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能与能源利用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油田生产 节能消耗 分析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TE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302-01
引言
节能降耗一直是每一个生产型企业所关注的重点之一,特别是对于油田这一类能源开发企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油田企业是一大而全的综合性企业,是以能源开发为主的企业。既是产能大户,又是耗能大户。能源消耗在油田企业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能源利用状况与企业的管理水平能耗结构等密切相关,管理水平的提高,技术的创新进步,都能有效地降低能耗。因此,如何改善能耗消耗结构,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增加值能耗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建立有效的管理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降耗举措,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对油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节能降耗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与企业价值观念的渐渐转变,节能降耗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逐渐会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成为所有企业的热点问题。从企业方面来看,节能降耗,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节能降耗作为推动力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如果企业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推行节能降耗势在必行。
二、油田企业生产中节能降耗存在的问题现状分析
能源生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我国能源短缺、资源匮乏的发展现状来看,节能降耗是油田企业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发展战略。近几年来,我国大多数油田企业都在认真贯彻《节能法》,坚持“以节约为生产之首,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工作方针,并结合油田不同时期的生产特点,不断加强与完善节能管理,大力提高油田生产节能技术与能源利用效率。
目前国内的各大油田都在进行节能降耗工作,制定相应节能降耗战略目标。从技术创新、管理进步、结构优化等方面着手实现油田的节能降耗。但由于国内技术管理水平仍处在探索阶段,相关技术还不成熟,在能源利用效率,管理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节能降耗潜力很大。
1、油田生产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从我国油田企业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多数油田企业对油田生产中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还不足,尤其是在发展思路上还未转移到通过存量调整与挖潜改造的举措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工作中还普遍存在着务虚多,落实少,口号多,实践少的不良现象,对于油田生产中的节能降耗意识还有待加强。
2、节能降耗的设备运行效率不高,耗能费用也不断上涨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油田企业的投资不足,导致其生产运作设备与装备差,部分设备与工艺性能落后或负荷率低,生产运作效率不断下降,能耗量不断上升的问题日益凸出。而许多油田企业虽然在整体上控制了能耗量,但随着油田生产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油气的生产耗能量也在逐年上升,耗能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
3、油田生产的燃料结构不合理
油田生产中加热炉、锅炉普遍存在以原油为燃料的问题,而原油在开采过程中,尤其是稠油的开采过程中,自用原油量较大,后备储量不足。而对于那些原油产量逐年递减的小油田来说,这种能源使用结构是不合理的。
三、油田企业生产中节能降耗措施探讨
1、提高节能降耗的技术与设备水平,调整能源生产结构
油田企业应适当加大投资,引进与应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新技术与设备,将以消耗大量物质资源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节能降耗结合技术进步,高能效、低污染的节约型生产方式。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与污染重的技术、工艺与设备,实施能源效率标准与认证标识准入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节能降耗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的发展进程,根据实际不断调整燃料结构,促进结构节能与能源结构的优化,促进能源利用向高效化与清洁化的方向发展。
2、加强油田生产中的节能管理,对企业能源消费要进行考核、监督
能源消耗的考核监督是实施节能消耗计划的关键环节,是企业节能降耗管理的重要职责。它的根本出发点是减少能源消费,降低产品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不是消耗地对能源使用加以控制,而是积极地指导能源消费。
通过一系列的能源消费基本资料和重要指标,为企业主要部门提供能源利用情况的科学分析,找出节能降耗的潜力和措施,为企业能源科学管理和开展降耗技术改造提供科学依靠;同时要有经济政策来推进节能降耗管理工作,把节能降耗管理和定额管理制度化,使管理制度明确化,要惩罚分明,这就是要求企业能源管理部门对于定额制度、计量制度、监督制度、统计监督、经济核算、产品检验等要作过细的工作,做全面的安排,全面实现企业的有效节能管理。
四、总结语
油田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是一项必须要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油田企业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以广义节能为基础,以油气生产节能为重点,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科学管理为必要手段,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节能降耗与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油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艳涛,田妮娅,王泽征,油田生产中节能降耗措施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7期.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目标将如何实现?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说,这项工作主要从新建建筑节能和提高既有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两个方面开展。
新建建筑节能方面:
――进一步明确建筑方针,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活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国情,既要保证质量安全,又要强调使用功能与经济实用,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杜绝盲目攀比,浪费投资的现象。
――强化执行节能标准的全过程监管。规划立项阶段,把能耗标准作为建设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不合格的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项目建成后,必须进行建筑能效专项测评,达不到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落实项目建设各方主体责任。建设单位要按照相应的建筑节能要求委托工程项目的建筑设计。竣工验收应包括查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要在审查报告中单列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内容,审查不合格的,不得通过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单位要严格落实设计文件中的各项节能措施,确保质量。
提高既有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方面:
