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楼宇能源管理系统方案范文

楼宇能源管理系统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楼宇能源管理系统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楼宇能源管理系统方案

第1篇:楼宇能源管理系统方案范文

智能电网的概念是通过应用电力电子、信息以及通信技术,智能电网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使能源效率最大化。1、智能电网目标是使用各种传感器实时计算,增强电能力,减少输电线路故障。测试设备:太阳能辐射、风向、速度、环境温度、电流、线温、输电线路监测传感器。数字变电站目标:应用数字化设施降低故障与成本。测试设备:154KV&23KVGIS智能电力设备。智能配电系统目标:分布式发电可以实现双向故障检测,优化负载平衡。测试设备:避雷监测装置、分布式发电接口设备。2、智能用户目标:建设基础设施,发展需求响应新商业模式。测试设备:AMI先进计量设施,小型风电、太阳能发电、电动汽车充电器、储能电池、智能电器、家庭能源管理。3、智能运输目标:发展各种电动车充电设施、付费及操作系统。测试设施:快速充电器、充电桩、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操作系统。4、智能可再生能源目标:稳定电力质量的输出与补偿。测试设备: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静止同步补偿器。5、智能电力服务目标:实时电价收费设计、联盟之间电力交换,数据采集及验证。测试设备:智能面板/智能服务门户。

二、智能电网标准化

1、智能电网标准化主要计划5个主要项目是:发展国际互操作性标准框架、建立框架操作及管理系统、发展主要部门关键标准、促进全球标准化活动、建立全球合格评定和认证体系。策略是:与韩国智能电网协会、智能电网研究院及联盟建立标准合作系统;通过济州岛示范项目验证测试与开发标准;通过标准合作,进行标准活动的管理。目标是建立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引领全球标准。另外,标准合作系统有科技与标准研究院、韩国IBC专家委员会、智能电网标准化论坛、智能电网协会等以及不同领域的委员会等。2、智能电网主要标准研发主要成就:确定约100个国家标准包括智能电网的核心:IEC61850标准;确定包括智能电表、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等核心设备的韩国国家KS认证标准。研发标准接口围绕国家标准协调员,促进智能电网接口的相关研发业务;国际标准、KS标准。3、韩国智能电网互操作性标准框架及路线图内容包括:智能电网概念域模型、数据模型(研究/推论)、智能电网功能(研究/定义)、不同领域智能电网标准差距(分析)、智能电网标准开发PAP(推论)、智能电网标准路线图(推论)。框架路线为:(2011~2012年)韩国智能电网概念模型定义,为供应商提供基本立场及指南。(2013~2014年)为基准城市进行标准指导,包括安全、测试/批准、修改。(2015~2016年)建立合格评定及认证系统。

三、韩国智能电网示范基地

第2篇:楼宇能源管理系统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力通信 一体化协议栈 通信架构

一、引言

随着电力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愈加复杂,网络层次和种类增多,逐渐发展为国网、区域网、省网、地区网及县级网的分层次组网的格局[1]。设备种类、数量、光缆公里数、带宽、电路等通信资源都在迅速增加[2],网络运行、维护与管理难题也随之出现,故障定位、故障处理、资源调度等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影响到电力通信网的运行质量与效率。

只有实现电网一体化通信才能实现对这些资源的绩优管理,才能及时反映设备和系统的动态变化,才能实现网络资源的动态更新[3]。电网一体化通信的研究与分析,关键在于电力业务特点分析及其对应通信需求分析,以保障电网通信提供可靠、实时和安全,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有效、安全、稳定运行和运营管理。论文主要对电网一体化通信体系涉及的通信环节中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研究。

二、一体化通信实现方案研究

电网一体化通信主要完成各个不同通信协议的映射,完成信息模型与信息交换模型的建立,以此完成不同体系之间的一体化通信。

如图1所示,协议栈分为4层:底层通信协议、协议映射、信息与信息交换模型、应用层。

底层通信协议:即OSI环境,用于在不同网络中传输报文与数据流;

协议映射:将信息与信息交换模型适配入不同的电力通信网络中,如WSN、PLC、以太网等;

信息与信息交换模型:构建统一的电力信息模型与信息交换方式;

应用层:为不同电力应用,如:运行、需求响应、营销等,提供相应的服务。

三、电网一体化通信架构研究

体系架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到对旧系统的兼容、功能、信息通信、安全等因素。

图2为论文提出的架构,电网侧系统包括配网能量管理系统、输电网能量管理系统、高级量测系统主站等;用户侧主要包括各种智能设备和用户侧能源管理系统。

其中GS为电网侧系统(Grid side System),包括服务提供商系统、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能源提供商系统、ESCO,高级计量体系架构、其他操作系统等相关电网侧所使用的系统。

US:用户侧智能系统,主要包括能源管理系统、分布式发电系统、用户进程等其他系统。

UE:用户侧智能设备,包括太阳能发电控制设备、网关设备、分布式电源、恒温器、简单负荷控制设备、能源存储设备、家庭商业自动化设备、智能电表、可调光源等。

电网侧网络:电网侧网络由有线或无线网络组成,所有电网侧网络智能设备都能够通过电网侧网络连入核心网中。无线网络可能是CDMA,GSM,GPRS,iDEN,WIMAX,LTE等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网络、多播网络,甚至是卫星网络。

电网一用户网络:电网一用户网络用于连接电网测与用户测网络,可能是公网也可能是私网。用户侧网络也可能是有线的或是无线的,主要提供电网侧与用户侧网络的互联。

用户侧网络:用户侧网络指的是连接电网用户设备任何的网络,可以是有线的无线的,主要是公网。

这种架构的特点如下:

(1)电网可以通过智能电表(采用AMI网络,包括电表直接控制部分用电设备),或者通信网关(采用英特网等公网),或者通过专用网关(采用专网但不通过智能电表的情况下)三种主要形式和用户交互。

