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医疗时代范文

智慧医疗时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医疗时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医疗时代

第1篇:智慧医疗时代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6例HBeAg/HBV 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一般保肝、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18例患者加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48周。结果在治疗48周结束时,治疗组患者血清生化学指标改善、HBV DNA水平下降及Child―Pugh分级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阿德福韦酯

乙型肝炎(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规的保肝、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疗效差,如果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肝细胞炎症及肝组织纤维化、肝硬化呈进行性发展,疾病会进一步发展,最后发展为肝衰竭、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极少数患者甚至发展为肝癌。抑制或清除病毒复制可使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阿德福韦酯是慢性乙肝患者确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之一,我们对1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使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并与1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自2006年02月一2007年12月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中选择36例,其中男26例,女l0例,年龄31~64(41.34±6.58)岁。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8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人选时HBV DNA、AIJT、清蛋白水平及Child―Pugh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符合2005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1]。入选标准包括:①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② 失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计分≥8;⑧HBV DNA≥10 eopies/ml;④肾功能正常;⑤排除合并甲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排除合并HIV感染;@PTA>20%;~TBIL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接受保肝、利尿及一般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江苏正大天晴药业),剂量10 mg/次,1/d,VI服,治疗48周。

1.3 观察指标HBV DNA(罗氏公司检测仪,采用广东中山达安生化试剂,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试剂来自日本协和公司)及肝、肾功能。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5.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用 ±s描述,组问比较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 生化应答率见表1。治疗组ALT、ALB复常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HBV DNA应答将HBV DNA应答定义为治疗48周时HBV DNA水平≤103copies/ml,或与基线HBV DNA水平相比,HBV DNA水平下降>1-2 loglOc0pies/ml。治疗48周时治疗组HBV DNA平均下降幅度为4.1±2.1 loglO copies/ml,有l2例产生应答,而对照组无1例应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HBeAg转阴和血清学转换见表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5 不良事件及转归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病毒载量无1例出现反弹,基因检测亦未见HBV变异株产生,未出现肝、肾功能恶化、空腹血糖升高及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发生肝功能的恶化及肝昏迷,经治疗后均缓解。

3 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证明 ,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通过抑制体内的乙肝病毒复制,使慢性乙肝患者获得病毒学应答,肝脏生化指标、肝病理组织学得到明显改善;安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不但能减少肝细胞的癌变发生率,还能改善及稳定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年生存率。

我们采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l8例,设对照组l8例。在治疗48周结束时,治疗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改善、HBV DNA水平下降及Child―Pugh分级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与国外报道相似I4I,证明国产阿德福韦酯对HBV复制活跃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病毒疗效肯定。采用10 mg/d的剂量,48周时治疗组患者进食、乏力、睡眠等生存质量指标、生化应答率及Child―Pugh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未见出现肝、肾功能恶化、空腹血糖升高及其他不良反应。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能改善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安全可靠。尤其是国产阿德福韦价位低廉,更适合中国广大低收入患者长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IJ1.传染病信息,2005,18(增刊):1-12.

[2] 钮志林,王魏,赵刚,等.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3):490―493.

[3] llen JM,Li DH,Brown C,et a1.Antiviral eft]cacy andpharmacokinetics of oral adefovir dipivoxil in chronically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infected woodchuck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er,2001,45(1 o1:2740―2745.

[4] Peters MG,Hann HW,Martin P,et a1.Adefovir dipivoxil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lamivudine in patients withlamivudine―resistant chronic hepatitis B册.Gastroenterology,2004.126(11:91―101.

作者单位:454150 河南焦作化工三厂医院

(上接第46页)

若无肠绞窄表现者多采取非手术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灌肠、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肠外营养、中医中药治疗。这些措施能有效的减轻胃肠负荷,促使胃肠道通畅,同时减轻患者症状。

非手术治疗也是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手术是引起肠粘连的主要原因,但也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手段。手术方法:

1、肠粘连松解:粘连性肠梗阻大多为束带或点片状粘连,松解后梗阻即可解除。术中应将束带全部解除,切除干净。2、高度膨胀的肠腔术中减压,在肠系膜对侧肠管上,用Ⅳ号丝线做荷包缝合,在荷包缝合中间切开肠管,置入橡胶管吸引管,进行电吸减压。减压后荷包结扎并浆膜层加固。3、坏死肠段切除重建,发现有肠坏死,立即用止血钳阻断坏死肠管血运,以免坏死段毒素及细菌迅速吸收入血,加重全身中毒症状。需行肠切除者,应尽力保留肠管,但应强调不应为了保留肠管而将坏死段切除不完全。广泛性小肠坏死者,可用小肠倒置术或肠管环行吻合,以延长食糜在小肠的排空时间,从而增进消化吸收功能。4、捷径吻合:由于肠管粘连成团或并发炎症或不能切除的肿瘤及结核所致的梗阻,可行捷径吻合以恢复肠管通道。在梗阻上端切断肠管,将远端关闭,近端与梗阻下方肠管作端侧吻合。对肿瘤(不能切除者)、肠结核或病人全身情况不佳时,亦可作侧侧吻合,但一般情况最好不作侧侧吻合,以免术后可能导致盲瓣综合征。5、部分病例松解后可行肠排列术。

