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范文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1篇: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范文

【关键词】90后;心理特点;一体化教学

“90后”是继“80后”之后,更吸引大家眼球的一个词。它是指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的孩子。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特殊,被媒体定义为“改革开放成果的彻底享用者,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教育体制改革的保护对象”。因此成为了当今社会最受关注的群体之一。

目前中职学校的主力军几乎都是“90后”的孩子,他们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渐走向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因此,把握好“90后”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对今后职业学校教育管理模式和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1.“90后”中职生的典型心理

“90后”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目前又正好是青春发育期,他们的心理特征会更加特别。

1.1自我、乐观、强烈的自尊心

90后的孩子大多喜欢展现自己,希望能吸引周围所有人的目光。他们乐于展示自己的特长,渴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有的孩子为了让自己成为焦点,甚至会有意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例如:故意迟到、大声喧哗、上课的时候做一些小动作等等。另外,他们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喜欢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思考问题、处理事情,感觉这个世上就没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最反感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品头论足,或者盛气凌人、说三道四。他们希望得到平等的对待,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积极维护自身的权益,希望和父母、老师建立真诚信任的关系。

1.2张扬、独立、叛逆的个性

90后的孩子崇尚个性、也有个性,崇尚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他们不喜欢一沉不变,讨厌循规蹈矩,反感讲大道理。他们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也不会在意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影响到其他人,依旧我行我素。成年人觉得他们现在不应该懂的事情他们却略知一二;成年人觉得他们应该懂的事情他们却不屑一顾。他们思想开放且独立、缺乏一种对团队组织的忠诚感、酷爱颠覆传统、早熟老练又有些叛逆。在他们心中有一个声音在指挥自己:“做自己喜欢的、只要我喜欢、只要我开心......”。

1.3重实践、轻理论、怕吃苦的学习态度

90后的孩子喜欢动手实践,他们对实践教学环节表现的更积极、更有兴趣,对于基础理论教学不屑一顾,用他们自己话说:“如果我对这些理论感兴趣,我会到中职学校来吗?”他们也在憧景着美好的未来,入学时也曾下决心重新开始、努力学习,但是由于基础不扎实,初次接触专业知识的不适应让他们渐渐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同时,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还不够明确,期待着高薪又轻松的工作而自己又不愿付出汗水。他们最怕吃苦,也吃不了什么苦,牺牲和奉献之类的词语几乎不可能出现在90后的孩子的字典里。

2.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一体化教学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觉得课不好上,知识越教越简单可是学生仍然觉得听不懂。我们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学生的基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借鉴国外成功的实例,在电信专业部10级正式开始实施一体化教学。

2.1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边学边做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往日的纯理论教学的形式,将理论和实践合理的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用理论来证明实践结果,而是用真实的教具和实践结果来验证理论。这一改变,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并且也符合90后学生重实践、轻理论的心理特点,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一体化教学在实施时要重视的几点

2.2.1师资力量

培养“双师型”师资。一体化教学需要双师型教师,即在教学要求老师能上讲台,能讲清楚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走下讲台到实习场地能指导学生动手做实验、能训练出一批动手能力强的一线新人、能解决在实际操作出现的问题。所以师资的配备是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2.2.2教学手段及教学设备

应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备完整的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体化教学是“在做中学、在学中教”,需要灵活运用到现代化教学媒体。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计算机课件教学,可以把理论、实验演示、实验目标、实验步骤直观的展示出来。另外,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所以要配备完整的教学设备。例如:稳压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以及应用的测量仪器。为学生提供边听、边看、边想、边做的一体化、个性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练好专业基本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2.3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特点

第2篇: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范文

[关键词]认知特点数学学习心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108

高中男生的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在这个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特别注重高中男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作用,引导高中男生的数学学习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促进数学学习。由于高中男女生的性别差异,数学学习心理也出现了一些不同。

一、高中男生在认知方面的特点

从认知发展特点来看,高中男生时空感知已接近成人,优于女生。此时观察事物的自觉性、稳定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也逐步提高。空间想象力发展较快,能够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虽然高中阶段男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必须经过一定数学练习,才能逐渐转发化为精细的、准确的判断数学问题的感知能力;才能敦促男生的数学学习目的更明确,自觉性、主动性增强,持久性得到明显发展。在意志能力、观察能力、记忆、思维、语言表达这些方面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注意:有人以有意注意稳定时间作指标,高中男生在数学课中注意力集中时间随问题的难度而变化,能够分辨并判断老师讲课中的失误和不足,并发表自己的数学观点。他们对专题的注意力不太持久,会发生思想抛锚,造成课堂知识系统断链。虽然能够专注研究,但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板块、自己的解题思路。