――开展建立节能监管体系相关工作。今明两年,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比较集中的省市开展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面积、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年度能耗总量等基本信息的调查统计,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对能耗统计或能源审计结果的公示,对重点城市中重点建筑进行建立能耗检测平台试点等。
――提高运行节能管理水平。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所有权人、业主或其委托的物业管理单位要设立专门的能源管理岗位,聘任具有节能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能源管理工作,通过规范用能行为、优化系统运行、安设调节装置、完善运行管理制度等措施,切实降低运行能耗。
今年初,国务院批复的《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和任务之一。今后我国工业的发展,要按照十提出的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降耗,切实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以节能环保为抓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实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把能耗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要建立和完善落后产能和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的退出机制,切实采取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把新增产能布局与落后产能淘汰结合起来。
二是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技术进步。把技术进步作为降低工业发展能源消耗需求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
三是加快建立完善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切实把好节能环保准入关,实施更严格的行业准入条件,提高能效、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准入门槛;加快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标准、准入条件,避免新兴产业发展出现新的浪费能源资源和污染环境的问题。
四是强化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管理。加强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管理和指导,开展重点用能产品能效标杆指标及企业评价工作,加强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能源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工业能耗在线监测试点,推进全国工业能耗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五是组织实施节能产品推广政策。会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认真组织实施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切实抓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信息监管工作,发挥好节能产品财政补贴政策对产业升级换代的引导促进作用。
六是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推动工业领域气候变化应对工作。制定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实施方案,开展低碳工业园区建设试点示范。加强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和产业化,选择一批技术成熟、减排潜力大的低碳技术,积极推动传统产业低碳技术改造。
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阶段,化石能源、钢铁、水泥等产品都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需的物质投入。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是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撑,而这些“高碳”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来满足中国的巨大需求。因此,提高产业竞争力、应对气候变化就必须降低其碳强度,完善和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我国早在1989年就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来确保我国的环境保护,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完善,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漏洞,并且在一些更为详细的规定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我国的法律法规急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细化。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这将成为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瓶颈。低碳技术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涉及面广、难度大是我国低碳技术所面临的难题。低碳技术涉及国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社会再生产过程,但由于低碳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严重制约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例如,我国高碳的火力发电仍占发电行业的主体地位,而目前的技术根本满足不了低碳发电的要求。此外,我国政府积极倡导限制汽车二氧化碳的排放,但缺乏新能源动力,太阳能、氢能的利用还处于进一步研究阶段。
二、优化结构完善低碳经济立法和管理制度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我国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能效和低碳排放的产业。①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低能耗产业,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②调整高耗能行业结构,淘汰陈旧设备,推广高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推进清洁生产,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③将低碳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原则考虑和当前安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加快低碳经济相关立法和完善管理制度:法律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趋势,应抓紧进行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立法工作。同时,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突破口,认真做好低碳经济的相关发展规划,明确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目标和任务,促动我国低碳经济积极、有序和健康发展。政府还应积极地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激励政策和制度,引导和鼓励国民走低碳经济的道路。此外,还应当建立相应的市场运行规则,如企业市场准入条件、规范项目的竞标方式、企业实施低碳经济发展的效果考核机制等,以提升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信心和发展动力。
三、加强合作立足国情
