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的审计法范文

新的审计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的审计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的审计法

第1篇:新的审计法范文

当今世界技术与知识的迅速结合成为推动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中国入世将进一步加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给中国审计带来了环境、观念、目标、对象的变革,从而给审计实践活动带来了风险。

1、审计国际化带来的风险。

入世加快了中国审计国际化步伐,中国审计市场日益融合于各国审计市场。师事务所不仅可以在本国范围内从事审计工作,而且可以把在本国注册的会计师派往国外处理审计业务,或与外国会计师事务所订立国际协议,以联营合伙等方式开展国际业务。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审计环境存在巨大差异,审计实务一旦走向国际,往往因为环境因素造成审计标准不统一,使得审计人员在判断和执行国际审计具体业务时缺乏审计依据,加大了审计风险。

2、对“网上实体”审计带来的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活动日益多元化,出现了所谓的“媒体空间”和“网上实体”。相对与传统审计对象来说,“网上实体”的一大特点就是“虚”,看不见、摸不着,审计人员难以界定审计对象范围,难以对会计资料进行审查,难以获取审计证据,使得审计风险加大。

3、信息载体变化带来的风险。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无纸贸易得以实现。被审计信息由以纸张为信息载体转变为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为信息载体。记录于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机才能以可见和易懂的文字形式打印或显示出来;对磁性介质上的信息进行修改可不留下任何痕迹,利用磁性介质也难以实现诸如签字、盖章等使信息证据化的操作,这给审计带来了新的风险。

4、无形资产审计带来的风险。

入世加大了无形资产审计在我国审计业务中的比重。而由于无形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与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如某些实效性信息过时后,其价值便大打折扣;当有更先进的知识产生时,旧知识便大为贬值。因此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对无形资产审计带有较大的风险。

5、管理审计带来的风险。

入世提高了管理审计(即对管理活动信息进行全面的评价)在审计活动中的地位。企业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它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市场的影响,应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对于处境不同的两个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都应根据市场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而管理活动本身带有不确定性,其正确与否必须受到市场的检验。对管理活动进行审计也应受到市场的检验,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6、社会责任审计带来的风险。

为了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须对其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入世促使了社会责任审计的产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治理环境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增加职工福利、支持社区建设等,这使得对履行社会责任的确认和计量难以找到同一的标准,同时也给审计证据的获取带来了诸多不便,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二、入世后审计风险的规避

入世后,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审计环境的巨大变迁并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给审计实践活动带来了新的审计风险。为了迎接挑战,减少审计风险,审计技术的改进、更新势在必行。

1、加快我国审计的国际化与通用化步伐。

审计国际化带来了一定的审计风险。随着国际上审计程序的进一步协调和国际审计准则的制定和推行,我国也应加快实现审计的国际化与通用化。其途径有:我国的审计准则应与国际审计惯例接轨,运用国际审计程序和,审计行为符合国际审计准则;在和审计领域加强对审计人员业务和素质;掌握国际审计信息,并运用最新的国际化的审计技术。

2、开发新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入世后,审计对象和的扩大,给审计带来了一系列。对知识信息、人力资源审计的比重将大大超过对存货、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审计;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责任审计提上日程;对“媒体空间”中的“网上实体”的审计监督势在必行。对此,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往往无能为力。审计目标多元化和审计实时、开放的特征,有必要开发新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来分别规范无形资产审计、管理审计、社会责任审计行为,使其有统一的标准。

3、全面信息技术。

随着的,“网上实体”的出现,会计操作更多地在机上进行。审计作为一项主要以会计信息为对象的经济活动,应充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审计质量。“网上实体”的主要资产为知识、信息及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对它们的审计就必须深入到媒体空间中去,这要求网络审计技术的完善,和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操作能力的提高,争取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取最充分、有利的审计证据,降低审计风险。

4、控制会计经营风险,规范会计行为。

入世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会计信息的规范可靠与否成为审计成败的关键。控制经营风险将成为入世后会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应建立一套支持控制经营风险的信息系统。而建立信息系统,就必须改变企业传统的“核算型”会计模式,加大会计的管理职能,企业应当向“管理及风险控制型”模式转变,建立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机制,并以市场为核心,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利用会计特有的方法,加大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5、进一步完善审计法规,加强审计司法力度。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入世后,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大。伴随市场经济的审计只有在一个完善的法制环境中才能生存发展。所以我们应努力做到:(1)加强审计立法工作。针对入世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建立一套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使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2)加大审计司法力度,坚决打击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共同舞弊行为,促使审计人员自觉提高风险意识。(3)加强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审计法律、法规的认识。投资者及社会公众由于信赖已审的会计报表而蒙受损失时,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进而形成一种全社会的监督机制。

第2篇:新的审计法范文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审计方法

一、审计信息化定义

何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广义上讲是内部审计凭借信息技术来进行审计项目组织、实施审计程序,甚至确认审计风险、评价企业信息战略、优化组织运营,以完成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目前普遍认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内容主要分为两方面:第一,以信息技术作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手段,即CAAT(计算机辅助技术);第二,以组织的信息系统为对象,以风险评估或内部控制检查为手段,对该系统所产生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性作出确认,或通过优化企业信息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即信息化系统审计。二者相辅相成,信息系统审计需要以计算机辅助技术为依托,计算机辅助审计以信息系统审计作为切入点。

