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金融的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第1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P2P平台;发展前景

一、P2P平台的含义

P2P平台,就是经营P2P网络借贷业务的互联网应用平台。P2P是对英文peer-to-peer的缩写,意思是个人对个人。也被称为点对点网络借贷,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其更加广泛的含义是泛指互联网金融,借助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一种网络信贷平台以及相关理财行为和金融服务等。

P2P的运行必须要依赖于第三方平台,如具有资质的担保公司、网站等,第三方平台收取一定的费用,向其他人提供小额借贷金融服务。以第三方平台为中介,借助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提供信息和交易实现的网络平台,把借贷双方对接起来实现各自的借贷需求。这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民间借贷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也是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P2P平台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P2P平台出台正式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对于该行业的控制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行业的自律性。很多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并不愿意进入线上借贷领域,不愿意为了政策不明确而冒不确定的风险。而由于监管政策的不明确,很多本身不具备能力和资质的企业认为有机可乘,非法集资现象也是存在的。另一个方面,虽然P2P交易依赖于第三方平台,但是就第三方平台而言,也是存在信用风险的。

(二)信用管理系统不健全,信用风险较大。

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与税务、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够充分的共享,信用管理系统不健全,使得P2P平台无法获取完整的客户的信用等级、违约记录等重要信息,无法准确有效的对借贷人信用情况进行评估。同时,一些不规范的第三方平台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会故意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利的重要信息,提供一些不实信息,甚至是虚假信息。信息披露不透明、不合规,甚至是刻意隐瞒借款人的不良信用信息,信用风险较大。

(三)运行成本较高。

虽然健全的P2P平台具有操作成本较低的优势,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线上运行需要人工远程审核等,固定人工成本较高。加之小额借贷收取的费用也较大,在固定成本较高的情况下,总体运行陈本较高,如果出现一些坏账等情况,就会对企业造成重要的不利影响。

三、我国P2P平台的发展前景

P2P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要推动P2P平台健康有序的发展,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P2P平台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P2P平台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保障和支持。在国家层面,要针对P2P平台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地方也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地方性法规。比如,鼓励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融合,完善互联网金融服务支持体系,完善互联网金融的信用管理体系。

(二)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使P2P平台在风险可控的环境中运行。

P2P平台作为一种互联网借贷平台,与传统的借贷平台相比,风险更大,更加难以控制。由于P2P平台更多的时候采取的是无抵押贷款的形势,因此对于该模式来说,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违约记录等就显得尤为重要。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要和税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充分的共享相关信息,完善对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征信记录,使P2P平台在风险可控的环境中运行。

(三)加强行业间的资源整合,推动P2P平台资源的优化配置。

客户最看重的是资金的安全性,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P2P交易已经从最开始单纯的小生意借贷发展到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比如一个完整的资金借贷供应链条。对信息的对称性和交易的及时性要求都在不断的提高,客户希望既保证交易快速完成,又能够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在这种情况下,借贷的范围不断扩大,不在单纯的关注与某一单纯的业务。政府对民间借贷有着严格的规定,对于数量和利息都有严格的限制。如果我们能够把P2P借贷的范围覆盖到企业业务的整个链条。比如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产品的销售等各方面,就能够有效的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速度,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四)提高专业能力,推动P2P平台专业化方向发展。

目前的P2P借贷,更多的只关注于借贷双方的金额和收益,而对于借贷双方处所的行业以及资金的用途并不过多的了解,无形之中加大了P2P借贷平台的借贷风险。今后P2P平台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管理团队的专业性,为一些专业化企业,如石化、冶金、矿产等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

第2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余额宝引爆的互联网金融带来网络洗钱这种新的洗钱方式,而互联网金融冲击了传统的惩治机制,仅仅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依靠传统的惩治机制,尚不能有效地规制这一新的洗钱行为,我国的反洗钱工作面临新的困境。基于此,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带来网络洗钱犯罪这个具体问题出发,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网络洗钱进行具体的探析,对目前反洗钱工作陷入困境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反网络洗钱的具体应对之策。

二、反洗钱陷入困境的成因分析

上述反洗钱形势已经透露出,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我国,洗钱犯罪都有最新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金融大爆发,互联网金融冲击着传统的惩治模式,原有的法律机制不足以应对新兴的网络洗钱行为,而网络洗钱形式的新特点又给反洗钱工作增加了监管、侦查和合作方面的难度,反洗钱工作陷入困境。

(一)网络洗钱的隐蔽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客户可以进行电子支付交易,借助互联网就可以通过电子业务处理系统自动办理金融业务,随之,利用网络支付工具(例如,电子货币)洗钱就成为了网络洗钱的重要形式。网络支付系统通过数字证书、数字签名认证交易双方的身份,但是目前并没有实现网络实名制,所以对用户身份的验证并没有现实金融机构的要求高,网络洗钱分子完全可以利用购买的他人身份信息资料注册账户,很好的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另外,网络支付系统没法审查付款方的资金性质和来源,网络洗钱者注册开通一个淘宝账户,将犯罪收益存入支付宝,就可以利用在线支付进行较隐蔽的洗钱犯罪,而不会像信用卡支付那样存在书面记录导致留下洗钱的线索。在缺乏健全的交易监测报告系统的情况下,银行根本无法对这些网上的支付交易进行逐笔审查(例如有些电子货币发行主体是非金融机构,利用这些电子货币支付可以脱离银行账户的审查),无法筛选出涉嫌网络洗钱的可疑交易,这些隐蔽性的洗钱行为就给反洗钱的监管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难题,大大提高了反洗钱监管工作的困难程度。