引导公众参与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人类共同生活的地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无能为力的。保护地球,促进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为了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应积极加大资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经验,促进低碳技术的国际引进、消化和二次创新,大力发展节能与高效利用技术,并通过逐渐建立相关机制来实现低碳技术的飞速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应立足于国情,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低碳经济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调整能源、产业结构,革新技术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在目前及今后的工作中,应结合国情,有序、分阶段、有重点、有目标地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该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并将其作为新的生产和消费增长点。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公众参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润,人们开始肆无忌惮的滥用资源、并任意污染环境,导致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使人类资源与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这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应当有效利用教科书、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加强教育宣传,全面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使低碳经济理念更为广泛地被公众所接受。
四、结语
绿色建筑是一个全新的名词,“绿色”并不是指颜色,而是泛指环保、节能、生态、可持续,在室内布局、材料的选择、资源的利用等方面都遵循自然生态原则,在建筑建造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进而形成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最高境界,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成为国内外建筑行业最为关注的话题,既有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也有利于将绿色、生态的观点进行传播与发扬,是现阶段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目标。绿色建筑的出现,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感受和居住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达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真谛,以营造更具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2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与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还有所差距,绿色建筑的概念起源于生态建筑,是在生态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升级而形成的具体性的绿色建筑设计观念,且生态建筑概念是由早期的美国人保罗•索勒提出的,通过一系列的演变,最终形成了绿色建筑。为了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应了解当前绿色建筑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2.1观念相对传统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相较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起步较晚,其中在观念上就有所体现。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建筑企业在认识上存在偏差,绿色环保观念不够深入,致使绿色建筑的发展受到制约,大大影响了绿色建筑水平。部分建筑企业对绿色建筑认知不到位,一味的追求节能、节源、绿色生态,而往往忽视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在材料使用上多于节俭与吝啬,导致建筑极易出现质量问题,绿色建筑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政府对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设计工作不够重视,只是一味的开展建筑项目,并未将绿色观念融入其中,对建筑企业的独处力度不够,影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
2.2技术得到优化
绿色建筑对技术的要求很高,要在原有建筑设计技术的技术上融入节能技术,以绿色生态建设为基础,进行建筑的科学、合理设计,大大提高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水平。就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情况而言,虽然已经具备了高端的建筑技术,但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双层玻璃幕墙、真空玻璃、光导采光系统等都在现代绿色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以求探究出更为完备的绿色建筑技术。另外,轻质建材ALC板性能与技术应用、ETS污水处理系统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绿色建筑的建造之中,相信通过不断的推广与使用,技术会得到优化与完善,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条件。
2.3激励政策不健全
现阶段,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中,激励政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经济激励。我国在经济激励方面还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工作产生制约。激励政策不健全,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优惠政策短缺,会让建筑投资方心生顾虑,且绿色建筑的盈利性相较于一般建筑要低,投资方的兴趣不高,很难吸引投资商进行新绿色建筑的承建,影响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另外,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科研、技术、建材等的投入,需要大量的经费予以支持,针对此类问题,我国给予了相应的重视,但是提供的资金有限,节能技术与工艺的探索、材料的研发等都需要大量的支出,仅靠政府的资助只能解燃眉之急,是激励政策不健全的重要体现。
2.4管理制度不完善
新型社会背景下,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永恒不变的目标,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对社会形态、环境等的考虑,只有具备优质的环境,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如今的绿色建筑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政府对绿色建筑管理的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对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等环节的干预度不够,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不够,对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流于形式,导致绿色建筑管理质量下降,工程质量、造价、技术等控制不到位,影响施工质量。
3构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3.1加大政府干预力度,优化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
为了加强对绿色建筑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应加大政府的干预力度,增强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在有关绿色建筑建造方面的政策应不断完善与丰富,及时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政策,以彰显对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视程度。绿色建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原有的生态建筑概念衍生而来的,后续传入中国,我国针对绿色建筑相继出台了多个法律条文和相关政策,来为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依据和标准。因此,政府部门人员应注重对绿色建筑行业的重视,充分衡量绿色建筑的设计价值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的连续出台,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提供了政策与法律依据,可见我国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视程度。为此,应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对原有的政策、法律条文进行优化,构建绿色建筑的专项成套法律,为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依据,提高绿色建筑水平。
