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审计的问题范文

关于审计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审计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审计的问题

第1篇:关于审计的问题范文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uter in the auditing is a great leap in the reform of the modern auditing mod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ode,it has many advantages. Since the time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uditing is still short, many problems and shortages are met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thesis makes a research from a legal point of view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问题;对策

Key words:computer;auditing;problem;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011-01

1 计算机审计概述

1.1 计算机审计概念

计算机审计是基于计算机进行的审计活动,是指审计人员通过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系统生成的电子数据进行检查、分析,最终完成审计工作的任务和目标的一种审计方法。内容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审计和数据分析等。

1.2 我国计算机审计应用的现状。经过二十几年摸索和实践,计算机审计在我国的应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是培养出一批实用的计算机审计人员。目前,在各级审计机关中,已经培养出一批不同水平层次的计算机审计专业人才,从事计算机审计工作。二是审计软件的开发取得了显著进步。许多审计软件日趋成熟,在功能上和使用效果上均取得了显著进步,尤其在审计法规检索系统和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已开发出多种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和审计办公自动化系统。三是初步建立了国家审计中计算机审计法律基本框架。

2 计算机审计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分析

2.1 审计法中计算机审计方式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审计工作的原则是依法审计,作为一种实际应用的审计方式,就需要以法律形式保障其应用的合法性。我国仅在1997年颁布的《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办法》中提出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概念,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审计工具,仅扮演着次要的角色,但是否能将其作为法定的审计方法还不明确,还不能作为主要的或者是独立使用的审计方式在国家审计项目中运用。

2.2 计算机审计中各方的权利义务不完善。对于国家审计来说,由于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的法律地位的不对等,双方的权利义务的全面约束尤为重要。在现今实施的审计法中,被审计单位必须提供被审计的电子数据资料和审计人员检查被审计单位使用的计算机系统的合规性和正确性的权利有所体现,而其他主要是计算机审计监督职能的保障,即当审计机关的计算机审计权力遭到拒绝时如何进行法律救济是关键所在,是计算机审计立法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志。

2.3 缺乏计算机审计具体准则和实施规范。行业规范的完备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计算机审计开展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计算机审计是需要会计、审计、计算机技术等综合知识为一体的学科,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业务,计算机审计程序的规范是计算机审计项目完整性的前提,需要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规范和审计准则,指导审计人员正确进行计算机审计工作。曾经有这样的案例,同一个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由于操审计人员审计操作的方法不同,所得出的审计结果却不相同,这就反映出规范的计算机技术操作是得出正确审计结果和减少审计风险的必要保证。为此我国审计署已先后颁布了一些相关规定和规范性文件,如《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办法》等。

2.4 计算机审计形成的审计证据合法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强。计算机审计中利用电子数据取得的证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是计算机审计立法中的核心问题,电子数据的证据地位和证明力,是影响审计结果的重要因素。通过计算机审计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电子数据或电子凭证、电子合同、数字签名等资料进行采集、分析而形成的计算机审计证据,原始的计算机电子数据以及利用计算机审计所取得的电子数据证据能否作为合法有效的审计证据,决定着对计算机审计结果具有合法性的关键。

2.5 计算机审计应用软件的功能不规范。计算机审计软件的法律权威、实用性的标准,以及计算机网络审计立法等问题在计算机审计立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审计软件功能的完善制约着计算机审计工作开展的程度和深度。目前,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正在使用的审计软件有很多,如AO计算机审计现场办公系统、金剑审计软件等,这些通用的审计软件已经在全国国家审计机关推广使用,还有一些小型的针对特殊行业或者某些特殊事项的审计软件,也在计算机审计工作中普遍使用。

3 完善计算机审计的对策建议

3.1 修订国家法律法规内容。首先明确计算机审计合法地位。依法审计首先要从法律上给予确定,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只有明确了计算机审计的合法地位,审计人员就可以主动采用计算机审计方式开展审计工作。应当在审计法中作为一种必要的、固定的审计方法予以明确,确立计算机审计的合法性。其次明确计算机审计取证资料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证据获取方式,计算机审计中电子数据的(含审计软件审计出的电子数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是法律规范立法中的重中之重。此外,制定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把电子凭证、电子合同和数字签名的法律效力和保管要求,数字认证机构的管理,电子信息与网络系统的安全等相关问题予以明确是必要补充。

3.2 制定计算机审计行业独立的准则和操作规范。审计准则的制定,是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的前提。与传统审计一样,制定完整的审计程序和质量方面的规范和审计准则,规范计算机审计操作技术。其主要包括计算机审计程序和计算机审计具体应用技术的规范。

第2篇:关于审计的问题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peter_ding”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大武口区审计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审计报告》(石大审报〔2020〕7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局党组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按照“谁分管、谁负责”及“归口管理”原则,由主要领导亲自督办、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安排专人具体落实,对《报告》提出问题认真对照自查,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办理。现将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预算执行力方面存在问题

(一)年初预算编制比例低,预算约束力不强

整改落实情况:我局2019年部门预算资金编制率低,主要是在年初预算时未能提前研判所承担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概算,所以未能将项目建设资金纳入年度预算,造成预算资金编制率低。在今后的年度预算中,我们将严格按照《预算法》及《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相关规定,聚焦部门主责主业,结合辖区财政实力,适当加大项目支出年初预算比例,将本年度明确实施项目和可支配财力全部纳入年度预算,提高部门年度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二)单位指标执行率较低

整改落实情况:我局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投资完成进度比例支付相应工程款,因部分项目建设进度不平衡影响,报告中指出的三笔专项资金未能及时支付。截至目前,三项专项资金已支出100%。今后,我局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用途、用款计划及时支付资金,加快资金支付进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非税收入10.16万元未及时上缴国库

整改落实情况:未上缴资金分别于2020年3月和2020年5月已上缴国库。今后,我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有关规定,将应当上缴的预算收入,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预算科目、缴库方式和期限将非税收入上缴国库。

