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范文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防震减灾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

第1篇:学校防震减灾知识范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后于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5月12日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和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为广泛宣传普及防震减灾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法制意识,营造全社会依法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良好环境,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决定于5月份在全县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这个主题,深入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积极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实效,全面提高我县防震减灾总体能力,促进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

二、活动主题

牢记唐山、汶川地震教训、普及防震减灾法律知识、高度关注民生、服务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示范县建设。

三、总体部署

1、精心组织《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日的集中宣传。在5月1日《防震减灾法》实施日前后,以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为重点,主要通过悬挂横幅、印发防震减灾知识手册、上街宣传等形式,重点加强面向机关工作人员、学校、医院、商场、社区和农村的宣传。

2、强化“全国防灾减灾日”的集中宣传。在5月12日以地震科普知识和防震避震知识为重点,通过组织地震科普示范学校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发放防震减灾知识手册、街头宣传等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于防震减灾工作的认识和防震避震知识,提高我县防震减灾总体水平。

3、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万家”活动。充分利用机关、学校、居委会社区、农村基层组织等宣传阵地,推进防震避震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普及地震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知识,着重建立能够持续宣传地震科普知识的地震安全社区和农村民居的宣传教育平台,全面推进城乡防震抗震知识水平的提高。

四、主要活动安排

1、悬挂横幅。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以《防震减灾法》和5•12防灾减灾日为主要内容,在重要位置和各村、各居住小区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要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认真组织,最少不得少于5条,各行政村、居民小区都要悬挂。对于组织情况将进行检查,并列入全年考核范围。(5月1日前完成)

2、报纸宣传。结合5月1日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实施、5•12防灾减灾日和纪念汶川大地震有关情况,在报纸上刊登县领导署名文章,号召全社会共同提高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营造全民同参与、同宣传的氛围。(5月12日完成)

3、应急演练。组织省级地震科普师范学校桓台县实验中学以及计划申请科普示范学校的邢家中学等有关学校进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以提高学生防震应急意识和知识,提高学校应急反应和防震避震的能力。要求各学校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实效可行的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并认真组织,全面总结经验和不足。(5月12日前完成)

4、印发宣传手册。印发防震减灾知识手册20000册,做到机关、单位、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人手一份,企业、社区、医院、商场、农村等主要负责人人手一份,并在上街宣传过程中向广大群众发放,尽量做到抗震避震知识广泛普及。(5月1日前完成编印)

5、网站宣传。在桓台政务网和桓台科技网上刊登《防震减灾法》和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和文章,丰富宣传手段、扩大宣传面。(5月12日前完成)

6、地震科普阵地宣传。结合科技活动周集中进行科普宣传,通过在繁华地段组织开展上街集中宣传活动、摆放展板、悬挂过街横幅、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科普村村通橱窗、组织人员到学校进行地震科普讲座等形式积极进行地震科普宣传。(5月23日前完成)

五、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为扎实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要求各级各单位各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制定目标、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强化监督考核。县地震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月活动的组织实施,并进行不定形式的检查,检查结果上报县政府和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

2、广泛动员。积极组织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周密策划,及早部署,广泛动员,认真组织,通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进一步扩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社会影响力,促进防震减灾法制理论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3、部门联合。与县司法局联合发文,在全县普及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地震科普知识,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学习防震减灾法、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的浓厚氛围。

4、认真总结。在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结束以后,认真进行总结宣传月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并建立防震减灾宣传长效机制,把防震减灾宣传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去。

附:防震减灾宣传月标语口号

桓台县科学技术局

桓台县地震办公室

2009年4月23日

防震减灾宣传月标语口号

1、防震减灾,造福人民

2、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法制保障能力

3、牢记汶川、唐山地震教训,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5月12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防灾减灾日”

5、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6、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7、全面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

