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各地数字经济政策范文

各地数字经济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各地数字经济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各地数字经济政策

第1篇:各地数字经济政策范文

何:最主要的一点是关于“生产过剩”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我对中国经济理论和政策方面的重要贡献之一。

问:当时那些美国专家的意见实际是很有道理的,那么难道当时你认为不应该实施这种意见吗?

何:是!在1989年到1990年间,我重新研究了《资本论》,从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中,我获得了一些新的想法。

由于那时中国的经济改革已形成市场流通的多元化,破坏了原来国营商业对于企业产品统购统销的旧体制;遂导致多数国有企业在直接面对市场后发生销售困难。所以,表面上是某些基础产品呈现严重“短缺”,是所谓“经济过热”。但是如果看一看财政部所统计的当时商业和企业中的库存数字就会知道,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产成品积压,一系列商品库存一直在不断高攀上升。而正是产成品的销售困难,导致企业之间资金周转困难,“货币稀缺”,导致还债困难。于是发生企业间相互拖欠债务即“三角债”。由此而导致的经济危机,实际恰恰就是马克思和古典经济学家所讲的表现为“生产过剩”的流通危机。

因此我认为,为了解决这种类型的危机,恰恰不能采取那些美国专家们所提供的政策建议。也就是说:绝对不应继续囤积物资。不应让银行实施高利率吸储的政策。不应扩大商品(消费品)进口,因为那只会使国外商品大量涌进来,进一步挤压国内企业产品的有限市场空间,会使经济危机更加严重。

问:那么,您认为可供选择的对策是什么?换句话说,您提出“生产过剩”这一理论的具体政策涵义是什么?

何:既然意识到问题是出在“生产过剩”而不是“过热”和“短缺”上,根据这种新的认知,我向国务院领导提出了新的政策思路。我建议:

(1)削价清理库存囤积品,换取资金畅快回流,从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

(2)降低银行利率,释放居民储蓄,鼓励居民消费,从而激活市场。

(3)抑制消费品进口,积极鼓励国内产品出口,给予出口企业鼓励政策;从而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4)从严控制和限制新增生产项目的投资规模。

你可以注意到,这种思路,与那些美国专家们的建议,恰恰都是正好相反,可以说完全是针锋相对的。

第2篇:各地数字经济政策范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生活早已经不是政府经济部门的专利。上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下到柴米油盐 、衣食住行,经济活动已经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经济报道不再只是很多人狭义理解的,仅仅是财经记者的专利,农业、工业等众多领域的记者,报道内容都与经济密不可分。过去谈到经济报道,往往让人想到的是一串串枯燥的数字和专业术语,“ 数字加成就”的报道范式, 犹如食之无味的“ 鸡肋”,晦涩难懂,很难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那么记者如何才能做好经济报道呢?

一、记者要学会透过会议“挖”出好的经济新闻

作为一名记者,不可避免地要经常参加各种会议,很多会议本身就是经济新闻源,如省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经济工作会,各地“两会、发改委、工信委等部门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数字都是鲜活权威的经济信息,记者要能很好地识别运用会议提供的新闻线索和素材.善于从会议的材料、领导讲话中挖掘新闻线索,以黑龙江电视台《全省新闻联播》节目为例,2011年5月17日,节目播发了一条消息《黑龙江省有了“金融超市”》。这是一条通知请帖的采访,按照以往的习惯,这样的采访,记者到会议现场拿到主办单位提供的新闻通稿,拍摄几个画面,最终发个30秒左右的简讯就算完成任务。但记者在会议现场,却敏感地捕捉到这条消息的真正价值:融资难一直是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年资金缺口超过六百亿元。目前,省内有百分之五十以上企业新上项目后,由于缺少流动资金影响投产达产。“金融超市”集合了租赁融资、贸易融资、上市融资、投资担保、小额贷款等各类金融产品于一体,建立后将为黑龙江引入二百亿元资金。为此,记者以《黑龙江省有了“金融超市”》为题,现场采访了多家中小企业及投资公司的负责人,有理有据深入报道了“金融超市”进入黑龙江的真正意义。这篇报道播出后,编辑点评“有了大背景,简讯变要闻。”

二、记者要学会活用数字、做到“报道见人”

很多经济新闻很容易产生“内行不爱看,外行看不懂的不良效果,往往是因为报道的视角过于宏观,高高在上。报道模式要么就是“概念+数字”,要么是“过程+措施+效益”,报道苍白无力。记者在做经济报道时要善于找准切口,以小见大,用生动通俗的语言把晦涩难懂的经济现象、百姓关注的经济政策讲透。经济活动是以人为主体的行为,记者在做经济报道时,必须从不见人的模式中跳出来。以黑龙江电视台《全省新闻联播》节目为例,2013年9月19日,节目播发了一则消息,反映的主题是2013年春播期间,黑龙江省遭遇了三十六年不遇的低温多雨天气,入夏后,又遭遇特大洪涝灾害,不利的气象条件考验着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不过,很多农民却得到了丰收。在新闻中,记者并没有按照“过程+措施+效益”的老套路,长篇大论讲述如何遭遇不利天气考验,如何采取措施,最终多少农民喜获丰收,而是以《老包的苞米丰收了》为题,选取了农垦九三管理局一户普通的种植户包洪利,以这个人物为典型,采用讲故事的手法,巧妙地抓住了包洪利在这一年中受灾前后的命运变化,以情动人,以小见大,让观众更容易感同身受,也充分展现了黑龙江在应对灾害天气、确保农民丰收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传播效果事半功倍。类似的新闻《 秋收日记:小郭的水稻开镰了》、《安乐村土地流转记》等等都是通过有血有肉的人物本身的经历、语言去表现,更具有真实性。2012年党代会期间,黑龙江电视台《全省新闻联播》节目播出系列专题报道《奋进的春天》,每期十分钟,展现黑龙江省过去五年全方面的成就。这样的经济报道,给人得第一感觉沉重,十分钟的篇幅很难吸引人。不过记者在采写制作时,抓住电视经济报道的形象化特点,将十分钟的报道分成几个部分:《统计员“数说”五年:经济迈上新台阶》、《种粮户的金色“情感”:现代农业大跨越》、《交通图五年13次“变脸”:铸就腾飞“血脉”》,5年发展各种变化的数据多如牛毛,记者却用富有表现力的手法,结合描述对象,给数字插上想象的翅膀,对数字进行巧妙的转换,生动鲜活地反映了黑龙江五年发展的巨大变化。

