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版审计法范文

新版审计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版审计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新版审计法范文

为进一步提高审批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按照市政务服务办《天津市政务服务网上预约办法(试行)》和《关于印发<天津市市区乡镇(街道)三级中心预约审批服务办法(试行)>的通知》(津审〔2018〕11号)中“实行7×24小时预约服务、中午值班接待工作制度”的部署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预约服务定义

预约服务是指行政相对人通过“天津市网上办事大厅”平台、现场、电话等方式,对将要办理的事项向天津市北辰区政务服务中心提出八小时工作时间以外的预约申请,并在约定时间内到约定的服务窗口进行办理的全过程。

延时服务是指为满足“7×24小时预约服务”需要,天津市北辰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八小时工作时间以外,为行政相对人办理事项的活动。

二、预约服务范围

1.因特殊原因,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急需办理的事项。

2.急需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

三、预约服务流程

1.行政相对人在工作日期间申请预约,可采取现场预约和电话预约(预约电话86814791),午休期间由中厅咨询服务台值班人员负责预约受理。

2.非工作时间可拨打24小时预约电话18526730772提出预约申请,并提供审批项目、预约时间、联络方式等信息,由行政值班人员负责预约受理。

3.受理人员负责填写《预约登记表》,并及时通知承办部门预约情况,承办部门对行政相对人提出的预约时间和申办事项进行确认,并履行一次性告知的义务后报监督管理科备案。

4.行政相对人持相关审批要件,在约定时间到约定窗口办理相关事项。承办人员应提前到岗,如有特殊情况应提前与行政相对人沟通解决。

5.业务完成后,承办部门在《预约登记表》上签字确认(因其它原因未完成预约服务的,需书面说明情况)。

6.为保障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科将通过受理投诉和不定期抽查回访等方式,核查事项办理情况,并将反馈意见报中心领导。

四、相关要求

1.预约受理人员应积极主动询问行政相对人相关信息并做好记录,并于受理之时起15分钟内将预约信息向承办部门反馈。承办部门应当确定专人负责办理预约服务,在接收预约信息之时起1小时内与行政相对人核实相关情况。

2.预约时间,行政相对人最多可提前五个工作日进行预约,办理当天不能预约。由行政相对人确定一个时间段,承办部门根据工作需要与其协商确定。

3.中厅及窗口值班人员值班期间应遵守中心各项规章制度,严禁以非工作时间为由违反工作纪律、降低服务质量。对于参与值班和窗口服务的工作人员,所属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为相关人员安排相应补休,具体方案由部门自主确定。

4.在月度考核中,对完成预约服务的承办部门,按次数及工作量进行相应加分。对因无故拒绝预约申请、拖延办件、服务质量差等原因被投诉,经查实的,将对所属部门视情节给予扣分等相应处理。

5.对属于联办件的预约,被约部门应主动与牵头部门联系,由牵头部门协调各联办部门,同步提供相关预约服务。

6.预约情况比较紧急的,承办部门应视情况简化流程,优先处理。

7.履行预约服务的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当在预约的时间之前到达岗位,受理或者办理约定事项。

第2篇:新版审计法范文

关键词:桥梁;预应力;理论伸长量;现场控制

一、后张法桥梁空心板预制情况简介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鲁北段小运河段工程施工Ⅱ标长12.228km,地处东昌府区,标段范围内的建筑物工程包括桥梁16座,其中公路桥3座,生产桥13座。桥梁上部结构采用标准跨径为16m、20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

钢绞线采用高强度低松弛Φs15.20mm钢绞线,标准抗拉强度fpk≥1860Mpa,正弯矩区和负弯距区钢绞线锚具均采用15-3型、15-4型、圆型锚具、圆形波纹管孔道及配套锚垫板、螺旋筋,钢筋根据设计图纸采用相应的Ⅰ级和Ⅱ级钢筋。。预制空心板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85%,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d,方可张拉。张拉前先校核千斤顶,然后按照图纸提供的顺序张拉。张拉采用张拉力与伸长量双控,用电动油泵加压,千斤顶张拉,两端对称进行。当预应力钢束达到设计张拉力时,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误差应控制在6%以内。