8、积极防御,努力保障经济建设地震安全

9、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提高震害防御水平

10、重大建设工程必须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2篇:学校防震减灾知识范文

一、认真组织宣传工作

1.加强领导

县防震减灾局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成立以局领导为组长,各股室为成员的宣传工作小组,积极的与相关单位函接,认真仔细的做好宣传工作的前期准备。

2.开展的主要宣传工作

①3月31日至4月3日,县防震减灾局、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县教育局在全县11个乡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在宣传的过程中,县防震减灾局结合到各乡的实际情况对宣传工作强调了几点:一是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二是学校以老师学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结合学校课程给学生讲解为主,再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光盘,在宣传栏张贴防震减灾知识挂图等方式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三是以各乡党委、政府为主,组织所在乡各机关职工收看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光盘以及相关的科普书籍。四是村两委会文化站和寺庙以全藏文的宣传资料为主,同时在村两委会活动室张贴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挂图。五是结合各乡的实际开展好防震减灾应急避险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确保演练不出任何安全事故。六是各乡要在4月10前上报风险评估情况和整改落实措施。宣传活动赠送《地震安置和重建科普100问》400余册,藏语科普知识书籍400余册,地震科普知识挂图11副,悬挂横幅1副,《省防震减灾素质教育工程科普知识宣传片萃选》和《应对地震灾害—公众自救互救常识》光盘40余张。

②5月4日,我局局长陈刚同志协同县教育局安全科负责人,一同走进县城关小学,就今年“5.12”如何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及应急避险演练等事宜进行协调部署。县城关小学是我县各中小学校中人员最为密集的学校之一,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演练尤为重要,陈刚局长指出:一是学校要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二是学校要不定时的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在行课、午休、夜间等适时开展演练,真正意义上达到防震减灾宣传实效。三是我局以“5.12”汶川大地震六周年为契机,在县城关小学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和地震应急避险演练,要求县城关小学做好准备工作。

③5月10日,在“5.12”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县应急办、防震减灾局在县城关小学举行防震减灾综合应急演练。县公安消防、交警、武警中队、民政局、防震减灾局、应急办、医疗卫生等部门以及民兵、城关小学80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综合演练。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现场观摩。县副县长出席并任指挥长,县应急办主任、县防震减灾局局长任副指挥长。

④5月12日县防震减灾局在县城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活动进机关活动。在宣传的过程中,我局结合实际深入到各机关,发放《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怎么做》手册,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送到各机关干部的手中,以提高广大机关干部职工的防震减灾意识,带动家庭提高地震应急避险能力,从而到达全社会参与防震减灾的目的。宣传活动发放《地震安置和重建科普100问》200余册,《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怎么做》800余份,《省防震减灾素质教育工程科普知识宣传片萃选》和《地震应急宣传画册》300余张。

第3篇:学校防震减灾知识范文

一、及早部署,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列为当前首要工作

防震减灾周宣传教育及“5.12”防震减灾日活动一直是我局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省、市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在四月下旬就议定了今年宣传工作的重点及宣传形式,做到活动有计划、有安排,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月4日县减灾委召集全县防灾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召开会议,协调各部门在活动周期间的具体分工和合作,要求各单位同时行动,大力营造氛围,落实好活动方案,共同做好“防灾减灾日”的科普活动,确保本次活动取得显效,并确定了德安县《关于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周”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5月5日我局召开第五个“防灾减灾日”宣传周专题工作会议,贯彻文件及会议精神,就“防灾减灾日”活动周工作进行专项布置和分工。

二、措施有力,确保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在防震减灾宣传周活动期间,为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防震减灾基本知识,提高防震减灾能力,我局通过悬挂横幅、移动宣传展板、播放省地震局公益广告视频、县电视台播放防震减灾知识《地震百科》视频、发送手机短信等方式,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防震减灾知识,我局干部职工全员出动,宣传周期间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1、4月25日,在小学邀请市防震减灾局专家、上防震知识讲座,并为学生们发放防震减灾科普图书;5月6日一5月8日在县城集贸市场、新广场、时代商城主要街道及周边等分别悬挂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12条,在行政中心大楼及有电子视频的学校设置电子宣传标语。