(2)考虑到工业、商业、居民各种用户。本标准支持三种用户侧智能设备控制模式:设备本地自主控制;通过用户能源管理集中协调再与电网交互;受电网侧直接控制。

(3)图2中中间部分是电网和用户交互的关键,仅需要对中间部分进行重新设计实现就能够完成电网一体化通信。

四、结束语

智能电网背景下的全控制对电力通信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实现电力系统通信的一体化,统一化才能够保障电网通信提供可靠、实时和安全,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有效、安全、稳定运行和运营管理。

第3篇:楼宇能源管理系统方案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建筑;设备能源;管理系统

1节能建筑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中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新、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建筑能耗占整个社会的能源消耗的较大份额,而其中建筑信息系统、建筑设备(空调、照明、电梯等)、建筑安防系统是建筑能源消耗中的主要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意识的增强,舒适、节能及安全的智能建筑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与趋势。新兴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正是一种可以适应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与建筑信息、设备、安防系统相融合的技术手段,能够大幅提高建筑的能源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

2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的目标

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的目标首先就是要提高建筑通信系统、建筑设备(空调、照明、电梯等)、建筑安防系统的能源消耗水平,通过自动控制,将不必要运行的设备、通道、线路及时置于休眠状态,并提高现有运行设备的运行效率。而智能建筑与以往的旧有建筑相比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基于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系统将以往各自为战、互不相同的通信、设备、安防系统集成起来,形成一个共有的平台,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建筑内的各系统的远程操控。互联网技术在此提供强大的数据传输、计算及处理功能,打通了传统的不同自动控制系统间信息交流和集成的诸多障碍。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集成节能特点具体体现在对智能建筑BAS控制方案的优化与融合,目标是为了对建筑的能耗实现精确的计量,进行能耗分类归纳汇总,计算单位平均能耗,查找高耗能点和挖掘节能潜力。对于智能建筑能耗集成管理的重点主要有两方面:(1)对能源消耗信息的集中采集与监测;(2)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建筑中各系统的集中的远程监控,在保证建筑功能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智能建筑能耗水平。在能源消耗信息的集中采集与监测方面,通过采用与互联网兼容的数据收集单元全面采集对室内外的温度、湿度、CO2浓度等环境信息。在远程监控方面,在考虑了收集上来的不断变化的室内和室外环境信息,在允许的范围内系统的确定变量的控制,寻找最小的能耗输入,远程地控制照明、风机、水泵、空调机组,从而来满足室内舒适度和健康环境。

3智能建筑节能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

互联网技术应用在智能建筑的能源管理系统中通常可以划分为3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感知层主要就是完成采集数据的任务。通过各种传感器、控制器等智能装置自动采集物体的各种信息,实现物体识别、信息采集、数据上传的功能。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手段,借助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BAS),完成各个子系统的关键数据的采集和存储。这类代表性的信息比如设备用电信息、环境信息、空间信息、时间信息等,从而建立智能建筑较完整的系统运行数据库,为下一步的设备运行管理分析和能源管理分析作数据储备。网络层主要就是实现数据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控制。网络层作为互联网体系架构的中间层,是互联网的中心环节,包括Internet,3G/4G,WiFi等有线和无线的通信网络,同时还有基于以太网TCP/IP等的通信控制网络。应用层的主要任务是对于已经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数据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功能。应用层对于基础的数据分析是根据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完成设备查询分析。应用层软件将基于数据模型,并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分析能源消耗数据与用能结构,通过对能量消耗状况的掌握,能准确找到建筑物中能耗可能的控制点。根据事先建立的全国的同类建筑运行状态和行业规定标准的能耗数据库,建立标准的数据节能特征数模曲线,通过对比分析,找出能耗偏高的症结所在,并给出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一套基本的优化节能管理方案,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互联网技术除了可以收集、分析能耗情况、远程控制高能耗设备,还可以进行建筑设备的故障诊断、维护管理及自动调试。传统的设备维护管理是按照维护计划进行执行,不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备无故障时也浪费了人力。而通过互联网技术收集到的设备数据信息,可以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对可能产生问题数据的设备及时地进行维护,大幅提高了设备的维护水平,降低了维护成本,同时对于由于设备故障产生的高能耗问题预先进行解决。通过互联网系统采集到的基础数据也可以用于对智能建筑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实际能耗情况和节能计划对比分析可以得到实际的节能效果。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帮助用能单位后期更加详细地制定能源消耗指标,并实时地加以监督,及时地制定改进措施。最终通过节能分析,可以记录并各项节能措施的节能量,并能够清晰了解、展示节能改造的实际效果。

4智能建筑节能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发展实例

互联网系统应用于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中,能够让建筑内的通风空调系统运行在全自动状态。智能控制方式可以预先设定若干基本工作状态,根据天气情况、房间内的人员情况,自动地调整房间内的供热、供冷及通风量。例如,在上班时间到来前,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提前开启通风空调系统,使建筑物内的污染物(如甲醛、CO2,Rn等)提前稀释,达到人能够正常工作的安全状态。在下班后或人变少后能够自动地降低通风量或关闭通风系统。再如,互联网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时时控制房间内的温度、湿度,使房间内的环境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地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方式,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作用。除此之外,互联网系统的加入,能够使房间内的环境信息及时地传递给远程的控制室,通过对于房间环境的掌握,从而可以远程地对房间环境做出精准调节。当采用精确调节方式后,智能建筑的空调系统可以在过渡季节充分利用外界自然的冷暖空气,减少机组的运行时间及负荷,最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通过互联网技术+智能建筑,可以提高智能建筑的管理水平,减少建筑的维护费用。智能建筑智能通风空调控制系统将普通通风空调人为地控制空调系统转换为智能化管理,不仅使大楼的管理者提高其管理意识和管理素质,而且将大大减少大楼的运行维护费用,并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

5结语

第4篇:楼宇能源管理系统方案范文

能效管理不能少

李树:您曾经在电信行业工作了20多年,是什么原因促使您从电信行业跨入到能源领域?您如何看待施耐德电气的现在与未来?