二、计算伸长量的依据与方法

(一)计算伸长量的依据: 1、设计图纸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F50-2011)

3、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GB/T5224-2003)

(二)计算方法:

本标段内空心板张拉采用两端对称,可从对称线断开,计算单边的单端张拉伸长量,双端张拉的总伸长量为单边伸长量的2倍。

计算单端张拉伸长量采用分段计算法公式计算,分别计算出预应力钢绞线直线段和曲线段的理论伸长量,然后相加再减去锚具变形、钢绞线回缩即可得出单端张拉伸长量。

1、曲线段理论伸长量ΔL1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F50-2011)中计算公式(1):

ΔL=

Pp×L

(1)

1

Ap×Ep

ΔL-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

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公式(2);

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Pp的计算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F50-2011)附录C-2计算公式(2):

Pp=

P(1-e-(kx+μθ))

(2)

kx+μθ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

k-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磨擦系数。

注: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p=P0

2、直线段理论伸长量ΔL2按照公式(1)计算,Pp取张拉两端拉力。

3、 单端理论伸长量ΔL=ΔL1+ΔL2-l

l-锚具变形、钢绞线回缩量

三、计算过程:

1、计算参数的确定:

(1)有效计算长度确定:由于工作锚到工具锚之间的这一段钢筋同样有受力伸长,所以钢绞线的有效计算长度必须加上这一段。

经现场测量,千斤顶长度为33.7cm,工作锚环厚6cm,锚具锚环厚3.5cm,该段长度L′=432mm。

(2)预应力筋的截面积Ap:根据《预应力钢筋混凝土》(GB/T 5224-2003)查得,公称直径d=15.2mm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截面积Ap=140mm2。

(3)根据委托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测试中心检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检测报告》查得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p=1.979×105(Mpa);

(4)其他 参数由设计图纸查得:

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0.0015;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磨擦系数μ=0.25;

锚具变形、钢绞线回缩为6mm(一端);

2、计算范例:

以16m跨公路桥中板2号钢束为例:

图纸照片:

钢绞线束数=3 θ0=9°L0=15657mm

P=1395×140×3=585900N

曲线段:BC段

θ=×Ω

L1=1571mm

kx+μθ=0.0015×1.571+0.25××Ω=0.0416264

Pp=P*(1-e-(kx+μθ))/(kx+μθ)=585900×(1-e-0.0416264)/0.0416264=573873 N

ΔL1==573873×1.571/(140×3×1.979×105)=10.85mm

直线段:AB、CD、DE

ΔL2==585900×(1770+432+4487.5)/(140×3×1.979×105)=47.15mm

ΔL=ΔL1+ΔL2-l=10.85+47.15-6=52mm

四、计算值与设计值比较:

设计文件提供的设计伸长量是设计单位按通用资料选取的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得来的。通常与实际材料的相关参数(如预应力筋的公称截面面积、弹性模量、值等)有出入,在复核设计伸长量时应采用实测参数进行修正,以取得实际理论伸长量指导施工。

以一次现场实际张拉为例,张拉空心板为039公路桥下游幅1-4#,数据如下:

桥梁类型

桥梁跨度

板位

钢束号

钢束根数

设计伸长量

计算伸长量

实际伸长量

公路桥

16m

中板

2

3

48.1

52

49

公路桥

16m

中板

2

3

48.1

52

51

当以设计伸长量为标准时,偏差分别是1.87%和6.02%,其中一个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而以计算伸长量为标准时,偏差则为5.77%和1.92%,符合规范要求。

五.张拉伸长值现场控制

文中着重讨论了理论伸长量分段计算法,经比较,该计算满足该工程施工的精度要求。因此,在施工时可以以此作为与实测伸长量的比较,确定张拉工作是否异常。

张拉异常原因的可以从以下几种因素对理论伸长量造成波动来分析:1)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随原材料的波动而波动;2)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随施工队伍人员的操作质量波动而波动;3)孔道壁与预应力筋的摩擦系数随波纹管质量、存放时间和锈蚀程度不同的变化而变化;4)预应力筋的截面积随张拉力的变大而逐渐变小。

