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

第1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目前,社会环境的负面作用和家庭教育的失当,造成学龄儿童心理压力过大、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异常的现象越来越多。这种心理异常现象会导致儿童思想情绪的不稳定、学习能力的下降和问题行为的滋生等,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有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呢?我认为音乐和美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面有它独特的功能。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的人格健康、蓬勃而富有朝气。

一、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同学

案例一:“他们笑我唱歌‘跑调’”

2009年,我教授三年级的音乐。班里有个女学生在表演时总是低着头,问及原因,她轻轻地说:“我唱歌跑调,他们说我唱歌难听”。通过了解,原来她在幼儿时由于嗓音很沙哑,唱歌时常被小朋友笑话,不敢开口唱歌。久而久之都认为她是一个“唱歌跑调”的“乐盲”。

其实,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我告诉她一个人嗓音的好坏并不影响她喜欢音乐,唱歌也不是表现音乐的唯一方式;还给她讲述了盲童学钢琴和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仍创作出不朽名曲的故事,并开始手把手教她竖笛。一次音乐课,我请学生闭上眼睛欣赏一首乐曲并猜猜是谁演奏的。她鼓起勇气为全班同学吹奏一首《十五的月亮》后,其他同学猜了十个名字都没有猜到她。最后当大家睁开眼睛看到演奏者竟然是“乐盲”时,个个惊奇地说不出话,片刻的宁静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从此她迷上了音乐,并成为学校管乐队的优秀队员,她好像变了人似的,后又作为艺术特长生被一所的重点中学录取。

反思:其实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我们要善于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多方面开发学生潜在的音乐本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得到喜悦、乐趣和自信。

二、点燃学生情感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

案例二:“我永远都忘不了母校,忘不了老师和同学们”

这是五年级的一节音乐课,我像往常一样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探究式学习,但今天有人在传递纸条。我有点疑惑,走过去一看,上面写着“王××同学:希望你在美国不要忘了我们,我们会永远想念你的”。原来一位学生即将转学去外国读书。片刻思考后我做出了决定,说:“我们能不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感情呢?”“能!”学生响亮而整齐地回答。学生争相用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最后我建议全班学生再用八孔竖笛合奏《彩云追月》《友谊地久天长》两首乐曲为她送行。演毕,每位学生眼里都闪着泪花。王××说:“谢谢老师和同学们!我永远都忘不了母校,忘不了老师和同学们!”我想,此情此曲会永远留在学生的心中。

反思:在教学中我随机应变,巧妙改变教学内容。首先把感情的纽带抛向学生,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引导他们在即兴表演中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使学生之间的友情和对母校、对祖国真挚的感情得到升华!一个健康的人格,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音乐是情感艺术,艺术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

三、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造的天地

案例三:“我们自己可以创编出最精彩的节目”

第2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情感

记得有位著名的音乐家这样说过:“如果我的音乐只会让人觉得非常愉快,那么我很遗憾,因为我创作音乐的目的是让人们变得高尚起来。”简短的一句话,深刻地揭示了音乐创作的真谛:学习音乐不是为了掌握音乐本身的知识与技能,而是要通过其独特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力、鉴赏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品质的升华。

一、通过音乐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如果教师告诉学生要热爱祖国,那么他们对“怎样做才算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的理解不透彻。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不必着急,可以告诉学生热爱祖国就是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就是从点滴小事做起。当然,在这些教育方式中,我认为还是音乐背景的效果最好,它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在音乐课堂中,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还可以达到爱国教育的目的。例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时,我通过音乐背景的介绍,成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国歌是一首高昂、雄壮的歌曲,每当听到国歌响起,我们都振奋起来,充满力量。有的学生虽然会唱,却不知道国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因此他们的歌声中没有灵魂。所以,我为学生介绍国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中华儿女为争取自由而奔赴前线,与帝国主义进行不屈的斗争。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每个人都神情严肃,似乎在心中做出重大的决定。我想,学会这首歌曲之后,每当学生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到国歌的旋律荡满校园的时候,心中一定会有满腔热情,充满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自己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音乐背景的介绍和文化知识的灌输,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育人育才的双重效果。

二、通过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音乐欣赏可以感染人们的内心,震撼人们的灵魂。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广大的欣赏者,让很多人接受了美育的熏陶。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教育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注重民族音乐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聆听民族音乐,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情感。例如,《忆江南》是一首优美的乐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所表现的意境也很迷人。这首乐曲的歌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词,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将这么美丽的词配上音乐,怎么会不吸引人呢?在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己聆听,感受其中的美好。在学习歌词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朗读歌词,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热爱,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乡有什么风俗、有什么迷人的景物、有什么美丽的传说等。此时,我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此情此景,让学生的感触很深,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它给学生带来的冲击是其他艺术形式不能给予的。尤其是优秀的民族音乐,其中蕴藏的历史意义早已超过了音乐本身,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及内心。

三、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3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学 问题 现状 改革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一名优秀的幼儿园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音乐相关知识外,还要具备能够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潜能,使其喜欢音乐。然而,实际的教学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急需改革现在的教育现状,优化教学。