黄陈宏:无论是电信领域还是能源领域,在过去20多年中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不断更新,用户的需求也不断变化。施耐德电气将能源与IT的发展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从一些市场分析机构的统计来看,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到2030年,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将翻一番;到2050年,全球能源的需求量也会翻一番,而与此同时,为防止气候的剧烈变化,到2050年,我们必须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半。能源的紧缺与能源需求量的增加是一对矛盾。为了缓解这一矛盾,企业用户必须将提高能效与IT的发展相结合,也就是实现能源的信息化,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控制能源的使用。

施耐德电气的定位是,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在五大领域有独到的领先的解决方案。这五大领域包括能源和技术实施、工业和自动化控制、楼宇和安防系统、智能生活空间以及关键电源、制冷服务和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施耐德电气将这五大领域的能效管理解决方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用户大大减少能源消耗。

无论对于哪个行业来说,节省能源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施耐德电气并不生产能源,而是专注于能源管理。为什么能源管理对企业用户来说这么重要呢?因为我们的使用端每节约一度电,就意味着发电端可以少生产三度电。施耐德电气的能效管理方案可以帮助用户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使用端的能源消耗。

在过去20多年中,电信行业是最活跃的。我认为,下一个活跃的行业将是能源行业。提高能效,实现IT与能源的结合将成为大势所趋。

李树:在数据中心的能效管理方面,施耐德电气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黄陈宏:施耐德电气旗下的APC的主要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关键电源、制冷服务和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我们的解决方案覆盖家庭、企业、各种规模的数据中心以及工业关键电源和制冷服务等。

数据中心的耗能非常大。有统计表明,全球数据中心的整体能耗与航空工业的能耗一样多。不仅如此,数据中心能耗的增长率还高于航空工业。因此,数据中心的能效管理变得非常重要。APC将业务重点放在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层面,其产品主要包括UPS、空调、机柜、配电、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以及英飞集成系统和模块化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等。

2011年9月,我们推出了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该数据中心管理平台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对数据中心内所有的物理基础设施进行管理,这能够让用户更精确地掌握数据中心的能效状况,从而找到一些更有效的方法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

在数据中心领域,施耐德电气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全面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拥有非常独特的制冷以及能耗管理技术,比如施耐德电气现已拥有从机柜级到行级,到机房级甚至整个楼宇的设施级精密空调解决方案。用户如果采用施耐德电气的解决方案,可以将数据中心的能耗减少30%-70%,单位空间的容量提升25%,每千瓦负载的碳足迹和成本分别降低15%。

李树:在现代化的数据中心里,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相比其他厂商的同类产品,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陈宏: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是施耐德电气能效管理平台EcoStruxure的一部分。EcoStruxure能效管理平台能够跨越能源基础设施、工业自动化系统、数据中心、楼宇等多个系统,实现统一的能效管理。举个例子,施耐德电气法国总部就采用EcoStruxure对所有办公大楼进行管控。通过EcoStruxure,我们可以随时监控所有大楼的功耗情况,比如哪座大楼的能耗比较高,是不是应该进行调整等。EcoStruxure是一个实时的、动态的能源管理系统。

施耐德电气的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不仅可以管理施耐德电气自己的UPS、空调等产品,而且可以管理其他厂商的产品,此外还能与楼宇管理系统结合在一起,让用户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实时了解整个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情况。每个数据中心都应该配备一套数据中心管理平台。这样一来,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数据中心的技术管理人员,都能够随时随地掌握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情况。

云数据中心的管理必须是动态的。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全可以满足云数据中心对管理的要求。

云的本质是动态化

李树:如今,行业用户已经普遍接受了模块化数据中心的设计和部署理念。施耐德电气是模块化数据中心理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很早便推出了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英飞集成系统。在云计算时代,英飞集成系统将如何继续发挥其优势?

黄陈宏: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是标准化的,不仅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部署速度,而且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受到了行业用户的普遍欢迎。施耐德电气的英飞集成系统就是一个集成的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英飞集成系统在中国市场推出后,销售情况非常好,受到了中国用户的广泛好评。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变化,特别是云计算技术和应用的兴起,数据中心的设计理念将发生重大变化。数据中心的定位和功用不同,其设计理念和部署方式也会有较大差异。按照数据中心与企业业务之间的不同关系,我们可以将数据中心分成三类:第一类,企业把数据中心当成企业运作的一个工具,用来支撑企业业务的发展;第二类,企业把数据中心当成一种战略投资,以便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比如金融行业的许多客户以数据中心为基础,开发更多的增值服务,从而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获得更多收益;第三类,企业把数据中心当成一种新型的业务,比如一些电信、IT企业在数据中心建成后,将数据中心的资源租赁给客户。

随着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逐渐普及,人们对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云计算架构是一种虚拟化的架构。虚拟化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服务器运作效率的提高。不断增加的服务器负载必然会带来更多的能源消耗。云计算要求服务器、存储等资源的部署与调配必须是动态的。动态的资源部署与应用必然要求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也是动态的,可以灵活部署和扩展,并且具有更高的能效。为了满足云计算的需求,数据中心必须是高密度的。高密度的机架和IT设备必然对供电、制冷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云计算时代,数据中心的设计理念、部署方式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施耐德电气在产品和解决方案上不断推陈出新,以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来适应数据中心的这种变化。比如,英飞集成系统一直处于优化之中,不断有新功能、新部件加入。

李树:到底什么是云计算呢?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现在,只要有企业建立了一个新的数据中心,就会称这个数据中心是云数据中心。但是,传统的数据中心与云数据中心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呢?