(四)未按照资金用途使用专项资金704.69万元

整改落实情况:我局历年实施各类重点项目拖欠工程款较多,2019春节前施工单位多次上访,区财政无项目资金指标拨付。为解决突发上访问题,区财政拨付了5万元人员经费用于支付2015年大武口区朝阳街以北街路市政基础设施维修工程二标段工程款;2019年大武口区中心商贸区提档升级项目建设资金699.69万元,用于支付2013年至2017年历年工程欠款。对上述两个方面问题,我局已多方申请项目资金,待资金到位后及时归还资金原渠道。

二、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关于报废资产未及时处理、调拨资产未办理手续、借出资产未及时收回等问题

整改落实情况:我局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已组织人员对占有、使用、借出的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及时与调拨接收单位及资产借用单位进行核准,对已报废资产尽快办理报废手续,对已调拨资产及时办理调拨手续,对借出资产及时收回并做好登记管理,切实做到账实相符,确保资产和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三、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一)未按照规定办理施工许可证

整改落实情况:在今后项目建设管理中,我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七条“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在未取得项目施工许可证前,不因赶抢工期而开工建设。

(二)工程项目未按期竣工

整改落实情况:我局承建的大武口区保障性住房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工程共分五个标段施工,其中:一、二、三标段于2019年11月份全部完工;四、五标段牵扯绿化补植,2019年11月份绿化补植无法保证成活率,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三家单位协商,决定于2020年春季实施绿化补植;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响,于2020年4月底复工,5月下旬完工。同时,由于该项目雨水管网需穿越世纪大道,且世纪大道西侧道路下有国防光缆,工程施工只能在国防光缆不执行战备任务的间隙组织,所以雨水管网迟迟未能穿越世纪大道。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与国防光缆管理单位协商,该段管网进行顶管施工。因大武口区保障性住房污水管网建设属于整体连通系统工程,五标段管网未能及时穿越世纪大道,所以该工程未能及时竣工验收。目前,该项目已进入环保验收阶段。

大武口区城市排涝系统建设工程一期二、三标段合同签订计划开工日期为2019年8月10日,因为项目占用宁夏合力工程检测有限公司部分土地,协商解决完毕土地补偿费用金额及及资金来源问题,实际进场施工为9月中旬,在施工过程中需报请规划变更管线位置的问题,导致11月15日冬季停止施工前无法完工,在2020年春季复工前,又遇到疫情致使复工时间比原计划延后70天,导致工期滞后。复工后,在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组织施工单位加班加点,至8月底二、三标段已基本完工。

(三)项目绩效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未按照相关规定对工程项目进行绩效管理

大武口区中心商贸区提档升级工程。我局与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于2019年7月26日签订本项目设计合同,按照2002年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编写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此类型改造项目3000万元以内项目设计收费基价为103.8万元,我局与设计单位协商后签订设计费用为93万元。2019年11月26日,大武口区发展和改革局批复设计费按3%记取为66.52万元。我局向大武口区发展和改革局请示超出批复部分的26.48万元通过项目预备费进行支付,大武口区发改局批复同意。

大武口区特色农副产品一条街改造工程。2019年12月11日,我局与浙江恒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签定此项目设计合同,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设计费率为2%—5%,由于改造项目设计内容较多,故我局与该公司签定设计费率为3.8%,在文本编制过程中,由于设计单位疏忽,将设计费率编制为3%,2019年12月31日,大武口区发展和改革局批复设计费率下浮为3%。

大武口区特色餐饮街(解放街文明路至前进路段)改造项目。2019年12月3日,我局与浙江恒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签定此项目设计合同,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设计费率为2%—5%,由于改造项目设计内容较多,故我局与该公司签定设计费率为3.8%,在文本编制过程中,由于设计单位疏忽,将设计费率编制为3%,2019年12月23日,大武口区发展和改革局批复设计费率下浮为3%。

以上项目设计合同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签订合同,后续批复低于设计合同签订金额,属于设计文本编制失误,我局今后将严格加强管理,确保设计文本编制与设计合同保持一致。

大武口区城市排涝系统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在项目实施前期,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委托宁夏图域达测绘有限公司进行地形图测绘,委托宁夏德坤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地质勘察,后委托中国市政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设计。施工过程中,一是由于开挖需要破坏建设东街延伸段机动车道道路,同时,在深基坑专家论证阶段,专家提出放大开挖坡比,为了保证现有道路完整性,所以将此段管线向南迁移4.5米;二是此项目管线需穿越海城星湖天地小区现有混凝土路面,为保证两侧楼体建筑安全,设计考虑钢板桩支护方式进行保护,在深基坑专家论证阶段,专家提出钢板桩支护对两侧楼体有基层扰动,有安全隐患,需要将钢板桩支护更换为螺旋灌注桩支护;三是五、六标段地勘报告显示存在0.5—2.5米深液化土质,设计考虑液化土层挖出晾晒处理后重新回填,实际施工过程中,挖出的液化土土质较差,晾晒处理后重新回填无法达到地基承载力要求,故设计出具变更,采用砂夹石换填。

大武口区特色农副产品一条街改造工程、大武口区特色餐饮街改造工程、朝阳街文明路贺兰山路春节道路亮化工程、2020年春节氛围营造和中心商业区美化工程,该四个项目均在国家发改委《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国家发改委2018年第16号令)之后实施;2019年3月28日,为进一步规范大武口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大武口区发展和改革局印发《关于印发<大武口区政府投资项目关键节点管理规定及流程导则>的通知》,通知中第二条招标投标中明确规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满足施工(按照项目投资规模和类别确定的资质要求)最低资质的同时,项目业主单位采取委托方式选择信誉好、资金力量雄厚的企业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照施工规模和类别及取费标准直接委托。我局委托的施工单位均不属于列入惩戒对象“黑名单”的企业。

(五)内控制度方面存在问题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在局党组(扩大)会议上传达学习了《大武口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不直接分管干部人事、财务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促进局机关和基层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廉洁自律,建立“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制约监督模式,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权力制衡机制,从源头上预防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示范等腐败行为的发生。二是由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对我局干部人事、财务管理、行政审批等内控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使各项内控管理制度更加适用于国家法律法规及区委、政府相关规定要求,更加符合部门工作需要,并努力做到以制度管事管人管权,依法依规依制度办事。三是由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局项目办和财务人员,认真学习《招投标法》、《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大武口区发展和改革局关键节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定》等相关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规定,进一步提高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切实做到懂法守规,为更好履职尽责奠定坚实基础。