3.2优化绿色建筑发展技术,对技术进行不断的革新
在绿色建筑建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技术,尤其是了绿色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与节水技术等,每种技术的使用都会对整个绿色建筑产生影响,加强对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创新,是提高绿色建筑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存在滞后性,绿色建筑的技术相对落后,在各项技术实施的过程中遭遇阻碍,建筑节能技术设备、环境控制技术、绿化配套技术等都有待完善。我国应紧紧抓住技术这个关键点,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之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优化,实现技术的革新与升级。在绿色建筑管理过程中,应建立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对公共建筑的空调采暖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适度的改造节能标准、技术标准等,并将整个项目建设整合起来,制定整套的绿色建筑技术战略。绿色建筑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应在设计阶段,将水、电、暖等进行优化设计。例如,可以借助太阳光来增强室内的明亮度,利用太阳光可再生的特点,来达到节能、绿色环保的效果,以提高绿色建筑的技术水平。
3.3构建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以提高建筑管理的积极性
绿色建筑是是对全寿命周期的记载,建筑的建造只是生命周期的初级阶段,建筑的使用过程最为关键,在使用过程中居住者的满意度、绿化效果等都是衡量绿色建筑的关键。我国重视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将绿色建筑的构建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应构建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满足绿色建筑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为此,国家应加强对绿色建筑的重视,设立绿色建筑专项资金,对绿色建筑的建造给予扶持和支撑,并对表现优异的建筑企业予以奖励,组建绿色建筑技术研发队伍,并利用专项资金提供技术资金和材料资金,实现对绿色建筑的全面激励。我们以武汉为例,该地区普遍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对符合技术标准、技术合格的可进行减免费水资源的处理,可通过建筑企业进行申请即可实现;在绿色建筑中采用太阳能技术进行建造,补助不超过5元/Wp;对采用地埋中央空调的建筑,给予不超过50元/m2的补贴。经济激励政策在武汉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建筑行业的积极性,纷纷投入到绿色建筑的建设中来。
3.4健全绿色建筑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者的权责问题
绿色建筑管理制度是构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关键和核心,应从不同层面来对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与设计,强化对管理者的权责问题,将权责问题落实到个人,一旦发生问题,可立即找到相关责任人,是绿色建筑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应建立咨询机构,咨询机构可以与建筑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进行及时沟通,并为各个环节提供信息咨询和建议,进而构建完整的工程项目组织体系,一旦在组织体系某个系统脱节,应立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可提高绿色建筑管理中各项问题的解决效率,实现了权责的明细化。政府部门应从管理制度着手,应制定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施工验收标准、运营管理标准等内容,以增强管理制度的约束力。以运营管理标准为例,其主要以运行和管理维护为主,如物业管理的相关标准,绿色建筑的供水以及节水设备、照明、采暖和空调等设备的日常管理标准也具有必要性,通过不断的规范与完善,提高管理水平是必然结果。与此同时,构建绿色建筑评估机制,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审核。对绿色建筑建造的材料、设计、技术、施工现场等进行控制,严格杜绝不符合绿色建筑建造的一切进入施工现场,对材料的规格、技术的设计、材料的选择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邀请专业人士对相关材料、设备的节能、生态特点进行评估以及检测,然后对所评估的内容进行最终的审核和认证,摒弃不符合绿色、节约理念的要素,为提高绿色建筑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4结语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基础,加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节能的自觉性,加快构建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互促进,开发与节约并举,节能优先,效率为本,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实施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三)总体目标。到“五”期末,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年降低20%以上,其中工业年均节能率4.4%以上;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和升级,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有条件的要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节能标准化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形成市场主体自觉节能机制。
二、主要任务
(四)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发展,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规划产业和区域布局,避免造成能源浪费;推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提高三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争取在“五”末达到36%。
(五)严格控制新开工的高能耗项目,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积极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和规模效益,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
(六)大力优化用能结构,大力发展高效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原煤的直接使用,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
三、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
(七)强化工业节能。突出抓好化工、热电、饮料制造、纺织、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节能工作。从年开始组织实施现有规模以上50%的企业节能行动,骨干企业年内节能率达到4.5%以上。积极推动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
(八)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开发区、河东新区、射洪县等有条件的区、县要率先实施节能55%的标准。
(九)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积极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和淘汰超标高耗能交通工具,完善报废汽车拆解财政补贴机制,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开发和推广车用代用燃料和清洁燃料汽车,县以上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要全面推广CNG改造。