在现场张拉作业时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从而减小实际伸长量值的误差:1)波纹管的布置力求准确,严格按照图纸安装波纹管定位钢筋,尤其是弯曲节点;2)按时对千斤顶进行标定及调试;3)浇筑混凝土时要清洗波纹管;4)穿束时要保证钢绞线没油污,并防止钢绞线扭在一起;5)安装工作锚和工具锚时应尽量敲紧夹片,以减少回缩;6)张拉时间不宜过快,持荷时间应符合规范;7)加强对张拉操作人员技能培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8)张拉完应尽早压浆。

参考文献:

第3篇:新版审计法范文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审计准则; 比较研究

2007年美国审计署颁布了新版《美国政府审计准则》,对2003年版的政府审计准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2010年中国审计署公布了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对2000年以后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若干通用审计准则、专业审计准则进行了全面修订。中美两国最高审计机关在相隔不到五年的时间,先后各自修订了审计准则,不仅会给本国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变化,也将会给世界各国审计工作带来深刻影响。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既是指导审计作业的“路线图”,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防护衣”。中美审计准则比较研究是国际比较审计研究的内容之一。对中美两国审计准则进行比较研究,“扬长补短”,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国审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美两国审计准则主要差异

(一)准则“冠名”不同

有意思的是,为美国立法机关服务的美国审计机关,其制定的审计准则“冠名”为“政府审计准则”,而为各级政府所隶属的中国审计机关,其制定的审计准则却“冠名”为“国家审计准则”。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对国家和政府含义的不同理解。理论上讲,国家与政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实中又密不可分。

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现代政府理论认为,国家是特定社会中享有的政治组织,政府是行使国家的机关。在我国,“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审计法规定),因此,审计监督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是国家制度建设的“顶级设计”。虽然审计机关隶属本级政府,但政府是“人民政府”,对政府负责从根本上讲是要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这样看,我国审计机关名为“政府审计”,实为“国家审计”。中版准则“冠名”为“国家审计准则”也就顺理成章。

政府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机构的总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狭义的政府就是指行政机关。美国审计机关是为立法机关服务的机构,由于立法机关也是“大”政府的组成部分,美国审计机关也可以称为政府审计,因此,美版准则从广义角度“冠名”为政府审计准则,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编写体例不同

2007年版的《美国政府审计准则》(以下简称美版准则)的编写体例采用的是“块块式”模式,即按照审计工作总的要求、审计的主要类型和职责编写。如,在审计工作总的要求方面,明确了审计准则的适用范围、道德准则规定、一般准则规定;在审计类型方面,明确了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的现场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规定;在审计职责方面,突出了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报告准则规定。由于鉴证业务也是美国审计机关的一项工作,因此,美版准则对鉴证业务活动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准则。此外,为了不增加各章的篇幅而又必须对审计准则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补充,美版准则制定了“附录:补充指南”。

2010年版的中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中版准则)改变了前两版“基本准则+通用准则+专用准则”的编写体例,采取了总括性的“条条式”模式编写,即将基本准则和通用准则“合二为一”,这样,修订后的中版准则总体上是按照审计作业流程的顺序编写。除第一章、第二章外,从第三章开始到第五章,“不分审计类型”,分别对审计计划(包括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审计工作方案编制)、审计实施(包括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审计证据获取、审计纪录编写等)、审计报告(包括形式、内容、编审、审理、送达)等主要工作程序和相关概念一并作了具体规定。

(三)涵盖范围不同

审计准则既是审计人员行为的依据,也是审计工作开展情况的“写照”。根据本国审计工作的实际,美版准则“适用于审计师和审计组织对政府机构、获得政府资助的单位的审计和鉴证业务”(第一章),从美版准则涉及的内容来看,财务审计(虽然较少占用工作量)、绩效审计是美国审计机关的基本工作任务,因此这些审计活动都被美版准则所覆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鉴证业务是美国审计机关的一项特殊职能,因此,在美版准则中专门制定了鉴证业务一般准则、现场工作准则及报告准则。另外,美国审计机关在不损害审计独立性的情况下还可以执行非审计业务,为此,美版准则的一般准则和“附录:补充指南——第三章的附属信息”,对开展非审计业务制定了专门规定。

