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七年级音乐教学进度范文

七年级音乐教学进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七年级音乐教学进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七年级音乐教学进度

第1篇:七年级音乐教学进度范文

艺术教育是在艺术性的教育氛围里,教师采用艺术性教育教学方法,以立美为手段,以构建审美教育场所为途径,以艺术为内容对学生进行的素质教育。在宏观上,围绕学校审美教育场所的构建进行;微观上,则是围绕构建课堂的、课外的、班级的、管理的审美教育场所来探索。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不同体裁、样式的作品阅读;二是不同种类、形式的艺术鉴赏;三是不同手段、方式的艺术创造。艺术教育的具体方法主要是“三结合”:一是把其他教育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二是把理论教育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三是把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结合起来。

我校的实验操作

(一)改革课程结构,建立符合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艺术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设计了由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也叫隐形课程)三部分组成的新课程体系。1、学科课程改革。(1)对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根据学生需要,开设了学科选修课。如七年级开设了写字课、阅读欣赏课、音乐课、美术课、舞蹈课、篮球课、田径课、花样跳绳课等,八年级在此基础上增设了演讲课、形体课、主持播音课、电脑制作课、科技制作课等。(2)对学科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严格执行上级文件要求,开齐开足课程,杜绝考试科目挤占艺术课程。这样原来一潭死水的学科课程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艺术类学科课时比重增加,提高了课程结构的审美价值,给学科课程带来了新的活力。2、活动课程管理。(1)活动课程的开发。首先,将活动课拿入课表,设专职教师,以教学班为单位,全员参与。如播音课、写字课、健康课、手工制作课,上课时没有固定教材,也没有教学大纲,只有简单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都由任课老师自定。上课时,以学生制作、表演、交流讨论为主,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能力,提升艺术修养。其次,开发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从七年级开始,按照学生自愿,把学生分成书法、工艺、美术、音乐、舞蹈、棋类、田径、乒乓球、篮球等小组,由专门的艺体老师每天下午课外活动进行指导,提高艺术水平。(2)对活动课进行定量和定性考核。一是常规艺术活动课。如晨检、升旗仪式、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等。二是综合艺术活动课。如体艺节、重要节日纪念活动、各种社会活动等。三是技艺发展活动课。如各种兴趣小组、特长班等。四是课外活动课。如课外阅读、趣味游戏、各学科兴趣小组、学科竞赛、“个十百千万”展示活动、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3、环境课程构建。环境课程的构建,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入手。(1)硬环境建设。首先,发动老师、家长和学生一起,平整操场、植树种花、粉刷校舍、砌筑花池等,改善学校环境,初步绿化、美化、净化了校园。其次,加大艺术器材投入。如添置钢琴、风琴、彩电、多媒体、录音机、投影仪、摄像机、照相机等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2)软环境建设。实行两手抓:一手抓校风建设,一手抓人际关系和谐。校风建设方面:设计了校徽、校旗、校服、校训、校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墙;定期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演讲制度。人际关系和谐方面:要求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谐相处,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互教互学;老师对待学生要尊重信任,关爱全体学生;学生对老师要有礼貌,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服务社会。

第2篇:七年级音乐教学进度范文

        任务驱动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它是师生通过用英语对话、交流和情景创设等方式,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根据其发展需求而设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用英语做事情去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创新。英语任务驱动型教学强调以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任务为基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有思考的过程,即学生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英语语言形式。英语任务驱动型教学关注英语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力图创立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意义的磋商与交流,通过做事来使用英语,从而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特别是英语交际能力。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必要性

        英语《新目标》教材是在任务驱动型语言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就是用所学过的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中学。它对教学目的、内容、理念及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有了新的要求,极大地挑战传统英语教学观念、方式和教学情境。它主张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处理和超越教材,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通过“生活”和“活动”学习知识。教师可以独立地处理教材内容,包括增、删、改、编等方式,把它变成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材料,也就是“用教材教学”。但是这个创造空间是有边缘的,也有一个“度”的要求,教师不能随意进行处理,降低难度、要求和层次,而是在总体要求下的灵活把握。

        三、初中英语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

        (一)灵活运用教材,整体把握教学进度

        很多教师认为任务驱动型教学的课堂时间总是不够。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做到灵活运用教材,整体把握教学进度。教材是潜在的文本,教师要学会与文本进行高效的对话,掌握教学内容。所有的教学环节都不是孤立的个体现象,它们是相互联系、保持统一的,只要“以人为本”的主体思想明确,教学各环节可以产生互补性和互动性,从而促进教材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因此,教师不能拘于某一教学环节,只囿于教材,而要整体把握,大而代之,灵活变通,艺术处理。

