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范文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第1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班级建设 网络文化 策略 和谐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加快,信息网络快速崛起。在信息时代,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作用,加强高校班级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细落实。

一、高校班级建设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班级建设的内涵

在我国高校的管理中,学校以“学校―院系―年级―班级”为体系进行管理,班级作为这一体系中最基础和产生最直接影响力的一环,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基础单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建设涉及学风建设、班风建设、班级制度、班级活动建设等多方面,与班级和谐发展、学生成长成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等都有着密切联系。

(二)高校班级建设的现实意义

1.班级建设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

大学阶段是学生青年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大脑逐渐发育成熟,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并调节用脑,能客观分析和综合考虑外界事物,做出理智判断。在此时期,大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从众心理”的影响,既会受身边优秀正面典型的积极带动,也会受到“反面教材”的影响,有可能在班内滋生歪风邪气。为酿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受到正面的思想影响,形成正确的“三观”,加强班级建设尤为重要。

2.班级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班级作为大学生发展的基础单元,是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平台,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管理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在班级活动策划、班级规章制定、班级同学互动等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网络环境现状及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影响

(一)现阶段网络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网络技术、设备逐渐普及,网民数量逐年上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较2014年增加3951万人,手机网民6.2亿,占整体网民的90%。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影响

高校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电脑和网络的使用十分普及。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文化形态,具有信息流动快、来源广、开放性、多元化和虚拟化等特点,对青年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1.网络文化影响高校学生价值观念

在网络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突破传统,通过学校、家庭和大众传媒形成价值观,大量接受互联网信息,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而此时大学生缺乏处世经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2.网络文化影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以网络为载体的虚拟环境具有迅速、灵活、平等、开放和虚拟的特点。这使学生、教师等班级文化建设主体在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上产生变化。虚拟化的网络与现实最大的不同在于不明确交流对象的身份、年龄、性别等信息。这就使青年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必考虑上下级垂直型交往关系,拉近彼此交往距离,属于典型的横向式交往。与此同时,打破了同学间日常交往中的交际圈,能更大范围、更加自由、更加平等地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3.网络文化影响高校班级学习管理

互联网为社会各界群体提供了自由展示的平台,高校、学生组织、院系、班级也都在利用这一平台,充分展现自身文化和特色,使网络文化更丰富。对于学生而言,网络资源丰富,可以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其思考和辨别信息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网络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又能及时获得学生反馈信息,还可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意见和建议做出改进,有利于加强班级学习管理。

三、利用网络文化促进高校班级建设的策略

近年来,虚拟网络平台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师生间的关系得到拉近,诸如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网页留言等形式进行交流、学习与咨询,信息得到快速的传播;通过专题网页建设的形式开展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投票、抽奖等形式,开展线上和线下同步活动,扩大宣传力度。教育工作者和班级管理者更需要利用丰富的网络文化,充分利用对学生具有影响力的方式,对班级建设的内容和途径进行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网络环境下的班级建设新态势。

(一)积极建设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引导班级思想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对班级学生“三观”的积极引领,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具有生动形象、潜移默化等优势,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内容。因此,应构建网络文化平台,创造氛围良好的班级网络文化。通过学校、班级网站、微博、公众号、QQ号等平台,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其次,还应丰富网络宣传形式,可通过宣传教育片、典型人物事迹等宣传内容,与学生产生共鸣,宣传时代的正能量;同时,还可通过各类网络平台与学生加强互动,充分了解并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开展一对一深入的交流,保证思想教育的正向发展。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交流形式,提高班级内外部交流

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较为独立,出现班级内部交流、师生交流形式单一等现象。班级建设应充分利用QQ、微信等新媒体形式,打破现实的交际圈,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促进班级内部建设。除此之外,班级建设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为学生搭建接触外界社会的平台。高校大学生与初高中生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思维的开阔性、学习生活的丰富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媒体的兴起为大学生开拓思维、接触外界信息提供了快速的交流平台。同时新媒体作为新型交流方式可在信息的传播上发挥其及时、快速、受众广的特点,取代传统单一的人H传播、纸质通知等方式,既提高了效率也节约了资源,有利于班级建设管理。

(三)以网络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班级的向心力

丰富的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等能力。其中,班级活动是开展学生活动的主要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班级活动,可克服传统活动中受众单一、影响面小和空间、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利用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选择符合学生身份,有益于学习和生活的活动主题,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营造健康、活泼、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例如,利用网站和微博开展“微话题”系列讨论,让学生在网络上交流想法,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利用网络平台影响力广的特点,开展“微公益”活动,充分动员学生群体的力量,真正做到公益活动人人参与;定期开展大学生优秀事迹推选活动,发挥榜样力量,形成高校校园向上向善的力量,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郑云.虚拟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09(09):138-139.