第2篇:智慧医疗时代范文

关键词:医疗保险;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研究

一、建设医疗保险智慧监管平台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一思想成为越来越多遵循的生活准则。这就要求我国政府能够根据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完善医疗卫生领域,同时建设医疗保险监管平台,并且要求监管平台符合现代化、人性化、智慧化等特点,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医疗保险监管服务,保障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一直以来,医疗保险监管都是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我国医疗保险行业能够稳步发展的基本保障。医疗保险监管是相关部门对医疗保险系统中各方行为实现监督管理和控制的综合手段。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医疗保险监管就是国家政府机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国家、单位以及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以及医疗保险基金、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行为、参保人及参保单位、医疗保险行政管理机构和经办机构及医疗保险工作人员等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医疗保险市场的规范运行和保险人的正常经营,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促使医疗保险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整个过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医疗保险监督的对象主要是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参保职工。其中,对定点医院医疗服务的监督管理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事实上,对于我国而言,医疗保险制度属于一个比较新颖的制度,在国内起步较晚,整个工作体系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甚至还有很多工作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践行医疗保险的过程中,部分个人或者事业单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为自己谋求利益,损害了他人以及国家的利益。比如,有些参保单位根本就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参保,而且参保人也没有遵守相关要求就医治疗,定点医疗机构也没有按照规定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等。针对这些情况,为了能够维护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保险服务,我们有必要对医疗保险系统中各要素进行强有力的监督管理。而且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阶段,随着人们对医疗保险意识的不断加强,相关部门需要处理的医疗保险信息越来越多,如果单纯地依靠人工来完成此项工作,那基本上属于天方夜谭。智慧化平台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同时还有助于将各个环节透明化,方便人们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医疗保险工作的公平公正性,提高其公信力。可以说,如果国内的医疗保险监管平台不能体现出智慧的特点,实现现代化发展要求,那么就不可能提高我国医疗保险的国际影响力,也不利于国内医疗保险工作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对医疗保险智慧监管平台的建设,使医疗保险行业能够步入正规,让每个工作环节都能越来越规范化。

二、医疗保险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原则

建设医疗保险智慧监管平台,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保障人们接受基础医疗工作的权利,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促进法制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降低国内医疗卫生工作的负担,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以及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当前国内保险事业正在以一种非常强劲的势头健康发展,而医疗保险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其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可以说是所有保险内容的重中之重。建设医疗保险智慧监管平台,能够最大程度上地促进医疗保险事业的飞速发展,同时让社会福利实现最大化目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设完善而有效的医疗保险市场体系是医疗保险监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是保险监督的首要目标。当然,在建设医疗保险智慧监管平台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其有效性、实效性,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最基本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在建设医疗保险智慧监管平台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该工作的目的,这样才能保证医疗保险的顺利进行。在开展医疗保险监管工作的同时,还要考虑其是否与该工作的根本目的保持高度一致性。在实施医疗保险监督时,首先要考虑它是否和这一目标相一致,这就是医疗保险监督的目的性原则,也是医疗保险监督的首要原则。有的研究者将医疗保险监管工作看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有的研究者习惯于将监管的过程看成是发现工作偏差、纠正工作偏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发现偏差或者是纠正偏差过程,都需要解决两类问题。一类是虽然目标和规划内容正确,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偏离了原来的轨道。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往往需要对执行活动纠正偏差,使其能够重新按照原计划进行下去。另一类是刚开始制定的目标和计划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存在实行难度,在继续实施的过程中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这就需要我们对目标、计划作相应的修改,这样才能让实际施行过程与原目标和原计划实现统一。建设医疗保险智慧监管平台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当前的医疗保险事业,所以无论是计划还是施行过程都应该促进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为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客观性原则

事实上,监管属于一种信息反馈,而且是一种比较特殊而且及时的反馈过程,要求准确、全面、有效。对该工作的这些要求决定了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工作应该遵循客观性原则,也就是说应该要求医疗保险监督主体从思想以及行为上尊重客观事实,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工作体系符合客观公证性的基本要求。当然,在践行医疗保险监管过程中,还要对相关问题进行细致而规范的调查,并且还要对相关信息进行科学而合理地分析,这样才能及时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且从根本上将所产生的问题一一解决。在做出监管工作结论时,更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最终作出真实、全面的评价。医疗保险智慧监管平台的服务对象非常多,所以必须要具备处理各项突发事件的功能。人与人情总是相伴的,所以必须保证医疗保险监管平台的客观性,只有具备客观性特点,才能为保证公正性打下基础。

(三)异体监督

异体监督指的是对行为主体的一种监督手段,主要是由行为主体以外的其他主体进行实施的,也就是说监管者与被监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保证了监管工作的客观公正性。异体监管原则是建设现代化医疗保险智慧监管平台的基本原则,也是促进医疗保险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有效的监管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不仅应该进行科学而合理地决策,还要保证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将决策活动落实到实处,最终对执行活动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如果医疗保险缺乏有效的监管平台作为基础,那么必然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甚至给整个医疗保险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当然,在医疗保险监督机构的建立和监督人员的配备上,也必须遵循异体监督的原则。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建设医疗保险智慧监管平台已经不是一个“点缀性”工作,而是维护其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为相关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

三、医疗保险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策略

为了国内医疗保险事业的稳定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保险服务,首先应该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体系,打造新一代的智慧监管平台;同时提高医疗保险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建设医疗保险智慧监管平台必不可少,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对医疗保险智慧监管平台建设资金投资力度

由于我国医疗保险监管平台建设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很多工作并不完善,在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要走一些弯路。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在医疗保险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工作中的投资力度,同时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保障,提高人才的薪金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医疗保险智慧监管平台建设中。医疗保险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可以说,只有让医疗保险工作发挥出作用,人们才能更好地工作和学习,人们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二)构建专业的医疗保险智慧监管平台人才队伍

建设医疗保险智慧监管平台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很多方面人才的支持。在网络时代,智慧监管平台必然不可能脱离网络技术的支撑而发展,所以必须要有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作为保障;除此以外,医疗保险服务于医疗卫生领域,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都与医疗等内容相关,所以也不可能脱离医疗方面人才的帮助。政府这双无形之手同样需要适当对医疗保险工作进行干预,防止其偏离原有的轨道,为人们守好最后一道防线。

第3篇:智慧医疗时代范文

作为智慧城市的专业IT服务商,北京赛迪时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赛迪时代)自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者”的战略转型以来,利用先进的建设方法,从政府服务、工业经济、人防应急、公共安全和社会事业五大领域,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技一法”方法论

将先进技术全面融入到城市精细化管理中,智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各个领域的综合应用体系。赛迪时代建设智慧城市则是基于“三技一法”的方法论,“三技”指云计算、物联网、SOA三项关键技术,“一法”指“梳子型”方法。