黄陈宏:有的企业确实是在建设云数据中心,但是也有的企业还在建设传统的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云数据中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是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而且能够支撑企业业务的动态变化。云数据中心是建立在虚拟化技术架构之上的。因此,云数据中心的负载比传统数据中心的负载大得多,资源的利用率也比传统数据中心高得多。云数据中心一定是高密度的数据中心。因此,在数据中心的设计上,无论是电源供应还是制冷,都要满足高密度这一需求,并不断优化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在云数据中心里,最关键的是,能效的管理一定要跟上业务的动态变化。一个聪明的企业在建设云数据中心时,如果能把数据中心作为一种业务,那么它能得到的投资回报率一定比建设一个传统数据中心获得的投资回报率高很多。

李树:在云计算时代,施耐德电气将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继续巩固自己在数据中心能源管理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呢?

黄陈宏:施耐德电气拥有诸多优势,比如我们可以整合五个事业部的力量,为用户提供先进的、全面整合的解决方案。具体到数据中心领域,施耐德电气始终秉承先进的数据中心设计理念,可以为用户提供集成的一体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此外,施耐德电气在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效果显著。

竞争是好事情。良性的竞争可以促使我们在数据中心能效管理方面精益求精。我们对中国的数据中心市场充满信心。

在中国 惠全球

李树:如果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将迎来爆炸性的增长,那么中国的数据中心市场就该用“核裂变”来形容了。现在,中国许多城市都在兴建大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您如何看待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施耐德电气将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满足中国数据中心用户的需求?

黄陈宏:有统计表明,中国的现有数据中心约54万个,仅今年就要新建六七千个数据中心。电信、金融、IT、政府以及一些高新技术园区对数据中心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施耐德电气一直十分关注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并不断进行投入。

施耐德电气一直在努力推广一种文化――以客户为导向。我在加入施耐德电气之后,调整了销售策略,建立了按行业划分的销售服务团队。我们的销售团队以行业和客户为导向,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最终目标。举例来说,2011年8月底,我们成立了行业销售团队,专门服务于行业大客户。我们的销售人员从了解客户的需求入手,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数据中心设计、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等在内的一条龙服务。这种销售策略和团队的调整顺应了施耐德电气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的需要。

施耐德电气对中国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越来越重视。2011年,施耐德电气来自新兴经济体的业务收入已占集团总收入的40%左右。我们希望在未来几年内,这一比例能够达到50%甚至更高。

在中国市场上,施耐德电气的业务发展势头非常好。我们会继续巩固在数据中心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同时借助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融合的物理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促进中国数据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施耐德电气将积极响应中国政府开发大西部的策略。

从新产品的角度看,施耐德电气也在持续关注像风能、太阳能这样的新型能源产品。施耐德电气将整合研发、制造等方面的力量,实现产品的合理布局,并在销售、服务等方面加强对西部地区用户的支持。明年初,施耐德电气将公布一个十分详细的发展计划。

李树:许多跨国企业都十分重视本地化的工作。下一步,施耐德电气会不会继续加大在中国的研发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投入?

黄陈宏:施耐德电气采用的是全球性的研发策略,中国的研发团队也是全球研发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仅APC目前在中国有两个研发中心、两个工厂以及一个物流中心。施耐德电气可以为中国用户提供全面、快捷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持。

施耐德电气有一个名为“China for China”的计划,其含义是在中国研发的产品要为中国本地的用户和市场服务。而且我们要把在中国研发和生产的优秀产品推向全球。

记者手记

做一个成功的能效管理专家

被施耐德电气收购以后,现在的APC已成了施耐德电气数据中心领域的核心。相对于以前的单打独斗,如今的APC更多地要考虑如何与施耐德电气的整体定位相适合。在施耐德电气转型成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后,APC的产品不仅要无缝融入施耐德电气的整体解决方案,而且还要体现自己独特的价值,那就是帮助用户实现精确的能效管理。

第5篇:楼宇能源管理系统方案范文

国际能源协会公布的数据称,在大多数国家,楼宇的能源使用量占到了总能源使用量的近40%。而在全球数不胜数的商业建筑物中,拥有智能能效管理功能的楼宇却为数不多。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通过补贴方式来提升节能建筑的比重。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全球总裁Paul Orzeske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表示,补贴带来了积极影响,能够在建筑节能行业发展早期起到扶植作用。但他同时也指出,补贴并不是长久之计。在Orzeske看来,只有依靠市场的力量才能可持续性地发展。楼宇系统和设备的性能会逐年降低,这就意味着能源与运营成本会不断上涨,如果能为建筑节能改造提供良好的投资回报,将能激发许多业主节能降耗的需求。

C: 目前欧美国家和中国市场的节能建筑发展情况如何?

O: 我们并不掌握节能建筑的具体所占比例。但是,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绝大多数的建筑物在节能方面做得还是不够的。比如说你晚上开车行驶在纽约、洛杉矶、悉尼、新加坡、上海等城市里,就会发现许多大楼里没有人却仍亮着灯,人离开了空调还在运转。其实,通过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就能够做到人离开后灯光自动熄灭,空调可以自动调升温度,达到节能效果。在美国,在我们的大型客户当中,有很多是政府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没有进行过节能改造,不过美国的大学建筑物中利用我们的技术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我们还帮助工业企业,让工厂能够降低能耗更加高效地生产。在中国,我们和国家电网在天津泰达经济开发区进行了一个试点工程,它被称之为自动需求回应项目。它可以把众多楼宇和电网管理联系起来,楼宇不仅能优化自身的能耗,同时它还能根据电网的负载情况,可以自动把用电需求进行减载,这样能够在峰值的时候降低用电需求和用电量。

