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经管理法规范文

财经管理法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经管理法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经管理法规

第1篇:财经管理法规范文

随着县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乡村综合配套改革的逐渐完善,县乡两级行政事业单位从机构设置到职能定位均有了较大的转变,坚持依法理财,规范财政管理显得尤为主要。

一、以加强管理认识为基本,不断提高依法理财观念。增强对基层单位财政监督管理工作,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必定要求,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急迫需求,而规范基层单位财政管理工作必需首先从增强思想认识动手。一是要深入认识到增强财政管理工作是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拒腐防变才能的主要手段,结实坚持“依法理财”的准确思想,不断加大对财政管理工作的注重力度。二是将提高本单位职工的财政认识作为提高管理程度的主要手段,积极应用各类大会强调财生意律,将财经法律和财政监督制度向单位职工,使他们充分调查规章制度并自觉恪守,积极维护规章制度的严格性。三是单位财政人员要进一步加强资金效益观念,充分发扬会计的监督和反映功能,完成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和“运营型”改变,努力提高财务资金的运用效益,充分发扬财政人员的顾问助手效果。

二、以增强制度建设为保证,切实增强财政监管力度。增强制度建设、健全单位各项财政制度是增强财政监督管理的主要办法和基本。从上一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小金库”管治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出,单位的财政制度建设和执行的主要效果。一个制度健全的单位财政制度必需包括内部财政制度、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县政府收购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要充分表现合规、效益、不变和具体的制度。因而,各单位必需从明确职责分工、受权审批、内部管理等关键点着手,针对本身财政管理的单薄环节来坚持一套完好的财政管理制度。对基层单位来说,应将财政管理重点放在部分预算的编制和支出的审核、监督上,经过制订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来对基层单位的财政进出进行事前、事中、过后全方位的监督和节制,完成从源头上管治财政问题。

三、以增强外部监督为推手,努力营建齐抓共管的监管情况。一是进一步增强制度建设,完善内部节制,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充分发扬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效果。二是认真开展财政公开、民主办财工作,坚持按期将财政情况和上级审计后果向群众,承受群众监督。三是各级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税务等职能部分进一步增强对基层单位财政管理活动的监督,认真开展惯例性检查,到达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改进工作、教育干部的目标。要以扎实开展财政监督工作为推手,来促进基层单位具体提高各项管理工作程度,然后更好的实行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职责。

四、以提高业务本质为重点,不断增强财政人员队伍建设。坚持教育培训和制度约束,努力建设一支喜欢岗敬业、客观公平、业务纯熟的财政人员队伍,不断提高单位财政管理程度。一是相关单位应切实加大对基层财政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积极开展时间短、见效高、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组织财政人员不断加大对新原则、新制度及相关司法法律的学习,继续更新和充分业务常识,努力提高本身的综合业务程度。二是从提高四种认识(管理认识、服务认识、大局认识和理财认识)动手,积极指导财政人员提高政治思想醒悟,增强本身品德涵养,加强财会法制观念,增强职业品德和诚信教育,使财政人员可以在实践工作中坚持制度,自觉抵抗违法乱纪行为。三是要切实关怀财政人员的生长,做到政治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喜欢,让广大财政工作者安心、安心、舒心工作。

第2篇:财经管理法规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 管理 风险规避 探讨

经济财务风险大部分都是客观存在的,每个经济主体都有存在着经济财务风险,并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经济财务风险也是无法完全消除的,由于企业在经济活动当中,每个阶段、环节当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经济财务风险,而这些风险人人都了解,但是却不知道风险背后的源由、发生的时间、造成的损失。所以,财务风险管理中具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对这些不确定因素的管理控制效果,决定着财务风险管理的质量。

一、经济财务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发生的原因

在资金等进行筹措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其中就包括对财务处理上存在的资金问题的风险。企业会通过发行债券、银行借贷、融资、股票等方式得到资金,而这些资金的归属权是属于其他人的,这种投资的不确定因素就是企业所要面临的经济财务风险。比如,企业在对资金使用或者经营上没有得到良好的处理,导致了在到期时难以将利息还清,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信誉度,还让企业欠下了债务,这些都是经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后果。