基于丰富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赛迪时代认为:智慧城市中信息系统对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无限需求与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导致智慧城市采用云计算技术的根本原因;城市中主体的主观意识性与客体的客观物质性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智慧城市电子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的内在原因;智慧城市中应用系统使用过程中整体功能的复杂和协同性与开发过程中模块功能的简单和独立性之间的矛盾,是导致智慧城市采用SOA架构的重要原因。

为了支撑智慧城市庞大系统的稳定、高效、安全运行,基于云计算来建设智慧城市数据中心是一条必由之路。同时,云数据中心随需应变的动态伸缩能力以及极高的性能投资比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有着重大意义。它不仅能够有效整合计算资源和数据,支撑更大规模的应用,处理更大规模的数据,还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而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公众服务提供更好的平台。

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备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物联网则是智慧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物联网+互联网”为特征的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将人类带入全面智能化时代,而与通信与IT的结合是物联网成功的关键因素。

智慧城市业务涉及城市信息化的多个子行业,所以采用SOA架构,所有的系统基于一个统一的底层基础平台非常重要。赛迪时代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包括协同政务、社会维稳、城市应急、智慧医疗、城市管网、智慧社区等各个方面,通过SOA的架构,各个系统之间避免了分离化、条块化的孤岛现象,相互之间运用统一的底层基础软件平台,更适用于大型超复杂系统,为容灾存储、远程切换提供便利。

统一的底层平台更有利于实现跨领域的大规模服务集成和管理,实现技术上的持续扩展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为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奠定基础,同时方便未来的技术扩展,为形成一体化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打下坚实基础。通过SOA架构,可将智慧城市构建设成一个可组装可拆卸的、松耦合高内聚的大规模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智慧城市“梳子型”构建模式

“梳子型”模式是赛迪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梳子的“筋”是可组装可拆卸的智慧城市支撑平台,梳子的齿是若干多个独立存在的行业应用系统,与支撑平台组装在一起可形成智慧城市的各类应用,拆卸开则可独立运行。

“梳子型”模式体现了赛迪时代对城市如何变得“智慧”的思考。对于智慧城市的认识,首先就是要避免智慧城市建设陷入更大的“孤岛”。城市的行政工作需要横向融合、纵向贯通的合作机制。其次,城市的智能化体现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新科技为一个城市核心系统的设施、连接和智能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范围。再次,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转变。城市管理者必须考虑到城市各系统之间的内部关系,以及系统相互联系中所面临的挑战,为城市系统革命性转变做好准备。

智慧城市推进模式

当前,国内外各类城市都开始探索适合自身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不同的城市的现状不同、需求不同、信息化程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推进模式。

在进行智慧城市的推进时,赛迪时代建议遵循的原则是:保护历史投资,灵活适应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模式,充分考虑城市现状与需求。

根据多年国内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赛迪时代将我国的城市分为A、B、C三类。以“梳子型”智慧城市支撑平台为基础,赛迪时代的智慧城市推进策略有三种:从头起步、急用优先和整合优先。

1. 从头起步策略(适用于C类城市)

步骤一:根据城市发展总体战略规划制定智慧城市规划。如城市3至5年的发展愿景、重点提升的能力、聚焦的领域、重点扶持的行业等,这些都是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路径的主要依据。

步骤二:加强基础建设,打造应用支撑平台。赛迪时代的应用支撑平台封装了云计算能力、SOA能力、海量数据集成能力、物联能力、行业服务能力、泛在能力,因此为快速构建数据互通、应用集成的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步骤三:基于应用支撑平台,构建多行业、多领域的应用。如:智慧医疗、电子政务、城市应急、智慧社区等。

2. 急用优先策略(适用于A、B、C类城市)

步骤一:根据城市需求,先建设急需的应用系统。可以先安排一批社会民生效果明显、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条件较成熟的重点智慧示范工程,以政府智慧城市应用建设和采购启动市场,鼓励企业创新服务方式和产品,提供多样化的智慧型民生服务。

步骤二:建设应用支撑平台,整合多类应用。建设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将已建设的多类应用接入,并基于此平台构建未来的多类应用。

3. 整合优先策略(适用于A、B类城市)

步骤一:新建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整合已有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在数据层面能够解决异构数据源共享的问题;在应用层面,用SOA的方法实现不同应用间相互访问和调用;在流程层面用BPEL等手段实现快速的流程集成。

第4篇:智慧医疗时代范文

历经二十余年发展,互联网已经与服务业紧密结合,“互联网+”已经在民生、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等第三产业崭露头角,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消费领域新生态。同时,“互联网+”正在加速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以制造强国为目标的智能制造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互联网+农业”充满潜力,从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农产品流通模式等全方面为农业带来全新的机遇。

互联网已成为新型的创作、生产、传播平台,成为承载人们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的数字空间。“互联网+”是一种信息能源,是一种能力,是思维的转换,是手段的升级,是信息的聚合,是技术的创新。“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只有在线才能形成“鲜活”的数据,互联网时代让政务更“智能”。

哈佛经济学家泰勒・本恩指出:“从未来的角度讲,我对互联网非常乐观,但是就目前而言,我觉得人们夸大了它的力量。”“互联网并不创造绝对的死亡,它也为变革者的新生提供了天地。”互联网创新更容易,让任何地方、任何人变得更具创造力。如何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和互联网的思维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增值、提效,有很大的技术发展空间和商业增长潜力。如泰勒所说,“在涉及经济体的大部分领域,医疗、教育、政府、零售业等,互联网对它们的改变还只是刚刚起步”。

智慧政务

成政府治理发展新形态

智慧政务的建设是实现电子政务升级发展的突破口,是管理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的必然产物,也是引导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干线。总而言之,智慧政务的发展呈现四方面的特点。

第一,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日益广泛。智慧政务不断丰富服务类别,公共便民业务持续完善。结合业务职能和用户需求,在不同程度上整合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就业、社保、住房、企业服务等领域的相关政策、指南信息、业务表格、名单名录、业务查询、常见问题等资源,方便用户和企业使用。