观察:高中男生能主动地制订观察计划,有意识地进行集中的观察,但不持久。对观察数学课堂活动能够进行自我调控,但在观察方式上还不优化。能了解数学知识发生的细节,但观察数学知识的正确率还需提高。对观察数学定理、公理的本质的内涵能够逐步深化,但观察不够全面,深度不够。

记忆:高中男生的抽象记忆能力加强,对比初中男生的机械记忆,高中男生的数学学习以意义识记为主。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从记忆的自觉性看,高中男生以随意识记为主。从记忆目的看,主要以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并且对数学知识有意记忆是有目的、有计划。

思维:高中男生的数学思维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且开始形成辨证逻辑思维,数学思维逐渐从经验型过度到理论型,已经能够用数学理论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高中男生数学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但还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物的另一面。

语言表达能力:高中男生的言语表达力发展,语言概括能力、语言的深刻性明显提高,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与老师进行课堂交流,发表自己的数学观点。但在语言表达方式、逻辑关系、数学语言的精炼性等方面还需指导练习。

由上面的调查分析,在高中男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许多需要区别于女生的训练方法。由此可知,不但要关注男生的性别特点,而且要关注男生的学习数学优势。激发男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提高数学成绩。

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高中男生数学学习心理过程观察对策

1.培养高中男生的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通过他们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新技能的掌握。同时加强了男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从而发展他们的精准数学思维。

2.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深化了观察的高度,达到良好的归纳概括能力。

3.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这样也突破了男生的记忆瓶颈,诱发永久记忆。

4.将优秀的数学男生的心理特点及形成条件进行交流、总结和梳理,使之发挥范例的作用,从而激发广大男生的优势与潜力,挖掘他们巨大的智力资源;根据探究总结培养高中男生数学思维素质和数学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

第3篇: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范文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指导课程;心理特点;市场需求

当前,中职学校的发展态势良好,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流入社会,然而,中职学生步入社会后,大部分处于茫然状态,无所适从,不知道找什么样的工作才能适合自己,不能正确的定位自己的职业,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面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就业指导课来指导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的需求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确立正确的就业方向和择业目标。如何开展就业指导课必须先了解一下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1 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1.1 缺乏自信心:中职学生都是那些没有考上高中,而不得已选择了中职学校,潜意识里就具有自卑、不自信等心理,认为自己处处不如那些大学生、高职生,对未来丧失信心,不敢主动的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展示自己,从而丧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1.2 年龄偏小、依赖性强:中职学生普遍年龄在17、18岁,又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依赖心理特强,不是自动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而是过多地依赖父母、学校,找什么样的工作干什么样的工作,往往是每个工作都干不长,经常换工作。

1.3 自身认识不足:大多数中职学生不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更不知道何种职业适合自己,这就需要通过就业指导课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1.4 期望值过高:有的中职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眼高手低。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意从事条件比较艰苦的工作,青睐于那些条件比较好、酬金较高的工作,但由于知识水平、操作能力等原因又不能胜任,丧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1.5 学习兴趣不足: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劲头不足的现象。很多学生是在家长的逼迫下来上学的,根本就不喜欢本专业,无心学习,所以连基本的专业知识和简单的操作技能都没有掌握好,在其就业上岗后,就显得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2 市场需求

2.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企业急需一批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双技型”的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一上岗,就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发展,就能独立操作,独当一面。

2.2 稳定的、吃苦耐劳型人才。除了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好的思想品德以外,用人单位还比较看好哪些能吃苦、不怕累,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的学生,以及肯在自己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而我们的学生往往缺乏这方面的培养,一旦在其岗位上干的不如意了,就撂挑子,甩手走人,根本不顾企业利益,给企业造成不便和经济损失。

2.3 具有创新和团队精神。大多数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企业员工除了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外,还要具备创新能力。在工作中,要有创意,要利用所学知识,发现好的工作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达到实现某个目标最佳途径的能力,同时,应具备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其他员工能团结一心,紧密合作,在工作中最好地发挥个人和集体的作用。

那么针对中职生的这些特征,以及结合就业市场信息需求,我们学校应该如何开展中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呢?