中版准则的适用范围没有作特别说明,但考虑到我国审计机关1983年恢复建立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各级审计机关开展的主要审计类型,虽然一部分审计机关率先开展了绩效审计,但大多基层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的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中版准则所覆盖的主要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审计调查,以及基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

(四)内容繁简不同

美版准则突出了对审计职业道德和独立性的要求。美版准则第三章用整章篇幅对审计职业道德进行了详细规定。美国审计机关要求审计师必须遵守“公众利益至上、诚实正直、客观公正、正当使用政府信息、资源和权力、勤勉尽责”的职业道德原则,并对每一个道德原则都作了详尽解释和说明。在第四章一般准则里,着重就审计组织和审计师的“独立性”问题、损害“独立性”的情形(个人损害、外部损害和组织的损害)以及如何保障“独立性”进行了细致规定和描述。另外,美版准则将绩效审计纳入其中,从绩效审计现场工作和报告两个方面作了具体详细的规定。

比较而言,中版准则虽然在第二章也对遵守审计职业道德和保持独立性作出了基本规定,并且规定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要“严格执行审计纪律”,但“笔墨”更多地放到了对审计程序和审计质量控制的规定和要求。中版准则一共200条,其中有关审计程序内容的占146条,有关审计质量控制内容的占25条。另外,从我国国情出发,由于在一些领域和一些单位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现,因此,中版准则对专案审计(即重大违法行为检查)也作了专门的具体规定。

(五)概念处理方式不同

美版准则对一些执行审计业务中涉及的重要概念给出了定义或解释性说明,为审计人员理解、把握和执行审计准则提供了依据。如在一般准则中对“专业判断”和“胜任能力”给出了概念解释。在财务审计现场工作准则里,对“滥用行为”给出了解释性说明。在财务审计报告准则中,对“重大缺陷、实质缺陷”的概念作出了解释。在绩效审计现场工作准则中,对“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目标、内部控制、欺诈”等概念下了定义。

相对而言,中版准则虽然也在使用以上概念,但没有对以上概念作出具体解释,只是对“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概念,“审计证据、重大违法行为”等基本概念作了必要的解释性说明。对于如何把握“重要性”等概念,中版准则明确“审计人员可以参照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有关规定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概念)”。

(六)质量控制路径选择不同

美版准则对质量控制的路径选择的是内外结合方式。即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同业复核。美版准则的一般准则规定,“审计组织应该至少每三年接受一次独立于被检查组织的检查者对其审计和鉴证业务进行的外部同业复核”。中版准则对质量控制路径选择的是主要依靠内部监督机制。一是业务部门的复核机制;二是审计机关内设法规审理机构的审理机制;三是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业务质量检查。

美版准则虽然强调对审计组织质量控制,但没有对审计组织中的成员应当承担的审计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中版准则在这方面的规定比较突出。中版准则第174条规定:“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组成员、审计组主审、审计组组长、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审理机构、总审计师和审计机关负责人对审计业务的分级质量控制”,并在其后规定了各个层级的工作职责和应当承担的责任。

二、中美两国审计准则相同之处

(一)审计理念基本相同

美版准则的前言说,公共资源使用中的透明原则和责任原则是国家治理的关键,政府官员及联邦资金的接受者有责任确保公共服务的效率性、经济性、效果性、道德性、公正性,并实现预期项目目标。高质量的审计是政府对公众负责的关键,也是保证相关项目中资源使用透明的关键。政府项目审计对政府决策和项目的责任、绩效及运行成本提供独立、客观、无偏见的评估。政府审计同样对股东及社会公众负责,其提供关键信息、帮助改善项目运行与绩效、降低成本、促进决策、完善激励、识别问题的关键与发展趋势。