第二,民生互动交流渠道不断完善。很多政务网站已建立了多样化的互动渠道。九成以上的地方政府网站通过领导信箱、公众留言、在线咨询、在线投诉等渠道,接受公众和企业的咨询、投诉、意见和建议;七成地方政府网站建设了网上调查、民意征集、意见征集等栏目,实现在线意见提交功能;近三成的政府网站开通了直播面对面、在线访谈等实时交流平台,与公众进行深入交流。

第三,网上办事大厅促进互联互通。为了解决职能交叉重叠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将“联而不通”变成“互联互通”,全国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将此作为打造智慧政务的关键环节。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服务整合,将有关职能部门有机联系成一个整体,实现业务办理的互联互通。办事人可以在智能手机、电脑等多个终端办理业务,随时随地查看办事指南、进度流程、审批结果。网上办事大厅的建设,同时为打造服务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奠定了基础。

第四,“政务+新媒体”拓展沟通边界。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重视并利用新的互联网平台,强化宣传和互动效果。如通过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积极开展微访谈、微直播、微话题、微答疑,拓宽了政府互联网互动渠道,拉近了网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以文字、图片、视频、访谈等多样化的解读方式,对相关政策的制定背景、依据、意图、实施路径等进行详细解读,便于社会公众理解。

数据是未来的“石油”,是未来的资源和宝贵资产。面对着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新技术,建立政府管理与用户体验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互联网时代包括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环境保护、文化建设、城市服务等多方面需求的服务能力,打造智慧政务新模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智慧政务发展五个推进

未来,智慧政务的发展是“云服务、平台思维、开放透明、在线鲜活、共享协作”。应该从五个方面进行推进。

一是与简政放权相结合。我们须借助“互联网+”新模式的东风,全面落实简政放权。发展智慧政务,是实现简政放权的重要手段;把权力关进“数据笼子”。推进放权的实施,是创新智慧政务的航标。

二是与百姓需求相结合。用户体验才是王道。互联网界流行这么一句话“用户骂你,是在帮助你,当用户什么都不说的时候,说明已经不再信任”。中国现在有6.5亿的网民用户,相当于中国人口的一半,可以说规模非常庞大。老百姓从舌尖、足尖到现在指尖,指尖上的生活已经很普遍。已全面应用智慧政务服务,必须坚持用户“需求导向”,建立政府管理与用户体验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满足互联网时代广大网民的服务需求,消除政府服务供给与用户需求之间的“鸿沟”。

三是与互联网技术应用相结合。智慧政务的“智慧”,必须要依靠大数据技术来实现。极具规模的互联网用户以及其他机构的各类公开数据、政府电子政务在日常办理业务生成的数据,都是智慧感知的数据源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多维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政府服务的过程动态,了解公众需求,做出智能的决策和服务,建议政府搭建数据开放平台,促进大数据惠及更多民众,引导更多非公共数据向社会开放。

四是与互联网企业相结合。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扁平化与高度互联。随着“互联网+”的开展,电子政务的大量信息不断汇聚构成大数据,而块数据作为大数据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能够实现多维信息到价值共享的跨越,块数据社会、慢数据决策和流数据价值三位一体,未来将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显著标志,互联网企业的作用尤其显著。

智慧政务不能仅靠政府一家来做,要调动社会力量,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等企业。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正和政府、城市开展深度合作。如:通过微信平台建立城市服务体系,其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政务相关,包含医疗、公安户政、出入境、缴费、教育等;阿里通过“预测价格指数”支撑政府的管理;百度的实时交通数据对缓解交通拥堵做出了贡献。

第5篇:智慧医疗时代范文

转型之一:工业产品智能化

在电影《巧克力工厂》中,当小查尔斯走进那间从未有人进出的神民工厂时不禁目瞪口呆:一个个小机器人正在生产线前忙碌,各种像丝绸一样泛着闪光的美味巧克力从它们的手中悄然蹦出,整个车间没有一个人!

20年前,这是幻象;20年后,这是现实。

Gartner分析师Diane Morello说,“2030年无人企业遍地都是:没有一个人,全是软件、通讯彼此协同作业,只有智慧机器穿梭其间。”这些智慧机器取代的不只是低阶工作,还可以诊断癌症、开立癌症处方,或在病房中治疗病人。不同的生产场景中,例如运输系统、建筑工作、采矿、医疗等等,到处都是智慧机器的忙碌身影。到那时,智慧机器将是生产力的重要部分。

那是一个全智慧工业时代。而现在,IT和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产业的时代正悄然拉开大幕,如智能汽车可能会颠覆传统汽车行业、智能电表会改变电力行业的一线作业模式等。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时代——产业IT化带来的智慧工业时代正在到来!按下启动按钮的,正是IT和互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从产品设计到营销模式层面的整体渗透。

例如,在能够完全独立工作的智慧机器背后,是强大的芯片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统一协作技术,以及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非常有意思的案例是,电商企业亚马逊去年花了7.75亿美元收购仓库管理机器人供应商Kiva Systems,互联网企业和机器制造企业的结合,是这个智慧工业时代拉开了帷幕的一个鲜活例证。

许多行业都在IT和互联网技术的渗透下加速向产业IT化的转型,例如汽车行业。

Google的无人驾驶车辆,也是一种智慧机器,只不过这种机器是一辆车而已。它亦是芯片技术、协同软件技术、多种网络通信技术、视频技术、商业智能分析系统、地图技术、3G及Internet等多种IT和互联网技术融合渗透到传统汽车中的产物。

无人驾驶汽车不再是一个试验产品,也许很快就会量产。如果说,Google无人驾驶汽车是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一种触摸式试验,那么奔驰主动伸出橄榄枝则是传统企业产业迈向智慧汽车工业时代的标识。今年9月9日,诺基亚宣布已与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自动驾驶汽车。诺基亚旗下HERE地图部门将与奔驰共同为联网汽车开发智能地图,最终被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基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特定需求,这套地图将包括远比传统地图更加精确的路程数据,如街道的号码和方向、路上的交通灯,甚至是交通指示灯的精确坐标。除了奔驰,另一个汽车制造巨头戴姆勒也计划在2020年开始销售无人驾驶汽车。