3 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

学校、企业和社会都是学生就业指导的主体,学校要转变观念,在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就业指导主体作用的同时,必须要加强与其它学校、企业合作单位及社会机构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共同进行指导,同时,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全面的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

4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目前,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大多数是其它专业老师代课,缺乏具有专业知识、职业资格的专业指导师进行指导,这种现状,严重违背了开设就业指导课的意义,阻碍了就业指导课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中职学校应加大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从事就业指导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鼓励他们走出校园,到企业、到社会去获取相关信息,同时提供一切培训、学习机会,以此来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业务水平,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为搞好本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打下夯实基础。

5 就业指导方式多元化,就业指导涉及面要广

就业指导课的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元化。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内容安排上将就业指导贯穿学生整个求学生涯当中,面对所有学生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指导。在形式上要多元化进行教学,除了正常的课堂指导之外,还应组织学生到企业和社会上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企业文化、企业需求、岗位设置等等,使学生对企业、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将来踏上社会做好心理准备。此外,还可以邀请毕业于本校的优秀企业家和成功人士到学校以座谈或报告的形式现身说法,用具体的案例说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以及他们是如何就业和创业的,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个人发展创造机遇。

6 加强就业后的跟踪服务

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加大学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管理力度。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学校就不闻不问,缺乏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调查工作。就业指导部门应对就业学生进行跟踪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就业学生、就业单位档案资料,掌握就业学生相关信息,密切与用人单位联系,做好追踪、回访工作,及时掌握就业学生动态,同时配合用人单位解决学生的一切具体问题,让学生安心工作,提高就业稳定率。同时也能了解企业的具体用人特点,掌握了第一手市场需求信息,以便今后更好地指导学生就业。

总之,中职学校应转变观念,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教育体系,通过多样、灵活的就业指导方法为中职生开拓广阔的就业之路,更加全面的为学生提供有效地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其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杨明祥.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应从何开始[J].职业技术,2006(16).

[2]卢容远,等.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杨艳,赵燕.论中职个性化职业指导[J].成功(教育),2012(24).

[4]陈志刚.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6(11).

第4篇: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范文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成因

从年龄来看,中职学生集中在l5至l8岁之间,其身体、心理、性格都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青春期最为关键的时期,此时学生的心理、行为都还不成熟,处于选择期和迷惘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大多都在中学求学,在为高考拼搏。中等职业教育被人普遍认为是走向社会的最低层教育,对于即将面临的就业和社会,学生大多都不适应。在一些地方,中职学生甚至是被初级中学以考试成绩较低的原因分流进入的。如此以来,他们的自卑心理就更加强了。因此,在入学之初,他们就对自己的学业、将来不抱希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不自觉的退缩。

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除了自卑、软弱、不善交流、心理承受能力差外,他们还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对周围事物和社会不关注,过于自我,缺乏群体情感和责任感,遇到事情容易冲动,对待喜欢的事情热情也不够高,耐心偏差。

中职学生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是受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影响形成的,当然,其个人心理不成熟的内在原因更不容忽视。心理学家指出: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与遗传因素、性别、年龄、神经活动等生理因素密不可分,这可谓是先天因素。虽然,先天因素不容易改变,但它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了解和关注的,是我们有针对性的教学依据。中职学生心理素质在先天方面普遍偏弱,心理承受能力不高,心理素质不强。家庭、学校、社会是对中职学生影响较深的外在环境。调查显示,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家庭教育不够甚至直接缺失,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自己辛苦挣钱给孩子交学费就是对其最好的教育了。有的父母虽然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但是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觉得就这样了,再管再打孩子也不上进,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有问题,教育环境有问题。而社会上对中职学生存在已久的偏见,成为中职学生自卑的主要社会原因。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关注不够,造成中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不完善、业余生活不够丰富,这些都也影响了中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特点

有针对性的分阶段开展心理教育 学生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周围的学习环境、接触的人或事都会使学生的心理产生变化和调整。为了培养学生乐观的心理,更好的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自我的管理能力和调节适应能力,新生入学主要是开展心理保健课程,使学生了解和适应新环境,能够以更好的心态投入新的学生生活中。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以人际交往教育为主,通过一年的学习、生活,这时可以激励学生多交往,积极地展示自己,树立乐观、豁达的幸福交往观念。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性别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书籍,传授给他们心理发展、调节的本领,激发学生心理成长。三年级的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这时将对学生进行心理抗压能力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择业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自知但不自卑。学校加开《择业心理》《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针对学生性别特点,开展青春期心理辅导 青春期的学生对性知识既感到神秘、渴望了解,又有些惧怕,甚至觉得麻烦。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和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分开授课,以讲座、辅导的形式进行学习,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解决了学生的不好意思和秘密心理。对于学生青春期经常出现的身体不适,老师们更要多关心,积极指导,让学生学会照顾自己和保护自己,使学生更加自信、自爱、自强。

以德育教育为主线,健全学生人格 建立健全的人格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的大方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健全人格的培养是各项教学的主旨和中心。心理健康教学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学到知识,而是着眼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和养成,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具有前瞻性,重点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独立民主意识是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学生要形成和具有独立民主意识,首要就要有足够的知识底蕴,对自己自信。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自身努力,学校各项教学的成功完成也是心理教学得以成功完成的重要保障。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导职能 中职学生相比大学生来讲,其年龄偏小,大多又都住校,离开了家庭,其对老师的依赖性相对较强。教育实践表明,中职学校班主任的言行,对班集体的管理方式方法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能够更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学生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纠正。班主任还有与学生交流的天时、地利,能够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第5篇: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重要地位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020-01

