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外贸企业 文化软实力 商务礼仪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之后,对外的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国内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以自身蕴含着中西方优秀文化的商务礼仪,与不同文化背景的经济对手加强了解、减少摩擦、密切合作,为企业提供不竭之力量源泉,成为中国对外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往评估一个企业,主要看其业绩的高低,但现在业界却已经普遍认识到,企业跟一个家庭和一个国家一样,没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知识储备,是不可能使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一个不健康、不健全文化的企业是无法不断创新,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机遇和挑战的。香港经盛国际执行董事叶生说过一句话:“人类因为梦想而伟大,企业因为文化而繁荣。”
一、企业文化及商务礼仪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构建发展中,逐步形成的被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它是企业经营准则、工作作风、企业精神、道德准则、经营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传承着本地区、本民族的历史传统,遵循着新时代的文化观念和行为准则,体现着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共同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等企业意识形态,它是由价值观、精神状态、行为方式、信息符号等组成的企业特有的文化形象,它对企业能力的形成、发挥和保持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商务礼仪作为企业文化内容的一员,对形成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培育企业优秀精神,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构建企业社会的和谐关系,特别是在促进对外企业文化交流,建立真实的、坦诚的相互关系,使商务交往更有效等企业实践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它是企业交往时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道德规范,涵盖商务交往中的方方面面,因此, 从小到见面致礼,大到履行商务契约的各种商务交往活动中,不能因为不了解双方企业文化背景的不同, 使商务礼仪的疏漏导致:小则失去商机,大则损害国家形象。
二、从文化形态看中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优秀的历史文化,使中国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国人也以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风采面对于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表现为“天人合一”,重视人伦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亲亲为大”,孝悌为人之根本;重视群体与个体的互补,强调群体与个体的同中有异,异中求同,形成了谦虚、忍让、柔中有刚的传统性格;重视以义取利,以道养器。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义取利更是其主流意识形态,在义利发生矛盾时,主张“克己复礼”、“见利思义”,甚至舍生取义。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粹,也应是中国企业文化的精髓。但近代以来,人们对大道取法自然的认识及遵循越来越弱,见财起意,情、理、法, 次序鲜明,做任何事情,法律意识虽有但先要看人情、再讲道理,好大喜功、互相拆台,忧患意识和奉献精神不强, 时间观念和进取意识较难经受住考验,这成为制约中国对外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的严重弊垢。
目前,世界经济秩序以美国为瞻首,西方企业文化也以美国文化为代表,契约文化是其主要特点,这与美国这个新兴的混合型多民族融合,以及简单的社会结构分不开,这种关系链条没有像中国以血缘为基础那样复杂,他们宣扬个人利益至上, 追求个人权益的最大化, 追名逐利是个人的本能, 也是人生存的目的, 在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利过程中,不考虑道德不道德。竞争而实用、功利而无情成为西方文化的主流,主导着社会人生。他们相信法律,认为只有法律才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只有依靠法律才能保护个人的权利,制裁侵犯人权者。他们擅长抽象逻辑思维,非常注重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 形成率直、豁达、硬朗的文化品格。当然,随着现代经济、科技、交通和各种信息传媒的全球化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一些有识之士也发现并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虽不是很得要领,但并不影响其逐步在社会、生活、经济等诸多领域的运用,这也为中西方企业文化的接触和交融,推动全球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扬长避短,培育异中有同的商务礼仪
商务礼仪是商业活动中参与人员相互尊重而又比必须遵循的礼仪准则。商务礼仪包含的内容繁多, 涉及到商务活动如言行举止、吃喝穿衣、待人接物、礼仪赠品等的各方方面面。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商务礼仪。中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使商务活动交往者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行为方式, 深刻影响着人际关系和交往模式, 对商务礼仪等的相互融合, 构成了潜在的障碍。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点,并以此做好与西方文化的契合,使两种企业文化得以共荣而又不失各自的风采。在商务交往中,商务礼仪应当遵循三个原则:本于尊重、善于表达、形式规范。对于尊重,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 表达形式也不同。所以, 商务礼仪要考虑环境、氛围、文化背景等因素。比如交换名片,中国人往往比较主动索要名片,以表示自己对对方的好感和重视;而在西方人的眼里, 向对方索要名片是不礼貌的、冒失的行为, 一般都是等着对方主动提供名片。初次商务交往中, 中国人多表现的较为矜持,礼仪方式含蓄而不太外露,对西方人有时候的那种大大咧咧、直截了当的交流方式感到太露骨, 从心里认为西方文化底蕴浅薄,太没涵养,甚至粗鲁无礼;而西方人的方式较为直接、坦率,他们认为中国人特别狡猾,不直率, 善于猜测别人意图,谈判对手琢摸不透。因此, 在同对外商务交往对方的初次接触前,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企业文化中的商务礼仪, 及时调整自己的礼仪方式, 尽量避免沟通障碍, 要抱着入乡随俗的心态,有礼有节地去适应对方。同时, 增强企业文化意识, 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既要理解他国文化、习俗及企业业务惯例有所了解, 又要对其文化等进行消化吸收,去伪存真,除劣用良, 即在某种程度上与自身企业文化取得交融,进而得以超然豁达,不陷于对方文化礼仪的框框之中。同中有异,不失本企业文化之特色;异中有同,不失大同世界之礼仪,以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商务交往环境。
中国人讲究人情味,好面子,这种面子文化渗透于中国人几乎全部的生活, 也体现在了企业文化中。如在商务谈判时, 如果要在“面子”与“利子”这二者中选择的话, 中国人往往会倾向“面子”,而西方人则看重“利子”, 西方人会直接了当地跟你谈利润的问题。商务谈判前的见面寒暄也存在着企业文化的差异。中国商者认为首次见面,得给人家留下个好印象,所以热情地为客人沏上茶,说上一些看似与商务谈判无关的话题,这样一是尽了地主之仪, 二是在问候中尽可能多的了解对方的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西方商人会唔时的礼仪方式较为简单,握个手,报下家门,然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谈判合同的签署是其唯一的目的,他们认为见面漫海空聊是不务正业,是在浪费金钱,长时间的闲谈那是工作以外的事情。这就需要中国企业商者多做好事前功,尽量在商务交往中不给对方留下礼仪繁琐等不良影响。
在商务礼仪的语言选择和运用方面, 西方人简洁、明了,表态不含糊,爱辩论,口气硬朗,甚至武断,他们认为个人意见的表述是正当的权利,也有利于解决问题,他们不会去过多地考虑是否有“人情味”。而中国企业文化主张“以和为贵”,注重通过商务礼仪创造和谐的商务活动氛围。也许会为保全双方的脸面,而使用一些模糊的甚至暖昧的语言,对对方存有异议,往往是迁回陈述自己的见解, 尽量避免摩擦,以寻求友谊的建立和长久性合作的可能性。
在签订商务契约礼仪方面,中西方对待商务契约的态度不太一样。西方企业非常重视契约的权威性,契约一旦签署就会严格执行。而在中国企业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注重的是信誉这就实际上出现了是重视法制还是重视人情的企业文化差异。美国学者帕伊曾感叹:“许多美国商业者认为,中国人只须用口头约定,或点一点头,就可决定协议或协议生效的可能。”在解决商务契约纠纷礼仪中,中国企业文化习惯从道德上考虑问题,重视“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旦发生纠纷和争端,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周围舆论的支持,很多应该利用法律来解决的问题,中国商者人习惯于通过舆论来发挥道德层面的作用。而西方企业、商人却恰恰相反,对于纠纷的处置,他们以契约为标准,惯用法律的手段,从法律上寻找突破,良心和道德的作用暂不考虑,他们会全力发挥律师的作用,由律师出面去处理纠纷。一些中国企业非得通过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去解决的纠纷,在西方人眼里却不以为然。
作为国际商业经济活动,其蕴含的企业文化交往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广, 但可以看出,商务礼仪的重要性,其作用不只贯穿于商务交往活动的整个过程,其影响力所产生的效应会远远大于一个商务活动具体过程的结果。不拘礼节得看什么时候,有时野外手抓玉米饽饽是一种朴实,但到了厅堂之上手抓馒头也许就是一种粗俗。在具体的商务交往活动中,文化差异的所形成的礼仪更是千差万别,既与交往者本身文化素质有关,也与交往双方企业文化的交合相关。企业文化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 它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别。国外企业来到中国开展商务活动需要“中国化”。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 中国企业进军全球市场也需要“他国化”,对外商务文化一定要适应当地文化和习俗,以中西合璧的商务礼仪, 赢得经营者或合作者的心,确保商务交往活动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张庆和《实用商务谈判大全》[M] 北京 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9.