第3篇:各地数字经济政策范文

一季度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呈现四个特点:一是经济工作谋划早,开局早。各乡镇各部门从年初开始各项工作就抓得很紧,启动很快,抓得到位。二是节日期间政治社会安定。春节和清明节这两个敏感节日期间,全区政治稳定、社会稳定,为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创造了一个祥和的环境。三是村级组织换届顺利完成。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各乡镇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在完成18个村并村任务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了全区村两委换届工作,是全市村级换届工作最平稳的区县之一。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的顺利完成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战胜了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上下包括驻徽条条单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付出艰辛努力,以最快速度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取得了抗雪防冻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从经济形势层面来看,是忧大于喜。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一些企业在许多方面不适应,加上我区经济基础薄弱,有的问题已经显现,有的问题将在今后一段时间显现出来。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一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与上年同期比下降了30个百分点,增幅仅16.4%,在全市排倒数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不仅带来现实的财源,也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支撑点。当前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存在签订投资协议后迟迟不开工,项目建设缓慢等问题,而且固定资产投资大多以房地产业为主,其他均为小项目,缺少大项目的支撑。二是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受生产要素的影响,工业经济发展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上升,化工、服装等出口主导型行业遇到很多问题,对未来发展难以预测。其次是生产成本提高。成本提高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原因,也有物价水平上升和环保力度加大等原因。成本的提高导致企业的赢利水平下降,并直接显现在所得税收的减少上。还有就是招工问题。工业招工困难,特别是纺织服装企业招工困难。再一个是企业融资问题。我们采取了有效的多渠道融资措施,各金融部门对徽州区发展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许多企业自身条件没有达到贷款门槛,有的企业跨区域发展将资金外调等,加上金融机构自身的一些原因,都给现阶段融资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三是招商引资形势严峻。一季度招商引资工作不理想,这有部门和单位自身工作不努力、工作精力不集中的问题,也有投资商的原因。由于投资形势、政策环境的变化,投资商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外出投资的欲望不强。

各地各部门要正视一季度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对策,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主动抓好当前工作,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的工作,确保全区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刚才,*同志就做好下一步全区经济工作作了全面的部署,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补充强调五点意见。

一要认真抓好“老企业二次创业,新项目投产见效”。这项工作是年初区委审时度势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应对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有力措施,事关工业经济的长远发展。要一手抓老企业二次创业工作,加大鼓励和引导老企业二次创业的力度,加大技改力度和引进新项目嫁接,增加企业发展的后劲。要一手抓新项目的投产见效,为企业开工生产创造条件,想方设法解决制约发展的要素问题。区经委要加快制定鼓励老企业二次创业的意见和扶持企业上台阶的政策,今年要力争扶持5家企业迈上亿元台阶。各乡镇和三个园区要切实为企业投产见效、开足马力生产解决实际困难。

二要集中精力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抓项目建设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要领。区委、区政府始终扭住项目建设工作不放松,年初就排定了108个重点项目,及时分解了任务,明确了工作责任,并强化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单位和多个服务单位的工作机制,确定了各阶段需要完成的进度。但是从一季度完成情况来看,项目建设进度不太理想。领导能力怎么样,部门工作是否有成效,要用经济数字说话,用厂房是否竖起来、机器是否转起来了,这些实实在在看得到的工作实绩来证明。各项目联系领导、责任单位和服务单位一定要集中精力,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大事来抓,把抓好这项工作当作自身一项重要职责,作为施展才智的平台和回报徽州区的重要舞台。各地各部门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要通过抓项目建设来增加财源、增强未来发展的后劲。希望潜口、呈坎、富溪三个乡镇今年要迈上财政收入千万元台阶。这个目标靠什么来实现,靠的就是项目建设的支撑。各乡镇之间一定要比一比,把推进项目建设、增加财政收入的主动权始终握在手上。

今年项目建设工作与往年相比,在组织领导、工作方式上有所调整,改变了以往雨季前做前期工作,雨季后开工建设的安排,所有的项目都要求在4、5月份开工建设。今年城市规划建设的“两个环线、两个片区、两个功能区”以及旅游和房地产项目,要尽快开工建设,较大的项目在年底前一定要完成主体建筑的土建工程。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执行今年以来区委召开的三个专题项目调度会的部署,按照序时进度要求抓好落实。

三要坚持不懈抓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核心环节,要强化“一岗双责”意识,落实招商工作责任制,力争取得工作实效。这里对招商工作提三点要求,一是要主动招商,不能等客上门。外商和我们一样,会遇到困难和问题,越是这种情况下,越是要主动去招商,坚定投资者的信心。当务之急,是要让一些招商线索成为投资协议,让投资协议成为开工建设的项目,让建设的项目尽快投产见效。二是要多产业招商。在重点抓工业招商的同时,加强一、三产业的招商。目前一产的发展形势较好,农业部门要乘势而上抓好种养殖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等项目招商工作。三产招商的潜力最大,工业布局调整必将为将来三产的发展增添新空间。三产项目尤其是房地产、娱乐业等包括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是重要的税源之一,三产的发展也会极大地改善居民社区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三是要围绕完善产业集聚功能来招商。抓工作要有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招商工作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本着缺什么招什么的原则,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