在企业对资金的使用中,也会发生一定的风险,其中就包括了对项目的投入、投资的建设、投资的股权等,这些都被归纳进了投资中,由于企业在对企业、市场、生产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再加上不确定的因素,导致了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增加,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企业在对资金进行回流的过程中,也会产生风险,主要是在企业对商品进行销售过程中,会获得的一定报酬,这些报酬就是说商品资金向着流动资金转换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风险,同时是企业对资金进行控制中重要的环节,从而导致企业由于受到市场上存在着的许多不确定因素而对资金回收不及时,再加上在对资金进行回流过程中,由于债务人的一些因素,导致了账目失去意义,阻碍了资金的回收,这些都会将资金的流动造成破坏,从而对企业造成了运营的风险。

在企业对资金进行分配中,也会发生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了利润的分配。而企业在利润分配中要考虑多个因素,其中就有对股东、投资者、员工福利、基建投资、公积金的等额分配,这些都是对资金的分配。由于在企业中,各个部门的结构和规模等都不相同,对其进行分配的时间不同,导致了对资金分配程度也不同,从而加大了企业对资金的计算成本,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资金的风险。

经济财务风险发生原因分析:

宏观层面:从宏观角度而言,经济财务风险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又细化为三大原因,第一,是因为国家某些政策因素的影响,比如货币紧缩政策、金融调整政策等,这些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企业经济活动,进而导致企业发生经济财务风险;第二,是因为经济市场的原因,市场上的同伙膨胀,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而导致经济财务风险;第三,是因为市场经济秩序不稳定、秩序混乱,也是使得企业经济活动发生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微观层面:从微观层面角度而言,经济财务风险的发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也可以细化为三个层面,第一,是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而导致企业经济活动发生财务风险;第二,是因为企业内部财务工作以及有关于财务的各项管理工作,不够标准规范,而使得企业面临各种经济财务风险;第三,是因为企业领导决策失误,这也是企业经济活动面临风险的最大且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之一。

二、企业财务风险如今的规避方式

(一)将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

在企业财务的管理中,面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正确的判断,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更好的将风险进行规避,这也是对风险规避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其中主要是由企业对财务人员进行负责,要更好的规避风险,就需要企业的财务人员在风险到来之前将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并处理。面对其中的风险,企业管理人员应该进行快速的处理,从而加大企业的发展机会。对风险进行判断的方式可以分为感知和分析两方面。这些方式从客观的角度将风险中存在的因素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可以通过对风险进行感知,来进行一系列的对策,从而能更加快捷的将风险进行处理。在对风险进行识别过程上包括了企业对其本体个员工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问题等。同时对风险进行识别判断中要保证其内容的详细,考察的综合。

(二)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

在对风险进行评估过程中,企业需要将面临的风险结合各种专业财务知识来进行风险等级的评估。这种方式能提高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成效,同时也是企业对风险管理重要的环节之一,企业需要将这个环节做好,才会对风险有一定的认识,从而能更好的对风险进行处理与应对。那么风险评估的大小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由于环境和不确定因素的不同,就需要提前将风险进行估计,以更好的准备来面临风险。部分企业对风险的产生比较早,就应该提前制定对策,而有的企业风险的产生比较严重,同样也需要提前进行对策的制定;有的企业风险发生的时间段相对较晚,对于这种风险的发生,可以根据企业的能力来进行对策的制定,如果能力有限,就可以将其放在之后再处理。

(三)对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经常会受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等的影响而降低管理质量,这时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来对其进行控制,采取最合适的方法将其损失达到最小。其中最常用的方式为:风险保留、风险转移、控制损失和回避风险。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有计划的保留或者是无计划的保留就叫做风险保留,同时也是风险承担。风险转移则是在企业的保险合同中,将风险从让渡人手中向被让渡人转移的过程。对损失的控制就是分为了风险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的控制。而回避风险就是在企业面对风险的处理方式上最消极的一种行为,企业有意无意的将风险进行回避,让风险无法发生。

三、规避风险的强化措施

(一)采用多元化经营

在企业对风险的规避方式中,有的企业采用了多元化的经营理念来应对风险,通过企业之间互不相连的项目经营,降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让企业间的影响程度降低,促进了风险发生的降低。当其中一个企业面临了巨大的风险冲击,其产生的影响对周围其他企业也相对小了很多,而其他企业中产生出来的风险亏损也会随之降低。由于企业之间所经营的主要业务不同,从而也会促进企业在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时所发生的经验不足情况得到缓解,企业之间可以再交流中将这些经验得到互补的效果。