二、审计信息化的特点

审计信息系统具有管理、操作和分析功能,与公司主要业务管理系统有数据接口,能支持网络远程作业的情况下,审计信息化与传统手工审计存在很大区别,审计信息化具有特点。

(一)审计对象数据化

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对象是以计算机为处理手段的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会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采办管理系统、物料管理子系统、销售与物流管理系统、生产计划系统等,甚至包括从互联网下载的所有管理信息都是审计的对象。有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系统中程序固化后发挥作用,原有手工处理环境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被取消。同时,由于审计对象数据化,为审计提供便利,包括数据分析、筛选、排序、追踪等。

(二)审计线索、证据变得复杂化

审计证据作为审计工作的依托,其获得的效率、质量直接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质量。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库成为数据的最终保存、管理的主要方式,加上无纸化办公的逐渐拓展,审计人员通过传统的核对纸质凭证、合同等资料已难以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此外,由于系统集成化,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有很大变动,以往通过纸质办公的流程可能已经被线上的数据处理所取代,甚至由于整体的信息优化,一些企业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将工作分解为着干基本单元,并将单元共享,每个员工如何获取单元信息,信息之间是如何进行转移都难以找到痕迹,甚至新的信息会覆盖旧的信息,这些无疑都给审计评价信息完整、可靠性带来了不小得难度。可见,由于系统集成化,企业内部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复合性越来越强。

(三)审计流程标准化

将审计流程固化在审计信息系统后,审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流程在线操作,审计轨迹能很清楚地反映在系统中,同时,审计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促进了审计流程标准化的执行。

(四)可前后追溯业务

当审计师在审计某项业务中,发现某项业务存在疑问,可以通过系统简单对业务前端的资料进行查询,也能对业务后端的资料进行查询,能很清楚了解业务情况,能更加准确对审计发现的判断。

由于审计信息化呈现的这些特点导致审计方法的运用发生变化,下面就审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方法的运用会有哪些变化,又有哪些新的运用进行分析。

三、审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方法的运用分析

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方式、方法、手段、技术等,随着审计实践的丰富和审计理论的发展,由于审计方法包含整个审计过程,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方案制定、审计过程查证、审计报告编写等,每个审计阶段都有自己的审计方法,本文主要对审计过程实施中比较常用的方法。由于审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信息系统的帮助,有些审计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能更加便捷,有些工作量很大的审计方法也能变得简单,信息技术为审计方法提供便利下面谈谈审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方法的运用。

(一)核对法

核对法是将两处以上资料取得的同一数值或相关数据相互对照,用以验明内容是否一致,计算是否正确,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的审计方法。

在手工审计阶段,核对法是审计人员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比如审计采购业务的话,手工审计时需要从采购立项到付款全过程的核对,审计人员一单采购业务会从不同的部门取得不同的资料,包括采购立项审批、招评标资料、合同审批单、合同文本、发票、付款单据、入库单等,审计人员检查这些资料时,要核对业务流程是否按照程序进行,时间顺序对不对,审批数量金额、合同数量金额、验收数量金额、付款金额是否一致等。在手工审计阶段,核对法的使用有时候工作量很大,比如核对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一致性,需要将业务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与财务数据进行核对。

在审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审计对象都已数据化,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是否一致的检查就变得很简单,只需在系统中将相同的字段内容进行系统检查,系统就能自动识别出存在差异的业务,而且业务系统中存在控制,部分业务数据也是自动生成,业务数据能轻易地进行分类汇总,在核对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也变得简单。但是,在审计信息化条件下使用核对法,首先要对系统提供的数据是否完整、准确进行确认。

(二)查阅法

查阅法是对凭证、帐簿和报表,以及经营决策、计划、预算、合同等文件和资料的内容详细阅读和审查,以检查经济业务是否合法规,经济资料是否真实正确,是否符合有关要求。从查阅顺序上可以采用顺查法和逆查法。

在计算机辅助审计出现之前,手工翻阅审计涉及资料作为分析证据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实际工作中审计资料庞大,全部查看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只能采用抽样的方式,通过审计师的经验来对审计证据进行检查,这也是审计风险的来源。在实际工作中,顺差法是较为全面、不易产生遗漏的方法,但实际工作量巨大,难以满足一些短平快项目对效率的要求。逆查法芮然可以从总体上把控重点,节省人力、物力,但由于没有对审计证据进行全面查看,很可能存在重大的遗漏。

和手工方式相比,审计信息化条件下查阅实现了自动检索、排序、连接等功能。利用检索功能,可以根据审计师所列条件快速的筛选审计师所需资料,如满足某一特定条件的金额等。利用排序功能,可以对数据整体的特征,进行针对性分析,选取更为重要的内容审查,例如对销售金额可以通过降序的排列,有限针对金额较大的项目进行检查。利用连接功能,可以对手工无法联系的细腻进行一致性分析。例如将同类业务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从而分析每笔业务的金额是否合理。

在审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审计对象都已数据化,审计人员可以从任何一个审计点进去,在选择的点上前后延伸,审计人员可以随意实现顺查和逆查。例如在对销售业务进行审计中,可以采用顺查法从销售订单、销售发货单追查到销售审批情况、销售合同、销售价格、销售发票、货款收到情况,也可以采用逆查法,应收账款明细追溯到销售发票、销售合同、销售价格、销售审批情况、销售价格发货单、销售订单。审计人员也可以从销售合同追溯到销售审批情况、销售价格、销售发货单、销售订单,并追查到销售发票、销售收款情况。