四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向上争资工作。一季度对上争取工作开局良好,但争取到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是政策性转移支付,一般性的转移支付还不够多。各地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把对上争取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来抓。目前在建的项目,特别是农业科技园、污水管网建设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要积极做好项目的分类整理、编报工作。区发改委、财政局要做好项目编报的指导工作,提高项目编制的质量和水平。区发改委要建好项目库,做到争取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

第4篇:各地数字经济政策范文

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发展。首先是发达国家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美国经济在平衡中强劲发展,与日本和以德国为例的欧洲国家经济低迷的经济发展形成对照;其次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中国、印度等国经济发展快速,而拉美、非洲等大多数国家的发展却极为缓慢;最后则是美国经常财政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顺差多以国债方式资本输出到美国,由此形成世界经济的“双循环”。然而,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过程相对很缓慢,我国也将面临风险。全球经济失衡已成为当今世界日益严峻的问题。

1.对世界经济与发展的影响

这一轮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经济失衡,不同于第一次全球经济失衡,汇率作为调节国际收支差额的主要手段失灵了,美国一边扩大贸易逆差,一边让美元贬值,造成全球的“流动性过剩”。虽然不平衡下的2007年全球经济形势并没有如人们预计的那样悲观,前三季度美、日、欧投资消费形势乐观,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全球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和并购投资也有所增长。但这轮全球经济失衡的领域很广,原因多样,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不定性,复杂性超乎想象,其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2.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虽然目前全球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是不明显的,但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相当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在资源、能源、市场、技术和人才及世界现有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约束下,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很高的不确定性风险。

二、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分析

1.全球性原因

从全球范围看,全球经济失衡主要来自现有的世界经济、贸易、货币金融等格局的失衡。首先,全球经济的非均衡性发展是根本性原因。一方面,美国经济出乎意料地增长强劲,而日欧近年一直处于经济缓慢增长期;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率超过西方国家的同时,两者总体经济的差距仍然在不断扩大。其次,近年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是不平衡产生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和服务转移或外包到发展中国家,其国内转而生产更高档次的产品或服务,以促进经济结构提升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而这一过程往往滞后一段时间,加上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往往不愿意向发展中国家输出高新产品,为此贸易不平衡日益扩大,而各国的贸易、汇率政策等多种因素往往助长了这种趋势。最后,全球性的储蓄投资失衡是全球经济失衡的另一内在根源,中国及亚洲一些国家由于经济体制、消费习惯、人口结构及社会文化传统等原因有着非常高的储蓄率,加上国内投资途径少、效率低,过多的储蓄没有全部转化为投资,对应为贸易顺差;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其扩张性政策下消费经济的趋向不断加强,使得逆差不断扩大。

2.美国方面的原因

美国经常项目巨额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国内政策。首先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当前美国经济主要依靠消费拉动,近年政府大规模减税、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以及个人收入和资产价值快速增长等因素都极大地刺激了个人消费增长;而美国为了实现其政治、经济、军事霸权,其公共开支一直是天文数字,而且不断扩大。其次是储蓄不足。在消费不断扩大的同时,美国个人储蓄率即储蓄占实际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却不断下降。1995年美国的个人储蓄率大约在4%~5%,而从2005年开始降至负数,这表明消费者不仅将全部可支配收入用于开支,而且还动用了储蓄或进行贷款消费。最后,为自身利益对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施加影响。一方面,把劳动密集型及环境破坏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再把产品由这些国家出口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美国大量进口消费品以满足本国市场巨大需求的同时,却对出口设置各种障碍,阻止本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导致美国巨额的商品贸易逆差。

三、全球经济失衡的对策建议

1.全球性对策建议

全球失衡的调整,需要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努力。为此世界各国应对促进全球经济失衡的有序调整进行积极的对话和磋商,并加强相互间的政策协调。第一,通过更多的战略合作加强南北合作。工业化国家应利用其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为消除失衡负起主要责任,按照“新千年发展目标”,切实履行在消除贫困、资金援助、债务减免等方面的承诺,同时按照蒙特雷共识,努力实现发达国家把国民收入的0.7%用于官方发展援助的目标。第二,加强南南合作,加快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从本质上提升各方面的实力才能实现对全球经济不平衡及现有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和矛盾的根本性解决。而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应在分享发展经验、贸易、投资和援助等方面帮助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并立场一致地争取平等有利的发展环境,以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第三,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输入国和资本输出国双方应该加强紧密合作,各自加快结构调整,增强各国货币政策弹性,在调整中维持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在稳定发展中逐步消除全球经济的明显失衡状态。第四,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各国在一些涉及世界经济发展全局和各国共同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的协调,采取集体政策行动,进一步完善国际经济和金融体制,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改善多边贸易体制,切实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第五,主要大国进行汇率合作型调整,即主要大国之间重新签订一个“新广场协议”,根据不同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最优升值幅度分类,合作调整汇率,或者是美国削减财政赤字,以避免汇率调整中的“囚徒困境”。

第5篇:各地数字经济政策范文

关键词:网络时代;金融安全;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49;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300(2000)01-0050-04

在传统条件下,金融是指货币的制造、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在那种条件下,金融活动的监管易于操作,金融安全的表现比较直观,并且通过审计跟踪等手段,也能很好地实现金融安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网络的出现,使得整个世界成为“地球村”。与此同时,传统的金融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电子商务为特征的新的金融营运体系的出现,给我们如何确保网络时代国家的金融安全提出了新的课题。