中版准则的总则说,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审计机关在确定审计项目时应当调查了解国家和地区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经济活动情况、政府工作中心、公众关注的事项等审计需求,评估初选审计项目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领导机关及公众关注程度、资金和资产规模等。

中美两国审计机关以上表述尽管“语境”不同,但审计理念是相通的,即审计机关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监督要为国家治理服务,要为社会公众服务。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有助于实现和保证审计职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执业要求基本相同

无论是美版准则还是中版准则,作为规范审计人员行为的“准绳”,都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业中涉及到的职业道德、独立性保持、胜任能力要求、现场工作流程、审计报告编写和分发等提出了比较一致的要求。如在明确胜任能力方面,美版准则的一般准则规定:从事审计和鉴证业务的人员应该从整体上具备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足够的执业胜任能力。中版准则第二章规定: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具备本准则规定的资格条件(第十三条)和职业要求(第十四条)。在强调审计纪录方面,美版准则的财务审计现场工作准则规定:审计师必须就每一次审计准备审计纪录文件,以便详细、清楚地了解审计工作的执行情况(包括性质、时间选择、范围以及审计程序执行的结果)、审计证据的获取及来源和得出的结论。审计师的审计记录必须让一个有经验但又没有接触过该审计业务的审计师能够看懂下列内容……中版准则也规定:审计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实施审计的过程、得出的结论和与审计项目有关的重要管理事项,审计人员的记录应当使未参与该项业务的有经验的其他审计人员能够理解其执行的审计措施、获取的审计证据、作出的职业判断和得出的审计结论。

(三)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和建议的落实

审计监督并不是“一查了之”。中美两国审计机关都比较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和建议的落实,并在审计准则中都作了明确规定。美版准则的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现场工作准则规定:在计划审计时,审计师应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确认以往财务审计绩效审计……是否落实了相关建议。中版准则也规定: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可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以往接受审计和监管及其整改情况。中版准则还对审计整改检查工作作了专门规定。

(四)共同强调审计质量控制

美版准则和中版准则都强调了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美版准则中的一般准则规定,“审计组织应该: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向审计组织提供合理保证,保证审计组织及其员工遵循职业准则及可适用的法律、法规”。审计组织的质量控制系统包括审计组织的领导层。此外,美版准则还规定了审计组织内部的质量领导责任,每年至少分析并总结监督程序的结果,以发现需要改进的任何系统问题,并提交补救措施。

中版准则第一章和第六章(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都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涉及范围包括:审计质量责任、审计职业道德、审计人力资源、审计业务执行、审计质量监控等。还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对其业务部门、派出机构实行审计业务年度考核制度,考核审计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发现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及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或者改进。

三、几点建议

中美之间国情不同、政情不同,审计机关的领导体制也各不相同,分别为立法机关(国会)和行政机关(政府)服务,因此,制定审计准则的大背景不同也就在所难免。但是,毕竟中美审计机关都姓“审”,审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反而会成为相互学习借鉴的重要途径。学习借鉴是双向的。在这里,笔者结合我国国情仅就如何学习借鉴美版准则规定的一些做法提出几点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审计准则体系。

(一)积极着手制定绩效审计准则(指南)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审计法律规范体系,规范审计行为,推进依法审计。2010年中国审计署公布了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就是落实这一规划的具体体现。问题是,这一规划还提出了“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坚持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要求。为适应“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的需要,规范各级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的行为,有必要在总结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绩效审计的做法,着手研究制定绩效审计规范。鉴于审计署于2010年刚刚公布了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短期内不会再做修订的实际,建议审计署考虑从审计指南层次制定我国国家审计绩效审计指南。地方审计机关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研究制定绩效审计规范性文件,用于指导规范本地区绩效审计活动。