        例如:教七年级上册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时,其话题是教室里的物品,基本词汇有:pen, pencil, book, ruler, eraser, notebook, ring, key, backpack, id card, baseball, watch, computer game, etc。基本语言目标是:—is this your pencil? —yes, it is / no, it isn’ t. —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pencil. —how do you spell pencil? —p-e- n-c-i-l.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lost and found。任务设计中所采用的输入材料应源于真实生活,情景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这些任务包括向别人描述全家照、写失物招领、读寻物启示、写个人简历、填写求职表、问路、描述制作过程以及谈论将来的打算等。

        (二)创设情景,优化教学材料资源

        任务驱动型语言教学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必须是围绕任务的完成而进行的,课堂结构更紧凑明了,各个环节的目的性更明确。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交流能力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即学生能把通过完成任务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就是任

务驱动型教学途径的魅力所在。而英语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创设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真正让学生体会“乐中学、学中乐”的氛围。例如,学了体育运动及游戏等相关的词汇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与最不喜欢参加的5项活动,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对课外活动项目的看法;然后统计全班学生最喜爱的 10项课外活动,让学生就which activity is the best of all? why?进行辩论。

        (三)理解任务功能,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转化

        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一项具体任务时,课堂教学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知识与能力准备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必须是围绕任务的完成而进行的,也就是在新学的知识、技能与运用任务之间建立直接的关联,使学生既掌握知识与技能,更形成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同时重点让学生把自己看作学习的主体,让他们产生自己有能力做这件事的感受。例如,教新目标七年级下册i want to be an actor时,可让学生准备应聘的一般问题进行讨论。如:

        (1)preparations before a job interview.

        (2)how to best show yourself during a job interview.

        此任务紧密结合学生将来求职和就业的实际,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自由地用英语进行个人经历方面的交流,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实施合作学习,保障任务完成的高效

        任务驱动型教学中,任务的完成,为完成任务进行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的储备都需要合作,特别是对能力要求较高的任务更需要合作。学生经过反思、商讨、争辩,对任务的完成提出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集思广益、以小组荣誉为己任,以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

        首先,教师要解说任务,向学生详细说明任务情境。接着把学生分成小组,教师要向学生展示任务,指导合作小组做好合作准备,进而通过合作分解任务。实例分析:where’s the post office?

        (1)介绍任务:有关使用地名和方位介词(on, next to, in front of, behind, across from, between…and…)问路、指路的语言。

        (2)分配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

        任务一:come to my home!邀请同学到你家来玩,将路线画一张地图,标出标志性的建筑物,进行描述。

        任务二:the map is gone.(地图不见了!)接到同学的邀请,但地图不见了,凭记忆问路。

        任务三:guess what it is.(猜地方)描述大家熟悉的一个地方,让其他组员猜。

        任务四:design our new school!我当校长,重新布置校园,设计自己的方案。

        (3)实施任务:there is a / an… is there a / an … near here? where is the…? go straight down …street, and then turn left. it’ s down … street on the right. it’ s next to the….

        (4)评价:任务链的活动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前三个任务适

应面更广,第四个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各层次学生根据要求来展示任务成果,教师根据各层次任务完成情况和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和表扬激励,并根据内容将合作任务延伸于课外。

        四、初中英语任务驱动型教学应注意的地方

        (一)任务的确定必须根据学生的实情

        把握学生的实情是教师上好英语课的前提条件。学生的实情即学生目前真实存在的英语学习方面的困难以及他们的现时的英语水平。来源于学生真实准确的问题和水平是决定任务真实性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读课程说明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力求获得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教材以及教师用书的内容和教学建议,加强对学生问题的搜集与整理,让学生通过自主检查的方式,充分暴露出知识的欠缺和能力的不足,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水平,为教师确定教学起点、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完成任务的方法必须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方法是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发现主要问题后,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设计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是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教学任务中,学生不仅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强化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并具有可操作性;活动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实用;活动要有利于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使用信息,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应具有明显的效果,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他们自己想解决而又无能为力的问题,真正学有所获。抓住了问题,明确了任务,选择了方法,组织了活动,产生了效果的任务驱动型教学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如七年级下册unit 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一课,在学习了描述人物的表达法之后,教师可把课前设计好的表格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项目填写有关自己笔友的信息。 