被称为互联网汽车的Tesla就不用说了。在加州圣何塞的思科总部,我在停车区看到一排又一排Tesla汽车里,其中有几辆在安静地充电。“我们的高管几乎人手一辆,非常喜欢,因为它几乎可以称为一个移动办公室。”陪同我的Bessie Wang说。

汽车产业被IT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改变,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了。实际上有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被改变。例如在传感器技术和WiFi技术的作用下,水表正在变得智能,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节约用水。我们栏目曾经介绍过一款名为Driblet的智能水表,通过WiFi跟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或者Web客户端来访问存储在Driblet里面的数据,了解到自己在洗澡或者洗碗的过程中耗费多少水。传统的水表生产商如果对这种趋势无动于衷,很快就会被时代抛弃。

风生水起的可穿戴设备,是另一个正在迅速被IT和互联网技术改变的世界。除了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你想象过拥有一件既能给手机充电又有4G连接的智能风衣吗?这些看似小玩意儿的东西,正在改变世界。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正在将芯片技术、WiFi技术甚至地图技术融入到产品中,例如耐克的鞋子植入智能芯片后可以代替跑步计量设备,自动记载、收集并上传跑步数据到云端,通过运动数据分析软件帮你确定下一步跑步计划,这些也许对明天的服装行业来说也是必须标配。

传统产业加速IT化转型,使得产生的产品本身具有越来越高的智能。无视IT和互联网技术对传统行业侵蚀的渗透者,注定会在全行业智慧大转型中落伍。

转型之二:IT和工业界限模糊化

振动会对风力发电机转子和机舱造成什么影响?这些影响会在多长时间后造成这些组件的磨损?一辆新款紧凑型汽车在铺满鹅卵石的道路上行驶时,其内部的噪声有多大?

这些问题,通过对植入其中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便可以知道答案。西门子在去年就开始提供类似的产品了。将传感设备与软件双剑合璧,允许对声学、震动、运行稳定性和动力学等进行更加精确的分析,从而帮助生产出越来越节能、坚固、人性化甚至会“思考”的工业产品,这个就是工业4.0时代的雏形。它的最大特征,是通过将微处理器、存储装置、传感器嵌入所有机器、半成品和材料,与用于组织数据流的智能数据挖掘工具和云端分析软件紧密结合,使产品和机器能够相互通信并交换命令,具有智慧的交流和思考能力,使生产工厂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通过将传统的工业自动化技术与云计算、实时分析、机器间通信等技术融合,西门子正在提供贯穿产品开发和制造的整个价值创造过程的工业软件,对于传统IT厂商来说,这是一类新型的竞争对手,它们正在涌现,且都是大块头,例如除了西门子,还有GE。

第6篇:智慧医疗时代范文

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智慧城市”这个字眼大概是五六年前,感觉那时“智”字还比较稀缺。如今已经是一个“智”字盛行的时代,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商业智能等等,不一而足。从生活到生产,从生产到商业,可谓遍布“智”字的足迹。这些大大小小的智能概念构成了城市的方方面面,那么智慧城市的“智”就是这些“智”字的简单相加或汇总吗?智慧城市的“智”有着什么样的独特内涵?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困惑过。现在我认为,智慧城市作为一座城市,它的首要智慧是管理。

曾经有段时间,每当别人问我在做哪方面的研究时,我会别别扭扭地回答:“我在研究智慧城市。”我为什么会别扭?因为我感觉这个回答比较空洞苍白,说了像是没说。就像前面说的,智慧城市是个很大的概念,它包含很多中宏观和微观的领域,从中观的角度来说,就包括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物流等众多方面;从微观层面来说,那包括的具体领域更是不胜枚举。比如打车软件就属于智慧城市。因为打车软件便利了市民的出行生活,属于智慧交通的范畴,而智慧交通显然是智慧城市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所以打车软件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本质上也属于智慧城市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既然他们都没给自己贴上高大上的“智慧城市”标签,我怎么好意思自贴呢?于是我开始思考,在这样一个各领域言必称“智”的时代,智慧城市“智”在何方?

现在如果有人问我在做哪方面的研究,我会很从容地回答:“我在研究智慧城市的管理。”经过一段时间对智慧城市的研究和思考,我渐渐认识到智慧管理是智慧城市的首要智慧。现在提到的很多“智”大多还是在技术层面,比如智能手机、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等,而智慧城市的“智”远远不是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和叠加,而是基于新技术之上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创新。就像本期 《政府对智慧城市的管理策略创新》研究报告所提到的,“智慧城市的本质不是新技术,而是以新技术为依托形成的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新理念、新模式。”如果智慧城市的管理做不到与时俱进,那么无论采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技术所能发挥的功效也会大打折扣。智慧的管理,会充分激发新技术的活力;缺乏智慧的管理,会压抑新技术的活力。

智慧城市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智慧技术”,更离不开智慧的管理。城市管理做得好,即使没有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市民在生活和工作中也能感受到城市生活的舒适与便捷。当然,如果将“智慧管理”与“智慧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市民将进一步感受到城市的魅力、智慧的魅力。

第7篇:智慧医疗时代范文

6月20日,主题为“智能改变未来”的第11届大连软交会拉开帷幕,来自英特尔、IBM、国内三大运营商等806家参会企业,齐齐将目光聚焦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希望在这轮引发万亿元市场规模的资本狂欢聚会上,分到一份属于自己的蛋糕。

住建部信息中心副主任表示,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在RFID(无线射频识别)和智能IC卡方面已取得成效,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基本确立。据了解,在年初公布的首批90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第二批50个试点城市也将于6月底完成初审。

140个智慧城市的开工建设,将为IT市场带来超过1万亿元的收入。在这轮谁也不想缺席的盛宴中,谁能成为佼佼者?