2、5月9日,我局分别到县小学,德安第一小学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向师生发放地震科普知识材料,在学校操场展出防震减灾科普展板,指导学校师生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真正起到了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整个家庭”的目的。

3、5月10日,紧扣今年防震减灾日的主题一“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开展宣传,县减灾委在县时代商城广场举行“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成员单位安监、消防、防震减灾、人防、教育、卫生防疫、建设、民政、国土、水务、电视台、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参加。活动中,我局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100问》、防震减灾宣传手册等,共发放4000余份。此次活动现场非常热闹,为方便前来咨询防震抗震知识的群众,各家单位都设有专门的咨询台,接受民众的咨询,并向民众派送印刷精美的知识手册,以便留存和方便学习防震减灾常识,活动现场共计发放各种防震减灾宣传资料8300份,参与民众达2600余人次。

4、在日报、县电视台、县政府新闻网刊登和播放了活动报道,在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宣传省修订的《省防震减灾条例》和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防震避震科普科普知识宣传片和科学解读地震灾害预防及地震灾后重建家园等科普宣传片,此举使我县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知识有了更广泛的认识。

5、5.12日上午九时整,准时向我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

干部发送内容为“值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周之际,温馨提示:“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的公益短信7500余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从而牢固树立了全社会共同参与防震减灾的意识,有力推进了社会抵御灾害能力。

第4篇:学校防震减灾知识范文

为了进一步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传播防震减灾科学信息,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与能力,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县教育局和地震局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举行了招贤中心初中防震演练活动,现将活动过程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运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手段,在校园内进一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发动广大师生共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努力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

二、目的要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使师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灾害发生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为防震减灾工作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进课堂、进家庭,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真正成为一种自觉的需要和行为。

三、活动安排:在年秋新学期开学后,集中安排一周时间,开展以“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地震科普进校园宣传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大力宣传地震科普知识,进一步加大学校防震减灾宣传力度,认真开展校舍抗震安全排查,组织师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全体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广大师生应急自救自护能力。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结合9月份新学期开学各项工作,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教育(利用班会教育课和图文资料展示与分发、广播站结合此次汶川抗震活动经验与教训)开展校舍抗震安全排查。

2、开设地震科普知识专栏,组织学生集中观看防震减灾科普音像片;在宣传栏等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挂图,分发《地震知识百问百答》、《地震来了怎么办》等地震科普读本。

3、通过组织班会等活动,在师生中宣传普及应急知识,让学校师生进一步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灾害发生前的防范方法、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4、组织疏散演练,增强应急能力。制订学校地震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师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为了使得演练方案安全可行,我们对这次演练的具体操作程序、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作了一一讲解。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演练活动领导小组在演练的前一天,进一步明确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活动中,全校师生都能服从指挥,听从命令,快速、安全地进行疏散。学生反应很快,都弯腰、抱头、有秩序地按指定路线迅速撤离至目的地。在撤离过程中,没有拥挤推攘现象发生。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只用了大约20秒,安全撤离后,各班清点人数,报告总指挥。演练活动结束,各班有秩序地回到教室,班主任就本班参加这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再教育。全校师生在领导的指挥下,出色的完成了防震减灾疏散演练,达到提高防震减灾知识,增强自救的能力的目的。

5、结合组织“防震减灾”宣传周活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责任感,评选安全防护示范班。

各位领导,组织演练应注意:

演练前成立领导小组,认真做好部署,做好分工。演练时,学校领导要亲临指挥,既要确保演练顺利进行,又要通过演练来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1、向学生讲解清楚演练的目的,以免家长和社会中发生“我县将发生地震”等误传。

2、正式演练前一天:通过广播进行最后动员部署,并提出注意事项。

安全方面应强调:

①在教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不要靠近窗口,以避免身体被砸。听到第一次警报响,要迅速在课桌下抱头或顶书包躲避。注意保护好头部和眼睛,以免被课桌椅碰伤。

②撤离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有序、快速”,而首先要保证“安全、有序”。学生在撤离过程中,特别在楼梯口,不准相互推、拉、挤。

③整个演练过程应保持紧张、严肃,不准喧哗、嬉闹。

④疏散原则:

(1)以年级(楼层)为单位,疏散;

第5篇:学校防震减灾知识范文

一、防震减灾发展现状与环境

(一)地震灾害背景。市地处东明——渤海强烈沉降区,辖区内自西北向东南平行分布有沧东断裂、杨家堡——边临镇断裂、陵县——冠县断裂、庆云断裂、聊考断裂等一系列活动断裂,将第三纪前基岩切割成一系列的坳断与隆断,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具体到我县,位于陵县——冠县断裂块上。据历史记载,我县曾受到周边地震波及十余次,最大影响程度达到Ⅷ度。在即将颁布的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我县抗震设防水平又有提高,由原来的Ⅵ设防提高为Ⅶ设防,再加上我县基本都是松软沉积地层,地震隐患较大,地震灾害将是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潜在因素。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工作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震工作,专门成立了地震工作办公室,大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为全面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五进”活动,利用“5.12”、“7.28”大地震纪念日、科技活动周、减灾日等有利时机,通过标语、挂图、讲座、演练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高。二是健全地震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每个乡镇明确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设置一处地震宏观观测点,明确1名宏观测报员,每个社区明确1名灾情速报员,定时和县地震办联系,及时反馈信息,全县上下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地震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三是制定了《县地震应急预案》,下发各级各部门,并分部门、分行业依次召开座谈会,对预案分工情况进行再落实。四是建立地震观测设施。设置强震监测台1处,并与省、市地震主管部门联网,实现了地震事件5分钟内计算机自动速报、10分钟左右人机交互速报。五是部分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了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目前,我县防震减灾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防震减灾基础还十分薄弱,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幸福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一是防震减灾意识薄弱,对地震灾害心存侥幸。防震减灾事业协调发展机制还不健全,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能力不强。二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存在薄弱环节。抗震设防要求还没有全部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不少项目尤其是农村民居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能力十分薄弱。另外,由于我县地震工作起步较晚,城市规划区的地下地质构造不清,主城区及开发区的地震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亟待进行。三是地震监测预报水平较低,捕捉地震前兆特别是短临前兆信息的检测网络还不健全。四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基础薄弱。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和培训,应急装备、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完善。五是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宣传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六是社会公众普遍缺乏防震减灾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发展环境。一是县委、县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视和关注程度不断增强,坚持把防震减灾作为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强化部署,加大投入。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防震减灾工作又有新需求。当前,幸福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新城区、开发区、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日益加快,在社会财富快速积累的同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将越来越大,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测,推进基础探测,强化救援救助等地震安全保障措施,切实提升全社会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三是人民群众对防震减灾工作又有新期待。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更加珍视生命安全,更加重视生存空间的安全,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参与应急演练、志愿者工作及组织民间救援团体等防震减灾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防震减灾工作必须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减灾诉求。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以“监测广覆盖、预报显实效,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结实,灾情快获取、救助更及时,科技再创新、服务更有力”为基本要求,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切实加强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全县综合防震减灾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各负其责原则。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将防震减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发改、住建、规划、民政、公安、消防、地震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2.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部署,使防震减灾工作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3.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原则。统筹推进防震减灾体系建设,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基础性工作,切实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4.坚持依法推进、强化监管原则。实现防震减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责任化。

5、坚持立足服务、创新发展原则。把握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新要求,追踪地震科技发展前沿,努力把防震减灾最新建设成果转化为公共服务产品,不断探索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新方法、新举措。

(三)发展目标。

1.到年,地震监测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监测系统;地震预测预报系统不断完善,对防震减灾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系统,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