学生4人一组,根据表格内所填信息介绍各自笔友的情况,记录员做好记录。听完同学的介绍,每位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感兴趣的笔友,以书信或明信片的形式寄去问候,并做自我介绍。这种信息差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使用语言的能力,激活学生思维。

        (三)基于完成任务而设计的活动必须真实

        英语教学中讲授和训练的内容必须与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密结合,对照大纲要求,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抓住学生学习中的兴奋点组织教学,带领学生参与、体验、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风格、特点,加强适应性训练,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近几年的初中阅读文章内容来看,有几个显著特点:故事型的文章减少,与各学科相关联的科普文章或应用文及实用英语增多,文章的时代感增强,实用性更加突出,人文色彩更为浓重。比如:环保问题特别突出;心理问题逐渐凸现;科技主题着眼于未来;新闻主题注重身边的新事物、新气象;文学主题强调“新、奇、异”;语言主题则探究语言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影响等等。

        总体说来,阅读文章的风格走势可以概括为“fashionable, practical”,而这几点和新教材中的阅读文章风格恰好一致:(1)话题时尚。如“eco-travel(生态旅游)”;网络、手机和克隆;音乐单元谈到“hip-hop”和时下流行的“rap”风格;文学单元更是以风靡全球的刘翔、姚明等风云人物为主要内容。如:第一单元谈“健身”。(2)面向未来。在科技单元和其他一些单元,注意引导学生

证地看待科学这把“双刃剑”:新科技的出现会给人类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如:转基因食品(gm food)、克隆技术(cloning)、网络(the internet)等等。(3)人文色彩浓重。这一特点在新教材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环保单元渗透了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呼吁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由此看来,新教材的编写原则与中考试题的命题原则保持一致,有着相同的目标,为我们实施任务驱动型教学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水平、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第3篇:七年级音乐教学进度范文

关键字:提高 兴趣 教学 策略

一、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前提

兴趣是创新的发动机,只有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现象产生兴趣的时候,他才会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的去接触和观察研究。音乐教育怎样使学生感到有兴趣,喜欢上音乐课。通过课题研究得出:首先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宗旨。一改过去那种重视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而忽视艺术感受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方法,应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形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课堂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完全服从教师的教,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对上课根本谈不上兴趣。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不断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这样学习才有兴趣,才喜欢上音乐课。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机动的使用教材,特别是在唱歌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和教学进度相符、学生水平相当,当今深受学生们喜欢的一些歌曲或卡通片动画片的主题歌,让学生学唱,诱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改变麻木学习的局面,变音乐课“痛苦”的过程为美的享受。

二、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愉快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认为,良好的环境,使人们的言行在心理上起着重要的演化引导作用,当我们置身于宁静整洁的公共场所,我们就会自觉地调整、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与其相协调。同样要让学生们自觉、快乐地学习音乐,一个充满艺术感的、优美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学习环境应在小环境和大环境,小环境指的就是音乐教室,那是学生们直接音乐熏陶的地方。我们悬挂几幅音乐家的肖像,几句音乐格言,布置一个精美的“校园音乐家”栏目。贴上音乐成绩突出或在音乐上有一技之长的学生的照片,窗前是一排郁郁郁葱葱的植物,钢琴上美丽的小花仿佛向他们露出灿烂的微笑。教育的大环境即校园环境。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启动,学校的教育设施目趋完善,建立了一个有质量、有个性的“校园音乐电台”利用课间、午后为学生送上“音乐点心”。上下课的铃声用电子音乐代替,选用的电子音乐是著名情景剧,童话剧的主题音乐。定期举办一年一度的六一文艺节目汇演,为学生发挥特长创造机会,并组织普及型的歌咏活动。学校的橱窗,板报也成了艺术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自然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在快乐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三、重新理解“课堂纪律”四个字的含义

走出语数的课堂,学生们们就像出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兴奋,音乐课上唱歌、跳舞、做游戏,他们想尽情地交往、自由地表现。这时“纪律”两字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因此,“课堂纪律”也就成了音乐教师们头痛的问题。其实,作为一名艺术老师,我们应该重新去理解“课堂纪律”四个字的含义。一堂严加管制的音乐课,学生难以自觉地去感知音乐,难以在音乐学习中营造成一个和谐的内心世界,思维平平,无激情可言,更别说从音乐中体验快乐。音乐教育家柯达依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课堂纪律固然重要,但轻视学生的主动参与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在音乐课里,鼓励学生大胆地动起来,大声地唱出来。让他们在音乐中体验满足感、幸福感,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源于问,要总是和问紧紧相连的,且随着问题的深入而深入。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思维。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提示引导,让学生面对新知识时,能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与技能,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解决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把学生引上主动探索知识的轨道。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的内驱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力求从题材上求“趣”,从形式上求“新”。例:在七年级欣赏《音乐信息港―灿烂的西部》一课时,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回答通过学习本课,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今后你怎样去做?可这次我改变了原来的提问方式。提出了:“同学们请思考,假如你在西部,你认为学习是什么样的?你能为西部学生做什么?”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说:西部学生学习环境恶劣,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但学生们学习态度端正,珍惜来之不宜的学习机会,学习效果明显。还有的同学是这样回答的:我们这里的条件如此优越,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开拓创新,与西部学生互动,建立帮学对子,以促进双方学习,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回答出很多结果。达到了教学目的。

