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政管理与实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市政雨污水;管道施工;技术;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良好的排水系统是保证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市政雨污水管道施工的建设,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相关技术的使用,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市政雨污水管道施工的质量,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了。
一、市政雨污水管道施工的关键技术
(一)认真审查设计图纸
设计图纸是雨污水管道施工的前提,如果施工图纸存在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施工的质量。因此在设计图纸前,工作人员要对实施的施工地点进行考察,充分了解施工地的地理环境和其他管道的情况,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损害。设计工作完成后要进行认真的审查,设计图纸要满足实际的施工需要。
(二)沟槽开挖
沟槽开挖是市政雨污水管道施工的基础,直接影响整个工程后续施工,因此要保证沟槽开挖的质量和进度。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要降低对沟槽底部的破坏,所以先使用机械进行深挖,在深挖时要与槽底的高度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在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进行修整。在沟槽挖掘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土方,避免过多堆积,应该做到随时挖随时运,降低对槽壁的压力,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避免超挖或者扰动的现象,如果没有控制好开挖量,就要按照施工流程对地基进行及时处理。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沟槽的排水工作,可以在沟槽内设置明沟或者在沟槽外设置集水井,保证沟槽开挖的质量。
(三)管道闭水试验
管道闭水试验是检测管道是否渗漏的重要方式,直接影响雨污水管道后期的正常使用,因此要保证管道实验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首先在实验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要对每个管道进行纤细的检查,确保管道衔接处的密封性,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就要及时进行修补;然后开始准备闭水试验,如果实验合格们就可以完成管道填埋工作,反之就要分析存在的问题,修补管道,完成后在进行闭水试验,反复重复这样的实验,确保管道的质量,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四)沟槽回填
完成闭水试验后要及时进行回填工作,如果回填工作不及时,容易造成塌方,从而对管道造成一定的破坏,严重的还会导致管道连接处破裂。在回填过程中如有遇到雨季,就要做好沟槽排水工作,避免沟槽中的积水过多,影响管道的位置。在管道埋填工作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回填,并且要把保证与沟槽开挖的连续性。回填过程中要保证回填的紧密程度,避免回填土质过松。回填工作可以采用人工和机械结合的方式,用分层回填和分层夯实的方法进行施工,确保回填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二、市政雨污水管道关键技术的管理措施
(一)优化施工准备工作
优化施工前准备是管道施工中的基础管理工作,在实际的管理中要保证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所以要在施工前进行专业的地质勘察,明确标记出现有的建筑物和地下管道,收集好施工需要的各种数据,从而有效避开现有的建筑和管道,保证管道施工的顺利开展。
管材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所以要安排专业的人员的进行采购,在采购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这样才能选择最合适的厂家进行合作,厂家要有质量合格证明,这样才能保证管材的质量。在采购的过程中要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确定管材的规格和数量,还要做好验收工作,只有验收合格的产品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做好管材的保管工作,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二)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
在市政雨污水管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是主要的执行者,直接决定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就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虽然不能进行专业的培训,但是可以在施工前,使施工人员掌握相关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所有施工人员可以看明白施工图纸。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分层次的培训,工程的负责人要掌握施工技术,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对于现场的施工人员来说,只要数量掌握施工流程即可,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培训,每个工作岗位的需求不同,需要达到的水平也就不通过。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避免耽误施工的进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到质量的施工。
(三)建立完善的质量审批制度
质量审批制度是规范施工的重要途径,每个阶段的施工前都要进行审批,在审批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严格审查,不能忽视一点问题,如果在审批的过程中不认真,对后期的施工会有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质量审批制度,严格掌握图纸、材料等质量,确保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
(四)做好施工监督工作
施工监督工作是管道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方法,因此工作人员要做好现场施工的监督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首先要严格监督施工材料的采购,避免在采购环节出现问题,其次还要监督每个环节的施工,有效控制施工质量,阻止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在监督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市政雨污水管道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值管理;上市公司;价值管理;财务管理
一、目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步,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被不断地探索,财务管理模式也是随着企业发展而与时俱进的。近年来,公司不断上市,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为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关系到股东的财富,公司的形象,融资等等重要内容,于是上市公司龙头企业也纷纷开始重视,将市值管理纳入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如房地产行业龙头企业万科就于10年设立了专司市值管理部门;还有如万通地产,其较早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市值管理的系统。从创新商业模式以最大化公司价值,再到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等,以期实现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但是更多的传统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却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如何进行市值管理,有哪些困难,应当采取什么对策,这些都是亟需探索解决的问题。
基于财务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及市值越来越丰富的内容,本文试图将市值管理融入比较成熟的企业价值管理的理论,探讨如何整合二者作为上市公司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
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应当是基于价值管理与市值管理的整合与集成,一方面,整合了市值管理的框架,实际融合到传统价值管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提升内含价值与关注市值并举。另一方面,应当综合运用多种价值管理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本人总结了如下四部分内容:
一是价值评估是公司的内含价值的测算与分析过程,非上市企业则可以通过类比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市价进行市值管理。二是价值经营是内涵价值的实现和管控过程,包括核心竞争能力配置,财务收益的实现,风险管理等,这是整合管理的关键。三是企业价值的市场实现即让证券市场充分反映公司的内含价值,需要及时做好信息披露,不断提升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四是根据公司市值相应作出财务决策及公司的各种财务经营行为。
