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效的防震减灾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同志们:
这次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是经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__年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安排部署2013年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刚才,__x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县政府与各镇街、各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做到“三个务必”
20__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镇街、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既定目标任务,以加强“预、防、救”三大体系建设为重点,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全县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工作值得肯定:一是防震减灾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县政府调整充实了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和抗震救灾指挥部,各镇街、各部门明确了防震减灾工作分管领导、助理员,防震减灾“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二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明确了抗震设防要求,给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三是全县上下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各镇街、各部门把普及地震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作为重要基础工作,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防震减灾工作水平与社会需求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地震灾害仍然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建设成果的潜在威胁。提高防震减灾能力,是全县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现实课题。
第一,全县震情形势十分严峻,务必高度警惕。根据国务院、省地震局年度地震趋势意见,甘东南及甘宁陕交界为6级地震危险县,我县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震情形势不容乐观,各镇街、各部门务必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无防”的思想,彻底消除侥幸心理,认真扎实地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第二,防震减灾存在薄弱环节,务必清醒认识。20__年汶川地震后,虽然我县防震减灾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防震减灾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少数地方和部门对防震减灾工作不够重视,工作不到位;二是农村房屋普遍是依照传统的建房模式,抗震设防能力不强;三是部分镇街特别是重点行业部门,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不足,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务必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第三,防震减灾面临难得机遇,务必紧紧抓住。在经历了“512”特大地震和玉树地震后,全国各地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切实加强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支持力度;社会民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关心和参与程度大大提升,对防震减灾知识需求的主动性增加,对落实防震减灾措施的自觉性增强。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加强衔接汇报,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推进防震减灾事业跨越发展。
三、强化措施,做到“三个加强”
防震减灾,关键在“防”,重点在“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监测预报、综合防御和应急救援三种能力建设,努力把地震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一)加强地震监测。我县没有自己专业的地震监测台站,因此,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做好群测群防,积极推进和完善以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为主要内容的“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加强地震监测业务培训,合理设置地震骨干宏观测报点,逐步扩大村级信息员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群防群测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收集和地震知识普及中的作用。
(二)加强地震灾害防御。要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必须进行抗震设防审查备案;要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在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移民搬迁和推进安全民居工程中,要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增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要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县防御。要开展建筑物抗震性能检查工作,要对存在地震安全隐患的水库、能源、通信、供水、供电等设施坚决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改造,消除隐患。
(三)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应急救援是将地震灾害损失降到最小程度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是要健全地震应急预案。县政府今年将修订全县地震应急预案,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要根据各自职责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并要经常性地开展演练,提高实战能力,真正做到有备无患,临震不乱;二是要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依托广场、公园、绿地、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拓展城市防震避险空间,各镇、各社县都要有明确的避难场所,以确保地震发生后能满足疏散和灾民安置需求;三是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依托县消防中队建立我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各镇、各社县、 企业及部门都要建立志愿者救援队伍,各专业抢险队要不断完善,形成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地震灾害救助力量;四是要加强救灾物资和专项资金,保证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妥善安置。
三、狠抓落实,做到“三个到位”
一要责任到位。各镇街、各部门要把防震减灾作为维护公共安全和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制订工作措施,加强督促检查。要健全完善应急工作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防震减灾工作助理员,切实做到思想重视、责任明确、组织健全、措施到位。