第3篇:关于审计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政府环境审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39.2 [文献标识码] B

一、新形势下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涵义

(一)政府环境审计的定义

政府环境审计是指为促进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责任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等工作,并且揭示环境和资源保护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促进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环境管理。

(二)政府环境审计的特征

1.定位合理性。近年来,各级政府审计机关从“环境是人类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的理念出发,将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到审计机关内部多个不同的专业部门。2003年,《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五年规划”)明确提出成立“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合理调配审计力量,统筹安排审计工作”。这意味着一方面,环境审计成为一项全署性工作,定位更加明确;另一方面,与环境审计相关的各专业审计(主要是投资审计、外资审计、经贸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要在“整体统一、分工配合、优势互补、运行高效”的协调机制下,逐步加大环境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形成环境审计合力。

2.范围科学性。近年来,各级政府审计机关按照宪法第二十六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规定,从生态(生活)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两个方面积极开展环境审计实践,并以此为基础,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搞好国家重点区域环境保护投入和重大环境保护项目的审计监督,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环境审计模式”的思路与要求,从生态(生活)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两方面着眼,以重点区域的环境保护投入和重大环境保护项目为切入点,科学地界定政府环境审计的范围。

二、新形势下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意义

(一)政府环境审计能够合理规避环境风险

当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成为法律和法规,成为国家意志的时候,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就要努力贯彻这一意志。对政府环境进行审计既能实现国家意志又能体现“三个代表”思想。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以保障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规避其制定的政策中可能出现的环保风险;一旦发现存在环保风险,要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规避方法。

(二)政府环境审计有助于监督政府环境管理

随着经济的过快发展,产生了一些副作用比如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从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整体规划应做到同时、同步,而这一目标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对任意经济活动的管理与监督是永恒的重点、难点,一个成熟的监管系统不仅有当事人自身的监管还包括独立的第三方(即审计)监管。

(三)政府环境审计能够促进审计自身的发展

与传统的审计相比,经过多年实践修正后的现代审计,具有明显的时代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增加了经营管理审计,扩大了审计范围;二是传统的审计以单纯防护性为目的,而现代审计则延伸为以防护性、建设性并重为目的,特别是在环境审计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三是传统审计均采用账项审计的方法,而在现代的审计中大量运用审计抽样方法及计算机软件,在环境审计中甚至采用了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技术手段,例如物理手段、化学手段、生物手段等。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审计也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升华,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其一,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审计也与时俱进,共同发展;其二,广大审计工作者认准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审时度势,抓准时机大力发展审计事业。

三、新形势下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公众环境意识淡薄

环境管理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事业,但是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还不强。有的地方政府没用遵循国家“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原则,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环境,或者在破坏了环境之后才开始治理,缺乏一定的预防措施;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甚至有的政府对于企业违法环境保护法、破坏环境的行为采取了不作为。种种行为不仅对环境造成了许多无法挽回的破坏也大大的增加了环境治理的成本。对社会公众而言,执法不严使得公众的法律意识淡薄。正是由于法律的威慑力受到削弱,才使得企业及其管理者、股东、员工等利益相关者没有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心而将环境保护作为一种强大的内在激励和约束,没有正视环境管理工作的作用。

(二)环境审计法律法规、政策不够完善

政府通过制定环境审计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审计人和被审计人的行为。目前,中国已颁布了6部环保法律,13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和395个环保标准,法律体系为环境审计提供了一个参照依据,但总体上是不完善的。法律层面的环境审计还停留在对环保资金的审计上;在法规层面,目前还没有没有明确赋予哪个机构来承担环保监督和检查职能、审计机关的作用和主要任务尚不全面。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往往是一种相对被动和尴尬的位置,也因为缺乏实施的具体措施和评价标准影响审计质量。

(三)环境管理部门的技术条件不够成熟

我国环境管理上的不成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计内容。我国从1988年开始环境审计工作,工作的重心在国家级重点项目,如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审计调查、46个重点城市排污费审计、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审计、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资金审计等。审计的内容主要是检测污染物排放量是否符合标准、排污费等费用是否按规定缴纳,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履行国际条款以及政府制定的政策审查等方面却被忽略了;二是审计方法。我国的审计还停留在传统的财务审计阶段,已经无法满足现状。

(四)环境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环境审计工作并不是单一的,其中环境绩效审计不仅需要财务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环境工程方面的相关知识,此外还包括很多必备的知识。当前我国具备审计资格的知识能力的人还很欠缺。其中基本上包括会计、审计以及经济类相关专业的人员,这些人员基本上不具有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以及环境法规等相关方面知识背景,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对环境审计人员素质和水平的培养。

四、新形势下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完善的主要措施

(一)增强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社会公众是最强大的环保力量,也是环境问题的最终承担者,提高其环保意识是环境审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也符合公众自身的利益要求。政府需要利用各类媒体对环境保护的方法和重要性进行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提倡全民环保行为。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都应该有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自觉的开展与参与环境审计活动,帮助企业树立环保的社会形象,从而间接的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完善环境审计依据

组织行业专家以ISAR的环境会计公告和ISO14000环境标准为依据,尽快制定一套符合我国现状、操作性强的环境审计执业规范文件。文件包括环境审计工作的准则、工作程序、实施方法和评估标准,作为环境审计人员的工作手册促进环境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强化环境执法力度

宪法为环境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法律依据,赋予审计机关开展环境审计的权限,使其具有审计和监管的独立性。审计机关有权对被审查单位的经济活动、财政状况检查,对不合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处罚,且处罚结果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处罚的出发点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律观念,可以及时、准确地纠正不合法的行为。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随着环境审计的发展,各种新兴市场的形成,管理手段日趋智能化,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各种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要求从业人员除了具备丰富的会计、审计知识,还必须具备包括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环境法规等多方面知识。审计部门为满足上述要求应当重视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生态环境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并重视吸纳环境学、工程学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的环境审计队伍。

[参 考 文 献]

