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

大学声乐授课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声乐授课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声乐授课计划

第1篇: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

项目名称:教育转型背景下音乐学专业钢琴艺术指导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在音乐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地方高校对学生声乐钢琴艺术指导培养方面较为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以及声乐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对钢琴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钢琴艺术指导方面培养既可以拓宽学生以后的就业途径,又可以为学生将来进行这方面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声乐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钢琴艺术指导方面培养可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素养,对今后择业或深造都颇有裨益。

为此,本文在分析目前地方高校声乐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地方高校进行声乐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建设的方案。

一、地方高校声乐钢琴艺术指导的发展现状

目前地方高校声乐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尚未建立,对钢琴伴奏课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是因为:

(一)地方高校声乐钢琴艺术指导人才匮乏。目前,我国只有少数音乐学院和艺术院校开设了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培养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所需。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高校很难引入声乐钢琴艺术指导人才,并且声乐钢琴艺术指导课程的设置尚属空白。为了适应社会所需、满足地方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地方高校只能参照同类院校为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们开设即兴伴奏课。即兴伴奏课的任课教师通常由钢琴专业的教师担任,他们并不具备钢琴艺术指导的专业知识结构。若遇到声乐比赛或者艺术活动时,只能临时找钢琴专业人士来伴奏,由声乐教师充当艺术指导,这样就无法保证声乐学生的水平发挥和艺术指导的专业水平、音乐素质。而平时学生进行声乐汇报、考试、比赛都是临时找钢琴专业的学生短期训练进行伴奏,好一点的采用正谱伴奏,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上台配合不够默契,不能使学生的水平正常发挥,那么指导演唱者处理作品和作品的艺术表现等就更谈不上了;另一部分采用即兴伴奏,其水平与经过艺术指导的正谱伴奏从质量到现场的听觉效果有天壤之别,无法保证歌者演唱水平的最佳发挥。

(二)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尚未开展钢琴艺术指导人才的培养计划。目前,地方高校钢琴艺术指导专业人才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钢琴艺术指导的人才培养方面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钢琴艺术指导课没有列入正式的教学当中。

(三)地方高校招生人数及生源质量下滑是无法开设钢琴艺术指导课程的主要原因。2009年以后,部分省份艺术类高考逐步取消了钢琴作为副项考试的标准后,学生不再重视钢琴的学习,学生弹琴技术、识谱能力、视唱练耳水平也随之下降,这是导致学生专业水平质量下滑的原因之一。再加上近些年的招生比例失调,钢琴专业的学生人数极少,最少时一年招收二、三人,已不能满足钢琴教师的正常课时完成,这也造成了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在这种情况下正谱伴奏越来越少,声乐专业汇报时大部分只能选择“快餐式的伴奏方式――即兴伴奏”,而弹即兴伴奏的学生大部分出自声乐专业的学生,他们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弹奏正谱的能力较弱,所以通常以简谱为主,这就造成乐谱弹奏不严谨,节奏、速度、强弱等不规范的现象。而部分弹奏钢琴正谱伴奏的钢琴专业学生也没有经过系统的艺术指导的专业课学习,伴奏水平只是停留在一般的钢琴伴奏层面,对于作品的处理就更谈不上了。

(四)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师身兼数职,除了为学生指导发声技巧外还充当课堂的钢琴伴奏。由于地方高校声乐钢琴艺术指导师资匮乏,平时的教学中声乐老师不得不充当钢琴艺术指导的角色,可谓是身兼数职,既要训练学生的发声技巧,又要为学生演唱时弹伴奏。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都需精通,中、外作品的音乐风格、语言特点、地域韵味、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声织体,演唱与伴奏合作时的相互配合等等都要进行处理。这其中的优点是训练了声乐教师的全面能力,缺点是只能维持课程没有专业化深度。

二、地方高校声乐钢琴艺术指导的解决对策具体实施办法

(一)拓宽钢琴专业范围,分流部分钢琴专业学生进行声乐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方向的培养。地方高校应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并结合地方高校音乐系的具体办学条件,为音乐专业的学生申请开设钢琴艺术指导课,让学生意识中植入声乐与钢琴是一个统一体,为学生提升专业素养,打开艺术思维想象空间,拓宽艺术视野,认识声乐钢琴艺术指导对歌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歌唱习惯不能只停留在认识单旋律乐谱,而要用多声部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的演唱习惯。提高学生演唱时与钢琴伴奏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具有指挥家的艺术修养,演唱者和伴奏者对所表现的作品谱面要有一个的整体意识,在作品纵向和整体上要能够进行把握。

(二)结合本校教学条件制定科学、合理、务实的艺术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由于学生入学时专业基本功和综合的音乐理论知识尚需提高,可以设置适合地方高校的声乐钢琴艺术指导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大纲。在大学一年级时先进行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和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文化的积累,到了大学二年级时再安排钢琴艺术指导的课程教学内容。另外,由于声乐钢琴艺术指导教师比较匮乏,结合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现有的师资力量,选择合作式教学模式,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采用声乐与钢琴二课合一的方式培养声乐钢琴艺术指导,由声乐和钢琴二位教师分别为钢琴和声乐专业的二位学生训练发声技巧、讲解声乐作品的创作意图、思想内涵、人物性格、音乐风格、语句语气,乐句换气等;遇到外国作品时除以上几点外,还要注意外国作品的和声织体、语句语气、音乐韵律,增加外国作品的语言发音规则讲解,语言与音乐结合时的处理方式方法等等。授课形式仍采用个别授课与小组授课的形式,在声乐教学课中间加入艺术指导课,让钢琴艺术指导从声乐教学的初级阶段便一起参与教学,不但可以使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学生从整体上对声乐这门学科掌握得更加深入与透彻,而且可以使声乐教学形式与内容更加完善,达到教师的资源优化。

(三)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协作能力。实践环节采取固定声乐学生与钢琴伴奏学生的搭档,通过课堂实践、考试实践、音乐会实践、比赛实践等几个环节对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训练。实践环节首先从课堂训练开始。声乐教学和钢琴教学通常是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改革后除每周的专业基本功课程训练之外再安排一节声乐钢琴艺术指导课,采用一对二的教学模式,即单周声乐老师授课,双周钢琴老师授课。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从最浅显的作品入手,可以使学习钢琴艺术指导的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声乐专业学生的发声习惯和声音特点,通过大量的作品不断相互磨合,相互提高,达到二者在完成作品上的高度统一,不断提高二者之间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

