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古典音乐的感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典音乐的感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典音乐的感受

第1篇: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古典音乐;大学生;重要性;推广途径

在当前乐坛上,流行乐充斥着每一个角落,不断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并且带动着潮流,让我们一直去追求新的歌曲、新的唱片。大学生作为时代潮流的追随者紧随其后,在日常的音乐学习过程中更多的人选择了流行音乐,忽略了古典音乐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流行乐只能算得上是昙花一现,只有那些盛行一时的代表作才能成为经典。古典音乐就不同了,古典音乐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经过了时间和世人的考验流传下来,并在乐坛上享有一席之地。相较于流行音乐的声音刺激,古典音乐在个人修养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古典音乐在大学生生活中的现状

据有关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有限、态度迥异。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古典音乐是高修养的人的专利,与流行音乐相比过于深奥,不太明白要表达的是什么,不太适合自己学习,而且古典音乐中的那些大型交响乐,歌剧,无形中给人一种心理压力;有时候听上去很舒服,但是却无法用恰当的词语表述出来,与当前社会的主流音乐显得格格不入,有点脱离现实。基本上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态度是尊重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去关注,更谈不上主动去接触、去学习了。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学习热情远远没有流行音乐学习热情高,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处在一个浪漫、萌动、容易接受和吸收新鲜事物的时期,提到大学生自然的与“时尚”“前卫”“个性”等名词联系起来。大学生既是潮流的引导者,又是潮流的追随者,他们追求新鲜刺激,拒绝平淡枯燥,古典音乐的平缓显然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新鲜刺激的追求。

二、古典音乐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古典音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古典音乐的背后都有一段悠久的历史,每一部古典音乐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的音乐历史文化。学习古典音乐可以使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而且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的古典音乐,沿着古典音乐发展的轨迹,学生可以自由穿越于不同时期,了解到整个音乐的发展史。

(二)古典音乐丰富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比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历史底蕴。音乐作为一门富有情感的艺术,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局限于体验音乐的音响,也来自于音乐背后的那段历史。以中国古典乐里的《十面埋伏》为例,在具体的赏鉴过程中,学生除了感受到音乐的宏大之外,还可以从音乐中了解到楚汉相争的历史,看到两军交战的宏大场面,这样以来,古典音乐有助于学生置身其中,为音乐带来的画面所感动,丰富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三)古典音乐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高

古典音乐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艺术,学生欣赏、演奏和演唱古典音乐的过程就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过程。此外,古典音乐的学习强调对音乐背后历史文化的理解,随着古典音乐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由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可以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处处体现出学生自身的创造力。

(四)古典音乐对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积极作用

情绪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具有好的情绪往往会看到事物积极方面,反之则只能看到消极的一面。古典音乐的平缓清淡有助于调节大学生的情绪,克服冲动冒进的缺点,提高其对自身情感的控制,对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有效推广古典音乐学习的途径

(一)改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

改变古典音乐学习现状,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以往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过于夸张,认为古典音乐是阳春白雪,是高修养的人的专利,不适合自己学习,要改变这种认识。古典音乐固然高雅但并非不可碰触,这样需要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明白只要了解相应历史文化,古典音乐也是通俗易懂、易于学习的。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当前大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古典音乐的学习望而却步,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责任。拓展古典音乐教学,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在古典音乐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基本的乐理知识外,要多讲解一下古典音乐背后的历史文化,通过引导学生对古典音乐背后文化的学习,加深其对古典音乐的体验,赋予其想象的空间,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古典音乐学习兴趣。

(三)社会媒体的支持

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途径主要是借助于网络、电视等社会媒体。以近年来蜚声国际的青年钢琴演奏家朗朗为例,之所以能够打败其他音乐家被众多学生了解并且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股“钢琴热”浪潮与媒体对他的跟踪报道和大力宣传时分不开的,由此可见社会媒体在学生学习古典音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通过媒体的大力宣传,来增加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引起其学习的兴趣。

(四)政府的支持

政府对古典音乐学习的支持也是在大学生中有效推广古典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政府的支持能够为赋予古典音乐更多展示的机会。政府支持可以为古典音乐带来权威性,得到人们和大学生更多的重视。具体的政府可以通过开设音乐剧院,开展“古典音乐进校园”等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接触到真正的古典音乐。

综上所述,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古典音乐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始终都是音乐的主流,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薪火相传。如何改变人们对古典音乐的态度,将古典音乐大众化将是此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第2篇: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1古典音乐概述

古典音乐流行于17501820年之间,是欧洲的主流音乐也被称为维也纳古典流派。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都是古典音乐的著名作家。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初中生都喜欢听流行音乐,似乎更符合现代社会的节奏。其实,在闲暇之余不妨听一听古典音乐放松心情,陶冶情操。而要想听懂古典音乐就要具备一定的古典音乐知识,从而从内心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

1.1海顿

海顿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奠基人,他的形式和風格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作品风格精致、充满想象力且非常幽默;他的作品主要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材料进行创作。他的语言简朴、明朗,没有太多的戏剧性。他的著名作品《颂歌》曾献给奥地利皇帝,如今是德国国歌,尽管海顿没有莫扎特、贝多芬等人出名,但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成就都是在他的基础上加以完善的[2]。

1.2莫扎特

被称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他的作品甜美、活泼,突出作品的层次感。莫扎特最大的特点是他可以在一首优美的乐曲中让观众感受到悲伤和痛苦,到如今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到。他的作品形式高雅、简洁,具有强烈的美感,但他作品真正的魅力在于表达了人性与自由。