2.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基本完成已有的抗震设防能力不足的重要建设工程的加固改造,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不断提高。

3.基本建成以地震专业救援队伍为中坚、有关行业救援队为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救援队伍体系;破坏性地震发生后,15分钟内启动地震应急预案,1小时内组织并派出现场工作队、救援队开展现场震情监测与紧急救援,6个小时内初步确定灾区范围,24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救助。

4.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显著提升,基本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和防震避险技能。

三、主要任务

(一)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

1.提高地震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在省、市地震主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积极推进地震台网中心建设。利用废弃闲置的油气井和深水井建设1处测震台,同省、市地震局直接连网,及时上报信息,实现对区域内的地震实时监控,力争做到长期预报更加科学、中期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短临预报有所突破。

2.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完善群测群防工作机制,加强地震宏观测报网、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助理员的“三网一员”建设,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重要作用。建成县级群测骨干点2个、乡镇级宏观测报点13个,各乡镇明确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1名宏观测报员,各社区明确1名灾情速报员。对宏观测报员和灾情速报员建档立卡,发放证书,制定制度,落实待遇,明确责任,建立“三网一员”数据库。在全社会开通“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完善信息畅通渠道。

(二)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建设。

1.完成县城区及开发区地下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在省、市地震局的指导下,年完成城区及开发区地下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真正达到“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结实”的目的,推进震灾防御基础性成果在城市防震减灾中的有偿使用,为我县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城市建设和国土开发利用提供抗震设防依据。同时,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全部达到小区划图标示的抗震设防要求。依据我县地震小区化图标示,在编制国土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时,充分考虑区域内潜在的地震风险,严禁在地震断裂带上规划建设城市新区、学校、医院和重要基础设施。

2.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并作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选址、工程设计和工程验收的必要内容,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审查,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要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尤其对大型交通项目、水库项目、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接收、存储、城市供水、供热、大型居民小区、中小学校舍、卫生医疗场所、重大化工项目等,都要按规定进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做到应评尽评,按“度”设防,确保安全。全面排查已有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和大型化工企业的抗震设防隐患,及时除险加固。

3.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到年,建成1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60%以上的新建农村民居和村镇公用设施采取有效抗震措施,农村社区、城中村改造等农居项目达到抗震设防要求,让农民群众逐步住上安全结实的房子。

4.加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抗震设防。一方面,要落实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地震安全责任制。另一方面,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学校、医院建设工程,要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增强抗震设防能力,建成最安全、人民最放心的学校和医院。

5.加强地震次生灾害防治,提高基础设施抗震能力。交通部门要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抗震能力,按要求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加快危险路段、桥梁整治改造。水务部门要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尽快完成病险水库的抗震性能鉴定,确保水库大坝的地震安全。供电、供水、供热、供气、各化工医药企业、通信等部门要适当提高系统抗震设防标准,对重要的设施和线路实行差异化设计,加强重要用户自备保安电源的配备和管理,拿出应对地震次生灾害的预案,切实做好地震次生灾害的防治工作。

6.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县委党校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计划。推进科普示范学校和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建立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1处,市级科普示范学校3处,达到“宣传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通过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全面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

(三)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重点部门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补充工作,消除预案死角。健全应急预案的备案、督查、评估和演练制度,定期进行应急检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县城区内各中学、各乡镇中心小学要一年轮流演练一次。

2.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培训。本着“一队多用、资源共享、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由县地震办、消防大队、武警中队、卫生局等有关部门组成一支反应迅速、机动性高、突击力强,能随时执行地震应急救援任务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一旦发生地震事件,确保能拉得出、用得上、见成效。对所有应急救援人员建档立卡,发放证书,加强培训,提高能力,明确义务,落实责任。

3.做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结合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合理安排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必须的交通、供电、供水、排污、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店、酒店、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配置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十二五”期间,要把我县的和谐广场、琵琶湾公园、师范广场、三国文化广场、医院前广场、一中广场等规划建设成地震应急避难场,满足周边群众的应急疏散和安置要求。对应急避难场所要设定指示标识,划定功能分区,完善基本的供排水、供电等设施,提高避难效用。