O: 政府对于节能减排、绿色建筑或者新能源都有各种各样的补贴,我相信大家对补贴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都是非常的清楚。在建筑节能行业发展早期,的确需要政府的补贴进行奖励和扶植。但补贴其实并非长久之计,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真正靠的还得是市场的力量。比如说一个大型购物中心,早上的时候客源不多,他们希望节省能源,到了下午、晚上或者周末的时候,客流增加,要保证客户的体验比较好,能源消耗就不得不增大。所以业主就会有相应的节能需求,希望在低谷时可以通过能源管理系统来降低能耗。

但我们讲到建筑节能,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一点,就是用户的投资回报率。比如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有200栋建筑都有进一步节能的可能性,但事实上可能只有30座到40座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在经济上可行,并且有经济回报。虽然很多人愿意节能减排,但如果不能产生投资回报,就无法持续发展。建筑节能实际上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比如说10年前节能改造或者5年前节能改造的项目,在当时是比较节能的,可是按照现在的能耗标准来说可能又需要继续改造,所以说这是一个不断在重复的过程。

C: 目前有哪些问题在阻碍我们提升节能建筑的比例

第6篇:楼宇能源管理系统方案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 智能楼宇 无线传感器网络

中图分类号:TN9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15-0019-04

1 引言

楼宇是现代城市的建筑主体,也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现代化的楼宇不仅要给人提供安全、舒适、贴心的友好环境,还应当具备高效、快捷、节能等特点。

智能楼宇(Intelligent Building)最早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智能楼宇管理系统(IBMS)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中央监控系统(CCMS),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开放分步式控制系统(ODCS),网络集成楼宇监控系统(WIBMS)和近几年兴起的无线楼宇监控系统(WBMS)[1]。

当前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设计以有线组网为主,包括以太网和局域网。有线组网技术具有技术成熟、结构简单、可靠性和稳定性好等特点;但其必须保持物理连接,且布线困难,成本较高,给产品的升级和改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将物联网技术跟智能楼宇相结合,是现代化楼宇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推动智能楼宇应用的同时,也将带动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实践。

2 技术背景

2.1 物联网

物联网是通过多个具备感知能力的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形成自组织、智能化的传感器网络,再通过智能化的计算和互联技术的支撑,实现信息的汇聚、整合、共享与智能处理[2]。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其技术架构主要分为3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主要通过接触和非接触式的测感技术、微波和射频等无线通信技术,以及传感器网络技术等手段,实现数据的感知与采集,是物联网的基础。网络层将传感器网络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相融合,实现采集数据的可靠传送和广泛互联。应用层主要由各种应用系统组成,通过对采集数据的聚集与分析,为用户的具体应用提供有效支撑。

2.2 智能楼宇

传统的楼宇管理往往涉及十几甚至几十个独立的子系统,这些系统功能各异,其“烟囱化”运维管理不仅运维成本高、效率低,而且缺乏系统联动,系统间易形成“信息孤岛”,对复杂的情况难以做出及时有效的判断和处理,服务水平滞后。

智能楼宇是以通信技术为主干,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控技术、软件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通各个孤立系统间的信息壁垒,使楼宇成为一个信息互通的智能主体,实现对楼宇的智能管理及其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3]。

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核心应该是一个集信息汇聚、信息聚合、智能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通用平台。它从信息交换和共享的角度来看待智能楼宇,将具体的楼宇管理系统和底层设备相分离,在第三方应用和设备子系统间建立信息交换与共享的通道。这样,设备子系统与第三方应用一样被看作连接在楼宇管理系统上的一种应用,而不是被集成对象。这种概念有利于设备生产者开发出更加智能化、更适合网络化社会的设备子系统,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其他应用的开发者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相关应用[4]。

3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管理系统

3.1 系统整体架构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分为三层:基础设施层、通用平台层和智能应用层。

基础设施层,将原来的有线传感设备替换为物联网中的无线传感设备,更加方便部署、维护和改造。该层主要负责初始数据的采集和汇聚,包括终端设备、汇聚设备和传输链路。终端设备即感知节点,如门禁扫描器、智能电表、烟感器、温感器等,它们对部署区域的各种监控指标进行采集,并定时传递给汇聚设备;汇聚设备即汇聚节点(如基站),它们对覆盖范围内的感知节点的数据进行汇总,并传递给上层服务器。

通用平台层,是对底层设备和上层应用的屏蔽,它采用B/S架构,方便移动接入,主要实现与基础设施层的融合适配,对从基础设备层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跨系统关联,对各子系统提供的功能进行标准封装,给上层应用提供外部接口。

智能应用层,主要功能是利用通用平台层提供的接口,开发楼宇管理所需要的具体应用,如楼宇统一告警应用、楼宇能源管理应用和统一设备信息管理等,并依托下层平台提供的跨子系统数据,进行跨子系统的管理和运维。

3.2 系统设计方案

(1)无线组网方式

在智能楼宇中采用无线传感技术会遇到许多困难。首先,无线传感节点依靠电池供电,能量有限,覆盖范围较小;其次,楼宇内部结构复杂,不但有门、墙等的阻挡,还有手机、路由等无线设备的干扰,使大楼内无线信号的传输变得难以控制,进而影响到上层应用的服务质量。

由于不能保证每个传感器都能直接与基站进行有效的通信,因此传统的点对点或基于基站的单跳无线组网方式不再适用。本文设计的系统中采用Ad hoc模式的无线组网方式,系统网络部署方案如图2所示。