五、体验成功快乐,巩固学习兴趣

第4篇:七年级音乐教学进度范文

前几日,笔者又有幸从2013年第12期的《中国音乐教育》上读到杨老师的新作《音乐教学应“从学生出发”――读〈“从内容出发”走向“从目标出发”〉有感》(以下简称“杨文”),不但激起我内心层层涟漪,更让我产生激流回旋之感,几乎引起我对所持音乐教学观的动摇。为此,特写下读后感,谈谈我在读杨文之前、之中、之后的思想变化。

读杨文之前

2012年6月14日,笔者现场观摩了叶丽慧老师执教的两节初一音乐课《雷鸣电闪波尔卡》和《如何“聆听”音乐》,所使用的教学材料均为《雷鸣电闪波尔卡》,第一节采用“从内容出发”的欣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第二节采用“从目标出发”的欣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设计详见2013年第7期《中国音乐教育》上发表的叶丽慧的《如何“聆听”音乐》),从课堂观察比较中可知,第二节课较第一节课具有目标更明确、条理更清楚、学生学习表现更积极等优点。2013年第3期《中国音乐教育》上曾发表叶丽慧老师的文章《“从内容出发”走向“从目标出发”》(以下简称“叶文”),便是对“从目标出发”教学观的第一次理论归纳。2013年第7期《中国音乐教育》上曾发表单森权(即笔者)的文章《“授人以渔”式的欣赏教学――评叶丽慧的欣赏课〈如何“聆听”音乐〉》(以下简称“单文”),则是对“从目标出发”教学观的第二次理论归纳。至此,笔者所持的音乐教学观是:认同叶文提倡的“从目标出发”观点,并将“从目标出发”的欣赏教学界定为“授人以渔”式的欣赏教学。

读杨文之中

前些日子,笔者在读杨文时,发现杨文否认“从目标出发”一说,提出“从学生出发”一说。细看杨文,觉得言之有理,其对叶文所做的驳论,论据充分、观点有力。因此,在读杨文时,笔者倾向于认可杨文的观点,并对“从目标出发”的观点有所动摇。

读杨文之后

由于笔者亲历了《如何“聆听”音乐》课例,真切感受到了基于“从目标出发”教学观的课例中所呈现出的目标明确、条理清楚、学生学习表现积极等特点,因此,虽然在读杨文时是能接受其理论观点的,但读完杨文,再回顾《如何“聆听”音乐》课例、单文和叶文时,又觉得该课例是真实的,是能支持“从目标出发”的观点的。笔者还分析了2013年4月24日举行的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成果展示暨滨江区“从目标出发的音乐教学”展示活动的全程录像,其中包括五个课例,分别是:杭州江南实验学校陈盛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旋律的级进和跳进》、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吴丽媛老师执教的一年级《速度》、杭州市浦沿小学教育集团戴静娜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节奏型》、杭州市浦沿小学教育集团王肖勇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调性》和滨江区教师进修学校叶丽慧老师执教的七年级《结构》。这些课例,与《如何“聆听”音乐》基于相同的教学观点,具有相同的教学设计思路和相似的教学效果,因此,这些课例也是能支持“从目标出发”的观点的。

进一步的思考

笔者既尊重杨文的理论论述,也尊重能佐证叶文观点的一组课例。但当两者相矛盾,必须在两者中选其一时,笔者遵循了“事实胜于雄辩”的法则,选择了叶文所持的“从目标出发”观点,同时也尊重杨文对“从目标出发”提法合理性的质疑,遂提出这样的观点――音乐教学应“围绕目标进行教学”。

现就“围绕目标进行教学”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比“从目标出发”的提法更明确

叶文在“缘起”中所提出的“从目标出发”的四个步骤如下:

1.为学生构建包括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在内的目标脉络体系,以使我们的教学有序开展。