考试实践环节:考试采用正谱伴奏,由平时训练的组合进行考试,这样可以保障学生的演唱水平和伴奏水平正常发挥。评分标准由原来的只给声乐学生打专业分,改为给声乐与钢琴伴奏学生同时评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态度。

第2篇: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

(一)有利于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一般来说,在有限的声乐教学课时,较多的学生人数,较少的教师人数的状况下,在共性特征等基础性的发声方法和集体曲目的练习时,可以运用声乐集体课的授课形式,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性的讲授,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可以提高声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入学时,不同学生学习声乐的基础是不同的,但是在解决声乐基础方面的学习问题是大致相同的,如对于歌唱的气息与声音位置方面的学习。因此,为了避免个别课的声乐教学形式出现反复性的重复教学内容,就可以适当地采用一些集体课的授课方式,最主要的是采用了集体课的声乐授课形式能够让学生尽早打牢声乐学习的基础,树立正确的声乐概念。

声乐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艺术,这对于刚刚接触声乐的学生来说,需要教师在长时间里反反复复进行范唱与启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经过学习与练习后分辨出自身的演唱方法的正确与错误,进而才能树立正确的歌唱观念。因此,声乐教师的范唱对于初学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传统的一对一的个别课的声乐授课过程中,学生通常只能上一至二节个别课,学生聆听教师的范唱时间非常有限,这种情况就导致对学生的启发时间严重不足,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声乐概念。然而,采用集体课授课形式,虽然学生自己学唱的时间比较少,但是能够更多地聆听教师的范唱,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区分哪种演唱声音是对的,哪种是错的。特别是当上课过程中教师在纠正其他学生错误的演唱方法时,自己也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得到更多的启发。在集体课的授课氛围中,很多学生通过聆听别人的演唱以及教师的讲解,经过自己的思考、感知、分析逐步找出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很快地树立了正确的声音概念。集体课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感应,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在高校的学生中,声乐课是必需课程,因此,他们之间的专业不同、班级不同、基础水平也各不相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分析、示范表演之后,具有较高悟性的学生可以立刻感受到正确的声音概念。通过这些学生对声乐的感悟时的不同体会与感受,很容易带动其他学生产生感应。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性的生理与发声现象,通过分析、示范后很容易在学生之间产生“共振”感应,基础、领悟高的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带动那些基础不好的学生,进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声乐教学与学习内容较多,它包括不同唱法的特点、声乐的发展史、声乐的学习心理、嗓音的保护等,因此,在声乐的教学中,迫切需要建立全面、系统的教学知识与内容。在以往传统的个别课的授课中,每节课中教师除了教授如何正确的掌握声乐的演唱技能、技巧之外很少涉及其他方面的知识点,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学校的各种声乐考试中成绩比较不错,但毕业参加工作之后他们在适应中小学声乐课堂教学、声乐方面的音乐活动时却比较吃力,这是因为,他们除了掌握每首歌曲中的部分演唱技巧外,对声乐知识与教学方法等其他内容的了解较为匮乏,而声乐集体课的形式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在这一方面的不足。

(三)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多项能力,例如语言表达能力、讲课能力、登台演出的能力等,这就需要师范类的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大部分学生由于心理素质不过硬,表现出羞涩、胆怯、放不开,害怕别人听课,因此,在演出或考试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发挥失常现象,影响了学生的个人表现。此外,个别学生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歌唱水平不高,不敢在大家面前开口唱歌,本来已经学会的知识也不能够充分体现出来,这些都与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过硬有关。在集体课的授课中,每位学生都需要在教师与同学们面前表演,同时还需要吸取他人的意见、评论,时间长了之后,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他们也由原来的“放不开”转变为“放得开”。

(四)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上课模式

在具体的声乐集体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讲中唱,唱中讲”的形式对学生在呼吸与共鸣、歌唱状态、歌唱姿势、歌唱表现等方面进行讲解,激励学生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解决在声乐普遍性方面的内容,使学生由原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换句话说就是既要让学生自己会唱,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教,这样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歌唱与教学两方面的能力,这也是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高校声乐课存在的弊端方面

(一)管理相对比较困难

声乐集体课开展的核心因素就是管理。对于社会经验不足、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来说选择集体课具有挑战性。一般来说,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很少有其他的思想压力,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与教师的对抗心理,容易出现纪律性问题等,这些也是很多教师一谈声乐集体课就头疼的主要问题,有的教师甚至是压根就不愿意上声乐集体课。声乐集体课无论是从上课到表演、还是从辅导到交流,都是针对很多学生来进行的。面对这些学生必须制定相应的计划、规则、标准,因此,这就需要声乐教师把课前的准备、课堂中的练声与歌唱这几个环节组成一个系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声乐集体课的管理办法。

(二)难以做到精雕细琢

声乐的演唱与学习必须精雕细琢,甚至需要精确到每一个乐句、每一个技巧。一直以来,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基本上是采用个别课的授课形式,这种形式容易实施因材施教,容易针对学生的技术难点进行专门、专项、严格的训练。虽然声乐集体课也可以实施因材施教,但这些基本上是侧重于一些声乐普遍性的知识点。在学生全体齐唱的过程中,教师很难分辨出每个学生歌唱时的不当之处,很难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小问题,这样也会影响到学生歌唱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集体课的局限性

教学层次方面的局限。在精雕细琢方面的不足是声乐集体课客观存在的问题,这也导致学生越学到较高级别的时候,教师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一般来说,通过声乐集体课,学生要达到较高的境界是比较困难的,这一点是声乐集体课无法与个别课相比较的。场地方面限制。声乐个别课基本上是一对一的授课形式,上课地点可以是教师自己的琴房,也可以是比赛现场等,而声乐集体课则不同,它需要一个面积较大的可以容纳很多学生的音乐教室,如果想要在比赛的现场开设集体课是不太现实的。

第3篇: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

关键词: 高校声乐教案 制定特点 制定内容 制定形式

教案,即教学方案,是教师备课工作的书面成果,也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书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制定声乐教案是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很少有教师重视它并付诸实践,各大高校在进行教案评价的时候,往往用与其他学科、专业一样的统一标准来对其内容、形式进行衡量,而忽略声乐课的特殊性。究竟声乐课应该如何备案,才能更加符合声乐课的特点,从而改变目前声乐教案在教师授课时可有可无的局面,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帮手呢?下面我就如何制定高校声乐教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声乐教案的制定应符合声乐课的特点