(三)重新计算

重新计算是对凭证、帐簿和报表以及预算、计划、分析等书面资料重新复核、验算的一种方法。

在手工审计阶段,重新计算是一项工作量较大的工作方法,需要对业务数据进行重新手工计算,主要对业务数据大的审计中使用重新计算,在手工阶段由于数据较多,对总体核对比较困难,往往会采用抽查的方式来替代。如对折旧政策比较复杂,固定资产较多单位的折旧进行审计中,往往会抽取大部分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计算,验证数据的正确性,但是只能知道被抽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否正确。

在审计信息化条件下,使用重新计算这种审计方法时,不再抽查部分固定资产,而是对全部固定资产折旧进行重新计算,只需将固定资产清单导入系统,设立各种条件,按照折旧政策进行分类,很快就能计算出应计提的折旧数,与财务数进行核对,检查折旧计提是否正确,不正确对当期费用的影响金额是多少。

(四)查询与函证

查询与函证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给有关单位、个人发函或者口头询问,以了解情况取得证据的一种调查方法。

虽然查询与函证过程中仍需要采用传统邮寄、传真等方式开展工作,但通过信息技术(如word邮件合并等)可以批量生成所需函证,并对查询结果和函证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分析性复核等方式对询问或函证获取证据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并通过数据备留,可以对询问、函证对象过去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分析,从而对本次函证的真实性判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五)分析法

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被审项目的内容,以揭示其本质和了解其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它包括:比率分析法、勾稽关系分析法、趋势分析法。

分析法在手工审计阶段运用起来比较困难,主要是获取必要的数据比较困难和数据分析的计算比较复杂,在手工阶段更多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业务数据的分析做得不多。

审计信息化条件下,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前期历史备份数据和相关业务系统数据的采集,可获得大量历史数据和业务数据,能够为分析乃至获得支撑审计结论的证据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来源,而且利用信息系统,通过设置不同的公式,各种分析结果很快就能得到。

(六)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通过相同被审项目的实际与计划、本期与前期、本企业与同类企业的数额、实际与市场、同一时期不同单据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和可疑问题,以便跟踪追查提供线索,取得审计证据。

第3篇:新的审计法范文

关键词:网络审计;电子商务;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1-0065-04

一、网络审计及其社会背景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迅速改变着人类的传统社会生活,日益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之中。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的大规模发展,使得企业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得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电子商务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于一体的商务交易模式处处体现出高效、快捷的显著特点。它的高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商务的架构和流程,从本质和表象两方面深刻影响着审计的对象和环境,使审计的对象逐步呈现隐性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新特征。新的模式必然带来新的运作机制,而新的运作机制又势必需要一种新的监督机制来维护和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网络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无疑使被誉为“经济看门人”的审计遭遇了空前严峻的挑战,引致审计工作由传统的手工审计向新兴的网络审计变革。

网络审计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审计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借助大容量的信息数据库,运用专业的审计软件对共享资源和授权资源进行实时、在线的个性化审计服务。而狭义的网络审计则是指借助电子计算机的先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联网技术,以磁性介质作为主要载体来存储数据以便于用网络来处理、传送、查阅这些数据,使审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提高审计的现代化水平。笔者着重从狭义网络审计的角度来探讨网络审计的发展问题。网络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整体审计工作。它是对以往电算化审计的又一次突破,是现代审计在电子商务时代的新发展,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网络审计的优势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审计的优势

1. 拓展审计空间。在网络会计环境下,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和网络化,使得会计信息资源在极大的范围内得以交流和共享。利用网络会计系统,可实现各业务之间数据的传递和共享,使得会计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的信息传递关系更为密切。由于网络、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在审计中的运用,审计空间得到拓展,摆脱了传统地域观念的束缚,开拓了新的审计领域。随着网络经济给现有经济模式带来的挑战,网络审计服务市场也随之进一步扩大。网络的应用使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审计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主动获取会计信息,还可以对与审计对象有业务联系的各单位会计资料进行查询、分析,使审计信息的来源更直接,内容更丰富。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所特有的先进信息技术,共享网络数据信息资源,从而使审计资源得到更广泛而有效的配置和运用。

2. 提高审计效率。网络审计通过互联网、计算机与审计软件可以充分发挥其快捷、高效、准确的优势。审计部门在获得相关授权后,可利用审计接口随时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查,准确快速地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数据,及时全面地收集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最新会计信息,审计的时效性大大提高。审计从事后审计转变为实时审计,并从静态走向动态。

3. 降低审计成本。网络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更降低了审计成本。利用网络收集审计信息、审计证据,大大节约了审计人员的搜寻成本、联系费用等,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复核,大大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物力。

除此之外,网络审计的优势还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审计机构在获得相关授权后,即可通过网络直接进入被审计单位的网络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使得被审计单位无法事先做好应付审计检查的准备,减少了审计工作的阻力,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

(二)网络审计应用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1.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内部控制是任何企业和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管理和经营的基础,无论该单位的会计资料是手工处理还是计算机处理,内部控制都是必不可少的。而现代审计是以系统为基础的审计,即注册会计师要对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以其作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决定抽查范围的依据。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殊性更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授权、批准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计算机网络的集成化处理使传统手工会计中制单、审核、记账等不相容岗位相互牵制制度的效力逐步削弱,传统的组织控制功能减弱。随着会计电算化系统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的日益增多,如果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收集、传递和处理的及时、准确。为了系统的安全可靠,保证系统处理、存储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必须考虑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针对其固有的风险,建立新的适合其的内部控制制度。