[1]张丽华.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1(4)

[2]林图.政府环境审计研究—以温州市为例[D].复旦大学,2009(5)

[3]李丽青.我国环境审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J].会计之友,2009(5)

第4篇:关于审计的问题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对我国内部管理审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我国内部管理审计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建议。 

 

一、内部管理审计概述 

内部管理审计是对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活动进行独立的、客观的、综合的、建设性的、面向未来的检查和评价,以帮助企业经理改进决策、提高获利能力和经营能力,更好地完成受托管理责任。 

从定义可知,内部管理审计的核心是帮助经营者提高生产效率和获利能力,职能是咨询性和建设性的,而不是执行性的,是一个系统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审计师必须是独立的,其职能应有外部的性质即审计师不能成为受审部门的一员。 

 

二、我国内部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管理审计已经成为内部审计的主流,但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存在如下问题: 

1.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审计在企业内部治理中的作用。许多企业模仿国外实行了管理审计,但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功能还是履行监督职责,主要任务还是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重点仍在财务收支。而管理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公正的约束和评价机制,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管理职能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使得审计领域、范围受到限制,管理审计发展受到影响。 

2.内部管理审计法规体系缺失。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分别有《审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作为法律依据,而关于内部管理审计的法规却是一片空白。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管理审计时,只能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3.内部审计对象的特性对内部管理审计形成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企业集团、股份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出现、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增加使得内部管理审计对象复杂化。同时由于企业的资产重组必然涉及兼并和收购、改制和重组等问题,为审计对象开拓了新领域。凡是对企业商业利益和持续经营有影响的管理因素都是内部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内部管理审计事项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往往会增加内部审计的难度,使内部审计人员难以做出正确判断。由于内部管理审计事项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联系密切,一些敏感事项涉及的人事关系复杂、舞弊手段隐蔽,内部审计人员取证难度较大。 

4.审计程序和方法的不确定性影响管理审计结果的正确性。传统的详细审核方法成本很高,逐渐被淘汰。由于现代审计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可能会舍弃一些对审计结论影响不大但耗时费力的审计程序,这可能导致管理审计结论出错,有可能误导管理层的决策。 

5.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管理审计需要。(1)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企业现有审计人员多是从财会岗位转过来的,对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比较熟悉,而对现代管理等知识相对欠缺,不能满足现代管理审计发展的需要。(2)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够,影响了其发挥管理审计作用的积极性。审计人员在参与企业管理活动,开展审计业务时,或多或少地受到管理者的暗示,或者审计人员迫于某种压力,不能充分揭示管理者的失误而带来的后果,这必将使审计的效果和评价大打折扣。(3)审计人员在数量上还不能满足企业进行管理审计的需要。有些企业审计人员本来就不多,有的还到其他单位住勤,有的离职学习,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因此,在数量上就明显不足。

6.审计信息的不足导致内部管理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当今的企业日益集团化,管理层次化,其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的范围必将受到限制,从而难以实现对管理信息的占用,更无从提出改善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了。 

7.企业的内部管理审计风险意识较为薄弱。所谓内部管理审计风险,是指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或人员对具有重要影响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内部管理审计风险的形成因素,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和审计方法的选择。在企业内部管理不断市场化的今天,随着内部审计所面临的审计环境、审计内容、审计目标、审计方法的转变,重新评估内部管理审计风险十分必要。 

 

三、几点建议 

1.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内部管理审计的作用,认识到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以改进管理为导向,以审查受托管理责任为己任,有别于传统财务审计的审计类型。 

2.尽快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审计法规体系,开发管理审计标准。管理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评价的依据。国家可以制定一个指导所有行业的内部管理审计框架体系,企业可以在大框架体系内,由内部管理审计机构自行开发适合本企业的管理审计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在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本企业的管理评价体系之后,才可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评价,使内部管理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对内部审计人员在人员、经费方面予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立审计委员会,配备总审计师,并且在经费上予以倾斜。在人员的配备上,各种专业特长的人员都应齐全,以便全面监督企业的管理活动,服务于企业。确立内部管理审计的周期。目前,我国的内部管理审计工作可以每两年进行一次,而且应当将审计工作分散在平时,分期分批的进行,以便避免审计工作过分集中。 

4.不断充实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建立管理审计师考核或考试制度,形成高素质的管理审计师队伍。首先,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包括对其进行后续教育。其次,在机制上、制度上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可从社会上聘请外审人员参与企业的审计项目,以保证审计的高度独立性。或者,可以建立一个内部管理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为那些没有实力的企业提供服务。 

5.灵活运用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果。在审计过程中,要选准审计的重点内容和事项,找到切入点,从中发现控制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运用审计方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捕捉改进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的信息,推动企业发展。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积极进行探索,改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思路,拓展和延伸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为适应现代企业的迅猛发展,面对信息革命的挑战,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相结合,将数据审计与系统审计相结合,将传统方法和技术创新相结合,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6.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内部审计人员是内部管理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操作者。强化他们的风险意识,对控制和防范内部管理审计风险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审计的计划阶段,要认真评估管理控制的控制风险;在审计的实施阶段,要依法收集和认定审计证据,并且尽最大努力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合法性和充分性;在审计的报告阶段,对审计意见的表达应当留有余地,避免使用绝对化的语言等。 

总之,企业应当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效利用内部管理审计为增加本企业价值作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光远,关于内部管理审计的外部化问题,财会月刊,2002.04,3-4. 