[2]杜杰,张英,陈志刚.高等学校班级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429-431.

[3]王琦.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初探[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05).

第2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范文

1、高校网络建设是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基础

实现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总的来说,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这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第二,整合相关资源,要开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图书文献共享、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第三,还要提升教师队伍以及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能力。其中,高校网络建设是实现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基础与前提。

2、高校网络建设是新时期下掌握与引导学生思想动态有利载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社交、购物、娱乐等行为逐渐从网下转为网上,而且网络行为已经占据了大学生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时间。由此,网络传递的内容和信息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各方面的成长都会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越来越多地教育学家和研究者的研究的视角转向了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时期下,传统的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并开展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效利用网络为教育者开辟了新的路径,增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规划》指出要构建高效网上虚拟社区,广泛进行实现与文化交流,创新、发展先进文化,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网络参与成倍增长,加大管理难度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已经各类网络信息平台的发展,使得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高校网络文化的接受者,又是高校网络文化的创造和传播者,高校网络建设的参与互动成倍增加,信息的变得更加自由而难以监控,因而加大了高校网络文件建设的管理难度。

2、高校网络内容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从管理者较多来看,目前在高校网络建设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从外网转载,缺少很多原创性的文章,因此就非常可能造成内容的缺乏时效性,因此不能吸引到学生的关注与参与,影响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作用的发挥。

3、高校网络内容与学生兴趣的匹配度不高

除此之外,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是增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活力的重要保障,但是在高校网络文化内容建设方面,管理者很难通过简单的方法获取到学生的主流的兴趣点,因此在网络文化内容建设上就很容易出现高校网络内容与学生兴趣不匹配的情况。

三、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应对机制

针对以上的挑战,笔者认为对于新时期下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

针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管理机制建设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主要包含:第一,参与者的身份认证机制。一般在高校的网络中,要求的网络参与者都需要经过实名认证,这位维持良好的网络环境打好了基础;第二,网路舆情应对机制。一套有效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是快速应对和引导网络舆情有效保障,尤为重要,特别是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多网络舆情进行提前和精准的研判,同时加快网络舆情的处理速度,并提升应对效果;第三,高校网络建设投入保障与激励机制。高校网络建设需要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制定完善的建设保障和激励机制;

2、加强高校网络建设专业队伍与管理。

高校的网络文化建设是一个专项的工作,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建设与管理队伍的参与,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管理到网络内容管理等各方面都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的参与,才能保证高校网络的运行。

3、抓好高校网络文化内容与平台建设

第3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新媒体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以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传播思想、文化、国情、社情和民情,表达观点,宣泄情绪,是校园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安徽正在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意义重大。[1]作为知识份子聚集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高校,忽视网络文化建设,放松网络文化管理就有可能丧失对国家政权、经济命脉、传统文化和社会舆论的主导权,后果不堪设想。2000年,同志在共青团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讲话时就曾强调:“特别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对青年带来的影响,努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打好网上宣传教育的主动仗。”2010年1月23日,他又就互联网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五项要求”,提出:“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一、研究的方法

在开展调查之前,笔者进行以下三项研究假设:1.安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导机构相对完善;2.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现状未能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群体成长的主观需要;3.新媒体平台建设成为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新课题。

笔者通过登录安徽各高校校园网站进行访问调查,并对安徽省10所高校进行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其中选取有效样本为767份,男性398人,女性369人。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的主要发现

(一)安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之“危”

校园网络占领着高校信息传播的主渠道,而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仍面临一些困难与威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忽视师生关注度和吸引力,缺乏群众基础,教学、文化、服务功能发挥不足,网络浏览量不大,已经成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第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具有独立性、开放性等鲜明性特点,良莠不齐、繁杂传播的网络信息会给大学生的造成严重冲击,甚至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第三,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初步形成,但影响力和实效性有待增强。第四,校园网优秀文化产品缺乏,供给能力不足,缺乏个性化、特色化、多元化的网络信息服务,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要求还有距离。第五,错综复杂的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而高校的网络应对与疏导机制尚不够成熟完善,处理不当就容易触发“蝴蝶效应”,使校园突发事件中的矛盾不断蔓延、升级,影响校园和谐稳定。

(二)安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之“机”