(十)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等。
()抓好农村节能。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加快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太阳能以及农作物秸杆气化工程。
(十二)推动政府机构节能。重点抓好政府机构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办公设备节能,大力推动政府节能采购;加强公务用车日常管理,不断降低燃油消耗和浪费。
四、节能工作的具体措施
(十三)加大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增强全民节能意识。报社、广电、文化、教育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能源形势和节能的重要意义,引导合理消费,营造人人讲节约,事事讲节约的良好氛围。教育部门要将节能纳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视和加强对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节能教育。科协等组织要围绕节能开展系列科普活动,认真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加强经常性的节能宣传和培训,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节能。
(十四)加强规划指导和监督考核。各区、县政府要按照“五”规划纲要,把实现节能降耗作为约束性目标,认真制定能源节约专项规划。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500吨标准煤以上或年用电200万千瓦时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执行合理用能专题审查制度,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不得审批、核准,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对擅自批准项目建设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十五)加大企业节能管理力度。各区、县政府要加强推广节能技术,提高电能使用效率,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政府激励机制;各能耗企业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强化基础工作,配备专职人员,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并加强监督检查。
(十六)推动公共节能工作。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加大节能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禁止淘汰设备异地再利用情况以及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情况等。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不准开工建设,严厉打击报废车辆的违法交易情况,严禁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产品。
(十七)加大对节能工作的支持。各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节能工作的投入,对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信息服务等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在“五”期间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节能的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及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实行节能奖励制度,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中做出重大显著成绩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用能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节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节能奖励计入工资总额。
(十八)实施有利于促进节能的激励政策。各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强对节能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通过市场融资,加快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强和改进电价管理,建立成本约束机制,完善电力分时电价办法,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促进结构调整。市物价局要尽快制定出适合我市的能耗超限额加价的政策,用足用活国家有关节能降耗的优惠政策。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华东夏热冬冷地区,由5幢23-29层高层组成,基地总用地面积30323m2,总建筑面积98095m2,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约83822m2,地下部分建筑面积约14273m2。该项目参照当地相关节能设计标准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进行设计,可容纳居住户数804户(图1)
图1北立面效果图
二、创新实践
1、 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
项目实施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体现的是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筑节能技术的推进是一个由政府引导、在市场环境中逐步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其中政府建设管理应实现由主导到引导的角色转型,实现建筑节能机制培育与政策落实,实现建筑节能规范化与科学化的创新。
该市建设管理单位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对项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积极努力倡导建设绿色地区,并力图通过绿色保障房项目的示范作用,推动该市绿色建筑的发展。当地建设管理部门还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为绿色建筑的推行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2、宜居概念的提升
环保节能是该项目设计的重要理念,宜居概念有了新的内涵。
(1)项目选址的优越性
项目坐落于该市新城。该新城是该市东南部具有唯一性的城市大型山水公园式新城,山环水抱,自然山水优势极为显著。
新城在区位上是老城区和东部三镇的衔接点,属于新划入中心城区的城市新区。一方面新城纳入中心城区,其自身的山水环境优势决定新城将作为城市的大型城郊旅游目的地,服务于该市域甚至更广泛的地区。
(2)文脉传承与发展
与其他在建重点地区比较,新城的特点重点在山水,称为“城市的后花园”。作为城市新区的项目建设,需要传承传统山水要素影响下的建筑风貌形式,创造有地域特征的新建筑,另一方面作为城市新区,需要延续当代的创新精神,保持建筑风貌的多样性。
该市住宅立面造型为“现代风格,中式气质”,线条明快的粉墙,图案分明的门窗,质感深切的栏杆台基,中式建筑的淡雅素净与现代住宅的简洁明快相互交融,实现将传统的中国式建筑风格纳入现代住宅中。
(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集约型的设计理念:在满足功能适用的前提下,尽量将平面布局做到紧凑,提高建筑面积有效使用率,控制住宅套型面积标准。其项目根据基地规模特征,五栋高层东西成横条状布置,以节约用地,人均居住用地指标11.78m2。项目充分利用地块北侧道路以及绿化带,布置高层住宅,从东到西,由低到高,形成良好的天际线。
走向自然的设计理念:古罗马时期维特鲁威就提出“对自然的模仿和研究应为建筑师最重要的追求,自然法则可导致建筑专业基本的美感。”建筑设计要尊重自然,要充分利用自然的资源进行设计。该项目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并在设计阶段,结合CFD技术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及室内空气龄的计算,根据模拟结果进行合理的户型调整,以保证室内自然通风的效果和室内的空气质量。
