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审计的几种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考虑到高校收费金额高大、面向对象广、涉及票据多等特点,审计人员要注意尽可能地运用计算机审计,以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例如,在对某高校学费、住宿费的审计中,采集该校财务数据及收费系统数据,检查该校是否及时、足额将应缴财政专户款上缴财政专户,是否按照规定标准收取学费、住宿费。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检查收入是否及时、足额缴纳。检查应缴财政专户款明细账中各月收取和上缴应缴财政专户款的情况,通过比较各月应缴财政专户款贷方反映的收取应上缴财政收入的时间及借方反映的实际上缴财政时间,看两者之间时间间隔是否过长,如果超过1个月,则该高校存在未及时上缴财政专户款的情形,如果未超过1个月,则高校上缴财政专户款较为及时。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筛选,比较应缴财政专户款明细账借方反映实际已经上缴财政款金额与高校确认为教育事业收入金额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说明高校将全部收入均上缴财政;若实际已经上缴财政款金额小于教育事业收入金额,则说明高校存在将部分款项未上缴财政的行为。
步骤二: 检查高校收入是否全部纳入账务核算。比较教育事业收入表(财务数据)反映的学费、住宿费金额和学费、住宿费收费明细表(业务数据)反映的金额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说明高校将所有学费、住宿费收费纳入学校账务核算;若不一致,则说明高校存在将部门学费、住宿费收费未纳入学校账务核算,此时,该高校可能存在乱收费、账外账或小金库的情形,需要执行追加的审计程序。
步骤三: 检查高校是否存在超范围、超标准收费。按学号、专业、收费项目做为关键字段分组,对照收费许可证的收费项目及标准,检查学校是否存在未获得收费许可的收费项目或超标准收费的情形,若有超范围或超标准收费情形,可将超范围、超标准收费的明细导出,生成超范围、超标准收费明细,通过分析对比、调查取证得出结论。
二、科研经费的审计
在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首先应对科研经费支出的明细项目进行分析,计算各明细项目金额占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以确认审计重点。以某校为例,各明细项目金额占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分析数据,很容易发现,该校管理费提取比例高,而按规定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最高不得超过项目经费总额的10%。其次,从科研经费支出的明细项目构成上看,未将进行科研所用房费、水费、电费和固定资产使用费以及科研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等计入科研成本,没有执行全额成本核算制度,而是在教育事业支出中列支核算,科研课题成本不实。
其次,审计人员要注意科研经费使用的审核管理情况。有的高校科研经费提取管理费后由项目人自已掌握开支,审核报账,管理沦为形式。以某校为例,办公费、交通费占科研经费支出的15.43%,检查相关凭证发现后附原始凭证仅为办公用品发票、加油站油费发票、出租车票等。经了解发现,该校科研处和财务处对经费使用情况的审查比较宽松,只要票据合法均能报销,财务处无法对业务的真实性、票据报销的合理性进行复核,存在管理漏洞。
最后,审计人员还要注意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大额资金的流向。有些项目负责人会以合作研究、子项目、技术测试、会议经费、购置材料设备等方式套取科研经费。如果发现疑点,要对相关的合同、银行账户、购置的设备材料等一一核查,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必要时还应到合同对方单位进行延伸调查。
三、基建项目债务风险及基建管理的审计
审计人员应把高校大规模举债搞建设可能带来的债务风险和基建管理存在的问题作为审计的重点之一。对于超财力举债搞建设可能出现的风险,审计人员首先要了解学校基建的总体规划,了解和掌握学校资产负债的总体情况,审查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和银行存款等科目,对近三年间发生的银行贷款和其它借款进行逐项核对,检查有无多计或少计借款的情况,确认借款余额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达到摸清债务规模、结构及总体变化趋势、掌握每年需要偿还的贷款利息和本金情况的目的。审计人员还应审查贷款合同的具体条款,重点审核贷款的使用是否与合同规定一致,有无抵押,以及贷款利息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确认银行贷款活动本身以及对贷款使用的合法性。结合银行账户存款检查,重点审查借款用途和去向,跟踪资金流向一查到底,检查有无改变贷款用途、挪用资金等问题。最后还要审查和分析高校近三年的决算报表,运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等分析性复核方法,并结合审计发现的情况,对学校的偿债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做出相应的审计结论。
对于基建项目管理方面的审计,审计人员应注意高校基建上项目速度快、很多基建项目审批手续不全的特点,首先从立项审批程序、投资计划和概算执行情况入手,查阅项目建议书、设计任务书和年度建设投资计划等立项文件以及经济合同等资料,并摸清基建项目的投资规模、工程内容、建设资金计划与实际的差异。其次,了解基建项目的设计、监理、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的招投标情况,审查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以及设计、施工、监理和供货单位与业主签订的经济合同及补充协议,掌握各单位工程的中标合同价和实际决算价的差异,审查有无建设项目未经公开招标而采用议标的方式发包给施工单位的现象。再次,还要对工程成本和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计,对施工合同价款与实际工程决算差异较大的项目,查清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判断工程造价的真实性,重点审计工程设计变更、施工签证等合同外工程的手续是否齐全、增加工程量的项目施工内容是否真实,并结合现场审计和工程款拨付情况,检查是否存在违规分包、转包、多计工程款、多进成本、私设“小金库”和损失浪费等问题。最后,审计人员应到现场实地查看相关的基建项目,关注已完工程的竣工决算和交付使用资产情况,现实中很多高校对很多已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竣工决算。
四、资产购置、使用、管理的审计
高校通常由于采购时间紧或采购科研设备较为特殊等原因,在资产购置时执行政府采购的力度不够,并且大部分高校在年初预算编制时也未将政府采购的资本性支出编入预算,导致预算编制不准确。审计人员在购置审计中应以固定资产的本年增加额为样本总体,检查大宗物资购置和费用支出是否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
对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审计人员首先要了解固定资产、存货(教材等)是否进行定期清查盘点,盘盈、盘亏及相关账务处理情况。要强调的一点是:要关注固定资产中房屋建筑物转为经营性资产(指用非经营性资产对外投资、入股、合资、联营、对外出租、出借等)或出售、闲置的房屋建筑物、产权不明晰的房屋建筑物等事项。具体方法为:对学校周边进行实地观察,查看有无门面房或存在经营性的整栋房屋建筑物。对于门面房可按照一般审计程序检查相关的租赁合同、入账情况、报相关部门的审批手续及缴纳税金的情况。但整栋房屋建筑物出租、出借、出资、出售等情况更要引起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根据《陕西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用于经营性资产或进行资产处置应履行相关程序。有的高校进行基建项目时,对基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充分,老校区的项目建成后,由于教学中心已经往新校区转移,项目未能按照立项用途使用而闲置,之后学校为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擅自把原应用于教学科研的房屋作为经营性资产出租。有的高校在基建过程中由于急于扩张安置学生,发生先租赁土地建房的情形,所以审计人员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应检查相关土地证、土地租赁协议,查看租用土地上是否存在房屋建筑物,关注无所有权土地上房屋建筑物的账务处理情况,看是否存在产权不明晰的房屋建筑物。
五、二级单位的审计
对学校所属的二级单位的审计,应主要关注财务独立核算的院系或处室、学校校办产业及后勤中心,以及对外承担培训或可能存在收费项目的院系或处室,这些二级单位往往由于职能比较重要,可能存在非正常的收入。