一、中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出现的问题

(1)很多从事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教师都是学习与音乐有关的专业的,具有很深的音乐专业知识理论。这从表面上来看是件好事,但是正是由于这样,使得他们在教学时不知不觉地将幼儿园的孩子们当成是完全学习音乐知识的学生,而缺乏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而造成孩子们对音乐没有积极性,甚至厌倦学习音乐。

(2)在教学时只注重课本上的知识,缺乏实践性,这是所有教育行业的通病。在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一味地学习,忽略了素质培养。

(3)教师之间缺乏合作和沟通能力。一些知识在不同的音乐学科中有重叠部分,授课的教师彼此都会认为对方已讲解过该知识点,因而造成学生的知识遗漏。

(4)很多教师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他们认为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很多评价学生学习是否好的条件是最后的考试成绩,考好了就是学会了,但其实这是错误的,教育真正的目的是使他们“会学”。

二、中职院校学前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1.按照实际需要,改革所开设的课程

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必须依据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可安排相关人员去幼儿园调查音乐教育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和要求,不同的音乐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等,根据调查结果,并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中职院校教学大纲》编排课程,确定学生的培养方向,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并能运用所学传授给幼儿。这可以满足学前教育与幼儿园之间供求关系,双方能够更好地配合,从而实现中职学前教育和幼儿园两者共赢。

(1)学习基本点音乐知识理论,利用视唱教学使学生具备将乐谱变为歌曲的能力。具体的能力包括:能够识谱,认识和了解各种音乐符号的含义,能够根据节拍、音调和节奏将歌曲唱出来;具备音准的能力,能够识别各种音高,这是学习音乐必备的基本能力;懂节奏,熟知各种音符和节拍,从而能够体会出各种不同音乐不同的节奏感;理解不同音乐的强弱规律,体会出音乐的强弱感。

(2)学会欣赏民族音乐。因为民族音乐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选择合适的审美角度。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要以一种创作的心态去体会音乐的意境,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出民族音乐所要表达的含义和民族音乐的优美。

2.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拥有必备的音乐理论的同时,必须能够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阐述出来。音乐本身有很深的内涵,而有时却很难用言语表达出来,这与教学的初衷所背离。教学就是要将自己所知道的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增加课外实践的锻炼,从中认真学习,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要以实践为主。教师除了在理论课时传授幼儿理论知识,还要采用模拟教学的方式实现对学习的实践,例如几个学生一组,其中一个作为“老师”,其他的为“学生”,模拟教师对学生授课。这样做的好处是:作为“老师”的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时的问题,而“学生”可以评价其授课质量,并且“老师”可以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从而改进自己教学方法中的缺点和不足;此外,还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3.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学前教育面向的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除了具有音乐技能外,还要有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儿童的表达能力很差,有时候根本不能表达出自己要说的话的意思,或者由于害羞,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能够从儿童简短的话中分析出要表达的意思,或者从孩子们的表情中体会出孩子此时的心情以及想法。此外,学生之间也要加强沟通,提高合作能力,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为优秀人才。此外,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必须和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和个人的兴趣爱好。这方面的沟通能力也是必须培养的。

4.增加教学的多样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的授课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音乐教学是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这要求将音乐和舞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观看教学视频,将一些图像和音乐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一种音乐的意境,使学生体会到音乐之美,从而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5.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针对性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生源地不同,不同地区的教学质量差距很大,并且学生因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不一,若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很难将学生全部都培养出来。所以,教师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充分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例如,一些学生爱好音乐,但由于其自身能力有限,总是学不好音乐,教师可以放松要求,让其掌握基本音乐理论即可,同时辅导其音乐能力;又如,一些学生有很好的音乐潜能,这就要加大力度进行培养,使他的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教师在教学时要用循序诱导、抛砖引玉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和教学知识。

从前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中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适用于此,长此以往必将对幼儿园的音乐教育造成很大的影响,而此影响关系到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所以,中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当然,改革的方法有很多,并不是局限于以上叙述的几点。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学前教学一定会适应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引进奥尔夫音乐课程[J].科技风,2011(8).

[2]黄冬晖.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视唱练耳教学之我见[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6).

第4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 流行音乐 学校音乐教育 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受专业艺术教育影响颇深,一直存在“重技轻乐”的倾向。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专业学科教学的规律,而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审美认知规律。有的老师自诩科班出身,懂的是真正的好音乐,对通俗音乐嗤之以鼻,听到学生唱流行歌曲不是冷嘲热讽,便是说上一堆让学生一头雾水的深奥道理,上课更是很严肃,满口术语,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场面。

许多音乐课如同数学课一样有严格的教案,理性有余,情感不足,原本很能感染人、使人愉悦的音乐,由于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当而变得枯燥无味,孩子们在其中找不到乐趣,进而不热爱音乐。因此,强调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流行音乐就以其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引领时代潮流而占据了学生音乐生活空间。我们应有目的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使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结合起来,形成合理、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教学模式。