声乐课与英语、语文等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不可预期性的特点。英语、语文课可根据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器乐、舞蹈课的课堂内容相对来说也是固定地按照难度级别进行教学设计的,而声乐课的教学进度却是教师无法事先预设好的。声乐课虽然是一门技能课,但这项技能的掌握不仅要靠学生的身体体验,更重要的还要依靠学生的心理体验。由于在演唱过程中发声的“乐器”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而需要通过依靠歌者的想象来调整自己的发声器官,使之相互协调配合形成人声的“乐器”。著名声乐教育家邹本初教授在他十年笔耕的声乐论著《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中,将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的这种对发声器官及其运动状态的想象称为歌唱的“内视觉”。因此相对于器乐课和舞蹈课,声乐课更加抽象和难以掌握,这也是声乐课不能像器乐课、舞蹈课那样开大班授课而非得口传心授的原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嗓音条件、想象力、内部肌肉调节能力等不同,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天赋”不同,有的学生会超出教师的预料迅速地掌握发声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一个学期也唱不出一首令教师满意的作品;有的学生可能今天掌握了技术,明天却又忘了;而有的学生可能本来一直都在原地徘徊,却在某一天突然开窍,融会贯通……一堂声乐课的成功,需要师生双向的积极互动和共同努力,而更重要的是:有时候并不是努力过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因此,声乐课具有不可预期性的特点,声乐教案的制定应该符合这个特点,才能对教师授课有实质性的帮助,否则只能成为应付检查的一堆废纸,真正到上课需要使用时却束之高阁,毫无用处。

声乐课还具有重复性的特点。首先,声乐课的程序一般来说都是先做几条发声练习,然后再唱一到两首歌曲,这种授课过程存在重复性。其次,教师所采用的发声练习存在阶段性的重复性。虽然发声练习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但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教师会根据学生当时的具体情况采用同样的发声练习曲进行教学,直到学生的演唱技能达到教师的要求为止。学生要想在发声中把有意识的肌肉控制逐渐转化成无意识的肌肉控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才能做到,有时候也可能本来已经掌握了某个技巧,但是后来又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生疏。因此,发声练习曲不光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会被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运用,还有可能在日后的训练过程中反复出现,而某些发声练习曲则是教师在每一堂课上都会运用到的。在书写声乐教案的时候,如果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这些重复性的作业上是毫无必要的。因此,声乐教案应该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课时不能像其他专业课一样事先规定好而不能改变。我认为有必要在编写的教案上补充随堂笔记:一个知识点或教学内容可由教师预先设定一个或几个课时来完成,随堂笔记可以根据学生上课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只有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后,教师方可设定下一个教学目标。通过编写教案同时补充随堂笔记的方式,声乐教师就可以避免做一些重复、繁琐却又不一定有效果的工作了。

二、制定高校声乐教案的基本内容

目前各大高校书写声乐教案一般常用的项目和顺序是:

(1)课题。课题即本课时所讲的题目,一般情况下声乐教师应该醒目地把课题写在教案每课时第一页的首行中间。

(2)年级。教学对象的年级。

(3)课时。一节声乐课的课时一般为1课时(45分钟)。

(4)教学方法和手段。声乐教学法可分为:练习法、欣赏法、演示法,以及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等。

(5)教具。教具是指上课时需用的各种教学用具,如钢琴、镜子、挂图或音响等。

(6)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学大纲的具体落实,也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写得简明扼要,只需列出突出的两三条目的即可。

(7)教学内容。应简明扼要地写出授课内容提要。

(8)教学重点或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演唱作品提出所要解决的重点或难点,这样教师授课的内容就有侧重点,并能有针对性地突破难点。

(9)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体现,应写出各教学步骤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按照教学过程的步骤,指出讲述或练习的要点和方法,以及每一环节应注意的事项。要做到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有机联系,合理组合。

(10)课后小结。教师要及时总结每节课的成败优劣,为以后的教学总结经验,积累资料,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以上这种书写模式的好处在于: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不足之处在于: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都是事先设定好的,过于死板,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地处理突况。我认为在声乐教学中,一个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难点的攻克所需的课时是不可预计的,因此把“课时”更改为“预计课时”更为妥当,并在“教学过程”之后加入一个“随堂记录”的环节。这样做不仅仅能够随时记录每节课的教学效果,还能够及时地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和选择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处理新出现的教学难点;甚至更改教学内容(如更换曲目)。因为声乐课一般采取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或小组课式的教学,所以第二项“年级”应改为“授课对象”才更为符合声乐课的授课情况。综上所述,高校声乐教案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十一个项目:(1)课题;(2)授课对象;(3)预计课时;(4)教学方法和手段;(5)教具;(6)教学目的;(7)教学内容;(8)教学重点或难点;(9)教学过程;(10)随堂记录;(11)课后小结。

三、高校声乐课教案的制定形式应多样化

书写声乐教案一方面能够加快提高声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对声乐教师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发展也有很大的益处:对年轻教师来说,认真书写教案可以规范其教学,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则在学习和总结中逐渐成长,提升教学水平;对于责任心不太强的教师来说,精心设计教案能够使其逐渐养成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严格遵守教学规律,踏踏实实地完成教学任务,在精心编写和不断修正教案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对于那些工作认真且教学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说,如果以恰当的教案形式(如详案、简案、教学片断、教学案例、卡式片、批注式、光盘等)把备课成果记录下来,则更有利于教师思考、总结过去的经验,推陈出新;而对于中老年教师来说,教案不仅有备忘的作用,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更是一位声乐教师教学生涯中的一笔财富,体现和凝聚了他的声乐理念与教学精华。编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钻研、构思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体现了教师的创造力。不同的声乐教师,因其个性、年龄、教龄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其教案也会因人而异,因此书写声乐教案的形式应该多样化,才不会沦为形式主义。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声乐教师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应当备详案。在编写时既可以自己编写普通型详案,也可以借鉴优秀教案的成功之处,将其全文或重点之处抄写在备课本中,然后在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对此教案进行评价,即在教案末尾写上教后评析或提出修改意见。如果年轻教师在课前没有备好充足而详尽的教案,那就像打仗没有作战计划,表演没有剧本一样,教学效果必然要打折扣。只有严格地按照教学的各个基本环节来编写详案,并积极借鉴和学习他人的优秀教案,年轻的声乐教师才有可能把课上好。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教龄满5年的教师已经有了独立完成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和课堂实践能力,因此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来说,可以采取一种详案与简案相结合的方式来写。如:有的学校规定此类教师每周备精品教案1课时,其余可备为简案,笔者认为把这种形式用于声乐教学中是同样可行的,因为声乐教学中重复的程序和内容很多,对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声乐教师来说这些东西已经烂熟于心了,因此一周内选取和针对有代表性的学生做一份或几份精品教案,其余的备简案就可以了。

