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震减灾科普常识范文

防震减灾科普常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震减灾科普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防震减灾科普常识

第1篇:防震减灾科普常识范文

一、提高认识,充分准备

为搞好这次防震减灾宣传周活动,针对我区的实际情况,局内制订了宣传方案。为使宣传不走过场,而又卓有成效,我们将宣传活动的重点放在宣传《防震减灾法》的主要内容上,进一步明确我局在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责,强化依法规范政府及全社会防震减灾行为的力度。 个人发展观心得体会

二、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做好宣传工作

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观看了《蟾童》、《直面地震》、《地震揭密》等防震减灾科普音像片。同时发放了《地震知识百问百答》、《地震来了怎么办》两本地震科普读本的内容。下载了《地震知识百问百答》、《地震来了怎么办》以及《应对地震灾害—公众自救互救常识》、《蟾童》等防震减灾科普材料供各股室查阅。

三、结合突发事件疏散处理方案做好实战演练

第2篇:防震减灾科普常识范文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防震减灾知识是公民应知应会的基本常识,对于增强公民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具有关键性作用。为了切实履行好法律所赋予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职责,根据我州工作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地震局和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意见》(x震防发〔2012〕x号)文件精神,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新要求,贯彻 “主动、稳妥、科学、有效”的宣传工作方针,结合今年主题“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坚持深入基层、服务社区、贴近群众的宣传工作基础,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综合能力,不断促进防震减灾先进文化繁荣发展,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的社会宣教工作作用。

二、工作目标

强化全州防震减灾工作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公众的预防意识。以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指引,坚持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求实的原则,主动、稳妥、科学、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工作。着力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基本进入机关、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家庭、寺庙,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五个一”工程建设,实现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日常化、制度化。逐步建立广覆盖、多形式的宣传网络,形成长效宣传工作机制。

三、主要活动安排

(一)集中开展宣传活动。“5·12防灾减灾日”当天,结合州减灾委相关活动安排,组织州和西昌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西昌市月城广场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邀请州防震减灾协会老科协分会会员、州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员,在广场、街头采用展板、标语、横幅、现场咨询、救援设备展示和发送科普资料相结合等方式,参与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介绍防震避险知识,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州内其他县在“5.12”当天要组织防震减灾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当地人口密集的广场、学校等地开展宣传活动。

(二)开展“平安中国.平安冕宁”防灾宣导活动启动仪式。

按照“平安中国”防灾宣导活动的统一要求,在冕宁县开展“平安中国.平安冕宁”防灾宣导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冕宁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学校、医院等部门和机构,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启“平安中国.平安冕宁”防灾宣导活动的序幕。州防震减灾局将派员观摩和指导启动仪式的进行。

(三)开展防震减灾文艺宣传进乡镇活动。在“5.12”防震减灾宣传周期间,州局将组织州防震减灾局文艺宣传队,前往盐源县金河乡,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文艺宣传和知识抢答活动。此项工作由盐源县局具体承办。

(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进学校活动。由州防震减灾局和西昌市防震减灾局联合召集,深入西昌市航天学校,开展防震减灾文艺演出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宣传活动。

(五)开展xx州德昌县联动地震演练活动。由xx州人民政府组织,德昌县人民政府承办,在德昌县开展2017年度地震演练活动,州防震减灾局全程参与演练方案的制定及演练活动的组织,并将派员参加和观摩此次演练活动。

(六)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乡镇活动。根据《xx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x号)要求,各县市防震减灾局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人员深入重要集镇宣传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知识,引导农民积极采用抗震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不断提高农村房屋的抗震性能。

(七)开展媒体全覆盖宣传活动。

1、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与xx电视台、xx日报、月城新报等主流媒体的密切联系,通过播放专题节目,开设专题栏目,发表专题文章,扩大媒体宣传教育效果。

2、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活动。注重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独特优势,增强社会宣教活动的互动性,提高吸引力和传播力。在相关合作网站开设有防震减灾宣传专栏,定期更新专栏的知识。州防震减灾局网站、政务微博“xx防震减灾”和公众微信平台将在重大宣传活动期间,宣传活动消息。

第3篇:防震减灾科普常识范文

我局上半年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普及工作,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深入乡镇、社区、学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一系列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同时加强群测群防机制建设和地震灾害志愿者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地震应急系统建设等。

(一)召开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会

为了对2013年全县防震减灾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和更好地开展2014年防震减灾工作,经县政府同意,3月20日下午召开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会。会上客观总结2013年全县防震减灾工作,认真分析我县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精心谋划防震减灾工作新思路。研究了2014年防震减灾工作重点及2014年乡镇防震减灾工作考核细则,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乡镇工作考核的一部分。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加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力度,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科技周等时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5月12日,我局在月兔广场设置宣传咨询台,悬挂两条宣传标语横幅,摆放十块宣传展板,由单位分管领导率本单位工作人员参加,方便广大群众现场咨询。副县长到活动现场对宣传活动进行了指导,并对我局在此次“防灾减灾日”活动中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当晚在县城月兔广场的露天大屏幕播放地震科教片和《唐山大地震》等地震相关影片,使广大群众对地震有更直观的印象和认识。

5月13日我局工作小组在小区摆放了防震减灾宣传展板,悬挂了横幅,发放了防震减灾知识读本和知识手册,切实增强了小区居民对防震减灾工作的了解以及对防震避震知识的学习。

在5月14日至16日我局工作小组先后来到镇、镇和镇,深入乡镇为群众宣传讲解有关地震的科普常识,组织群众观看知识图片展板,发放防震减灾知识读本和知识手册。我局在小学、镇中学、小学,利用知识讲座、发放通俗易懂的科普漫画宣传手册及光盘等途径,形式多样的向学生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我局还通过微博、微信、彩信等平台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利用网络手段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地震基础知识。

(三)群测群防网络不断健全

完善“三网一员”体系建设,加强对地震宏观观测员、地震灾情速报员、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员和防震减灾助理员队伍的动态管理,建立动态联系表,将换届、流动等人员变动的情况,及时在动态管理联系表中进行更新。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抗震设防要求行政审批进驻行政服务窗口工作。根据市局要求,今年5月份以前,各县(市、区)必须依法进入行政服务窗口,开展行政审批,实现所有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我局已经向我县人民政府提交《关于做好我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行政审批工作的请示》,积极争取抗震设防要求进入行政审批服务窗口,主动为当地建设工程提供服务,提高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和推进措施

(一)加强群测群防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三网一员”体系,形成乡镇(街道)有网、村村有员、上下贯通的群测群防监测体系。举办“三网一员”业务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地震灾害志愿者队伍建设。对志愿者队伍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培训,并举行“防震减灾志愿者服务队”授旗仪式等活动。

(三)重点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普及工作。在宣传方式上,努力创新宣传方式,既要充分利用板报、手册、标语等传统宣传手段,更要大力运用网络、手机报等创新手段,不断扩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广大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

第4篇:防震减灾科普常识范文

当听到防震预报紧急疏散铃声后,各班主任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拔掉电源,组织学生有顺序地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电线。一起来看看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教育总结范文5篇精选,欢迎查阅!