一、流行音乐进入学校音乐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流行音乐进入学校音乐课堂的必要性。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则是社会的一部分,因此音乐教学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通讯传媒的发达,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以娱乐性为特点的流行音乐随之蓬勃地发展起来,音乐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当然也进入学校。而对音乐的多元发展趋势:日益丰富的和善,多变的风格,现行的教育模式、教育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和现用教材的局限性日益突出,我们不能再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而是要积极进取,创新探索,根据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从学生本身的需要出发,改革教学方式,让音乐教学与世界接轨。由此可见,流行音乐进入学校音乐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在一次音乐课上,我给学生放了一首腾格尔演唱的《天堂》,听后,同学们的感触颇多,有的说:“听着那歌曲的旋律,仿佛自己真的来到了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有的说:“听着歌曲的旋律,刹那间我想起了自己久别多年的故乡。”……随后同学们总结:“蓝天、青草在今天多么可贵,但要想把蓝天、青草永远地保持下去,必须加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当听了陈红的那首《常回家看看》之后,很多同学感触颇多。有的说:“父母养育我们很不容易,应在平日生活中多关心父母才对”;有的说:“父母对子女付出爱的同时,子女也应及时向父母回报这种爱”;还有的认为:“多问候父母、常关心老人,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伦理道德的重要标准之一。”

像这样的流行歌曲,内容好、曲调优美,能在学生中广泛流传,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音乐课堂充满活力,为何不能用来充实音乐课堂呢?关键是看音乐教师怎样趋利避害,利用流行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是有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的。

2.流行音乐进入学校音乐课堂的可行性。节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节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掌握。除了采用节奏模仿、打击乐训练等方法外,我们也可以尝试将流行于欧美的“说唱”引入教学,“说唱”有着鲜明的节奏感和独特、新鲜的风格韵味,更易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选取合适的流行音乐,既可以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流行音乐进课堂,应遵循适度的原则。就是要设计好它与原有教学内容的轻重主次的不同安排,并在选材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引入体现时代特点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流行歌曲、爵士音乐、现代轻音乐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通俗为手段,授音乐之元素。因为音乐是有共性的,不管哪种音乐,它们的组成要素和运行规律都是相通的。在引入健康向上的通俗音乐的过程中,将重点逐步转移到对音乐要素的学习上来,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更大兴趣。

至上励合的《棉花糖》,学生都比较熟悉。在一节五年级的音乐课上我播放了一曲《棉花糖》,让他们站在音乐的角度带着问题去听,学生一听流行音乐,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似“触电”般,连平时上课时常处于“萎靡”状的几个男同学也立刻打起了精神静心聆听起来。那节课学生们一直处于积极参与和热情投入的状态中,我们从《棉花糖》伴奏中的二胡、琵琶谈到了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大胆“预言”这样风格的流行歌曲一定会大行其道,接着我拿出了心爱的二胡,现场为同学们演奏了二胡独奏曲《棉花糖》,投入地演奏着。同学们投入地聆听着,那一节课每个细节都历历在目……

从这堂课上,我意识到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那种渴望情怀,只要正确引导,在课堂上就是完全可以引入流行音乐的。正是有了首次非常成功的“触电”经历,坚定了我将流行音乐引进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事实证明,适度“触电”流行音乐,完全能够彰显音乐课堂的无限魅力与精彩。

二、流行音乐进入学校音乐教学的注意事项

1.正确引导。学生最需要的是辨别能力,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重要阶段,有很强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思想意识包括对艺术的审美、价值观等,仍有待成熟,且不可避免地带有稚嫩的盲从性。我们必须把握这种规律,抓住有利时机,利用课堂教育和课后熏陶,进行接触比较、分析鉴别,因势利导,引入一些格调健康的通俗音乐,通过正确的引导,使青少年了解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掌握各种元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认识各种音乐技法、表现形式、乐器性能和音乐风格,以增加其音乐修养,从而引导学生确立成长和观念,提高识别鉴赏能力,避免好坏通吃,避免惟经典主义和惟流行主义的极端审美观。

2.精挑细选。在艺术与流行中寻找统一,许多通俗音乐,尤其是国内著名作曲家创作的通俗流行歌曲中,不乏高品位的上乘之作,有的甚至达到了通俗歌曲“艺术化”的高度,也只有它们才真正代表着“通俗流行”及其发展方向。选编适当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课堂听、析、唱,与时代节拍和青少年的心理都是相适应的。

3.抛砖引玉。善意地拓宽通俗音乐的概念内涵,以拓展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民族歌曲等传统音乐的学习欣赏兴趣,使之发挥桥梁作用,扩大音乐知识面,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要让通俗音乐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青少年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之后,流行音乐将不能满足他们对音乐的渴望,以往那种肤浅的感性认识将会被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即审美体验)所取代。而高雅音乐将会充分满足这种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和审美体验,最终引领青少年真正步入严肃音乐的神圣殿堂。

4.网络教学。让传媒和网络更好地发挥作用,引导潮流,辅助学校的音乐教育。网络的资讯传播有快、新、准的特点,并有视听结合、人机互动、随时下载的优势。因此可利用校园网开设音乐欣赏、音乐下载、音乐评论网站,一方面介绍当前的流行动态,推荐好作品,比较系统地介绍各个年代、不同地域的作品。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音乐交流,建立交流的平台,便于教师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全新了解,并及时加以引导。

美国当代著名音乐人类学家布鲁诺・内特尔指出:“各种音乐是不可攀比的,就卓越方面我们不能说一种音乐比其它音乐要好,这正如说一种语言比其他语言要好。”实践证明,选择适当的教法,挖掘流行音乐的深层,让流行音乐适度“触电”音乐课堂,不仅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反而会丰富教学内容、巩固音乐知识,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更在无形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索课本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对学习音乐的信心,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我以为,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在课堂上,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好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起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旭辉.谈将通俗音乐纳入学校音乐教育的设想.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