对于院系或高校内设处室的审计,重点关注招生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成教学院等。这些单位都涉及到收取本校或社会学生的点招费、考试报名费、培训费、补考费、重修费等无收费许可的费用,并且这些费用主要是由各职能处室或者院系收取后再上交到学校财务处。在此过程中,各处室或院系也会存在截留、挪用、坐支、延迟上缴等情况。各处室或院系收费人员有时并非专业的财务人员,所以收取相关费用时,没有将原始资料保存,直接将相关费用列支后将余款上缴学校,无法保证收入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另外,有的经办人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将这些款项以个人名义开设存折存放,违反《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综合审计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148-01
一、专业审计方法
(一)实质性测试方法
查账的方法有很多种,经常使用的有详查法、抽查法、审阅法、复合法、核对法、盘存法、函证法、观察法、鉴定法、分析法、推理法、询问法、调节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属于实质性测试方法。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详查法。详查法也称精查法,是指对被审查单位被查期间的所有经济活动、工作部门及其经济信息资料,采取精细审查程序,进行周详的审核检查。详查法是审计检查的方法,是按检查手续对检查方法的分类。
2.抽查法。抽查法也称抽样审计方法,是指从作为特定审计对象的总体中,按照一定方法,有选择地抽取一部分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其检查结果对其余部分的正确性及恰当性进行推断的一种方法。抽查法是审计检查的方法,是按检查手续的粗细对检查方法的分类。
3.询问法。询问法也称面询法,是指针对某个或某些问题通过直接找有关人员进行面谈,以获取必要的资料或对某一问题予以证实的一种审计方法。询问的方式:一是个别询问;二是集体询问。询问的策略:主要包括创造适宜的询问气氛,恰当地提出问题并注意询问技巧等。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有两人以上审计人员在场;(2)对询问对象、询问内容要予以保密;(3)要认真做好询问笔录,并在询问结束时交被询问人签名;(4)对涉及多个当事人的询问,应单独并同时进行。
(二)符合性测试方法
主要用于对内控制度的测试,其主要内容:一是对企业现行内控制度进行认真地检查或测试,以确定其是否存在;二是检查或测试现行制度是否有效执行或能否达到预期结果。
1.健全性测试。健全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按照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等有关规定,检查企业各个业务环节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或采取问卷方式,借以判断内部控制系统不应缺少的控制在业务中是否存在。
2.有效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检查证据、重新处理和实地观察等方法,对已经建立内控制度的业务进行的检查。通过对某一类型或子系统的业务测试,检查该业务有没有按照规定的方式处理。
二、综合审计方法
(一)边实施、边总结、便推开的方法
对于一个较大型的被审计单位、特别是初次审计的,要按照审计方案确定内容及分工,对一个项目或每个项目的其中一个方面,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试点,在试点审计过程中要掌握规律的东西,注意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开工作。
(二)审计与鉴定相结合的方法
一是采取审计机关与社会审计组织联合审计方法,随时遇到问题随时解决;二是被审计单位审前要进行资产、负债、损益鉴证,否则难以搞清企业的家底。
(三)审计与座谈相结合的方法
实践证明有很多账内、账外的情况是通过座谈方式发现的、特别是对发现一些重大问题、线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说这个方法很重要。一般应开好三个座谈会:一是领导班子座谈会;二是中层干部座谈会;三是退休职工及一线工人座谈会。同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找一些同志单独谈话。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应围绕审计内容展开。
(四)内查与外调相结合的方法
在审计中经常遇到一些不进行外调就难以定性的情况,但不一定所有这样的问题都要进行外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职工反映比较强烈、有关部门非常关注的重要经济事项,必须进行外调把问题搞清楚。如果因审计手段所限没有把问题搞清楚,就在审计报告中加以说明,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风险。
(五)查账与查物相结合的方法
这个方法讲的主要是资产盘点问题。资产盘点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固定资产的盘点等。如果不对资产进行盘点,就很难确定账面资产的真实性。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必须进行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盘点。
(六)详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
(七)建立档案与积累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基坑围护;水泥土搅拌桩; 复合土钉墙; 钻孔灌注桩
[abstract] :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specific project cases, describes the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retaining schem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urkmen excavation and precipitation requirements, etc. At the same time also introduces the same engineering foundation pit i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different cases, using a variety of pit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ms of design idea, pit enclosure matters tha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keywords] : pit enclosure; Cement-soil pile; Composite soil nailing wall; Cast-in-place pile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3万m2,地上6层,地下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坑开挖深度约6.5m,属于深基坑。建筑安全等级为乙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2、周围环境概况
场地周边情况复杂,不是临近居民房就是临近城市道路,而且分布有污水管道、给水管道、电缆沟等复杂的地下管网,以上因素给基坑支护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工程地质条件
基坑开挖涉及到地表下7 m范围内土层,基坑设计参数见表1。拟建场地大部分地段属河塘及田地地段,层厚2.0~5.20 m,表层有大量建筑垃圾。由于基坑大部分位于该层,对基坑整体稳定造成较大隐患,施工时予以适当处理,以确保基坑安全性。
4、围护设计方案
4.1、围护设计方案比较与选择
基坑围护结构的作用是支挡土水压力与截水防渗,使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能够安全顺利施工。绍兴地区常用的围护结构方案,其优缺点、适用性及经济性比较见表2。
表2常用围护结构方案比较
分析表2,对不同围护方案进行比较,场地基坑围护宜按场地周边环境的不同特点,采用相应的型式,以达到同护方案的经济合理性。选择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方案在场地西侧、北侧区域进行围护;复合土钉墙方案在场地施工条件较好的东侧区域进行围护;原水管道及三层建筑区域,则采用钻孔灌注桩并配以深层搅拌桩方式进行围护。
4.2、 围护区域划分
根据基坑工程的规模和基坑周边管线、道路、建筑物与红线的距离,基坑总体暂按三级基坑进行设计,局部按二级(原水管侧)考虑。根据基坑不同部位的变形控制要求以及周边环境条件,全场分成三个同护区域。
1)第1围护区围护设计(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用于场地的西侧和北侧、南侧。场地西侧采用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进行围护。
水泥土搅拌桩采用2φ700@1000,墙体宽度5.2 m,搅拌桩长度11.8 m,水泥掺量13%(暗坑填土区域加大到18%):场地北侧、南侧(2~3层砖混结构区域除外)卸土(宽度不小于8 m)1.0~1.5 m后采用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墙进行围护,水泥土搅拌桩采用2φ700@1000,墙体宽度4.2~4.7 m,搅拌桩长度10.3~10.7 m,水泥掺量13%(暗坑填土区域加大到18%),
2)第II围护区围护设计(复合土钉墙方案)用于场地东侧。围护施工空间较大,卸土(宽度不小于8 m)1.5 m后采用复合土钉墙方案。