(二)网络洗钱的即时性增加了侦查的难度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有云计算、大数据、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移动支付等高新技术手段的支持,能够迅速的获取、筛选和处理资金信息,加之互联网每天24小时全天候地不停运转,使客户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能够随时随地办理金融业务。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犯罪分子能够即时地进行网络洗钱。例如,利用网上银行进行洗钱,洗钱犯罪分子能够不分时间和地点,随时登录自己的网上银行账户,迅速并且匿名的转移账户内的电子货币,掩饰非法资金的真实来源;利用网络保险进行洗钱,洗钱者可以随时随地在线投保和退保,模糊购买保险的那部分非法资金的真实性质。利用互联网金融的网络洗钱,资金信息即时、迅速地转移,使执法机关很难及时地监测到资金的信息和真实流向,没办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查和追踪到可疑资金信息,发现洗钱犯罪的证据和线索,让反洗钱侦查工作陷入新的难题。

三、我国反洗钱国际合作的完善建议

(一)适时完善国内的反洗钱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由已参加的国际公约、惩治性立法和预防性立法组成的反洗钱立法体系。但是,随着洗钱犯罪新手段的出现,反洗钱的法律规定和措施也应该同步发展。今后,我国要继续对反洗钱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力争与国际接轨,例如,可以借鉴FATF“40条建议”中有关国家间犯罪资产及收益的分享问题,要求各国主管部门迅速采取行动执行外国提出的冻结、查封相关资产等要求;也可以参考借鉴别国的反洗钱法规,结合我国洗钱犯罪的最新动态,对洗钱行为的界定适时进行修改,及时将新的洗钱方式纳入到法律的调整范围内,为反洗钱国际合作奠定法律基础。

(二)深化行政合作的内容

网络洗钱手段多样,具体方式隐蔽而复杂,资金频繁地跨国流动,为增加执法行动的有效性,联合国公约突破原有的司法协作模式,将惩治、预防犯罪的范围扩大到了国际行政合作。因此,为了打击网络洗钱,我国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合作的内容,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与外国政府签订双边或多边协定,建立与外国主管当局和相关部门的联系渠道,以便于迅速交换洗钱情报;加强与外国政府的合作,尤其是技术合作,以便于对网络洗钱犯罪嫌疑人真实身份、网络洗钱行踪和资金的转移情况进行调查;在特殊重大案件中,还可以与外国政府建立联合小组进行网上执法行动;各国政府间还可以共建平台,互相分享反洗钱的执法经验。

第3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冲击。主要表现在:互联网金融具有支付快捷、交易成本低、透明度高等特点,互联网金融的余额宝、网络融资和第三方支付等的出现都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造成冲击。

余额宝业务发张迅猛,在2015年净利润高达231.31亿元;阿里小贷类电商融资模式正是采用商户交易数据,整合物流、信息流等信用风险点,提供便捷的网络信用融资贷款。网络融资模式被认为是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外的第三种融资模式,其目标客户群正逐步向供应链、小微企业等融资领域扩张,挑战银行的间接融资功能;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造成冲击。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财付通、汇付天下等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转账汇款、机票与火车票代购、电费与保险代缴等结算和支付服务,并已经占有相当份额,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

二、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的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仅仅依托网点的金融服务平台,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应该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新业务,将线下业务转为线上业务,创新业务,简化流程,以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求。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增强现有业务能力,改善业务结构,统筹兼顾,优势互补,在稳定现有客户群体基础上,拓展更多的客户群体。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要积极开展自身的创新能力,从战略规划、管理理念、经营策略到客户的个性化设计、服务定位等全方位进行改革,以全新的姿态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应对互联网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多家商业银行都推出了战略转型方向:

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构筑起了以“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融e行网上银行直销平台”以及“网络融资中心”为主体,覆盖和贯通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社交生活的“三平台、一中心”互联网金融整体架构。

农业银行“掌上银行3.0”融入了消费电商和社交即时分享功能,包括移动银行、移动支付、移动商务、移动社交等应用。此外,在BoEing核心系统上线的基础上,农行信用卡引入了条码支付、手机POS、电子签名、POS贷、变码支付等创新产品。

北京银行依托与荷兰ING集团战略合作推出国内首家直销银行,建立“惠存类、慧赚类、会贷类、会付类”四大产品体系,与腾讯公司合作搭建“互联网+京医通”的创新金融产品。北京银行推出国内首家“竞彩E家”智能网点,全方位整合在线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微信银行、手机银行、自助设备等,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无缝衔接。

三、对策和建议

(一)发挥传统优势,以网点为依托打造高效温馨的综合服务平台

为了打造规范化服务平台,金融机构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统一着装、使用普通话、使用标准问候语,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为了进一步优化配置网点资源,分流客户,金融网点开始“减高增低”,就是说减少以办理现金业务为主的高柜柜员、增加办理非现金业务的低柜柜员;同时增加网点自助设备,如自助终端、自助发卡机、ATM、CRS等设备进一步分流客户,引导客户自助办理业务,既方便了客户,又减少了前台柜员的压力,以便前台人员节约更多时间处理客户复杂业务,为客户提供一对一更优质服务。经过对多家金融机构的网点实际调研发现:目前金融网点客户分流依然不到位,大厅内等候人员较多,而且很多客户反映等待时间较长,有时客户要等待几小时,给客户造成极大不便。造成客户等待时间较长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大堂经理分流不到位;第二,自助设备较少,无法满足要求;第三,自动取款机现金不足,经常出现缺钞现象;第四,前台业务流程复杂,办理业务流程较长,很大程度上造成客户等待。所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减少客户等待时间,显得越发重要。