(二)重视重要审计概念的定义和解释说明

如果说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的行为准绳,那么,概念体系则是审计准则的支撑。审计准则是由一系列专门的概念体系组成的规范性文件。对重要审计概念下定义或作解释性说明,是正确理解、把握和执行审计准则具体条款的前提和保障。如果欠缺这些重要概念,就为理解上产生歧义和执行中出现偏差埋下了伏笔。其实,2000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若干通用审计准则、专业审计准则对“重要性、审计风险、内部控制”等重要审计概念都有明确定义和解释性说明(是否科学另当别论),因此,建议以后修订审计准则或制定有关审计指南体系时,应该把确定重要审计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性说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参照美版准则和其他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概念体系,以完善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的相应概念定义和解释性说明,为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准则、审计指南提供便利条件。

(三)进一步规范非审计业务

从美版准则中可以看到,美国审计机关除承担审计业务外,还执行一些非审计业务,如“为政府用途或某些特定情形制定准则、方法、审计指南”、“为立法机关或独立外部组织提供援助和专业技能”、“提供培训、演讲和技能展示”等。对开展这些非审计业务,美版准则通过其“附录:补充指南”加以规范,以避免影响审计的独立性。我国审计机关也有“非审计业务”存在,包括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个专项治理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查处重大案件,参与有关部门立法立规征求意见活动,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法律法规培训等。从目前看,这些非审计业务活动尚没有纳入到我国审计准则调整范围内。建议审计署借鉴美国审计机关的做法,对我国审计机关开展的非审计业务通过制定审计指南层次的规范性文件加以指导和规范。

(四)探索建立“外部同业复核”制度

美国审计机关的外部同业复核制度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方式。美版准则的一般准则规定:外部同业复核的职责是确定被检查的审计组织的内部质量控制系统是否充分,是否遵循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为遵循适用的专业准则提供合理保证。外部同业复核组织必须是独立于被检查的审计组织之外的机构。据美国审计署《质量控制手册》介绍,加拿大审计署曾经作为外部同业复核机构对美国审计署开展过外部同业复核。当然,这与两国国家相邻、价值观相近、语言文化相通等因素有很大关系。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还不太可能邀请国外审计机关来我国开展外部同业复核。我们需要借鉴的是利用审计机关的外部组织机构检查审计质量所起到的独特作用,以作为审计机关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补充。目前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检查主要是在审计机关上下级之间进行的。建议采取由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不同地区同级审计机关的方式(如某省下属两市的审计机关),开展审计质量“互查”活动,通过互查和互比互学,找到影响审计质量的薄弱环节,完善相关制度措施,达到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外部同业复核制度。

【参考文献】

[1] 国家审计准则宣传提纲[N].中国审计报,2010-09-10.

[2] 美国政府审计准则(2007年修订版)[S].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第4篇:新版审计法范文

摘 要:我国内部审计已被列入法律监管,逐步成为组织、机构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内部审计控制职能转型成为必然,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是“确立和建议”,而不再是过去的“监督和复核”。这一职能转变赋予内部审计更多的内涵,也将推动内部审计职业角色的转变。以内部审计为基础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防范,并参与组织、机构的战略计划部署,真正起到事前、事中控制,为组织、机构创造价值,促进组织、机构的健康发展,从而得以体现内部审计的价值,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 :内部审计 职能转型 内控制度 风险管理

基金项目:山东社会科学院自选项目《现代内部审计控制职能转型的必然》研究成果。

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组织、机构经济主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经济运行格局也发生了变化,这就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新的课题。要做到为组织、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机构的运作效率,为组织、机构管理服务实现预期目标,必须要提高内部审计的控制,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一、现代内部审计控制职能转型的现状及意义

1、现代内部审计控制职能转型的意义

现代内部审计的首要是预防问题发生,在现有的经济运行格局下,内部审计应在战略决策、经营方略、管理机制、风险控制等方面积极参与并开展一系列活动,有效发挥内部审计控制,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

⑴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的目的是:通过一种系统、规范的方法来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1]

⑵通过内部审计控制,能够及时地发现企业风险管理内部环境中组织治理结构的管理漏洞和内部控制弱点,以防偏差,及时纠错,帮助组织、机构达到预期目的。通过内部审计控制过程发现的问题,及时客观地向组织、机构的高级管理层建设性地提出审计建议,使组织、机构的战略层对所需要改进的项目做出科学决策,并跟踪落实,使制定的工作目标按预定方案顺利进行,从根本上改善组织、机构的经营状况,从而增加价值。