2. 被审计单位信息风险问题。网络审计的信息风险越来越成为审计工作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中心问题。网络审计借助计算机和网络对电子商务经济活动及其相关信息进行审计,则必然对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准确性产生极大的依赖。无论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还是审计部门的审计分析系统,均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借助于计算机和互联网实现,因此审计环境变化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更多的是由于信息技术问题引起的风险。(1)网络系统的弱点和漏洞直接影响着信息安全风险的大小。一个网络系统中的漏洞大致包括实现漏洞、设计漏洞、配置漏洞三种类型。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通过对以上漏洞进行分析并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系统状况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作出评价。(2)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也成为影响信息安全的一大重要因素。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指能够接触到会计信息系统的终端用户的范围。一个会计信息系统的终端使用者越多,那么它所面临的网络风险也越大。尤其是计算机联机实施系统的出现和使用,将使会计业务或数据在发生的同时即可实时地记录和处理,信息使用者可通过联机的方式直接进入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满足其决策需要。信息网络这种开放式、分布式的特点,在大规模计算和资源共享等方面有着无可匹敌的优势,但其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面临着极大的威胁。(3)被审计单位防火墙性能的优劣也成为审计风险的评判标准之一。如果被审计单位的防火墙性能良好,则可以避免会计信息系统开放性及黑客病毒攻击等问题,从而从整体上降低财务信息系统的网络审计风险。因此,如何确保审计信息的安全性已然成为网络审计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

3. 审计单位自身安全问题。在网络审计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在关注被审计单位安全状况的同时,对审计单位自身的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也成为审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网络风险涉及的对象是双向的,一方面涉及被审计单位的状况,另一方面又涉及审计部门的自身状况,这样就使得网络风险的决定因素十分复杂。在网络审计环境下,审计人员的审计手段更多地借助于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在审计过程中得以广泛应用,这使得审计人员及审计单位同样面临着网络风险的冲击。所以审计单位在对被审计单位风险进行精确评价的同时还应对自身的网络风险水平进行系统的评价。这是传统审计工作中所不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网络审计在其应用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除了以上提及的三方面外,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其他一些方面。例如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网络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的不完善等等,都成为了网络审计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三、促进网络审计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

在网络财务软件中,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储高度集中于计算机系统,企业的信息系统控制的安全可靠必然成为网络审计中审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点。网络环境下手工会计处理系统中的某些职责分工、权限分离、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内部控制制度失效,为保证网络财务软件处理和存储会计信息完整准确,必须建立适应网络特性的网络财务系统的控制程序和方法。在新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审计人员应参与系统的开发和财务软件的评审工作,出具系统开发审计报告,对系统的可靠性、效率性、内部控制的适当性、系统开发的成本效益性等作出评价。将错误消灭在萌芽阶段。同时,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还可以考虑在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中嵌入审计程序。这些程序可以执行审计监督,建立审计跟踪文件,记录符合指定条件的会计事项及其操作处理的有关信息,以便日后审计人员跟踪追查。除了在新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应改进内控之外,在财务软件的运用阶段完善相应的内控制度更为重要。例如可在网络财务软件的使用中划分管理权限,防止越权操作和计算机舞弊行为的发生。此外,可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在账务处理过程中要求会计人员留下每笔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而不能只留下更新后的当前余额;设置网络财务软件自动记录操作人员的使用情况,包括进入与退出系统的时间及进行的操作等;要求将所有维护和改进系统的内容、时间等记录在案;除应保证会计数据文件的打印输出外,还应将会计数据文件以可审计的形式进行存储保留。

(二)加快网络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审计网络的建设

信息安全风险是网络审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中心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完善相应的审计软件开发和审计网络建设是关键。首先应加快中国网络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网络审计是借助网络审计软件进行的,加强网络审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是发展网络审计重要举措。提高中国网络审计软件的质量和实用性,要求软件开发人员深入到审计工作实践中去,同时网络审计软件的分析设计也应有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参加。加快会计审计软件行业标准的制订,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和外部接口,开发出来的通用审计软件能使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准确及时地获取各种数据,实现有效的远程审计。加强使用者与开发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开发者能广泛地收集使用者的反馈意见,更好地总结出审计的算法模型,不断优化升级审计软件。应加快中国审计网络的建设进程。网络审计面临的不再是传统的交易模式和经营管理理念,而是全新的网络空间。审计网络是网络审计得以开展的物质载体,审计人员只有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审计,才能随时捕捉审计信息,及时提供审计信息。因此要发展网络审计,必须先建设审计网络,建立审计信息数据库。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录入被审计单位的背景资料、行业动态和以前年度审计资料等相关信息,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容量的信息数据库并不断更新,为以后年度审计随时调阅使用提供便利,提高审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审计的效率。

(三)提高网络审计人才素质

培养精通网络、计算机及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队伍是网络审计发展的关键。由于网络审计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和局域网的运用范畴,加上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日益复杂,构成了对审计人员的全新挑战。在现阶段,审计人员必须经常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网络审计工作的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参加培训,提高创新能力和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价值。注册会计师不仅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和利用网络的优势,更要精通网络技术,不断提高网络审计技能,确保网络审计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中国可以考虑在将来的CPA资格考试中适当增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及操作知识的考核,并在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强制加入相关内容。以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资格考试为参考,通过培训和考试,培养具备较高深的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知识、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的较高层次的IT审计人才。另一方面,加快引进高层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改善现有审计人员的组织结构也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注册会计师不可能人人都成为计算机与网络的专家。所以,计算机与网络专家、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专家参与网络审计将是必然趋势。

(四)完善中国网络审计的法律法规与准则制度

加强网络审计立法,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与准则制度。网络审计立法是保障网络审计正常发展的关键性措施。加强与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相关的立法,要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相关示范法或其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与网络审计有关的法律规章,使人们在开展网络审计工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中国应尽快制订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把电子凭证、电子合同和数字签名的法律效力及保管要求,数字认证机构的管理,电子信息与网络系统的安全等相关问题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与网络审计有关的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的制定。由于网络审计的对象、线索、方法、流程、结果等各方面较传统审计都发生了变化,以往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经不能完全适用。因此对目前已有的不适应网络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应及时地进行修改和补充,如在法律法规上确定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有权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功能与安全措施,加快建立一套符合网络经济发展特征的新审计准则体系,以促进网络审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舒海霞.网络审计论[J].企业研究,2006,(8).