中老年教师可备简案。简案可分为分工与合作型简案、书头简案、借鉴与补充型简案、普通型简案几种,不同教师可视情况选择合适的类型,还可写教学片段、教学案例。

对于一些教学任务特别繁重的单位,还可以采取由教研室备课的形式,教师在上课时或课后写下随堂笔记,及时记录下教学效果、教学心得即可。

总之,声乐教案的制定应根据声乐课灵活多变的特点来进行编写,编写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制定声乐教案应遵循科学性、实践性、功效性和创新性的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如何制定更方便、有效和真正适应教学需要的声乐教案,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声乐教师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05.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2003.

第4篇: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性;声乐教学;教学过程;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以及作为教育手段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我国老式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任何目的、任何针对性的给学生进行理论的灌输,这种教育方式是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高职教育体制正向世界先进院校看齐,教学方式更需要有针对性;目的性;根据不同的学生需要进行不同的教学;教学理念更加职业化。然而我们应如何在高职教学中有效的发挥声乐教学的有利作用,使我们高职艺术教学质量提高,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声乐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严格要求声乐教学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其次使学生能够在有效的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全面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下面就高职声乐教学的方法改进以及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描述。

一、对于制定的教学目标要讲求科学性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没有老师的传输和学生的接受过程都不是科学的教学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制定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在高职的声乐教学中是否制定了科学、合理、有效的目标,直接影响到其课堂的教学效率是否达到最大化。所以对于制定,实施,优化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根据手中的教材制定最基本的教学计划。教材是教师教授学生的重要指导,也是编写人员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精华,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中所列出来的基本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以及有些知识仅仅需要学生掌握即可,做一份详细的教学目标或者教学计划。这样基本就可以将教材中的必须掌握的知识使学生有效的把握。

2.根据学校上课的周数、时间的安排制定出具体的各个环节的目标。为了更好的,高效的达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将制定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在一堂课或者一堂声乐课堂中,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将自己制定的目标细化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在每个环节每个时间段应该将我们的教学计划或者教学任务进行落实。这样就不至于使我们的教学目标附上仅有形式而无实施的称号。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目标更加的具体,有效,不偏离我们的教学主题。

3.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其主要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快速的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对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把握。而每个学生由于生长环境,家庭的教育背景以及教育方式的不同,造成其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的目标制定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学生自身的不同特点以及各自存在的问题,对已经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有效的修改和完善。做到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从而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制定科学的,有效的教学环节

在制定了科学的教学目标之后,这时就需要对目标中制定的要求进行教学环节上的落实,如新学期分班,对于新生可以不急于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解,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互动,互相了解,增加同学之间的了解。同学之间的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兴趣进行闲聊,例如,对事物的认知或者看法,而不急于进行练声,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新生间紧张的氛围,还可以使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的活跃。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的调整到练声状态,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与老师间的感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制定教学环节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课堂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自身进行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这样才能为有效教学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三、应制定积极的、活跃的课堂活动情节

声乐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体会和了解到不同声乐作品所要表达出的内涵和情感,而在实际的活动中,学生有时是很难在声乐作品中感受到其实际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这时就需要声乐知识传授者制定积极的活动情节,使同学在很好的活动情节中贴身的感受到某个声作品其实际所要表达本质的情感和内涵。从而帮助学生对声乐作品有更好的理解。1、可以通过老师制作的音乐、视频、音响等多媒体的形式,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到课堂的氛围中去。2、在课堂中不能一直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也不能一味的进行活动,而应该给学生留有彼此进行互动的时间,同时也要进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这样可以使老师更加的了解到学生的心里,自己学生对声乐作品的不同理解,从而使老师更加的了解学生的内心,有利于以后教学计划的制定。3.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这样不仅可以积累学生的学历,还可以提高其各自的专业素质,从而可以很好的很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其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可以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理解工作岗位的企业文化。

四、及时认真的做好授课后的总结工作

对于教学过程的总结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然而课后的总结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同时也是总结这个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使自己在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时能很快的进行高效率的处理。在总结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的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看自己还有那些环节或者部分做的有不到位的地方,以便下次进行注意和改正。对于表现好的地方可以继续保持。声乐教学是广泛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声乐演唱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作为声乐教师,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加强有效教学,是我们必须也是刻不容缓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罗依琪,声乐艺术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第5篇: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

关键词:音乐;技能课程;培训模式

近年来,国家和重庆市在教师职后培训方面真抓实干,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项目、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市级培训项目、农村短缺学科小学音乐教师集中培训项目、村小艺体教师市级培训项目等培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就2010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来看,音乐参培学员分别来自重庆的綦江、北部新区、长寿、丰都、武隆、云阳、万盛、北碚、江津、九龙坡、渝北、双桥、秀山、永川、南岸、潼南、梁平、璧山、江北、垫江、石柱、沙坪坝、开县、大渡口、彭水、巫溪、奉节、荣昌、城口、大足、合川等县(区);平均年龄30岁;教龄10年;职称为小学一级37人、二级3人、高级8人、3人未评;本科学历25人、大专25人、中专1人;专职音乐教师21人;过去参加过有组织的培训(研修)12人;有钢琴(电子琴)等常规教学设备的学校18所。

鉴于参培学员基础薄弱,背景差异大,加之培训的时间又短等多重因素,如果采用常规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可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要达到短期内提高学员的师德修养、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能

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的目的,必须在培训内容、模式和方法上进行必要的探索。

一、运用“理论+案例”提高学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改组、整合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

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发展现状和学员的实际需要,

我们安排了《做一个智慧型教师》《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等专题

讲座。

在充分听取学员意见的基础上,安排了一线教师重庆九龙坡区实验一小的音乐高级教师作《小学音乐案例教学与研究》、垫江桂溪小学的音乐高级教师作《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唱歌课》两场既有理论、又有案例的讲座,有目的、多层次地提高了学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改组、整合了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