20世纪90年代机构性和区域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和金融一体化趋势有重大关系。金融一体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国际贸易发展和生产一体化要求便利的跨国界服务,如资金融通和全球化资本自由流动;通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期权、期指等金融衍生工具和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为资本的自由流动创造了技术条件。由于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缺乏对跨国界资本流动的有效约束和监督,特别是对金融科学管理工具和银行表外业务的管理,投机金融机构很容易利用保证金交易,集中大量资本蓄意攻击某个薄弱环节,从中攫取巨大利益。

一、网络时代的金融活动的基本特征

网络时代的金融电子化,能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与设备,提高金融活动的效率。新技术与金融业务相结合可以大大降低融资成本,据美国有关部门测算:同样一笔交易通过银行柜台交易成本为1.02美元,通过电话交易成本为54美分,文传成本为26美分,而通过互联网只需13美分。可见,网络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总起来说其主要特征有:

1.虚拟性

网络时代的金融机构通常表现为没有建筑物,没有地址而只有网址,营业厅就是首页画面,所有交易都通过因特网进行,没有现实的纸币乃至金属货币,一切金融往来都是以数字化在网络上得以进行,这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金融机构的运作成本,同时也使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降低,提高金融服务的速度与质量。

2.直接性

网络使得客户与金融机构的相互作用更为直接,它解除了传统条件下双方活动的时间、空间制约。另外,网络为资本的国际流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储蓄和投资会划拨变得更有效。需要大量投资的穷国已不再受制于缺乏资本,存款已不限于本国市场,而能在世界各地寻求投资机会。“由于投资者能把自己的有价证券更广泛地分散到各地,风险也随之多样化,使得化解金融风险的难度更大”。[1]

3.电子化

国际金融体系由全球各地的数十万部电脑显示器组成,它是第一个国际电子市场。电子货币是建立在计算机空间而不是地理空间上的全球性经济的一种表现形态。电子货币造成的管理方面的根本问题源自电子市场与政治地理之间的脱节。例如,控制货币供应量这个概念本身就假定地理能够提供确定市场范围的有关手段,它假定经济边界是有效的;货币的跨边界流动是可以监视和控制的;一个固定的地理区域内的货币总量是重要的。在数字化的世界经济中,所有这些假定都变得越来越成问题了。

4、风险性

电子货币和数字市场的日益重要性给中央政府对经济和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控制带来了难题。它们还会使国家市场和民族国家周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容易渗透。由于电子货币发行者的多元化(既有中央银行又有民间组织)使得对参与网络交易的行为具备潜在的更大的风险,必然使我们面临诸如在电子货币发行者破产、系统失灵或智能卡遗失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客户的权益问题。另外,在网络经济中,舞弊和犯罪活动将变得更加隐蔽。

二、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网络化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加上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决定了我国的金融业也必将融入到世界经济中来。当前我国的证券交易基本实现了全国联网,网上炒股日益发展,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都建立了各地的局域网,其中中国银行已建立了以总行数据处理中心为核心辐射海内外的全辖网络化应用体系。这些新生事物给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方便了客户,而且可以大大降低金融营运成本。但是,网络化的金融体系如其他一切事物一样是“方便往往与安全针锋相对”,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开放金融市场,但仅在当前的低级网络化进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不少关系到金融安全的问题。比如,非法入侵金融机构的网络系统,攻击金融组织的数据库,通过网络盗取他人股票、金钱的行为也开始出现,利用职权之便,改动网络数据为己谋利。凡此种种行为都给金融监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使得国家的金融安全受到很大威胁。从整个世界金融体系来说,我国所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主要依靠从美国IBM等公司进口,由于美国对其他国家实行技术上的歧视性政策,而我国目前自己的加密技术和密钥管理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相对落后于金融电子化发展的需要,加之不断有报道指出从国外进口的软件技术都有明显的秘密通道,所有这些都成为网络时代金融安全的隐患。

三、面对网络时代为确保我国金融安全应采取的对策

随着金融服务网络化程度的提高乃至我国金融交流的国际化,金融安全问题必然成为国家经济安全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可以想象,在未来网络时代,任何人可以在网上自在漫游、查询、申请贷款,在实际交易中就有可能引来网络入侵者。不管是盗领还是更改电子资金资料,对于信用重于一切的银行都是极大的风险,而对于国家都是巨大的损失。

任何经济安全问题都能找到应对办法,但对现代金融市场的运转方式、运作技巧等,我国金融业还不太熟悉甚至不理解。亚洲金融危机充分显示了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在这方面的实力。应当说,这方面的较量是冷战后国家力量、国家意志博弈的重要体现,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后者最具有优势的领域进行的较量,这种较量将持续相当长时间,直至与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真正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相始终。因此,现代高级金融人才的培养与经验的获得,对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基本做好人才和知识的准备之前,要把握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目前全球游资已达7万多亿美元,每天流动量达1万亿美元、每天金融交易中与实物经济有关的仅为2%,[2]在虚拟经济已大大脱离实物经济发展需要而存在的今天,我们应当在开放金融市场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有对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的金融商品、金融机构、金融经营方式说“不”的勇气和决心,在此基础上,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强化国家金融安全的意识

在未来网络时代,在我们与国外的金融交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差距势必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注意捍卫国家的金融安全。网络化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国家的概念,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东、西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不会因网络化而消失,恰恰相反,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推行新经济政策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我们在目前不利的情况下,既要充分利用网络化给我们提供的机遇,又要高度警惕它对我们不利的一面。