2.根据目标脉络,围绕各单元目标组织教材,以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中的表现性要素,使教学内容充分、直接地为目标服务。

3.根据单元目标确定课时目标,然后围绕课时目标对单元中的音乐材料进行再次重组,使学生学习呈现出秩序感和整体感。

4.围绕课时目标和所选音乐材料,确定学生音乐学习时的活动(学习行为),通过观察学生行为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对以上几点进行梳理后不难发现,叶文是沿着“构建目标脉络体系――围绕目标脉络体系组织教材――根据目标和教材设计教学环节――围绕目标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线索来实施整个教学过程的。再综观叶文,其所提出的“从目标出发”观点,是指“根据目标”、“沿着目标、“围绕目标”来实施各个步骤。但杨文就“从目标出发”的字面意思作出如下的推论:因为“从目标出发”相当于“从目标开始”,又因为“目标”相当于“行为的结果”,所以“从目标出发”相当于“从结果开始”,而“从结果开始”本身存在逻辑错误,所以“从目标出发”的命题是错误的。杨文的以上推论也不无道理。既然“从目标出发”的提法在字面上容易被误读,那么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表述,即“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这样的提法,一目了然,既规避了杨文所指的逻辑错误,也概括了叶文所提的四个教学步骤。

二、“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比“从学生出发”的内涵更丰富

“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所体现的是“目标中心论”思想,杨文提出的“从学生出发”所体现的是“学生中心论”思想,这看似不同,实则殊途同归。因为,教学的主体对象必然是学生,“围绕目标进行教学”中的“目标”,也必然是基于学生发展的目标。而杨文提出的“从学生出发”,虽然字面上并无“目标”,但其具体表述中所提到的“认识能力”、“学习需要”、“全面发展”所包含的维度与应达到的程度,其实就是基于学生发展的目标的。因此,“围绕目标进行教学”和“从学生出发”都是基于学生发展目标之上的,且“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较之“从学生出发”,具有更明晰的目标意识。

目标是指行为所致的结果,教学目标就是教学行为所致的结果。当教学行为直接或间接指向教学目标时,则可以理解为是有效的教学。而“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正是对教学有效性的一种诉求,为有效教学提供了保障。教学行为包括教师对教学材料、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多维互动等,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协调这些教学行为有序进行的,是围绕目标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只有为了达成并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环节,其教学行为才能有序开展。而“围绕目标进行教学”促使教学行为更加有序,为教学有序化创造了条件。但“从学生出发”是一种宏观层面的指导意见,在指向有效教学和有序教学方面,“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较之“从学生出发”具有更明确的导向性。

《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总目标、学段目标和《音乐教师用书》中的单元目标,虽然组成了一套目标体系,但是,音乐教材文本(以人音版中小学音乐教材为例),却是围绕“人文主题”来组织教学材料的,即叶文所述的“从内容出发”,教材的呈现形式容易令音乐教师产生“目标”与“内容”错位的感觉。事实上,不少音乐教师确实在教学中存在根据人文主题内容来设定目标的习惯做法,这违背了教学的基本规范,容易使教学陷入目标围着内容转的怪圈,不利于教学进度的前后衔接。“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正是对“围绕人文主题组织教材”的一种纠正,具有更直接的规范教学的作用,这是“从学生出发”所不及的。

结 语

第5篇:七年级音乐教学进度范文

    一、中学英语音标教学现状

    从《新课标》中可以看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中的语音、词汇等属于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前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音标,再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和加强,最终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但最近几年的小学英语取消了音标教学,且中学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不再单独考音标和语音),将英语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阅读、写作和语法上,忽视了音标教学。尽管初中英语对音标作了系统的归纳,但老师在教学生音标时,为了赶教学进度,往往在两、三个课时内就教完48个音标,至于字母组合、发音规律等一带而过。这就导致学生到中学毕业时,仅有的语音知识仍停留在对英语音标单个音素符号的辨认上,不会拼读新单词,特别是多音节的词,读不顺或者根本不会读,读起文章来更是吃力。学习英语最大的难题是单词的拼读和识记,老师一遍遍地领读,学生机械反复地跟读,往往是“课堂上说得起劲,下课后忘得干净”。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只靠鹦鹉学舌式的单纯模仿,费时费力,有时还读得不够正确。时间一长,学生就觉得学习英语记不住、说不来,艰涩难行,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英语单词的拼写与发音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不是科学地从音到形去记单词,而是从字母到拼写去死记硬背,这样忘了又记,记了又忘。此外,学生用汉字给英语注音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学生不打好语音基础,将会给以后的英语学习留下“后遗症”。其后果是:学生念不准单词,缺乏自学能力,学习英语的兴趣锐减,最后导致放弃不学,这些都是音标基础不过关带来的问题。