[2]王萍.网络审计的对象创新和业务创新[J].会计天地,2004,(8).

[3]邱晓娜.对推动我国网络审计发展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2006,(5).

[4]宋荣臻,李悦.网络审计及其方法的完善[J].科技与经济,2005,(4).

[5]张强.未来发展的网络审计[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5,(7).

[6]张霆军.浅析网络审计结构及发展对策[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5).

[7]王新建.计算机审计风险防范研究[J].科技资讯,2006,(31).

第4篇:新的审计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R692;R5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5_0440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5.34近年来,肾移植已广泛地被用来治疗不可逆性慢性肾功能衰竭。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肾移植后急性并发症如感染、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而慢性并发症如慢性排斥反应、高脂血症、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成为影响肾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心血管并发症现已成为移植后患者的首位死因[1]。我院收治5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5例肾移植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4~53岁,平均(46.8±9.5)岁,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3~13年(平均8年),肾移植术后2例患者采用泼尼松+环孢素+霉酚酸酯免疫抑制方案;2例采用泼尼松+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免疫抑制方案;1例采用泼尼松+环孢素+硫唑嘌呤免疫抑制方案治疗。5例患者均有高血压,予钙离子拮抗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联合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在120~165/80~95mmHg,其中合并高脂血症和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1例。其中4例肾功能正常,1例患者移植肾功能失代偿,血尿素氮、肌酐水平轻度增高。本组发生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5例患者入院后均予抗血小板聚集药、降脂、扩张冠状动脉,降压药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好转出院。

2护理

2.1急性期护理:

2.1.1病情监测:患者入住监护室后立即予心电、血压、呼吸监测,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予吸氧,遵医嘱予硝酸甘油、哌替啶等缓解疼痛药物。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及神志、面色、血氧饱和度、尿量变化等,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有3例患者出现胸痛症状,予硝酸甘油针0.3~0.5μg/(kg・min)静脉微泵注射后缓解,1例出现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140~160次/分,予盐酸胺碘酮针3~5μg/(kg・min)静脉微泵注射后转复为窦性心律,心率60~88次/分。

2.1.2避免加重心脏负荷的因素: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避免不良刺激,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稳定患者情绪;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避免饱食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指导和训练患者在床上排便,避免用力排便,患者大便时应加强监测,避免意外发生。本组有2例患者出现便秘,予麻仁胶囊口服及开塞露塞肛后,大便通畅。

2.1.3移植肾的功能监测及预防感染: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监测血肌酐,尿素氮变化。由于肾移植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机体抵抗力相对低下,应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注意病房环境整洁,规范洗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注意口、鼻、皮肤及会的清洁卫生,预防感染。本组4例患者移植肾功能正常,其中1例移植肾功能失代偿,血尿素氮、肌酐水平轻度增高。1例出现带状疱疹,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搔抓,并予阿昔洛韦等治疗后好转。

2.2PCI术后护理:

2.2.1常规护理:术后继续予心电、血压监测,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心律失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等症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和血肿,以及术侧肢体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本组5例均未出现穿刺处出血和血肿情况。

2.2.2预防CIN的护理:对比剂肾病(CIN)是冠状动脉造影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肾移植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会进一步导致CIN发病风险升高[2]。对有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应选用等渗的对比剂碘克沙醇,并严格水化治疗。有研究指出,在原有肾脏疾病的患者使用对比剂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为9%~90%,而水化措施的应用可使CIN的发生率下降至1%以下[3,4]。本组均予水化治疗,予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00~1500ml,24小时饮水1000~1500ml。本组4例患者PCI后肾功能正常,1例移植肾功能失代偿患者,入院时血尿素氮11.6mmol/L、肌酐106mmol/L,PCI术后血尿素氮16.9mmol/L、肌酐122mmol/L。

3小结

肾移植患者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往往伴随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移植后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会进一步加速冠心病的进程[5,6]。肾移植术后并发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应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变化,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冠脉造影术后应重点预防CIN的发生,严格水化治疗,严密监测肾功能,以延长移植肾的寿命,提高肾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Lemieux I, Houde I, Pascot A, et al. Effects or predm isone withdrawal on the new metabolic triad in cyclosporine_treated kidney transplant patients[J]. Kidenet Int, 2002,62(5):1839-1847.

[2]Kumar N, Dahri L, Brown W, et al. Effect of 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on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J]. Clin J Am Soc Nephrol,2009,4:1907-1913.

[3]张庆娟.造影剂肾病的防治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7,27(1):117-120.

[4]胡大一. 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专家共识2009―对比剂肾病中国专家共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7-294.

[5]Peckett AJ, Wright DC, Riddell MC. The effects of glucocorticoidson adipose tissue lipid metabolism[J]. Metabolism,2011,60:1500-1510.