[2]贾玉新《跨文化交往学概论》[M] 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胡文仲《跨文化交往学概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关键词:中国-东盟;跨文化;商务礼仪
中图分类号:C91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加强了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使得双方在商务贸易上的交流逐渐增多,有助于推动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1]。但是,中国与东盟在商务礼仪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实现双方的贸易合作,贸易双方必须要就中国-东盟的商务礼仪进行对比。以下本文就文化视角下中国-东盟在商务礼仪上的差异进行简要的对比和分析。
一、中国的商务礼仪
我国的商务礼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迎送礼仪。即在商务贸易过程中对商务友人采取的欢迎仪式和欢送仪式。中国人对于合作对象均较为重视,因此对于每一位来访的合作对象或者商务友人,中方均会派遣相关人员举行迎送仪式,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欢迎。迎送礼仪中迎宾人员的服装、动作以及程序等均是重要的内容,要求从细节上体现我国的礼仪风范[2];第二,宴请礼仪。宴请礼仪一般用于重要活动场合,礼仪内容包括决定宴请的类型、进行社会活动的筹划和组织工作的安排等,是表达庆祝、恭贺、答谢等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实现贸易双方的友好往来;第三,会谈礼仪。会谈礼仪包括会谈的说话礼仪、合影礼仪、程序礼仪等;第四,谈判礼仪。谈判桌上也有属于自己的礼仪,例如,谈判需要准备的相关的事物、谈判场所以及谈判的程序等。
二、东盟各国的商务礼仪
东盟国家数量较多,虽然这些国家均属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一员,但是各国在商务礼仪商业略有差异。首先,从见面礼仪来说。东盟常见的见面礼仪包括两种,一种为双手握手礼,另一种为合十礼。双手握手礼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文莱等国家较为流行,双方见面后先寒暄问候,再相互握手,最后⑹址旁谧约旱男厍啊H绻双方辈分悬殊,则晚辈需要亲一下长辈的手,然后再将双手放在胸前[3]。合十礼流行于泰国、缅甸、老挝以及柬埔寨等国家,分为跪合十礼、坐合十礼以及站合十礼三种;其次,从宴请礼仪来看。东盟各国在宴请礼仪方面均要求能够根据客人的喜好来进行菜单的确认,避免出现菜单不符合客人胃口或者与客人的口味冲突的情况。具体来说,文莱的宴请礼仪中有一点较为特殊,即文莱全国禁酒,国人不允许在公共场合饮酒,外来游客以及17 岁以上的非穆斯林允许带少量酒。但是如果外来游客到文莱人家中做客,主人无法提供任何酒品,只能提供差点。为了避免“酒事”,客人被要求至少吃一点或者轻触茶点盘子。柬埔塞的宴请礼仪中禁止食用牛肉和其他大型动物肉。印度尼西亚的穆斯林同文莱相同,同样拒绝饮酒,含有酒精含量的饮料同样不行。此外,印度尼西亚禁止食用动物的血、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自死物以及猪肉等。在印度尼西亚就餐后需要在餐盘里剩下少许食物。老挝的宴请礼仪中,主人喜欢将食物如鱼头和鸡头先给客人,客人接受即是对主人的尊重。而饮酒顺序则相反,主人需要先饮,然后依次请客人饮。马来西亚居民同样禁止饮酒,少数印度人和穆斯林人有牛肉和猪肉等的禁忌。缅甸的宴请礼仪中,时间控制十分重要。缅甸人每天只吃两顿,并且在早上九点和下午五点之间饮食。菲律宾没有禁酒的习惯,相反菲律宾人非常喜欢喝啤酒和槟榔。在宴请过程中,客人需要在主人落座之后再就座。新加坡好饮茶,泰国喜欢用吸管喝白开水和加了冰块的饮料,越南人就餐前需要先向主人表示礼貌和谢意。
三、东盟各国商务活动的禁忌和技巧
文莱人性格较为温和,在餐桌上或者交谈中不会随便打断他人的说话,因此文莱的商务活动禁忌是打断他们的谈话或者大声说话。柬埔塞人习惯通过中介来进行友好地来往和交流,因此可以通过大型的公司,或者具有令人尊敬身份的人或公司来进行引荐。印度尼西亚人非常看重名片,要求客人在见面的第一时间就将名片发给对方,否则会受到主人的冷淡待遇。有求于印尼商人时,需要带上礼物,对方接受了就表示答应了[4]。接受他人的礼物时,要表示欣喜之情但是不能当面拆开礼物。老挝人不喜欢白色,不喜欢握手礼仪,因此中国人在于老挝人交流时先不要握手,点头微笑即可。马来西亚人习惯用右手交换名片,这一点与中国不同,但是要求中国贸易方能够先看一眼名片再收起来。需要注意的是,星期二是缅甸人的商务活动禁忌时间,安排交易活动时应该要尽量避免在星期二,互赠礼物也要避免星期天这一天。菲律宾的商务禁忌是,对于菲律宾人的要求,对方不能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新加坡人的商务禁忌是禁止吸烟,不喜欢大排场,提倡节约。泰国人的商务活动时间有限制,确定了之后不宜再变动,越南人在商务活动中不喜欢对方发脾气或者批评自己,并且喜欢面对面的会见形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商务礼仪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东盟各国也各有各的商务活动禁忌和技巧,因此中国在于东盟各国进行商务合作时必须要根据各国商务礼仪的不同进行应对,以便实现融洽的交流和合作。
参考文献:
[1]朱倩倩.跨文化视角下中国-东盟商务礼仪对比研究[J].视听,2015,03:211-212.
[2]唐妮.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禁忌的对比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76-77.