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教育总结1

_镇位于南天目山脉,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为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该镇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做好各项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点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真正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派出所、安监站、国土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防震减灾工作。为增强防震减灾工作战斗力,降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党委、政府从机关单位抽调了50余名干部职工组成了4支应急抢险队伍,同时在各村成立了以总支书记为队长,民兵和青壮年群众为队员的应急抢险小分队。

二、强化宣传,增强防震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手机短信、宣传单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在各中小学校普遍开设地震知识讲座,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定期或

不定期在各中小学校开展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提高广大师生的应急避灾能力。今年,全镇共发放防震减灾宣传资料500余份,出黑板报10期,制作防震避险宣传展板12张,开展地震知识讲座4余次。

三、深入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防震理念,组织国土、安检、民政等部门对全镇7个村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其中存在地质灾害隐患__处。党委、政府已向地质灾害隐患地带群众发放了“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并落实了专人负责24小时监测,一有险情立即上报。同时,组织对全镇2所学校的校舍进行全面排查统计,保证学校校舍安全性能,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固民居,提高抗震能力。

根据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统计,_镇旧民居有部分不具备抗震能力或抗震能力底。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并与当前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相结合。在项目安排上,我们坚持把特别贫困、特别简陋、特别危险的农村民居作为实施的重点对象,优先考虑,确保新建和加固改造的`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不低于6级地震的能力。在工程建设中严把“三关”、做到“四不准”,即:严把材料质量关、严把施工质量关、严把验收入住关;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设计

不准实施,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准审批,对不符合抗震标准的建材不准进入工地,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不准验收。

五、完善制度,提升救援时效。

完善修订了《_镇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加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及时充实抗震减灾应急队伍及应急小分队成员,建立应急队伍信息库,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严格值班制度,在汛期及历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时期,要求各村及相关部门实行值班制度,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及时上报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虽然我镇在防震减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缺乏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各项工作开展难度大;二是村镇建筑民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达不到抗震要求,全镇部分群众还居住在抗震能力低或不具备抗震性能的房屋内;三是社会公众防灾意识有待加强。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防震减灾制度,健全紧急救援体系,加强对群众的防震知识教育,提高群众防震意识,减小灾害损失。

_镇人民政府

二0__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教育总结2

一年以来,我社区防震减灾工作,在区委、政府的指导下,按照年初制定《__区防震减灾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基层作用

成立了领导小组,将我社区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本年度社区工作目标考核,并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做到人员落实到位。

二、创新宣传方式,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一是按照上级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4月1日组织社区干部、工作人员、居民参加了__区组织的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并结合本社区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学习相关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在社区醒目区域悬挂宣传标语横幅,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二是传达上级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传达学习了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强调,要求:一是要有意识。要有预防各种灾害的意识;二是要有措施。要加强各方面的措施和准备;三是要有责任。要认清防灾减灾形势,加强责任心,相关工作人员要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防灾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大家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强化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民众的防灾能力,防震减灾知识得到了大力普及,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社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充分发挥基层作用,努力推进防灾应急工作

为全面贯彻上级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社区防震减灾工作,一是制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立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二是制定社区《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防震减灾应急机构。三是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基本筹建起一支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了志愿者队伍的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四是制定了防震减灾紧急疏散应急预案并开展了应急疏散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完善了预案。

四、切实加强防震减灾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业务培训,搞好自身建设,不断适应防震减灾工作需要

在社区的组织下,进一步加强了相关人员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一是组织各类相关法律法规的专题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防震减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业务指导,搞好震害防御、应急管理业务培训。通过不断学习,不断适应防震减灾工作需要,促进我社区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

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教育总结3

在5.12特大地震和青海玉树7.1级地震,使许多鲜活的生命瞬间被无情地吞噬了,灾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普及防震自救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市、区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的安排意见》文件精神,以增强师生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目标,我校于5月份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开展地震应急模拟演练等活动。增强了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探索了学校防震减灾教育工作的新思路。现将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组织领导,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广泛宣传动员,提高了学校师生对防震减灾教育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师生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有力提高了师生对防震减灾的认识,深刻认识到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常抓不懈。

二、多渠道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以加强师生公共安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充分整合学校科普教育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科普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防震减灾教育重视活动体验原则,开展了以防震减灾为主题,以灾害防御科普知识教育为主线的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首先,把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作为学校安全教

育的重要内容,并列入教学计划,重视学科渗透,将防震减灾知识引入课堂教学,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每周校本课程时间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宣传: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横幅、展板、标语、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并组织学生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蟾蜍》、《地震揭秘》、《直面地震》等防震减灾录像,使学生一方面了解了地震小知识、防震自救互救的小常识,拓宽了知识面,另一方面看到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第三,组织防震减灾专题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使学生对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知识有了较系统全面的了解。

三、开展地震应急模拟演练。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地震应急模拟演练实施方案,成立演练指挥部,确定了科学详实的活动流程、疏散路线及人员分工。于5月12日下午3时分别在罗坊中学、罗坊希望小学、下山桥小学三校进行了地震应急模拟演练,校长亲自指挥,班主任及课任教师协同配合,顺利有序地完成了撤离疏散、安全保障、医疗救助等过程,结束后校长对演练过程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增强了师生防震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抵御和应对地震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过程井然有序,历时三十多分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校师生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我校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以保障师生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目标,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继续开展下去,创建和谐校园。

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教育总结4

为了做好第_个“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提高小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我们学校根据学校制订的“防灾减灾活动方案”,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宣传活动,全体师生通过学习实践,增强了师生的防灾减灾经验和能力。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策划,保证防灾减灾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们十分重视防“防灾减灾日”的工作开展情况,根据上级精神我校安排专人负责,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校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做到主题明确,措施适当,方法正确,确保活动有人抓,不脱节。