在实施整合型财务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当主意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公司应当更关注资本市场。关注企业内含价值,在保持竞争优势,创造现金流的同时,适度降低投资者预期及必要报酬率,例如增强信息披露,与机构投资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等。公司应当同时运用财务绩效和挂钩市值双方面的考核与激励。企业业绩评价更注重行业内横向的对比,关注整个市场尤其是企业市值的升降,加入市值考核指标,才能真正全面地考察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实现能力。公司应当同时控制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与外部股价变动风险。
三、实施整合型财务管理新模式可能面临的困难
(一)上市公司关于市值管理的理念意识薄弱
市值管理自05年提出以来,企业和学术界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将其作为一项管理活动纳入企业日常管理的公司却少之又少。如知名公司格力电器,其总裁董明珠曾公开表示,“从不关心股价变化,只关注与企业的经营”。可见,我国上市公司整个群体关于市值管理的理念,需要慢慢的普及渗透。而对比万科,就特别重视资本市场工作,前任董秘肖莉长期注重与机构投资者的关系,正是万科长期与机构投资者良好的沟通,其融资计划得以更顺利的实施成功。
(二)大型的国有控股企业对市值的关注度不高
许多上市国有企业,因为所有权的缺位,董事会由一些政府官员担任,并不能完全代表的股东的利益。其对于其自己政绩关注得更高,往往我国的考核标准为规模,利税等,这样,直接体现股东利益的市值则变得不那么重要。这个大的群体占上市公司一大部分,作为主要的蓝筹组成部分,在整个资本市场起着核心作用,没有他们的带头引导,中小上市公司可能也不那么关注公司的市值,而只是把其当作一个圈钱的平台。
(三)过分强调市值管理,陷入了股价管理的误区
由于市场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国内外一直存在股价操纵的行为。现在我国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打击力度逐年增大,但是部分个人投资者依然存在着“跟庄”思想,在投资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假想的“庄家”,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者机构投资者可能利用这点存在股价管理的动机,过分借助某些市值管理的措施,走进操纵股价的误区。这样,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对上市公司的形象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完善整合型财务管理模式的相关建议
(一)增强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联度
公司应当将市值管理融入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结合公司经营情况,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上市公司要把市值管理作为董事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予以统筹安排。公司提升公司内在价值的同时,也应当在准确判断行业发展周期和自身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策略在市场上及时反映和揭示内在价值,合理追求股票溢价。另外,稳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决策股利政策应当与市值管理涉及的增发、并购、回购等投融资方式进行动态的协调。不断提高增强价值创造和价解值实现之问的关联度。
(二)引导国有上市公司制定市值管理政策,鼓励部分公司先行先试
国有上市公司虽然也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发展,但是其计划经济的色彩比较浓厚,很多决策可能是依据协调政府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而做出的。相关部门(如国资委)应当尽快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市值管理政策,要根据各个公司的特点进行具体规划,建立相关风险评估机制,鼓励某些国有上市公司先行先试,逐步将市值管理这个指标纳入并增加在整个国资考核体系的比重。长期来看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市值管理是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可以给民营企业借鉴之用。
(三)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和维护,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资本市场有个特点是信息不对称,大多数公众投资者无法完整地了解到上市公司经营环境、业绩及其发展潜力,导致企业创造的价值并不一定能被充分发现。因此需要尽可能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减少投资者的认识和实际的偏差,争取让投资者对公司价值有合理公允的评估。相反,某些上市公司对于自身内在价值被资本市场严重低估却置之不理,这实际上严重损害了股东利益。
因此,上市公司在履行法定信息披露义务的同时,应当促进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做到无缝对接,公司管理层要建立起市值管理意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提升公司内在价值,资本市场上让其更好的反应到市值上,进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综上,整合价值管理和市值管理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应成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上市公司要关注企业价值,以价值最大化来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同等的关注价值的经营和实现的过程,即市值管理,实现企业的内在价值与市值的长期均衡。二者缺一不可,故只有融合二者,才能实现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 施光耀,邵永亮.市值管理时代悄然来临[J].董事会,2007(11)
[2] 张济建,苗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J].会计研究,2010(4)
一、旅客运输:
1、班线客运:XX年巢湖市运管处对市内跨县各条班线进行了整治,对现存车辆重新核定,取缔不规范经营,做到一车一牌,并换发新的线路标志牌及审批附卡,附卡中印有经营者名称、车号、座位、经营线路、有效期、车辆等级、经营许可证及道路运输证号码、主要途经地等相关内容,便于乘客监督举报,以提升经营者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对市内跨县班线的车辆更新、转让等均严格按照省市两级相关文件精神进行运作,特别对下线车辆的处理,更是从严、从慎,力争使矛盾或隐患最小。
为了平衡运力,保持区内客运市场的稳定,XX年7月市运管处作出了对区内客运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决定,严控中小型客车的投放总量,只可更新,不允许新增新的运力。并结合市内跨县班线复核,对部分农公线路进行整顿和改造,将含山至巢湖、和县至含山等线路进行整合,共整合车辆60余台,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截止XX年底,区内县际班线238条,区际班线320条,省际班线210条。
2、旅游客运:十五期间,我市批准成立三家旅游客运企业,分别是巢湖市旅游客运有限公司、巢湖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旅游客运公司、巢湖好运实业有限公司涉外旅游客运公司。XX年市运管处对市三家旅游客运企业进行整顿,市旅游客运有限公司专门向省局申报三级旅游客运资质。
3、出租车客运:XX年撤地设市,出租车的管理权也同时上划市运管处,根据《巢湖地区出租车客运管理办法》和《巢湖市营运客车(含出租车)运力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冻结新增出租车,对已合法经营的出租车实行报废一台,更新一台,更新后的车辆档次必须高于原车档次。同时,对市区15家出租车公司进行了整顿,通过兼并、合并等方式,将15家出租车公司整并为8家出租车公司。
XX年全市出租车统一更换了顶灯,安装了服务监督卡,实行“八统一”(即统一顶灯、统一计价器、统一服务监督卡、统一客票、统一放大字样、统一座套、统一运价、统一营运证件)。
截止到XX年底止,市区内共有8家出租公司,1300台出租车,从业人员XX余人。
二、货物运输:
货物运输包括普通货运、零担货运和特种货物运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的货运业逐步向个体方向发展,目前,运输业户大多为个体。XX年道路运输业户5584户,营运货车5648辆,货运量664万吨,货物周转量58673万吨公里。XX年道路运输业户5612户,营运货车5730辆,货运量627万吨,货物周转量60875万吨公里。XX年运输业户5563户,营运货车5718辆,货运量643万吨,货物周转量60124万吨公里。XX年道路运输户5420户,营运货车5629辆,货运量662万吨,货物周转量61223万吨公里。
三、汽车维修
我市汽车维修行业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由所辖四县一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履行行业管理职责。XX年我处组织力量共调查摸排汽车维修企业478家,查处违规行为145起,下发违章通知书15份,责令限期整改企业52家,实施企业资质降类5家,取缔无证照经营88家,帮助完善办理开业手续66家。截止XX年底,全市维修行业中一类企业6家、二类企业53家、三类维修业户169家;从业人员1500人;质量检验员250人。
全市有二个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其中巢湖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为A级站;庐江县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为B级站。
四、汽车客运站
截止XX年底,我市有一级客运站1个,二级客运站4个,三级客运站2个,四级客运站3个,简易客运站20个。年平均日发班车1051班次,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17969人次。
五、驾培管理