[2]程业炳,关于内部管理审计若干问题的研究,技术经济,2005.02,36-37 

[3]崔志华,加强内部管理审计 提升内部审计职能,会计之友,2006.06,54 

第5篇:关于审计的问题范文

摘要:2008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关注个别机构稳健运营的微观审慎管理存在许多不足,从而开始积极探索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会计准则的制定为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提供依据,对于缓解金融体系顺周期性具有重要作用,应深入研究宏观审慎监管与会计问题的协调问题。

关键词 :宏观审慎;逆周期;会计准则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让人们重新审视微观审慎监管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缺陷,从全局角度实施宏观审慎监管,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成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共识。金融监管模式的转变,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金融会计领域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存在的不协调问题,有效实施逆周期的会计管理,成为构建宏观审慎框架的重要基础课题。

一、宏观审慎监管概念框架

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最早提出于20 世纪70 年代末,然而直到2008 年金融危机,才被广泛的关注和实际地运用。宏观审慎管理是相对于微观审慎监管而言的,指从金融系统整体而非单一机构的角度实施监管,研究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的联系以及金融体系内部的相互关联性,以实现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最终目标。

来自巴塞尔委员会博利奥的分析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框架,涉及两个维度的内容,包括横向维度即跨行业维度、纵向维度即时间序列维度,其主要特征是建立强大的、体现逆周期性的政策体系,主要目标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针对本次金融危机暴露的金融机构资本缺陷、贷款损失拨备以及流动性问题,国际组织与各监管机构逐步完善了相应的监管要求。

二、会计顺周期性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影响

(一)会计准则顺周期性分析

会计顺周期性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允价值的顺周期变动对风险加权资产中的市场风险资产产生影响;二是公允价值和资产减值损失在顺周期变动时,通过缩小或放大资本公积以及未分配利润对总资本项目产生影响。

1.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分析。由于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能及时地由公允价值反映,从而导致金融机构负债和资产的波动性增加。同时,由于可供出售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交易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损益,会加剧收益和资本的波动性。同时,公允价值计量又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在经济上行阶段,资产价格持续上涨,银行信贷不断扩张,推动经济进一步上涨;而在经济下行阶段,价格的下跌会导致资产迅速缩水,形成损失并影响市场信心。

2.贷款损失准备的顺周期分析。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有很强的顺周期性。如Bikker and Metzemakers通过对近30个经合组织的8000多家银行的年度数据分析,显示GDP增速低于3%时计提的拨备量,比GDP增速高于3%时多计提了60%。现行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必须以实际发生的能确切证明存在损失的事项计提拨备,导致损失准备的计提存在滞后效应。在经济上升期,贷款违约率低,拨备计提量少,信贷总量不断膨胀。经济下行期,贷款违约率上升,拨备计提量大幅增加,导致贷款规模缩减,加剧经济衰退。

(二)宏观审慎框架下会计准则修订情况

为缓解会计准则的顺周期性,国际组织和各国监管机构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制度修订。见表2。

三、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会计准则问题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运用和管理需要以会计信息作为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而动态拨备制度、资本补充机制和预期损失计量模型等一系列监管要求,与现有会计准则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协调、不匹配的问题。

(一)会计目标与宏观审慎监管目标的不一致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主要服务于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更多的是关注对个体经济主体信息的反映,具有较强的微观属性。而宏观审慎监管则关注于系统性风险,当公允与审慎发生矛盾时,金融监管要求以审慎优先,目标主要是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在宏观审慎背景下,要求会计准则、会计计量方式的设计能充分反映资产负债的预期风险,不可避免地造成会计目标与监管目标产生摩擦。

(二)预期损失模型不科学

预期损失模型是建立在公允价值模型、动态准备金模型等多项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基础上的,该模型有利于平滑利息收入,提早确认预期信用损失。然而,该模型与公允价值原则不一致,与会计准则的摊余成本概念也不符。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以及预期损失的评估,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和科学的计算方法,存在着较大的人为操纵空间,可能引起会计理论的混乱和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

(三)部分会计信息披露无法满足宏观审慎监管需求

一是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不充分。现行会计准则中,仅部分公允价值计量信息需要披露,且披露内容尚未形成统一的格式和规范。二是由于当前会计确认原则及计量原则的局限性,衍生金融工具只能以表外项目进行反映,使得有关风险无法被报表使用者识别。

四、有关建议

(一)推动宏观审慎管理与会计监管的协调配合

为有效抑制会计准则的顺周期性,宏观审慎管理机构应加强与会计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宏观审慎管理与会计准则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会计准则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支持、配合。一是积极协调宏观审慎监管目标与会计目标,寻求有效平衡点,同时兼顾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以及宏观审慎管理部门的监管需求。二是建立会计准则顺周期性预警机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动态识别会计准则的顺周期性影响以及对宏观审慎管理指标影响。三是增强会计信息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支持作用,在会计准则体系之外,构建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会计信息数据框架。

(二)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规范体系

基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表现出的顺周期性,公允价值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必须审慎运用,在满足一定运用条件的情况下,适度、谨慎运用:一是明确规范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使用幅度和使用条件。增强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分类规定不同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进行,从而减少公允价值估值的主观性。二是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机制。要求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完善表外披露方式,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和变动等信息应得到充分披露。另外不仅要披露用于估计公允价值的重要假定及方法,还应披露无公开标价的贷款,以及企业自身债务公允价值的主要假定及方法。

(三)建立具有前瞻性的资产减值动态拨备体系

采用跨周期的拨备计提方法,提高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削弱减值准备的顺周期性。原理与逆周期资本相同,即在经济上行时期提高拨备计提,以提高未来抵补资产损失的能力,在经济下行阶段减少减值准备的计提,以维持资本充足水平,从而增加利润,进一步减轻当前会计准则顺周期的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形成背景、内在逻辑、相关理论解释和主要内容[J].西部金融,2011(3).

[2]周小川.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金融,2009(8).