    二、加强音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根据《新课标》内容来看,语音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而音标是基础中的基础。国际音标是语言学家为了记录语言的语音而发明的一种符号系统。早期的语言学家就指出,语音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授语言首先应该教授学习者语音,而音标是语音的核心部分。所以音标教学在语音乃至整个语言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

    (一)加强音标教学有利于正确读音。

    学生机械地跟着老师读、听磁带、看碟片模仿英语,因为自己不懂,往往形成“歪嘴和尚念错经”的现象。有的甚至因为记不住,就会用汉字标音,把英语读得千奇百怪。如果从音标入手,教会学生拼读,就可以避免读错或用汉字标音的现象,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良好的拼读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加强音标教学有利于记忆单词。

    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规则,学生在学习单词时就能见其形而知其音或听其音而知其形,好学易记,克服了机械死记硬背的现象,大大降低了拼读和记忆单词的难度。

    (三)加强音标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借助音标,学生可以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即使在没有老师示范和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读出自己学过或没学过的单词。还可以通过查字典,扩大阅读量,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中学英语音标教学的对策

    (一)强化音标教学。

    在教学26个字母的同时,教师可以从归纳字母读音入手,讲清字母和音标的区别,讲解一些简单的发音要领;结合所学的单词,对音标进行分解,或进行单音素拼读,让学生初步分清开、闭音节和长、短音。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总结各种读音规则,以及字母组合、重读、连读,浊化、失去爆破、音节的划分等相关的语音知识。七年级第一学期应把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语音教学上,所有教学项目都应紧紧围绕这一重点进行。

    (二)在教法上钻研创新。

    学习48个国际音标如同一年级小朋友学汉语拼音一样,有一个音与形的认识过程。课堂上模仿、拼读过程一长,学生很容易厌烦。但中学生心理好动、好奇、好胜,所以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枯燥的音标课变得生动有趣。如在音标教学中可以借助卡片、发音图表、多媒体等,开展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如在教双元音[Ei]、[ai]、[?蘅i]、[i?藜]、[?藓?藜]、[u?藜]、[au]、[?藜u]时,可按以下方法:[ei]——谐音为:妹(mei),鹅有一个妹妹。[ai]——谐音为:爱(ai),音标的读音跟拼音一样。[?蘅i]——这个音标找不到拼音的谐音,可以按照字母o,i的发音连读进行谐音记忆等。

    (三)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音标的目的不仅是认识48个音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音标拼读英语的能力。能力的培养要根据教学内容循序渐进。(1)教会学生拼读音标词。(2)教学生查词典。从词典上发现新单词的多种意思。这样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拓宽了知识面。

    (四)多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大班上课,学生单独练习的机会很少,这是中学语音教学中最困难的问题。解决方法就是要求学生首先听清、听准,然后开口模仿发准。对部分学生的错音要及时纠音,使单独学生的练习和纠错成为全班学生练习和纠错的典型。

    (五)严格要求,常抓不懈。

第6篇:七年级音乐教学进度范文

在世界高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类电教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进入了中小学课堂,而且正在不断完善中显示出它们强有力的勃勃生机。现代教学中,电教媒体为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合作学习,进行讨论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优化教学结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1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电教媒体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优点,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景,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与乐的目的。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生物科学的学习,在学习《认识生物》时,我就精心制作了一堂多媒体课件,从网络上搜集许多生物图片,并对一些图片进行软件处理,制成配有文字说明和音响效果的课件,用以介绍“生物的特征”,同时还将搜集到动物捕食、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等视频素材加入到课件中,同学们看到如此美丽的生物世界,一开始就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兴趣产生了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不断取得成功。

2改进信息的转换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比如在讲到消化道的物理消化——蠕动的生理作用时,应用现代化电教媒体——教学录像片演示这一生理过程, 通过慢放、定格、特写等方法处理出来的镜头,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消化道蠕动的动态过程,使其具体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电教媒体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合理使用,则使知识进入学生头脑中的途径增多了,记忆加深了;若再与讲解结合,使其形象化、趣味化与化难为易的效果,是单纯的讲述所无法达到的。