重庆教育科学学院的教研员围绕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问题,通过观摩教学录像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与学员互动交流。这些都创造了一种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使学员沉浸其中,深入研讨,进行思想碰撞,逐步形成现代教育理念。

二、运用“一对一个人课”“小组课”“集体课”“课程交汇”提高学员“唱、弹、编”能力

1.一对一

这种授课方式主要解决学员声乐、钢琴学习中的个人技能问题。教师针对学员不同的嗓音条件、声部、气息、共鸣、演奏程度、艺术表现等方面的问题,讲解示范技术难点,教授如何解决和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挖掘其艺术潜力,发挥其个性特点。在“一对一”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却能够确保在教学中抓住学员歌唱(演奏)问题的关键与特征。这有效地贯彻了“音乐教学要具有针对性”这一原则,充分保护了学员们在音乐中的个性。

2.小组课

这种授课形式主要解决学员带有共性的问题,如建立正确歌唱状态,歌唱呼吸的支持、演奏姿势、手形、电脑音乐作曲软件的使用等。

(1)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比如,声乐小组课在分组时应尽量考虑声部相同、程度相近、性别一样、钢琴(电子钢琴)小组课和电脑音乐小组课,选择相同的曲目、相同的练习,这有利于教师备课,因材施教。

(2)教学实施。集体练习,分别回课,典型指导,个别纠正,相互观摩,相互评议。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教师重点讲解、范唱、范奏等,举一反三,学员听课观摩,取长补短,既节约时间又能互相学习,扩大了优秀教师的授课面,培养了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资源共享,对教与学都有促进作用。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把学员歌唱(演奏)当中原本较大的技术缺陷,不断地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这样,问题变得更简单直观了,学员也更容易分辨,解决起来自然容易多了。

(3)反思及讨论。这一组的其他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交互式的简短讨论。

3.集体课

这种授课形式主要加强声乐演唱、钢琴演奏、电脑音乐、合唱与指挥基础理论的讲授,解决学员知识面过窄的问题。主要内容为歌唱生理学、声乐基本理论、艺术嗓音保健知识、演奏心理学、如何正确读谱、合唱的声音训练、合唱音准训练、合唱声部平衡和配合技巧、合唱演唱咬字吐字技巧、各种拍子的指挥图示和介绍音乐大师风格等。向学员介绍名家音响资料,推荐优秀音乐书籍,以提高学员的全面素质。

4.课程交汇式(声乐+钢琴)

这种授课形式主要解决学员会唱不会弹、会弹不会唱的问题。能唱、会教,而且还能即兴伴奏,自弹自唱,这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首先根植于新课标的要求、采用重庆市通用的音乐教学用书中的作品,包括各种伴奏音型的选择,简单的和弦连接,使用民族音乐特征节奏的编配。加强钢琴弹奏与伴奏的联系,基础和声与键盘和声的联系,声乐演唱与范唱的关系,活学活用。通过互相伴唱、伴奏,自弹自唱,使学员能活学活用钢琴弹奏与键盘和声知识,提高演唱与即兴伴奏能力。

三、运用“院+基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进一步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与优质中小学合作的新模式,把培训班从大学校园下移至中小学。

1.聘请专家负责课程方案设计等,与承担教学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共同备课。

2.专家、学员与教师共同听课、评课,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解决教学中很多实际问题和困惑,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以提高。

3.参培教师自我反思、修改教育教学案例、撰写听课评课

感想。

第6篇: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

[关键词]集体课 一对一 教学改革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3-0138-02

在我国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课程作为主干课程之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和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在声乐课程的设置和模式上基本一致。事实上,两类学校的声乐学生在音乐基本素质、声音的条件上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 从培养目标来看,两类不同院校的专业设置本身就有很大的不同,就声乐专业而言,专业音乐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突出声乐的专业性,而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突出师范性。声乐集体课既能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声乐的技能技巧。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培养目的就是要注重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两种培养目标在专业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课程内容和教材的选用上虽有部分交叉,但主导思想截然不同。音乐专业课程的教学,特别是声乐集体课程的教学方面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论的知识和声乐演唱的技巧,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习必要的声乐理论知识,进而达到专业技能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有机融合。鉴于此,在音乐教育的培养方案中必须提高声乐集体课的学分,对声乐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设置,从而加强音乐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课堂教学技能。因此,必须要更新思想观念,对声乐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多维知识结构

单纯采用小课形式进行一对一教学,已不能满足音乐教学需要,亟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新的“声乐模块”课程,将传统声乐教学的个别课的教学模式(即一位声乐教师对一个学生)改变为大班课,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有计划的开设声乐基础理论课、声乐技巧课、声乐欣赏课、声乐教学实践课、声乐自弹自唱课、声乐理论研究课等系列课程,对其课堂教学、艺术实践提供保障,对教学环节实施监控,并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多年以来,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中很难体现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呼吁,高等音乐教育的课程应该包括音乐基础理论课、专业技巧课、教学导论、教育实习和艺术实践等内容。在声乐集体课上和个别课上分别对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教学。使个别课和集体课按照一定的比例,有计划的按照方案逐一实施声乐教学。强化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

二、声乐课程模块

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中等学校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面对当前社会对音乐人才需求,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构建声乐课程教学模式。声乐课程模块应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声乐教学,从而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声乐课程将以往的声乐一对一课程重组为《声乐基础理论》、《中外歌唱家演唱法分析》、《声乐方法研讨课》、《声乐自弹自唱课》、《声乐艺术指导课》、《声乐演唱观摩课》、《声乐教学法》等新内容。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舞台,使学生在初步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1.《声乐基础理论》声乐集体课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课程注重声乐理论,突出理论性的教学目标,重点讲授呼吸、发声、共鸣,咬字等歌唱要素。介绍人体发声器官、呼吸器官的构造和原理,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歌唱的方法。

2.《中外歌唱家演唱法分析》声乐集体课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主要介绍歌唱家的声乐教学观念及声乐大师的观点学说。向学生介绍不同时期以及各种流派的演唱方法,通过对声乐方法的分析和声乐作品的鉴赏,加速学生对声乐方法的认识和正确声音概念的形成。