安徽高校重视网络文化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也蕴含着新的机遇,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安徽各高校在信息化投资方面基本保持平稳增加,千兆主干宽带已成为校园网主流,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数量已达到相当规模;校园网站建设成绩突出,校园网络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全省教育系统电子政务专网已建成了专用网络应用系统,形成了连通省市县三级和所有高校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第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逐步健全。近年来,从国家有关部门到安徽各高校都在网络规范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04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2006年全国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会议召开,2007年年初同志发表“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重要讲话。安徽各高校陆续建立健全了网络文化建设组织领导机制、校园网络舆情研判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安全保护机制、网络监管机制等工作机制,明确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部门、工作职责和制度,许多学校和二级学院都建立了承担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专兼职人员队伍。比如:安徽理工大学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安徽理工大学校内优秀网站评比办法》、《安徽理工大学共青团组织微博使用与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

第三,新媒体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新媒体快速兴起,安徽各高校大力开发校园网络文化产品,丰富内容供应,形成了以“红色网站”为旗帜,以学术、新闻、服务类校园网站为主体,以BBS、QQ群、博客、微博等网络互动新媒体平台为补充的网络文化阵地。比如:安徽师范大学拥有近10万注册用户的蓝天BBS、总浏览量超过400万人次的“中国辅导员网”以及深受大学生喜爱、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的“丙辉漫谈”栏目。安徽理工大学建成了以新闻网、就业网、网上党校、网上团校、教学资源网为主的一批网络文化传播平台,以促进新生、家长、校友、师生交流沟通的共青团组织微博、QQ群、飞信群为补充的一批新媒体渠道,以及网络精品课程、电子图书资料资源、心理健康咨询、创业教育频道等一批特色鲜明、在师生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栏目。安徽大学建设的“安青在线”网站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实现了精品校园文化的不断传承、延续和发展,两次被评选为“全国高校百佳网站”。安徽工程大学全校13个学院党委、党总支建成开通“红色博客”,集理论性、教育性、知识性、互动性为一体,根据时代特色和网络语言特点选登优秀博文,为广大党员提供了学习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平均阅读数在3000次以上,增强了网络党建与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三、结语

事实证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要想将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好,就必须深入研究其发展规律,掌握其发展趋势,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结合时展的新形势和学生学习成长的新需求,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不断丰富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是繁荣发展校园网络文化的关键所在。[2]今后,安徽高校应认真贯彻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发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安徽网络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安徽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江淮论坛,2010(1):182-188.

[2]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局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8(1):4-11.

第4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范文

区间1的状况下,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学生层面对本校园的网络文化建设都处于负面态度,既没有来自学校施教方的支持,也不受学生的重视。区间2反映的是学生大力支持,学校极度反对的情况。两个主体之间分歧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作为朝气蓬勃,勇于创新的群体,愿意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将校园网络文化纳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高校不愿进行变革,缺乏改革创新的动力,随之可能的结果就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由于得不到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层的大力支持,紧靠学生的一时热情难以为继。区间4表现的是学生反对,学校大力倡导的情况。其中可能的原因是:学校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意义宣传不到位,或是没有把学生的利益纳入到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进程中去,导致学生的漠然甚至反对的态度。最后的结果可能学校运用强制力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推行下去,学生被迫接受与服从。这三种情形,都没有较好地实现学校和学生层面的有机统一,未能将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学生的文化需求紧密结合,不能作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区间3的主体作用关系,反映的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两个主体间配合最佳的一种最理想状态: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积极配合。此时必然是学校的利益和学生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如学校宣传工作到位,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规划过程中大力征询学生意见,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坚持把学生的利益纳入首位,结果必然是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使阻力达到最小,效果最好。综合考量上述四个区间,不难发现,区间3,即学校倡导、学生支持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两个维度的最佳组合状态,这也是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建设的方向选择。

二、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在理念的取舍、内容的选择,方案的形成、载体的设计,学校的推进、学生的认同等方面,学校与学生必然会有不同的反应,形成相互作用的局面。因此,在不断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局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学校在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举措