4.加强地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地震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和城市救灾物资储备站,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按照布局科学,种类完备,数量合理,调拨迅速的要求,完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地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等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家庭开展必要的防震减灾应急物资储备,实现专业储备和社会储备、物资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的有机结合。要建立全县地震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定时确认和更新,做到有备无患,真正应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防震减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协调合作,形成防震减灾工作合力。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健全工作机构。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积极落实“三网一员”人员,理顺防震减灾职能,加强防震减灾力量,保证必要的人员编制和工作条件,确保防震减灾工作正常开展。

(三)强化督导考核。要认真制定防震减灾工作计划,明确专门人员,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工作到位、落实到位、责任到位。县政府将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并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进行督导检查。

(四)加大投入力度。要将防震减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设立防震减灾专项资金,建立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要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对各类工程设施和城乡建筑抗震设防投入,以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第6篇:学校防震减灾知识范文

一、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市、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要求,按照“宁可备而不震,不可震而不备”的工作总要求,牢固树立应对大灾思想,以震害防御和应急工作为重点,创新举措,狠抓落实,不断提升全县防震减灾工作水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工作重点

1.全面摸清家底。各乡镇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理、人口、交通、物资、避险场所等情况进行全面清理,绘制成示意图或表册,广泛张贴宣传。

2.抓好常态宣传。以学校课堂、各种会议、逢场赶集为重点,采取多种方式宣讲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特别要做好“5.12”防灾减灾日、科技宣传周等重要时段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和防震减灾知识“六进”(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构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同时,推进防震减灾示范企业、示范乡(镇)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工作。

3.落实抗震设防。全面加强防灾基础设施预警工程建设,在人口集中地方建立终端预警;做好并联审批工作,加强对地震台站保护范围内建筑物项目和一般工民建的抗震设防要求审查;推进新村集中示范片建设和农村村民自建住宅的抗震设防的农居防震保安工作;积极配合做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

4.完善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并贯彻落实《县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全县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指导。加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内部地震应急装备配置和准备,加强各级应急物资储备的检查督促;指导各乡镇强化应急演练,重点抓实学校、医院等人员聚集场所防震减灾应急演练。

5.畅通信息渠道。健全县领导、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震情通信网络,确保防震减灾信息渠道畅通;加强与市地震局的协调沟通,做好灾情上报(pda)的运维和管理,及时收集报送灾情信息。

三、保障措施

1.进一步推进乡镇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目标管理考核,落实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促进牢固树立应对大灾的思想意识。

第7篇:学校防震减灾知识范文

一、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将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的检查指导,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系统,确保在突发破坏性地震时,震情灾情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上报,应急救援队伍能够迅速派出,交通和通讯能够保持畅通,灾民能够尽快得到妥善安置,社会能够尽快恢复稳定。

(一)提升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区消防大队作为我区突发灾害紧急求援的主要力量,要加强救援力量的建设,配备基本的搜救装备,应有侧重地配置重要专用装备,配备能实施搜救倒塌楼房被埋人员的救援装备;

(二)提高公共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区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已建的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重要工业设施、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建(构)筑物的抗震性能普查和鉴定工作,尤其是1990年以前建设的多层砖房、预制板房等建筑物要进行抗震性能普查或抽样调查,对达不到抗震设防标准的,要加快实施加固或改造。新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严格按照中国地震局《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中震防发〔〕49号)要求或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三)加强地震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区建设、规划、文体、教育、水务、供电、地震等有关部门要在现有广场(公园)、体育馆、学校等设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临时疏散场地的规划,统筹安排地震应急避难所必需的交通、供水、供电、排污等设施建设,并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同时,区民政、经贸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应急救灾物资储备机制,特别是地震应急救援的帐篷、衣被、药品、设备等专用物资储备。卫生等有关部门要建立食品、医疗等物资应建立平战结合的流动共享机制,有效利用各种应急物资资源。