1.3贝多芬

被称为交响乐之王和乐圣的贝多芬是从古典到浪漫的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他的作品充满英雄气概、热情、奔放。贝多芬的一生坎坷,但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自信和奋斗的精神。被后人评价为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他的作品有《第六交响曲》、《献给爱丽丝》、《命运》、《欢乐颂》等。

2教学策略

2.1明确目标引热情

提高初中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当下初中音乐课程的首要目标,这样能够大大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为了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音乐课程的针对性,古典音乐鉴赏课程要结合教材,让学生通过教材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感。而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教材,挖掘每一首古典音乐中的精彩部分和独特的抒情方式,这样才能在古典音乐鉴赏课上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在鉴赏课上得到美的洗涤。

2.2良好关系保兴趣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互助,与学生做朋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相互促进,相互进步。还要求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当老师,做到学进去,讲出来。那么,在音乐课下,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慢慢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对以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促进作用。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所以,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不作考核的音乐课,学生对待这么科目的态度会比较随性,学不学完全看心情,音乐教师就更应该要多和同学交流沟通,在平常的师生交流中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对生活和人生的意义,以促使他们对音乐课的保持兴趣。

2.3以点带面破围栏

在古典音乐鉴赏课上,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大多数音乐教师表示:学生们上鉴赏课时都无精打采,不得其意,一脸苦楚。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这样的表现,完全背驰了音乐鉴赏课 得到美的熏陶 的宗旨。音乐课应该是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手舞足蹈,畅快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体会到音乐的美感的。笔者尝试过组成一个音乐兴趣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带领学生多参加各种活动,锻炼他们的自信心。同时笔者发现,也这样一个兴趣班能起到带动作用,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音乐,之后,在古典音乐的鉴赏课上能身心投入到其中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

2.4多开活动促了解

为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可以多举行音乐艺术节、音乐会、演唱会、音乐剧等活动,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体会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帮助初中生锻炼音乐鉴赏的能力。初中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对音乐的魅力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古典音乐的典雅精致会有很深刻的认识。

2.5优化教学体美感

在古典音乐鉴赏的教学过程上,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例如情景法、悬念法、开门见山法等,从而确保音乐鉴赏课生动有趣。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并帮助其理解,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们进行思考,对古典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觉得古典音乐鉴赏是轻松有趣的,还能提高学生自身的鉴赏能力,从而缩小学生与音乐的距离感,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更能让学生在古典音乐鉴赏课堂上敞开心扉,用心去感受古典音乐带来的美感和愉悦感。

第3篇: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中国古典音乐自发展以来,就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它以独特的英姿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开出一朵奇葩。音乐是一门伟大而神奇的艺术,它以无形无色的声音荡开人们心中的涟漪,随着它的旋律波浪起伏,将人们引入一个神奇而美妙的艺术世界之中,让人如痴如醉,甚至忘记自我。古人也常以美妙的音乐来修身养性,因而古典音乐体现的是古人的道德、思想、情感和对自然之音的追求。古典音乐中那种与自然完美结合的音律和美感,使音乐充满着无限的魅力。

一、古典音乐的简介

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篇》曾记:“黄帝令伶伦作音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昆仑之阴,取竹之懈谷……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但是经过无数考古学家发现,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远远超过了黄帝所在的岁月,在河南所发现的古音乐仪器“16支骨笛”,据考证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可见中国古典音乐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自有音乐创作以来,经历无数音乐家的变更和创新,中国古典音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体系,在世界上拥有奇特的风姿,因其古典优雅的旋律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奇异多变的演奏形式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中国古典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典音乐从其概念上讲,是区别于古典音乐的。广义的古典音乐指的是西洋古典音乐,其复杂多变的创作技巧以及蕴涵的深沉内涵有别于民俗音乐。而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它承载着中国古老的民族风俗、思想内涵和文化精髓。在中国古典音乐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在中国主流文化的指引下,音乐所体现出的是一种高雅、静谧的内在美,其中蕴涵的思想是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因此,中国古典音乐蕴涵着生命的哲学,它推崇自然之音,并强调具有朝气蓬勃的音乐节奏和情调以及与自然生命相通的悠远意境,强调着大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规律。

二、古典音乐中的古典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音乐是利用文字来记谱的,“宫、商、角、微、羽”与简谱中的“1、2、3、5、6”相对应,而在周代之时形成七音阶,新增“变微”和“变宫”,虽然七音阶早已经形成,但是古代的音乐形式中多以“五音十二律”为主。在《诗经》《楚辞》以及之后的唐宋诗词、元曲等,都具有相应的谱,被乐队所演奏,但是由于时代原因,演奏音乐的艺人几乎都处于社会的下层,如宫女、等,因此音乐才以文字的方式保存和流传。所以中国古典音乐是与中国古典文化紧密相连的,它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诗情画意般的美,音乐体现的意境较之文学而言,增加了音律的听觉效果,更能引起人们心中的情感和共鸣。诸如《关山月》《陇头吟》《阳关曲》等众多诗词也作为民歌而广为流传,并以琴歌的形式得以保存。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历史特征,某些“词艳曲”只能流传于烟花巷柳之中,其形势和演奏是极富情感和内涵的,却又因封建思想的束缚而得不到众人的认可,因而也束缚了古典音乐的多元化发展,使得某些音乐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长。