高校在网络文化建设中,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式,丰富文化内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核心,推动高校网络文化环境管理方式和网络文化内容创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指导,针对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和影响大局稳定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展正面宣传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4]。2.推动高校网络文化环境管理方式的创新。加强校园网络管理,首先要确保行政管理机制有效运行,需要高校在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管理凝聚力。其次,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校园网络文化传播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自我管理与教育的能力。同时,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不再拘泥于对学生的控制和支配,而是通过网络进行有效交流,形成快速、高效、灵敏的反馈机制,通过校园网络舆论引导,落实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点工作,做到引导和防控并举。3.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内容的创新。首先,要突破传统,反映时代气息。不仅要注重“阵地”建设,利用网络加强党的思想宣传与教育,而且还要把课堂教学与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完善。其次,建立学生网络社团并积极培育骨干力量,开展各类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常规管理、人文素质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5]。再次,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开展网络科技创新活动,将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以网络为平台,以创新为动力,形成良好的文化创新氛围。在学校与学生层面的不同作用关系状态下,学校的举措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在(低倡导,低支持)结构中,学校应该打破保守心态,大胆改革创新,同时寻求多方力量支持,拓展资金渠道,加大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投入。第二,在(低倡导,高支持)结构中,学校应该树立市场竞争意识,面对新生事物应激流勇进,而非裹足不前,创造大学改革创新的动力。同时学校领导层和相关职能部门应互相支持、积极推动广大师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格局的形成,做到科学、民主决策。第三,在(高倡导,低支持)结构中,学校应加大对校园网络文化宣传的力度,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周等形式在广大师生中宣扬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同时,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在制定决策时,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在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反馈环节体现学生的利益和诉求,赢得广大学生群体最大的支持。第四,在(高倡导,高支持)结构中,学校应获得的有益启示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学校和学生共同的事情,只有把学生看作是校园的主人,而非简单的被管理者,切实将学校的利益和学生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到一起,坚持“以生为本”,才能获得两者的双赢结局。

(二)学生支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方式体现

第5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部队 网络文化 全面建设

网络文化是文化与网络相结合的产物,兼有技术与社会文化双重内涵的同时,还被赋予了教育的含义。在文化传播方面,网络文化突破了传统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会议、报告、讲座等内容可以生动地再现于网络媒体,这大大提高了军队文化的影响力。在信息交流方面,部队官兵利用网络同外界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与知识,为部队建设注入浓郁的时代气息,使军队文化建设与其他社会文化建设保持同步。当然,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也给军队建设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端。但我们不能因为某些弊端就忽视、回避、甚至否定网络文化建设,而是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文化的挑战。我们要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从思想、队伍、管理、学科等方面入手,以多种形式全面推进部队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一、提高“一个认识”

“一个认识”,是对部队网络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部队网络文化建设是适应我军新军革,不断向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必然需求。目前,各部队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刚刚起步,有的初具规模,有的良性运作,为部队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有的运作不良,管理不善,没有真正发挥其功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使其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成为部队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引导“两个自律”

“两个自律”,是在网络文化建设发展进程中网站制作者的自律与网络使用者的自律。首先,部队网站的制作者务必规范网上程序,严肃网上纪律,不能制作、复制、传播各种违法乱纪和不利于部队文化建设的信息。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生产与提供上,一定要高度自律,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同时要对各种信息进行监控、搜集、分析、加工、处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根本上净化部队网络环境。其次,在部队网络文化建设进程中,要大力加强全体官兵的“网德网风”教育,积极倡导“爱国”、“守法”、“友善”、“无害”的基本道德规范,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道德的自律能力,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不私自查阅、传播非法及有害社会治安的信息,不利用计算机从事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不非法拷贝软件,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不传播计算机病毒,自觉监督网上违法犯罪行为。

三、强化“两个管理”

“两个管理”,是对部队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十报告指出:“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依法管理主要指部队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要严格遵守国家和军队的有关法律规定;行政管理主要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结合部队特点和官兵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部队网络文化的管理运行有章可循。运用法律政策和行政管理手段,加强对部队网络信息监控与引导,屏蔽不良网页,及时删除网络垃圾和不良信息,减少不文明现象,以保障部队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三个建设”

第一,网站的建设。十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要按照“保持共性,发展个性”的原则,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网站。部队网站姓“军”,一定要坚持为部队官兵训练服务的原则,这是部队网站的共性。但由于我军部队具有数量多、分布广、训练任务不同、网络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各部队网站建设又应在坚持网站共性的基础上,注重弘扬个性和特色。特色就是优势,突出特色和优势,才能成为有影响的网站。以特色促发展是网站建设的立足点。为此,各部队应根据自身特点集中力量建设有特色的网站,并以特色造就优势,以特色扩大影响。

第6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网络文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思想都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网络文化正在逐渐延伸至高校校园的任何角落,并且与传统的校园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大学生作为上网的主要群体,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必然会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研究,是塑造健康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需要。