2.确保金融机构信息体系的安全

据美国能源部和航天局估计,目前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具备了发动信息战的能力,还有成千上万的电脑“黑客”可能对信息系统进行攻击。“1994年美国国防部特意组织一批‘黑客’对国防部的计算机系统攻击,结果在被‘黑客’攻击的8900台计算机中竟然有88%被‘黑客’掌握了控制权”[3]与美国相比,我国的信息系统显得脆弱得多。因此,在推进金融网络化的进程中,必须把确保我国金融系统的信息体系的安全尤其要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要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安全防御能力。具体地讲,必须建立完善的防护设备,这其中包括客户端的乱码处理技术、防火墙。以及保护交易中枢不被入侵的可信赖作业系统,使得从用户的电脑端开始,资料传送就受到层层保护。对所有金融数据进行加密传输,使用户经过多级认证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金融系统计算机设备要把防电脑病毒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建立严格的业务操作规程,尤其是要加强对金融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杜绝利用金融部门计算机系统进行与业务无关诸如玩电子游戏、修改相关数据等活动。定期彻底清除金融网络系统的安全隐患。在这个问题上更要强调开发研制我国自己的电子技术产品,在硬件设备上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金融网络化进程中掌握主动权。

3.提高摄取金融市场运行信息的准确度

在完善网络监管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对金融市场运行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掌握,从而更准确地化解金融活动的风险,平滑金融振荡,以实现减少金融波动的目的。因为,网络信息往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虚假信息经常充斥其间。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网络原始资料的判别整理,以尽可能地掌握更多、更准的信息,具体措施就是建立严格的网络金融的认证体系,扩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社会成员知道哪些网上银行符合网上金融经营的标准,从而保证网络金融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

4.建立电子资金转移的相关法律

第6篇:各地数字经济政策范文

比如在浙江,2012年前5个月累计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0. 63%,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0. 12%。在典型城市温州,6月的供电量比去年同期增长- 9. 53%,增幅较2011年同期下降了25. 03个百分点。5月份的数字则是- 4. 71%和下降21. 22个百分点。

在江苏,用电量“低速增长态势”明显。来自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电力能源处的数字说,全省前5个月工业用电增速比2011年同期回落了9. 1个百分点。

国家电监会的数据则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用电消费增速出现明显回落,同比增长5. 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6. 7个百分点。

电力数据对于中国经济是一个重要指标。几个月前,还有外媒怀疑,中国一些地方政府虚报用电量以印证GDP增长。

如今,对于电力数字的解析,显示了最近几年来中国政府为调整经济所做的努力和面临的挑战。

“今年总体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工业增长速度和往年相比有所下降,有影响,但总体上还是平稳的。”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电力能源处处长李强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工业用电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还包括过去数年中持续推进的节能减排以及经济结构调整,“有很好的成效”。

如同中国经济一样,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电力供应将在“出梅”后接受“最终考验”。7月11日,全国用电负荷已经创下了历史新高。国家电监会的消息也说,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回暖迹象,尤其是在东部的电力负荷中心,电力需求下行的速度已经出现了放缓的迹象。

作为普通市民,将在2012年的夏天直观地感受中国的经济形势。假如,错峰、避峰、限电、拉闸又以高频率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那么一直期待的“探底”可能已经完成。

用电量和轮胎指标

胡兆光,国家电网公司能源研究院副院长、首席能源专家,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入夏至今,全国没有出现大面积缺电的局面,但不排除局部地区、个别时段小范围缺电。这个说法与国家电监会办公厅负责人7月16日的表态相似:3月份以来全国没有出现拉闸限电和电力缺口。

目前全国电力市场从总体上讲需求偏低,用电增速回落。胡兆光认为,“第一,经济增速放缓,行业调整,而且与国际经济的不景气有关;第二,今年夏季还没有出现十分炎热的天气,居民用电就少了,雨量增大,水电发电供应能力充足。”

在电力行业,对6月中下旬开始的这个特殊阶段有个专有名词——“迎峰度夏”。当夏季电力负荷达到高峰,电力系统为准备顺利度过夏季迎接电力负荷高峰而采取一系列措施。

除了提高生产能力、满负荷运转以及检修设备、加强保障,这些措施还包括错峰、避峰乃至限电等等。

直到每年9月底,各地电力企业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乃至国家发改委、电监会才会纷纷召开“迎峰度夏总结会”,宣告每年一次的电力大考结束。

在2011年国家发改委迎峰度夏总结会上,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负责人曾总结说,当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省份GDP增长达到两位数,受此拉动6至8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1. 2%,有13个省份的用电量增速在13%以上。不过,当时全国最大电力缺口2535万千瓦时,比预计减少两成。

而2012年6月底,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官员在迎峰度夏新闻会上表示,虽然预计全国最大空调负荷比2011年增加4000万千瓦时,但高峰时段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减少到1800万千瓦时左右。

他们估计,最大日用电量有可能达到155亿至160亿千瓦时,比2011年峰值提高3%至6%。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主任朱彤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用电量是GDP的先行指标,“从我国具体情况看,用电量变化可以提前一个季度反映经济走向”。

也就是说,本季度用电量变化与下季度GDP变化方向一致。“2008年以来,除非经济政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天气剧烈变化,如重大干旱等,这一规律基本起作用。我们工业化处于重化工阶段,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增长变化对用电变化有直接影响。目前用电量下降,钢铁、建材等行业增速回落是重要原因。”他说。

胡兆光也表示,用电量与GDP之间是同向的变化趋势,经济增长快用电量增速快,经济增长慢用电量增速慢。

中国上次发生用电量滞缓是2009年,当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增长5. 96%。在这年的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数据其实还是负增长状态,同比下降2. 24%。到10月,4万亿投资作用显现,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达到15. 87%。

2011年全年,中国用电量同比增长11%至12%。而到了2012年2月降至6. 6%,3月反弹至6. 8%,4月份又下降至6%。

用电量并非经济形势的唯一反映。比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子午线轮胎外胎产量,也可以反映经济情况。因为汽车轮胎的磨损度与物流活跃度等有密切关系。