[2]教育部基础司.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5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心灵相融 音乐鉴赏 演唱评比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机械性的传统教学形式,很多教师仍以自己“讲”好为课堂准则,将在音乐课上让小学生学会唱歌作为唯一的课堂目标,预设的课堂问题过于普通,根据我国教育部等部门的新课改要求,这种不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灌输为主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因为当代学生通过网络或者手机音响接受到的音乐比较多,在学习时已经有了认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的音乐功底和了解的音乐基础知识还是比较弱,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音乐课堂设计成自主开放的课堂,做到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能达到与心灵相融的教学成果。本文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论述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现音乐与心灵相融的具体方法和措施,通过音乐与心灵的融合,不但能够增强新时代音乐课堂的魅力,而且能够让音乐的力量发扬和传递。下面我提出几种可行性建议。

一、教师从改变教学模式做起是让音乐与学生心灵相融的基本条件。

教师是课堂高速前进轮船的掌握航向的人,其教学模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针对如何让音乐与学生的心灵相融这一问题,教师的教学模式起到很大的支配作用。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存在部分教师由于顾虑课堂上过多的提问可能会影响自己的上课进度和上课秩序,惯性地认为音乐课堂本来就不应该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权利。部分老师的专业知识和歌唱能力不强,怕学生过多发问会使他们陷入困扰,导致本应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这些顾虑使小学音乐课堂照搬陈旧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积极性不高。学生需要自己探寻音乐的真谛,从音乐的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主动发问,积极思考,真正以音乐滋养心灵。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出一种开放性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大量的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的空间。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思维,能够让学生思维活跃,不仅如此,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开放学生的思维,而是要通过有力的引导,让学生提出有价值、有讨论意义的高质量问题。例如小学音乐知识中的音调和节奏,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哪个音调最难唱,才能让小学生针对个别的音符的发音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耐心地教学生改进发音上的漏洞。教学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允许不同的意见出现,为课堂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当他们对课本基础知识或者歌曲的曲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则重新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方法是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体现之一。当然方法和手段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才实现和完成。

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之处。

使学生的心灵与音乐相互融合要将学生当做小学音乐课堂的主体,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对象。小学音乐教学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属于基础阶段,音乐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是将学会和唱会歌曲作为主要目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及时转变这种错误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改变没有感受地学习音乐的坏毛病。让学生学会一首歌曲并不难,但如何通过学习让学生爱唱敢唱,认识到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才是广大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考虑的。小学音乐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能够准确考虑到教材的系统目标和总体规划,考虑到小学教材的单元框架,努力将音乐课程安排得井井有条。

而在这里我重点推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增加“音乐鉴赏”这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一次课堂上,学习《Do Re Mi》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伴随着电影中的优美画面和阵阵优美的旋律让学生认识《Do Re Mi》的由来。其次,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曲的歌词,体验作曲家对雪绒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对在歌曲中感受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整理总结,切实做到赏析音乐,真正意义上了解和感动于音乐所要传递的精神。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课程的背景及民俗习惯激发学生倾听这类音乐的兴趣,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音乐与学习的音乐曲子作对比赏析,使学生自主寻找这类音乐的共性和不同,在音乐鉴赏的基础上,转变自身的音乐学习方式,在心灵上与音乐产生共鸣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鼓励制度使用演唱评比的形式是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小学音乐的课堂做到充分激发学生唱歌的热情才是让学生与音乐心灵相通的好方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也包括这方面,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音乐学习积极性高涨的课堂。如果真正做到音乐与心灵相融,那么使用演唱评比的教学方式无疑是音乐课堂很好的选择。比如小学音乐课本上有一首歌曲是《海鸥》,我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合理地分成四个组,让全体学生进行当众演唱,教师选出其他小组评选的学生打分。由于分数的高低涉及学生的自尊心,因此我建议把分数当做一个普通的表面工作,尽可能地让大家普遍高分,而且分数雷同较多,有差别的则相差不大。《海鸥》这首歌曲简单易于演唱,而且通过演唱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歌曲中海鸥的性格,传递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关系,培养学生珍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美好心灵。运用这种唱歌评比的教学方式可以回归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本质,让学生了解音乐、爱上音乐、喜欢歌唱。小学生的娱乐兴趣比较高这一特点也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地方,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可以在演唱比赛中融入到音乐课堂中。小学音乐课堂对于这群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繁重课业下放松休闲的好机会,同样能激发他们热爱歌唱和音乐的热情。这样一种教学手段符合当代教育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适应新型时展的特征,同时是现代音乐教学模式的高度体现。利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给小学生构建歌唱竞争的平台,使得课堂的氛围异常活跃,这样,学生和教师能够乐在其中,学生可以相互借鉴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是实现双赢的有效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通过以上三种措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改变传统音乐课堂的弊端。有人说,音乐是心灵的窗户,是心灵的眼睛,是心灵的源泉。只有将学生的心灵打开让音乐的思想和情感传递,才能做到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心灵与音乐相互融合,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课堂,走进音乐的世界。