采用两排水泥土搅拌桩,第一排采用2φ700@900(为确保止水效果,搅拌桩搭接300 mm),搅拌桩长度10.3 m,第二排采用2φ700@900(搅拌桩搭接与第一排同),搅拌桩长度7.0m,土钉共设3排,长度从上到下依次为12 m、11 m和9 m,土钉倾角10°,边坡坡角70°。
钻孔灌注桩为φ650@850,桩长153 m,其中坑底插入深度10.5 m。灌注桩外侧水泥土搅拌桩2φ700@900(为确保止水效果,搅拌桩搭接300mm)作为止水帷幕,围檩采用800 mm×80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斜撑采用H400×400×13×21@6000型钢,型钢与水平面夹角为17°。
4.3、坑内加固和降水
考虑到基坑边长较长,为控制基坑整体稳定性,坑内北侧、南侧及西侧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暗墩进行加固处理,加同深度4~5 m,东侧(土钉墙)采用2排水泥土搅拌桩加同,加固深度4 m。同时电梯井、集水坑周边采用双排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基坑施工中采用坑内轻型井点进行降水。
5、施工流程及土方开挖、降水要求
5.1、施工流程要点
(1)施工水泥土搅拌桩及钻孔灌注桩,施工土钉墙,降水井点。
(2)放坡挖土,进行坑内降水。
(3)围护桩、围檩及底板强度养护到期后架设钢支撑,开挖剩余土方。
(4)浇筑垫层及底板,并设置传力带。
(5)施工地下一层,钢支撑穿墙处设置止水钢板。
(6)地下室施工完毕后,围护桩与外墙间回填至地面,拆除钢支撑。
(7)施工主楼±0.00以上结构。
5.2、土方开挖要点
(1)不得超挖,开挖面的高差应控制在2 m以内,特别是分界处,并宜按l:1.5放坡;挖机不得碰撞支撑杆件。
(2)基坑边严禁大量堆载。
(3)机械进出口通道局部加固地基。
(4)开挖至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垫层及时浇捣,无垫层坑底最大暴露面积不得大于200 m2。
(5)局部落深区必须先挖至浅坑标高,大面积垫层形成后再向下开挖。
(6)在钻孔灌注桩围护处需满足其留土要求。
5.3、降水要求要点
(1)土方开挖前二周进行基坑轻型井点降水,并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降水深度控制在坑底或局部落深区以下1.0 m。
(2)除降水措施外,地面及坑内应设排水措施,及时排除雨水及地面流水。
6、监测要求要点
基坑监测包括对周边环境的保护监测和对围护体系的安全监测,及时预报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信息反馈法指导施工,根据监测资料及时控制和调整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法。监测的主要内容:
围护桩顶水平位移及沉降;周围建筑物、管道的水平位移及沉降;围护墙体墙身及土体测斜;支撑轴力的测试;坑内外地下水位。
在基坑施工期间,可视测得的位移及内力变化情况加密或减少监测;测得的数据应及时分析。一般情况下,报警值水平、垂直位移大于5 mm/d或累计大于30 mm;坑外地下水位降达500 mm;管线水平、垂直位移大于2 mm/d,累计位移10 mm;原水管道水平、垂直位移大于1mm/d或累计大于5 mm;若测试值达到上述界限须及时报警,并考虑采取相应的控制位移及沉降的措施。
7、小结
关键词:数据;观点;实践
符合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这一任务在数学教学中真正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要注意在“结合”二字上下功夫,通过借助于数学知识载体,进行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感染和熏陶。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较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数据对比法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数据对比,赋德育于数量关系的教学之中,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方法。数据对比有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教材现题对比。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编有不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例题和习题。数学教学渗透德育,首先要注意充分发挥教材中这些例题和习题的德育功能,通过对这些素材的精心处理,使数学知识的教学成为学生能接受思想教育的教学活动。二是根据需要编题对比。即按照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安排,配合消化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数据,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或由教师提供数据,指导学生自编自解,在编题解题中渗透德育。如要进行国情教育,就可以在进行“百分数的应用”教学时,给学生出示两个条件:①我国现在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②江苏省全省的面积约为10平方千米。让学生根据上面的两个条件,编题计算江苏省全省的面积占我国现在的国土面积的几分之几;还可以结合教“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比较“我国用占世界7/10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这两个分数哪个大?”这样即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又增强了数学教学的德育作用。
二、观点熏陶法
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方面。小学数学教材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养料”。充分挖掘教材的辨证主义思想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树立对立统一观点,事物的普遍联系观点和实践观点等唯物辨证法基本观点的种子及早撒播在小学生的心灵里,对其形成革命的人生观和科学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事物的基础,数学教学渗透辨证唯物主义基本有力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讲解数学的方法用唯物辩证法阐述数学知识,揭示其间的种种辨证关系,在学生的脑海中初步打上辨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印记。二是通过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通过具体的日常数学教学活动的渗透,实效性强,学生从中受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熏陶更为深刻。
三、实践锤炼法
[关键词] 深基坑;支护技术
1 概述
深基坑工程除自身的稳定性问题外,由于地处施工环境的复杂性,一般周围建筑物管线密布,还必须考虑对邻近建筑物及对周围地下的煤气、上下水、电讯、电缆等管线的影响,一旦出现灾害事故,后果将是惨重的。例如,济南市市中区某深基坑出现事故后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万元。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将是深基坑设计、施工人员及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环境工程地质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颗粒向上突泥、涌水和冒砂问题。这些不良作用不仅使基坑底变得松软难以施工,而且由于地下水将深部及周边物质的带出,随时间的推移造成地面沉降、裂缝的发生。楼发生整体倾斜,一些部位被拉裂,且在院内出现了数条裂缝,造成不良的环境工程地质效应。侧向位移又能间接引起地面沉降,其原因之一是土体侧向变形导致的直接的高程降低;其二是土体侧向变形引发的垂向弹、塑性变形。这二者的位移量在基坑周边环境沉降计算中应得到九分重视。由于基坑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考虑的因素之一是对周边建筑的危害,因此周边建筑物类型、新老程度、基础类型及管线的分布,无疑都影响着对基坑环境工程地质的危害程度。同样幅度的地面水平位移或沉降量,发生于老的和浅基的砖木结构建筑,可能会使其发生拉裂、坍塌,甚至倾倒;而若发生于新式桩基或其他深基础的混凝土结构建筑,则可能危害程度很小或没有危害。除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外,其他如施工材料堆载及机械振动等都可影响到基坑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危害程度。随着基坑的深入,其失稳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基坑开挖时,对支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目前深基坑支护的方法和成功案例
2.1内环梁支项法
济南某大厦建于1994年,地下2层,地上38层,建筑高度118 m,基坑开挖深度8.7 m~9.6 m,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人工杂填土,层厚lm~3.2m;
②6.5m~14.5m为第一海相层,呈流塑状态,属微欠固结土层;