二、广泛宣传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工作的重要意义

(1)我校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的宣传工作,在5月10日开始我们在校门口悬挂开展“牢记汶川、玉树地震教训,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减灾从社区做起,教育从学校开始”“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等防灾减灾的标语,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教师例会学习等途径进行“防灾减灾日”教育大动员。各校区还围绕“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创建安全和谐校园”为主题,出好了一期主题宣传橱窗,各班出好黑板报,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教育使全体师生进一步明确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使他们认识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地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自觉参与防灾减灾的学习、宣传、行动之中。

三、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灾避灾知识和技能,增强师生的应急疏散能力和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学校开展有效地开展了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1)5月10日,利用周一例会时间,认真学习上级相关文件和学校制定的“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布置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各项工作,共同学习安全演练方案。

(2)5月12日,通过家校路路通,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防灾减灾”教育日和宣传教育周活动的重要意义。

(3)5月12日下午第一堂课,各班组织学习《应急避灾手册》。

(4)5月13日中午,通过小百花电视收看安全教育动画片《蟾童》。

(5)认真组织、扎实开展安全演练活动:5月12日下午14:28,全市鸣放警报时间,开展师生紧急疏散演练,随后进行防灾减灾教育讲话。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应急反应力量,提高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师生到达指定地点后,德育处进行防灾减灾教育讲话。。

(6)5月10日至14日,各班组织开展了一次以防灾减灾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

(7)5月14日晨会,组织全体学生参加防灾减灾知识竞赛。一年级口答,二——六年级笔答。

四、深入开展校舍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5月10日下,由校长室带领,相关人员对校舍、厕所、围墙以及校园周边环境、地质、地理条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做到有记录、有措施、有整改。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总之,通过这次防灾减灾日活动,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防灾减灾工作不是一时一刻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总结,今后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多方面多渠道继续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使防灾减灾意识植入每一个人的心中,全面提高学校防灾减灾能力和学生的避灾自救能力,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

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教育总结5

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活动,增强全校师生的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师生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我校认真贯彻县教育局文件精神,在防震减灾日来临之际,我校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现就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1、“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_

_副组长:_

_现场指挥:肖建君 梁靖义 各班主任

2、召开防震减灾专题会议,由教导处制定了“防震减灾工作应急预案”,并及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精神。

3、成立学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领导小组,由政教处、教务处负责主抓这项工作。结合学校实际,进行防震减灾疏散演习与宣传教育工作。

二、“防震减灾”主题教育内容:

1、大力宣传

学校打出了“加强防震减灾知识,提高抗震救灾能力!”、“加强防震减灾,关注生命安全”等宣传标语。在学生、家长、教职工中进行大力宣传,增强人们的重视。

2、班级召开“防震减灾”主题班会

全校利用周一下午第四节组织召开了专题的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普及学生防震知识,切实提高应急避险能力。为做好此项工作,政教处还给班主任印发防震减灾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宣传。

3、团委会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宣传防震减灾的有关知识。

4、在全校进行“防震减灾”专题讲座

早操时利用广播和国旗下的讲话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专题讲座,提高广大教职工、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内容如下:

一是: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十二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在楼房里,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源,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余震。

二是: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里人多,如遇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三是:远离危险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四是: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这次讲座不仅让师生们了解了地震的成因及过程,更受到学生的欢迎,较好地宣传了防灾自救知识。同时,师生们也知道了发生地震等紧急情况如何去应对。

5、开展全校性应急疏散演练

由后勤、教务处联手根据学校教学楼结构和班级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防震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师生学习。认真落实责任分工,各班班主任为本班主要具体疏散责任人。当听到防震预报紧急疏散铃声后,各班主任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拔掉电源,组织学生有顺序地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电线。

在学校领导安排下,全校用了5分钟的时间到达指定安全地点,在本次活动中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把防震避险,加强了这方面的安全自护自救能力。

6、学生编出“防震减灾”顺口溜

通过这次“防震减灾”主题教育,学生们还编出了一套顺口溜:地震来了不慌张,头脑清醒不着急,人多先找藏身处,用手先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处,如果不幸被埋压,保持冷静要自救,耐心等待来救援。

今后,将继续开展校园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并把这项工作常规化,提高全校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

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5篇:防震减灾科普常识范文

XXXX的防震减灾工作在XXXX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平震结合、常备不懈”的方针,抓重点、解难题、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动员、共同参与,有效提高了全区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现将XXXX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为了加强对全区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XXXX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防震减灾工作,根据XXXX易发生地震衍生灾害的问题,每年专题安排防震减灾工作,靠实工作责任,扎实开展排查,因村而宜制定具体预防方案,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对灾害进行责任告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增强防震减灾工作战斗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经我局向区主要领导请示后,从机关单位抽调了30余名干部职工组成了3支应急抢险队伍,同时要求乡镇在各村成立了应急抢险小分队,随时准备应对地震灾害。水库群测群防方面,在原有乡镇宏观联络员队伍的基础上,在全区所有村委会和小型以上水库管理员中又明确了一名兼职的群测群防管理员。

(二)加强硬件配置,建设地震观测点及地震应急指挥中心

为了提高保护区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增强防震减灾能力,我局与市局积极沟通,在我区建设地震监测点。我们与市局技术人员一起,在6个村庄进行了实地选址测试,最终确定在XXXX建设地震监测台。目前,已经解决了地震监测台土地使用问题,完成了地震监测点房屋建设工程,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下一步配合市局完成监测设备的安装工作。另外,我们安排专人对位于XXXX的地震监测井进行维护,坚持每周对线路和井盖检查两次。

为全面提高保护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能力,保障应急情况下的协调指挥,XXXX投资XXX万元建设了地震应急指挥中心,该中心包括地震科普展示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室,应急指挥平台等功能区域,总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

(三)加固民居民宅,提高抗震能力

危旧房改造是为群众排忧解难,加深党群干群关系的一项民心工程,是提高群众住房抗震能力的一项重点工作。XXXX年,我局组织乡镇针对农村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孤寡老人和其他贫困户,开展了危旧住房调查摸底工作并登记造册。向市财政申请补助资金XXXX万元,对XX户危旧房进行了改造,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提高了群众住房抗震减灾能力。目前,这XX户危房改造已经全部竣工。在进行危旧住房改造的同时,我们确保新建的房屋和加固改造的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基本不低于6级地震。