3.《声乐方法研讨课》声乐集体课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其主要研讨的问题有:(1)元音U。歌者在唱歌时,一般避开闭口元音U,而以想象中的音色来代替。但这样做并不能提高其音量和音色。在声乐训练的过程中应重视闭口元音U,使这些闭口元音至少与开口元音的音色和支点相等,甚至超过它们。另外,闭口元音本身具有比开口元音更能防止气息大量排出的特点。用U母音作为稳定喉头的练习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发“U”时喉头处于歌唱时最佳位置,此时喉咙充分地打开,喉部肌肉自然放松。(2)哼鸣练习。首先,闭口哼鸣练习是在横膈膜正确呼吸支持下进行的练习,可获得头腔共鸣,这是练习丰富声音共鸣色彩的有效方法。其次是稳定喉咙、打开喉咙,使喉结放在最低位置上,微笑肌肉要提起,自然面带微笑,这样有助于正确地理解和获得声音位置及共鸣位置的第一感觉。练习时要注意全身运动,呼吸通畅,肩部、胸部要放松、立直,不要用劲,要向下吸着哼唱练习,要有意识地使声音贴在后咽壁。(3)五个元音发音练习。这些练声是在前面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巩固练习,要求气息均匀,起音准确,母音要在腔体里运行,要求声音必须保持在共鸣位置上,在统一的前提下连贯流畅地进行。

4.《声乐自弹自唱课》声乐集体课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中用钢琴为自己的演唱伴奏,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声乐教学离不开键盘,键盘是声乐教学的重要手段。钢琴即兴伴奏是声乐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声乐课上让学生互相伴奏,是提高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一个有利的学习措施,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在锻炼中学习,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声乐艺术指导课》声乐集体课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三年级第一期开设。此课程包括:(1)歌唱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熟悉歌曲的旋律,其中包括音准、节奏、各种表情记号等,然后再把旋律记熟。(2)分析歌词的大意。外国古典艺术歌曲主要以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人歌德和海涅等的抒情诗为歌词。这些抒情诗的内容抒情优美,寓意深刻,有着极强的浪漫风格和抒情情调。(3)歌曲与伴奏具有互相支撑、相互依存、交相呼应的关系。钢琴是声乐作品最优美、和谐的伴奏乐器。歌声与琴音相伴,共同创造着艺术作品的鲜活形象。伴奏为艺术作品的表现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艺术色彩。

6.《声乐演唱观摩课》声乐集体课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

学生的声乐学习在舞台上的表现非常重要。学生在舞台上不仅要歌唱,而且要有“形神兼备”的表演,使歌唱更加生动,表演更加形象,这样才能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歌唱者的表演既是无声的语言也具丰富的情感,能直接提升歌曲的渲染力。如果一个学生具备很好的歌唱技巧,却不能够用表情和身体的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那么再好的艺术作品和歌唱技巧都可能黯然失色。因为歌唱表演艺术既是听觉艺术,也是视觉艺术,更是舞台表演艺术。

三、声乐成绩评定

目前声乐考试标准基本上是演唱一两首中外歌曲作为期末的考试成绩。这种考试标准显然与当前的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步。为此,应该改革有关的考核评定标准,将原有的平时成绩占30%、歌唱考试成绩占70%,最后所得成绩即期末考试成绩的制度,改为由平时成绩占30%、理论笔试占30%、歌唱考试占40%,相加所得成绩为学生最后考核评定成绩的制度。这样做有力地加强了学生对声乐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同时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综上所述,坚持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构建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模式。应转变以往追求歌唱的“专业化”,在专业教学上过多地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的观念。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要以学生为本,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前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突出“师范性”为宗旨,必须遵循师范性的原则。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始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的能力为主旨,以改变传统的声乐教学过于关注技能技巧的教学,而偏离高等音乐教育对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现状。因此,我们将传统的声乐课程融入声乐基础理论、声乐技能技巧、声乐自弹自唱、声乐艺术实践、声乐教学实践等内容构成声乐课程模块,力图使声乐的技能技巧、声乐的基础理论、声乐的教学实践以及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

第7篇: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

摘要: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而声乐教学是培养音乐人的一个总要途径,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原则以及声乐教学的情感效应。本文简单的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原则

声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嗓音机能本身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但是唱功如何主要是训练的结果。歌唱是通过用特殊的方法――多方法的语言来训练嗓音机能而获得的。这是因为人体的各个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着的,主要是依靠声乐老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炼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导他们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声乐教学课堂是师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一定的教学方式,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有计划进行的多边互动生成的活动和过程。

一、声乐教学中要注意的原则

(一)技艺结合

发声练习在声乐学习中,是一种技术、技巧性的练习,掌握纯熟的发声技巧,是演唱好声乐作品的前提。它是手段,其目的是运用所掌握的发声技巧,准确、生动地表现声乐作品的思想内涵,用优美的歌声去感染听众。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发声练习非常重视,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是在演唱作品时,对作品的风格、语言、音乐的表现、人物、环境等重视不够,只是用发声练习的状态去演唱、去“表现”作品的意境,把发声技巧和作品的演唱、音乐的表现分割成两个部分,没有使自己掌握的发声技巧为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服务。好像发声技巧和歌曲的音乐表现,是毫不相干的两回事。其结果是,毫无艺术魅力的演唱既不能感动自己,也不可能感动听众,肯定不会成功。因此,作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训练学生掌握发声技巧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注重声音的表现力,使学生明白,发声技巧必须要服从于作品音乐表现的需要,要用美妙的歌声,去揭示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是每位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之一。

(二)循序渐进

声乐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起着主导的作用。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年轻学子来说,如何帮助他们尽快地建立起正确的声音观念,用怎样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并逐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每位声乐教师应该仔细思考的课题之一。然而,在实际授课中,有些教师急于体现自己的教学成果,违背科学的教学原则,忽视基本功的训练,不顾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以演唱大的作品来显示自己的教学水平。至于声与气的平衡、共鸣腔体在三个声区的合理运用以及咬字、吐字、归韵等发声技术方面的能力,全凭学生的临场表现。试想,在学生的发声技巧掌握不够扎实、全面的情况下,其演唱会成功吗?这种忽视基本功的训练,用难度较大的作品来展示自己教学成果的做法,很可能会破坏学生正常的歌唱心理状态,有时甚至会造成学生发声机能的损伤。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要遵循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需要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声乐教学也如此,更何况它是一门实践性重于理论性的学科。因此,必须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积累的过程。那种一蹴而就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教学中,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稳定的中声区的同时,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步建立起良好、稳定的歌唱心理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专业知识积累的不断加深,慢慢地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学好声乐的自信心,这是声乐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三)因材施教