③14.5 m~19.5 m为中等压缩性粉质粘土;
④19.5m~ 28.8m为密实性砂质粉土。
场地表层地下水属潜水型,初见水位1.3m,静止水位0.8m。并且该工程附近有很多管线,以及中小学,还有待建的商务大厦工程,可以说本工程施工场地很狭小,基坑一次性开挖面积大,为了保证周围建筑物的安全,施工必须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
针对该工程特点,结合场地条件,考虑了灌注桩、钢板桩及地下连续墙三种支护方案,认为皆不合适,最后施工方和设计方协商研制出适合本工程的基坑支护新方法DD内环梁支顶法。首先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单桩密排挡土,水泥拌合帷幕挡水,将基坑四周封闭起来,之后在基坑中央设置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环形梁,通过放射性钢管支顶在围护桩的过梁上,从根本上解决了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的难题。
2.2地下连续墙法
某工程基坑总面积达17 664.4m2。该工程包括两幢高级商业办公楼和一座集购物与娱乐为一体的裙楼,地下为两层车库。塔楼及裙楼的建筑高度分别为110m和24m,层数分别为 33层和 6层。基坑开挖深度为 11.0m。变电站距基坑开挖边线为8m左右。本工程基坑开挖施工重点之一是确保变电站的安全。工程地质条件本工程地处饱和软土地基,土体抗剪强度低,压缩性与触变性较高。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厚度2.1m;②粉质粘土,厚度2.3m,ω=33.2%,r=1.86g/cm3,c=13 kPa,φ=14.5ο;③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3.5m,ω=43.3%,r=1.76g/cm3,c=6kpa,φ=16.1ο;④淤泥质粘土,厚度8.5m,ω= 48.3%,r=1.70g/cm3,c=8kpa,φ=8ο;⑤灰色粘土,厚度6m,ω=38.6%,r=1.79g/cm3,c=10kpa,φ=9.2ο。地下水位为- 0.5m~-1.0m。
基坑支护方案DD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墙厚800mm,深21. 0mm,地下墙分段纵向接头形式为锁口管,顶部现浇钢筋混凝土帽梁,连成整体以增加墙体的刚度。基坑内沿深度方向架设两道混凝土支撑,混凝土强度为C30。第一道支撑设在地表下2. 5 m,支撑断面为800 mm× 800 mm,围檀断面为:1 400mm x 800mm。第二道支撑设在地表下 7. 8 m,支撑断面为:1000 mm ×800 mm,围檀断面为 1 600 mm x 800 mm。纵横支撑网格的交点设置立柱。此外,为确保变电站安全,在坑外地下墙与变电站之间设置了两排压密注浆,以加固坑外土体,减少作用于墙体的土压力,并可防止地下墙接头处可能发生的渗漏。同时在坑内采用深层搅拌桩,以增加坑内土体的被动土抗力,限制墙底的踢脚变形。
2.3土钉墙的支扩方法
某时代广场,占地面积约6 800m2,由二座塔楼及其相连高层所组成,地面上 22层,地下2层,平面尺寸约 78m x 72 m(西部除去两部分的三角形成为六边形)。建筑物标高±0.000处海拔高程为163m,坑底海拔高程59m,场地地面海拔高程为129 m~170m。由于地形由东向西、由北向南倾斜,地面高差约 35mm,基坑一挖最大深度为 11m,而西侧部分开挖深度为7m,基坑总边长约275m。开挖的东侧与市主干道相距约10 m,北侧道路开挖,南侧为正在施工的中兴大厦,西侧与三层民居相距4m,而西北侧与居民(四层)距离仅为2m,根据场地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内岩土层按成因可分为:人工填土层、第四纪坡残积层、第四纪残积层和震旦纪混合岩、混合花岗岩。从支护设计角度考虑,场地的岩土层情况可简化为:第①层为填土(Qml),第②层为砂质粉土(Qdl+el)和粉质粘土(Qdl),由于这两种土砂的力学计算指标相当近似,故将这两种土抽象成一种土。第①层填土的力学计算指标为:重度r=20kN/m3,内聚力c=15 kpa,内摩擦角中φ=16ο,变形模量正 EO=10 MPa,层厚15 m。第②层上的力学计算指标为:重度r=20 kN/m3,内聚力c=30kpa,内摩擦角φ=24ο,变形模量正EO=30MPa,层厚 35 m。地下水在地面下 15 m,场地总体富水性贫乏,地下水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对混凝土无浸蚀性。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土层力学计算指标以及周围建筑物情况,经多方案支护形式及技术经济比较,考虑到上钉墙具有施工速度快,与挖土可同步进行,工程造价低及安全可靠的特点,所以决定采用以土钉支护技术为主的支护结构。
会计审计工作是指对于企业相关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检查。会计审计工作主要针对会计活动和与之相关的会计资料,是对再生产过程中价值活动计量、记录与预测的研究。
1.2 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主要针对已经发生并且实际完成的经济活动,必须要满足核算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核算结果的合法性、核算方法的一致性。核算计量尺度为货币,主要对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反映,总体来说包括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记账、算账、对账以及报账。所以,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保证会计核算工作高效展开。
2 会计审计中会计核算的方法
2.1 在会计工作中设置会计科目以及采取复式记账法
在会计工作中分析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并根据内容将其进行合理分类,例如会计中主要存在的会计科目包括资产、负债、利润等几大类别。而复式记账法就是指对于已经发生的会计经济业务进行记账,一项业务通常涉及2 个或多个会计账户里,同等金额,记在2 个甚至更多的会计账户里。复式记账法可以全面、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要素的变化,从根源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
2.2 采用账户分析法
在复式记账法中,将同一经济活动的发生额登记在不同的会计账户中,这种存在在不同账户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账户对应关系。在会计核算中要采用账户分析法,结合这种账户之间存在的密切相关性去发现没有对应存在的记录,发现不合理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比如,针对企业活动有联系的所有银行的存款和借款,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笔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及时发现不明去向的资金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通过账户分析法的应用甚至还可以发现账目中存在的作弊问题,找到中饱私囊的事件。
2.3 填制与登记会计信息
1)填制凭证。填制原始凭证可以保证会计经济活动留有书面数据,保证整体会计资料的完整,同时登记会计凭证也可以为会计账薄的登记提供保证。会计凭证可以详细记录经纪业务的发生时间、发生的内容、经办人等,既清晰明了,又可以明确责任。最重要的是,登记会计凭证方便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展开,提高了工作效率。
2)登记会计账簿。会计账薄就是将会计凭证汇总在一起,分门别类地登记在会计账薄中,有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展开。而且完整全面地记录也保证了企业有效进行经济管理工作。
3)编制财务报表。会计财务报表是在完整的会计账簿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形成的核算指标,主要采取表格形式,定期进行汇总编制年度、季度、月度报表。在相应的会计资料都编制和登记之后,利用他们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即核对法。通过核对会计总账、会计分账、财务报表、会计账薄、会计凭证,发现不同资料中同一会计经济业务活动的相关内容、数据信息是否一致,找到存在差异的地方,进而追究责任,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性质。
4)计算成本。计算成本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所有花销,进行归类整理,汇总出各生产要素的成本以及总成本,考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有的物资消耗,分析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成本费用,为实现低成本、高收益的经营效果提供分析依据。
5)财产清查。主要就是指通过对会计账目的核算,盘点实际物资,达到账实相符,也可以提高对财产物资的管理。
3 提高会计核算效率的措施
3.1 加强会计电算化的使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会计工作方面也存在相应的计算机应用- - - 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可以提高处理会计经济业务活动的效率,减少因为会计人员粗心操作因素产生的问题,保证会计核算的快速、准确。而且会有效减少内部会计人员之间相互包庇以及中饱私囊现象的发生。