(四)积极做好地震次生灾害防治工作。区国土、安监、水务、环保、经贸、建设、供销社等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震后容易引发水库溃坝、尾矿库、泥石流、山体滑坡、地基塌陷、环境污染、易燃易爆等次生灾害源的专项普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登记建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治和防范。

二、增强全社会共同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防震减灾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重视和支持防震减灾工作、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使防震减灾逐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一)认真制订地震应急预案。各镇(街道)、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在6月20日前完成制定本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交通、铁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矿山、危险物品等生产经营单位,都要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各主管部门和区地震办要负责督促指导。地震应急预案完成制订后必须报送区地震办备案,区政府将统一汇编。

(二)加强地震应急演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地震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开展相应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各部门协同配合、有序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的能力。交通、铁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实施和大型企业以及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学校、医院、影院、商场等单位,主管部门和区地震办应加强指导,每年适时开展一次以上的地震应急演练,提高民众防震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快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区地震办、团区委和区红十字会要按照《关于印发省地震救援志愿者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震〔〕71号)要求,发挥新成立的“区地震救援志愿服务大队”的作用。6月底前,团区委和各镇(街道)团委要负责本行政区内各机关、学校、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区、村(居)等地震救援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务队组建,区地震办、红十字会要负责组织对地震救援志愿者进行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演练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建立起震时迅速调集和组织动员地震志愿者队伍的机制。区有关部门要利用医疗急救、卫生防疫、心理干预、建筑工程、电力通信等专业领域人才资源,逐步开展兼职志愿者准入登记制,实施动态管理,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不同专业救援技能、能够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高效率开展救援行动的兼职志愿者。

(四)加快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的宣传引导和技术指导。要推广应用村镇建设抗震设计规范,加强村镇建设管理,建立健全村镇建设抗震技术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新建住宅特别是沿海广大地区的石结构房时采取抗震措施,对达不到抗震要求的住宅要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不断提高农村防震保安能力。

三、努力提升地震监测和预报能力

区地震办要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加强全区地震活动形势的跟踪分析,提高对破坏性地震的预测预报水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好服务。

(一)提高地震监测预测能力。密切关注值得注意地区的震情动态,加强群测群防,凤凰山公园动物观测站、东圳水库水产养殖场鱼类观测站等5个地震前兆异常宏观观测站要加强地震宏观异常观察,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区地震办。大力推进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地震监测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和综合效益。继续完善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以下简称地震“三网一员”)建设。各镇(街道)和区地震办要加大地震“三网一员”的培训、指导力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

(二)健全地震灾害信息报送机制。区地震办要切实提高地震“三网一员”地震信息速报的水平,规范震情灾情及相关信息管理,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对群众报告的宏观异常,区地震办要第一时间深入调查核实,及时公布调查结果,防止地震谣传滋生。

(三)加快地震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区地震办要按照省地震局《关于推广应用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通知》(震〔〕58号)要求,6月底前完成我区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与省、市地震局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地震监测网和地震灾情速报网信息的实时传输,确保地震速报和地震灾情信息报送的及时、畅通,为抗震救灾和社会稳定提供第一手资料。并于年底基本完成我区地震应急数据库建设任务。

四、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要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培育防震减灾科普队伍,充分发挥科普基地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宣传教育作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综合素质。

(一)建立防震减灾宣传长效机制。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要利用多形式、多渠道,广泛、持续地进行防震避险宣传教育,针对不同对象编印不同内容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读物,并联合宣传、广电等部门在每年“5·12”防震减灾日等重要时段定期开展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要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以及广大农村地区民众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推进防震减灾教育基地和科普示范学校建设,不断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