二要宣传到位。要以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并使之经常化,常态化。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县、进乡村、进机关、进家庭、进企业”活动,特别要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学校,县教体局要抓好这项工作,要组织演练,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这次会议是我市第一次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分析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形势,全面部署今后工作任务。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把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地震局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十分关心,王建荣局长专程前来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对我们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对王建荣局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刚才,市地震台吴小勇副台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报告,铜鼓县作了经验介绍,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希望大家按照会议的总体要求特别是王建荣局长的讲话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地震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各级政府防震减灾工作职能进一步明确。市政府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市、县两级防震减灾工作职能主体,要求“市、县两级防震减灾工作职能均由同级科技部门承担,并在科技部门增挂地震局牌子”。
二是地震监测预报能力逐步增强。市地震台更新了数字化地震监测设施,有效提高了监测能力,*年分宜县的4.0级、2*年樟树市的3.6级和*05年九江的5.7级地震,我市的地震监测机构都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监测资料,得到了省地震局的肯定。
三是地震应急管理机制和设施逐步完善。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地震应急工作制度和值班制度,初步建立了地震应急指挥室,完善了地震应急管理机制。同时,加强了城市应急避险场所建设,仅在*中心城区就建立了体育中心广场、袁山公园、松江园、秀水公园、迎宾广场等10多处城市应急避险场所。
四是群众防震减灾意识不断提高。各级地震工作部门本着“服务大局、把握分寸、讲究时机、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每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纪念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期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采取播放专题片、街头宣传、科技下乡、社区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防震减灾意识。
五是防震减灾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在省地震局指导下,我市地震台数字化监测设备*年已开通运转,数字化前兆观测项目基础工作已经完成;市地震应急指挥室和地震信息节点基础建设工程已全面完成,通信光缆已经到位;丰城、高安地震数字化监测台站已初步建立。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省地震局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地震工作者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从事防震减灾工作的广大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防震减灾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地震监测能力较弱,监测手段单一;抗震设防尚未依法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部分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没有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评估和设防,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农村民居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等。这些问题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自然灾害。我市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多条断裂带穿境而过,存在发生中等有感地震的可能。*年邻县分宜发生4.0级地震,彬江、下浦等乡镇和*中心城区有明显震感;2*年6月4日樟树市发生了3.6级地震,部分农户房屋受到破坏。这些都提醒我们,*不是无震地区,要时刻绷紧防震减灾这根弦,站在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负责的高度,深刻理解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常抓不懈,未雨绸缪,把防震减灾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不断提高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根据省政府要求,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社会力量,实现防震减灾工作由局部的重点防御拓展到有重点的全面防御,不断提高综合防震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可靠保证。
奋斗目标是:到**年,全市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我市各地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中心城区的防震减灾能力达到全国中上水平。
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动员、组织和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既要坚持地震部门的防震减灾主管职责,又要坚持民政、建设等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既要坚持地方特色的防震减灾道路,又要借鉴国内外减灾的成功经验,努力提高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要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工作精神,高标准的工作要求,完善思路,明确责任,强化管理,落实措施,不断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一)进一步健全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在已建成*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站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丰城荷湖和高安米岭两个数字化台站的设备安装和环境改造,尽快完善全市地震监测、前兆观测和强震监测网络建设,发展城镇深水井观测,不断提高地震预报水平。
(二)进一步强化震灾预防工作
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各县(市、区)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与监督,把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列入项目规划、可性行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并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管理程序。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一般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各级地震部门要加大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力度,并加强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与监督;各级建设部门要加强工程抗震勘察、设计和施工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生命线工程、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项目的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的专项审查。