截止XX年5月底,全市拥有6所驾校,驾驶训练场增至4.5万?,教室、试验室、实习车间已达6600?,各类教练车138辆,从业人员176人,年培训能力达7600人。五年间,有3所驾校创建达标,获得县级文明单位称号。在XX年全省教练员大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在XX年全省驾驶员技术比武中,我市选派的4名选手获得团体第三名,个人第二、三名。
十一五规划
总目标:道路运输基本完成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从粗放型发展向质量效益、环保节约型发展的转变,道路运输服务和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道路运输有效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运输结构趋于合理,科技进步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法规体系和市场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力充分、组织协调、运行高效、管理上乘、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道路运输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连接作用进一步增强,与其它运输方式共同构筑布局协调、衔接顺畅、优势互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适应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提高服务能力。提高运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转变管理方式,实行文明执法,切实帮助经营业户解决经营中的实际困难。畅通道路运政服务投诉渠道,方便社会公众投诉、求助和查询相关信息。共2页,当前第1页1
——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责,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施道路运输许可,规范执法行为,在保护合法利益、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上要有所必为。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严重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保障合法运输和旅客、货主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加强队伍建设。全面建立运政队伍的准入、培训、考评、退出制度,全面提高运政管理人员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全面建立运政管理工作规范,切实提高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严明工作纪律,加强在岗培训和考核,对严重违纪、玩忽职守或业务素质长期达不到要求的运政管理人员,要坚决清除出运政管理队伍。
——加强驾驶员培训管理。鼓励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培训水平。规范驾驶员培训收费,打击乱收费行为。推行教练员职业资格管理制度,完善驾驶员培训质量监督检查手段,完善教练员诚信考评制度,提高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培训质量。
——全面提高维修水平。鼓励机动车维修企业实行专业性经营、品牌经营,大力推广安全、节能、环保的先进维修技术。实行机动车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切实保护车主利益。完善机动车维修市场监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严格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鼓励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实行专业化运输,禁止达不到标准的车辆和无上岗资格的人员从事危险货
物运输,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企业要强令其退出运输市场。
——加强道路客运安全管理。围绕“三把关一监督”的安全监管职责,严格道路运输企业、车辆、人员市场准入,建立退出机制,加强源头管理。建立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制度,强化从业资格考试,督促运输企业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建立再培训的长效机制,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
——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合理规划农村客运网络,简化农村客运班线的行政许可程序。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制订出台税费减免政策,减轻经营者的负担。
论文关键词:感悟;实证;研究证据;管理艺术;管理科学
《中道管理》研究了易经在管理上的应用,在详细剖析人性及西方X理论、Y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大学之道,提出管理的三向度,即“安人之道”、“经权之道”和“絮矩之道”,并用M理论来代表,认为中国式管理应以安人为目标,依经权而应变,用絮矩(将心比心)来促成彼此的和谐合作,实施真正适合中国人的中道管理。单向度地学习《中道管理》难以发现中国感悟思维在管理研究中的缺陷,笔者拟对比《一种新的管理范式——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来分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和文化互补的重要性。
1从传统感悟思维模式中突围
《中道管理》提出“重点管理”,整个论述充满了中国感悟思维气息。这个结论没有错,但是判断“谁是重点”的经验和理论可能会错,背后还有继续追问的空间。该结论有儒家“点到即止”的特质,又有道家的随意性和超脱性,暴露了中国感悟思维的局限。感悟只是体验中的某一瞬间对宇宙本真的洞见和彻悟,感悟方法是中国古代治学最常用的方法。感悟,注重的是经验的积累,强调的是个体的特殊感受和瞬间反应。
值得推崇的是中国感悟的结果往往直觉了事态的发展趋势。感悟一词,起于人的体验,着落于人的生命智慧。人的感觉经验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生物的刺激反应,就是因为人的感悟渗透着潜在的博弈;生命智慧不同于纯粹的理性,始终与感性粘连,在感悟发生时,因感而悟和因悟而感很可能是一种双向的辩证的运动,很难用因果分析讲清,是一种高度的直觉,“理论的形成并不完全来自于我们的现实和经验,我们没有理所当然的事实作为前提,通过‘唯心’的思考仍可得出唯物的结论,而且这种结论往往还具有真理性。感悟其实是在进行模糊的“思想实验”,“只可意会”是中国管理智慧的特色,也是局限。当代中国管理科学研究能够突破思维上“不可言传”的千年禁区吗?西方的实证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能够为“说不清”的中道管理智慧开辟言说的路径吗?某一瞬间的“偶然性”中有什么“必然性”?“道可道,非常道”可以理解成智慧,但也不排除某种思维的惰性。
《中道管理》没有用现代学术的形态系统深入地阐释“重点管理”这个法则;在文献E23中,却引用了国外的一个“重点管理”的研究证据:在“友好反馈”中,卫生保健系统执行主任,凭借偶然了解到的心理学知识:人决策时每次只能处理有限量的信息,开始对所辖20多个诊所考核指标实施“重点管理”,从原先200多个指标中,选择3类绩效指标——质量、成本、满意度。这3个方面都有一个总的测度。在下一个年度,通过使用更易理解的反馈形式,卫生系统的绩效得到了广泛改善,低绩效单位进步显著,“绩效考核体系”在“实证研究”中不断改进。把《中道管理》中“谁是重点”这个“感悟”到的答案,不是作为结论,而是作为研究的起点,使整个研究上升到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实证科学研究层面。实证研究之所以在国际上风行,被国内管理学界信奉,一个不易察觉的原因是它的“假设和命题”蕴含感悟智慧,而“实证之后”的“结论”比“感悟结果”更加精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实证主义的思想一直在社会科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证主义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的。由于客观规律和事实的存在,使研究对象可以进行科学的测量,以此来解释、预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科学研究大多是从实验或问卷调查中得到数据,然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实证主义倡导的研究方法大多是用于检验预先建立的研究假设或命题,如果所得到的数据与研究假设的预期一致,就认为假设是可以接受的;一旦发现了与假设判断相反的结果,就有理由拒绝假设。换言之,实证主义思想强调的是理论的检验,而不是发展理论。在实证研究中出现的定性研究方法大多是为定量分析提供补充信息。”实证研究希望将研究纳人清晰的、可观测的、能重复进行的科学研究轨道,希望检验悟到的结果。“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指出,中国管理智慧中的个人的直觉和洞察力,在“建立研究假设或命题”时,在“大胆假设判断”方面是大有作为的;而实证研究对“直觉和洞察力”所得的结果,是能够提供有效信息予以证实或证伪的。理论的进步,总是依靠试错来进行的,试错就是“有意识地、审慎地试图发现错误以收寻证据驳倒该理论,包括诉诸于以他自己的才智设计的最严格的实验检验。”也就是说“小心求证”时,实证研究行之有效,于是各有所长的中西思维方式在管理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榫头——对接。
关于这个榫头,吴冠中大师有一个比喻很贴切,他说:“艺术到高峰时是相通的,不分东方与西方,好比爬山,东面和西面风光不同,在山顶相遇了,但是有一个问题:毕加索能欣赏齐白石,反过来就不行,为什么?又比如,西方音乐家能听懂二胡,能在钢琴上弹出二胡的声音;我们的二胡演奏家却听不懂钢琴,也搞不出钢琴的声音,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的视野窄。”这句话启示我们要站到更高的国际视野,将充满感悟智慧的中国管理艺术与实证主义管理科学研究方法对接,才能把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旗帜插上世界管理学研究的山巅。只有半山腰上固步自封的人才无视他人的长处,也只有没有文化信心的人才彻底依靠他人的长处。目前西方管理学研究的领先,正是因为他们“能听懂二胡,能在钢琴上弹出二胡的声音”,而我们“却听不懂钢琴,也搞不出钢琴的声音。”也就是说,实证研究方法暗含感悟智慧,而单纯的“中国式”感悟却难以进入实证的层面。