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走进音乐世界,领悟音乐的真谛,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让音乐的力量得以发扬和传递,轻松爱上音乐,爱上学习,也使音乐课堂富有生命力,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快乐、健康成长,让教学步步为“赢”。

参考文献:

[1]丛奚莹馨.试论小学音乐趣味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蔡之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性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3]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状况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吴海芸.小学音乐有效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5]张静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6]马静.浅谈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7]张爱华,宋方菊.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

第6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但是,“每个人都有全面发展各种智能的生理基础,具有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这句话是否应该理解为儿童在任何方面的能力都可以获得,儿童可以成为一个“完人”?事实表明,“可能性”一方面指儿童具有向每个方向发展的可能,但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当他往一个方向发展时,他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个方向的发展。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只看到并且夸大了前一层含义,而忽视了后一层含义。实践证明,儿童不可能学习所有的知识、不可能获得所有的经验、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技能。因此,正确理解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儿童发展观、教育观。

儿童发展“可能性”的含义

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有两层含义:其一,儿童的发展有多种可能;其二,虽然儿童有无限发展的可能,但由于受时空的制约、主体条件的限制、外在环境的影响,他只能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一定的舍弃,即“可能性”是有限的。

关注“可能性”的第二层含义可以使我们知道什么样的教育真正对儿童发展有益。过去我们的课程强调的是打好学科的基础,强调学科基础中的原理部分。因此,我们是教所有人按同一种方法做同一种事情。老师讲,学生做,强调的是记忆、模仿,重现书本的间接经验,强调学生听讲与接受。几十年来沿袭一种“惟师、惟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经常看到,当我们要求学生学习各种能力、掌握多方面知识的同时,他们往往也失去了与同伴嬉笑玩耍、与家长老师进行情感沟通的机会;失去了感受大自然和谐的机会以及金色童年的欢乐体验。

既然“可能性”意味着舍弃,那么,怎样才能让儿童发展得更好、更全面呢?问题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对教材的驾驭和裁剪能力以及对学生身心的了解程度;在于所组织的教育活动是否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或者说,一种教育活动是否尽可能达到多重教育目标。

我们应当看到,这些活动既提供了学习机会也造成了学习的限制。因此,教育者有责任去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带得走的基本能力。但是,这种“传授、培养”不能通过强化教师特权的方式进行,而要把学生的愿望、经验和经历作为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把重点放在必须要做的事情上,而不仅仅是规定的事情上,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多元化的新课程体系。我的做法是:

将游戏进行到底,实现多重教育价值

游戏不仅仅是儿童的生理需要,更是他们的心理需求,欢乐的童年几乎可以与游戏的童年画等号。但是,只要留意就不难发现,儿童用于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变得与成人一样忙碌,与成人一样焦虑,很少看到一群无拘无束玩耍的小朋友。

在音乐课堂上,同样缺少学生自由游戏的时间与空间。特别是平常课我们常把游戏作为对学生的一种奖励,――“只要大家表现好,咱们就来做个游戏”……殊不知,这种游戏已经走到了“伪游戏”的边缘,失去了游戏自主、愉快、主动参与的特质。

事实上,游戏本身是创造性的、可变化的,我们完全可以把各种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渗透到游戏之中,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降低难度,使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游戏中边玩边学,大大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信,实现多重教育价值。

比如将各种节奏做成纸牌,让学生玩“钓鱼”、“比大’、“凑四(拍)”等游戏;也可以把节奏做成“甩子”,甩到几拍走几步或跳几格;再如,把课的内容设计到一盘“音乐跳棋”之中,学生每下一步棋,就有相应的学习要求(难易相兼),等等。哪怕最简单的“丢手绢”游戏,也可以玩出不同的花样:游戏中增加一名鼓手,大家演唱的快慢由鼓点的快慢控制。这样,学生不仅要注意到手绢是否在身后,而且还要注意音乐的变化,还能培养学生对游戏的改进能力。

新课程的每册教材都体现了编委们的良苦用心,但我们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单元做做游戏,而要用创新的思维,儿童的视角,将富有召唤力的拓展内容进行到底。

打破生活与学习的界限,强调隐性教育

“生活”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当前,“教育即生活”的主张越来越受到关注,课程本身就是儿童的生活。把课程独立于生活之外,很容易把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割裂开来。我们应尽可能讲述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事件或熟悉的印象,把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拉近孩子与音乐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更易理解音乐,一步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最后获得知识。也许最终没有形成共识,但过程的教育价值比结果的教育价值更为重要。

学生的生活是与他们的实际需要联系在一起的,打破生活与学习的界限,就是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点,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可能出发,让音乐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音乐课堂,让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把知识技能用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加以整合,进行隐性教育,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历练出适应和改善生活环境的能力,提升生命质量。

为此,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教给学生终身喜爱音乐的途径与方法,让美妙的音乐装点、伴随其一生。

我们有责任让学生知道:上天赐给每个人一件最好的、最简便的乐器,那就是嗓子。每个人的嗓音都是独一无二的,唱歌可以随时随地为我们的人生带来快乐,充满歌声的人生必然是快乐美好的人生。为了让学生在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我在课堂上搭建了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星光大道”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表现能力和创新思维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让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此外,我还经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充分享受音乐这随时可享用的财富。比如,准备一本自己喜爱的歌曲集,抄录自己的“保留曲目”,以备即兴地表演;录制自己的个人专集,将自己的演唱、演奏、配乐朗诵、创作等永久保存或送给亲朋做礼物;学习用音乐调节自己的情绪,了解音乐的特殊功能,等等。