(二)做好对风险的预警

企业在对资金进行控制过程中,对其进行预警系统的建立,很好的对风险造成了规避的效果,其运用了对现金流量表的准确编制,同时还让企业能根据计划的内容进行金融上的一系列处理工作。预警系统虽然对风险进行了良好的规避效果,但是其系统是要建立在资金的基础上,如果企业的资金受到了亏损,那么这时候预警系统就不能发挥出其作用,就应该商讨采用其他的方案。

四、结束语

企业在发展管理运营中,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将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对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运行进行合理的调整,对其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防范,降低风险的发生,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财经管理法规范文

现将财政部(92)财会字第58号《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股票香港上市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转发给你们。该补充规定仅限于经国家批准的香港上市企业执行。

凡经国家批准的在香港上市的股份制试点企业可根据《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及该补充规定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订本企业的会计制度,并报市财政局(会计处)、市税务局备案。

附件:财政部印发《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股票香港上市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的通知(92)财会字第58号

国务院各有关企业主管部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财政局:

为了适应股份制试点企业在香港上市的需要,经同国家体改委研究,现将《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股票香港上市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转发给经国家批准的香港上市企业试行。

各企业可根据《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及本补充规定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订本企业的会计制度,并报当地财税部门备案,同时抄报我部。

附: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股票香港上市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

为了满足股份制试点企业发行的股票在香港上市的需要,现对财政部、国家体改委(92)财会字第27号文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简称《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如下:

一、关于外币业务

1.《会计制度》中的外币帐户是指发生外币业务的货币性帐户,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应付帐款、应收票据、应付票据等。

2.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将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记帐时,应按国家外汇牌价进行折合。如企业自外汇调剂中心购入外币所支付的人民币金额与国家外汇牌价有差额的,仍应按照国家外汇牌价进行折合登记有关帐户,其差额单独设置“调进外汇价差”科目进行记录和反映,随购入外币的使用而转销。如企业在外汇调剂中心卖出外币,其同帐面汇率计算的差额,应先弥补调进外汇发生的价差,弥补后仍有剩余的,应列作当期收益。

3.月份和年度终了,应将外币帐户的外币余额按照期末国家外汇牌价折合人民币,其同帐面汇率计算的差额,列作汇兑损益。在编制期末会计报表时,应将有关货币性帐户的外币金额及其折合率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4.年度终了后至会计报表报出前,如发生有国家外汇牌价调整幅度较大时,应对上年末外币帐户的余额按调整后的折合率进行折算,折算后的数额与原帐面数额的差额,可区别情况处理:该项差额如为汇兑收益或虽为汇兑损失,但该损失占上年实现利润的比例不足5%的,可不进行调整,该项差额如为汇兑损失,且数额较大或占上年损益的比例大于5%的则应对上年末会计报表加以调整,并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二、关于坏帐准备

企业的应收帐款应提取坏帐准备。提取坏帐准备的计算方法,以及提取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采用的计提方法及提取比例与国家统一规定不一致的,在企业计算交纳所得税时,可按国家统一规定进行调整后申报纳税。坏帐准备的计提方法和国家统一规定的差异,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将其差异予以说明。

三、关于存货

企业的存货应当按照历史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孰低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确定存货的历史成本时,应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

企业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历史成本的,应调整存货的帐面价值,其调低部分计入本期损益。企业计算交纳所得税时,如税务规定有要求,应按税法规定的方法进行调整后申报纳税。

存货估价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存货可变价值低于历史成本的差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栏内加以注明。

四、关于长期合同工程

长期合同工程是指建筑一项资产或构成一个单项工程的几项资产,合约期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以上期间才能完成的合同,建造资产的合同直接有关的提供劳务的合同,也包括在法内。

长期合同工程的收益应当采用完成百分比法或完成合同法进行会计处理。完成百分比法,只有在合同的财务成果能够可靠预计时才能使用。对根据合同规定已完成的工程进度和尚未完成的工程量,如预计可能发生亏损的,应当计提亏损准备。但企业在计算交纳所得税时,此项亏损准备应按国家统一规定进行调整后,申报交纳所得税。