的确“因为我们的视野窄”。在管理中诸多问题恐怕不是一个笼统的“重点管理”能说清楚的,通过实证的科学研究,寻求合适的自变量,实现对应变量差异的解释,有助于实现管理学研究的严谨性。比如个人收入水平无法完全解释员工满意度,而组织情境、气氛、个人期望值和人格特征等外生变量,甚至误差变异,都有可能影响满意度,当我们把“逻辑思维的科学性与感悟”融合起来,通过实证研究,会得到一个比“凭印象”更科学的分配方案。又如,M理论指出“人是可以改变的,具有可塑性,但是要靠自己。这样论断对管理者而言,究竟有多大程度上的指导意义?尼采曾叹息:“自来,精神如同道德一样,成百次地实验而成百次地迷误。是的,人是一个实验。唉,许多无知和错误化作了我们的躯体!”在这个背景下,管理的首要问题,可能不是仅仅提出“人是可以改变的,具有可塑性,但是要靠自己”,而是要说清如何“改变”,如何发挥人的创造性,所谓民族复兴,就是把压抑、窒息的创造力重新焕发出来,从传统感悟思维模式中突围,认识现行研究方法、思维定势、管理模式的局限。
“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受到美国实证研究严谨性的启发,认识到中国现行管理研究粗放和照搬西方理论的危机,悟到传统经验和理论的可错性,吸收当代美国学者研究成果,通过移植“溯因推理”和“双环学习”概念,开发了一种将具体组织作为实验对象的新管理范式。这种管理学研究方法,找到了中西思维方式在管理学研究中对接的榫头,在感悟中“溯因推理”,在“双环反馈”中检验其方案效果,并质疑方案赖以产生的因果关系。
中国管理学研究迫切需要这样的“榫头”。把管理问题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既关注一般性规律,也不忽视个性特点;既寻求普适性的管理方式,也照顾到具体情境。
郭重庆在各种会议上强调,管理学是个学以致用的科学,中国管理学界应该直面中国管理实践,从照着讲到接着讲,到接着做,接着中国传统文化讲,接着西方管理科学讲,接着中国近现代管理实践讲,既要重视理论升华,又要重视中国情境与实证研究。“接着”就需要“榫头”。有机对接,才能检验“悟到的东西”,推进研究结论。
2管理创新的本源:社会实践
管理的创新,人们往往从制度改革、时代变迁来探讨,恐怕这些因素只是管理创新的结果和外因,它们与创新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对基本观念的重新理解,很有可能找到创新本源。观念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视角,世界观转变是管理创新的指导思想。
“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从个人层面看,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是研究者个人不断进化的有效途径,因为管理的决策对公司的命运有重大的影响,管理者的胜任力成为了关键性的并且常常是稀缺性的资源……这个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观察、认识管理问题的范式的转变,世界观的转变和胜任力的提高。”这里,提出管理者转变世界观的问题,也就是管理创新要有新的指导思想;胜任力是指参与社会实践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管理学离不开哲学导航,哲学提供的正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了世界观的转变,才会重新定位“我怎么管理?”“我怎么研究管理?”这样源头性的问题。“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的内涵就是一种观察、认识与解决管理问题的新方式——既然经验和理论有可错性,就不得不在实践中寻找新的因果关系和基于“该关系”的方案,把管理推向了无止境探索和创造的路上。世界观决定着管理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质地,无形中左右着管理方法和管理研究的方法,新世界观一定是因为它终结某种旧的观念而熠熠生辉,“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正是摆脱了感悟思维对“经验、理论”的过度依赖,才迈出了创新的步伐,其研究思路(见图1)。
反馈1是一个验证,或者说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试错是科学的保姆,因为“根据片面的知识而采取的行动难免要犯错误,关键是尽可能迅速改善我们的知识,尽可能及早发现我们的错误,并消除它。”该模型的优点在于其有一个纠错环节,即反馈学习的环节,因为“溯因推理”和“制定的方案”也具有“可错性”,其中有一个关键性的双环学习过程:由反馈1构成了一个单环的渐进性学习…根据绩效调整方案,形成同一因果关系下的不同方案,但是,它并没有质疑方案赖以产生的因果关系(a一6);由反馈2构成一个双环的变革性学习,即根据绩效的高低,它不仅仅反思制定的方案,而且质疑方案赖以产生的因果关系(a一6)的正确性,因而具有很强的自我纠错能力。这个研究过程不仅是一个科学的探索实验,而且也是一个将科学原理转化成管理实践的过程。在新的指导思想下,在社会实践中,不仅实现管理研究的创新,而且实现了管理活动的创新。
“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以“友好反馈”为据,说明“问题b的确定、a—b关系的猜测、选择以及具体解决方案的设计,都深深打上了管理者的主观烙印,与管理者的经验,特别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其内在的“溯因推理”逻辑机制吻合了管理的实践性、科学性、权变性特征,从而保障了管理的效果。“溯因”在中国感悟思维中是最模糊的,事实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归因的往往未必是真正的原因。通过反馈2的自我纠错,“研究”把中国管理的朦胧感悟推进了理性思维的漩涡,是中国管理艺术向管理科学迈进的重要哲学台阶。凸显了研究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的“科学”特质。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感悟一实证的对接”将使管理学研究向更高阶段迈进,更加精准,其概念模型(见图2)。
《中道管理》探讨的是管理的艺术,而“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注定管理学具有艺术和科学2个维度。人本主义管理学研究范式正在兴起,中国人文传统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地位正在提升,这为科学和艺术二维交融提供了时代契机。
中国感悟思维下的《中道管理》强调主观感应,重想象,直观对象,主要靠感性,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在感悟中注入了逻辑思维,强调客观理性,重推理,主要靠理智,以抽象思维为主。从个别中揭示一般,从个性中抽象出共性。分析对象,构造概念体系,对客观规律的不断揭示和描述,其哲学根源是遵循因果决定论,严谨而规范。
中华民族思维定势决定了中国人与管理艺术性有天然的血缘。德鲁克强调,管理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人文艺术——之所以称其为“人文”,是因为它涉及知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艺术等基本要素,知识、智慧与艺术等与个人价值观有关的来源离不开民族的人文传统,因此制度、文化、社会结构等民族性格因素作为自变量或调节变量必须是中国管理理论建构的因素,但不是全部。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更需要的可能不是我们拥有的,恰恰是我们缺乏的。管理科学的“中国性”不是指在中国应用西方的管理理论和定理,而是说这个管理理论和定理是中国人创造的;不是独立选择的,而是独立创造的;它是被现代中国管理困境激发出的学术原创冲动,它体现着中国人的管理思想和文化,它开启着中国人的管理世界,代表中国向世界输出有中道管理特色的管理科学。
3“中道管理”有待继续道说
“目前,中国管理研究相对滞后,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特别是在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和研究成果的原创性方面,与西方管理学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难以融人国际管理学界的主流。”
“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也指出,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在中国推行的最大困难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证据的匮乏,最流行的案例教学强调的是问题的解决,而忽视了研究证据;人们关注的是具体方案而不是何以至此的原理,缺乏理论挖掘的学术研究,只是现实量的累积,始终无法实现质的突破。
原理的匮乏是研究方法局限和研究成果的原创性不足导致的。中国传统管理研究方法的局限是过分依赖感悟思维,遗忘了多元化的思维方法和多元化的理论范式,窒息了学术原创的活力。
中国管理学要摆正文化的客观性与历史继承性的关系,不泥古、不媚外,必须刺激我们民族长期处于麻木状态的一个重要穴位——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研究意识,激发出学术原创的冲动。
中国管理学发展离不开中国情境,更离不开中国管理学研究者的人文情怀。
从孔子提倡的“思无邪”,到后来主张“发乎情、止乎礼”,“温柔敦厚”的儒家传统,无不统摄在“人”必须符合统治阶级的道德规范这一铁腕之下,统治者要求人们正直而温和,宽厚而谨慎。几千年的专制文明一方面使人文明了,另一方面为了巩固集权统治也从某种程度上扼制了人的自我意识、自由精神、创造活力。温和谨慎难免固步自封,专制下自由的强音愈来愈弱,因循守旧窒息了创造的火花。中国封建专制文化的阴影难以消除,“大一统”难以培养自由、创造的精神和独立、自主的人格。爱因斯坦指出:“科学的发展,以及一般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发展,还需要另一种自由……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也不受一般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社会也能做很多事来促进它实现,至少不该去干涉它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管理学发展的真正动力是研究者的创造力的激活,“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闪现了这种学术创造力的火花,昭示着当代管理研究出现“中华气质”的可能性。
形成当代管理研究“中华气质”,第一要敢于质疑,任何创造都是建立在对一切既定文化成果质疑的基础上的。问题意识是一个学科生存、发展的关键,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和灵魂“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开篇就指出现行的2类管理依据经验和理论都是有局限的,并着手创造一种新的管理依据。