3.2 建立完善的岗位职责制度
通过完善岗位职责制度,将会计工作细化,落实在相应岗位中。在核算过程中,出现问题,要追究责任,追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同时要加强人员对会计资料整理、管理的水平,建立资料借阅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充分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作为企业整体财务管理的依据。所以明确各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明确责任,对会计工作十分有意义。
3.3 提高会计监督水平
做好会计工作的监督工作,可以有效保证会计工作的进行。而且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两大职能之一,与会计核算工作相辅相成。会计核算工作是会计监督工作展开的前提条件,而会计监督又会监测和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可靠性。做好会计监督工作,可以保证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可以减少问题的发生。
心身性疾病的发生与患者机体的体质强弱和致病因素的性质极为有关,其机理较复杂,但归结一点,就是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的破坏,即“阴阳失调”。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正气旺盛,能够保持心理卫生,使精神状态即“心神”处于正常状态,邪气一般不易侵入,或虽有七情刺激也不一定能发生心身性疾病。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含义。
现代医学也认为心理生理疾患的发病基础之一,是素质,即机体的易罹性。其中即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因素;有心理的,也有生理的特点。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对心身疾病的治疗方法探讨如下。
1 常见的药物治法
七情致病虽可及于五脏,但临床观察,主要以影响心、肝、脾为多见。心、肝、脾功能失调,既可单独发病,也常相互影响。因而在治法上既有单治又有兼治[1]。
1.1 肝病治法
1.1.1 疏肝理气法 用于肝气自郁本经,证见胸腹痞满,两胁疼痛。方:木香顺气汤;药:木香、陈皮、枳壳、青皮、川楝子、乌药、砂仁、苍术、川芎、香附。
1.1.2 疏肝散郁法 用于肝郁不达,气机不舒,证见两胁胀痛走窜,情志抑郁。方:柴胡疏肝散;药:柴胡、炙甘草、枳壳、芍药、川芎、香附。
1.1.3 平肝潜阳熄风法 用于暴怒之时,肝阳上扰,肝风内动,证见头目眩晕,目胀耳聋,心中烦热,重则昏不知人。方:镇肝熄风汤;药:淮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版、生白芍、生麦芽、玄参、天冬、川楝子、青蒿、甘草。
1.1.4 平肝镇逆法 用于肝气情志不舒、肝气上逆。证见呃逆胁胀,恶心、声高而促。方:旋复代赭石汤;药:旋复花、人参、生姜、代赭石、半夏、炙甘草、大枣。
1.1.5 清肝泻火法 用于情志不遂,肝经实火。证见口苦胁痛,目赤耳鸣、小便短赤。方:龙胆泻肝汤;药:龙胆草、山栀、黄芩、柴胡、当归、生地、泽泻、车前子、木通、甘草。
1.1.6 疏肝和络法 用于肝气瘀滞过久,络脉不和。症见胁痛身胀。方:复方活血汤;药: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山甲、甘草、大黄(酒浸)、桃仁。
1.2 心病治法
1.2.1 补气安神法 用于劳心过度,心气不足,证见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多梦易怒。方:养心汤;药:柏子仁、枸杞子、麦门冬、当归、石菖蒲、茯神、玄参、熟地、甘草。
1.2.2 补血安神法 用于思虑劳心太过,心血衰少,证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胆小易惊健忘。方:天王补心丹;药:生地、当归身、酸枣仁、柏子仁、麦门冬、五味子、人参、玄参、丹参、茯苓、远志、桔梗。
1.2.3 清心火安神法 用于焦虑过度,心火亢盛,证见少时即醒,夜寐不安,口舌生疮,心烦急躁。方:朱砂安神丸;药:黄连、朱砂、生地、当归、炙甘草。
1.3 脾病治法
1.3.1 补中益气法 用于思虑过度,脾虚不运,中气不足,证见气短,懒言,精神疲惫,食少纳呆。方:补中益气汤;药: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1.3.2 健脾止泻法 用于思虑伤脾,脾虚泻泄,清气不升,证见精神萎靡,食少腹胀肠鸣,下利清谷。方:参苓白术散;药: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桔梗。
1.3.3 燥湿祛痰法 用于多思善虑,伤及于脾,脾虚湿盛,痰浊内生。证见眩晕、恶心、纳呆、身体困重。方:二陈汤;药: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
1.4 兼病治法
1.4.1 调和肝脾法 用于情志不舒,肝气瘀滞,气郁犯脾。证见胁疼作胀,脘满不食,嗳气频频。方:逍遥散;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
1.4.2 培土泻木法 用于木旺克脾。证见每逢精神紧张之时即脘腹作痛、腹泻。方:痛泻要方;药: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1.4.3 泻肝和胃法 用于情志不舒,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证见,胃脘胀痛,恶心泛酸。方:左金丸;药:吴茱萸、黄连。
1.4.4 抑肝泻肺法 用于肝气犯肺,肺气不得肃降。证见胁痛咳喘,胸痛作胀。方:黛蛤散、泻白散;药:青黛、海蛤壳、桑白皮、地骨皮、生甘草、粳米。
1.4.5 养肝清胆法 用于谋虑过度,肝胆不宁,证见惊悸不寐,虚烦不安,胆小易惊。方:酸枣仁汤;药: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1.4.6 调和心脾法 用于思虑劳心太过,心脾两虚,证见心悸失眠,多梦,健忘,食少,倦怠乏力。方:归脾汤;药:黄芪、白术、茯神、炒枣仁、龙眼肉、人参、当归、远志、甘草、木香。
1.4.7 交通心肾法 用于劳心思虑过极、血少精亏、水火不济。证见失眠多梦,心烦不安,五心烦热。方:黄连阿胶汤;药:黄连、黄芩、芍药、鸡子黄、阿胶。
2 心身疾病的心理疗法
俗话说:“心病要用心药医”。祖国医学中关于心理疗法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和非常众多的记载。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进行心理治疗时,首先应注意了解病人的状态即情志状态和性格特征。这样才能较为有效地运用心理疗法达到治疗目的。有关这方面的论述还是以明朝李中梓的论述较为详尽。他在《医宗必读》中说:“所谓病人知情者,动静各有所厌,饮食各有爱憎,性好言者,危言见非,喜多忧者,慰安云伪,来信者忠告难行,善疑者,深言则忌,此好恶不同也。富者多任性,而深戒勿遵,贵者多自尊,而骄恣悖理,此交际不同也,……有境缘不偶,营求未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此得失之为害也。……有讳疾不言,有隐情难告,甚或故隐病状,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查也。”
2.1 开导法 开导法就是通过医生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来影响和改变病人的情绪与行为问题。《灵枢·师传篇》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与之以其善,导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所谓“告之以败”目的就是使病人对疾病有认真对待的态度。“语之以其善”意在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导之以其便”是告诉病人调养、治疗的具体措施。“开之以其所苦”,是说解除病人各种顾虑和消极的心理状态。
这种说理开导式的心理治疗,是以认识和行为相结合为特点的,藉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使之转移和消除对病态意念的注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此恢复发病器官的功能,使病痊愈。
2.2 暗示疗法 暗示疗法是现代心理中的一个比较主要的形式。现代医学认为,暗示作用能增进和改进人的心理行为和机体的心理机能,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的心理疗法。暗示既可在催眠状态下进行,也可在觉醒状态下进行暗示疗法。由于需经过催眠,方法比较简单,应用范围则广泛一些。
觉醒状态下的暗示,又分他暗示和自暗示。他暗示是指暗示者把某种观念暗示给被暗示者,使这个观念在被暗示者的意识和下意识中发挥作用。这种暗示疗法在祖国医学中早有记载和应用,并在医疗中切实起到了一定的医疗作用。
如《奇症汇》中就有用暗示疗法治疗疾病的医案记载:“夏子益奇疾方云,有人病卧床,四肢不能动,只进得食,好大言,说吃物,谓之失说物望病。治法如说食猪肉时便云,你吃猪肉一顿,病者闻之既喜,遂置肉令病人见,临要却不与食,此乃失说物望也,当自睡中涎出便愈。按此症为阳盛则于内,故好大言,而善说吃物。且阳盛则气壅。气壅则脉络不利,故四肢不能动。治说所食之物,而即许食之,使病人心喜,既经所谓喜则气散,然置物令见,却不与食者,所谓食入于阴,长气如阳,故但使其望见,彼见所喜之物,而不得食,故便能使口中涎出。盍涎即痰也。痰即火,火即气,同物而异名,涎出则气自衰,而病自愈也。”这个医案就是医生通过语言暗示来满足病人的食肉要求,但实际上却不给,即“遂置肉令病人见,临要却不与食。”从而这种暗示方法通过病人的心理来影响心理,最后“当自睡中涎出便愈。”病人也就能下床行动了。
