面积的耕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人们也有更多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农民也不必为大面积的农田而担忧了,减缓了人们的压力。所以,机械化操作与我国国民经济和国情是息息相关的。
2.3 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机械化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抵御自然灾害。大大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农产品能够丰收,质量提上去了,也会相应的降低生产的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这也有助于加快新农村的建设。另外,机械化的推行,也对农民有了新要求,需要农民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更好的掌控机械。这从一定意义上为城镇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农村需要的劳作人员变少,这批人员就会涌入到城市中,做着各行各业。这样的局面也会加快城市的建设,加快中国的社会主义步伐,能够大大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3 总结
现如今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农业生产中,机械化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的有效手段,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现代化的农业需要先进的技术,需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去扶持。所以,我们要明确机械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结合我国国情,将机械化更好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从而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农业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一、可以实现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
在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业劳动效率方面,农业机械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现今农业机械化受到的关注程度正在日益增高。这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阻碍的因素有很多,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不高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在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因素的全面影响下,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需求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所以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此来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农机推广的过程中,可以逐步解决农机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良问题,现阶段在我国农机推广的过程中,其推广动力还是非常小的,特别是受到农业整体规模不大和农业整体生产水平相对较为低下等因素的影响,这也因此造成农技推广过程无法顺利实施,使农机装备水平提高的目标无法得到有效实现。因此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开展农技推广工作时,一定要高度重视这种现象,从而实现农机推广动力的有效提升,并着手实现农机装配质量整体提升工作的开展,一次便可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
二、促进我国农业机械作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在传统农业生产活动中,牲畜和人力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但是这种模式的农业生产活动效率非常低。在农业机械诞生和使用的背景下,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率也在原有基础上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农业机械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但是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时,农业机械的使用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播种遗漏或收割不及时等问题,并且这些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在农机推广的过程中需要彻底解决农业机械播种、收割过程中所产生的遗漏、不及时等现象。这就需要专业的农业机械技术工程师针对农业机械的使用进行不断的研究,并对农业机械作出相应的改进与完善,报社也是发展农业机械全新技术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可以植观的体现出农业机械改革和完善水平,即使在农业劳作生产中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农业机械的运用不会影响到播种的均匀性,同时完善的农业机械运用也可以使农业收购工作实现预期的收获目标,从而实现农业机械作业的不断完善,有效提升农业机械的作业水平。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农业发展
1农业机械化的概念
中国的农业已经从手工工具转变为畜牧工具,今天已经转变为广泛的农业机械,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的过程,这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过程。农业机械能够起到有效利用资源,预防自然灾害的作用,不仅提高农业生产力,且还降低了农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作程度。
2农业机械化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
2.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导性要素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首要核心和基础;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机械化建设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即通过先进农业机械设备的运用可以使农业生产积极性更高,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完善的农业机械化建设体系。总的来说,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对解放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2农业机械化是劳动力解放的先决条件
通过调查分析,在农机化设施普及之前,大多数农民主要依靠人力和动物资源。由于农业经济收入低,维持生计是必要的。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用于农业耕作,剩余劳动力很小。农业机械化设施应用和推广后,农业生产便由机械化设施完成,进而能够解放大量的农业劳动力,给这些劳动提供了在城市工作和再就业的时间,逐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2.3农业机械化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地提高深耕、施肥和灌溉等步骤过程的效果。所以为了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往全面机械化方向发展完善,必须以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为目标。
3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3.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现代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机械工业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农业机械化促进了机械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出现。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劳动制度,改变了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制度,实现了农业生产领域的新突破。农业机械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农民的劳动强度,使农民摆脱了传统的耕作方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优化配置。此外,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现代农业必须得到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才能实现高效发展。先进的农业技术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保鲜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现代农业的综合效益,最终实现农业产业的大规模发展。
3.2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作为全球范围内领先的农业生产国,中国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我国领土辽阔,各地区之间存在地域差异,受经济发展水平、气候类型、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等传统因素影响。这些地区依靠畜牧业和人力资源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不仅整体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高。因此,国家必须发展新型农业机械,逐步加强对农业机械的研究,以适应山区的地形特点,这对于山区和边疆地区推广农机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改变生产方式,而且能够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全面提高。