[3]韩慧如.跨文化交际下中西商务礼仪比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01:15-16.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谈判礼仪;基本礼仪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对外开放发展越来越频繁,国家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这也就逐渐加深了贸易的往来,各个国家之间会通过商务谈判的方式来促进贸易的往来。在商务谈判中,礼仪是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礼仪对于每一个商务谈判人员来说,是必须要遵守的规范。商务谈判礼仪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因素。商务谈判礼仪会通过文化作用于各个方面,同时也要求谈判者深入了解商务谈判过程中的礼仪知识。如果能够熟识各国家的谈判礼仪,就会增加更多的机会来促进贸易的达成。
二、商务谈判礼仪的定义
商务谈判礼仪是指公司,企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其余所有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各种国际商务往来活动中,满足迎合文化适应性而形成的,应该恪守的礼仪与行为的标准。
三、国际商务礼仪的基本特征
(1)国际性
国际商务礼仪,是指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务谈判。改革开放脚步的日益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各个国家之间的商务礼仪都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从而能够建立了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的商务礼仪规范。
(2)商业性
国际商务往来活动一般都是商业性的活动,国际商务往来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就是建立在自身的经济利益之上,,相互尊重,友好往来,最终实现共赢。
(3)时代引领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国际商务礼仪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对外的交流也在不断地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礼仪通过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从而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礼仪具有各自的特色。时代在进步,国际商务礼仪规范也在日益完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四、商务谈判礼仪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1)商务谈判礼仪的重要性
我国当前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崭新历史期间,在实行全面的对外开放政策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有许多国际商务谈判往来的机会,此时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礼仪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已然超越了一地、一国的范围。因为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差异,在一国商人看来是得体的礼仪,对另一国商人可能不是如此,甚至是失体的,这就会造成谈判双方间误会、摩擦的形成,有时甚至会使商务谈判宣告失败。
因此,作为商务谈判人员通晓与之谈判国的礼仪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从事商务谈判活动的业内人士,只有通识各国特有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继而掌握国际通用的是商务谈判礼仪和礼节常识,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国际交往,有利于与国际上的商家和谐相处、友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才能真正实现有礼走天下。
(2)国际商务谈判礼仪的作用
国际商务礼仪在商务谈判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规范的礼仪可以更好地促进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合适的谈判技巧非常重要,不合适的谈判技巧不仅会使谈判双方发生冲突,而且更容易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在开放的市场发展环境之下,各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但是这种竞争不是真枪实弹的。在谈判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争议和分歧,基本的礼仪规范也是必须的。因此,礼仪在商务谈判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五、国H商务谈判基本礼仪的内容
(1)商务形象礼仪
1)仪容形象
仪容在我们每个人的整体印象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的仪容常常会能够给人最直接和深刻的印象。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首先会引起对方注意的就是我们的仪容。
(a)仪容的起点―头发
从头发来看,它不仅仅能够体现出人的性别不同,更多地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行为规范、道德修养以及知识层次。
(b)仪容修饰的中心―面容
一般来说,商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都承载了巨大的压力,他们的辛苦自然不言而喻。然而,为了维护公司形象和展现自己的敬业精神,以及为了向对方表现出友好与敬重之意,就算再苦再累,他们在商务往来中也必须保持神采奕奕的精神面貌。
(c)仪容修饰的辅助―身体
2)仪表形象
仪表形象就是指人的外在形象,最主要的就是服装,服装要大方得体,不能奇装异服。衣服穿的好也可以体现一个人良好的外在形象,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3)仪态形象
仪态一般包括人的表情与举止。仪态美一般是指姿势和动作的美。举止仪态表现为基本的站、坐、走、蹲、卧等姿势,以及递物接物的姿势。
4)语言形象
(a)善于赞美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词“偏好正性刺激”,就是指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喜欢被他人欣赏。
(b)擅长幽默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和正确运用幽默的语言可以很好地活跃气氛和缓解窘境。幽默的语言正体现了表达者的自信与乐观的心态。
(c)擅选话题
什么是适宜的话题? 一是既定话题。当进行较正式的谈话时,常常有备而来,事先定好了谈话的主要内容。二是高雅话题。不论处于哪种场合,都要自觉地选择高尚和文明的内容。三是擅长的话题。四是轻松的话题。当进行非正式的谈话时,可以找些轻松愉快的话题,比如文艺和体育等等。
(d)善于倾听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善于倾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礼节。
(3)见面礼仪
要进行商务谈判,首先谈判双方要会面,在见面时要注意礼仪,以便给对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见面礼仪主要包括介绍礼仪和握手礼仪两个方面。
(a)介绍礼仪
关于介绍,一般是双方各自介绍自己的成员,遵循女士优先、职位高的优先的原则。在介绍成员时一般使用“小姐”,“女士”,“先生”的称呼。
(b)握手礼仪
中国人在见到陌生人或者熟人最常用的打招呼的方式就是握手,见面握手在国际上也普遍适用。握手这么动作虽小,但其中隐藏这大学问,它关乎个人以及整个公司的形象。
1、握手的力度
各国对于握手使用的力度不一样。例如中国人初次见面,握手力度不会过大,一般握到为止。但是在欧美国家喜欢用力握对方的手,如果握得太轻就会被认为是没有信心的表现。
2、握手的时间
关于握手时间的规定,国际上通常适用的时间是三秒,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具体时间应视情况而定,如双方达成了一项重大协议,或者是在谈判成功签字之后,握手的时间可以相应加长。
3、握手的顺序
握手时,男士一般不先伸出手,而是由女士先伸出手。
4、握手时的行为表现
握手时,正视对方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东张西望是为大忌。除此之外,也应该面带微笑,不能表情呆滞僵硬,给人一种不友善的感觉。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国家见面时都是握手,在不同国家选择相应的见面礼仪,应该视其不同的文化而定,入乡随俗。例如:法国人采用亲吻的方式,泰国人见面采用双手合十的方式,日本人采用鞠躬的方式等等。
(4)商务谈判语言
商务谈判语言在整个商务谈判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要想获得商务谈判的成功就必须要`活地、有技巧地使用商务谈判语言。在商务谈判语言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a)语言要有针对性
语言的针对性就是指面对不同的谈判对象使用不同的谈判语言,繁琐、模糊的语言都会使人感到反感,摸不着头脑,从而成为商务谈判过程中的障碍。因此,在针对不同的谈判内容,处于不同的谈判场合以及遇到不同的谈判对手,就需要使用不同的语言来应对。
(b)语言要婉转
在商务谈判中,尽量不采用直来直去的说话方式,减少得罪惹恼对方的可能,而尽可能使用婉转的语言,这样也比较容易被对方所接受,也会让谈判对手有被尊重的感觉,从而更容易达成一致,来获得谈判的成功。
(c)语言要灵活
在谈判过程中,不可能所有的情况都是能预想到的,如果发生了突发状况,那么就要求谈判者要有灵活变通的能力,必要时能够采取一些应急手段,从而能够及时摆脱困境。
(d)要多听少说