(2)无线通信协议

为了节省能量,无线传感设备大都采用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目前主流的短距无线连接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Wi-Fi)、IEEE 802.15.1(蓝牙)、短距通信(NFC)、IEEE 802.15.4(ZigBee)和超宽带(Ultra Wide Band)[5]。其中,Wi-Fi、NFC和超宽带都采用基于基站的单步工作模式,不适合无线传感器,而ZigBee和蓝牙均支持Ad hoc模式。经过比较(如表1),ZigBee更适合智能楼宇中的无线传感器,它对系统资源要求较少,接入设备较快,可支持的设备数较多,并且具有极小的功耗。

(3)无线路由协议

在无线传感网络中,数据路由是造成网络开销的最大不必要部分,而传统的网络路由协议并不能满足低能耗、高信任度和适应复杂环境的要求。

本文设计的系统中采用了一种基于能量广播和通信开销的路由方法(ECCR)[6]。该方法用节点剩余能量和通信开销作为拓扑权重来竞争簇头结点(即汇聚节点),选出簇内能量较多的节点作为汇聚节点,每隔一段时间竞争一次,用以均衡簇内平均能量消耗;同时,将连接可靠度和跳数用来建立拓扑,这样节点每次发送消息的成功率与能量消耗的平均期望值就最小,在网络环境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减少簇头节点的能量消耗。与传统的基于能量的路由算法(如DECEC(基于能量消耗和链路的转发路由协议))相比较(如图3),此路由算法不仅能节省能量,而且可以确保拓扑连接的可靠度,有效地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非常适合智能楼宇中无线传感网络的使用。

3.3 系统特点

与现有的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相比,本文提出的系统架构有如下特点:

(1)基础设施层采用物联网设备并组成无线传感网,易部署、易维护、易改造,设备信息有统一的数据格式,为不同子系统间的互联提供基础。同时,该无线传感网采用了合适的组网方式、传输协议和路由协议,在利用无传感网优点的基础上,节约了网络能源,延长了网络生命周期。

(2)通用平台层利用设备信息的互通性,将底层设备与上层具体应用解耦,各个子系统不再孤立运行,方便了不同子系统间的联动和管理。而且,在网络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通用平台层放入云端,对不同楼宇、不同园区甚至不同城市的楼宇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数据挖掘和横向对比,制定更加高效和节能的管理政策。

(3)利用通用平台层提供的跨系统的标准化数据,智能应用层可以针对具体的楼宇特征实现个性化的管理应用定制,方便在云端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实现差异化应用。

4 总结

目前,在智能楼宇中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着网络连通性和能量效率问题。本文设计的系统充分考虑了楼宇管理系统自身的特性,通过选择自组织网络拓扑,使用基于能量广播和通信开销的路由方法,在保证网络连接可靠性的基础上,降低了网络能耗,延长了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如何在平台层面设计完善高效的第三方应用接口,将是关系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管理系统推广应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许红艳. 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研究及设计[D]. 贵阳: 贵州大学, 2010.

[2] Juan Pablo Conti. The Internet of Things[A]. IET Communications Engineer, 2006: 20-25.

[3] Gao Manru, Su Wei, Xue Lijun. Engineering Desig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IBMS) [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2010: 337-340.

[4] 童志军,邬思军.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未来智能楼宇系统探析[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29): 71-74.

[5] 许毅平,周曼丽. 无线网络技术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7(22).

第7篇:楼宇能源管理系统方案范文

关键词:能量收集;LTC3588-1;MSP430F2274

DOI: 10.3969/j.issn.1005-5517.2012.11.008

引言

现代楼宇自控领域采用楼宇能源管理系统以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然而建筑的开销不仅仅局限于水、电、热等传统能源的消耗,还包括线缆的铺设、电池更换等设备维护带来的开销,建筑物的大量开销每年带来的高额费用是国家、企业的大包袱。因此绿色节能建筑工程的改造实施迫在眉睫。

无源无线传感器是无源无线楼控产品的基本构成单元,它的成功运用得益于不断发展并成熟的能量收集技术,使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室内的光线能量,人体活动的机械能量等为我们的楼宇自控服务,实现无线控制的目的。产品的使用减少了布线设计、铺设线缆等工作,使系统安装的费用也大大降低。

总体方案设计

要成功地设计完整的独立型无线传感器系统,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能够以最低待机电流工作,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存储效率;

(2)工作时消耗最低电能;(3)能够瞬间开启和关闭;(4)可在工作模式和待机模式的最低占空比下高效工作;(5)具有传感器连接和测量的模拟功能;(6)能够在低电压范围内工作;(7)最低漏电流可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收集效率。

根据目标要求,在设计时我们采用MSP430超低功耗型微控制器作为主控芯片[1],能量收集采用LTC3588-1[2],把太阳感光板的电能变化存储作为能源,温度传感器采用低功耗的MCP9800[3],无线传输芯片采用CC1100[4],整个设计在关断时能量消耗很小,根据实际情况室内温度变化比较缓慢,把采集温度数据和传输分时操作,本设计能够满足无源温度采集和传输要求。

硬件电路设计

能量采集电路

LTC3588-1通过从周围环境收集环境光线能量而使远程传感器能够不依靠电池来运作。该器件包含了所有关键的电源管理功能:一个低损耗桥式整流器、一个高效率降压型稳压器、一个负责接通和关断降压型转换器的低偏置UVL0检测器、以及一个用于在电源可用时唤醒微控制器的PGOOD状态信号,LTC3588-1仅利用5个外部组件即可支持高达l00mA的负载。

无线传输电路

CC1100的主要操作参数和64位传输/接收FIFO(先进先出堆栈)可通过SPI接口和MSP430F2274进行连接。工作在433MHz免费ISM频段免许可证使用。基于FSK的调制方式,采用高效前向纠错和信道交织编码技术,提高了数据抗随机干扰和突发干扰的能力,在信道误码率为10-2时,可得到实际误码率10-5~10-6。传输距离远在直线可视情况下,天线放置高度位置>2米,9600bps可靠传输距离大于200m(BER=10-3/9600bps);1200bps传输距离可达300m(BER=10-3/1200bps)。