另一方面,要积极实施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并尽快改变农村民居不设防的现状,提高农民的居住安全水平,逐步实施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地震、建设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开发推广既科学合理、经济实用,又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同户型结构的农村建设图集和施工技术,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所在的县(市、区)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农村安全民居建设。
(三)继续推进地震应急和救援能力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灾情速报系统建设,为地震应急提供有力的技术和信息保障。各县(市、区)要尽快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明确应急工作程序、层级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做到临震不乱,决策科学,行动迅速,处置有力。
各级地震部门要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积极探索地震预报的新方法、新途径,加强分析与会商。市地震台要充分利用地震数字化监测设施和前兆观测手段,加强地震监测和前兆观测,掌握地震监测资料和前兆观测情况,并对地震前的宏观现象和震时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会商,实现有减灾实效的地震监测预报。
(四)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各级地震、科技、教育、农业、建设、气象等部门要相互配合,深入持久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制定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计划,共同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三、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努力营造防震减灾工作的良好氛围
防震减灾工作是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要建立完善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防震减灾指挥机构,健全工作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及时部署工作;要根据机构和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补充,充分发挥该机构在政府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加大投入。各县(市、区)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防震减灾需求相适应的经费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对地震监测、预防、救助、群测群防、宣传教育的经费投入,并将防震减灾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成效和体会
近年来,通过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逐步建立健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有效促进了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单位”,被中国地震局评为“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先进单位”,被湖北省地震局授予“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地震快速反应系统建设先进单位”。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防震减灾意识。我们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多形式、多途径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不断提高民众防震减灾意识,仅5月份,我局就参与全县大型宣传活动2起,展出地震知识专版百余块,发放宣传资料千余份,回答市民咨询千余人次。通过宣传,使多数干部群众、居民学生受到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加大执法力度,稳步推进震害预防。在发改局、建设局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严把抗震设防关,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逐步走向规范。我们对需要进行抗震设防要求确认的项目,委托武汉地震工程院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踏勘,开展地脉动参数复核,再根据地脉动参数复核报告确定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出具审批意见书。先后完成了县张振武小学、潘口中学、临滨公寓等15个单位和个人的建设工程项目的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工作。并为潘口电站包保移民建房发放《农村建房抗震设计图集》百余份,指导移民群众建设既美观亮丽,又具备一定抗震性能的房屋。
(三)、坚守地震监测岗位,确保全县的稳定。地震监测值班工作人员坚持 24小时不间断震情值班和节假日震情值班双岗制度,及时掌握、上报震情、灾情,为地震应急提供科学依据。数字监测仪器运行优良,数据稳定、实时地传输到省、市台网数据处理中心,测震台站波形连续率大于97%,传输延时小于5秒,连续波形完整性大于98%,达到了国家“十五”数字测震网络项目技术指标及测震分项验收细则的要求。
(四)、建立地震应急救灾数据库,地震应急能力逐步增强。面对我县特殊地理位置和地震活动形势,我们加强了地震应急救灾数据收集工作。完成了包括地震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人员通讯录、成员单位的职责、生命线系统应急救援方案、党政机关、公用服务区和居民信息、区域内大型水库、厂矿企业等重大工程基础数据等《竹山县地震应急救灾数据库》建设。
(五)、真帮实干开展“双联双带”活动。6月1日,由李局长、杨局长带队深入到溢水陈家铺村,了解该村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情况,为该村送去10吨水泥,帮助该村进一步加强基层设施建设。同时,对所联系的困难党员进行帮扶。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
了与基层组织、基层党员的感情,增强了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勇气。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之前,我们通过网络信息公开、发放征求意见表、上门搜集、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多次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汇总,综合分析这些意见和建议,局党组研究认为,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
(一)、专业技术不高。虽然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但由于平时工作较多,没有拿出专门时间和精力组织系统学习,更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特别是地震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应该加以改进。
(二)、交往力度不优。由于受地震业务和工作经费的限制,地震干部职工参与社会公众活动较少,每年公众评议分数低,其结果是领导不满意、同志无信心。
(三)、宣传氛围不浓。防震减灾宣传还不够深入广泛,宣传经费投入不足,宣传形式和效果尤其是农村的防震减灾宣传还很不到位,民众防震减灾意识普遍偏低。
(四)、执法水平不严。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还不够规范农村民居设防能力较低,民居的抗震设防缺乏法律强制要求及有效的指导和管理。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深层次体制上的原因,也有我局目前现实的资源条件限制。但从主观原因分析,与我们思想观念、创新意识、管理水平及工作作风有很大关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学习不够深入,工作缺乏主动性。近年来,我局发展较快,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些同志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学习不够深入,危机感、紧迫感不够,缺乏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缺少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主动性。