网点应加快从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在巩固存款发展基础上,加大保本理财、非保本理财、基金、贵金属、保险等产品销售力度,积极为客户量身定做服务方案,满足不同档次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将传统网点转换成客户交流、产品展示、客户体验的综合平台。

(二)优势互补,整合资源,打造体化综合服务平台

第4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竞争 SWOT分析

2012年号称互联网金融元年,这一年商界知名“三马”联合试水互联网金融,开启保险行业的新章节;这一年电商巨头京东商城提供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浮出水面,解决了供应商资金短缺问题;这一年多家商业银行涉足电子商务平台,开始探索互联网金融之路。2013年,余额宝概念股横空出世,互联网金融再次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面对互联网金融来势凶猛的挑战,本文运用SWOT战略分析模型,对商业银行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四种发展战略。

1 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竞争的SWOT分析

1.1 内部优势分析

①实力雄厚,诚信度高。据银监会的最新数据,截止2013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高达144.25万亿元。从数据可知,我国银行业总体资产规模宏大,实力雄厚,诚信度高,在金融业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实力。其次,国民对商业银行有着广泛的认识度和高度的忠诚度,具有了一种资金放进银行就是安全的意识,这是任何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无法比拟的。

②基础设施完善、服务网点分布广泛。据银行业协会《2012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底,全国银行服务网点达20.5万家,其中新增网点4200家;全国自助设备达50.9万台,其中新增设备10.02万台。由此可知,商业银行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网点分布比较广泛。

③风险管理与控制上的优势。资金安全是客户关注的永恒话题。近年来,面对复杂多端的国际化金融环境及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商业银行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不得不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这使得商业银行在实践中获取了丰富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经验。而互联网企业因成立时间较短,还并未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制度。

④政策上的优势。自商业银行成立以来,就受到国家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并设定了极高的行业进入门槛,使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企业竞争时具有了牌照优势。其次,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身份,使商业银行在享受政府税收方面具有了成本优势。而互联网企业一直游走在政策监管边缘,能否获取监管部门颁发的金融牌照,直接决定着它们今后的命运。

1.2 内部劣势分析

①科技系统的技术力量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不足。国内网银系统大部分皆因资金投入量不够、投入重前期开发轻后期维护更新等问题,导致银行科技系统的技术力量不足、网上银行认证系统兼容性差,不能满足用户方便快捷的体验需求。其次,商业银行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并没有针对客户的消费习惯及交易信息等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更谈不上针对性的对客户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与营销,及建立合理的风险预测与控制机制、信用评估与信用决策机制,白白浪费了一大笔财富。

②金融产品缺乏特色。目前,商业银行虽然开发了部分金融创新产品,但其开发的产品没有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创新,产品信息技术含量普遍较低、缺乏显著特色,不能引起市场的关注。而互联网企业自进入大众的视线以来,一直是创新的“领头羊”,引领时代的潮流。

③业务流程繁琐,效率低。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柜面业务时,因客户等候时间过长,引起客户投诉的事项已经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流程设计时,过于强调银行内部制度的执行,以银行或部门的利益为中心,造成银行业务流程繁琐、服务质量与效率大幅降低、内部资源严重浪费,不能满足客户的实际体验。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借贷模式为中小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了新的实时到账的融资渠道,其优势显而易见。

1.3 外部机会

①互联网企业带来的“鲶鱼效应”。尽管互联网企业目前涉及的金融业务并未动摇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但其开放的平台、交互式的营销方法、别具特色的产品、方便快捷的流程得到了广大“草根阶层”的青睐,搅浑了银行业的一滩死水,为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带来了“鲶鱼效应”。互联网企业是金融行业中突然出现的一条“鲶鱼”,将极大的促使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发展中小企业客户业务和个人客户业务,另辟蹊径增加非利息差收入,并为健康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带来动力。

②社会化媒体平台下的机会。近年,社会化媒体的迅速发展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使我们进入了一个社交网络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可以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自由撰写、分享、评价、讨论、沟通信息与资讯,企业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更好的搜集客户信息,更精准的定向目标客户,更有效的了解客户反馈,这就为商业银行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开展网络营销带来了机会。商业银行应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挖掘客户资讯、开展网络营销,实现与客户的零距离开放交流,使客户的诉求得到及时高效的满足。

③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发展提供鉴赏。近年来,虽然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呈现一片大好的发展趋势,但仍存在信息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缺乏特色、业务流程复杂等方面的问题。然,互联网企业强大的科技技术、各具特色的金融产品、方便快捷的业务流程,为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鉴赏。例如,互联网企业非常注重大数据的运用,并利用“云计算、分布式存储、大数据挖掘”等技术对信息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分析,建立了识别中小企业信用情况的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数据库。

④合作共赢的发展机会。互联网企业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掌握了客户大量的消费习惯和交易情况;而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与大型企业客户形成了长期、稳定和互信的关系。其次,互联网企业拥有科技优势,科技系统的技术力量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都非常强大;而商业银行拥有金融背景优势,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方面具有扎实的功底。双方不同的优劣势特点,为双方提供了一个合作共赢的发展机会。如,双方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对海量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并结合严格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联合打造在线融资平台。