中等职业学校,俗称中专,现又称中职,它在历史的舞台上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基础还比较薄弱,但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下称中职)的学生能尽早参加工作减轻家庭负担,对众多农村的孩子来讲又是脱离农村的羁绊,一跃入龙门的桥梁,因此中职的学生多是农村和各个城市优秀学生的最佳选择。但改革开放的脚步加快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从1999年起的扩招到现在的自主招生,陆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随着高校的扩招和自主招生,中职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进入中职的学生不在是以前的优秀尖子生,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习能力、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较差的学生,那么,如何让中职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毕业后,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优势,首先应该做好的就是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一、中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中职顾名思义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它的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与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进行的是在高中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也包括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因此中职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5岁至18岁之间,仍然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的特点就是身体形态的发展已经趋于完成,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强,大多敢想、敢说、敢做,较少受传统习惯势力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勇于解决新问题。此时他们的社会化程度产接近成人水平但还存在着差距,准确地说正处于一种“心理断乳期”,他们的生活不断充满着矛盾和冲突,对社会知识的缺少导致社会生活能力的匮乏和对融入社会生活的强烈欲望,是引起矛盾和冲突的归结。同时这也正是他们走向成熟但还未完全成熟的一种表现,由此可见这个阶段是一个适应的过程,是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踏入中职的大门后,由于学业不再繁重,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增多,生活实践内容的逐渐丰富,社会交往的增加,互联网的极速发展,都在不断地诱惑着他们。中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有:1.与父母、长辈之间: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但自控能力还达不到,心理上想要摆脱如父母、师长等的束缚,以独立的人格出现,但由于生理、心理的迅猛发展和自身条件缺乏的差距,总会让他们处在焦虑之中。2.与同辈之间。这又分二类,一类是与比自己优秀的同学、朋友相比。中职的学生大部分是基础教育中就经常被忽视的群体,学习成绩不好,长期还会受到老师、家长的指责以及同学、朋友的歧视,再和比自己优秀的同学相比,会更加觉得前途迷茫,自卑感增强,表现到行为上就会出现更加怪异的行为和强烈的反叛意识。另一类是会和与自己相同或不如自己的同学、朋友一起。因为有强烈的自卑感,中职的学生会选择与自己相似或不如自己的同学、朋友相处,但这又会出现二种情况。一种是积极作用:如果说结交的同学和朋友是虽处劣势但仍然有强烈的进取心,不断想通过个人的努力取得社会、长辈的认可的话,这部分学生也会慢慢地改变,更特别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各方面都会有良好的提高。一种是消极作用:经常交往的同学如果没有进取心,这部分学生也会出现心理缺失,久而久之会更加固执、多疑,为人处事能力更差,更甚者会存在社交障碍,直接影响日后的就业和生活。

正是由于中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在他们就学期间必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发展成最佳状态。在现代的中职教育中,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里面又着重提出了全面素质,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讲,身体心理素质又决定着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人全面素质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要进行素质教育必然要进行提高心理素质的教育.即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素质教育里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中地位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也正是增强中职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主要凸显在以下三个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

2002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第七条明确指出:在职业教育中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而近几年来所发生的马加爵杀人案,美国校园枪击案,药加鑫交通肇事案等一系列和学生相关的案件都传递我们一个讯息,在青少年学生中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的重心由义务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也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就尤为重要,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会直接影响中职学生以后的价值取向。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有很多比如:能很好地适应环境,有着和实际年龄相匹配的心理年龄,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并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力,有高品质的生活方式等等。而这些优良的心理素质也会影响中职学生就业以后的处事态度和应变能力。因此在中职学生学习生涯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

2.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从2002年国家专门制定相关政策来重申在中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到近几年来各中职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办心理健康咨询室,并对进行心理健康咨询的学生实行保密协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心理教育环境等等。这些一系列的举措旨在适应时代的需要,探讨构建、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都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为了使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了解自己,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形成健全优良的人格魅力,提高综合素质,更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快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保持心理健康,提升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的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长远性。