中国古典音乐从旋律与和声来看,是追求旋律和节奏变化的,其形式就如用旋律勾勒的中国画,清新自然。同时中国古典音乐是古人情感之音的写照,如对恋人的思念之音,对自然生命的向往之音,对祖国山河壮丽雄伟的感叹之音等,无不体现了古人心中的情愫。然而,古典音乐与古典文化相通,都蕴涵着古人浓厚的山水情结,因此古典音乐总给人一种委婉动听、细水长流之感,一些琴瑟合奏或独奏中,虽然没有惊人的场面,然而却是能让人回味无穷的音乐,在音乐中能感受到情感的交流,如遇知音般难舍难弃。而正是这样一种心灵上的艺术,使人们通过音乐能够体悟到自然之音在心灵深处的回旋和萦绕,意蕴深长、难以言表,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莫过于此。就如静水深流,意蕴在婉转流淌的同时,隐含着不可言说的激情,平淡中透着新奇。

三、古典音乐中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无可否认,优美的音乐是无法用文字和言语述说的,细细品味古典音乐,其间是一种难以描述的深层内涵。因此,古典音乐只能用人们的内心去感受,体会那种音乐下所讲述的离合悲欢、喜怒哀乐、心旷神怡等诸多情感世界。当真正领略了古典音乐的意境和内涵,我们就如拨开了音乐与心相隔的一层薄薄的面纱,静静走入了音乐所创造的世界中,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是触手可及的。而当你走出音乐世界之后,那里的水仿佛是从自己的心间流淌而出,山在心中屹立,花在心中盛开,音乐也走入了你的心灵。这是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妙和它自身拥有的独特魅力,同样也是音乐意境的表达,深藏在音乐之中的是情感内涵。例如那部音乐美学作品《溪山琴况》,不仅将古琴的技能技法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更是沉淀了多年的音乐文化内涵,将古典音乐的精髓描绘得清晰可见。音乐是源自于心境的,如果在弹琴时心中有诸多杂念,那么琴音就会被俗世所牵绊,拥有诸多杂音,达不到宁静淡薄的境界。而对于听者来说,同样需要静心聆听,才能体验到古琴乐的意境所在。就如那曲《高山流水》,当你静心聆听之时,听见的是山与水彼此深情的对话,当你闭目冥想之时,仿佛自身已在山水间,清风拂来带着水的淡淡湿意,山林间绿叶葱葱,山间小溪蜿蜒流淌汇聚在高山之巅,陡然倾泻,那种美丽的自然之境正是琴音绘制的一幅优美的意境图,听琴就如看图一样,如何让自己融入图中去体会其中的内涵和深意,才是要追寻的东西。其次,情感赋予了音乐灵魂,因此有情感的音乐才能称为艺术。古典音乐在表达其悠远意境的同时,在音乐中更是体现了深厚的情感内涵。例如,《春江花月夜》配合了不同的民族乐器和演奏方法,其音乐的意境优美,如梦如幻,而在其间的情感却是“一处相思,两处闲愁”,无论是以琵琶为主的由慢而快的低沉的音乐,洞箫轻颤的呼应,还是箫鼓齐鸣击奏,都体现出了月下江水一派如梦似幻的美丽景色,呜咽的旋律将人们引入深远意境的同时,那些从旋律中流出的丝丝牵绊,游离在江南美景之间,随着音乐指引的意境缓缓流向了远在家乡的亲人,凄凄迷迷、朦胧似月。

四、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内涵

#p#分页标题#e# (一)崇尚自然美

中国古典音乐皆来源于自然,在《山海经》中曾记录了乐器“鼓”的来源以及在《吕氏春秋》的古乐篇中也记录了十二律的来源,在古人看来,音乐中的十二律与自然界的风有着不解之缘,十二个月的不同风声与十二律正好彼此对应,所谓“仲冬日短至,则生黄钟。季冬生大吕。孟春生太蔟。仲春生夹钟。季春生姑洗。孟夏生仲吕。仲夏日长至,则生蕤宾”由此而来。而从古文献考究,中国最古老的乐曲正是对大自然的歌颂,体现了以生态自然物作乐的艺术美,所谓的“天籁”之音也是摒弃了人为因素的,那些由自然之物产生的暗合旋律的自然之音才是最美的音乐。中国古典音乐正是保留了这样的自然本色,无论是在乐器的制造上,还是在音律的选择上,都取自于自然,例如乐器笛、箫取自于竹;芦管取自于芦苇;木琴、胡笳等也都是取自于自然之物。正是这样极具自然特色的乐器,才能奏出微妙的自然之音,从而达到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因而,古人对音乐的审美是以自然为准则的,崇尚的是自然之美。

(二)以“和”为美

第4篇: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古典音乐;素质教育;促进作用

CLASSICAL MUSIC,中文翻译成“古典音乐”,有人认为“古典”给人的感觉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改称“经典音乐”。也有人根据牛津英文辞典里对古典的定义,in traditional and serious style,而称其为“严肃音乐”。 亦有人认为“古典”是对应于“流行”而言的,因为这些音乐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够引起不同时代听众的共鸣,故认为应当称之为“经典”(classic)的音乐。因此我们知道原来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再来看一下朗文辞典对古典音乐的解释: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

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尤其是青少年在心理和生理成长过程中,良好的感情体验有助于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升华。

因为音乐和教育都是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既构成了文化本体,又具有传递和深化音乐文化的作用,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以其特有的厚重深邃情感表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当人们听到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古典音乐家的音乐作品时,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