1.4 外部挑威胁

①商业银行面临金融中介角色弱化的风险。Facebook类社交网络凭借其海量数据,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而LendingClub类P2P交易平台,使资金供需双方的资金信息能够进行直接匹配,无需经过第三方机构。两者的协作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高的问题,迫使商业银行面临融资中介角色弱化的风险。其次,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3.8万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75.84%。尽管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仍然无法与网上银行全年900万亿元的总支付额相提并论,但互联网支付爆炸式的增长方式,正在加速金融脱媒,促使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角色弱化。

②商业银行的传统战略结构受到冲击。“20%的优质客户为企业创造80%的利润,80%的普通客户为企业创造20%的利润”。几十年来,商业银行严格遵循帕累托定律,把企业的主要目标客户定位为大中型企业、政府机构等优质客户,通过向优质客户提供安全、稳定、低成本和低风险的金融服务,来获得巨额利润。然,互联网企业却把中小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视为主要服务目标,利用方便、快捷和客户体验的个性化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资源。互联网企业对商业银行的传统战略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银行业一片恐慌,多位金融业大佬呼吁银行战略转型。

③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将受到威胁。目前,虽然P2P贷款、网络借贷等业务主要针对的是电商平台上的中小企业客户及个人客户,并未真正触动银行的利息差收入。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大中型企业、政府机关等优质客户的网络借贷业务也将产生,这将直接争抢银行的利息差收入,严重影响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其次,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范围的不断延伸,商业银行经营的部分中间业务被逐步替代,这将直接影响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威胁银行的收入来源。目前,以汇付天下为首的支付平台领取了监管部门颁布的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对银行基金代销手续费收入产生了影响。

2 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的SWOT矩阵分析

基于以上对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企业竞争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了一个SWOT分析矩阵,并以此找到了增长型、进攻型、扭转型、防御型等四种发展战略。因这四种发展战略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商业银行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选择。

2.1 增长型战略

增长型战略主要强调发挥内部优势,同时抓住外部机遇。增长型战略主要有:利用政策上的优势,抓住合作共赢的发展机会,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稳居金融业主导地位。在严格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基础上,全力打造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力争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与网点所在地的政府、医疗、特色产业等合作,使客户的线上线下生活高效链接。

2.2 进攻型战略

进攻型战略主要强调发挥内部优势,同时回避外部威胁。进攻型战略主要有:加大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种类,强化商业银行金融中介角色。通过为优质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产品与服务,改善商业银行的战略结构。降低中小企业客户贷款门槛,提升中间业务的竞争能力,加大金融衍生工具投入,增加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

2.3 扭转型战略

扭转型战略主要强调抓住外部机遇的同时,转化内部劣势。扭转型战略主要有:积极迎接互联网时代,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在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金融新形态的过程中,提高科技系统的技术力量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学习互联网企业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价值主张,注重社交网络的运用,增强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性。抓住互联网企业带来的“鲶鱼效应”,对银行业务流程进行简化,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

2.4 防御型战略

防御型战略主要强调减少内部劣势的同时,回避外部威胁。防御型战略主要有:保持原有的优质客户优势,鼓励金融产品的创新,缓解客户资源的流失。简化金融业务流程,改善银行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从客户的体验上做好“防御”。促进互联网技术的建设和完善,用技术拉动收入水平的增长。

3 总结

本文对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进行了SWOT分析后,得到了未来发展的四个发展战略。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互联网平台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具有较大的需求,这种条件下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采取SO增长型战略。这种战略能促进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源优势得到有效配置,同时促使外部机会得到有效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使商业银行金融业的主导地位得到稳定。

参考文献:

[1]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

第5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我们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设者,这是个总的基调,而且将来我们要进一步把这个现有的体系给维护好、建设好。

对《指导意见》的解读

2015年7月18日,十部委联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时至今日,《指导意见》已了5个月,已经没有那么高的热度了。但实际上,我们更应看到的是,从《指导意见》出台的时机、贯穿全文的先进理念上,将会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全文5500多字中,有20条规定,“发展”用了19次,“创新”用了19次,“鼓励”用了17次,“支持”用了16次,同时还提出要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指导意见》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比较先进的。首先,它认可了互联网金融的功能与作用,肯定了互联网金融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方面所发挥的其他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其次,明确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和监管的基调,实际上就是要在金融的创新和金融的监管上找到平衡,而且给了互联网金融发展2~3年的观察期。

经过反复、慎重的研讨才出台的《指导意见》,包含着国家的深谋远虑:既要着眼未来,也要当前防范风险,同时还谋划了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路径,对金融业务规则、基本的市场秩序和基础设施、统计都做了谋划。同时,《指导意见》也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3条底线,也是需要反复强调的3条底线――不搞资金池、不能做担保、不搞非法集资。只要守住了底线,在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的今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十三五”互联网金融发展十大趋势

央行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的对“十三五”期间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十个趋势进行了总结。

趋势一,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初步建立

以2015年7月18日十部委《指导意见》为标志,互联网金融步入规范发展阶段。《指导意见》出台后,有的具体实施办法已经出台;未出台的,一行三会也正在密集起草、征求意见。“十三五”期间,在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下,随着现行法律法规的动态调整,一系列互联网金融各业态监管细则将陆续出台,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将初步建立。

趋势二,国家支付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三五”期间,我国支付法规制度将进一步完善,支付服务主体不断丰富,银行卡、移动支付等支付工具进一步发展,支付体系业务处理规模持续扩大,运营官僚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支付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有助于互联网金融稳健高效运行。