(四)举办大讲堂,宣传地震知识

在XXXX统一组织的“XXXX”活动中,我局举行了以“防震减灾常识”为专题的讲课,为我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乡镇机关的全体工作人员讲解了防震减灾应急措施及日常防震减灾措施、地震应急知识等内容,通过讲课,增强了机关干部防御地震的能力,地震救灾的组织能力以及对地震谣言的识别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努力做到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XX年,通过举办讲课和走访等形式,以及利用清明、月日防火期间驻村的机会,向全区各部门、各村发放防震减灾宣传材料XXXX余份。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区在防震减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乏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各项工作开展难度大;二是村区建筑民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达不到抗震要求,全区大部分群众还居住在抗震能力低或不具备标准抗震性能的房屋内;三是社会公众防灾意识有待加强。

二、XXXX年工作目标

(一)继续推进地震监测点建设,完善地震监测体系

XXXX早期的地震监测台网基础、技术基础和队伍基础十分薄弱。XXXX后,在市地震局的悉心指导下,建设了地震监测井,地震监测点房屋建设工程也已经完工,今年,我们将积极配合市局,完成地震监测仪器安装工作。

(二)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建设项目抗震设防审查工作

为切实增强我市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我局根据XXX指示,按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借鉴其他地区的工作经验,抓紧研究制定《XXX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做好建设工程规划、选址审查工作,全面加强新建(改、扩建)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及时修订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的规章制度,切实把抗震设防要求审批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第6篇:防震减灾科普常识范文

__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科技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科技项目管理、新成果转化、科学普及、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项目管理,争取项目资金实现历史新突破

__年争取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0项,获无偿资金支持__万元,其中列入国家项目5项,分别是国际合作计划1项、国家创新基金1项、国家863计划1项、星火计划1项、粮食丰产计划1项,争取国家资金563万元。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个,争取省资金300万元,位居全省各县之首。列入市计划科技项目有15个,争取市资金281万元,其他专项资金24万元。重点谋划的大旗公司的“LED倒装芯片胶粘工艺技术研发”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部__年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计划;常山生化的“利用酶工程法制备低分子硫酸皮肤素”、盛华集团的“高精度汽车热交换零部件工艺研究”等10个项目列入河北科技支撑计划;小蜜蜂工具的“太阳能电池硅片精磨陶瓷结合剂磨具”等15个项目列入市计划。另外认真做好县本级科技计划的编制工作,下达县级科技计划40项,安排经费75万元,拉动企业投入5274万元。共组织验收项目27项。

今年,市科技局在项目申报上采取了重大举措,设立百万元重大项目10个。为适应这一变化,我局认真谋划,积极跑办,推荐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依诺肝素钠自主创新重大成果转化”、__新泰特种油有限公司的“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甘油单脂肪酸酯新技术开发”、河北小蜜蜂工具集团有限公司的“坡莫合金金属纤维”三个重大项目全部参加了市级评审。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一是出台了《__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意见》,该意见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全县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和奖励政策,确定建立全县财政性科技投入机制,对企业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给予奖励。出台了《__县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鼓励发明创造,激励自主创新,加快专利技术产业化步伐,推动正定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和形成,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

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帮助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帮助常山生化、小蜜蜂、新泰特种油参加了创新型企业复审及申报。目前,金润矿山设备、正洋建材、常山生化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评审,我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家;市级创新型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快速增长,形成了生化制药、半导体照明、新材料等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具有领先水平的新兴产业。

三是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金润矿山设备的“__市选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盛华集团的“__市精密铸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久强建材的“新型混凝土外加剂”、常山生化的“多糖类药物”、新泰特种油的“金属轧制特种专用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了市级验收。至此我县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四是加大新产品开发和新成果转化力度。组织开发了“硫酸寡糖新型抗肿瘤药物”、“人工合成王浆酸”等市级以上新产品10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2项,国内领先水平两项,累计新增产值7500万元,新增利税__万元。五是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力做好“专利提升行动”,积极开展“企业专利消零”,先后走访了小蜜蜂工具集团等10余家企业,接受企业有关专利问题的咨询,具体指导专利申报工作.到目前,7家从未申报过专利的企业已经申报专利30余项。

三、以大项目、大科技为抓手,带动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

一是围绕种植业组织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充分发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技术引进集成和示范作用,突出抓好高产攻关田、核心、示范、辐射一田三区小麦玉米生产管理工作。围绕项目集成配套推广了4项新技术,举办培训班5期,印发资料2万份,培训农民 1.5万人次。采取分类管理、狠抓技术培训等措施,攻关田小麦亩产达到620.6公斤,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分别达到553.6公斤、__公斤、511.8公斤。攻关田玉米亩产达到__公斤,__区、示范区、辐射区分别达到__公斤、650.7公斤、*公斤。

二是围绕畜牧业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重大科技专项。以宏发、田园、金河等养殖示范基地为载体,以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为技术依托,集成推广了奶牛良种繁育、信息化管理、性控冻精、全株玉米青贮、DHI、TMR技术等8项养殖关键新技术,带动了全县7个规模牛场引进应用了TMR技术和全株玉米青贮技术,促进了全县奶牛养殖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奶牛的平均单产提高到6.5吨,仅此一项全县增收1.89亿元。引进示范了“利用性控冻精提高奶牛品质及高效快繁技术”,出生健壮母牛犊431头,良种奶牛核心区建设速度较常规方法加快20—30年。使高产奶牛核心区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奶牛群高效健康养殖水平显著提升。

三是围绕特色农产品开展深加工。组织实施 “根茎类蔬菜标准化生产及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速冻果蔬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研究与示范”等一批省市重大重点科技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完善了食品深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了蔬菜生产与加工的安全高效,推动了蔬菜基地建设。以明光食品、__公司、兴隆蔬菜基地为龙头,带动全县黄桃种植6000亩,无公害果蔬种植13万亩。四是围绕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推进产业发展。主要围绕奶牛、乳制品、果蔬、饲料等产业,依托宏发基地、天天乳业等农业创新型企业,通过聘请专家、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项目资金支持等形式,培育了“奶业科技示范园”、“绿之源农业科技示范园”、“黄桃科技示范园”、“有机肥产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新基地”等园区,其中“奶业科技示范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科技示范园区。五是加大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力度。重点引进了林果、名特蔬菜、优质麦、畜禽方面的新品种10个,推广了12项新技术,使全县农作物畜禽等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到了100%,农业新技术普及率达到95%,优良品种在农业中的贡献率达到了40%以上,新成果转化率达到95%以上。