音乐作为学生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用学生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可以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为青少年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快乐的音乐世界,让他们在古典音乐学习和欣赏中得到快乐,学会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古典音乐是凝聚大师心血,展现人类内心对世界理解和思考的载体,通过古典音乐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欣赏古典音乐,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第5篇: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新一轮教育改革要求我们更多地以孩子为中心,因此幼儿音乐教育也必须向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发起挑战,顺应整合课程的发展趋势,关注艺术教育在五大领域中的中介作用,促进幼儿在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课程中的发展。

西方古典音乐因其严谨、复杂的曲式结构,悠久的发展历史,音乐本身的民族特色及其严肃的表现方式,让众多一线幼儿教师在幼儿音乐教育教学中因难以驾驭而鲜有尝试。

一、西方古典音乐的发现之旅

(一)西方古典音乐的概念

我们现在所说的“古典音乐”,确切的说应该是“西方古典音乐”,即Classical music。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界定是有广义和狭义之称。广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传世作品。狭义的西方古典音乐特指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约1750-1720年)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巨头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

(二)西方古典音乐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

音乐是文化孕育出的精华,是文化的外延。根据古典音乐的产生时期及其在不同时代文化背景下不同的风格特点,人们通常把西方古典音乐划分为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等几个阶段。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以蒙特威尔蒂、巴赫、亨德尔为代表,因为当时宗教改革风起云涌以及中产阶级的日益壮大,这一时期的音乐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相比呈现出的特点体现在乐曲的音高、速度和力度的对比更加强烈甚至略带夸张,而且音乐的表现形式开始多样化。

维也纳古典主义狭义上是指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三位维也纳大师为代表的乐派,这一时期的音乐受欧洲启蒙思潮运动的影响,在音乐表现上取代巴洛克时期的多装饰和富丽堂皇,着重在于展现人性及实现声响美,其在音乐中散发出来的理性和智慧的光芒,更是成为古典音乐的艺术典范。

浪漫主义音乐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的动荡时期,当时欧洲流行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也直接导致了这一时期的音乐在小巧和温和中无不透漏出令人陶醉的浪漫气息。

二、西方古典音乐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西方古典音乐以交响乐为主,讲究和声和节奏,曲式以深刻严肃而见长,突出主客观的对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古典音乐的这些特点虽然让很多人盲目的觉得他们太难以理解而“望之却步”,但据研究证明,人类大脑中许多与学习相关的联系,都可以在胎儿及婴幼儿时期用古典音乐去激发。

(一)西方古典音乐与胎教

随着时代的进步,古典音乐应用于胎教的功能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其中,古典音乐因为曲式的复杂性和严谨的构成模式被普遍认为有助于培养胎儿及婴幼儿的认知能力,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去学习有关数学、科学以及语言方面的知识。此外,由于西方古典音乐大多是钢琴曲或交响乐,例如莫扎特的《弦乐小乐曲(K525)》就是一首以小提琴为主的多声部弦乐演奏的音乐作品,乐曲虽然复杂却有着极其规律的变化模式,古典音乐这样的特点有助于培养胎儿及婴幼儿强烈的时间感和空间感,长此以往,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自然也就有所提高,这些对于幼儿在智力游戏及科学实践中潜力的开发也起到了很好的基础作用。

在胎教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也越来越容易在各种胎教书籍、网站上发现推荐适宜胎教的各类古典音乐,但不难发现,莫扎特的这首经典小夜曲仍旧高居榜首。

(二)西方古典音乐与学龄前儿童

古典音乐具有丰富的内涵,其音乐本身的内容和严谨的表达方式,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体现在:

1、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了解一些音乐家的励志故事。莫扎特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音乐家,他曲折而富有故事性的人生经历必然会为幼儿所吸引,因为喜欢听故事正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同时在音乐营造的氛围下听故事,有助于幼儿潜移默化的建立旋律感、律动感和节奏感,为以后音乐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故事的记忆、复述和想象,有助于幼儿未来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其语言能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2、可以培养儿童逻辑性和理性的发展。古典音乐是具有规则性本质的音乐,具有严谨的曲式结构且曲式结构合理,注重逻辑和形式的美感。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在音乐的感受、欣赏、学习和表现过程中逐渐培养起缜密的逻辑思维模式和理性思维方式。古典音乐的这些本质性的特点在《K525弦乐小夜曲》中同样有着深刻的体现,小夜曲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其主旋律在第一部分的中间开始出现,此后,在后几个小节中开始反复出现,乐曲的反复性和规律性有利于儿童在捕捉乐曲旋律的同时培养其逻辑性和理性的发展。

3、古典音乐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正如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所说:“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古典音乐作为“流行”于各个时代的“经典”音乐,任何一首乐曲都是作曲家情感的凝聚和体现。《K525弦乐小夜曲》是莫扎特在布拉格演出歌剧《费加罗婚礼》获得巨大成功之后,紧接着创作出的作品。整首乐曲节奏活泼流畅、旋律温柔恬美,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跳荡着无忧无虑的情感,象征着幸福完美的感情。因此,儿童在感受、欣赏和表现乐曲的同时,自然会感受到曲作家强烈的感情,并且也会受到感染,从而促进自己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4、古典音乐促进幼儿审美的发展。古典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现。幼儿在欣赏古典音乐的同时,审美的能力将与音乐审美目标同时发生,从而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西方古典音乐应用于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现状

虽然西方古典音乐以其严谨的结构、和谐的旋律而经久不衰。但是大部分人在听到“古典音乐”这几个字的时候,脑海中仍旧不由自主的浮现出演奏者高雅的服装、严肃的指挥、恢弘的表演阵容、面容肃穆的听众……从而很难对“古典音乐”产生亲近感。

那么“古典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状况究竟又是什么样的呢?