3.3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人类面临着农业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因此,必须发展农业现代化,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属于高投入的发展模式,是高产量的发展模式,这一发展形势顺应了资源节约发展的方向,有效的实现了资源节约的目标,弱化了对农业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了农民的直接生产成本,降低了环境保护成本,实现了整体合作发展。所以合理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经济和实现绿色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保障,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加技术投入,推进机械化进程,这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当前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传统的农业机械管理形式缺乏效率。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大量的农业机械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农业的设施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对于农业机械的管理,却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由于农业机械种类众多,并且型号都有所差异,这就给机械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传统的农业机械管理方式在应对大量农业机械的过程中明显力不从心,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资金,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负担。除此之外,运用这种传统的管理形式还存在调动和协调困难的问题,所需要的农业机械不能及时按照要求进行调动,这也是传统管理形式的弊端之一。1.2农业机械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维护。在农业机械的管理中,维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如果机械长时间不使用,就应该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维护,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机械本身的性能,从而在下次使用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采取传统的农业机械管理形式时,机械的维护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机械出现的故障也未进行及时维修,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用的时候才想起对其维修,不用的时候就搁置不管,这也是传统农业机械管理的弊端。除此之外,在机械维修的过程中,传统管理方式并不注重科学性,因此很可能会导致机械的二次损坏,从而影响机械的使用寿命。1.3没有先进的农业机械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的管理中,经常采用传统的管理形式,很多管理都是凭借着以往的经验,而没有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方式。这些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经验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适用于小规模机械管理的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机械管理形式。如果不及时更新管理理念,一味的应用这些传统的管理方式,必将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给农业机械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信息技术具有传统管理形式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在农业机械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能将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应用,将大大改变传统管理形式的弊端,提升农业机械管理的整体质量。
2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2.1将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应用到农业机械管理中。在当前的技术发展条件下,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如果能将这两种技术有效的应用到农业机械的管理实践中,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在农业机械的管理过程中,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方案,及时解决因为机械调动不利而产生的使用效率问题。同时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农业机械管理者可以实时掌握机械的具体作业位置,并且对其进行实时监控。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农业机械向模块化和功能化发展,从而大大提升管理效率。2.2在农业机械设备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机械的使用和购买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这些具有鲜明使用特点的机械需要针对性的管理和维护。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农业机械的管理和维护,可以对机械进行全面的把握,对于机械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从而有效保证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农业机械使用者生产活动的全覆盖,也就是说,使用者在使用农业机械的过程中,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在有效的监测范围之内。2.3将掌上移动设备应用在农业机械管理中。掌上移动设备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灵活等特点,将其应用在农业机械的管理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前的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了利用掌上移动设备进行信息管理,对于农业机械的相关数据,通过掌上移动设备都可以进行处理和查询,并且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数据处理的效率较高,也可以在机械使用现场进行操作。因此掌上移动设备在农业机械管理领域的应用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
3结束语
在农业机械的管理过程中,传统的管理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机械管理要求,而信息技术在机械管理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因此在农业机械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管理者应该对信息技术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的改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提升农业机械管理质量。
作者:辛黎明 单位: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四铺镇农林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目前,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一些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脸面,为了在人前抬起头,这种思想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丁领域,机械化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役畜生产,但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农户经营规模小型化和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的矛盾突出。土地属分散经营,大片作业受到限制。作业成本居高,农民热情降低。由于油料涨价、机车空行程多、机车老化耗油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降低、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构成农机作业各项成本中,油料成本已变成主要成本。油料的价格变动对农机生产成本的影响最大,若成本过高,则农民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急剧降低。农机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县、乡、村二级农机服务网络缺乏服务手段,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小更显得无所作为,使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需要。
2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的作用
2.1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从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农业设施装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农业机械装备,从广义上讲,涵盖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农业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不仅在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仅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还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的推动力,促进了农业集约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2.2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和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体制创新滞后,农业内部缺乏科技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缺乏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实现农艺与农机紧密的结合,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科技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标志。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科研、制造、教学、推广等单位紧密衔接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完善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机化科技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主体,通过引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手段、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水平。
2.3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季节和空间限制,使得在任何地方进行农业生产成为可能,尤其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农业设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3个重要标志。设施农业推动了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施农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农业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控制、机械化操作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成为广泛应用农业机械装备的重要平台,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大量集成应用于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又是一体化产业,农业关联产业通过产业化经营的利益纽带连接为一个整体,不断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工商资本注入农业,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将农业带入现代化发展的轨道。因此,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4个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农机产业化。通过农机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机服务组织承包经营闲置和流转土地,为农户、种养大户、农业企业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系列化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4]。