第二要认清中西管理学“现成价值”局限。“中道管理”的局限是感悟思维的局限,是管理科学视野下管理艺术的局限;而实证研究擅长检验“假设或命题”,多强调的是理论的检验,而不是发展理论,理论的原创迫切需要在实证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感悟思维的优势,进入下一轮“大胆设想和判断”。《中道管理》的直觉和洞察力往往直接抵达了一个新的假设和命题,不可小觑。克服双重局限的方法既不是照搬西方管理理论,也不是因循守旧,而是“感悟一实证无缝对接”,“创造”普适性的现代管理理论。创造成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的历史,也只有创造才能奠定这个民族在世界管理学上的地位。
目前,中国管理学之所以难以产生“中国性”,原因多少在于管理研究者以自己所选择、所认同的研究方法对待中国管理困境,始终在现成的管理思想中徘徊,以不同的“学术选择” 代替“创造”。这样的管理学研究只是选择性的学术,产生不了思想性的学术。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各派出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
经审核,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财会〔2000〕1033号文件和财会〔2000〕1037号文件批准78家会计师事务所换发新的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证券许可证)。近日发现,部分上市公司2000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报告仍以换证前原具有证券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名义出具。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行为,根据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注册会计师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协字〔2000〕56号)和财政部《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换发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的通知》(财会〔2000〕1001号),现将证券许可证管理有关事项明确如下:
一、证券许可证换证工作结束后,原“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已停止使用。未取得新证券许可证会计师事务所,不得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和出具业务报告。
二、已经取得证券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因人员流动导致具有证券许可证的注册会计师人数不足20名的,暂停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并限期在3个月内补充;逾期仍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吊销证券许可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是处理单位内部财务关系的活动。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受到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的管理效果和预期相差较大。存在着很多薄弱管理环节,导致资金流失率高,并影响了单位各项活动的正常运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需要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分配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重要性,改变不合理的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
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资金大多都是来自财政拨款,通过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能够提高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并对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避免出现重大资金流失问题,以及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高效的预算管理模式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为日常的运行活动提供明确的财务指标,并将最终的实际用额和预算设定额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然后找出差值存在的原因,从而在后期的工作中实行更加有效的资金分配制度,并减少浪费。
(二)预算管理可以作为监督手段的一种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预算管理能够对国家投入的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管。定期对财物运算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资金利用方式,并分析出国家资金的运用情况,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做出正确的调整,明确国家的宏观调控重点,引导资金的流向。同时,预算管理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工作质量考核和工作效率监督的标准,更方便在后期进行业绩评价,有效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预算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管理理念落后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也不够,导致下层的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积极性不高。并且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受到传统理念的束缚,导致工作形式非常落后,不能够与时俱进。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预算制度、预算组织、预算执行以及具体的考核机制等组成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二)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都普遍认为预算编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预算结果,而忽视了对提高资金利用率的重要性。还有就是预算编制的时间不够充分,在进行预算编制之前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查和分析,才能够保证编制的科学合理性,编制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严谨而细致,减少因为因素而导致的编制失误。预算编制的全过程应该是由领导的集体商议,经过项目规划和实施论证之后才能够实施的。否则会导致预算超支或者不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项目任务。
(三)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预算管理的执行过程中,对于资金的支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很多单位在执行日常收支管理时,违背预算编制的要求,使得实际执行与预算编制脱节,预算外资金的使用管理和预算内资金所脱节。同时,各类经费的使用要有明确的划分,才能够避免资金拨放出现混乱局面,导致不必要的资金流失。但是在进行实际的资金管理时,并没有按照要求执行,随意提高支出标准和支出范围,导致超支现象经常发生。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首先,要加强各个部门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这是加强预算管理,提供管理质量的根本。要将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整体规划挂钩,成立预算编制小组,小组成员从各个部门抽调,避免统一集中在财务部门,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并保证编制过程的公平公正。在编制过程中,各个部门的小组成员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预算编制计划提出合理的建议,编制人员要根据单位的财政情况,提高编制的严谨性,本着实事求是态度保证编制质量[3]。其次,预算编制工作要有充分的时间,不能够太过仓促,这样会不利于编制计划的后期执行,并带来指导性的错误。最后,要制定科学完善的预算编制程序,改变传统的编制方法,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杜绝不合理的编制流程,并促使预算编制和实际的工作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其实用性,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预算编制的作用。
(二)加强部门的预算执行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必须要由单位的领导负责,并由财务部门组织实行。第二,如果因为特殊情况的影响,导致该年度的预算草案没有指定完成或者批复还没有下发,那么就可以先按照前一年的预算安排本年度的收支,不能够在没有任何章程指导的情况下盲目安排预算管理工作。第三,对于单位的财务收入要分类划分,不能够统一划分到一个收入账目下,这样不利于后期该单位财务收入的分析,从而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分类别划分也有利于加强对不同收入模块的督促作用,保证到账的及时性和完整性,避免隐瞒预算收入的情况发生。第四,建立健全预算的支出管理制度,资金的支出要严格按照预算的批复情况和规定的财务标准来执行。基本流程是:首先由资金使用部门提出预算资金的使用申请,然后经过单位负责人的审批之后才能够支出,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保证支出的资金能够实现预算内的目标,减少资金的浪费率。