2.3 以情相胜法 祖国医学中的以情相胜的心理疗法起源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的五行相胜之说。在《内经》这一思想指导下,历代医家对以情胜情的心理疗法都有所应用。不但在医案上有所积累,在理论上也有丰富与提高。其具体内容如下:悲可以治怒,以恻怆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制悲,以欢乐戏如虐之言娱之。恐可以制喜,以祸起仓促之言不止。思可以胜恐,以虑此忘彼之言夺之。怒可以胜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以抵消其情志上的所过,使情绪恢复和调,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方法的应用相当广泛。它不但可以治疗心因性疾患,对心身性疾患的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
如对厌食症的治疗,朱丹溪曾有一医案记载:“一女人许婚后,夫经商三年不归,因不食,因卧如痴,他无所病,但向里床卧,此思气节也。药难独治,和喜可解;不然令其怒。俾激之大怒,而哭之三时,令人解之,举药一贴,即求食矣。盖脾主思,思过则脾气结而不食,怒属木,木能克土,木气冲发而脾土开矣。”
《医方考》中亦有一案:谭植,素谨言,为韶州左,一日会堂属官,筵中有罗卜颇大,众慕之,谭曰:尚有大如人者;众人皆笑以为无,谭曰:人不见如是大者;而吾以是语之,宜其以吾言为妄且笑也。因而忧愤,连日不能食。其子煌,读书达事,思父素不轻言,因愧恼成疾,必实所言,始可疗病。遂遣人至家,取罗卜如人大者,至官所,复会堂属,强父扶疾而陪,酒至数巡,已车载大罗卜至席前,众皆惊讶,其父大喜,蕨且疾愈,此亦《素问·喜胜忧也》。
古代名医华佗也有用激怒治病的医案,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有一个太守,因忧伤郁结而患病,久治不见好转,后经华佗诊视,认为服药无效,如果使他勃然大怒,病倒反而就会痊愈。于是华佗竟想了一个办法,故意收了太守的许多诊金而不给太守开方用药。后来华佗竟不辞而别,还留下一封书信大骂太守,太守闻讯果然大怒,命人追杀华佗,可是已经不及了,于是太守愈加愤怒,竟气得吐出许多黑血。黑血一去,太守多年的沉痼顽疾也随之痊愈。
“以情胜情”的心理疗法与现代心理学理论在某些方面是颇相一致的。精神病专家沃尔夫在1958年发表的《交互抑制心理疗法》中说:“如在出现激起焦虑的刺激同时,作出对抗焦虑的反应,刺激与焦虑的反应。”由于精神性疾病可以引起体内各系统生理功能的紊乱又诱发各种躯体性疾病,这在现代医学,称之为“心身性疾患,”因此用以情胜情方法,“作出对抗焦虑的反应”,通过情绪对抗来治疗“心身疾患”,使躯体症状消失,这实际上就是精神对物质的反馈作用,寓含着一定的医学科学道理。
2.4 安慰剂疗法 20年前,某市剧团一大提琴手,被其同事用道具老虎惊吓后,经常疑神疑鬼,哭笑无常,摔打物品,中西药品治疗无效,家人邀余诊治。笔者先嘱家人和同事告诉患者:我是名医,专治此病,百分之百有效。给患者望、闻、问、切后,取出精致小巧玲珑盒子,仅有4片药。告诉病人,每周服1片即可。病人服用后,顿感浑身轻松愉快。1个月后随之而愈,2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笔者在治疗中所使用的特效药,实际上并不是什么高级的药品,而是普普通通的含片。目的是先导向病人迷信于我,使病人达到“药到病除”的心理安慰感。心病一除,诸多症状皆愈。这就是应用安慰剂所产生的治疗效果。“安慰剂”本身并无治病的药物功能,但能够满足病人心理上的特殊需要,因此客观效果比药物还灵。
2.5 精神转移法 《内经》早有论述:“哕,大惊之,亦可已。”哕是指打呃逆,用惊吓的办法分散患者大脑皮层的兴奋点,使膈肌痉挛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据《仪真县志》记载:明代眼科医生李瞻,曾治一红眼病人。其患者不但火气大,而且性情急躁,他越是着急治愈眼疾,或红眼病愈是加重。当李瞻诊查后,告诉病人:你的眼病并不难治,就怕是眼睛的毒火将于10天之内流窜到屁股上,屁股将生一个很大的脓疮。这病人久闻李瞻医生医术高超,相信了他的话,使将对眼病的担忧焦急转移到了屁股上了,每天要看好几次,屁股上生没生疮,一连吃了几天药后,红眼病好了,当别人问其缘故,李瞻达到:“性情急躁的人患病,每欲急愈,结果火上攻于目,红眼病就不容易好,我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考虑下边有没有病,眼病就容易治好了。”
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用心理转移疗法可以消除病人的思想负担,促使其精神愉快,振奋精神状态,往往能调动病员自己本身的抗病能力,增进食欲,促进免疫系统的功能,使疾病的发展受到抑制。从而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
2.6 气功疗法 气功方法颇近似于现代心理疗法中的“自我调整疗法”,所谓“自我调整疗法”就是根据一套特定的顺序,以机体的一种反应去改善肌体另一种反应。应用心理过程来影响身体过程,以改善生理机能。但是有一点应当指出,气功疗法并不完全等于心理疗法,它比近代“自我调整”的心理疗法要复杂得多。
《内经》中的“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就是对气功的最早记载。此后历代医家对它的研究,愈见其深。近年来我国气功在临床上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并做了不少科学研究,实践证明,气功对于许多心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溃疡病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气功的种类很多,有站功、坐功、卧功、行功,虽然种类繁多,功法各异,但就练功方法来说,无外是“调身”、“调息”和“调心”三个方面。关键又在于“松”、“静”二字。放松和入静是练功的根本。
“放松”就是要求肌肉、肌腱、筋膜等都自然放松。“入静”就是指意念入静;排除杂乱无章的精神的活动,使精神集中和专一。通常应用的功法有内养功和放松动。
具体做法请参照有关气功书籍。
3 体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日益加重,从而使心身疾病为代表的紧张性疾病也在迅速增加。心身医学在临床上已开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新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中医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对心身疾病有着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疗经验,但有关这方面的理论和治疗经验在近代一直未得到系统的整理和阐发。希望有识之士能够从中医角度潜心研究“心身疾病”的课题,并不断充实和完善,为世界医学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逆作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1 常规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的缺陷
常规的深基坑开挖施工很多程度上依赖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器械来辅助完成施工。这种模式的施工过程中,应通过合理的初期支护布置,来有效进行施工地区的支护结构布置,通常在施工地区设置相应的底板模板,使用正常的开挖方式进行施工。这一过程中,由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器械开挖,因此进行开挖的初期应由相关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地区的基坑围护布置,将基坑开挖施工的部位进行维护,杜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
此外,开挖的方式通常选用至上而下的垂直开挖,这样可以有效的确保基坑的开挖效果。开挖过程中,为了防止土坑发生结构塌陷,需要做浇筑混凝土来支护基坑。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施工方式依然采用自上而下的灌注方式,同时基坑进行浇筑过程中要进行反复振捣,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密实性。完成了基坑的混凝土支护浇筑后,才可以进行地上结构的布置与施工。
这种常规模式的基坑土方开挖方式的优势体现在施工过程中机械化程度高,且整体施工操作简单,但是这种模式的劣势是施工周期较长,此方法属于现代基坑土方开挖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然而,这种开挖方式的基本条件是必须熟悉地下结构,否则开挖过程中容易破坏基坑结构,这对于施工而言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此进行常规方式的基坑开挖的前提是必须掌握基坑底部的结构,这无疑会导致常规模式开挖的成本费用提升。与此同时,进行常规方式的开挖时,还会对材料的使用量出现大幅上涨,这主要是由于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利用率低。此外,随着施工工期的增加,人工费用也随之增加。
在深基坑的开挖过程中对建筑材料需求量很大,同时对于施工技术要求也很高,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很难全面准确把握深基坑的地底结构,这样就对初期支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深基坑开挖的难度。同时常规开挖施工的开挖场地,需要进行深基坑开挖的地方一般都处于人口分布密集、建筑密集的区域,这使得常规开挖方式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2 逆作法原理以及施工条件要求