四、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一是加大科普力度。为把科普工作做实,加快科技信息传播速度,及时充实《科技网》内容,与石家庄网上技术市场链接,推动科技合作、成果转化,促进正定县网上技术市场发展。二是做好《科技兴县信息通道》编发。全年编发《科技兴县信息通道》12期,发行3600份 。三是加强科普宣传。全年组织开展科普活动15次,大力宣传科普知识、《防震减灾知识》。四是组织开展科技周活动。5月17日,在*镇新安村集市上组织了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的__年科技活动周开幕式。科普联席会成员单位中涉及的16个部门,共计80余名科技工作人员参加了开幕式。在科技活动周期间,共安排各种科普专场活动11项,共展示科普展牌100多块,参与科普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61人、科普工作者100余人,参加到科技活动周中的公众人数达3万多人次,发放科普资料2万余份。五是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全年组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20多次。为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难题。

五、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成果转化与推广

一是搞好产学研合作。与省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促进技术引进与推广工作。主要与河北农大、河北省畜牧研究所加强联系,为我县的国家粮食丰产工程、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搞好人才引进、技术合作与推广,促进项目的顺利进展。其次鼓励企业实现校企对接,全县80%的规模以上企业与国家、省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技术依托和协作关系。其中常山生化与山东大学药学院联合成立了“山大药学院—常山生化生物药物研究开发中心”,与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北美生物药品研究所、河北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先后开发出肝素系列产品、透明质酸钠等一批高科技产品,技术水平均达到国际先进,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促进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全年共组织验收项目27项,其中鉴定14项。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硫酸寡糖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达肝素钠原料药研究与开发”及石家庄维奥化工有限公司的“人工合成王浆酸的开发”、*轴瓦有限公司的“翻边止推轴瓦自动检测分选系统”、县妇幼保健院的“琥珀酸亚铁VC、联合赖氨酸治疗孕妇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均达到具国内领先水平。河北小蜜蜂工具集团有限公司的“磁性纯铁金属纤维”获*市__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六、加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

一是全面落实《__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规划》,重点加强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示范工程建设,开展了奶业、果蔬产业化示范工程、木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在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清洁生产型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方面重点实施了正定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低碳经济技术开发集成与示范、正定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低碳经济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两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农业--工业型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方面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生猪屠宰废弃物开发了两个肝素类新产品,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开展了社会发展方面的科研和推广工作。在社会发展领域的科研方面完成了11项省市科研课题,取得了9项科技成果,其中两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社会发展领域的技术应用推广方面首先加强了工业企业的节能降耗技术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县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推广应用了智能化太阳能集热系统,除降低劳动强度外,还可节省大量煤碳资源,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三是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工作。参加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举办的“__中国可持续发展学会建设研讨会”,会上就今后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如何与基层可持续发展工作结合、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会刊重视和宣传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提出了建议。参加了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等单位组织的中国__年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峰论坛,学习了先进的知识和理念。

七、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一是加大防震减灾群测群防工作力度。继续完善全县 “三网一员”,强化了各乡村防震减灾观测点的管理,建立健全了指挥畅通、应对科学、反应迅速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二是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了以“科学防震减灾,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为重点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制作并展出了《应急避震注意事项》、《专家教你如何避震》等科普展版20余块。编印《防震减灾常识》、《防震减灾法》等宣传手册8000余份,防灾减灾应急知识宣传资料10000余份,增强了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使广大群众掌握和提高防震减灾技能和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八、全面完成省市、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考核目标

下年重点工作安排

1、全面学习贯彻__精神,深刻领会把握__内涵,真正使大会精神入脑、入心、入耳,确保学习贯彻__精神取得实效。

2、加强项目管理。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县计划项目。通过积极谋划和跑办,争取更多的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计划。

3、加大高新技术培育力度。加大对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鼓励更多的企业申报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做好新技术、新成果转化推广,年内完成11项的任务目标。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完成10项新产品开发工作;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加大共性技术推广力度,促进板材业升级改造。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实现专利申报数量和授权数量的双提升,实现增长10%以上。

4、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一是抓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开展小麦玉米两熟超高产攻关及高产小麦、玉米品种筛选研究,为全县小麦玉米丰产提供技术支撑。在岸下、韩家楼建设万亩示范方,在全县集成推广4项以上新技术,并举办培班7期以上,培训农民3.5万人以上,争取小麦、玉米创高产。二是抓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奶业产业化项目及省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正定县奶业产业园区建设”。以宏发奶牛基地、金河奶牛养殖基地为龙头,集成推广奶牛优化饲养新技术11项,使全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以上,奶牛单产达到6.7吨以上,带动我县奶业水平的跨越发展。三是大力实施“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工程”。通过实施科技项目、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等方式,重点扶持惠康食品、永丰饲料、天天乳业等10家农业龙头企业,促进果蔬、饲料、生物有机肥等产业快速发展。

第7篇:防震减灾科普常识范文

笔者在对__镇、__乡、__乡、等乡镇的移民点建房过程中,发现这些民居普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房屋的地基不够牢固。被调查的居民有大部分对基础的处理不符合抗震要求,几乎所有的房屋地基都是向下挖50cm-80cm地漕,然后用石头往上砌,地漕也不按设计规范要求处理基础,抗震性能较差。

2、建设房屋选用的建材质量不合格。部分房屋砌墙用的砂浆不符合要求,有的用石灰掺土代替砂浆,有的砂浆配比不合理,有的房屋选用旧砖、劣质砖或新旧砖混杂砌墙,使墙体强度明显降低,地震时房屋容易产生局部失稳而倒塌。

3、大部分住宅的设计或施工不合理。比如,在__乡__村的__、__和__村__村等移民点98%的农村房屋没有设计圈梁,抗震横墙的间距与房屋的类别不相匹配,房屋各个构件之间缺少可靠的连结,整体性差。有的砖混房屋尽管设计了围梁、构造柱,但由于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符合要求,也达不到抗震设防的要求。这是造成房屋开裂的最主要原因。

1、农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不强,农村建房防震、抗震知识缺乏。在建设时,农民只考虑房子外观装修美观、气派、宽敞、舒适,而不考虑抗震因素,只求高、求宽。追求外观而不注重设防,导致一部分住宅存有安全隐患。

2、农民收入偏低,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很多建房者都用攒了10年左右的积蓄进行建房,不舍得花钱购买更好的材料,也不设计圈梁,只要房子能住即可。

3、大多农村建房者都是自己建设房屋,即便请人施工,施工工匠也没有经正规培训,承建这类楼房的建筑队大都是没资质或挂靠资质的建筑队,懂建筑技术规范的少,施工质量很难保证,抗震设防要求也很难保证。且很多农民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本村人都是这样建设都没事,自己也这样建设。

4、抗震设防的制度不够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__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只是规定城区新建的建筑要进行抗震设防,而农村房屋强>!