(三)加强预算考核和事后的业绩评估
年度的预算执行完成之后,应该组织各个部门的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让各方进行评价,并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提供参考。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的使用方法是否按照规定进行、资金流失率是否严重、资金的利用效率是否较高、是否存在预算以外的资金支出、主要的收入和支出来源及去向。如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预期目标不相符,就要找出具体的原因,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最后,根据业绩评估结果,实行奖惩制,对比表现良好的职工,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提高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对于存在责任事故的员工,要按照相关进行实行一定的惩罚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对于提高其资金利用率,优化资金配置方法,减少资金流失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的社会形势下,资金的支出方向比较混乱,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和有效的预算监管,很容易导致资金去向不明,滋生不良风气,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不利于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在后期的工作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到内部存在的客观问题,进行有力的整顿,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筛选,提高其责任意识和专业素养,从而为提高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安莲.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4(,01):17
[2]李春梅.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65
[3]靳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弊端及改进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5,(09):8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思考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的各个方面建设与发展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而其本身的发展也非常的重要,如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发展迅速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来说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就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更好的财务基础。同时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有着巨大的帮助,而与此同时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能够对单位的整体进行有效的规划,而且现在的单位中在这方面的管理后有一定的缺陷。
一、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部门的发展对于各方面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加强其预算管理也有着其必要性和意义。
(一)深化预算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各个事业单位发展之中想要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财务部门的管理,就必须要进行必要的预算体制的改革,这种改革能够有效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同时对其中的资金和财务的规划进一步加强,从而有效的促进单位的发展。而预算管理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之中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预算体制的深化和改革。现阶段部门预算以及政府采购等诸多的环节构成了现在的财务预算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之中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内容,所以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之中,想要完善财务预算体制的改革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是其中的关键和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促进我国的行政单位的财务发展。
(二)有效的提升公共财政的管理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管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公共财政作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在市场之中起到了宏观调控的作用,此时能够有效的加强国家对市场经济的控制进而令我国的经济更好的发展。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能够对我国的公共财政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之中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有效的加强对资源的配置
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来说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预算才能够对其以后的发展做出规划,而财务预算管理的加强就是对财务在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对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也是如此,单位的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内部的财务状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据此单位才能够对未来的发展规划有可靠的依据。对于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加强其财务预算管理更能够有效的加强资源配置,其作为单位内部的一项收支计划能够更好的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来源以及资金的使用方向,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更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对单位内部的财务规划做出有效的调整。
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之中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也经常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对管理工作造成干扰。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意识不足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来说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现在很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意识薄弱,对于这方面的工作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进而造成在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而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建设。另外,在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中还缺乏与时代同步的发展意识。如今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之中,与时俱进已经成为时代的主体,但是很多的单位财务预算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这对于行政事业的单位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同时落后的管理手段对于现阶段大量的工作任务来说,无法按时完成同时对很多的财务信息无法及时的处理。
(二)预算管理的人员的素质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所以其中的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对自己的工作按时的完成才能够进一步加强单位内部的财务预算管理。但是现阶段的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有些工作人员根本就没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就进行财务管理的工作,致使在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而导致单位的财务管理出现漏洞。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态度不够严谨同时也不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和配置,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而且由于内部对这方面的管理不够重视造成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高。