(二)、工作信心不足,眼界不够开阔。由于防震减灾工作职能、体制、经费的限制,存在职能弱、体制不顺、经费欠缺的客观现实,导致工作信心不足,思想不够解放,工作缺乏激情和魄力,前瞻性和创造力不强。
(三)、外界交往欠缺、部门协作能力较差。受原来地震监测业务工作单一性的影响以及工作经费的限制,与外界以及工作联系部门缺乏必要的联系和交往,致使我们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职能。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措施
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我局今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坚持把提高防震减灾综合防御能力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确保防震减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1、从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优势,鼓足勇气和干劲,增强工作信心,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2、争取与县委、县政府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支持,加强于部门和防震减灾技术服务对象的联系沟通,加大防震减灾工作面向社会的宣传力度,以我们的工作业绩来赢得社会肯定和支持。
3、继续坚持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的原则,积极参加省、市业>!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宏观要求多,而实际操作较差,缺乏法律强制要求,全面社会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知识,加之经济相对落后,我市农村民居和村镇公共设施包括中小学校抗震设防十分落后,不设防的农村民居及农村公共设施成为危害农民生命造成重大伤亡的重要隐患。当前全市人民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加快发展。要实现科学发展,打造“三个**”,实现追赶跨越的目标。构建和谐**,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从防震减灾的角度针对**市实际,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尤为重要。20xx年5•12汶川8.0级大地震给我们留下了血的教训,逐步提高农村抗震能力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现状
**是一个人口610万,面积1.53万平方公里的农业大市,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经济欠发达。**市地处郯庐断裂带和扬铜地震带交汇处,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20xx年九江5.7级地震,虽然震级不大,烈度不高,但对震中当地广大农村民居却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死亡的12人均系农村民居倒塌造成。经调研,**市大部分农村民居没有设防,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1、抗震性能好的钢混结构较少。至20xx年全市农村现有116.44万户,拥有1户住宅的140.4万户,2处住宅的5.09万户。住房类型主要为楼房,楼房74.09万户,平房42.36万户,平均每户面积为140.4㎡。住宅主要为砖木和砖混结构。砖混结构64.7万户,占55.6%,砖木结构34.53万户,占29.7%。钢筋混凝土结构14.11万户,占12.1%,其它3.08万户,占2.6%。
2、我市相当大部分住宅基础处理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有的房屋尽管选在开阔平坦、土质坚硬均匀的场地上,但对基础的处理不符合抗震要求。如有的在打过夯的地面上直接往上垒墙;有的即使挖地漕也不按设计规范要求处理基础,抗震性能仍较差。
3、大部分房屋选用的建材质量不合格。在调查的所有砖木结构房屋中,大部分砌墙体用砂浆不符合要求,有的用石灰掺土代替砂浆,有的砂浆配比不符合要求,有一部分房屋选用旧砖、劣质砖或新旧砖混杂砌墙,使墙体强度明显降低。有的用旧木材或已经腐朽变质的木材做梁柱,地震时房屋容易产生局部失稳而倒塌。
4、大部分住宅的设计或施工不太合理。譬如,房屋高度与宽度之比不符合抗震要求,抗震横墙的间距与房屋的类别不相匹配,房屋各个构件之间缺少可靠的连结,整体性差。有的砖混房屋尽管设计了圈梁、构造柱,但由于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符合要求,也达不到抗设防的要求。在被调查的房屋中,还有一部分旧砖木结构或土墙房屋年久失修,有的出现地基下陷、墙体裂缝、屋顶塌陷。据调查,这些危房目前大部分还在被利用,或住人或存放物品和牲畜。这类房屋如果遇到中强地震就会墙倒屋塌,将造成大量的人员和牲畜伤亡。
二、原因
导致目前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广大农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不强,农村住宅防震、抗震知识贫乏。他们在建房时往往只考虑美观、气派、宽敞、舒适,而不考虑抗震因素。有的盲目攀比,建设的房屋太高、太宽。有的设计不合理,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导致一部分住宅存有安全隐患。
2、我市大部分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偏低,经济不宽裕。他们在建房时只追求面积,不讲求质量。施工工匠没有经正规培训,同时在采购建筑材料时,贪图便宜,购买了一些假冒伪劣建筑材料。
3、村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制定抗震设防专业规划,没有法律强制要求。由于某种原因村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农村住宅常把划分的宅基建满,左邻右舍靠得很近,破坏性地震时往往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由于有的村镇没有编制抗震设防专业规划,没有按照防震减灾有关法律对村镇建设作出强制要求,导致在村镇建设中没有选择抗震有利地段,没有避开发震断层和易造成滑坡、塌陷、液化地段,没有充分考虑房屋间距和道路设置、避震疏散、救灾等因素,使村镇建设存有很大的抗震隐患。
三、对策与措施
为提高我市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结合我市实际,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专家参与农村民居设计
组织专家进行抗震性能房屋建设论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下各种结构类型,给出当地群众经济上易接受的抗震技术措施和指导性建议。通过编制地区性房屋抗震技术标准和抗震构造图集的形式,指导村镇房屋的建造,提高村镇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减少地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采取可行的抗震加固方案
根据不同地区房屋结构特点及其抗震薄弱环节,采取工程措施有规模有系统地提高民房的抗震设防能力。对已 建成的建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依法进行了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3、村镇建设要合理规划
将农村抗震设防管理与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做到每个乡镇都要制定村镇建设抗震减灾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要求建设。在村镇建设中选择抗震有利地段,避开发震断层和易造成滑坡、塌陷、液化地段,充分考虑房屋间距和道路设置、避震疏散、救灾等因素,可将震害损失大大降低。
4、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及普及工作
一是要采用科学、灵活、及时有效的宣传方式,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将农村住宅建设防震抗震知识普及到乡(镇)、村庄和农户,使广大农民把建设安全农居变为维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自觉行动。二是指导村民建房前进行抗震设计,选择规则、稳固、延性好的构造屋型;三是对施工人员进行短期集中培训。培训形式除采取集中讲授外,还可以实地参观已建成或在建的抗震民居;四是加强对技术的指导和服务使新建、改建、扩建民房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5、推广典型,逐步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工程