多听话,少说话。耐心倾听对方的说的话,特别是不要打断别人。无法耐心地倾听对方发言是缺少经验的谈判者致命的弱点,在谈判过程中,他们总是不注意对方的发言,从而失去了许多难得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成功的谈判员会选择用一半以上的时间来倾听。
六、世界上主要国家的谈判礼仪
(1)美国
美国人谈判有着坦率、干脆、自信、热情、重视效率等特点,这与人民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美国是个快节奏的国家,美国人很注重时间观念,注重效率。因此,他们不喜欢拖泥带水,犹豫不决,美国人往往喜欢速战速决。而且美国是个崇尚自由平等的国家,所以他们往往都会直呼其名,对于洽谈的场合也是比较随便的。但是在美国,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他们很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收入、等隐私问题,这在谈判过程中要尤其注意。
(2)日本
日本是一个讲究礼仪礼貌的民族,所以他们在谈判的过程中也会彬彬有礼;并且注重团队合作,讲究信誉,不会出尔反尔。但是日本的等级观念特别严重,一般女性是不参加直接谈判的。
(3)法国
法国人在进行商务谈判时诙谐幽默、注重个人形象,有极强的民族自豪感,重视人际关系,在谈判过程中注重文字的记录。
(4)英国
英国是个很绅士的国家,他们注重礼仪,冷静稳重,按部就班。英国人很看重利润,一旦发现这笔生意无利可图,他们便会抽身而退。英国人不喜欢受指挥,最讨厌 别人用命令的语气跟自己说话。因此,在和英国人谈判时,应该采用询问、商量的语气,而不是强制命令的口吻。
(5)德国
德国是一个在商务谈判中注重效率追求完美的国家,德国人保守、严谨,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在谈判中,往往表现得极其沉稳,各项工作也是有条不紊地进行,并且细致富有逻辑性,也极其注重信誉。
参考文献:
[1]张佳q浅析国际商务谈判中的礼仪[J]《科技信息》2009年第26期
[2]谢军.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J];经营与管理;2010年03期
[3]胡卓婷.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4]王敏. 论中西礼仪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才智》2008年第22期
[5]杨文慧.商务礼仪英语[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6]窦然.国际商务谈判(英语)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7][英]格里・约翰逊.公司战略教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8]杨玉荣.《国际商务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9]金正昆.商务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 英汉文化 差异 涉外礼仪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外国的交往越来越广泛。在任何形式的交往中,礼仪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礼仪是我国传统美德,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原则,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差异型、规范性与传承性。对此,在与国外好友进行社交的过程中,既需要遵守自身的礼仪文化,又需要照顾对方的礼仪文化,如此才能够真正体现礼仪美德。
1.英汉常规语言文化差异
1.1介绍语差异
在中国,首次见面时,介绍普遍是以夸奖、表扬的语言开头[1]。但是,在国外,例如美国,领导如果这样介绍一位新教师,“My fellow teachers and all the students,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to you a beautiful new teacher,this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s very strong,she come from China,I hope you can take care of her”,这位女教师必然会显得非常难堪。因为在国外,尤其是英美等国家,在初次见面的时候,不喜欢直接对其进行评论。许多国外友人认为,如果在你并不了解我的情况下就对我直接进行主观性的评价,尽管这是褒奖的话,受恭维的感受非常强,普遍会导致被介绍的人有种强加、唐突的感受,这样的介绍在我国却非常普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介绍国外好友应当以对方的身份、学历或能够直接观看到的事物进行介绍,不得直接进行抽象或外貌的评论。对此,可以这样对其进行介绍:“My fellow teachers and all the students,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graduated from Beijing University,she is a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er in China.”
1.2称呼语差异
在一般的情况之下,英语文化中称呼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是直接叫对方名字,例如“Tom,My dear。等[2]。这种方式在英国较为少见,但是在美国非常突出,特别是在初次见面时。这样的方式不仅在年龄相等的人之间有,在年龄相差较大、在我国看来有辈分差异的人之间也能够称呼,在美国,直呼其名并没有不尊重的意义,这样的方式可以应用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这样的方式不会让人感受到没有受到尊重,反而会让人感觉自己平易近人,对方愿意与自己待在一起。
1.3问候语差异
在中国,朋友或亲人之间见面,首先就爱说“吃饭没有?”,这是因为在中国,吃饭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人认为“民以食为天”,这一问候语也是出于关心对方[3]。在国外,这一问候并不适用。如果向外国人询问“What are you in the mood for?”,那么这位外国人首先会想,问我吃饭是什么意思,是想邀请我一起吃饭还是没钱想让我请客。在我国一句常规的问候,在外国人看来意义并不简单。除此之外,朋友之间在街上见面,我们就会习惯性地问一句“你去哪?”或“干什么去?”,被这样问之后也会下意识地模糊性回答“出去一下。”或“买东西。”这样的答非所问两者之间并不会介意,因为这只是朋友之间的常规问候而已。而在国外,在街上相遇,如果你问“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或者“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那么对方会认为你是在干涉他,想要“拷问”他。由此可见,我国常用的问候语并不能用于涉外礼仪当中,外国人非常强调自己的隐私,在问候时,尽可能地避免涉及对方隐私。
1.4隐私差异
对于隐私,相对于外国人,中国人并不那么注重,中国人会问对方是否结婚、收入、年龄、等。在国外,这些所有问题都是涉及隐私,都是侵犯隐私[4]。对此,与外国人谈话时,应尽可能地避免这些问题。同时,对于年龄的认知态度差异非常大。在中国,“老”这一字代表着自己年龄较高,应当受人尊重;在国外,“老”代表着自己年龄大、没有价值了,是社会的累赘。所以,在涉外交际时,尽可能不询问对方年龄,尤其是年龄较高、身体健壮的老年人。
1.5请客差异
饮食文化在国际之间的礼仪文化中差异非常大,我国人在这方面非常热情,但是如果不清楚对方的饮食文化,过于热情的行为就会产生负面效果[5]。例如,我们在请客吃饭时,无论菜是否多样,种类是否齐全,总会客气地说“今天没什么菜,将就吃。”或“照顾不周。”等客气话,而外国人在听到这样的客气话时,会产生两种想法,一种是“明明这么多菜,为什么骗我?”,另一种是“既然要请我吃饭,为什么不做好菜,真没诚意。”除此之外,中国人表示热情的夹菜行为,外国人也是非常无法接受的,外国人请客会说“Please help yourself.”表示热情。对于请客,英美等国家的请客吃饭在我国看来可能极为难以接受,这些国家的友人如果请你到餐馆吃饭,最终结账时并不是他付,而是各付各的账。
2.英汉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2.1对非语言交际的重视差异
交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没有良好的交际能力,人与人之间就无法沟通。交际除了语言交际以外,非语言交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国,人们并没有非常重视非语言行为,而在国外,重视程度非常高。在交际中,非语言交际主要有身体姿势、穿着、眼神、手势及表情等。例如,在我国,教师在课堂上一直都比较注重自身的威严形象,尊重自古以来的“尊师”,在课堂上普遍不会展现过于夸张的行为动作。而在国外,特别是美国,课堂上,教师非常习惯也比较重视自己的肢体语言,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尤其是在讲授动物的时候,教师一般会模仿动物的叫声、动作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引发与学生之间的共鸣。国外教师更加看重自己非语言的教学,也就是非语言交际,而在我国,教师则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师在讲课时不得说话,想要发言必须举手等。再如,在礼物的接受方面,我国常常在接受礼物之后习惯性地将礼物放在一旁,待没人之后再打开,而西方则不一样,西方人认为放在一旁是一种轻视的行为,西方人习惯性当着送礼物人的面拆开礼物。对此,在接受西方人所送礼物时,应当当面直接拆开,而不是放在一旁。
2.2相互之间距离与空间习惯性差异
距离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说话的距离及个人空间。相对于我国,国外友人与人交流时习惯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美国人,认为10英尺左右才是正好的交流距离,他们不习惯别人过于靠近,认为过于靠近是侵占空间的行为。同时,如果侵占对方空间不及时进行道歉,对方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对于空间的保护,不仅是我国,整个亚洲人都没有考虑私人空间的习惯,许多人认为,距离越近就代表关系越亲密。对此,日本人在与人交流时,常常会刻意靠近对方,这也是日本人与美国人在交流过程中,常常发生美国人一直“退让”的原因。除此之外,我国人习惯性将左边的位置视为上座,而西方人则是习惯将右边位置视为上座,这也是在涉外礼仪当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2.3身体姿态差异