挡不住的热潮

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并提出以“物联网”和“互联网”为主要运行载体,解决如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等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难题。

智慧城市概念一经推出后,立即形成一股挡不住的热流,将无数企业和地方政府裹胁其中。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中以往难以跨越的技术难关,被逐一攻克,并得以迅速发展。

但 “智慧城市”真正让人感兴趣,是从2012年12月5日住建部下发的一份文件开始。在这份题为 《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下发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中,让IT企业看出了个中隐藏的财富信息。

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宗旨确定后,第一批90个智慧城市名单于今年年初出炉。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

《IT时代周刊》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家开发银行为了配合智慧城市的建设,特对其给予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据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元。

这仅是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表示,预计“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各方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元。在既有政策扶持,又有资金配套的利好消息刺激下,地方政府的热情被一一点燃。

据了解,全国目前开始建设“智慧城市”的地方遍及东中西部。除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外,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智慧城市”的建设。浙江省日前还成立了“智慧城市”促进会,计划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启动20个“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预计投资28.68亿元。此外,湖北、湖南、山东、辽宁等省份则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群。业内分析师认为,智慧城市的背后,实质是大数据的挖掘再利用。在政府的投入支撑下,智慧城市将持续高速增长,涉及大数据应用的智能交通、数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地理信息、云计算、物联网等细分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智慧城市已成为行业和地方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据大连市沿海办主任、外经贸局局长刘德春介绍,本届软交会将重点聚焦在IT产业的智能应用,分享智慧城市的生活改变、探讨商业智能的发展方向,为业界提供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

千载难逢

智慧城市的开工建设,最兴奋的是IT企业。

IDC预测,中国政府行业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总IT花费占到IT市场的60%-70%。中国城镇化未来10年建设的总投资将超过40万亿元人民币,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为IT市场带来的价值将超过1万亿元。

在IT产业整体萎靡的情况下,智慧城市的上马,犹如给它们打了一针兴奋剂。特别是在大数据盛行的今天,智慧城市的开工建设,也为IT企业提供了一个亲身体验的舞台。

据了解,2013年大数据对全球IT开支的直接或间接推动将达960亿美元,到2016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2320亿美元。无论是硅谷新贵,还是老牌IT王者,显然都不愿意错过这场即将到来的盛宴。在PC增长速度放缓的“后PC时代”,英特尔、微软等传统巨头,更需要借此寻找新的增长点,在大数据时代再次风光。

对于芯片巨头英特尔来说,大数据是一个全新的也是最重要的战场。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它一度迷失方向。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它找到了翻身的资本。作为最早一批进军大数据市场的企业,英特尔占有重要的位置。现在,大数据与云计算、高性能计算,被视为其最重要的三大战略。

“大数据正在改变着软件行业、IT产业,以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何京翔告诉记者,“产业正在重构,英特尔愿与合作伙伴一起,迎接智慧城市建设中日益严峻的大数据挑战。”

《IT时代周刊》在大连软交会采访期间,与会人员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已是当务之急,它能解决当前一系列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中国一线城市为例,每年居民健康档案产生的数据量可达5PB(1PB=1000TB,相当于时长约13年的高清视频),每个季度智慧城市所产生的数据量,更是高达200PB。而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和信息量,必然将成为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先锋。

IDC预计,2020年中国数据量将是2012年的23倍,它是中国最具潜力的IT市场。未来5年中,中国大数据市场将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

在这样的趋势中,无数IT企业的积极性得到提升。除了英特尔、IBM这样的跨国公司关注外,国内三大运营商以及用友等软件厂商也纷纷摩拳擦掌,希望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

壁垒待除

在诸多IT企业中,英特尔对智慧城市的布局是积极性最高的跨国公司之一。依仗英特尔自身X86平台的迅猛发展,它在大数据领域拥有其他企业不具备的硬件与软件优势。“英特尔在软件方面的发展早已经着手去做了。”英特尔的苗凯翔博士介绍,早在2012年第三季度,英特尔在中国公布了大数据解决方案——英特尔Hadoop的发行版软件。

英特尔在智慧城市建设能兵行先着的原因在于,它看到了国内医疗、教育、金融、电信、交通等行业都急需大数据解决方案。智慧城市的建设虽然呼声很高,但真正落地的方案却很少。正是看到了这一机会,英特尔在2009年就开始着手研发Hadoop。现在,这一软件已开始为医疗、金融、电信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

而作为国内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对于智慧城市的关注则早了许多。据了解,中国移动是国内最早启动无线城市建设的运营商之一。早在2008年,它便与厦门市政府宣布合作建设无线厦门,成为我国真正意义上第一个成功的无线城市项目。

在中移动的带动下,中国电信也于2011年2月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的工程。

而作为最晚进入“智慧城市”的运营商,中国联通则选择以城市光网络、WCDMA无线网络、WLAN三大网络为基础,以九大数据基地为依托,以基于云计算的全国统一的智慧城市平台为载体,构建“共建、汇聚、开放”的发展模式,推进智慧城市发展。

IT企业的蜂拥入局,能否顺利掘到属于自己的财富?何京翔告诉《IT时代周刊》,现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刚刚起步,与收获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英特尔的策略是在这一轮浪潮中提前布局,收获先行优势。

第8篇:智慧医疗时代范文

 

移动支付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行业,而且正在加速渗透到我们生活及工作的各个方面。在移动互联网世界中,移动支付将成为继高速网络(3G及4G)及智能终端后的第三大基石。目前,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呈现出电信运营商、银联、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公司三足鼎力之势。

 

“预计未来3~5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仍将继续扩大,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研究人士介绍,移动支付主要包括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远程支付指用户通过手机网络进行支付、账户操作等;近场支付则是手机通过射频、红外、蓝牙等通道,实现与自动售货机、POS机等终端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技术(NFC)。从国内市场来看,未来银行及运营商将成为国内移动支付产业主要推动者。

 