1“互联网+”时代河南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

1.1网络资源的利用面较局限

据相关调查发现(以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只有30%的学生上网是为了查找学习相关资料和浏览新闻信息。60%的学生使用网络是为了消遣、娱乐、聊天、网购等,10%的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辅助专业课学习。由此看来,学生们对网络资源的使用面较局限,并且学生们对网络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对网络资源的开发使用仍然停留在基础层面的状态,这影响了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发展、个人兴趣的激发以及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

1.2网络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网络是虚拟的,在网络虚拟性的环境下,部分大学生认为在网上发表言论没有任何限制,自己可以畅所欲言,可以逃避现实、不需要与人接触交往,不用承担责任。基于此,学生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被压抑的丑陋的一面在没有约束的网络上释放出来。网络上没有具体的规则约束,并且在大量负面网络信息的影响下,个别大学生好奇心强,容易冲动且自制力相对较弱,又缺乏足够的人生经验,忘记自身应负的社会责任,因此进入互联网的大学生会产生道德失范的意识和行为,甚至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品格。

1.3思想政治工作者业务素质不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必须得符合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客观要求。目前,思想政治工作者很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法规、网络道德的了解也不够。再加上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年龄结构、专业知识需要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水平,网络文化工作经验都需要提高,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并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比较被动。

2“互联网+”时代河南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2.1“互联网+”为高校校园文化注入新的理念

“互联网+”在社会发展中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呈现,呈现出一种“网状”的形态,这种经济形态冲击社会各个领域,高校校园也不例外。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只有顺应这种潮流,并结合高校自身特有的特点,融入“互联网+”这一元素,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应该树立互联网思维,注重融合高校校园文化,融入社会发展潮流。

2.2互联网冲击大学生的传统价值观

传统的大学教育学生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但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大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获得信息,接触更多的观点,在对信息的理解方面也变得更加主动,不再像之前那样被动式地接受教师的教授和安排。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教授知识、传播信息过程中的主动地位被打破了。再加上东西方文化价值差异,导致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伦理等受到侵蚀,动摇了学生们固有的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2.3部分大学生沉溺于互联网

引发众多问题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交流思想、消遣娱乐的主要途径。部分大学生对互联网呈现出一种很强的依赖性,以致沉溺于互联网虚拟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导致自己荒废学业,淡漠了友情和亲情,激发了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大学生产生网络性心理障碍、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退化、大学生认知障碍等问题。

2.4“互联网+”的发展导致校园网贷现象严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校园贷的迅速发展。目前大学生正处于走向社会的过渡期,具有强烈的被尊重被认可的心理。这种心理导致大学生对物质生活要求更高,以至于部分大学生走入过度消费的误区,再加上目前校园贷大多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的特点,致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网贷金额高达几十万。不良校园贷通过低门槛借贷引诱大学生过度消费,甚至以威胁、骚扰等违法方式催还贷款,引发大学生跳楼、出走等极端现象,给高校和学生个人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3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措施

3.1高校应把网络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之中

高校应在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真正地重视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高校各级校领导应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主动学习互联网,通过互联网了解校情。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更应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规划之中。3.2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加强并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网络上各种不健康的消息、图片、行为等会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必须通过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加强建设网络文化内容,只有掌握了网络文化管理的主导权,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同时,高校更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网的检查、监督以及扶持,建立全面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机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有关网络文化的宣传工作。另外:高校应该出台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相关的具体工作方法、制度、条例等。

3.3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人来进行的,需要一支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因此,抓好队伍建设是关系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问题。高校应当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完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网络素质和思想工作水平,提高教师队伍发现问题并解决思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校应该选拔并吸引一批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具有较强计算机网络操作知识的青年教师加入到该队伍中。

3.4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在网络上的道德行为产生影响,高校应利用校园网自身所具有的教育优势来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利用网络自身具备的功能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高校可以在校园网络开设道德论坛,使道德教育变得有趣,提高大学生的自学性。高校也可以在校园网络定期开设主题讲座、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与心理测评、交流讨论等,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虚拟现象。

4总结

“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高校应当以人为本,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网络文化活动来实现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律法规进行教育的同时,培养大学生利用网络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网络信息判断、选择能力。总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长期性、艰巨性的工程,需要依靠国家、社会、学校和师生共同的力量,只有通过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高校才会有一个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崔向平.高校三网的应用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2]盖元臣.网络环境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72-73.

第7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范文

>>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 新形势下唐山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 当前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问题及防护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探讨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 新形势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思考 新形势下IDC机房网络安全防护策略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威胁 浅析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管理 新形势下做好网络德育的策略 网络环境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 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挑战与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的电力营销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会计监督的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的公路施工优化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国有大型企业网络安全与反恐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杨梅喜.关于完善网络安全立法的建议[EB/OL]..2013-8-31.