教学中,针对每位学生自身的嗓音条件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会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地形成大脑的指挥与肌肉的反应相互平衡,从而唱出动听、悦耳的歌声。对于声乐作品的选择,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声音特点、自身的演唱能力,选用程度不同的教材,尽可能地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以达到提高演唱水平的教学目的。比如:适合演唱艺术歌曲的抒情男高音,声音比较柔和,音量也不是很大,教师就不应该让其演唱戏剧性很强的歌剧咏叹调,这样才能发挥出演唱者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并能使演唱者建立起良好、健康的歌唱心理状态。作为教师,在实际授课中,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重视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为学生所布置的作业中,我国优秀的声乐作品要占有一定的比例。因为,只有懂得和掌握了我们自己的民族民间音乐及各民族优秀的声乐作品,且具有相当的艺术修养,才能使学生在更加全面的轨道上发展,既能唱好自己民族的声乐作品,又能演唱外国的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这才是我们要培养的合格的、全面的声乐艺术人才。

二、声乐教学中的情感

(一)动力

情感的动力功能是指人的情感对于人的活动具有发动和调节作用。情感能调节激励人们的行为、改变人的活动效率,对活动起着推动作用。当然消极的情感则影响干扰阻碍人的行为、降低活动效率。情感能够激励人们的行为、改变人的活动效率,对活动起着推动作用。研究表明声乐教学中,适度的情绪兴奋性,可使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推动人的积极行动,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

(二)感染

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个体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是别人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形成与之相应的情感。情感具有感染性,一个人如果与别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容易把别人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要求,就会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具有良好并保持良好的情感,以激发和感染学生。

(三)信号

情感的信号功能是指个体能以体验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态度,并施加影响。人有各种各样的表情,各种表情构成了类的非语言交往方式,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称之为“体语”,人们可以通过体语把自己的思想、愿望、需求、态度或观点传达给别人或影响别人,达到沟通思想,相互了解的目的。

三、总结

总而言之,声乐教学是将技术性、艺术性、实践性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其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只有始终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技艺结合的教学原则,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声乐的情感因素,才能够做好声乐教学。

参考文献:

[1]冉明.声乐教学中学生内心画面的建立与培养[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第8篇: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职 声乐教学 教学质量

在高职声乐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很长时间,一学期甚至一学年,但在歌唱声音或技能技巧方面都没有什么进展或变化;有的学生可能几年下来连新的曲目都没有,进校时汇报考试唱的曲目,期中考试又唱,期末还是这首;一年级唱这首,二年级还是这首;更有甚者,越唱越差,声音越来越小,音域越来越窄,越来越没有信心,还怀疑是否选择错了专业,从而致使其大学生活浑浑噩噩。因此,笔者就如何提升高职声乐课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无论做什么,学什么,树立必胜的信心是良好的开端,也是成功的关键。广西大学艺术学院翁葵教授说,“歌唱心理障碍是声乐艺术学习的绊脚石”(翁葵《如何构建最佳的歌唱表演心理》,收入《中国民族声乐论文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第四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组委会编)。这个关键步骤,一般是在新生入校开始进行新的学习阶段的时候,或者是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在新生入校时首先要对学生整体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个性,成长状况,高考成绩,专业成绩,对大学专业学习的期望和未来就业目标等。老师要充分利用声乐课小课授课的优势,在第一时间和学生相互了解沟通。老师认识了学生,同时也在第一时间内让学生了解老师,让他们知道这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师,是一个可以信任的老师,为接下来的长期合作打下一个良好的感情基础。当然,第一节课的重点还是让学生唱。刚进校的新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不太自信的,在一个陌生的老师面前唱歌可能会更紧张,而且经过紧张的高考和长期的暑假,已经很久没有练过,因此,表现可能会大打折扣,这时老师的鼓励尤为重要。首先,要发自内心地表扬学生,找出学生的优点;其次,委婉地分析和提醒学生没发挥好的原因,如:紧张,好久没练啦,高考时肯定比这会儿唱得更好等,给正紧张难受的学生找个合适的台阶;第三,适当地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的,而且应该是学生自己早就意识到的,让学生对新老师有一个认同感;第四,在前面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提出新的展望和目标要求。

二、明确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很大一部分学生进校后可能会有迷失方向的感觉。高考之前是为了考大学而努力,那上了大学为何还要努力可能没想过。学音乐学唱歌将来能做什么工作?这可能是许多学音乐的学生在选择这个专业和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因此,上了大学就会觉得迷茫。作为和学生最贴近的专业老师,要给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也要有具体的每学期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是就是我们专业将来可以从事的工作,这方面答案在每个专业的专业介绍中就有。近期目标就是我们的大学学习目标。作为专业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个明确具体的专业课学习安排和计划。比如,大学一年级是打基础的时候,应该注重气息训练,加强横膈膜力量,加强腰腹肌的力量,音阶的练习跨度不宜过大,要平稳,曲目的选择也要注意,应该选择一些旋律较为平稳的歌曲,如:中国作品《月之故乡》、《小河淌水》、《幸福在哪里》、《大海啊,故乡》、《思乡曲》、《嘎哦利泰》、《绒花》等等;外国作品《我亲爱的》、《不要责备我吧,妈妈》、《多么幸福能赞美你》等等。大部分学生在初学之时,并不会灵活运用声音。在练声训练时,可以做到气息沉下来,位置挂上去,声音气息较为通畅,特别是女生唱“衣”和“鱼”等闭口音比较方便,而“啊”等开口音就虚了;而男生情况恰好相反。碰到这种状况,学生就很难把一首歌完整地唱下来,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多用单音模唱,基本感觉稳定之后再把歌词加进来。高职声乐课教学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到了二年级时,学生有了一定的演唱基础,作品选择范围可适当放宽,但还是不宜过大,不要超过学生的驾驭能力,这样能巩固好学生的基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到了大三,也可适当增加一些比较新颖的时代性较强的曲目,拓展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风格,如《阳光路上》、《美丽神奇的地方》、《两地曲》、《亲吻祖国》、《东方姑娘》、《喀什噶尔女郎》等等作品。