可采取“农民自愿、适当补助”的原则,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移民建镇和推动农村房屋建设中抗震设防工作,政府拿出一部分补贴,组织实施“地震安全民居工程”,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总结、筛选、提炼出已有的一些切实有效的房屋抗震技术及措施,引导广大农民建造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并以点带面,使**市的农村住宅抗震设防程度大大提高,农民抗震设防意识明显增强。
6、加强对村镇建设项目抗震设防的指导和管理,突出政府在抗震设防中的管理力度
一、地震应急机构组成及职责
街道民政办成立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在区民政局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协调本系统的防震减灾工作和平时应急准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街道应急救灾救济办公室,负责处理领导小组防震减灾的日常工作,指导本系统各单位制定相应的地震应急预案,按照领导小组要求协调、检查、督促应急预案的准备落实情况等。
进入地震应急期,街道民政办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区民政系统的地震应急工作,并在区民政局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做好震区灾民应急救助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7个应急工作组,各组按区局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部署共同开展工作。
(一)街道民政办抗震救灾指挥部:
总指挥:街道办事处主任
副总指挥:街道办事处分管民政副主任
成员:有关科室人员、社区主任。主要职责:接受和迅速执行上级领导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各项指令;组织实施本预案,各项抢险救灾命令、指示、通知等;确定重点救灾地点、范围,部署指挥抗震救灾专业队伍,实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统计灾害损失,及时上报灾情;组织协调各类灾民生活必需品调配供应;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组织和指导志愿者参加抗震救灾;发放救灾款物,保证灾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二)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职责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街道民政办办公室。
主任:民政办主任
副主任:街道各部门相关人员
主要职责:传达落实指挥部的命令和决策,组织协调各社区的救灾工作;及时收集汇总、上报灾情及抢险救灾、复核情况;审核地震新闻宣传内容;负责指挥部各类文件的起草、印发、存档各种资料的收集汇总工作,负责震情公布。组织召开新闻会;负责承办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和对外接待工作。
(三)应急工作组及主要职责
1、抢险救灾组
街道应急办公室牵头,遵照上级和抗震救灾指挥部命令,组织协调街道、各社区的抢险救灾工作。要求各单位组织抢险队伍,配备一定的抢险救灾工具,及时抢救被压埋老年服务机构,协助社区进行工程抢险。
2、物资保障组
街道党政办负责救助物品的筹集、储备、管理和发放。充分利用好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中心和各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接收站点,通过接收捐赠、上级调拨、集中采购等手段,筹备好灾民基本生活必需的物资,确保震区群众得到及时的物品救助。
3、资金保障组
财政所负责紧急筹集、管理应急救助资金,协调社区做好社会捐赠救灾资金和上级下拨资金的接收、管理,在救灾救济办公室配合下做好资金的分配、下拨。
4、查灾核灾组
街道民政办负责配合区民政局对地震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情况进行勘察、核实,并及时统计上报。
5、抗震捐赠组
民政办牵头,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组织和指导志愿者参加抗震救灾。
6、巡视组
由街道综治办负责受灾辖区各单位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单位正常管理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的发生和扩大蔓延。
7、宣传报道组
街道党政办牵头,主要负责按照规定进行应急宣传,及时向各单位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报道抗震救灾先进事迹,组织平息和澄清地震谣言。
二、平时应急准备方案
(一)加强对街道辖区单位有关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避震应急演习,排查建筑安全隐患,规划避震疏散场地及各种管线的维护,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街道财政所设立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储备金,进行专户管理,当年核销,不做结转累计,本预案启动时可以迅速启用该项资金,用于紧急采购救灾帐篷、衣被、应急食品、医疗药品、医疗器械等救助物资,确保灾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紧急救助。
(三)尽快建立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站。发挥救助站的应急物资储备和经常性社会捐助物资的接收、存放和管理以及防灾、减灾宣传等多方面作用,为我区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坚实基础。
三、临震应急行动方案
接到区了民政局地震临震预报后,街道民政办根据地震预报的地点、震级大小,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一)街道民政办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召开指挥部成员、各组负责人紧急会议,研究布置应急准备工作,确定应急措施,实施应急值班制度,对各单位防震减灾领导机构提出要求。
(二)各单位要组织人员,昼夜值班,密切监视地震动态;加强震情监视,及时核实并上报异常;随时与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地震部门联系,收集掌握和汇报震情动态。
(三)各单位要对责任区内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气等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贮存设施进行检查,针对安全隐患采取紧急防范、防护措施。
(四)督促、检查和落实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资金、食品、医药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五)街道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各单位都要组织做好房屋检查及危房抢修、加固等各项抗震准备工作。
(六)街道民政办赴地震灾区查核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社居委开展救灾工作。
(七)根据情况,请上级领导赴灾区察看、指导。
(八)向区民政局报告,请求上级民政部门派工作组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四、震后应急行动方案
地震发生后由街道应急办及民政办抗震救灾指挥部配合上级政府实施抗震救灾工作。
(一)各社居委迅速向街道民政办报告震情,房屋损坏及人员伤亡情况,组织院民及员工迅速撤离住所,到室外空旷带集结。
(二)迅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救护工作,建立现场医疗救护站,搭建好手术帐篷、手术床、担架、照明等准备工作,开展自救互救。
(三)各社居委通讯、水、电维修人员要按分工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讯、供水、供电设施。
(四)根据灾区需求或区领导指示,请求区财政局下拨救灾应急款物。
(五)动态掌握灾情发展变化情况和救灾工作情况,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区民政局报送信息。
(六)督促受灾社区管理好转移安置的灾民和落实救灾应急的各项措施。及时动员和组织灾区群众转移到安全处所,抢救伤病员,安抚遇难者家属,处理善后事宜;救济受灾群众和安顿无家可归者,帮助解决人畜饮用水困难,确保受灾群众有食、有衣、有住、有病能医,防止疫病流行;加强灾民安置点治安管理,保护国家和群众的财产,维护灾区稳定;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开展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工作。
五、附则
关键词:城市防灾 综合防灾 城市生命线工程
一、城市防灾的重要性