身体姿态主要包含手势、脚的抖动、头部摇动等。在不同的社交礼仪文化当中,身体姿态的要求差异非常大,尤其是在跨国家的文化交际中,身体姿态的异常行为极容易导致参与者有难以忍受的感受。例如,“OK”这一手势是国际上都较为普遍的一种手势,这一手势在我国、美国等国家能够表示“可以、好”等意义,但是在其他不同地区的国家所代表的意义差异巨大,例如,在巴西、意大利等国家,这一手势代表藐视、不屑,在法国等国家刚好相反,这一手势则表示价值意义为“零”,在日本则是代表“钱”的意思。由此可见,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交文化中,这一手势所代表的含义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国际社交时,必须注重自己的身体姿态,不能乱用,否则会适得其反,让对方认为自己被侮辱、贬低等。
2.4表情差异
在我国,微笑代表礼貌,代表友好,是一种积极的行为,而在东南亚等国家,微笑是用于表示内心的难受、尴尬的。与此同时,浪漫之都法国,微笑是不能平白无故的,在俄罗斯,如果在公共场合微笑,则代表这会让人感到可疑。由此可见,在涉外礼仪当中,如果对方所习惯的文化差异中,微笑并不是正面的、积极性的行为。例如,中国人与外国人在同一餐桌吃饭时,如果外国人不小心打掉一个盘子,中国人习惯性地用微笑表达“没关系”,而外国人却不会理解,反而会认为他受到了嘲笑,会非常恼火。
眼神在不同文化差异当中使用目的也有所不同,在美国,眼神接触太少便表示两人之间关系较差,而在中国,会因为尊重、礼貌或服从等目的不会长时间注视对方,长时间注视普遍适用于表示惊讶、好奇等。在中美社交礼仪中,如果眼神注视时间过少或眼神一闪而过时,对方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藐视,认为中国人对自己有反感情绪、看不起自己等。中国人却极不习惯对方一直盯着自己。
结语
英语是当前常用的国际交流语言,在涉外交际时必须深刻了解英文的社交礼仪。在商务行为中,一般而言,对对方礼仪文化上的认同、了解及熟悉越深刻,就越有可能成功。对此,在认识并掌握国外文化、对方国家文化知识背景的同时,还需要深刻认识对方国家的礼仪文化,清楚对方利益交际当中的敏感点,如此才能够有效沟通,促使彼此之间达成合作与友好。
参考文献:
[1]杨莹.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在商务礼仪中的体现[D].中南大学,2009.
[2]王驰.浅谈文化差异和文化空缺问题在英汉商标翻译中的体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2(2):55-56.
[3]郝佳丽.从涉外礼仪谈跨文化交际――兼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新西部旬刊,2011(06):130-130.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商务交往;时间观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248-02
引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交往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这个过程中,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往往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跨文化沟通和协调问题。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人们不同的观念和交际方式,对时间观念的认识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差异。不同的时间观念反映到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会引起交流的障碍甚至冲突。本文就中西方文化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在中西方进行商务交往中减少冲突,达到最佳的商务合作。
一、时间观的理解及分类
(一)时间观的理解
时间观是非言语交流的一种方式,在人际交往中可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交换信息,具有自身独特的交际功能。美国人类学家E.T.HALL曾这样说过:“如果有什么能改变生活本性的话,那就是时间是如何使用的。时间并不像英国人类学家所描述的仅仅是一种习惯,它是生活中最基本的组织系统的一个因素,因为所有情景中的行为都存在着时间和空间规范。”对某些文化来说,时间的意义很小,而对另一些文化来说,时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张敬松,2003)。
(二)时间观的分类
世界著名的跨文化管理咨询专家理查德刘易斯将全球的时间观分为三种:一是单线活动型时间观,如北欧、北美人;二是多线活动型时间观,如南欧人;三是环型时间观,如在亚洲和非洲。“线性”的时间概念,即认为时间包括过去、现在、将来等不相重复的时段,每天都在变化,其中“单线”活动型时间观习惯在同一个时间段只做一项工作。其优点是可以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然后迅速地转移到另一项工作,有助于提高工作时间的使用效率。但缺陷表现为不易兼顾其他工作。南欧人属于“多线”活动型,此类时间观强调在同一时间段可以同时开展其他工作,如开会时可以打电话、聊天或干其他私事等。这样,从一项工作转移到另一项工作的时间就会很长,效率低下。而东方文化则认为时间像一个封闭的圆环在滚动,循环不已,这就是典型的“环性”的时间概念(庄恩平,2004)。
二、时间观产生的历史根源及表现
(一)历史根源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时间概念。东方人认为,时间如同地球自然周期运转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因而归纳出时间会自身复归的观念。西方人则把时间比作河流,河水只能从河流一头流向另一头,而不会倒流;时间也被比作河流,河水有始有终,由此而培养了西方人较强的时间观念和珍惜时间的习惯。他们办事有计划性,有时间概念,考虑问题着眼当前和未来,而不是过去(关世杰,1995)。
(二)时间观的表现
由于文化差异,人们对时间会持不同态度和观点,对“准时”与“不守约”也有不同的理解,对如何安排时间及如何从事活动会有不同的做法。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做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如果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随地随便上门是不礼貌的行为。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地按照计划进行。在中国,亲朋好友和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为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也无需郑重其事地征得同意。
三、不同民族的时间观及案例分析
美国人的时间观及案例分析。
美国人闲不住,时间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和昂贵的成本。所以,他们的工作节奏往往很快。在办公时间内,他们马不停蹄地处理各种事物,甚至往往要加班加点。美国人也非常守时,他们认为浪费别人的时间是缺乏诚意的,在工作事务中谈话一般只简单寒暄几句就进入正题,他们讨论或开会都简单扼要,期望在20~30分钟内解决问题。在美国人看来,时间就好像一条从源头直奔入海口不断流动着的河流,时间一旦流便无法挽回,所以美国人格外珍惜时间。
案例:某建筑工程公司欲投资8亿美元兴建一座大厦。由于资金不足,公司向美国的一家跨国银行贷款并请国内某地方银行做担保行。美国银行派来了一位项目经理大卫。大卫以前做过律师,对所负责的工作极其认真,每次与担保行会晤都要带上所有签署过的文件,似乎总是要找到中方的工作失误不可。由于在材料准备阶段出现了延误,大厦的工程完工延误两个月。大卫宣布工程违约并拒绝工程公司继续提取贷款,合作双方为此发生冲突,最后走上法庭据理力争。中方人员认为,大卫对最后期限过于认真。
四、如何处理时间观的矛盾
(一)面对面交流的原则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对于我们从事跨文化的商务交往中,要充分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底蕴,在进行商务交往之前,对其时间观念、生活节奏、商务礼仪等都要进行研究,才不至于在行进过程中产生矛盾。如果是跟英美、西欧、日本等国家的商人做生意,就必须守时守约,对于巴西、印度尼西亚、沙特等国家,碰到迟到的情况也不能大动干戈,要从对方的国情进行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在交往中才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万一已经造成误会了,也不要慌,首先,可以向他们道歉,说明一下原因,毕竟西方人也不是不讲理的人,然后双方坐下来协商,如果已经造成损失了,高讨责任该怎么划分。
(二)通过邮件交流的原则
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务交往都通过邮件交流,在通过邮件和外国客户交流时,要注重效率,有时候拖了一个下午或者一天,可能就意味着失去了一次很好的赚钱的机会。要让客户觉得我们是把他放在心上的,这样才可以得到客户的信任,然后进一步的商务交流,有可能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
结束语
时间观念的差异反映了来自不同文化人们的心理倾向和文化积淀。时间观念是长期逐渐形成的,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它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中西方人们交往的日益增多,这些无疑将会对各自的时间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中西方时间观念作为各自文化的深层因素,其定式与偏见有其根深蒂固的一面,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它们的差异不仅表现在非言语系统的表达层面,而且更多地在潜移默化中作用于人们的思维、言语和行动中。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首先要克服 “民族中心论”,如果以本国的行为准则、文化标准、思维模式去观察事物、评价工作、经营商务,不仅会使文化冲突难以调解,新的矛盾还会接踵而来。一旦错过了正确的时机,就算在语言专业上有多强的实力,也无法挽回对时间观理解错误所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庄恩平.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10-123.