第6篇: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范文

【关键词】中职生 高职单考单招 心理特点 对策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教育部对中职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为了拓宽中职生进一步学习的道路,教育部先后制定了各项政策,包括:3+2五年一贯制、技能优秀免试升学、成人高考、高职单考单招等。其中,高职单考单招是教育部单独对中职学校应届毕业生高考招生的一种形式,覆盖面最广,最具针对性,且与高考同步进行,考试严格程度与高考一致,被称为中职生的高考,是中职生升学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途径。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经历过中考的失败,他们对未来多了一份迷茫和不安。相对于普高生而言,中职生有着升学和就业两种选择,加上学业上一直经历着挫败感以及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他们对考大学普遍缺乏信心,难以坚持,但又希望能圆自己的大学梦,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这些复杂的因素交错在一起,使得中职生比普高生在参加高考时有着更为特殊的心理特点。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准确把握住中职生参加高职单考单招的特殊心理状态,并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具体来讲,中职生在面对高职单考单招时,主要有以下几个心理特点:

一、信心不足,自我怀疑。

这是中职生在考前最典型的心理特征。他们从小到大经历着学业上的失败,这种长期以来的挫败感导致他们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认为再努力也难以成功,所以干脆放弃努力。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它是由一次次的重复失败造成的一种无望感和消极心态,在中职生中存在较为普遍。而事实上,高职单考单招本身就是与中职生的学习能力紧密结合的,考试内容与试题难度都非常具有针对性,如果复习到位,学生完全有希望考上大学甚至是本科院校。他们不是没有能力考上大学,而是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导致信心不足。

二、压力过大,盲目学习

由于缺乏信心,又迫切想要升学,一些要参加高职单考单招的学生容易给自己制造过大的压力,导致没有计划、没有方法的盲目学习,效率自然不高。这又会给学生重新施加压力,加重考前的心理焦虑,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影响发挥。尤其是成绩名列前茅有希望考取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老师、父母的期望下,加上自身的高要求,往往由于压力过大而难以高效率地复习。在高压状态下,他们失去了方向,仍然盲目地做试题,却毫无收获,以至于出现严重的考试焦虑症状,导致发挥失常。

三、心存侥幸,过于放松

相对普高而言,多数中职生在入学时并没有做好考大学的准备。到高二下学期分流时,面对升学和就业两种选择,一部分学生才临时决定要升学,这部分学生多数成绩中等或者偏下。他们在迎考时容易抱着侥幸心理——“考得上是运气好,考不上则自认倒霉”。在复习中,他们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高三复习枯燥乏味,心存侥幸的学生寄希望于自己复习过的知识点都能考到,他们往往会厚此薄彼,导致复习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当考试越来越临近时,他们开始乱了方寸,侥幸心理越发强烈。

四、自制力差,易受干扰

由于中职生在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制力相对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面对高职单考单招,中职生容易受到的干扰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正值青春期,学生内心波澜起伏,容易将关注点放在异往方面,从而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二是容易受到选择就业的同班同学的影响。在多数中职学校,高一、高二阶段,升学与就业的学生共同学习。到高三后,选择就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或者自己找工作,而选择升学的学生则要继续学习。在经过了前面两年相对没有压力的高中生活后,选择升学的学生要开始为考大学努力奋斗,而选择就业的学生则可以到社会上去锻炼自己。相对来讲,升学的学生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更为辛苦。这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也容易给学习带来干扰。

针对以上中职生在高职单考单招前的特殊心理特点,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来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首先,建立合理认知,重塑信心。

笔者认为,首先要给学生多一些正面的力量,尤其是当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时,应及时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从而将由于长期失败所导致的“习得性无助”感逐渐减轻。此外,用能引发学生感同身受的事实说话比单纯地告诉学生要有信心更为有效。教育者可以从往年考上高职院校甚至本科院校的学生中找出从小到大同样经历过一次次失败,成绩并不理想但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考上大学的实际例子来激励学生,让学生与自身相比较,从而相信自己同样具备获得成功的能力。

其次,开展心理辅导,缓解压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它使学生在不断调整自己投入学习的过程中,改变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成绩。但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的种种问题则容易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于给自己制造过大的压力而出现考前焦虑的学生,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考前压力大,焦虑水平较高,影响到了学习,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以缓解压力,这一做法与普高较为类似。针对个别焦虑症状较为严重的学生,则可以采用个别心理辅导,用一对一的方式帮助学生缓解考试焦虑。

再次,纠正侥幸心理,点燃动力。

侥幸心理把希望寄托于偶然因素上,具有投机性,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在考前复习中若存在侥幸心理,则会导致复习不到位,最终影响考试成绩。要纠正这种侥幸心理,主要应在认知上进行调整。让学生认识到考试并不是靠押题、猜题就能考好的,而需要扎实的知识储备和灵活的答题技巧,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既然选择了升学,就应该踏踏实实地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投机取巧上。心存侥幸,只会增加知识点的疏漏和考试的风险,是很不可取的做法。此外,学科老师若能在复习过程中增加趣味性,在系统、全面的同时能让学生感觉到复习并没有那么枯燥乏味,由此点燃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学生的侥幸心理。