笔者曾在陕西省多所幼儿园见习或实习,期间对于这些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进行了详尽的记录,结果发现,部分幼儿园音乐教学仍旧是传统的“学唱歌”——老师教一句,幼儿唱一句。在“学唱儿歌”和“律动表演”的主旋律中,部分学校也会开展专门的奥尔夫音乐集体教学,由受过相关培训的老师进行执教,不过这样的机会每个班级并不是很多。然而,在众多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中,将古典音乐的欣赏纳入到正常的教学活动设计中的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因此笔者在看到这一现状时也甚感担忧。

通过笔者在幼儿园的访问观察发现,西方古典音乐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少之又少,甚至是空白,这样的音乐教育现状让人不得不深感担忧。

而与西方古典音乐在幼儿园“市场”冷淡的场景相比,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园相对发展比较“繁荣”。大部分幼儿园会有受过专业学习和培训的教师负责全园幼儿的音乐教学活动。

(二)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幼儿园在吸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同时,虽然学会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模式,但是在对其教学精神的领会方面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在对孩子进行音乐的培养上存在着专业化倾向;强调某一作品的工艺性,轻视幼儿的整体性发展;教师教学中,忽视幼儿的主体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把音乐教育简单的理解为“唱儿歌”“打节奏”等,不注重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整合。

在国际幼儿教育界已经逐步认识到“整合”对于儿童学习的重要意义的前提下,幼儿园整合课程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而以音乐为中介的幼儿多元发展也成为众多幼教专家的研究方向。而在关于如何“整合”方面,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

四、整合活动设计思路——以《K525弦乐小夜曲》为例

(一)理论基础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Dc.Howard Gard—ner在批判智力单因素论的基础上,运用发展和认知心理学、生物进化论、人类学、心理测量学等领域的知识,通过对天才儿童、大脑损伤病人、环境和教育影响等方面的实证研究和事实分析,系统的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认为,“世界上两个人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组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除了‘天才’之外,对一般人而言,只要教育得当,每个人的七八种潜能,都能得到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20世纪90年代后期,加德纳在扩展研究并探讨多元智能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的过程中,对自己原先提出的7种智能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八种智能。这样,代表儿童不同发展发面的智能包括了:语言智能——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语言文学的掌握能力;数理逻辑智能——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科学分析的能力;空间智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该模式的能力;音乐智能——能够敏锐的感受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身体运动智能——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者表现创造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理解他人的能力,即善于理解和认识他人的动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自我观察智能——欣赏大自然并善于把握自然中各种物体和物体之间关系的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使我们认识到,教育需要在尊重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和注重儿童发展的全面性方面寻找一种平衡。将多元智力理论应用到幼儿园,一方面是提醒幼儿园教师“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从而不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儿童、不制定所谓的标准、认同孩子在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的表现并予以鼓励。在另一个方面,给孩子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和发展舞台,能够在更为自由和宽广的天地里探索自己更为感兴趣、更喜欢、更宁愿专注于的事情。而这些正是幼儿园整合课程发展的迫切要求的体现。

在整合课程中,必须以幼儿的核心经验进行课程设计,课程的内容既要充分考虑各个领域课程的发展要求,即既可以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划分的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五大领域进行设计,也可以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划分的儿童发展要求,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来进行设计。

(二)乐曲分析

莫扎特一生共创作了13部小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创作于1787年8月24日,是当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此曲是莫扎特在布拉格演出歌剧《费加罗婚礼》获得大成功之后,紧接着创作出的作品。这首弦乐小夜曲,是为黄昏或晚间贵族们娱乐、餐宴而作,曲子极为美丽,抒情宜人。

这首《小夜曲》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好似一部小型的交响乐。

第一乐章是4/4拍子的奏鸣曲式,是进行曲风格,具有轻快、流行的气质,轻快活泼的音乐符合孩子纯洁活泼的天性,必然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第二乐章是2/2拍子的三部曲式,曲调十分浪漫抒情,在这个部分适宜的加入一些符合乐曲背景的故事,既符合乐曲的特点,又能为幼儿所喜欢。其中中间部分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卡农风的对话,由于高音区和中音区的互相对照,加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并在征收小夜曲的色彩对比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第三乐章为3/4拍子的复三部曲式,明快、有力的第一段和柔和、甜美的第二段相应成趣,为小舞步曲中的杰作。这部分似乎是在暗示着故事将有一个美满而快乐的结局,王子和公主将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幼儿的情绪也必将随着音乐而有着无法抑制的快乐。第四乐章是2/2拍子的回旋奏鸣曲式,洋溢着轻快的青春气息,如同一个故事结束了,老师和幼儿还沉浸在刚刚的故事中,砸着嘴巴慢慢品味呢。

(三)整合活动设计思路(活动月)

活动名称:《小夜曲K525》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参与,体验《小夜曲K525》的旋律;2.知道作曲家的生平及曲子的创作缘由;3.认识提琴的种类及其声音;4.培养幼儿聆听古典音乐的爱好。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1)让幼儿习惯聆听音乐,可以在幼儿午睡或做工作时放轻缓的古典音乐;(2)训练幼儿以音乐代替老师的口令进行集合、安静、I-N所等。

2.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17、18世纪欧洲宫廷生活图片;(2)收集提琴的图片及音乐;(3)让家长陪同幼儿聆听《小夜曲K525》。

教学设计与内容:

(一)情境布置

1.整体教室布置:利用窗帘布、桌布、皱纹纸、床罩等材料,将教室布置成17、18世纪欧洲宫廷的样子。

2.区域布置:(1)娃娃家:将娃娃家布置成欧洲贵族饮用下午茶的地方(提供茶具及假的西点,供角色扮演);(2)绘画区:雕塑——用纸黏土做出你所知道的欧洲绅士、淑女的样子。撕贴画——撕出欧洲宫廷建筑的轮廓;(3)建构区:运用大积木或乐高建构欧洲宫廷建筑;(4)图书区:放置与17、18世纪欧洲宫廷文化相关的书籍。

(二)手偶剧表演:以《小夜曲》为背景音乐,利用手偶生动的讲述莫扎特和音乐的故事,并请幼儿复述和扮演。

(三)影片欣赏:放映有欧洲贵族宴会的影片(建议:卡通《凡尔赛玫瑰》)

(四)说故事:以《小夜曲》为背景音乐,讲述《灰姑娘》或《睡美人》等以宫廷为背景的童话故事,可以请幼儿复述、角色扮演。

(五)戏剧扮演:1.请幼儿扮演成欧洲贵族的绅士或淑女参加宴会;2.故事分角色扮演。

(六)认识乐曲中的演奏乐器:提琴家族:大提琴、小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

(七)校外教学: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附近的乐器行,认识提琴家族。

(八)游戏:让幼儿分组进行猜乐器游戏。(乐器声音提前准备)

(九)音乐律动:随音乐节奏自由摇晃身体或进行有节奏的动作表现。

(十)音乐画图:随着音乐的节奏、旋律,根据自己的体验,自由创作画面。

活动延伸:有趣的下午茶。在教学分享时间举办这个活动,让幼儿体验欧洲贵族的饮茶文化。

五、结语

第6篇: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基础教育 古典音乐 娱乐载体 精神内涵

古典音乐①是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精华。美妙的古典音乐,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却遭遇了尴尬:在学术界和学院派眼里古典音乐被奉为经典,在中小学校里却不能被学生广泛喜爱。在我们的中小学校园里,似乎学生感兴趣的只有《江南style》或《小苹果》等流行音乐,后者甚至取代了一些学校校园体操音乐的位置。

探究当下古典音乐的存在状况,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同样都面临着古典音乐艺术发展日趋低迷的危机。有观点质疑,古典音乐对于尚在基础教育阶段学龄的学生来说比较难懂,很难了解作品内在的精神表达,好比小学生们背诵古诗词一样,不能即时理解,只在其口未入其心。难道因为古典音乐内涵深刻,讲解耗时就要避重就轻?殊不知,即刻见效的益处多不长久,构筑精神城堡的基石却需长时积累。不是所有的功效都可以立竿见影,但是否不“见影”其价值便不存在?古典音乐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已经低迷到了一定程度。更令人痛心的是,当下在中小学校园里,口水歌肆意横行,虽谈不上“毒害”学生,但其终究没有任何的营养。2014年9月9日,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工作在一线的人民教师,发表了引人深思的谈话,其中讲到他很不赞成把书本里的中国古代诗词都给删掉②,他认为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应该让学生们从小就学,继而建立受用终生的民族文化自信。由此可见,古代诗词与古典音乐在基础教育中有着非常相似的不堪境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③,让学生从小就接受古典文学、聆听古典音乐,即便仅能收获对于内容的记忆,这样也是有意义的。接受过相关教育的学生,他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到了一定的情境当中,那些记忆自然而然就会被重新触动,彼时的眼中物、胸中情、脑中事高度相互共鸣而豁然开朗,这便是早时学习的功用。

古典音乐在学校教育中已如此不被重视,那么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媒体又是否做了积极引导呢?

在现代的电视与网络平台上,古典音乐也被大量真人秀、生活类、婚恋类节目扭曲,沦为这些节目的娱乐载体。例如,2011年上海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节目的年度亚军获得者“菜花甜妈”,她将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的一首经典男高音独唱曲目《今夜无人入睡》填入新的中文歌词,演绎成蔬菜市场版的《送你葱》而博得观众的捧腹大笑。当我们看到该电视节目拥有很高的点击率和很强的娱乐效果时,也会为古典音乐的精神内涵被无情剥离而扼腕叹息。在这类节目里,古典音乐作品内涵中的精神导向层面、能够表现出的精神愉悦与艺术审美的真善美被完全抽掉,取而代之的是纯粹娱乐、追求轻松的大众性消费方式。是因为古典音乐作为人类精神精华存在的小众性,还是因为现当代各种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纯娱乐化制作使古典音乐的精神内涵被无情剥离?众所周知,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学龄的学生,他们没有很强的鉴别能力,他们需要媒体节目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方向性引导。

古典音乐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吸纳现代音乐文化中有价值的、能体现当代精神风貌的音乐元素。不断创新的音乐家也不在少数,理查德・克莱德曼和马克西姆等人就在此方面做得很有成效,集古典和现代之长的音乐作品使我们眼前一亮,也开辟出了一片属于古典现代相融合的音乐天空,让人感受到二者结合的无穷魅力。为古典音乐的传播也找到新的途径,不让其沦为娱乐节目的附庸,也不是成为基础教育中的摆设。

未来的古典音乐在基础教育中要怎样存在?古典音乐常被类比为展厅里的高雅艺术展品,神圣却不可触及。要改变古典音乐的发展状况,要让其走下展台融入我们的音乐生活。或许未来,古典音乐会成为学生们精神领域的信息共享活动,与听者不再是以施与受的形式存在,而是双方相互作用完成共通的一种精神对话。对于学生们来说古典音乐到底是鸡肋,还是佳肴?也将由他们自己去甄别、去选择。