(三)没有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这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就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和策略对其中的各个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其中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加强,而且在财务预算的过程中诸多的注意事项、财务预算的工作目的以及工作的方向都应该在其中进行表明,才能够让管理人员找到工作的方向。但是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之中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而上面的问题也没有完全的表明,进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发展。而且很多的管理工作都无法正常的完成,而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由于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不够健全而造成的,所以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来说是非常致命。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虽然现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都有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意识
因为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的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的意识淡薄,无法对单位内部的财务预算进行准确的管理,进而导致了一系列财务问题的出现。而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所以现在内部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同时对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也应该进一步的加强。另外,单位有必要提高管理人员对现时代财务预算管理意识的加强,对于一些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要逐渐改善,提高员工与时俱进的意识进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现在有必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那些没有能力的工作人员要尽早淘汰,同时加强这些人员的管理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考核。而且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监督工作,进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积极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之中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对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以及责任意识进行要求。
(三)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完善财务预算的管理制度,才能进一步加强财务的管理,对于行政事业部门来说其经济活动主要是为了服务全社会。所以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对相关的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同时为社会提供公共基础活动的财务预算,所以在财务预算管理的制度完善的过程中要对传统的制度进行整改,同时制定科学合理同时有利于国家和民生发展的财政规划,这种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够有效的促进行政事业部门的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与民生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其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而且还能够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与改革。虽然现在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而其解决的措施的提出能够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倪浩.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2016.(8)164-165
[2]孙红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J].2015.(12)117-118
[3]吴志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2015.(7)189-190
[4]王艳.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2016.(5)147-148
[5]杨素琴.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2015.(10)208-209
公共性资源的整合
在博物馆工作者的视角中,民办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较为缺乏公共性而难以真正发挥博物馆功效。这一印象的形成主要由于民办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多数缺乏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综合发展实力,因受到资金的限制而难以真正实现博物馆的各项功能。基于博物馆建立的先期条件,民办博物馆一般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和内容丰富的多样展示。民办博物馆在这些不利因素下,若能整合公共资源则能更多地发挥本馆的资源功效。横向的馆务联系是整合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联系可以是地域概念上的集合,也可能是关联专业的博物馆联合。
在博物馆群概念建设及实践所带来的巨大文化经济优势的促进中,拥有条件的城市或地区都在积极建设具有多功能的文化片区,而博物馆则成为这一建设的重心。集合了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和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等文化设施的浦东文化艺术集聚区由此悄然兴建中。而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苏州,以苏州博物馆为中心连接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苏州民俗博物馆以及其他纪念馆的集群建设,也切实提供了当地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提升可能。由此可见,在过去以独立形象吸引观众的博物馆发展策略在今天全球化融合的过程中难以呈现最佳的状态,但地域上的联合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形成整体性的资源则需要更深入的发掘。对于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而言,其所处的汾阳路周边文化和旅游气息浓厚,而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法式建筑,以传统文化与海派特有的城市格局特点为基点,也可能形成与周边片区旅游资源的结合。
就博物馆之间的联合而言,国际间大型博物馆之间的展览交流合作是最为典型的模式,尤其是属性相近的博物馆之间资源互通,对双方都具有促进意义。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发展到现今,除了拥有过去工艺美术大师所留存的实物作品,也留有非物质形态的技艺传承和相关研究。而与之相关的上海民族民俗民间(以下简称“三民”)文化创意推广中心、上海纺织博物馆等都能够成为其合作的对象。尤其是“三民”在对非物质文化上的研究和推广都有着较为成功的经验。馆馆之间若能够在活动推广、研究互助以及展览协助中形成有效的联系,则能获得单一个体无法获取的双向效应。但在这一联合之前,首先作为个体存在的博物馆本身,又需要先行明确其定位与功能。文创品开发的意义所在
在资金短缺的状况下,博物馆需要获得发展动力,就必须开发自我资源的运用。而文化创意(以下简称“文创”)对于博物馆而言,其真正意义在于这是博物馆发挥功能并由此获得发展动力的重要内涵。从近年来博物院对“翠玉白菜”的文化创意商品开发所引领的热潮来看,博物馆通过文创品开发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和品牌知名度,也间接为品牌注入具有创新生命力的文化内容。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的“创意”这一要素,同样在博物馆文创品开发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翠玉白菜”的成功确切而言并不直接源自这一博物馆典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相反,是在当下对其准确的“创意”定位中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对于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而言,文创开发就不单纯是对馆内藏品资源的利用。更重要的是,需要利用博物馆在本行业内所独具的工艺美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有利条件,而其文创产品的开发更是基于这一条件的。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结合工艺美术研究所一并承担着对上海本地砚刻、牙雕、绒绣等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在民间工艺流失严重的今天,技艺的传承本身是无法完全复制的,但在文创品开发中,表征和民艺的独特性成分在其中显现程度的不同,意味着可能将文创品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而并非就单一创作者的作品进行批量复制,或者一味强调单一作品的艺术成分。以绒绣为例,具有较高技艺成分以及艺术特征的作品并不适合进行批量制作,但这类作品更需要把握题材和表现形式;而静物、花卉等题材、中小尺寸等相对普通化的考虑,并能够进行多数量复制,这类作品则更容易被一般消费者所接受。