适宜技术应用的设计理念:绿色建筑不能等同于高科技、高投入的高端技术与设备的应用,而是要提倡采用基于传统建造技术和适宜性技术相结合的最基本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措施。我国幅员辽阔, 从南到北经历多个气候带, 温度、湿度、风力、光照、太阳照射角度等诸多条件不尽相同, 采用能源的构成状况也不相同,能源耗费情况互有差别。 因此, 只有区别对待不同地域的建筑项目, 因地制宜, 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技术方案, 并严格按照节能技术方案进行施工, 才能保证建筑节能技术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绿色低碳技术措施
1、场地的可持续性利用设计
(1)场地选择与规划:该地区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化遗存遍布,交通便捷,生态、人文和区位优势明显,是一块宜居、宜商、宜游的风水宝地,具有完善的规划储备及用地条件。该地区也是该市打造生态休闲与高档居住相结合,提升城市功能、形象和城市知名度的重点地区。
(2)地下空间利用:基地总建筑面积98095m2,其中地下部分建筑面积约14273m2,占总建筑面积的15%,主要使用功能为停车场、配电间、进排风机房等,地下空间利用合理。地下空间结合绿地设计采光井,充分利用自然光采光。
(3)景观绿化:小区有较高的绿地率,景观结合小区组团结构设计,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采用70多种植物,形成了乔、灌、草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地面停车位和非机动车道均为透水地面,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为58%,利于降低热岛效应,改善建筑室外活动空间的热环境和热舒适状况。
(4)公共服务与交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人口规模约5.5万人,规划发展成为集旅游、休闲、度假、居住、服务、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综合区。实现居住区、公共建筑区出入口500米可达公交站点的住区比例为100%,实现住区出入口可达公共绿地、教育设施的住区比例为100%。
2、 节能与能源利用
(1)在建筑总平面设计时,结合主导风采用有利于自然通风的方案设计。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书房等居住空间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0%。厨房的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0%。
(2)建筑按节能65%的标准设计。本工程的墙体材料(除剪力墙外)外墙分户墙及楼梯间采用190厚三排孔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其余内墙选用19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东、西、南向窗采用中置遮阳断桥铝合金节能窗(5+19A+5);北向窗采用铝型材单框断热桥中空玻(5+16A+5)。
(3)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可再生能源。63.2%住户安装太阳能热水,结合建筑设计实现阳台壁挂式安装。
(4)建筑采用高效用能设备和系统,地下汽车库所选风机均为双速风机,平时作排风用时,其全压均小于600Pa,单位风量耗功率均不大于0.32。
(5)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照明功率密度不仅满足国标现行值要求而且满足国标目标值要求。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推行模拟和遵循自然规律的设计模式,对项目水系统进行综合规划,使之建成后的水体环境具有较强的本土适应性,并对城市水系统具有“低冲击”特征。本着“节流为先”的原则,装修住宅均采用节水器具。所有用水器具均满足《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的要求。
(2)收集地面径流、屋面等混合雨水经雨水管收集后进入雨水收集池,经处理后回用于绿化用水,多余的雨水经小区内雨水管网排入市政雨水管。绿化灌溉主要采用微喷灌的节水灌溉方式。
(3)给排水系统管道均采用优质管材和高性能防泄漏阀门避免管网漏损。在需要计量的场合均安装了计量水表,实行水表的分户计量。所有计量水表均选用了高灵敏度计量水表,计量水表安装率达100%。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项目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所用建筑材料均为就地取材或就近预制加工。
(2)住区全装修比例100%,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减少了建材的浪费。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见图2)。
图2建筑内部装修效果图
(3)在建筑用钢方面,用HRB400替代HRB335钢材。
5、室内环境质量
(1)在设计阶段,结合CFD技术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及室内空气龄的计算,根据模拟结果进行合理的户型调整,以保证室内自然通风的效果和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行每一房间的窗地比计算,以保证每一房间的采光和日照环境,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规定。
(2)本项目采用中置遮阳卷帘作为外遮阳措施。建筑东、西、南向窗全部采用中置遮阳,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
6、运营管理
(1)在平时的运营管理中,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进行分户、分类的计量与收费。按照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梯级用水原则,制定节水方案;采用分户、分类的计量与收费;建立物业内部的节水管理机制。
(2)小区采用技术先进、实用、可靠的安全防范系统与设备监控系统。
四、增量成本分析
绿色建筑在提升建筑品质和降低资源、能源消耗的过程中会带来一定的建筑造价成本的增加,但是在保证一定环境舒适度的条件下却可以较大地节省建筑的运营费用。绿色建筑建设不仅要研究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而且要考虑各种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与收益,不同的节能技术由于不同的技术复杂程度及产业化水平,其造价与节能效率差异巨大。
对于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确定,首先需要得到该项目在达到目前相关设计标准要求的条件下的建造成本,然后再确定该项目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情况下的建造成本(绿色建筑成本),并针对每一项因为采用了新措施或者新技术而引起造价变化的内容进行统计。建筑节能标准和相关规定标准较高,建筑按节能50%的标准设计为强制性标准。表1为此项目绿色技术增量成本分析表,其增量成本是在节能50%设计标准之上的增加值。
表1项目绿色技术增量成本分析表
五、总结与发展
综上所述,采用了适用的绿色生态技术,有助于绿色建筑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绿色、节能、环保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在高层住宅上的综合利用,并结合建筑设计实现阳台壁挂式安装,提高安全性能,运行稳定,日利用率高;中置活动遮阳百叶窗解决高层遮阳的同时提高了高层建筑遮阳安全性问题;利用被动式节能(利用对围护结构、自然通风和采光等进行模拟优化)等手段实现低成本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运用,对今后绿色住宅建筑技术的大量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以此项目为典范,为保障房项目的绿色、低碳之路明确了方向,必将开启保障房建筑全面走向绿色的序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创新;施工建筑管理;改革策略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作为发展大国,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切发展与建设均需要围绕“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展开。因此,我国建筑行业成为生态建设的重点项目。通过将绿色施工理念渗透到建筑工程之中,提升建筑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施工方法与施工理念进行创新与改革,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工作。