趋势三,互联网金融综合经营趋势更加明显

互联网金融已经呈现一定的综合经营特征。比如说跨行业投资日益增多,部分金融机构依托资金和客户优势开展多元化互联网金融业务,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从开始实行“子公司分业、集团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模式,众多互联网金融的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营,互联网金融交叉性产品不断涌现。“十三五”期间,随着金融业进一步的对内对外开放,互联网金融综合经营趋势将更加明显。

趋势四,互联网金融风险特征依然显著

互联网金融本质上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一些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为实现平台规模经济效应,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因此出现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的效应,品牌建立过程中会采取诸如免费服务、赔本赚吆喝的恶性竞争,潜在风险很大。

趋势五,互联网金融使金融普惠、共享程度提高

今天,中国具有理财需求的人群有3亿~4亿人,而为这些人提供服务的理财师还远远不够。这个需求的缺口靠什么弥补?靠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金融的无间断服务,无时空限制,低成本,使居民获得金融服务的可得感增加,不再局限于高端人群,普通人群也可以享受。

趋势六,互联网征信应用更加广泛

完善的征信体系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互联网征信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安全为手段,依托交易化数据分析潜在借款人信用情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十三五”期间互联网征信更广泛用于P2P网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消费等各种业态。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已经在开发P2P对接系统。数据对接后,平台数据透明,征信体系将逐步建立,这会扫清以前传统金融机构不容易触及的很多角落,使诚信环境大大改善,这是可以期待的。

趋势七,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进一步融合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并非颠覆与被颠覆的关系,在风险防范和大数据方面运用各有各的优势,两者的合作空间是巨大的。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要充分融合、相互互补,共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我们反复呼吁的一点。希望传统金融机构抓紧布局互联网,因为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也是大数据、互联网的密集使用方,未来,在互联网浪潮之中,应该与互联网金融有更多的融合。反过来,银行有天然的大数据,它们过去在这方面的应用也做得非常好,因此,互联网金融也应与银行有更多互动。

趋势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作用进一步强化

大数据、云计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而区块链的研究在国内尚未形成热潮。P2P、众筹,包括互联网财富管理,都是共享金融的一种商业模式。在共享金融下,互联网会被物联网取代,互联网TCP协议会被区块链协议取代,但共享金融本质不会变。区块链产生后,是有中心的。互联网金融的去中介化是对的,但去中介不是去中心。所以,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得很好,在世界也是一流的,但不要到最后生于互联网,死于区块链。

趋势九,互联网金融地理空间重新积聚

当前互联网金融呈现出一定的区域集中性特点,比如北京、上海、浙江、深圳等区域成为先发地区。随着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地理空间重新集聚,互联网有望向东部、中部辐射,新的区域性互联网金融中心将陆续出现。东北老工业基地、西北地区在我国GDP的占比较多,但在互联网金融上的创业浪潮不够。这些地区应抓紧时间跟上,否则,将来互联网金融在地理空间的重新积聚会加剧地方在金融资源上的不平衡。

第6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正在高速的发展,越来越深入的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如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大数据和云计算等,这些都会对人类传统的金融模式造成颠覆性的影响。出现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称为“互联网金融”[1]。

现如今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互联网金融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信息的生产与处理方式上。在传统金融体系中,信息的生产方式主要通过手工或面对面的交流而形成,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特殊的信息处理方式却是借助于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和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来实现的。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现状

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0年代至2005年左右的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化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05至2011年前后的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阶段;而第三个阶段是2011年以来至今的互联网实质性金融业务发展阶段。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国内互联网金融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业务模式和运行机制[2]。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第三方支付

支付宝,微信,京东钱包,百度钱包,翼支付等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人们出门已经几乎可以不用携带纸币,只需要一个手机就可以解决日常的购物问题。移动支付已经逐渐替代传统的支付方式。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网络借贷

人人贷,信用贷,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现在人们已经不需要面对面的去银行审批小额贷款,只需要在网上实名认证个人信息,就可以获得资金额度。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投资理财

华夏基金,天弘基金,余额宝等理财软件,主要是指为投资者提供购买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的互联网平台。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特点

(一)低成本与高效率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不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中介,也没有交易成本而且网络金融机构也不需要网点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消费者可以自行的选购和甄别金融产品省时省力。

(二)网络风险大

现如今的互联网安全仍然是棘手问题,互联网金融虽然可以给人们的生活的带来便捷,但是网络金融犯罪问题仍然不能小觑。一旦发生黑客的网络攻击会泄露用户的信息,交易数据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增强

移动互联网和多网的融合将进一步促进移动支付发展。移动支付背后需要的是云计算的支持,云计算保障了移动支付所需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同时云计算还能保障海量信息高速处理能力。

(四)管理体系不完善

尽管当下“互联网+”的趋势很明显,但是相应的法律法规仍然不是很完善。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监管和法律约束,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整个行业面临诸多政策和法律风险。

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

现如今互联网金融的确是风口浪尖上的话题,互联网金融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而产生的新金融模式,这几年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大家对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前景各执一词。但是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必然会带来金融功能的改进,很可能会带来整个银行业甚至金融业的重大变革。但是说互联网金融取代传统金融,则绝不可能,因为传统金融的真正专业领域无法被取代,因此最有可能出现的还是专业性与大数据的有效结合[3]。

其次,在未来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会向着一站式金融的方向发展,用户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进行一站式的选购,更加的便捷和便利。另外,业务模式小额化、分散化也是互联网金融未来不可避免的潮流。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也都是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央行的资金分配和风险管控也是互联网金融没法替代的。在未来,互联网金融应该根据用户的需求做出改变。其实这几年的转变用户已经不在追求当初的高利益,高收入的原则了。网络安全问题的背景下,用户更愿意把资金分散化,小额化,这样承担的风险越小。对于投资人来说,一旦资金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还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只是作为信息的中介,它未来的定位已经决定行业本身并不适合大额的金融经济交易,更加需要的是便捷安全的交易方式[4]。