[2] 罗伯特·列文.世界地图[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187-195.
[3] 赵艳萍.文化与交际[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93-303.
[4] 张劲松.东西方时间与跨文化交际[J].集美大学学报,2003,(7):6-9.
[5] 贾育新.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78-99.
[6]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60-262.
[7] 海丛.从时间观念和使用上的不同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成人高教学刊,2002,(1):2-4.
[8] 王勇剑.现代商务中跨文化冲突现象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6):6.
Analysis of the Time Conception in Cross-Cultural Business Contact
PAN Hong
(Jinhua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llege,Jinhua 321000,China)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商务文化冲突文化意识培养
1.引言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一些英语教师只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商务文化介入,使语言与文化脱节。而商务英语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如果在贸易实务中忽视这个问题,就会产生很多分歧,就不利于成功地达成交易。李太志明确提出了培养健康的商务文化意识有利于商务英语学习,陈建平就强化商务文化意识提出了若干建议,陈邦国、柯群胜也强调了商务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商务文化渗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懂国际商务规则、掌握世界各民族文化特点的复合型人才,而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已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1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
文化深深根植于语言,语言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风俗、商务礼仪习惯等存在差异。在英汉语言文化中,某些商务英语词语与汉语所指表面上一致,而涵义却不同。这就是语言文化差异。
1.2商务英语中的文化现象
不同民族对于不同价值观念有不同取向,在商务文化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礼仪习惯等。例如我们中国公司的商务人员见到外商时常会递上一支烟。在中国,向客人敬烟是表示礼貌和友好,而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有不少人反对吸烟,向客人敬烟反而是不礼貌的表现。再如,不同国家民族的送礼规矩也不大一样。在英国,客户请你吃饭,带礼物去是不必要的。如果你要带酒,事先要问一下主人喜欢什么酒,这才恰当得体。在日本却恰恰相反,当你被邀到家里吃饭,你不带礼物去就太失礼,并会被认为鲁莽,如果事先问一下需要送什么礼,你会被认为粗鲁。诸如此类的文化现象在商务英语中比比皆是。
2.商务活动中常见的商务文化冲突及分析
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英语+商务”的模式进行。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造成跨文化交际意识缺乏,更谈不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了。事实上,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踏入工作深感交流的困难。当然语言能力的因素很少,主要是文化能力欠缺。因为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与不同的文化因素发生交叉与碰撞,于是产生误解和冲突,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商务谈判的成功。
由上所述,在日益频繁的商务交际活动中,不同的文化因素在交流的同时会产生交叉和碰撞。如果不具备跨文化差异和不同的交流沟通方式的知识,就可能会产生误解和冲突,甚至会直接导致商务活动的成败。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涉外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中国加入WTO之后商务环境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3.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商务英语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现状,要求必须强化商务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
3.1明确教学指导思想,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涉外商务人才强调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把目的语文化意识培养作为教学、学习的目标之一。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使自己具有较强的目的语商务文化意识,对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商业观念等有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商务文化、熟悉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
3.2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商务英语教师必须从文化层面上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商务文化知识渗透到语言知识技能学习中,努力培养学生商务文化意识或素养,把商务文化介入和商务文化意识培养与商务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3.2.1课堂教学导入跨文化意识,注重文化教学
教师除传授必要的语言和专业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让他们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课堂内容结合真实的语言材料(authenticmaterials),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中称呼语、介绍、访问、宴请、告别等社会交往的文化因素,潜移默化中帮学生提高语言形式的正确性,重视语言应用的得体性,从而逐步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商务文化冲突;文化意识培养
1.引言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一些英语教师只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商务文化介入,使语言与文化脱节。而商务英语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如果在贸易实务中忽视这个问题,就会产生很多分歧,就不利于成功地达成交易。李太志明确提出了培养健康的商务文化意识有利于商务英语学习,陈建平就强化商务文化意识提出了若干建议,陈邦国、柯群胜也强调了商务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商务文化渗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懂国际商务规则、掌握世界各民族文化特点的复合型人才,而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已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1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
文化深深根植于语言,语言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风俗、商务礼仪习惯等存在差异。在英汉语言文化中,某些商务英语词语与汉语所指表面上一致,而涵义却不同。这就是语言文化差异。
1.2商务英语中的文化现象
不同民族对于不同价值观念有不同取向,在商务文化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礼仪习惯等。例如我们中国公司的商务人员见到外商时常会递上一支烟。在中国,向客人敬烟是表示礼貌和友好,而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有不少人反对吸烟,向客人敬烟反而是不礼貌的表现。再如,不同国家民族的送礼规矩也不大一样。在英国,客户请你吃饭,带礼物去是不必要的。如果你要带酒,事先要问一下主人喜欢什么酒,这才恰当得体。在日本却恰恰相反,当你被邀到家里吃饭,你不带礼物去就太失礼,并会被认为鲁莽,如果事先问一下需要送什么礼,你会被认为粗鲁。诸如此类的文化现象在商务英语中比比皆是。
2.商务活动中常见的商务文化冲突及分析
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英语+商务”的模式进行。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造成跨文化交际意识缺乏,更谈不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了。事实上,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踏入工作深感交流的困难。当然语言能力的因素很少,主要是文化能力欠缺。因为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与不同的文化因素发生交叉与碰撞,于是产生误解和冲突,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商务谈判的成功。
下面是一位学者国外友人举办的招待会上交际失败的例子。宴会上,中国学者(C)见到一位美国教授(A)从自己皮包里面取出餐巾纸给他用,便有了下面一番对话。
C: They are so beautiful, aren’t they?
A: They really are. I bought them in New York.
C: Well, well. We don’t have to use them. You may save them for your important guests.
A: What do you mean? Don’t you think you are my important guest?