⑶内部审计控制参与到风险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所在,以此提高控制能力,不断改进工作程序,成为组织、机构的‘侦察兵’,在融洽各方面的关系下树立权威性,为组织、机构高管层做好咨询与服务,使组织、机构健康发展。

2、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内部审计控制理论研究发展到今天,较有影响的内部审计控制理论研究模式有美国的coso、英国的cadbury、加拿大的coco。他们从不同角度剖析了组织机构战略经营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研究制定出符合时展需要的内部审计控制框架。

⑴美国的内部审计控制的研究成果。Coso委员会在2001年成立了企业风险管理项目咨询委员会,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在2003年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征求意见稿,并于2004年9月29日颁布正式稿。Coso委员会在企业风险管理(ERM)内容摘要中,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互融合,明确指出了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部分,全面风险管理(ERM)涵括了整个内部控制管理,并不是取代内部审计控制框架。coso框架指出,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将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1]

⑵英国内部审计控制的研究成果。从1992到1999年英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逐步趋于系统和完善。1999年特恩布尔在报告中就如何构建 “健全的内部控制”提供了详细的指南。它认为董事会要对组织的内部控制负责,就应制定正确的内部控制政策,还要确保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方面有效性。特恩布尔报告确定了内部控制定义,也推进其发展,它强调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要通过具体战略参与才能创造价值,这表明了风险导向与内部控制时代的到来。[3]

⑶加拿大内部审计控制的研究成果。由于加拿大社会公众要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加之监管机构为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越来越重视公司内部控制,于1992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成立了coco委员会,经过几年的研究,出台了关于内部控制的框架性文件“控制指南”,该指南对内部控制的定义、要素、作用、参与者及原则进行了阐述,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2]

⑷国内内部审计的现状。我国内部审计已被列入法律监管,逐步成为组织、机构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层面上,组织、机构的内部审计列入法律监管的范围,将逐步成为完善组织、机构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共部门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也将趋于强化。

2003年2月,审计署了修订后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规定:“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4]

2008年修订后的审计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5]

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国资委的《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证监会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保监会的《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指引(试行)》,以及农业部、交通部等部委制定的本部门、本行业的内部审计规定,都对内部审计工作作了具体的规定。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化,国家形势的需要,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明确指出“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二、内部控制研究的启示

国外内部控制包含了财务和审计的范畴,从其研究历程的发展看,给我们的启示是,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的时代到来了。今后的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由控制转向了风险。把风险管理作为主要的内部控制要素,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健全的组织、机构治理结构机制是今后一段时期主要研究的目标。

1、内部审计控制参与风险管理可以从源头避免风险

将内部审计控制纳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对风险管理机制、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方法及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内部审计控制只有与风险管理相融合才能真正从源头避免风险,才能实现最佳效果。一些风险的概率非常大,包括组织、机构的采购业务、销售业务、投融资业务、资产管理、研发项目、工程项目、财务收支、经济合同、预算管理和信息系统等,都存在大量的风险隐患,这些隐患有的超出了组织的风险容忍度,且无法抑制,为避免受风险的影响,内部审计对组织、机构还未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的,有责任积极向组织、机构战略管理层提出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的相关建议。内部审计控制通过风险管理机制运行,参与具体战略,才能起到从源头避免风险。对风险管理的监控实际上就是判定组织、机构高级管理层的风险管理业绩的好坏,内部审计对风险评估过程进行再次评估既是风险管理,可以为组织、机构提供真实有效的风险管理过程的相关信息,从源头上避免了风险。

2、内部审计控制参与风险管理可以帮助组织实现工作目标

在一个组织、机构中最重要的是:高层管理者能否充分了解掌握这个组织、机构中生产经营以及资金的投放、使用、效益等其他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隐患问题,以此而制定出适合本组织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并可以安全高效的实现其工作目标而增加价值。