最后在未来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同时风险管控机制将尤为重要。现如今各项法律法规还是不是完善,而且在互联网上的金融交易近年来才逐步的纳入央行的诚信体系。所以未来要大力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突出表现在如何保障互联网渠道和资金的安全方面,尤其是对于参与金融交易并承担风险的相关机构。要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解决互联网金融的诸如监管模式缺失、资金监管主体和监管规则不完善等问题。互联网金融需要监管。因为金融行业是高风险行业,比IT产业的风险更大。更要杜绝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子的非法犯罪,比如网络非法集资,网络非法诈骗等。

第7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现状

一、引言

2016年的互联网金融堪称“冰火两重天”。一方面,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平台数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数量上切是创了历史新高。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与评估(2016~2017)》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的网络借贷平台数据为3585家,然后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11月网贷平台切多达达5879家。另一方面,监管方面,制度环境方面得到逐渐完善。10月起,国务院牵头“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出清高风险外溢性的企业,去年因配资问题的处罚决议得以落地。所以2016年又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的“合规”元年。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与评估(2016~2017)》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累计问题平台数量达1263家。截至2016年6月,累计问题平台达1778家,截至2016年11月累计问题平台2838家。我国互金行业负面消息是非不断,但是市场和行业发展仍然取得了可喜进步。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以互联网作为技术工具来开展资金融通、支付或者是与之相关的信息服务业务等的行为。广义上看来,互联网金融不仅包括了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还包括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众筹等模式,这些模式是随着我国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发展产生的模式,到了目前这个时期,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先后经历多个阶段。随着我国金融交易成本的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改善,以及金融交易效率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渗透越发关注,对其认识也更加深入,加上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其发展模式、内容等方面的创新和丰富,其发展的前景仍然很强劲,值得我们好好的研究探讨。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缺乏有效管理

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自发形成发展起来的,在管理方面存在欠缺。发展的几年来,互联网金融经历网上银行到P2P网络借贷、大数据金融等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暴露了严重的管理问题。第一,在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的大数据金融,最开始由电商平台与商业银行合作,后来分立演化出电商大数据金融和商业银行自建电子商务平台两种形式。但是因为商业银行对电子商务平台的运作模式不熟悉,发展前景十分艰难。第二,这些年来,我国的互联网理财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对我国传统银行存款业务和理财产品造成了冲击,严重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和金融体系稳定。第三,互联网上的P2P网络借贷发展门槛低,发展飞速,大量的倒闭现象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

互联网金融发展以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金融软系统为基础,并且结合了当前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和逐步发展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因此,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二者关系密切。但是,尽管这几年来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取得硕果累累,依然存在诸如密钥管理和加密技术等发展不够完善,TCP/IP协议安全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另外,目前我国的网络通讯的开放性也使得其容易受到来自计算机病毒和电脑黑客的侵害。这一切都不得不承认,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技术风险。再加上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软硬件大多来自国外,没有自主研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相关系统,因而也就导致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客户终端软件难以获得较好的兼容性,并且在未来时间内容易被技术淘汰,威胁我国金融体系安全,也就是说,我国互联网金融不完善的信用体系建设,仍然有很高的信用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不完备,导致了发展受到威胁。现阶段我国所采用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大多数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互联网金融发展沿袭传统形成的。大部分的内容是继承沿袭了传统金融机构监管,由传统金融机构来监管,那些监管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也是主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具体管理办法或提示开展工作。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这一套体系基本上可以比较好的满足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但随着这几年科技发展的速度不断增长,这一监管体系也逐渐暴露出了不少的缺席。比如说,现阶段我国对银行主导型的网络融资过多监管,但是却严重缺乏对非银行主导型的网络融资的监管,随之就产生了商业银行贷款创新不足,非银行网络融资风险大等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好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到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三、改进我国互联网金融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管理,提高互联网金融发展效率

就像前面所描述的,我国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基础“自发”形成的,因而导致对其的管理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缺失,这一现状正是反映出了我国在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管理的不规范不合理,难以适应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节奏。通过分析发现,互联网金融例如,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和P2P网络借贷等已经逐步建立起了比较新型的金融发展模式,对于原本传统金融网络化模式的管理难以适用。因此,应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管理,设立专门开展管理工作的相关机构,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不同于传统的管理规则,至于对传统金融的管理,应该更加注重在如何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提升优势,提高核心业务效率上。

(二)完善互联网技术和信用体系,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

要保证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得以健康发展就务必把完善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及信用体系作为是建设的基础。所以,完善互联网技术及信用体系,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风险。完善互联网信息技术:第一,制定出较为完备的互联网金融技术标准,并且这一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要同国际计算机网络安全标准吻合,旨在提升我国互联网金融系统在全球范围的适应性和协调性。第二,整合当前资源,建立健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数据库。第三,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技术,从多方面来加强防火墙和数据加密等技术水平,切实地加强网络安全性。建设网络信用体系:首先,在互联网金融范围内普及网络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制度。其次,切实引入互联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注册登记管理,并且保证落实到位。最后,要在整个互联网金融内制定出互联网金融信用评价标准,用来确保企业互联网贷款信用额度得到认证,使得整个互联网金融征信资源得到共享和统一。