从我国教育的阶段性发展的特点来看,在基础教育中,小众性的古典音乐被某种商业音乐弱化是必然的,被社会娱乐节目扭曲利用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也解释了缘何古典音乐在基础教育的窘境中一直发展不善。但是我们不必担心古典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音乐符号,未来在基础教育阶段会被弱化而消失。因为,更具持久生命力的古典音乐有助于此阶段学生规范严谨的求索态度的形成,也有助于多元思维形成,有助于学生们艺术素养的发掘与完善,还能鼓励那些思想敏锐者敢于超越自身传统文化的界限,去发展、去发现。

(注:本文为2014年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交叉学科理论的古典音乐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B054)

注释:

①本文所指的古典音乐包括西方古典音乐、中国古典音乐和当代严肃音乐。

②人民网消息指出2014年8月27日,上海市教育局将该市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中的古诗词全部删除,仅以听力朗读形式保留。

③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美术史资料选编(上册)[M].中华书局,1980:12.

参考文献:

[1]吴文瀚.当代古典音乐传播的景观式存在辨析[J].现代传播,2013(5).

[2]海德里希・盖格.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历史与未来[J].曾金寿,译.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3).

第7篇: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1.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大学音乐课程作为高校在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期间的必修课程, 对学生们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给予学生们一定的情感共鸣是开展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并且通过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期间指导学生们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创作, 对于学生们自身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进而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利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因此为了促进学生们的进步和发展, 教师需要在开展高校音乐课程的教学期间, 充分将古典与流行进行有效的结合。

2. 有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持续提升

高校教师在以往的音乐课程的教学期间, 由于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在表现形式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 因此在教学期间仅仅只是重视将其中的一种形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期间, 由于学生自身年龄的特点, 以及学生们自身生活环境的影响, 同时由于古典音乐在教学形式方面较为严肃或者柔美, 缺乏广泛的流传度。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期间将流行音乐的形式融入到古典音乐的形式之中, 将这两种音乐教学形式进行充分的融合, 不仅能够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这种形式的教学产生极高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在开展教学期间促进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方面的活动。

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结合的方式

1. 对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进行转变

相比于流行音乐, 古典音乐由于在传唱度方面有着一定的劣势, 并且这种形式的音乐对于演唱者的演唱功底有着极高的要求, 从而导致古典音乐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不仅在观众数量方面出现了持续流失方面的问题, 同时还因为人们在学习古典音乐的过程中教学形式过于枯燥, 从而导致大部分的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期间都是以教授流行音乐为主, 对于古典音乐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为了让更多的人群充分理解和感受古典音乐, 并且积极的投入到古典音乐课程知识的学习, 教师可以将流行音乐形式融入到古典音乐的教学过程中, 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以适应人民审美需求的变化。

2.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音乐课程的教学中

我国自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以来, 为了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同时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习相关课程的过程中对于所学知识的拥有更多的学习兴趣, 同时为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古典和流行这两种音乐形式进行充分的融合, 就需要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们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贝多芬的《命运》时,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于这首古典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们创设与这首音乐有关的教学情境。从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使用, 促使教师在教学期间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同时对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提升师生之间交流与沟通的质量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3. 引导学生们转变对古典音乐的态度

由于时代因素的影响, 致使当今的大学生们对于古典音乐存在着理解方面的偏差, 认为古典音乐较为落后和过时, 缺乏学习和欣赏的兴趣, 从而导致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古典音乐中包含的深刻内涵缺乏深刻理解和感知, 从而影响了大学音乐教师在开展古典音乐教学期间的质量。但是古典音乐对于提升人们的音乐素养有着极大的帮助, 有利于学生们在今后道路上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因此为了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师就需要在教学期间积极转变学生们对于古典音乐的态度, 并且在开展教学期间将学生们感兴趣的教材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从而使得学生们在学习古典音乐的过程中学习兴趣的持续提升, 并且积极的投入到古典音乐知识的过程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开展, 大学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期间,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到音乐教学过程中, 促使学生们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同时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质量, 教师为了能够在教学期间将古典和流行这两种音乐形式进行充分的融合, 进而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期间对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进行转变,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们转变对古典音乐的态度。从而通过这种方式, 促使大学音乐课程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变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兴武.基于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探究[J].戏剧之家, 2017, 4 (3) :202-203.

第8篇: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音乐是人类抒发、表达感情,或对感情予以寄托的完全表达在弹与奏之中的一门艺术。而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从音乐实践的总体来看,音乐欣赏的存在不是可有可无的。中职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更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实现整体素质的提高。

音乐教育可以归纳为美学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人们通过音乐沟通情感,使美潜移默化地得到升华,职业学校的音乐欣赏课可使学生欣赏体味乐音和谐搭配的美妙和独特的技巧,进一步提升音乐艺术的赏析水准。中职培养的学生是直接面对社会的,具有很强的职业技术性。但是职业学校的教育也包含素质教育,是高于基础教育的较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所以,合理地进行音乐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可以起到推动作用。