内部审计人员关注的工作焦点正适合此要求,他们在第一线通过详细的审前调查,发现并掌握具体存在风险的隐患问题,并了解企业风险管理内部环境中组织治理结构的情况,以内部审计为基础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分析预测,从而揭示实际经营各环节存在的弊端与漏洞。管理层可以利用内部审计部门将可靠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过程的相关信息,制定本组织、机构的能够高效规避风险的工作目标并加以组织实施,最终实现其工作目标来增加价值,对自己正在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负责。

3、内部审计控制参与风险管理可以从源头防止腐败的发生

内部审计控制对组织、机构内部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与控制,除上述外,还有差错纠弊、防止浪费、防止营私舞弊等作用,内部审计深入了解工作执行环节,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和漏洞,把违法违纪问题遏制在萌芽阶段。

预防风险首要通过建章立制维护内部控制环境,通过内部审计控制制度,利用事前、事中审计控制等方式,从制度上约束人和事,可以达到从源头预防腐败问题发生。?

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可以降低或避免组织、机构的各项经济损失,是组织、机构沟通机制的安全阀,对维护本组织、机构的经济利益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

三、内部审计控制理论研究定位问题

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工作重点由过去的“控制”转向“风险”。现代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外,更注重有效的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组织治理结构。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观念下,使内部审计计划与组织、机构战略管理层的风险战略计划融合在一起,以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和原则拓展和沿变单一审核监督职能。将过去的测试控制职能转型为通过对风险测试而确立风险,最终达到管理风险,其效益大于成本控制,是最经济适用的,使内部审计控制贯穿整个经营过程,使风险管理成为组织、机构管理的重中之重。内部审计师应成为内部战略计划者,及时、准确地为管理层揭示经营风险,确保组织、机构经营活动正常的运转,顺利实现组织目标,这一定位已经成为内部审计职业发展的目标,也是内部审计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

2、内部审计控制要起到事前、事中控制

我国内部审计主要侧重于会计和审计的事后审计,在内部审计过程中采用基础审计方法,通过对内部控制基础点的测试,来评价或反映组织、机构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起到事前、事中控制,没有将内部审计控制的成本降至最小化,因而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现有的经济运行格局下,对组织结构和机构治理等多方面进行规范,确定组织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真正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现代内部审计,应通过第一线详细的审前调查,掌握具体存在风险的环节,以防范组织、机构风险管理内部环境中存在的弊端与漏洞,建议和确立组织、机构高层管理者在组织治理中以内部审计为基础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防范,并参与组织、机构的战略计划部署,真正起到事前、事中控制,才能为机构创造价值。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应是“确立和建议”,而不再是过去的“监督和复核”。这一职能转变赋予内部审计更多的内涵,也推动内部审计职业角色的转变。

3、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消除风险

要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第一,内部审计机构应在组织、机构最高层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独立于其它职能部门,并根据组织、机构的需要随时对经营活动进行内部审计控制;第二,与被审机构没有任何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组织和利益关系,以免影响或干扰内部审计质量;第三,继续强化法规制度,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只有依法、执法,才能使所有人不敢也不能依仗权势而触犯法律,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结论

综上所述,以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和原则在风险管理战略方针和策略指导下,内部审计职能转型是必然的,以建议和确立组织、机构高层管理者在组织治理中以内部审计为基础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防范,并参与组织、机构的战略计划部署,真正起到事前、事中控制,才能为组织、机构创造价值;能及时、准确地为管理层揭示经营中各环节的漏洞与风险,确保组织、机构经营活动正常的运转,顺利实现组织、机构目标;以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确保与被审机构没有任何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利益关系,以免影响或干扰内部审计质量,从源头防治风险发生。内部审计控制应在组织、机构的战略决策、经营方略、管理机制、风险控制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内部审计控制职能的转型,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进步的必然。

参考文献

[1] 刘逸林、董明.中美内部控制发展及比较研究[j] 财会通讯.2009.(3).

[2] 王展翔 加拿大coco委员会内部控制框架评述[j] 商业研究.2005.(1).

[3] 王秀杰、王秀芝. 英国内部控制发展的历史透视与思考[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3).

[4]2011年1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新版《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全新的定义.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06修订).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