音乐教学生活化,必然使学习充满活力:学生生活音乐化,必然使人生之路充满欢乐与自信。

鼓励个性化创作,强调多视角、多元化的教学思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永远是正确的代名词。许多学生在思考问题前,首先是考虑老师是什么观点;在提问之前揣摩老师有什么潜台词;关注老师在评价学生发言时的态度倾向性,这些都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几首歌曲、几段乐曲,而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让他们用跳动的思维去创造更自由的“音乐王国”。

现代教育观认为,不是把所有问题都讲清楚了的是好老师,而是把基本问题讲清楚了,又能留给学生值得思考问题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分析理解代替学生的实践,使自己的思想成为抑制学生思维的“紧箍咒”,而应突破教参的局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帮助学生做一名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探究者。

例如,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一课时,我让学生续编龟与兔的第二场比赛,结果多数学生都顺着正常的思路,说小兔子改正了骄傲自大的错误,而乌龟却因成功而洋洋得意懒得锻炼,最终输给了兔子。但学生A却说,小兔子虽然练得很起劲,但眼看比赛就将获胜时,乌龟忽然掏出事先研制的火箭鞋,一眨眼就抢先到达了终点!――多好的创意呀!我正想好好表扬,学生却纷纷说乌龟赖皮的!课堂一下子失去了控制,我知道如果让大家服从我的意见,肯定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于是,脆来一场辩论会,说说到底谁赢。

最终大家达成共识:童话故事可以大胆想像,A同学能想到运用高科技帮乌龟取胜,赢在一个“巧”字上;兔子这回虽然又输了,但却让它懂得“做事必须干劲加巧劲”的道理,难道这不正是成功的起点吗?我们在学习上也是同样道理,必须注意学习方法。课后我让学生再去续编第三局比赛,看谁的构思最巧妙。结果,学生的奇思妙想一发不可收拾!

创编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的目标应从“一次性创新”向“持续性创新”转变;从“个别创新”向“全员创新”转变,引导学生发展异于他人的独特能力。正如加德纳所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只有通过多视角、多元化的教育,强化他的长处,凸显个性,才能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

第7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学 舞蹈教学 结合

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音乐教育和舞蹈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界倡导用多学科渗透的综合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艺术教育模式当中,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是以单独的形式进行的。实践证明,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丰富教学成果,同时也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音乐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通常在舞蹈教学时,都会配以相关的背景音乐,目的就是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激发学生对舞蹈韵律的体验。音乐在舞蹈表演中占据重要部分,音乐的选择通常会影响舞蹈的编排和表演,两者的融合是在长期的配合中实现的。同时,舞蹈也可以用来诠释音乐,舞蹈是通过人的肢体动作语汇表达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小学生的舞蹈教学蕴含对艺术美的表达,是音乐课程的重要补充和扩展。舞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形体姿态、提升自身气质。舞蹈动作中常常包含有一定深度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特征,学生通过学习舞蹈有利于丰富情感表现。结合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的优点,让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舞蹈的魅力,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内涵,对其智力发展、道德养成、品德意志的培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现状

第一,音乐课堂教学缺乏创造性,内容丰富度欠佳。在小学教育阶段,多数音乐教师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根据课本教学,使得音乐课堂缺乏创新意识和应有的艺术氛围。但是小学的音乐教学仅限于教学生唱歌是远远不够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使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丰富度不够,在教学当中无法新颖地表现出艺术的魅力,影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对艺术的兴趣。

第二,音乐教师缺乏舞蹈基础。目前,小学的舞蹈教学工作通常由音乐教师兼任。小学音乐教师多毕业于音乐师范学院,在大学期间通常主修声乐或器乐,对于舞蹈知识和舞蹈技巧相对欠缺,对于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更缺乏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三、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案的具体设计

在音乐教学中加入舞蹈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在确定一段音乐之后,教师可以将舞蹈动作进行编排,并在音乐背景下现场示范。教师有时会受到学生动作的启发,创新性地编排出新的舞蹈动作,更加丰富了课堂内容。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需注意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舞蹈动作要尽量做到简单、新颖。如在教授《草原赞歌》这首音乐作品时,音乐教师要发挥自己对于音乐和舞蹈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将乐曲的活泼动感以及其中蕴含着的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热爱和赞美,通过策马扬鞭、大雁翱翔、牧民挤奶等舞蹈动作传达给学生。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在热烈奔放、欢快舒畅的音乐韵律中,体验整个乐曲所勾勒出的美好的大草原的感觉。通过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对草原的印象,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豁达的性情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

(二)创设有趣味的教学情境

大量实践证明,小学生在有趣味的环境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容易学习到新的知识。小学阶段的教学应该营造较为活泼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情境上,任课教师要创设出有趣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效果。在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课堂中,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更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以及舞蹈动作的了解。例如在歌曲《我的小毛驴》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使学生充分体会少数民族热情、风趣、活泼、诙谐、豪爽的特点,活跃教学氛围,使学生融入学习情境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和舞蹈往往承载许多文化价值,在教学中讲解相关历史和文化,创造有文化内涵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在艺术中感受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天分,得到精神的启迪。

结语

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是相对比较传统的,但是在当今艺术的发展潮流下,传统的艺术教学模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和挑战。学校应该在符合小学生心智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尽量给学生提供丰富并有深度的教学内容。小学音乐教育与舞蹈教育各有优点,将两者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审美能力,同时也给教学模式的创新带来机遇,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复合型的音乐舞蹈教师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省级课题项目,项目名称“本科层次复合型小学舞蹈教师培养的研究”,项目编号:2009(417)]

参考文献:

[1]赵芮.小学舞蹈创编和教学的艺术特点[J].艺术教育,2014(9).