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密集度高,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科技的中心。因此,城市的安全度就成为关系整个国计民生的大事,城市一旦受灾,很容易出现连锁灾害或次生灾害,将涉及千百万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不断增强城市防灾减灾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联合国1996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明确了提出“城市化与灾害”,标志着在全球范围内城市灾害已成为减灾重点。目前,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欲研究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要解决的是城市抗御灾害的能力。城市在灾害面前的脆弱性以及灾害损失的严重性都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城市的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城市是否具备综合减灾能力也是城市文明、质量的标志。
二、城市防灾的研究现状
1.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张风华、谢礼立等对于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研究,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生命线工程是指与人民生活和震后救灾有密切关系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系统的设施和设备的总和。城市生命线工程是直接维系城市正常运转和灾害情况下减少灾害的关键环节和要害部位,关系着城市的生存和发展。生命线系统功能的保证对震后人民生活和抗震救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确定生命线系统的抗震能力是城市防震减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城市防灾减灾信息管理系统。城市防灾减灾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融合多种学科和高新技术的复杂系统,是政府进行灾害科学管理的辅助决策工具。灾前可为政府部门找出抗灾薄弱环节和为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灾时能快速作出科学化、程式化的应急响应,辅助政府官员进行抗灾救灾指挥决策;灾后能快速估计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辅助政府做好灾后恢复救助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仍比较脆弱,而且防灾减灾反映速度也慢。近些年来,我国在城市防灾减灾方面,主要重视的是灾害来源的研究,以及重视了城市规划与防灾减灾的关系,而对目前城市即有土木工程结构在发生地震时将遭受什么程度的破坏,灾害对人民生命及财产的损害,以及地震的二次灾害等缺乏深人的研究。同时对即有建筑物的结构健康状况不明,往往出现突发性的灾害事故。我国城市防灾减灾系统比较落后,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就事故论事故”、“就灾害论灾害”是多年来城市减灾的一贯作法,其缺陷在于往往在剖析单灾种时忘记和忽略了相关要素、灾种的综合性,因而常常会发生“一波未平”“一波再起”的怪症。不少城市昨天发生火灾,今天煤气泄漏,而后天往往是火灾加水患,同时又诱发煤气网管爆炸,还有自然灾害未平,人为灾祸又起。所有这些都说明:一个城市必须要建立起大安全观下的综合灾情观,应特别关注灾害的衍生及连锁性。
四、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构建
1.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防灾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和加强城市综合减灾。要制定和完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强化生命线工程的防灾能力。加强城市生命线系统和城市重要建筑的监测、监控,确保其抗震防灾能力,提高城市的抗灾自救及互救能力,从而提高城市的再生能力。把信息系统和能源系统放在生命线防灾的关键地位。供电系统对减灾的重要性在大量地震后已充分显示出来,是多种救灾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因此,应当做到使供电系统在重灾后损失最小,修复最快,备用电源到位,为救灾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2.城市综合防灾信息管理系统。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城市防灾减灾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综合决策系统,通过搜集城市大量的房屋结构和生命线工程的基础资料,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防灾减灾数据库;通过建立城市防灾减灾的综合决策模型,建立起城市防灾减灾的综合决策系统,以便更为有效的减轻或降低引起的城市灾害。
3.新技术在城市综合防灾中的应用。经验表明,防灾减灾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的进步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枝和信息技术,积极推进科技减灾。应大力强化防灾减灾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积极借鉴国外城市防灾减灾的先进枝术,充分新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等。
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包括利用遥感技术、GIS技术、GP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实现对城市灾害的灾前早期预警预报、防灾救灾预案制订,以及灾害发生过程中的灾害实时监测、灾害损失快速评估,减灾抗灾的应急指挥调度、辅助决策等领域。
[基金资助: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J0-3A04);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赣教技字[08] 257);华东交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农村乡镇地震 损失 防御对策
目前地震灾害对农村乡镇居民的生活仍带来破坏性的影响,我们不能直接与地震抗衡,但是我们可以在震前采取必要的灾害防御措施。所谓地震防御是指在当前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减轻因地震而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等的最有效和可靠的途径之一,所以在农村加强地震防御就势在必行了。
1 我国农村地震灾害的特点
首先,我国农村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偏远地区,如、新疆、宁夏、青海、云南等,这些省区所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地势严峻,且多山地和高原,是地震多发区。破坏性地震出现的范围比较广,在我国每个省的农村均有发生,如以上几个省区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
其次,中国农村地震灾情远比城市严重,据中国地震局或各省地震部门公布的灾害损失评估情况显示,九成以上的地震多由破坏性地震引起,大部分地震的发生区域集中于县区或县级市,而只有极少数的地震发生在地级市辖区。另外,由于城市与农村的地震成灾体不同,农村居民的住房是地震灾害的主要承灾体,然而,在以往的地震灾害中,农村地区因房屋破坏而造成的直接损失在地震总损失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相反的,间接损失和相应的社会损失是比较严重的,比如农村水利工程破坏造成的损失约占总损失的20%。
最后,中国农村地震灾害的承灾体分布情况也不尽相同。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关于农村居民住房情况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住房类型主要分为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其他结构等,它们的抗震性能有明显差异。在我国西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土木结构偏多而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偏少,然而在诸多建筑结构中,土木结构的抗震性最弱,其次是砖木、砖混结构,最好的是框架结构,这就直接造成越是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地震对住房的破坏越严重。
2 农村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
2.1 加强村镇规划,深化管理