3提高信息、知识密度,扩大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

相对于传统模式教学以语言文字形态为主来说,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有着明显的提高传递教学信息速度和效率的优势。形、声、光、电的使用,音乐、图画以及现代电影、录像中的变换、切入等技术的使用,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距离。在人体结构的教学中,一些结构,像人体细胞、组织内部器官等不易看到,而现代电教媒体则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电影、录像及自制的投影片、幻灯片,能将原来细微的东西放大许多倍;再如,要想组织学生在教学进度规定的时间内观察骨的生长、胃肠的消化全过程,是相当困难的,而利用电教媒体如电影、录像就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其节省时间、提高传递知识的效率是不言自明的。而提高传递知识效率的结果是:一方面,增加课堂知识密度、信息密度。另一方面,它扩大了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如讲血液中的白细胞吞噬作用时,让学生推想白细胞是怎样进行吞噬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这时再演示录像,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容地解决了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矛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智力开发,给学生以丰富想象的天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功夫下在学生“学”上,现代教学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教”要为“学”服务。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在生物课堂课教学中,学生对有些概念、原理的学习理解是较困难的。而利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电教媒体,就能帮助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例如,讲毛细血管、静脉、动脉时,我用投影片显示三种血管的形态、结构,然后让学生识图、区别、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最后自己总结出这三种血管的概念。这一节基本由学生自学完成,课上得很成功,并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代替了严肃死板的教学,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同时,通过识图、辨图、对比、类比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经过思维活动后,便于学生由瞬时记忆形成短时记忆,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长时记忆。

5优化实验——借用电教媒体模拟或演示实验

第7篇:七年级音乐教学进度范文

关键词 名著存在的问题 周末 假期 指导 阅读兴趣 QQ

名著之所以称之经典名著,是因为它除了可以给予学生语言文字修养的指导与借鉴外,更可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改造人的思想。前人的无数例子告诉我们,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是由于在青少年时期阅读了一本好书,从而树立起远大崇高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终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根本,也是人发展的需要。

一、名著阅读指导存在的问题

我们曾对七年级新生课外阅读情况,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却发现:从阅读的内容来看,只有极少数学生阅读完四大名著,也不乏个别学生至今对四大名著从来就没去接触过;大部分学生阅读的作品是漫画、武打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从阅读的时间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被网络游戏、流行音乐、娱乐电视占据;只有很少部分学生能静下心来看名著。对此,我们感到初中生阅读名著存在下列问题:一无时间读书,二无心读书,三不会读书。

(一)学生的阅读时间没有得到保证。

初中学生课程多,要面对语、数、外、政史、地生、物、化等课程,学业任务重,学习时间紧,学生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很难保证充分阅读时间。在此前提下,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以及潜质的无穷性也是有限的。

(二)以讲代导,越俎代庖。

由于时间紧,不少老师想尽多种办法如印名著资料、背资料来应对考试,恨不得把资料一股脑全“灌输给学生”。于是,名著阅读课变成了名著资料的讲坛,这样的阅读课,势必影响学生阅读的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觉得有责任去尝试改变现状,这就激起了我对学生名著阅读问题的思索。

二、QQ为代表网络教学的优势

著名学者认为,人的成才就在于善于利用业余时间,如果我们不浪费时间,又会利用零碎时间,就能给时间增值,就会赢得阅读时间。针对学生无时间阅读这一情况,我就建议学生的阅读最好放在在周末和假期。但如何与学生交流,督促、指导阅读名著呢?

如今,几乎每一台电脑的桌面上,右下角都藏着一只小企鹅,接触电脑的人上网后一般习惯性地先登录QQ,不管有没有空跟人聊Q,挂Q已经成为大多数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多的初中生也加入到QQ大军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拥有个人QQ号,学生之间组建了QQ群,这为假期与学生交流,督促、指导阅读名著提供了可能。QQ有哪些优势呢?

(一)师生能在课余时间利用QQ流。

QQ群有群讨论区,类似BBS讨论区,学生可以帖子、并设置精华帖、置顶等。QQ群对话框上提供群公告,可以将最新的通知、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辅导资料及时告知群用户。可见,QQ群不仅是聊天的工具,还是信息沟通的重要平台,QQ群借用网络优势,更快捷地传播教学信息,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二)QQ群所建立的开放课堂给学习者创造了很多主动参与机会,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在心理压力大为减轻的情况下,自由地各抒己见,营造出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及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胆子小,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学生,这会可以放松自如的发表自己的想法了。不仅仅局限于少数学生,不论是好生、差生一视同仁,学生可以轻松的,没有担忧、没有顾忌地在QQ里谈自己的看法。

三、QQ拓展学生阅读名著的空间

我利用QQ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做了如下尝试:

(一)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

为了使学生在课外真正阅读起来,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必不可少。指导学生按其阅读内容进行课外阅读周计划安排,以每周为一个阅读单元,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各安排了阅读内容,而周末则是对前五天阅读内容复习研讨和阅读训练并进行长篇论著的阅读。

(二)指导学生会提问题。

无论阅读何种书籍,要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把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把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总得认清几个问题——也可以叫做题目。又如阅读《爱的教育》,我通过QQ提出许多问题或题目:作为书中主人翁的那个学生安利柯,他的父亲常常勉励他,教训他,父亲希望他成个怎样的人呢?书中写若干小学生,家庭环境不同,品性习惯各异,品性习惯受不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呢?书中很有使人感动的地方,为什么能使人感动呢?善于读书的人,一边读下去,一边自会提出一些问题或题目来。

(三)解决阅读方法的问题。

第8篇:七年级音乐教学进度范文

[论文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多媒体技术

[论文摘要]: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创设学习情景,促进合作学习,进行讨论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结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不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且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强调利用各种信息支持“学”,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恰恰为创设学习情景,促进合作学习,进行讨论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结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起始课的优化——声像并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优点,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景,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生物科学的学习,在学习第一章《认识生物》时,我就精心制作了一堂多媒体课件,从网络上搜集许多生物图片,一些图片还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用ACDsee软件进行处理,制成了配有文字说明和音响效果的课件,用以介绍“生物的特征”。同时还搜集到动物捕食,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等视频素材加入课件中。同学们看到如此美丽的生物世界,一开始就对生物课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不断取得成功。

二、传递方式的优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比如,在讲授消化道的物理消化——蠕动的生理作用时,应用现代化电教媒体——教学录像片演示这一生理过程。通过慢放、定格、特写等方法处理出来的镜头,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消化道蠕动的动态过程,使其具体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演示录像过程中,我还通过暂停放映,教师解释,或边放边解释的方法,把两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电教媒体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合理使用,则使知识进入学生头脑中的途径增多了,记忆加深了;若再与讲解结合,其形象化、趣味化与化难为易的效果,是单纯的讲述所无法达到的。

三、传递速度的优化——在提高信息密度、知识密度的同时,扩大学生想象思维的时间、空间相对于传统模式教学以语言文字形态为主来说,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有着明显的提高传递教学信息速度和效率的优势。形、声、光、电的使用,音乐、图画以及现代电影、录像中的变换、切入等技术的使用,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距离。在人体结构的教学中,一些结构,像人体细胞、组织内部器官等不易看到,而现代电教媒体则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电影、录像及自制的投影片、幻灯片,能将原来细微的东西放大许多倍;如果采用X光摄影,则能够清晰地看到人体内部的骨骼运动、消化管的蠕动等情况;再如,要想组织学生在教学进度规定的时间内观察骨的生长、胃肠的消化全过程,是相当困难的,而利用电教媒体如电影、录像,通过逐格摄影拍摄下来再播放,仅用30秒钟就可以看到3个小时胃对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其节省时间、提高传递知识的效率是不言自明的。而提高传递知识效率的结果是:一方面,增加课堂知识密度、信息密度。如在“血液”一节的教学中,按常规的讲述一般约需2课时,而采用了边讲解边放录像演示,仅需1课时就完成了任务。另一方面,它扩大了学生想象、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如讲血液中的白细胞吞噬作用时,让学生推想白细胞是怎样进行吞噬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学生推想出了五六个方案,而哪一个方案是正确的呢?这时再演示录像,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容地解决了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矛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智力开发,给学生以丰富想象的天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学生学习能力的优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功夫下在学生“学”上,现代教学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要着眼于、立足于学生的“学”,“教”要为“学”服务。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在生物课堂课教学中,学生对有些概念、原理的学习理解是较困难的。而利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电教媒体,就能帮助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例如,讲毛细血管、静脉、动脉时,我用投影片显示三种血管的形态、结构,然后让学生识图、区别、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你一言,我一语,最后自己总结出这三种血管的概念。这一节基本由学生自学完成,课上得很成功,并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代替了严肃死板的教学,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同时,通过识图、辨图、对比、类比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经过思维活动后,便于学生由瞬时记忆形成短时记忆,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长时记忆。

训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以前用传统媒体讲授完一个原理或生理活动后,若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学生感到非常吃力。而通过电影、录像等动态的画面,使学生有了诸如骨的生长、肌肉的收缩、腺体分泌等感性认识,并以此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五、实验的优化——借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或演示一些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