在中国人心目中,一旦对方为自己所接纳,友谊的方式往往是视对方为“自己人”,在交往中,无须过于客气。对话中的C本来想表达接受款待时的谦虚,言外之意是“既然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您也就无须用如此好的餐巾纸来给我用,不如留作它用”。C所说的important guest指关系疏远而需要讲究礼节的客人。C间接的客套出发点是为了加强友谊,而结果却截然相反。在美国友人眼里,C好像不是important guest。结果,双方的脸面都受到不应有的伤害,这是C万万没有料到的。
再如在机场迎接时,看到外商就热情地上前握手,“You must have had a tough journey. Please let me help you with the luggage.”(您一路辛苦了,请让我来帮您拿行李)通常对方会感到吃惊甚至不悦,“No, no. My journey is OK, and I can manage my luggage.”又如一刚毕业的大学生陪同六十多岁的英国客户来到预定的宾馆,临走不无关切地说,“You must be very tired, Sir. You' d better have a good rest since you are old……”不料这位老绅士很生气地回答,“No, I am NOT old, and I am NOT tired at all.”年轻人的困惑和尴尬就可想而知了。
以上两个简单事例充分说明了忽视文化差异的严重性,我们眼中的热情周到的招待,老外却毫不领情甚至生气厌恶。殊不知,在普遍崇尚“独立”精神(independence)的西方社会,人人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inpidualism),因此他们视过多地接受别人的建议和帮助为耻辱,更不愿倚老卖老,因为“老”就是无用的代名词。这两个场合得体的表达可以这样:How about your journey? How are you doing, Sir? A little rest would do you some good, wouldn't it?
由上所述,在日益频繁的商务交际活动中,不同的文化因素在交流的同时会产生交叉和碰撞。如果不具备跨文化差异和不同的交流沟通方式的知识,就可能会产生误解和冲突,甚至会直接导致商务活动的成败。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涉外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中国加入WTO之后商务环境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3.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商务英语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现状,要求必须强化商务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
3.1明确教学指导思想,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涉外商务人才;强调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把目的语文化意识培养作为教学、学习的目标之一。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使自己具有较强的目的语商务文化意识,对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商业观念等有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商务文化、熟悉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
3.2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商务英语教师必须从文化层面上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商务文化知识渗透到语言知识技能学习中,努力培养学生商务文化意识或素养,把商务文化介入和商务文化意识培养与商务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3.2.1课堂教学导入跨文化意识,注重文化教学
教师除传授必要的语言和专业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让他们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课堂内容结合真实的语言材料(authentic materials),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中称呼语、介绍、访问、宴请、告别等社会交往的文化因素,潜移默化中帮学生提高语言形式的正确性,重视语言应用的得体性,从而逐步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
3.2.2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教学一定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教学方法体现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例如交替采用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approach),任务教学法(task approach),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等交际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3利用多媒体及其它手段进行跨文化训练
这是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专项培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1)案例分析:通过对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释,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以了解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2)亲自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或田野作业(field work),营造一种文化气氛,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会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并能体会到异国文化的特点,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3)信息介绍:通过演讲、材料阅读、电影录像等方法对异国商务文化进行介绍;也可邀请外国专家作专题讲座或进行交流,以学习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各种交际技巧。
综上所述,商务文化因素渗透在国际商务活动之中,而且经常会引起文化障碍,造成文化冲突。因此,涉外商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外语运用能力,而且必须了解、熟悉异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环境、法律体系、经营习惯以及商业价值观,提高商务文化意识。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只有认识文化特征,加强文化意识,将语言与文化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准确性,才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取得成效。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国.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商务文化意识培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4),47-49.
[2]陈邦国,柯群胜.商务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商业文化渗透[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3(3),55-57.
[3]冯俊英.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58-60.
【关键词】文化教学 大学英语 词汇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9-0060-01
词汇教学是构成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结构之一,其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词汇积累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词汇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教学,既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 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不但是一门语言学基础科目,而且是开阔眼界、熟识国际知识的素质教育课程,因而在对大学英语课程课时设计时,要全面、综合地考虑学生的语言素质培养和知识体系完善两方面。然而,当代大学英语教学还普遍存在应试教育、忽视素质培养、过度关注表面形式、不注重文化学习意识和文化教育指导、缺乏系统性等问题。
文化这一词代表的意义深远、内容丰富,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也很早以前就给文化下了定义。语言作为构成文化体系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文化所处时代的折射镜,我们可以从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语言艺术,了解和领悟该民族或国家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演变过程。因为文化的民族特点鲜明,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文形式千姿百态,风格千变万化,这种文化内容和形态上的差异性无法避免地通过语言词汇等方式表达出来,并成为语言文化发展的基础和依靠。因此,文化差异性表现最为明显的方面就是语言词汇方面。它涉及范围也是最广泛的,不同语言词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语境都不一样,是文化差异性最好的反映。不同民族和国家的语言之间,通常因为文化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联想。由此可见,在进行语言教育的同时,教育机构也应当关注文化方面的教学,因为语言教学的本质和目标就是文化教学,大学词汇文化教学必须注重词汇与文化的关联性,着重加强词汇对比的研究力度。
二 大学英语词汇文化教学方法
1.对比分析法
汉语词汇和英语词汇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作为教学手段。如dragon和moon,汉语和英语都解释dragon是动物,而moon是一个球状物体,不过英语中的dragon是极为凶狠的怪物,而汉语中的龙却是中国人所崇拜和敬重的,能带给人们幸福和运气的灵物;英语中moon在西方人看来是冰冷的、阴郁的、有敌意的象征,而中国人则认为月亮代表团圆、美好的憧憬和想象。教师通过对比分析和讲解词汇,加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英语知识和文化的求知欲望。
2.英语环境引导法
英语学习时词汇的学习和积累都需要在实践和生活中加以体验,学生学习词汇文化的实践过程也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经常与外国友人进行友好的交流、互动,多去英语角学习,让学生尽量多接触外国文化和语言,掌握英语词汇的运用方法,了解更多的词汇文化,提高自身的词汇运用能力和词汇积累量。
3.外教引领法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邀请国外讲师走进大学课堂,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或者请国外讲师讲一下西方文化和趣事,使学生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词汇文化和知识,提高自己的接受能力。请国外讲师现场授课和讲解词汇知识,不但能够加强学生的英语词汇运用能力,还能够让学生了解一些国外的词汇发展历史和文化特点。
4.故事导入法
在英语词汇中,很多短语词汇有故事背景,如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翻译成中文就是像教堂的老鼠一样穷,教师为学生讲解时就可以加上适当的时代背景和故事。在很久以前,英国教堂是十分贫困的,就连教堂里的老鼠都受穷,甚至被活活饿死。将类似的词汇加上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重现当时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词汇和积累词汇的同时,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和历史。
5.影视媒介导入法