第5篇:新的审计法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审计 重要性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173-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要求必然越来越迫切。要改变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落后局面,必须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建立会计信息化审计组织机构

为适应未来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应尽快建立自己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组织机构,按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要求组织、协调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规划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发展策略和职业培训计划,研究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方法、技术和规范,指导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在这项工作的起步阶段,政府应加强领导力度,从宏观上搞好规划安排,从资金和技术上扶持会计信息化审计,有效规划、部署和指导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

二、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研究

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促进审计实践,二者不可偏废。会计信息化审计是一项理论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理论研究应首先开展起来,以此推动和指导审计实践的开展。国内学术界、政府研究机构应当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从而更好地为会计信息化审计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高等院校、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研究组织是会计信息化审计研究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中集中了理论素质和计算机水平较高的专家学者。由他们将有关计算机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为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规划一条发展道路。

三、制定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

会计信息化审计同传统财务审计相比,在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内容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为了规范会计信息化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应研究和制定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和实务指南。会计信息化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由行业组织出面将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并把有关概念、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固定和统一起来,形成行业标准和规范。这是会计信息化审计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共同规律。因此,应深入研究国外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与方法,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实际,制定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规范会计信息化审计业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四、重视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在西方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审计技术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丰富的经验。而我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除研制出一些审计软件,在少数单位使用外,其他多种信息系统审计技术在我国尚属探索研究之中,尚未投入应用。可以说,信息系统审计技术对我国审计实务界来讲是一项全新的审计技术。因此,国家应将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一项重要课题,组织有关专家对各种信息系统审计技术进行深入探讨,针对性地进行模拟试用,验证各种审计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全面总结各种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的特点、实施步骤及其应用过程中注意的事项,为信息系统审计技术的具体应用提供指引。同时,为尽快了解、掌握并运用国际上最新的信息系统审计技术,应加强国际交流,选派外语水平高,具有一定审计经验和较高信息技术技能的人员到发达国家进修学习,以加快我国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五、强化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实施管理与控制的观念

树立企业领导的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管理意识是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关键。因此,企业主管部门在充分领会国务院有关“国民经济信息化”指示精神,认真抓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企业领导进行会计信息化系统管理与控制的思想教育,促使企业领导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会计信息化审计的重要意义,重视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将会计信息化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六、大力培养会计信息化审计人才

会计信息化审计是一项知识密集型的工作,是否有一支高水平的会计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是这一事业成败的关键。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需要一大批具有下列基本素质的审计人才。这些素质包括:一是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税务等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法律规范,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实践技能;二是具有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财务软件熟练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三是能够比较流利地使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以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四是具有全局观念,风险意识,公关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对资本市场的敏锐洞察力,有开放思维和创新意识;五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但从目前的人员数量和知识结构上看,还远远不够。因此,必须重视会计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

七、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

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必须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如实宣传网络环境下重构后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带来的风险,大力宣传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重要性,让更多的经营管理者真正认识到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增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迫切性,促进社会舆论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解与支持,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

八、重视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资金投入

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保证。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组织,应当重视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投入,保证所需要的资金。国家应拨出专款用于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论研究、标准制定、技术开发以及人才培养,切实加大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支持力度。同时为专家、学者创造机会,使他们能够到会计师事务所、财务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去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尽快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第6篇:新的审计法范文

关键词:国际审计准则;总体目标;比较;启示

国际审计准则第200号(ISA 200)――《独立审计师的总体目标与按照国际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包含了对审计的总体观点,有助于审计师理解审计目标和范围。准则还定义了国际审计准则的要求和指南各自的权威性,并包含了对审计师的最基本要求,强调了审计师合理一致的专业判断的重要性,以及为支持审计师观点而提供充分审计证据的必要性。重新修订和起草的ISA 200树立了审计师的基本目标和责任,并对如何理解所有国际审计准则的目标、要求以及指南作出了解释。

一、国际审计准则第200号准则修订案的变化

1.通过结构调整提高准则整体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现行准则将目标和核心要求与举例等解释性说明资料混在一起表述,导致目标和核心要求等重点内容淹没在冗长的准则中,没有突出重点,不便于理解和执行。新修订的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师的总体目标与按照国际审计准则执行审计》构建了一个新体例结构,该新体例结构包括引言、审计师的总体目标、定义、要求、应用及其他解释性资料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制定该准则的目的、适用范围以及财务报表审计的相关规定。制定该准则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独立审计师按照国际审计准则执行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责任,确立独立审计师的总体目标,明确独立审计师为实现审计总目标而执行审计的性质和范围。

审计师的总体目标包括: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编制发表审计意见,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发现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定义部分对准则中包含适用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师、检查风险、财务报表、历史财务信息、管理层、错报、前提、专业判断、职业怀疑态度、合理保证、重大错报风险以及治理层等术语进行详细的解释。

审计师执行该准则应遵守的要求包括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职业怀疑态度、职业判断、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和审计风险以及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等。

应用及其他解释性资料提供了准则的背景信息以及执行准则的进一步说明和指引,但这一部分内容并不构成对审计师的要求,仅用于帮助恰当理解和运用准则。新修订的准则将解释性说明资料、举例等内容放入应用资料中,避免了目标和核心要求淹没在冗长的准则中,便于理解和执行,更能突出重点。

2.该准则进一步强调了审计师合理一致的专业判断的重要性

准则中的要求部分规定审计师在计划和执行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应运用职业判断。职业判断是审计准则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财务报表审计的精髓部分。然而,由于审计师的职业能力、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存在个体差异,在运用职业判断时会导致较大的差异。为更好的规范和指导审计师运用职业判断,ISA200在应用及其他解释性资料部分对审计师运用职业判断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南。