温度采集电路

M C P 9 8 0 0系列温度传感器由一个带隙型温度传感器,一个Σ-Δ模数转换器(ADC),几个用户可编程寄存器和一个双线I2C/SMBus协议兼容的串行接口组成。工作电流:200μA(典型值)关断电流:1μA(最大值),本设计工作在省电的单次(One-shot)温度测量模式。

软件设计

在软件设计方面采用I A R Workbench V4.0为集成开发环境[5],软件开发流程图如图6所示。

结束语

基于MSP430的无源无线室内温度传感节点设计,具有体积小,工作可靠,安装方便灵活,可以安装在玻璃墙上。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节省了布线成本,采用无源方式,对比其他采用电池工作的方案,节省了电池的物料成本和更换的人力成本。配合风机盘管温控器进行屋内温度调节,实现绿色建筑节能。

参考文献:

[1] MSP430F2274 Datasheet[Z].Texas Instruments,2012

[2] LTC3588-1 Datasheet[Z].Linear Technology

[3] MCP9800 Datasheet[Z].Microchip Technology Inc.,2011

第8篇:楼宇能源管理系统方案范文

威盛电子高调亮相高交会

已经连续参展多届高交会的全球嵌入式平台及系统解决方案厂商威盛电子,紧扣高新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并以“工业控制、智慧城市、虚拟现实(VR)”等为中心,以动态的方式,重点展示了在工业大数据、能源管理、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制造以及智能显示方面新近推出的系列解决方案。相关合作伙伴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亦在展示之列。

对此,出席展会的威盛集团中国区总裁陈主望先生表示,“非常期待威盛能在全国最受瞩目的科技交流展示平台,全面地将威盛最新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成果同业界和大众一起探讨和交流。”

工业大数据平台展区,据介绍,该平台可与各类数据生态系统无缝整合,直接实时从SCADA、DCS系统获取数据,并可通过预置的二十余种工业领域经典算法库,帮助企业建设专业而便捷的大数据分析挖掘与可视化展现平台,实现数据驱动制造。

智能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则是威盛面向有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需求的工厂和楼宇用户推出,可谓一套“绿色环保”的系统。用户可将该系统配置在楼层、生产线、车间或设备等需要进行能源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地方,帮助用户创建更好的智能能源管理生态系统。

打出解决“物流最后100米”的智能货柜展区,展示了威盛面向“网络购物一送货一收货”环节中对于取货服务的便利需求而推出的智能快递柜解决方案.该方案可实现快递包裹的自动收发和远程查询及控制,能够覆盖各大社区及企业。

VR作为近两年始终处于风口的那只“猪”,自然也是本次威盛展示的重点。威盛在展位专门部署了VR体验区,在这里既可以“打怪升级”,也可以“装修房子”,吸引了众多观众前往体验。

以嵌入式开道,抓住物联网发展契机

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全体大会的发言中说:两年前我们还在谈论移动互联网,今天我要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了,未来的机会在人工智能上。另外,物联网真正起来的时候已经为时不远。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到来而发生改变。

诚然如此,受到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持续大量进入和受众增长停滞的双重因素影响,移动互联网红利时代面临终结。另一方面,物物互联的需求与日俱增,向我们展开了一个超过万亿美元级的庞大市场。

揭开这个万亿级市场的冰山一角,嵌入式系统显然是圈地的利器。而作为一家以芯片研发为基础,同r作为嵌入式平台的全球领先企业之一,威盛在物联网的布局早已展开。

据威盛嵌入式总经理吴亿盼女士介绍,威盛所面向的物联网用户更多的是企业客户。她指出,“跟普通消费者客户物联网市场相比,企业客户需要一个集成诸多不同硬件、软件、无线技术以及云端技术的长久耐用并且能够完美运行的解决方案。而威盛正是凭借其全球丰富经验,为如此苛刻的企业客户物联网的应用、安装、投入运营,提供专业技术水平服务以及技术支持,最大限度上满足客户需求。”

对此,吴亿盼女士举例说,物联网未来将在交通运输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会改善现有业务效率,如物流业,而且还会在新增值业务发展领域改善乘客体验,衍生新生收入来源。有鉴于此,威盛已经为不同的市场领域研发了一系列特定解决方案,包括为公交车体系制定的威盛BLISS平台、为火车制定的Wi-Fi服务系统、为物流公司制定的车队管理系统、为出租车公司制定的智能物联网出租车系统、为物流最后100米制定的智能速递柜方案等。

显而易见,随着物联网领域发展的不断膨胀,纵观未来行业发展,人机界面系统的需求将不容小觑。它能够使工厂的员工和管理层监测生产状况和其他关键数据,未来在环境监测以及能源消耗监测中也会大有裨益。凭借先进的图形技术,威盛已经将此强大系统投放到美国、欧洲市场,这无疑在世界先进的人机界面发展领域占有领先地位。

由物联网而智慧城市,威盛在下很大一盘棋

智慧城市的发展与物联网不可分割,可以说,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应用的宏观层面,而物联网则是智慧城市的脉络节点和基础。

陈主望先生认为,物联网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这样的互联互通就会对我们的生活、工作、生产带来巨大的变革。比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消防等的发展,将大大改善人们的生活体验和便捷度:而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工业监测等公共领域和生产领域的物联应用,则将极大的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藉由威盛在嵌入式系统领域的卓越表现,向智慧城市的深入布局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吴亿盼女士进一步介绍:威盛在国内外许多地区早已展开并布局参与智慧城市的发展项目,也陆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慰的成果。例如目前在意大利的上万家邮局安装的威盛队列管理系统,在包括台湾高铁车站、电影院、购物中心等全岛中心区域已投入安装的威盛视频墙和数字标牌系统等。而在大陆,威盛也已经实施开展了一些大型智能城市项目,比如重庆周边的高速公路智能收费亭项目,智能速递柜方案以及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等。