[6]杨文阳.中国网络文化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教育内容分级标准(CHERS)(草案稿)[Z].2002.9.

第8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范文

(一)高校网络文化调查情况

1.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网络德育意识,丰富校园网络文化资源,随机对高校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是当代大学生上网查资料和看新闻的占多数,游戏、交友、聊天、音乐、视频的学生不到五成。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学习。

2.大学生综合门户网站栏目的喜欢比例。

依然对这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喜欢的网站是时事论坛、热点追踪、考试资讯和就业考研资讯等专栏。

3.目前高校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以下几种问题值得深思。根据对学生进行调查,反馈出来学生认为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较弱,缺乏专业网络技术技巧, 学 生网络自律性和自建意识较弱,网络管理和舆论队伍不健全,网络互动平台太少,网络文化含金量太低,网络德育论坛少……

(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

1.栏目设置完备。

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栏目设置都比较完备,一般都有“学校概况”“管理机构”“院系设置”“招生栏目”“考研通道”“学生管理”“名家讲台”“心理咨询”“新闻视点”等栏目。各高校的网站基本能够满足不同专业的信息交流、教学教研、思想政治、校内信息共享等需求。

2.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学校的网站由于栏目设置较多,内容丰富,充分发挥了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全面性等特点,栏目集教学、管理、教师、学生生活为一体,信息量大,尤其是新闻、公告等栏目的点击率最高,成为广大师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动态的平台。有的高校还链接了图书馆,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寻找自己喜欢的资料、有的还开设了校长信箱、书记信箱等栏目,让网络成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平台,方便快捷,实用性强。图书馆的中、英文数据库、自建数据库和试用数据库这四个数据库系统较大地满足了师生的需要,书刊检索、信息通报又方便了受众办理手续。另外,通过图书馆链接的世界各地资料库和多种报刊数据资料库也让大家查阅十分快捷和方便。

3.德育渗透不到位。

不少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德育渗透不到位,有的只是在首页中出现了校训、校徽等可以用来展示高校特色和精神的办学精髓。但是在二级网站上的德育渗透就很少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仍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间和开创新栏目的必要。

4.学校网络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投入明显不足。

网络文化建设的物质条件是电脑,电脑是更新最快的电子产品,任何学校都不可能及时更换。所以就可能出现部分电脑设备陈旧、网络信号不好、网站不稳定、网速过慢等打不开网页的情况。经常打不开网页,势必影响师生上校园网的心情,这给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不善于利用校园网络下载资料的情况。

5.校园网络的管理有待加强。

学校在创建校园网络的时候,充分考虑了网站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网站所涉及到的内容多、信息量大,这就需要一批技术过硬的专业的管理人才,才能甄别来自于各方面的信息,从而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创新。由于网络互动需要管理人员的参与,尽管互动效果好,但是由于人力不足,管理能力有限,还不能开设更多的互动。另外,学生希望开设更多的新颖的栏目,拓宽交流空间,缓解精神压力的渴求也还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从事网络工作的专职人员太少,很多学院都是兼职管理员。网络管理工作的负荷重、工作量大,而且专业知识和业务都不够扎实,网络管理责任、分工也不是很细化,这些都是影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优化

(一)基于校训,创设更多特色网页

自从有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成为一个学校的标志,是一个学校的品牌,更是办学理念的彰显。因此,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对于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校训就是校园精神的提炼,反应了师生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校训是德育的综合体现,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因此,高校在制定校训的时候必须要全方位地考虑自己的思想定位、办学目标等方面的问题,综合提炼出能够充分体现办学特色的校训。高校的首页设计要清爽简洁,重点突出,浏览方便,设计合理。通常校训作为学校办学的宗旨都会出现在页面上,附上一些具有代表性能够宣传学校的图片,首页中能轻松的点击到第二级网页。第一级网页的创办,德育思想都以其独特性而贯穿于整个页面。第二级网站的德育往往是现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各栏目组应该根据自己栏目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德育思想。比如学生会的“团结、拼搏、合作、诚信”等可以作为德育的核心内容;教师栏目多以“师德师风”为主题的德育内容来设计;教育科研以学校的长足发展理念来作为德育内容……总之,每一级网站都应该充满浓郁的德育气息,充分体现出大学教育的特色、个性和专业化的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网页的任何地方接触到德育的熏陶。另外,校徽也是每个学校德育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所以在网站的某个醒目的地方,都应该出现校徽,让学生看到亲切的校徽能够精神倍增,努力学习。