五、关于非常项目

非常项目是指企业发生的正常业务经营以外的事项或交易所产生的盈利或损失,包括由于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及其他非正常损益。

企业非常项目应列作营业外收支计入当期损益,并在损益表中单列项目反映,同时将每项非常损益的内容及金额,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六、关于长期投资

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企业资本总额20%以上但少于50%并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时,或虽不足20%但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时,以及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时,应采用权益法记帐。

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票投资,如果发生股市价持续低于面价,而且预期于短期内不可能改变时,可以按预计将要发生的损失计提亏损准备。

七、关于递延税项

企业按会计规定计算的收益、费用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收益、费用的内容不同或时间不同而导致计算的利润不同,在交纳所得税时应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并按照调整后的数额申报交纳所得税。

对于企业应交所得税款可以采用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应付税款法或递延所得税法。

在应付税款法下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列作企业利润分配。由于按税法规定与按会计规定计算收益、费用的时间不同,使计税所得额与会计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即时间性差异及其对纳税可能产生的影响,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在递延所得税法下,由于上述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发生的影响,应将按照企业本期利润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列作利润分配;同时,将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与按照会计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两者的差额,作为递延税款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递延法”或“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

“递延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发生的递延税款,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摊销。当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也不作调整。

“债务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发生的预计递延税款,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摊销,当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要作相应的调整。

企业发生的一个时期的纳税所得和会计收益之间的差额,虽在本期发生,但以后期间不能抵转的,应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会计处理;凡以后期间可以抵转的,应采用递延所得税法进行会计处理。但在以后相当长的期间(至少三年)内,不会发生相反变化的时间性差异,也可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会计处理。

在采用递延所得税法进行会计处理时,原则上应采用递延法,如税率变化或企业经营发生较大变化时,经董事会同意,也可采用债务法。

八、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

借款费用资本化是指购置某些资产而借入的款项,其借款费用计入所购资产历史成本的会计处理方法。

借款费用发生时开始资本化。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间是:

1.在资产已为其预定用途或出售所作筹备工作完成时;

2.对于向其他企业投资,在被投资企业开始生产经营时;

3.正常的建设过程中断时间较长时。

九、关于股东权益

为使香港的会计报表阅读者易于理解,在香港公告的财务报告中,应将属于股东权益的各项目分为三个项目:第一为股本;第二为资本公积;第三为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金、集体福利基金及未分配利润三个项目,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应当详细说明上述各项具体内容及增减变动情况。

十、关于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

或有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止既存的事实或状况,这种事实或状况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益,但其最终结果有赖于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方可证实。或有事项可能构成损失时,应合理估计可能损失的金额,在财务报表中列作损失;或有收益不在财务报表中列作收益,但应在财务情况书中予以说明。

或有事项是否在财务报表中列作损失,应看其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财务报表日前得到的信息表明,很可能资产负债表日止资产已受到损害,或负债已经发生;

2.损失的金额可以合理估计。

若只满足上述第一个条件,则不在财务报表中列作损失,但应在注释中予以披露。

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是指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和财务报表公布日之间发生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能提供新的证据,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编报日的财务状况作出更为切合实际的估计,应对有关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某些事项,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的资产和负债状况,但将影响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的估价和决策的,不必调整有关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但必须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十一、关于子公司的会计报表

第4篇:财经管理法规范文

【关键词】会计诚信 缺失 原因 对策

一、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危害

(一)会计诚信缺失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上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提供的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会计资料,因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同时也关系到经济资源宏观优化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合理性。

(二)会计诚信缺失助长腐败之风,为经济犯罪活动大开方便之门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手段,是国家规范企业行为,企业掌控自身经营的方法。因会计诚信缺失,不少企业通过做假账将一些不合法的支出合法化,使企业无法按会计法规规定的标准支出、利益的分配比例和顺序合法无法正常监督。从而为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提供了条件,造成财经管理的混乱和内部控制的弱化,国有资产流失,引起社会信任危机。

(三)会计诚信缺失危害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的不诚信行为,会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和谐,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损失,可能导致被清除出会计职业,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前提

企业管理者拥有会计信息优势,掌控了内部信息,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对称。外部利益相关者只能通过公示的财务报表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而大多数投资者不具备会计的专业知识,无法辨别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这导致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可能违反诚信原则,向使用者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二)利益驱动,会计诚信缺失成本低是会计失信的内在动力