5、农村房屋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除了个别新农村示范点在建设过程中有较好的规划外,其他地方都是在先祖划分的地基上进行房屋建设,导致在建设中没有选择抗震有利地段,没有充分考虑房屋间距离和道路设置、避震疏散、救灾等因素。

综上,我县农村居民的抗震设防情况较差,如发生中强地震,均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加强政府对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的领导,把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首先,县乡镇政府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问题,把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高度来狠抓落实。其次,抓建地震民居安全示范村(点)建设。组织力量,为农民设计抗震性能好的民居施工图,同时建立农村民居地震工程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通过抓点带面,推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全面开展。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考核指标体系,与新农村建设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验收。例如:我县的__乡__屯、__镇__、__移民点等新农村建设中,把抗震设防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中,采取了必要的抗震设防措施,达到了抗御6级地震的要求。第三,在工作部署上,要调动建设、土地、科技、民政等部门及乡镇政府的力量,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服务和管理,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努力开展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的宣传引导和管理工作。

我县农村民居采取了一定的抗震设防措施,但农民群众的抗震设防意识并不强,要充分利用公众对地震敏感这一现实,引导好、宣传好、普及好防震减灾知识,抗震设防技术以及应急避难和自救互救常识,按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市地震局、县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大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把地震科普知识普及到村组及农户,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农民把建设安全民居变为维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自觉行动。

(三)加强对农村民居建设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负起责任,切实加强对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对农村建房要按照建筑规范进行审查,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做到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验收。要严格管理农村的建筑队,对没有技术力量、无资质的建筑队,不准其承包建筑工程。

第8篇:防震减灾科普常识范文

论文摘要:地震灾害的治理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和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随着地震灾害治理步入人本化、科学化、法治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在我国地震灾害治理的制度建设中初步确立了知识共享制度。会商制度有机地实现了多种监测成果和科技人员群体智慧的结合;资源共享制度有机地实现了地震灾害治理中物质技术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有机结合;信息公开制度有机地实现了地震灾害治理信息的共享和满足公众知情权的结合;地震灾害治理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制度有机地实现了地震灾害治理中知识共享与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提高的结合。

所谓知识共享是指通过单向的、双向的或多向的知识传递,实现个体、群体、组织等不同的知识需求主体之间各种形式的知识交流与互动,以此促进知识所有人、拥有人、占有人与其他主体分享知识以及知识被共知、共用乃至整合使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在社会知识化发展中由于客观存在的知识不对称和知识鸿沟仍在深化。具体到地震灾害的治理,由于防震救灾中受难群众的巨大的多方面知识需求和政府决策的巨大的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需求,加之,防震救灾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和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知识化、社会建设科学化、知识受益大众化的今天,防震救灾无疑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工程,而实施和完成这项高度知识化的工程必然有赖于有效的知识共享制度与机制。知识共享因此成了各国地震灾害治理必然选择的重要制度。

5.12发生在四川汶川等地的特大地震灾害,破坏之严重、人员伤亡之多、救灾难度之大为历史罕见,抗震救灾工作也由此面临着诸多困难。有效克服和战胜这些困难必然要求实现各方智慧的有机结合,实现知识共享。事实上,在四川汶川等地的特大地震灾害的防治中,各类知识共享的平台和机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如,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中地震专家现场解说防震救灾的知识使人们从中学到了有效防震救灾常识,一定程度增强了人们科学防震救灾的能力;又如,一些专业性的网站第一时间了“地震灾害救灾防病知识”,既普及了地震灾害中科学的防病知识,增强了人们的在地震灾害面前自救能力,又实现了灾害防病知识的社会共享;中国心理学会于5月15日发出致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和心理咨询、治疗专业人员的倡议书,承诺中国心理学会将重点支援四川的心理专业人员在灾区成立心理救援站,并对有关工作人员做专业培训,内容包括了解灾民心理、PTSD、干预策略和方法(包括各种可能的治疗)、对救援人员,如军人、医护人员、社会救援人士和大众进行心理教育,预防可能产生的替代性创伤。

这不仅是中国心理学会的在地震灾害治理中的专业承诺,更是中国心理学会作为专业学会以其特有的专业集体智慧向社会在地震灾害治理中所作的知识共享承诺。四川汶川等地的特大地震灾害治理中类似的知识共享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本文拟从历史的知识共享实例和现实公共政策制度的梳理中,着力探讨我国地震灾害治理中知识共享的制度,以期能对我国地震灾害的治理的制度化建设有所助益。

1 历史经验表明:规范化、制度化的知识共享有助于防治地震灾害

在我国防震减灾的历史上,“群防群测”式的知识共享创造了大地震防震减灾的奇迹。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发生在辽宁海城的大地震被准确预报,这使得辽宁省南部的100多万人及时撤离了他们的住宅和工作地点——仅仅在撤离两个半小时之后,海城就被7. 3级的强烈地震击中。在6市10县的震区范围内,城镇房屋毁坏508万平方米,农村民房毁坏86. 7万间,却仅有1328死亡,占全地区人口0. 16‰,有效的地震预报大大降低了这次地震的灾害损失。在世界历史上,成功地预报7级以上的大震,这还是第一次。震后,美国、新西兰、日本、罗马尼亚、西德等十多个国家的地震科学专家和国际学术组织的成员纷纷到海城考察。他们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的成功是由于能够及时地收集大量地震前兆的异常情况,并且及时归纳、分析、总结的结果[1]。这其实就是震前的知识共享的威力,更确切地说是“群防群测”式的知识共享机制的威力。

海城地震能够被成功预报,专业的地震工作者功不可没,但当时实行“群防群测”的方针,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海城的这次预报来说,正是密布在辽南的群测群防网点收集到了大量的地震前兆现象,如蛇、鼠、鸡、青蛙等动物异常,以及水异常等,并且及时汇总到了地震专家面前,地震专家在汇集各方信息与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做出了果断的判断,才使得当时的辽宁省地震办公室和国家地震局能够作出大地震就在眼前的判断,敢于发出临震预报,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正是群众的智慧和地震专家团队的防震减灾集体智慧的共享实现了这次地震灾害的有效治理。

2 我国防震减灾公共政策中知识共享的制度

所谓公共政策是指以政府为主的社会公共机构根据一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发展目标,以政策成本和政策效果的比较为依据,对一定的公、私行为采取约束和指引,所制定的法律、法规、计划、规则、项目等[2]。美国政策科学的著名学者厄尔逊有一个经典的表述,他说:所谓的公共政策也就是政治家及立法者所制定的,由行政管理机关所执行的法律和法现行的防震救灾的法律、法规、规章、决定、规划等,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7)、《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99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国家地震应急预案》(2006)、《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 -2020年)》(2007)等。可见,我国防震救灾的公共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根据这些法律、法规、规章、规划等规定,下面着力对我国防震救灾公共政策中知识共享的制度作简要分析。