(三)整合、发展和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及其内容

第一,由于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大数据金融、P2P网络借贷等新型模式与传统网络化模式的矛盾问题,政府应该开展相关模式间的整合工作。例如,有针对性地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及互联网理财等与商业银行的银联业务冲突的解决方案,推行利率市场化体制改革,提高商业银行效率;由于商业银行不熟悉电子商务运作流程,具有较大风险,采取限制发展或加强电子商务企业重组等进行化解。第二,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应该重视对商业银行征信系统的建设和开发,切实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创新。第三,由于目前我国的P2P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内容不够完善,必须尽快建立完善保险体系和信用体系的建设,以期能够有效推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完善和发展。

四、总结

总之,要想推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和防范制度体系,以及多方的协作配合,共同努力。我国需要做的是认清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界定,明确监督主体,消除隐患。规范互联网金融服务,构建安全防范制度体系。建立自律性行业协会,同时要兼顾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和行业创新,防范风险,做到“适度无漏洞”。最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的协作监督下,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必将在今后的日子里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欣颀.浅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J].时代金融,2015(32):330-331.

[2]陈聪,王斌.浅析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J].中国外资,2014(2):46-46.

[3]卢孟秋,王歆.浅析互联网金融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商业故事,2015(30).

[4]王舜.浅析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3):262-263.

[5]蔡诗尧.浅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及发展趋势[J].决策咨询,2016(2):12-14.

[6]张先成.浅谈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J].经营管理者,2014(26):17-18.

[7]陈颖.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趋势[J].经济视角,2014(1):42-45.

第8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现状;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6.050

1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是指通过现代信息科技,例如互联网、移动支付、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其目前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模式多样且彼此之间竞争激烈

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移动支付、大数据金融、P2P网贷、众筹金融和第三方金融平台这六种模式构成了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其中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目前我国居民使用较多的第三方支付主要有微信支付、支付宝以及财付通。根据数据显示,在2016年新年期间,微信支付收发红包78.5%,支付宝收发红包33%,但在2017年新年期间微信退出红包大战,支付宝一家独大。由此可以看出网络移动支付巨头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例如,2016年春节前期支付宝推出的“集五福”活动,2017年又推出“扫福集福”活动,通过加支付宝好友取福、好友之间转赠、扫福字等方式进行集福活动,操作简单,吸引许多人参与其中。这种方式在使得增加支付宝用户的同时也将支付宝推进社交关系领域。虽然,目前支付宝和财付通占据第三方支付的大部分份额,但是一些新的支付方式仍然在不断房展,不断创新,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各种新模式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

1.2交易规模扩大,发展前景可观

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普及程度也不断提高。此外,智能手机的使用也十分普遍。这些社会新变化使得我国的网上银行、p2p网络借贷以及第三方支付等新金融模式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和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达到了12亿元,相当于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20%,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体系中的重组成部分。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P2P网贷的交易规模达到84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倍。其他模式的交易规模亦十分可观,且不断扩大,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移动支付的使用率大大提高,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十分可^。

1.3缺乏风险控制机制,存在弊端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发展起来的行业,首先,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局限性导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存在技术风险。其次,由于金融机构自身体制的不完善,也导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体制风险。最后,消费者自身的法律维权意识淡薄,也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让很多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近几年来,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2014年e租宝事件,使得很多人的财产都受到了损害,甚至有人因此失去生命,此事件就是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弊端的显现。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

2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

互联网金融由于其便捷的操作目前被广大人群使用,但是其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资金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近年来,以网贷为代表的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出现许多新危机,平台缺乏支付能力,借款人失信等等,这些事件的频繁出现使得业界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关注不断加大,从而使得加大对其的监管显得更为的迫在眉睫。我国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没有配套的监管体系,为其发展保驾护航

最近几年,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应用而生。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行业,它以其所拥有的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金融垄断的局面。为了既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防范其风险,又能维护金融市场创新和绿色发展,应尽快创新建立与其配套的监管体系,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目前监管机构做得更多的是对其发展进行密切的关注并非实际监管,很难在其快速发展之前预测其危险。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也对完善互联网监管体系,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这些要求并未完全落实。例如,2015年底的e租宝事件,仍然有许多投资者的财产受到了损害。

2.2没有适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立场

目前,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适应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模式,传统金融在监管的各个方面都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运用众多的法律法规来维护其安全运行。但是这些监管措施和法规并不能完全的适应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在类型和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做出了不断创新。如果不能建立新的监管模式,会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威胁到整个金融业的稳定。因此对它的监管需要全新的监管立场。

2.3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力度难以把握

任何一项创新如果政府一开始就介入监管的话会扼杀创新,市场机制在互联网金融运行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要使交易机制更为高效必须通过法律法规来监管约束各类互联网金融主体的市场行为。但是政府监管的力度具体要多大,或者说给互联网金融发展给予多大的自由度是非常难把握的。一方面P2P、互联网金融,政府应该管,另一方面,如果政府监管力度太大,过早的监管,就会扼杀P2P以及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创新性,甚至会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底施以多大力度的监管是目前的一大难题。

2.4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范围界定困难

互联网支付范围非常广泛,他已经从最初的网上购物、网络缴费领域逐渐拓展到了金融理财、股票、基金、贷款等新的领域。其跨界经营的特点对当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提出了挑战。如果法律更新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能同步进行,就会威胁互联网金融体系的稳定,给其发展埋下隐患。此外,要做到监管一个业务或某个交易行为是否非法也是比较困难的。