部分英语词汇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应用的,教师可让学生欣赏一些影视作品,从而将词汇文化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当中。如在商务礼仪中,词汇的用法十分讲究,通过影视内容,学生可以掌握这些词汇的应用场合和环境,在了解词汇真正意义的同时了解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词汇应用差异。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语言教学,要结合具体的文化和环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在语言教学的最初阶段,所有的授课内容都应当包含文化知识,文化就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和重点。教师在语言基础词汇的教学中,要着重强调对学生文化内涵和词汇运用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语言,建立正确的跨国文化交流观,尽量避免交流时出现失误,提高自身沟通交流能力。
关键词:酒店英语;职业技能;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062-02
酒店英语是高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酒店工作的基本情况和服务要求、根据主要部门及岗位工作中的常见业务情景熟练运用与之相关的英语语汇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在酒店交际环境中对包含语言素质在内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其初步具备运用英语提供酒店接待服务、接待外宾等能力,为毕业后从事该行业工作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
一、酒店英语课程技能培养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是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一种特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岗位实操能力,与高等学历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更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酒店英语课程的学习,不应单纯通过课程考核为目的,掌握课程培养的职业技能才是终极目标。
(一)理论教学重在够用
实践性课程若过度重视理论教学,无形中会给高职学生增加学习难度和压力。高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片面追求高深原理,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容易产生焦虑甚至抵触情绪,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养成,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有害无益。作为教学者努力而不见成效,也会产生极大地挫败感,久而久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学和学习效果进入恶性循环。
根据高职生源状况和英语水平,教师应把握量力而行,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对理论知识部分的教学处理采用“够用”原则。酒店英语课程理论部分够用的“度”需建立在行业、岗位基础上的。必要的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内容不能缺少,把够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实践来强化和深化学生对学科的理解。
(二)实践培训重在掌握
酒店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是否掌握酒店业务各环节中与外宾的自如沟通来体现的,换言之就是运用语言这个辅助工具,为客户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特别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他们的薄弱点,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很多同学的英语表达很中国化,西方人听起来晦涩难懂或者造成歧义,类似的问题需要教师归纳总结,并详述中西方语言表达的差异,让每一个词汇、短语,学生都能正确地使用在合适的地方。
教学上教师要力求务实,不必深入语言、语义的理论研究,对学生的培养更多地应放在实际运用上,注重学生对对每一个特定环境的业务处理,能用英语表达出来,表达符合英语的语言特点,表达内容对方能够理解,就是该项技能学生实践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重在引导
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酒店业务主要就是职员和住宿客人打交道的一个过程,这种人性化服务占较大比重的行业中,除了基本的酒店运作流程和规范外,最重要的是提供得体的服务,与客户的交流和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训练学生语言技巧和沟通技巧的同时,还需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主动和自发地思考怎样做、怎样说,在不损害酒店利益的情况下最大限度让客人满意。综合性运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如酒店管理、商务礼仪等专业课程,引导学生用语言充分地展示出来,这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二、酒店英语课程设计
酒店管理课程设计是具体实施教学的前奏,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课程实施的原则、技能培养要求等,并把这些元素糅合在设计方案中。针对酒店英语课程较强的实践性、语言运用的特定性,课程设计时可任务将分解形成项目,在分块培训。
(一)项目分块学习
酒店业务按照客人入住的先后顺序及客人在酒店的商务活动大致可以分成前台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商务中心和特殊服务五个业务项目,根据五个项目具体设定不同业务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依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分配不同的学时。
按照项目分解全业务的方法,可以比较系统地学习酒店不同典型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流程,便于学生消化理解。如特殊服务项目中,处理客房预订投诉、客房服务投诉、餐饮服务投诉、账单投诉、商务中心投诉等事宜,看似是不同岗位发生的事情,但都涉及如何与客人沟通,如何向客人道歉、解释、安慰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等。沟通时语气相同,语言句式相近,这样归结为一个项目,语言教学实训有针对性,同时业务处理又存在差异性,多样化的业务场景反复训练同一个项目主体,可起到强化学生知识该项目的技能
掌握。
(二)项目分块实操
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围绕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始终贯彻学生是教育主体这个中心,酒店英语课程在每个项目中都要做好学生的实操训练。高职学生的普遍特点是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尤其表现在听说能力上,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操训练,通过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逐个攻克单个项目训练,循序渐进完成酒店英语的全部教学内容。
在处理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上,教师特别要注意的是实操比例。每一个项目主题都需引导教学,通过教材内容的梳理和演示后,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形式多样的课程内实训内容取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课堂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注意收集、归纳,并反馈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技能水平螺旋式提升。
三、酒店英语课程技能培养实施
(一)专业基础知识夯实
作为专业基础知识,需要做到英语发音要准确,语法尽量做到无误,词汇量充足,用词要恰当,符合西方人的语言特点。基础知识扎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的运用问题。
1.让学生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作为一门语言型课程,仅凭课内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既消化知识点,又掌握实际运用,显然是不现实的。语言的学习过程本身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应该让学生养成课上听讲、笔记,课下复习、提炼的好习惯,同时进行毅力教育,让他们形成持续学习的观念。
2.基础性学习侧重听说。高职学生没有办法开口说英语,一个核心问题是根本不知道对方在问什么,因此实践性语言训练中“听”是放在第一位的。除了课上针对项目的专业性教学和辅导,教师还要额外补充一些听力资料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训练听力。只有把基础打牢了,后续的专业性训练才会产生好的效果。
(二)情景商务模拟仿真
课堂内学生各项目的学习,可采用商务情景模拟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项目内容的理解和项目流程的记忆。情景的模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这种感性的学习方式比让学生机械性记忆效果来的快、好得多。
结合酒店英语五大项目内容和工作情景,辅之以PPT的展示,仿真酒店商务活动的场景。高职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在这种商业环境下的较为真实的业务活动,已经就不再是一种单纯英语知识的教学,也不再是简单的听说练习,它融入了较多的职业元素、文化元素,能够激励和促进师生互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师查找学生知识盲点、学生锻炼专业技能的目的。
(三)课内分组实训强化
以小组的学习形式可以让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教师按照教学项目的内容,设置语言实践的环境,学生的分角色和轮换角色对话训练,可以帮助他们体会酒店服务人员和客户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技巧。学生自己组织、编导、练习、演练,不仅加固了项目内容的学习,还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课内分组实训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酒店业务各个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组实训可以提供给个体学生全方位的岗位体验,借助每个项目这个“点”载体,将酒店的工作任务串成“线”,从而完成全方位处理各类酒店业务的能力训练。
(四)综合技能测试组合
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在检测学生技能水平方面是有很多不足的,尤其是针对酒店英语这类实践性课程,通过组合技能测试,一方面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1.闭卷测试基础知识。期末的闭卷考试只占较小的比例,保留纸质试卷的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理解和掌握酒店各部门实际工作中服务用语及专业术语规范的英语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考察学生能否阅读并理解与酒店业务相关的一般性文章;能否熟悉填写常用英文表格等。这是必须识记的部分,也是英语书面操作的内容,闭卷考核形式恰好应对这部分的检验。
2.项目演练决定平时成绩。酒店英语课程在设计时按照工作内容分解成五大项目,每个项目的小组实训成绩可以纳入考评体系,这将有力地督促学生平时的训练和单元项目的知识掌握情况,帮助他们运用所学常用句型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对话,熟练地表达所规定的语言功能项目。
3.英语情景剧即兴表演检验综合素质。英语情景剧的考核可以采用抽签的形式来完成。按照酒店英语的业务内容教师事先设定好一定的业务情景,学生自由组合,按照界定好的业务背景,在规定时间内编导对话。通过酒店情景剧的表演,可以考核学生对酒店内各主要部门的基本职能、组织架构、一般服务流程和员工素质要求是否掌握,以及学生对客人的特殊需求和突况的应急处理是否得当。
参考文献
[1] 罗木兰.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酒店英语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
[2] 邹函.浅析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酒店英语实践教学[J].商情,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