2.4农业机械化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平台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技能娴熟、素质全面、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
农机化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需要
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的发展和广泛使用,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降低了农业生产劳动强度,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和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是增加农民收入、帮农民富裕的重要途径。农业机械的突出作用是高效率替代人力完成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保障人力无法完成或者无法规模化完成的农艺技术得以实施,使农村劳动力有能力、有条件向非农产业输出,并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使农民收入和农村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因此要大力创新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体制机制,构建发达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机化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
农业机械的应用,有助于改变农业的自然属性和弱质特征,极大地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农业机械化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使用农业机械作业代替了传统的人畜作业,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极大地改善农民的劳动条件,提升生产力水平。因此大力发展农机化,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业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生产发展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
农机化是农民增收的保障
农业机械的突出作用是高效率替代人力完成农业生产,促进农村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使农村有能力、有条件向社会输出劳动力,促使大量农业劳动力进城务工,发展第二、三产业,促使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农民收入和农村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现代化支撑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全面提升了农民生活水平。
农机化是建设乡风文明的载体
关键词机械化;农业现代化;作用
我国自20世纪70~80年代初起,机械化水平低,土地粗放型经营,广种薄收,作物产量一直徘徊在低水平下;80年代农业逐步向机械化转变,机械播种、耕地、脱粒、运输,农业逐步开始实现机械化;90年代农村运输、农田灌溉以及小麦、玉米、马铃薯、向日葵等作物实现了机械化播种、收获、脱粒,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了50%以上。因此,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城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和保障作用。
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首要条件
农业要实行产业化,向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方向发展,就必须逐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就离不开农业机械化[1]。在农作物播种、机械脱粒、农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诸多环节中,农业机械化都发挥出了先进生产力的作用[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越来越重视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结构调整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农业产业化又为结构调整增添了新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必须以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为依托,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联结为一个产业链条,建立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基地,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因此,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有着必然的要求,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一定是机械化的生产方式。
2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科学发展的保证
农业机械化促使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和建设和谐农村,建立学科学、用科学、学技术、用技术的良好氛围;农业机械化是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人口素质与修养,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连接城乡互动的桥梁与载体[3];在农业、农村中,科学发展观又具体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农民健康、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以及实现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共同发展,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进一步缩小,实现共同富裕;还有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农民要从土地的束缚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促进农业和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逐步向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迈进。
3农业机械化是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础
节约型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劳动力、农业用耕地、能源、水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的综合节约等方面。发展节约型农业,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农业机械化的广泛使用,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就会大幅度地减少人力和畜力的使用;精准拖拉机、耕整机、节能型农机以及滴灌、微灌、喷灌机械的使用,就会实现农业的节地、节能和节水;精确变量播种机械、精确变量施肥机、精确变量喷药机、精确变量灌溉机、精准收获机及秸秆还田机械的使用,也必将减少种子、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利用率,从而推动节约型农业发展。
4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产值
农业机械化作业为农民实现了节本增效。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极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农作物收获的损失,增加了农民收入。固原市农作物实现了机械化精准播种,实施精准播种技术可以减少种子成本,保证出苗率,提高播种效率。以玉米为例,用点播机播种,节约用种量7.5 kg/hm2,减少成本150元/hm2,节约人工费用225元/hm2,固原市按玉米有效实施机械化播种面积6.67万hm2计算,可增收2 500万元;向日葵按2万hm2计算,可增收450万元;苜蓿收获采用收割机刈割、打捆、晾晒后经机械深加工成草饼,产值增值5~8倍;玉米用脱粒机脱粒,可节约人工费用900元/hm2;向日葵用脱粒机脱粒,可节约人工费用375 元/hm2;向日葵籽粒可通过机械精选加工,包装成籽粒大小一致的瓜子,能增值3~5倍;马铃薯采用机械化分级收获,减少了人工挖薯时造成的破薯,提高了商品率,可节约人工费用,实现增值1倍左右。因此,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措施。农业机械化使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和发展劳务经济成为了可能。机械化的实现、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民从土地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量向城市和小城镇转移,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劳务经济。
5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固原市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是强大的物质支撑。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要提高种植业色优势经济作物、畜牧业中养殖业、农村经济结构中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农业机械化将为此提供技术和保障。农业机械化能保障人力无法完成或无法规模完成的农艺技术得以顺利实施;机械化作业的规模性、规范性保障农业的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得以实现;机械化的高效性保障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得以转移实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农业机械化是农村能源开发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为农村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支撑和保障[4]。利用机械化将向日葵秸秆深加工配制成蜂窝煤块解决农村取暖需要的能源;地方建设、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牧业建设、林业建设等诸方面都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为农村综合发展起到促进和保护作用。
7农业机械化是降低作业成本、实现高效农业的必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手段。以耕作为例,拖拉机犁耙2.67 hm2/工作日,人畜力犁耙只有0.13 hm2/工作日;以犁地作业计算,机械作业1 hm2需0.37个工作日;人畜力作业1 hm2需7.69个工作日。目前农民每个工作日的报酬平均是50元,机械作业减少的工作日费用为146.4元/hm2。以覆地膜为例,以前人工作业5~6人1 d才能完成0.067 hm2起垄覆膜任务,现在使用拖拉机起垄覆膜1个人1 d可完成0.67 hm2任务,大大减少农工的投入量;同时,还可节约塑料薄膜5%以上,平均作业成本可节省60~150元/hm2,而且作业质量高。2007年,引进了玉米联合收割机,1 d收割玉米4 hm2,相当于240个农村劳动力1 d的工作量;1台小型的耕整机械1 d能翻耕玉米田0.53 hm2,也相当于8头耕牛和8个男劳力1 d的工作量。
8参考文献
[1] 彭卫锋.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现代化推进的研究[J].江苏农机化,2010(3):43-44.