第6篇:关于审计的问题范文

前言

机械化深松的普及已经逐渐代替传统人工深松,而且,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农业机械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也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在不断地提高。但机械化深松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为了避免对农作物生产造成影响,必须对机械化深松的有关问题进行改进,以下本文主要对机械化深松有关问题及建议展开分析。

1 机械化深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实施机械化深松,对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有着极大的作用。但从机械化深松的实际中却发现一些问题[1]。例如,腾地时间较长,影响到土壤整体的深松效果,甚至会应用大量的人力劳动进行土壤深松,不会增加了人力劳动强度,而且深松的效果也无法保证达到预期,同时还会消耗大量的时间;机械马力不足无法满足土壤深松的需求,影响到深松的效果,致使农作物产值不高;机械化深松的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在田间深松过程中,经常会忽视一些细节,从而导致土壤整体深松效果不佳;很多田间经过反复的深松,使得土壤内的含氧分逐渐在减少,影响到机械化深松的效果,更不利于农作物的生产。

2 做好机械化深松的建议

2.1 切实有效解决腾地时间问题

腾地难是土壤深松面临的最大问题,直接影响到土地农作物的收益,因此,土壤深松中要充分发挥出机械化的优势,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效解决腾地时间的问题[2]。以往土壤深松大多都是采用人工的方式,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劳动强度,而且,深松效率并不高,虽然在近些年土壤深松逐渐走向机械化,但由于机械化深松未能结合土地的实际种植情况考虑,使得机械化深松经常不符合农作物的实际耕种条件,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解决腾地时间问题,必须要充分利用机械工作,将其速度快、效率高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当然,深松过程中,应根据土地种植的实际情况深松,尤其是对农作物的种类生长条件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提高机械化深松质量,真正做到机械代替人力劳动,从而有效地降低深松劳动强度,切实有效提高作业效率,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更良好的环境。

2.2 充分发挥出大马力机械的优势

土地深松能够增加土壤之间的透气性,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在当前机械化深松过程中却发现,很多机械深松效率不高,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其主要原因是机械的马力不足,因此,要提高机械化深松的效果,则需要发挥出大马力机械的优势,充分引入大马力机械[3]。大马力机械的成本比较高,农户购买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政府应增加大型农机财政补贴力度,给农民提供更多购买大马力机械的福利,鼓励农民购买大马力的机械,全面提高机械松土的效率,实施农业机械化,为农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效益。另外,应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机械化的推广,特别是大马力机械的推广必须重视起来,提高大马力机械的使用率,从而有效提高机械化深松的效率,为农业增产做贡献。

2.3 加强机械化深松的技术指导

在机械化深松过程中,由于农作物生长特点的不同,深松程度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如果未能结合实际情况而对土壤进行统一化机械深松的话,势必会存在很多深松土壤程度效果不佳得问题,尤其是农作物种植不同的情况下,将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4]。技术指导是当前机械化深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机械化深松技术指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如,调遣有关技术人员参与到田间展开机械化深松技术指导,同时,还应加强机械深松的质量监督,了解是否存在深松不达标的问题,并寻找其原因,给予有效的改进技术措施,切实有效地提高机械化深松效率,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另外,机械化深松技术指导还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展开,如,农作物为玉米,夏季深松作业要尽早,不能晚于5叶期,而对于窄行作物小麦来说,应在播前进行深松作业,为了确保密植作物珠深均匀,可采用带翼深松进行下层间隔深松、表层全面深松。此外,深松作业还要考虑到土壤的条件,如在雨后是不能进行深松作业的,通常状况下土壤深松要求土壤的含水量在15%-25%,深松的深度应根据农作物的类型区分,如,玉米苗期的深松作业深度在(22-30)cm,小麦苗期深松作业深度在(25-30)cm等。

2.4 充分利用秸秆处理还田机

机械化深松主要防止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生长,但对土壤反复深松的话,即使土壤不会板结,也会导致土壤内的含氧分逐渐下降,从而导致农作物的生长效率逐渐下降。对此,作者认为要实施机械化深松还应考虑到土壤的养分,应充分利用秸秆处理还田机,将秸秆打碎之后还田,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土壤板结的现象,另一方面秸秆能够增加土壤的养分,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从而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为农民带来更丰厚的经济收入。另外,为了提倡秸秆还田,应考虑对利用秸秆还田机的农户给予适当的补贴,充分做好秸秆的再利用工作,而且,秸秆还田对土壤深松也有着很好的效果。此外,秸秆处理还田机不仅仅应用到土壤深松中,还能为农业的其他方面带来一定的帮助,因此,政府应倡导农户使用秸秆还田机。

第7篇:关于审计的问题范文

(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如今,很多农村干部利用职权私占财产,把用于农村建设的钱财拿来挥霍,农村审计工作过于形式化,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审计工作,可以提高农村资金的利用率,及时发现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积极采取解决对策,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有利于账务公开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财务都是不公开的,只有管理人员才能对账务进行审核。即便是农村地区公开账务,实际账务和公开的账务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账务存在造假现象。农村审计工作的推行,可以让审计人员对农村账务进行监督管理,并把账务公开。账务公开可以让当地的村民了解农村经济管理状况,这样也可以增强人们的凝聚力,缩短农村管理人员和村民的距离。

(三)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审计的合理性有很大影响。如今,农村地区审计人员的年龄相对偏大,专业性不强,审计技术比较落后,这样的审计人员会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农村审计工作的推行,迫使审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农村经济管理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混乱

如今,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十分混乱,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按照国家规定,被审计单位必须向审计人员提供财务票据、会计账务等等。但是,由于农村地区条件有限,农村经济管理存在账务不齐全、资金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农村审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目前很多农村地区也认识到加强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开始实行经济管理工作。经济管理工作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把经济管理工作权限移交给人员,让人员代替经济管理部门管理财务。虽然管理经济的形式实现了农村账务的公开化,但是在管理经济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二)审计制度不健全

在农村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很多地区都没有建立档案数据库,经济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资料根本无从查找。除了管理人员的资料不齐全,很多重要的财务资料也早已丢失,审计工作根本无法进行。还有一些经济管理人员为了逃避责任,销毁财务数据或是造假财务数据,这样就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性,进而影响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审计制度也不健全,无法为审计工作提供保障。

(三)审计程序不规范

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审计工作过于形式化。农村审计工作的程序也十分不规范,造成很多数据丢失,审计档案不完整。农村地区的审计工作也不符合国家审计工作标准,审计工作十分不到位。事实上,审计工作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被审计单位应该无条件的接受审计检查,并按照审计人员的要求调整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在农村地区,审计工作是由当地政府完成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审计工作根本无法有效进行,审计工作也失去了强制性。

三、农村经济管理审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创新审计工作方法

如今,国家制定了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农村地区的审计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是,要想加强农村地区的审计工作,还要不断创新审计模式,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传统的审计工作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地区审计工作的需要,更无法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审计工作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审计工作的创新奠定基础。

