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课程建设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须有更多机会选择课程
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开齐开足课程。严格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普通高中要在开齐开足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选修课程建设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高质量的选修课程,保障学生有更多选择课程的机会。要给学生留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教材保持稳定不得随意更换
教材选用以设区市为主,在省教育厅制定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范围内选用,不得选用未经国家审查的国家课程教材和未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地方课程教材。教材在起始年级一经选定,要保持相对稳定,在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学校要严格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不得随意增加难度和降低要求。
2014年全部实行中考改革
深入推进考试评价与招生制度改革,包括:积极推行中考制度改革,着力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录取标准的做法,力争到2014年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实行初中毕业学生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并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课程资源;师生潜能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136-02
【作者简介】陶西安,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江苏连云港,222006)副处长,高级教师。
2011年以来,连云港市创新思路,超前谋划,强力推进,共建设市级课程基地建设项目175个,其中66个项目已成功立项为省级课程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学校紧紧抓住课程、队伍、课堂等关键环节,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努力在课程整合上下功夫,在课堂效益上做文章,在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上见成效,用真情与细心,智慧与严谨,倾情投入,扎实建设,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育人平台与校园文化。
精心组织,精准指导
连云港市把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上升到彰显一个地区、一所小学的教育品行、教育品质、教育品位的高度来认识,明确提出“理论研究与申报建设同步,专家引领与学校探索并行,由点及面,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将推进课程基地建设作为提高课程实施效益、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升基础教育办学境界的一个突破口,强力推进课程基地项目申报与建设。
(一)建立工作机制
成立了以市教育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和县区教育局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基教牵头,教研、师资、电教、装备等部门参与,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领衔的课程基地项目开发与建设专家指导组。每年组织县区、学校开展人员培训、项目指导和成效评估,确保学校按序时进度推进项目建设和基地使用。
(二)健全实施程序
每年组织县区通过学校申报、县区初评、市级评审答辩等环节选拔立项后,由专家团队深入项目学校开展调研、过程指导、年度视导等,确保基地建设项目目标定位准确科学、建设内容规范具体、建设方案切实可行、建设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保证课程基地建设与使用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三)确保经费投入
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协调政府和财政部门按省要求及时足额拨付配套建设资金,切实保障项目建设所需建设经费,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扎实建设,成效初显
按照省教育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和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文件要求,连云港按照省、市两级课程基地项目实施方案,切实落实建设规划,着力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积极创设鲜明的教学环境;着力强化课程文化建设,努力开发特色课程资源,搭建互动学习平台;着力打造学校精神文化,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五年来,省级立项的66个项目99%以上通过省专家阶段性视导评估,13个项目被评为优秀,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
(一)凝练了学校办学理念与精神追求
充分挖掘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所蕴含的精神元素,并将这些精神元素进行总结与提炼,进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理念。如海州实验中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转变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主线,建设的校园植物园、水生生物馆、生物创新与探究实验室、生物图谱画廊等特色生物实验课程基地,彰显了学校“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连云区云山小学的“中草药特色文化”项目,将中草药的“探究、正身、和谐”特质进行提炼,形成了“尊重生命价值,尊重成长过程”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东港小学“港文化”特色项目,利用丰厚的地域资源营造了山、海、港同生共融的学校文化场,提炼出“担当、合作、探航、通达”的教育追求。
(二)浓郁了校园文化氛围与育人环境
充分挖掘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所蕴藏的文化元素,通过物型文化、精神文化、空间文化、课程文化等形态,打造并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氛围与育人环境。如苍梧小学“西游文化”特色项目,将学科教学与课程、实施策略路径与“西游文化”无痕整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探究、合作、创新与实践能力,锻造了能拼搏、敢担当、有责任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助推了“西游文化”弘扬。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的“高中外语课程基地”,建成具有不同国家文化特色的多语种特色教室,让每个教室都有不同的异域风情,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为学生提供的外语角、外语文化节、与国外合作学校交流互访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实践、实习、体验等多样学习方式,创设了高效达成外语教育目标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三)丰富了基础教育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是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项目学校充分认识课程基地建设对于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将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作为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目前,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程基地项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许多项目涉及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如灌南高级中学的“灌河文化综合实践”课程基地、东海县青湖小学的“水晶文化建设”项目、赣榆沙河二小的“农家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基地、白塔高级中学的“励志德育”课程基地、连云区云山小学的“中草药文化与生命教育”课程基地、徐圩新区东辛农场小学的“农垦文化实践”课程基地、灌南新集幼儿园的“乡土艺术”课程基地等等,都创新了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实施方式,丰富了课程与课堂的内涵与外延,增强了基础教育课程的开放性,体现了课程基地建设的核心理念。
(四)深化了学校课程资源整合
如何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进行整合,让校本课程融入国家课程,实现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与拓展,进而形成学校的特色课程,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对此,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学校也进行深入的探究,如苍梧小学以“西游文化”为引领,从儿童多元智能的视角进行具有“西游文化”特质的尚美课程建构,提出了“问题导学,尚美求真”的课堂教学主张,并将“西游文化”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开发了“赏西游”课程;与美术课程进行整合,开发了个性鲜明的“绘西游”“塑西游”课程;与音乐课程进行整合,开发了“唱西游”“演西游”课程;与体育课程进行整合,通过打造“翻越火焰山”“勇攀盘丝洞”“巧渡流沙河”“勇闯七十二洞”等体验场,开发了“玩西游”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