[2] 张鹏.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60-361,36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地位,作用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有何作用,其地位如何?笔者就个人的观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
现代农业要求在先进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下,采用现代的生产工具,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从事农业生产、加工,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产品商品率,农业生产达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农村建设城镇化。
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要素,它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突破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的限制,实现人工所不能达到的农艺要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它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前提是农业机械化,农业固定资产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二、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农业发展已经进入“增机减人增收”的时代,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的乡镇,农户的收入比较高,农机大户、专业户比普通农户收入水平高,这些农民生活比较富裕。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中广泛运用,它既能增加作物产量,还可以节种、节肥、节药、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节本增效。
农业机械化不仅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节本增效,还能解放大量劳动力,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农民增收拓展空间,同时农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幅度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使农机户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产业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的实施,国家从政策扶持农机,我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这些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春、冬季在外进行机耕作业,秋季在外地进行跨区机收作业,从多渠道增收,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典型。
三、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建设新农村,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
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发展的关键,是农民达到生活富裕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力量,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农机化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渗透于现代农业的方方面面。它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科技兴农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快科技兴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工具,它能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劳动强度,比如小麦、水稻机收跨区作业等农机作业既抢了农时,又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农业机械化还促进了秸秆综合利用,推动了村容村貌的整洁,带动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是新型农民的代表,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只有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节本增效,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任务。
四、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
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桥梁和纽带,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节水农业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是由农业机械来实现的。农业生产中的抗旱排涝、抢收抢种、大规模病虫害防治等都需要机械作业才能得到较好的实施。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需农业机械来完成。
五、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农机作业、销售、维修经营服务已成为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机械化既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劳动力资源,也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的矛盾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农机工业的振兴,取得了农工共赢的良好效果。
六、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农业机械化将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农业机械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状况
建国以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发生改变,从最初的铁犁牛耕发展到各种农业机械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量都大幅度提升,比如小麦跨区机械化的突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除了经济交流,其他各方面的交流也相继展开,这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条件。农业机械化从粮食作物逐步拓展到经济作物,从种植业延伸到养殖业,使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说明了我国农业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虽说目前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国际上其他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英国等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具体体现在每公顷耕地上使用的拖拉机以及收割机的数量上。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2.1生产规模有待提高
第一,我国部分农业地区为山地丘陵,地形不够平坦,不适宜大型机械的大规模运作。第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小农经济,土地被分割为小块的承包地,即使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土地的使用权仍分属多人。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的推广。
2.2农民知识水平有限
在我国,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者,多数都不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民知识水平的低下,造成了他们不能及时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方式、不能准确认识到机械化的必要性。农民身在生产一线,对于各类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耕作方式等都具有相当的了解,如果具有丰富知识的农民,则更容易结合实际发展需要,使用先进的机械,改善耕作条件。
2.3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结构复杂,东部为平原,而西部广大地区则广泛分布着高原山地。地形的限制,导致了西部广大地区不能开展大面积的机械化作业。而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也给农业机械的普及带来了巨大影响。由于东部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农民可以支付农业机械的费用。而中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不高,不容易承担大量机械高昂的费用,也是中西部地区的机械使用率低于东部的一个原因。
3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
3.1农业机械化,可以促进生态农业的推广
相比较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体系具有极大的优越性。高产量、高效率、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等一系列优势,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代农业的重要体现就是生态农业,而实现生态农业的前提条件就是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从播种、施肥、除草、驱虫、灌溉、收割等农作物生长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部实现机械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化肥的吸收率,减少了水土流失发生的次数,降低了农药对水源、空气污染的程度,不仅满足了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而且实现了对环境的最小化破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优化了产业结构。
3.2农业机械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在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已发展到一个极高的水平,在使用少量劳动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大面积种植。通过对各种机械的操作,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纳入到农业机械化的体系中,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并且创造出远高于传统农业时期的产值。通过农业机械化生产出的农作物,产量高、质量好,能够满足现代社会中消费者日益增高的要求,从而保证了其良好的销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生活条件得以改善,购买力得以增强,进而拉动内需,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3农业机械化可以加速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朝着工业化的目标奋斗,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由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未实现工业化社会,但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实属罕见。首先,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可以节约大量劳动力,使他们能够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投身于工业生产中,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其次,通过农业机械化的开展,农民获得更多收入,拉动内需,为工业化进行资金积累,从而推动工业化的发展。
3.4农业机械化可以避免地区发展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