(二)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农村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有很大影响,要想提高农村地区审计工作质量,就必须加强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农村地区还要提高审计人员的选拔标准,并在审计人员内部建立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定期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考察,对表现优秀的审计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三)加强审计工作的群众监督

农村地区应该设立单独的审计部门,配备专业的审计工作人员,对农村地区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杜绝挪用公款的现象出现。农村地区应该加大经济管理宣传,增强群众的经济管理意识,让群众积极参与到经济管理和审计工作中,审计工作也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听取群众的意见。审计部门也应该把当地的财务审计结果向群众公布,这样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公正性。

(四)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要想加强农村地区审计工作,首先就要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审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要想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人员首先要严格对待审计工作。其次审计工作必须全面,审计工作需要贯穿整个经济管理,这样才避免审计工作失去真实性。最后,审计人员要公正,审计工作不可以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要想保证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加强审计工作,就需要审计人员结合当地的经济管理情况合理的制定审计方案,创新审计方法,拓展审计的范围。

(五)改善农村地区的审计工作环境

国家要加大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地区审计工作配套设施,为审计工作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审计人员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适应经济管理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案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审计工作正在逐渐向信息化过渡。但是,很多农村地区经济条件比较差,审计人员还在使用传统的方法办公,工作效率十分低下。2012年,国家为江西德安县周边农村地区的审计部门配备了电脑,电脑数量为1200台,供审计工作人员使用。审计人员可以把审计数据保存在计算机中,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审计工作的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也可以节省审计工作的成本,是农村地区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结语

第8篇:关于审计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 问题 对策

伴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往很多的建筑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许多城市开始兴建大量的大型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开始呈现出场地日益紧凑、基坑日益加深、规模日益增大等特点。如何才能将深基坑施工工作做好,如何选择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切实可行的支护类型,使主体结构施工更加顺利高质量地进行,是当前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1 深基础工程开挖和挡土支护工程中存在的难题及原因

1.1 放坡开挖时坡角过陡

放坡开挖属于基坑开挖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许多类型的土壤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开挖。均质砂类土在进行基坑开挖的时候,坡角一定要比挖出的内摩擦角小;粘性土在进行基坑开挖的时候,滑动计算直接会影响到斜坡的稳定性。放坡在开挖的时候,地下水位会降至基坑底面之下。实际操作中,当对深基坑施工时,常常会有一些人带有一些侥幸的心理,没有按照上述的规定要求进行操作,导致本可避免的事故出现。

1.2 边坡补缀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常存在超挖和欠挖现象

通常情况下,深基础开挖工作要使用机械进行,人工将土坡进行简单修整后就可以进行挡土支护的砼初喷工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往往会出现施工办理人员上岗不到位,技术水平不过硬,分层开挖呈现不同高度,挖机操作手实际操作水平原因的影响,导致机械开挖之后,边坡表面粗糙、不规则,人工修补时也没有进行深度挖掘,只是在表面稍微进行一下修整,也没有进行检查和验收就开始初喷,所以经常会出现超挖和欠挖现象。

1.3 忽略跟踪监测

跟踪监测可以使我们对基坑支护变化进行实时地跟踪掌握,可以保障工程正常应用,遇到难题时候也可以进行及时地处理。但是实际施工中,大多数的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里没有很好地对跟踪监测本领和体制进行完善,即使有的施工单位建立了这样的机制,也是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也没能及时地掌握基坑支护变形的实时资料,当基坑发生变形再进行补救,已经为时已晚。

2 深基坑难题的处理措施

2.1 增强对土方开挖施工工序的组织实施

深基坑在开挖的施工过程里,要合理分配好各开挖分层所需要的部位和时间,对挡土支护所需要的施工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未经挖动的土体可以对自身位移的潜力进行一定的控制,这样就可以借助其协力来对土移进行相关的控制。所以,一定要对土方开挖施工次序和控制施工进度进行合理地安排和控制,将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合理应用起来,对支护结构的坑周土体的位移进行有效控制。

2.2 落实好质量责任,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举工程当中的回弹率因素来作为例子的话:回弹率数值的大小,可以对工程本钱和与工作质量相关的参数造成重大的影响,回弹率数值越高,施工所需要的本钱就越大。水泥投放的量多,砂率就会越高,用水量越大,回弹就会越小。

2.3 充分发挥监管工作的作用

施工单位一定要认真切实地管理好施工人员,尤其是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等,他们身上往往会出现质量管理和组织纪律松懈的思想问题,这样的不良思想对于工程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因素,所以一定要加大整治的力度。在工程正式开工之前,项目经理要有序地把本项目的办理人员组织起来,对施工的难点和工序关系进行分析,整理好工序之间的矛盾,做到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找到需要先行解决的主要矛盾;再撰写科学合理、实施性强的施工组织方案,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审批后,就按照此方案进行严格施工管理。纵观整个施工过程,项目经理要把每项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全部做好,不仅仅要做好物资和人员的管理,更要做好与具有往来关系的工作单位的协调工作,这样才可以保障所有工序按照顺序畅通无阻地进行,更快更好地完成工程任务。

各个工序在施工以前,尤其是关键的一些工序,或者是技术比较复杂、难度很大的工序,项目相关的技术负责人一定要进行大量的分析,既要结合以前工作当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又要与当前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符,筛选出最适宜的方法,给施工办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的工作,并且要亲自到达现场对技术性工作进行指导,将工作做到每一个环节当中、做到细微之处,对于操作中碰到的难题,最好要亲自处理妥善;施工员要始终工作在第一线上,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监督所有班组完成好项目工序的自检和互检工作;质检员要完成好专检工作,要抱着一丝不苟的态度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坚决在质量方面推行一票否决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监督与检查工作,确保所有工序都是合格的。

2.4 保障办理人员持证上岗,完善岗前培训体制,做好培训工作

工程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不仅仅要有一定的业务知识,更要对各工序的操作程序进行熟练的掌握,办理人员不能抱着“一门精”的守旧思想,现行的工作中只将自己的一道工序完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而是要对所有的工序全部烂熟于胸才可以胜任。操作人员还应该有和自己工作岗位相对应的上岗证,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一定要凭借自己学习而来的真本领,通过正规有效的考试取得合法的证件。在新来人员和离岗时间过长的人员上岗之前要认真进行岗前培训工作,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保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操作水平和工作方法,更快地进入到工作中去,通过实际操作融入到自己的岗位当中,圆满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这样才可以达到节约材料、缩短工作时间,同时提高工程质量的目标。