2.1 会商制度

会商制度在我国是伴随地震预报的出现而产生的,早在1966年邢台地震后,提出:“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是可以预报的”[4]。当时地震预报的专门机构尚未组成,由中国科学院、地质部、石油部有关机构兼管地震工作,发生震情,由几个部门的有关地震监测人员,一起商讨地震趋势,便产生震情会商会的形式。70年代初,国家地震局建立,地震预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了组织保证,在当时的《地震预报条例》上即明确规定地震监测部门“一般每周会商一次,特殊情况下,要紧急会商,会商要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5]。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震情会商也由此成为我国执行地震预报任务的根本制度。

经过30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各级地震部门已经形成完整的震情会商体系。实践表明,建立地震灾害治理的会商制度,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经验丰富的各类专业人员的智慧,在执行某一灾害治理方案前,对该方案所能达到的目标与实施手段进行多方位、多视角研究、探讨,并经过充分会商后抉择,达到用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的目的。可见,会商制度是运用多种监测成果和发挥科技人员群体智慧的好形式,由会商制度形成知识共享成果——会商提供的预报意见是政府地震减灾决策的科学依据。定期和不定期震情、灾情会商会、自下而上,层层上报会商意见,已经成为我国地震监测预报法定制度。1998年国务院的《地震预报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应当组织召开地震震情会商会,对各种地震预测意见和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地震预报意见。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可以组织召开地震震情会商会,形成地震预报意见,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7)第1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第40条对会商制度也有明确的规定。

2.2 资源共享制度

一般说来,资源共享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如一个国家、若干区域或相关组织)的所有或部分资源在整合的基础上,提供给特定的组织成员、特定的服务机构、用户或社会公众来分享利用。资源共享的目的在于使相关的范围内的组织、机构和个人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整合的资源,其实质在于资源在一定空间和地域内的有效整合与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主体的资源使用需求,进而使得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地震灾害治理,尤其是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灾害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其调动社会资源之广泛、配置社会资源之迅速、利用社会资源之迫切、资源使用惠及对象在一定区域之普遍、资源使用对民生和灾区社会稳定影响之深刻远非社会常态运行时所能比,更为重要的是这时的资源利用带有很强应急性、集成性和公共性,因而对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更高也是必然的。也只有这种更高层次和水平的资源共享,才能实现地震灾害治理中的知识共享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试想想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物质技术资源共享高水平的知识共享何以有物质技术支撑;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各类专业人才资源的共享高水平的知识共享何以产生;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组织管理资源共享高水平的知识共享何以运行和实施。正是基于此,在总结我国以往地震灾害治理资源配置与利用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的地震灾害治理建立了相应的资源共享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7)第33条明确规定,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区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各方面力量,抢救人员,并组织基层单位和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非地震灾区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震情和灾情,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对地震灾区提供救助。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应当对地震灾区提供救助,责成经济综合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救灾工作并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统筹安排救灾资金和物资。《国家地震应急预案》(2006)更为明确的规定了资源共享制度,根据该预案,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是处置本行政区域重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的主体。视省级人民政府地震应急的需求,国家地震应急给予必要的协调和支持,发生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由国务院实施国家地震应急,发生重大地震灾害事件由中国地震局实施国家地震应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行动。

2.3

信息公开制度

在社会信息化、知识化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当代,实现知识共享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是信息公开。由此,当代政府治理变革中公开、透明的理念十分强调政府信息的公开及相应的公民知情权的实现。其深刻的意蕴在于:通过公开透明的信息传播构筑政府与公众的信任与良性互动,使公众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获得持续信息支持和知识支撑,进而对政府治理过程实施有效监督。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信息公开、透明正逐渐成为现代政府的行为准则和目标。公开、透明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权力运作的主体、依据、程序是公开的;行政权力运作的过程是开放的,公众可以依法参与。如果政府权力的运作规则、方式乃至程序不为公众所知,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各种政策都是在神秘的氛围中出台的,那么政府与公众之间必将产生距离和隔膜,同时这种“暗箱操作”还将带来腐败问题。因而,在现代政府行政改革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心主题就是建立阳光政府。随着社会信息化、知识化,信息、知识传播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是依靠个人和个人、个人与传媒、个人与组织、个人与政府、个人与社会的自觉表达和信息获知来维系与建构的,离开了对信息自由的选择和知悉,离开了畅通的信息交流和传播,人、组织、政府就丧失了自身同社会互动、联结的纽带,就会失去自立于现代文明社会的起码资源基础。依法知悉、获取、交流、传播信息是人作为社会关系中的纽结本质上应享有并不容侵犯的一项基本权利[5]。为此,国家在宪法上或在法律上确定公民的该项权利,并以法律保证实现该权利。人们将此权利称为“知的权利”、“了解权”、或“知情权”等。在当代社会信息化、知识化的发展中,知情权深刻意义就在于从法的角度体现了文明社会对人与信息关系的一种深刻的认同,表达了现代社会成员对信息资源的一种普遍的利益诉求和权利意识,从而为当代国家的公民权利建设展示了一个重要的、不容回避的认识主题。

回应上述时代要求,国务院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于今年5月1日生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的安排实际上是提供了“双引擎”的动力装置:一是规定政府应依法主动公开信息。条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二是公民、法人和组织可以依法申请行政机关披露特定信息。从这种制度安排看,公民、法人和组织的申请本身就可以构成直接推进信息公开的社会性力量。从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安排看,政府向公众开放信息,不是恩赐,不是“自我革命”,而是一项法定义务,是对公民知情权的回应。

具体到地震灾害的治理来说,及时、准确的地震预报信息可以提高政府和全社会防震减灾工作和活动的效率,安定人心,减少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但是,由于地震灾害信息是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重大信息,对社会秩序和民众生活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加之,实践中出现的虚假信息和多渠道信息给社会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和不良后果。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确立了地震预报统一制度,并对地震预报的程序进一步予以明确,对不符合地震预报程序要求的地震预测意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16条、第31条的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制度。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任何单位或者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临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地震灾区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震情、灾情及其发展趋势等信息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地震灾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告震情和灾情。