最后,营造良好氛围,减少干扰。

由于中职学校的特殊性,高三升学的学生容易受到就业学生和高一、高二学生的影响,他们所处的环境学习氛围相对较差,加上正值青春期,难以抵抗外界的各种诱惑。因此,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是排除外界干扰的关键。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便容易受外界干扰。笔者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参加高职单考单招的学生在高三阶段单独安排在一个校区集中封闭式学习是一种可取的办法。这一做法最直接的作用是排除了外界干扰,给学生一个相对安静、独立的环境进行考前复习。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营造出了一种积极的团体动力,团体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没有外界的干扰,成员之间相互影响,使得整个团体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综上所述,高职单考单招给中职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但它与普通高校招生相比又有着特殊性,学生在迎考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也具有特殊性。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笔者希望通过以上的分析,给中职学校的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以帮助学生在升学的道路上走得更顺利。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刘鹏志,周波.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第7篇: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范文

作者单位:北京市中医学校

教育部2009年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将《心理健康》列入到中职课程体系中,进一步强调了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一课程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质量。虽然心理健康课已在中职学校得以实施,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中职校心理健康课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中职生心理需求

中职生由于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向就业转变,他们有着不同于普通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独特个性。在大多数人眼中,“中职生”一词经常会与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后进生这些贬义词联系起来。就读中职校是多数学生的“无奈选择”。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不同学者在不同地区的中职校所做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都显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高中生。他们普遍存在着自我评价消极、缺乏目标和学习兴趣、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这就要求中职校的心理健康课在内容选取上立足于中职生的实际,将中职学生在学习、日常生活、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使心理健康课符合中职生这一特定群体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但是,目前中职心理健康课在内容上对中职生的心理把握不够准确,有些内容基本照搬普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材,没有考虑到中职生有别于普通中学生的特点;还有些心理健康教材的案例将中职生的形象描写得比较消极,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此外,有部分体验活动和案例或陈腐过时,或刻板说教,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存在一定偏差

在有些心理健康课的课堂上,教师过度重视活动设计,有关的知识或技能被淹没在花哨的活动和任务当中,造成了“为了活动而活动”的情况。课堂气氛固然热闹,但教师对学生的认知、领悟、情感体验等心理品质缺乏切实的引导措施,导致学生的反省、感悟、行动、自助难以真正展开,偏离了心理健康课程的培养目标。而另一种倾向则是,不少心理健康课教学内容偏重于心理知识的传授,教学时间由教师决定和控制,活动由教师发起,学生只是活动的回应者,只需按照教师的期望回答出教师预期的理想答案。致使大多数学生缺乏体验和感受,难以真正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对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还缺乏深入的思考。

二、自我肯定训练简介

自我肯定(Assertiveness)是指在不侵犯他人权利的情况下,表达自己观点与情感的能力。自我肯定行为有着多层次的内涵,有学者认为它包括四种反应内涵:(1)说不的能力———拒绝不合理要求;(2)请求的能力———坚持你的权利;(3)进行谈话、维持交谈和停止谈话的能力;(4)表达正向和负向情感的能力。许多学者将自我肯定行为、非自我肯定行为以及攻击行为一并作比较区分,以便更清晰地认识自我肯定行为。非自我肯定行为(Non-assertiveBehavio)r是对自我价值的否定,缺乏自信,压抑内心的感受,缺乏主见,羞怯、焦虑、畏缩,常有负面的反应与情绪,即使被人侵犯了权益,也不敢表达出个人需求,只在心里觉得委屈或愤怒。攻击行为(AggressiveBehavior)则是一种凡事“我第一”(mefirs)t,不考虑他人的权益、好支配他人、主观固执、自我防御性强的行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和满足个人要求,往往出现侵犯而引起别人不悦。此三种行为放在同一数轴线上,能更直接地阐释出三者的关系。

由此图可见,自我肯定行为位于中间,处于合适的位置。而非自我肯定行为和攻击行为位于两个极端位置,越向右侧表现出的攻击行为越多,越有可能引起他人的不快与敌意,越可能伤害他人;而越向左侧则越被动,越倾向于表现出退缩的行为,容易产生内心的焦虑并让他人反感。而自我肯定训练意在将两端的行为与认知方式向自我肯定的方向发展,形成更健康的交往方式与品格。自我肯定训练(AssertionTraining,简称AT),又译为自我决断训练。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系统的自我肯定训练理论并对其加以发展。自我肯定训练是一种教导个体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自在表达自身权益和意见的训练策略。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参与者做到开放而真诚的沟通。它能够直接对人际互动产生影响,进而改善人际关系。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有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将自我肯定训练运用于教导青少年表达和自我情绪管理,因为青少年常用一些不当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绪,如对他人有身体或口语上的侵犯动作、消极的不言不语、转移目标或责怪他人等。青少年通过训练学习自我肯定的技巧和如何表达情绪,并了解情绪的不当宣泄会如何影响他人及与他人的关系。