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决定利润最大化成为经济体追求的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而会计诚信缺失正是利益驱动所引发的道德观念变化的结果,公司通过提供虚假信息而获得投资、政策倾斜、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在政治上,政府对企业业绩考核目标体系的不合理、不科学造成企业盲目扩张、造假,政府职能转变不力,迫使企业管理者通过会计舞弊,粉饰经营业绩来达到其目的。

(三)委托制,监督不严,是导致会计诚信危机的直接原因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但因会计师事务所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咨询服务,故而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独立性。在以委托为纽带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经营者对信息占有的优势,会形成“内部人控制”的情况,致使经营者疏于管理,或指使会计人员做假帐,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四)公司制度、会计制度缺陷是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

我国公司因多为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在公司制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即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国有集团公司绝对控股,中小股东利益无法保证,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缺乏保障全体董事严格遵守义务,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保障机制。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没有实现经营与管理分开,导致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难以避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一)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加大违法惩处力度

我国应尽快制定、补充、修改、完善会计诚信方面的管理法规和制度,建立惩处机制,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一是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应用,减少虚假会计信息的施展空间。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易发、多发问题制定新的准则加以规范工作。二是尽可能使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具体化,尽力减小粉饰财务报告的可能性。三是建立民事赔偿机制,形成一种利益机制以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监控,降低政府的监管成本,加大造假成本,以减少、杜绝造假行为。

(二)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控制度,发挥内控的基础性作用,加大会计失信惩罚力度,使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负有连带责任,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内部监管,严格企业的财务行为,确保审计的独立性。二是建立分工协作的多重外部政府监管机制,加大对违法性失真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刚性法律法规的“硬约束”。三是建立注册会计师信用体系,强化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培育,提高注册会计师履行职业道德准则的主动性。

(三)引导司法介入,加大失信、犯罪惩罚力度

建立有效的民事赔偿机制,加大惩罚力度,增强法律的震慑作用,真正从源头上减少、遏制造假的动机。提高会计失信成本,建立民事赔偿机制,抑制会计信息供给者获取不正当得益的愿望。如果供给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重大损失的,使用者可以、要求惩罚并给予赔偿,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使造假的预期成本远远高于其造假的效益,从根本上防止造假行为。

(四)补充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诚信档案,加强行业自律

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要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行业自律,提升会计人员抵御利益诱惑的能力。建立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诚信档案,从外部给予会计人员自律的压力,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水平。建立会计信用中介机构,完善会计信息的供给制度,通过信用中介机构来审核供给者的诚信度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并据此评出信用等级。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以各单位的负责人为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会计人员要自觉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法制观念,自觉接受监督,将外在监督转内化为自我约束,培养会计诚信氛围。

参考文献

[1] 王焕霞.对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2009(01).

第5篇:财经管理法规范文

关键词: 党委理财;开拓创新;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6-0194-01

经费保障贯穿于军队建设全过程、全方面。管好、用好各项经费,提高使用效益,对加快军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军队经费管理的特点规律,结合当前军队经费管理的现状,笔者认为加强军队经费管理应遵循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则。

1 坚持“党委理财”,集中统管,综合调控

党委理财既是军队党委工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军财经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坚持党委理财原则,是保证部队经费管理科学合理的客观要求。在当前部队建设经费需求较大,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不断强化党委理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党委理财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军队建设的整体质量,进而影响部队战斗力和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必须在提高四个方面能力上下功夫。一是集体领导能力。加强党委理财,首先要强化集体意识,从根本上保证党委对军队经费管理工作的坚强领导。二是综合调控能力。运用党委的领导权威和统揽优势,站在部队建设全局,对财力进行统筹调度,形成保障轴心,是党委理财的重要任务。三是全程监控能力。