在这个指标中,同比增幅在2009年1月见底反弹,至2010年1月见顶回落,与用电量、宏观经济走势基本吻合。

传统制造业的挑战

2011年上半年曾是经济带动用电量增长的典型例子。这一年春节过后,东部地区的企业就急切地恢复生产,使传统的淡季出现了电力供应缺口。年初开始,重庆、杭州等地就出现了“电荒”的苗头,创下自2003年以来最严重的缺电情况。

在江苏省,全社会用电量“前高后低”,创下历史新高,位居全国第二位。

第7篇:各地数字经济政策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 村村通 工程实施过程 心得

广播电视是通向世界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了解的更多更广更有用的东西,从而丰富大家的知识与见识提高生活水平。广播电视不仅要在发达的地区播放,而且还要在贫困的地方播放,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现今的社会贫富发展极不平衡,为了使贫困的地区生活质量有所改善,需实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因为大多的农民都不识字看书,了解农业畜牧业知识是很难实行的,广播电视可以实现农民可以听声音看画面了解其内容,但是就目前而言该工程实施的还不够完善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重要性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不发达地区以及边远穷老山区在这个工程的实施中,各地情况不同,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有的是几个村形成小片区,有的是单个村自己组网,有集体收视室有单个家庭收视直播卫星,这样就在客观上造成了管理的困难虽然有些偏僻山村不能全部收看到中央和各省的节目,但是能收到当地的电视节目,既能听广播又能看电视,学到科普知识,掌握信息行情,很受农民欢迎但由于没有养成有偿收视的习惯,这就需要县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针对具体情况拿出方案加以解决特别是应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乡规民约,制定一个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村庄村村通电视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基层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培训,给政策,给技术,在村村通建设和运行中坚持建设合法管理规范使用科学的原则,要重实际看长远,为今后升级打好基础在日常维护和更新设备时,县级业务部门应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在设备的更新中标准要提高,能一步到位的要一步到位,以精益求精的精神避免重复投资,用超前发展的思维来规划安排,为三网合一铺就必要的道路。

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过程的心得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专业维护队伍

政府需要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资,一方面要注意配套器材的建设,如提高发射机的发射功率,特别是信号覆盖范围小的电视广播频道尤其需要提高其发射设备的功率,进一步扩大其覆盖面,让信号能够清楚地接收,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均衡问题,努力缩小城乡传播的不平衡,更要在农村内部合理分配资源,解决农村内部媒介接触的分化问题,相关部门要培养懂设备使用和维修的技术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得以妥善维护,保证畅通。

(二)加大支持媒体力度,扶持涉农节目发展

政府应当鼓励媒体走出城市到农村去,鼓励媒体多了解农村的需要,找到媒体和农村的共同利益点,其次,在媒体转变观念的过程中,对于发展起来的涉农节目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尤其是在媒介的农村拓展方面,如果政府能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倾斜,使这些媒体能保证不亏损,顺利度过拓展农村市场的初期阶段,对突破媒介农村传播的,瓶颈,而言是一条可行之路。

(三)要依靠科技

随着全球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手段日新月异,形式多种多样。由于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人口居住条件差异较大,为此,精心组织力量进行前期科学技术论证,不断创新覆盖手段,着力提高技术水平。在充分考虑自身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快广播电视技术更新改造,力求有所创新,着力提高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的质量和实效,确保接入广播电视的乡村农民群众听得更清、看得更好,使广播电视的社会效益发挥得更大、更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是一项重装备重技术的“投入工程”,又是一项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覆盖工程。在具体实践运作中,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技术手段,采用有线、无线、光纤、电缆等各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特别是对老、少、边山村,率先运用无线数字电视覆盖方式进行实验,积极为解决农村“村村通”工作问题,探索新的路子、新的技术。

(四)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研究新时期农村广播电视的经济政策和体制机制政策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政策和体制机制环境。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和新的困难,我们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并不断完善,建设好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五)增强现有山区转播台站功能提高转播发射效率

长期以来,承担着向山区人民传送中央1套广播电视广播节目、本省(市、自治区)本地广播电视节目的高山转播台站,为山区人民服务发挥了很好的做用。但我们基层山区大多数转播台站的设备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产品,目前普遍效率低下、发射功率严重不足。考虑到多年来收视这类信号的群体的习惯需求,在这次解决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中我局提出了安排少量资金为山区的转播台站进行一次较大的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

三、结束语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惠及农村千家万户,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备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关注。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实践,对加强“三农”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平台,对于满足人们文化娱乐和精神生活日益迫切的要求,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推进扶贫工作,提高农村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贺. 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J]. 吉林农业, 2010,(10)

[2]彭菊华,张水湘.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第8篇:各地数字经济政策范文

一直以来,物价的不断上涨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去年,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一度成为网上最流行的词汇。今年,国际期货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已构成左右我国物价走势不可忽视的诱因。自去年年底至今,粮食价格、石油价格已大幅攀升,目前这两大重要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已带动多领域价格的全面攀升。

当前,从种种迹象看,影响我国物价走势的因素既来自于国内,又受到国际金融动荡的干扰,突出特点是“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祁京梅,通过与专家的对话寻求对当前物价走势的答案。

今年物价的走势及特点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据2月23日的媒体披露,截止到目前,在全国已有24个省份表示要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制定在4%左右。总理在政府工报告中提出的目标也是将今年的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您如何评价这个目标?今年CPI将走出怎样的曲线?