一直以来,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于城市,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地震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比较大,尤其是住房的破坏给农民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为此,就要把农村居民的防震抗震工作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农村地区居民的地震安全工作。服从政府的统一领导与管理,各部门分工明确,按照各地区特殊的地理情况与经济水平制定相应的地震防御、应急及灾后重建政策,政府也要加强扶持力度,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体系。另外,还要适时的引导农村群众移风易俗,科学建房,规划好农村居民住房,禁止乱搭乱建。
2.2 加强农村居民抗震防震知识的宣传指导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条件,地震部门要与建设部门合作研究农村居民抗震技术,积极向农村群众宣传抗震的基本知识和建筑抗震的操作技能。开展面向农村人民的专门抗震技术咨询服务试点,逐步提高农民的抗震能力和灾后心理承受能力。除此之外,还要适时发挥榜样模范的带头作用,总结并推广先进的抗震经验,全面推进农村人口的地震安全防护工作。
2.3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抗震减灾能力
虽然最近几年来,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是总体来说,速度仍比较滞后,设施老化问题严重,破坏性地震容易造成水利工程以及乡村道路等设施的全面瘫痪。基于此,各级政府就要加大抗震资金投入,加强农村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定期全面检查并除险加固地震多发区的水库,彻底整修现有的水利设施,兴建一批抗震能力强的水利设施等,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的抗震减灾能力。
2.4 积极宣讲抗震减灾知识,提高农村群众的灾害心理承受力
各级地震部门要广泛组织抗震减灾工作者创作一批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关于抗震减灾的科普文字、影视、宣传画等作品,走进农村和学校展开宣传,把抗震减灾的知识作为三下乡的重要内容加以宣传,定期不定期的开展以“农村减灾”为主题的抗震培训活动,可以把新闻媒体作为主要的宣传途径之一,把抗震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2.5 切实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
各级地震部门要加快建立并完善地震监测系统,建设现代化的地震站台,提高现代化的地震分析预报水平和监测质量。保持科学态度,灵活运用现代化的科技设施,及时发现地震发生的前兆,争取在地震发生前提供有价值的预报。另外,要以各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为依据,特别注意的是,为避免地震信息的误传或谣传,在地震信息前还要结合预报区的社会经济指标做综合考虑。
3 结语
地震指的是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地下岩层瞬间错位甚至破裂而造成的地面强烈震动。每年地震对我国都会造成或多或少的经济损失,危及生命安全,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理环境复杂的偏远西部地区,这些地区是地震多发区,受地理因素影响比较封闭,抗震防震意识比较薄弱,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地震的发生给这些地区带来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为此本文发表拙见,结合我国农村地震特点提出了几点加强村镇规划、防震知识宣讲、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抗震救援机制等的农村防震抗震措施。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城市;地震灾害;抗震设防
Abstract: the city is the region where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transportation center, is densely populated, wealth, building higher density, infrastructure and the lifeline project more developed regions, once the devastating earthquake happened in the city or near city, can cause serious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 Therefore, the focus of the earthquake resistance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in the city.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discusses the earthquake damage to the city, and from planning, site selec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engthening modern urban seismic fortification key measures.
Key words the city; Earthquake disaster; Seismic for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 TU97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是不可避免的,但地震的灾害却是可以减轻的,城市的抗震设防就是非常有力也是非常关键的措施之一。现代城市一旦遭到大地震的突然袭击, 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 做好城市的抗震设防工作也是各国防震减灾基本对策中最现实可行的根本途径。抗震设防是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将受到现有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以合理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防震减灾效益始终是抗震设防追求的目标。就当前的生产力水平来说, 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不失为城市抗震设防的明智之举, 但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水平的提高, 城市抗震设防水平也必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一、分析城市与地震灾害
1、城市化进程加快
一是城市化发展特点。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世界各国都经历或正在经历这个过程。从城市来说, 城市作为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重点,是人流、物质流、信息流最集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地方, 是国家或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讯、信息的中心,具有人口高度集中、物质财富聚集、生命和生活活动集中、精神文明和文化遗产最多的特点, 它对国家、区域政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在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 人口继续向大城市集聚, 城市结构愈来愈复杂, 保障城市功能的各种生命线不断向外延伸, 且相互间依赖性更强, 也使现代城市将来更难以承受灾害事件的打击。二是城市化发展将带来新的灾害类型。随着城市的发展, 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城市受灾形态及其后果也随之发生变化。城市对小概率、低频度的巨大外力因素处于无防备状态, 加上城市中无灾害经历的居民增加, 更使得城市化进程越快, 就越会出现新的灾害。几十年前的城市地震与今天的城市地震灾害就不尽相同。例如 1976年唐山地震主要是建筑物倒塌造成的灾害, 而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 不仅是房屋倒塌, 还有因煤气泄漏造成的火灾,2011年日本大地震更是引起海啸,继而引发火灾和核泄漏等灾害。那么, 若今后城市发生破坏性地震, 将会造成何种后果呢? 近期几次大地震灾害事件表明: 现代城市一旦遭到大地震的突然袭击, 就可能使城市生命线工程遭到致命破坏, 造成交通、通讯、信息中断, 电脑存儲资料丢失, 供水、供电、供气停止, 城市功能失效、瘫痪。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将使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成果毁于一旦。