三、正确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个声乐老师,会唱并且唱得很好是最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保证示范的准确到位。声乐课堂上老师正确优美的教学示范是让学生信服老师的真正标准。有效的声乐课堂教学也包括教师对不正确的演唱的示范和模仿。比如:高位置的头声和没有气息支持的声音的对比,声带闭合良好的声音和声带不闭合的声音的对比等,这样的对比示范,也是让学生理解声音的有效途径。除了课堂示范,学校和老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能感受高水平演唱者的现场演唱。这种高水平的示范能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要多利用现代音响媒体的示范。这种音响视频的示范也可以分为好的和不好的示范。作为学生当然尽量多听多看有影响有号召力的大歌唱家的演唱,但也可以给完成得不好的作品挑刺;同时,老师可以把同一首作品不同人的演唱让学生去理解发现演唱方法的异同。这样,学生自身的欣赏评价水平提高了,感受到好的演唱的魅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模仿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笔记,系统连接每一节课

这里说的课堂笔记就是声乐课堂教学记录。声乐课教学是小课教学形式,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授课模式,师生关系非常密切。做好每堂课的课堂笔记,能够更加系统地连接每一堂课。

笔者认为课堂笔记的内容有:(1)本节课练了什么,练习情况如何,达到了什么状态,新的要求是什么。(2)回课情况如何,作业要求是否完成。(3)作品是否熟悉,完成的难点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和驾驭的程度。(4)课后作业和要求等。

课堂笔记是每节课承上启下的依据。也能起到一个老师教学经验总结的作用,甚至能看到一个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的大致过程。

五、自主探究,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传统的声乐教学,是老师学生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小课形式,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唱,这样很容易磨灭学生的个性发展。一个声乐老师带出来的学生不可避免地有这位老师的痕迹。老师长处当然是要发扬光大的,但所谓人无完人,老师的缺点学生就应该尽量避免。因此,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扬长避短,形成学生个人的演唱风格。我们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引导:

1、互为老师。就是让学生轮流做老师,互相指导。“学生老师”的身份可以让学生更加用心地分析唱得好与不好,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出现,为什么这样唱会更好,并反思自己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存在的感觉,还可能条件反射般地用上老师平时上课时使用的语言动作等。“学生老师”的身份可以使人更自信。“学生老师”也会让被指导的学生觉得更容易达到“学生老师”的要求。因为相对来说,“学生老师”更接近自身的感觉,毕竟水平会大致相当,个人的感觉和体会、描述的语言也会更接近,更能互相理解。

2、组合节目。学习声乐演唱的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表演欲。而能正式上台表演获取热烈掌声的机会,就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学校和老师应该尽量给学生创造上台表演的机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编排组织节目,如小组唱,男女对唱,重唱,表演唱等多种内容形式丰富的演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六、课后沟通,培养师生感情

相对中学来说,大学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也相对减少,一般是在每周一次的上课时间。作为专业课老师一般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比较少。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波动是影响声乐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师生课后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时代的交流沟通手段非常丰富,可以通过网络聊天,也可以电话联系,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和知心朋友;也可以组织小范围的聚会活动或演唱汇报活动等。专业老师应该熟悉了解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把老师当做可以交心的对象,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动力和压力,让学生下定学好专业的决心。

第9篇: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

关键词:因材施教 声乐教学 教学原则 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教育观念,这一观念是教育家孔子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使用符合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有针对的教学,使学生的长处都可以发挥出来,弥补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就高校声乐教学来讲,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既能够掌握声乐知识,又能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而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法作为基本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提高和进步,培养出更多声乐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一、因材施教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声乐专业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专业学科,声乐教学不仅能够让师生之间增进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同时还能够更好的传播艺术文化,声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递声乐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还会受到心理学、审美学等的影响,这直接决定了声乐不仅具有艺术性,同时还具有理论性、技术性,声乐教师要想更好的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考虑到学生在兴趣、基础以及自身性格上的差异,因材施教,找到符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必须要注重对于教学细节的处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提升对于声乐的学习兴趣。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高校一般都会采用小班制的教学模式展开声乐教学,这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教学,而由于近些年来专业扩招、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的影响,声乐教师还无法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的建立,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正努力朝着这一教学方向发展。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一)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必须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给予充分的尊重,注重使用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手段,就艺术学科来讲,有个性的学生更具潜力和培养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发掘学生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具备独特性,充分展现出个人的风采。

(二)应面向所有学生

有一部分声乐教师将因材施教四个字中的“材”字片面的认为是具有初中能力与才华的人,认为只有某个方面特别出众的学生才具有可塑性,认为只有这一类学生才能够学好知识,而对于那些不够出众的学生则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这种教育思想不仅不符合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同时也不能够让不同类型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难以调动全体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无法建立起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课堂教学质量自然无法得到提升。所以说,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式应该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声乐教师不应该片面解释因材施教的内涵,只重视才华较为出众的学生培养,而忽视普通学生。因材施教中的“材”指的是不同学生的特点个性以及音乐感觉,只要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设置培养计划,让学生的潜力充分被挖掘出来。

(三)改革考核方式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声乐专业主要的考核方式是由学生进行独唱,声乐教师进行评价,以此来决定学生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往往会让学生将教师考核的曲目变为自身学习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只针对考核曲目进行反复练习,直接导致“万人一腔”“万人一调”现象的出现。如果教师只重视运用因材施教的理念,忽略了应用方式,就会出现这种问题。所以,在使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注重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

就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教师一般都是课堂的主体,学生需要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这种灌输式的方法并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应该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性格特点等充分的了解,再制定出符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唱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建立自信心,激发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培养对于声乐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授课模式和授课方法

声乐教学一般需要教师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发现每个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声乐教学,但是,在解决一些学生遇到的相同的问题的时候,教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在应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时候也应该灵活变通,对于学生的集中问题可以集中的解决。比如,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分组解决问题,创新授课模式,提升课堂效率。

(三)对学生特点准确分析

要想更加合理的应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发声、嗓音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了解,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首先,要确定学生发声的特点,进行声部鉴定。其次,把握适合学生的风格和路线,进行定向指导。最后,要关注学生心理,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困难,建立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因材施教的效果和优势性。

四、结语

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因材施教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教学方法,声乐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遵循因材施教教学法的原则,并根据教学实际不断完善因材施教教学法,才能够培养出更出色的声乐专业学生,使我国的声乐教学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宏健.论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煤炭高等教育,2014,(03).

[2]张弛.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和实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2).

[3]井艳红.新型教学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15,(03).

[4]王琛媛.论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5,(22).

[5]曾皓.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戏剧之家,2015,(24).