记者了解到,从市场格局上看,支付宝依靠阿里巴巴这一电商平台,积累大量用户规模和交易基础,占据了互联网支付市场的半壁江山。另外,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市场占比20%,中国银联的银联在线占比9.3%。因此,支付宝依靠其巨大的用户规模和线上交易量,交易规模超过90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移动支付主要有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远程移动支付客户端,以拉卡拉为代表的手机刷卡器,以联动优势和上海捷银为代表的传统短信支付和以中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为代表的移动近场支付。由于三大势力对移动支付产业的诉求不尽相同,市场推广的动力也大小不一。运营商与银联主张NFC支付技术,其中中国移动与银联形成合作关系,以阿里支付宝和腾讯微信支付为代表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机构则更倾向于基于软件方式实现的二维码支付方案。

 

“移动支付的核心问题是安全属性。”分析师向记者强调,NFC安全属性要高于二维码支付,因此被市场寄予厚望。

 

随着苹果公司在2014年9月正式推出其革命性移动支付系统ApplePay,一方面将为运营商、银行以及银联推广NFC提振信心,另一方面也会迫使阿里、腾讯加速二维码支付的拓展和生态建设,因此2015年移动支付产业有望爆发式增长。尤其是中国移动在2014年主要资源倾向于向4G网络建设及推广,待取得足够的4G领先优势之后,由此三大SIM卡商——恒宝股份、天喻信息、东信和平将从中获益。相应地,正在建设校园支付生态圈、拥有TSM平台建设能力的新开普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当然,短期来看,目前阶段国内移动支付产业更可能由互联网公司主导。鉴于支付宝与腾讯更倾向于采用基于软件的二维码支付方式,即使采用NFC技术也更有可能通过HCE技术绕开电信运营商,个人消费者端(C端)无须增加硬件设备,支付受理环境(商户,B端)的改造升级却不可避免,由此产生第三方企业的投资价值。因此拥有二维码扫描枪、NFCPOS机具设计生产能力的新大陆,以及拥有商户信息管理系统并积累大量线下客户资源的石基信息具有明显优势。

 

智慧医疗拉开“大健康”时代帷幕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通过远程医疗、可穿戴便携式设备等方式进行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医疗产业正逐渐壮大。而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正纷纷涉足医疗领域。

 

1月27日,阿里健康(0241.HK)再度披露与医疗卫生领域应用软件企业卫宁软件(300253)战略合作成为业界重磅消息后。腾讯的移动医疗战略推进工作正在不断提速,据悉,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1200家医院接入以微信为平台的腾讯“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并均已实现微信挂号功能,另有近100家医院可通过微信为患者提供从挂号、取药到后期监测在内的全流程医疗服务。腾讯表示,虽然多数医院仍不能通过微信为患者提供全流程医疗服务,但这些医院已具备“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的雏形。通过升级,多数医院未来可为患者提供全流程服务,而微信智慧医疗也有望在短时间内扩容至全国各地。

 

目前智慧医疗主要的应用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面向医院医生的,可称之为B2B模式,另一种是直接面向用户或患者的,可称之为B2C模式。面向医院医生的智慧医疗应用模式主要用于医生之间的交流、医学知识库的应用和管理病患健康数据等方面。现阶段一般认为智慧医疗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实现:用户健康大数据采集、远程大数据处理分析和智能医疗认知实行。

 

国信证券研究表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18.6亿元,2014年市场规模增长至28.4亿元,预计在2015年达到42.3亿元,同比增长48.94%,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574.1亿元,未来移动医疗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对于智慧医疗行业中投资机会,上海证券认为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智慧医疗正在超级大风口上,首推万达信息,上海模式作为医改标杆,其在医改的各项创举有望在全国推广。其次,还要关注卫宁软件、东华软件、宜华地产、朗玛信息、荣科科技、海虹控股等公司机会。

 

以朗玛信息为例,公司业务转型就瞄准了医疗大健康数据,投资6.5亿元收购39健康网,目前39健康网已经覆盖了1.3亿人次,与国内500家医院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39健康网打造的药品通成为全国药品信息最全的数据库,并与微信合作向手机用户提供药品功效的说明。此外,朗玛信息还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设立了健康大数据的中心,对数据挖掘、网络科技进行系统性开发。类似的,汤臣倍健也具有智慧医疗概念,公司投资1亿元入股深圳倍泰,而深圳倍泰则已建立起“硬件大数据采集、云健康平台、智慧医疗、移动健康”的商业模式,正致力于成为智慧医疗解决方案领导者。

 

大数据发展潜力巨大

 

大数据广泛应用于各行业,涉及到互联网、电信、金融、医疗、农业、教育等行业和领域。金融业是大数据的重要产生者,交易、报价、业绩报告、消费者研究报告、官方统计数据公报、调查、新闻报道无一不是数据来源。大数据的发展,对金融行业的转型、创新将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数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大数据商业应用给各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价值,这主要体现在将海量客户信息特征转化为数据资源,从而精准营销获取商业效益。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分析,大数据将每年给美国医疗保健领域创造3000亿美元的价值,给欧洲公共管理领域创造2500亿欧元的价值,使美国零售业净利润增长达到60%以上,使制造业产品开发和装配成本下降50%。第二,大数据还能有效推动政务开展和智慧城市的构建,提高政府决策水平、服务效益和社会管理水平以及城镇智能化,尤指在政府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据研究人士分析,根据应用方向看,短期而言,大数据商业应用精准营销将更成熟化落地;而从长期看,大数据在国家治理-智慧城市构建方面将会大有作为。

 

1月21日,中证淘金大数据100指数的正式,其推出再次将大数据推向风口浪尖。1月22日有消息称,高盛正主导对新加坡大数据公司AntuitHoldingsPte进行5600万美元的投资。对此,分析人士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正悄然来临,数据背后所隐藏的商业价值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产业资本的大举进入将有助于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出手一贯是有备而来,此次投资大数据公司也显示出其对该行业未来发展的看好,对其他同业公司而言或将产生一定的提振。

 

光大证券认为,大数据潜在市场价值必将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分享,由于国际巨头在硬件层和基础软件层垄断优势明显,应用软件层的大数据分析产品将是未来大数据蛋糕中最大的一块。考虑到各个行业信息化建设程度的差异,未来大数据应用仍将集中于政府、金融、通信、电力四大行业。本土信息服务企业受益确定性最为明显,信息安全、IT基础设施服务、IT咨询等领域值得关注。上市公司中,天玑科技、汉得信息、同方股份、紫光股份、美亚柏科、拓尔思等值得关注。