如何形成价值链也是文创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而言,也必须进行这样的思考:工作室产品如何得到分层;不同文创品所对应的分众市场是怎样的形态;文创产品最后如何面向消费者等等。在今天的文化产品市场中,工艺美术无法限制于民艺的文化身份探究,如何在文创产品开发中找到平衡是关键。
而在博物馆进行产业开发常受到舆论对其“非营利”身份的质疑问题上,多数人对“非营利”始终抱有不能与经济利益有关联的认定。对于亟需资金扶持的民办博物馆而言,除了政府支持、社会捐赠的外部支持以外,博物馆内部完全可能通过利用馆内资源进行文创品授权、加值的自我发展。尤其对于拥有行业支撑的博物馆而言,更是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博物馆业务的发展提供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人才培养与教育推广
对于以技艺传承为重要接合点的传统文化相关行业而言,行业人才匮乏是迫在眉睫的困扰之一。尤其在民艺的师徒传承问题上,由于现代社会已然缺乏了传统师徒工作制的特定社会要素,这一技艺及文化内容的传承就必须从被动接纳转为主动传播。这其中也包含了文化教育的推广和馆校结合的教育资源整合。
综合实力强大的文物博物馆能够结合藏品资源、引入特别展览并组织教育性强的学术活动或亲子教育,这些优势是在长期发展中积累而成,也必须得到一定的资金支持才能完成。而这些博物馆通常具有一定的品牌号召力,对于综合实力较弱的多数民办博物馆而言则显得有些遥不可及。尽管如此,主题性质更强烈的中小型博物馆并不一定强调基于观众群体最大化的教育传播可能性,相反可以集中在所对应的某一领域中。
关键词: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外包;自建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6-3724-02
我国已经建成的政务信息化系统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重建设轻应用和盲目建设的现象。在建设方面,由于系统需求不明确,对所处的信息环境不能够作出准确的评估,系统规划脱离实际应用,导致政务信息化系统不能满足实际;在管理应用方面,重点侧重于内部办公自动化的实现,而与多部门信息共享和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并接受反馈的能力却较为低下。如何政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模式,需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
1 现有的政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模式
1.1 整体外包模式
整体外包模式也称为应用服务供应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模式,是政府向供应商购买各种政务信息网络服务,而不需要购买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政府按照合同中达成的协议定期向服务供应商支付相应的费用。也就是说,政府对技术和设备没有所有权,只是在合同期限内在服务供应商提供的窗口享受相应的技术服务,其实质是实体和功能的剥离。ASP模式在我国推广的时机还不成熟,有政府和供应商两方面的因素。(1)政府方面:由于我国政府正处在转型期,政府职能经常发生调整和转变,业务流程也经常发生撤销、增加、精简、转移等情况,而ASP模式下,供应商却很难快速形成对这种调整和转变的响应机制,可能造成政务信息化网络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2)服务提供商方面:由于ASP模式相当于将电子政务系统的“钥匙”交给了IT企业,但市场中IT企业竞争激烈,平均生命周期较短,如果在合同期内企业倒闭,政务信息系统将会完全陷入瘫痪,产生重大安全隐患。但随着政府和市场两方面都成熟以后,ASP模式将会成为政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选择。
1.2 选择性外包模式
选择性外包模式也称为有限外包模式,是指政府和企业按合同规定的比例承担建设管理工作量、需要的费用,并按比例享有相应的服务及利润。有限外包模式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1)“建设-拥有-运营”模式:这种模式是由政府负责项目的宏观调控,准确表达出需求以供企业进行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并为企业创造其需要的条件,企业负责项目所需的资金并全部承担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人才培训和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工作。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的所有权仍归属项目承包企业,政府需按合同定期向企业支付相应的费用即可在规定的期限内享有软硬件的使用权。这种模式在充分保障了政府部门的自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IT企业的技术优势,现在已经有很多成功的范例;(2)“建设-运营-移交”模式:这种模式是国际工程承包中常见的一种带资承包方式,其特色是股权和债务相混合,由项目的相关单位构成一个股份组织,对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技术咨询、材料供应和施工建设实习一揽子承包。项目竣工之后,运营单位可以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进行经营,通过向客户收取相关费用的方式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赚取利润,当合同规定的经营期限已满时,运营单位需要将整个项目无偿交给政府部门接管,完成所有权的过渡。这种模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1.3 自建自管模式
这种模式是当前各级政府建设政务信息化系统的主流模式,即政府自身先对项目的必要性及要达到的功能目标作出整体的规划,并制定相应的方案,然后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承建企业,承建单位需要严格按照政府部门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开发。项目建设通过验收之后,项目日常运营和维护由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岗位人员负责,承建单位需要按照合同的要求为政府部门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服务。这种模式最大程度保障了政府部门的自,但由于IT属于高科技领域,技术快速更新,而政府较弱的技术氛围和频繁的人员流动很难保持高水平的运营和维护的人才队伍,并且,硬软件的更新维护及人员配置都需要较高的支出,而政务信息化系统几乎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自建自管模式对政府的技术能力和资金来源保障都是巨大的考验。
2 建设与管理模式的选择
选择何种模式,需要根据政府部门自身及项目情况具体问题具体考虑,可以从成本、技术和战略三个角度综合分析各种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选出综合最优的模式。
2.1成本比较
成本考虑是选择何种模式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之一,包括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优先选择建设成本加管理成本最小的模式。通常情况下,如果政府部门内部的IT部门(一般是信息中心)具有较强的实力,那么选择自建自管的方式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如果自身IT部门没有能力完成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时,现阶段来说,选择“建设-拥有-运营”的选择性外包模式是比较适合的。
2.2技术条件
技术条件主要包括技术成熟度和集成度两个方面的因素。技术成熟度决定了政府部门自身是否能够准确提出系统的需求,自身的业务并不成熟而选择外包具有较大的风险;技术的集成度是指待建系统与当前各部门其他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的紧密程度,如果集成度较高,就不适合单独外包。
2.3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考虑是指站在更高的层面考虑政务信息化的发展目标。选择建设和管理模式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即是否有利于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简化工作流程;是否有利于提高公共信息服务的质量,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否能够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起到技术示范作用。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多种政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模式,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并从成本、技术和战略三个方面分析了建设和管理模式的选择方法,对将来的政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峰.公共服务型协同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9.
[2] 李涛.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建设研究[J].办公自动化: 综合月刊,2012 (11): 14-16.
[3] 季茂贵.海关政务办公信息化建设及管理[D]. 天津:天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