1绿色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提倡环保、节能、健康、安全的发展理念,是绿色施工管理的基本内涵,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基础保障,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提升人民的环保意识、节能意识、健康意识、安全意识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管理,为建筑行业奠定发展基础,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其出发点与落脚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大力宣传绿色施工管理方略,是建筑施工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建筑行业迎合时展的必然趋势;②增强绿色施工管理力度,是落实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策略,是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基本办法;③培养高素质施工团队,是落实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管理的前提与保证,是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2绿色施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高效率。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绿色管理理念不断深入到建筑行业的发展之中,由于建筑施工程序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在新时期的建筑发展中传统施工理念与新型施工方法不断发生碰撞,对建筑施工管理造成一定的阻碍与制约,传统管理理念无法满足新型施工方法的需求。因此,为提升建筑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需要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改革与创想,使新型管理理念能够满足新型施工方法的需要,使建筑施工能够充分发挥其社会影响力。
2.1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绿色施工管理尚且处于探索阶段,传统施工技术与绿色施工技术不断的磨合,施工管理制度缺乏全面性与整体性。尽管我国已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与规章,但管理内容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与针对性,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2.2监管职能无法落实
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效率是建筑施工管理的重点,一味的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忽视资源的利用率与能源的消耗量。建筑监管人员并没有将“绿色施工管理”作为其监管职工的中心,在监管中忽视建筑施工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面对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及时上报处理,其解决措施具有邂逅性,无法对污染源及时有效的控制,导致污染物进一步的扩散与蔓延。
2.3环保意识比较薄弱
近年来,社会成员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但环保理念停留在较低层次。并没有将环保理念充分的运用到建筑施工之中,通常为了眼线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发展,造成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消耗,破坏生态平衡,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
2.4施工技术存在欠缺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与标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与需要,新型社会人才尚在培养之中,造成现代化建筑施工中缺乏新型技术性人才。在职建筑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均是由传统教育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其施工技艺与发展理念存在单一性与落后性,无法适应新时代建筑行业的发展潮流,在施工管理中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其管理方式不够科学、合理。无法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与防范,影响现代化建筑施工与管理。
3绿色施工管理改革策略
人民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为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建筑施工管理改革,将“绿色建筑”、“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新时期发展理念有效的融入到建筑工程建设之中,能够提升施工人员专业技能与实践应用能力,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节能产品灵活运用到建筑工程建设中,实现建筑施工的自动化、信息化与科学化,降低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节约施工能源,压缩施工成本,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益,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工作。
3.1完善管理制度
对建筑施工管理进行改革与创新,首先需要从管理制度入手,根据我国的相关制度与规章政策,结合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详细的制定出建筑施工管理方略,落实每一个建筑施工问题的解决办法与解决策略,使绿色施工管理人员能够有相应的规章与政策可以依照,从而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落实监管职能,将“绿色”施工理念深入到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3.2落实监管职能
为保证绿色施工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实施,需要落实管理人员的监督职能,加大监管力度,根据绿色施工管理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监管方法,建立施工监督组,定时、定期的对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与考察,使建筑施工的每一个过程均能环环相扣,落实监管人员的监管职能,一旦遇到问题均有相应的人员进行解决与处理。
3.3提升环保意识
为保证施工管理人员能够自觉、主动的按照管理制度实施其管理职能,需要提高施工人员对能源、资源利用率的重视程度,积极宣传绿色环保、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使每一个各施工人员均能参与其中,规范施工操作过程,节约资源,降低废弃物的产生,不使用具由危害性的建筑材料。除提升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之外,还需要深化绿色建筑改革理念,定期对其进行环保知识的培训,使管理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绿色施工的重要性,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落实依法监管职能。
3.4引入先进技术
建筑施工部门及时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理念,将绿色环保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建筑施工人员之中,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能够灵活运用现代化施工设备,提升建筑施工质量与效率。针对泥浆污染、扬尘、光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进行严格控制,科学合理的运行相应的设备,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控制与管理。例如,泥浆污染问题,为防止泥浆外流,需要利用“固结处理法”对其进行处理;扬尘问题,可以运用“围挡”或者是“淋水降尘”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光污染问题,利用“微施工技术”代替传统的“电气焊技术”,以此减小光污染。
4总结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施工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将绿色施工管理理念运用到建筑施工中是时展的必然需求。为促进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从管理制度、职能归属、环保意识、技术设备等方面入手,在传统建筑施工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完善,使绿色管理理念能够深入到建筑行业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增福.试析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如何创新建筑施工管理[J].绿色环保建材,2017(04):218~219.