第8篇:学校防震减灾知识范文

一、防震减灾机构和队伍建设及经费落实工作

(一)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按照市编办下发的《关于加强区县防震减灾工作机构的通知》要求,完成地震局挂牌及内设机构设置工作。加强地震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地震工作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加大防震减灾工作经费投入。将防震减灾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逐步解决投入不足等制约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一)做好台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要按照《市前兆台网运行管理规定》的要求,确保台站正常运行。要充分利用地震监测资料开展综合分析研究,不断提高我县防震减灾整体水平。

(二)加强监测预报和震情短临跟踪工作。按照《市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案》的要求,扎实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对出现的宏、微观异常要迅速落实,并及时上报。

(三)继续坚持月震情会商制度。县地震主管部门按时参加全市会商,并参考会商结论,将会商意见以书面报县级各大班子领导。

(四)继续推进地震信息节点建设工作。年内完成县级信息节点和虚拟地震遥测台网建设工作。

(五)加强地震监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全县境内地震监测台站(点)的监测设施和监测环境保护,确保监测环境不受外界干扰。

(六)加强群测群防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级地震群测群防“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做到人员、任务、管理三落实,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及其他各项工作中的作用。要重视人员培训和队伍管理,不断提升群测群防工作的基本能力。

三、震灾预防工作

(一)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认真落实《省防震减灾条例》相关要求,县地震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县发改、建设等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系,不断完善管理措施,扎实做好县内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工作和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加强地震行政执法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配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确保新建校舍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二)推进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建设。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市政发78号)和《关于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市政发121号)的要求,主动加强与县发改、建设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结合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移民搬迁等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水平。年内每个乡镇至少建成2-3个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

(三)积极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借鉴先行试点区的经验,按照省、市城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指标体系要求,积极探索创新,结合我县城中村改造项目,大力推进地震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四、地震应急工作

(一)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戒备。根据新修订的《市地震应急预案》(市政办发173号)文件,完成县政府地震应急预案和地震工作部门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并组织有关部门、乡镇及社区、居委会、学校、医院、大型商场、影剧院、体育场馆、车站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加强预案的备案登记、管理。年内至少组织2次地震应急演练,不断熟悉预案内容和工作程序,确保应急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相关乡镇和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完善县城区和余下镇区应急避难场所基础设施,切实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落到实处。

(三)加强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按照市地震局、市文明办和团市委联合下发的《市地震灾害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市地震发26号),不断加快我县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五、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一)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公民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根据省、市防震减灾宣传要点,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在“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和“科技之春”宣传月等重要时段,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活动,采取系列电视片、报告会、讲座、播放录音录像、发放资料等方式,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广播等平台,扎实有效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县地震部门门户网站建设,使门户网站成为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的重要平台。

(二)主动督促、协助、指导社会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加强与党校等党政干部培训机构的联系,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纳入干部培训计划,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决策能力。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加强突发性地震事件新闻宣传工作,及时准确震情灾情信息,加强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

(三)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建立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文件要求,县教育、科协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年内至少建成2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四)加快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层次分明、协调一致、覆盖全县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网络。

六、重点项目实施工作

县地震主管部门要配合市地震局,完成“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软件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积极配合做好地震应急基础数据收集工作。

七、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也是攻坚时期。县地震主管部门要根据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尽快完成我县“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制定工作,并做好规划项目的启动实施。

第9篇:学校防震减灾知识范文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继续围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以基础建设为主要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念,以紧紧围绕全县“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目标,按照“全面防御,社会参与、共同抵御”的三大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做好防震减灾科学管理、科普宣传,为提高全县综合防御地震灾害能力贡献力量。

二、工作内容与措施

1、思想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单位主要负责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抓住有利时机,加大对单位员工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

2、强化部门协作,实现信息互补。加强与县地震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积极配合县地震部门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等相关工作,形成防震减灾的工作合力,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补。

3、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协助指导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大型企业和中小学校做好应急预案的制(修)订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配合相关部门组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参与组织开展学校、社区居民应急避险疏散演练,做到群测群防,形成较为完备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