2 坚持“开拓创新”,科学组织,加强管理

面对新的形势,一方面,部队信息化建设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军队经费一直面临着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怎样科学组织,加强管理,提高军队经费使用效益,涉及到军队经费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方式、管理政策和法规制度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努力在军队经费管理的制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寻求创新的举措,才能从根本上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经费管理的新路子。一是要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军队经费管理体制,是适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解决财权、财力分散问题的关键,也是加强军队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要从合理配置组织体制、简化资金供应程序、减少经费保障环节、降低非保障性消耗等方面,建立平战结合、结构合理、编制精干、军民兼容的军队经费保障体制,实现军队经费统一供应保障,提高经费保障效能的目标。二是要创新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否规范、科学,影响到军队经费管理的效果。在当前形势下,创新军队经费管理制度,完善军队经费管理法规体系,重点要从完善预决算管理制度入手,通过有效可行的制度约束和规范,从根本上解决预算执行随意,预算与决算、预算与执行“两张皮”等问题;从完善经费管理责任制度入手,规范军队经费管理者的责任、权力和利益。三是创新管理手段。提高军队经费管理质量,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是关键。军队经费管理活动既具有经济性,又具有显著的军事性,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同时,还受到军队建设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要根据军队经费管理的特点,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规、信息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形成既能激励又具约束力的管理“杠杆”,推进军队经费管理质量上层次。

3 坚持“注重效益”,加强监督,跟踪问效

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仍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军队经费的拨款不可能有大的增长。要保持军队建设适度发展规模,必须根治“重供轻管”、“重投轻效”问题,加强对军队经费使用规律的研究,在提高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上做文章。一是实施严格的预算。严格的预算,是军队经费的总阀门。只有把好预算关,才能控制好经费投量投向的第一道门槛,确保有限的军队经费用在“刀刃”上。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突出一个“准”字,力求编准、编全,提高预算计划的科学性;在预算计划的执行上突出一个“严”字,严格按预算计划办事,确保既定目标任务顺利实现,预算计划的调整也应严格程序,从严控制。二是加大审计监督力度。随着新军革不断向前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军队经费投入逐年有所增加,军队经费的使用效益问题成为军队建设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项内容。对军队经费的审计,作为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活动,将在军队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三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军队经费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军队经费管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客观上要求建立整体协调、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这种机制,应由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及有关事业部门构成的权力分离、职责明确的“三权分立”式组织机构。

第6篇:财经管理法规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会计管理

一、引言

施工企业在业务经营的过程中往往是采用项目承包的方式来进行的,这就导致施工企业在会计管理的过程中不是很注意成本控制及成本核算方面的工作。即使有成本核算的行动也仅仅是为了应付税务检查而在表面上作的一些基本性的工作,没有结合项目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的核算,导致账面成本与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不相匹配,经常出现成本中明细组成不成匹配的现象。这时,这种核算方式将不能实现成本核算的目的,违背了成本核算的初衷,更加不能满足施工企业希望采用成本核算的方式来获得项目开展的具体信息的需求。作为会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成本核算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成本控制工作提供翔实的信息,进而为成本预测及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企业必须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的准确度。这就要求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要对各个相类似的项目进行总结,获得相关的经验后再结合具体的项目情况,确定出一个正确的定额,开展合理的成本核算工作。之后,还可以给以后投标类似项目的投标价提供一个较为精确的依据,通过合理的降低投标的成本,在确保利润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低价中标。

二、施工企业开展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必要性

1、国家财务管理的强制需求

新的财经管理法规出台之后,对进一步地加强施工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了新的规定,对施工企业的管理管理进行了规范,对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予以更进一步的重视。因此,施工企业开展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是促进国家税收和税率清晰化和规范化的一个必然要求,同时还是确保企业通过对管理过程的规范化而减少企业风险的主要措施之一。

2、实现对施工企业内部进行控制的必然要求

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及壮大,施工企业所面对的经营环境也发生的重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不断的增加,这就要求企业应该从更高的战略高度来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可以采用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通过制定一个契合实际的长远规划,对企业的发展途径进行规范。同时,还应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进行重点控制。成本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进行管理过程中要进行重点控制。尤其是对施工企业而言,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应该在材料方面,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是降低企业成本预计支出与实际支出误差的一个有效手段。因此,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是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必然要求。

3、企业对外发展的基本需求

施工企业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和其他的行业甚至是其他国家的相关行业发生诸多的联系。尤其是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其使用的材料较多,同时其施工周期较长时还容易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现代科技的影响,且外部政策变化较快。这时,企业只有通过加强自身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对企业自身的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才能实现对外顺利发展。