逆作法与传统的施工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1-2]。逆作法主要是通过建筑物整体作为结构支护的支柱进行支撑,其地下结构的固定则依靠的是支底板的封固,如此可以有效的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稳定性,同时增强施工的效果,有效缩短深基坑的施工周期。
逆作法的主要原理为,通过对于地下连续墙体与中间支撑结构的确定,结合地上底板的封固作用,实现整体结构的强度提升,并且能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地面部分进行整体养护。提升深基坑开挖效率。
逆作法的深基坑开挖施工工艺主要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基坑地下墙以及建筑物的周边结构建立支护,以实现施工过程中建筑整体的支撑效果;此外,对建筑物内部的重要部位进行混凝土浇筑,以此提升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第二步,开挖地下部位的土层时,应将地下土层的底板进行垫高,底板垫高之后,可以通过夹板之间的缝隙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如此可以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效果。
第三步,进行整体的开挖施工。这一步是逆作法的关键步骤,与常规的基坑开挖方式不同的是,逆作法的开挖施工是逐层进行的,并进行逐层的混凝土浇筑,如此可以有效减小建筑中基坑的不稳定,同时确保混凝土的浇筑效果;
第四步,进行各层结构的逐层向下施工过程中,进行逐层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并进行反复振捣,确保其密实性。浇筑施工顺序为由下而上,直至混凝土充满地下结构为止。
3 逆作法的施工工艺介绍
3.1 工程理论的结合
逆作法施工之前,需要先通过相关的工程理论对深基坑位置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做整体分析。通过分析有效掌握深基坑的坑壁抗压能力,为后续施工提供理论支持,有效的控制开挖过程中对于深基坑的损坏程度最小。进行深基坑的取土实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应有效结合相关的理论进行试验分析,通过数据的分析结果有效指导后续的施工过程。其中,主要的指导性数据包括,基坑坑壁的压力、墙体的承载力等等。
此外,进行逆作法的施工之前,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应进行混凝土粘稠性的取样研究,有效确保后续施工中墙体的稳定。同时进行开挖深度的预测,结合开挖的施工条件以及开挖长度与宽度,有效控制开挖区域,尽可能减小对于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3.2 进行施工维护
深基坑开挖前,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是施工区域的维护工作。通过在施工区域布置地下连续墙以及维护支撑,结合主体建筑的地下室外墙,有效地形成一个整体的维护结构。然后结合深基坑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基坑的整体围护结构的施工设计,要求将设计地区细分到每一个层道,通过不同层道之间的内支撑,直至完成工程地下结构与周边围护结构的建立,之后就可以开始深基坑的开挖工作。
3.3 深基坑的分层开挖施工
深基坑的分层开挖施工步骤主要有三步:
第一步,进行深基坑的基础灌注。目的是加固处理基础部位。通过对选取的开挖深基坑进行测量,通过对深基坑的中部实施楼板支撑,楼板之下放置施工钢管,通过钢管完成深基坑的基础灌注;
第二步,开挖方式的确定。应根据实际的基坑情况进行确定深基坑的开挖方式,一般情况下的多层情况而言,通常使用的是盆式开挖。盆式开挖是指上一层的开挖宽带要比下一层大,如此可以建立一定的深坑坡度,方便施工;每开挖完一层,及时进行底板封固;通过垂直方向由下至上进行开挖,直到挖至层顶端的模板时才完成挖掘施工;
第三步,支撑结构的建立。对于深基坑进行相应的围护结构的建立时,应确保盆式开挖过程中的盆边部位的坑壁强度以及浇筑混凝土的强度。
3.4 地下室部位的中间支撑柱施工
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地下室中间支承柱的稳定性施工也是一个较为关键的步骤。通过建立地下室中间支撑柱可以有效的实现地下墙体与中介支撑柱之间的连接,整体结构得以加固。为了尽可能的减小建筑部位的负荷以及上层施工部位对下层结构的压力,在进行中间柱与地下结构直接的连接固定时,通常使用的是杆件,通过合理调整杆件的长度,来确保整体的稳定性。
4 结束语
逆作法进行深基坑土方的开挖,可以有效实现工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逆作法施工之前,应进行整体建筑与周边建筑的分析工作,进行准确的开挖区域定位,设置出最合理有效的基坑支护,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释义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突出“风险”二字,要求内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都要以降低风险为导向,在审计项目计划制定阶段对被审计机构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在审计项目实施阶段,以降低风险为导向实施各类审计程序,对企业各类业务和控制实施独立评价,并针对发现的重大风险和内控缺陷提出审计建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相伴相生,它以风险管理为基本理念,既是基于降低审计风险,又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是企业总体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而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1)风险导向审计的首要目标是评估与改善风险,不仅关注风险管理,同时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图通过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等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来提高组织整体的效率和效果。
(2)风险导向审计的视野较为宽阔,从被审计机构经营风险分析入手,全面剖析被审计对象的风险水平、经营环境和诚信程度等,审计范围、深度和广度都大大扩展。
(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重心前移,把审计起点设为风险评估,并将风险评估作为重心工作,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经营环境。
(4)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求更高的审计技术,引入风险管理工具和最先进的审计技术,并要求在审计程序和方法上与特定审计环境相适应,针对不同的风险领域和业务环节以及特定的审计目标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
(二)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关系
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错综复杂,任何偏离预期的变化都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失败。而企业风险管理,正是根据决策管理层的风险偏好,结合风险承受度及风险预警能力,对企业内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以最大限度为企业提供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方法。那么,企业风险管理的效果如何呢?这就需要专业的监督、评价与改进。现代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承担了这一职责,其实质就是在企业风险管理基础之上的再监督,其目的是强化并促进企业风险管理更加规范有效。可以说,风险导向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是相辅相成的,风险导向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评价和发现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促其有效整改,进一步促进风险管理的规范和发展;反之,风险管理内容的不断丰富和风险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也推动着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和手段的提升与发展。根据英国与爱尔兰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立场公告(PositionStatement),在风险管理水平的较低级别,如未采取任何正式风险管理方法的风险暴露阶段,内部审计只能以协助采用风险管理方法为目标,并在审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开展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融合的较高阶段,内部审计完全可以将风险管理过程作为审计对象,在管理层对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内部审计。可见,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应该结合企业的经营特点和风险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具体的审计目标和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