三、将自我肯定训练引入中职校心理健康课的优势

(一)自我肯定训练的内容符合中职生心理需求

在学校的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咨询工作中,笔者经常感受到:人际关系困扰是众多中职生烦恼的来源。例如,有些人厌恶同屋室友的万般使唤,可又不好意思拒绝,只能选择生闷气;有些人受不了同学的出言不逊,自尊受到侮辱可又不愿发生冲突,以默默远离为解决方法;有些人则害羞、胆小,怨恨自己没有出息,不敢与异往,甚至不敢与教师沟通;还有些人缺乏自控,出言不逊,常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顶撞、辱骂教师。这些现象并非个别,可以说人际关系不良在中职生中是较为普遍的。而诸多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或困扰都与当事人不能自我肯定有关。自我肯定训练可以改善个人的沟通,进而有助于建立自信。同时,自我肯定训练体现着积极正向的人性观,有助于学生形成正向积极的思维观念,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人际交往。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过分关注中职生心理的消极方面的倾向,转而去关注他们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也非常符合积极心理学的精神。

第8篇: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实施策略

随着市场人才结构的逐步调整与融合,职业技术教育成为适应社会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途径,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加强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教育,探索中职学生思想教育的策略,是促进现代中职人才教育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

中等职业学习在校的学生一般年龄大都在15-20岁。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这个时期正是在个体心理、生理上的一次重要飞跃时期,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发展成熟时期,这一时期在人的一生所受教育序列中处于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正在从少年向青年过渡,他们朦胧的意识开始清醒,开始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内心充满了对未来对各种美好的希望,并渴望能把这些希望变成现实。这种希望一旦化为泡影,就会使跃跃欲试的狂热心理遭受到意想不到的打击,因此就会出现失望、忧伤、痛苦、沉沦等交织着的心理特征。这也是他们目前刚入学存在的一种心理特点。这一心理特点,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当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

①、厌学情绪产生恶性循环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分数线相对比较低,一些没有考取高中的初中生和没有考取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以及没有读完初中或高中的学生都选择了就读中等职业学校,这样大部分学生存在“底子薄、基础差”的现象。由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正在对教材进行改革,现在所使用的教材从内容上来讲比较难,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的时候感到比较吃力,久而久之对这些课失去了兴趣,产生厌恶感。那么就出现了上课睡觉的、看课外书的、作业抄袭的、逃课的等等不好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学生当中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就表现出一种懒散、自由自在、不思进取的行为。这在代课老师的眼里就是那种不学习、爱捣乱的学生,老师就爱对这些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学生一味地从老师哪里得到的是批评而没有表扬,这样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敌对情绪、越发对自己没有信心。

②、沉迷于网络

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高中的教育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在时间上不会像高中学校对学生要求的那么紧迫。由于学校的学生多来自于农村,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感,又由于他们年龄偏小,自我束缚能力低,所以有些学生就比较喜欢到网吧上网或打游戏,一旦迷上就沉迷于其中。这样有一部分或大部分时间就会在网吧上网,这就牺牲了他们的休息时间或上课时间。有些学生就表现在夜不归宿、上课萎靡不振甚至旷课等现象。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每月的生活费用都是固定的,除过吃饭的钱外所剩无几,他们就会出现偷窃的行为,更有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学生会到同学当中进行敲诈勒索。这种行为及其恶劣,在学生当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二、加强中职学生思想教育的措施途径

1、更新思想教育观念,强化中职学生思想教育职能建设

当前市场化人才结构需求的调整,中职学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必须适应时展趋向,构建开放的思想教育理念,强化学生思想教育职能,学校要积极容纳社会力量,依靠科学管理,利用校企联合的基地实训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辐射渗透到实践教学中,使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实践紧密配合,促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2、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优化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环境

相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校园文化建设是针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和宣传的重要阵地,当前中职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要立足于职业化教育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融入到专业技术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功能引导,优化社会文化安全环境,倡导文明和谐风气,消除不健康低俗思想对中职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腐蚀影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协调发展。

3、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强调学生个性与集体观念的融合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中职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以及共青团和学生干部等团体组织的带头引领作用,强化中职学生法制观念与纪律意识,加强集体建设,发挥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化与集体观念的融合。

总之,当前社会环境下,加强中职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以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各种思想问题,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种职业技术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深化思想道德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有利于促进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范文