(二)学校应加大投资,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比如开设“德育讲堂”、“道德底线”、“我身边的行为”等栏目,尽量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入手,收集德育故事,用自己的方式讲出来,或者展开评论。如果发现了身边德育使者,应该及时让他的故事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吸取成长的正能量。如果发现了身边不道德的事情,也可以第一时间到网络上,让学生以之为镜,反观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不是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或者已经实施过行动。这些举措,都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好方法。学生通过参与互动,可以让他们获取成长有用的价值观,为成为高尚的人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网站内容应新颖独特,实用性强

现在的各高校都很注重网站的实用性和方便性,所以网站内容一般都会涉及到对师生便利的公告、消息、教研平台、互动平台等栏目。在一些点击率高的栏目更应该加强德育思想的渗透。比如可以每天换一句赋有哲思的至理名言,或者在醒目的位置传递着拼搏、诚信、奋斗、明理等德育精髓。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得到教育,受到熏陶。如果做到了,学生们一定可以变得更为理智,大学生活会因为精神食粮的充足而更为有意义。高等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我校也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进行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开设具有历史沉淀、时代特色和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体系。这样的体系对形成良好的校风、拼搏的学风,对增强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师生全面良性发展,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才能让学院具有有别于其他大学的优势资源,这样,网络文化建设的目标就达到了。

(四)加大投入,优化网管

网络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高校应该加大投入,加强培训,让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专业人员来对网络进行管理和维护。管理上去了,网站的更新就快了。所以,学校应该提供给网络文化建设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为营造健康、向上、优质的网络文化做好坚强的后盾。

三、结语

第9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 辅导员 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The Effect of the Counselor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Culture in University

KONG Weiping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Abstract College counselors are dedicated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workers.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ow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network has penetrated into every corner of the campus, the network has become one of the carriers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 Network culture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to all aspects of their life. There are many vectors of the network culture, mostly college students mainly use the Internet, including schools, school forums, happy network, blog, QQ and flying letters. For students in bette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ounselors have a pivot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campus network culture.

Key words counselor; network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culture

1 基本概念解析

1.1 网络文化

(1)网络文化。对网络文化的界定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研究背景所给出的定义是不同的。本研究将网络文化界定为: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为平台,借助于互联网、QQ、MSN和飞信等网络载体对大学生的观念和方式产生影响,从而形成的一种将科技、人文和社会结合在一起的现象。

(2)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网络文化更加包容不要求大家一定要认同,甚至鼓励大家各抒己见。传统文化追求的是一种群体认同,求同尊异。传统文化更加强调道德伦理,而网络文化相对是道德弱化,甚至连法律规范都还不够完善。在网络盛行的今天,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难免发生冲突和矛盾。

1.2 传承网络文化的常见载体

传承网络文化的载体很多,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使用颇多的网络载体主要是互联网和QQ以及飞信。

(1)互联网。大学生更加倾向于利用校内、论坛、开心网和博客圈子等互联网了解信息、发表观点、分享视频、交流感受、一起娱乐等。在此过程中,在校园里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网络文化氛围。而这种网络文化无形之中也对大学生产生着影响,改变着一些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改变他们的人生。

(2)QQ、飞信。QQ、飞信是大学生聊天使用最多的网络工具。一些大学生选择QQ交友、共享资源等。在这里脱离了父母、老师的“监督”,也不会像互联网因为言论、观点等与学校或者社会的主流不一致亦或是被认为与社会大背景不和谐、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的内容而被删除。因此,交流更加自由,思维更加不受限制。而飞信则可以在没有电脑、网络的情况下也保持即时联系,很是受到高校师生青睐。

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90后的大学生好奇心强、判断力差、自我约束能力差、可塑性大。90后的大学生两级分化较大。在网络盛行的今天,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各个方面都产生着影响。

2.1 网络文化的特点

网络文化与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和人文特点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网络本身的特点方面。

(1)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网络的种类繁多,各类网络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有些是经过筛选的,有些是未经筛选的。网络文化本身是没有区域、国籍、年龄、身份等限制,因而在如此丰富的内容和信息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生的判断力、自我约束力差的话,很容易造成负面影响。

(2)传播速度快。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网络传播不受时空限制。通过网络,学生能快速获得各种信息。但是网络文化飞速传播的特点,很可能会导致对大学生不利的内容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大范围的影响,并在高校形成群体效应。