 

记者注意到,业绩同比预增30%~50%的拓尔思明确表示,公司在行业拓展和大数据应用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天玑科技也预计2014年净利润同比上升15%~30%,公司表示,新业务数据库云平台开拓顺利且呈现良好态势。而美亚柏科则称大平台拉动公司高增长,公司2014年净利润预增83%~113%的同时,推出了拟10转10派0.45元的高送转方案。

第9篇:智慧医疗时代范文

然而,与发展共生的“城市病”也困扰着不断涌现的新城市和新市民。城市快速膨胀造成的交通、环境、住房、就业等问题不断挑战着传统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思路,城市发展模式方面也出现了“单中心”与“多中心”的争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NIT)在过去二十年的爆发式增长,智慧城市理念已成为多数城市谋划中长期发展时不可回避的选项。

智慧城市发展的理论原点

从国际文献来看,智慧城市(Smart City)概念由新加坡学者Mahizhnan于1999年首次提出,并将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作为其发展目标;而钱学森先生也在上世纪90年代指出,面对现代城市这一复杂系统,需要以强调“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的“大成智慧学”理论作为城市建设实践的基础理论。无论中外,以市民为核心的人本理念可以被视为智慧城市发展的理论原点。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IBM公司于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计划开启了当前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实践探索的大门。在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热潮中,超过200个城市成为国家不同部委主导的“智慧城市试点”。然而,全国方兴未艾的智慧城市实践探索多聚焦于信息化助力部分城市功能提升,缺乏对智慧城市内涵的深刻思考及对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布局的总体把握,有“盲人摸象”之感。

随着更多学者开始使用“Smarter City”来表征智慧城市,我们可能需要超出具体技术架构的束缚,首先承认智慧城市是一个在信息时代使城市生活日益美好的理念,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创新逻辑来思考智慧城市的发展,来用智慧城市的理念思考城市的发展策略,而不是在圈定发展目标后,只把智慧城市简单理解为利用技术的目标实现。

智慧城市发展需要多中心结构

以人为本的观念与城市发展真正的结合点在哪里呢?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理解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不仅提升了沟通的便利性,也催生了属于网络时代的全新文化生态。如果说智慧城市就是“互联网+城市”,那需要叠加的显然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更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价值是开放、共享、兼容、平等,其代表了一种新的资源供给与分配模式。从社交网络、维基百科到众包、众创、分享经济,无数Web2.0时代的互联网成功案例都不同程度诠释着这一核心价值。我们也不难发现,符合这一价值理念的网络结构本身是多中心的,甚至是无中心的。去中心化正是Web1.0向Web2.0跃迁的一个重要标志,将这一理念推演到城市维度,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的智慧城市显然不应是“单中心”的。

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多中心”包含两个层面:首先,在空间层面,共享和平等的理念不支持资源的过度集中,资源的分散即意味着多中心,单中心辐射的资源配给方式显然与互联网思维南辕北辙;其次,在功能层面,开放、兼容的理念可能会将城市中心的概念碎片化,实际上这样的城市形态已初见端倪,不同年龄段的亲友造访你的城市时,你可能会带他们去不同的地方,因为他们的需求是有功能差异的。差异和特色的形成是资源流动与共享的前提,这种理念下每个城市单元可能都是中心,又可能都不是中心。

归根结底,智慧城市中的“智慧”既指技术使城市能够贴心地为市民思考,也指更多市民的智慧可为城市思考,这种思考一定像云计算一样,是多中心和资源动态分配的。而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则是当前城市步入智慧城市道路上的重要中间形态。

城市副中心发展需要智慧要素

城市副中心应该如何建设和发展?这是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大城市正在面临的实际问题。笔者在过去一年里参与了北京市通州区副中心建设的多次论证。通州区从北京整体发展目标嬗变和自身区位优势的结合点考虑,将自己定位为城市副中心;北京市政府东迁的计划又赋予了通州行政副中心的定位。二者之间的发展目标和功能需求存在差异,关于通州未来发展路径的争论也是见仁见智。将视线放远,全国多个城市均有城市副中心或类副中心建设的规划,有些初具形态的副中心也暴露出了发展同质、定位不清等问题。

面对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遵循智慧城市理念,关注城市发展智慧要素是重要的前提条件。此前的实证研究表明,智慧城市的关键要素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政务信息化、监测智能化、软环境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人力资本发展和信息产业发展九个方面。基于对这些要素的重要性差异的判断,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考虑到副中心通常的地理位置和建设成本,一次性超前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可能是副中心最大的后发优势,这是后续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众多城市功能延伸的基础,也将是副中心未来的重要吸引力来源;

第二,基于大数据分析规划核心资源分配。智慧城市不仅是一个目标形态,也是一个求索过程。面对副中心交通、医疗、教育等核心资源配置的复杂问题,现在就应立即引入大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机制,并通过制度建设为将来基于数据动态调整配置方案提供可能,将智慧要素融入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过程;

第三,基于智能监测布局居住环境保障。居住环境是目前超大城市原有中心面临的困扰,也是副中心形成差异化定位的重要方面。传感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空气、水质、食品安全等居住品质的实时监测提供了可能。智能监测既是重要的管理手段,也是区域数据积累并实现后续智能分析的有效路径;

第四,提升人口素质与区域软实力。忽略人口素质提升及区域文化软实力构建的副中心建设必然难说“智慧”,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的创新2.0理念也需要践行在知识社会背景下,这都对副中心的教育和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斌栋、潘鑫:《城市空间结构对交通出行影响研究的进展:单中心与多中心的争论》,《城市问题》,2008。

2.宋刚、张楠、朱慧:《城市管理的复杂性与基于大数据的应对策略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4。

3.刘洁、高敏、苏杨:《城市副中心的概念、选址及发展模式:以北京为例》,《人口与经济》,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