2、典型城市震灾暴露出的抗震设防问题
一是建筑物不设防或设防水平偏低。二是建筑物选址不当。三是建筑物质量差。
二、分析城市抗震设防的重点问题
从国内外大地震灾害事件的调查研究中, 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凡建筑在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建在活断裂带及其附近的建筑物、建在沿海岸边、江湖河岸边的建筑物,并且未经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或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而设计施工的工程建筑物、未达到设防要求而又未进行抗震加固的老旧建筑物等等, 在突遭大地震袭击时, 均造成倒塌或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可见, 要做好城市抗震设防工作必须重点把好以下 五个环节。
一是合理制定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制定合理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是防御和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的重要一环。在编制城市建设规划时, 首先要对城市的地震地质背景, 如地震活动性、活动性断层, 进行调查,对地震危险性进行分析、分区, 然后把对各类建筑物、生命线工程进行震害预测的结果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如中心城区要避开地震危险地段, 活动性断层两侧不能规划重要建筑物等。要按人口密度、经济发展分布状况、市区建筑构造, 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改造和建设。市区的公园、绿地、道路、大型堤防的建设要形成“路、水、绿的防灾网络”, 确保在灾害发生时的紧急交通运输路线。城市各区功能作用分工明确, 形成若干个功能齐全的城市分中心。区域内要建设一定数量能抗火灾的不燃化或难燃化建筑物, 以满足 震时避震疏 散、抢险 救灾等需要。
二是认真把好工程场地的选址关。对一个城市来说, 或对城市的一座建筑物来说, 选择场地是十分重要的, 地震灾害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基条件的优劣, 因而把好建筑物场址选择关就显得格外重要。一般选址设防原则是: 选择潜在地震发生危险较小的地区;选择场地地震反应较小的地段;选择工程结构地震反应较小的地段;选择地震地质灾害较小的地段。新建工程如有选择余地, 应选在地震危险性低的地区或非地震区, 设法避开高烈度区。对那些无法选择到好的场地而不得不在较差的场地进行规划施工建设时, 必须对场地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三是严格遵循建筑百年大计, 抗震设计第一的原则。国内外多次地震灾害实例证明, 经过抗震设计的建设工程, 能有效抗御地震的袭击。把好建设工程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关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计必须严格遵循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就抗震设防要求而言, 要根据地质环境、工程和建筑物的重要性及允许所有的风险水平、经济承受能力和要达到的安全目标等综合因素, 确定其地震发生概率水准和相应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必须依据抗震设防要求, 综合考虑城市地址、建筑物场地地基处理、平立面布局、构件连接、材料施工要求等多方面的抗震设防问题。对承担工程设计的单位和个人, 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或通过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的抗震设防标准和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有关条款规定进行设计, 杜绝无证或违规设计。在设计图纸交付使用前要召开有关主管部门组成的评审会, 对图纸中涉及的抗震设防关键问题进行严格评审, 消除设计阶段中的震灾隐患。
四是切实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检查。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必须通过高质量的施工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把好施工质量关和把好抗震设计关显得一样重要, 也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环节。一个工程的抗震设计再好, 倘若施工质量存在重大隐患, 一经自然灾害袭击便会暴露出来,因此, 要把好施工质量关, 一方面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管理体系, 加强施工质量监督检查,防止偷工减料行为发生, 另一方面还必须加大惩处工程施工中“蛀虫”的力度。
五是扎实做好老旧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作。抗震加固是对未进行抗震设防或已进行抗震设防但达不到设防标准的建筑物进行结构补强以提高其抗震能力的措施。加固补强可使建筑物具备同设防烈度要求相一致的抗震能力, 当遭受相当于设防烈度的地震时,使建筑物不被破坏或不至于因毁坏结构而引起更大的灾害, 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已建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抗震鉴定后的抗震加固, 既是一种节约投资的有效办法, 也是目前多震国家和地区防震减灾工作常采取的措施。
三、结语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 它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尤其是城市在遭到地震袭击时受到的破坏和损失更为严重, 因此各国都很重视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那么, 如何重视当代和未来城市地震灾害的防御问题, 运用高新技术, 抓住重点, 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抗震设防能力, 就成了各国防震减灾工作中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 考 文 献
[1] 丁仁杰, 卢振恒编著. 现代城市抗震设防安全.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一声巨响,所有的教学楼瞬时垮塌。美丽的校园变成了废墟。在这猝然降临的巨大自然灾害面前,每个人的本能反应就是逃生。只有逃,才会有一线生存的希望。所以,今天为了避免再发生8年前的悲剧,我们七八年级师生在校领导的带领下一起举行了一次“防震逃生演练”。
在上午10点40分时,一声急促的哨声响彻整个校园,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钻到课桌下并用书本护住自己的头部。十秒钟过去了,长哨声再次响起,同学们自觉排成队有序的抱头弓腰,毫不犹豫地快步向教室外移动,往楼梯口快步跑去。可以看到每个楼层都是一股股的人流向操场涌去,并无人你推我攘,显得很有顺序。同学们也都严肃了起来。并且在每个楼梯口、拐角处和进出操场的路上和入口处都有老师在疏散同学,同学们在老师的引领下都紧靠着楼梯右边两排走,下了楼梯迅速向操场跑去,在操场空地上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蹲在一起,双手抱头。全部同学就位后,所有老师也迅速到达指定位置,双手抱头,蹲在一起。在两次的演练中同学和老师们都积极认真的进行演练,也切实感受到了演练中的紧张激烈,却又井然有序,增强了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在地震发生时切实有效的逃生方法。
通过这次演练,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通过防震逃生演练,引导学生有组织、迅速地安全疏散,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逃生方法,进一步提高学校师生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救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本次应急疏散演练,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魏校长为组长的演练领导组,制定了比较完善的《____中学防震逃生演练方案》,设立了指挥部,明确了各位老师的分工及职责,并在演练前详细向师生讲解预案内容,让师生熟悉演练程序。
整个疏散演练活动的过程紧张有序,全体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按照事先设定的疏散通道,迅速地撤离了教学楼,并到达学校操场的指定地点,没有发生任何危险事故。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师生们把它当成一次真实的逃生经历,没有丝毫的疏忽。通过演练,全体学生均掌握了逃生的核心要领(护头)和其它基本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