[2]秦月.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体验[J].大众文艺,2015(14).

[3]张莉.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体验[J].科普童话,2014(11).

第8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声乐专业 重唱课程 音乐审美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mmon Case Studies on Vocal Teaching of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Majors

FAN Ping, LI Xiaoliang, SHENG Ruiqiang, HE Chunliang, LIU Lin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Xi'an, Shaanxi 710061)

Abstract Teaching case stud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majors to study vocal music education teaching case, and take vocal quartet and music aesthetic courses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vocal music teaching as teaching case, the study includes preparation stage of preparation,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after-school feelings and experience.

Key words music education; vocal majors; quartet courses; music aesthetic

1 高校音乐教育研究声乐教学案例的必要性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记录和叙述,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的难点、重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还包括对整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思考和总结。教学案例记叙的不仅仅是教学行为,更重要的是记录伴随教学行为而产生的思考和感悟。教学案例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困惑、矛盾、产生的想法、解决困难和困惑而产生的思路和对策等。

研究高校音乐教学声乐专业教学案例,可以帮助音乐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正确地认识声乐教育在整个音乐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声乐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促进高校音乐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本文选取了对声乐教育来说非常重要的重唱课程和音乐审美课程为例进行声乐教学案例研究。

2 重唱课程教学案例研究

重唱是声乐的演唱形式之一,重唱教学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唱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个人声发出的歌唱旋律叠加起来,并对叠加进行深入发展的一种声乐体裁,叠加的法则一般要遵从多声思维的法则。重唱在声乐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利用和声的技巧,使得声乐更加立体化。

在重唱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在理论上了解什么是重唱,并通过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使学生了解重唱的组成,掌握重唱中各声部的特征。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将重唱灵活运用在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中。这就要求在声乐课上,要提高对学生嗓音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声音运用能力。

在重唱课程上,笔者安排学生从简单的曲目开始练习重唱。在练习一段时间简单的重唱之后,可以给学生加入一些当前流行组合的重唱曲目,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去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在重唱训练中,要着重加强培养学生对声音的运用,包括声音的节奏、音色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音乐想象画面,甚至要求学生根据曲目表达的情景来进行表演,锻炼学生的形体动作。课程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曲目逐渐过渡到难度较大的重唱曲目。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要学习怎样去分析作品、怎样进行人物塑造,还要去训练多种形式的重唱和舞台实践。此教学案例的难点在于怎样引导学生练习重唱中的声部平衡,培养学生控制好声音和音色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声音和其他声部之间的音准关系,那么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也会提高。

通过重唱课程的教学案例研究,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与诸位教师分享:(1)教师应当勇于突破传统课堂,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实践,教师只起到引导和辅导的作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在声乐教学中,可以把舞蹈或者表演与演唱结合起来。舞蹈与演唱的结合可以达到歌和舞相互渗透的作用,载歌载舞的形式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艺术氛围。这对教师本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针对舞蹈方面的气质、风度、形体、表情等给予指导,这样的教法也比较生动。(3)在进行重唱教学时要因材施教。专业音乐学校对声乐系学生的要求包括学生要建立自己的歌唱声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而重唱是需要学生互助协作的演唱形式,更应当注意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

3 音乐审美教学案例研究

声乐是一种和美有关的艺术,她表现美,创造美,让观众感受美。声乐能把人的歌喉、音乐、语言、文学融合为一个整体,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赏者,都能从声乐中获得美的愉悦。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下转第167页)(上接第111页)也不可忽视。

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该用心挖掘声乐的美,做好充分准备。在选择给学生用来练习的曲目时,也不能只注重呼吸、发声等技术训练,应该选择能让学生在旋律流动中更容易感受到美感的曲目。选择曲目时也要注意该曲目的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价值。在最后的个别训练辅导备课环节,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嗓音个性,不能使用一成不变的教材,要注重培养学生演唱风格的多样化,保护学生的个性特色。

课堂教学以教师范唱为开端。教师先准确、完整地将歌曲演唱一遍,要注意演唱的时候必须感情充沛。范唱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样板,也使得学生通过聆听获得艺术的享受。范唱除了增加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有助于树立教师的职业形象。所以在音乐审美教学中,笔者将范唱作为教学的开始环节。在范唱结束后,教师应当对歌曲加以介绍,包括歌曲的创造背景、表现手法、风格等等,使学生的直观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歌曲的美感。

在接下来的学生练习中,要引导学生以审美为基础,不断地琢磨、理解、记忆。在练习中要注重带领学生从易到难。先从简单的音阶练习开始,慢慢进入带词练习,最后再到完整练习。