关键词: 中职女生 排球垫球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排球垫球技术是学习排球的基本技术之一。在排球体育教学中,垫球技术是容易学习的排球教学内容,可是对于中职女生来说,由于主观和客观等因素,给排球垫球体育老师提出难题。为了使中职女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排球垫球技术,增强教学效果,我们对中职学校女生进行问卷、访谈,并结合多年的排球教学经验、教学实验和文献数据,对中等职业学校女生排球垫球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阐述,供同行分享。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以中等职业学校的女生为调查对象,通过互联网、期刊检索和查询、手动收集有关“排球教学”、“中职女性心理特征”等文献资料法,对我校中职一年级女生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同时访问部分中职二、三年级的女学生,了解她们学习排球垫球的感受,最后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垫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据调查统计,中职的第一年100名女孩中,喜欢排球的占67%,不喜欢的占33%,会打排球的占13%,不会打的占87%,想学习排球的占21%,79%不想学习。由以上数据可知,传统的男孩喜欢打篮球,女孩喜欢排球的说法是存在的。大多数女孩都喜欢排球,但是喜欢和不知道如何玩,又不想学习的占多数,女生在学习排球的兴趣观念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2.访问调查结果和分析。

在部分中职学校我们对部分学生不想学习排球的学生进行走访,得知她们不想学习排球,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打排球,在练习时排球会到处乱飞,或觉得捡球是比较麻烦和累人的活动。此外,在排球垫球练习时,觉得手很痛,有点受不了也是一大原因。

3.收集资料和实践分析。

经过数据查询和多年对中等职业教育女生的了解,中职女生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依赖性也强,他们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依赖性比较强,但在学习、生活和思想等方面遇到问题时,希望得到他人的指导和帮助,对家长、老师仍然有强烈的依赖心理。另外,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女孩,心理发展阶段都是在青春期,对未来充满希望,敢说敢做,只要有合适的环境条件,就会积极参与,展现自我。但是职业学校很多女孩从农村来,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综合素质较低,性格内向,即使自身有某方面特长,也因为缺乏信心,害羞,优柔寡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人们普遍认为,就读职业学校的前途不是太好,所以她们自卑,缺乏自信,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感到低人一等。这样主观和客观因素,使得中职的女孩不同于其他普通高中女生的心理特点,对排球垫球体育老师教学提出难题。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1.依据中职女生的心理特点,提高锻炼意识。

中等职业女生排球垫球教学活动,是一个典型的群体活动。体育老师,应让女生在练习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逐渐达到学习活动群体的效果。这种积极的群体效应有利于提高中等职业女孩的学习兴趣和掌握技能。如在友爱、依赖、愉快合作的排球垫球教学氛围中,当某个女孩练习失败时,老师和同学都给予热情的帮助和耐心的鼓励,增强学生继续练习排球的决心,坚定成功的信念,当她们小的进步得到集体的肯定和赞美时,会产生喜悦,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激发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学习热情。为让她们真正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培养她们终身体育的理念。

2.简化动作要领,增强中职女生的学习信心。

对于中职女生,一次性讲解“一插、二夹、三抬臂”等动作要领,会导致概念混乱,无法做到。对于她们,我使用的方法是动作要领简单化,最初只要求她们做“夹”,即手臂夹紧、伸直,击球时手腕注意下压。经过实验大多数学生都能快速接受,不会乱飞球,捡球也比较方便,从而更快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更浓厚。等到基本动作熟练后,再逐步提高技术要求,使学生逐步掌握动作要领,从而使学生完成动作,提高教学质量。

3.结合中职教学实际情况,采取克服排球垫球疼痛的方法。

(1)心理疗法。教师要亲自实践陪练,并对她们多鼓励多赞扬。中职女生在刚刚学习排球时,因疼痛难忍而对学习排球产生排斥心理。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主动陪练,不失时机地用“好样的”、“好球”、“不错”、“有进步”等鼓励性的语言表扬与赞美她们,转移她们的注意力,嘱咐她们每次垫球后,回到宿舍用温水浸泡疼痛部位,从而减轻甚至消除疼痛感。

(2)排球垫球教学应尽量安排在夏季。无论是橡胶或皮制排球,在夏天,当练习时会显得较软,将极大地减轻初学者的疼痛感,可是在冬季,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里,当练习时手臂的疼痛感加倍,这样会让初学者望而生畏,从而学习更困难,并影响后来的学习,结果将得不偿失。所以在安排教学课时时,最好在夏季。

(3)使用软式排球进行垫球教学。软式排球比普通排球具有柔软,重量轻,体积大的特点,避免垫球时的疼痛感。软式排球还具有球体柔软不易造成伤害、飞行速度慢容易判断等特点。

综上所述,为做好中职女生排球垫球教学,让她们快速学会垫球,体育老师必须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她们的心理特点,选择良好的教学时间和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设备与器材,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