祁京梅:我认为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今年各地方制定出的CPI是4%,是根据今年中央“严格控制物价”的精神制定的。为控制物价,中央会陆续出台一些具体的财税措施,地方政府会根据这些优惠措施制定出相应的、具体的补贴,保证地方物价的稳定。去年物价的走势是前底后高,其中,12月份CPI达到了4.6%,全年CPI实现了3.3%。今年的CPI可能将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一月份的CPI已经达到4.9%,峰值会出现在5、6月份,下半年随着政府抗通胀的政策奏效,加上去年下半年基数抬高,CPI将逐步下行,全年基本可实现两会提出4%的控制目标。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国家统计局于2月15日公布了1月份CPI为4.9%,这个统计数字是在国家统计局降低了食品价格在消费价格指数中的比重,同时提高了房租和其他居住成本等的比重,您怎样评价这种调整?

祁京梅:食品上涨仍是目前的焦点,这种压力在CPI中已充分反映出来了。

目前国家统计局调低了食品价格在CPI中的占比,提高房租和其他居住成本的占比,基于这几年房地产价格飞涨的原因,做出提高房租和其他居住成本的占比的调整是必要的,与此同时,应适当降低部分工业消费品在CPI中的权重,而不应该降低食品价格的权重。因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7%左右,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大于1/3,过多降低食品价格的影响力,将使现阶段CPI不能如实全面的反映物价涨幅的总体水平。希望国家统计部门本着科学和合理的原则,适时调整CPI中各类商品的影响权重。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从2010年底,通货膨胀就已开始,您认为这一波通胀与发生在1993-1995年的通胀有什么不同?

祁京梅:它们有着本质的不同。1993-1995年的那波通胀,起因是当时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所致。主要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带动了以房地产为核心的新一轮经济建设,由于当时我国基本处于短缺经济时代,与经济大步发展相对应的是能源原材料严重短缺,生产用品供不应求,导致钢铁、水泥和建材等一系列能源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国内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是导致通胀的主因。

而本轮的主要诱因是输入型通胀所致。目前国际期货的各大宗商品指数运行在高位,导致我国企业必须高价购进主要工业原材料和消费领域的基础性原材料,如石油、钢材、粮食、棉花、食糖等等几乎涵盖经营性领域的品种,这些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已经传导并渗透到目前的物价体系中。另外,我国经济已步入“成本上涨”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二是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三是由需求和成本拉动引起的土地和房产价格上升。从目前看,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将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显示,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国际粮价大幅上涨15%,与一年前相比飙升29%。您认为目前的“粮食危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祁京梅:粮食的大幅涨价有两个原因:一是去年到今年自然灾害不断,气候异常恶劣,影响了粮食产量。二是国际游资的炒作。美国实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资金的过度流动性,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粮食也是其中之一,这样在较大程度上引起全球通胀风险的上升。

中国连续7年获得粮食大丰收,目前我国不存在“粮食危机”的影响。但对于世界而言,形势还是很严峻,特别是对于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而言,通胀的幅度和通胀的预期大大提高。

中国将采取怎样的调控政策?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当前经济政策的重心是对抗通胀风险和打压房价泡沫,您怎样评价目前频出的房地产政策的效果?

祁京梅:目前实施的限制性购房政策,体现的仍是“堵”,“疏”的政策力度仍需加大。我认为中国房地产上涨的原因仍是“刚性需求”。基于此,政府出台控制房地产政策的着力点应是加大供给,特别是加大廉租房、保障房的供给力度,多盖老百姓能买得起的房子,而且以中小户型为主,大户型要限制,要将百姓需求列入政策中,并以出台带有强制性色彩的政策贯彻落实,将开发商的利润控制在10%左右,只有这样才能将房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您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物价总体水平?下一步哪些产业将迎来机遇?

祁京梅:我个人认为,目前CPI的温和上涨是可控的、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温和上涨的CPI有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些根本性问题。

首先,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可以适当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改革开放,国家富裕了,但农民没有富裕起来,这波农产品的适度涨价可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并且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其次,国家应继续适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积极探索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让中低收入群体的薪酬实现“补涨”。这次个人所得税有望从2000元提到3000元充分体现国家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只要全社会的收入水平都得到提高,CPI的温和上涨就可以接受。再次,有助于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总理在政府工报告中已将今年的GDP制定在8%,我认为非常必要,我国应在“成本推进型通胀”的大环境下,加快产业调整,让高科技的新兴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这一点在新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已充分体现。

我认为,劳动力成本上涨已成必然趋势,不可逆转,那么,现代服务业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它或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发展最快的产业。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面对复杂的国际局面,今年政府将会采取怎样调控政策?

祁京梅:央行已多次使用货币政策,不排除继续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要管好通货膨胀预期,必须采取多种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一要提升政府治理通胀的驾驭能力,正确运用不同政策组合,坚持保障供给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加强基础农产品和生活必需品的产销衔接和区域调节。二要坚持标本兼治,把回收流动性和引导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结合起来,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引导富余资本投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调节流动性泛滥引起的不合理需求。三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整顿流通秩序,刹住乱涨价的歪风,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炒作行为。

第9篇:各地数字经济政策范文

中国政府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承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而“十一五”前四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14.38%,与“十一五”降低20%左右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于是,2010年成为了“十一五”节能减排决战年。5月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理表示,要用“铁腕”淘汰落后产能,以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决战”减排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快速增长,一些淘汰的落后产能死灰复燃,能耗强度下降趋势减缓甚至由降转升,节能减排压力陡增。

然而,由于节能减排涉及国家战略,为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一场由行政力量主导与推动的决战已然打响。

由于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国节能减排目标是否能如期实现,4月11日,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并将节能减排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随后的5月4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通知表示,各地可在国家规定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大幅提高差别电价加价标准。

在“完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部分,通知特别指出,要深化能源价格改革,调整天然气价格,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落实煤层气、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和脱硫电价政策,出台鼓励余热余压发电上网和价格政策。对能源消耗超过已有国家和地方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实行惩罚性价格政策。

紧接着,在5月5日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表示,今年要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电解铝33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3万吨。