审计师执行审计过程中必须运用职业判断,尤其是对以下情况的考虑: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为符合ISAs要求和收集审计证据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评价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恰当以及是否仍需执行其他审计程序;评价管理层对采用财务报告框架的判断,根据所获取的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对职业判断的评价依据是审计师所作的判断是否反映了审计师正确运用审计和会计原则以及恰当反映审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前所知悉的事实和环境(或与这些事实和环境一致)。审计师运用职业判断要基于他们所了解的事实和环境,并要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

二、我国审计准则第1101号准则与ISA200修订案的比较分析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一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分为八章,具体包括:总则、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职业怀疑态度、合理保证、审计风险和重要性、附则。我国审计准则第1101号准则与ISA修订案在结构和具体规定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中国审计准则没有确立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中国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仅提出了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而没有确立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缺少定义部分,对准则中包含的术语仅在相关的条例中进行相应的解释。

3.中国审计准则第1101号将财务报表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以及审计风险和重要性,而ISA200将这三部分统一在财务报表审计一章中表述。

4.我国审计准则将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分为与财务报表相关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怀疑态度,而ISA将对审计师的要求统一在一章体现。

5.对执行准则的进一步说明和指引没有包括在准则中,而是通过应用指南来做出相关规定。

三、国际审计准则第200号准则修订对我国审计准则制定的启示

我国于2006年2月了新的审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趋同的目标,与原来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相比,不论是在审计理念还是在审计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IAASB也加快了修订更新国际审计准则的步伐,重新修订和起草的ISA 200的对于IAASB按照清晰化规范所起草的准则的解释而言,是明确相关原则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这对我国审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确定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

ISA200提出的审计师总体目标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发表审计意见,根据审计发现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或治理层沟通。为了实现总体目标,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应当使用相关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在使用规定的目标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认真考虑各项审计准则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是否有必要实施除审计准则规定以外的其他审计程序,以实现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并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在审计准则中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的作用是统驭各项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而各项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是联系总体目标和准则要求之间的桥梁。因此,我们在制定审计准则过程中应确立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统领各项审计准则规定的具体目标。

2.增加定义一章,对准则中包含的术语进行解释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对准则中涉及的术语的解释分散的各准则条例中,导致了准则规定的核心内容淹没在各种解释中,重点不突出,不便于理解和执行,而将对各术语的解释作为独立的一部分列示,既能突出准则规定的核心内容,也将有利于注册会计师的理解,从而提高准则的明晰度。

将准则的应用指南纳入到准则中,提高应用指南的权威性。

3.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应增加职业判断

审计作为一个多因素的行为过程,判断在其中起到显著的作用,审计判断贯穿于从接受委托到发表意见的整个审计过程。然而,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也存在缺陷,例如他们的判断往往存在着各种主观偏见、错误以及的个体差异。审计职业判断如此重要,又容易受判断个体的影响,而我国新审计准则中并没有对“职业判断”这一术语给出定义。因此,可以考虑在我国未来的审计准则中新增一章来定义职业判断,并阐明职业判断在审计中的作用及相关服务的基础概念(如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中的应用,来指导注册会计师更好地运用职业判断。

第7篇:新的审计法范文

2012年5月30日—2012年5月31日由日照裕华机械有限公司支持冠名的2012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在山东召开,此次论坛由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棉纺织技术》期刊社、中国纺织科技信息网主办。论坛邀请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原工学院的知名教授以及知名企业组成强大的专家团队,围绕“创新、突破、发展”这一主题,从行业政策、经济形势、纺织技术研究进展、产品开发、企业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学习。论坛共吸引了600多名来自全国纺织行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参会,为期两天参会代表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突破瓶颈 创新制胜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在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工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纺织工业的发展受到发达国家对高端产品的控制和发展中国家在中低端产品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挤压,阻力重重,凸显了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整合产业资源,成为纺织产业兴盛的关键。通过多年的努力,企业在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方面做出了不小成就,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目前正值行业从规模经济向价值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及时掌握行业政策方向,了解产品开发趋势,把握市场需求动态,交流和学习先进生产经验,这对纺织行业进一步发展,实现纺织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纺织产业经过多年快速的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产能都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前进的同时必然也遇到挑战,如何突破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全行业都在思考的大问题。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主任傅恩福在会上发言时说道:“我们需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技术上寻求突破,进一步提高纺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纤维,纱线,面料等产业链最上游开始,往深挖掘产品潜能,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傅主任表示目前纺织行业的竞争,表面是市场的竞争,实际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的综合性竞争。他引用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2012年纺织创新年会上就创新提出的四个观点:创新首先要牢固的树立正确的经营和发展理念;创新要整体设计,要系统的运作;创新需要科学务实;创新需要坚持。对于这四点傅主任认为要做好活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按照这个思路,改变观念,坚持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路线,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指日可待。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在会长做主题报告,报告中指出纺纱产业技术创新近年来取得了重大发展:“环锭纺纱在集聚纺、赛络纺、赛络丝、缆形纺等基础上继续发展嵌入式复合纺纱、柔顺纺纱的同时,又出现了平行纺纱、喷气纺、喷气涡流纺、转杯纺、涡流纺、摩擦纺等许多纺纱新技术。精梳毛纺占领了国际高端,独创出毛半精纺技术,麻纺在湿法纺纱继续发展的同时,干法纺纱已占一席之地,绢纺也有了新发展。”但是,姚穆院士分析指出:我国纱线产业仍然面临着原料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天然纤维原料品质恶化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纺织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在在设备、工艺、设计、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必须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用工少、节能、降耗的新型设备,同时还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重视产品设计,充分利用目前国内开发出的各种新型纤维,设计生产出高性能、新功能的纺织品,从而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新设备助力产业提升