一、欣赏古典民间音乐,品味中华艺术底蕴,激发学生爱国热忱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5000多年,在这些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就包含了音乐文化。音乐欣赏课堂上,通过对这一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味到我国古典音乐的意境之美和无与伦比的深厚底蕴,并为此自豪,同时,进一步激发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琵琶的铮铮之音,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出色地运用琵琶这种音乐手段表现了垓下决战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箫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箫声的深沉勾画出从天上到地下的辽阔空间,从明月、江流、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的景物,以及客子、思妇等种种细腻的感情,环环紧扣、连绵不断,使诗歌既完美严密,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笛子独奏曲《泛龙舟》,笛声清脆、音调谐美,乐曲的结构和旋律以及节拍都使我们能够感受到隋唐时期的均拍韵律。《百鸟朝凤》这一山东民间乐曲是由唢呐独奏,模仿各种禽鸟的鸣叫声,音乐化、艺术化融为一体,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的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二、有针对性的选择题材,通过音乐欣赏,对学生进行励志育人教育

艺术无国界,音乐亦无国界。音乐的主要功能是潜移默化的对听众进行影响、教育和改变。中职学生,即将进入社会,接受社会的考验,第一次接触社会时会遇到选择的彷徨,甚至会受到第一次实践失败的打击。结合这种情况选择贝多芬的《命运》,提前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贝多芬同聋疾作斗争,向厄运发出挑战:"真正的命运掌握者是自己!",那些所谓"命中注定"的论断在这里是没有土壤的。贝多芬交响曲以扣人心弦的叩门声引出乐章,并以命运的四次敲门激起听众心灵的共鸣,通过四次敲门声演化出作者与命运的不懈抗争的艰难过程,激励人们不要对命运屈服要勇于对命运发出挑战。

好的音乐可以给人以生命的启示,陶冶人的情操,有音乐伴随将使人生充满智慧和活力。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审美群体,自我意识独立、民主,时代敏锐性、价值稳定性强。因此需要通过音乐欣赏课,有目的地培养,有针对性地去选择所需音乐题材,实现较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三、通过比较古典与现代音乐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典音乐在组织形式上非常注重音乐的逻辑性、前后一致性以及整体的统一性。古典音乐绝大多数篇幅都较长,思路表达相当的完整。"现代音乐"是对20世纪初以来的多种音乐流派的总称,甚至流行音乐。我们现在谈到的"现代音乐"一般都是一个美学范畴,指的是音乐的风格。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不同点是:类型不同、音乐特质不同、表现方式不同,还有最重要的是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它们的组织方式完全不同。古典音乐,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

流行音乐的音乐组织关注的逻辑性逊色很多,给我们更多的是感性上的东西。这类音乐作品旋律清晰,音域适中,伴奏和和声手法都非常简易,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富于娱乐性、生活性和通俗性,歌词大多近似白话,表达的内容很贴近生活。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出,现代音乐是源于古典音乐的。通过欣赏,学生可以从辩证的角度对不同的音乐进行分析评判,提升自己的审美素质。

音乐是反映人们思想情感生活的艺术,音乐欣赏课,能够提升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综上所述,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上,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古典音乐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古典音乐欣赏教学 本质 过程 审美特征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创作、演唱、演奏最终是为了听。在学校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各项音乐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欣赏来进行的。

一个人只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而且对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感情有所追求,就能以这种“神交”的方式,在古典音乐中陶冶性情,不断充实自己。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古典音乐,步入这个艺术殿堂呢?唯一的途径就是多听,而且以心灵聆听。音乐是诉诸人心的艺术,那是卓越心灵的天籁之音,必得用心灵感受。喜欢听是懂得欣赏的开始,多次欣赏同一部作品,必会触发、积累更多的心得。只要大家养成欣赏的习惯,产生欣赏的兴趣,同学们必定越来越深刻、细腻地领略音乐的意境。

音乐是诉诸听觉的一门艺术,通过有规律(高低、长短、快慢和强弱)的音响组合运动,形成音乐形象,利用“通”激起美感,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时间性表演艺术。要在音乐中获得审美体验、达到美感的愉悦,以期得到灵魂和心灵的进化、升腾,音乐欣赏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参照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四维一体的艺术循环系统,音乐欣赏是音乐美感实现的最终环节,也是音乐实践的唯一目的。音乐家的创作动机虽然可能含有自我愉悦的成分,但根本目的还是希望观众能够接受作品,感受作品的美,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美国音乐家默塞尔认为:“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音乐欣赏是沟通听众与音乐家的桥梁,了解音乐欣赏的审美特性能促进听众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也能指导音乐家积极创作。我将从音乐欣赏的本质、过程、审美特征三个方面加以论述,试图探求一条音乐欣赏的正确途径。

一、音乐欣赏的本质

首先,音乐欣赏本身就是一种音乐审美活动,它的主要意义在于对音乐美的判断和接受。

二、音乐欣赏的过程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通过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想象歌曲的意境来降低音乐欣赏的难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在欣赏乐曲时注意力集中,尽快地熟悉音乐旋律,体会音乐的情绪,想象不同的画面,可选择一些不同情绪的音乐,如《嘎达梅林)的引子,到“雄壮有力的”,如《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到“悲哀的”,如交响曲《英雄》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到“欢快活泼的”,如《加沃特舞曲》中的第一部分;再到“幽默滑稽的”,如组曲《培尔金特》第四乐章中的第一主题等。在学生听了这些音乐后,请他们根据不同情绪的音乐想象不同的画面。他们会根据《嘎达梅林》中抒情的音乐,想象蓝天白云,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有许许多多的蒙古包,草原上牛羊成群,牧民们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根据《卡门》雄壮有力的音乐,想象出一个壮观的斗牛场面,仿佛看到英武的斗牛士,听到群众的欢呼声。

三、音乐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