要求,5月底前要把任务落实到各地区和企业,并责成有关部门要在5月底前下达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确保落后产能在第三季度前全部关停。

据了解,工信部已经排出淘汰落后产能的时间表,并力争在5月份把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省、区、市。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郑立新表示,工信部与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等国务院17个部门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部际协调小组组建方案,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

此外,对于未按规定期限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及未完成节能目标的要追究领导责任直至撤职。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齐晔认为,此举意味着要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严格的问责制,无论对中央还是地方监管部门,都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严厉程度高过以往。

攻坚难度加剧

“欲达到‘十一五’计划提出的节能20%的目标,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下降6%左右,其难度将超过‘十一五’过去四年中的任何―年。”专家表示,尽管由总理挂帅,但以目前形势来看,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比较困难。

4月9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出席2010年经贸形势报告会期间坦言,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尤其是节能目标完成难度很大。今年一季度,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增速高达21.6%,超过了整个工业的增长速度。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难度。

“今年只剩下不到8个月,时间极为紧迫,中国需要作出比以往更大的努力。”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今年一季度,国内能源消耗增速远远高于GDP增速,对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而言非常不利。

“实现减排20%的目标,说明今年要比前四年的平均降幅低很多才行,考虑到今年的宏观经济背景,目前经济增长比较高,能源需求旺,更使得节能减排的难度加大。”齐晔分析说,去年三季度能耗下降转缓主要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认为,“十一五”前四年,之所以节能减排目标完成得不是特别理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中国经济结构没有很好地调整过来,这也是中国未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最大难题。

此前,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节能增效空间被置于较高的优先地位,寄予厚望。然而“十一五”前四年,结构调整节能的现状却十分尴尬,当初的设计目标几乎落空,节能的贡献非常有限,经济结构还是工业重型化。

“前四年节能减排的贡献主要来自技术和工程。”杨富强确认,“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主要依靠技术和结构两种手段,经定量分析,结构贡献约20%,技术贡献约80%。

“在今年中国经济趋热背景下,各地高能耗项目上了很多,完成目标的难度不小。”杨富强表示,在中国宏观经济稳步复苏的带动下,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产能和出口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过热苗头隐现,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加大。

今年GDP目标是增长8%左右,但对地方政府而言,这个数字均被视为10%以上,保增长的压力使一些地区对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的项目丧失应有的警惕,造成目前一些地区“两高一资”项目过多上马。

而且在有些地区,原本就存在减排工程建设、规划治污项目实施滞后等问题,这些不利因素叠加,将增加节能减排的难度。

此外,节能减排还受到区域差距较大的影响。截至2009年上半年,化学需氧量减排东部地区总体完成“十一五”目标的80%左右,中西部地区一般在60%左右,个别地区不到20%。部分中西部地区正在承接产业转移,污染物排放总量甚至在增加。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认为,2010年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今年的单位GDP能耗能够下降3%至4%,已经不易。

“节能减排,各地政府面临很多困难,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提出的行政措施操作性不是很强,效果不是很理想。”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侯世国认为,推动淘汰落后产能的手段大部分是行政措施,缺乏执法依据与执法力度。

淘汰落后产能势必要停止使用一些装备、生产线,甚至要关闭一些企业,这种情况必然会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特别是对那些相对落后的地区。此外,淘汰落后产能还需要落实进程中的职工安置政策,妥善安置职工,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与接续工作,避免大规模集中失业,防止发生。

指标分解困厄

为进一步落实减排目标,工信部正与各省工业主管部门就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指标进行衔接,目前正在汇总各地方上报的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确认后进一步分解。

“分解计划在制定过程当中也是几上几下,包括地方政府跟企业之间的衔接、工信部有关部门跟省工业主管部门之间的衔接。”郑立新谈到该具体指标的制定标准时专门表示,工信部主要以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为重点,各地区可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制定范围更宽、标准更高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资源大省内蒙古统计局的2010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内蒙古高耗能产品增长出现反弹,其中焦炭、电力、铁分别上涨了23%、51.1%、49.2%,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回升势头加快。

内蒙古发改委表示,高耗能产品增长的大幅反弹,给内蒙古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增加了一定难度。

长三角亦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长三角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其中发电用煤占了很大比重。预计到2010年长三角地区仅电煤消耗量将达到4亿吨,煤炭的大量消耗所排放的CO2和SO2气体对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减排压力很大。

以上海为例,上海的一次能源几乎全部要由外地调入,其中煤炭全部从外省市调入,原油进口占原油总资源量的93.2%。随着宝钢罗泾和上海化工区以及若干电力发展项目2008年投产,上海的能源消耗总量陡增450万~500万Tce,对长三角区域能源的长期需求影响很大。

同时,由于承办世博会,航运中心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继续加大,以及若干特大型商用建筑的投入运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上海能源消费总量将在以后的几年里继续大幅度增长。

珠三角受累于西南干旱,“水电不足火电补”,煤炭需求大幅增加。中电联的专家张小京认为,如果在夏季用电高峰来临时,旱情仍无法得到有效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将会再现,全国的电荒、煤荒或将再次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高耗能产业的突然反弹自然会给电力行业进一步增加压力。”张小京表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管清友认为,石化行业节能减排也面临巨大挑战。这在4月17-18日于北京举办的第六届石油和化工节能论坛上得到了证实。

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称,尽管2000年至2009年,石化行业能源消耗量年均递增低于全国工业能源消耗量,但目前石化行业的能源消耗量仍占全国工业能源总消耗量的1/5,节能减排的空间有限。

“节能技术全球都一样,目前技术的贡献空间正在逐渐缩小,必须逐渐提高结构节能的贡献,让其达到50%左右。”杨富强表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成品油价格和税费的改革方案,天然气价格调整以及差别电价等价格政策,也是推动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