[2]贺剑峰.试论基于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如何创新建筑施工管理[J].中外建筑,2015(08):139~141.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人类社会在面临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下提出的,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来替代化石能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低碳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以技术、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不仅是调整能源结构和改变传统产业经济结构的一种手段,更是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政府文件是在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上,而现阶段在全世界范围内,低碳经济并不仅仅是口号和概念,它已走向现实并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对人类的价值观念、消费和生产方式、发展模式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
二、低碳经济形势下石油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时代,节能减排对石油企业提出了新要求,在低碳经济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国石油企业要想占得一席之地,就亟需在企业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企业只有紧跟低碳经济时代的步伐,在管理创新中求发展,才能提高石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才能让企业健康发展。中国石油企业,应该顺应时代大力推行在低碳经济视野下的管理创新,这其中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低碳经济为视野进行管理创新是石油企业完善自身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在时代的变迁中,如果石油企业不跟随社会进步的步伐,改变自身落后的管理办法,那么市场终将会所淘汰它。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中,为了让企业结构适合社会发展需求,很多企业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改进。而对于石油企业而言,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需要进行技术、观念、人才、制度的创新,而这些都需要在一个大的背景下进行,那就是要实现正意义上的低碳管理创新。
(二)以低碳经济为视野进行管理创新是石油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选择
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企业要发展的前提,而当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迎合了这个前提。石油企业在低碳经济的视野下进行管理创新,不仅可以改进或者剔除以往企业中不合理的管理办法,更能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此来提高石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以低碳经济为视野进行管理创新是石油企业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石油产业之间愈演愈烈的竞争,在先进的科技技术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我国的石油企业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此,我国的石油企业更应积极面对困难,寻求合理的管理模式创新,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用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并在石油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低碳经济形势下石油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对策
在低碳经济形势下,石油企业要实现管理创新的对策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而纵观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模式来进行概括,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管理创新。
(一)树立新理念,强管理创新意识
在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中,石油企业要在低碳方面进行管理观念创新,就需要冲破原有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束缚,运用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技术,循序渐进地推行新理念和观念的创新。
石油企业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在企业中树立高度的低碳发展意识,让企业的发展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积极宣传低碳发展的新理念,倡导低碳消费。同时,石油企业还应树立绿色设备管理理念,面推进设备绿色低碳运行,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维持设备的最佳工作状态,实现设备管理功能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维修人员身心健康相结合的目标。另外,为积极适应低碳发展要求,石油企业还要树立创新是企业永恒主题的理念,才能多方位地推进创新管理理念的深入员工心中。
(二)培?B新人才,扩管理创新主体
低碳经济形势下,石油企业要有持久发展的动力,关键在培养低碳专业人才。加强低碳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拓宽创新主体,是推动管理创新发展的内动力。
为使内动力更好地发挥创造才能,需要石油企业做好各项培训工作。首先,加强对心理素质的教育、培训和引导,给予创新主体锻炼机会,汲取最新的管理创新知识,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技能,有意识地培养创新主体。其次,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侧重于低碳发展方面的扩散思维的训练,提高创新主体的扩散思维能力,全面实施扩散思维的训练,完善扩散性思维的训练过程。最后,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氛围,使创新主体的创造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提高石油职工对企业和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强化员工的创新动机。
(三)严创新过程,提管理创新水平
管理创新是连续性和渐进性的一个过程,一个新的创新方案的提出到实施,并不意味着创新过程的结束,从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刺激来考虑,会直接影响方案的效果。
从管理创新的过程出发,石油企业在整个管理创新的实施过程中,都应严格对待每个环节,使管理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发展的模式。一个新的管理方案的提出,需要对各项问题进行识别,并结合企业内部情况进行论证,才能够进入到采纳阶段。需要指出的是,在推进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以低碳发展为背景,再结合自身企业的情况,根据新方案提出、采纳、实施来循序渐进地提升管理创新的水平,切实保证管理创新的相关举措落到实处。
(四)改管理制度,优管理创新结果
低碳经济形势下,石油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改进和优化企业原有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管理制度,强化绩效管理措施,将低碳经济的具体要求作为重要指标加入相关的规章制度。
首先,石油企业管理创新要顺利开展需要适合的管理制度配合,而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下,石油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应以将员工的利益和发展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即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其次,石油企业还应结合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将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与企业员工的职责挂钩,从而为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打下牢固的制度基础。再次,应大力探索落实职工参与管理制度的方式方法,培育出具有石油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上下共同塑造良好的形象,深化石油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