3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

互联网金融目前仍然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很多领域都涉及互联网金融,甚至连最基础的买菜、买水果都可以用到支付、微信等线上支付,另外由于余额宝利率高出银行存款的利率,越来越多的人不在选择银行存款这种传统金融,而是将钱放在余额宝里。但是由于技术创新不足、监管措施不全面以及力度小等原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仍有很多不足。因此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采取相应措施,显得越来越重要。例如,完善立法,建立监管体系等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模式不同,是一种典型的金融行为,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一方面可以在传统金融监管模式上推陈出新,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创新,形成新的监管方式,将统一监管和分类监管、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有机结合起来。

3.1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控制度和监管主体的协调机制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虽有相似之处,但二者之间仍然存在差别。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中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内外部机制等都有相关的规定,因此需要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特有模式制定相应准入、退出、业务范围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对其涉猎的业务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对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过程以及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管,对于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进行严惩,加大打击力度。此外,我们可以加强和其他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强彼此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分享,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监管的缺陷。不断适应互联网金融跨越空间和实践的新特点。

3.2建立与时俱进的监管机制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新兴行业,固定的监管机制不能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不断地适时调整相关规定,因此建立动态的监管机制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一个必要条件。首先需要作出明确分工,将新产生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归到管制之下,保证监管的完整性。其次实时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预警机制。最后为了确保信息以及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投入资金的去向及其使用过程进行监控,保证其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3.3完善信息披露以及风险提示制度,强化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第9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迅速提高,国民对金融理财的意识和观念逐渐发生改变,人们对金融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需要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理财方式,在此背景环境下,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并且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必要性,有利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电子信息化金融服务兴起于七十年代,通过相当长时期的发展,如今才形成互联网金融运行和服务的基本框架,并且其仍然在其发展中不断进行创新。互联网金融在最初被投资者熟知是从网上银行业务开始的,由于网上银行业务的方便快捷,被金融投资者所信赖和认可,进而才得到发展和普及。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进步。随后兴起网络信贷平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了借贷双方之间的直接融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模式,尽管它存在着不健全之处,但是促进其健康发展对经济社会的进步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概述

1.概念。从狭义上来说,应该将互联网金融归类于货币的流通方面,就是说资金融通借助互联网实现资金融通的各种方式和方法就都可以成为互联网金融。无论是哪种资金融通的方式,不管直接方式或者间接方式都好,只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资金融通的行为,就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来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的目的的行为,也可以将其定义为互联网金融。

从广义上定义互联网金融,就是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资金的支付、融通和信息中介业务的新型的金融模式。在广义上理解互联网金融,它包括企业组织的多种形式,有网络小额资金贷款公司,网络上第三方的资金支付公司和金融中介公司。目前商业银行主要推广的业务有网上银行、电子银行和手机银行。简而言之,互联网金融是借助和依赖互联网的手段方式来达到资金融通的目的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里的第三方指的是在电子交易中的除了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第三方支付就是买卖双方交易中的中间资金交易平台,它是在银行等相关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下来保障买卖交易双方利益的机构。作为第三方独立机构只有具备在实力和信誉上的保障,才能在与银行签订合约之后,提供金融交易平台的服务,因此,第三方支付平台也是属于互联网金融。

2.特点。互联网金融具有可移动性和即时性的特点,移动设备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方便快捷操作简单的方式,利用这些设备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相当快,并且随着互联网全球方位内的覆盖,互联网金融的覆盖范围和发展市场相当广阔。互联网金融由于信息传播即时性的特点,使信息变得公开透明。互联网金融在成本投资上,借助网络信息平台,使得交易成本降低,进而提高了绩效水平。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模式相比,在管理和金融风险上存在较多的缺陷,应该进行必要的规范管理和风险防范。

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的特点体现为客户范围受到限制;金融交易资金额小;存在较大的风险性。互联网金融客户受到年龄、学历和经济条件等相关因素的限制,许多研究现实表明互联网金融的主体是中青年人群,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客户群体需要不断发展。在金融投资中交易额度小是因为人们对互联网金融存在怀疑态度,不能产生同传统金融模式的信赖感,而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主要是中青年人群,他们的经济条件有限,因此,导致了交易额小的结果。互联网金融风险较大是由于互联网自身具有的匿名性和隐藏性特点,使金融交易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进而出现的分析案例比较大。

3.种类。互联网金融针对服务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由金融公司提供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和有网络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

三、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

1.金融系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首先,是金融系统经营架构的转型。经营架构包括营业网点、人力资源、业务操作方式和相关机构部门的整合。营业网点要考虑到人力物力成本问题,减轻商业银行的负担,使其逐步向自助网点进行转变。互联网金融要求金融工作人员进行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并对自身职能和服务对象进行准确的定位。业务操作借助互联网技术不断转变和创新,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条件。互联网金融要求对相关的部门机构进行整合,优化管理,实现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最终实现互联网金融的一体化。

其次,互联网金融经营方式的改变。其经营方式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科学的发展理念,对经营方式进行创新,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变革有重要作用。

最后,互联网金融的经营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对互联网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求在网络环境下的价格合理,金融信息详尽,投资双方营造互相信任的关系。

2.非金融系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非金融系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移动支付,线上小额贷款和众筹融资。由于移动便携设备的普遍应用,使移动支付成为可能。线上小额贷款会逐渐突破地域的限制,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覆盖。众筹融资是集中了投资者的资金渠道和能力,提供给小的企业或者个体,使他们能够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投资。

四、总结

互联网融资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现阶段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未来还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白杰.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演进及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

[2]徐姣.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