随着纺织染整设计等环节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后道环节为纺织工业创造惊喜的空间越来越有限,纤维和纱线已经成为影响纺织工业发展的诸多板块中非常重要的一块。目前纺织终端市场对纺织品多元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纺纱工艺领域的创新还是纱线结构的创新都需要企业加强投产,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

会议期间,国内外各大纺机、专件设备制造企业也带来了最新的产品信息,参会代表全方面掌握行业发展的各种咨讯,及时把握产业发展动向,延长产品发展思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

日照裕华机械有限公司作为此次论坛的冠名单位,带来了裕华YF1型紧密纺和RoCos紧密纺设备。董事长张彦涛介绍:“日照裕华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加工、研发为一体的大型机械加工企业。公司主要产品有纺机摇架、上销、钢领、磁力紧密纺、碾米机筛片、外贸出口机械加工等几大系列产品150余个品种。公司于2008年推出了YF1型负压式紧密纺设备,目前国内已有50余万纱锭应用YF1型负压式紧密纺设备,如宁波百隆、临清三和、肥城龙祥等企业。同年公司与瑞士罗托卡夫特公司合作,推广应用RoCos机械式紧密纺设备,目前在国内已有20余家客户,35万纱锭在运行,如海安华强、德棉集团、山东大海、射阳双山等企业。”

日照裕华机械有限公司产品部部长李朋业在论坛上做主题报告时介绍:裕华YF1型紧密纺设备集中了三项专利技术,采用了四罗拉的结构形式,使用寿命长,且该结构对阻捻胶辊的直径无特殊要求,易于管理和使用。除此之外,裕华YF1型紧密纺采用了上吸风结构,没有视线遮挡,遵循流体力学的风道设计,风道阻力小,车头车尾负压差异小;同时风机采用了变频控制,既方便于工艺调整,又有利于节能降耗。持续不断的创新改进,保持了裕华YF1型紧密纺设备的技术领先优势。

第8篇:新的审计法范文

学懂弄通科学发展观 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是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当前,审计机关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在学懂弄通武装思想上下功夫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指导思想必须明确,否则就达不到目的。孟子讲:“已欲善其事,必须利其器”。这个“器”,人们一般把它理解为工具,其实,指导思想也是“器”。我们平常讲,思想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武器,就是这个道理。对一个人是这样,对一个单位是这样,对一个政党是这样,对一个国家也是这样。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我们在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一定要在学懂弄通武装思想上狠下功夫,使审计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审计观”、“免疫审计观”、“民本审计观”、“责任审计观”、 “文明审计观”;努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审计定位,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大局,才能切实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才能使审计事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二、要在注重方法强化措施上下功夫

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一是坚持“五个突出、五个贯彻始终”,即:突出解放思想,把理论学习贯彻始终;突出发扬民主,把坚持群众路线贯彻始终;突出领导带头,把强化组织领导贯彻始终;突出统筹兼顾,把“两不误、两促进”贯彻始终;突出联系实际,把实践特色贯彻始终。二是坚持在“十六字”上下功夫,即:学懂弄通,武装思想,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三是坚持“三个结合”,即: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审计工作、党建工作、文明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四是坚持“五个转化”,即: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审计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开拓创新,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完善审计管理制度;履行法定职责,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持续发展的基础;改进工作方法,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保障审计协调发展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三、要在明确思路推动工作上下功夫

思路决定出路,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审计机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着力点是要在“五个五”上狠下功夫。一是培养五种精神,即: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精神;敬业奉献、恪尽职守的精神;秉公执法、公正不阿的精神;奋力进取、抢前争先精神;克难攻坚、百折不挠的精神。二是强化“五项措施”,即:大力推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大力推行审计成本管理,大力推行项目信息化管理,大力推行项目质量管理,大力推行审计成果管理。三是着力“五个转变”,即:在审计目标上由注重发挥审计防护性作用向发挥建设性作用转变;在审计内容上要由注重真实合法性为主向真实合法效益并重突出效益审计转变;在审计手段上由以手工审计为基础的账套方式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和计算机审计转变;在审计组织方式上由发挥局部作用向发挥整体效能转变;在审计管理上由单一内控式向科学化发展方向转变。四是关注“五个重点”,即:要高度关注宏观政策执行情况,促进科学发展;要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高度关注效益问题,促进“两型”社会建设;要高度关注财政秩序和反腐倡廉,切实履行审计职能;要高度关注制度机制问题,促进标本兼治。五是实现“五个突破”,即:效益审计,在规范评价上取得突破;经济责任审计,在扩大审计成果运用上取得突破;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在深化内容上取得突破;建设项目审计,在拓宽领域上取得突破;信息化建设,在深化发展上取得突破。

四、要在狠抓落实转变作风上下功夫

第9篇:新的审计法范文

2、微电子技术和器件工艺、半导体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集成数量,其芯片的处理速度每18个月提高一倍;

3、存储介质的存储容量和质量有很大提高,光存储技术发展迅速,实现大容量信息的存储和访问;

4、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开发平台软件及工具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大型数据库的研制;

5、多媒体技术和用户界面技术,确立使用者第一的服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