此外,要保证所有土钉或锚杆孔具有高质量,对每一次注浆的压力都要进行包管,同时严格对喷射砼的水灰比进行控制,对最合理的速凝剂进行选用,认真做好施工记录。

2.5 对开挖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实时跟踪监测,记录下来的信息要及时进行反馈

深基坑开挖的过程里,针对开挖工作要实时进行检测,检测的内容有:临近的建筑物、道路出现的沉降和裂缝状况。跟踪监测可以将支护结构和坑周土体移动的实时动态及时地搜集起来,这样就可以根据数据随时对施工进行调整,优化整个施工过程,有利于采取相应的对策,保障施工过程更加高效、安全。同时,施工监测还可以有利于积累资料,对设计的准确性进行查验,便于以后对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进行修改。

3 小结

土方开挖工程看上去毫无技术含量可言,在整个工程当中是一个极其简单的环节,实际上在操作时需要极高的现场组织协调能力。如果进行中稍微出现混乱的局面,很容易导致各阶段力度不够,容易产生超挖、挖土速度过快等不良施工行为,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工程事故。如何提升土方开挖效率,保障施工安全,是施工单位一定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深基坑支护施工实施起来非常困难,但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许多施工单位,很容易就会形成不协调的局面。如何使施工达到高效和统一的目标,这是施工单位一定要注意的一个难题。施工中一定要加大力度,增强深基坑工程施工整个过程中的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

参考文献:

[1]高素英.建筑工程外墙体防渗漏监督控制措施[J].今日科苑,2009(23).

[2]石香.浅析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

第9篇:关于审计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深基坑; 支护施工; 问题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安全等级越来越高,且深基坑的开挖深度也越来越大,合理的基坑支护技术是保障建筑物安全施工的关键,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建筑基础必须要满足地下埋深嵌固的规范要求。建筑结构主体越高,其埋置深度也就越深,对基坑工程施工要求也就越高,随之存在问题也越来越多,这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理论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1 边坡修理不达标

在深基坑施工中经常存在挖多或挖少的现象,这都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员管理的不到位以及机械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机械开挖后的边坡表面的平整度和顺直度不规则,而人工修理时又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作深度挖掘,故经常性的会出现挡土支付后出现超挖和欠挖现象。这是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的不足之处。

1.2 施工过程与施工设计的差别大

在深基坑中需要支护施工时,会用到深层搅拌桩,但其水泥掺量会不够,这就影响水泥土的支护强度,进而使得水泥土发生裂缝,另外,在实际施工中,偷工减料的现象也时常发生,深基坑挖土设计中常常对挖土程序有所要求来减少支护变形,并进行图纸交底,而实际施工中往往不管这些框框,抢进度,图局部效益,这往往就会造成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深基坑开挖是一个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在未能进行空间问题处理之前而需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时,支护结构的构造要适当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这点在设计与实际施工相差较大,也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1.3 土层开挖和边坡支护不配套

当土方开挖技术含量较低时,组织管理也相对容易。而挡土支护的技术含量较高,施工组织和管理都比土方开挖复杂。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大型的工程一般都是由专业的施工队伍来完成的,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两个平行的合同。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协调管理的难度大,土方施工单位抢进度,拖延工期,开挖顺序较乱,特别是雨天期间施工,甚至不顾挡土支护施工所需要工作面,留给支护施工的操作面几乎是无法操作,时间上也无法去完成支护工作,对属于岩土工程的地下施工项目,资质限制不严格,基坑支护工程转手承包较为普遍,一些施工单位不具备技术条件,为了追求利润而随意修改工程设计,降低安全度。现场管理混乱,以致出现险情,未做到信息化施工和动态化管理。这也是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2 深基坑支护实施策略

2.1 转变传统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理念

现如今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已经积累很多实践经验,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为建立健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对于岩土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设计和施工方法仍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而且,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土压力分布还按库伦或朗肯理论确定,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这些陈旧的计算理论所计算出的结果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悬殊较大,既不安全也不经济。因此,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工程设计不应该再采用以往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而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

2.2 重视变形观测,并注意及时补救

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的内容包括:基坑边坡的变形观测、及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变形观测等。通过对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分析并及时了解土方开挖及支护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分析其存在的偏差便可以及时的了解基坑土体变形状况以及土方开挖影响的沉降情况还有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等。对设计中存在的偏差,在下部施工中及时校正设计参数,对已施工的部位采取恰当的补救和控制措施,为此,要求现场变形观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及时,要求变形观测人员严格按照预定设计方案精心测量、认真负责,保证观测质量。如果在实际测量中确实发现异常情况,就需要即时研究采取措施以防止其恶化。而一旦出现大的变形或滑动,立即分析主要原因,做出可靠的加固设计和施工方案,使加固工作快速而有效,防止变形或滑动继续发展。研究和应用已有的基坑工程行业的和地区性规范以及当地的工程经验。对于重大复杂的基坑工程目前国内采用专家论证的形式,对保证工程安全、降低造价是有效和现实的一种方法。

2.3 全程控制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

岩土深基坑支护施工重在于过程控制,一旦施工过程控制环节出现问题,事后纠正和补救都会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必须进行严格的施工过程控制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按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工程施工前,有关人员需要熟悉当地的地质资料、本次施工设计图纸及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另外,降水系统应确保正常工作。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锚杆位置、长度、型号、数量,钢筋网间距,加强筋范围,放坡系数等。设计方案变更时必须重新经专家评审。基坑支护施工单位要与挖土施工单位紧密配合,坚持分层分段开挖和分层分段支护的施工原则进行施工。土方开挖的顺序和具体开挖的方法必须与设计的工作情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减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扰动范围,缩短基坑开挖卸荷后无支撑的暴露时间,对称开挖,均衡开挖,合理利用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控制位移的能力。岩土深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挠动基底原状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