二、实证分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审计中的应用
(一)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风险特点与分析
1.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对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进行内部审计,首先就是要确定其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并逐一进行评价与分析。从保险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看,证券投资业务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市场风险、行业政策风险及信用风险等;从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的内部环境来看,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资产风险、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等。
2.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风险的具体评估在分析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后,还应对其业务运行与管理过程的潜在控制点和风险点进行识别与分析,并考虑风险的重大性和可能性。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面临的最重要、最具有投资业务典型性的重要风险领域及其主要风险因素。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分析判断各类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发生的条件、对实现工作目标的影响程度等,以综合确定风险等级。风险评价可以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方法如可对风险程度进行1、2、3之类的评分,定性方法一般指文字描述。
(二)以风险为导向实施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审计的关键点
近年来,保监会、证监会等监管机关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及保险投资业务的具体操作要求进行了规范。这标志着保险企业进入全面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阶段,保险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国内大多数保险公司在外部合规监管部门的要求以及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下,搭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设置了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投资风险控制制度、业务管理规则等,逐步形成了事前风险控制、事中风险控制防线与事后风险控制相结合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内部审计也具备了充分发挥第三道防线作用的必要条件。具体而言,以风险为导向对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实施内部审计重点应关注以下内容:
1.以风险为导向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项目和审计范围。审计部门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围绕保险投资发展战略,结合监管要点,重点关注董事会和公司管理层关注的流程和控制点,并对保险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初步识别和综合评估,充分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证券投资业务审计规划和计划。
2.以风险为导向编制审计方案,明确审计方向和审计内容。在制定证券投资审计方案时,应对保险公司证券投资的相关风险要素进行全面系统评估,了解证券投资的业务流程及其内外部环境,评估各流程、各环节风险点,据此确定重点审计内容。
3.以风险为导向执行审计程序。在执行审计项目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将风险导向理念渗透于审计实施的全过程,增强风险审计意识,把风险管理意识和方法融入到审计实施全过程中。在审计方案的引领下,审计人员可以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风险较大或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证券投资领域,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以风险识别为基础,通过风险评估、分析性复核、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等方法,发现证券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以便将审计风险控制在既定范围内。
4.以风险为导向编制审计报告。应对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对发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和分析,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
三、审计实务探讨: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内部审计实施要点
根据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重要风险领域及其风险特征,与前文第三部分风险分析所列五大内容相对应,内部审计应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财务会计控制目标与审计重点
1.是否建立并实施规范的会计核算流程,及时、准确、完整编制财务报表,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对外披露的准确性。
2.是否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和预算控制制度,明确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控制费用支出,确保预算的执行。
3.是否妥善保管公司各类资产,及时登记,定期盘点,及时对帐,确保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4.是否对资金运用专户进行统一管理和运作,专户的设立符合资产委托方的要求,及时掌握资金头寸的变化,资金划拨是否符合专户资金运用的要求和具体投资业务的要求。
(二)投资决策控制目标与审计重点
1.是否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组织架构,制定透明、规范的投资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投资决策流程是否包括研究、论证、决策、实施和报告等内容。
2.是否建立健全相对集中、分级管理、权责统一的投资决策授权制度,对授权情况进行检查和逐级问责。
3.投资决策是否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范围、投资限制等要求。公司投资决策是否有充分的依据及书面记录,有关责任人是否在记录上签字,重要投资决策是否有详细的研究报告;投资品种的选择标准是否合理并定期评估调整。
4.是否兼顾资产与负债的匹配。
5.是否建立了相关的监督机制,保证投资的安全性与投资渠道、投资比例的合法合规性。
(三)投资操作控制目标与审计重点
1.是否建立独立的交易部门和规范的投资操作流程。所有投资指令是否都经交易部门审核,确认其合法合规后予以执行。
2.是否对业务经办人员建立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谈判、询价应与交易执行相分离,密切监控交易过程中的谈判、询价和签订等关键环节。
3.是否建立交易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和反馈系统,严格控制投资过程中各种交易风险,确保投资交易的顺利进行。
4.是否建立并有效执行严格的公平交易制度,确保不同性质或来源的保险资金的利益能够得到公平对待。
5.是否建立完善的交易记录制度,每日的交易记录应及时核对并存档。
6.场内投资(股票、基金、债券)是否实现投资与交易职能相互分离,是否建立并实行集中交易制度,是否建立对日常投资比例的监控机制,保证投资比例符合相关监管部门和公司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