三、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应该遵循的原则

1、做好成本预测与计划工作,强化事前控制及合同管理工作

在施工项目开展之前,要认真的编制施工预算与成本计划,对项目的总成本及分项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及预测。在对项目的总成本及分项成本的预测结论出来之后,应该和项目部签订工程项目承包合同,在合同中要对项目成本、成本的降低率、预期达到的工程质量、预期工期、施工过程总的安全与文明措施等进行详尽的约定,使得施工企业与业主之间实现权、责、利分明。之后的项目工作可以在合同的前提下,双方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项目按进度顺利施工。

2、核算过程中要遵循成本开支相分离的原则

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对各种成本与费用都应该划清界限:其一,施工项目总成本和期间费用之间的界限;其二,单个项目成本与系列项目成本之间的界限;其三,会计成本核算对象间的成本界限;其四,没有结束项目的成本与已结束项目成本之间的界限。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要遵循这些成本效益原则,但也不能过于绝对化,防治由此而带来的核算误差。

3、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核算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在进行成本和苏昂过程中,要对各个成本对象进行相对独立的核算,否则将导致成本的核算与实际值不相符,成本信息被歪曲的现象发生,从而进一步的导致管理决策上的失误。因此,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要根据“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核算与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将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工作的作用发挥出来。

4、注重核算的基础工作

成本核算过程中的基础工作是确保核算顺利开展以及核算结果准确的基础条件。加强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进行:其一,建立一个施工过程中材料及物资需求的全过程中监管制度,包括从材料的收发、上交和转移到报废、清查、盘点和索赔的全面管理制度;其二,对于成本核算相关的各种费用原始记录及工程量的统计制度等进行完善;其三,对于内部事务应该进行严格的控制,包括对工时的修订、物资材料、结构件及劳务分配等进行内部结算;其四,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的计量工作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对计量检测设施进行完善,确保成本核算工作拥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施工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加强企业经营者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

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作为企业成本控制的基础性工作,仅仅依靠企业财务人员的重视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在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支持之后才利于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这样才能顺利的建立起一套有利于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开展的、规范的成本核算基本制度。

2、坚持实施统一领导、分级核算的核算制度

成本核算制度的制定应该以施工管理组织的基本体制作为基本依据,也就是说在核算制度建立的过程中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细节部分的调整。例如,可以实行公司,分公司、工区或者大队,施工工段、中队或者项目经理部这样三个三级别的管理体制来对施工企业进行管理。在通常的项目管理过程中,我们通常是将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归给工程处,分公司对生产成本进行汇总,工程处计算工程的实际成本,施工中队来对本队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进行计算。在费用产生的各个环节对成本进行核算,确保项目开展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在最低的状态,努力降低项目的消耗及浪费。同时还能得到费用过高的原因,对成本控制制度进行改善等。

3、合理划分成本核算的对象

施工企业以项目成本作为核算的对象,通常是包括有工程预算书的,相对独立的建筑物或者是安装工工程的一个单位工程。也就是说,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对象其实是一个单位工程,是针对它而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预算编制、工程价款的核算等成本核算工作。从大部分的施工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来看,在进行核算过程中难免出现将不同的工程置于一块分析。核算的现象,导致成本核算工作“一锅煮”的混乱现象。

因此,在对成本核算进行划分的过程中,要做到这样几点:其一,确保成本核算的对象能真实准确的反映出各个单位工程的真实成本,尤其是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结余或者是超支现象要能及时的发现,这样利于后续评价工作的开展,促进成本控制工作目的的实现;其二,成本核算的对象能真实的反映出各个分项目的成本情况,使得各个单位对其所承担的项目的盈亏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这样能与预算成本进行横向的比较,有利于成本失控原因的分析,进而实现对成本的进一步控制及降低。其三,成本核算的对象能够作为一个单独的分析对象,能充分的体现出单位工程竣工所需的成本、单位面积成本的具体内容,便于以后类似项目开展过程中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作,而且与相关的技术及政策等内容具有较强的联系。因此,为了实现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首先要做好与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诸如原始的记录及相关定额工作等,在这个基础上再建立并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同时,在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划分成本核算的对象,对各种费用的支出及消耗界限进行严格的划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成本核算工作的核心作用,通过成本分析工作的开展来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永秋. 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现代企业教育. 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