(3)开放性。网络的发展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打通了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人之间的差距,为每一个使用网络的人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平台。网络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方便,但同时这种开放性也会带给大学生各种诱惑,如果大学生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4)功能广。网络在很多大学生看来似乎成了无所不能的工具。他们可以获得比任课教师的讲解更加优秀、更加生动的课件;他们还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时事动态,掌握最前沿的研究;亦可以进行娱乐;还可以在网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5)虚拟化。尽管网络功能很多,网络内容很丰富,但是网络终究是一个虚拟化的世界。网络可以避开现实,人们可以在一个平等的世界里,没有身份、等级的差别,你可以交友、恋爱,形成网上虚拟的人际关系。这种文化氛围中,你可以扮演一切你想扮演的角色,甚至可以主宰世界,统治别人,可以充分施展你的个性。网络的这种虚拟性,恰恰满足了大学生内心自我的实现。

2.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正负兼而有之。具体而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使得大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条件和资源下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很多大学生来说,这给他们提供了便利,也能够引导他们形成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这种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肯定是积极的。但是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并稳定下来,且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弱,因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冲击、情绪和情感的调动等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2)改变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学习方式。由于网络文化的功能广等特点,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学习方式也趋于多样化。但一些学生并不能够真正利用好网络,或者不能够正确识别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适合的校园网络文化。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无疑会引导大学生心智健全、积极、健康地发展,而不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智健全地发展。

(3)淡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现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相对淡薄,尤其是大学之前的教育对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比较欠缺。因此,现代大学还需要加强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网络文化的法制规范尚未健全甚至还很贫乏,在现代网络背景下所形成的网络文化环境,带给学生更多的是责任意识的淡薄与缺乏。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之一就是淡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4)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网络的发展和网络文化的形成特点,使得大学生更加喜欢通过网络交流。长期以往,大学生形成一种网络人际交往文化,这种文化不受时空的限制,更加省时省力,而且可以促进大家更加自由的交往。另外,网络文化的发展弱化了大学生对其所在的班集体等现实团体组织的依赖性,更加沉迷于虚拟的世界里,甚至迷失自我。

3 辅导员在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1 网络文化对辅导员工作提出的挑战

(1)技术方面的挑战:管理与维护。由于辅导员基本上不具备专业的网络技术。而在网络信息泛滥的时代,要形成理想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辅导员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管理和维护网络,从而尽可能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2)内容方面的挑战:资源贫乏。网络的发展带来学生获得信息的来源、渠道跟老师是平等的,综合起来比老师还要多、全。因此,在资源上辅导员失去了优势。在此背景下,辅导员试图通过网络文化引导学生就很难树立威信,要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就更加困难了。

(3)保障方面的挑战:法律的不完善。一种文化和制度的建设与形成过程中,必然需要法律的保护,校园网络文化也不例外。而如今社会、学校基本没有明确的网络文化法律条令。况且,文化与法律似乎永远都难以一致,就好比天平的两端,而要维持这种平衡,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网络文化的法律保障。

3.2 辅导员在推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辅导员首先要重视网络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观念,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引导。辅导员可以开展网络文化相关的主题教育,利用博客等对学生灌输一种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思想,学生接触多了,对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有了更多、更深地了解,慢慢地就能够认同并接受这种文化。辅导员亦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平等、互动的平台上进行思想碰撞,共建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2)指导家长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启蒙学校,在大学前家长对学生近20年的教育与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了。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如果借助家长的力量,对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也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家长害怕学生上网采取硬“堵”的方式,结果这种方式是治标不治本,尤其是进入大学后家长就失控了。因此,要使得学生能够接受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应该也让家长了解网络文化,辅导员在可能的情况下给家长一些指导,帮助家长首先树立起正确的网络文化观念,从而家、校合作一起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3)架起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辅导员是贯彻学校思想理念的中转站,辅导员需要把学校的思想转化为学生愿意接受并能够落实于自己行动的语言,架起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发挥联系两者的纽带作用。辅导员好比一个翻译家,一位出色的翻译家,不仅能够正确的传达演讲者的思想和内容,而且能够翻译得形象生动,充分调动听众的情绪,使听众与演讲者能够产生共鸣。

(4)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作用。在辅导员所带的学生中好、中、差都会有,在网络文化形成过程中,辅导员可以指导优秀的学生在网络上开展一些讨论,而辅导员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性地引导,从而引发学生更宽、更深入的讨论。与此同时,尽可能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与辐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舆论引导,推动朋辈之间的相互感化与影响。

网络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辅导员只是其中一个作用点。要创设良好的高校网络文化环境和氛围,尚需要学校各部门一起努力并得到社会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