创新+本土化服务,威盛双管齐下开拓大陆市场

创新是所有科技研发行业最关键的DNA,威盛从PC时代就非常注重创新和创造。据陈主望先生介绍,从PC时代一直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威盛始终致力于走在科技的最前沿,从最开始研发芯片走绿色低功耗之路、到后来推出业界最小的Mini-ITX标准,到SmartPhone,再到现在的VR,威盛对科技发展方向的敏锐判断和快速感知,使其能够始终保持创造性,占据行业发展的有利地位。

作为一家总部位于台湾的科技企业,威盛已经在大陆深耕15年。对于大家所关心的威盛在大陆的发展情况,陈主望先生做出了解答。

他表示,威盛从很早开始就已经在大陆进行布局发展,大陆可以说是目前科技行业全球最大的市场,威盛在大陆的团队人数要远远超过台湾总部,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杭州、贵州等地设有多个分支机构。通过在大陆多年布局和发展,威盛已经具备非常好的本土底蕴和基础。

第9篇:楼宇能源管理系统方案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

智能化建筑就是以建筑的平面解析图为基础平台,结合用户的需求,安装建筑物基础设备及其管理系统、互联网设备系统以及安保监控系统等等。智能化建筑的出现,使得用户的生活更加方面,同时使其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护,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化建筑将逐步普及,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1 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的内涵与特点

电气自动化作为一门科学,主要内容是研究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等。我国对电气自动化的研究始于解放后,并且逐步结合需求设立了相应的本科专业。新时期,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特别是融合嵌入式、网络、通信等技术后,我们身边的电气自动化已十分普遍。

从目前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的实效分析,其技术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高效监控设备与系统全工作流程。一些大型建筑结构复杂,电气系统组件繁多、功能多种多样,由于传统运行方式中常常存在管理盲区,一些故障时有发生。而现代自动化技术则通过“采集―处理―反馈”模块,对系统进行实时的数字化监控,能及时将控制中心的指令传达到系统,并将反馈信息同时传递到控制中心,确保对整个系统高效、实时、持续的管理控制;第二,提高了联动性。电气自动化技术将复杂的建筑连接为一个整体,包括了配电、照明、消防、空调等系统,联动实效倍增,解决了电梯系统依照各层用户流量实现其速度的自动调节,以及紧急情况下(火灾、水管爆裂等)系统的自动识别、判断,及时实现预设的应急处理方案,开启紧急照明系统、调整水压或开放喷淋灭火系统等,保证了子系统之间的配置与有效互动;第三,提升了安全性。由于电气系统容易产生危险、设备故障、操作失误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系统产生意想不到的灾害。而自动化控制有利于系统对异常情况及时作出反应,并可通过遥控模式降低故障避免对维修管理人员的伤害;第四,数据完备、计算精确。自动化系统可综合其操作流程、故障处理等数据建立准确清晰的数据库,为后期优化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2 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

伴随着着房地产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步伐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小区建设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智能化的建筑日益得到关注,在楼宇智能化中电气自动化是关键的环节,自动化系统控制着智能建筑中的空调系统制冷机组、给排水变电设备系统等。在办公室现场可以布置控制灯光,为了更有效节能控制电灯的开关,可以在人流较多的地方安置人体感应控制,还可以安装电动窗帘,可以一举两得,既遮了挡烈日又节省了空调费用,这些自动化设备的利用,保证了员工工作的方便,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实现了节能的目标,一些商业建筑特别是星级酒店作为多功能服务的高档场所,在提升室内舒适度和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方法

以下将列举三个应用较为普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方法,抛砖引玉,以供参考:

3.1 自动化技术在建筑设备系统中的应用

建筑设备自动化,是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包括建筑物管理系统自动化、安全保卫系统自动化和能源管理系统自动化三大部分。其中,建筑物管理系统自动化即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对建筑物的电力、排水、消防等电气设备进行自动化调控、管理,以使其更好地迎合用户的需求;安全保卫系统自动化,即通过对防盗、防火、防灾、出入口警卫处等电气设备进行自动化管理和调控,进而实现对建筑物及用户安全的保护;源管理自动化,即通过自动调控建筑物供暖、制冷等设备,在维持较好的室内舒适度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解决能源。

3.1 自动化技术在智能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以往,智能报警系统主要依赖视频监控技术,通过室外摄像机对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设备进行监控,一旦发现异常便打出报警,并提醒工作人员加以处理。但由于室外摄像机受外界换几个和电力负荷的影响,其温度继电器、冷却部件、加热器、雨刷等经常发生故障,影响报警系统的正常工作。而在当今的智能建筑中,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经能够较为全面地对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预警和控制,并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发出信号,使得整个智能建筑电气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得到了更有利的保障。

3.3 自动化技术在电梯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超高层建筑的逐渐普及,电梯已经成为现代智能建筑的必备电气设备之一。如今,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于电梯系统的检测和控制,电梯设备监控系统与中央计算机连接,并受其管理和控制,一旦发生异常,导致电梯不能正常工作时,监控系统将及时将信息传达到中央计算机,发出警报并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4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智能化建筑已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发展趋势,电气工程作为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化水平与应用范围,将直接决定智能化建筑服务性能的高低。因此,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从业者,应不断提升自身对智能建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认知水平,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智能建筑自动化电气系统的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建平.浅谈智能建筑中的楼宇自动化系统[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9):58-60.

[2] 苗青林.计算机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自动化应用系统中的作用分析[J].电子世界.2013(7):9.

[3] 陈福琴、冀建平.浅谈智能建筑与电气自动化的设计和技术[J].科技与生活.2013(1):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