2006年颁布的《国家地震应急预案》更进一步明确了地震灾害治理中的信息公开制度,细化了地震灾害治理中信息及时公开的具体要求。根据该预案,中国地震局负责汇总灾情、社会影响等情况,收到特别重大、重大地震信息后,应在4小时内报送国务院办公厅并及时续报;同时向新闻宣传主管部门通报情况。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中国地震局和有关省(区、市)地震局依照有关信息公开规定,及时公布震情和灾情信息。在地震灾害发生1小时内,组织关于地震时间、地点和震级的公告;在地震灾害发生24小时内,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组织灾情和震情趋势判断的公告;适时组织后续公告。

2.4 地震灾害治理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制度

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这是对科学素质内涵作出的定性表述。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概括为“四科,一能力”,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2条关于“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的要求。在界定公民科学素质基础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主要方式、途径是科学技术知识教育、传播与普及。学校科学教育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起着根本性的基础作用。大众传媒开展的科学技术传播,已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知识的重要渠道,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公众开展的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活动,对提高全民特别是没有系统接受基础教育的劳动者的科学素质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可见,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知识教育、普及与传播。

对地震灾害的治理来说,由于地震知识、防震救灾的知识常常是人们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更为专业的科学知识,因而更需要相应的普及、教育培训及传播制度。实际上,这种普及、教育培训及传播的过程,也就是地震灾害治理公共知识的共享过程,也是地震灾害治理中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过程,更是地震灾害治理中知识共享水平提升的过程。基于地震灾害治理中公众对科学知识的迫切需求和国家在地震灾害治理中对公众科学素质提高的迫切要求,我国的地震灾害治理的各类公共政策均对地震灾害治理知识的普及、教育培训和传播做了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7)第5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这就从激励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的研究成果推广的角度为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提供了制度保障;第23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加强对有关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抢险救灾能力。依据该规定,防震减灾知识的教育、培训和传播是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这就使防震减灾知识的教育、培训和传播有了政府责任机制的保障。

2007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更是对突发事件(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培训与传播做了具体的制度安排:

(1)政府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根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2)专业和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联合培训与演练制度。根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合作,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 (3)军队、武警和民兵的应急救援专门训练制度。根据规定,中国、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应急救援的专门训练。(4)公众的应急知识普及、传播和必要的演练制度。根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5)学生应急知识的教育制度。根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国家地震应急预案》(2006)从宣传、培训和演习三个方面重申上述制度。

《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更是着眼于未来,提出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努力全面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其一,强化各级政府的防震减灾责任意识,建立地震、宣传和教育部门,新闻媒体及社会团体的协作机制,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网络;其二,建设国家防灾科普教育支撑网络平台,通过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实现交互式远程防震减灾专业技术教育;其三,将防震减灾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知识受教育程度;其四,建设以虚拟现实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主体的科普教育基地。

3 结 语

地震灾害的发生,尤其是破坏性的地震灾害的发生,对政府的应急管理、社会动员与灾害治理能力是个综合的、严峻的考验。由于地震灾害的治理关乎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关乎灾区的经济重建、社会和谐与安定,更关乎民众对政府的信心、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与良好信任关系的建立,因而地震灾害的治理应当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应急管理体系之中。中外地震灾害治理的历史经验表明,随着社会发展的信息化、知识化,社会建设的人本化、科学化,治国之道的民生化、法治化,地震灾害的治理也在步入人本化、科学化、法治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在我国地震灾害治理的制度建设中,知识共享制度的建设已经初步在地震灾害治理的公共政策体系得以确立,其中会商制度有机地实现了多种监测成果和科技人员群体智慧的结合;资源共享制度有机地实现了地震灾害治理中物质技术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有机结合;信息公开制度有机地实现了地震灾害治理信息的共享和满足公众知情权的结合;地震灾害治理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制度有机地实现了地震灾害治理中知识共享与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的提高的结合。

参考文献

[ 1 ] 常梦飞,防震.请借鉴历史经验[N].检察日报, 2008-05-14.

[ 2 ] 吴鸣.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

[ 3 ] 吴汉东.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政策科学分析[DB/OL].中国民商法律网. http: // civillaw. com. cn/Article/default. asp? id=37505/2008-05-18/2008-05-20.

第9篇:防震减灾科普常识范文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努力创建安全和谐校园,确保教育大局和谐稳定。

二、活动主题

全县各学区、校(园)要以创建安全和谐校园为载体,突出以人为本,唱响“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主旋律,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明确学校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安全主体责任,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和谐健康发展。

三、活动时间

2013年6月1-30入。其中:

1、6月3-8日为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周。

2、6月9-14日为安全生产宣传咨询周。

3、6月18-24日为应急预案演练周。

4、6月26日为广场安全生产咨询日。

5、6月3-30日为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期。

四、组织机构

县教育局成立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局安稳办。各学区、校(园)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机构和具体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五、活动形式和内容

(一)营造浓厚安全生产氛围。

1、悬挂安全警示标语。“安全生产月”期间,各学区、校(园)要悬挂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安全生产警示标语(横幅)等,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扩大“安全生产月”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2、强化媒体宣传。各学区、校(园)要充分利用班会、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教育平台,着重宣传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应急救援知识和安全常识,倡导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3、致家长一封公开信。结合近期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月、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防灾减灾工作、预防溺水安全、食品安全等活动,让家长参与,让社会参与,共同营造“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和普及应急避险救援知识。

1、开展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周活动(6月3-8日)。组织学生阅读防灾减灾、防震减灾等方面的书籍和涉灾影视作品,如《人命关天》、《安全为天》等。对学生进行一次专家辅导报告,对学生进行一次强化防灾减灾科普教育。

2、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周(6月9-14日)及广场咨询日活动(6月26日)。各学区、校(园)要设立安全咨询点,以应急避险、救援知识为重点,通过发放安全宣传资料、安全知识图片展览、安全知识咨询、现场演练演示等方式,大力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6月26日,县局和部分学区校将在中心广场,开展群众性安全咨询日活动。

3、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6月18-24日)。通过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认真组织一次防汛抗旱、防震减灾、防风防雷、地质灾害预防、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应急演练,进一步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锻炼应急救援队伍,强化全员应急意识和技能,完善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和联合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增加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4、开展安全网络知识竞赛活动(6月3-30日)。各学区、校(园)要认真组织师生参加省第三届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并将组织情况、竞赛结果一并报局安稳办。

(三)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

各学区、校(园)要本着“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消除隐患”的指导思想,重点对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建筑物安全、汛期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校园及周边环境及日常安全管理进一步梳理,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逐项进行登记,建立台帐,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限定期限,务必整改到位。

六、活动要求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各学区、校(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领导,精心组织,严格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