学生达到流畅演唱之后,课堂进入下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去整体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启发学生领会歌曲的内涵,感悟作品的风格。启发学生抒发自己对歌曲的审美意境,进行创新演唱,对模仿演唱做一个提升,从在歌曲中感受美上升到从自我感受美的境界。

通过音乐审美教学案例研究,笔者发现,审美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在声乐课上教师应当通过运用范唱、艺术处理、教唱、伴奏等等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中饱和的情感,由此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4 总结

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记录、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教学案例研究是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研究声乐教学案例的必要性,并以重唱课程和音乐审美课程为例进行声乐教学案例研究,重唱课程和音乐审美课程都是声乐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研究了相关课程备课阶段的准备工作、课堂实施过程以及笔者课后得到的感悟和提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人文社科专项)“声乐教学常用案例研究”( 课题编号:2013JK0508)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彭勇军.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26-127.

[2] 吴晓.民族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滞后的原因与对策探究[J].北方音乐,2011.4:85-86.

[3] 刘伟,王善虎,吕小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5:116-118.

第9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情感教学;小学音乐教育;应用原则;应用意义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竞争都可以归结为人才的竞争,而关于人才的竞争的关键之处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虽然说现在人们已经能够很好的认识到情感教育在人才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还有所不足。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仍然有部分的教育模式偏重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对于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情感精华却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说近年来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却有所不足,从而使广大的小学音乐教师在情感教学方面仅仅停留在实践经验上,给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下面结合小学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原则,谈一谈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2、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情感教育的意义

2.1培养小学生的思想素质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在此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是很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学生以后性格的形成。因此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其音乐教学过程,并有意识的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思想素质。首先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品格节操。其次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去,大大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判别善恶的能力,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诠释对美的理解和感悟。

2.2培养小学生的情感品质

音乐教育是小学生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而情感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更能加速其情感品质的形成。音乐教育主要是利用可行的手段,给学生展示音乐的艺术形象,并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真善美,从而增强他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情感教学方式,把学生引到情感世界中去。所以说,合适的情感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向的情感,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积极的意义。

2.3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

小学生在思想和道德方面发育还不完全,并且如果直接的向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很可能受到小学生心理上的抵触,从而使得道德教育达不到原有的教育目的。而音乐教育是一种较为委婉的教育方式,并且把情感教学融入到音乐教育中,更方便教师通过一些爱国歌曲等类似歌曲向学生传递爱国信念。

3、小学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应用原则

3.1情感培养与智力发展向促进

根据情绪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表明,人们的情感发展过程与其对外界的认知程度是互相促进的。在小学音乐的教育中,其情感的表现主要集中在音乐语言方面,即通过旋律、音色等手段表现。这些表现手段对学生来说并不能直观的观察出来,都需要用内心进行感受。而这种内心感受的方式,就大大促进了小学生在形象思维方面的发展,进而给他们的智力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意义。而小学生智力的发展就会使得他们更容易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从而更容易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因此情感教育应该把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相结合,以增强情感教育的质量。

3.2艺术融情与技能技巧相融合

小学的音乐教育不仅要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美的感受,还应该培养他们拥有必要的音乐表现能力。这虽然需要音乐教育的展开进行一定的技能技巧训练,但是相应的教育人员也不应该忽视情感教学的重要性。音乐是情感较为丰富的艺术学科,更能够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不仅如此,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相应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脱离了情感的技能技巧训练是没有审美意义的,在重视情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技能技巧训练,增强小学音乐的艺术表现。

4、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4.1以境生情法

要想把一个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最大程度的表现出来,应用一些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还能增强他们对情感的理解能力和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情境创设中,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是通过媒体构建情境。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把音乐教学的内容通过幻灯片等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二是通过学生自主表演构建情境。其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演唱、演奏和律动等,让学生在体验情感的基础上,从自己的角度来诠释他们对音乐情感的理解;第三是利用想象力构建情境。音乐是一个无形的东西,而人们对音乐的了解其实也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因此想象力在这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利用想象力构建的场景能够把学生心中的情感通过想象与相应的音乐艺术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强音乐情感教育的成效。

4.2以趣激情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感性大都大于理性,并且对于一些抽象性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因此在进行情感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的兴趣点入手,调动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并让他们保持着这种积极性投入到之后的音乐学习中去。在实际的情感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即运用一些活泼的语言或者欣赏的语气引导学生;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的变化,灵活多变的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时刻都处于情感体验中,从而增强情感教学的效果。

4.3以美育情法

情感教育的深入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来完成,从而唤起他们心中的情感。在实际的情感教育中,教师应该首先通过相应的手段,从感知、感受和感动三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发掘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这之中,教师对于选有教学素材的理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其内容等外在美方面,更应该深层次的发掘素材所蕴含的内在美,并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感悟;最后还要在课堂上充分的创造教学美,从而带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个性品质得到升华。

5、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各个方面对于小学音乐教学也会有更多的要求。而情感教学作为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有其新的意义和内涵。不仅如此,情感教学对人才素质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也使得其在以后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经过科学合理的探究,系统的阐述了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给广大小学音乐教育人员带来了操作性较强的实践经验。但因为各个小学的地域差异性,相应的教师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最合适的情感教学。

参考文献

[1]单红妍.试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6:241.

[2]耿宇蓉.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16.

[3]段淑芳.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